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6:30:12

章节范文篇1

一、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材。

课本里讲的是前人长期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节里,教师往往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把这些文章交待得很清楚,这样就把本来是整体的内容分散开了,这对学生透彻理解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章节导语使学生透彻理解教材的功能,加强指导。例如:很多自以为力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往往对“什么是力学?”这一问题答非所问。必修课本教材第一章的导语中明确地写着:“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力学知识,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下一章学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这两章的知识准备,到第三章就可以学习力和物体运动的关条了。这段话使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线索,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了前三章后会想:第二章中既讲了直线运动,又讲了曲线运动,那么,第三章中的牛顿定律对曲线运动也一样正确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为今后在选修本中学习第二、三两章的内容留下良好的“契机”。当力学部分全部学完后再让学生重温这段导语,学生就会悟出,《动能》、《机械能》等章不过是从别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

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注意对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的教学,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教材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导语,注意这些,在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匀速直线运动》这节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是要掌握它的运动规律……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从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开始,将来你能体会到从简单现象着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重视这段导语的教学,无疑对今后学习热学、电子、光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由此会逐步地,自然地认识到选择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而这些在正文中不可能说得太多,注意这类章节导语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说,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个学说并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的光现象,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光的电磁说的时候,就发现了后来叫做光电效应的现象,这个现象使光的电磁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学生的心情定会迭宕起伏,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

章节范文篇2

一、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材。

课本里讲的是前人长期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节里,教师往往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把这些文章交待得很清楚,这样就把本来是整体的内容分散开了,这对学生透彻理解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章节导语使学生透彻理解教材的功能,加强指导。例如:很多自以为力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往往对“什么是力学?”这一问题答非所问。必修课本教材第一章的导语中明确地写着:“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力学知识,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下一章学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这两章的知识准备,到第三章就可以学习力和物体运动的关条了。这段话使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线索,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了前三章后会想:第二章中既讲了直线运动,又讲了曲线运动,那么,第三章中的牛顿定律对曲线运动也一样正确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为今后在选修本中学习第二、?三两章的内容留下良好的“契机”。当力学部分全部学完后再让学生重温这段导语,学生就会悟出,《动能》、《机械能》等章不过是从别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

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注意对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的教学,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教材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导语,注意这些,在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匀速直线运动》这节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是要掌握它的运动规律……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从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开始,将来你能体会到从简单现象着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重视这段导语的教学,无疑对今后学习热学、电子、光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由此会逐步地,自然地认识到选择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而这些在正文中不可能说得太多,注意这类章节导语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说,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个学说并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的光现象,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光的电磁说的时候,就发现了后来叫做光电效应的现象,这个现象使光的电磁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学生的心情定会迭宕起伏,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

章节范文篇3

一、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材。

课本里讲的是前人长期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节里,教师往往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把这些文章交待得很清楚,这样就把本来是整体的内容分散开了,这对学生透彻理解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章节导语使学生透彻理解教材的功能,加强指导。例如:很多自以为力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往往对“什么是力学?”这一问题答非所问。必修课本教材第一章的导语中明确地写着:“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力学知识,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下一章学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了这两章的知识准备,到第三章就可以学习力和物体运动的关条了。这段话使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线索,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了前三章后会想:第二章中既讲了直线运动,又讲了曲线运动,那么,第三章中的牛顿定律对曲线运动也一样正确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为今后在选修本中学习第二、?三两章的内容留下良好的“契机”。当力学部分全部学完后再让学生重温这段导语,学生就会悟出,《动能》、《机械能》等章不过是从别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

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注意对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的教学,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教材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导语,注意这些,在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匀速直线运动》这节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是要掌握它的运动规律……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从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开始,将来你能体会到从简单现象着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重视这段导语的教学,无疑对今后学习热学、电子、光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由此会逐步地,自然地认识到选择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而这些在正文中不可能说得太多,注意这类章节导语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说,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个学说并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的光现象,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光的电磁说的时候,就发现了后来叫做光电效应的现象,这个现象使光的电磁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学生的心情定会迭宕起伏,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

章节范文篇4

关键词:刑法总则;刑法分则;章节结构

如果我们把刑法典看成是一座建筑,刑法的章节就是这座建筑的脊梁,章节的结构布局决定着刑法内容的合理布局,从而使刑法承载的各项刑法内容之间协调、统一和有序,不会导致冲突、逻辑混乱不清等。为此,立法机关对刑法章节结构的设置应当有所讲究,使刑法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从总体而言,我国现行刑法章节结构的设置还比较合理,但有些地方还需要立法进一步完善。鉴于章与节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本文放在一起讨论。

一、刑法章节结构设置的要求

根据立法理论,章节在法的整体中有重要作用。章节的设置是否恰当,从宏观上,关系到法的整体框架是否科学;从中观上,关系到法的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是否和谐;从微观上,关系到各个具体条文、规范是否能得以妥善安排。同理,在刑法立法过程中,关于刑法章节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刑法章节的设置是否恰当,从宏观上看,关系刑法的整体架构是否合理;从中观上而论,关系到刑法结构中各个构成要件之间是否协调、和谐;从微观角度上讲,关系到具体各个刑法条文是否能得到合理安排。笔者认为,刑法立法过程中,关于刑法章节的设置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必要性。刑法章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刑法条文和款。一般而言,具有中等篇幅的刑法内容都可以或应当分章排列构成。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不能悬殊过大。不能有的包含太多,而有的则非常少。到底多少?各章的长短应当根据各章的内容确定,可以大体一致,也可以有一定差别。有必要设置章的才设置,没有必要设置章的就不要设置。综观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法,章所涵盖的刑法内容比较适中,章与章之间所包含的刑法内容量相差不大。根据刑法章所规定内容的性质、内容的多寡确定是否分节,该分则分,避免盲目凑数。

