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49:41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1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钢材

目前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度粗钢筋三大类。桥梁上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一直在朝着高强度,低松弛,大直径的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预应力钢材的性能比国际上落后较多,近20年差距逐渐缩小。预应力钢材的生产过程由于工厂的不断改进而成为性能更好,更经济的材料。为提高效率,近年来,材料强度有所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度的增长是以降低材料的延性与韧性为代价的。强度较高的预应力钢材,有时会增加氢的应力腐蚀的危险。这些不利的特性应予以重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过去主要用于航天和航空工业,现已进入建筑工业。采用这些材料主要由于下列优点:在各种环境下具有耐久和抗腐蚀的特性,重量轻,高强度和无磁性等性能。纤维增强塑料可用作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直到拉断。它们的性能与钢筋和预应力钢材性能不同,还需要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自从1939年法国首创式体系与比利时首创体系后,预应力技术实现了从先张到后张的进步,为各种大跨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预应力锚具与所锚固的预应力筋相对应,分为粗钢筋锚具,钢丝束锚具及钢绞线锚具3类。近年来用于钢绞线锚固的群锚体系,被广泛采用。随着质量地不断提高,其锚固性能也越来越好。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由多根钢绞线组成一束,整束张拉,国内目前已发展到1200。大吨位预应力钢束的采用大大简化了后张拉工艺。对于采用悬浇施工的桥梁,每一循环预应力束数可大大减少,且通过预应力束平弯使锚点位置在断面上的布置固定,大大节省了穿束,张拉,压浆等工序所用的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另外采用大吨位预应力束,布束容易,经合理选择后可以做到因不易布束而加大结构尺寸,造成材料浪费,可减少繁杂的锚固齿块,便于简化模板,加快工期。无粘结预应力筋是指带润滑防锈涂层的后张预应力筋,施工时这种预应力筋可以和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安装在模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无需预留孔道,后期穿束,压浆等工序并可节省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具有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但其强度和刚度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筋相比稍低。从耐久性能看,应对其防锈及认真处理锚具封端。有粘结预应力筋由于压浆工艺问题也存在耐久性问题,预应力管道压浆往往存在压浆不满或不密实等问题,由此可能导致的预应力筋锈蚀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径桥梁上的应用正日益增加。无粘结筋因其自身的优点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其强度和耐久性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完善。体外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使用是近来建筑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用体外预应力的方式修建混凝土桥梁在国际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但早期因防腐工艺不完善,造价高等原因,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体外预应力技术几经改进后,日趋完善,其应用也越来越多。从预加应力方式来看,它把绝大部分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通过锚固端和变向装置来传递预加应力。该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新建结构,还可以用来加固原有结构。在预应力使用早期,体外预应力筋已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这种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被人们放弃了。抗腐蚀(纤维增强塑料)索,高性能钢索以及体外索防护系统的发展,为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再次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用体外预应力技术的桥梁工程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板内没有安装管道,减小了板的厚度,从而减轻了桥梁的重量;2)预应力索安装简便;3)易于检查预应力索,有利于索的养护;4)预应力索的替换或者再次张拉成为可能;5)大大地缩短施工工期,特别是使用预制分段拼装方法施工的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建设中。并已被用于高速公路和高架铁路分段预制桥梁建设。体外预应力技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用途是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与修复。近年来,该技术已应用于许多新型结构中,其中包括:在大偏心结构设置体外预应力索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可以被应用于由混凝土翼缘与波形钢腹板构成的组合结构之中,高性能轻质材料的使用减轻了结构的自重。

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桥梁的跨径,线型,截面形式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初期大多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其跨度一般在40以内,且施工周期长,施工用料多。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引入悬臂施工法以后,预应力连续梁桥得以迅速发展,其跨越能力达200以上,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悬臂拼装法将大跨桥梁化整为零,施工简便,拼装工期短,速度快,特别对于多跨长联桥(跨度在100以内)是一种效率高而且经济的施工方法。预应力连续梁的施工方法还有顶推法,移动模架法,逐孔架设法等。近年来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发明的新型预应力技术是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它是在浇捣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施加这种预应力需要用特殊的可滑动的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混凝土的装置。它可使同样配筋率情况下梁的承载力提高25-34%,柱的承载力提高75%,抗裂度不变。该方法已在重达30吨的桥梁结构中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

当前国际混凝土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给予了重视。日本在1995年神户大阪地震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它国家也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用竖向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采用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在地震作用下,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抗震性能。

展望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缓解交通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因此我们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这项重要的科研任务。同时,设计和施工的分离也是影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成立大型强而有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公司,承担重大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并做好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海帆.21世纪世界桥梁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2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钢材

