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5:27:50

印尼范文篇1

1、民间消费的恢复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等外部环境的好转支撑着景气

在1997年泰铢危机波及近邻各国的过程中,印尼受到了最严重的影响,1998年、1999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前一年相比分别减少13.2%,增加0.2%,从而大幅度地下降了。但是,其后经济指标又逐渐好转,2000年第2季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年增加了401%。如果考虑到亚洲经济危机后的迅速下降,其恢复的速度是很缓慢的,但由于民间消费开始好转,其后又有出口扩大和官方资本投入的支撑,经济处于缓慢的恢复过程。以下分别来看这些情况。

首先,民间消费于1998年下半年开始止跌,1999年下半年开始多于前一年,其后以收入较高的阶层为中心稳步上升。从汽车销售量来看,2000年上半年只有1997年高峰期的约60%,仍然处于低水平,但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51%,恢复基调趋于明朗。此外,摩托车的销售数量等也有显著的增加,另外一些品种的销售数量也在恢复。

就出口来看,由于世界性需求持续扩大,加之原油价格的上涨等外部环境的好转,2000年以后已趋于增加。1999年仅比前一年减少0.7%的出口2000年1-8月期间有了迅速增加,比前一年同期增加31.2%。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油价格上涨,石油、煤气(约占出口的20%)的出口大幅度增加,而且进入2000年以后,机械仪器、电子工程等工业制品的出口也有了好转。

关于官方资本,因巴厘银行问题而中断贷款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又开始提供贷款,同时印尼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今后3年期间实施合计50亿美元新贷款的协议。随着该协议的签订,迄今已提供了合计7.2亿美元的贷款,2000年9月接受了第二份意向书后,又批准实行4.0亿美元的贷款。进而,以世界银行为主席的支援印尼国际会议(CGI)也以填补财政赤字为目的,批准了2000年度实施总额47亿美元的援助。这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贷款计划及CGI等国际性官方资本支援的流入支撑着景气的恢复,这种情况也不能忽视。

2、由于政治、社会不稳定,国内需求还未开始真正恢复

下面来看看民间投资。民间投资的恢复较晚。由于印尼的银行资金仲介机能依然较弱(后述),政治、社会尚未稳定,国内及国外的投资家仍对印尼报着谨慎的态度。其结果,资金因证券投资仍大量流出,而与货币危机前的1995年的水平(399亿美元)对比来看,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的确,2000年1-7月的直接投资批准额为60.4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期的21.2亿美元相比改善了许多。其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情况较好的产业领域依靠外资对既存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扩充。情况较好的产业指不依赖国内资金的外资出口产业及通过民间消费的好转来恢复企业资金筹集的食品、纺织品、化学、医疗等面向国内消费者的产业。但是,与货币调整促使直接投资和企业的合并与收购活跃化的韩国等相比,印尼因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加上原来就不成熟的产业基础及法律上的不完善,大规模的新的投资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1999年10月成立的瓦西德政权是经过民主的、合法的程序举国一致选出的内阁,国内外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以往处于下降状态的汇率和股价等都趋于上升。但是,这一期望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其背景之一是,瓦西德政权虽然与贪污、结党营私、亲缘主义诀别了,但总统的决策过程显得独断专行,其言行变化无常,缺乏一贯性。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联合政权内部围绕政策问题产生了对立,总统与阁僚及议会之间趋于对立。2000年8月,在弹劾总统的传闻声中,召开了印尼最高的立法机关人民协商会议年度大会。瓦西德总统通过把部分日常政务转给副总统梅加瓦蒂管理而渡过了人民协议会议这一关,但其政权依然是很脆弱的。亚齐特区省和伊里安查亚省的独立问题、马鲁古省的宗教斗争等地方的分离活动和骚乱、政府军的守旧派与苏哈托家族所代表的旧体制派之间的对立也是政局不稳的因素。这种国内的政治、社会的不安定情况,加上美国的利率提高所导致的国内外利率差距的缩小等国外的因素,2000年以后印尼便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唾弃,以致2000年初至9月末的汇率下降了19.0%,股价也下降了37.8%。

如上所述,民间消费和外部环境虽有好转,但由于企业部门的不景气和政治、社会的不安定,经济虽然有缓慢的恢复,但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恢复状态。

二、结构改革的进行

印尼的民间投资要进入真正恢复的状态,对外债务问题的解决、金融体系的重组、企业债务的减少等结构改革是不可缺少的。本章拟考察一下作为经济、金融方面课题的这3个问题究竟解决到什么程度。

1、外债问题的解决

(1)比亚洲经济危机前多的外债余额

印尼从60年代援助印尼国际财团组成的国际性支援体制完善后,就开始对外借款作为开发资金的来源,因此官方外债逐渐增多。不过,长期提供支援的结果,官方外债不断累积,但援助印尼国际会议每年的支援金额都抑制在50亿美元左右。但是,由于国内企业集团在景气好的背景下扩大了设备投资,并选择了表面上成本低的对外外汇商业贷款,而没有选择高利率的国内货币贷款,因此1990年以后民间外债急速增加,1997年达到了822亿美元,约占外债总额的60%。其结果,本来就比其他亚洲近邻国家重的印尼的外债负担更加沉重,1997年的债务偿还比率为44.6%,外债对国内生产总值比为63.6%,均处于高水平。

亚洲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印尼盾汇率的大幅度下跌造成:①盾的还债负担迅速加重(2000年9月底的汇率贬值率也达到了72.3%〈以1997年6月底为基准〉),②国际收支、财政的迅速恶化所致的官方贷款增加。这样,1998年外债累计达到了1509亿美元。

就1995年和1998年这两个时期的债务指标(对外债务额/国民生产总值、债务偿还比率)与其他亚洲及中南美主要国家相比,印尼的债务负担自亚洲货币危机就已非常沉重,危机后该指标进一步恶化了。

(2)即使同意延期偿还官方债务,民间债务的重组仍不活跃

从1999年底的对外债务额(1414亿美元)的内容来看,政府为758亿美元,民间为656亿美元。其中,就政府债务来看,官方外债和对外民间银行债务的延期偿还均得到了批准。官方外债中两项的延期偿还已经得到巴黎俱乐部(由19个债权国组成)的批准,即:1998年9月批准、1997年7月以前借入的、预定1998年8月至2000年3月底到期的本金42亿美元,2000年4月批准、2000年3月底之前到期的58亿美元。此外,就政府的对外民间银行债务来看,1999年3月伦敦俱乐部批准2000年3月底之前到期的2.1亿美元、2000年9月批准、2002年3月底之前到期的3.4元的延期偿还。

另一方面,就民间外债(合计656亿美元,其中:银行部门101亿美元,非银行部门526亿美元、证券部门29亿美元)来看,非银行部门占了民间外债的大部分,解决债务问题的框架虽已形成(详见后述),但债务重组仍然没有什么进展。这从政府和银行的外债重组实行额(1999年)为合同额的80.9%、98.4%,而非银行部门

的重组实行额仅有14.7%的情况也可知道(表1)。民间部门当事者数量很多,债权者方面的态度呈多种多样,债务者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问题显得复杂且不透明,这是谈判迟缓的主要原因。但是,民间非银行部门的外债额1998年底已多达728亿美元,因此该领域的债务重组需尽快实施。

资料来源:印度尼西亚银行。

2、金额体系的重组

印尼金融危机深刻化的背景是金融体系本来就很脆弱。这里拟回顾一下印尼的货币危机扩大为金融危机的过程,并考察一下其现状。

(1)脆弱的金融体系

80年代以后,印尼为了改善以往的以国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没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资金吸收、分配及外资引进,实施了以自由的资本移动为前提的重视市场机制型金融自由化。

尤其是在1988年以后,①通过向新的民间及外资银行发放执照对其参与金融部门放宽限制;②撤消了将民间银行和国营银行的活动范围分开的限制,例如对民间银行实行的设立支行的限制及资金筹集方面的限制等;③采取了放宽外国人投资限制、促进与当地或外国企业合资设立证券公司的自由化等搞活资本市场的措施。

但是,金融自由化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印尼因70年代有过降低汇率的经历,因此处于无法取消国内外利率差异和外汇管理制度的环境。尽管如此,同意资本的自由移动后,已开始从国外流进了变动率较高的短期市场资金。其结果,不得不继续实行高利率,当初改革的目的之一——提高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供给能力也随着国内存款的短期化反而减弱了。此外,在国内,随着参与投资限制的放宽,以民间资本为中心的银行数量迅速增加,因企业集团内银行进行的集团内贷款迅速增加所导致的混乱经营也出现了,还向外国银行不提供贷款的不动产、建筑业部门提供巨额贷款。这次亚洲货币危机是在这些事态下为金融机构的健全和稳定逐步完善规章及监督体制的过程中发生的,因此与其他亚洲各国相比,印尼的金融危机较为深刻。

(2)货币危机扩大为金融危机

亚洲货币危机后,企业部门因汇率迅速下跌而发生了外汇损失,防止货币的高利率所产生的利息尝付负担急剧加重,出口价格上涨,需求迅速减少。再加上以外国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同时停止贷款及资本逃避所致的盾存款的减少,许多企业陷入了流动性不足的状态。这种企业部门的创伤直接打击了亚洲货币危机以前不良债权就已逐渐增多的金融机构。由于不良债权骤增,又被强制追加准备金和偿债基金,金融部门也陷入了债务过多和资本不足的状态,这又产生了因对外贸易金融及周转资金的供应不足连健全的企业都无法继续生产活动的恶性循环。1997年11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导下,16家银行宣告关闭,而后因对储户的保护不充分,政策既不明确也不明朗等,使储户大为动摇,以此为契机,存款从民间银行流往国营银行、外国银行及海外,大部分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不足的状态,货币危机扩大到了全面的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体系机能停止所导致的贸易、生产的支付体系的瘫痪及投资者存款的资本逃避,实体经济也大幅度衰退了,同时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良债权/总贷出资产)也从1997年3月的9.3%迅速提高到1999年2月的58.7%。

此外,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也从1998年3月的4.3%下降到1999年2月的-24.6%,许多银行陷入了债务过多状态。

(3)在印尼银行重组局下实施金融机构的分类和资本投入

政府为了对付这些危机,开始重建金融体系。1998年1月,政府在财政部之下设立了对银行进行整顿、合并的印度尼西亚银行重组局(IBRA),并采纳了对付挤兑的存款保护方案。接着,为了着手重建银行,根据自有资本比率将各银行的财务内容分为“自力重建银行”、“通过国有化、合并或注入资本可以重建的银行”和“冻结、清算银行”,对可以重建的银行注入官方资金,而后逐步将不良债权移交给银行重组局管理。

其结果,国营商业银行从以往的7家重组为4家(表2)。苦于不良债权的4家国营银行合并为新的曼蒂利银行,从而成为印尼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另外,还有13家民间银行被国有化,亚洲中央银行也同样与旧沙林财阀的银行合并,达纳蒙银行与其他8家国有化银行合并。对财务基础较弱的民间商业银行和合并银行进行清算、对国营商业银行与国有化银行加以合并这样一种银行重组的结果,商业银行数量从1997年底的222家减少到了1999年底的164家。

资料来源:《亚洲银行概况1998年》、亚洲经济研究所资料等。

政府为了改善银行的经营能力,1999年5月将原来定为最多85%的外资出资比率提高到99%,并考虑引进外资。

但是,自英国渣打银行对巴厘银行投资的计划因1999年的巴厘银行丑闻暴露而完全撤消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社会不稳定、法律不完善、金融部门缺乏透明度等,正规的外资引进并没有什么进展。