(二)相对独立性。刑法各章之间所规定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各章之间的内容集中表现一方面的刑法内容,刑法章与章之间的内容各就各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刑法的整个内容。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不能相互混淆,即属于甲章的内容被设置到乙章之中去了,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比如,规定刑法基本原则的刑法条文就不能与规定共同犯罪的刑法条文同时放到一章之中,因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共同犯罪的内容除了都属于刑法总则内容的范畴以外,从其他方面看,恐怕很难扯到一起。各节之间的内容相互独立,不能把本来应当归位到A节之下的刑法条文张冠李戴归位在B节之下,造成逻辑混乱。

(三)集中性。刑法各章所规定的内容应当具有集中性,强调相同的刑法内容应当集中规定在一章之下,而不能拆分成多章。尽量减少章的数量,要求该分则分,该集中的则集中。能用一节就能统括的刑法条文应当只用一节而不能设置成多节。

(四)周延性。这是指刑法章标题的设置要具有周延性。这要求刑法各章章标题所承载的内容应当能够含摄其下节或下条所包括的所有内容。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国家都给刑法的章设置了章标题。章标题是对本章所规定内容进行高度抽象的概括,从理论上讲,章标题所含摄的内容要与其下节或下条文所含摄的内容要周延,章标题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还是过于狭窄都不符合逻辑规则。因为根据逻辑学理论,章与其下的节或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刑法各章之中所设置的各节节标题所承载的刑法内容应当含摄其下所有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这要求所设置节标题的内涵及外延不能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否则就违反了逻辑规则,导致混淆不清。

二、刑法总则章节结构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我国现行刑法与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主要分为总则与分则。总则共分为5章101条,其中第一章的章标题为“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其下未分节;第二章的章标题“犯罪”,其下又分为四节,节标题分别是“犯罪和刑事责任”、“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第三章的章标题“刑罚”,其下又分为八节,节标题分别是“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第四章的章标题“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下分成八节,节标题分别是“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和“时效”;第五章的章标题“其他规定”,其下未分节。笔者认为,以上刑法总则章节结构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首先,刑法总则第一章应当分节而未分节和刑法总则第五章没有必要单独设章而设置成章节。前文所述,刑法章节结构的设置应具有必要性。该设置章节的则设置,不用设置的就不应设置。刑法总则第一章的标题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明示了本章的内容应当包括刑法的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法的适用范围,然而,其下具体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是立法的目的、根据、任务、原则和效力范围。问题在于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未能从章节结构上得到体现,占本章条文多数规定刑法适用范围的条文未能以“节”来集中。这样第一章因没有分节而难免混杂,且不利于知晓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因为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刑法立法与司法始终,在今天大力提倡公民权利保障时代,尤其是罪刑法定原则,它在刑法中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刑法的编排体系中应当凸现出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法中,第一条就规定了刑法基本原则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体现它在刑法中的重要性,如《德国刑法》第一条规定:“本法只处罚行为前法律已明文规定予以处罚的行为”。然而,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第三、四、五条才规定它,并没有其他标志凸显出重要性。笔者建议,本章现有的刑法条文可用两节加以集中,节标题分别为“刑法的根据和原则”、“刑法的适用(效力)范围”。为何“刑法的根据和原则”独立成一节呢?一是现行刑法第一条对刑法目的的规定和第二条对刑法任务的规定可以“合成为”刑法的根据。那么采用“刑法的根据和原则”这一节标题就可以避免现有章标题对第一条的概括遗漏。

二是将刑法的根据和基本原则“合成”一节,较之现有的不分节更能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章节体系地位。这将刑法基本原则规定在刑法的根据之后而将刑法效力范围条文单独成节,更能凸显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刑法总则第五章没有必要单独成章,并且用“其他规定”作章标题不恰当。因为通常理解“其他规定”是指对刑法总则与分则未尽事宜或不适合规定其中的内容作出补充性规定。那么“其他规定”本应作为附则安排在刑法分则之后。然而从现有内容来看,“其他规定”既涉及总则问题,又涉及分则问题且规定分则内容的条文明显多于规定刑法总则内容的条款。为了维持整个刑法结构和谐和方便刑法条文的援用,本章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二分解”,即按照其涉及问题的归属消解到刑法总则与分则的相关章节之中,而不宜分解到刑法总则及分则的规定,可以将其设置于“附则”之中。例如,刑法第九十条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的变通、补充规定”就可以分解到刑法总则第一章关于刑法效力范围的规定中去。其次,刑法总则第二、三章标题所含摄的内容与其下节所规定的内容不周延。前文所述,在对刑法进行章节结构设置时,章标题所含摄的内容与其下节所包含的内容要周延,章标题要能够统括其下所有节的内容,但又不能过于宽泛。刑法总则第二章章标题“犯罪”,不能完全涵盖节所规定的内容,没有凸显出“排除刑事责任事由”的重要性,把“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单位犯罪”单独分节,显得比较散,不够集中。因为章标题“犯罪”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犯罪的定义及形态等内容,尽管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有内在逻辑联系,但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刑法本章第一节节标题“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内涵要大于本章标题的内涵,犯了不周延的逻辑错误。笔者认为,可以把本章章标题“犯罪”修改成“犯罪与刑事责任”,把本章原来的第四节和第四章的第八节关于“时效”的相关规定合并起来分成3节。具体是原来第一节中的关于规定犯罪的条文与原来的第二、三、四节合并为第一节,节标题为“犯罪”;原来第一节中的17、17条之一、18、19条及第四章的第八节关于“时效”的相关规定合并成第二节,节标题为“刑事责任影响事由”;原来第一节中的16、20、21条合并为第三节,命名为“刑事责任排除事由”。因为在权利保障时代,排除刑事责任事由,应当在刑法立法中体现出来,便于知晓,防止司法机关滥用刑罚权,保障基本权利。刑法明确规定,排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有三: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当前的立法现状是被隐没在本章第一节“犯罪与刑事责任”之中,不但无明显重要位置,而且“排除责任事由”的内涵与“犯罪与追究刑事责任”的内涵刚好矛盾。“时效”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规定,理论上应当与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放在一起,然而,却被放在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之下”。此外,“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单位犯罪”实质上是规定“犯罪”的相关问题。刑法总则第三章的章标题“刑罚”,其下又分8节,其标题“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刑罚”除了包含刑罚的种类以外,还应包括刑法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等内容,而第三章的8节内容实质上只是刑罚的种类。由此可见,章标题所含摄的内容与下面节所包含的内容不周延。再次,刑法总则第三章第一节节标题与其他各节节标题存在矛盾,没收财产与罚金的条文不相邻,条与条之间的规定不连贯;刑法总则第四章中第八节“时效”放在其中不妥当。前文所述,刑法节的设置,节与章之间不能相互脱节,节与节之间不要相互抵牾;刑法条文的归位要能被节标题统括,条与条之间应连贯。刑法总则第三章第一节节标题与其他各节节标题存在矛盾。第一,第一节节标题是“刑罚的种类”,而其他各节的标题依次是第一节“刑罚种类”中的具体刑罚名称,同一章下面的各节之间应是平等和平行关系,然而刑法中本章的规定却是第一节的内容涵盖其他各节的内容。笔者认为,本章第一节的安排没有必要存在,存在反而与后面几节的名称相混淆,其中36、37条所规定的内容,即“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免予刑事处罚与非刑罚处罚措施”,实质上是第四章刑罚具体运用之下的内容。第二,没收财产与罚金都属于财产刑,应当相邻规定,而刑法的规定在它们之间规定了“剥夺政治权利”,使条与条之间的规定不连贯。刑法总则第四章中第八节“时效”放在其中不恰当,“时效”应当规定在第二章“犯罪与刑事责任”中,作为影响刑事责任成立与否的一个因素。因为司法机关在定罪时,就要考虑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否已过追诉时效,如果过了追诉期,即使本来事实上犯罪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也予以终止,而不是已经定罪了在量刑适用刑罚或执行刑罚时才考虑“时效”。

