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4:23:12

瞻望范文篇1

尽管缺乏对翻译教师的系统研究,但是与教师相关的讨论仍散见于翻译教学研究文献中。下面分三个发展阶段来梳理。

1.1第一阶段———教学经验的分享

翻译教师研究的第一阶段是教师经验分享。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翻译实践型的口笔译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版了一系列的翻译教学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原则(Weber,1984;Gile,1995:239-263;Dollerup&Loddegaard,1992)。国内的翻译教学研究在1979-1988这10年间的翻译教学论文也“大多是经验式、点滴式、感悟式的随想杂谈”(许钧、穆雷,2009:330)。这些文献对一线教师具有一定价值,来自同行的教学观点和实践经验,很可能会引起教师的反思,从而加固或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或者产生新的教学理念(Gile,1995:252)。但是这类文献也因其缺陷受到批评,例如,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作者所声称的具有“普遍性”的理念和方法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环境的多样性;缺少与同行的沟通以及对其他相关领域的借鉴(同上)。尽管教师经验介绍不能称之为系统的研究,但是它们构成了教师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翻译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2第二阶段———用翻译理论指导教师行为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理论指导的翻译教学研究成为向教师提供帮助的主要来源。有学者提出“为了提供真正有效的翻译教学,就必须将翻译实证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中去”(Kiraly,1995:11),而另外的学者则进一步将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向非研究者、翻译教师、职业译者解释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使得研究成果进一步为课堂教学服务,并借此构建翻译教师培训课程”(Colina,2009:ix)。国内翻译教学研究在1989-1998这10年间也特别关注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许钧、穆雷,2009:330-331)。第二阶段的文献将有关翻译过程的认知研究、功能派翻译理论、翻译能力研究、翻译教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翻译的社会性研究等成果吸取到了翻译教学中,在主体上仍然是为翻译教学提供原则指导,尽管研究者将其作用拓展为为翻译教师教育和发展提供基础,但由于其方式是通过向教师输入理论以及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的知识来发展教师,因此仍然属于“教师应该学习什么”的范畴。

1.3第三阶段———以翻译教师为核心的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尽管翻译教学法仍备受关注,但从近年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出,翻译教师研究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关注教师的教育和发展,并从教师的角度认识教学。目前这样的研究数量极为有限①,大体关注四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或能力构成、教师的状况、教师培训以及教师认知和教学实践的关系。

1.3.1翻译教师的知识/能力①构成研究

对教师知识的探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模式而对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Coli-na,2009;李明、仲伟合,2010)。例如,近十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知识或者能力:设计课堂教学并提供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翻译活动中的互动;发展学生对翻译社会性的认知和把握;能够作为职业译者来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Colina,2009:54))。这类讨论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并不真正属于第三阶段的研究,但是对翻译教师知识构成的思考已见端倪。另一类是以教师发展为核心,探讨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或能力。较早关注该问题的学者有DorothyKelly,她提出翻译教师能力由职业译者能力、翻译学知识、教学技能三个方面构成(2005:54-56,151)。后来(2008)她借鉴了《英国高等教育协会职业标准框架》(UKHigherEducationAcade-my’sProfessionalStandardsFramework),将教师能力的第三方面———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细分为教学活动(areasofactivity)、核心知识(coreknowledge)、职业价值观(professionalvalue),并把“理解教学职业”、“理解教育环境”、“评估教学的有效性”、“与同事的合作能力”等新的概念引入对翻译教师的要求中,使学界对翻译教师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Li(2011)为了考察翻译教师职前培训如何发展教师知识,基于外语教师的知识构成而提出翻译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知识基础,即具备翻译教学知识、翻译研究知识和翻译行业知识。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鲍川运,2009;何刚强,2007)。

1.3.2翻译教师状况调查

了解翻译教师状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从研究目的出发,此类研究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状况,一种是为了服务于教师教育和发展。前一种调查具有翻译教师研究的性质。如胡家荣、廖柏森(2009)采用问卷调查了42位台湾的口译教师,并对其中六位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调查维度包括教师的背景资料、课程规划、教学目标、教授的口译技巧、教学方法、教学困难和教学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教师的数据。但是作者仅运用教师作为考察口译教学状况的手段,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理据。后一种调查基于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的认识,明确服务于教师的教育和发展研究。Kelly(2008)认识到翻译教师培训课程应该在教师需求基础上制定明确目标,因此在2007年领导AVANTI研究小组对西班牙翻译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西班牙23所大学在职本科翻译专业的教师,研究工具为网上问卷。调查分为5个维度:大学教育背景、笔译和口译的职场经验、教学经历、教师培训经历、自我需求分析。这一研究不仅提出了基于实证研究的翻译教师培训理念,其调查维度和发现也为今后在职翻译教师研究提供了好的基础。

