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4:29:24

职代范文篇1

各位代表、同志们:

**农场第十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其浦场长做的工作报告,科学、准确的概括总结了20**年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从实际出发,提出了20*年我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方针、目标和任务。报告突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发展这一主题,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到位。下面,就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讲六点意见。

一、以深入学习抓落实

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激励全场党员干部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面完成20*年农场各项任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建设学习型执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进一步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农场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理清、民生进一步改善、能力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的目标。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把党建示范点建设,作为加强农场党委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提高党建工作的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20**年,我场在全场121个基层党组织中,评选出20个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示范点,投资十万元购买活动用品。通过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使党员有了学习的场所,有了活动的阵地,今后,我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我们要以“北大荒先锋工程”活动为载体,突出“实现跨越争先锋”的主题,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实践科学发展,干部是关键。我场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进步、作风过硬、清正廉洁、能为群众办实事和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大胆启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及时提拔任用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对一些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群众公认、业绩突出、有本事、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要破格提拔使用。

二、以继续解放思想抓落实

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会议精神落实的过程,既是一个科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必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一是要从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不甘人后、勇担风险、勇于创业的新理念。我场资源条件相对好一些,温饱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缺乏为生存而创业、冒险的意识和闯劲,形成了老守田园、不思进取的惰性,缺少敢为人先的精神。很多人只想怎样寻求一份安稳的职业,却不想自己怎样去打拼、创业、闯天下。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大的发展机遇,我们都因“醒的早、起的迟”,慢半拍、差一步而失之交臂;我们也制定了很多促进发展的政策,但实施效果却不如发达地区那样理想。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解放不够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以敢闯敢试、创业发展为荣,以看摊守业、不思进取为耻,放开手脚往大干,摆脱束缚向前跑。

二是要从自我发展的半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树立世界眼光,树立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新理念。由于我场是垦区的大型农场,又是分局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个别干部以“老大”自居,形成了相对的自我封闭状态,缺乏发展的、前瞻的、开放的眼光和视野。一些领导干部在谋划发展时,习惯于“在现有的篮子里找菜”,有什么条件就干什么事情,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有什么产业基础就确立什么经济结构。总在“老圈子里打滚”,发展思路不宽,缺乏创意,没有亮点。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们不仅要立足本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也要着眼于垦区、全省乃至全国,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环境,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生产要素,以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为主导,在扩大开放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要从“好”与“快”二者不能兼顾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树立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理念。我们必须突破“好”与“快”非此即彼的对立,把科学发展作为出发点、标尺和归宿,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更好更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对我场来说,不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就谈不上加快发展,就没有好的效益,就无力改善民生,就无法维护社会稳定,就缩小不了与发达地区及先进农场的差距。我们强调好,并不是不要“快”。好与快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好是快的基本前提和载体,快是好的必要条件和构成。不能认为要好就不能快、慢了就必然好。我们要的是好中求快、更好更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深化改革抓落实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近年来,我场在改革上迈出了很大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协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原因仍然是体制不完善,既有旧体制遗留的老问题,又有新体制发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旧体制遗留的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权利和既得利益都在影响和阻碍我场跨越式发展。从我场看,阻碍民众创业、发展的行政管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场外办厂,直接影响到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发展。20*年,我们要按照总局、分局党委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我场改革的目的、意义向职工群众做广泛宣传,赢得职工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杜绝引发新的矛盾。我们每位领导干部要做改革的促进派,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

四、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落实

针对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冲击和挑战的严峻形势,总局党委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着力打造300亿斤商品粮基地。我场审时度势,提出:建设10亿斤

商品粮大场的战略目标。这一项目得到了总局、分局党委的充分肯定,并给予全力支持,这为我场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以争先创优的工作业绩,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农业科技支撑,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场粮食增产潜力大的优势,确保我场粮食总产实现新跨越。要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营造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紧紧抓住和蒙牛集团合作的历史性契机,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我场畜牧业发展的新跨越。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场发展工业的空间还很大,像水稻副产品的深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发。这不仅仅是农场行为,更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努力。要做到全场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奔小康。招商引资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我场发展资金不足的一条捷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加盟农场,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最终推动农场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要按照扩大第三产业总量的部署,加快非公有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最终把我场产业结构调整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充分利用金长城、太平湖、渠首等景观,发展旅游业,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水平,丰富观光内容,促进职工增收。

五、以和谐社会建设抓落实

促进我场社会和谐,民生要先行。场长报告中提出:“打造垦区农场第一城”,就是尽最大努力,规划和实施好民生工程,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人口是城镇化的先决条件,我们要通过集中办学、土地流转、泥草房拆迁、撤队建区等措施,有序转移管理区、作业区人口,同时最大限度的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力争在3年内,使农场场区人口达到5万人,为“打造垦区农场第一城”奠定良好基础。建设城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农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农场的决策和部署上,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垦区农场第一城的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我场低收入户较多,我们脱贫的任务很重,20**年,我场开展“扶低支富”工程,成效卓着。新的一年,要进一步搞好“扶低支富”工作,拓宽低收入户增收渠道,同时各单位要进一步搞好跟踪问效工作,巩固“扶低支富”成果。

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工作作风推进20*年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培育以北大荒精神新内涵为主体的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今年是建国60周年,各单位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切实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加大对新闻宣传的投入力度,继续坚持奖励政策,鼓励上大报、上要闻、上头条、重点开展成就宣传、资源潜力宣传、生态环境宣传和企业品牌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公安政法部门要加大治安防范力度,及时侦破刑事案件,打击邪恶、震慑犯罪,为农场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稳定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突出以人为本,信访工作要关口前移,要做过细的工作,把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要充分发挥工会、武装、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紧紧依靠职工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良好局面。

六、以求真务实抓落实

*场长的工作报告内容丰富,任务明确,处处体现出更好更快的发展方针,处处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发展精神。

能否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实现既定目标,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的决心。无论从我场发展现状、遇到的现实问题,还是全场人民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来说,我们都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埋头苦干。要大力弘扬激情创业的锐气、不屈不挠的勇气、自强不息的志气,苦事用力做,难事用心做,以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职代范文篇2

辞旧岁硕果累累,迎新春号角声声!经过输电工区职代会筹备小组紧张而精心的筹备,孝感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六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0年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工区党总支对本次职代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大会的市公司周总、左主席、方总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一、听取并审议输电工区200年行政工作报告;二、听取并审议输电工区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三、审议并通过《输电工区节约使用水电管理细则》;四、审议并通过《输电工区办公设备及物品管理办法》。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国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网公司“三抓一创”、省公司“十注重一全面”、市公司“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部署工区200年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此次职工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是工区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各项工作,集思广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工区干部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通过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参与到企业各项工作中来,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职代会在工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利用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职代会是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载体,是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管理效益的主要手段等有利条件,希望各位代表本着对企业负责的精神,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工代表应尽的职责,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集中精力,群策群力开好这次大会。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会议会期短、任务重,关系到工区的长远发展。希望与会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在工区发展大局的高度,密切结合工区实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讲真话、重原则、求实效,认真学习讨论两个报告,特别是曹红周同志代表工区所作的《行政工作报告》。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开成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职工代表大会闭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工区六届三次职代会暨200年工作会议即将完成预定议程,下面进行会议总结。