目前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度粗钢筋三大类。桥梁上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一直在朝着高强度,低松弛,大直径的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预应力钢材的性能比国际上落后较多,近20年差距逐渐缩小。预应力钢材的生产过程由于工厂的不断改进而成为性能更好,更经济的材料。为提高效率,近年来,材料强度有所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度的增长是以降低材料的延性与韧性为代价的。强度较高的预应力钢材,有时会增加氢的应力腐蚀的危险。这些不利的特性应予以重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过去主要用于航天和航空工业,现已进入建筑工业。采用这些材料主要由于下列优点:在各种环境下具有耐久和抗腐蚀的特性,重量轻,高强度和无磁性等性能。纤维增强塑料可用作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直到拉断。它们的性能与钢筋和预应力钢材性能不同,还需要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自从1939年法国首创式体系与比利时首创体系后,预应力技术实现了从先张到后张的进步,为各种大跨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预应力锚具与所锚固的预应力筋相对应,分为粗钢筋锚具,钢丝束锚具及钢绞线锚具3类。近年来用于钢绞线锚固的群锚体系,被广泛采用。随着质量地不断提高,其锚固性能也越来越好。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由多根钢绞线组成一束,整束张拉,国内目前已发展到1200。大吨位预应力钢束的采用大大简化了后张拉工艺。对于采用悬浇施工的桥梁,每一循环预应力束数可大大减少,且通过预应力束平弯使锚点位置在断面上的布置固定,大大节省了穿束,张拉,压浆等工序所用的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另外采用大吨位预应力束,布束容易,经合理选择后可以做到因不易布束而加大结构尺寸,造成材料浪费,可减少繁杂的锚固齿块,便于简化模板,加快工期。无粘结预应力筋是指带润滑防锈涂层的后张预应力筋,施工时这种预应力筋可以和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安装在模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无需预留孔道,后期穿束,压浆等工序并可节省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具有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但其强度和刚度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筋相比稍低。从耐久性能看,应对其防锈及认真处理锚具封端。有粘结预应力筋由于压浆工艺问题也存在耐久性问题,预应力管道压浆往往存在压浆不满或不密实等问题,由此可能导致的预应力筋锈蚀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径桥梁上的应用正日益增加。无粘结筋因其自身的优点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其强度和耐久性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完善。体外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使用是近来建筑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用体外预应力的方式修建混凝土桥梁在国际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但早期因防腐工艺不完善,造价高等原因,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体外预应力技术几经改进后,日趋完善,其应用也越来越多。从预加应力方式来看,它把绝大部分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通过锚固端和变向装置来传递预加应力。该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新建结构,还可以用来加固原有结构。在预应力使用早期,体外预应力筋已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这种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被人们放弃了。抗腐蚀(纤维增强塑料)索,高性能钢索以及体外索防护系统的发展,为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再次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用体外预应力技术的桥梁工程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板内没有安装管道,减小了板的厚度,从而减轻了桥梁的重量;2)预应力索安装简便;3)易于检查预应力索,有利于索的养护;4)预应力索的替换或者再次张拉成为可能;5)大大地缩短施工工期,特别是使用预制分段拼装方法施工的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建设中。并已被用于高速公路和高架铁路分段预制桥梁建设。体外预应力技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用途是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与修复。近年来,该技术已应用于许多新型结构中,其中包括:在大偏心结构设置体外预应力索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可以被应用于由混凝土翼缘与波形钢腹板构成的组合结构之中,高性能轻质材料的使用减轻了结构的自重。

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桥梁的跨径,线型,截面形式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初期大多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其跨度一般在40以内,且施工周期长,施工用料多。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引入悬臂施工法以后,预应力连续梁桥得以迅速发展,其跨越能力达200以上,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悬臂拼装法将大跨桥梁化整为零,施工简便,拼装工期短,速度快,特别对于多跨长联桥(跨度在100以内)是一种效率高而且经济的施工方法。预应力连续梁的施工方法还有顶推法,移动模架法,逐孔架设法等。近年来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发明的新型预应力技术是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它是在浇捣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施加这种预应力需要用特殊的可滑动的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混凝土的装置。它可使同样配筋率情况下梁的承载力提高25-34%,柱的承载力提高75%,抗裂度不变。该方法已在重达30吨的桥梁结构中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

当前国际混凝土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给予了重视。日本在1995年神户大阪地震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它国家也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用竖向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采用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在地震作用下,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抗震性能。

展望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缓解交通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因此我们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这项重要的科研任务。同时,设计和施工的分离也是影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成立大型强而有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公司,承担重大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并做好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海帆.21世纪世界桥梁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3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钢材

目前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度粗钢筋三大类。桥梁上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一直在朝着高强度,低松弛,大直径的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预应力钢材的性能比国际上落后较多,近20年差距逐渐缩小。预应力钢材的生产过程由于工厂的不断改进而成为性能更好,更经济的材料。为提高效率,近年来,材料强度有所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度的增长是以降低材料的延性与韧性为代价的。强度较高的预应力钢材,有时会增加氢的应力腐蚀的危险。这些不利的特性应予以重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过去主要用于航天和航空工业,现已进入建筑工业。采用这些材料主要由于下列优点:在各种环境下具有耐久和抗腐蚀的特性,重量轻,高强度和无磁性等性能。纤维增强塑料可用作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直到拉断。它们的性能与钢筋和预应力钢材性能不同,还需要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自从1939年法国首创式体系与比利时首创体系后,预应力技术实现了从先张到后张的进步,为各种大跨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预应力锚具与所锚固的预应力筋相对应,分为粗钢筋锚具,钢丝束锚具及钢绞线锚具3类。近年来用于钢绞线锚固的群锚体系,被广泛采用。随着质量地不断提高,其锚固性能也越来越好。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由多根钢绞线组成一束,整束张拉,国内目前已发展到1200。大吨位预应力钢束的采用大大简化了后张拉工艺。对于采用悬浇施工的桥梁,每一循环预应力束数可大大减少,且通过预应力束平弯使锚点位置在断面上的布置固定,大大节省了穿束,张拉,压浆等工序所用的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另外采用大吨位预应力束,布束容易,经合理选择后可以做到因不易布束而加大结构尺寸,造成材料浪费,可减少繁杂的锚固齿块,便于简化模板,加快工期。无粘结预应力筋是指带润滑防锈涂层的后张预应力筋,施工时这种预应力筋可以和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安装在模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无需预留孔道,后期穿束,压浆等工序并可节省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具有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但其强度和刚度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筋相比稍低。从耐久性能看,应对其防锈及认真处理锚具封端。有粘结预应力筋由于压浆工艺问题也存在耐久性问题,预应力管道压浆往往存在压浆不满或不密实等问题,由此可能导致的预应力筋锈蚀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径桥梁上的应用正日益增加。无粘结筋因其自身的优点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其强度和耐久性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完善。体外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使用是近来建筑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用体外预应力的方式修建混凝土桥梁在国际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但早期因防腐工艺不完善,造价高等原因,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体外预应力技术几经改进后,日趋完善,其应用也越来越多。从预加应力方式来看,它把绝大部分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通过锚固端和变向装置来传递预加应力。该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新建结构,还可以用来加固原有结构。在预应力使用早期,体外预应力筋已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这种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被人们放弃了。抗腐蚀(纤维增强塑料)索,高性能钢索以及体外索防护系统的发展,为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再次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用体外预应力技术的桥梁工程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板内没有安装管道,减小了板的厚度,从而减轻了桥梁的重量;2)预应力索安装简便;3)易于检查预应力索,有利于索的养护;4)预应力索的替换或者再次张拉成为可能;5)大大地缩短施工工期,特别是使用预制分段拼装方法施工的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建设中。并已被用于高速公路和高架铁路分段预制桥梁建设。体外预应力技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用途是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与修复。近年来,该技术已应用于许多新型结构中,其中包括:在大偏心结构设置体外预应力索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可以被应用于由混凝土翼缘与波形钢腹板构成的组合结构之中,高性能轻质材料的使用减轻了结构的自重。

