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2:34:50

真菌范文篇1

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长;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MIC为11.88%[3]。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大黄的抗真菌作用仅表现在抗皮肤癣菌方面,MIC较高(50~100mg/ml)[5],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00.0、25.0mg/ml[6],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250mg/ml[7]。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的MIC为0.06%~0.13%,MF(最低杀菌浓度)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MIC为0.06%~0.13%,MFC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苍术萃取浸出液对断发癣菌等10种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药物浸出液乳剂体积/100ml)在1.0~4.0之间[10]。

2选择性强(指仅对一种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芦荟、骨碎补、莱菔子、老鹳草、儿茶、胡黄连、木鳖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苏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1]。青蒿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225mg/ml)[4];乌梅、透骨草、生侧柏、连翘、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1]。

3选择性弱、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奇蒿氯仿提取物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2.5、25mg/ml[11]。竹沥对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槟榔、苏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七叶一枝花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17mg/ml[6]。木通、麻黄、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长;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长[1]。秦皮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黄、血竭、秦艽、苦参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部分对新型隐球菌等四种皮肤致病真菌的MIC为0.03~0.05ml/L,对黑曲霉等五种污染霉菌的MIC为1.0~1.5ml/L[14]。射干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间[15]。龙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的MIC50为0.17~5.00mg/ml[16]。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明显抑制13种实验真菌生长,浓度为5%时的抑制有效率为92.3%。1.5g银杏外种皮总提取物对真菌生长的抑菌抑制效果相当于0.5g克霉唑[17]。

4选择性强、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栀子对威克海姆原藻有强烈抑制作用[2]。吴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芦、火麻仁、槐花、白芍、凤尾草、白芨、黄芪、忍冬藤、栝楼、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药

天门冬、白头翁、厚朴、没药、射干、皂刺、何首乌、金银花、皂角、夏枯草、板蓝根、柴胡、荆芥、大风子、扁豆、苍耳子、决明子、五味子、败酱、大小蓟、桑叶、黑旱莲、车前草、穿心莲、益母草、半夏、半边莲、山栀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马兜铃、山慈茹、杭白菊、生艾叶、牛蒡子、秦皮、细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中草药

陈皮[1,19]、乌梅、龙胆草[1,2]、藿香[1,20]、黄精[1,5]5味中草药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有或无抗真菌作用。

7无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大风子、蒲公英、川芎、地肤子、百部、半枝莲、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龙葵、川乌、仙鹤草、草乌头、椿白皮、牵牛子、附子、使君子[1]无抗真菌作用。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187味中草药进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5味,无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药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很少出现耐药,适合于长期及预防性应用的这些特点,使研究开发中药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筛选标准,使研究更加统一和规范;发现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药;分离确认有效成分;进而对有效成分进行抗真菌机制研究;针对作用机制,设计选择性作用靶点和先导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建立相关生物信息库,为合成新的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2-47.

[2]王理达,胡迎庆,屠鹏飞,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J].中草药,2001,32(3):241-244.

[3]王昊,杨凤琴,潘梅,等.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7):431-432.

[4]唐书谦,叶庆倩,钟白玉,等.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19:569-571.

[5]吕小迅,周玉珍,方丹云,等.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1):18-19.

[6]马廉兰,钟有添.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1):1-3.

[7]郑晓辉,高进,郑义,等.9种中药对马拉色菌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16-18.

[8]付爱华,张宏桂,张林,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抗真菌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5):310-311.

[9]付爱华,尹建元,孙莹,等.黄精和生姜抗皮肤癣菌活性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4):382-385.

[10]尹秀芝,蒲卓,王冰梅,等.中药苍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及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92-494.

[11]刘运德,杨湘龙,其新,等.奇蒿抗真菌成分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5,1(4):5-7.

[12]李忠琴,许小平,陈杰波,等.竹沥抗深部感染真菌的研究[J].中国新医药,2004,3(1):13-14.

[13]万东华,黄宝建,周训胜,等.五种中药对甲癣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4):657-658.

[14]杨得坡,王发松,任三香,等.山胡椒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J].中药材,1999,22(6):295-298.

[15]方芳,吕昭萍,王正文,等.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349-351.

[16]高颖,张庆云,曹广军,等.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3):183-185.

[17]唐于平,楼凤昌,王欢,等.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药学进展,2000,24(3):152-155.

[18]杨亚,谭宁华,王琳,等.细雀梅藤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初步活性筛选[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3):203-206.

真菌范文篇2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课件。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真菌范文篇3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25%、0.5%、0.5%。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6.25%~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0.39mg/ml,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0.78mg/ml,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1.56mg/ml。陈超等[16]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0.39%(红色毛癣菌)、0.195%(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0.75%(石膏样小孢子菌)、1.56%(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0.03125~0.25mg/mL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mg/ml、0.03125~0.125mg/ml。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20.0±0.8)mm,MIC为12.5%(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190.46μg/ml(平均MIC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90为148.57μg/ml(平均MIC93.42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为311.27μg/ml(平均MIC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429.54μg/ml(平均MIC194.01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1.25~20mg/ml(平均为5.26mg/ml),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

2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

3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0.625%,对白念珠菌MIC:2.5%,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5.26mg/ml、2.313mg/ml、20.19mg/ml、12.13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0.05)。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4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

5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参考文献】

1廖万清,吴绍照,编.真菌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1~12.

2肖毅,赵玉铭,白兆震.新一代口服抗真菌药的副作用.辽宁医学杂志,1999,(1):41~42.

3王理达,胡迎庆,果德安,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中草药,2001,32(3):241~244.

4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中草药,2002,33(1):42~47.

5叶其馨,林吉,桂蜀华,等.防风等11种中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海南医学,2005,16(9):161,184.

6关洪全,刘志贤,李中山.试论抗真菌中药研究战略.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2):536~537.

7郑文彬.洁尔阴洗液治疗真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6,24(4):92.

8杨宗敏.三黄苦部煎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15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3,19(5):45.

9王步礼.癣得乐擦剂治疗手足癣82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3,21(2):63~64.

10宁蔚夏,李成林,潘琪龙.癣快好药液治疗体股癣10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8):499~500.

