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6:40:31

语态

语态范文篇1

一、一般现在时1.Theplaneat7:00p.m.,soIhavetobeattheairportby6:40atthelatest.A.hasleftB.wouldleaveC.willhaveleftD.leaves解析:既定的时间,如生日、日历、课时安排、交通时刻表等,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该题答案为D。

二、一般过去时2.Edward,youplaysowell.ButIyouplayedthepiano.A.didn’tknowB.hadn’tknownC.don’tknowD.haven’tknown解析:在语境题中,往往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说话人没有料到的结果。该题答案为A。

三、进行时3.Youexercisesatyourdesk!Whynottakesomeexercise?A.alwaysdoB.arealwaysdoingC.havealwaysdoneD.havealwaysdoing解析:进行时常与always,often,allthetime,for-ever,constantly等词或短语连用,表示说话人赞赏、厌恶等感情。该题答案为B。4.IalongtheriverIheardadrowningboycryforhelp.A.walk;beforeB.amwalking;whileC.waswalking;whenD.walked;when解析:“bedoing(beabouttodo)+when”构成了一个固定句型,强调一个动作的突然发生。该题答案为C。

四、现在完成时5.Thisisthefirsttimeweafilminthecinematogetherasafamily.A.seeB.hadseenC.sawD.haveseen解析:在“This(It)isthefirst(second)time+that从句”的句型中,从句要求必须是现在完成时。如果前面的is改为was,则从句为过去完成时。该题答案为D。

语态范文篇2

论文摘要:装饰绘画汲取了优秀的中国及世界传统文化营养,使得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下文化艺术处于多元化格局的大文化语境之下,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现代的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合的审美视角来审视装饰绘画的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内涵

沈柔坚先生说得好:“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特点为的是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求得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效果。”的确,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装饰绘画是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形式。我国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历代的新陈代谢,新旧交替,从远古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的像砖,魏晋至唐宋的敦煌壁画,明清的民间木版年画……上下几千年,形成了我国装饰画独具风格的艺术传统。装饰绘画脱胎于装饰艺术,它之所以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趣,即装饰画的本体语言。装饰画的语言包括“求变”的语汇,即寻求“变化”的构成元素;求美的“语法”,即追求形式美的法则;求合的“句式”,即综合多变的表现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焕发了装饰绘画的独特魅力。

二、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灵魂是求美,形式美感高于一切,即形式高于内容。这正是装饰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装饰绘画艺术功能在各种绘画中比较起来更长于歌颂、象征、启发、诱导”…的原因。正因如此,装饰绘画被有些人认为是肤浅的,缺乏崇高的审美理想,而难登大雅之堂。艺术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艺术形式就像不同的演员,它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极尽能事表现自己,目的是在愉悦中教育观者。在这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形式,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当然这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全球化”的生存趋势也影响着艺术领域,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趋向国际化、多元化,而多元化、民族化的文化特征,使得装饰绘画在现代社会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艺术价值。装饰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形式,审视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1.装饰绘画的“现代”时态认识观

“现代”时态的语态认识观,是将装饰绘画的语言,放置于当下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之下,使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的风格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为基础一~诸如宗教、哲学、王权、风俗、实用和唯美等意识形态所产生出的装饰艺术,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同于前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已故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说:“装饰艺术即是思想的表性,故装饰亦与其他美术同样有其时代的背景。埃及时代的装饰,希腊时代的装饰,罗马时代的装饰,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王权中心的装饰,自然各自由时代思想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任何艺术形式、美术样式都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下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只有坚持“现代”时态的认识观,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时代的精神。

(1)全球性、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穿着牛仔裤,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世界足球赛,挂在互联网上聊天、购物,欣赏着高清好莱坞大片,谈论着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在人们的13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维、复合的概念。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范围的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也在这样的语境中转型。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要得到振兴发展,必须吸收他种文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成份,经过异质同构,使民族民间的艺术获得新生。“当一项艺术开始拒绝向另一项艺术吸收营养时,它就开始僵化了。”丁韶光先生的重彩装饰绘画,就是传统中国重彩画与西方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丁韶光先生的画作融中国线条、中国风格的重彩、敦煌主题,以及西方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创作中的平面变形人物于一体,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现代装饰重彩画。由于有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又有西方装饰绘画的韵昧以及世纪末分离派艺术的情趣,丁先生的现代装饰重彩画作品能为东西方普遍接受。

(2)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也是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思想潮流,它深受尼采、弗洛依德的影响,表现出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审美法则的约束,淡化和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艺术贴近民众,大量采用大众传播媒介。在多数作品中带有某种戏谑的调侃的意味,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实际上都是要求改变以往西方文化艺术“人”的“主体”和“物”的客体相分离、相对立的状况,以人们需要为本,进入“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联系,相融合的更高的境界。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同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其创作中,传统被引用、被改造和重构,使之生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的装饰艺术吸收历史上各种装饰风格,汇集了各种文化、历史、美学和视觉语言的材料,表达出了从未有过的多种多样的方式;鲜亮色彩的不调和,在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组合,奇异造型的堆砌,让材料自身说话,以表达个人情愫,使艺术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美国艺术家麦克·j·阿信布莱纳的作品常以玻璃、金属、麻绳以及树皮等材料制作,以表现“骨骼”为主,以此来象征战争之恐怖。他的作品通过综合材料和奇特的造型构成关系,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带来强有力的刺激,风格独特、制作精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和合的审美趋势