官方资本的注入和不良债权的移交消除了存放款利率的逆差幅,同时对改善商业银行的财政内容做出了贡献。

2000年6月底,中央银行副总裁(当时)苏巴鲁佐宣布国内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为32%,并表明至2001年底要减少到5%。

(4)金融重组的巨额成本和财政负担的加重

金融体系虽然已开始重组,但重组成本急剧增多。政府旨在把各行的自有资本比率提高到4%,当初预计所需成本为570万亿盾左右,但由于国营银行的资本重组成本高于预计额,又调高了一些,目前预算为650万亿盾左右(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约为55%)。

金融重组所需的成本用国债来填补。至1999年底,合计发行了500万亿盾的国债,其中,用于注入资本281.8万亿盾,用于存款保护计划218.3万亿盾。进而,从2000年6月至7月,为了重组印尼国家银行、印尼人民银行等4家国营银行,又发行了总额131万亿盾的国债。这些国债基本上以中长期居多,因此,暂时不会有偿还本金的负担,但却加重了将来的偿还负担。

发行金融重组所需的巨额国债的结果,1997年度前为零的政府的国内债务1999年度达到了847亿美元,加上其对外债务,合计为1474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比迅速上升至90.9%(表3)。官方债务的增多给财政增添了巨大的负担。根据2001年度(1-12月)的财政预算案,金融重组所致的国债利息偿还和外债本利偿还的合计债务偿还额为77.4万亿盾,占了年度支出总额的约26.2%,成为制约政府的政策实施与否的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资料。

(5)尽管注入巨额官方资本,金融仲介机能依然低下

给财政增添巨大负担的结果,银行的财务指标虽然得以改善,但金融仲介机能依然低下。与前一年比超过-50%的银行盾贷款增长率的减少幅度虽然趋于缩小,但仍然很低,为-11.1%(2000年8月)。这是因为:①贷款者缺乏对作为贷款对象的当地企业的信用进行审查的能力;②贷款者须遵守严厉的贷款抵押基准;③由于达到自由资本比率指标(2000年之前最低4%、2001年底最低8%),因此害怕贷款的不良债权化而迟迟不实行贷款;等等。

要使经济走上真正恢复的轨道,以中小企业为中心的企业部门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金融仲介机能仍然疲软时要马上实现恢复是很困难的。

3.企业债务的重组

(1)债务重组局与雅加达创议工作组的设立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印尼的企业债务规模2000年6月达到1170亿美元,其中国内债务为584亿美元,国外债务为586亿美元。政府为了应付庞大的企业债务问题,除了印尼银行重组局之外,还设立了债务重组局和雅加达创议工作组(JITF)。

债务重组局是于1998年6月根据政府和国际债权银行团之间的法兰克福协议,为了解决民间企业的债务问题而设立的。设立该机构的目的是:由政府负担外汇亏损,延迟3年偿还本金,偿还可延迟8年以上,以此减轻民间企业的偿债负担。

但是,由于对债务人来说,交换汇率接近比亚洲货币危机的水平负担更重的实际汇率,而对债权人来说偿债延长期间又太长,因此1999年10月将内容做了部分修改,但仍几乎没有得到利用。2000年6月申请期结束时,只有国营证券公司达纳勒克萨公司一家提出了申请。

由于债务重组局没有使债务交涉取得进展,1998年9月,政府又宣布设立雅加达创议工作组。雅加达创议工作组是为了在法庭对外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国内外债务纠纷进行调解而设立的,迄今已有330家公司登记在案(其中约一半是中小企业)。

在2000年2月,最终协议额只有不足10亿美元,但其后交涉逐步有所进展,同年8月25日已有24家合计52亿美元达成最终协议。

(2)作为国内最大债权人的银行重组局的债权回收

速度极为缓慢

“冻结、清算、国有化银行”的全部资产和“资本注入银行”的不可回收债权(第5部门)及银行股东作为抵押提供给银行重组局的资产移交给该局管理后,银行重组局便成为管理445万亿盾(截止2000年5月)的国内最大的债权人。其详细内容是:①由关闭银行的债权及移交银行重组局的不良债权组成的银行资产为264万亿盾,约占60%;②作为抵押从银行的原经营者手中接管的资产为94万亿盾;③国营银行股份为7万亿盾。

银行重组局不但具有重组金融的机能,而且具有保护、管理甚至出售其管理下的资产价值这样一种有关企业部门重组的机能,其债权回收的方法如何将成为今后印尼经济复苏的关键。银行重组局为了维持巨额的银行重组费用,正在逐步出售其管理的资产。1999年度回收了指标为17.01万亿盾的债权。

(3)2000年以后逐步进展的企业资产重组

银行重组局主导的金融重组和企业债务处理促进了企业集团资产的重组,并逐步出现与以往的苏哈托旧体制时不同的新的企业势力结构。银行重组局预计2000年度(4-12月)的债务回收收入为18.9万亿盾,至8月底已回收了7.5万亿盾。2000年5月底,中亚银行通过出售银行重组局拥有的22.5%的股份挂牌上市。进而于同年8月,通过出售三林集团的香港法人第一太平洋公司的6.1%股份,筹集了4200亿盾。银行重组局为了加速债权回收,以21大债务人为中心实行了债务重组,到2000年7月,宣布21大债务人所持有的88万亿盾债权的约35%已达成重组协议。今后,银行重组局计划积极出售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三林集团和波普·哈桑集团等所拥有的资产。

但是,2000年10月,政府和国会以市场情况的恶化和技术性问题为由同意了延期出售中亚银行和尼亚卡银行的资产。银行重组局预计出售这两家银行可回收大约2万亿盾的债权,因此2000年的目标能否实现引人注目。

(4)由于新破产法出台后解决问题的基础已经形成,但其运用尚成问题

由于企业债务重组的进展,在法制方面,1999年4月制定了新破产法,同年8月付诸实施。印尼虽然有1905年荷兰殖民地时期制定的破产法,但由于司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该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应用。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的法规的修改,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法律基础已经形成。在修订的破产法中,试图做到如下几点:①设立商业法院;②增加和明确破产申请人;③制定债务人提出的延缓支付申请及和解契约的详细规章;④缩短和明确破产的申请、宣布、上诉等各种手续时间;⑤公布否认权的规则;等等。

但是,虽然通过出台新破产法使法律基础健全起来,但付诸实施还有一些问题。1999年6月底,在70件申请书中,宣布破产的只有9件,37件被驳回或撤回,由此看来,实际上不受理申请或撤回起诉的情况居多。其背景是:缺少法官及审判方法、腐败蔓延、商业交易的概念本来就不严密的社会习惯等。尤其是对外国债权人来说,该法近乎以重建事业为目的的“重建型”,并且有着试图保护本国债权人的法官的任意性,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课题。

新破产法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2000年7、8月,银行重组局的破产申请两次获得了胜诉。除破产法之外,还在2000年3月为了促进公正自由的市场竞争开始实施了垄断禁止法。企业债务处理虽然缓慢,但银行重组局和雅加达创议工作组等处理机构的设立和法律制定机制的健全好歹是一个进步,这些机构可以加速今后的债务处理。

(5)确保巨大的银行重组局的独立性和透明性是一个课题

像巴厘银行问题暴露那样,如何排除政治势力的影响,加强透明度是银行重组局成立时就要解决的课题。随着银行重组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债权人,在1998年11月制定的新银行法下其权限得到进一步加强,对该局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的要求更为严厉了。

政府设置了金融部门政策委员会(ESPC),将银行重组局从财政部单独管辖转为与金融部门政策委员会的协商制,建立了使经济部长也能监督的体制。此外,作为监督银行重组局的机构,设立了管理理事会,2000年7月为了加强银行重组局的企业统治权,设立了监管委员会(OSC)等,正在构建用于确保银行重组局的独立性和透明度的框架。

结束语

印尼经济正逐渐地从亚洲货币危机中复苏,并缓慢地好转起来,但是,这种好转虽然受到了消费和出口的恢复及官方支援的支撑,但民间投资依然疲软,没有达到真正的经济好转。今后,由于①金融体系的重组,企业债务重组正在进行中;②因燃料价格上涨,出现了物价上涨的征兆;③因世界性利率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维持低利率已越来越困难;④政府债务额仍处于高水平,财政拨款的余地极为有限;⑤政治、社会局势尚未稳定,国内外的投资者仍保持慎重的姿态,民间资金的流入极少,因此要取得持续的、真正的恢复还要一段时间。尤其是金融体系的重组和企业债务重组虽然是紧急的课题,但从微观水平来看,其调整是很严峻的,景气因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坏的可能性也很大。

印尼经济要取得真正的恢复,对外债务问题的解决、金融体系的重组、企业债务重组、政治及社会局势的早日稳定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对外债务问题,政府的官方债务和对民间银行债务偿还期的重新安排已达成协议。由于这个协议,美国的等级决定公司标准普尔兹公司将印尼的长期外汇等级从"SD"(选择性债务不履行)改为"B-",将短期外汇等级从"SD"级提高到"C"级,这是很好的因素。但是,印尼通过这两次偿还期的重新安排,只不过暂时消除了财政收支及国际收支的金融差距,还不能过于乐观。因此,今后还必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保持协调,尽快推行财政重组和结构改革,早日实现创汇能力的提高和景气复苏。

在金融体系方面,实施了银行的整顿和合并及增资,企业债务问题的处理机制的改善和法规的修订也有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课题有待解决,例如民间债务重组率不高、巨额的金融重组成本使将来政府的偿债负担加重、金融仲介机能依然没有恢复,银行重组局的资产出售速度相对较慢、破产法的运用仍有问题等。

随着官方资本的注入,金融机构手中的不良债权比率和自有资本比率均有所改善,但要防止自律的金融体系的复活和危机的再次发生,今后是至关重要的。从以往发展中国家的危机经历来看,仅靠官方资本的注入使金融复苏的事例很少,往往是不得不追加注入官方资本。今后如何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很大的关键。此外,不仅是金融部门,作为企业部门的中期课题,也不能忘记必须通过企业支配权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发达来建立有效的资金分配体系。

印尼范文篇2

关键词:印尼澳大利亚政治关系国家需要国际关系

二战的经历促使澳大利亚重视与东南亚的关系,认为与东南亚国家搞好关系有助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澳大利亚又视在东南亚的殖民势力为战争影响澳大利亚的缓冲区。在马来亚和婆罗洲有英国的殖民势力,在印度支那先有法国后有美国的殖民势力,在印度尼西亚有荷兰的殖民势力。澳大利亚认为美英荷殖民势力在东南亚的存在是对澳大利亚国家安全的一种保障,可以缓冲战争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国家,也是澳大利亚的近邻,澳大利亚独占澳洲大陆,二者的关系对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就对战后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两国关系的诸多因素做一些探讨。

一、澳与印尼政治关系概述战后,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并成历以苏加诺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荷兰企图重建在印尼的殖民政权,因此,印尼反抗荷兰的民族解放战争爆发了。

最终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根据海牙国际协定,1949年12月,印尼建立了以苏加诺为总统的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但印尼的主权并不完整,西伊里安仍被荷兰占领。在这一过程中,最初澳大利亚对印尼的态度是保持中立,后来比较坚定地支持印尼的民族独立战争,但也有所保留,在西伊安问题上并不支持印尼收回主权。“1948年1月,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比利时的斡旋下,签订了《伦维尔协定》。

而在该年的12月,荷兰再次对印尼发动进攻。

当时澳大利亚虽不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但参加了安理会关于印尼问题的辩论,澳大利亚驻联合国代表科洛尼尔霍奇森‘以最强硬的方式’‘以违反联合国宪章为由,要求将荷兰开除出联合国。’”[1]印尼也逐渐建立起对澳的初步信任,并委托澳大利亚在联合国事务中代表他们的国家说话。

