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6:58:04

语汇范文篇1

对于“民俗语汇”的概念,曲彦斌在《中国民俗语言学》中说:“民俗语汇,是各种反映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3](7)董丽娟在《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传统、定位和新进展》一文中对此讨论得更深入,从民俗与语汇的关系角度把“民俗语汇”分为两类:一类“语汇直接出自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民俗事象”[4](109),另一类“语汇间接地涉及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某种民俗事象,是由这种民俗派生而来的”[4](110)。下面我们就以苏州话中的若干民俗语汇考察其与吴地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1.有的民俗语汇直接反映和记录某种民俗形态或民俗事象。如苏州话中的“打春”一词。为何“立春”叫“打春”呢?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一年农事开始的信号,在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我国,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为了不误农时,于是相继跟进了迎春、示春牛、祈祷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打春”正是古代迎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据古籍记载,从周代开始就有隆重的迎春仪式了。《礼记•月令》:“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5](1355)《后汉书•礼仪志》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6](3102)迎春时,官员们穿青衣、戴青帻,穿上这些礼服,以示对迎春活动的重视,又用“示春牛”的做法预告立春的早晚和安排农事。到了唐宋时又流行起鞭打春牛的习俗,早期的春牛是用泥土塑的,后来有用秫秸、芦苇、彩纸等扎制而成。迎春活动的高潮即人们击碎春牛,就是所谓的“打春”。当人们用柳条鞭打春牛时,纸糊的春牛立刻皮开肉绽,预先藏在牛肚里的五谷马上流出来,象征着五谷丰登。大家还把击碎春牛后散落的土块争相抢回家,因为据说有利蚕事。元稹曾写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7](4556)现在,迎春、打春等活动早已绝迹,但苏州人仍把“立春”节气叫“打春”,则如实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民俗活动,苏州话中还有“春打六九头,家家买耕牛;春打五九尾,家家活见鬼”“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等谚语反映了这一生产活动民俗。类似的民俗语汇如“过节”,直接反映和记录了苏州人在年中和年底祭祀祖先的习俗;“轧神仙”,记录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人们赶到“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老阊门内神仙庙挤来挤去,希望遇到八仙之一吕纯阳,沾点仙气以交好运的民俗活动。这些语汇与民俗的关系是直接的、显性的,正因为是显性关系,所以这些语汇的意义在后来发展中没什么变化。2.有的民俗语汇是间接涉及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的某种民俗事象,而不是直接完整记录某一民俗现象。如“推扳”(也作“推板”)一词,在苏州话中很常见,可以用作动词,表示“相差”的意思。《九尾狐》三十三回:“外头搭里向,要推扳两三个月天气笃。”[8](323)也可以作形容词,形容人或事物差,不好。《九尾狐》三十九回:“徐园像煞有得勿长远来,景致还算呒啥,可惜地段推板仔点,格落白相格人勿多。”[8](390)还有马虎、将就的意思,常用于劝人让步、吃点亏。《海上花列传》四十四回:“我说耐末推扳点,我末帮贴点,大家凑拢来,成功仔,总算是一桩好事体”[9](375)。这么一个含义丰富的俗语词,原来起源于船上。苏州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湖泊棋布,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出行都要驾舟。南方人乘船就像北方人骑马一样,是再普通不过之事。船只前进,除了船头有人撑篙,主要靠船尾摇橹。橹还掌控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就在摇橹人的推梢和扳梢之间。水乡的人都要学会摇橹,不会推扳,船不会前行,如果推和扳相差一点,船的方向就会把握不准,就可能撞船或触礁搁浅。这就产生“推扳”一词,后来引申为相差、差劲等义。和“推扳”类似的与苏州数千年来驾舟的交通习俗相关的俗语词还如“着港”,此词本义指舟船克服水流的冲击停泊在码头上,舟船进港停靠码头,是有一定技巧的,只有停泊到位才能方便上货下人。后来,含义引申为经过求索而得到某样物品或钱财,指达成意愿或目标。反之,如果船只没有泊进港中,自然没有实现目标,也就是“勿着港”。“着港”在明清时期的吴语文献中常写作“着杠”,如《海上花列传》十五回:“水烟末吃仔,三块洋钱勿着杠!”[9](117)与“着港”近义的词有“入港”,“入港”的词义比“着港”要丰富,可用来形容谈话投机,如《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孙富和李甲“二人赏雪饮酒,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说得入港,一发成相知了”[10](493)。也有男女欢合的意思,《红楼梦》第八十回就有一段写道:“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儿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的起来。宝蟾心里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谁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11](1129)这里的“入港”,就是形象地描述男女欢合之事。又如“花头”一词,源于苏州虎丘一带,与虎丘种花业、山塘街花市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这样的自然条件使植物繁茂、花事滋荣。据《元和县志》《吴郡志》记载,苏州种花业历史悠久,虎丘一带花农种花在宋代就开始兴起,同时在虎丘附近的山塘街形成繁华的花市。花农在花市上卖花,每株花树或盆花的价格,均以花头多少论定:花头多,价格就贵;花头少,价格亦低。“花头”即花朵、花苞。花市上买卖双方常因花头多少讨价还价。花农技艺高,种出来的花头多;本领小,种出来的花头也少。“花头”一词,后来隐指花农种花技艺水平,这个词再由花市传到城里,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意义亦扩大引申为工作能力、处事本领的大小。直到现在,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如某人工作能力强,可称赞他“有花头”,反之,则说“呒不花头”。苏州人喜欢种花,也喜欢栽种盆景。花树栽在盆内,有领养、领受之义,称为“领盆”。要使花树适应盆内水土,使其“服盆”,一般需耗费数年才能成活并成形。“领盆”“服盆”,原是栽种盆景的术语,后来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有了接受、听从、服从的意思。例如,两人为某事而争执,各不相让,后经事实证明一方不对,这时,另一方可以说:“你阿领盆了?”再如“和调”一词,源于宣卷,即宣讲佛经。旧时在苏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宣卷,内容多为惩恶扬善。宣卷时,坐在正中的主宣者带着一定的曲调主讲,每宣讲完一段,两边坐着的人依着曲子的尾声附和而唱,有的地方听众跟着附和,这就是“和调”。因为宣卷的流行,所以“和调”一词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引申出“无原则地随意附和别人”的意思。上文分析的“推扳”“着港”“入港”“花头”“领盆”“服盆”“和调”等词,虽没有直接完整记录驾舟、种花、宣卷等民俗现象,却间接涉及具体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的关系是间接的,或者说是隐性的,其涵化的民俗要素或信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些语汇来源于某地域的民俗,与第一类民俗语汇相比,往往更细致地反映着民俗事象的性质、源流、特征等具体信息。因为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人皆知,处处都有,所以这些语汇涵化的民俗信息在当时是当地百姓熟知的。由于在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经常使用,这些语汇的语义极易发生引申变化,不再仅仅指向民俗,其作为民俗语汇的基本特点则淡化、转移或消失。但正因为语义发生了变化,所以生命力旺盛,即便与之相关的民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已消失,这些语汇仍然一直留存于方言中,有的甚至被普通话吸收。因此,从语言与文化的深层关系来说,这一类民俗语汇更值得我们关注。它的变化发展反映着语言的演化规律,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轨迹,是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

二、语音与民俗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作用于听觉系统的语音。特别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往往摆脱字形的束缚,语言音义的结合最为紧密。语音与语义本没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但是一旦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取得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具有社会属性,此后语音与语义之间就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在社会风俗习惯上,就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使语音具有民俗特性。语音崇拜和语音避忌就是语音的民俗性的具体反映。在民俗活动中,人们经常利用语言的谐音设计、制作道具或器物,赋予指称这些事物的词汇以特殊的文化意义,形成独特的风俗。例如,在大多数地区婚俗中,常见红枣、桂圆、花生等干果,取早生子、夫妻富贵、儿女双全之口彩。除了语音崇拜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语音避忌。趋利而避害,本身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北方地区的农家宅院里禁种桑树,只因“桑”谐音“丧”,“顶门丧”是大忌。因为各地方音的差异,所以语音的民俗性显示出地域的不同。在某一方言区某些民俗的形成,特别是有关民俗心理的祈福和避忌习俗,单纯从方言词汇语义角度很难做出解释,而要结合方言语音的特点详细考察相关民俗语汇的产生和民俗的由来。在苏州重大宴席上,一般上菜时都会把“虾仁”当作第一道热菜,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因为在苏州话中,“虾仁”和“欢迎”的发音比较接近。苏州商业发达,生意人也很多,希望多赚多得利,而忌讳蚀本亏钱。因苏州话中“舌”与“蚀”同音,所以猪舌改称门枪。像“猪舌”这样生活中的常用词,实不能避,则改用别称。又如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洗”这一动作,苏州话中“洗”和“死”声母相同,两者音近,听着不吉利,所以“洗头”叫“汰头”“洗脸”称“揩面”“洗脚”改叫“捻脚”。一些避讳在古代早有记载,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筷)儿’,‘幡布’为‘抹布’。”[12](5-6)以中古音韵看,住,虞韵澄母去声;箸,鱼韵澄母去声。“吴中”即今苏州一带,在北部吴语中,鱼虞不分,故“箸”与“住”同音。对于以船为家的渔民而言,常年与江河湖海打交道,朝不保夕,因而禁忌极多,“住”和“翻”听起来都不吉利,于是把箸改称筷子,幡布改称抹布。

总而言之,民俗的信息凝结于语汇中,语汇又反映着民俗。某一方言的民俗语汇反映的民俗文化,可以直接从语义上进行考察,有的还要从方音入手。同时,这种民俗文化视野下的语言考察,既可帮助我们了解民俗语汇语义的发展演化轨迹,又可发现方言及方言小片的语音特点和规律。把民俗语汇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考察,定将推动方言俗语词语义、语音的研究,对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著.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曲彦斌.民俗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4]董丽娟.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传统、定位和新进展[J].文化学刊,2011(5):107-112.