1.3.3翻译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博士培养被公认为职前翻译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Li(2011)为了考察翻译学博士生教学知识的发展状况,采用案例考察,将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调查了香港的九位在读博士生和两位新毕业的博士。他通过建构翻译教师教学知识框架,确立了4个主要的调查维度,即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支撑性知识。他发现:(1)博士生和培养机构均不重视教学技能的发展;(2)招生和毕业一般并不强调翻译实践水平,博士生翻译实践水平有限;(3)没有针对博士生开设相关翻译学课程,博士生对翻译学的了解并不系统。针对博士培养内容与博士就职目标严重脱钩的现象,Li提出:应该将发展教学能力纳入翻译学博士生的培养计划。但是如何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Li的研究使我们对职前翻译教师的培训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目前较为正式的翻译教师学位教育(职前教育)仅有日内瓦大学1996年设立的口译教师研究生课程(CertificatecourseforInterpreterTrainersatETI),但是该课程主要是依靠网络的远程教育。Moser-Mercer,Class&Seeber(2005)运用了五级量表的调查问卷来考察了21个参与者对该项目的满意度,经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得出学员对该课程所体现的社会建构主义维度很满意、所学课程与职业相关等结论。尽管该研究仅采用了问卷方法、样本也不够大,但是作为翻译教师教育评估的较早文献,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逐渐出现在职翻译教师短期培训。关注翻译教师培训研究的学者主要有Gabr(2001)、Pym(2001)和EnglundDimitrova(2002)①。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对培训内容进行描述,Gabr偏重对培训项目的批评,例如,缺乏对培训对象的筛选机制、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资料和学员的需求脱钩、培训时间过短,而培训内容过多、缺乏对培训的评估机制。但是究竟什么是有效的翻译教师培训课程还有待研究。Pym(2001)则提出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评价必须考虑到培训班所处的具体环境,同时强调为入学标准和教学组织提供实证基础。EnglundDimitrova发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师培训的优点在于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并激发教师思考,并且认为:因为缺乏翻译教学方法、翻译能力习得方面的实证研究,所以该培训无法有效回答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一问题。因此,该论文仍然认为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习得翻译能力的知识是教师能够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而教师的知识结构、经历、教学环境尚未引起关注。中国近期翻译教师培训(2010-2012年)考虑到学员的多样化背景,对学员分组授课,培训内容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包括讲座、参观示范教学单位、邀请企业介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有关翻译师资文献还停留在培训应该包括什么内容(鲍川运2009)、受训教师的感言和培训机构的纪实报道,尚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总体上,现有翻译教师研究还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有待深入。未来的翻译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借助实证研究的手段,深入培训现场和一线教师的课堂来调查受训教师的现状和需求,由此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模式,并进一步关注培训项目的评估,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和发展,以及引进外国教师培训师与本土化的问题(张莲等,2008)。

1.3.4教师认知和教学实践关系研究

探究教师认知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Borg,2006)。目前翻译教师研究领域刚刚开始关注这个主题。例如,Pokorn(2009)研究了教师的译入语是否为母语对译入非母语教学实践的影响。这是一个以四位笔译教师为对象的个案研究,其中两位的母语为斯洛文尼亚语,另两位的母语为英语。研究者采用了课堂录像和课后教师访谈,来调查两类教师的教学特征。该研究从

(1)对翻译工具的依赖;

(2)对语言直觉的依赖;

(3)译入语的合适性三个方面对比了四位对象的课

堂数据和访谈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译入语是否是母语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并建议在译者培训的低级阶段启用译入语为非母语教师,在高级阶段启用译入语为母语教师。该研究通过调查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背后的教师认知,为认识和改善译入非母语教学提供了实证的依据。尽管关于教师认知部分的数据薄弱,也未涉及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问题,但是由于该研究探讨了教师知识和背景对其教学实践的影响,因此可以视为翻译教师专门研究的初步尝试。

根据对翻译教师研究三个阶段的回顾,目前翻译教师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对教师的探讨仍然以“教学任务”为中心,未能以“教师”为核心来研究教学,例如教师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教师与环境的关系(社会、机构等因素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因此翻译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并未完全形成。

(2)关于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始。

(3)研究主题有限,研究方法单一。整体研究脱离课堂教学,缺乏实证基础。

2.关于翻译教师研究

参照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进展,我们认为,翻译教师研究应注重以下几点。

2.1明确“翻译教师研究”的独立地位

目前翻译教师研究刚开始第三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方向,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应用翻译学”学科下面的“译者培训”中,确立“翻译教师研究”的地位,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使教师探究不再依附于翻译教学法、翻译课程、翻译教材、翻译能力等研究。

2.2重视翻译教师教育研究

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正规的翻译教师学位教育(Kelly,2008),尽管博士生被公认为是培养翻译教师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翻译博士层面实际培养的是研究者,而非教师。如何将教师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当前翻译学博士或者硕士课程?是否应该在博士层面或者硕士层面专门设立翻译教师学位?在翻译教育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是应用翻译学领域应该关注的课题。在职翻译教师因为背景多样,迫切需要通过在职培训提高素质。虽然目前已有短期在职教师培训①,但是根据前文分析,这类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相关研究有待加强。在职翻译教师培训的实践及其研究,有必要在考虑自身学科特点的前提下,积极地从外语教育领域借鉴经验(Burns&Richards,2009;张莲等,2008)。无论是职前和在职翻译教师教育和发展及其相关研究需要建立在对教师的精神世界和工作环境的了解基础上(Freeman,2002)。外语教育领域的实践已经证明,以技术理性(technicalrationallity)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观为背景的,以课程为基础,以知识讲授为特征的(教师)技能培养模式并不理想(Schon,1983;钟启泉,2001,引自张莲、吴一安,2008:4),因为这种培训方式与一线教师的工作环境脱离,缺少教师内心体验的融入。根据前文分析,目前的翻译教师培训仍然还是这种方式,因此未来的翻译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的实施目标、内容、方式、培训师的资质要求以及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及其相关研究)都应该以对一线教师的研究为基础,即全面深入探索教师与教学任务、学生、环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上圈代表教师培训中的四个因素,下圈代表翻译教学中的四个因素,既然下圈的核心参与者———教师构成上圈的核心参与者———参训教师,那么教师培训的设计及其研究不能不以一线教师与翻译教学的其他三因素的关系为基础。图1教师培训四因素与翻译教学四因素的关系