自从“国家问世界”转变成了“全球世界”,许多知名学者提出了关于全球文明的见解,其中费孝通先生与张立文先生的学说最有代表性。费孝通先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文化应在“天人合一”、’中和位育”、“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加上新人文精神的追求,促进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和谐共生状态;张立文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着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不同文明间。他根据和合生存世界(地)、和合意义世界(人)、和合可能世界(天)的原理,提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用和合观来化解冲突、构建新文化。“和”即和谐,和睦,和平;“合”即融合,结合,合作;“和合”即是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和谐。和合包括了冲突和融合,冲突是融合的原因,融合是冲突的结果。这些不同的要素处于共同存在、共同生长的状态。

滕守尧先生在《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一文中指出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种健康的文化最终必然发展成一种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就是以文学和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就是物质生活不断向审美和艺术的层面提升的文化,也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文化。”张先生的“和合”的文化观建构了“融突”、和和愉悦、审美意象,以及审美体验的主客体、情与景、心与物、善与美的融突和合。这些和合美学要素的构成方式,是最具生命力的方式,是艺术创造和心灵境界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只有在融突和合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存在、延续以及发展,“全球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及“和合”的审美趋势,是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大语境,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坚持“现代”的语法时态。

2.装饰绘画的“主动”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演进和丰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在不断地自我增益、完善中成为了语汇丰富、句式多样的语言形式,它不断以主动的姿态完善自我,作为主体的创作者也应以主动的姿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

自然界的物种多种多样,才使得整个生物世界的生态保持着平衡;人类的艺术世界也因为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画种各自独立的面目,才使整个文化艺术世界生机勃勃。纵观人类艺术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具有其它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本体语言。同样是戏剧,话剧不能代替歌剧;同样是曲艺,相声不能代替小品;同样是绘画艺术,油画不能代替版画,水粉不能代替水彩,装饰不能代替装饰绘画。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构成了艺术种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根源,就在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装饰绘画以其独特的面目和形式,记载和表达了人类的情感,扩大了人类的审美感受,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果装饰绘画不坚持自己的本体语言,而向某一大画种看齐,那它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因为装饰绘画原本就是借助于别的画种的表现方式,由于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得以脱离依附,具有任何画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绘画如果放弃自身的本体语言,就等于放弃了装饰绘画本身。

装饰绘画在装饰艺术的母胎中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并且逐渐成形、不断完善起来的,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装饰绘画在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的特性,才使得装饰绘画能从装饰艺术的母胎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当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现代人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装饰绘画所特有的轻松、乐观、唯美,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压力,释放不良的情绪。试想,一幅冷色调画面、图形简洁明快新、线条圆润优美、微微流动而有韵律感的长形现代装饰绘画作品,置于工作节奏快、严谨、高效的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室、会客室、休息室内,人们会产生惬意、舒畅、平和的心情,起到了缓解现代工业环境下的人们的紧张和不适感。再如,将质地粗矿的大型纤维艺术品,缀以自然属性的竹材、木块、或粗陶、石块,搭配色彩不同的织物,作成装饰壁饰作品放置于某人工智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就会打破单调、冷漠的人工化的空间氛围,激发出人们对自然的追忆,产生返朴归真的亲切感。这说明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以及由本体语言而产生的独特审美魅力,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蕴涵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每一位从事装饰绘画创作的工作者,都应充分发挥装饰绘画的特点,在当代“全球文化”的大环境下,坚持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并将它运用于创作中。

语态范文篇3

[摘要]:

中国电视走过了50年的历程,其语态也经过了数次改变,尤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电视语态的变化速度更快。笔者根据传播者对受众说话态度与叙述方式的不同,大致把电视语态归纳为四种,即新华语态、平民语态、悬疑语态、叫卖语态。这四种电视语态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展望中国电视语态的未来趋势,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种语态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其一是“私密语态”,其二是“开放语态”。

语态,即说话的态度,叙述的方式。从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走过了50年的历程,其语态也经过了数次改变,尤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电视语态的变化速度更快,变化的程度令人瞠目。本文试图从电视语态变迁这一现象入手,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理论根源及其折射出来的思想意识,探析梳理中国电视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电视语态在社会转型期下急速变化的深层原因。

一、中国电视的四种语态

孙玉胜在其著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直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在理念上是从实验与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开始的。比如,叙述的态度应该是真诚和平和的;叙述的内容应该是观众关心和真实的;叙述的技巧应该是有过程和有悬念的,叙述的效果应该是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1]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视语态发生的变化,根据传播者对受众说话的态度与叙述的方式,笔者大致把电视语态归纳为四种,即新华语态、平民语态、悬疑语态、叫卖语态。