印尼联邦共和国建立后,于1950年5月与澳大利亚建交。两国建交后,由于西伊里安问题,两国的关系一度恶化。“1950年6月,澳大利亚斯宾德外长在议会声称,荷属新几内亚地位的任何改变都不在被视为荷兰和印尼之间的事,因为这事关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斯宾德还告知荷兰政府,西伊里安是‘澳大利亚防务链条中绝对重要的一环’。

‘澳大利亚会帮助荷兰人管理、开发和防卫新几内亚(西伊里安)或甚至远不止这些方面的事情’”[2]澳大利亚保守派人士希望荷兰占据西伊里安作为澳大利亚与亚洲间的缓冲地带。1954年印尼试图将西伊里安问题提交联合国裁决,但澳大利亚想方设法阻止印尼获得多数国家的支持。1957年,联合国拒绝对西伊里安问题做出裁决,印尼扬言动武。

此后澳的态度有所软化,“1959年2月,澳大利亚外长凯西邀请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访澳,‘暗示澳将对印尼形势做某些重新评价和主动准备更靠近印尼’。在澳印(尼)二国外长的讨论中,澳大利亚做了一定的让步,印尼得到了一项声明,即‘澳大利亚政府愿意接受荷印(尼)之间关于西伊里安问题和平达成的任何协定’”[3]1961年,孟席斯总理向到访的苏加诺使团详细表明了这些立场,认为无论如何印尼和荷兰都不要诉诸武力,双方的谈判应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澳大利亚将尊重双方所达成的任何协议。后来在英美的压力下,澳大利亚在西伊里安问题上做出让步,荷兰在印尼的压力下也做出让步。1962年8月,荷兰不得不将西伊里安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于1963年5月将西伊里安的主权移交给印尼。1969年,西伊里安人民投票同意西伊里安永久成为印尼的一部分。

西伊里安问题的解决,使得紧张的澳印尼关系恢复到常态,但好景不长,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印尼对此强烈反应又使得澳印尼关系变得岌岌可危。1961年,马来亚总理顿库阿布都尔拉赫曼提出建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建议,马来西亚联邦包括英国在这个区域的所有前殖民地:马来亚、新加坡、英属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北婆罗洲(沙巴)与沙捞越和印尼都有陆地边界线,且印尼拥有北婆罗洲最大的部分。“1962年9月,新加坡和北婆罗洲决定加入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会立即出现在印尼面前,于它不利。印尼总统苏加诺像对抗荷兰那样掀起了‘对抗运动’,甚至进行颠覆活动和游击战争。对此,澳大利亚做出了强烈的反应”。

[4]由印马危机所产生的不安全气氛刺激了澳大利亚人“向前防御”的意识,“澳大利亚又一次做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策:出兵援助马来西亚,并从美国购买战斗机作为对印尼侵略的一种威慑……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这才意识到与印尼妥协与合作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即便在婆罗洲主权这一热点问题上,澳大利亚一方面表示拥护马来西亚的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重申它对印尼的友好外交政策”。

[5]1964年,印尼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开始在北婆罗洲对峙,战争一触即发,但很快在1965年就爆发了9。30运动,这一运动的失败预示着苏家诺政权的倒台,以苏哈托为首的军人政权开始建立起来,印马危机出现转机。1966年3月印尼与马来西亚签订和约,澳印尼关系也出现转机。澳大利亚认为苏哈托的军人政权是用来维护国内秩序的并不是用于外部扩张,因此澳大利亚对印尼的恐惧感也随即消失,澳印尼关系又恢复了正常。

二、澳与印尼政治关系的影响因素本文拟从国家需要出发来谈影响澳印尼的政治关系。我们知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首先都要发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需要制定满足自己需要的行动计划。国家也是一样,首先也必须要发现自己的需要,这个需要本应该是全体人民的需要或是民族的需要,但也很可能是统治阶级的需要。需要首先是客观的,是由在这个领域的客观规律决定的,需要是变化发展的,需要的本质是多层次性的。对国家需要的认识需要过程,但是有些时候虽然认识到国家的需要,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个需要也是暂时无法实现的,必须去创造条件,具有一定的国力,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二战后印尼的第一需要是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实现这一目标后,印尼的国家需要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印尼国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力,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更应当放在首要发展的地位。而战后,澳大利亚由于战争的影响迫切的需要是保证其国家安全,它一方面依托和美军的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实施了向前防御的战略,这个战略就是将东南亚作为战争影响澳大利亚的缓冲地带。印尼是澳大利亚的近邻,一水之隔,战后两国的关系由于各自的国家需要变得密切而又复杂多变,在这复杂多变的关系背后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

首先,双方满足对方需要的条件和双方对对方的价值判断。印尼和澳大利亚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但在二战前两国联系不多,原因就在于双方对满足自己需要的条件或是双方对对方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不够。战后,澳大利亚对日本的南下还心有余悸,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制定前沿防御的国策,将东南亚地区作为战争影响澳大利亚的缓冲地带。这时澳大利亚发现了东南亚国家对于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发现了东南亚国家对其国家防务上的重要性。印尼与澳大利亚比邻而居,很自然就被澳大利亚看做是其北部安全的屏障,澳大利亚就必然要重视与印尼的关系。

澳大利亚重视与印尼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在战后就毫不犹豫地支持印尼的独立,澳起初认为荷兰在印尼的殖民统治比起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印尼更有利于它的国家安全,因此,在印尼反抗荷兰的战争初期,澳支持荷兰

在印尼的殖民统治。而印尼在独立后,在苏加诺统治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重视第三世界,强调自力更生,不乞求西方的援助,但印尼参加了由澳大利亚发起的科伦坡计划,接受澳大利亚的援助,从1950——1967,印尼接受澳的援助为1亿零4175。1万澳元,在这一时期,印尼澳关系因西伊里安和马来西亚联邦问题已经是岌岌可危,但印尼需要澳的资金,澳需要印尼作为其北方安全的屏障,两国的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也一直持续着。其次,两国交往的意愿。一旦对自己国家的需要有了认识,并对彼此的价值有了认识后,双方就会产生交往的意愿。正是因为印尼对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对与印尼保持友好关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同时,印尼在政治经济上也需要澳大利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两国有较强的交往意愿。

再次,两国交往的条件和障碍。有了交往的意愿后,具备了交往的条件,两国的关系就产生了。两国互为邻居,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基本条件都具备。所谓天时就是二战后,在这个时间双方都认识到对方对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所谓地利,就是印尼澳两国是邻居,在地理位置上方便两国的交往;所谓人和,就是双方具有进行交往的意愿。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这些有利条件同时也就有不利条件。种族文化观和安全问题就是阻碍印尼澳进一步交往的障碍。澳对印尼独立过程中的态度和西伊里安问题和马来西亚联邦问题都能体现出两国之间这两方面的问题。

第四,两国实力的差距。印尼是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是中等发达国家,这样的事实决定了在两国的平等交往过程中必然是澳对印尼提供援助。

第五,外部力量的影响。美苏的影响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当时的大的国际背景是东西方的冷战,意识形态在此时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印尼独立后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处于两大阵营之间,它利用苏联来制衡西方国家对印尼的态度,利用这一策略,他成功地使英美在西伊里安问题改变了对印尼的态度,这直接影响到澳对印尼的态度。

第六,战后世界发展潮流和世界舆论的推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许许多多的殖民地开展了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并获得独立,旧的殖民统治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呼吁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同时,随着战后社会的发展,民意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爱好和平、自由、民主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特点,凡是违反这一要求的世界各国政府,都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这种谴责对其压力随着世界民主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大,将间接或直接影响各国政府的国家决策。

第七,联合国的协调。西伊里安问题的解决,正是联合国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的结果,它协调了印尼、荷兰、澳大利亚的关系,显示了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国际协调方面的作用。

三、结语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这段时间内,澳大利亚外交活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确保自己的防务安全,但在具体的外交决策上,它不得不屈从于英美的意志,这是策略问题,不能说澳的外交决策没有从自己的国家需要出发。原因在于,澳深知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的,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是保障澳此时国防安全的最有力的方式。

印尼范文篇3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中国文化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与印尼古奴隶王国毗骞国互派使者来往,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也陆续与南亚的种族融合,将中国文化带入到东南亚各国,公元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传播到印尼各岛,对印尼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印度尼西亚木结构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1印尼的木结构房屋则随各民族的习惯而建造不房屋同式样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屋顶两端翘起来,形成马鞍形,房屋内部很宽敞,分为好几间屋,供年长者、孩子、新婚夫妇居住;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院内有住房、附房和家庙;因为雨季时雨水多,印尼大多数民族的木结构房屋都是高脚屋,地板离地面高2米或更高。一般木结构住房内也会分为几间屋,有卧室、有厨房,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大部分木结构房屋建筑能体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斗拱结构,崇尚自然,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轻巧通透、淡雅明快。

1.2中国唐朝时代的商船常在马六甲海峡与古印尼人交换香料和珠宝,同时中国的斗拱结构形式也传入印尼,印尼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多风雨。不适合建造多层的木结构房屋,因此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采用过渡搭接方式连接支撑方木或圆木柱和横梁,形成上下层柱和屋顶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保障了木结构房屋的牢固安全。

1_3印尼木建筑在结构并不非常复杂,房屋支撑住支撑顶部骨架,既满足不同地域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精美的具有民族特色建筑形体,显示不同建筑风格,房屋构架以支撑立柱和纵横梁搭接后使用藤条缠绕加固组合成不同形式的房屋骨架,使木结构建筑物上部受力荷载由屋梁架、支撑柱传递到地面,房屋木墙就是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基本不受力,就算是有几面的墙倒了,房屋也不会倒塌。

1.4印尼木结构建筑其外观由基础、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有的是短圆木支撑木地板。有的木地板直接铺在砖石砌筑的基础上;用木制柱支撑屋顶骨架,木板或者竹板钉制成墙面,墙面上预留安装门窗,上面是木结构屋顶架,屋顶可以做成柔和雅致的不同曲线,有的层叠高耸,有的层叠展开,有的四面起脊,有的两面起脊,上面覆盖着棕榈茅草、细密竹席、或者青灰瓦片。

1.5印尼木结构建筑的室内隔断可以用隔扇、门、屏等便于安装和拆卸,能随意划分,随时改变,使房屋内布局既满足当地人生活习惯,又能及时迅速改变空间布局。有的还建有走廊,和很大的盖顶庭院,甚至有的庭院就和房屋屋顶一体化,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过渡段,或是室内和室外空间的有机结合;有的运用木片或竹片雕刻出不同花纹图案装饰木结构建筑的墙面和门窗;有的在屋顶结合地方民族特色起脊,有的如马鞍,有的如宗教佛塔,有的如灯塔,更好的展现了当地的民族特色。

二、郑和下西洋推动印尼宗教建筑建造

2.1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在1405—1430年间曾率领舰队七次远航氐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地都要举行仪式并宣传伊斯兰教义,并建立华人穆斯林社会区以传播伊斯兰,使得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使伊斯兰教迅速地发展起来。