2.3拓展翻译教师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瞻望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从大学生权利的类别、侵权的原因和表现、大学生权利的保障与救济等方面总结大学生权利研究的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应有权利研究,以推动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同时应重视教师对大学生权利的侵害。

一、大学生权利研究的现状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招生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然而,在从严治校口号的鼓动下,高校侵权事件依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权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的论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权利研究的著述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权利类别的研究

权利(人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世界人权宣言》共列举了28项人权,大致分为基本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两大类。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写的《人权法学》一书中将人权的基本内容分为:人身人格权、自由权、平等权、民主权利、劳动权、环境和发展权、人道权等七大方面。它们又分别包涵许多子权利。如果涉及到学生特殊的身份,权利的范围将更为宽广。因此,学术界对大学生权利的类别有着不同的解读。

张维平认为,学生权利可分为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的人身权、学生的财产权、学生的行为权四大方面。杨咏梅将大学生享有的法定权利分成三大方面:(1)受教育者的权利,包括教育平等权、参加权、选择权、公正评价权;(2)学生消费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3)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申诉权。总体而言,研究者对大学生权利的认识大致有两种。一是把大学生权利等同于公民权,要求给予大学生以社会公民一样的两大类权利:实体性权利,如生命权、人格权、隐私权等;程序性权利,如告知权、申辩权、起诉权等。二是认为大学生的身份是特殊的,大学生除了拥有社会公民的一切权利外,还具有起特殊身份作用的身份权,即学生权。笔者认为,大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应该享有作为自然人的权利,也就是说一般的公民权。但基于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除了公民权外,还应享有作为学习者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学习权。

2.大学生权利侵害的研究

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是理论界探讨很热烈的一个课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哪些权利在受到侵害以及为什么会受到侵害两大方面。

其一,侵权原因。朱巧芳从历史、体制、观念、法律、经济等方面人手认为,重教轻学的教育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学校及师生权利意识的淡漠,法律对学生权利表述的严重疏漏是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徐睛则认为,侵权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律意识不完备,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的不规范,管理程序不当。许多学者从大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具体案例展开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学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人权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有学者还专门就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进行了质疑。“用法学的视角观之,高校校规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存在偏差。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教育法为指引,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校规。”具体而言,“一般的日常管理事项由于属于大学自治的范围,法院应尊重高等学校的规定;涉及到教师与学生重大权益事项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法院应审查高校内部规则的合法性”。

其二,侵权表现。即学生哪些权利已经或正在受到侵犯,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大致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公民权利。学生作为自然人,首先应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公民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公民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学生隐私权、人格权、财产权不时受到侵害。其次是受教育权。随着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因受处分不服状告母校案后,高校已不再是“司法的真空”。围绕着学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生是否可以对学校提起司法诉讼等问题,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校虽然不是完全的行政主体,但却能根据法律的授权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行使有限的行政管理权。因此,学校在性质上是授权性或委托性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结合。”陈鹏也认为,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它对学生实施处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当学生因受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而丧失学籍时,高校和学生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应当纳人司法审查的范围。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司法审查介入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也存在一定的合理限度”。

3.大学生权利保障与救济的研究

权力是保障权利的重要力量,然而滥用权力又会成为侵犯权利的根源。虽然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但并不能使高校管理置于法治社会之外,法治精神要求高校管理权力的享有以不得侵犯学生权利为前提。为此学界普遍认为必须对高校管理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监督。

高校管理权主要通过高校的内部规章行使,高校内部规章是高校管理权的具体体现。而在法治的框架中,高校内部规章制订和实施必须体现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原则,首先是程序合法。程序合法主要表现为高校内部规章在制订过程中必须遵循民主和公开的原则。民主意味着高校在制定有关学生权利义务的规章制度时应采取合适的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采纳学生正当的建议和诉求。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所言:“法律程序中的公众参与,乃是重新赋予法律以活力的重要途径,除非人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法律,否则,他们不会尊重法律。”民主是合意的前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参与并不一定能够导致合意,也可能存在多数人意见实际上无视甚至剥夺少数人权利的情形。因此,民主参与基础上形成的自治规则,并非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为体现内部规章的公正和正义,学校内部规章的制订必须坚持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也即是实体合法。

权利的救济分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类。行政救济一般指申诉,2005年经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受处分学生如何行使申诉权、申诉时效、答复期限及对申诉结果仍然不服又如何救济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学校有正当程序予以保证。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和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以保证行政行为公开、公正、公平。司法救济主要通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现。在我国首例侵犯受教育权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芩依据宪法规定的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毕业证与学位证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拒发毕业证书及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违反法定程序拒绝批准其博士学位申请案。所提出的都是行政诉讼,法院都做出了原告胜诉的判决。比较两种救济方法,诉讼救济具有权威性、中立性和终极性,无疑应成为比行政救济更信服、更有效的救济手段。