三、刑法分则章节结构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刑法分则共有319个刑法条文,452个罪名,10章。①其中第三、六章下还分了若干节,其余八章没有分节。笔者认为,刑法分则章节结构编排体例以我国刑法学界犯罪分类理论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危害公共卫生罪”本应当属于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部分,而被设置在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侵犯知识产权罪”本应当属于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部分,而被设置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形。前文所述,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所规定的刑法内容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对集中性,不能相互混淆,否则不利于刑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本应当属于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部分。因为刑法分则第六章中的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中所有条文的法益本质上也是公共安全。从语义上分析,“卫生”之一释义是指“能防止疾病,有益于健康。”[1]1313那么“公共卫生”可以总结为能防止疾病,有益于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就是阻止防止疾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健康的行为。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所侵害的犯罪客体与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相同,应当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因为“侵害知识产权罪”的客体是“知识产权”这无形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能够给权利人带来财产性利益,为此,知识产权属于财产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本节内容放在“侵犯财产罪”之中比较恰当。

其二,刑法分则第四章中包含着两类犯罪客体完全不同的犯罪。前文所述,同一章中所规定的刑法内容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把相互之间不相干的多个内容规定在一章之中,否则会导致混淆不清。就刑法分则而言,同一章中不能同时规定多种犯罪客体不相同的犯罪。我国对刑法分则章节结构安排是以同类客体(相同法益)为基准,同一章中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侵害的是同种法益,不能几章中所规定犯罪行为只侵害一种法益或者同一章中规定的犯罪行为侵害多种法益。刑法分则第四章章标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包含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和“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这与刑法分则其他章标题的使用不同,其他都是一章规定一类犯罪客体。为何立法机关在本章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与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放在一起呢?有学者认为,公民的民主权利与人身权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主要是出于立法技术上的考虑。[2]83有的学者对本章的这种编排提出质疑,建议立法机关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与“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分解两章。[2]84还有论者进一步分析认为,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合并规定在一章之中,仅从立法技术方面考虑既不科学也经不起推敲。刑法中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的罪名和条文虽然少一些,但这绝不应妨碍其单独成章。是否应将某些犯罪单列成章,应首先和主要考虑的是分类是否科学和单列一章有无重要意义,而不是条文、罪名的多少,如果将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单列一章,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增补和充实一些罪名与条文。[2]85笔者认为,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和“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合并成一章的编排体例值得商榷,应当分解成两章。一方面,这种编排方式与刑法分则其他章节的编排方式不同,从整个刑法分则上看,形式不统一,缺乏一致性;另一方面,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单独成章,可以凸显刑法机能的转变,即由重视维护社会秩序向重视保障公民权利的方向转变,凸显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后盾之法”与“保障之法”地位。此外,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刑法就是分章设置的。例如,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分则第十六章中规定了侵害人身方面的犯罪,而在第十九章中规定了民主权利方面的犯罪。

其三,刑法分则第六章标题“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不能涵盖其下第二节“妨害司法罪”、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所规定的内容。前文所述,章标题所含摄的内容应要与其下节所规定的内容具有周延性。同时,刑法章节的设置应具有必要性,该独立设置成章节的就独立设成章节。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②中第二节“妨害司法罪”是本章章标题不能统括的。笔者认为,社会管理秩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说危害公共安全与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都是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显然,本章中的社会管理秩序是从狭义方面理解,因为在刑法分则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作为一种犯罪类型与其他章节中规定的犯罪类型是并列的。然而,本章第二节“妨碍司法罪”所规定的13条中305、306、307、308、310、311、312、313、314条③很难看出犯罪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而只有309、315、316、317条之规定的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为此,把“妨害司法罪”归位在本章之中并不妥,它同时也与刑法分则其他章的犯罪客体不属于同一类,它单独侵害一类犯罪客体,应当单独成章。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此种建议,理由如下:首先,这是对有关的犯罪进行科学归类的需要;其次,将这类犯罪单列专章,有助于保障国家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加强法治;再次,现代许多国家的刑法中都有妨害司法活动这类犯罪的专门规定,可供立法机关借鉴。[2]86刑法分则第六章章标题“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也同样不能涵盖其下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所规定的内容。因为环境资源涉及到的客体是多方面的,既涉及公众的健康、生命、财产利益,还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体是最具有公益性的。可见,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体具有综合性,把它放在刑法分则任何章之下都不恰当。有学者提出本节单独成章的见解,理由如下:首先,满足加强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迫切需要;其次,满足完善有关刑法规范的需要;再次,满足便利司法实践的需要。[2]81该论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为了凸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环境刑法自身的发展,并且避免造成刑法章节分类的混乱,有必要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单独列为一章。