11杨翠茹.中医治疗真菌性阴道炎46例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587~1588.

12胡圣爱,赵文爱,吉春巧,等.肤癣消搽剂的抗真菌作用研究.医学动物防制,2003,19(5):273~274.

13杨志波,欧阳恒,李先春.复方二矾浸液治疗手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50~151.

14谢淑霞,李松坚,杨宏志,等.祛癣洗剂治疗足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0,41(10):614~615.

15卢德全,杨瑞平,陈桃香.肤疾安喷雾剂的制备及对致病真菌的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9):411~412.

16陈超,孙莲芬,彭艳.复方黄连皮康酊抗皮肤癣菌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2):141~142.

17魏蓉.祛癣止痒洗剂对常见皮肤浅表真菌菌株抑菌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2):54~55.

18张玲,曲延伟,张颖.蟹黄肤宁软膏体外抑菌实验.食品与药品,2006,8(11):43~44.

19杨国晶,朱慧明,洪英杰,等.复方苦槿霜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激光杂志,2004,25(5):94,96.

20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等.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67~868.

21林静瑜,洪华炜,倪峰.癣药膏的抗炎及急性毒性实验.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47~48.

22曾嵘,伍参荣.玉阴洁冲洗剂的药效学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2):17~18.

23徐文跃,姜平,干钱珍,等.“白莲洗剂”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药学进展,2000,24(2):110~112.

24郑玮清,董全江,吕惠清,等.甲癣中药洗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检测.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1):27~30.

25尤力都孜·买买提,努尔买买提·艾买提,艾则孜·亚森,等.维药雅丽蔓制剂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4:50~51.

26郑玮清,董全江,吕惠清.硝矾洗剂对常见皮肤癣菌敏感性的检测.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6):343~344.

27徐洪波,喻文球.藿黄散洗剂抗皮肤癣菌实验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6):38~39.

28曾勇,孟宪丽,周邦靖,等.消炎抗癣霜抗真菌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43,44,53.

29杨小洁,雷玲,李云委,等.真菌安胶囊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11~12.

30谭元生,胡宏,黄大香,等.复方苦参洗液的药效学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1):12~14.

31梁君儿,黎小斌,何成群.香荷药条治疗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实验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983~984.

32邱莹,于腾.20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3):237~238.

33黄宁,王贞生,林滔,等.复方白藓皮酊及其拆方对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2):1124.

真菌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FK)的20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眼水点眼,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18例痊愈,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灼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我国从事农业人口多,眼角膜农业性外伤是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主要病因。FK在我国占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1],占穿透性角膜移植(PK)原因的33.2%[2]。我们对在我院确诊的20例轻症FK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对2003~2006年在我院门诊涂片检查发现真菌菌丝而确诊的20例20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为早期轻症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6岁,平均41岁,均为单眼。农民15例,其他人员5例;植物性外伤16例,非植物性外伤3例,不明原因1例。

1.2诊断依据

①角膜外伤史:麦秆、玉米叶、树枝扎伤较多。②裂隙灯检查:角膜表面干性溃疡、树根状卫星灶、分界沟、免疫反应环、内皮斑、前房积脓。症状体征分离,自觉症状轻,病灶严重。③涂片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后角膜炎症病灶愈合,前房积脓吸收,荧光素染色(-);有效:角膜炎症病灶缩小,前房积脓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效:用药后病灶无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不吸收或有并发症发生。

1.4检查方法

首次患者均在裂隙灯下检查,若发现角膜溃疡灶呈“白苔”样改变,在表面麻醉后,无菌操作,刮取溃疡病灶进行缘组织,做直接涂片检查,玻璃片要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后使用,病灶<2mm,直接用5ml注射器无菌针头侧刃刮取标本,病灶>2mm的用无菌圆刀片轻轻刮除病灶坏死组织并取标本。避免过多损伤瞳孔区角膜,切忌在溃疡深处取标本。

1.5治疗方法

涂片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者,确诊为FK;病灶<2mm者,即用无菌小棉签沾2%碘酊烧灼病灶2~3次,再用生理盐水40ml冲洗溃疡灶及结膜囊。眼部点两性霉素B及酮康唑眼水,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复方托品酰胺眼水,tid。若病灶>2mm者,先刮去病灶处的苔样物,表面刮除后,再用碘酊烧灼,后冲洗干净,溃疡处再敷上氟康唑胶囊粉,散瞳及点红霉素眼膏后包扎患眼。视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1次,如此治疗3次。全身给予口服斯皮仁诺、消炎痛及维生素C片。眼部并用两性霉素B及酮康唑眼水。若涂片发现菌丝或同时见孢子,则用0.2%氟康唑100ml静滴,qd,每日复诊。3d后视治疗效果逐渐停用静滴药。原则上能局部用药不全身用药,能口服药不静脉输液。

2结果

18例显效,病程为15~35d,平均25d。2例效果差,病情恶化,最终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曾有1例患者发病5d后夜间初诊,因夜间无法涂片检查,根据角膜植物外伤史,角膜浸润灶形态诊为FK,即给予上述抗真菌治疗,次日再行2次涂片检查均未发现菌丝。该患者抗真菌治疗显效,20d痊愈。分析抗真菌治疗后可致涂片假阴性。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者15人,占75%。随访3~10个月,无一例复发。

3讨论

真菌仅次于细菌,是常见化脓性角膜溃疡第二位的病原体[3]。真菌性角膜炎(FK)在临床治疗中较难治,病程长,效果缓慢。FK患者通常发病3~7d即可查出菌丝和孢子[4]。角膜组织病原学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共焦显微镜等检查,而最简单有效实用快速的方法是角膜涂片,阳性率很高[5,6]。尤其在病变早期,这一检查步骤对治疗很必要。而病灶浸润较深,或是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则常有假阴性。涂片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从初次镜检中还可判断预后,指导用药。一般菌丝和孢子的密度越大,形态越多样性,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菌丝和孢子同时存在,说明大量繁殖。涂片时要注意无菌操作,要取病灶进行缘,除了涂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史和体征对我们的诊断也很有价值。而坏死组织外观和形态特点帮助我们与细菌性、病毒性角膜溃疡鉴别。