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桥梁的跨径,线型,截面形式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初期大多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其跨度一般在40以内,且施工周期长,施工用料多。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引入悬臂施工法以后,预应力连续梁桥得以迅速发展,其跨越能力达200以上,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悬臂拼装法将大跨桥梁化整为零,施工简便,拼装工期短,速度快,特别对于多跨长联桥(跨度在100以内)是一种效率高而且经济的施工方法。预应力连续梁的施工方法还有顶推法,移动模架法,逐孔架设法等。近年来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发明的新型预应力技术是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它是在浇捣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施加这种预应力需要用特殊的可滑动的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混凝土的装置。它可使同样配筋率情况下梁的承载力提高25-34%,柱的承载力提高75%,抗裂度不变。该方法已在重达30吨的桥梁结构中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

当前国际混凝土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给予了重视。日本在1995年神户大阪地震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它国家也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用竖向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采用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在地震作用下,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抗震性能。

展望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缓解交通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因此我们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这项重要的科研任务。同时,设计和施工的分离也是影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成立大型强而有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公司,承担重大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并做好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海帆.21世纪世界桥梁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4

1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成果

(1)新材料的应用解决了原来钢材强度低,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进口的方式,材料的强度级别基本上可以说是提高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而且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并且超出的部分可以进行出口。所以说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我国混凝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得以解决。我国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千斤顶、各类锚具等等。锚具的产量也十分高,可以说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生产量在国际领先,基本解决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规范规程已经基本配套。在现在这样好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已经初步的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基本上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至少能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也对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建造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构。因为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比较结实和耐用,有很多优点,所以我国很多高难度的建筑都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比如说比较有名的杨浦、南浦大桥、上海电视塔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上已经在进步,并且逐步培养高水准的设计施工队伍。这样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在无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方面发展的很快,无粘结涂包的生产线就已经有30多条,年涂包量超过12000吨。

2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弱于国外

(1)设计总体水平有差距。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我们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说我们还在摸索阶段,而且我们的混凝土标准程度也不高,在国际上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而且在单位建筑面积内统计使用的钢材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国外的基本标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理念和规范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2)预应力房屋建筑结构形式单一,造价普遍偏高。我国现在拥有的预应力的建筑仍然是很古老的旧建筑,比较传统并且还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模式。每一个建筑都不能够很好的应用混凝土。更没有考虑到预应力混凝土在布局上的变化。那么很自然的,在工业化生产上的优越性也都展现不出来了。我国现在的整体情况其实不容乐观,还不能很好的开发重量轻的节省材料,也不能生产耐久的构件和相关的整体结构体系。预应力的建筑形式比较单一,使用的钢铁量也特别的大,所以说还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的空间,潜力很大。

(3)预应力技术工艺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的预应力工艺水平相比较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虽然能够生产比较简单和基础的构件,比如说千斤顶、镦头器、制管机、灌浆机等建筑设备装置,但是对于整个预应力技术的工艺水平来说我国整体的工艺水平很低,预应力的构件生产工艺还是比较落后。

(4)预应力混凝土的产业化程度低。除了几个比较大的工业专业厂能够生产出预应力锚夹具之外,其他的小厂家根本没有技术和水平去实现锚具的批量生产,这样一来,预应力混凝土的产业化程度就会非常低。

二、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房屋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性

1改善使用阶段的性能。预应力的使用能够完善很多工程,能够防止墙面裂缝的出现,即使不能阻止其出现裂纹也能延缓裂纹的产生。可以跨越大的空间,建造跨度大的结构,也可以提高构件的受剪承载力。纵向预应力的使用作用更加明显,首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延缓混凝土构件中的斜裂缝的产生,从而可以提高构件承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混凝土构件上的荷载一旦去除,在预应力作用下就会使得裂缝完全闭合,这样就会改善结构构件中的弹性恢复能力,也能提高构件的耐疲劳强度。由于混凝土的破坏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钢筋过度疲劳,所以预应力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2能充分利用高强度钢材,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预应力技术,不仅仅可以控制结构使用阶段的性能,也能充分发挥高强度材料的潜能,使得材料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而且采用预应力能够减轻结构自重,大大节省钢材用量,还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的用量,这样看来,还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3可调整结构内力。预应力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还有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它的使用能够调整结构的内力,防止变形。所以,我们常常说,预应力的使用可以解决很多结构的问题,对于建筑空间比较大的结构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术。

4预应力混凝土有抗震作用。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采用竖向预应力来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样可以提高抗震性能。在地震之后能够很好的复原,避免整体结构的损坏。

三、预应力在我国房屋建筑结构中应用与发展展望

1高层建筑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发展趋向。最近的几年里,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有很大的发展。简化了模板和钢筋工程,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2预应力工艺将进一步完善,专用产品质量提高。由于我国预应力的使用水平不及国外,所以就要对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吸取他人经验,与其他国家做交流,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其预先对构件中的预应力筋施加一定的拉力,并对钢筋的回缩力加以运用,从而使得回缩力在混凝土的构件内部形成有效的压力。在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受到预应力施加材料的一般被称为钢绞线或者是高强度筋,对预应力技术进行良好的利用,能够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供,并且将钢筋的抗拉强度加大,表现出来的优点包括刚度大、强度高以及节省材料等,一般比较常用语跨度较大或者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比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设备,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加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2.1预应力张拉施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应力张拉施工比较常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滑丝率、预应力筋断丝率等进行保证,以免超过设计的规范,降低对质量造成的影响。相比于设计要求来说,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当比设计要求大。在锚固的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对锚具严格使用,为了避免其出现生锈的情况,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在预应力张拉作业完成之后,要对孔道进行及时的灌浆,并对灌浆方式方法加以注意。在灌浆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水泥浆的强度,一般情况下其强度不应当小于30MPa。除此之外,还应当对连续跨度作业加以注意,充分保证每完成一个跨度作业,都要进行一次灌浆作业。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技术人员也应当有要求,保证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对施工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可以将之见工作授权于当地的检测部门,从而保证检测的权威性。

