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因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8:05:21

应因文范文篇1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教研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辟专栏开展讨论是远见卓识之举,通过讨论必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有益影响。从前一阶段的讨论文章看,有反对串讲法的,有主张诵读法的……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即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①有不同的文体:论、说、疏、诗、词、曲……②有不同时代的文章:上自上古的神话、古代的《诗经》,下至近代的各种文言作品,其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③有不同作家的作品,各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因文设计的几种主要教学课型。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应因文范文篇2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应因文范文篇3

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技信息产生、存储,交流和推广的主要媒介形式。题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题名不但要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而且要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因此,题名应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美观醒目,并尽可能包含主题词和关键词。

在多年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作者在论文命题方面存在以下一些向题:

题名过大或过小

题名应准确无误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客,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使读者理解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结论;应避免过于抽象,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不可夸大其辞,以偏慨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以免在审稿过程中给审稿专家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而影响稿件的录用。

例1: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模型嗜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白细胞有许多种,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只检测了白细胞介素4和6,用白细胞介素例题显然是标题过大,应改为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模型嗜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4和6的影响

例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疤疹病毒等感染的研究

文中述及的内容除以上两种病毒外,还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单列2种病毒不全面,应改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病毒惑染的研究。

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

题名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应严谨规范。病名、解剖生理名词、冶疗方法、检查方法等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题名中不应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例如(括号内为不宜使用者):心肌梗死(心梗、心肌梗塞)、食管炎(食道炎)、反流性(返流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异位妊娠(宫外孕)、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综合征(综合症、症侯群)、同工酶(同功酶)、山莨若碱(654一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抗感染洽疗(抗炎治疗)等。

同时题名中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结、直肠良、恶性疾病中细胞凋亡、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此题名冗长且多处使用标点符号。而文章中主要内容为测定了结直肠腺瘤及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及bc1-2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因此,题名应改为:大肠肿瘤细胞凋亡和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就足以涵盖文章所研究的内容。

用字和用词不准确

题名应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因此用词应准确,贴切,不能含糊其词。

例: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移,应改为: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位。

题名过子冗长

GB7713一87规定,科技论文题名一般中文以20字以内为宜,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应将其视为上限,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字数越少越好,做故到言简意赅。当然如果内容需要(如疾病或药物的名称过长)确实不能简短,也可酌情处理。

例1: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变化与阿托品治疗的临床研究

文章内容只介绍了阿托品对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题名应改为阿托品对火器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例2:谷光甘肽S转移酶Pl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此题名虽然很长,但认真斟酌后,不能对其中的任何一个字进行删减,否则就会使题名的意义表达不确切。

药物名称使用不规范

药物的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应使用药物的化学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

例如:普米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岍究

其中的“普米克”应改为化学名“布地奈德”。

研究对象不明确

医学研究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题名中应体现该研究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便于检索。

应因文范文篇4

关键词:生物课堂;社会责任;生态化;高中生物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是一门有关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当今,生物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所有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系统的、非孤立的。构建“生态课堂”就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使生物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彼此协调,生成最大效能。因此,教师应构建生物学生态课堂,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

一、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教学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的任何行为、语言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为学生构建的知识概念也都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化课堂将生物学概念转化为理想教育课堂的构建,正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由这个概念可以得知,生态化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活动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而形成的统一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机地将这几点要素整合起来,并将社会责任渗入生态化课堂中。

二、社会责任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的渗透

(一)社会责任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解读

在生物课堂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想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唐雪婷(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300467)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社会责任在生物教育中的地位,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关键词:生物课堂;社会责任;生态化;高中生物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20-02要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最后,教师应使学生具备审辨性思维、探究精神、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生物学科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是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个体参与对社会实事的讨论,并作出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有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讨论、思考社会实事热点,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切实开展保护环境的相关活动,为造福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本地的环境、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社会责任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社会责任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和环保知识。针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海洋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武器等问题,引发学生在社会层面的思考与讨论。就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结果,教师应给出合理化评价及建议,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更多社会热点问题,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制订并践行健康生活计划,有意识地向身边人宣传,进而向社区、社会宣传生物学中的健康生活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生物学科知识辨别、拆穿迷信和伪科学,向家人、邻居、社会宣传相关知识。这样,教师将课堂延伸到课下,使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并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通过生物学科学习及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并形成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当地有关环保建议的讨论。教师可以将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延伸至课下,组织学生开展由校内到校外的环保宣传、物种丰富度调查、制作生态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2]。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引导学生将个人和社会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的实例

