中朝边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2:24:35

中朝边贸范文篇1

边境贸易通常被简称为“边贸”,既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也包括边境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被限定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者数量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而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的贸易活动。

中国和朝鲜两国不仅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而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进入21世纪后,中国仍然是朝鲜的最大贸易国之一。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市与近邻朝鲜在资源要素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经济技术结构上也具有相对的超前性,因此沿边开放潜力十分巨大。近几年来,丹东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商品集散地和对朝贸易物流中心。据丹东海关统计,2005年丹东口岸对朝贸易总值8.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1.7%,其中进口1.9亿美元,出口6.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经丹东口岸过境的货物量约占我国对朝贸易总量的70%,居全国首位。

另外,近年来朝鲜方面积极促进经济改革,仿照我国香港和澳门的做法,建立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并通过采取经济核算、放开物价等一系列经济变革措施使朝鲜国内市场需求迅速增大,需求数量增加、品种增多、档次提高,平壤国际商品展览会也由过去的一年一次增至一年两次。朝鲜国内市场的新变化,为丹东进一步扩大对朝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仍存在着如交通拥挤/贸易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中朝边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诸多问题中,边贸税收和结算问题尤显突出。

2中朝边贸结算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中朝边贸主要以易货为主,结算方式单一,国际贸易通用的一些结算手段还不能实行,导致一些贸易机会的流失。迄今为止,中朝两国银行间仍未建立边贸结算关系,不能直接进行边贸结算业务,所以两国银行之间采用的是间接式现汇结算,即通过第三国(或地区)银行进行电汇和信汇,结算单位一般是美元。

尽管从1992年开始两国之间就实行了间接现汇贸易,但由于朝鲜境内没有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有些朝鲜商社通过朝鲜银行在澳门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朝鲜光鲜金融会社的办事机构同中国企业进行信用证或单向支付结算,多数情况是通过朝鲜首都平壤的银行与香港的银行间汇款,手续复杂,时间拖得很长,使边贸企业资金流转速度放慢,严重地阻碍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钞结算在目前的对朝边贸结算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这种结算方式很快捷,但却与现有政策相矛盾。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入境每人每次最多可携带20000元”。因此超出部分企业也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要想方设法将其携带入境,造成大量现金在体外循环或沉淀在朝鲜。

(2)《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只对具有人民币汇款证明及资金划转证明的边贸企业办理出口收汇核销作出明确规定,对现钞结算如何核销并无相关说明,因无政策依据,海关不接受企业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的入境申报,这既给企业造成损失,又容易导致货币走私,给外汇管理部门及海关对外汇的监管造成风险。

另外,由于通关不畅,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受到很大的限制。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中央银行签订《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间支付结算协议》,批准中国银行丹东分行与朝鲜光鲜银行之间通过丹东口岸调运人民币现钞进出境,开展边贸人民币结算业务。但由于该协定只是中、朝双方中央银行签署的,海关部门没有参与,因此,中国海关禁止人民币现金以朝鲜银行的名义报关入境,使两地银行间无法实现现钞调运并将人民币现金存入其在丹东的账户内,影响了银行间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使大量沉淀在朝鲜境内的人民币现金无法实现正常回流。

3改进中朝边贸结算方式的建议

(1)积极推进中朝双方银行相互关系,建立银行间结算制度是改进货币出入境管理、扩大和发展辽宁对朝边贸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与朝方协商,在对方税关辖区内设立能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实现双方通汇通兑。

(2)疏通人民币现钞回流渠道,鼓励和引导外币现钞的流入。鉴于人民币在中朝边境的大量流通,而双方结算方式又不能在近期内改变,建议由人民银行会同海关,根据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办法。①对中朝口岸边境贸易出入境人员携带人民币的额度限制作出单独规定;②允许边贸企业将他们携带入境的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向海关申报,海关在验核其有效凭证后为其签发相应的申报单;③取消对朝鲜银行现钞跨境调运的限制。

(3)加快建立中朝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可选择的方法有:①人民银行与海关、商务部门之间建立申报、数据反馈制度;②人民银行地方分支行可将业务量较大的边贸企业及频繁出入境人员纳入监测体系,对其信息适时追踪,及时、准确掌握边境贸易进出口、出入境人数、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等情况。

(4)严厉打击边境口岸货币走私行为,切实加强对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人民银行可加强与公安、海关、缉私、边防、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对货币出入境的各个环节采取严密的管理和制约措施。

(5)协调海关、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抓住36号文件“研究在东北地区进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政策的机遇,尽快争取国家率先把丹东列入对朝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的试点城市,扩大对朝贸易中朝方的资金支付渠道和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曾晓华.中越银行边贸结算的特点及改革建议[J].南方金融,2004,(10).

[2]徐文吉.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5,(3).

[3]张宝仁.近期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J].东北亚论坛,2005,(5).

中朝边贸范文篇2

关键词:中朝边境贸易;结算

1中朝边境贸易现状

边境贸易通常被简称为“边贸”,既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也包括边境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被限定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者数量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而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的贸易活动。

中国和朝鲜两国不仅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而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进入21世纪后,中国仍然是朝鲜的最大贸易国之一。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市与近邻朝鲜在资源要素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经济技术结构上也具有相对的超前性,因此沿边开放潜力十分巨大。近几年来,丹东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商品集散地和对朝贸易物流中心。据丹东海关统计,2005年丹东口岸对朝贸易总值8.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1.7%,其中进口1.9亿美元,出口6.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经丹东口岸过境的货物量约占我国对朝贸易总量的70%,居全国首位。

另外,近年来朝鲜方面积极促进经济改革,仿照我国香港和澳门的做法,建立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并通过采取经济核算、放开物价等一系列经济变革措施使朝鲜国内市场需求迅速增大,需求数量增加、品种增多、档次提高,平壤国际商品展览会也由过去的一年一次增至一年两次。朝鲜国内市场的新变化,为丹东进一步扩大对朝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仍存在着如交通拥挤/贸易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中朝边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诸多问题中,边贸税收和结算问题尤显突出。

2中朝边贸结算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中朝边贸主要以易货为主,结算方式单一,国际贸易通用的一些结算手段还不能实行,导致一些贸易机会的流失。迄今为止,中朝两国银行间仍未建立边贸结算关系,不能直接进行边贸结算业务,所以两国银行之间采用的是间接式现汇结算,即通过第三国(或地区)银行进行电汇和信汇,结算单位一般是美元。