一、关于会议的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17大精神,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公司面六届四次职代会暨20*年工作会议精神,审议了曹主任所作的《保安全构和谐谋发展为开创输电工区全新工作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夏主席所作的《服务中心工作促进发展稳定努力开创民主和谐的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输电工区办公设备及物品管理办法》、《输电工区节约用电管理细则》;对职工提案作了答复;总结了工区20*年工作,对工区20*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会议议程紧凑,会风朴实,效果时显。会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会议主题,结合本单位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会议集中了工区干部职工的智慧与汗水,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共同奋斗目标。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安全基础,加强企业管理,以“一保二强三提升”为工作思路,努力做到“保证安全、提高效益、带好队伍”,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必将对工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职代范文篇3

关键词: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职业发展规划;影响因素

新护士培训是护士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1]。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在公立医院新护士的培训形式和需求等方面[2-4],对民营医院新护士的培训及其需求较少涉及。民营医院作为社会办医,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5]。但由于民营医院在管理机制、社会资源分配、文化建设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匮乏[6]。重视和加强在不同管理理念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减少人员流动性和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举措[7]。我院为一家三级综合性民营医院,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招聘新入职护士近百人,既有应届生也有往届生,其工作经历等参差不齐,如何保证培训效果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民营医院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新入职护士102名和在任的护士长35名为研究对象。新入职护士纳入标准:入职不满1年的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调查前提出辞职申请。护士长纳入标准:任护士长满1年及以上;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急诊、透析、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1.2方法。1.2.1调查内容。在参考有关文献[8-11]的基础上,结合民营医院的特点,自行设计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等)和岗前培训需求2个部分。岗前培训需求包括岗位技能需求和医院发展需求2个维度,共15个因子52个条目,其中岗位技能需求包括人文知识、规章制度、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等11个因子,医院发展需求包括医院文化、护士礼仪等4个因子。52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5分代表非常需要,4分代表需要,3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不需要,1分代表非常不需要。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该项内容的需求越高。问卷由6名专家进行评定,内容效度为0.869。通过对20名新入职护士间隔2周的重测,其重测信度系数为0.821。本次调查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6。该问卷分为护士长版和新入职护士版,两者的问卷指导语与一般资料部分略不同,岗前培训需求部分完全相同。新入职护士版调查其自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情况,护士长版调查的是他们认为新入职护士应该接受培训的需求程度。1.2.2调查方法。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并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取得研究对象的同意。护士长问卷调查在全院护士长月例会后统一发放。新入职护士在其集中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均现场发放,现场收回。护士长问卷共发放35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新入职护士问卷发放102份,回收102分,剔除4份不合格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8%。1.2.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8.0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与护士长一般资料。98名新入职护士中,男2名,女96名;年龄20~31(24.61±0.63)岁;无离职经历56人,有离职经历42人;一季度入职18人,二季度入职31人,三季度入职25人,四季度入职24人;无具体职业发展规划48人,有职业发展规划50人。护士长中,男1名,女34名;年龄26~44(34.34±0.54)岁;大专16人,本科及以上19人;护师13人,主管护师20人,副主任护师2人。工作科室:内科15人,外科10人,妇科3人,儿科3人,康复科4人。2.2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与护士长认为其应接受培训的需求程度比较。岗位技能需求中的护理安全、疾病知识、专业技能3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发展需求中的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2.3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得分比较。98名新入职护士总的需求得分是(4.44±0.45)分,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得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离职经历、职业发展规划的护士其培训需求存在差异,见表2。2.4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选取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离职经历、职业发展规划作为自变量,以需求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01)。结果显示,年龄、职称(赋值:护士=0、护师=1)、学历(大专=0、本科及以上=1)、职业发展规划(无=0、有=1)为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的F=12.897,P<0.05,R2=0.537,调整R2=0.495)。见表3。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程度较高,护士长更关注。新入职护士的医院发展需求培训本研究从岗位技能需求和医院发展需求两方面调研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总体较高。在岗位技能培训需求方面,新入职护士和护士长需求前5项中有3项相同,即专业技能、药物知识、沟通技能,表明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和护士长认为新入职护士培训内容的需求度及关注度较相似。在医院发展需求培训方面,新入职护士对医院发展需求4个因子均显著低于护士长的期望值,表明新护士注重自身基本岗位技能,护士长在关注新护士基本岗位技能的同时更关注该群体的医院发展需求培训。可能与护士长期望新入职护士通过入职培训可以进一步了解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文化、民营医院服务特色等进行全面了解,使新入职护士进一步坚定自己的选择。因此,护理管理者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新入职护士和护士长对培训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2新入职护士年龄、职称越低对培训需求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年龄、职称越低,其培训需求越高。职称越低其需求越高,与吴庆荣等[12]对民营医院护士培训期望值的结果相同。年龄与职称低的护士,其培训需求高可能与刚步入临床,工作年限短,还未成家立业,负担少有关。这一阶段的护士有工作热情、积极好学,对未来充满新奇感。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可塑性强,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层次的护士也是发生护理差错的高危人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安全[13]。因此,应注重对这一阶段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及关注,尤其是针对薄弱环节,在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时,特别关注知识、技能、能力、文化建设及安全警示教育,利于其成长。3.3有职业发展规划及学历层次高的新护士培训需求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学历越高的新护士对知识、技能、能力的需求更加全面,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加迫切,对培训需求也就更加强烈,与成守珍等[14]的研究结果相同。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护士,在职业的起点时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其特点,在加强这类新护士基本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关注基本素质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医院文化需求等多方位的培养,帮助其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逐步构建自己的人才库,建设民营医院适合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护理人才梯队。3.4培养策略多元化。民营医院的护理人员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龄、毕业类型、离职经历等多个方面,多元文化培训在新入职护士培养中应更受重视。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新护士的层次、能力和意愿,制定系统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具有针对性的、与能级对应的分层次培训,注重培养策略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需求,让护士能够愉悦、积极地接受培训和工作。全年均有新护士入职,传统的每年一次的岗前培训不能满足现有的入职情况。因此,在考虑新入职护士培训内容需求的基础上,应探讨创新培训的新模式,采取增加培训次数、改变培训方式的方法确保培训效果。近年来,受民营医院不断增多、护士就业流动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民营医院新护士占比不断攀升[15]。一些护士毕业后将民营医院作为取得执业资格证的过渡,一旦考取护士执业证后就跳槽至其他医院[12]。本次调查新护士有离职经历的42人,占新入职护士人数的42.86%,这也是民营医院护理梯队难以建立稳固的原因之一。因此,各级护理管理者在重视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岗位管理体系建设,将护理工作中的成绩及困难与上级领导沟通,取得强有力支持,不断优化民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环境,提高护士忠诚度。

4小结

职代范文篇4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个锻炼自我、展示才能的工作机会。

下面,请允许我对入职个多月来的学习和工作,从入职培训、工作、总结计划三个方面汇报,作为我申请转正的述职报告。

一、入职培训。

我是在月日来到公司的。来到公司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和财务部的李阿姨都很关心我们。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财务部的几位姐姐给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入职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通过课件,学习了公司的《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公司产品及卖点》等内容。学习后,对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认同,对公司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对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觉得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广阔,所以愿意留在公司,从点滴开始做起,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和公司一起成长、壮大。