2.2郑和下西洋沿途经过了印尼的泗水、雅加达、三宝垄、北苏门答腊、亚齐,所到之处宣传穆斯林教义,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尼的发展,印尼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郑和清真寺。郑和清真寺位于印尼泗水市戛丁街2号,那是一幢5层楼宇,飞檐画栋,红墙碧瓦,赤柱镂窗,装修堂皇,左前方矗立着一座色彩鲜艳的八卦亭,雄伟壮丽,风格独特,清真寺的建筑模式,以绿、红、黄为主色调,体现华人穆斯林特点。清真寺右侧绘有郑和宝船和郑和下西洋的巨幅浮雕像,寺内主建筑屋顶呈八角形。长11米,进深9米,其规格有来历:l1米系天房最初的长度和宽度,9米象征印尼9位伊斯兰教圣哲。清真寺一楼刻有碑铭,碑文分别用印尼文、华文、英文镌刻于花岗岩上,碑文歌颂郑和在28年间七次下西洋亲善万国、传播伊斯兰教、开展中外文化经贸交流,郑和清真寺,奇特处在于三教合一,融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于一体,它不仅是印尼华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启蒙圣地,也是印尼华族与其他族群交流、沟通并促进相互了解的桥梁。它将成为印度尼西亚各民族融为一体的象征,促进了中印尼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印尼华人致富起步的排楼建筑

从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掀起了中国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沿海居民下南洋淘金的热潮,前期主要是出口买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再船运拖回印尼的香料卖到中国,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中国沿海居民为了谋求生机,大批居民下南洋,下南洋的主要地点就是印度尼西亚,早期印尼华人建造不同样式的沿街排楼建筑,在一层楼做门面零售,在二层楼居住,印尼华人靠着其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使其的生意不断扩大,通过几代人的共伺努力。逐步从小作坊和小店铺发展成为印尼煤炭、矿产、造纸、房地产、小商品零售等行业龙头,目前印尼华人约占全球华人的四分之一,占印尼人1:3的6%,却拥有印尼60%以上的财富,印尼华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发扬传播。公务员之家

印尼范文篇4

为了达到国际标准和基准,特布卡大学采用了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建立的质量保证框架,来增进教育服务的质量。其质量保证系统包括九个部分:政策和计划,人力资源提供和开发,管理和行政,学习者,专业设计和开发,课程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支持,学生评估以及学习媒体。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学进一步制定了质量保证手册、应用系统及过程。展望未来,为了确保学生获得他们需要的优质服务,并保证本校提供的远程教育能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特布卡大学拟寻求诸如世界远程教育理事会这样机构的评估和资格认证。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开放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亚洲大国,人口超过2.1亿,国土水道纵横,岛屿众多,分33个省、268个地区、73个自治市、2004个低一级行政区和69065个村庄(MinistryofHomeAffairs,2003)。由于人口众多、地理交通不便,印尼一直在寻求建立最适合自己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并尝试解决如何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求政府建设新的校园,招募新的大学讲师和教授,政府无法为居住在所有岛屿上的人建立大学让其接受传统的校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似乎就成了印尼最有希望为更多人增加受教育机会的模式。

印尼最早使用远程教育是在1955年,为提高师资水平提供函授文凭课程。直到1981年,设立了为中学和大学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两个项目,远程教育才广泛地应用于教师培训。这些培训主要是作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需求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定期的传统培训十分昂贵,让教师离开岗位也造成教学上的麻烦,需要更新知识的教育只能通过远程教育来进行。在此情况下,这些培训课程于1984年成为特布卡大学(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的一部分。

特布卡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印尼唯一一所完全使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大学。它建立于1984年,其目的是为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经济困难、居住偏远或因工作抽不出身等等)不能进入传统大学的人们提供灵活而又经济的教育,以期增进高等教育的入学,同时促进国民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特布卡大学能否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呢?本文就此向人们展示大学过去20年来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一、增进入学和平等教育机会

特布卡大学的运作是面向全国的,它的总部在雅加达,并在全国设立了35个分校。为了使运作灵活有效,特布卡大学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相关章程由总部统一制定,如教材的开发和制作,测验和考试题目的开发,考试数据的处理;分校具体负责日常运营,如学生注册,面授辅导,管理咨询以及考试等。分校是特布卡大学组织和管理的重要部分。

特布卡大学与外界机构的合作也是保证其运作的重要环节,大学与多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全国邮政服务,主要是邮递注册表格和课程材料;印尼银行是学校指定的学生缴纳学费的银行;通过省政府借用其他学校大楼作为考场。没有其他机构的合作,特布卡大学根本无法在这样一个万岛之国完成自己的使命。

特布卡大学的努力还体现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上。特布卡大学设有四个学院:经济与开发研究学院、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师资培训与教育科学学院,开设35个专业900多门课程。师资培训与教育科学学院为小学和中学的实习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其它三个学院面向高中毕业生和成人。自1990年特布卡大学被印尼政府指定为小学教师提高到二级文凭水平的培训机构后,小学教师的二级文凭课程培训就成为最大的项目,每期学员平均人数为5万,每学期特布卡大学学员总人数达20万。表一是2003年第二学期学生人数情况。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个角落,特别是那些参加教师培训的。学生总人数中超过60%是在师资培训与教育科学学院进修的教师。

关于学生的结构,92%以上的都是在职成人,男女性别比例大致持平,尽管每一学期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特布卡大学为两性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在大家普遍怀疑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于男性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另一个重要数据是有关学生年龄分布。远程教育一直以来服务于超学龄的人,这一点广受称道。表二显示特布卡大学成功地吸引了成年人,超过75%的学生是30岁以上的成人。

特布卡大学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努力还体现在它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上。表三显示,到2003年2月,特布卡大学已培养了57万多的毕业生,这一成就表明特布卡大学在开发印尼人力资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提高质量

课程材料是远程教育的质量指标之一,因为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在特布卡大学,课程由课程小组开发,课程小组至少包括一名课程专家和一名教材设计者,课程专家通常是在国家认可的普通高校应聘。标准的课程设计是按照作者-编辑的模式进行,也就是专业课程专家负责撰写教材,然后由本校的教学设计者按照特布卡大学的标准将内容格式化。教学设计者负责保证每门课程可以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代表3个学分),每个模块都包含总的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介绍、内容、练习、总结以及形成性测验。这些模块都能让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只需从老师那里得到少量的指导就能完成学习。

为了提高学习材料的质量,从2001年起特布卡大学就开始设计综合学习包,包含印刷教材和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截至2002年8月,特布卡大学为152门课程设计了综合学习包,计划到2010年所有课程都采用这种多媒体学习包。

除了主要学习材料之外,特布卡大学同时设计了补充材料,这些补充材料主要是音频和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Q频道)和国家公共电台(RRI)播放。由于计算机在印尼的普及,从1998年起,特布卡大学就开始设计基于计算机的材料,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基于网络的教材(称为网络辅助教程)。截至2004年9月,在特布卡大学的网站上总共有70种网络辅助教程、53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以及522种录像课程。表四是自1984年以来所开发的学习材料情况统计。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另一方面是对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特布卡大学在开办时只有6个专业和6500个学生,每学期每门课提供两次免费的辅导课。然而,根据评估研究的结果(Belawati,1998),发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很少参加免费辅导课。学生经常提到的一个原因就是面授辅导课的地点通常在省会城市,离学生住地较远,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为了参加辅导课在路上至少要花一天时间。这使得面授辅导效率低下,因此特布卡大学决定取消这种辅导课。之后,这种辅导只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

随着特布卡大学的发展,学生人数增至20万人以上,专业增至35个,每学期提供900门课程。由于课程的数量大,特布卡大学必须要寻求其它替代面授辅导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布卡大学对学生的辅导采取了一种超市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也就是通过技术提供辅导服务,其手段包括印刷技术(甚至手写)、函授技术到最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其服务方式则包括函授辅导、通过广播的辅导、通过因特网的文字交流辅导、通过传真-因特网整合的文字交流辅导。

对于学生来说,函授辅导是一种最便利简捷的方式,主要是邮寄书面辅导材料。任何地方只要有邮政服务,学生都可以接受这种辅导。尽管函授辅导往返周期长,但是学生仍然偏爱这种交流方式。广播辅导对于住在偏远地方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特别是那些住在小岛的学生。除了普通的单向电台广播之外,广播辅导还包括电台广播之后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的电话互动(UniversitasTerbuka,1999b)。通过因特网的辅导基本上类似于面授辅导,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同辅导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特布卡大学的网络辅导不是实时的,所以反馈也是延迟的(Tohaetal.,1999a)。由于交流不是实时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阅读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回答。同样,教师也可以自由安排辅导、准备材料或解答学生问题的时间。从2002年起,基于网络的辅导是利用一种免费的学习管理软件。到2004年,特布卡大学约有200门课程提供网上辅导。

在通过网络辅导的设计中,要求学生会上网,并且具备计算机操作的技能,至少能收发电子邮件。传真-因特网相结合的辅导只要求学生能发传真就行,而印尼电信公司都对公众提供这种服务。如果学生使用传真的话,他们就不必使用计算机(Hardhono&Belawati,1998)。在沃特斯,根据目的地不同,如当地或长途,收发传真的费用是每张1000到5000卢比(10万卢比约等于8元人民币)。由于传真信息接入到因特网系统,学生可以把信息发到最近的传真入口,作为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接收学生的传真邮件,并且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辅导。

我们相信不同的途径总能满足不同的学生需要。基于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上的辅导方式,这些辅导方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最便利的、经济实惠的辅导。

印尼目前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特布卡大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快速、可靠、能支付得起的双向交流渠道。在印尼,有大约2500个网吧(称为WARNET)可供普通公众使用,这些网吧通常是本地商业集团拥有,由当地个人经营,网吧遍布全国,特别是人口较多的岛屿。以往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3%的只要30分钟就可以到达最近的网吧,大约40%的学生说可以在办公室使用因特网(Hardhono&Belawati,1999),网吧的接入速度是50kbps,在网吧上网的收费是每小时4500到9000卢比(Hardhono&Belawati,1999)。

这使得特布卡大学有可能给学生提供综合在线服务。这种在线服务(称为特布卡大学在线)能够提供学习信息(如学习课程、考试分数公布、自测题、广播辅导安排表)、管理信息(注册、学分转换、学历认证)、在线指导(基于网络),以及在线咨询(基于网络)。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所有特布卡大学的在线服务。

特布卡大学意识到,学生接触因特网还很有限,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计算机,因此,特布卡大学同三大因特网运营商合作,包括拥有2500名员工的网吧联合会、拥有116个信息科技亭的科技研究部(WARINTEK)和在60家主要邮局有电子邮政亭(WARPOSNET)的印尼邮政公司,覆盖了印尼的主要城市。到2004年末,这三家运营商拥有大约一万个接口,尽管这个状况距真正满足需求的目标还比较远。特布卡大学在线的口号是“特布卡大学在线服务就如同网吧一样在你身边”。

特布卡大学在线最初于2002年测试,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通过网吧介绍特布卡大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代表提供基本的计算机和因特网使用技术培训服务。当时的目标是让10%的注册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这个目标是根据因特网服务运营商联合组织(APJII)所调查的数据设定的。数据表明,43%的用户通过网吧使用因特网(国际电信联合报,2002),其余的41%在办公室上网,12%在家上网,4%在学校上网。因此,我们曾预计网吧遍布全国,但实际上仅有3.6%的注册学生在使用因特网服务,有些课程的辅导根本没有学生参加。

学生对因特网辅导的低参与率有几个原因。首先,开始期望太高,而因特网使用者在印尼全国总人数中的比例只有2%(因特网世界统计,2003)。其次,网吧的普及不像开始的势头那样快。印尼经历了经济危机,造成很多网吧的关闭,印尼邮政关闭了50%的网吧接口。同样,由于经济危机,因特网运营商最初增加接入端口的计划后来也没能实现。

尽管学生参与率低,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在线辅导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业完成率,提高了学生的平均分数(Belawati,et.al.,2004a,Bela-wati,et.al.2004b)。