1、新华语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视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地位远远低于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等,遇到重大新闻往往是新华社的通稿加上画面,“新华语态”由此得来。如:“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天南地北祥和欢乐,华夏儿女喜庆佳节。北京各大公园彩旗飞舞,花团锦簇,宫灯高挂,人流熙攘,充满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2]这种没有年代、千篇一律的新闻稿几乎在我们今天的节庆电视报道中仍然大行其道,“拽大词”、“高八度”、“排比句”成为新华语态的鲜明特征。“新华语态”的出现与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新华体”紧密相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在那个特殊年代中打磨出来的一种通用的新闻写作体式。很长时间以来,“新华体”象征权威,象征可信度,安全、简单、好用。[3]有人对这种文体套路进行了“恶搞”,归纳出某著名电视新闻栏目的新闻稿规律:“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4]颇为传神。可以说,“新华语态”是中国电视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形态与特点之前,宣传报道借助“新华体”文稿进行播报的语态,这是一种上传下达,传播者高高在上的支配性语态。

2、平民语态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提出了“真诚面对观众”的口号。正是这个口号,开启了平民语态的大门。相对于新华语态的高高在上,平民语态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电视语言开始从说“官话”、“套话”向说“人话”转变,亲切家常、考虑受众需求成为平民语态的特点。当人们多年来听惯了也听烦了板着面孔说教,平民语态就像一股清新的风打开了电视观众的心扉。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更是让这种语态空前活跃起来。后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横空出世,平民语态开始被电视新闻广泛采用。可以说,“平民语态”是力求平实、亲切,贴近百姓生活的电视语态,这是一种传播者和受众平等交流的语态。

3、悬疑语态

进入新世纪,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电视观众的分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传播者开始运用一种激发和吸引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传播策略,这就是对“悬疑语态”的运用。“悬疑语态”在中国电视界的风行,最初缘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这个栏目把“悬念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常常利用我们身边的故事作为引子,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成功“吊”起观众的胃口,收视率得到了很快的提升。与此同时,“讲故事”、“设悬念”之风横扫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各类节目,“悬念”这个原本属于电影艺术手段之一的元素,一下子在中国电视界风靡一时,瞬间变成了攫取高收视率的一大法宝。[5]仅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就呈现出《讲述》、《百家讲坛》、《探索发现》、《人与社会》等数个栏目争相设置悬念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全国各地电视栏目的效仿,“悬念设置”蔚为大观,电视语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悬疑语态”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一种传播者对受众心理进行诱惑的语态。

4、叫卖语态

2006年国内首家电视购物专业频道湖南电视台“快乐购”开播,短短两年电视购物频道日渐增多,电视购物公司风起云涌,一时间“叫卖语态”此起彼伏,充斥荧屏。有内部人士透露电视购物行业的关键词:主持人能“白话”,专家要“牛气”,概念靠“忽悠”。[6]笔者摘录了营销狂人侯兴祖在各家电视台购物广告片中的经典语录:“我们伯芬是全球最大钻石零售商,我们的奥地利水晶钻绝对是世界最低价!我跟你们说过,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这么好的东西拿到国外10倍的价格早就被抢光了,早就跟你们说!根本不需要做广告……”;“我发誓100%的南非真钻。100%的瑞士机芯,我相信我说出价格,我们的电话肯定要被打爆的!你猜猜多少钱?只需要2980元噢,对2980元!男表女表一共只有66块,如果你错过了,那么我恭喜你,你买不到了……”[7]在一片大力丸式的叫卖声中,电视媒介经济效益提高,公信力受损下降。电视语态也从高高在上的俯视众生,变成等而下之的跪地乞食,传受双方支配与被支配的地位与三十年前截然相反,商业市场逻辑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因政治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媒介权威。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这里并没有“妖魔化”电视购物的意图,只是借助这一新的电视行销的载体,来分析中国电视传播语态的变化。本文中的“叫卖语态”指的是电视传播者类似叫卖似营销的口吻和语态,这是一种中国电视新近出现的传播者的说话态度和叙述方式。

二、语态变迁的理论根源探析

考察中国电视语态变迁的过程不难发现,这种变迁集中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向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电视受众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电视语态的急速变化。

1、第一次变迁:“使用满足”与“公共领域”的双重力量

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出改革的步子要进一步加快,从此掀起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于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语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受众开始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消费者”的身份转化,“使用满足”理论得到中国传媒界的重视,“靶子论”被遗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使用满足”的模式(usesandgratificationmodel)由两位瑞典研究者于1968年提出,包括下列要素:①受众被设想为主动的,也就是说,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重要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有目标导向的行为;②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将需要的满足与媒介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主动权在受众;③媒介必须与满足受众需要的其他源泉相竞争。[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把大众传媒推向了市场,市场新闻业的电视语态当然不会继续沿袭“我播你听”的官派作风,从准政府机关逐渐成为市场主体的电视在传播姿态上放低了自己的位置,从俯视观众的权威的新华语态转为平视观众满足观众需要的平民语态,开始强调传者的亲和力,塑造自身的公关形象。