[5][汉]郑玄,注.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唐]孔颖达,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7]]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清]评花主人.九尾狐[M].古生,校点.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9][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0][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第二册//警世通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1][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语汇范文篇2

关键词:探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的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因此,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它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实践自始至终地注重词汇教学。

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单词呢?那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其特点,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好奇好动,兴趣广泛,目不专一,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倘不采取适合他们性格和年龄特征的生动活泼的启发性教学方式,那么课堂必然会毫无生气,学生消极被动,也就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水平。这样就应用到以下几点:

1、注意用生动形象化教学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使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讲解词汇时,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把讲解词语与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知识、幽默、笑话或英、美英语、习语、谚语及相关词语典故相结合的话,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例如,在讲解hang这个词时,当它为hangedhanged时,是规则动词,意为“绞死”,但为hunghung时是不规则动词,意为“悬挂”。就可以用一句有趣的话来概括“规则的就‘绞死’”,不规则的就‘悬挂’”。又如,lie作“撒谎”时,是规则动词,作为“躺”时,是不规则动词,我们就可以说“规则的是‘撒谎’,不规则的就‘躺’”。这样的词汇讲解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无定法。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要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就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法利用各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去启发感染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使作直观教具和电化设备进行词汇教学,能使外语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效率和教学效果。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形式有:故事接龙、竞赛、表演、猜一猜、小品等。通过游戏能有效防止学生疲劳或产生厌烦心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新的词汇。

二、利用英语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寻,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词根、前缀、后缀是构成单词的三个元素,在构词法上叫词素,词根是主要元素,前后缀为次要元素。”其三者是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词缀法是派生法的一种,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于词要后的叫后缀。一般来说,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其词类。把词缀同它前面的单词或词根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记住单词的词类和词义。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单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在教学中,教师日常帮助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词根具有固定形式和一定含意,是构成单词的主要成份。一个单词最少含有一个词根(或原生词),有时也可含有两个或更多个。利用词根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熟知的词有更深刻的了解,得以从许多新字里挑出整个的语族,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清楚词义,更加有效地记忆单词构词法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一种较科学的方法。一旦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句为单位,词汇与语篇语境结合。

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用词造句表达思想。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际功能。

我们的教科书上的练习,包括“wordstudy”练习,一般都以单句练习为主。这种练习,上句和下句没有联系,每个句子在什么场合用往往不清楚。凡是没有上下文的句子,都象孤零零的单词一样,不可能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况且,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英语动词come的词义就有69个之多,go有94个,make有93个,take有97个,set有126个。所以,从学习词汇的角度看,学生只有以句为单位,与语篇语境相结合,才能确切理解一个单词的含义,掌握其用法。

把词汇与语篇语境结合进行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区分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并正确使用它们。还可帮助学生正确识别一些新生词。如“Notwantingtodisturbthesleepingkitten,Janegingerlyliftedherfromthebox.”,简把熟睡的小猫从盒子上抱下来,却又不想惊醒它,她必然十分小心谨慎。因此,借助该句语境,不难推断gingerly的含义是“小心的、谨慎的”。

四、用多种方式进行系统的复习。

“学得快,忘得快”,这是当前初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通病。这主要是未能及时复习巩固所致。复习是学习之母,系统地进行复习,不仅有巩固记忆的作用,还能加深对所记忆单词的理解。通过多种方式对单词进行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是有必要的。

1、创造语言环境。

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口笔头表达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学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有效复习词汇的目的。

2、归纳性复习。

按同义反义现象来归纳复习,通过对词汇的同义、反义现象复习词汇,可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按照音同形义或形同音义不同来归纳词汇。按词的属性和范畴来归纳复习。此外,还可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比赛、唱英文歌等方式进行词汇复心。总之,复习的目的是防止遗忘和恢复遗忘了的单词。为避免学生的厌烦心理,复习方式要灵活多样以提高其复习效率。

词汇一直是令中学生头疼的问题,但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就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弊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多年来实践此词汇教学法,学生通俗易懂,熟练记忆,对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书目:

1、《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语汇范文篇3

在度过一个温馨而快乐的寒假后,我们回到了老教室,看到了熟面孔。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用北郊的一日常规,班级公约来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大部分同学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我们再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即将听到上课的铃声清脆地想起,暂新的课本即将翻开,琅琅的读书声又将响遍校园,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新的学习生活又要开始了。新的开端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构想,也给每一位同学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在就像是F1赛车的启动阶段,你这辆车是让自己停留在原地?还是采取行动尽快启动,让自己一下子就跑在前面,你打算好了吗?你能成为黑板上的这样的一个你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夕阳西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不管是处于强势的狮子还是处于弱势的羚羊,为了不被饿死或者不被猎杀,它们要做的就是奔跑!同样地,如果你感觉上学期各方面表现得都不错,请你不要骄傲和放松,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有好多不足和问题,更没有理由灰心丧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告别去年,告别昨天,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

新学期寄语(二)

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回到了老教室,看到熟悉的面孔,但要带着新的希望,踏上了新的征程。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我发现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的办公室、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们全体师生必定会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为了实现我们的新进步: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目标。我们每一位师生在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下,都会有着符合自己实际的更高、更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作一番具体的分析,找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持之以恒,在目标的引领和激励下,必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其次,我们更要有三个新的努力。第一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做,自己是自己发展、进步的内因,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为自己、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更是为期盼我们成材并作出贡献的国家。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我们的进步和提升,无论是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第二是老师的努力。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他们的教育帮助、引导和鼓舞都会促使我们的进步。因此,千万要虚心接受老师们每一天的教育和帮助,同时还要心存感激,感激老师给的每一份教育和帮助。没有老师们今天严格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未来。对老师的努力越感激,我们就会越努力,就会越进步,就会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一样的优秀和成功。第三是好朋友的努力。好朋友有很多,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好朋友一样去爱他们,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是知心者。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困难、喜悦、悲伤、所思所行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和监督,而每一份帮助和监督,都是我们前进的助力和动力,我们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

同学们,老师们,祝愿我们实中每一位师生在新学期里,以新的气象,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

班主任新学期寄语(三)

同学们:

又是一年春风来,又是一年桃花开,今天,我们又回到了校园,开始了新的一学期工作和学习。在此,我向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这学期我们已经进入毕业班最后冲刺,六个月之后我们就要小中学毕业走进高一级学校的大门了。就像长跑比赛一样,每个人站在了冲刺的新起点上,人生路途中有许多的起点和终点,为了让每一个起点和终点,散发出美丽和芬芳,少留遗憾,我们得从现在开始做好一切准备。

回首过去的一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凝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全班同学勤奋好学、同心同德、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

同学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新学期,我们任重而道不远,需要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请大家扪心自问:新学期,我准备好了吗?

本学期,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面临多种多样的素质检阅。我坚信,我们全体同学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踏实的精神、坚定的信心去迎接各类考试,再创我班新的辉煌。

新学期希望每个同学要做到“五心”:

一是收心。

把假期的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

新学期有新开始,尤其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学期伊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三是恒心。

前行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一个个困难,去争取新的辉煌。

四是爱心。

不仅要提高学习,同时还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团结友爱,互助互进。

五是用心。

读书需要用心,处处用心皆学问。只有用心做人、做学问,才能有所成。

新的学期让我们以这个故事做为开头吧:

夕阳西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要做的就是奔跑!而不管是作为人生中的狮子还是羚羊,我们要做的就是奋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在这新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刻,为了理想共同努力吧!

青春无悔(四)

开学寄语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象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青春无悔!