二、大学生权利研究的瞻望

首先,对权利的论述大多局限在法定权利上。论者在行文中大多遵循这样的逻辑:从法律、法规既定的权利入手,对照现实中存在的侵害学生权利的现象,分析违规的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这当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有利于大学生合法权利的落实和保障。但笔者认为,探讨人权仅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一方面,由于篇幅的限制,法律对权利的规定往往是笼统、原则性的,不可能对大学生权利作面面俱到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教育法规很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某些方面已落后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体现当前形势下学生新的权利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法律、法规及时做出修改和调整,我们也不能把大学生权利仅仅限制在法律层面。因为,学生是人,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有三种形态:应然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从外延来说,现实权利大于法定权利,应然权利则是大于法定权利的。因此,我们除了积极保障法定权利的落实外,更重要的是去发掘和揭示法律没有规定的而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

瞻望范文篇3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招生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然而,在从严治校口号的鼓动下,高校侵权事件依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权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的论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权利研究的著述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权利类别的研究

权利(人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世界人权宣言》共列举了28项人权,大致分为基本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两大类。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写的《人权法学》一书中将人权的基本内容分为:人身人格权、自由权、平等权、民主权利、劳动权、环境和发展权、人道权等七大方面。它们又分别包涵许多子权利。如果涉及到学生特殊的身份,权利的范围将更为宽广。因此,学术界对大学生权利的类别有着不同的解读。

张维平认为,学生权利可分为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的人身权、学生的财产权、学生的行为权四大方面。杨咏梅将大学生享有的法定权利分成三大方面:(1)受教育者的权利,包括教育平等权、参加权、选择权、公正评价权;(2)学生消费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3)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申诉权。总体而言,研究者对大学生权利的认识大致有两种。一是把大学生权利等同于公民权,要求给予大学生以社会公民一样的两大类权利:实体性权利,如生命权、人格权、隐私权等;程序性权利,如告知权、申辩权、起诉权等。二是认为大学生的身份是特殊的,大学生除了拥有社会公民的一切权利外,还具有起特殊身份作用的身份权,即学生权。笔者认为,大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应该享有作为自然人的权利,也就是说一般的公民权。但基于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除了公民权外,还应享有作为学习者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学习权。

2.大学生权利侵害的研究

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是理论界探讨很热烈的一个课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哪些权利在受到侵害以及为什么会受到侵害两大方面。

其一,侵权原因。朱巧芳从历史、体制、观念、法律、经济等方面人手认为,重教轻学的教育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学校及师生权利意识的淡漠,法律对学生权利表述的严重疏漏是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徐睛则认为,侵权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律意识不完备,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的不规范,管理程序不当。许多学者从大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具体案例展开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学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人权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有学者还专门就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进行了质疑。“用法学的视角观之,高校校规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存在偏差。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教育法为指引,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校规。”具体而言,“一般的日常管理事项由于属于大学自治的范围,法院应尊重高等学校的规定;涉及到教师与学生重大权益事项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法院应审查高校内部规则的合法性”。

其二,侵权表现。即学生哪些权利已经或正在受到侵犯,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大致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公民权利。学生作为自然人,首先应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公民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公民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学生隐私权、人格权、财产权不时受到侵害。其次是受教育权。随着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因受处分不服状告母校案后,高校已不再是“司法的真空”。围绕着学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生是否可以对学校提起司法诉讼等问题,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校虽然不是完全的行政主体,但却能根据法律的授权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行使有限的行政管理权。因此,学校在性质上是授权性或委托性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结合。”陈鹏也认为,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它对学生实施处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当学生因受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而丧失学籍时,高校和学生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应当纳人司法审查的范围。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司法审查介入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也存在一定的合理限度”。

3.大学生权利保障与救济的研究

权力是保障权利的重要力量,然而滥用权力又会成为侵犯权利的根源。虽然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但并不能使高校管理置于法治社会之外,法治精神要求高校管理权力的享有以不得侵犯学生权利为前提。为此学界普遍认为必须对高校管理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监督。

高校管理权主要通过高校的内部规章行使,高校内部规章是高校管理权的具体体现。而在法治的框架中,高校内部规章制订和实施必须体现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原则,首先是程序合法。程序合法主要表现为高校内部规章在制订过程中必须遵循民主和公开的原则。民主意味着高校在制定有关学生权利义务的规章制度时应采取合适的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采纳学生正当的建议和诉求。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所言:“法律程序中的公众参与,乃是重新赋予法律以活力的重要途径,除非人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法律,否则,他们不会尊重法律。”民主是合意的前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参与并不一定能够导致合意,也可能存在多数人意见实际上无视甚至剥夺少数人权利的情形。因此,民主参与基础上形成的自治规则,并非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为体现内部规章的公正和正义,学校内部规章的制订必须坚持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也即是实体合法。

权利的救济分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类。行政救济一般指申诉,2005年经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受处分学生如何行使申诉权、申诉时效、答复期限及对申诉结果仍然不服又如何救济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学校有正当程序予以保证。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和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以保证行政行为公开、公正、公平。司法救济主要通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现。在我国首例侵犯受教育权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芩依据宪法规定的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毕业证与学位证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拒发毕业证书及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违反法定程序拒绝批准其博士学位申请案。所提出的都是行政诉讼,法院都做出了原告胜诉的判决。比较两种救济方法,诉讼救济具有权威性、中立性和终极性,无疑应成为比行政救济更信服、更有效的救济手段。