20世纪90年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文译本出版,哈氏所提出的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次的,对于在现实情境下建构中国的公共领域和发挥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具有学术和实践意义”。[9]这一时期,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自由表达空间更加广阔,通过传媒这一社会公器发表自己看法的渠道畅通起来,这一点从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风靡中就能得到证明。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让电视这种大众传媒走下神坛,回归到电视观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此基础上平民语态的表达不仅成为可能,更成为一种风尚。电视传媒更加明确并维护自己社会公器的角色,逐渐成为公众的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更有甚者,有些电视栏目直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平民百姓的生活,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故事零距离》,电视传媒生态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老百姓自己讲故事”,电视传媒的平民语态特征更加鲜明,语言也更加生动和多样。

2、第二次变迁:“电视本体”与“商业逻辑”的共谋

电视悬疑语态是在媒介市场激烈竞争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在电视节目中频繁设置悬念采用不断设问方式吸引收视的传播策略,这种语态在当今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娱乐选秀,甚或新闻栏目似乎都离不开悬念叙事的铺陈。悬念原本是电影艺术的手法之一,把悬念引入日常电视节目的制作,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传播语态,其实质是电视本体意识的苏醒。在追随报纸、通讯社稿件多年之后,电视媒介一直在找寻适合自己特点的表达方式,从视听语言综合运用到蒙太奇技法,从细节到悬念,电视终于从电影的理论中找到可资借鉴的多种表现手法。还有研究者从事电视和电影之间区别的研究,总结出独特的“电视经验”,指出电视的即时性和声音承载主要意义的特征等。[10]正是这种电视所独有的特征,使得视悬疑语态的形成有了可能,电视节目中编导利用观众心理,设置不同的悬念和矛盾冲突,让故事极具戏剧性,从而牵引高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的专题节目甚至每一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悬念,还有的专门制作了充满悬疑语气的“下一节导视”片花在节目进行的过程当中反复插播。除了电视本体意识的苏醒外,从电视传播平民语态到悬疑语态的变迁,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源就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商业逻辑通过电视收视率这个“无形的手”日益改变着“新闻场”。

《关于电视》是根据布尔迪厄1996年在巴黎电视一台两次讲座的内容修改、整理而成的,是一本在电视上批判电视的演讲录。这本除去附录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刚一面世,便在法国传媒界和知识界引起轩然大波,持续论争数月之久,在此期间该书一直名列最佳畅销书排行榜。在这本书中,布氏认为随着电视在传播工具领域的相对力量不断扩大和商业因素对占有统治地位的电视的控制不断加强,造成了另外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后果,那就是电视从它五十年代所采取的一种追求文化品位的文化行动策略转向了尽可能找徕最广大的观众而竭力应合公众趣味的立场。电视提供了过分粗俗的产品,用于满足某种偷窥癖和暴露癖。这与公众真正民主地利用大规模的传播工具是背道而驰的。在电视业一场由收视率裁决胜负的斗争早已打响,斗争的目的在于改变或维持力量的对比。[11]按照媒介经济学的观点,电视传播进行着双重交换,一是电视节目作为商品满足人们的收视需求,二是通过向广告商出售观众的注意力。这两种交换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收视率。观众的需求与满足,通过收视率能够得到间接反映;而作为衡量节目凝聚力以及电视台时段价值的重要依据,收视率也是撬动广告投入的重要杠杆。[12]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收视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收视人口就会增加几千万,相应的广告收入也十分可观。这也从经济的角度说明了中国电视悬疑语态迅猛发展、动力十足的原因。

3、第三次变迁:“文化产业”与“消费社会”的推动

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文化相关产业分类》,“广播电视电影服务”被划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电视产业经营的规模和范围日渐扩大,电视产业经营的步伐更大、频次更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购物作为突破广告经营“透明天花板”的多元化盈利模式,披着文化产业的外衣迅速发展起来也就不足为奇,同时随着中国数字电视的全面推广,电视购物无疑成为渠道过剩时代产业增殖的一种很好的选择。与此相应,电视叫卖语态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仅以湖南台“快乐购”为例,开业两年以来,已经覆盖全国9省27个区域市场,累积实现22.7亿元的销售规模,[13]已经成为湖南省文化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近两年来,中视购物、开心购物、欢腾购物、家有购物等电视购物频道纷纷亮相,电视购物公司更是多如牛毛,打开荧屏叫卖声一片,电视叫卖语态回响耳畔。电视变成了一个没有店铺的空中商场,为受众(消费者)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华的消费社会,吮吸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强购买力的乳汁,无论这种消费需求真实抑或不真实。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各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如用鲍德里亚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人们添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不仅是“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并愿意为后者掏钱,消费者热爱商品的品牌和象征意义甚于商品的实用价值不能简单看成是个人爱慕虚荣的行为,而是一种以社会心理为基础的整体的系统行为,所以鲍德里亚以不容分辩的口吻说道,“必须明确指出,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不仅于物,而且于集体和世界),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14]电视叫卖语态所竭力营造或者维护的正是鲍德里亚所指称的这种消费文化的环境,当国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消费购买力呈现上升态势,电视购物用华丽的语言包装和具有煽动性的话语,激发电视观众的消费欲望,在短时间内通过电话订购的方式完成冲动消费的全过程。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无疑是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之一的电视媒介经济所迎来的一个巨大机遇。在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消费社会营造的推动力下,电视叫卖语态迅速生成并占领了电视荧屏相当大的空间,完成了中国电视语态的第三次嬗变。