尽管从1992年开始两国之间就实行了间接现汇贸易,但由于朝鲜境内没有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有些朝鲜商社通过朝鲜银行在澳门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朝鲜光鲜金融会社的办事机构同中国企业进行信用证或单向支付结算,多数情况是通过朝鲜首都平壤的银行与香港的银行间汇款,手续复杂,时间拖得很长,使边贸企业资金流转速度放慢,严重地阻碍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钞结算在目前的对朝边贸结算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这种结算方式很快捷,但却与现有政策相矛盾。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入境每人每次最多可携带20000元”。因此超出部分企业也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要想方设法将其携带入境,造成大量现金在体外循环或沉淀在朝鲜。

(2)《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只对具有人民币汇款证明及资金划转证明的边贸企业办理出口收汇核销作出明确规定,对现钞结算如何核销并无相关说明,因无政策依据,海关不接受企业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的入境申报,这既给企业造成损失,又容易导致货币走私,给外汇管理部门及海关对外汇的监管造成风险。

另外,由于通关不畅,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受到很大的限制。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中央银行签订《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间支付结算协议》,批准中国银行丹东分行与朝鲜光鲜银行之间通过丹东口岸调运人民币现钞进出境,开展边贸人民币结算业务。但由于该协定只是中、朝双方中央银行签署的,海关部门没有参与,因此,中国海关禁止人民币现金以朝鲜银行的名义报关入境,使两地银行间无法实现现钞调运并将人民币现金存入其在丹东的账户内,影响了银行间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使大量沉淀在朝鲜境内的人民币现金无法实现正常回流。

3改进中朝边贸结算方式的建议

(1)积极推进中朝双方银行相互关系,建立银行间结算制度是改进货币出入境管理、扩大和发展辽宁对朝边贸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与朝方协商,在对方税关辖区内设立能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实现双方通汇通兑。

(2)疏通人民币现钞回流渠道,鼓励和引导外币现钞的流入。鉴于人民币在中朝边境的大量流通,而双方结算方式又不能在近期内改变,建议由人民银行会同海关,根据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办法。①对中朝口岸边境贸易出入境人员携带人民币的额度限制作出单独规定;②允许边贸企业将他们携带入境的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向海关申报,海关在验核其有效凭证后为其签发相应的申报单;③取消对朝鲜银行现钞跨境调运的限制。

(3)加快建立中朝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可选择的方法有:①人民银行与海关、商务部门之间建立申报、数据反馈制度;②人民银行地方分支行可将业务量较大的边贸企业及频繁出入境人员纳入监测体系,对其信息适时追踪,及时、准确掌握边境贸易进出口、出入境人数、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等情况。

(4)严厉打击边境口岸货币走私行为,切实加强对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人民银行可加强与公安、海关、缉私、边防、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对货币出入境的各个环节采取严密的管理和制约措施。

(5)协调海关、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抓住36号文件“研究在东北地区进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政策的机遇,尽快争取国家率先把丹东列入对朝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的试点城市,扩大对朝贸易中朝方的资金支付渠道和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曾晓华.中越银行边贸结算的特点及改革建议[J].南方金融,2004,(10).

[2]徐文吉.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5,(3).

[3]张宝仁.近期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J].东北亚论坛,2005,(5).

中朝边贸范文篇3

关键词:中朝边境贸易;结算

1中朝边境贸易现状

边境贸易通常被简称为“边贸”,既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也包括边境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被限定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者数量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而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的贸易活动。

中国和朝鲜两国不仅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而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进入21世纪后,中国仍然是朝鲜的最大贸易国之一。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市与近邻朝鲜在资源要素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经济技术结构上也具有相对的超前性,因此沿边开放潜力十分巨大。近几年来,丹东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商品集散地和对朝贸易物流中心。据丹东海关统计,2005年丹东口岸对朝贸易总值8.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1.7%,其中进口1.9亿美元,出口6.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经丹东口岸过境的货物量约占我国对朝贸易总量的70%,居全国首位。

另外,近年来朝鲜方面积极促进经济改革,仿照我国香港和澳门的做法,建立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并通过采取经济核算、放开物价等一系列经济变革措施使朝鲜国内市场需求迅速增大,需求数量增加、品种增多、档次提高,平壤国际商品展览会也由过去的一年一次增至一年两次。朝鲜国内市场的新变化,为丹东进一步扩大对朝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仍存在着如交通拥挤/贸易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中朝边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诸多问题中,边贸税收和结算问题尤显突出。

2中朝边贸结算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中朝边贸主要以易货为主,结算方式单一,国际贸易通用的一些结算手段还不能实行,导致一些贸易机会的流失。迄今为止,中朝两国银行间仍未建立边贸结算关系,不能直接进行边贸结算业务,所以两国银行之间采用的是间接式现汇结算,即通过第三国(或地区)银行进行电汇和信汇,结算单位一般是美元。

尽管从1992年开始两国之间就实行了间接现汇贸易,但由于朝鲜境内没有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有些朝鲜商社通过朝鲜银行在澳门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朝鲜光鲜金融会社的办事机构同中国企业进行信用证或单向支付结算,多数情况是通过朝鲜首都平壤的银行与香港的银行间汇款,手续复杂,时间拖得很长,使边贸企业资金流转速度放慢,严重地阻碍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钞结算在目前的对朝边贸结算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这种结算方式很快捷,但却与现有政策相矛盾。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入境每人每次最多可携带20000元”。因此超出部分企业也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要想方设法将其携带入境,造成大量现金在体外循环或沉淀在朝鲜。

(2)《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只对具有人民币汇款证明及资金划转证明的边贸企业办理出口收汇核销作出明确规定,对现钞结算如何核销并无相关说明,因无政策依据,海关不接受企业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的入境申报,这既给企业造成损失,又容易导致货币走私,给外汇管理部门及海关对外汇的监管造成风险。

另外,由于通关不畅,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受到很大的限制。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中央银行签订《中国人民银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间支付结算协议》,批准中国银行丹东分行与朝鲜光鲜银行之间通过丹东口岸调运人民币现钞进出境,开展边贸人民币结算业务。但由于该协定只是中、朝双方中央银行签署的,海关部门没有参与,因此,中国海关禁止人民币现金以朝鲜银行的名义报关入境,使两地银行间无法实现现钞调运并将人民币现金存入其在丹东的账户内,影响了银行间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使大量沉淀在朝鲜境内的人民币现金无法实现正常回流。