抗真菌在治疗上,第一步是清创,清创取得镜检标本,除去坏死组织,利于药物渗入,清除部分病原,减少真菌毒素和蛋白溶解酶的作用。第二步碘灼,碘能氧化病原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失活;同时破坏酶蛋白,有强大杀菌作用[7]。三是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快速控制真菌感染。氟康唑水溶性好,结膜下注射大大提高眼前段药物浓度,点眼5min角膜达峰值浓度,消除半衰期为15~30min,滴眼每4小时1次。斯皮仁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富含蛋白的组织中浓度成倍增高,比较集中的分布于易受真菌感染的部位,对角膜深层炎症能达到治疗作用[8]。

FK的早期初诊患者多集中在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眼科开展角膜刮片检查有助于真菌角膜炎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邓新国,吕雪芳,庞广仁.312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病的病因和病原分析[J].眼科研究,1995,13(2):110-113.

[2]谢立信,崔彦,董晓光.穿透性角膜移植432例流行病学报告[J].眼科研究,1997,15(4)243-245.

[3]刘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56.

[4]姬亚洲.真菌性角膜炎的联合用药用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6):462-464.

[5]卢嘉彪,陈家祺,王丽娅.广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病的病原体及其发病情况变迁[J].眼科研究,1998,16(4):289-291.

[6]谢立信,史伟云,刘敬.改良角膜活检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J].眼科新进展,1999,19(10):89-91.

真菌范文篇5

关键词:中草药;抗真菌;回顾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抗真菌药物,均存在着疗效差、毒性大等缺点。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公认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1995年至2004年十年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十年间,有关中草药抗真菌试验研究中文文献约有96篇,对187味中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药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选择性弱(指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长;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MIC为11.88%[3]。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大黄的抗真菌作用仅表现在抗皮肤癣菌方面,MIC较高(50~100mg/ml)[5],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00.0、25.0mg/ml[6],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250mg/ml[7]。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的MIC为0.06%~0.13%,MF(最低杀菌浓度)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MIC为0.06%~0.13%,MFC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苍术萃取浸出液对断发癣菌等10种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药物浸出液乳剂体积/100ml)在1.0~4.0之间[10]。

2选择性强(指仅对一种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芦荟、骨碎补、莱菔子、老鹳草、儿茶、胡黄连、木鳖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苏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1]。青蒿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225mg/ml)[4];乌梅、透骨草、生侧柏、连翘、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1]。

3选择性弱、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奇蒿氯仿提取物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2.5、25mg/ml[11]。竹沥对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槟榔、苏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七叶一枝花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17mg/ml[6]。木通、麻黄、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长;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长[1]。秦皮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黄、血竭、秦艽、苦参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部分对新型隐球菌等四种皮肤致病真菌的MIC为0.03~0.05ml/L,对黑曲霉等五种污染霉菌的MIC为1.0~1.5ml/L[14]。射干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间[15]。龙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的MIC50为0.17~5.00mg/ml[16]。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明显抑制13种实验真菌生长,浓度为5%时的抑制有效率为92.3%。1.5g银杏外种皮总提取物对真菌生长的抑菌抑制效果相当于0.5g克霉唑[17]。

4选择性强、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栀子对威克海姆原藻有强烈抑制作用[2]。吴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芦、火麻仁、槐花、白芍、凤尾草、白芨、黄芪、忍冬藤、栝楼、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药

天门冬、白头翁、厚朴、没药、射干、皂刺、何首乌、金银花、皂角、夏枯草、板蓝根、柴胡、荆芥、大风子、扁豆、苍耳子、决明子、五味子、败酱、大小蓟、桑叶、黑旱莲、车前草、穿心莲、益母草、半夏、半边莲、山栀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马兜铃、山慈茹、杭白菊、生艾叶、牛蒡子、秦皮、细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中草药

陈皮[1,19]、乌梅、龙胆草[1,2]、藿香[1,20]、黄精[1,5]5味中草药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有或无抗真菌作用。

7无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大风子、蒲公英、川芎、地肤子、百部、半枝莲、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龙葵、川乌、仙鹤草、草乌头、椿白皮、牵牛子、附子、使君子[1]无抗真菌作用。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187味中草药进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5味,无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药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很少出现耐药,适合于长期及预防性应用的这些特点,使研究开发中药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筛选标准,使研究更加统一和规范;发现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药;分离确认有效成分;进而对有效成分进行抗真菌机制研究;针对作用机制,设计选择性作用靶点和先导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建立相关生物信息库,为合成新的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2-47.

[2]王理达,胡迎庆,屠鹏飞,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J].中草药,2001,32(3):241-244.

[3]王昊,杨凤琴,潘梅,等.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7):431-432.

[4]唐书谦,叶庆倩,钟白玉,等.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19:569-571.

[5]吕小迅,周玉珍,方丹云,等.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1):18-19.

[6]马廉兰,钟有添.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1):1-3.

[7]郑晓辉,高进,郑义,等.9种中药对马拉色菌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16-18.

[8]付爱华,张宏桂,张林,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抗真菌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5):310-311.

[9]付爱华,尹建元,孙莹,等.黄精和生姜抗皮肤癣菌活性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4):382-385.

[10]尹秀芝,蒲卓,王冰梅,等.中药苍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及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92-494.

[11]刘运德,杨湘龙,其新,等.奇蒿抗真菌成分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5,1(4):5-7.

[12]李忠琴,许小平,陈杰波,等.竹沥抗深部感染真菌的研究[J].中国新医药,2004,3(1):13-14.

[13]万东华,黄宝建,周训胜,等.五种中药对甲癣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4):657-658.

[14]杨得坡,王发松,任三香,等.山胡椒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J].中药材,1999,22(6):295-298.

[15]方芳,吕昭萍,王正文,等.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349-351.

[16]高颖,张庆云,曹广军,等.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3):183-185.

[17]唐于平,楼凤昌,王欢,等.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药学进展,2000,24(3):152-155.

[18]杨亚,谭宁华,王琳,等.细雀梅藤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初步活性筛选[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3):203-206.