三、中国电视语态变迁的意义及未来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电视语态的变迁并不是相互替代的,语态变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叠加,而非取代。荧屏节目内容的丰富多彩,客观上需要传播语态的多样化。这些语态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运用的“恰当”与“不恰当”。比如《新闻联播》等时政性新闻栏目有时更需要严肃的“新华语态”,《生活》等社会服务性栏目则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平民语态”,《讲述》等故事性强的电视栏目需要适当运用“悬疑语态”。不同的传播语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节目,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传播语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提高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扩大电视在媒介产业竞争中的市场份额。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四种电视语态可以看作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的产物和大众文化表征。没有民主意识的增强,平民语态不会应运而生;没有竞争意识的增强,悬疑语态不会横空出世;没有市场意识的增强,叫卖语态也不会通行无阻。同时还应该看到,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一直以来受到了国外或境外同业的影响,呈现出来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和特征,比如叫卖语态的形成受到台湾东森购物的影响,悬疑语态的出现几乎与美国电视业同步。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提高中国电视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为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架起了中西沟通的桥梁。

今天,视听新媒体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移动电视等凭借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视产生强烈的冲击,中国电视乃至世界电视的语态都面临新的变化的可能,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展望中国电视语态的未来趋势,我想至少有两种语态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其一是“私密语态”。随着家庭数字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手机电视的普及,“库传播”理论在电视领域的应用指日可待,到时如果有一个电视虚拟或真实的节目主持人对你的经历、爱好等脱口而出,讲出如私房密友般的语言你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只要能运用好私密语态进行人机对话即可。其二是“开放语态”。就像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滩的“洋泾浜”,伴随全球化传播、分众化传播的迅猛步伐,时而夹杂网络词汇或外语词汇甚至技术词汇的杂糅开放的语态将会出现,这将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话语形态,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其语法的变化程度。这是一个无限精彩的未来传播领域,它奇特的变化必将引发传媒理论界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注释]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8月版,第4页。

[2]同上,第46页。

[3]同上,第47页。

[4]海伦天空的msn空间:/blog/cns!add5e6be9b645b7e!267.entry。

[5]高红波:《电视悬疑语态在央视科教频道的运用及效果》,《视听界》,2007年6期。

[6]《电视购物关键词:专家要“牛”概念靠“忽悠”》,《法制日报》,2007年9月19日,转引自/newmedia/2007-09/19/content_6758509.htm。

[7]庄涤坤:《营销狂人侯总侯兴祖经典语录》,和讯网商学院频道,2007年9月7日,/2007-09-07/100629984.html

[8](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23页。

[9]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人民网,/GB/14677/22100/41466/41467/3028032.html。

[10](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4页。

[1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12]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215页。

[13]林瑞华:《“快乐购现象”推动文化产业创新》,2008年8月4日,文化传播网,转引自/zx.php?file=23276。

[14]《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学术中国网,/show.php?id=9064。

[参考文献]

[1]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8月版。

[3]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4]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5][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版。

[7][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语态范文篇4

论文摘要:装饰绘画汲取了优秀的中国及世界传统文化营养,使得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下文化艺术处于多元化格局的大文化语境之下,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现代的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合的审美视角来审视装饰绘画的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内涵

沈柔坚先生说得好:“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特点为的是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求得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效果。”的确,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装饰绘画是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形式。我国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历代的新陈代谢,新旧交替,从远古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的像砖,魏晋至唐宋的敦煌壁画,明清的民间木版年画……上下几千年,形成了我国装饰画独具风格的艺术传统。装饰绘画脱胎于装饰艺术,它之所以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趣,即装饰画的本体语言。装饰画的语言包括“求变”的语汇,即寻求“变化”的构成元素;求美的“语法”,即追求形式美的法则;求合的“句式”,即综合多变的表现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焕发了装饰绘画的独特魅力。

二、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灵魂是求美,形式美感高于一切,即形式高于内容。这正是装饰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装饰绘画艺术功能在各种绘画中比较起来更长于歌颂、象征、启发、诱导”…的原因。正因如此,装饰绘画被有些人认为是肤浅的,缺乏崇高的审美理想,而难登大雅之堂。艺术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艺术形式就像不同的演员,它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极尽能事表现自己,目的是在愉悦中教育观者。在这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形式,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当然这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全球化”的生存趋势也影响着艺术领域,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趋向国际化、多元化,而多元化、民族化的文化特征,使得装饰绘画在现代社会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艺术价值。装饰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形式,审视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1.装饰绘画的“现代”时态认识观

“现代”时态的语态认识观,是将装饰绘画的语言,放置于当下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之下,使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的风格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为基础一~诸如宗教、哲学、王权、风俗、实用和唯美等意识形态所产生出的装饰艺术,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同于前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已故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说:“装饰艺术即是思想的表性,故装饰亦与其他美术同样有其时代的背景。埃及时代的装饰,希腊时代的装饰,罗马时代的装饰,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王权中心的装饰,自然各自由时代思想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任何艺术形式、美术样式都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下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只有坚持“现代”时态的认识观,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时代的精神。