二、大学生权利研究的瞻望

首先,对权利的论述大多局限在法定权利上。论者在行文中大多遵循这样的逻辑:从法律、法规既定的权利入手,对照现实中存在的侵害学生权利的现象,分析违规的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这当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有利于大学生合法权利的落实和保障。但笔者认为,探讨人权仅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一方面,由于篇幅的限制,法律对权利的规定往往是笼统、原则性的,不可能对大学生权利作面面俱到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教育法规很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某些方面已落后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体现当前形势下学生新的权利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法律、法规及时做出修改和调整,我们也不能把大学生权利仅仅限制在法律层面。因为,学生是人,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有三种形态:应然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从外延来说,现实权利大于法定权利,应然权利则是大于法定权利的。因此,我们除了积极保障法定权利的落实外,更重要的是去发掘和揭示法律没有规定的而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

瞻望范文篇4

【摘要】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对文化工作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艺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是繁荣文化艺术和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和热门课题,也是目前文化产业和各个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教育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如何切实加强和提高艺术表演人才的质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黑龙江省综合实力的增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各类艺术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在文化系统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优秀文化人才不断涌现,使文化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黑龙江省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使之不仅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战略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无疑拓展了黑龙江省各类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作为专门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如何在这个广阔而又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其关键是学校人才资源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艺术表演人才是知识分子队伍中间非常活跃的、有鲜明特点的一部分,要科学分析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的使用模式,加强院校与院团间的合作,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吸纳人才,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1.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黑龙江省的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先后由为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培养专门人才逐渐转变为以下三个方向。一是为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培养人才。二是为群众文化艺术单位培养艺术人才。(主要是群艺馆、文化馆(站)、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群众文化单位的艺术辅导干部岗位)三是中小学艺术教师等教学岗位。有的从“艺术师范班”、“艺术教育专业班”毕业,有的则是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后到学校去任教。以上这些,都是从艺术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直至1996年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文化部发文把这三个方面的培养方向确定为艺术表演人才培养方向。

2.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位

艺术教育机构,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这些基本原则:

(1)应与本机构的办学宗旨相符合,尤其是应与机构性质、办学方向、教学范围、专业范畴等方面相吻合和协调一致。

(2)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要求。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适应艺术人才市场的需求。

(3)要有利于本机构办学特色的发挥与加强,充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策略,始终占有办学的优势和制高点。

(4)要符合本机构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有利于本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本机构教职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

(5)当下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应该多元化。

对于以上培养目标的概述,试提出如下五个基本方面:一是政治思想道德方面;二是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三是专业理论与技能方面;四是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五是适应环境生存方面。

3.关于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

3.1培养目标是对培养方向的细化。培养方向是对人才发展取向和将来就业岗位的界定,而培养目标则是要使培养的对象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智、本领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概括。

3.2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个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宏观规划与具体办事计划、政策和工作部署的重要大事。无论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还是学校建设的方针,都要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出发,这是一个实质性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关于新形势下艺术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定位。

3.3培养目标往往要通过培养的计划、途径和具体实施的内容、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来体现和实现,所以确定目标不能离开上述各种因素及其条件。

3.4学生入学前,对他们的培养目标当然应该明确,但此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视情况作一定的调整的。这不仅对不同专业、不同批次的学生而言,对于同一批学生、同一种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过一定的程序作适当范围内的调整。

3.5学校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符合向着他们的培养目标发展和前进的要求。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应该用“是否符合已确定的培养目标”去衡量他们,而不是用其他标准来考量。

4.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奋斗。

4.1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艺术表演人才资源培养的规律性认识。

30年来,改革开放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中国大地上层出不穷、蔚然成风。我们必须借鉴经济和其它领域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战线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抓手,进一步探索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创新性与发展性。。

4.2探究新形势下艺术院校与艺术院团在艺术表演人才培养上的合力作用因素及未来瞻望。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院校积极探索行政管理和教学体制改革,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上舞台,探索出一条新型的艺术人才培养之路。目前省直属各院团中,现有的创作、生产、表演、舞美等方面的人才大都来自于我省各艺术院校,很多人都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如果说各艺术院校的核心功能和优势是人才培养的话,各艺术院团的核心功能和优势就在于优秀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几代院团人的努力,各院团均创作、排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和民族精神、具有强烈思想性和艺术魅力的优秀剧目,涌现出一大批艺术造诣深厚、演技娴熟的德艺双馨的杰出艺术家,在繁荣文艺创作、培养优秀人才、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才培养上,艺术院校作为教学机构与院团相比,其优势是人才济济、学科齐全、信息资源丰富、知识结构较新,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平台。艺术院团实践机会较多,但也面临着优秀的编导、创作、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流失等严重问题。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其实艺术人才的教育和使用并不能完全割裂开,人才最终要为艺术生产和创作服务。艺术教育是艺术生产和创作的基石,艺术生产与创作是艺术教育的灵魂,不可撇开艺术谈教育,也不可离开教育搞艺术。本课题研究将全方位从艺术院团与艺术院校两个纬度,系统关照和调研院团与院校在艺术表演人才培养上的合力作用,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黑龙江省是传统的艺术表演人才资源大省,有着深厚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基础和底蕴,当前为了适应省委、省文化厅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需要对全省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与瞻望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十五”以来,尚无此类课题研究。党的十七大之后,黑龙江省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一历史任务的大背景下,进行艺术表演人才资源培养与瞻望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恒.影视艺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