其四,刑法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与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和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与第九章“渎职罪”都不应当分开并列。前文所述,刑法章所规定的内容应具有相对集中性,相同的内容应当由一章来集中,而不是分散设置成章。刑法分则章的设置,侵害同类客体的犯罪行为应当集中规定在一章之中,而不是设置成多章。刑法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与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不应并列分开且之间还隔着第八章“贪污贿赂罪”和第九章“渎职罪”的距离,而应合并成一章。因为从法条的规定来看,两者之间所侵害的法益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所侵害的利益都可归为军事利益,而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就是军事利益。军事是国防的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着,应合并在一章之中才比较符合以同类客体为标准的犯罪分类旨意,而不是相互并列。将这两章合并成一章,章标题为“危害军事罪”。章标题不用“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源于“国防利益”与“国家安全”几乎同义,假如用之则与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变得模糊不清。此外,军人违反职责也是一种渎职,取用这个章标题也可以避免“军人违反职责罪”和第九章“渎职罪”的逻辑重叠。把这两章合并成一章过后,防止条文过于拥挤,并且原来“危害国防利益罪”的行为人主要是普通自然人,而“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行为人是特殊主体,所以分成两节比较恰当,即“非军人危害军事利益罪”和“军人危害军事利益罪”。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与第九章“渎职罪”应合并成一章,章标题使用“渎职罪”。从语义上分析,“渎职”是指“不尽职,在执行任务时犯严重过失”。[1]311从该释义可见,实施渎职行为的主体应当具备某种职权,并且有相应的职责,在工作中,应当尽职尽责,不应当谋取私利或者不尽职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拥有一定职权的人本应该尽的“本分”。“贪污”一般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地取得财物。“贿赂”包括为了获取某种非法利益而买通别人或者接受他人收买而利用职权为他的收买人获取不当利益。“贪污”与“贿赂”最终都是拥有职权之人没有尽职尽责,都是属于职务犯罪。所以本章应与第九章合并成一章“渎职罪”。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刑法就是把“贪污贿赂罪”与“渎职罪”的规定作为一章。如《德国刑法》第三十章“职务犯罪”中规定了“接受利益”、“索贿”、“给予利益”、“行贿”、“索贿和行贿的特别严重情形”、“不为职务上的行为”、“酬报仲裁员”、“财产刑和扩大之追缴”、“枉法”、“职务上的身体伤害”、“刑讯逼供”、“对无罪人的追诉”、“对无罪人执行刑罚”、“职务上的虚伪记录”、“超收费用”等。又比如《日本刑法》第二十五章“渎职罪”中规定了“公务员滥用职权”、“特别公务员滥用职权”、“特别公务员暴行、凌辱、虐待、受贿、斡旋受贿、行贿”等。这些国家的立法例对我们如何处理“贪污贿赂罪”和“渎职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作者:邹易材 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注释:

①章标题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②即“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③具体规定的是“伪证罪”、“辩护人、诉讼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打击报复证人罪”、“窝藏、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参考文献:

章节范文篇5

实验及结论

数据来自于武汉纺织大学线性代数辅助学习系统“线性代数智能教学平台[4]”。登录后查询界面如图一所示:登录后通过查询条件依次查询了11级学生2个代表班级学生成绩,分别是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1、2、3、4、5章成绩。这五章分别是第1章行列式、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第3章线性方程组、第4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第5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二次型。课程结构分析首先,我们想了解全部课程共五个章节之间的结构,因此,我们提取了学生的成绩进行聚类分析。所谓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的分析技术。研究中采用接近实际的WARD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找出1、2、3、4、5章之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根据学生成绩高低生成的树状图,可以看出第5章是一类,1、2、3、4是一类。从书中目录来看,第1、2、3、4章属于基础知识板块,第5章属于知识提升板块。学生成绩分析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共58位学生,其中,所有章节没有成绩的2位,部分没有成绩的13位。剔除没有成绩的学生共15位,有效成绩共有43位,占总人数的74.13%。学生成绩的均值分析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校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的为较好,70-79分的为一般,60-69分为较差,60分以下为差。将43位学生成绩输入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出,前四章的平均分均高于80分,标准差在6左右,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第5章学生的平均分低于80分,且标准差在14以上,说明学生第5章的学习情况一般,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章节掌握较好,而提升章节掌握情况一般。学生各章节学习成绩分析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再对学生的每个章节的得分段进行了分析,通过SPSS产生数据,并经过整理后,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第1章的情况最好,最高分达到100的有18人,80分以上,较好的学生比例高达近98%,第2章、第3章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80分以上的学生都达到了95%以上,第4章掌握情况不如第2章和第3章,良好的比率也达到90%以上;而第5章成绩较好的学生占总数的60.5%。不同班级学生的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1103、1104两班学生成绩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班级得分的均值差异不明显,而从标准差看,1104班的成绩波动更小,但是,总体趋势仍是前四个章节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而第5章的成绩波动大且平均分比前四章低。

结论

第一,第1、2、3、4章是基础章节,学生成绩显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第5章是难点章节,学生掌握情况一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一方面,可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课时安排;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难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第二,在前四章中,是按照先易后难的设计原则进行课程设计的。其中,第1章是基础中的基础。从数据分析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第2、3章建立在良好的第1章的学习基础上,而第4章是基础章节中的难点,也是基础章节和难点章节的过渡章节,要再进行基础章节的教学中把握好过渡章节,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学习知识的难点。第三,总体而言,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都表现出对第5章掌握的不足,但1103班低分与高分差距更大,说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在课程上针对1103班设计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加强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章节范文篇6