3改进中朝边贸结算方式的建议

(1)积极推进中朝双方银行相互关系,建立银行间结算制度是改进货币出入境管理、扩大和发展辽宁对朝边贸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与朝方协商,在对方税关辖区内设立能与中方银行直接汇兑的外汇银行,实现双方通汇通兑。

(2)疏通人民币现钞回流渠道,鼓励和引导外币现钞的流入。鉴于人民币在中朝边境的大量流通,而双方结算方式又不能在近期内改变,建议由人民银行会同海关,根据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办法。①对中朝口岸边境贸易出入境人员携带人民币的额度限制作出单独规定;②允许边贸企业将他们携带入境的外币现钞和人民币现钞向海关申报,海关在验核其有效凭证后为其签发相应的申报单;③取消对朝鲜银行现钞跨境调运的限制。

(3)加快建立中朝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可选择的方法有:①人民银行与海关、商务部门之间建立申报、数据反馈制度;②人民银行地方分支行可将业务量较大的边贸企业及频繁出入境人员纳入监测体系,对其信息适时追踪,及时、准确掌握边境贸易进出口、出入境人数、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等情况。

(4)严厉打击边境口岸货币走私行为,切实加强对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人民银行可加强与公安、海关、缉私、边防、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对货币出入境的各个环节采取严密的管理和制约措施。

(5)协调海关、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抓住36号文件“研究在东北地区进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政策的机遇,尽快争取国家率先把丹东列入对朝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的试点城市,扩大对朝贸易中朝方的资金支付渠道和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曾晓华.中越银行边贸结算的特点及改革建议[J].南方金融,2004,(10).

[2]徐文吉.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5,(3).

[3]张宝仁.近期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J].东北亚论坛,2005,(5).

中朝边贸范文篇4

中朝金融合作现状

尽管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由于朝鲜经济体量小,对外开放程度低,银行信用缺失,朝鲜金融处于相对恶劣的封闭环境中,中朝金融合作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银行间结算关系初步建立中朝现汇结算贸易始于1992年,现汇结算通过第三国转汇方式完成。随着双方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人民币现钞结算方式逐渐增多。目前,对朝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钞结算大约占80%以上。人民币现钞在朝鲜的大量使用客观上要求建立中朝银行间结算关系。1.2000年,中国建设银行珲春支行与朝鲜金三角洲银行签订协议,以朝鲜三角洲金融信托会社为名在珲春建行开立了人民币单边结算账户,并在其账户余额内办理各项收付业务;2005年,金三角洲银行正式在珲春建行开立了人民币边贸结算账户;2.2004年10月26日,中朝两国央行签订了《关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间支付结算的协议》,之后,丹东地区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与朝鲜的光鲜银行和高丽银行建立了行关系;3.2005年,朝鲜光鲜银行在中国银行丹东支行开设了人民币边贸结算账户,2006年,由于中国银行上市,账户移到中国建设银行;2008年,经两国相关部门共同签订协议,指定光鲜银行在丹东建行开立专户,办理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转存业务。至此,中朝银行间结算关系已初步建立起来,覆盖了吉林延边、辽宁丹东与朝鲜接壤的主要区域,疏通了与朝鲜商业银行结算关系,开辟了滞留在朝鲜的人民币集中回流的正规渠道,为加深中朝贸易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金融合作停留在地区层面尽管中朝两国已初步建立起银行间结算关系,但高层合作匮乏,金融合作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合作形式多是地方性的。朝鲜银行体系多头分管,央行对劳动党和军部的银行缺乏有效约束,加之兼有行政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使得朝鲜央行在制定政策和参与国际事务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朝鲜的政治敏感性和对外政策的不稳定性,中国央行在中朝金融合作上缺乏积极主动性,中朝目前尚未建立起央行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平台,没有形成信息交换机制;全国层面上的商业银行合作关系尚未建立。金融合作覆盖地域主要涉及吉林延边地区与朝鲜罗先地区,辽宁丹东地区与朝鲜新义州地区;合作领域局限于贸易结算,在非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很少涉及。双方直接通汇渠道不畅中朝贸易品种多,金额小,交易分散,需要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但是,中朝边境口岸城市金融服务功能弱,双方直接通汇渠道不畅。目前,朝方银行在中方边境地区建立了单边结算账户,而中方银行尚未在朝鲜建立账户,加之受朝鲜通信渠道的制约,中朝现汇贸易结算多数是通过朝鲜首都平壤的银行与港澳地区银行进行转汇,手续繁杂,成本高,影响了资金的及时收回。资金结算主要采取汇款方式,信用证、保函等结算业务更无从谈起。