三、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符合国际标准和基准,特布卡大学采用了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的质量保证框架,来增进对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特布卡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九个部分:政策和计划;人力资源制度和开发;管理和行政;学习者;专业设计和开发;课程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支持;学生评估以及学习媒体。为了保证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大学进一步制定了质量保证手册、应用系统及流程。展望未来,为了确保学生获得他们需要的优质服务,为了确保大学提供的远程教育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特布卡大学拟寻求诸如世界远程教育理事会这样机构的评估和资格认证。

要实践新的想法需要高层领导有清晰的方向和远见卓识,组织方式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改革。校长为特布卡大学实施质量保证所采取的重要一步,就是建立委员会来仔细和全面地研究计划、设计、发展、实施以及评估质量保证体系。一旦质量保证的观念和精神为广大教职员工所理解,就能改变员工工作的文化氛围;进一步的组织变化则是由正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中心来协调、促进和管理质量保证在全校的实施。

以下介绍特布卡大学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工作:

1.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尽管有资料可以参考,制定质量保证体系仍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对于特布卡大学,采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很实际的,因为这样不用再开辟新路,但修改并使所采用的框架适应本校实际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无数次的商讨和会议,特布卡大学制定了一个叫“特布卡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文件(UniversitasTerbuka,2002)。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就是使全校师生对质量保证体系达成共识。特布卡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包含9个部分、107个质量标准和最佳实践的描述,每个描述又细化为指标和方法,例如提高质量的方法、体系和程序的手册。这个文件概述了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理由、自我评估的工具、重点安排以及参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单位和部门名单。

2.自我评估和重点安排。一旦质量保证框架形成,下一步就是实施自我评估和优先设置,先在单个部门逐渐进行,直至在全校范围内完成,各级的管理者都要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自我评估。所有质量保证体系的项目经过四年的自我评估之后,提高质量首要进行的事项就被确定下来。特布卡大学开始将质量保证体系融入到2002和2003年的年度计划活动中,管理者和员工都接受把质量保证作为提高质量的方法。

3.将自我评估和重点安排整合到行动计划中。整合质量保证体系到年度行动计划中,要求仔细研究已用的资源和需要的费用。为使质量保证体系融合到行动计划中并取得有效的、成功的结果,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协调。特布卡大学成立了一些小组来制定工作手册,这些工作手册概要描述质量保证体系在各自活动中的方法、体系和程序,每个小组包含来自各个相关任务的管理者和员工。基于质量自我评估的结果,需要制定112种工作手册。

4.制定工作手册。制定工作手册是一项冗长单调的任务,需花费员工大量的时间,许多小组都被指派到制定工作手册任务中。手册是用一些大纲来作为完成特定任务的参考,它描述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体系和程序,表明时间、产出、工作量、资源和能力的标准,这个体系同时也表明各个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这些工作手册是由使用者制定并用来指导他们工作的,因此制定过程涉及到各个岗位的具体人员。质量保证体系委员会(后来称为质量保证中心)的职责就是促使各个单位和小组制定手册。总的说来,制定手册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步:①决定需要制定的手册;②制定手册的大纲;③完成手册的草稿;④检查手册的草稿;⑤修改草稿;⑥使用手册。特布卡大学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具体的工作程序。随着工作的细化,手册的数量还要增加,因为员工认为还需要更多的手册来促进他们的日常工作。

5.实施质量保证。一旦质量保证的政策被引进,实施就成为政策能否被付之实践的关键一步。质量保证的实施要求详细地、仔细地循序渐进进行。最初,员工需要清楚地了解概念,这样他们才知道必须要做什么,学校领导将他们带向何方,大学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大学。概念的普及很关键,需要反复强调才能有效。有效地实施质量保证,意味着员工将会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如一地执行手册。

6.监控和评价。质量保证体系是循环而连续的提高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最后不断地进行评价,目的是评估某项任务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此为继续提高提供反馈。评价设计就是为了观察某些进行的工作是否按照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体系和程序进行。特布卡大学监控并评估每个过程,以此来保证“一切正常”。每个单位监控评估自己的工作过程,每个管理者负责质量保证在自己单位的实施,质量保证中心的职责是协调和督促各个单位,并保证每个单位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布卡大学设计了评估表格来帮助各个单位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我们分析各个评估表格中的数据,写一份总结,呈给校长,校长随后对每个单位就他们具体的任务和成绩进行反馈。

7.质量保证与员工绩效奖励挂钩。人力资源在质量保证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源使得事情可能进行,而只有人才能将事情完成。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得到公平奖励。特布卡大学制定了一套公平的绩效奖励体系,它包括以下部分:①描述工作;②描述标准表现;③制定打分程序;④制定申诉过程;⑤制定根据绩效进行奖励的体系;⑥制定对于绩效的反馈机制。这样,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员工就会得到奖励,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人将接受培训以促使员工按质完成任务,这意味着公平的奖励体系可以提高个人绩效,最终提高单位以及学校的绩效。这与特布卡大学连续的提高质量原则保持一致。

8.外部评估。外部评估可以通过邀请外部机构进行,如全国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或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实际上,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每个学期都评估大学教育质量。采用国际质量保证标准将会促进远程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

根据特布卡大学学生的特征,通过不同的技术给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非常重要,因此,特布卡大学开始采用超市模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种策略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获得学习支持。

制定和采用适当的监控和质量评估手段是关键的。评估可以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内部质量评估要求大学各层的管理者直接参与,就像在监控和评估过程中一样,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程序的反馈和考查员工的绩效。有些程序需要调整,因此需要快速的行动来改进。实施程序过程可能并不完善,如果员工的确因为技能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就应接受培训来增进这些技能。反过来,技能的提高将会提高工作绩效。由于质量保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监控和评估不能与日常管理分割开来,因为它就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结束语

远程教育的普及最初是由于它能提供大众教育,这意味着能增进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机会。很多国家因为这个原因采用了远程教育,包括印尼。但是,增加受教育机会本身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它仅仅解决了受教育的平等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质量问题,人们需要平等地得到接受标准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印尼范文篇5

一、迅速崛起的旅游业

1976年印尼接待外国游客40万人,1979年上升到50.1万人,1981年为60万人,1982年为59.2万人。在1983~1989年期间,赴印尼旅游的外国旅游者人数以年均15.6%的速度增长,印尼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由1983年的64.4万人增加到1987年的106万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1988年的130.1万人和1989年的162万人。旅游业直接创汇也由1983年的4.4亿美元上升到1988年的10.6亿美元和1989年的12.8亿美元。进入90年代以后,印尼旅游业继续呈现勃勃生机。1990年印尼接待外国游客217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8.9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3.9%和47.3%。1991年印尼政府举办“1991年印尼旅游观光年”,欢迎世界各地游客到印尼观光旅游,结果当年到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到250万人,外汇收入25.2亿美元,首次超过橡胶业,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纺织成衣和胶合板业的第四大创汇行行业。1992年和1993年,印尼吸引外国游客分别为320万人和340万人,外汇收入进一步上升至32.7亿美元和36.4亿美元。1994年到印尼观光的外国游客突破400万人大关,超过政府原定的390万人目标,外汇收入46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17.8%。1994年12月31日,苏哈托总统宣布1995年为“印尼共和国独立半世纪之年”,旨在进一步提高印尼观光旅游业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外国游客到印尼观光。预计1995年印尼将吸引外国游客450万人。据印尼旅游与邮电部长预测,在1999年以前,旅游业很有可能取代油气、纺织和胶合板业而成为印尼赚取外汇最多的行业。到印尼旅游的国外游客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国外游客在印尼的停留时间平均为12天,超过大多数亚洲国家。每个外国游客在印尼的消费是逐年提高的,1990年每个外国游客在印尼的平均消费额为966.81美元,平均每天81.79美元;1994年每个外国游客的平均消费额提高到1194.43美元,平均每天115.63美元。

二、政府的政策措施

印尼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且更多地得益于政府为发展旅游业而采取的有效的政策措施:

1.简化手续1983年4月印尼政府作出关于东盟、欧洲共同体2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逗留2个月以内的,进入印尼可免签证的决定。到1993年底为止,印尼政府已先后宣布对45个国家的游客免办签证,这些免签证的游客占印尼接待外国游客总数的90%以上。

2.成立专门机构,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对旅游业投入巨额资金印尼从1969年开始重视发展旅游业,成立了旅游、邮政和电讯部,下设专门负责旅游业的旅游局;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印尼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正式列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此后,印尼政府制订的几个五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都对旅游业的各项发展指标作了具体的规定。1990年10月,印尼颁布了《旅游法》。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印尼政府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发展旅游业。政府对旅游部门的投资,1992年为13亿美元,1993年和1994年分别为5.52亿美元和4.05亿美元。政府还鼓励私人投资旅游业,加速旅游设施的建设。

3.积极发展国际航空事业从1984年开始,印尼国营鹰记航空公司开辟了国际航线,目前该公司已同世界上的28个城市有定期的航班往来业务。此外,印尼还允许28家外国航空公司开通至印尼的航线,为了更多地吸引外国游客,印尼1989年宣布开放雅加达的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棉兰的婆罗尼西国际机场、巴厘的乌拉莱国际机场和万鸦佬的萨姆拉杜朗宜国际机场。

4.兴建旅游宾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印尼政府最近几年对旅游业的投资主要用于兴建旅游宾馆。印尼目前共有623家国际标准的宾馆酒店,其中29家为五星级,51家为四星级,客房总数57389间。据预测,到2005年,印尼必须再兴建14万间客房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印尼已在全国建立35所旅游学院、60所旅游中等专科学校以及30多个旅游和饭店员工培训中心,旨在为旅游部门输送合格的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5.与周边邻国开展旅游合作印尼已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达成协议,共同投资5.7亿美元,将三国沿海地区开发成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建成“东方加勒比旅游区”。印尼还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旅游机构协商,建立具有协调功能的常设旅游联盟机构,以加强三国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联合促用和共同开发。印尼还与缅甸签订了旅游合作协定,准备帮助缅甸培训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进而推动两国的旅游合作。

三、发展趋势

印尼虽已跻身于世界20大旅游强国的行列,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东盟邻国—泰国和新加坡,即使与马来西亚相比也有不少差距。由于印尼国内对石油需求日益增加,很有可能在2000年停止出口石油,印尼纺织品出口则已面临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以及欧美各国贸易配额的限制,胶合板的出口增长速度也已开始下降。因此,旅游业在印尼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重要。为此,印尼政府提出今后开拓旅游业的几项新举措:加强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旅游意总值;增建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增设新的旅游项目,发展会议旅游和海洋旅游;加强旅游专业化,等等,以推动印尼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在加强对外宣传方面,印尼政府准备在海外设立更多的办事机构。目前已在新加坡、东京、法兰克福、悉尼、洛杉矶等地设立了印尼旅游促销中心,今后拟在荷兰、法国、加拿大也设立类似机构。印尼还准备利用各种机会,推出各种形式的旅游观光活动,政府继1991年举办“印尼观光年”之后,又于1992年1月发起一场为期10年的“欢迎到印尼旅游”的运动。作为该活动的一部分,印尼1995年在日惹主办了国际旅游文化会议,在泗水举办世界帆船比赛大会,并全年在欧洲举办印尼文化活动。同时,印尼还计划派出更多的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演出,在国外举办文化艺术展,宣传印尼旅游业的魅力。

印尼范文篇6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气温高,雨量充沛,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金鸡纳霜90%产自爪外贸知识

lauJava),该岛也是世界上出产金鸡纳霜最多的岛屿,金鸡纳霜,也称奎宁,是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须品。“奎宁”一词出自印加语,原产于南美。金鸡纳霜从秘鲁传到爪哇,其中颇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2%,印尼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此树的生长。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印尼人很懂礼貌绝对不讲别人的坏话,自然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坏话的人,与印尼人见面可以握手,也可以点点头。在印尼,一般商务访问穿西服,打领带,穿长裤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应穿西装,须事先须约,准时赴约。印尼贸易事业是一种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业,大多数进出口业务由9个国营贸易公司(Niagas)经手。印尼商人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准备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礼,尤其好互赠礼物。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妻子。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上一束鲜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礼不可,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谈话时,避免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