后来,姐和姐分别给我们讲解了《现行基本财务制度》、《业代(助代)工资、提成的核算》、《差旅费、市场费用的审核》、《如何计算盈亏平衡点》、《如何撰写市场财务分析报告》等课程,讲解得很详细,内容很实用,效果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让我掌握了方法、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另外,还安排了一些基础的工作让我们做,如:统计各办事处发货的费用、统计汇款的金额、汇款产生的手续费金额等。另外,还拿出湖南办事处月份真实的财务数据,让我们试着根据《发货明细表》和《回款明细表》,统计各区域各系列产品的发货金额,统计各区域的可使用费用,统计和分配区域费用、主管费用、上缴费用等各项费用,做《经营费用表》、《盈亏表》……,通过实战练习,印象就更加具体了,也清楚该做什么了,该怎么做了,所以,把工作做好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二、工作。

月日,财务部决定:把我派往办事处,于月21日上午从火车站出发!第二天抵达,开始正式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我的工作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代范文篇5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个锻炼自我、展示才能的工作机会。

下面,请允许我对入职2个多月来的学习和工作,从入职培训、工作、总结计划三个方面汇报,作为我申请转正的述职报告。

一、入职培训。

我是在月日来到公司的。来到公司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和财务部的李阿姨都很关心我们。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财务部的几位姐姐给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入职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通过课件,学习了公司的《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公司产品及卖点》等内容。学习后,对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认同,对公司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对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觉得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广阔,所以愿意留在公司,从点滴开始做起,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和公司一起成长、壮大。

后来,姐和姐分别给我们讲解了《现行基本财务制度》、《业代(助代)工资、提成的核算》、《差旅费、市场费用的审核》、《如何计算盈亏平衡点》、《如何撰写市场财务分析报告》等课程,讲解得很详细,内容很实用,效果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让我掌握了方法、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另外,还安排了一些基础的工作让我们做,如:统计各办事处发货的费用、统计汇款的金额、汇款产生的手续费金额等。另外,还拿出湖南办事处月份真实的财务数据,让我们试着根据《发货明细表》和《回款明细表》,统计各区域各系列产品的发货金额,统计各区域的可使用费用,统计和分配区域费用、主管费用、上缴费用等各项费用,做《经营费用表》、《盈亏表》……,通过实战练习,印象就更加具体了,也清楚该做什么了,该怎么做了,所以,把工作做好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二、工作。

月日,财务部决定:把我派往办事处,于月日上午从火车站出发!第二天抵达,开始正式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我的工作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代范文篇6

“体育教育学”(德文Sportpdagogik)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首次由“德国体育教育学之父”OmmoGrup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体育教育学”(德文Sportpdagogik)已发展成为原联邦德国体育科学体系内的一个分支学科。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逐步引入“体育教育学”这一概念,到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正式将体育科学归入到人文与社会学类的划分中,体育教育学列为体育科学下属的13个分支学科之一,学科代码为890.50,体育教育学由此获得了正式的学科地位[1]。到目前为此,我国学者对体育教育学内涵的理解基本偏向美、英国家对体育教育学的理解,英语通常使用“physicaleducation”(身体的教育),国内在词汇上“体育教育”也代替了“体育教育学”。从“体育教育学”德文词源Sportpdagogik理解,体育教育学是一门从教育角度考察人类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关注人类各种体育活动与教育意义上的活动(如教学、教养、抚育、训诫)之间的关系,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使人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1]。这里既有学校教育的成分,也有社会教育的成分。学校教育成分追求健康水平、良好习惯、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等;社会教育成分可根据学者自己的观点基于政治意识形态而提出,也可注重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而提出等等。在研究对象上包括各类正规教育机构和非正规教育机构中的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甚至包括残疾人。国内有学者将“体育教育”概念定义为:体育教育是教育(重点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全面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传授体育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2]。

二、解读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

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相比内涵基本相同,因此也解读为“physicaleducation”(身体的教育),但人才培养目标有别,冠以高职的特点,因此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是必要的。

1.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应有的特点

研究表明,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教育一样也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范畴,是一门综合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学科。高职体育教育知识体系也应具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特性,各门学科需要合理交融、综合与交叉,需要寻找其中内容的相关性,实现学科、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不仅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还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促使高职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应有如下三个特点:(1)符合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2)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3)课程项目设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经过他们努力能达到要求的学科项目,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

2.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的依据

高职体育教育归属体育教育范畴,又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体育科学知识体系,德国体育理论界有这样的认识,即体育科学知识体系的内容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论领域(TheoryField)”;另一类为“主题领域(SujectField)”。前者分成两类学科群,第一类是由运动医学(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和体育哲学7个学科组成的。第二类则是由6个学科组成,含体育信息学、体育政策学、体育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测量学(含体育统计学)、运动设施与器具学。后者也分成两类学科群,第一类,即体育特定主题学科群。它主要有运动理论、游戏理论、训练及竞赛理论(含教练员的指导理论等);第二类,即一般主题学科群,含音乐与运动、运动与休闲、运动与健康、体育与新闻媒体、体育与行为能力、体育与特殊群体、体育中攻击与暴力[3]。由此可见,体育科学涉及的内容很广,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还在不断地扩大。体育教育学属于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借鉴体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既具有科学依据,也具有可操作性。

三、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

从现状看,一部分高职院校由大专、中专学校通过升格合并改制而来,在体育教学上还沿袭着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建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但因受场地、器材、自然环境、师资条件和学时限制,体育教学课程项目设置也必然受到限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为高职院校建构科学、实用、易行和够用的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并借鉴体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参考体育教育学,对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作如下建构:(1)竞技运动项目。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的通称,其各项目都有严格的竞赛规则,运动员(队)须经过系统的身体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2)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见表1和表2)。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知识体系也必将会发展和变化。(1)综合素质。据文献研究,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大体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五大块[4]。(2)课堂分班教学。集体项目理论上应分层次教学,即竞赛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或以教学班级为单位教学,后者的教学优点是好管理,同班同学互相熟悉,课堂氛围会比其他分班形式好。(3)俱乐部模式教学。是依托一个体育项目,用俱乐部的形式组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及运动竞赛,并将这些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以运动者自觉自愿结合为基础,依靠学校的运动场馆和设备来完成。(4)健康素养能力。据研究,有健康素养的人应具有的能力:一是理解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概念;二是选择性地接受健康信息和健康促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三是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四是应用人际交流技巧来增进健康;五是应用目标制定和决策的技巧来增进健康,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六是实践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危险因素[5]。(5)企业参与。高职体育教育也能将企业引进校园,以健康锻炼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竞赛交流,既增进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友谊、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结论

1.高职体育教育“教什么”?实质是课程知识体系问题,为保证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对高职体育教育至关重要。

职代范文篇7

一、金代的修史机构

金代修史机构的正式设置是在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1]是年,熙宗效法唐宋体制进行政治改革,建立起一套中央行政机构,由羁留在金的宋朝使臣宇文虚中“为之参定其制”,“参用国朝(指宋)及唐法而增损之”。[2]设置的修史机构有:国史院,记注院,与修史有关的机构还有著作局,自是终金一代,未有更改。兹分别考述如下:

(一)记注院

金朝学习中原皇朝的政治制度,遵循“以汉法为依据”,“因时制宜”,“可则循,否则革”[3]的原则,史制的建立亦是如此。金代的记注院大抵是因袭辽宋而有所变更。辽代史制承袭唐制,但是变革了唐代修起居注工作分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作法,于门下省设立专职机构起居院,不过辽代史料有阙,其制度不得详知。宋代也设起居院,但不是常设机构,仍然在门下省设起居郎掌录天子言动法度,于中书省设起居舍人掌录天子制诰德音。金代改宋起居院为记注院,为常设机构,将修起居注的工作事权统一起来。

金记注官修起居注,原则上不是专职专任,由他官兼之。初期多由秘书监和翰林院官兼,世宗朝改由谏官兼,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诏毋令谏官兼或以左右卫将军兼,”[4]又改由尚书省左右司属官兼。记注官品位不高,大多数是六品、七品,但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近习”、“慎密”、“谨厚”者为之。章宗明昌元年“有司言记注院勿有所隶”,[5]可知记注院的隶属初不明确,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诏记注官“以左右司兼领”,[6]记注院隶尚书省,遂为定制。

金代的记注院虽然设立于天眷元年,但是查考文献,熙宗一朝未见记载修起居注之职。检阅《金史·熙宗纪》,所载皇帝宣谕与臣下奏议颇为疏略,与后来的《世宗纪》相较,后者录世宗“嘉谟懿训”甚详,两纪面貌迥殊。这说明,熙宗时记注院并未开展实际工作,记注院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海陵正隆元年(1156年)颁行“正隆官制”,二月,颁旨赴朝参拜官员制度,其中包括记注官,[7]金代正式修起居注工作,应当是从海陵朝开始的。

金代记注官的职责,大体有三:

其一,朝参日随朝记录朝议。《大金集礼》卷40载:修起居注“遇视朝,起居毕分班升殿陛,于殿栏子外副阶下东西对立,俟奏事毕退”。并规定,常朝日“自五品以上职事得赴”,记注官“虽不系五品,亦合并赴”,以便于记录。

其二,记录皇帝与宰臣议事。按唐、宋制,皇帝与宰臣议事,因属机密,记注官不得预闻,由宰相记录,后改由宰相属官记录,按时封送史馆,称“时政记”。金代宰相不撰时政记,又规定“宰相奏事,则近臣退避”。[8]“上屏侍臣与宰臣议事,记注官亦退。”[9]因此,“圣训及所议政事”无人记录。为弥补这一方面的资料记载有缺,大定十二年(1172年),世宗指示:“史官记人君善恶,朕之言动及与卿等所议,皆当与知,其于记录无或可隐,可以朕意谕之。”[10]但是,当时记注官记录机密并没有实行。因此,大定十八年(1178年),修起居注移刺杰上书:“朝奏屏人议事,史官亦不与闻,无由记录。”这次世宗下旨:“择慎密者任之”,于是,“朝奏屏人议事,记注官不避自此始”。[11]有金一代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统治层内部政变频繁,对外与宋战事不断,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皇帝与宰臣议事,要求“勿泄于外”,记注官亦回避。章宗即位后,右谏议大夫完颜守贞与起居注张暐上言:“比来一令臣等回避,及香阁陈言文字,亦不令臣等侍立,则凡有圣训及所议政事,臣等无缘得知”。这次章宗接受了完颜守贞的意见,[12]但是在明昌四年(1193年)又敕令:“自今御史台奏事,修起居注并令回避”。[13]承安二年(1197年),左谏议大夫高汝砺上书请求:“有司奏事,谏官与修注官得以预闻。”章宗“从之”,[14]记注官又不回避记事了。上述材料说明,金代的记注官回避制度屡废屡建,修起居注工作历经曲折。

其三,平时随侍皇帝左右,以录其“言动法度,制诰德音”。如《金史·世宗纪》载:修起居注移刺子敬、张汝弼侍便殿;世宗幸西京,修起居注移刺子敬随侍;幸上京,领修起居注杨伯仁随之等。

综上所述,金代的记注制与唐宋略有不同,将唐宋由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以及宰相属官录“时政记”的工作都统摄起来,具有事权集中,政简易行的特点。金代的修起居注工作虽然经历种种曲折,但是因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记注制度,因此仍能保证有金一代修注工作例行未辍,录存下比较丰富的皇朝资料。清人赵翼曾经论述:“金记注官最得职”,[15]肯定了金代的记注工作能够为金修本朝的历史提供主要的、较为丰富的原始资料。

(二)国史院

这是金代为修纂本朝历史而设置的修史机构。金代的国史院也设立于熙宗天眷元年,不过在此之前就已经设有史职。目前考察到较早的史职记载是在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金人遣直史馆王枢持册使高丽”。[16]大体也是同一时期的史职还有二人:直使馆祝简,[17]史馆修撰程寀。[18]直史馆和史馆修撰是辽、宋的史职,金代国史馆的史职未有此称呼。太宗天会六年下旨“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宗室完颜勖与耶律迪越掌其事,撰成《祖宗实录》三卷。[19]此次史事未见记载有上述史职人员参加,而参预修史者亦未授史职,可知金初的史职是承袭辽旧,尚未正式开始由史官修史。

熙宗朝可考见的史官只有韩昉。韩昉是辽末进士,入金后颇受皇帝密信,任熙宗老师。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二月,“命韩昉、耶律绍文编修国史”。[20]天眷元年(1138年),迁昉为翰林学士、修国史。韩昉所参修的“国史”,大概就是皇统八年(1148年)修成的二十卷《太宗实录》。熙宗朝见于记载的监修国史较多,有宗斡、萧仲恭、宗弼、完颜干、宗宪、宗贤等,几乎都是宰相或副相,说明其时已有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但史官记载寥寥,表明这一时期国史院修史制度尚不完备。

海陵朝见于记载的史职有修国史和同修国史,也有以宰相监修国史。海陵曾经对宰相、监修国史萧裕说:“太祖以神武受命,丰功茂烈光于四海,恐史官有遗逸,故以命卿。”[21]说明国史院已经开始修史工作。可以说,金代国史院正规的修史工作,也是从海陵朝开始的。

金代的国史院是常设机构,其史职设置大体如下:

监修国史。由宰相监领。金制,宰相有正副各四员。尚书令下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二人,为宰相,尚书左右丞、参知政事二人称执政官为副相。“旧制,首相监修国史”。[22]这是早期的情况。世宗朝以后,“凡修史,宰相、执政皆预焉,然女直、汉人各一员。”[23]副相也监领国史了,大多由宰执中有才学者任之。如章宗朝完颜匡,才学赅通,曾担任章宗、宣宗的老师。宣宗朝张行信,于史事“家学相传,多所考据”,故奉命领修《章宗实录》。[24]

修国史。掌判院事,是国史院修史工作的实际领导者。据考,修国史凡11人,都是由他官兼职。其中以宰相兼者1人、副相3人、翰林学士承旨3人、尚书省六部首领1人、翰林侍讲学士2人、侍读学士1人,官职最高者是宰相,最低为翰林侍讲学士,从三品。[25]金末元好问曾经记载国史院史职,其中没有修国史一职。[26]《归潜志》载宣宗、哀宗朝,王若虚秉史笔十五年,“在史院领史事”。[27]但王氏没任修国史之职,官止翰林直学士。说明到金后期,“领史事者”已经完全转为由翰林院官高者兼任。