真菌范文篇6

摘要: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发生率为81%;2000年为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已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的曲霉存在。因此需要新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即将推出和已上市的新药有:多烯类的制霉菌素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AmBisome、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elect、两性霉素B胶样分散体Amphotec、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和口服片剂以及卡泊芬净注射剂。各种新药均有其特点与不良反应,但总的是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将会对侵性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治疗措施,真菌感染的治疗前景将会有进一步的改观。

关键词:抗真菌药;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资料显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为40%[1~3]。北京协和医院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81%[4];2000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5]。去氧胆酸两性霉素B(AMB)作为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广谱抗真菌药已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临床上已经发现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的曲霉存在,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毒性较小的两性霉素B衍生制剂不断出现,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6]。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现共有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衍生物)、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嘧啶类(如氟胞嘧啶)、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第一个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由于毒性大而逐渐被停用;1959年两性霉素B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和80年代分别研究出氟胞嘧啶和酮康唑,随着氟胞嘧啶的临床应用很快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现象,而酮康唑的毒性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由于疗效确定且不良反应较少,迅速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自1990年至今的14年中,先后上市并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不同剂型[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ABCD)、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BLC)],卡泊芬净(caspofungin)及伏立康唑等。不久还有其它更多的药物将应用于临床如普沙康唑(posaconazole)、拉夫康唑(ravuconazole)、制霉菌素脂质体(liposomalnystatin,nystatinLF,商品名:Nyotran)以及micafungin(FK463)这些药物不但毒副作用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两性霉素B效果还好[6]。

1多烯类药物

(1)制霉菌素脂质体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等均有良好作用,经皮肤黏膜用药不吸收,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注射用药肾毒性大。临床上仅限于局部治疗口咽部、胃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Aronex公司将游离制霉菌素包裹在多层脂质中,研制出注射用制霉菌素脂质体(liposomalnystatin,NystatinLF,现进入注册阶段)。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与制霉菌素相仿,对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曲霉、根霉、镰孢霉、毛霉、梨头霉和球孢子菌属等均有抗菌活性。本品体外不但对白念珠菌有效包括对部分耐两性霉素B的白念珠菌亦具有良好活性,而且对非白念珠菌如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具有活性,但不及对白念珠菌。能有效抑制全部受试曲霉株包括伊曲康唑耐药株;对黄曲霉的抗菌活性略优于两性霉素含脂复合制剂,但不及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7]。本品对临床常见真菌分离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F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相差不大,在人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药物终末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相应延长,给药剂量范围在025~075mg/kg时,AUC呈线性增长;剂量增加至075~10mg/kg,AUC不再改变,代谢达饱和状态[8]。本品易于和网状内皮系统结合,在肺、肝、脾组织中达到较高浓度,由于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肾组织中也有较高的浓度。本品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低钾血症(约占25%)、肾功能损害(每日剂量6mg/kg以上时可能发生);快速静脉点滴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偶有皮疹、肝功能损害,但不影响治疗,无需停药。(2)两性霉素B及其不同剂型为多烯类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膜渗透性改变导致真菌死亡。该药抗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某些严重的深部真菌病如新生隐球菌脑膜炎、侵袭性曲霉病,特别是对免疫缺陷或严重粒细胞缺乏的患者的治疗以及某些地方性真菌病如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等仍需应用两性霉素B,因此迄今仍是许多危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现已有三种不同的脂质体剂型问世,它们由两性霉素B用脂质或脂质体包裹或交织而成,使之能迅速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摄取,减少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改善两性霉素B的体内过程和毒理学特性,具有与两性霉素B相等的临床疗效,且发生的与输注相关的毒性反应和肾毒性明显减少。①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AMBisome),是用脂质体将两性霉素B包裹而成;②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LC),商品名Abelect,是脂质体与两性霉素B交织而成;③两性霉素胶样分散体(ABCD),商品名Amphocil和Amphotec是用胆固醇硫酸酯与等量的两性霉素B混合包裹而成。

2三唑类

(1)伊曲康唑具有较酮康唑和氟康唑更广的抗菌谱,是第一个对曲霉有良好作用的唑类药,它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等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疗效,有效率可达80%以上,是近数十年来抗真菌感染治疗的一个很大进展。伊曲康唑与蛋白高度结合(998%);能在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水性体液中药物浓度很低;几乎不能渗透到脑脊液中;在肝脏中被较广泛地代谢;排泄到粪便和尿液中;片剂稳态半衰期大约为64h,口服液和注射剂的半衰期分别为37~40h和35h[7];与两性霉素B对照研究证实,两药的有效率相等。但当曲霉病急性发作时,还需先用两性霉素B,然后改用伊曲康唑维持治疗,非急性曲霉病可开始即用伊曲康唑。它为不危及生命的组织胞浆菌病和芽生菌病等的首选药,对轻、中度的组织胞浆菌病可作为长期支持疗法的辅助治疗。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曲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可用于艾滋病患者隐球菌病的初治和长期维持治疗。由于它不易通过血脑脊屏障,因此治疗脑曲霉引起的感染必须使用大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化合物,因此不良反应明显较酮康唑低,患者易耐受,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腹痛、便秘等消化道反应和头痛、头晕、瘙痒等。长期治疗的患者中有70%发生血清转酶升高,但停药后多能恢复。(2)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a固醇去甲基作用,阻断麦角固醇生物合成这一关键步骤发挥药效。其抗菌活性10~500倍于氟康唑,对所有曲霉、隐球菌、念珠菌属包括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有杀菌活性。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亦具抗菌活性。伏立康唑还对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足分支霉属和链孢霉属亦有杀菌活性,而这些菌对现有的抗真菌药敏感性差。体外试验还观察到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包括顶孢霉、链格孢菌属、双极霉属、Cladophialophoraspp.、荚膜组织胞浆菌,其中大部分菌株在伏立康唑血浓度为005~2μg/ml时即可被抑制。它对口咽念珠菌病及急性和慢性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满意。对耐氟康唑的念珠菌感染和艾滋病患者和急性曲霉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口服后伏立康唑吸收良好迅速,约1~2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伏立康唑表现为非线性的药代动力学。应用伏立康唑负荷剂量(6mg/kgiv,bid或口服400mgQ12h初试2次)在用药后d1就达到接近稳态血药浓度,在健康人群中的生物利用度为96%。伏立康唑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浓度,高于所有敏感菌的MIC(1000ng/ml)。主要在肝内代谢后被清除,从尿中排除<2%。临床治疗适应证:治疗曲霉感染;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严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感染;治疗足分支霉属和链孢霉属导致的严重真菌感染;亦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有严重致命性真菌感染。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d1均应给予首次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d1即接近于稳态浓度。负荷剂量(第1个24h):Q12h给药1次,每次6mg/kg(适用于第1个24h),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h以后)bid,每次4mg/kg;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不良反应最常见有视觉障碍、发热、皮疹、呕吐、恶心、腹泻、外周浮肿及腹痛。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及时停药可恢复,极少数出现严重肝肾损害、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9,10]。