中朝金融合作的驱动因素

进入2000年以来,中朝两国不断加强合作,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朝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贸易、投资和旅游。中朝经贸合作为双边金融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体现了对加强双边金融合作的现实需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相关政策的出台使中朝金融合作更为迫切。而且,受朝鲜金融环境和中朝金融合作现状的制约,中朝经贸关系中大量使用现钞,导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反过来,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又为中朝贸易结算提供了现钞储备,二者相互作用,如不加强监管和疏导,将影响双方经贸合作的正常发展和金融安全。贸易驱动中朝建交初期,双方经贸往来以中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为主,双边贸易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上世纪80年代,朝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而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朝贸易迅速扩大,尤其是边境贸易活跃起来;20世纪90年代,朝鲜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经历了长达9年的经济负增长,对外贸易严重萎缩,中朝贸易跌入低谷。但是,由于朝鲜整体对外贸易额出现了较大的萎缩,中国此时已成为朝鲜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入2000年以来,中朝贸易增长迅速。2011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6.29亿美元,与2001年7.38亿美元相比,增长约7倍,年均增长率为22.53%(图1);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国地位,反映出中国对朝鲜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持续性出口;从贸易比重来看,包括南北贸易,中国占朝鲜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1年的23.1%上升到2011年的67.14%,如果不考虑南北贸易,中国占朝鲜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1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84.39%(图2),朝鲜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深。在西方社会对朝鲜实施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朝鲜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将会持续下去。中朝贸易为中朝金融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中朝贸易主要是人民币现钞结算,人民币对朝跨境流动将会推动中朝金融合作的步伐。投资驱动从2000年初开始,中国推行“走出去”战略,以中国南方企业牵头,中朝边境地区为媒介,展开了对朝鲜的投资。2005年1月,总理会见总书记时提出中朝经贸合作应贯彻“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从此将市场因素引入中朝两国投资合作。同年,两国政府还签署了《关于投资优惠和保护协议》,为双方经贸合作的规范化提供了法律保障。[5]2011年6月,中朝经贸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合作开发的“两岛一区”———即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和罗先经济贸易区部分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朝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朝直接投资存量为2.4亿美元,比上年2.62亿美元略有降低;除2010年外,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图3)。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在商务部门登记,对朝投资额远远超出上述数据。中国对朝投资初期,主要以技术、设备等实物作为出资,但后续投资———如原材料、人工费、日常管理支出等需要一定数量的现金投资。目前,中朝投资规模还比较小,但随着投资合作范围的拓展,“两岛一区”项目的逐步实施,投资合作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中朝投资增长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将引致双方对金融合作的更高需求。同时,中朝投资还将通过影响贸易来影响金融合作。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对外贸易论》中指图12001~2011年中国对朝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KOTRA)《北韩对外贸易动向》;郑亨坤、金智妍《2011年度朝鲜对外经济实绩分析及2012年展望》,Kore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中国海关,。图22001~2011年中国对朝贸易占朝鲜对外贸易的比重(单位:%)注:比重1为包括南北贸易后,中国占朝鲜对外贸易比重;比重2为不包括南北贸易,中国占朝鲜对外贸易比重。资料来源: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KOTRA)《北韩对外贸易动向》;韩国统一部《南北交流合作动向》:www.unikorea.go.kr;郑亨坤、金智妍《2011年度朝鲜对外经济实绩分析及2012年展望》,Kore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中国海关,。出,“FDI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直接投资是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体。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向东道国的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转移,使东道国具有了基于FDI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时,显然会导致东道国对外贸易能力的增强,国际贸易与FDI呈现互补效应。”[6]中朝投资将通过促进贸易增长放大双方对金融合作的需求。旅游驱动中朝旅游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00年以后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10月,中朝两国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朝鲜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家。2010年4月,中国公民赴朝旅游,可以通过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直接飞往朝鲜平壤而无需通过边境口岸。2011年4月末,中俄朝三国环形跨国游成功开发。中俄朝三国环形跨国游是东北亚地区第一条实现三国同时免签证的旅游线路,拓宽了东北亚各国旅游合作的空间。2012年4月,中国旅游专列直接驶入朝鲜内地。通过不断交流与探索,中朝旅游合作得到了深入发展。根据双方旅游部门统计,2001~2009年,中国赴朝旅游人数累计达50万人次①;2001~2011年,朝鲜赴中国入境人数累计达117万人次②(图4)。虽然朝鲜存在对外政策不稳定、朝核等问题,双边旅游表现出不规律性和不稳定性,[7]但旅游规模总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同时,旅游人员携带大量人民币现钞跨境旅游和消费,给金融监管带来难题。政策驱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实体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打击。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国务院第56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拱北、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此背景下,2009年7月,六部委③联合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告[2009]第10号),允许试点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出口贸易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试点首先在上述5个城市启动。2010年6月,六部委再次联合发文,将试点地区扩大到辽宁、吉林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2010年3月,《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①中国国家旅游局不区分国别(地区)公布出境旅游人数,朝鲜国家观光总局2010年、2011年相关数据也无法查到。②朝鲜居民赴中国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者少,主要为会务、商务和服务人员。③即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图32003~2010年中国对朝直接投资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免)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0]26号)规定,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新疆、西藏、云南省(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或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从陆地指定口岸出口到接壤毗邻国家的货物,并采取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可享受应退税额全额出口退税政策。以人民币现金结算方式出口的货物,不享受出口退税待遇。但由于边境省份及其毗邻国家的情况特殊,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补充规定:“对确有困难而不能提供结算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的银行入账单的边境省份出口企业,可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边境省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0]40号)相关规定,凭签注‘人民币核销’的出口收汇核销单退税专用联向税务机关直接办理退税”。上述政策推动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补充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对朝贸易额的大幅度提高。从全国情况看,2009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额仅为36亿人民币,2010年上升到5028亿人民币,仅2011年1~5月就实现7273亿人民币,是2009年的200多倍。[8]从中朝贸易规模看,2011年对朝贸易额为56.29亿美元,同比增长62.5%,其中对朝出口31.65亿美元,进口2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和107.4%(图1);2012年继续攀高,2012年1~4月贸易额为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6%。[9]中朝贸易额的大幅攀升更加得益于对朝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钞结算的普遍存在。2010年9月,辽宁省丹东市率先开展了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据海关统计,目前在中朝贸易中,通过丹东口岸的贸易量占70%以上。由于银行间支付渠道不畅,中朝双边贸易主要是人民币现钞结算,通过银行渠道进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还比较少。丹东地区是开展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转账结算业务较好的城市,但丹东市通过银行渠道进行的对朝贸易结算量,2011年上半年仅为52笔,共2亿人民币,占丹东地区贸易结算总量的8%左右,[10]更多的交易是通过现钞结算方式完成的。在吉林省,通过中国建设银行珲春支行办理的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要少于丹东市的规模,与银行转账结算相比,人民币现钞结算量却非常大。如延边地区仅交通银行延边支行2011年度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现金结算业务就达到1亿人民币,延边地区共有10家银行办理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现钞结算业务。吉林省集安、白山等地对朝贸易全部以现钞进行结算。由于中朝贸易结算中大量使用现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革在促进中朝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负责试点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收付的贸易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作者通过对有关商业银行和对朝贸易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在出口业务贸易真实性的审核上,企业存入人民币现钞时,商业银行仅凭贸易双方购销合同审核贸易真实性和资金来源,依据不够充分;而对于进口业务,由于以人民币现钞支付货款,企业不需要进口付汇的批汇、购汇手续,也就是说只要有现金,通不通过银行审核对企业是没有影响的。一般企业的做法是进口付汇不通过银行审核,没有出口退税要求时,出口收汇也不通过银行审核。这种情况下,在对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审核、货物流和资金流的一致性复核上保证程度有限。因此,可以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朝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难度。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中朝银行间合作,将现钞结算纳入银行渠道,加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资金收付的监测和管理。中朝经贸关系中大量使用现钞,导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反过来,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又为中朝贸易结算提供了现钞储备,二者相互作用,推动中朝贸易规模和人民币跨境流动量日趋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测算,丹东地区人民币现金对朝跨境流动情况为,2004~2009年累计流出量为79.7亿元,累计流入量为73亿元,在朝累计滞留量为6.7亿元;2004年流出流入总量为16.6亿元,2009年流出流入总量为35.66亿元,总流动量增长了114.82%,其中流出量增长了90.88%,流入量增长了143.87%,人民币现金对朝跨境流动规模不断增加。图们江区域人民币跨境流动情况与丹东地区相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延边中心支行调查,在朝鲜罗津、先锋地区,人民币占当地流通货币的50%以上,已获得了事实上的硬通货地位。[11]人民币对朝跨境流动,对边境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对朝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金融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跨境流动是市场自发产生的行为,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给金融监管提出难题。人民币跨境流动有利有弊,其积极影响是:1.有利于推动边境地区经贸发展;2.有利于获得货币发行收益;[12]3.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消极影响是:1.增加了边境地区人民币资金监测和调控难度;2.增加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贸易真实性审核难度;3.加大了“货币走私”治理和“反洗钱”难度;4.扩大了国际收支统计误差。