瞻望范文篇5

关键词:测量技术;矿区井下;技术分析;前景瞻望

为了能够对地底深层矿产资源进行进一步地开发,更进一步地对地下水资源与物质充分利用,这些都是井下工程勘测的目的所在,矿区井下测量技术众多,其各自工作原理不尽相同,工作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往往迥异,一言以蔽之,各种技术方法拥有各自的优势与短板。

一、以往的矿区井下工程测量技术

(一)回声定位测量技术。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回声探测仪。回声探测仪将回声定位系统应用于地质测量技术中,回声探测仪的原理就是利用发送声波同时接收来自井下反射回来的声波,通过对声波返回时间的计算来确定矿井下深度以及各种数据。其优点是测量数据能够即时反馈,而且也可以连续记录传回数据。但同时,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回声定位测量技术只能进行直线的测量,并不能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完整地显示,并且如果遇到险峻的地形时,在测量数据无法得到保障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二)以往的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是矿区井下测绘工作中被普遍利用的测绘方法,利用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可以保证井下贯通巷道的安全系数,为贯通巷道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避免了井下施工作业发生安全事故。井下巷道贯通技术为矿区的巷道贯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保障了贯通巷道作业的品质和成效。矿区通常将巷道贯通测量技术应用于矿区井下施工中,将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此技术仍有其美中不足之处,巷道贯通技术的测量误差会导致巷道贯通工作以及之后的测量精准度产生偏差,故将此技术的测量误差进行降低是确保井下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的必要需求。通常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误差源自以下几点:1.贯通测量技术数据的主要误差是来自于投点方向与定向,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定点和投点方向是减小误差的必要前提;2.测量得到的数据与已知数据之间的差距,这误差通常与地面测量影响因素有关;3.测量时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设定缺乏合理性,过远的距离会导致测量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三)光学定位。法光学定位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通视、地球的曲率等因素,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导致此方法在矿井下的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但是此方法在普遍情况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光学定位法与陆地测量的原理如出一辙,都主要是利用测距仪器、经纬仪等测量仪器。

二、最新的矿区井下工程测量技术

(一)单波束测深与多波束侧深测量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自动化与数字化系统在测量领域的广泛运用,井下测深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此系统包含了井下测深仪、定位系统、数据收集设备以及各种有关的操作软件,这种测量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是完全的自动化、数字化的处理方式。此系统首先利用定位系统确认探测位置,再利用探深仪器对地理数据进行勘查,之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地整理分析存储,最后操作处理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详尽地分析,对存在误差的数据进行统一校对,最后得到精准的测量数据。多束波测深技术是基于单束波测深技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出来的一种矿井下探测技术。多束波与单束波相比较,多束波测深技术拥有更高的探测效率,对于矿井下的地形地貌描绘得更加精确,涵盖的面积更加广阔。多束波测深技术可以检查出井下的障碍物,并且准确度较高。此技术是通过检测多束信号往返的角度与时间,并与一系列数据相结合进而计算出更加精确的矿井深度,同时也推进了井下勘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束波测深技术利用的是数量巨多的波束进行探测,最后通过整合分析所有波束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改正及校对,最后得出更加精准的测量数据。(二)竖井定向测量技术。竖井定向测量技术是将地面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与方向传递到井下的测量工作,是利用竖井将地面控制网的坐标与高程传递到井下巷道进行的测量,并可以根据竖井的数目分为单井定向和双井定向。其普遍采用联系三角形法,即在井下与地面各建立一个三角形,其两个顶点是在竖井中用挂有重锤的钢丝从地上投影的井下,通过测量两三角形的边长以及各角从而得到井下一个控制点的坐标与一条边的方位角。在应用竖井定向测量技术时,受到井下水分较多、钢丝间距小、矿井较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投点误差较大,影响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因此此技术常常与陀螺仪同时使用,既降低了测量误差,又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三)陀螺定向技术。陀螺定向技术拥有着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因素干扰程度小的优点,因此陀螺定向技术被广泛用于矿区井下测量工程中。在贯通导线较长的井下作业中应用陀螺定向技术仍然具有高精度的优势,产生的测量误差较小,故具有关键的应用意义。以下三个方面是陀螺定向技术在井下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1.在井筒安装的施工过程中,巷道贯通通常会利用电子陀螺仪进行辅助安装,保障了井筒安装的合理性与安全性;2.检查勘测巷道,利用电子陀螺仪可以测量巷道的方位角,从而对巷道的方位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准度;3.运用于深井作业的定向勘测,因此技术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随着矿井加深并不会致使误差增大,从而确保矿井的质量。(四)三维激光技术。三维激光技术是近几年来研发的最新技术,因其在矿区井下工程测量中具有较为全面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井下测量中,三维激光技术扩展了数据的测量范畴,并提高了测量精度,从而使井下测量的成效与质量都得以提高。此外,由于这项技术建立在多种新兴科技设备的基础上,因此可以将测量数据进行不同格式的转化,实现测量数据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对矿区井下工程的测量质量有着偌大的帮助。