3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caspofungin)是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第一个产品,属于β1,3D葡聚糖合成抑制剂。与两性霉素B和唑类抗真菌药物不同,卡泊芬净以真菌细胞壁为靶位,特异性抑制细胞壁β1,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真菌细胞内渗透压不稳定,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溶解。由于哺乳动物不存在β1,3D葡聚糖,故本品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类似两性霉素B作用机制为基础的毒性作用,故患者耐受性较好。卡泊芬净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及曲霉属的真菌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对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或氟胞嘧啶的念珠菌、曲霉等也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与唑类或多烯类无交叉耐药,对念珠菌分离株也无天然耐药,适用于对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病。美国FDA已经批准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其适应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和食道念珠菌及口咽念珠菌病。在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非劣效性研究中,研究者对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于白念珠菌感染,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相似;对非白念珠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和68%,两者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总体疗效相当。在临床事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所有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因不良事件而中止研究、输注相关的不良事件、低血钾症及肾毒性等方面,前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后者[11,2]。

4小结

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保证,相信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VerduynLunelFM,MeisJF,VossA.Nosocomialfungalinfections:candidemia[J].DiagnMicrobiolInfectDis,1999,34:213

[2]KullbergBJ,OudeLashotAM.Epidemiologyofopportunisticinvasivemycoses[J].EurJMedRes,2002,7:183

[3]EllisM.Invasivefungalinfections:evolvingchallengesfordiagnosisandtherapeutics[J].MolImmunol,2001,38:947

[4]刘正印,王爱霞,盛瑞媛,等.从99例败血症看院内感染的新动向[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23

[5]刘正印,盛瑞媛,李旭丽,等.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9

[6]MckinseyDS.Makingbestuseofthenewerantifungaldrugs[J].InfectMed,2003,20:392

[7]CarrilloMunozAJ,QuindosG,TurC,etal.Invitroantifungalactivityofliposomalnystatinincomparisonwithnystatin,amphotericinBcholesterylsulfate,liposomalamphotericinB,amphotericinBlipidcomplex,amphotericinBdesoxycholate,fluconazole,anditraconazole[J].JAntimicrobChemother,1999,44:397

[8]NgAW,WasanKM,LopezBerestetinG.Developmentposomalpolyeneantibiotics:anhistoricalperspective[J].JPharmSci,2003,6:67

[9]汪复.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310

[10]HitchcockCA,PyeGW,OliverGP,etal.UK109,496:anovel,widespectrumtriazolderivativeforthetreatmentoffungalinfection:antifungalactivityandselectivityinvitro[C].WashingtonDC.MicrobiologyAsf.35thIntersciencesconferenceon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1995

真菌范文篇7

十年间,有关中草药抗真菌试验研究中文文献约有96篇,对187味中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药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选择性弱(指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长;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MIC为11.88%[3]。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大黄的抗真菌作用仅表现在抗皮肤癣菌方面,MIC较高(50~100mg/ml)[5],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00.0、25.0mg/ml[6],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250mg/ml[7]。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的MIC为0.06%~0.13%,MF(最低杀菌浓度)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MIC为0.06%~0.13%,MFC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苍术萃取浸出液对断发癣菌等10种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药物浸出液乳剂体积/100ml)在1.0~4.0之间[10]。

2选择性强(指仅对一种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芦荟、骨碎补、莱菔子、老鹳草、儿茶、胡黄连、木鳖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苏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1]。青蒿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225mg/ml)[4];乌梅、透骨草、生侧柏、连翘、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1]。

3选择性弱、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奇蒿氯仿提取物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2.5、25mg/ml[11]。竹沥对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槟榔、苏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七叶一枝花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17mg/ml[6]。木通、麻黄、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长;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长[1]。秦皮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黄、血竭、秦艽、苦参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部分对新型隐球菌等四种皮肤致病真菌的MIC为0.03~0.05ml/L,对黑曲霉等五种污染霉菌的MIC为1.0~1.5ml/L[14]。射干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间[15]。龙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的MIC50为0.17~5.00mg/ml[16]。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明显抑制13种实验真菌生长,浓度为5%时的抑制有效率为92.3%。1.5g银杏外种皮总提取物对真菌生长的抑菌抑制效果相当于0.5g克霉唑[17]。

4选择性强、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栀子对威克海姆原藻有强烈抑制作用[2]。吴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芦、火麻仁、槐花、白芍、凤尾草、白芨、黄芪、忍冬藤、栝楼、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药

天门冬、白头翁、厚朴、没药、射干、皂刺、何首乌、金银花、皂角、夏枯草、板蓝根、柴胡、荆芥、大风子、扁豆、苍耳子、决明子、五味子、败酱、大小蓟、桑叶、黑旱莲、车前草、穿心莲、益母草、半夏、半边莲、山栀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马兜铃、山慈茹、杭白菊、生艾叶、牛蒡子、秦皮、细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中草药

陈皮[1,19]、乌梅、龙胆草[1,2]、藿香[1,20]、黄精[1,5]5味中草药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有或无抗真菌作用。