班主任开学第一次讲话(五)

Anewsemesterapproaching,westandonanewstartingpoint,facedwithgreaterchallenges,Iamwellawarethatthisisnotaneasywaytotake,butOncewemasteredtheknackofthis,itisexcitingtowaitforthebettertomorrow.Afterthestudy,inordertohaveacorrectdirection,Idevisedastudyplan.First,theremustbeconfidence,confidenceisthefirstsecretofsuccess,bothinlifeandinlearning,self-confidenceiscrucial.Nomatterhowtomorrow,buttodayhascome,graspthisisthemostsensiblechoice.Nomatterhowgreatthegapbetweenthemselvesandothers,buttoenterthesecondsemester,anditisanewbeginning,alwaysbelievetheycanbesuccessful.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同学们带着笑脸重返集体。过去,我们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互助互爱、努力奋斗,经历风雨和阳光;今天,我们不分彼此,团结互助,共同成长。新学期,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深知,这条路不好走,但是,同学们要记住:进入状态,学习就是享受;心情浮躁,闲着也是痛苦。请同学们一定要满怀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明天怎样,但今天已经到来,把握今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管自己与别人有多大的差距,但是,步入第二学期,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愿我们在仅剩的4个多月中携手奋力拼搏,我坚信,同学们一定会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

新学期开学寄语(六)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我发现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的办公室.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们全体师生必定会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这个学期是我们的毕业学期,中考学期,我们每个人都要把握每个瞬间,韧劲不怕磨练经得起考验;把握每个瞬间,肝胆相照我们手足相连;把握每个瞬间,惊涛骇浪中我们奋勇争先。一起努力向目标冲击,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开学初第一次发言(七)

兔年春早,万象更新。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事如意!兔年辛勤耕耘,六月硕果累累。

曾经有一位初三的学生对我说:“我简直无法忍受,每天写不完的作业,每周做不清的试卷,回到家里父母期望的眼神和不停地唠叨,都让我感到疲惫不堪,我觉得快要崩溃了。”

我非常能理解大家的感受,第一,我也曾经历过初三、高三,深切体会到学习的紧张和单调;第二,作为学生的家长、孩子的母亲,我每天都感受着孩子学习的辛苦和不易。

借用一句歌词表达我的感受: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

下面我来讲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过一个葡萄架。葡萄熟了,一串串挂在高高的葡萄架上,晶莹剔透,十分诱人。狐狸垂涎三尺,于是使劲儿一跳,但是葡萄架很高,狐狸没有成功,“人生能有几回搏,让我再试一次”,很遗憾,它仍没有够着,三次、四次,试了很多次,最后它筋疲力尽,觉得没什么希望,无可奈何地走了,边走边自我安慰:这些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我根本就不想吃。这就是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酸葡萄心理。

在我们同学中间也有这种情况,经过多次努力,中考无望,只有选择放弃,但这种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再无路可走,所以不妨用酸葡萄心理调节一下自己。对这些同学我想说,你们是让人敬佩的,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依然坚持了,屡败屡战,何等坚强!以后还有什么样的挫折你们不能承受?有一句名言: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的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放弃一条路,同时也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但是不论你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都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想送给这些同学几句话:

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

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

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

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

虽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像第一只狐狸一样,也没能摘到葡萄,他想:这么鲜美的葡萄我都不能享用,上帝太不公平,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成功便成仁,自尽吧。

在我们同学当中可能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我这一辈子就完了。果真是这样吗?

一位初三的孩子曾这样对我说:“每天回到家里,父母什么家务也不让我做,说只要我学习好就行,而且经常陪着学习到很晚,如果我考不好,就会感到很内疚,对不起父母。”还有一位孩子,他说:“我平时成绩基本上是前几名,但我一点也不自信,每次考试都紧张,要是别人超过我,要是成绩滑了怎么办?”因为经常处于惶恐不安之中,于是出现了一些生理症状:经常感到胃不舒服,头疼,睡眠不好,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毛病。这已经是考试焦虑的症状。

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感到压力太大时,要学会减压,这里教你一些方法:

张弛有度。在学习和考试中,适度紧张和兴奋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是如果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有害的。就像琴弦,如果太松了便无法弹奏乐曲,只有适度地紧弦,才能奏出美妙的乐曲,但是如果一根弦绷得太紧太久了,就会失去弹性,甚至绷断。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坦言,自己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各种原因,一度出现精神抑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才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你也要张弛有度,学会爱惜自己。

自我对话。我到底担心什么?是什么引起我的紧张和担心?可能是父母的期望,也可能是自己的失败幻想,甚至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小情境都可能引起紧张。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一一反驳。比如:我不想让父母失望,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我怕他们难过。辩驳理由:父母可能会很失望很难过,但如果自己焦虑不安急出毛病来,他们会更担心更难过。父母希望自己学习好,更希望自己健健康康,重要的是自己努力了没有,而不是结果非要怎样。

自我开放。当你感到压力大时,主动和老师、朋友、父母沟通,聊一聊,说一说,把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尤其是和父母交流,说出你的想法,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理解你的感受,对你有一个合理的期待。鲁迅先生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自食其力。要学会寻求帮助,别什么事情都一个人在心里闷着。

调整好生物钟。每个人在一个月中都有情绪的兴奋期和低潮期,有些天心情特别好,做事效率很高,有些天心情莫名地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就想发脾气。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找到你情绪的规律,在情绪低潮时,学会调整,避免刺激。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也有精神的兴奋点,有些同学白天精神好,有的则晚上容易兴奋,学习效率高,尽量把你的兴奋点调整到与中考时间段相一致。

运动是最好的心理医生。每天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心情,比如跑步,可以单跑,结伴跑更好,或打打球、散散步都可以。“8-1>8”,每天抽出一小时进行运动和休息,虽然只学习了7小时,学习效率却超过8小时。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都知道,可是一看到别人都在埋头学习,课间十分钟也不走出教室,自己哪能不紧张,但学习不是拼时间而是比效率。也有同学认为体育考试已经考过了不用再锻炼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使你终身受益。

第三、第四只狐狸也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们看前两只都没有摘到葡萄,于是开始想办法,它们搬来砖头找来棍子,开始摘葡萄,但是他们惟恐对方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互相争斗,结果可想而知,两败俱伤。

曾有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我有一位好朋友,我们学习成绩差不多,有时他好一些,有时我好一些。但是当他比我考得好时,我心里就难受,不服气,就不想理他,你说我是不是很自私,很虚伪,我心理正常吗?我是这样回答的: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把你真实的想法说给我听。首先祝贺你,有人把你作为对手,说明你优秀;有人做你的对手,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追求进步的人,满足现状的人会有对手吗?

其次,正是因为对手的存在你才进步得更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有一位武林高手叫独孤求败,一个人没有对手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人生不能没有竞争对手,棋逢对手、高手对弈这才叫酣畅淋漓。这个对手可能在你身边,也可能在远方;可能是困苦的环境,也可能是自己薄弱的意志。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你能否战胜自己的脆弱,自己的狭隘?

再者,学会接纳他人,友善相处。人需要自尊心、自信心,但如果过度,就会演变为嫉妒心和虚荣心。三国时的周瑜曾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我周瑜智慧超群,又何必生他一个诸葛亮聪明绝伦呢?如果一个人由于担心别人优于自己而产生愤怒和嫉妒心理,是非常有害的,它使自己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紧张、不安、担心、愤怒的情绪中,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为自己,也为别人。

人群中有这样几种心态:

我行,你不行:自大;你行,我不行:自卑;

我不行,你也不行:嫉妒;我行,你也行:欣赏。

自大、自卑、嫉妒都阻碍了你前进的脚步。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为自己喝彩,也为别人鼓掌。

还有第五只狐狸的故事,你可以续编下去。

同学们,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初中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既有些兴奋和担忧,又有些留恋和珍惜。朋友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我祝福你们,通过四个半月的拚搏,实现美好愿望!