在印尼,伊斯兰教习俗的影响很大,目前,在全国各岛屿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礼拜寺36.9万多座(据《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仅雅加达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礼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达市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尔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大、最华丽的清真寺,可容纳10万余人。在印度尼西亚,有些清真寺不准进入,得严守当地规矩。

东南亚诸国的人民,一般说来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处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脸,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际花,后嫁原总统苏加诺)。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顺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在印尼,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商人,在彼此初次相识时,应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不然,休怪对方冷眼相待。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习俗各异,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谈诞辰。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客人走进沙羌族的居凹区,必须大叫大喊,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对于观光游客来说,是个好去处。岛屿众多,风光秀丽,值得一游。一般说来,东南亚地区的民族都很好客,当你前往访问某个家庭,有时候会遇到对方正在吃饭,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尼人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邀你吃饭时,你不必客气。你若客气推辞,他们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印尼范文篇7

[关键词]印尼媒体,新闻自由,发展与改革,政权,宗教,民族、审查

Abstract:Aftersuhartoquittedthescene,thelaw''''scontrolovermediahasbeengraduallyreleased,andIndonesiahasabolishednewscensorlawlately.Butthere''''salongwaytogoforIndonesiatorealizerealnewsfreedom.Firstly,newscommunicatormusthavegoodnewsworkethic,andallofthemshouldrespect"publicreligionandethic".Secondly,Indonesiaisamulti-ethnic-groupnation.Mediashouldbecautiouswhenreportingthereligiousandethnicissues,andgovernmentshouldmakesomerestrictionsonit.Lastly,governmentshouldofferbetterlawprotectionfornewscommunication,includingtheprotectionfornewsfreedomandpersonprotectionfornewscommunicators.Inthefuture,it''''sexpectedthatthenewgenerationyoungpeopleinIndonesiawillimprovetherulesofIndonesiamediaandhaveitenjoybroadenfreespace.

Keywords:IndonesiaMedia;NewsFreedom;DevelopmentandInnovation;Regime;Religion;EthnicGroup;Censor

一、印尼新闻自由历程的回顾(1945年至2001年)

在西方国家的民主主义社会来说,政治与文化经常都被看为不同领域的现象:高级的文化是高于政治,而低级文化是底于政治的。有关于文化的研究经常都论述一些理论来详细地描述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在印尼来说,文化与政治似乎都分不开的。在学校,老师在解释文化时经常也会说了些政治的观念。所以,从小开始,印尼人民已经把文化与政治混在一起来理解了。

印尼的政治历史被分为旧制度(OldOrder)和新制度(NewOrder)。所谓的旧制度,就是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喀诺(Sukarno)统治印尼的那段时间(1945年至1966年);而新制度就是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多(Suharto)统治印尼开始直到现在。

在苏喀诺(Sukarno)最后几年的统治之下,他试着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来帮助宣传他所谓的极端的民主主义政治。他的政治主义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准则民主主义”(GuidedDemocracy)。他和他的”准则民主主义”(GuidedDemocracy)把媒体看成是一种可以以只传播有关政府正面的报道,来控制人民的思想。这引起了现代文化的支持者的反感。

新制度期间,苏哈多(Suharto)建议了一种观念。他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是要依靠着国家媒体的发展。所以身为国家媒体,应该只传播有利国家发展的讯息、新思想的创新和人民的意见和思想。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国家强大起来。自1970年开始,政府已经盼望新闻工作者,就像其他的平民,来支持国家发展的努力。

但是在实行当中却发生了许多的矛盾。新制度的审查法律只允许报道政府正面消息、支持苏哈多(Suharto)政体的媒体。新闻工作者只可以写对政府有利的报道。谁敢写一些社会腐败的事实、让政府失去面子的新闻,都会接受法律的制裁。在苏哈多(Suharto)领导印尼时,以侮辱政府的罪名,就有很多的新闻记者被关入监狱。自然地,这引起了人民,尤其是大学生的不满。但是在那时候,很少会发生大学生示威,因为大家都怕被送入监狱。面对这些问题时,政府却形容印尼媒体是个“自由但负责任”(“freebutresponsible”)的媒体。这样的说法,就让他们似乎拥有权利和义务去识别和确认怎样才算是属于“负责任”的新闻。[1]

这个问题也反驳了苏哈多(Suharto)他本身曾规定的新闻界条例。在1982年第21号的新闻界基本法里写着(UUPokokPersNo.21Tahun1982):“媒体绝对有建设性的控制、批评、和改正的权利”(“Persmempunyaihakkontrol,kritik,dankoreksiyangbersifatkonstruktif”)。而且这条国家新闻界条例也被保证在同一个基本法里第5号:“除了保证外,对人权并不会进行审查和控制”(“TiadanyasensordanpembreidelanselainjaminansesuaidenganhakasasiWarnaNegara”)。[2]

但是还是有一班人勇敢地站出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想法。在1993年12月14日,印尼大学(UniversitasIndonesia)的21位大学生在雅加达的印尼国会大楼前为此事示威。很理所当然地,他们就以”破坏政府的名誉”而被捕。第二天,印尼大学的几位高级教师被叫到国家教育部来接受审问。这件事震撼了全国,也惊醒了熟睡已久的大学生们。21位大学生的示威和它的随后真实的报道被视为印尼媒体自由的一个转折点。[3]

在苏哈多(Suharto)的年代,多数的媒体是以政治为主题的。当然,内容写的是政府正面的报道。这也是苏哈多(Suharto)政体里的其中一个政策。

自从在1998年苏哈多(Suharto)下台开始,正式已认识到之前的政治有多么腐败的印尼媒体,开始察觉到媒体自由在一个走向自由主义社会的重要性。苏哈多(Suharto)的衰落目击了严厉审查法律和当时控制媒体的国家信息部(DepartmentofInformation)的废止。

苏哈多(SUHARTO)下台以后,接下来的十个月,哈比比(HABIBIE)总统取消了特许制度。他规定了,任何人妨碍了新闻自由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他也规定了新闻界的自由规范。虽然直到新闻界的道德规范建立了,它用于新闻界的管理制度却面对了不少的矛盾。

哈比比(HABIBIE)在1999年某一天的新闻记者会里,再一次强调说他决不会干涉新闻界的自由。但是如果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并不是新闻传播又会再受到干涉。也许会有其它的方面和事情会为新闻自由带来不良的影响。假如政府保护的所谓的新闻界的自由而忽视了各种各样社会的需要,政府也有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压力。1999年的新的新闻界法规(INDONESIANPRESSLAW)批准了700多个新的媒体的建立,比在印尼庆祝第54周年国庆时多了两倍。但从本质来看,媒体的增加对民众的新闻自由的实现还是不是很明显。因为,现在在印尼每天的媒体多数只报有关示威的新闻,和出现了很多没有品质保证的报纸、杂志、和政治漫画。这证明了这条新的法规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在印尼人民的日常生活里,还是很多提议说不但只有新闻界可以获得发言的自由,人民也应该得到同等的待遇。

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总统在1999年上台后,曾经在5月3日的UNESCO和东南亚新闻联盟(THESOUTHEASTASIANPRESSALLIANCE)典礼上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政府应该保护媒体使它不要受到不想得到自由的各方面力量的干扰。我的行政会盼望着新闻界自由的现象。”(“THEGOVERNMENTHASTOPROTECTTHEPRESSFROMTHEMANYFORCESWHODONOTWANTFREEDOM.MYADMINISTRATIONLOOKSWITHRELISHONTHEEMERGENCEOFAFREEPRESS.”)。[4]

只是在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总统确认新闻界自由的三天后,准军事部队和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多年以来领导的基层穆斯林组织却攻击了国家的一家最大的日报,印尼泗水(SURABAYA)发行的《爪哇报》(JAWAPOST)。这使《爪哇报》(JAWAPOST)在那天被必关闭了一天。《爪哇报》(JAWAPOST)之前有登出一片批评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与他亲戚的文章就激怒了这些好战的年轻人组织。之后,《爪哇报》(JAWAPOST)在报纸封面登出了该报的认错和道歉,但是瓦希得(ABDURRAHMANWAHID)却为那些组织辩护。

虽然在2000年里没有发生过印尼新闻工作者被被捕,但是很多关于攻击和威胁的报道。政治性组织与宗教性组织,包括警察和军队在示威当中还是回使用暴力。根据东南亚新闻联盟的消息,现在的警察只负责对媒介使用暴力的20%。在当年东南亚新闻联盟(THESOUTHEASTASIANPRESSALLIANCE)收到了几百封关于诽谤和不正确的报告的投诉信。

[page_break]

二、民主主义与印尼媒介

最近的印尼的媒介民主化已经看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政治和印尼民主主义里,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之前,媒介的角色是很确切的,它必须反映出政府好的一面,否则它就要接受严重的后果了。所谓严重的后果就是记者被送入监狱、甚至被杀或者在传媒界里受到禁止。当中的例子:一位印尼记者,西亚富路顶(FUADMUHAMMADSYAFRUDDIN),因为他写了政府贪污的调查报告,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苏哈多时代,有三个杂志被封闭了包括了最著名的新闻杂志:时代(TEMPO)。时代(TEMPO),此是因为当时登出了关于政府买了前东德的战船的争论,而被禁止的。就算现在审查法律已被取消了,媒介的角色还是很含糊的。

新制度(NEWORDER)的媒体是被政府控制的、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法律过程、甚至于被政府所拥有。十多年前的新制度(NEWORDER)之间,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并不像现在那么厉害。由于科技与经济不断地改变,所以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也增加了。

很多人人为1998年苏哈多下台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当时媒体的醒目和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也是当中的原因的。虽然,一个自由的媒体可以供给人民讯息,而且也可以帮助决定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还是不会有太多关于媒体与一个民主主义国家基础的关系的证据。

一位印尼媒体的高级领导,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同事还是在一间没有屋顶的屋子里蹲着,担心着随时会落下的雨。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写有关政府的报道,而且也必须“决定他们是要真正的客观,还是在基础的正面改造情况下才会变得客观”(“DECIDEWHETHERTHEYREALLYWANTTOBEOBJECTIVEORWHETHERTHEYWANTTOBEOBJECTIVEINTHESENSEOFBASICALLYBEINGPRO-REFORM”)。[5]

三、印尼新闻界的改革

最近控制印尼媒体的法律并不是很多。事实上,因为缺少政府条规,道德的界限基本上是自觉性的。因此,印尼媒体变成了一个缺乏经验的团体。这影响到了媒体的自由,和它不再需要经过国家信息部(DepartmentofInformation)的严厉审查的作品。所以,这引起了一个问题:如果媒体都在看着每一个人,那么,到底是谁在看着媒体呢?审查法律的废除对西方国家的观察者来说,会导致所有的后果必须是有建设性的;自由发言权会导致一个自由社会的建立。尽管如此,自由化不是适合每个国家,而且它导致的后果也不一定是好的。

经过了几十年的抑制,印尼媒体的重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同时又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的开始。没有了审查法律,媒体报道公正新闻的责任增加了,尤其是它们的观众、听众、或者读者因为之前没接触过没有被束缚的报道,他们的反应会是不同的。自由的媒体会让众人从不同的讯息来源来发表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印尼媒体至少会像西方国家的观察者所希望的那样,就是变成真一个正自由的媒体。正如欧乐(Olle)所建议的:在新制度之下,为了要减少和西方国家媒体的差异,“从字里行间体会隐含之意”(“readingbetweenthelines”)是印尼媒体必须拥有的技术。现在,受众也必须拥有同样的技术来估计哪些报道是不必或者需要注意的。[6]