7无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真菌范文篇8

关键词:中草药;抗真菌;回顾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抗真菌药物,均存在着疗效差、毒性大等缺点。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公认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1995年至2004年十年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十年间,有关中草药抗真菌试验研究中文文献约有96篇,对187味中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药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选择性弱(指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长;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MIC为11.88%[3]。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大黄的抗真菌作用仅表现在抗皮肤癣菌方面,MIC较高(50~100mg/ml)[5],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00.0、25.0mg/ml[6],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250mg/ml[7]。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的MIC为0.06%~0.13%,MF(最低杀菌浓度)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MIC为0.06%~0.13%,MFC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苍术萃取浸出液对断发癣菌等10种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药物浸出液乳剂体积/100ml)在1.0~4.0之间[10]。

2选择性强(指仅对一种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芦荟、骨碎补、莱菔子、老鹳草、儿茶、胡黄连、木鳖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苏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1]。青蒿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225mg/ml)[4];乌梅、透骨草、生侧柏、连翘、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长[1]。

3选择性弱、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奇蒿氯仿提取物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2.5、25mg/ml[11]。竹沥对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槟榔、苏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强大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七叶一枝花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17mg/ml[6]。木通、麻黄、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长;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长[1]。秦皮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的MIC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黄、血竭、秦艽、苦参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部分对新型隐球菌等四种皮肤致病真菌的MIC为0.03~0.05ml/L,对黑曲霉等五种污染霉菌的MIC为1.0~1.5ml/L[14]。射干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水煎剂对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间[15]。龙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的MIC50为0.17~5.00mg/ml[16]。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明显抑制13种实验真菌生长,浓度为5%时的抑制有效率为92.3%。1.5g银杏外种皮总提取物对真菌生长的抑菌抑制效果相当于0.5g克霉唑[17]。

4选择性强、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栀子对威克海姆原藻有强烈抑制作用[2]。吴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芦、火麻仁、槐花、白芍、凤尾草、白芨、黄芪、忍冬藤、栝楼、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浓度时,对啤酒酵母(GL-7)有明显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药

天门冬、白头翁、厚朴、没药、射干、皂刺、何首乌、金银花、皂角、夏枯草、板蓝根、柴胡、荆芥、大风子、扁豆、苍耳子、决明子、五味子、败酱、大小蓟、桑叶、黑旱莲、车前草、穿心莲、益母草、半夏、半边莲、山栀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马兜铃、山慈茹、杭白菊、生艾叶、牛蒡子、秦皮、细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中草药

陈皮[1,19]、乌梅、龙胆草[1,2]、藿香[1,20]、黄精[1,5]5味中草药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有或无抗真菌作用。

7无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

大风子、蒲公英、川芎、地肤子、百部、半枝莲、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龙葵、川乌、仙鹤草、草乌头、椿白皮、牵牛子、附子、使君子[1]无抗真菌作用。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187味中草药进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确定的5味,无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药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很少出现耐药,适合于长期及预防性应用的这些特点,使研究开发中药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筛选标准,使研究更加统一和规范;发现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药;分离确认有效成分;进而对有效成分进行抗真菌机制研究;针对作用机制,设计选择性作用靶点和先导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建立相关生物信息库,为合成新的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2-47.

[2]王理达,胡迎庆,屠鹏飞,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J].中草药,2001,32(3):241-244.

[3]王昊,杨凤琴,潘梅,等.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7):431-432.

[4]唐书谦,叶庆倩,钟白玉,等.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19:569-571.

[5]吕小迅,周玉珍,方丹云,等.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1):18-19.

[6]马廉兰,钟有添.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1):1-3.

[7]郑晓辉,高进,郑义,等.9种中药对马拉色菌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16-18.

[8]付爱华,张宏桂,张林,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抗真菌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5):310-311.

[9]付爱华,尹建元,孙莹,等.黄精和生姜抗皮肤癣菌活性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4):382-385.

[10]尹秀芝,蒲卓,王冰梅,等.中药苍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及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92-494.

[11]刘运德,杨湘龙,其新,等.奇蒿抗真菌成分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5,1(4):5-7.

[12]李忠琴,许小平,陈杰波,等.竹沥抗深部感染真菌的研究[J].中国新医药,2004,3(1):13-14.

[13]万东华,黄宝建,周训胜,等.五种中药对甲癣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4):657-658.

[14]杨得坡,王发松,任三香,等.山胡椒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J].中药材,1999,22(6):295-298.

[15]方芳,吕昭萍,王正文,等.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349-351.

[16]高颖,张庆云,曹广军,等.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3):183-185.

[17]唐于平,楼凤昌,王欢,等.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药学进展,2000,24(3):152-155.

[18]杨亚,谭宁华,王琳,等.细雀梅藤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初步活性筛选[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3):203-206.

真菌范文篇9

[论文摘要]真菌性角膜炎按病因学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两类。内因性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常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老年人,以欧美国家多见;外因性与农业性外伤有关,如树枝、稻草、草杆等擦伤或剔除泥土、沙石等角膜异物后,常为曲霉菌和镰刀菌感染,国内以外因性多见。本文简述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的滥用和角膜接触镜的出现,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占到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1]。目前对于本病多提倡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以提高治愈率。

1一般治疗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及非特异性抗感染药物;局部应用上皮生长因子以促进溃疡修复;局部散瞳以减轻炎症反应;局部热敷又是一种重要措施,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丰富的血供在增加营养的同时,可清除病原体,加快药物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2药物治疗

目前尚缺少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多烯类和唑类是常用的两种药物。

2.1多烯类

体外实验证实,多烯类是目前抗丝状菌及酵母菌活性最高的药物[2],抗菌谱广,系通过与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及电解质平衡改变导致真菌停止生长。

2.1.1匹马霉素匹马霉素对各种丝状菌及念珠菌效果好,抗镰刀菌作用比两性霉素B强,有效率为81%~85%,而酵母菌有效率为75%。缺点是混悬液角膜穿透性差,对深部感染效果欠佳。

2.1.2两性霉素B对曲霉素、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抗菌活性强,适用于合并前房积脓者,缺点是不能透过血-眼屏障,不溶于水,角膜内穿透性差且内眼不吸收,静脉用药毒性大。