加强中朝金融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中朝边贸范文篇5

关键词:延边州;对外贸易;国际制裁

延边州地理位置独特,可以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建设高效率的国际大通道,利用延边地区口岸条件与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新一轮国际形势下,延边州面临的对外开放形势严峻,如何更好的发展对外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当下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近年延边州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与现状

(一)近年延边州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形势与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前苏联恢复双边贸易以来,中俄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农业、能源、工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考察延边州和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数据,却可以发现近10年来贸易总额大部分年份一直下降(除2010年和2011年),2016年的贸易总额为2.7亿美元,不到2007年贸易总额的一半。其中,下降幅度最多的是出口,2016年的出口总额为0.7亿美元,只有2007年的8分之1,并且2016年比起2015年又缩减了-65.4%,延边州对俄出口步履艰难。相反,进口则稳步增长,2016年的进口额为1.9亿美元,是2007年的8.6倍,并且2015年比起2014年增长174.4%,2016年又比2017年增长12.6%,延边州对俄进口面临空前好的形势。伴随进口的大幅增长和出口的大幅缩减,2016年延边州与俄罗斯的贸易呈现逆差,达到1.2亿美元(参见表1)。考察2015年和2016年延边州对俄出口品目,主要为非针织和针织服装、皮革箱包、电子制品、钟表和机械、纺织制品等,这些交易前十位的品目占据延边州出口总额的90%以上。并且除了电子制品以外的2016年的出口额均不及2015年的一半,主要因为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境,并且国际油价也持续下跌,使得俄罗斯的对外购买力大大降低,并且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卢布持续贬值35%以上,这样对俄罗斯人来说中国商品已经太贵了,买不起了。考察2015年和2016年延边州对俄罗斯进口品目,主要为鱼产品、矿物燃料、矿物油、未分类特殊交易品、木制品、矿砂、食用水果、动植物油等。其中鱼产品、矿物燃料、木制品、动植物油等产品的进口额大幅上升,特别是木制品、动植物油的进口额增长了1.5倍和1.4倍,相反未分类特殊交易品、矿砂、食用水果等的进口额则较大幅度的下降。总体来说,进口额还是增长了12.5%,说明中国已成为消费大国,购买力旺盛,加上卢布贬值,俄罗斯商品变的更便宜,并且这些进口品目主要分布在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上。(二)近年延边州与韩国的贸易发展形势与现状。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是与韩国民间交流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地区,在韩国国内的朝鲜族就已达50万以上,铁海联运航线以及延吉与韩国各主要城市的直达航班,延边州对韩国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十年来,延边州与韩国的贸易稳步增长,2016年的贸易总额达到2.6亿美元,是2007年的1.6倍;2016年的出口总额达到2.2亿美元,是2007年的1.7倍;2016年的进口总额为0.4亿美元,是2007年的1.2倍。由于出口增长率高于进口增长率,所以贸易收支一直稳步增长,2016年的贸易顺差为1.8亿美元,是2007年的1.9倍。考察2015年和2016年延边州对韩国出口品目,主要为鱼产品、饮料和酒及醋、针织或非针织服装、油籽和子仁、食用蔬菜、电子产品等。虽然2016年出口总额比起2015年上升了1.4%,但主要品目中鱼产品和饮料和酒及醋大幅增长,增速达到45.7%和91.0%,不过其他品目针织或非针织服装、油籽和子仁、食用蔬菜、电子产品等又大幅缩减,降幅达到15-58%之间,说明延边州对韩国的出口很不稳定,大起大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考察2015年和2016年延边州对韩国的进口品目,主要为电子产品、塑料制品、锅炉和机械、针织物及钩编织物、化妆品、棉花、杂项食品、照相和医疗等设备等。但是受萨德事件影响2016年的进口额比2015年大幅下降-26.6%,由此除了塑料制品(31.9%)和照相和医疗等设备(21.3%)以外其他产品均有超过30%以上的缩减,化妆品的进口额更下降了-75.7%。由此说明,延边州与韩国的贸易深受周边环境特别是两国关系的影响。(三)延边州与朝鲜贸易发展形势与现状。中朝两国是友好邻邦,中朝边境线长达1420公里,其中延边州与朝鲜的边境线达到522公里,可见中朝关系以及中朝边境贸易中延边州的重要性。延边州主要向朝鲜出口高附加值的纺织原料、货车、豆油、粮食、塑料制品等,朝鲜向延边州主要出口无烟煤、服装、矿石、海产品等。2016年为止,延边州与朝鲜的贸易一直稳居对外贸易的第一位,其中进口最多的是渔产品达到三分之一,其次为矿石产品达到四分之一,再次为服装达到五分之一。上述三大品目占总进口额的80%以上,说明延边州对朝进口商品结构单一、过于集中,在对朝鲜的国际制裁不断加深背景下,若这三大品目的进口受限制,延边州对朝贸易将深受影响。2017年8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2371号决议”,我国商务部为履行该决议于8月14日第40号公告,宣布全面禁止自朝鲜进口煤、铁、铁矿石、铅、铅矿石、水海产品。2017年9月朝鲜实施第六次核试验,由此联合国安理会于11日通过针对朝鲜的第2375号决议,我国商务部为履行该决议于9月22日第52号公告,禁止自朝鲜进口纺织品出口,并禁止出口精炼石油制品和液化天然气等。由此,延边州自朝鲜进口的三大品目,全部遭到禁止,延边州对朝贸易将受重挫。