新学期班主任第一次讲话(八)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过去的一学期,同学们在各位任课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一个学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只是度过了初中三年的六分之一,我们只能算是完成了阶段目标。但是我们既然能够出色完成这六分之一段目标,我们就有信心去走完剩下的六分之五。在新年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目标。不论是班集体还是每个人在新的学期都要制定新的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不会浑浑噩噩混日子,我们要延续期末制定的目标,未完成的同学还需努力,已经完成的同学又要制定新的目标,而我们整个集体也要分学期大目标,每月每周小目标,集体凝集力的提升,集体生活学习氛围的提升,集体水平的提高,要靠每个同学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

其次,为着目标的实现有智慧的努力。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做,自己是自己发展、进步的内因,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为自己、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更是为期盼我们成材。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我们的进步和提升,无论是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是如此。另外不要忽视老师的努力。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老师的教育帮助、引导和鼓舞都会促使我们的进步。因此,一定要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教育和帮助,同时还要心存感激,感激老师给的每一份教育和帮助。没有老师们今天严格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未来。对老师的努力越感激,我们就会越努力,就会越进步。此外是家长的努力。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困难、喜悦、悲伤、所思所行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和监督,而每一份帮助和监督,都是我们前进的助力和动力,我们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

同学们,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以新的气象,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

班主任开学第一次讲话(九)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年里,人们彼此通过真诚而温馨的祝福,表达着自己的良好祝愿。是的,我们期盼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收获更多。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春天里开始设计秋天

帕斯尔曾说过:“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也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或许就是因为这思想,才让我们变得坚韧,富有不屈而鲜活的生命力。班级日志,起起落落,可我们仍然坚持。是因为这是让每个人了解班级最快的渠道。或许有的同学对这种形式有些漠然,甚至反感,或许你们讨厌反感的是有些参杂个人的想法,但这些不都是一种锻炼和观察嘛。其实,我们真的可以把我们的心放得更宽些,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远些。有句话说: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可交流一种思想,我们会得到更多。

所以,我还想和大家一起记下对这段生活的真实感悟,无论是做的好的还是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许失败的感言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信自己才有力量!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从务实心态、学态、方法出发,培良好的习惯,提高效率,最终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学习进步、走向成功!谢谢。

班主任开学第一次讲话(十)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我们一起告别了漫漫长冬,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临了。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在这个年的春天,我们应该有哪些不一样呢?我想,我们不仅仅是又长了一岁。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的目标,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确立一个目标。我知道,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以后缺少两样东西,一是缺切实可行的计划,二是缺遇到困难继续坚持的信心。我们都知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锹挖不了一口井的道理。其实对我们来说用好了每一节课就能抓住每一天,不放过课堂和课本上的任何一个问题就有了新进步。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今天的问题留给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每天前进一小步,一个月、一学期、一年就是一大步。

正如我们班歌中唱的那样,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奇迹!

过好日子做好自己

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寒假,又回到我们熟悉的教室,又将开始我们新的学习旅程。此刻,你内心快乐吗?

我先说一个也许算不上故事的故事。有一个忙碌的企业家,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和全家去一所海滨城市旅游。考虑到是旅游旺季,所以先驱车去往目的地。顺利地找到一家价格还算实惠的旅馆,走进房间才发现无法眺望海景。所以提出希望能够换一间。老板答应了,可是前提是增加30美元。妻子和儿子乘坐第二天中午的飞机,一点左右到,他赶到机场,结果得知晚点2个小时,只好先回到旅馆。顺利接到家人后,在一家海鲜馆用餐,在回旅馆的路上感到肚子疼,赶紧吃了随身携带的药。

你们觉得企业家的海滨之旅快乐吗?

快乐,无关乎物质,它是一种心灵体验。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可是有的同学不善于寻找快乐,所以面对学习,我们并不快乐。

学习若不快乐,怎会有匡衡凿壁借光的刻苦,怎会有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痴狂,怎会有孔子“韦编三绝”的一代传奇?

那么学习有什么快乐呢?学习的乐趣,就在于冥思苦想解决一道难题的欢欣,就在于苦读多时之后回头望去的成就感。学习就像登山,路途虽是极为艰险,困难重重,但登上峰顶之后,就能放眼四望壮丽的景色,而心中更是充盈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和自豪,快乐学习的人,就像荡舟于无垠的大海,明静而豁达,又如飞翔于宽广的天空,自由而又豪气丛生。快乐的心态能让人不屈不挠的努力奋进;

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始追寻快乐,过好每一个看似苦闷的日子,做最真、最充实的自己。

快乐的心态能让人在失败中“舔试”着成功;

快乐的心态能让人在成功时总想找点不足;

快乐的心态让人在名利面前显得淡薄或陌生;

快乐的心态让人们在交往中更注重彼此的感受;

快乐的心态让人们的心胸豁达,更有奉献意识;

快乐的心态让人们增加着朋友,减少着敌人;

快乐的心态让人们回味无穷,从不在自责中生活;

快乐的心态鼓舞着自己,影响着他人。

新学期班主任寄语(十一)

经过了一个寒假的休息和调整,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

回首过去的一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凝聚了我们班级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全班同学勤奋好学、同心同德、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

同学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新学期,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每位同学扪心自问: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我准备好了吗?

本学期,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面临多种多样的素质检阅。我坚信,我们全体同学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踏实的精神、坚定的信心去迎接各类考试,再创我班新的辉煌。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如果长时间忽略,就会积淀成习惯,甚至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同样,学习中也有许多细节,如果经常地疏忽,就会造成大的漏洞。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抓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课、作业、考试、提问都要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我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我班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学习过程。坚信只要抓住了过程,就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二,“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选择生活,但是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好的态度能弥补不足,不良的态度将使优势变成劣势。成功和失败往往取决于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向上,一种是消极悲观。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将来,态度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它始终会影响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扬积极进取、意志坚定、刻苦学习的精神,要有责任心、要经得起挫折,要乐观坚强,要胸有大志,要用积极的态度创就我们人生的辉煌。

第三,“人格影响一生”:我们不但要有优异的成绩,而且要有高贵的品质,要从生活的点滴中体现我们的品格。要继续完善自身形象,使每一位同学真正成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祖国建设栋梁。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收获成功,收获希望。让我们在新的一学期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踏实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新学期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班主任新学期第一次讲话(十二)

新学期希望每个同学要做到“五心”:

一是收心。

把寒假的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

新学期有新开始,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学期伊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就如我以前讲过的登山的故事,登山前我们总要抱有必胜的,登上山顶的决心,在新学期我们也要坚定的决心,明确的目标。

三是恒心。

而在登山的过程中总是布满荆棘,甚至会有狂风大雨,也许还会有人在你旁边游说你不要爬了,多累啊,可能有人就放弃了,他永远也登不到山顶,这样的人没有恒心,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一个个困难,去争取新的辉煌。

四是爱心。

不仅要提高学习,同时还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孝顺父母。

五是用心。

读书需要用心,处处用心皆学问。只有用心做人、做学问,才能有所成。有一个故事:父子赶兔,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兔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兔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兔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兔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兔应声而动。兔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好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在这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用心,同时也需要其他几个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愿同学们在新学期有所进步。

新学期寄语(十三)

兔年春早,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在此,我向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愿大家兔年大吉,兔劲十足!

回首过去的一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凝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全班同学同心同德、紧密团结的结果。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新学期,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请大家扪心自问:新学期,我准备好了吗?如果说中学第一学期是我们初步了解、融合新集体的阶段:我们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模式,我们好奇、我们顽皮地做出各种尝试,我们各显其能;那么已经到来的第二学期则需要我们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的学期。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新人,你已经没有理由胆怯或轻狂,你需要踏踏实实做好计划,以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学生开始你的学习生涯!

所以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一个信心:我能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第二,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勤奋,刻苦,求实.第三,建立一个目标.志存高远,终能奋翼.第四,培养一种习惯:自觉.“习惯决定一切”.第五,创设一种环境:安全,稳定,文明,有序.让我们的班级更和谐.

同学们,让我们在新的一学期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踏实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为把我班建设成学校优秀班级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新学期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新学期寄语(十四)

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恭祝每一位同学新年好!在新的一年里兔气冲天,兔年更兔。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班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忘不了同学们在“教师节”为老师们献上的贺卡和祝福,忘不了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欢呼雀跃,忘不了同学们在一二九合唱中的优美的旋律——我被同学们团结一心的情谊而感动,为同学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你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快乐!

现在你们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同学们要珍惜时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竞争、学会共处,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使之成为你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回首过去的年,我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一些事情让我们遗憾万分,有一些问题让我们深深思索……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年我们失去了什么,在年我们就要把它找回来,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向着梦想冲刺吧!

班主任新学期第一次讲话(十五)

同学们,在这个学年中,我们不仅要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而且我们还一起度过你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年。在本年度,你们不仅要完成九年级下的课程学习,还要把整个初中阶段学到的知识整合梳理,系统复习,以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

寒窗数载,在此一搏!随着中考的来临,可能有些同学会“近‘考’情怯”,不敢听钟声,分针秒针,如刀似剑,悬于心头。

其实,用不着肌肉紧绷,如履薄冰。人生的意义永远不在于鲜花、掌声,而在于上下求索的过程之中。

美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而最美的风景,更在那登上山巅后的回首一瞥之中。放下那种种的疑虑和紧张吧,只要你以平常的心态,踏踏实实的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你一定会发现——曙光就在前头!

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一日之计在于晨”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早读,让那灿烂的朝阳点缀我们的壮丽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成功之花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刻苦自觉的精神,都需要顽强拼搏的勇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泓清池,必须不断有清泉的注入,否则,即使不干涸,也很容易混浊。读书也是一样,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用心去感悟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积累)

最后我真诚祝愿每一位立志读书的同学在新的学年里都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开学班主任讲话稿:(十六)

同学们:大家好!