2.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所谓的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对混凝土浇筑之前,先采用专门的张拉设备与家具对钢筋施加预应力,然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混凝土达到了设计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放张,利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将钢筋的拉应力传递给混凝土,所加工的构件属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施工要点加以控制:第一,在先张法的施工中,用于张拉的台座等设备的强度和刚度等数值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从而保证施工能够正常的进行;第二,要求张拉后锚板的受力中心线应与所有预应力钢筋共同作用的受力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不能有偏心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受力不均。

2.3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相对于先张法的施工来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达到预定的强度之后,再对预先埋置于设计位置的无粘接预应力钢筋或通过预留孔道穿插的钢筋进行张拉,当拉力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之后,应当在钢筋的两端进行锚固,对两端的锚具进行利用,从而将预应力传递给整个混凝土构件当中,混凝土会产生弹性收缩,从而就能够产生混凝土所需要的预应力。

3.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总面积为64080㎡,为高层商住楼,地下3层,地上26层。对该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决定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在基础底板和第一层至十二层顶板部分的框架梁分别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2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具体应用

(以下主要介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首先,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确保预应力钢筋或预留孔道位置的正确性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整体质量的控制要点。在具体施工中,如发现其位置发生偏移,应及时调整。主梁结构位置的钢筋数量较多、分布密集,大量分布无规律的钢筋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这就需要结合建筑结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振捣方式和浇筑方式。其次,完善预应力筋张拉前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方案的报审、人员资格审查、张拉设备的标定等。张拉前应检测拟张拉构件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中使用配套标定后的张拉设备应根据经标定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计算15%、30%、100%(通常采用)设计张拉控制力对应的压力表读数,根据现场工况尽可能采用两端张拉,张拉设备使用次数超过200次或使用超过半年应重新进行标定。预应力筋张拉应力的确定以张拉控制力和伸长量进行校核,以张拉控制力为主。构件施加预应力过程中,还应及时观察构件的变化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构件变化特性不满足设计要求,应立即停止张拉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本案例中发生的实例,首榀框架梁张拉过程中,梁体跨中预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参建各方查阅现场工艺资料,召开现场讨论会,最终确定预拱度偏差过大是由于实际所采用混凝土标号偏高、弹性模量过大造成。最后,孔道压浆及封锚施工。张拉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灌浆作业,避免因预应力筋应力松弛而造成锚下控制力降低。灌浆前应保持孔道畅通,预埋管道波峰处应设置通气管(检查管)。压浆宜优先选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过程中应满足规范要求稳压压力及稳压时间;封锚施工前,张拉端多余的预应力筋宜采用角磨机割断,预留2-3CM为宜,严禁采用电弧切割。封锚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构件本身的强度。

综上所述,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构件的刚度、减小自重,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对于建筑施工能够有效的节省钢材,并且将构件的截面尺寸有效的减少,从而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

作者:熊建 单位:重庆亚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6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火灾可靠度仿真分析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伤残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由早期的简单构件发展为现今复杂的空间整体受力结构,以其大跨度、大空间、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有竞争力的综合经济效益,正逐步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劣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的现状

国外学者对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开展较早,始于20个世纪初,并成立了许多抗火研究组织,比较有名的有美国建筑火灾研究实验室、美国消防协会、美国的波特兰水泥协会、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协会、英国的BR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这些组织对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材料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构、构件火灾下的升温过程及温度场的确定;火灾条件下结构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耐火性能方面的研究,并编订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及行业规则。

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火性能的研究稍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尽管早期Ashton等人的试验研究认为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的作用下存在许多问题,但其后一些学者的试验和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火的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有关文献介绍了美国进行的18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和梁的耐火试验。在这些试验构件中,预应力筋分为有粘结和无粘结两种。在耐火试验中,实测了时间与预应力筋温度关系,典型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图中还可以看出不同保护层厚度与耐火时间的关系。

Gustaferro等人在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做了不少试验研究,他们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等结构或构件在不同情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板的抗火试验,得出在1,2,3,4小时的抗火等级下的保护层厚度和构件最小尺寸的建议值。Ashton等人与Gustaferro同期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预应力梁抗火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比例试件的耐火极限试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能满足结构的不同耐火等级,其耐火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预应力筋在火灾中所达到的温度,因此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梁的截面形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结构在火灾下的承载力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增加和荷载减少而提高,并且轻骨料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抗火性能好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板。Joseph等进行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试验研究,试验着重研究了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构件抗火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荷载和端部约束情况的影响、辅助钢筋的作用等问题。Abrams等人对不同骨料和喷有隔离层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Krishnamoorthy等人通过徐变和温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试验结果,其中包括不均匀温度对结构变形性能的影响及内应力和弯矩随时间的变化。

国外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已对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承载力及极限耐火时间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温度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必须考虑混凝土温度蠕变特性,弹性理论已不适用,蠕变率的分析方法被认为是预测整个加载阶段结构特性较满意的方法。他们的试验研究为预应力混凝土抗火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