二、延边州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面对现阶段严峻的对外贸易形势,延边州作为贸易边城深受影响,因此,应稳定外部局势,进行多边贸易,扩大贸易合作范围,增加贸易交流。与此同时,也应提高内在发展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远东与东北地区在地里位置上相邻,又有着互补性化强的经济产业,因此经济贸易的合作必然能够引起两区域之间共同的响应,同时合作也会为两区域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平台。两国领导人始终保持着对于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不断推进中俄两国边境贴邻地区的合作规划及合作项目顺利开展实施。另外,中俄贸易往来最大比重的纺织业有所下降,应提高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在原有的优势下继续发展。(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积极调整、规范且加快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转型,是延边州产业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贸易。目前延边州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如劳工,资源,国外产品初加工等等初级领域。这将延边州置于一个不利的位置,因为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加,贸易额的数目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积极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政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力度,鼓励,推动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注重高新人才的培养,大力投入对科研型,学术型人才的投入,争取取得更高的科研成就且提高高科技产品的转化率。推动我州对朝贸易的类目变化,虽然无法立刻达到煤铁矿石资源,或海产品庞大的数量,但朝鲜丰富的矿石种类和数量,(如天然石墨,镁矿等资源),又如朝鲜农产品如板栗、芝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原木及木制品、初级电子产品如变压器等,这些产品的交易量也将大幅增加。(三)维护与周边国家稳定经贸。为了保证贸易双方国家的切实利益,在与邻国进行贸易活动时,“利益”往往比和“谐关系”更为重要,它能够起到协调国家关系的关键作用。同时,确立和平友好的利益关系,也是维护周边国家贸易活动稳定发展的前提,利益与政治相捆绑的贸易关系的形成将使两国的关系更为和谐稳定,“经促政”也将是一个崭新的,维持友好关系的合作平台。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应促进多边贸易,扩大贸易合作范围,增加贸易交流。延边作为地方性政府,应该打起精神,慎重对待,不能迷失自我,要辩证地、长期地用清晰和变通的思维来对待问题。

三、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延边地区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既沿边、沿江又近海的特殊区位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延边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吉林省的对外开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延边地区在新一轮政治背景下,勇于挑战,抓住机遇,可以依旧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提高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娇,任强.浅谈中韩贸易新格局——基于中韩自贸协定的解读[J]国际税收,2015.

[2]李扬.半岛形势新变化及对中朝合作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11):3-4.

[3]景璟.中朝经贸关系的现状探索及原因反思[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7,1(04):33-45.

中朝边贸范文篇6

(一)贸易规模扩大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朝鲜经济的恢复和中国企业对朝鲜的投资,中朝贸易不断扩大,中朝贸易额从2000年的4.8亿美元扩大到2013年的65.5亿美元,增长了13.6倍。远远超过同期朝鲜对外贸易的增长率。2012年,中国对朝贸易比2011年增加7%,中国从朝鲜进口额为25亿美元,向朝鲜出口额为35.32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11.6%。随着中朝贸易的不断扩大,朝鲜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加,除去朝韩贸易外,2012年中朝贸易额占朝鲜总贸易的90%。

(二)贸易商品结构升级

2000年以前,中朝两国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中国从朝鲜进口的商品,主要以海产品为主。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2004年以后,随着中、日、韩等国企业对朝鲜的投资增多,中国从朝鲜进口的商品结构开始多样化,如铁矿粉、无烟煤钢铁等比重快速上升。从商品结构看,尽管中朝贸易都以初级产品和生产资料为主,但是呈现明显的互补特点。中国主要从朝鲜进口矿产、煤炭、木材等,对朝鲜出口以原油、日用品和粮食为主。

(三)对朝贸易地区以东三省为主,向内陆地区扩散中朝贸易主要是集中在朝鲜与中国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和吉林省之间。这两个省与朝鲜的贸易额一直占中朝贸易总额的70%以上。但是随着中朝贸易的深入发展,已扩散到山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北、广东等内陆地区。

二、中朝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朝鲜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体制不完善

制约朝鲜对外贸易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其根本的内因还是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所有商品进出口一律实行许可制度,导致企业开工率低,所生产的产品十分有限,不仅制约对外出口规模,同时影响进口规模。违背了市场的供求原理,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脱轨。朝鲜虽然建国70余年,但是由于长期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国内长期处于各种垄断下,其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下。进行国别贸易时,开放度过低,贸易总类单一,以附加值极低的初级产品、原材料为主,不仅严重制约朝鲜对外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出现的另一个间接影响是朝鲜的软硬投资环境欠缺。投资的硬环境差集中体现在社会基础设施的落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内经济困难,电力、交通、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铁路老化,电力不足,公路、水泥路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朝鲜落后的社会基础设施是制约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信用问题

1991年,朝鲜开设罗津—先锋经济特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缓慢,停滞不前。进入2000年后,增设新义州特区(2002.9)、金刚山旅游区(2002.10)、开城工业园区(2002.11)等三个特区。然而,在2002年10月因被选定的首任长官杨斌被捕导致新义州特区处于停顿状态。2008年7月,一名韩国女游客因误入金刚山旅游区附近的军事禁区被朝鲜哨兵开枪打死,韩国方面因此中断了旅游项目。朝方2010年4月23日宣布,没收韩国在金刚山地区的5处不动产,冻结韩方在该地区的其余不动产,并驱逐其管理人员。至此,曾一度与开城工业园区、南北铁路公路连接工程并称为朝韩三大经济合作项目,也被视作朝韩和解、合作、统一进程的象征之一的金刚山旅游特区被封杀。2013年4月3日开始,朝鲜一度单方面关闭园区,撤出全部朝鲜工人。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协调,最终达成协议,恢复生产,但是韩国因开城工业园关闭,入驻韩企遭受巨大经济损失。韩国统一部2013年6月25日了韩国政府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入驻企业申报的损失总额达1056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23亿元)。由于朝鲜相关的经济法律还很不完善,行业也缺乏自律和协调,一旦出现欠债,只能依赖与朝鲜官员的关系来解决;银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使得大多数贸易公司都是以现金或实物付款。这些都导致贸易与投资风险增加,妨碍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朝核问题

根据以往的数据显示,每次朝鲜核试验后,紧接着带来的将是朝鲜经济的下降,对外贸易的萎缩,朝鲜的外商直接投资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国际经济援助被切断。如2009年的朝核危机,国际救援组织切断对朝鲜的粮食援助。朝核问题为朝鲜的投资环境带来很大不良影响。

三、建议对策及展望

(一)充分认识中朝经贸关系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中国已经跃居为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对于促进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朝鲜在近十多年来与我国的经贸往来中可以看出,其外贸依存度一直是上升的,对我国贸易逆差不断变大。这也说明了中朝贸易为朝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朝贸易的发展,可以加快我国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速度。