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同学们又将投入到新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中来,我诚挚地欢迎大家回到校园。同学们,新学期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怀着企盼期待着你们,希望你们文明有序、自觉自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认真刻苦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言行,让老师们由衷地感到你们懂事了。

过去的一学期,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较大进步,获得了一定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全体同学们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结果,更是老师们用心血和汗水为同学们铺垫成功之路的结果,它必将鼓舞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新学期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学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满怀信心走向成功。在这里,我向同学们提议:

第一、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

自信心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要。我们读书学习,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毅力、有行动。在这儿送大家三句话:“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鼓励自己,天天成功!超越自己,一定成功!”

第二、创设一个环境:文明有序

每个同学是班级的缩影,每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的形象及风貌,同学们要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在教室内不乱丢杂物;在校外不进网吧、不打游戏;在家尊重父母。做一个热爱班集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第三、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律

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学们要自觉自律,时时处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班级公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第四、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

新学期开始,我们要在全班创立一种优良的学习风气。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学习,认认真真上课,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新学期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关注着你们。今天我们要将新学期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来。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展现全新的自我。

一首诗题为《播种》的小诗写到: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语汇范文篇4

【关键词】词汇教学挑选培养习惯词汇网络活动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元素。语言学家David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说到:“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影响学生解题的重要因素就是词汇,词汇量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学习单词靠的是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学得枯燥乏味,兴趣全无。所以就经常有学生向笔者抱怨: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久而久之,就对词汇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厌倦心理,进而导致放弃英语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词汇教学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此,笔者拟就本文谈谈词汇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遵循标准,精挑细选”进行词汇教学

现行牛津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三多”——语篇多、任务多、词汇多。每一单元除近70个基本词汇外,还有许多在WordPower、Task、Project等任务中的说明、语篇中的新增词汇。要想把如此之丰富的词汇统统教给学生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能的。这样,英语教师就应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新增词汇进行筛选。依据《标准》,高频率使用、实用性强、易学易掌握、学生感兴趣的单词可作为首选对象教给学生。比如:afford,offer,apply,replace,exchange等这些常见、常用、简单易学的就可以如基础词汇般处理并教授给学生;反之modify,recommendation,approximate,duration,contraction等生僻词汇则只需学生在课文具体语境中能知晓语义,无须识记。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学生面对新教材众多词汇时的茫然与手足无措,也为学习节约了时间。

二、“巧立规矩、妙养习惯”进行词汇教学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做了如下探索(以新教材的第一单元为例,基础词汇共有66个,教师可把它一分为二进行词汇教学):

首先,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先教育学生学会必要的基本的单词学习方法: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记忆单词。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在明确了20分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后,我给学生订了三个规矩:

1、大声读;

2、清晰读;

3、一词“四”读。即:第一步,自己“拼”读。学生根据音标自己拼读单词,2分钟后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第二步,“跟”读。全班同学先听一遍录音,目的是“纠音”。然后跟着录音机大声朗读。再给2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巩固发音。第三步,“颠”来“倒”去读。全班按第一至最后的顺序每个单词两遍,然后,从按最后至第一的倒序重复每个单词两遍。(因学生刚接触单词,不甚熟练,所以这一步朗读速度属正常语速)。通过这种“颠来倒去读法”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读单词的兴趣,更促使他们集中了注意力。第四步,一分钟“快”读。每位同学用自己最快的语速朗读所有单词,每词一遍,以一分钟为限。在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所有单词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学生们激起了强烈的求胜欲。几分钟的准备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单词的发音,好的学生甚至能根据音标拼写,培养了良好的读单词的习惯;而且使原本“老师读—学生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活了起来!

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养成了“明确目标,运用方法,高效学习”的良好词汇学习习惯。

三、“英语课堂,反复呈现”进行词汇教学

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原理”,任何记忆过的新单词,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否则就会有被完全遗忘的可能。又根据最新记忆理论《满氏记忆通论》,记忆任何一个英语单词,如果没有达到牢固状态,那么都会有被遗忘的可能。要牢固记忆一个英语单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复习以达到牢固状态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的同时,更要花心思:用什么英语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多用近期学到的新词汇;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多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句型转化或用英语解释单词、句子。如:学了insteadof这一词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常用的but;学了aswellas之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and,with或与notonly...butalso之间进行句型转化等。

四、“利用WordPower,构建网络”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个“词汇网络”,使学生能将所学单词放在与其他单词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比较性学习。新教材中WordPower这一板块为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在这里结合这一板块,我想重点谈谈两种“网络”:一种是“结构网”,一种是“语义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第二模块U3中介绍词缀的契机,向学生较全面地介绍词根、词缀等构词法,进而利用“结构网”进行教学。如果把单词比作一棵树的话,词根就是树的根部,它决定了这单词最根本的中心意思。而词缀就是那树上的枝叶,它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但是它又与词根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两者含义的复合词。例如:care这一树根与-ful,-less,ness等枝叶一结合所得到的新单词的意义,学生就完全可以利用“构词法”猜出;再如,学生理解了sure,通过词缀en-就能很容易猜出ensure的意思。所以,只要学生了解一定的构词法,就能大大降低词汇理解的难度,并能举一反三,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另外,新教材中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科技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一些词汇材料也吸引了学生很大的注意力。教师不仅要发挥他们的兴趣,更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语义网”。使得学生在看到第一模块U1"schoolfacilities"时,能尽可能多地想到与之有关的词汇。做到“一叶而知秋”。教师通过这种“网络”式的词汇教学,达到了教学最大的使命“教会思考”,使学生找到词汇学习的规律,加大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往往是事半功倍。

五、“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进行词汇教学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词汇教学属于陈述性知识的习得,这类知识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然而新教材知识容量大的特点难免使得学生在词汇记忆这方面产生了一定难度。很多学生经常是本单元所学的还能记住,但如果一个模块所学的放在一起的话就不行了。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例如:

1)单词首尾大串连。让全班学生按照S形开展活动,要求是第一位同学说出本模块的任一单词,后面一位同学以此单词的尾字母为首字母再说一个,以此类推,但不能重复。如学生1说:achievement,学生2可以接touching,学生3可以接任何一个以i开始的字母.

在这种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紧张高效地运转,要么想下一个单词可以接什么,要么考虑别人说的是否重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较大限度得挖掘了学生记忆中的词汇。

2)竞赛法。这一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第二模块U2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将要复习的词汇分为二类,做成小纸条,放进不同的信封,并标上序号。每小组由组长为代表进行抽签,抽出答题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次按自己组内同学的实力分别选择10分、30分不同的档次,并答题。如果答对,这个小组可以得到自己选中的分数;若答错,则扣掉相应的分数。假如选择了“单词”类,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个单词的意思,如:upsidedown;astonished;scare;bite;helmet;interview等.假如选择了“词组”类,学生必须先解释这个词组再造一个句子。通过这种方法可复习下列词组:inthedark;upclose;incase;lookforwardto;liveinharmonywith;providesthforsb.等常见词组。

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运用中记忆词汇,在交流中巩固词汇”。

3)自编故事。新教材第二模块U1的Project板块任务是Tellingamysteriousstory.恰逢学生10月放假,也为了提高兴趣、加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的运用,我就把此任务适当改动: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自编故事,题材可以是amysteriousstoryorahumourousstoryoradetectivestory。以下是学生所编故事中一篇以示词汇教学的成果(稍有改动,字体倾斜的为本单元词汇):AMysteriousMurderItisbelievedthatthedogishumanbeings’goodfriend.Butnowpeoplearepuzzledataboy’sbeingmurdered.Liangjun,amiddleschoolstudent,wasmurderedattheschoolgateinmulti-coloredclothes.Accordingtosomewitnesses,twohairystrange-lookingdogswerefightingwhenLiangjunshowedupattheschoolgate.Allofasudden,oneofthedogsrushedintohimlikecrazy.Ateacherwasreadytosavehim,however,itwastoolate.Thedogsaresaidtohavegonewild.Nowpolicehavetakenchargeofthecase.PolicehavenotruledoutthepossibilitythatLiangjunwaskilledbythefrighteningdog;buttheyarealsolookingintootherchance.……Atlast,convincingevidenceshowedthattheboyatetoomuchinthemorning.Asaresult,theboydiedthemomentthedoghithisbellyheavily.