国内抗火研究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着手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但国内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的试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国内规范中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抗火内容主要是参考国外经验确定的,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防火部分第三章第3.2.1条规定用保护层厚度来满足不同耐火等级要求,它对不同耐火极限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主要取自美国《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同济大学对5榀相同尺寸的单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3榀有粘结预应力框架和预应力钢丝进行了火灾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高温作用下,预应力钢丝的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均表现出与常温下不同的性能。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延伸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升温速率和温度越高,其抗火性能越差;在同一升温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受的荷载越大,其抗火性能越不利;③对于预应力框架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框架试验结果不同,荷载大小对抗火性能的影响可能要比温度的影响明显。预应力度大的结构受温度影响大,抗火性能差。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大的结构,其抗火性能比有效应力小的结构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差。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承载力,并反映出较好的恢复性能。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性能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诚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但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性,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所进行的试验及研究,基本上是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构件在标准火灾下极限耐火时间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截面内部温度分布及升温对预应力钢筋强度的影响等因素;二是以往试验主要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由于结构的相互作用,因此受火构件的热变形将对其他构件产生影响,并存在较大的内力重分布,目前尚无专门研究,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直接引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等火灾的有关结果,而这些结果是否能直接使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尚缺乏试验验证;三是以往的分析方法仅以热传导作为判断依据,无法对结构响应和损伤如位移、开裂、屈服等进行有效的判断,特别是材料的高温蠕变对结构火灾响应的显著影响缺少一定的研究;四是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许多特殊性,而以往的试验研究较少涉及。

3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1)预应力材料高温性能研究。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是目前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蠕变性能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必须要通过材料试验研究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形、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特别是钢丝和钢绞线的高温蠕变性能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此外要重视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的建立。由于混凝土和钢材本身化学成分的差异,在温度影响下材料热工、力学性能有较大的离散性,如何对目前国内外进行的高温材料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建立可供计算机程序调用的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是火灾材料研究的一个重点。

(2)高温下预应力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拟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得到差分-有限元瞬态非线性温度场计算基本方程和各类常用边界条件,由此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布,并根据热弹塑性基本理论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火灾反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方程可用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下的变形、内力变化及预应力筋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确定预应力结构火灾反应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试验分析。一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试验是最直接反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手段,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常都应用于各类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足尺模型试验,采用缩小比例的模型能基本反映火灾全过程的反应规律,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受试验条件、试验经费的限制,也无法进行大量的模型试验。在进行模型试验的同时,要研究如何采用计算机仿真试验以避免上述限制。通过大量仿真试验,了解不同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能力,并提出改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能力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位移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下位移的实测值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的比较。由图2可见,计算所得的位移变化规律与实测相符,但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较实测要大,误差最大时为40%。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试件混凝土含水率偏高,造成计算温度场高于实际温度分布,而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性质与温度密切相关,从而产生结构计算误差。并且温度越高,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离散性越大,另一方面,材料的高温蠕变的相关资料较少,这些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总之仿真分析时的参数取值是否准确将影响分析结果,合理的参数取值依赖于可靠的实验结果。

(4)结构火灾反应的可靠度分析。由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火灾的持续时间和峰值强度、发生火灾时结构承受的荷载等因素并不确定,材料在高温下性能更趋于离散,上述因素均会影响结构的耐火性能。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中,还存在锚固失效的可能性,以及结构局部失效可能产生的整体失效等,因此如何在设计中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其耐火安全度是结构火灾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结构火灾下的可靠度分析也是对现有遭受过火灾的建筑物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5)结构抗火设计计算机模块的研制。目前对特定结构进行火灾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不免繁复的运算过程。因此有必要编制具有工程准确度的、概念清晰且简易实用的结构抗火设计计算机程序,并实现和现有通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接口是结构抗火试验研究工程化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1AshtonLA.Thefire-resistanceofprestressedconcretefloors[J].CivilEngineeringandRublicworksReview,1951(46)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7

1引言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桥梁来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样,无论是哪种桥梁,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要面临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也会不断增多。因此,更加安全可靠,稳定耐用,节省钢材,能够降低施工费用和养护费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至今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施工技术也逐步成熟完善并得到创新,成功地缓解了交通问题造成的各种不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仍是施工单位在许多地区进行施工的首选,因此,为了帮助施工单位提升自身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对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2施工前准备

2.1严把预应力桥梁施工图设计质量

无论进行何种施工建设,图纸的设计始终是后续工作安全进行的基础环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不例外。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设计人员务必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同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在确保施工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方可投入使用。

2.2严把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的选择不但决定了工程施工与使用的安全,而且也是桥梁整体工程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单位应选择优质厂商生产的并与设计图要求相符的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再三检测,保证其各项指标都达到相关标准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2.3严把施工设备选择关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拉伸作业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必须保证预应力锚具以及千斤顶等施工设备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选择高强度的预应力钢材和承重超出设定数量1.2倍的千斤顶[1]。对于压力表、水泥浆搅拌机等其他设备的选择,应确保其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新型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3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3.1水泥浆的制作

在配置水泥浆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材料的混合比例,严格控制泌水率,制作后及时对水泥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检测,令其满足预应力桥梁的施工要求。

3.2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被丰富完善,目前,业内主要使用的技术是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技术、顶推施工技术、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悬臂施工方法等[2]。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施工人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应用范围广,对交通影响最小的顶推施工技术为例。该技术是沿着纵轴方向开辟预制场地,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桥身施工,当所有节段浇筑完成后,采用纵向应力把所有节段连成一个整体,再采用水平液压千斤顶进行顶进施工,目前,该技术在等截面连续梁施工中应用较多[3]。在实际施工中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滑动装置和千斤顶的同步前进,而一旦连续桥跨度超过50m时,要及时设置临时支墩并换用单向顶推方式,以降低架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负荷造成的桥梁变形损害。

3.3张拉工作的施工技术要点

所谓的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施加拉力,使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其产生一定的形变,以抵消钢结构本身承受的一部分荷载,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可以说这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最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在进行张拉工作前,应当做好清洗工作和检查工作,确保预应力管道及锚口的干净、无锈蚀,确认施工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张拉过程中,要确保施工人员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科学规范的操作和熟练的技术保障张拉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张拉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并控制各级张力并精确记录,保证钢束处于绷紧状态,锚具与千斤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证钢束中每一根钢绞线受到的拉力相当,避免钢绞线相互缠绕。同时,张拉全程要有技术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出现滑丝、断丝或张拉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超出±6%的情况都要停止施工,寻找原因,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导致张拉工作停摆,延长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在进行以下工作时应有意识地进行反复探查分析。(1)结构截面尺寸的计算,由于其结果直接与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有关,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变形结构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分析计算时,要对设计数值和实际截面大小进行对比,准确把握构件截面的尺寸大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截面尺寸出现的偏差,提高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编束,正确绑扎,以防止出现拉丝滑丝等情况,对不合格的钢绞线要及时进行更换。(3)选用合适的限位板并使用定型模板,将锚垫板准确牢靠地进行固定以避免锚垫板拉裂。