一个自由的媒体,特别是在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里,对该国家会的稳定会带来两种影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西方国家通常都认为自由的媒体会让大众可以提高他们个人的能力来建立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尊敬其他人的意见。CPJ提议,1999年平安夜发生的基督教堂爆炸案,证明了“尽管有怎样的危机气氛,新闻报道的猛击带来了镇定的影响”(“therushofmediacoveragehadasoothingeffect,despitetheatmosphereofcrisis.”)的事实。这件事所指示的是,媒体启发了事件和避免了谣言的传播。[7]

但是在许多的亚洲国家里,宗教徒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一天比一天更加紧张。新制度其间,媒体是被禁止报道有关宗教或民族的。1999年的印尼新闻界法规(IndonesianPressLaw)只是规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尊敬大众的宗教和道德规范”(“respectreligiousandmoralnormsofthepublic”)。[8]这又是成了另外一个矛盾:这样一来,政府和军队很有可能又再进行之前的“任务”去限制印尼媒体的报道自由。

虽然CPJ(2000)提议媒体应该在一个危机的气氛里造出镇定的影响,

但在另外一方面,一个曾经被政权埋没的媒体自由,现在却有煽动冲突的可能性。由于一些障碍和媒体可以自己谨慎地确认一个报道的真实性,媒体看来可以在一个既不稳定,又含有挑战性的环境里找到新的自由。但是还是要记得:毫无根据的宗教和民族的报道可以煽动冲突。

曾经有过一个关于贿赂的报道。记者,卡拉哈斑(HoesinKalahapan),写了重造森林资金误用的报道后,就被绑架,被折磨了至少三次,然后成功地逃到了印尼首都雅加达。这证明记者在激怒的大众之下,是不会得到法律保护的。很多人把这件残酷的事实看成是自由媒体的其中一个负面的后果。

专家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意识到了最近的媒体作品是处于“初期困难”,因为媒体正在从无限的压制走向完全的自由。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觉得最近的媒体就像“刚从严厉的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在放假的第一天,他们跑完了所有的沙地。在那其间,他们虽然会遭到一些小麻烦,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很自由。”(“It’slikekidsbeingletoutofaverytoughschoolandonthefirstdayofvacation,they’rerunningallovertheplacesandinsomecasesalittlebidoftrouble,butbasicallypeoplearefeelingveryfree.”)。[9]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新媒体报道规定的缺乏对国家带来了正面性和负面性的影响。可以多让人民建立自己的想法是媒体自由的正面影响。但是,媒体的自由也会导致在某些人些地方的民族之间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这样一来,也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虽然在1998年,苏哈多下台后,多数的正式禁止已经被取消了,但是印尼媒体如果要找到真正的自由还是要经过漫长的挣扎。从之前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来看,还有考虑到现在国内的新闻协会的指示,印尼媒体必须要代表广泛的社会文化的交叉才会真正地找到完全的媒体自由。在政府少许的插手之下,希望印尼的新闻协会可以帮助印尼媒体的改革,同时也能够发展国家的文化和结合国家的种族。

结论

1998年5月苏哈多总统下台后,印尼的新闻界经历了许多的改革。虽然印尼新闻界比以前自由了许多,但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由”的后果不一定永远都是好的。新闻工作者本身也不完全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也经常会受到暴力攻击。

人民希望新闻界得到自由后,会对社会与国家的结合带来贡献。差不多每天发生的示威,和许多新媒体作品的出现,证明了新的印尼媒体政策对社会也有相当的影响。

印尼政府还需要尽力解决国内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宗教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国际的焦点。最令政府懊恼的是,政府不能偏于任何的民族和宗教,所以谁对谁错是个很难判断的事情。新闻工作者因此也还不能太直接了当地写出有关宗教和民族的实情和评论。

印尼新闻界在未来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政府能不能对新闻传播提供较好的法律保护,包括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和新闻传播者的人身保护。如果政府能保证新闻工作者的安全,相信对媒体本身和国家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帮助。但是,自由也一定带有负责任。自由的媒体必须对国家要有好处,而不是对国家有害。

注释:

[1]

he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IntheCensor’sShadow:JournalisminSuharto’sIndonesia.EastTimor:Dili,1991,p.1.

[2]

Kingsbury,D.CultureandPolitics:IssuesinAustralianJournalismonIndonesia,1975-1993.Sydney:GriffithUniversity,1997,p.25.

[参考文献]

[1]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CPJ).CountryReport:Indonesia,2000.

[2]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CPJ).JournalisminSuharto’sIndonesia.EastTimor:Dili,1991.

[3]Cowan,Edward.NewFreedom:IndonesianJournalistsTreadLightly,IPIReport,No.4,2000.

[4]FreedomHouse.PressFreedomReport,‘Indonesia’,2000.

印尼范文篇8

印尼火电投资项目环境保护背景

在可持续发展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国际投资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国际投资法律框架下的环保规制不断趋于完善。

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促使各国政府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加强环境规制水平。近年来,印尼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也陆续出台,具体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绕承载力恢复标准以及生态破坏的防治标准和环境容量恢复标准由行政法规制定。印尼政府要求对印尼环境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获得环境资源部颁发的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印尼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健全。印尼环境法律制度的核心是1997年的《环境保护法》,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范围和目标、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与义务、环境保护的机构、环境功能的维持和管理、环境纠纷的处理、对涉嫌环境刑事犯罪的调查、刑事责任等。2009年,印尼政府颁布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国家责任原则、开发原则的基础上,设立了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在纠纷解决方面确立了社区共同诉讼、政府行动、环境组织的公益诉讼等诉讼形式。二、过程监控严格。印尼环境管理标准对空气、废水排放、噪音、热电厂气体排放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环保部门定期对项目环境指标历史数据进行检查,并在线实时监测。三、排污许可证制度。印尼排污许可证制度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经审查批准领取许可证后,方可排污的制度。

印尼火电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生态保护建议措施

一、项目前期环保规划。1.引入外脑。项目开发前期,可以聘请专业环境咨询公司开展项目环境规划,依据印尼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保工作清单和许可证清单。根据环保工作清单,有序推进各项环保要求的落实。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依据印尼环境和林业部2012年第05号《关于必须配有环境评估报告的项目种类》要求,2x100MW燃煤发电站和150kV输变电线路的建设计划务必须配有环境评估报告。按照此要求,应及时对项目给本地区物理化学、生态、社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并编制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办理环境许可证。项目应积极提前谋划和准备,依据印尼环境和林业部的2013年第08号《关于生态环境文件检查与评估及环境许可颁发的执行流程》的规定,向项目所在省环境评估报告委员会提交《环境评估报告》,并申请环境许可证的批复。4.编制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根据环境许可证批复,按照印尼环境保护法要求,项目应组织编制《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监测环境参数关键影响指标合规性;对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监测结果,每6个月编制《环境监测报告》,提交项目所在政府部门。5.预留充分的环保设计指标。随着印尼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现行的各项环保指标也将会不断提高。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各项涉及环保的指标应尽量保留充分的余量,避免因印尼环境指标的提高而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二、项目建设期环保要求落地。1.设置建设期危险品仓库。项目建设期应按照印尼《有毒和有害危险品储存规定》,规范建设危险品仓库,配备各类专项环保设施,通过与当地拥有有毒和有害危险废弃物处理资质的公司签订合作处置危险废弃物协议,以申请获准建设期有毒和有害危险废弃物临时贮存许可证。2.环保设施施工与主体同步。项目环保设施一般包括:废水处理环保设施,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含煤废水、灰场雨水处理等设施;用于锅炉内脱硫的石灰石系统;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余氯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危险废弃物储存仓库。这些环境设施及相关构筑物应按照“三同时”要求,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3.办理许可证。印尼《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未经许可,任何人禁止向环境媒介处理废物;任何人禁止向本国环境媒介排放境外产生的废物。此外,火电项目运行期间涉及到废水排放、冷却水排放、粉煤灰临时贮存、危化品废弃临时储存等活动都需办理相应的许可证。项目应依据印尼许可证准许制度要求,及时获取以下许可证。(1)废水排放许可证通过编制废水排放报告,详细描述全厂水量平衡,各类废水处理设施的数量、工艺流程、出力等情况,并提交印尼环境和林业部。经印尼环境和林业部召开专家评审会,实地查看验收后,发放废水排放许可证。(2)煤灰临时贮存许可证及有毒和有害危险废弃物临时贮存许可证项目应按照印尼1995年第01号《有毒和有害物质的废物收集和存储的技术要求》、2014年第101号《危险和有毒材料废物管理》要求,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危险和有毒废物的贮存场所设计资料、相关危险和有毒废物处置公司的合作协议等文件资料,经当地环保部门实地检查验收后,颁发煤灰临时贮存许可证及有毒和有害危险废弃物临时贮存许可证。三、项目运行期环保指标监控。1.气体排放若项目采用锅炉内喷钙脱硫,应在烟道上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烟气中SO2、烟尘、NOX、O2、CO、不透明度等排放情况。2019年印尼政府新颁布的《火力发电厂排放质量标准》提高了SO2、NOX、粉尘、汞等排放要求。针对新的排放要求,项目应保持环保设施优良状态,确保机组运行时烟气各项排放指标处于最优效果,以应对当地环境部门定期对烟气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历史数据所进行的各项检查。2.冷却水排放若项目采用海水直流供水冷却方式,需要对冷却水温度、余氯、PH值、排水量进行监测。海水中含有微生物,海水流动过程中产生泡沫,项目可选择在虹吸井增设消泡装置,减少泡沫向排水口排放。3.工业废水利用项目可设计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含煤污水、含油废水及生活污水处设专用的废水处理设施。在各类废水处理后,进入回用水系统,可选择用于喷洒用水、除尘用水、翻车机用水和地面冲洗用水。4.噪音防治针对噪音,项目可选择在周边建设隔音带或绿化地,有效控制噪音扩散。也可通过科学改进机械设施设备,有效降低噪音分贝。此外,项目在选址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远离城区和人员密集区,这样可从根源处控制噪音污染。5.公益宣传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可能会对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一些争议和质疑,为了让公众了解项目,消除社会对项目运营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担忧,项目应主动出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包括:编制并印刷《环境保护宣传手册》,分发到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当地居民手中,从助力经济、优先环保、清洁能源、环保行动、生态发展等方面向社会展示项目“注重环保生态,不忘社会责任”发展理念,营造服务社会、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在项目排水的位置树立宣传牌,介绍项目排水情况,阐明项目排水的出处,不会对周边环境和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等信息;可选择邀请电视台及媒体对项目进行采访和正面报道,宣传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环保指标、环保效果等相关内容。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建议措施如图。

印尼范文篇9

(一)国家体制不同,但都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调研组的第一站是缅甸。缅甸人口万,%以上人信仰佛教,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货币:缅元(或),官方的美元与缅币比价是:,市面上的美元与缅币比价是:或缅币。政治上由军政府执政,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华人华侨有万,在首都仰光华人就有万,华人控制着该国的贸易和经济。对华关系很好,称中缅关系为“胞波”情谊,去年月吴仪副总理访问缅甸,双方签署了关于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解备忘录等个协议;月缅甸总理应邀访华,又签订了项协议,双方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双边关系。中国是缅甸主要贸易伙伴,××年双边贸易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中国对缅进口位于第一,出口位于第三。