三、对未来矿区井下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瞻望

通过对以往矿区井下工程测量技术的简短分析与目前最新的矿区井下工程测量技术的详尽解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对矿井下测量技术的过往发展史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描述。为了实现我国井下测量技术的提升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将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等先进科技充分运用于井下测量技术的发展中去,从而促使测量技术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将井下地形地貌勘测技术的完整性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地提高能源开发工程的工作成效。四、结束语井下勘测技术亟需我们通过努力去做到更加完备,研发出更多的测量手段,不断地改进测量的方法,不断地去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与此同时保障勘测技术的准确无误性,不断地增设测量技术的操作功能,以此来满足各种各样的勘测需求,从而促使井下勘测技术迈向更高的阶梯。

参考文献:

[1]高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00(004):P.74-75.

[2]孙立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6):52-52.

[3]姜连军,郭磊.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10):88-88.

瞻望范文篇6

区2007年新春音乐晚会致辞

同志们、朋友们: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新春佳节,在此,我代表区四大班子,对各位宾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回顾2006年,我们豪情满怀。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秩序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四大班子的精诚团结和各街道(镇)、区直各部门的励精图治;得益于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瞻望2007年,我们信心百倍。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市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将严格按照“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和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瞻望范文篇7

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06年度的优秀员工发言,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和厚爱,感谢各位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

在一年的财务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的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完善自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业务素质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当好家、理好财、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是我工作的职责。所以,我作为鑫瑞特电机公司的青年员工,更应该为实现公司的共同目标添砖加瓦。

回首瞻望,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听说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他们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烧,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同样,公司给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了我们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放在“小我”的狭隘圈子里,我们要以建设新型的、强大的鑫瑞特公司为己任。

虽然在2006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荣幸地被评为2006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2007年的目标等待着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完成,我们要凝心聚力,再接再厉,登高望远,再攀高峰,为公司的全面发展和攀升目标而奋斗!

最后,我祝愿在坐的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和家幸福!

瞻望范文篇8

一、专业引领,全力支撑,营建大家参加校本研训的优越气氛

“校本研训”工作很主要,但要扎实发展又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以为“校本研训”是方式,糜费工夫,影响教育;或以为“校本研训”要不要无所谓,只需教育能获得成果就行;或以为参与“研训”运动只是为了评职称,有工作观念;或以为研训工作很深邃、高不成攀,是专家、学者的事,等。针对这些问题,关键要进行专业引领,协助教员构成对研训工作,特殊是校本研训的准确了解。

一是思想引领。我校经过各类培训和相关大会,鼎力宣传“校本研训”的主要性和需要性,协助教员看法到研训工作对促进教员本身专业生长,对提拔教育教育质量,及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意义,在思想看法上消弭误区,然后激活了教员专业发展的自动性,变“要我”为“我要”参与研训运动。

二是准则引领。我校接踵出台了“中学教科研工作奖励准则”、“中学主干教员评定细则”、“中学教育惯例要求”、“中学教员本质评价细则”等研训审核准则,发扬了准则引领效果。校本研训业绩成为主干教员和优异班主任评定、优岗审核、教员本质评价的主要目标,学校还为每个学科组、主干教员和班主任树立了档案袋,进行跟踪指点、审核和评价,为校本研训供应了准则保证。

三是主干引领。学校主干教员评定,为教员生长建立了平台,培育了一批学科研训主干。经过工作驱动,对主干教员在校本研训方面定工作、压担子,指导他们发扬带头示范效果,起到了较好的引领效果。

四是规划引领。学校指点全体教员制订了“小我发展三年规划”,并经过年度方案、学期反思,构建了教员自立发展的新机制。“小我发展规划”,使教师们明白了研训等各方面的起劲目的,有用促进了教员自立发展。

五是专家引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经过“走出去”,协助教员坦荡了视野,提拔了专业技艺;另一方面经过“请进来”,是教师们能面临面获得专家的指点,促进专业生长。如学校约请邓局长、邢主任比及校召开了专题讲座,还请研训中间张主任比及校正“小我课题”、论案牍例等给于了“一对一”的指点。专家的指点、引领,可以协助教员打破“瓶颈”和“高原景象”,有用的促进了教员的专业提拔。

在增强专业引领的还,学校对一切的研训运动,可以说做到了在财力、物力、人力和布置上赐与全力支撑,并能赐与全方位的效劳,三年来学校为市县研训运动供应了现场10屡次,做到了研训工作竭尽全力,构成了大家支撑研训,个个积极参加研训运动的优越气氛。

二、伙伴合作,专业协作,为教员参加校本研训运动建立平台

伙伴合作,是最直接、最有用的校本研训,由于我们开始的一些教育教育技艺都是从同业身上模拟来的,身边的典型,身边的经历和技艺也是最轻易学到手的。关键是要树立起对等对话、互相协助、一起支撑的专业团队,起劲为教员校本研训建立交流协作的平台。

一是集体培训。学校应用教职工例会,经过印发资料、例会进修、专家讲座、沙龙钻研等多种方式,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师德、教科研和理论培训,由学校指导、学科主干进行主讲,教员发问辩论。