同修国史。是修国史的副手。初置二员,女直,汉人各一员。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增设女直、汉人各一员。[28]这一史职与修国史相同,也由它官兼任。现考得同修国史23人,其中以翰林官兼者15人,尚书省六部属官兼者4人,他官兼者4人,官品一般在五品以上。

编修官。专纂述之职,是专职史官,正八品。置女真、汉人各四员。现考得编修官18人,其中除世宗朝二名女真族编修官外,都是进士出身,入史院的途径;或经人举荐,或直接被朝廷选召。

检阅官。俗称“从事”,掌书写,从八品,置女直、汉人各五人。现只考得5人。

从国史院编制看,第一,各级职官都有定数,官品较高的修国史与同修国史由他官兼任,专职史职则品位较低。与唐、宋的史官大都为兼职,“如有修撰大事,则由他官兼之,事毕日停”,[29]史成则去史职的制度不同。第二,各级史职都采取女真人与汉人对等设置,使女真人在修史部门中与汉人处于均衡状态,反映了金代民族政权统治的特点。

国史院的主要职责是修本朝实录。修史活动的具体情况,文献中没有专门记载,仅能从一些材料中推断勾勒。元好问《中州集》卷10载:“旧例,史院有监修,宰相为之;同修,翰长至直学士兼之;编修官专纂述之事;若从事,则职名谓之书写,特抄书小史耳。凡编修官得日录,分受之,纂述既定,以稿授从事,从事录洁本呈翰长”。元好问曾经在史院任职,所言情状自然真切。这条材料讲到了国史院修纂工作的程序。可知国史院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在“日录”基础上纂修本朝史。日录,不见于它朝。据《金史、卫绍王纪赞》,元修《金史》时,缺卫绍王实录,到国史院取礼部尚书杨云翼日录四十余条,陈老日录三十余条补上,上记载李妃、完颜匡定策,独吉千家奴兵败,纥石烈执中作难等事。可知,日录是由尚书省左右司所录大事记,交付史馆,以备修史之资。又,章宗承安五年(1120年)尚书省奏:“右补阙杨庭秀言,‘乞令尚书省及第左右官一人,应入史事者编次日历,或一月、或一季,封送史院。’上是其言,仍令送著作局润色,付之。”[30]可知,金在承安后又建立修日历的制度,由著作局掌修,将尚书省左右司所录“应入史事者”纂成日历,送交史馆。这又与唐宋制不同。中唐至宋修日历,是“以宰执时政记,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为一代之典”。[31]也就是在时政记和起居注的基础上纂成,然后再将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而金修实录,大体上是以记注院的起居注,左右司所录日录,承安后则是著作局据日录纂成的日历为主要资料来源,综而成之。

据元好问在元朝初年所见,金共修有九朝实录,除卫绍王和哀宗二朝实录外,其它各朝实录俱全。[32]金宣宗兴定五年曾计划修卫绍王事迹,[33]因为元兵入侵,竟不及为。哀宗是亡国之君,自然无人能为其修实录了。实录修成后,有正副两个本子,正本藏在秘阁,副本留在史院,元朝修《金史》,主要就是依据金实录。

国史院是否也修纪传体国史,文献无徵。世宗曾经对宰相唐括安礼说:“前代史书详备,今祖宗实录太简略。”唐括安礼回答说:“前代史皆成书,有帝纪、列传。他日修史时,亦有帝纪,列传,其详自见于列传也。”[34]可知,世宗时,国史院还未修纪传体国史。宣宗朝赵秉文《上章宗皇帝实录表》说:“夫良将之运筹,贤相之婉画,所表忠臣节妇,所举异行茂才,本兵兴赋之烦,生齿版图之数,所宜具载,以示方来。”[35]似乎《章宗实录》已是纪传志俱全。如是,则金代国史院所修本朝史,初为内容简略之编年实录,发展到后来,则修成纪传之国史,这与唐宋在实录的基础上修国史不同,而与辽代史馆修史的情况大体上是一致的。

由于修史与皇朝的政治密切相关,因此得到皇帝的格外重视。修史时,皇帝往往亲自遴选史官[36],关心修纂质量[37],并对成稿提出自己的意见。[38]每当实录修成奏上,皇帝必焚香立受之,是极庄重的场面。皇朝重视修史,从积极方面看,促进了修史工作更加认真。在元初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最为后人称道,这与金修实录态度之认真是分不开的。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史官往往屈从于统治者的意志,如修《海陵实录》时,因为世宗是篡权僭越,故借修史极力暴海陵之恶。当时人贾益谦即指出:“大定三十年,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辄得美仕,故当时史官修实录多所附会。”[39]观《金史·海陵纪》,多铺陈其淫暴之事,而对迁都燕京、正隆初政治改革等影响金朝历史发展的大事却不置一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种情况,也是封建社会高度皇权专制的条件下,皇朝修史的一般规律。

二、金代史官的特点

目前可以考察到金代史官有77人,包括:修起居注23人,修史官53人。[40]金代曾两次修《辽史》,这项修史活动不是由国史院史官承担,但预修者也应算做皇朝史职人员,有11人。[41]金朝作为一个由女真贵族建立的民族政权,无论是政治统治抑或文化形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个特点表现在史学上,便是封建史学的发展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呈现出新的气象。从对金代史官的考察中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这一特点。

第一,金代的民族史官

金制规定,国史院各级史职女真人与汉人对等设置,从制度上确定了选择史官的一个重要标准:强调民族成份,在修史部门中保持女真人与汉人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史职不同于一般文职,要求任职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这个标准在实质上又是对女真人在文化素质上提出与汉人同等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考察和认识金代史官在各朝民族成份的变化,则可以进一步看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金代各朝史官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女真人与汉人在人数上对等的要求。金初的太宗、熙宗朝,史官大都是亡辽和为金所用的宋朝知识份子,还没有女真族史官。[42]熙宗朝之后的海陵朝,女真和契丹等少数民族史官已占史官总人数的33%,到世宗、章宗两朝,进一步上升到51%。从金初到中叶,少数民族史官数量不断增加,达到与汉族史官相持衡。这一现象说明,金初,女真人能够从事文化事业的知识人才极少,几乎无人能担任史职。熙宗朝以后,由于女真统治者接受先进的汉民族文化,特别是通过设立女直学校,创立女直进士科等措施提高女真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出一大批本民族的知识人才,世宗朝以后,已经彻底改变了女真人只能任武职,惟有汉士才能担任文职的状况。从金代少数民族史官队伍的发展,透视出女真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诸多少数民族史官参与史学活动,金代史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姿多彩。契丹族史官耶律履,在世宗大定初年率先以契丹小字翻译《唐书》,又经转译成女真文,使之传播于金代社会。[43]女真族史官徒单子温,最早将《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汉文典籍直接译成女真文,[44]此后,金皇朝不断译出《史记》、《汉书》、《春秋》等大部头史籍,译史成为金代史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女真族史官温迪罕缔达,是金朝最早培养出的知识人才之一,于儒家经史“最号精深”,曾经受诏在女直学“教生员习诗,策,”[45]在金代统治者用儒家文化教育化成女真人文化素质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代曾两次修《辽史》,都注意任用契丹族知识分子任修史官。第一次修史,由契丹族史官耶律固、萧永祺、移刺子敬等人完成;第二次修史,诏移刺履提控刊修,他去世后,汉族史官党怀英、陈大任等人继之完成。两次修史的成就,为元初修《辽史》所承继,《辽史》的修撰,契丹族史官功不可没。上述少数民族史官从事的译史、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进行文化教育、以及修史的活动,直接促进了这一历史时期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在推进各族间的共同文化心理的认同上,起了重要作用。