3.4孔道压浆工作的技术要点

为了避免由于出现压浆不足或漏浆现象导致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质量问题,在进行压浆工作前要对锚具及夹片周围用原子灰进行认真封堵,防止从夹片周围漏浆,影响孔道压浆密实度。在压浆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浆的检测强度超过325MPa,稠度在14~18s。同时,压浆要保证从低向高的施工顺序并确保连续不断地工作。结束后,准确检测浆体的密实度,对于不达标的部分,在20min后进行第二次压浆工作直至合格为止。在压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需要封锚的锚具进行封闭,以避免由于锚具裸露出现锈蚀等现象影响桥梁质量。具体来说,封锚时要做好锚具周边的清洗工作,保证梁体长度以及端梁及内部构件的位置角度等因素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在对梁端混凝土凿毛后,设置不变形、准确牢固的钢筋模板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封锚工序。

4结语

桥梁建筑施工安全不可小觑,因为桥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左右着经济建设的质量效果,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选择优质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坚持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每一道工序都高质高效地完成,并主动进行技术工艺上的创新,从而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整体质量水平。以此推动我国桥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高锋 单位:石家庄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

【1】向木生,张世飙,张开银,等.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技术[J].中国公路学报,2002(4):41-45.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8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并为结构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各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限单元法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1]。

2结构方案的确定

2.1建筑方案

某单位四层附属综合办公楼工程,作为会议和办公设施。其中位于办公楼四层的会议室建筑面积518.7m2,平面长27.3m,宽19m,能容纳260~300余人。考虑到会议室的功能要求,应采用跨度为19m的大跨度框架梁楼盖结构。对于大跨度框架梁楼盖结构的选择,可以考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通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板结构等。

但在方案比选中考虑到:①业主要求综合楼的屋面可作为职工休息时间的活动场所,因此,不能采用较大的坡度的屋面形式。而且对受力主梁的挠度变形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选用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②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板结构,跨度为19m,为满足挠度及裂缝宽度限值的要求,梁将具有很大的横截面高度,这就很难满足会议室内部上空的净高和美观要求。③如果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屋面楼盖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那么在结构原理上,是比较合理的。但与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材的使用量比较大,建筑成本较高[2]。综合以上的分析,框架主梁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结构,框架主梁的截面为400mm×1200mm,次梁的截面为300mm×600mm,楼板厚度为100mm,柱子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700mm×700mm,具体的结构布置及计算模型见图1。主、次梁、柱结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

2.2构造要求

框架主梁支座及跨中非预应力筋均采HRB335级,直径为25mm,通长设置。预应力筋按双束设置,一端张拉,张拉端分别设在梁的两端。预应力筋的孔道采用预埋Φ70波纹管来实现,预应力筋在梁内按束布置,锚具采用OVM锚具系列。张拉并灌浆完毕后,用C30混凝土进行封闭保护。为保证预应力筋的孔道可以顺利通过梁柱结点并准确定位,柱纵筋布置成双排,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增大纵筋的间距[3]。

3结构计算模型

3.1单元选择

在对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主梁结构进行分析时,混凝土主梁、次梁、柱和楼面板采用8结点的等参块单元来模拟,预应力钢筋采用2结点的杆单元来模拟,由于模拟有粘结预应力钢筋,要求杆单元的结点位移同块单元结点位移协调,即两种单元共用结点。

3.2荷载与工况

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包括自重(梁板自重、面层及吊顶自重),人群荷载取3.5kN/m2,地震作用。由于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拟静力法计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本设计和计算考虑如下3种工况:工况1,自重+预应力;工况2,自重+预应力+人群荷载;工况3,自重+预应力+人群荷载+地震作用。

3.3预应力损失计算

主梁预应力筋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每束钢绞线为6×7Φ15。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tk=1395MPa。主梁两束预应力钢筋采用一端张拉,其预应力损失分为两批,主梁各位置处预应力损失计算结果参见表1。

4计算成果分析

4.1应力分析

通过对该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分析,得到了各工况下结构第四层主梁、次梁和楼板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其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最大剪应力值及所出现的位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结构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主梁上,虽然最大值达到了2.97MPa,但这只是出现在主梁下边缘非常小的局部范围内,结构主要部分的拉应力都在材料允许范围内。其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主梁或次梁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并且,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对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主梁结构影响不大,而人群荷载对结构影响较大。

4.2变形分析

各工况下结构第四层的最大位移参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当预应力施加后,主梁出现了明显的反拱,反拱位移2.31m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后,结构的挠度值很小,最大挠度出现在工况3下,为8.54mm。而《规范》规定[3],计算跨度l0>9m时,其挠度限值为l0/300=63.3mm。实际挠度远远小于规定的挠度限值,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构分析,该综合办公楼采用大跨度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主梁结构是科学合理的,这不仅满足了会议室兼小礼堂的大空间要求,同时又符合结构设计经济实用的原则。文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主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该工程由湖南省第五工程公司承建,工程于2008年5月已竣工验收,目前使用效果良好,业主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江见鲸,陆新征,叶列平.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9

关键词:后张预应力;平衡荷载;扁梁效应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之中对后张预应力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有一些高层建筑的时候,后张预应力的功能不可估量,为其带来了明显的效应。后张预应力结构在设计上运用了很多特殊的方式,这也是它与普通混凝土所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专业概念。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关于后张预应力的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的时候,会使用自己所熟悉的,而不是关于后张预应力的只是所进行操作,那么,这样做就会导致一些工程的准确和合理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下文就是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探讨。