关键词:视障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升

1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量知识、信息、数据、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构成的网络不断传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随着信息无障碍技术的不断发展,残障人士的信息接受程度和水平仍然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上网时间、地域、年收入、残障类型等。虽然高校可提供必要的软硬件环境,视障大学生可以不受上述因素制约,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但是视障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为视力方面的障碍,导致其获取的知识、信息受到制约,同时活动受限,这也使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1]。视障大学生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技能,这也会在心理上提供强大支撑,完善其心智发展,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但是,视障大学生的书籍阅读相当有限,知识面比较窄。视障大学生想要获取知识和信息,只能以触摸或听读的方式,接触到有限的信息。对于未曾翻译成盲文的书籍或非有声读物,则无法成为视障大学生的有效信息来源。计算机读屏软件的出现使此状况大为改观。视障大学生可以利用读屏软件进行屏幕内容听读,学习计算机知识,了解当前的机器状态,翻阅各个文件夹,浏览文件,进行科学计算,记录各种信息,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等。借助读屏软件,视障大学生可以与健全学生一样,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与社会完全地融合、同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希望在课后继续借助读屏软件听读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然而,教师准备的知识素材数量少,而且不够系统,仅供随堂参考,无法供同学们反复学习。另外,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通过开展办公软件教学实践,视障大学生初步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完成Word长文档排版、Excel表格规划与数据处理、PPT素材展示等复杂任务。虽然视障大学生能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完成操作,并且这些操作的结果一望便知,但是操作的过程教师无法考查,面向视障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操作技巧无法实施考试。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也需要一种能够判定其操作正确与否的测试方法,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2相关工作

视障大学生语音考试系统是一个可以提供语音支持,并进行答案比对的考试系统,但这个系统缺乏学习功能,学生无法使用它对知识进行反复听读。同时,该系统提供的考试功能比较单一,仅能比较考生答案与正确答案的区别,而无法对考生操作计算机的方法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视障学生练习与考试系统是一个能够自动进行练习和考试,并评判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的系统。该系统以听觉作为输入方式,同时使用相当多的快捷键以方便学生应用,批阅准确率高,使教师能够迅速了解视障学生的考试与学习情况。但该系统仅能进行答案的对比,无法对学生的电脑操作过程进行评判。视障人员考试平台[2]也是一个广受好评的面向视障学生开发的考试平台,该平台的操作方式和系统功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视障人群的不同需求,但是该平台仍然是基于答案的文字对比进行评分的,无法对计算机课程大量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判。

3总体设计

面向视障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十分必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能够熟练使用读屏软件,并能利用读屏软件进行各种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对此,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构建了视障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教育系统,并在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比较规范的教学内容。本系统的基础功能是介绍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等内容,这些知识为课程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的布局、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和正确指法、掌握中英文输入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熟悉Windows基本操作。我们设计了“视障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教育系统”,该系统将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划分为学习子系统和考试子系统,提供学习和测试两种功能。视障大学生登录系统后,可选择使用不同功能进入学习子系统或考试子系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考试任务,结束后可退出系统。如图1所示。图1系统设计图在“系统登录”模块,用户应根据语音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即可进入系统,选择所需子系统。若用户选择了“学习子系统”,则将进入知识学习系统。该系统包括知识输入模块、知识选择模块、知识处理模块、知识输出模块。主要根据用户的选择(输入相应关键字),进行知识处理后(对关键字进行逻辑运算)选择相应章节,以语音方式进行知识输出。完成学习后,语音提示所学章节,并提示学习效果。若用户选择了“考试子系统”,则将进入考试与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题目选择模块、数据库模块、答案比对模块、成绩输出模块。主要功能是借助读屏软件对相关题目进行语音输出,并将用户的输入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答案进行比对,作为分数的判定依据,最终输出成绩(或存入数据库)。在答案比对模块中,共设置4种题型的答案比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操作题。其中,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的答案比对较为简单,直接对比正确与否即可。操作题则需要同学们完成相应操作后,系统将鼠标点击痕迹、办公软件设置状态与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正确设置比对后进行评分。考试完成后,语音提示考试成绩。