史官的民族成份在金后期又出现一个令人深思的变化。章宗朝以后,女真族史官人数减少,又出现汉族史官占绝对多数的现象。考得末期宣宗、哀宗两朝史官19人,女真族史官则未见。由于文献记载有缺,这一统计不能完全准确,但大体也反映出史职变化的情况。用文献资料与此相印证可以说明,在金末期,女真统治者在任用史职方面已经不特别强调民族间的界线了。如历宣宗、哀宗两朝史职的汉士王若虚,秉史笔十五年,在史院领史事,深得宰执信任。[46]这一时期的汉族知识份子,也不同于金初汉士对女真人怀有强烈的民族偏见,已经在思想观念上把金皇朝视为“国朝”,如宣宗时锐意图治,用史官赵秉文、杨云翼等人每日为其讲读《尚书》、《贞观政要》,他们为宣宗“编纂《万年龟镜》、《圣孝圣学》之类凡二十篇”,[47]为振兴朝政尽心竭力。这些都说明,金中叶以后,由于女真民族在许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在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等方面与汉民族渐趋统一,逐渐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别。金代史职民族成份的变化,正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这种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第二,选用第一流的知识人才任史官。

这是金代史官的一个突出特点。金史官中进士出身者占史职总数的70%,汉族史官几乎都是进士出身,其中还有不少科举状元,如胡砺、郑子聃、敬嗣辉、张行简、许古、王彪、张邦直、马天采、刘遇等人。金在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始设女真进士科,此后,女真族史官也基本上从进士中选任了。如女真进士科首科状元徒单镒,即是以史职入朝。后来成为宰相的被世宗称为“女真进士中才杰之士”的夹谷衡,也被任为史官。有金一代一些很有影响的各族学者,以及在政治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名卿,都曾经担任过史职,如熙宗朝史官韩昉,曾任熙宗老师,是熙宗推行封建化政治改革的重要助手。海陵朝的王竞、胡砺,也是海陵进行政治改革主要依靠的中坚。世宗朝的移刺覆,“自初入史馆,即被顾问,忠言嘉行不可一二数”,[48]党怀英,被士人推为大定、明章年间文坛盟主。后期的杨云翼,以才学名世,“元光、正大以来士大夫推公为中朝第一”。[49]赵秉文,经学、文学、史学都颇有建树,被称为“金士巨擎”,还有金末名士、著名诗人元好问,以及前面提到过的王若虚等人,可以说,金代的史官确为官卿士大夫中之极选,这反映出金代统治者对史学的重视。金代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政权,文明发展进程起步较晚,但是在百余年间史学取得较大成就,与金朝网罗最优秀的知识人才从事史学工作不无关系。元代总结宋、辽、金三朝史学成就,修成三代史,“《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50]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

据考,史官中由他官兼者50人,其中以翰林官兼者33人,占66%,而尤以金后期为多。《中州集》卷10载:“旧例,史院有监修,宰相为之,同修,翰长(指翰林学士承旨),至直学士兼之”。说明在金后期,翰林学士兼史职已经成为惯例。由于官兼有翰林官的双重职责,可以通过入直禁中,应召问对、备顾问等多种渠道参预政治,从而使史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政治。例如前面提到的韩昉,为熙宗顾问,用历史上唐太宗、唐明皇、周成王等治世明君的经验教训启发熙宗,使之下决心诛杀宗室旧贵族保守势力宗磐等人,为政治改革扫清了道路。[51]最明显的例子,是宣宗正大初年,为振兴朝纲,在内廷设益政院,在翰林院中选学问赅博、议论宏远者入直禁中,翰林学士、史官杨云翼等人,“每日罢朝,侍上讲《尚书》、《贞观政要》数篇”,“颇有补益”,[52]史称益政院“名则经筵,实内相也”。[53]金代史官制度的这一变化对封建社会后期修史制度的发展也发生着影响。元、明、清三代,翰林院与国史院机构合一,皇朝修史制度上的这个变化,金是重要的转折时期。

注释:

[1]据洪皓《松漠纪闻》卷下,《大金国志》卷七《熙宗孝成皇帝》,《续资治通鉴》卷119宋纪,高宗绍兴七年。

[2]洪皓:《鄱阳集》卷4《跋金国文具录札子》。

[3]《金史》卷51《选举制》。《金文最》卷40《答请定官制诏》。

[4][6]《金史》卷56《百官制》。

[5]施国祁:《金史详校》卷4《百官志》记注院条。

[7]见《大金集礼》卷40。

[8]《金史》卷96《黄久约传》。

[9][10]《金史》卷7《世宗纪中》。

[11]《金史》卷88《石琚传》。

[12]《金史》卷73《完颜守贞传》。

[13]《金史》卷10《章宗纪》。

[14]《金史》卷107《高汝砺传》。

[15]《廿二史札记》卷28。

[16]《续资治通鉴》卷99宋纪高宗建炎元年九月。

[17]《中州集》卷2。

[18]《金史》卷105《程勖传》。

[19]见《金史》卷76《太宗诸子传》。

[20]《金史》卷4《熙宗纪》。

[21]《金史》卷129《佞吏萧裕传》。

[22]《金史》卷129《佞吏萧裕传》。

[23][24]《金史》卷107《张行信传》。

[25]对史官的统计,来源于《金史》、《大金国志》、《中州集》、《归潜志》、《元遗山文集》、《续资治通鉴》、《潮北盟会编》、《金史详校》、《元史》等。

[26]见《中州集》卷10。

[27]《归潜志》卷8。

[28]《金史》卷55《百官志》校勘记。

[29]《旧唐书》卷43《职官制二》。此为唐制。宋制,据《文献通考》;监修国史一人,以宰相为之。修撰、直馆、检讨,无常员。”

[30]《金史》卷11《章宗纪三》。

[31]《宋史》卷164《职官制四》。

[32]见《元遗山文集》卷39《与枢判白兄书》,卷27《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33]见《金史》卷106《贾益谦传》。

[34]《金史》卷88《唐括安礼传》。

[35]《金文最》卷13。

[36]见《金史》卷70《思敬传》。卷125《郑子聃传》。

[37]《金史》卷72《彀英传》载:《太宗实录》修成后,世宗派史官亲往太宗旧人彀英家更定史事,即一例。

[38]《元遗山文集》卷27《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载:世宗观《海陵实录稿》,对未写海陵弑熙宗时血溅于面,大为不满。

[39]《金史》卷106《贾益谦传》。

[40]其中有6人曾任修起居注,故也统计在内。

[41]其中有4人后来任国史院史官,已经统计在修史官内。

[42]太宗朝完颜勖以宗室修《祖宗实录》,但未任史官。

[43]见《元遗山集》卷27《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44]《金史》卷99《徒单镒传》。