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确实是举足轻重的。笔者通过在实践中利用新教材灵活开展词汇教学,发挥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新课改“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原则,学生不只是记住了单词,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如地运用词汇去交际。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英语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语汇范文篇5

多彩的现实生活,飞速前进的时代决定儿童艺术兴趣和审美需求是多采多样的,而编导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儿童舞蹈创作题材的多样化。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首先必须充满童趣。(童趣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儿童舞蹈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种:

1.题材:这类题材指的是直接反映当代儿童精神面貌的题材,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守纪律、助人为乐等,更主要的是放映当代儿童的现实意识,主体意识及参与意识。

2.寓言题材:这类题材最大特点是借儿童非常感兴趣的自然景物或动物的外形特点,性格来寄寓某种思想或说明某种道理,常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塑造人物,将自然植物和动物人物化,性格化。几年前,我曾经为市福利会幼儿园编排了这类题材的舞蹈。舞蹈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蚂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搬运粮食的情景,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舞蹈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该节目获汕头市“六·一”少儿花会舞蹈比赛一等奖。

3.历史题材:这是指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特点的题材,它可以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和适当的虚构,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展示历史发展趋势,使儿童从舞蹈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如《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等等。

儿童舞蹈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只要我们处处留神孩子们的天地,仔细观察他们的爱和情,儿童舞蹈的题材就会像满天繁星向你眨眼,它们好似一首儿歌,一副童画,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一种稚气盎然的游戏。当你捕捉到这些耀眼夺目,充满童趣的创作题材后,则要确定其舞蹈形式和结构。

二、儿童舞蹈的形式和结构

表演舞蹈一般有三种形式:舞剧、情节舞、情绪舞。

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不复杂,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考虑儿童舞蹈的教育性的同时,还强调它的自娱性。另外,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短小、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

创编儿童舞蹈必须熟悉怎样去结构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物情节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

例如,《小蚂蚁》属情节舞,一群小蚂蚁到处找粮食准备过冬,有两只小蚂蚁在寻找的路上发现了粮食“一颗糖”,可是糖太重了小蚂蚁搬不动,只有叫来所有的小蚂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粮食搬回家。体现了团结力量大的主题。舞蹈《小蚂蚁》的情节虽简单,但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布局合理,有儿童特点,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演出当中,能与台下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

三、儿童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里、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笔者认为,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劳动、游戏及反映他们童心的习惯动作)中去抉取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能表现的,经过改变,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演信息。而决不能把大人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

一个舞蹈作品主要语汇不宜多,二三个就可以。如《小蚂蚁》的主要语汇只有三个:双手上举加小跑步,跑动时左右出胯;摇摆头部、臀部;四肢着地快速爬行。这三个夸张、拟人化的动作,富有儿童特点,并在舞蹈转折时反复出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此塑造了一群团结合作,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形象。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真诚地走入孩子们的生活,感应童心、寻找童趣、才能捕捉到有生活气息的、纯真的、童心的灵性,寻到创作的契机,巧妙构思,获得艺术的升华。同时作为儿童舞蹈编导,还必须多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把握儿童舞蹈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不断收集、整理儿童舞蹈的信息和资料,在充实自我、更新自我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认识生活的创作能力,充分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点,又能体现清新,亮丽、富有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舞蹈(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

[2]舞蹈杂志.2008.

语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图画现代主义视觉语言现代性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舞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公务员之家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语汇范文篇7

阅读学、写作学、辞章学、语言学等等语文知识也不是直接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它们虽有指导言语活动、加速语文能力发展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软性的、有限的。懂得写作理论,并不见得就会写作,同样,懂得语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经过无数次言语活动,积淀成个体自动的言语操作习惯的一部分,才成为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由于语言是自由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把语文知识看成语文能力结构的要素,从而使学生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反而会阻碍语文能力的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它是由语言和对其正确熟练的操作行为构成的。

语言是词汇与语法构成的系统,这是对世界所有语言的最一般概括。但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及其生成语文能力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汉语口语的单音成义和书面语一字一词或一字一语素而字形孑然独立的方块形体,使“汉语语法没有形态学和造句法这样两个部分”,完全“依靠语义、事理逻辑、约定俗成”来编织言语,[1]因而汉语各级言语单位的调配组合极其自由灵活,或者说汉语是有语无“法”的。[2]因此,汉语“运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汇掌握的能力”[3],“对一个人来说,他所掌握的词汇越丰富,他的认识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4]。可见,吸纳大量而足够的字词语汇,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育界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3000常用字可以覆盖现代一般读物字汇量的99%,因而中学生已经超越了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

诚然,小学语文教学是要求小学毕业生要能够识到2500—3000常用字,但认识3000字不等于就掌握了这些字组合的全部语词。汉语几乎每个常用字都是多义的。一个“打”字多达23个义项,可同别的字组成161个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双音词51419条,但构成这些词却只用了1972个字。何况大多数小学毕业生是并没有识到3000字的,更何况要在广泛的读写中真正够用,不识到五六千字恐怕是不行的。[5]因此,中学生非但没有超越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相反,恰恰是需要大量积累字词语汇的时期。

中学生成熟语文能力究竟要掌握多少语词量,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定型或者说是“字本位”的语言,词与非词的界限不清楚,因而统计不可能准确;而且由于汉字出奇的多义和高度自由灵活而具有罕见的强大构词能力,在识了3000多常用字以后,判定一个词究竟是“熟字熟词”还是“熟字生词”,往往要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因而即使有词频统计也无多大实用。这就是说,对语词的掌握不仅是一个识记过程,而且更是一个组合过程。所以,衡量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一般不看语词识记量的多少,而要看一定的言语行为的优劣。

今天,听说言语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与读写能力同等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并不等于能同步发展。一般说来,母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基础听说能力(生活对话能力)─→基础读写能力─→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长篇独白语听说和研读、著述或创作能力)。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基础听说能力是在学龄时就已成熟了的,而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则要在中学毕业以后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中学生作长篇发言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如果不是要说的内容超越了说者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因为基础读写能力太差所致。古往今来能够出口成章的人不为少见,但大都是凭借相当的书面语功底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和能够发展成熟的主要是基础读写能力。

言语能力必须在言语活动中发展,不同环境条件的言语活动必须借助不同形态的言语工具,从而必然要发展出不同的言语能力。口语是轮番单向传递的,书面语则可以同时多向传递。中小学是以课堂班级制为组织形式的学习场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决定了这个阶段的言语训练必须主要采用能同时多向传递的书面语形式,从而主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能力。

一般说来,语汇量的积累同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是成正比的。口语是以声传情一发即逝的,书面语是以形达意历久不变的。而视觉捕捉和储存语汇的效率比听觉高30%左右。语文教学以书面语训练为主将更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在教学中摒弃和杜绝口语活动。复述、答问、讨论、质疑、听记等等,这些早与书面语教学密切配合、行之有效的口语活动,仍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永传不衰;而第二课堂的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等,则更为少数有口语爱好和天赋的同学开辟了大显身手、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但这些口语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与书面语教学平分秋色,却是无可争辩的。

就社会需要和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读写来说,写作是比阅读更高因而更难掌握的能力。首先,阅读只是对语形的再认,它常常只需扫视字形的轮廊,而可以忽略其内部细节;而写作则是对语形的再现,一笔一画都必须有清晰的内存和一丝不苟的输出。因而会认的字不一定会写,能写一字则能认多字。其次,阅读只是由文到意的单向转化,而且是由显到隐、由多到少、由整到散、由精到粗的“为己”的转化,不必考虑别人的需要与可能的反应;而写作则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它不仅有类似或等同于由文到意的转化,而且还有由隐到显、由少到多、由散到整、由粗到精的转化,因而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可能的反应。第三,阅读主要是对信息的筛选与索取,即抓住读物的中心、要点和必要的细节,而不必经常顾及读物的作法和技巧;而写作则是对信息的输送与装载,因而每次都必须根据目的、内容、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技巧。第四,阅读只是脑力而非手力的操作,而写作则是脑力与手力并用的操作。可见,写作是比阅读更细致、更复杂、更富于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因而完全可以说,会读却不一定会写,会写则读一般不成问题。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用写作的好坏来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链条中,基础写作能力的发展是关键的难点环节。

由此看来,丰富的语汇积累和正确熟练地运用语汇的书面操作行为,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

语汇的迅速积累需要经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速读和熟读。熟读主要适合于从文言文中学习语言。因为文言文行文简省精练、语词密集,熟读背诵浅易的文言文,对中学生来说,是又一次集中积累语汇的机会。而从白话文中学习语言,中学生已经进入了分散积累语汇的阶段,这时只有大量而广泛的速读,才能克服阅读量大而新词新语复现时距长的缺陷。但速读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不付诸书面表达,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和孤离性强的语词就只是一晃即逝的过眼云烟,而对信息的筛选也常常只是混朦、粗疏、零碎而飘忽的内隐过程。所以,速读需要用写作来加强对字词语汇的强化与加速筛选行为的发展。而写作训练必须有写作材料和写作动力的不断支持才能得以频繁地进行。那么,以课文为写作材料,以写作要求为读写动力,让学生经常写课文提要、阅读体会、单元分析、读书报告以及缩写、扩写、改写、组写、译写等等,就不仅能迅速而牢固地扩充语词积累和解决学生常常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的写作难题,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多快好省地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封闭领域,而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节节升高的“伴侣”。可见,用写作带动速读,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其阅读能力的需要。因此,在白话文教学中采用以写作带动速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活泼积极有效,从而收到一举而读写两得之功。不仅如此,用写作带动速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治学态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实,早在20年代初,胡适先生就提出要以能作文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个标准。他认为,“手到是心到的法门”,写作“是吸收的利器”。“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叙过——那种智识思想方可算是你自己的了”。否则,一切感想,一切书籍的泛览,一切聪敏的心得,都象天上浮云江中流水,转眼就消逝了。[6]