4详细设计

4.1学习子系统。4.1.1知识输入模块。“知识输入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知识数据的输入、存储、归纳、一致性管理。此模块面向系统管理者即教师。具体来说,外界的任何信息都可以作为本系统的知识输入。但由于本系统是用于面向视障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和考试系统,所以,应选取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建设该知识输入模块。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知识,但由于视障大学生阅读书籍有一定障碍,所以会把所传授内容整理为电子版拷贝给学生,学生借助读屏软件听读相应内容。在“知识输入模块”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录入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等内容[3]。知识输入模块的工作流程设计为:系统管理者挑选适合自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修改、整理后,将这些内容通过知识输入模块录入。录入方式分两种:手动录入、按照模板整理成文档后批量录入。内容录入后,数据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管理就开始了。系统管理者(教师)可运用一致性和相关性核查工具,对录入内容进行检查,并为其添加附加文件,如声音或视频文件等。最后,需要确认是否提交,提交后内容不可更改。如需更改,这部分内容将会被锁定,待更改完成,可重新提交。考虑到该模块的内容涉及数据的输入,同时由于需进行数据的存储,判断和管理所存储数据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等,也需要较多的数据库操作,故采用SQL语言编制。4.1.2知识选择模块。知识选择模块面向视障大学生,学生们需按要求借助读屏软件输入想要学习的章节。输入的方式包括按照章节全名查找须听读的内容、按照章节名称中所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须听读的内容、按照章节概要中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需听读的内容、按照章节内容中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需听读的内容等。根据视障大学生输入的章节名称或其内容中包含的关键字,知识选择模块将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搜索。其中“按照章节全名查找须听读的内容”仅仅是简单的比对即可,“按照章节名称中所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须听读的内容”、“按照章节概要中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需听读的内容”以及“按照章节内容中包含的关键字查找需听读的内容”则需要进行文本的深度搜索,应使用相关的数据搜索语言,按照搜索表达式对关键字进行组合后,以其出现频率进行排序,随后由用户(视障大学生)选择须听读的章节。知识选择模块的基础是知识输入模块,由教师通过知识输入模块进行知识输入,同时确认好章节。可以看出,知识选择模块主要实现数据搜索的功能,不仅需要调用数据库的简单搜索功能,也需要依赖数据搜索技术的支持。4.1.3知识处理模块。在知识处理模块中,借助SQL等数据库管理软件把已搜索出的语句、段落、章节再一次进行数据规范化操作,随后进行数据的归纳、整理、集成。知识选择模块的输出将作为知识处理模块的输入。也就是说,搜索结果以语句、段落、章节的形式,输入知识处理模块,进一步进行数据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处理。虽然在前一模块已经对数据实施了相关性和一致性处理,但所做的操作仅限于当前章节,当所有的搜索已完成,则需要考察全部搜索结果,此时不同的章节间可能产生大量的数据冲突、数据不一致情况,需重新计算其相关性和一致性问题。知识处理模块的功能中,“数据归纳”指合并多个相似数据,并保证合并后的数据可以再次展开;“数据整理”指筛选掉相关度较低的数据,展示相关度高的数据;“数据集成”指将散乱的数据整理成规整的结论。这几种操作都将由系统管理员(教师)在SQL的辅助下完成。4.1.4知识输出模块。知识输出模块主要承担学习子系统面向用户的输出功能。它的主要输出内容是经过知识处理模块集成、整理后的内容,包括语句、段落或具体的章节。在知识处理模块中,这些文字都已经过数据相关性和一致性处理,是相应知识数据库的合法输出。但是这些语句、段落或具体的章节不应直接输出,需要按照用户(视障大学生)的要求进行筛选、分组浏览、设置浏览方式,并排序后输出。其中,筛选方式可以选择按章节筛选、按关键字筛选、按相关性筛选等。分组浏览方式包括按主题分组、按理论层次分组等。设置浏览方式包括以列表方式浏览、以摘要方式浏览等。排序方式包括按照相关度排序、按照内容年代排序、按搜索次数排序等。该模块输出信息的对象是视障大学生,由于存在视力障碍,所以信息和知识的呈现应是音频的方式,此时可借助读屏软件进行从文本到音频的转换。由于需要进行知识的筛选、分组、排序,均需借助数据库的管理功能,拟采用SQL实现上述功能。而数据的浏览方式的设置则涉及UI界面的设置,将使用基于图形界面的开发语言。此外,该语言还应能提供与当前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相匹配的接口,适合此功能的语言有很多,计划使用PowerBuilder。4.2考试子系统。考试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将设计为能进行学生自主测试和由教师设定的平时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学生自主测试时,由学生自己决定测试章节。而进行由教师设定的平时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先由系统管理员抽取题目、设置时间等,考试开始后,则由视障大学生听读考试题目、要求,并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文字录入。这两种功能都需要使用考试子系统中的所有模块:数据库模块、题目选择模块、答案比对模块、成绩输出模块。在学生自主测试时,将由视障大学生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选择想要测试的章节,生成试卷后,学生答题(包括以操作方式答题)、系统进行评卷、听读答案解析。在进行由教师设定考试时,将由教师抽取题目并生成试卷,组织考试,再由视障大学生答题后系统评卷。4.2.1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题目。题目由系统管理者(教师)预先按照章节有级别地录入系统。题目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它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将第7期庄天舒:视障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教学系统的设计会被关注。需注意的是,系统管理员(教师)要防止更新的丢失、相关性的不确定性、幻想读屏等情况的发生,并且要对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自主测试和由教师设定的考试都需要调用数据库模块。在学生自主测试时,学生可在数据库中找到拟测试的章节,并在相应章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行测试,系统评分后输出成绩。在进行由教师设定考试时,将由教师抽取相应章节的题目,实施考试。4.2.2题目选择模块。题目选择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题目、生成试卷、实施考试。题目选择模块具备两种功能:一是在进行学生自主测试时,视障大学生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进入题目选择模块,选择拟测试的章节,设定需要测试的题目种类和数量,设定测试时间后进入测试;二是在进行由教师设定的考试时,由教师选择章节,并设置满分分数、随机组卷数量、试卷难易度。完成题目的选择后,就可以组织考试。此模块涉及数据的一致性,此功能由SQL语言实现。另外,在题目选择中需要使用若干策略,故使用java这种能够实现策略的网页编程语言实现。4.2.3答案比对模块。无论是学生自主测试还是由教师设定的考试,当测试完成后,学生提交试卷及文档,考试子系统将会调用答案比对模块进行答案的比对和成绩的计算。答案比对模块中,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单选题、填空题,只需要简单的答案比对即可,将学生提交的答案与数据库中的答案进行比较,计算正确率。简答题不应进行严格的答案比对,数据库中会在相应题目的答案中存储若干关键字,作为采分点。程序将会检索学生的答案,如找到对应关键字则该采分点得分。操作题,视障大学生借助读屏软件,听读题目要求,打开相关的办公软件,完成题目要求,如进行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表格、图片、页眉和页脚、页面颜色等,操作完成后,提交完成设置的文档。答案比对模块将会对每个操作的痕迹进行检查。全部检查完成后,计算正确的操作数量,并计算该题最终得分。4.2.4成绩输出模块。成绩输出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输出答案比对模块得出的成绩,需要结合读屏软件进行语音形式的播报。

参考文献:

[1]张悦歆,肖书恒.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20(2):15-20.

[2]安俊英,等.视障人员考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特殊教育,2005(10):59-62.