(1)全球性、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穿着牛仔裤,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世界足球赛,挂在互联网上聊天、购物,欣赏着高清好莱坞大片,谈论着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在人们的13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维、复合的概念。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范围的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也在这样的语境中转型。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要得到振兴发展,必须吸收他种文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成份,经过异质同构,使民族民间的艺术获得新生。“当一项艺术开始拒绝向另一项艺术吸收营养时,它就开始僵化了。”丁韶光先生的重彩装饰绘画,就是传统中国重彩画与西方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丁韶光先生的画作融中国线条、中国风格的重彩、敦煌主题,以及西方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创作中的平面变形人物于一体,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现代装饰重彩画。由于有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又有西方装饰绘画的韵昧以及世纪末分离派艺术的情趣,丁先生的现代装饰重彩画作品能为东西方普遍接受。

(2)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也是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思想潮流,它深受尼采、弗洛依德的影响,表现出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审美法则的约束,淡化和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艺术贴近民众,大量采用大众传播媒介。在多数作品中带有某种戏谑的调侃的意味,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实际上都是要求改变以往西方文化艺术“人”的“主体”和“物”的客体相分离、相对立的状况,以人们需要为本,进入“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联系,相融合的更高的境界。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同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其创作中,传统被引用、被改造和重构,使之生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的装饰艺术吸收历史上各种装饰风格,汇集了各种文化、历史、美学和视觉语言的材料,表达出了从未有过的多种多样的方式;鲜亮色彩的不调和,在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组合,奇异造型的堆砌,让材料自身说话,以表达个人情愫,使艺术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美国艺术家麦克·j·阿信布莱纳的作品常以玻璃、金属、麻绳以及树皮等材料制作,以表现“骨骼”为主,以此来象征战争之恐怖。他的作品通过综合材料和奇特的造型构成关系,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带来强有力的刺激,风格独特、制作精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和合的审美趋势

自从“国家问世界”转变成了“全球世界”,许多知名学者提出了关于全球文明的见解,其中费孝通先生与张立文先生的学说最有代表性。费孝通先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文化应在“天人合一”、’中和位育”、“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加上新人文精神的追求,促进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和谐共生状态;张立文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着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不同文明间。他根据和合生存世界(地)、和合意义世界(人)、和合可能世界(天)的原理,提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用和合观来化解冲突、构建新文化。“和”即和谐,和睦,和平;“合”即融合,结合,合作;“和合”即是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和谐。和合包括了冲突和融合,冲突是融合的原因,融合是冲突的结果。这些不同的要素处于共同存在、共同生长的状态。

滕守尧先生在《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一文中指出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种健康的文化最终必然发展成一种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就是以文学和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就是物质生活不断向审美和艺术的层面提升的文化,也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文化。”张先生的“和合”的文化观建构了“融突”、和和愉悦、审美意象,以及审美体验的主客体、情与景、心与物、善与美的融突和合。这些和合美学要素的构成方式,是最具生命力的方式,是艺术创造和心灵境界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只有在融突和合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存在、延续以及发展,“全球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及“和合”的审美趋势,是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大语境,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坚持“现代”的语法时态。

装饰绘画的“主动”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演进和丰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在不断地自我增益、完善中成为了语汇丰富、句式多样的语言形式,它不断以主动的姿态完善自我,作为主体的创作者也应以主动的姿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

自然界的物种多种多样,才使得整个生物世界的生态保持着平衡;人类的艺术世界也因为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画种各自独立的面目,才使整个文化艺术世界生机勃勃。纵观人类艺术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具有其它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本体语言。同样是戏剧,话剧不能代替歌剧;同样是曲艺,相声不能代替小品;同样是绘画艺术,油画不能代替版画,水粉不能代替水彩,装饰不能代替装饰绘画。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构成了艺术种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根源,就在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装饰绘画以其独特的面目和形式,记载和表达了人类的情感,扩大了人类的审美感受,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果装饰绘画不坚持自己的本体语言,而向某一大画种看齐,那它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因为装饰绘画原本就是借助于别的画种的表现方式,由于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得以脱离依附,具有任何画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绘画如果放弃自身的本体语言,就等于放弃了装饰绘画本身。

装饰绘画在装饰艺术的母胎中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并且逐渐成形、不断完善起来的,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装饰绘画在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的特性,才使得装饰绘画能从装饰艺术的母胎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当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现代人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装饰绘画所特有的轻松、乐观、唯美,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压力,释放不良的情绪。试想,一幅冷色调画面、图形简洁明快新、线条圆润优美、微微流动而有韵律感的长形现代装饰绘画作品,置于工作节奏快、严谨、高效的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室、会客室、休息室内,人们会产生惬意、舒畅、平和的心情,起到了缓解现代工业环境下的人们的紧张和不适感。再如,将质地粗矿的大型纤维艺术品,缀以自然属性的竹材、木块、或粗陶、石块,搭配色彩不同的织物,作成装饰壁饰作品放置于某人工智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就会打破单调、冷漠的人工化的空间氛围,激发出人们对自然的追忆,产生返朴归真的亲切感。这说明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以及由本体语言而产生的独特审美魅力,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蕴涵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每一位从事装饰绘画创作的工作者,都应充分发挥装饰绘画的特点,在当代“全球文化”的大环境下,坚持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并将它运用于创作中。

语态范文篇5

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determinewhetheraninhospitaltransportableCTscannercanprovidediagnosticbrainimagesandtocomparethequalityoftheseimageswiththosefromaconvertionalfixed?platformCTscanner.