[45]《金史》卷105《温迪罕缔达传》。

[46]见《归潜志》卷8。

[47]《元遗山集》卷18《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

[48]《元遗山集》卷27《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49]《元遗山集》卷18《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

[50]《廿二史札记》卷28。

[51]见《金史》卷4《熙宗纪》。

职代范文篇8

自1980年建立职业大学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理念日益清晰,办学资源更加丰富。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不同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各有特点,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共同目标。

2高职会计专业招生就业现状

从高职会计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以湖北省为例,根据2016年湖北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仅湖北省内高等学校在鄂高职高专招生计划中,会计及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已近万人(不含湖北省内高等学校的外省招生计划,不含外地高校在鄂招生计划)。①由此可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招生的火爆程度。从高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根据《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主要结论》,2016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0.8%,其次是“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就业比例为10%。②上述两组数据与2015届基本持平,会计专业仍然是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2017年高职高专专业预警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被列入红牌专业,财务管理被列入黄牌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红黄牌预警。红黄牌专业属于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会计专业招生多、就业多,但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就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符。根据调查:在培养过程的反馈中,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1%),其次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9%)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3当前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3.1缺少校外实习资源。会计行业的特点之一在于:每家公司或企业都需要一定的会计人员,但除了部分大型企业需要较多的会计人员以外,其他企业需要的会计都不多,一般在10人以内。不少小微企业只配置2~3个会计。同时,由于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财务数据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敏感性,会计专业学生获得校外实习的机会要远远低于轨道交通、酒店管理等专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渠道相比本科生显得更加狭窄。受学历限制的影响,高职学生通常只能为小微企业工作。而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要么由老板或其亲戚亲自把关,要么整体外包。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获得企业会计的实习机会,只能转投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助理岗位。即便如此,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也更倾向于招收本科实习生,只有在缺乏本科生源时,才会考虑招收高职实习生。缺少校外实习资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学生无法近距离的接触企业会计实务,只能在校内实训中去模拟。而校内实训通常基于单门课程进行训练,学生难以对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多门课程进行综合实训,对企业会计实务的了解也停留在碎片化阶段。其次,会计是一门严谨细致的学科,难以直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再缺少学以致用的实习机会,学生们就很难深入理解财务知识的奥秘和乐趣,也无法感知专业知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1]。3.2对会计职业道德不够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等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指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在财经职业道德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①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身就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在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播上,高职院校的确有所欠缺。②受师资力量限制,高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局限于《财经道德法规》和《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学生也只满足于机械的记忆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无法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市场的规范作用和对财务人员自身的保护作用。职业道德的教学往往陷入了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枯燥无味的怪圈。3.3教学内容有待更新和深化。会计教学与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政策等息息相关。比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会计处理模式也会相应变化。再比如,我国近年来对增值税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也会影响到税务会计处理和纳税筹划。但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实务要求,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企业调研中发现,高职会计学生在预算会计、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较为不足,亟待提高。

4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职代范文篇9

关键词:健康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专业调整;课程体系重构;实践体系重组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类专业已经成为普适性、大众化的专业,作为行业性很强的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并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发展特色,专业群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要打破许多固有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云物大智”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通过重构的方式打造高水平行业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克服难点,找准困难产生的原因,抓住以健康类产业为背景的信息技术专业群重构要点问题。专业群建设应围绕产业链逐步展开[1],精准解决专业群的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重构、实践体系重组等关键问题,是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现状分析

(一)在行业高职中处于弱势地位。健康类高职办学重点与特色毫无疑问是以医药健康专业为主体,这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形成的办学特点,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使然,受学校办学主体的影响,信息技术类专业在行业高职院校中处于从属地位,是学校核心专业群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体系的补充,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实力在学校专业群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二)专业群综合实力不强。由于健康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起步较晚,在行业高职专业群体系中又属于从属地位,学校对信息技术专业在资金投入、师资配置、基地建设、软硬件配置等方面投入不足,使信息技术专业群总体实力不强,专业发展迟缓,找不到新的突破点,在同类专业群中影响力小。(三)专业群办学成果不多。由于受以上因素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专业群在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发展的信心与意识不强,无论是专业群教师还是学校自始至终都将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学校核心专业群的配角存在,没有将信息技术专业的办学成果放在重点位置,这就导致健康类高职多年来教育教学成果欠缺,缺少成果积累,成果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创新成果。(四)专业群特色不鲜明。许多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在群内专业构建、办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仿效其他高职已有的办学模式与办学思路,没有体现出以健康类产业为背景这个特色,没有深入挖掘“云物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大健康产业链这个核心要素,即使在办学过程中都希望构建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与同类高职院校在开办信息技术专业群方面还是大同小异,未真正从根本上形成自己有实际影响力的办学特色,更没有形成特色的办学成果。(五)发展总体规划与思路不明晰。根据对健康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办学现状的实际分析,目前,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普遍缺乏对专业群的长期规划,专业布局需要系列化、集群化[2],专业群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学校的资金投入、师资配置对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投入没有长期规划[3],甚至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中被边缘化,人为地使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失去参与高水平专业群的竞争资格,使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再次失去发展的机会。

二、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重构的必要性

随着“云物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健康医疗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的深入融合,健康医疗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极其旺盛,健康医疗产业急需既有健康医疗产业背景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健康类高职核心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支撑,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专业的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健康类高职院校传统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面对的产业链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是既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专业问题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传统优势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与信息技术专业群融合共同发展,不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专业问题的学生已跟不上时展与产业发展要求。因此,重视专业群将为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办学实力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二)提升学校的办学总体实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健康类高职院校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对于下一步如何突破瓶颈,如何提升办学实力,各个高职院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家也不断地出台新的举措,以激活高职院校的发展潜力,各个高职院校跟紧国家办学的改革政策外,同时也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而激活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潜力就是最有效的措施,通过信息技术专业群赋能传统优势专业发展,打造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优势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4]。(三)信息技术专业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按照当前健康类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已经被边缘化,专业群发展堪忧,如果不抓紧进行改革与重构,不抓紧进行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最终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与阻力,发展的机会更小,生存更艰难,办学实力的提升更缺乏条件。因此,信息技术专业群的重构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专业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四)为满足建设健康中国人才需求。建设健康中国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将极大地推进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引发医疗健康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更高,既懂得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又懂得医疗健康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欢迎,重构信息技术专业群就是将专业群的发展定位在服务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为医疗健康产业链及岗位群提供复合型的高技能IT人才。(五)与健康医疗产业链和岗位群精准对接的需要。随着我国医疗健康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岗位需求将更加精细化,更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医疗知识背景的高技能人才能与之相匹配,信息技术专业群的重构必须与健康医疗产业链和岗位群精准对接来构建,并随着产业链和岗位群的发展而发展,从而构建出新型的行业特色鲜明的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