二是学科组研训。学科组以主题研训为载体,有方案的组织教员进行营业进修、课题研讨、问题钻研、质量剖析、经历交流、说课及听评课运动等。

三是集体备课。以问题讨论为导向,经过课前备课,提出问题,集中钻研,提出战略,二次备课进行改良,进行教育有用性研讨,以完成资本共享,协作共进。

四是班主任月例会(沙龙)。以话题方式发展,每个班主任都要进行主题谈话,谈问题、谈疑心,商榷对策,交流经历,分享成功的喜悦,待人以诚,各抒己见,一起进步。

五是年级班主任周谈判准则。首要是问题钻研,案例剖析,进行对策研讨。

学校经过增强教员团队建立,营建优越的校园文明,为教员专业生长建立了交流、对话、协作的平台,构成了伙伴合作、团队协作的优越气氛,促进了教员的专业生长。三年来,学校有9个教研组被评为县优异教研组,有4位班主任被评为县十佳班主任。

三、容身校情,追务实效,促进了教员、学生和学校的一起发展

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能容身校情,严密结合教育教育实践,教科研方面首要采用举动研讨、案例研讨等办法研讨,培训方面接纳“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战略,坚持“教研训一体”,使教师们感应有效、适用、有用,完成了由心动到举动的改变,获得了分明成效。

一是促进了教员的专业生长。三年来,我校教员有32个市县级“小我课题”顺畅结题;有306篇教育教育论文、案例在省市县获奖和宣布;有13人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和县优青,有11人次被评为市、县优异班主任,县级主干教员占专业任课教员20%以上,主干教员步队获得了敏捷强大。

二是促进了学生本质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拔。三年来,在各项竞赛中学生有119人次获奖,个中国度级获奖3人次,省级获奖4人次,市级获奖16人次。学校教育质量获得了稳步提拔。

三是提拔了学校办学程度和办学档次。学校延续三学年办学程度被评为优异等地。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安全建立进步前辈单元、县持续教育进步前辈单元、南京市“小我课题”研讨优异学校、县师德进步前辈集体、省教育学会进步前辈单元,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瞻望将来,经营发展,坚持不懈的落实好校本研训工作行动

回忆过去,成果令人鼓舞,但问题也不容无视,如:条理不高,精密化水平不敷等。瞻望将来,还任重而道远。经营发展,我们必需坚持不懈的落实好校本研训工作之各项行动。

一是认真贯彻县局下发的《进一步增强校本研训工作的指点意见》,落实好从“校长”到“教员”施行校本研训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优化进程管治,不时进步校本研训工作的实效。

瞻望范文篇9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学校党政工团,对广大教职员工在过去一年里辛勤的工作,对一年来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学生成长的各级领导和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元旦快乐!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市教育局、镇教管会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管是搞政风行风建设,还是抓师资队伍培养,不管是开展学校特色建设,还是抓学生品行养成等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老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一批好课、好教案、好文章相继获奖或者发表,都展现了我校师的实力和风采,促进了我校办学实绩和声誉的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学校经费、办学条件、学生生源、教学质量等又一定得困难,都间接或直接地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我们既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但也不能消极,更不能颓废;我们要振作,我们更要自信、自强。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课程改革要深入,特色建设要突破,硬件建设要争取,师资建设要加强等等,但我更要强调得是:新学期继续将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因为,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如果一个学校不重视教育教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学质量的提高,就是误人子弟,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领导、有关处、室、组和全体教师都要真心实意抓教育,全力以赴促提高,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落实好教育教学教研的各个环节,做好做细本职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里有所突破。

老师们,同志们,回眸岁月痕履,让人感慨万千,瞻望前程锦绣,唤起信心百倍。作为校长,我愿与大家一道,抖擞精神,努力工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抓住机遇,勇于改革,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矛盾,解决新困难,沿着“三个代表”指引的方向,踏着改革创新的时代节拍,在办好二中心、振兴二中心的蓝图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我们坚信,我校的明天会更灿烂、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会更出色、全体学生的学习会更进步!

瞻望范文篇10

衡阳县社保局筹建于1986年,1987年正式运作,至今已是16个年头。16年励精图治,16年不懈努力,16年风雨兼程,16年默默奋斗,尽管过去16年道路不平,尽管过去16年脚步蹒跚,我们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过来了。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县养老保险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基础工作较夯实,社会保险登记率为100%,所有参保职工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基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委托农行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各项任务指标完成均达到省市要求。目前已有93个参保单位,14800多名参保职工,3809名离退休人员,历年累计发放养老金4.2个亿,为衡阳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成绩取得付出了社保人无尽的精力与汗水,也萌惠于社会各界无数的关心与厚爱,在此我再次向帮助、支持我们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得到大家一如继往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完善,服务对象的增多,原来的工作环境简陋,工作手段落后已与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不适应,不相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改善办公环境,既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是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服务环境。为了让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一个更大的改善,我们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以县城举办船山文化节为契机,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努力将办公楼装饰一新,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水平。

回顾过去,令人欢欣鼓舞;瞻望未来,更是信心满怀。过去已成为历史,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迈出新的一步。我们社保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全县人民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奋力拼搏,扎实苦干,真正干出些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用一流素质,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用真诚与奉献为职工编织晚年生活的安全网,谱写社会保障新的篇章。面对机遇,面临挑战,面向未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命里程。各位来宾,让我们相约,在新里程肩靠得更近,手挽得更紧,心相连,情相系,昂首阔步,高歌猛进,走向辉煌的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