SubjectsandMethods:Twentysevenpatientswithknownorsuspectedintracranialpathologyunderwentimagingonatransportablescannerandafixed?platformscannerwithin1hrofeachother.ImagesfromeachCTexaminationwereevaluatedindependentlybytwoneuroradiologistswhowereunawareofpatienthistory.Conspicuousnessofintracranialpathologyandnormalanatomywereratedona5?pointscale(1point''''optimal;5points''''poorornotvisualized).Statisticalcomparisonsweremadeusingnonparametrictests.

Results:SevenCTscanswereinterpretedasshowingnormalfindingsand20scansrevealedintracranialpathologyonbothCTscanners.Imagequalitywashigheronthefixedscanner(averagerating''''2.42points''''SE=0.12)thanonthetransportablescanner(averagerating''''3.10points''''SE=0.12(p=0.001).Depictionofthecerebellum''''midbrain''''andsupratentorialgray?whitematterwasbetteronthefixedscanner(p<0.05=.However''''wefou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etectionofintracranialpathologybetweenscanners.Bothradiologistsfoundimagesfrombothscannerstobediagnosticinall27patients.

语态范文篇6

以下就医学英语中时态翻译的特点大致归类为:

1.动词过去时态的译法与现在时态相同,一般不要加“了”或“过”等字。例如:Preliminaryhormonestudiesdidnotrevealanystrikingchangesinthistissue.译为:初步的激素研究未显示这一组织有任何显著改变。Shakedownthemercuryafteryouhavereadandrecordedthetempera-ture.译为:你看完温度并记录后,将水银甩下来。

2.现在完成时或过去完成时在翻译时可以加“已经”、“曾经”、“了”等字。例如:Shehadbeensufferingfromdiarrheaandhaddevelopedsomeedema.译为:她一直患腹泻并且已经出现一些浮肿。但有时时态助动词或副词可不译出。例如:Shakedownthemercuryafteryouhavereadandrecordedthetempera-ture.译为:你看完温度并记录后,将水银甩下来。

3.将来时动词的翻译可以根据文意加“将要”、“要”、“会”等字。正式场合用“将”;表示愿望用“要”;表示可能性、结果等意义时用“能”、“会”等。例如:Somepatientswillcomeagaintomorrow.译为:有些病人明天会再来。Manwilldiewithoutair.译为:人没有空气就会死亡。Thediscussionwhichfollowswillbeconfinedtothenaturallyoccurringhormones.译为:下面的讨论将限于天然激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医学英语中常出现would+v.的句型,这是用来表示按照某种判断应当产生的果,这种句型可译为“应当会……”。例如:Thereforeitcouldbepredictedthatofthe152womenadmittedtothewatchpolicygroupwouldhavehistologicaldiseasedaxillarylymphnodes.译为:因此可以推测,在收住院观察的152名妇女中,有37人应会出现组织学上的腋窝淋巴结病变。

4.进行时态的动词翻译可以加“正”“、在”等字。例如:Thesociologicimplicationsofcertaininfectionsdiseasearebeingin-creasinglyrecognized.译为:某些传染病的社会意义正在受到更大的注意。但有时为了使句子更好地表情达意,也可不添加任何表时态的字眼。例如:Althoughshehadbeenreceivinginjectionofpenicillinforseveraldays,shehadshownlittleimprovement.译为:她虽已注射了几天的青霉素,但没见好转。另外,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其原因在于科技文章主要论述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科学论断,并且希望强调和突出所论述的事物,因此谓语动词常采用以客观事物为主体的被动语态。医学英语亦然。但在翻译时,也并非都要译成被动语态。

那么,有关于语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文的主语,译成“被、由、受、为……所”等句式。例如:Thegermsareingestedalive.译为:这些细菌活活被吞噬。Oxygenintheairistakenupbytheblood.译为:空气中的氧为血液所吸收。

2.不保留原文的主语,并且把原文主语译成宾语,使之成为汉语的无人称主语。例如:Inthiswayacavityisproducedwhichcontainsfluidpus.译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含有脓液腔。

3.当主语为无生命名词时,而行为的支配者又不十分具体时,可以把句子译成表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也就是说,用主动的句式来表达被动的含义。例如:Thishormonehasbeenisolatedfromtheurineofbothmaleandfemale.译为:这种激素已经从男女两性的尿液中分离出来。Somedifficultdiseasecanbecuredwithacupuncture.译为:一些疑难病可用针灸治愈。