1平衡荷载的方法

在后张预应力结构设计中一般用的方法是平衡荷载法,它可以使得结构的内力研究获得很显著的弱化,通过把预应力变成是给结构上的外力来完成。要想得到最佳的平衡荷载,需要注意很多变量,比如说是结构的类型、尺寸和边界条件,或者是活载与恒载的比值等等。所以,关于后张预应力的最佳平衡荷载是不能够很准的确定的,如果是在还没有设计的时候。如果从比较严谨的方面来说,平衡荷载必须要从平衡荷载效应中等量的变化而来。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平衡荷载就还可以当做是结构预应力的计量检测来用。

2跟平板楼盖上面设计变量有关的事宜

在平板楼盖之中,有很多因素都对楼盖的内力计算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是边界、形状、厚度等等因素。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效果可以很好地把真实的情况公布出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运用相应的官方知识进行分析和运算,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扁梁的内力结果。在做完一系列的分析与计算之后,除了能够得到变量的内力结果之外,还可以算出比较准确的扁梁和两侧平板的内力分配的关系。在真正的实践中,如果扁梁的高度增大的话,并且高过两侧的厚度,那么这时候,扁梁支座处就会有很大的固端弯矩所被分配到。所以这时候,扁梁内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必须要有很多预应力筋来被它所装置,而且还必须要增大扁梁截面的尺寸,这是为了改善扁梁内因为预应力筋之间的距离太小的问题。这个时候,扁梁要用的预应力不多,这是因为弯矩比较小。这种问题如果出现的话,可以恰当的把高度等等因素调整一下,这么做,可以很好的使得配筋等问题变得没那么严重。

3预应力筋的状态和形状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或者说是专业人员,他们有时会在有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的建筑之中,会用一些方法,就像是部分或者是全部直线型预应力钢筋,这种决定,一般是考下面这些原因做的决定,比如说:(1)在预留金属波纹管内插进预应力筋比较容易,这是相较于曲线配筋来说的。对于连续多跨框架梁来说,要用带有粘结预应力的手艺;(2)为了使得结构张拉施工的时候以及活载没有做工的时候操控的截面拉应力和反拱变形能够变小,从而应该让结构荷载之中的活载变得很多;(3)为了可以使得框架边柱或者是角柱上面的次弯矩能够变小很多。很小的张拉反拱变形或者是产生结构杆件不能够由直线预应力来实现,所以,如果想要让结构得到平衡荷载效应,而且还不是很严格的话,就可以用直线预应力来实现。在施工的时候,每个工艺要求以及荷载条件都不相同,所以,选择直线预应力并不是仅仅一个条件,所以,如果想要把直线预应力给排开的话,就可以用一下的种种方式,比如说:(1)机械牵引来替换人工把预应力筋插到曲线形金属波纹管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在连续多跨框架中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所配置;(2)把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普通钢筋混合配筋运用到连续多跨框架梁中,而且还要恰当的把钢筋的比例所进行一下调整;(3)受弯构建的截面高度在结构荷载之中的活载的比例加大的时候,可以加大,针对所处情况来适当的把预应力筋的矢高来减小;(4)结构的抗控制标准要再恰当的范围内适当的放宽,但是要在设计规范以及规程的限制范围之内;(5)预应力配筋的计算不必思考结构上面的水平荷载效应,只用计入水平荷载效应到普通受力钢筋配筋之中就好,这是相对混合配筋的受弯杆件来说的;(6)在结构的控制截面处要增加普通钢筋的用量,但是必须要适量;(7)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材上,必须要选择比较高的强度的材料,以保证建筑比较安全;(8)为了能够使得计算截面的位置能够得到控制,可以运用结构起拱,以及把结构边界的约束条件调整得到放松,当然,这是在可能的前提下。

4结语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是由于我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原因。通过对上述所论述论点的研究之后发现,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越来越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后张预应力结构的发展情况,研究并且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相适合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并且要掌握好关于它的一系列计算方法和专业知识,从而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繁荣做最大的贡献,并且推动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以便于在施工的时候能够进行足够的处理和修复。对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作者:林洋 单位: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三个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

[2]顾炜.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变分析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

[3]孙建渊,李国平,范立础等.后张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拉弯梁承载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7-21.

[4]冯大斌,董建伟,孟履祥等.后张预应力孔道灌浆现状[J].施工技术,2006,35(4):49-51.

[5]王军文,张伟光,李建中等.摇摆式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24):106-111.

[6]刘航,华少锋.后张预应力加固砖砌体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5):71-78.

预应力混凝土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寒地区工程;挂篮悬浇施工;连续箱梁桥

1工程概况

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其所在地区位较为特殊,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基于地形以及河道的影响,施工现场的水流湍急、两侧山体频发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有必要在此高寒地区设置桥梁。本文所论述的桥梁工程桥面净宽为2×11.0m,桥梁跨径组合为(4×30)m+(85+160+85)m+30m。桥梁施工时采用了连续箱梁结构,并引入混凝土挂篮悬浇技术,以此确保桥梁施工的质量。

2工程施工难点

(1)高原特点突出。本项目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所处地段平均高程为3127m,空气密度低、严寒、缺氧、温差大、紫外线强,植物稀少,生态脆弱,人工和机械效率严重下降,工程投入增加。(2)环保要求高。由于高原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于环境扰动特别敏感,破坏以后难以恢复且沿线分布多处自然保护区,线路与在建或拟建水电站多次交叉或邻近,因此,环保要求极高,无疑会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1]。