2.1.3特比奈芬特比奈芬是第二代烯丙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麦角甾醇的缺乏及细胞内角鲨烯的聚集,使真菌死亡。由于它对哺乳动物的环氧化酶抑制作用比对真菌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低1000倍,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对人体内分泌和药物代谢无影响,抗菌谱广,对曲霉菌和镰刀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咪唑类化合物,口服方便且不受年龄、饮食影响,但缺点是滴眼液难溶且刺激性强。

2.2咪唑类药物

2.2.1咪康唑广谱,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有效,但其眼内穿透性差,局部应用疗效差。

2.2.2酮康唑通过抑制细胞脂类的合成而使通透性改变,从而导致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缺乏,抑制真菌生长,口服吸收好,对镰刀菌、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及芽生菌均有效。

2.2.3伊曲康唑对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及组织胞浆菌等能强有力地抑制,口服易吸收,但其水溶性差,无静脉及滴眼剂型,长时间使用尚需注意心、肝、肾毒性反应。

2.2.4氟康唑系第三代双三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损害其结构和功能,同时使细胞内过氧化物大量堆积,造成真菌死亡,是目前唯一的水溶性抗真菌药,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迅速分布和进入房水、玻璃体、脉络膜和视网膜中,可静脉滴注及局部用药,半衰期长达48~72h,对深部感染尤其是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及球孢子菌感染疗效好。

3手术治疗

3.1角膜清创术

角膜清创术术式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病灶较小、仅侵犯浅层者。优点:清创标本可直接镜检,便于迅速诊断,直接清除病原,去除坏死组织,减少真菌毒素和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使药物通透性增加。

3.2角膜清创术联合结膜瓣遮盖术

角膜清创术联合结膜瓣遮盖术适用于溃疡面积较大者。清创病灶后覆盖结膜瓣,对溃疡面起到机械性保护作用的同时,使氧气减少,真菌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以致真菌繁殖减慢或停止;同时,结膜瓣提供了丰富的血供,增加了角膜营养,血液中的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局部抵抗能力增强;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溃疡表面,增强了对真菌的杀伤力;还作为一种生物刺激提供活性纤维细胞参与角膜的修复,促进健康组织的生长,缩短病程[3]。手术可分为桥状和帽状两种形式,关键在于结膜瓣一定要薄,不能过紧,否则术后易脱落或回退导致手术失败。

3.3板层角膜移植术(LKP)

导致角膜感染的不同菌种在角膜中的生长方式不同,即使是合并前房积脓的真菌性溃疡,多数前房积脓的培养结果为无菌性[4],因此,对于镰刀菌所致的表层型或其他菌种感染,病变未达后弹力层者,应首先考虑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是要反复剖切直到后弹力层附近,并仔细观察有无病灶残留和内皮斑,若存在,当果断改行穿透性移植;若无则需以氟康唑反复冲洗剖切面后移植。术后需严密观察,若植床出现浸润,则需在感染扩大到植出范围外之前,改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3.4穿透性角膜移植(PKP)

PKP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感染深达全层、溃疡穿孔或LKP术后复发者。手术的关键是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范围应超过病变边缘的0.25~0.50mm,并用0.2%氟康唑冲洗干净前房积脓,术后继续应用抗真菌药物。术后可用1%环孢素A滴眼液预防免疫反应。

目前,真菌性角膜炎多采用综合治疗,即将药物与手术紧密结合,一般治疗不容忽视,药物治疗的关键是针对不同菌种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式,围术期用药也应掌握时机,尤其是激素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新国,吕雪芳,庞广仁,等.312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的病因和病原分析[J].眼科研究,1995,13(2):110-113.

[2]曾庆延.抗真菌治疗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27(3):75.

真菌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46例采用角膜刮片镜检进行诊断,运用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6例真菌性角膜经治疗,所有患者角膜溃疡愈合,角膜上皮遗留不同程度云或癍翳,无一例角膜穿孔。结论角膜刮片镜检是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Keywords】MycotickeratitisCombinedtherapy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ombinedtherapyandeffectofmycotickeratitis.Methods46caseswhowerediagnosedwithmycotickeratitisfromJanuary,2006toAugust,binedtherapyhasagoodclinicalefficacy.

真菌性角膜是一高致盲性眼病,临床上大多数由于农作物损伤角膜上皮所致,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有增多的趋势。真菌性角膜炎起病较缓慢,病程迁延,若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常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穿孔、眼内炎等。目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手段,而手术治疗因并发症多等诸多因素而使其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药物治疗一直是广大眼科医生的首选目标。我院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聚维酮碘外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46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46例46眼,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8~74岁(平均43.5岁),其中植物性外伤25例,灰尘或沙石异物15例,6例无外伤史。发病时间为3~15d,平均5~6d。46例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7例,19例在外院曾按细菌性或病毒性角膜炎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视力<0.1者7例,0.1~0.5者28例,伴前房积脓11例。

1.2眼部情况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眼疼、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眼部体征为混合性充血、角膜“苔垢”样溃疡,表面干燥粗糙、厚薄不均,溃疡边界不清,周围可见伪足和圆点样浸润,黄白色“苔垢”多合并细菌感染,部分伴有前房积脓。

1.3诊断方法

表面麻醉后,用无菌圆刀片刮取溃疡边缘和底部的坏死组织,一部分刮取物经10%KOH涂片检查(显微镜下)真菌菌丝或/和孢子,另一部分直接接种于琼脂培养基,28℃温箱培育,二者中一项阳性即可诊断真菌感染。对镜检及培养阴性者在治疗过程中再刮片检查。对阳性者结合角膜外伤史、典型临床体征及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可帮助诊断。