语态范文篇7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全部中学、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之中。传统语法教学仅仅把语法视为静态的形式或呈现,这种观念通常把语言解释成“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传授,过于偏重语言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注入式讲解,往往使学生被动地模仿、记忆并进行呆板、枯燥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目前,在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中,仍然存在大多数学生能造出正确的句子来、却不能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日常生活中交际活动的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当前的英语语法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组织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师值得关注探讨的课题之一。实践证明,传统语法教学不利于学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交际,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法却能够弥补这种不足,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提倡运用交际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学得英语,培养学生流利运用英语、得体进行交际的能力。1师生互动激发兴趣随着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的兴起,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受到很大冲击,交际法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引起英语教师的兴趣。Longman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赋予语法新的内涵:“语法是语言结构及词和词组等语言单位组成语言句子的方法的描述,它通常包括这些句子在各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这一定义表明:语法有语言静态形式的一面,同时也有语言的动态功能或言语行为的一面。在交际活动中,师生互动沟通畅通,学生们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师生情绪饱满,学习有兴趣,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感情上的交流,使语法规则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习语法的目的引导到实用方面来,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去运用,通过实际运用进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列举一些实例,通过启发,学生就可以理解语法的含义。

例如,教师让学生们放松环视周围环境,把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时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们都忍不住开口讲英语,在有趣的模拟交际中,习得语言。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十分熟悉,而且有亲身的体验,会产生很高的模拟热情。2在语境中学习交际法教学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成为教学中心。有些语法知识不易汉语叙述,学生不易准确理解掌握。教师要想办法借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使其直观形象,创设交际语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体会、运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场景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法知识的语义,有助于学生较准确地运用所学新语法来表达自己。

课堂交际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些活动往往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以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事物为题材,并且是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适应的交际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学的语言和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有效交流。如教师提前拟定题目让学生去发挥,或发动学生自编大家熟悉的故事,也可以一个学生为中心人物,其他学生主动向他(她)提出问题,让他(她)做出迅速反应。用这种口头表达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句型,指出句型的特点。整个过程都是调动学生意识活动的过程,学生利用归纳法在真实的语境中了解和掌握了语法结构,使他们的交际能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界。然后,教师运用一段时间把漏掉和用错的语法内容做必要的强调和讲解。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口语,也学习和巩固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语态范文篇8

一、提出问题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中,老师应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小故事、图片、电脑模拟画面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当然,猜想必须具备一定的猜测依据,而不是胡思乱想。由于有的学生猜想的方向不对,猜想抓不住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猜想的度,这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所有的猜想都要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猜想,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保留有意义的猜想开展研究。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是分组制订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和完善。制订计划要依据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语态范文篇9

一、提出问题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中,老师应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小故事、图片、电脑模拟画面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当然,猜想必须具备一定的猜测依据,而不是胡思乱想。由于有的学生猜想的方向不对,猜想抓不住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猜想的度,这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所有的猜想都要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猜想,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保留有意义的猜想开展研究。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是分组制订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和完善。制订计划要依据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语态范文篇10

英文摘要的字数大多数期刊规定不超过250个词,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医学论文中,一般少用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多用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用以体现叙述客观事实。所用时态需与事情发生时间一致,叙述基本规律时可用现在时,叙述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时,用过去时。举例如下。 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determinewhetheraninhospitaltransportableCTscannercanprovidediagnosticbrainimagesandtocomparethequalityoftheseimageswiththosefromaconvertionalfixed?platformCTscanner.

SubjectsandMethods:Twentysevenpatientswithknownorsuspectedintracranialpathologyunderwentimagingonatransportablescannerandafixed?platformscannerwithin1hrofeachother.ImagesfromeachCTexaminationwereevaluatedindependentlybytwoneuroradiologistswhowereunawareofpatienthistory.Conspicuousnessofintracranialpathologyandnormalanatomywereratedona5?pointscale(1point''''optimal;5points''''poorornotvisualized).Statisticalcomparisonsweremadeusingnonparametrictests.

Results:SevenCTscanswereinterpretedasshowingnormalfindingsand20scansrevealedintracranialpathologyonbothCTscanners.Imagequalitywashigheronthefixedscanner(averagerating''''2.42points''''SE=0.12)thanonthetransportablescanner(averagerating''''3.10points''''SE=0.12(p=0.001).Depictionofthecerebellum''''midbrain''''andsupratentorialgray?whitematterwasbetteronthefixedscanner(p<0.05=.However''''wefou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etectionofintracranialpathologybetweenscanners.Bothradiologistsfoundimagesfrombothscannerstobediagnosticinall27patients.

Conclusion:ImagesofthebrainonthetransportableCTscannerwerelessclearthanthoseonafixedscanner.However''''imagesfromthetransportableCTscannerwerediagnosticin27consecutivepatients.TheimplicationsofthisfindingareimportantfortheprovisionofCTservicesforcriticallyillpatientswhocannotbetransportedtotheradiologydepartment.

上面是AJR(美国放射学杂志)中一段完整的英文摘要,从中可以看出其特点:①用词简练、准确;②时态为过去时;③不用第一人称,多用被动语态;④方法和结果中强调统计方法及数据。对母语非英语的作者来说,撰写英文摘要的质量好坏直接与作者的英文水平有关,在这方面,只有多阅读英文文献,才能提高英文写作水平,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