3挂篮悬浇施工中挂篮设计

3.1挂篮构造。规格方面,单个挂篮的长度为12.20m,高度为4.76m,悬臂总长为5.7m,考虑附属施工设施,其与挂篮总重达660kN。结构方面,挂篮配备了丰富的系统群,具体如下。(1)主桁架系统。基于两片桁架的组合作用可以形成标准构件,从而发挥出优良的承重效果,单个桁架均配备了4根杆件销。基于连系梁等结构可以实现桁架之间的连接,其中前顶横梁既可以起到桁架连接作用,又可以为吊杆提供稳固的支点。四个杆件共同发挥出受力作用,并通过热轧钢槽焊接的方式形成稳固连接,基于销接的方式可以实现杆件与节点板之间的连接。整体来说,杆件的受力作用明确,具有灵活的装卸特性。(2)底篮和吊带系统。选用工字钢作为底篮材料,并将其布设在前、后底部横梁位置上,以便后续浇筑施工的进行。将普通槽钢作为前后底梁的基础构件,二者之间需要形成连接点,通过钢销与吊带进行连接。给底篮设置锚固系统,基于液压千斤顶的调节作用可以灵活改变两个底横梁的高度,由此确定立模标高。(3)行走系统。选用两根工字钢,通过拼接的形式组成轨道,基于反挂的方式将小轮置于上翼缘板位置,辅助使用液压千斤顶为挂篮的移动提供基础动力。需要确保行走轨道的稳固性,基于反装的方法,使用竖向预应力钢筋加以固定。应当注意的是,竖向预应力筋所在的位置应足够精准,并在端头位置留出≥8cm的空间,以便实现与连接器的连接。(4)模板系统。以内、外两部分模板为主,综合配备了吊梁以及固定装置。外模板以大块钢模为宜,而内模在使用钢材料的同时还需要综合木质结构。在进行浇筑时,通过吊梁支撑的方式提升模板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对吊梁进行锚固处理,具体方法有:利用锚固法,将一端与箱梁顶板进行固定,另一端则固定在挂篮前顶横梁处。当挂篮处于移动状态时,外模吊梁发挥出支托作用,并与挂篮一起前移。3.2挂篮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在预埋件的作用下可以通过锚固的方式将挂篮置于轨道上;给轨道配备主桁架底梁;在前横梁安装时首先需要将斜拉钢丝绳解除;将位于0#段位置的外模进行解体处理,基于吊车设备可以逐一移动至对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围绕吊杆、模架等展开安装作业。总体来说,挂篮安装工序较为复杂,需要严格遵循安装顺序进行。3.3挂篮预压。3.3.1预压目的。最大程度缓解挂篮非弹性变形现象,在对梁段预拱度计算时需要考虑此因素带来的影响。3.3.2预压方法。以悬臂梁段最大重量为基准,在确定挂篮预压压重时应为该值的1.2倍。基于预应力张拉加载的方法可以完成预压作业,严格控制加载量,具体值为:空载-50%-空载-50%-80%-100%-120%。在进行卸载作业时,则需要依据上述加载标准以逆向的方式进行卸载。每完成一次加载或卸载后,都需要对张拉情况进行观察,并计算出对应的变形量[2]。3.3.3变形观测。以分级的方式对主桁架进行观测,需要深入观察挂篮所带来的弹性变形量,将预拱度纳入计算范围中进行全面分析。在立模时,则需要考虑非弹性变形所带来的影响。3.3.4箱梁悬臂浇筑施工顺序。悬臂浇筑所对应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对应的施工难度较大,所需考虑的细则较多。此环节作业应建立在上节段预应力筋压浆施工完成的基础上,首先需要将锚固系统解除,而后再对挂篮进行锚固处理,并适时调整模板的标高,以便后续钢筋绑扎作业的高效进行;做好预应力管道以及相应模板的安装工作,并再次调整标高;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采用两端对称的方式展开混凝土灌注施工,随即采取养生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将端模拆除并进行凿毛。以上述工序为基准进行循环施工。

4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4.1施工工艺流程。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0#梁段施工→支架、模板拆除→挂篮拼装、试压→挂篮移动、固定、调整→梁段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压浆→封锚→合龙段施工。4.2模板调整。当挂篮达到指定位置后,需要观测其水平中线以及标高情况,并进行调整。中线部分:通过全站仪设备获得桥梁轴线的具体位置,基于几何方法获取模板中轴线的实际位置,而后进行对比并做以调整。标高部分:充分考虑挂篮引起的弹性变形以及挂篮重量的影响,二者均会给结构下挠度带来干扰,此时需要通过综合模拟法进行分析。4.3钢筋绑扎。通过现场制作的方式制得钢筋,注重绑扎的先后顺序:以底板、腹板绑扎为主,同时兼并进行预应力筋与波纹管的安装;在此基础上围绕顶板、底板展开绑扎作业,此时依然需要设置预应力管道。4.4预应力波纹管成孔。在本文所论述的高寒地区桥梁项目中,预应力管道均为金属波纹管,在安装过程中应避免其与构造钢筋相碰触。若二者有所接触,则需要适时移动构造钢筋,由此提升管道安装位置的精准性。4.5混凝土配比试验。该工程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势较高且温度较低,因此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添加防冻剂。其混凝土的配比试验中需选定符合标准的砂、骨料、水及水泥,具体要求见表1。4.6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基于泵传输的方式实现对混凝土的运送,两个节段应在同一时间进行灌注。完成灌注施工后,做好梁的保湿养护;现场制作的混凝土试块,部分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其余均与结构物混凝土同条件养护。4.7预应力穿束、张拉及压浆。对于竖向预应力筋而言,宜使用先穿法;对于横向预应力筋而言则以后穿法为宜。当梁体强度达到95%以上水平且混凝土施工已结束5d后,便可对纵向钢束进行张拉处理,基于复张拉的方法对竖向预应力筋进行处理。基于真空压浆法,可以对纵向预应力筋做以进一步处理。4.8挂篮移动。首先需要对梁端顶面进行找平并明确滑道的具体位置,而后以缓慢的速度松开吊杆。应当注意,位于同一断面的吊杆在放松时应同时进行,此过程中应观察内导梁与底纵梁的位置,若二者与混凝土表层间距为20cm,则需要停止放松作业。在确保各模板与梁体完全分离后,应随即松开底梁后锚,在千斤顶的辅助下推动挂篮实现前移,同时将侧模、底模移动至指定位置。在挂篮行走过程中,单个挂篮应配备三道甚至更多的压梁。将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源,单个挂篮需要配备两台规格为60t的千斤顶。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所论述的高寒地区桥梁工程中,采用了混凝土挂篮悬浇技术,实践表明此方式具有高度可行性,可以提升挂篮的稳定性,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基于混凝土挂篮悬架施工法,可以推动工程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高贵.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及T构桥挂篮悬浇施工的挠度控制研究[J].交通世界,2017(Z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