调研组的第二站是柬埔寨。柬埔寨人口万,高棉族占全国人口的%,华人-万,货币:瑞尔(),官方与市面上的美元与柬币兑换率基本一致,比价是:柬币。高棉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华语也较流行,政治上,柬埔寨实行君主立宪制,现任首相是洪森。目前柬埔寨正以较快的进程融入国际社会,外汇自由进出,货币自由兑换,中柬关系处在最好时期,国内可在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地办理签证,签证最长可停留一年,为吸引外资,柬埔寨专门成立外商投资委员会,主席洪森,只要投资额在万美元以上,材料齐全,天就可以批准。××年中国内地为当年柬第一大外资来源地投资额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个项目涉及服装纺织、旅游开发、烟厂、制鞋、海产品加工等。目前,我为柬埔寨第大贸易伙伴。柬商品市场正处在恢复和发展中,近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目前已达到多亿美元。由于历史原因,柬市场主要商品来自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我对柬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左右。加之近年来我进入柬市场的商品多以“质低价廉”商品为主,真正能代表我产品和技术质量的名牌商品和高科技产品进入柬市场还不多,柬市场和民众对我商品还有一个重新提高认识的过程。随着柬经济的发展和两国经贸交往的增加我商品在柬市场知名度亦会不断扩大。目前,我商品的质量、性能和价格优势已逐步开始被柬民众所了解和接受,今后出口将会逐步增加,中柬贸易可望走上新台阶。

调研组的第三站是越南。越南人口万,越族(也称京族)占人口的,官方语言为越语,法语和英语在商界和旅游界较流行,货币:盾),美元与越盾的比值:。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人口多万,其中万华人。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高层互相互访,国家和省的地方签署外交、公安、经贸、科技、文化、司法文件项,两国空运、海运、铁路等均已开通,边境省区与中国的个口岸已开通。在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三国中,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较高,近年来,中越两国贸易额增长了多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调研组的第四站是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东南亚地区大国,人口亿,世界第四,全国约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货币:卢比或盾(),美元与印尼盾的比值:。印尼资源非常丰富,有煤、天然气、石油、铁矿、森林,但不允许原木出口。全国有万中产阶级,购买力较强,在世纪年代已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年人均就近美元,印尼实行的是总统内阁制度,市场化程度较高,外汇没有管制,货币自由兑换,政府鼓励外资到印尼投资。××年大选,进展顺利,现任总统苏西洛,国内政治局势相当稳定,华人在印尼金融、贸易界有相当的势力,虽然出现过排华事件,但中国与印尼的关系举足轻重,双方贸易额××年达到亿美元,近年来每年递增%,中国每年逆差亿美元左右。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通讯、渔业等领域合作取得很大进展。

(二)经济增长不一,但都呈现加快发展趋势

去年,缅、柬、越、印尼国的经济增长分别是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尼%。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使缅甸的发展受到制约,目前的经济状况类似于我国年代初,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但缅甸近年来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特别是与中国经贸合作,使得缅甸经济快速增长;越南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创年最高增幅,出口创汇突破亿美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激增,达多亿美元,为年来最高。越南去年已结束了同欧洲和若干国家关于越南加入的谈判,结束了与欧盟和若干主要贸易伙伴取消纺织品成衣配额的谈判。经过多年徘徊,印尼××年人均收入达到美元,除矿业以外的大部分行业都呈现增长势头,由于强劲的消费、投资、出口的稳步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尼今年经济将增长%。

(三)市场准入放宽,有利于中国商品进入

除了食品、汽车等少数商品,缅甸对中国的商品进入基本上没有限制。大到机械设备、农机、化工产品、仪器仪表;小到日用五金、化妆品、纺织服装,由于中国商品的价位低,质量相对适中,非常适应缅甸市场,所以通过云南口岸进行边贸看好。驻缅甸大使馆经商处的唐海参赞说去年边贸占中缅贸易的,预计今年边贸还将大幅上升。

越南承诺敞开大门欢迎中国投资者,最近加快了金融、教育、医疗、电信等个服务行业对外资开放速度,越南银行为在边贸从事贸易,超市的双方企业开设方便结算的越币、人民币帐号或人民币兑换专柜。

印尼由于灾后重建,向国际社会推出了亿美元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涉及供水、供气、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发电站、铁路、通讯等行业寻求国外投资、投标。同时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范围大幅降低关税,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商机,据了解由于市场准入的放宽,中国的橡塑加工机械、家电产品、机床、汽车、缝纫机等机电产品都在迅猛增长,中海油、华为、中兴、嘉陵、长虹、康佳等企业在印尼的业绩节节攀高柬埔寨欢迎中国开发其矿产资源,洪森首相表示希望更好的有实力的有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印尼范文篇10

1.1发展背景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与本国国情结合得非常好的小额信贷模式之一。作为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的农村人口比例约为84.8%,有近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74年,尤努斯教授意外地发现高利贷者对穷人的盘剥后很是震惊与恼怒,便决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摆脱高利贷者的剥削,于是他拿出自己的27美元,经由他的学生借给了42个贫困农村妇女(当时这些借款是不要利息的),结果农妇们都很守信用还了贷款。尤努斯教授对此事颇有感触,想通过说服地方银行向贫穷农妇放贷,而得到的答复却是“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尤努斯教授便决心向银行的管理人员们证实向穷人发放贷款是安全可靠的。为此,他于1976年起发起了一个行动兼研究项目去证实他的观点,项目试验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终于在1983年,由政府注资占60%组建的股份制银行——格莱美银行(GrameenBank)成立了,它被政府定性为专门为农村穷人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也成为当时最大规模且最高效的农村扶贫项目。

1.2模式特点

与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相比,孟加拉乡村银行有其独特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一直保持着高达98%的还贷率,即使是在未接受捐赠的情况下,其盈利水平也远远高于表现最优异的传统商业银行。1.2.1机构性质。孟加拉乡村银行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它不设属于自己的金库,当收到来自国际慈善机构和基金会的赠款时,乡村银行将之存入国家的商业银行并获得正常利息;当有穷人需要借款时,乡村银行直接从商业银行取款最后发放到穷人手中。1.2.2经营目标。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营目标是,通过提供小额信贷,为贫困人群创造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借此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地位。另一方面,为穷人提供无需担保的贷款,使穷人免受一直以来高利贷对其的剥削,改善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1.2.3组织结构。GB的层级组织结构由两部分组成,除银行自身的四级组织结构即总行一分行一支行一营业所外,还有借款者组成的三级组织结构,即会员中心一联保小组一会员。这里特别说明联保小组在运营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小组是乡村银行整个运行机制的支柱。由村中来自几个不同家庭的5~6人组成的借款小组,既是GB营业的工作对象,同时也是GB各个营业所需与之共同合作的亲密伙伴,因为每一笔小额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包括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联保小组才能进行才能得以实现。1.2.4服务对象。孟加拉乡村银行只向真正的穷人贷款,重点贷款对象为农村赤贫妇女。1.2.5高利率。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正常利率的制度设计,能起到自动筛选作用,可以避免非贫困人口套取低息贷款的寻租行为发生,以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到达真正急需贷款的穷人手中。同时,高利率带来的利润能够覆盖乡村银行一般行政开支和员工的工资福利等操作成本,从而保证乡村银行可持续地发展运营下去。1.2.6分期还款。50周分期还款制度是GB模式最初所创设的一种独特的还款制度。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共52周),借款者从拿到贷款后的第三周开始还贷,到第50周时,利息随本金全部还完。这种制度设计对贷款的供求双方都是有利的,借款者可以减轻一次还款的负担,放贷者也可以降低其收回贷款的风险。

2印尼人民银行村贷部(BRI-UD)模式

2.1发展背景

1969年,印尼政府为提高全国大米产量,决定中央银行负责以低利率向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提供资金来源、由政府的农业推广人员选定贷款对象、并由印尼人民银行的村级机构即村银行部(简称BRI-UD,独立负责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运行部门)对使用化肥等的农民提供贴息贷款,以鼓励农民加大对诸如化肥之类的现代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力度。此项农业推广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设计之初的目的,大米单产提高了三倍,政府于1983年便取消了对村银行部的补贴。但随着贷款违约率的稳步上升,大多数的BRI-UD连年亏损,BRI也陷入了发展困境。1984年,针对整个村级机构体系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开始了,在政府的帮助下,3000多个村级营业所由原来的业务机构重组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印尼人民银行借助政府的力量,经过这次改革,BRI-UD也成功改制成商业经营的可持续的独立运行体系,成为世界上少数可以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机构之一。改革后的村银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小额信贷业务得到迅速扩大利润也跟着增加,甚至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专门从事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村银行部始终保持着盈利,因此被认为是印尼人民银行的“救世主”。

2.2模式特点

把孟加拉乡村银行看成是福利主义小额信贷模式的典范的话,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模式就是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二者从产品特点、制度设计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2.2.1机构性质。印尼人民银行在1984年改革之前,是印尼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改革重组后的印尼人民银行成为商业化运作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典范。实践证明,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项目是可行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也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使得农户、国家和银行三者都受益。2.2.2经营目标。不同于GB模式的经营目标,BRI追求盈利,尤其注重信贷管理和财务上实现可持续性。2.2.3组织结构。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体系也是四级组织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村贷部一地区分行一地区支行一村银行。每个村银行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村行经理拥有贷款决定权,这也充分体现了印尼人民银行权力下放的制度特征。2.2.4资金来源。不同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资金来源,BRI的储蓄资金成为小额信贷部的主要借贷资金来源。关于这一点,政府有明确的规定,1984年改革时,政府就要求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必须是储蓄。2.2.5高利率。有研究发现,在资金稀缺的农村地区,相较于贷款利率的高低,农民更看重资金是否可得。因此,尽管BRI-UD发放的小额贷款利率通常处于32%~49%之间的高水平,但是农民的贷款需求还是极其旺盛,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体系很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为印尼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获益颇多。2.2.6激励机制。包括对员工的激励和对还款人的激励。例如,为了激励村银行员工积极工作,印尼人民银行将每年经营利润的10%(相当于月薪的2.5倍)在下年初分配给职员。为鼓励借款人按期偿还本息,银行将对按期还款的客户采取奖励措施,会将每月偿还本金的0.5%返回给客户,而且预期还能获得更多的贷款。

3经验与启示

GB模式和BRI-UD模式这两种性质极不相同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虽然在经营目标、主要资金来源以及利率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实践证明均是非常成功、极其有效的信贷配给制度,可以说在小额信贷领域独树一帜。我国要实现小额信贷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教训。综合这两种典型的小额信贷运营模式,归纳出对我国有用的经验。首先,需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在农村小额信贷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基于本国国情出发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才能发展壮大并为农村金融改革做出相应的贡献。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国际上某一成功模式,因为国情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小额信贷机构多元化,不同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各有优劣,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合适的发展战略,争取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的兼容。其次,需引进完善的小额信贷管理机制。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要想将发放出去的小额信贷全部收回,GB模式和BRI-UD模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为鼓励借款者按时还款,提高贷款偿还率,针对农户设计的动态激励机制和较为灵活的分期偿还机制发挥了很大的效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小额信贷的违约风险,孟加拉乡村银行高达98%以上的还贷率足以证明这一点。最后,必须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性质进行正确定位。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源于扶贫目的而出现的金融创新工具,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新的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其性质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相应地,需要对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审视。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不管是诸如乡村银行等的非政府组织,还是诸如印尼人民银行等的正规金融机构,他们都已完全摆脱了靠政府补贴而生存的状态,走上了一条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盈利颇丰的商业化运作之路。从福利主义向制度主义转变是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只有迎着这种趋势,努力完善自己,不断地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才能像GB和BRI-UD一样,在小额信贷领域走得长远而且还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作者:李小鸽 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乔.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的做法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0(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