(二)从两国政府出发,为双方贸易的良好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双方在认真履行两国政府签署的合作协定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双边经贸法规。双边贸易不仅仅靠双方的企业就可以完成的。两国的政府、海关、银行以及相关部门都要实现其职能,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扩宽合作领域,充分实现贸易互补

中朝贸易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相对于朝鲜,具有资金、设备、技术的优势,但是在土地和劳动力方面,朝鲜的成本十分低廉,更具有比较优势,且朝鲜教育普及,具有相当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中朝边贸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外汇;人民币;流通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的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而且,随着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的扩大和加深,中国加入WTO后的逐步放松的资本账户管制,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仍将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已经引起了中国决策层和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二、人民币在周边各国和地区的流通现状

(一)人民币境外流通形式分类

由于周边国家国情及经贸往来形式的差异,形成了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动的区域性特点和差异。从使用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媒介,在中蒙、中朝、中越、中缅、中老、中俄等边境地区,人民币主要在边贸和旅游消费中充当交易媒介。一类是资金流动,在港澳、新加坡等地区,人民币的流动主要以人流或以单纯的资金流方式出入,以及用于两地人员往来的旅游、购物消费,从而表现出较大的流动性。

(二)人民币在周边的流通情况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自由流通已受到“第二美元”的待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还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储藏手段。人民币在一些国家受到了如同美元般的礼遇,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在一些国家的流通现钞总量中占了很大比例,更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甚至在不同场合提出要鼓励国民使用人民币。从东亚的一些国家、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一些毗邻中国并与中国有较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人民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在有的国家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境通用。在老挝、柬埔寨、蒙古和缅甸北部,人民币是疲弱的本地货币的代替品,成为主要贸易货币。在中国游客中人气较高的新加坡,可以用人民币购物的购物中心和商店也不断增加。人民币在韩国的兑换不受限制,已成为“准硬通货币”,银行、个人所设兑换点广泛分布于国际机场、商业区、旅游风景区及宾馆等地。

(三)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的主要渠道

1993年3月1日,我国重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后,人民币从此通过合法渠道走出了国门。

1、通过海关正常携带出境。现金携带为最普通的出境方式,但由于我国人民币出入境实施限额管理且标准偏低,客观上阻止了人民币资金通过正常渠道大量携带出境。因此,通过海关正常渠道流出的所占份额很少。

2、中方客商非法携带出境。长期以来,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主要以私自夹带方式出境为主。经对相关数据分析推算,每年非正常渠道流出的人民币约占同期贸易进出口额的30%左右。

3、人民币账户行汇出。边境地区银行与邻国商业银行开办人民币汇款业务后,人民币资金跨境流通渠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出方式。

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主要有出口货物收回货款、账户行汇入以及个体商户携回国内等。

三、流通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有着迅速增加而且前景看好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和中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使人民币成为让周边各国放心的货币,长期处于相对于周边货币硬通货地位。

(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人民币周边流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1994年以来,通过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我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经济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和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经济增长强劲,据有关资料表明,1994~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22%,2006年GDP增长率为10.7%,相比同期美、日、德三国GDP年均增长率指标高很多,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见图1)。

国内有学者预测,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5%—7%的年均增长率,则到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届时人民币将水到渠成地跻身世界主流货币俱乐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迅猛。我国对外经济中利用外资和进出口发展势头良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迅猛,外资流入特别是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并保持顺差。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高达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年进出口顺差177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756亿美元,同比增长74%。我国已连续两年外贸顺差超过千亿美元,成为世界前三大贸易顺差国之一。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贸易、物业投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61亿美元,增长32%,投资额排名世界第十三位,较上年上升四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人民币价值的相对稳定和充盈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在周边流通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

1、人民币币值保持基本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改变原来的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水准。汇改后,人民币币值持续稳步升值,截至2007年6月末,已累计升值达6.09%,准硬通货的雏形已经具备。2001年以来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外汇管理改革力度,如放宽中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立标准、增加外汇账户的限额、放宽企业购汇境外投资的限制,试行QFII和QDII制度等,这些措施都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充满信心。国外专家原先预估的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的大幅贬值现象并没有出现,人民币持续坚挺,人民币被公认为亚洲地区最稳定的货币,这正是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的重要原因。

2、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致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在起伏中上升,至2006年底增至约2498.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4%,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除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逆差外,均表现为快速增长,从1994年的32.64亿美元升至2005年底的629.6亿美元,2006年虽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保持了100多亿美元的顺差。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足以引起世人的瞩目,1981年为27.08亿美元,至2007年底达10663亿美元,外汇储备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6年增长了393倍,仅2006年一年就增加2474亿美元。(见图2)

(三)中国金融制度日益完善和金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为人民币的周边流通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国家外汇管理制度逐步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实行经常项目外汇结售汇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外汇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中国外汇交易品种的日渐丰富等,都向世界表明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四)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多是人民币在周边流通的经济根源和直接动力

1996年以来,我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经贸往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获得的投资总额多年来一直占到吸收外资总额的70%以上。2005年,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303.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与东亚的贸易也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60%多。同时,边贸的形式已由易货、现钞、现汇贸易阶段发展到贸易方式多元化阶段。我国为适应加入WTO形势的需要,对边贸的管理形式、贸管政策、税收政策等做了调整,进一步加强对边贸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中朝边贸范文篇8

一、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

(一)互为旅游目的地

韩国公民到中国旅游始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当时只能通过探亲、商务这种渠道,交通上一般要通过香港中转,很不方便;1991年初,中韩两国在对方首都互设了具有发放签证权力和领事职能的贸易代表部,给韩国公民到中国旅游提供了方便条件;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对韩国开放旅游市场;1994年,韩国政府取消了公民到中国旅游的限制,此后到中国的游客大幅度增加,且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不再限于原先的延边及长白山地区,而是向中国的内地延伸。可看出,除1998、2008与2009金融危机及2003年“非典”影响外,建交以来韩国赴华游客一直在增长,韩国游客占中国所接待外国游客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1999年始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一或第二外国游客客源地;就韩国而言,从2001年开始,中国成为韩国公民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8年5月韩国正式被指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2000年6月将指定的只有9个省市公民可以赴韩旅游扩大为中国各个地区公民均可赴韩旅游,可看出,除1998、2003年外,中国公民赴韩旅游人数在总量及占有率上都呈稳定上升趋势;1994年以后,中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的韩国第三大客源国(1998年香港第三除外),2001年后,中国成为韩国第二大境外客源市场。

