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8:02:27

一氧化碳范文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比和实验,使学生掌握CO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揭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对比、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能力。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适合,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认识——实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救护方法,实际救护小老鼠。从兴趣出发,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测性质,引入实验。

知识讲解指导:

1.以实验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还原性),特性(剧毒性)。

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

3.注意对比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教学建议

(1)突出实验教学的功能

实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论证方案及实施验证,以形成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知识、应用知识、验证假设、训练思维。

(2)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原则

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认识CO有毒的基础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4)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思考题,整合知识和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思考题(CO还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复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实验装置。将可燃性实验、还原性实验、尾气的处理实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这不仅是实验的整合,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课程结束指导:

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行对照。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为内容,进行讨论,着重在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

3.辩证认识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学设计方案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

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

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

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探究活动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一氧化碳范文篇2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比和实验,使学生掌握CO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揭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对比、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能力。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适合,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认识——实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救护方法,实际救护小老鼠。从兴趣出发,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测性质,引入实验。

知识讲解指导:

1.以实验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还原性),特性(剧毒性)。

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

3.注意对比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教学建议

(1)突出实验教学的功能

实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论证方案及实施验证,以形成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知识、应用知识、验证假设、训练思维。

(2)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原则

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认识CO有毒的基础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4)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思考题,整合知识和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思考题(CO还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复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实验装置。将可燃性实验、还原性实验、尾气的处理实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这不仅是实验的整合,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课程结束指导:

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行对照。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为内容,进行讨论,着重在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

3.辩证认识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学设计方案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一氧化碳范文篇3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一氧化碳范文篇4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一氧化碳范文篇5

1、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2、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1、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探究活动一:

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活动二: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完整,体现在板书上。

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课堂反馈:

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释。

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布置作业:

1、研究性学习: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书P120第3、4、6、7题

一氧化碳范文篇6

一、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2022年3月中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专项行动。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隐患排查,做到进村入户排查率100%。自即日起,全面部署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充分发挥村“两委”、包村干部、社区网格员的作用,全部深入乡村农户开展农村冬季取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用煤或生物质取暖用户要重点检查通风换气情况,查看排烟管道有无泄漏;对气代煤用户,要重点排查壁挂炉和燃气管线,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爆燃;对电代煤用户,要重点排查电采暖设备和户内线路,防止因电路故障引发触电事故或火灾。突出农村贫困户、低保户的隐患排查和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冬季取暖排查和宣传工作。排查工作要认真细致,驻村逐户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确保进村入户排查率100%全覆盖,对排查的隐患要督促用户及时整改,严防一氧化碳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知识引导,做到明白纸发放率100%。为普及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根据本辖区乡村居民情况迅速组织印制《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并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社区网格员等相关人员逐户发放,同时将明白纸发放到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手中,确保将明白纸迅速发放到每一户、每一名职工,让广大村民和职工群众按照明白纸要求,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三)强化当面教育,做到面对面教育率100%。在进村入户排查和发放明白纸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文化程度,面对面向居民讲解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劝说严禁使用桶、盆或没有烟囱的炉具取暖。增强面对面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春节返乡过年人员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务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真正让一氧化碳预防和急救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切实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目的。增强面对面教育的时效性,在气温骤降或者夜间,及时开展入户安全检查和提醒工作。

(四)强化舆论宣传,切实提升公众安全防护意识。把宣传作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措施,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宣传,切实提升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具体要做到:一是网络新媒体宣传。要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全方位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宣传,让公众时时处处都能学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提升安全意识、自救意识和防护意识。二是公共平台宣传。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宣传栏、户外显示屏等平台,张贴省市统一印发的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海报,通过漫画、动漫、沙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高强度、多频次滚动播发安全提示、警示信息,营造浓厚氛围。三是人员聚集场所宣传。通过开展“冬季取暖安全赶大集”等多种形式,在乡镇、农村集贸市场发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公告或明白纸,在居民聚集场所广泛宣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让安全教育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真正走进居民生活。四是乡村大喇叭宣传。要叫响乡村大喇叭,用好乡村宣传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定期播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常识和公告,在寒潮低温天气,加密加力播放频次,时刻提醒居民严禁使用桶、盆或没有烟囱的炉具取暖,落实好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各项措施,真正把冬季取暖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心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熟知。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清当前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和政治自觉,把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行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节的重要内容,深刻吸取近年来外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制定具体实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和任务分工,采取隐患排查、发放明白纸、面对面教育、全面宣传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专项行动,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我镇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一氧化碳范文篇7