恐怕可以说,以写作带动速读,或者说以写作为中心科学地组织语文教学,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不管什么事情,都会有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要也只有致力于抓住和解决这个中心问题,其他环节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语汇范文篇8

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思维的源泉。一个人只有在面临与其思维能力相适应的内容,却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听说读写时,才是缺乏语文能力的表现。因此,语文能力应该是能够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毫无限制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说,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凭借一定的思维内容,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但不可能替代和超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语文学科之所以不是按学问性质划分出来的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学科门类,而只是以文选为教材的教学科目,就是因为它不是为培养学生专门的思维能力,而只是为学生获取字词语汇并借以训练、培养其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而设置的。选文可以部分或全部抽换,其原因就在于选文的思维内容不是直接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而只是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打开语文能力宝库的工具。教学实践早已充分证明,把课文内容看成语文能力结构的要素而使教师对其不遗余力地阐幽发微和条分缕析,是无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阅读学、写作学、辞章学、语言学等等语文知识也不是直接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它们虽有指导言语活动、加速语文能力发展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软性的、有限的。懂得写作理论,并不见得就会写作,同样,懂得语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经过无数次言语活动,积淀成个体自动的言语操作习惯的一部分,才成为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由于语言是自由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把语文知识看成语文能力结构的要素,从而使学生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反而会阻碍语文能力的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它是由语言和对其正确熟练的操作行为构成的。

语言是词汇与语法构成的系统,这是对世界所有语言的最一般概括。但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及其生成语文能力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汉语口语的单音成义和书面语一字一词或一字一语素而字形孑然独立的方块形体,使“汉语语法没有形态学和造句法这样两个部分”,完全“依靠语义、事理逻辑、约定俗成”来编织言语,[1]因而汉语各级言语单位的调配组合极其自由灵活,或者说汉语是有语无“法”的。[2]因此,汉语“运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汇掌握的能力”[3],“对一个人来说,他所掌握的词汇越丰富,他的认识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4]。可见,吸纳大量而足够的字词语汇,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育界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3000常用字可以覆盖现代一般读物字汇量的99%,因而中学生已经超越了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

诚然,小学语文教学是要求小学毕业生要能够识到2500—3000常用字,但认识3000字不等于就掌握了这些字组合的全部语词。汉语几乎每个常用字都是多义的。一个“打”字多达23个义项,可同别的字组成161个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双音词51419条,但构成这些词却只用了1972个字。何况大多数小学毕业生是并没有识到3000字的,更何况要在广泛的读写中真正够用,不识到五六千字恐怕是不行的。[5]因此,中学生非但没有超越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相反,恰恰是需要大量积累字词语汇的时期。

中学生成熟语文能力究竟要掌握多少语词量,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定型或者说是“字本位”的语言,词与非词的界限不清楚,因而统计不可能准确;而且由于汉字出奇的多义和高度自由灵活而具有罕见的强大构词能力,在识了3000多常用字以后,判定一个词究竟是“熟字熟词”还是“熟字生词”,往往要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因而即使有词频统计也无多大实用。这就是说,对语词的掌握不仅是一个识记过程,而且更是一个组合过程。所以,衡量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一般不看语词识记量的多少,而要看一定的言语行为的优劣。

今天,听说言语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与读写能力同等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并不等于能同步发展。一般说来,母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基础听说能力(生活对话能力)─→基础读写能力─→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长篇独白语听说和研读、著述或创作能力)。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基础听说能力是在学龄时就已成熟了的,而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则要在中学毕业以后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中学生作长篇发言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如果不是要说的内容超越了说者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因为基础读写能力太差所致。古往今来能够出口成章的人不为少见,但大都是凭借相当的书面语功底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和能够发展成熟的主要是基础读写能力。

言语能力必须在言语活动中发展,不同环境条件的言语活动必须借助不同形态的言语工具,从而必然要发展出不同的言语能力。口语是轮番单向传递的,书面语则可以同时多向传递。中小学是以课堂班级制为组织形式的学习场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决定了这个阶段的言语训练必须主要采用能同时多向传递的书面语形式,从而主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能力。

一般说来,语汇量的积累同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是成正比的。口语是以声传情一发即逝的,书面语是以形达意历久不变的。而视觉捕捉和储存语汇的效率比听觉高30%左右。语文教学以书面语训练为主将更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在教学中摒弃和杜绝口语活动。复述、答问、讨论、质疑、听记等等,这些早与书面语教学密切配合、行之有效的口语活动,仍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永传不衰;而第二课堂的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等,则更为少数有口语爱好和天赋的同学开辟了大显身手、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但这些口语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与书面语教学平分秋色,却是无可争辩的。

就社会需要和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读写来说,写作是比阅读更高因而更难掌握的能力。首先,阅读只是对语形的再认,它常常只需扫视字形的轮廊,而可以忽略其内部细节;而写作则是对语形的再现,一笔一画都必须有清晰的内存和一丝不苟的输出。因而会认的字不一定会写,能写一字则能认多字。其次,阅读只是由文到意的单向转化,而且是由显到隐、由多到少、由整到散、由精到粗的“为己”的转化,不必考虑别人的需要与可能的反应;而写作则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它不仅有类似或等同于由文到意的转化,而且还有由隐到显、由少到多、由散到整、由粗到精的转化,因而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可能的反应。第三,阅读主要是对信息的筛选与索取,即抓住读物的中心、要点和必要的细节,而不必经常顾及读物的作法和技巧;而写作则是对信息的输送与装载,因而每次都必须根据目的、内容、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技巧。第四,阅读只是脑力而非手力的操作,而写作则是脑力与手力并用的操作。可见,写作是比阅读更细致、更复杂、更富于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因而完全可以说,会读却不一定会写,会写则读一般不成问题。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用写作的好坏来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链条中,基础写作能力的发展是关键的难点环节。

由此看来,丰富的语汇积累和正确熟练地运用语汇的书面操作行为,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

语汇的迅速积累需要经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速读和熟读。熟读主要适合于从文言文中学习语言。因为文言文行文简省精练、语词密集,熟读背诵浅易的文言文,对中学生来说,是又一次集中积累语汇的机会。而从白话文中学习语言,中学生已经进入了分散积累语汇的阶段,这时只有大量而广泛的速读,才能克服阅读量大而新词新语复现时距长的缺陷。但速读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不付诸书面表达,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和孤离性强的语词就只是一晃即逝的过眼云烟,而对信息的筛选也常常只是混朦、粗疏、零碎而飘忽的内隐过程。所以,速读需要用写作来加强对字词语汇的强化与加速筛选行为的发展。而写作训练必须有写作材料和写作动力的不断支持才能得以频繁地进行。那么,以课文为写作材料,以写作要求为读写动力,让学生经常写课文提要、阅读体会、单元分析、读书报告以及缩写、扩写、改写、组写、译写等等,就不仅能迅速而牢固地扩充语词积累和解决学生常常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的写作难题,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多快好省地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封闭领域,而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节节升高的“伴侣”。可见,用写作带动速读,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其阅读能力的需要。因此,在白话文教学中采用以写作带动速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活泼积极有效,从而收到一举而读写两得之功。不仅如此,用写作带动速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治学态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实,早在20年代初,胡适先生就提出要以能作文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个标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准。他认为,“手到是心到的法门”,写作“是吸收的利器”。“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叙过——那种智识思想方可算是你自己的了”。否则,一切感想,一切书籍的泛览,一切聪敏的心得,都象天上浮云江中流水,转眼就消逝了。[6]

语汇范文篇9

阅读学、写作学、辞章学、语言学等等语文知识也不是直接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它们虽有指导言语活动、加速语文能力发展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软性的、有限的。懂得写作理论,并不见得就会写作,同样,懂得语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经过无数次言语活动,积淀成个体自动的言语操作习惯的一部分,才成为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由于语言是自由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把语文知识看成语文能力结构的要素,从而使学生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反而会阻碍语文能力的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它是由语言和对其正确熟练的操作行为构成的。