章节范文篇7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学教材中的磁撤教学为例加以说明。磁撤主线是针对有关磁场概念、性质、定律和公式所进行的,以分别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为目标的教学。副线教学选定《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来展开。显然,副线将为主线在涉及“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运用时,将提供比以往更为有力的力学工具,并为学生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作出了安排。既巩固学生的力学基础,又方便了在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一石双鸟之功能。一般来说,每一章节教学第一课可以复习一些选定了的副线基础知识,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副线课外练习。练习难易程度应以学生通过认真复习、努力思考便能解决为宜。否则,过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使教学受阻;过易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影响双线教学实施质量。章节教学第二课起才开始上主线知识新授课。在课堂中,若无特殊情况,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不涉及副线教材知识内容,但在课外练习中应安插一定数量的、难易适当的副线练习题。教师应针对练习分别做好必要的承上启下的讲评和提示工作,使副线教学运转正常。

事实表明,这种新旧知识结合,不同层次思维穿插起来的练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强度均衡、功能完整的、巩固知识和培养智能相结合的训练。随着主线日渐推进,副线练习题的数量可以适当调整,难度可按题意分类有序递进。这时,教师应注意运用系统信息反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副线教学份量和水准。当主线课程进入有关“安培力”和“洛化兹力”的运用时,副线知识已先后分别融入主线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若是副线知识与主线知识性质相近,则会产生对学生学习主线新授知识的干扰。所以双线教学不能依靠教材的知识性质相近,或学习方法相似,使用借鉴模仿的方法来带动主线教学。在章节教学初始阶段,如果主副双线教材知识性质迥然不同,则能有效地降低前摄抑制作用,而有利于主线知识概念的建立。随着教学程序推进,副线教学对主线教学的协从作用便日益明显起来,原先分立的双线则逐渐融为一体,副线教学为主线教学扫清知识障碍,并及时为新知识的运用排忧解难;反过来,以后的主线知识的学习运用又成为对副线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和新景下的再次运用。这是双线教学法的“双向”功能。但是,在主线知识已相当巩固的情况下,教师选定与其知识相近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在主线章节教学的后期展开,发挥其对比功能,使知识更加巩固,也是双线教学模式之一。

例如《功和能》与《动量》相搭配的双线教学就是其中一例。这时,教师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在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对比的思维中加深印象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范围更为宽广、解题情景更新、题型更为复杂的练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种并列对比的双线教学一般只限于章节复习中使用,而且节次和份量都应适度,以免造成知识相互干扰和学生因负担过重而心理失衡。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定不同的教学副线,在教学中与主线地从属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对教学整体效应的影响均有不同。在有关《热学》和《光学》之类教材的教学中,由于这类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强,如果继续根据上述原则选定与其关连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与之强行搭配,似乎确有不伦不类之感。这时,教师可以把以往教学较薄弱的、效果不尽意的、或从教学长远目标考虑而需要反复加强和提高的重点章节选定为其副线教材,在注意避免互抑作用的前提下,在主线教学知

识初成之际,中途切入与主线平行展开,发挥副线教学对以往知识技能的补救、巩固和提高之功能。只要教师注意系统信息反馈,把握教学份量及其水准,对主线教学将不会有所不良影响。相反,由于学生积疑消除,知识进一步巩固,能力提高和信心增强而产生智能横移,促进主线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整体效应的提高。这时,副线教学只是教学的携带部分,教师可通过布置一定的副线习题,依靠必要的承上启下的指导和校正将副线延伸,甚至贯穿若干主线章节。这要求教师切实做好章节备课,合理分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好每一次练习,正确处理好双线关系。如果一旦发现教学效果不佳时,是否因为副线教学影响干扰,或学生负担过重所致,是教师应该首先着眼分析的原因。

双线教学法从高一期间《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开始,就可以选榷直线运动》作为其副线展开。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牛顿运动定律》将有可能多次成为其他章节的副线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就此进行长远规划,把教学目标统筹安排,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地分配到未来的教学中去,准确把握其在各次副线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水准,即合理安排目标递进幅步,是衡量双线教学实施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章节范文篇8

如果忽略其整体属性,仅着眼于各章节目标教学,逐一发挥个体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很不够的。研究各章节教学在教学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联系,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进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双线教学法是根据教学整体属性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一条教学副线,把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划,使之在教学中得以加强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事实表明,这是一种对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双线教学分主线教学和副线教学两部分。主线教学是完成教学期间所规定的正常教学任务的常规教学,教师可以按照自己以往经验组织教学。副线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成份,其主要任务是为主线扫清知识障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师在实施主线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复习以往知识,把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形成两个分立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程序。为促进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加速知识运用过渡和智能迁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线教学一般可按正常的教学程序向前推进,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正常教学任务。同时,也借助选定的适当的教学副线将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顺利转入运用。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学教材中的《磁撤教学为例加以说明。《磁撤主线是针对有关磁场概念、性质、定律和公式所进行的,以分别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为目标的教学。副线教学选定《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来展开。显然,副线将为主线在涉及“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运用时,将提供比以往更为有力的力学工具,并为学生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作出了安排。既巩固学生的力学基础,又方便了在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一石双鸟之功能。一般来说,每一章节教学第一课可以复习一些选定了的副线基础知识,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副线课外练习。练习难易程度应以学生通过认真复习、努力思考便能解决为宜。否则,过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使教学受阻;过易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影响双线教学实施质量。章节教学第二课起才开始上主线知识新授课。在课堂中,若无特殊情况,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不涉及副线教材知识内容,但在课外练习中应安插一定数量的、难易适当的副线练习题。教师应针对练习分别做好必要的承上启下的讲评和提示工作,使副线教学运转正常。

事实表明,这种新旧知识结合,不同层次思维穿插起来的练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强度均衡、功能完整的、巩固知识和培养智能相结合的训练。随着主线日渐推进,副线练习题的数量可以适当调整,难度可按题意分类有序递进。这时,教师应注意运用系统信息反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副线教学份量和水准。当主线课程进入有关“安培力”和“洛化兹力”的运用时,副线知识已先后分别融入主线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若是副线知识与主线知识性质相近,则会产生对学生学习主线新授知识的干扰。所以双线教学不能依靠教材的知识性质相近,或学习方法相似,使用借鉴模仿的方法来带动主线教学。在章节教学初始阶段,如果主副双线教材知识性质迥然不同,则能有效地降低前摄抑制作用,而有利于主线知识概念的建立。随着教学程序推进,副线教学对主线教学的协从作用便日益明显起来,原先分立的双线则逐渐融为一体,副线教学为主线教学扫清知识障碍,并及时为新知识的运用排忧解难;反过来,以后的主线知识的学习运用又成为对副线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和新景下的再次运用。这是双线教学法的“双向”功能。但是,在主线知识已相当巩固的情况下,教师选定与其知识相近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在主线章节教学的后期展开,发挥其对比功能,使知识更加巩固,也是双线教学模式之一。