三、重构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关键要素

重构信息技术专业群需要多要素相配合,在诸多专业群组成要素中,必须抓住关键要素,实行优先解决关键要素的方法,更快地促进健康类信息技术专业群的重构。重构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点。(一)重构基于服务健康医疗产业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定位是专业群构建与发展的构建要素,只有建立在社会人才需求精准分析基础上的专业群办学地位与办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专业群走高水平发展之路。作为健康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构建,应该依托学校服务于大健康的特点,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创新知识,又适当懂得医疗健康知识的复合型高技能IT人才,为医疗健康产业群和相对应的岗位群培养人才。健康类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应定位于为健康医疗信息技术产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适应新时代健康医疗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掌握够用的健康医疗产业背景知识和具有新时代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二)重构服务健康医疗产业链的专业结构与方向。重构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群,重点在于把握好群内专业的逻辑性,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深度融合为特色,重构群内专业的构建和专业方向的设置。首先是群内专业的组成要紧紧依托医疗健康行业对人才与岗位的需求,围绕新的人才培养地位与新的办学目标,在群内专业的组成上围绕医疗健康行业对IT人才的需求来组建,尤其是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要以健康医疗产业链上的岗位需求为主体,服务健康医疗行业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特色要非常鲜明,要做到专注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平,达到产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同一体、合作共享面向医疗健康产业的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水平。(三)重构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是课程的组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水平与专业发展最终实现的关键。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核心任务是以“群”为口径,重构课程体系。专业群内部资源组合方式变化带来运行效益的差异,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群内课程的组合方式[5]。因此,专业群课程体系要真正建立在精准的社会与行业调查的基础上,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为指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需要[6],经过校内外专家论证,尤其是要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进行学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分析来确定,实行通识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体。并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从中构建完全符合社会与行业人才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四)重构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实训体系根据高职生的培养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训体系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同等重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从专业群建设需求的角度来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构建,不失为突破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一种有效尝试[7]。要实现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围绕医疗健康产业链相关岗位群来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训体系,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上要模拟医疗健康产业的技术需求,融合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实际使用需求,做好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注重资源整合、提高利用率、实现绿色办学,同时做好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共生共长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而是必配,只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两手都抓好,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实战性强特色鲜明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实训体系。(五)重构校、企、行专兼职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建设关系到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水平,是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师资团队构建既要重视校内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2]。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考虑,更要注重从行业企业引入高水平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群教师团队的组成部分。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从企业聘请,也可以从证书的组织方聘请,让课证融合落实到实处,助推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落地,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内教师与行业企业精英组成的专业群教师团队。(六)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新职教特色,建立课程专题制作或专题报告、学期专题制作和专题报告制度,让学生学以致用。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采用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体现专业特色,植入前沿技术及特色人才岗位需求的企业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一个专业群在社会的影响力,取决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效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学校的主体办学宗旨,需要建立在对所服务的产业链的精准了解,需要紧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大胆地进行创新与发展,需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应该紧紧围绕医疗健康产业,打造一个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为中心,兼顾服务粤东西北乡村健康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健康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创新知识,又适当懂得医疗健康知识的复合型高技能IT人才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小结

总之,健康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虽然碰到许多瓶颈,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只要能认真领会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抓准以健康类产业为背景这个特色,抓住“云物大智”服务于大健康产业链这个核心,通过专业群的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重构、实践体系重组等关键要素,就一定能摆脱当前的困境,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逐步打造具有特色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技能IT人才。

参考文献:

[1]万丽.高职《MasterCAM软件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09):77-79.

[2]苏霄飞.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服务“智能工厂”的发展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37-142.

[3]唐金花,张雁平.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重构的策略与路径探研——以外贸类专业群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6):1-4.

[4]刘尚明.基于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策略和方法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1):56-58.

[5]黄登红,吴云锋.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7,1(03):32-35.

[6]申海进.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药学专业群课程重构——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7(36):13-16+47.

职代范文篇10

关键词:“00后”;高职院校;群体特征;学生管理

从2018年开始,高职院校迎来大量的“00后”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00后”,“00后”已然成为高职院校的主力军。为了应对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了在线授课的教学方式。而由于“00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其成长的环境也大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高职学生的自制力比本科学生差,网络授课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00后”学生具有不重视专科阶段的学习、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注重学历与轻视专业技能等显著的特征。因此,对于“00后”高职学生群体的教育要有一定的针对性[1-3]。

1“00后”高职学生群体特征

1.1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思想社会化,价值取向多样化。“00后”学生是伴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各种APP和网络平台不仅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借助于各种网络平台,教育变得更加自由便利。“00后”学生受时代的影响,思想意识更加独立自我,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非常强,更愿意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00后”学生会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实践机会也更多,他们敢想敢做,思想成熟得较早,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感,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在网络上喜欢用“佛系”等标签来形容自己。一方面,他们关心社会和他人,愿意为社会与国家做贡献,这一点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非常地自我,认为即使为国家和社会奉献,也要量力而行,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1.2不重视专科阶段的学习,轻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高职学生泛滥,本科生遍地,大学学历的含金量贬值,竞争力降低。由于这种观念的传播,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就有一种焦虑感,对专科学历的认同感降低,难以重视专科阶段的学习,而是专心准备专升本或者专转本考试,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来谋求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专升本或者专转本的培训学习中,对专业课的学习不认真,而对于学历提升课程的学习却非常认真。1.3自卑感与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高考失败之后被迫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教学落差以及社会固有的学历偏见,部分学生出现了自卑感。同时由于“00后”学生伴随着网络成长,接受了很多新观念,很多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非常强烈,不愿意正视自我。这种自我矛盾会令他们心猿意马、躁动难安,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1.4自控能力差,难以坚持学习目标。疫情暴发之后,各高职院校开展的网课都出现了学生“划水”的现象,即对于老师所教的一问三不知,教学质量较低。部分学校开学之后,长期封闭校园,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甚至翻越学校围墙,出去进行娱乐活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制力不足,没有为自己设定近期规划与远期目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难以坚持自觉的学习。

2“00后”高职学生给教育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00后”高职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人的主观意识较强,但是自制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这给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缺乏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容易造成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忽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00后”学生具有自制力较差,但自我需求感、求知欲较强的特点,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3“00后”高职学生的管理策略

3.1加强对于“0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刚刚开始接受高职教育的“00后”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正是对其开展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充斥着不良言论,加深了思政教育的难度。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思政老师、心理老师只有充分了解“00后”学生的思想与个性,才能更好地做到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2深入了解“0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个性。“00后”高职学生是伴随着科技与经济成长的一代,同时也是具有个性的一代,要正确看待“00后”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很多年轻教师对于高职生存有偏见或成见,认为高职学生都是由于学习不好才进入高职院校的。诚然,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用心去发掘,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如对新兴媒体、新兴技术、新潮流的适应程度。不应以异样的眼光去评判“00后”高职学生,应该改变思维模式,正确看待“00后”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3.3依托“互联网+”媒介,实现家校合一,转变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转变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首先要转变社会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影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督促学生努力准备专转本或者专升本考试,提升学历。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是实习。近期第一批本科职业院校的出现,显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应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学历并不是全部,专业技术学好同样可以成才,摒弃唯学历论,转变就业观念。3.4加强学生自制力的培养。肺炎疫情过后,线上教学将成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的自制力对学习的作用更加凸显。针对高职学生自制力较差的情况,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鞭策学生,如设立短期目标等。其次,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引导。最后,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由于线上教学是在家里进行的,应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查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洪流.“互联网+”背景下“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微[J].南方农机,2019,50(2):129.

[2]王海建.“00后”大学生网络话语特点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2019(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