(二)两国旅游业生产要素方面的合作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旅游业生产要素方面的合作也蓬勃开展。1993年,中韩开辟定期航班、签署中韩海运协定,1994年签署两国政府航空运输协定;至2005年,已有中韩两国10家航空公司在42条航线上经营客、货运输,两国互为对方第二大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海上运输方面,1990年9月,中韩第一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威海-仁川航线开通,至2003年,已有7家中韩合资航运公司共开出10条航线,将中国山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及辽东半岛主要港口与韩国的仁川、釜山等港口连接起来,另外,上海与济州岛、连云港至平泽之间都有客轮连接。中韩两国在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住宿饮食、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行业的相互投资发展也较快,例如,1992至2007年6月,韩国在华住宿餐饮业方面实际累计投资项目553个,投资金额3.44亿美元,1992-2006年中国在韩国饮食住宿方面累计投资项目305个,投资金额0.22453亿美元。

(三)旅游交流协调方面的合作

目前,中韩两国虽然还缺少严格意义上的权威性旅游交流协调组织,但已有这方面的合作。2002年中韩建交10周年之际,第五次中韩旅游促进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同意建立一个由政界和企业界人士共同组成的常设下属机构,来推动中韩旅游合作事业;韩国方面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1994年3月韩国在中国建立韩国国家旅游组织-韩国观光公社北京办事处,韩国有关方面同中国的旅游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发展计划,两国旅游主管部门之间已经建立了每年定期会晤制度;1998年4月韩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公民免签证到济州岛旅游的政策,同年6月韩国法务部进一步简便了中国旅游团的入境手续;韩国政府强调每个道都要与中国的一个省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共建立了91对友好省市关系,有的友好省市还在旅游景点互设宣传对方景点的广告牌,并分别成立韩中友好协会、韩中文化协会等友好团体。另外,由中、日、韩旅游部门共同发起的三国最高层次政府间旅游合作会议“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

二、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的基础

中韩建交18年来两国旅游合作交流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非偶然,除与两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供给方面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外,还与下列基础有关:

(一)中韩两国政治关系

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政治领域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实现了数次首脑会晤,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加深,两国关系在政治外交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是双方在发展同其它国家关系中前所未有的;建交伊始,两国关系定位为“睦邻友好伙伴关系”,1998年两国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然后到2003年,双方业已建成“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韩正朝着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方向迈进。

(二)两国经贸关系

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增长迅速,除1998、2009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各年均呈递增态势。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取得重大进展,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119亿美元;2008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83.2亿美元,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2005年底,两国领导人确立了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韩两国相互投资也非常活跃,1992到2008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超过48000个,实际投资金额累计超过4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投资目的地;而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也在逐渐增加,从建交初期的0.05亿美元逐渐上升至2006年的17.95亿美元(累计);两国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两国居民商务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两国文化交流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拥有相近的文化基础和传统;建交18年来,两国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影视作品、体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方面,双方签署了数项交流协议、互派留学生,中国人学韩语、韩国人学汉语盛况空前;影视交流方面,近几年,韩国影视作品、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刮起不小的韩流风暴,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正成为“韩剧迷”,中国的影视作品,如《还珠格格》、《英雄》等也成功与韩国观众见面,“韩流”与“汉风”在两国相映成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中韩体育界在两国建交前就开始交往,如1986年汉城亚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等,中韩体育交流为两国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两国文化交流对两国旅游合作的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互派留学生直接增加双方修学旅游的数量,而文化交流在促进两国人民心理上沟通、减少两国公民赴对方国家的文化阻力方面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两国距离接近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空间距离较接近;中韩各大港口之间最近的海运距离只有200多海里,航空方面,从北京飞首尔、仁川飞浦东分别只需要1.5小时左右,几乎同中国国内航班一样方便快捷,而新航线和新直航城市的不断增加极大地方便了两国人员往来;经济上,韩国的人均收入高于中国,韩国公民到中国旅游不存在经济压力,目前,韩国赴华游客的需求正从基本的观光游览向高级的娱乐购物和专门旅游转变;而中国由于区域经济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中国公民的人均收入已接近韩国人均收入,韩国旅游从价格上来讲,比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略高,比日本、美国、欧洲游等却低很多,中国公民赴韩旅游的经济阻力较低[2]。

三、中韩旅游合作的障碍

中韩两国旅游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基础也得到不断加强,但两国旅游合作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学者在全面考虑市场、产品以及旅游产业要素的情况下,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由低到高分为市场互换模式、市场-产品共享模式、要素协同模式、一体化发展模式,中韩两国旅游合作目前大体上还处于市场互换的低级模式,进一步提升两国旅游合作层次的主要障碍在于错综复杂的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环境。

二战之后,朝鲜半岛分裂成北、南两个国家,冷战时期,朝鲜半岛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重要场所之一。中韩两国长期处于隔绝、甚至敌对状态,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东北亚地区局势有所缓和,但并未完全走出冷战阴影。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政治局势不仅是一国旅游发展的首要条件和保障,而且政治因素是不同区域之间能否持续开展旅游合作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目前影响中韩两国进一步提升旅游合作层次的政治因素中有两点较为突出:

一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增强。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奉行“接触与遏制”政策,一方面,在许多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另一方面,美国始终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美国不愿意看到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韩国以韩美同盟为安全基础,境内长期驻有美国兵,且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一部分,韩国与中国的合作必然受到韩美同盟关系的制约,韩国与中国在加强制度性合作方面必然摇摆不定。

二是朝鲜核问题的不确定性。2002年10月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半岛局势呈现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态势,南北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战略使中朝友好交往、中韩严重对峙,现在中国积极发展与两国的关系,但基于历史及其它原因,中韩之间仍缺乏深层次的信任。特别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频频插手朝鲜半岛事务,导致朝韩出现严重的军事对立和东北亚的不稳定性,由此导致中韩旅游合作更多是双方以赢利为目标的功能性合作,近期难以建立起国家层次上的制度性合作。▲

参考文献:

[1]温艳玲.中韩旅游合作现状与前景[J].当代韩国,2002,(春季号):11-14.

[2]江林,李祉辉.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市场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2):9-14.

[3]金炯吉.关于搞活韩中旅游交流的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增刊):33-40.

[4]朴正守.中韩相互投资对两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44-60.

中朝边贸范文篇9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主权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Mai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中朝边贸范文篇10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货币中国贸易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主权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Mai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