例如《功和能》与《动量》相搭配的双线教学就是其中一例。这时,教师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在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对比的思维中加深印象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范围更为宽广、解题情景更新、题型更为复杂的练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种并列对比的双线教学一般只限于章节复习中使用,而且节次和份量都应适度,以免造成知识相互干扰和学生因负担过重而心理失衡。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定不同的教学副线,在教学中与主线地从属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对教学整体效应的影响均有不同。在有关《热学》和《光学》之类教材的教学中,由于这类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强,如果继续根据上述原则选定与其关连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与之强行搭配,似乎确有不伦不类之感。这时,教师可以把以往教学较薄弱的、效果不尽意的、或从教学长远目标考虑而需要反复加强和提高的重点章节选定为其副线教材,在注意避免互抑作用的前提下,在主线教学知识初成之际,中途切入与主线平行展开,发挥副线教学对以往知识技能的补救、巩固和提高之功能。只要教师注意系统信息反馈,把握教学份量及其水准,对主线教学将不会有所不良影响。相反,由于学生积疑消除,知识进一步巩固,能力提高和信心增强而产生智能横移,促进主线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整体效应的提高。这时,副线教学只是教学的携带部分,教师可通过布置一定的副线习题,依靠必要的承上启下的指导和校正将副线延伸,甚至贯穿若干主线章节。这要求教师切实做好章节备课,合理分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好每一次练习,正确处理好双线关系。如果一旦发现教学效果不佳时,是否因为副线教学影响干扰,或学生负担过重所致,是教师应该首先着眼分析的原因。

双线教学法从高一期间《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开始,就可以选榷直线运动》作为其副线展开。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牛顿运动定律》将有可能多次成为其他章节的副线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就此进行长远规划,把教学目标统筹安排,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地分配到未来的教学中去,准确把握其在各次副线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水准,即合理安排目标递进幅步,是衡量双线教学实施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章节范文篇9

1.1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7~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3系为研究对象,总计88人;2004~200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3系作为对照组,共85人。2组学生均为国家全日制统招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别,采用统一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授课。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LBL教学法;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2)研究组:在LBL教学基础上,在《休克》、《肠梗阻》及《腹部损伤》三章增加PBL教学环节,共计18课时。

1.3效果评价

(1)考试成绩评价:比较2组外科学总论及普通外科学考试平均成绩及格率及优良率,采用闭卷形式考核,满分为100分;(2)考试成绩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应用类试题及PBL授课章节相关试题的得分率,比较研究组内PBL授课章节相关试题及其他章节试题的得分情况。(3)研究组学生对PBL教学法评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10个问题,发放给实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8份,收回88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考试成绩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P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BL组的优良率和及格率亦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2考试成绩分析

对理论考试试题分类分析显示,研究组学生在外科总论及普通外科考试中应用类试题得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在普通外科考试中,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应用类试题的得分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研究组学生PBL授课章节试题的得分率亦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在普通外科考试中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章节试题的得分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此外,研究组内分析显示在普通外科考试中学生PBL授课章节试题的得分率高于其他章节试题的得分率。

3讨论

章节范文篇10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粗放、产业单一传统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实现“景点旅游”至“全域旅游”模式成为重点。全球旅游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吻合性极大,将其作为全新的发展模式,能够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可为其相关产业注入全新活力。当前社会中自助自驾游形式逐渐增多,旅游业态和大众旅游方式出现转变,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与传统旅游相比,服务的规模、氛围、品质等都有所革新,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各产业合理有效重组创新,这种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的战略新理念。

另外,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能够提升旅游者的获得感、美感、幸福感,从而增加游客数量,促进相关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绿色发展论》一书指出,绿色经济的本质属性,属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范畴,并不适合于环境经济学的范畴。该书共包含九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节讲述了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介绍了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道路,通过结合当前发展的基本现状,认真指明旅游经济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期后续能够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二章节详细阐述了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可以细分为理论基础、基本目标,通过结合分析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外部动力,探究旅游经济绿色化发展内在潜力;第三章节通过两个层面分析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原则和内容;第四章节主要讲述了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方式,首先展开对旅游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础分析,通过旅游经济绿色转型的路径,结合相关城市案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五章节主要讲述旅游经济的生态创新,通过对其具体内涵意义的分析,指出积极创新发展旅游产品的生态创新的重要性;第六章节主要阐述了绿色旅游消费的具体意义,通过分析绿色旅游消费理念的构建,提出绿色旅游消费行为的引导方式;第七章节讲述旅游管理的生态化,详细分析了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及其管理策略;第八章节对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旅游扶贫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旅游扶贫的功能及其问题与影响因素,指出旅游扶贫推进贫困片区绿色发展的可行性;最后一个章节,主要讲述了是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并结合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阐述,最终作出关于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展望,以期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绿色发展论》一书,从饮食文化背景入手,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其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实现对旅客接待服务能力的扩充,在餐饮层面上,积极引进超市、商场、自动贩卖机、连锁便利店、户外露营区等,提供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促使客户获得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其二,要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小吃,更好地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增加各民族和地区间的文化认同感,推动当地旅游形象建设,完善提升地区间的影响力,使游客享受到美景夜色、美食特色等。提升火车站、机场、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等重点旅游的地方区域特色,做到“处处是风景”,使游客更好地感受周边的风土人情。此外,还应当积极改进游客不满意的地方,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统计参观游客意见,有效提升景区的软硬件水平,提升景点接待水准。

《旅游经济绿色发展论》一书,作为一本极其优秀的著作,为旅游业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可能性作用,实现多产业融合模式,重视旅游人才培养,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全域旅游补齐经济短板,实现旅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合理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全域旅游得以快速实现,有效推动旅游业均衡发展。

作者:邓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