一、工作目标

在冬春严寒季节期间,做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各行政村、各部门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对广大居民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防能力和自查意识,实现2021—2022年度“宣传检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不发生责任事故”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成立镇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兼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镇卫健委、应急办、民政办、卫生院、中心校、中学、社保所、供电所、市场监管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督导组,强化对各行政村落实工作责任的督查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应急办,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辖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督导检查协调等工作。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重点

从2021年11月20日至2022年12月30日

一是各行政村成立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

二是组织开展对全镇煤炭和燃气热水器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由各行政村负责。

三是对煤(柴)火取暖户的调查摸底,建立底数台账;

四是组织开展全镇集中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活动,各行政村、各部门要针对本辖区取暖户分布情况,开展集中宣传教育。

要求做到入户见面宣传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台账记录全覆盖。

四、工作措施

(一)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底数台账。各行政村、各部门应当摸清掌握本辖区使用民用烧柴取暖、燃气热水器等户数、人数,建立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基础台帐和明细表,并及时更新。

(二)规范检查程序、严盯隐患整改。检查中要当场紧盯煤炭取暖户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盯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对拒不整改的,要做好工作记录,留有证明材料,同时上报有关部门通过联合执法予以查处。入户宣传检查要留存影像或视频资料,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多方参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发挥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单位等力量,积极参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引导,鼓励邻里互助,开展群防群治。

(四)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教育。一是媒体网络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明白纸、宣传车、村广播等方式播放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知识。二是集镇集中宣传。利用横幅、标语,有针对性地向取暖户进行宣传。三是入户走访宣传。向取暖户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发放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等宣传品,确保宣传工作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行政村、各部门要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及时传达部署,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一氧化碳范文篇8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一氧化碳范文篇9

一、工作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管理引导同步推进,动员我镇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风险告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实预防和消除隐患,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二、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到2021年6月底,在我镇范围内迅速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大排查大整治。

三、排查内容

本次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大排查、大整治要坚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既抓治标、又抓治本,既严防死守、又常态长效,通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健全完善管长远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重点排查:

(一)发放明白纸是否全覆盖。各社区、行政村是否针对本地实际,对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排查是否按照非集中供暖家庭“不漏一户一人”的要求,100%发放图文并茂的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

(二)宣传引导是否全覆盖。各社区、行政村是否通过广播等方式,播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讲话和预警、提示信息;是否把“一隔离、二通风、三报警”作为宣传重点,普及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开展警示宣传教育;是否充分利用社区、行政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普及燃煤、用气、秸秆取暖、特别是自烤煤炉和煤气灶的安全常识;是否发动群众防自家风险,查身边隐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特别是近期返乡人员。

(三)登门入户是否全覆盖。安委会各部门、各社区、行政村是否进一步夯实基层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责任,实行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是否对“四个重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时节、重点设施)做到全覆盖;是否排查非集中供暖的所有家庭、单位、企业取暖情况。

(四)本质安全措施是否推广采用。各社区、行政村是否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等取暖方式;是否推广安装性能可靠的一氧化碳报警仪。

四、工作方法

(一)加强排查。充分发挥各部门和村两委的作用,加大摸排力度,突出城中村、出租房、澡堂等重点部位,突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重点关注使用煤炭、炭火或秸秆取暖等家庭和人群,继续加大散煤及木炭经营管理力度。要对排查出的使用煤炉、炭火盆、土地暖等方式取暖用户进行重点监控。对返乡过节、取暖设施陈旧、房屋通风不良等住户开展重点检查和监控,全力消除隐患,确保辖区内居民和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煤炉、燃气管道、通风设施、生物质取暖器具等设施设备都登记备案,确保排查到每一个农户、每一个家庭,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组织整改。

(二)加强宣传。安委会各部门、各社区、行政村通过喇叭、广播、微信等方式,普及一氧化碳中毒防范知识,开展警示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乡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加大宣传、提示、警示的强度和频次,开展全方位宣传,扩大公众知晓面,普及燃煤、用气特别是自烤煤炉和煤气灶的安全使用常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和事故防范能力。安委会各部门、各社区、行政村应确保《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发放率为百分之百,且通过仔细讲解使广大村民和职工群众能够按照明白纸的要求,做好取暖季安全防范工作,做到深入户、真宣传、严排查、见实效,确保“明白纸”的发放率和讲解率达到两个100%。

(三)做好总结。安委会各部门、各社区、行政村要对防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问题教训,提出解决办法,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安委会各部门、社区两委、村两委成员等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作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作为践行“两个至上”的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抓紧抓好。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尤其是落实乡镇、村居(社区)的主体责任,安排专人靠上抓,做到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宣传提醒力度,强化源头管控,要继续规范散煤经营行为,加大对非法散煤经营单位和个人的打击力度,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配合工作。

一氧化碳范文篇10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