语言是词汇与语法构成的系统,这是对世界所有语言的最一般概括。但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及其生成语文能力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汉语口语的单音成义和书面语一字一词或一字一语素而字形孑然独立的方块形体,使“汉语语法没有形态学和造句法这样两个部分”,完全“依靠语义、事理逻辑、约定俗成”来编织言语,[1]因而汉语各级言语单位的调配组合极其自由灵活,或者说汉语是有语无“法”的。[2]因此,汉语“运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汇掌握的能力”[3],“对一个人来说,他所掌握的词汇越丰富,他的认识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4]。可见,吸纳大量而足够的字词语汇,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育界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3000常用字可以覆盖现代一般读物字汇量的99%,因而中学生已经超越了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

诚然,小学语文教学是要求小学毕业生要能够识到2500—3000常用字,但认识3000字不等于就掌握了这些字组合的全部语词。汉语几乎每个常用字都是多义的。一个“打”字多达23个义项,可同别的字组成161个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双音词51419条,但构成这些词却只用了1972个字。何况大多数小学毕业生是并没有识到3000字的,更何况要在广泛的读写中真正够用,不识到五六千字恐怕是不行的。[5]因此,中学生非但没有超越以积累字词语汇为主的时期,相反,恰恰是需要大量积累字词语汇的时期。

;中学生成熟语文能力究竟要掌握多少语词量,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定型或者说是“字本位”的语言,词与非词的界限不清楚,因而统计不可能准确;而且由于汉字出奇的多义和高度自由灵活而具有罕见的强大构词能力,在识了3000多常用字以后,判定一个词究竟是“熟字熟词”还是“熟字生词”,往往要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因而即使有词频统计也无多大实用。这就是说,对语词的掌握不仅是一个识记过程,而且更是一个组合过程。所以,衡量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一般不看语词识记量的多少,而要看一定的言语行为的优劣。

今天,听说言语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与读写能力同等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并不等于能同步发展。一般说来,母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基础听说能力(生活对话能力)─→基础读写能力─→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长篇独白语听说和研读、著述或创作能力)。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基础听说能力是在学龄时就已成熟了的,而高层次听说读写能力则要在中学毕业以后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中学生作长篇发言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如果不是要说的内容超越了说者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因为基础读写能力太差所致。古往今来能够出口成章的人不为少见,但大都是凭借相当的书面语功底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和能够发展成熟的主要是基础读写能力。

言语能力必须在言语活动中发展,不同环境条件的言语活动必须借助不同形态的言语工具,从而必然要发展出不同的言语能力。口语是轮番单向传递的,书面语则可以同时多向传递。中小学是以课堂班级制为组织形式的学习场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决定了这个阶段的言语训练必须主要采用能同时多向传递的书面语形式,从而主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能力。

一般说来,语汇量的积累同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是成正比的。口语是以声传情一发即逝的,书面语是以形达意历久不变的。而视觉捕捉和储存语汇的效率比听觉高30%左右。语文教学以书面语训练为主将更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在教学中摒弃和杜绝口语活动。复述、答问、讨论、质疑、听记等等,这些早与书面语教学密切配合、行之有效的口语活动,仍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永传不衰;而第二课堂的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等,则更为少数有口语爱好和天赋的同学开辟了大显身手、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但这些口语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与书面语教学平分秋色,却是无可争辩的。

就社会需要和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读写来说,写作是比阅读更高因而更难掌握的能力。首先,阅读只是对语形的再认,它常常只需扫视字形的轮廊,而可以忽略其内部细节;而写作则是对语形的再现,一笔一画都必须有清晰的内存和一丝不苟的输出。因而会认的字不一定会写,能写一字则能认多字。其次,阅读只是由文到意的单向转化,而且是由显到隐、由多到少、由整到散、由精到粗的“为己”的转化,不必考虑别人的需要与可能的反应;而写作则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它不仅有类似或等同于由文到意的转化,而且还有由隐到显、由少到多、由散到整、由粗到精的转化,因而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可能的反应。第三,阅读主要是对信息的筛选与索取,即抓住读物的中心、要点和必要的细节,而不必经常顾及读物的作法和技巧;而写作则是对信息的输送与装载,因而每次都必须根据目的、内容、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技巧。第四,阅读只是脑力而非手力的操作,而写作则是脑力与手力并用的操作。可见,写作是比阅读更细致、更复杂、更富于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因而完全可以说,会读却不一定会写,会写则读一般不成问题。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用写作的好坏来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链条中,基础写作能力的发展是关键的难点环节。

由此看来,丰富的语汇积累和正确熟练地运用语汇的书面操作行为,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

语汇的迅速积累需要经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速读和熟读。熟读主要适合于从文言文中学习语言。因为文言文行文简省精练、语词密集,熟读背诵浅易的文言文,对中学生来说,是又一次集中积累语汇的机会。而从白话文中学习语言,中学生已经进入了分散积累语汇的阶段,这时只有大量而广泛的速读,才能克服阅读量大而新词新语复现时距长的缺陷。但速读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不付诸书面表达,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和孤离性强的语词就只是一晃即逝的过眼云烟,而对信息的筛选也常常只是混朦、粗疏、零碎而飘忽的内隐过程。所以,速读需要用写作来加强对字词语汇的强化与加速筛选行为的发展。而写作训练必须有写作材料和写作动力的不断支持才能得以频繁地进行。那么,以课文为写作材料,以写作要求为读写动力,让学生经常写课文提要、阅读体会、单元分析、读书报告以及缩写、扩写、改写、组写、译写等等,就不仅能迅速而牢固地扩充语词积累和解决学生常常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的写作难题,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多快好省地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封闭领域,而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节节升高的“伴侣”。可见,用写作带动速读,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其阅读能力的需要。因此,在白话文教学中采用以写作带动速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活泼积极有效,从而收到一举而读写两得之功。不仅如此,用写作带动速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治学态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实,早在20年代初,胡适先生就提出要以能作文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个标准。他认为,“手到是心到的法门”,写作“是吸收的利器”。“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叙过——那种智识思想方可算是你自己的了”。否则,一切感想,一切书籍的泛览,一切聪敏的心得,都象天上浮云江中流水,转眼就消逝了。[6]

恐怕可以说,以写作带动速读,或者说以写作为中心科学地组织语文教学,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不管什么事情,都会有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要也只有致力于抓住和解决这个中心问题,其他环节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然而,1978年有人对以写作为中心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的主张,却加以彻底否定。其理由是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多中心”论。这一“多中心”论是根据语文学科杂多的性质得出来的。这种把“学科性质决定教学目的”机械地套用于语文学科的做法,加上根据“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行为”的认识,轻率地认定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须各自单独培养,使得阅读教学等同于“教学生懂得课文的教学”。再加上“标准化”的盲目推广,于是便产生并发展出这么一个公式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教时: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教学生懂得课文的教学=学生听教师讲课文=把课文拆烂成无数字、词、句、段的孤立繁琐却又只是在字母中挑挑选选的练习。因此,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却被弃如敝屣,写作不但没有成为语文教学的龙头,反而成了学究式、猜谜式或文字游戏式的所谓“阅读教学”的附庸。结果大多数学生虽会做一些孤立繁琐的语文习题(有的甚至能拿高分),却词汇贫乏,不会写作和真正的阅读。许多初三的学生甚至连抄书也错漏迭出。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文强调中小学要加强写字教学,但中学毕业生能把祖国的文字写得工整清秀的却为数寥寥。不仅如此,这种多中心的教学目的还使语文教学思想出现了空前的盲目和混乱:学生读写能力不过关,便认为是没有把听说与读写并重;教师讲课文时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便认为是没有转变重写轻读的观念,于是便指责那个事实上从未出现过或实验过的“把阅读当作写作附庸”的做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便认为应该到课外去找出路,并美其名曰“大语文教育”;学生语文素质低下,便认为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似乎只有放弃对考试成绩的追求甚至取消语文考试,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提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今天,当多中心即无中心的语文教学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十八般武艺都用尽了而前进的路子却越走越窄的时候,是否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和博大无比的胸怀对“写作中心”说投以回眸一笑呢?

据上所述,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为写读课本,以思想内容为单元选编中外古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质兼美的白话文,不考课本,以使其具有足够的使用弹性,每册起码在50万字以上。教学时以写作带动速读,考试时考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写读题。另一套为诵读课本,选编短小、精美、浅易的古典诗文,每册在2万字以内,当然也要允许有一定的使用弹性。教学时要求学生每篇都能译写和熟读背诵,考试时背诵、默写题出自课本,理解、分析题则出自课外。

注:

[1][3]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

参阅申小龙:《语文的阐释》,第412、462页。

[4]张静主编:《现代汉语》下册,第2页。

[5]张志公:《谈字的教学》,《语文学习》

语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图画现代主义是广告设计语言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综合影响下的过渡状态,它极大地巩固绘画要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地位,在现代广告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以特殊的形式主义语言表达了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舞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产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