1.4治疗方法

选用国产50g/L聚维酮碘溶液,根据需要稀释为不同浓度。首先将角膜溃疡“苔垢”用消毒刀片刮除干净,苔垢被剥下后,溃疡色淡,说明较浅;若溃疡浓密或深淡不一,说明溃疡深。用5g/L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每日1次,病情严重者,每日2次;如果患者有轻度刺激症状,可用3g/L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连续2~4周。若“溃疡”表面苔垢较疏松,可用刀片将“苔垢”刮除,然后用10g/L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溃疡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全身静滴2g/L氟康唑100mLbid15d为一疗程。并定期查肝功能。同时用0.5%氟康唑眼液滴眼q2h,联合0.25%二性霉素B眼液或那他真点眼q2h。10g/L阿托品常规散瞳,联合贝复舒(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滴眼。常规使用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点眼qid,有前房积脓者每日结膜下注射氟康唑共3d。对怀疑细菌感染者,加用广谱抗生素;怀疑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抗病毒治疗。禁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好转后,依情况可逐渐减量,如氟康唑眼水减为qh.q2h.qid,二性霉素qid,待角膜溃疡完全愈合,上皮完整后继续用药2周。

1.5疗效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吸收,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消失。好转:溃疡大部分愈合,前房积脓减轻或消失。无效:溃疡无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增加。

2结果

46眼于26~60d内治愈,平均35d。其中视力0.1~0.3者18眼;0.05~0.1者20眼;光感~0.05者8眼,均遗留不同程度角膜白斑,无1例角膜穿孔。

3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常与角膜外伤有关,最多见于植物性外伤。由于真菌大量存在于泥土、植物表面,外伤后直接侵入角膜导致真菌性角膜炎发生。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其患病率有明显增加,因为正常眼结膜囊内菌群处于共生平衡状态,如果局部大量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打乱了菌群平衡,且角膜组织抵抗力下降,使得真菌在角膜内和结膜囊内增殖而致病。此外,真菌性角膜炎也可继发于细菌性、病毒性及其他性质的角膜炎。另外,真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农村,由于起病较缓慢,加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就诊或被误诊而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角膜穿孔、眼内炎致眼球萎缩,甚至行眼球摘除。真菌性角膜炎由于真菌常潜伏于角膜组织内,十分顽固、易复发,治疗较为困难。需要药物在深部病变组织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保住眼球、挽救视力。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用药。[用于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很多,除了常规的角膜溃疡刮片镜检、真菌培养外,目前较新颖的方法还有共焦显微镜和PCR技术等。共焦显微镜检查是一种快速有效和无创伤性的活体检查手段,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遍推广。PCR方法快速敏感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异性、减少假阳性。传统的KOH涂片镜检具有简单、快速、价廉、可靠的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方法。我们46例治愈的病例通过KOH涂片、镜检,确诊40例,阳性率高可能于这些病例的特殊性有关。尽管真菌直接镜检不能鉴别感染的菌种,但它的快速诊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虽然直接镜检法较为简便,但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助于提高检出率。由于真菌具有向角膜内生长的特性,因此在取材时要先擦除表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再用刀片反复刮取角膜溃疡底部和边缘组织,理想的刮取组织有一定的韧性和粘性,另外在涂片时要尽量将角膜组织薄层铺开,这样可更清晰地显示真菌菌丝和孢子。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大多数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大、眼部穿透性差、疗效不确定,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我们有以下体会:①由于氟康唑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之一,这类药具有抗真菌活性高、水溶性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并且对正常细胞无影响,毒性小、眼内穿透性强,全身应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等特点,适合眼科应用。②其抗真菌原理是抑制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致真菌细胞死亡,高浓度三唑类药物还可抑制膜磷脂合成而损伤真菌细胞膜,此外还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酶,使菌体内过氧化物大量堆积,从而造成真菌死亡。由于氟康唑水溶性好,局部应用眼内通透性良好。聚维酮碘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是一种广谱的高效杀菌剂,对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③其作用机制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亲水性,能作为载体将所络合的碘释放到细胞膜上,游离碘与菌体蛋白结合使其变性、氧化、迅速杀死病原体。聚维酮碘具有稳定性好、刺激性小、毒性低、颜色易清洗等优点,在临床已广泛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但在眼科临床时则需要考虑选用既可达到有效灭菌效果,又不损伤眼部组织的适当浓度。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浓度聚维酮碘,以减少其对角膜上皮和内皮的毒性损伤。在聚维酮碘涂抹角膜溃疡前,应先将疏松苔垢刮除,这样既可以清除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又可避免对角膜内皮和眼内组织的损害。

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我们有以下体会:①联合用药:临床证明,利用药物生物特性的差异联合应用2-3种抗真菌药物可增强抗真菌效能:如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那他真等。②贝复舒既可以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又可作为载体把不同的治疗药物导向并保留在人体不同的病变部位,使药物可以作用到更精确的靶位上,并提高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因此氟康唑眼水联合贝复舒既可在角膜表面形成较高的氟康唑药物浓度、并维持较长时间,又可促进角膜创面的愈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缩短了疗程。③配合以清创+聚维酮碘烧灼去除了坏死组织。一方面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增强疗效;另一方面去除了大量的真菌代谢毒素和蛋白溶解酶,减少了对角膜组织的损害,使用聚维酮碘能更好地杀死病原体。其清创术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要尽量去除坏死组织直至坚韧的角膜组织。④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频率。在早期一定要频繁点药,由于抗真菌药物对正常角膜也存在毒性作用,因此随着角膜溃疡的逐渐愈合要逐渐降低点药频率以利于角膜愈合。⑤坚持用药慎重停药。有时侯角膜溃疡面似乎愈合,但深基质层仍可能残留少量菌丝,加之抗真菌药物的渗透性差,此时若突然停药极有可能导致菌丝的再燃。因此我们认为待角膜溃疡完全愈合、上皮完整后再坚持局部点药1周,无反复方可停药。另外,准确而客观地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的转归,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及选择停药时间特别关键。本研究中我们根据以下几点调整用药均收到良好效果:患者眼部疼痛等刺激症状减轻;视力无下降或提高;前房渗出等炎症反应持续减轻;前房积脓消退;角膜炎症浸润减轻;溃疡面逐渐缩小。

总之,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难治性眼病,应以预防为主。作为临床医生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我们相信只要早期正确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就可以保存一定的视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谢立信,史伟云,刘敬.改良角膜活检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J].眼科新进展,1999,19(2):89-91.

[2]张俊杰,谢雷克,陈祖基,等.氟康唑眼液滴眼的眼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108-107.

[3]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