实例1:每年的7月到10月,在加拿大、挪威等地能看到三文鱼洄游的奇异景观,快到产卵期的三文鱼大部队逆流而上,经过小小堤坝和瀑布,只为回到出生地繁殖产卵,但在产卵后便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刚出生的小鱼苗将顺流而下回到海洋,通常3~5年长大成熟。据统计,野生三文鱼数量在过去30年内已减少2/3;仅在1994—1999年,北美河流的三文鱼年穿行量就从大约20万尾下降到8万尾;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肆无忌惮的商业捕捞是导致三文鱼濒临生存警戒线的根本原因。因此,2015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即向大西洋三文鱼导入了两个基因(其一是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自此,三倍体雌鱼生长迅速[3]。设问:(1)三文鱼是人们餐桌上广受好评的鱼类,那么人类应采用哪些保护野生三文鱼资源的措施呢?(2)将转基因生物放生到自然界中的问题之一:目的基因存在于转基因生物中,转基因生物会通过有性生殖将目的基因扩散到当地野生型种群的基因库中,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你认为本题中的转基因三文鱼会不会发生这种状况?原因是什么?分析:设问(1)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环保活动的宣传和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具有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想法。设问(2)体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与社会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辨别并揭穿伪科学,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新闻、公众号及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的各种声音,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从身边事做起,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实例2:2018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42题实验分析题:人类的软骨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R控制的,这种软骨病无法用VD治疗。设问:有一对夫妇,丈夫为该软骨病患者,且其家族有该病的遗传史,妻子正常。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这对夫妇认为他们只能生育男孩。请你谈一谈对此观点的分析。很多学生回答设问时根据计算结果认为,应建议这对夫妇选择生男孩,如果生女孩则100%患该病。但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生育过程中后代性别不能选择。虽然生男孩不患该病,生女孩100%患该病,但女孩可以进行后期治疗等。本题要求学生不仅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题,计算出答案,还要结合题意,联系社会实际,首先树立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其次针对问题,增强使命感,进而从社会责任的层面来对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结语

在多样化的生态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展示资料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4]。教师应在生态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用多种生态化手段,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对个体与社会相关实事进行合理思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体验和实践中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有利于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型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董雯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盛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5):71,73.

[3]赵斐.2013—2017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应因文范文篇5

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

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

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

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

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

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

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

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

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应因文范文篇6

因为当时期刊的品种还划分为:经济类、农业类、科技类、教育类、工程类、艺术类、文明类、环境类等,这些期刊的品种不同天然关于论文的投稿时的各项挑选也就不同了。关于没有经验的论文来说主张我们在挑选期刊时要注意论文的研讨方向,这样关于所挑选刊物来说比较符合相应的论文研讨。关于这个状况来说论文的投稿天然就会比较顺利了。

在没有经验的论文投稿时要注意论文的标准事项,比方:论文阶段之间的排版、论文字体大小、论文单位数字符号、论文中图表格局、擦考文献等这些细节上的要求事项。当然了有关论文标题的挑选和论文中资料信息的要求也是关系到你论文的投稿顺利的方面,所以主张我们不懂是就要多翻阅相关的往期论文和咨询有经验的人员,这样关于论文的投稿发表会顺利许多。

论文在期刊的挑选上要注意期刊的征收范围,期刊征收的时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关于费用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你论文的投稿发表。在这里为我们推荐本不错的期刊:《植物研讨》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根底理论研讨方面具有立异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范畴国内外最新研讨进展的综述论文。

论文在投稿时需求进行检测的有:论文几率是多少,论文标准格局的查询等,这些查询是最基本的查询也是关于论文经过初审几率较高的一些查询事项。而且关于论文中要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资料信息与数据上的剖析证明等,这些资料是表现你论文研讨价值和出现立异力度的一个首要方面。

应因文范文篇7

句子的各种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可以分析出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中心语和定语、补语、状语等几种不同的结构关系.成分残缺是指句子应该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改变了全句的内在结构,影响了基本语意的表达.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句子的主干部分或次要部分之中.1.1缺主语由于造句错误,导致句子中本来存在的主语在结构上变成其他成分,使得主语丧失.修改的办法是从谓语找回主语,挖掘出真正的主语.例1由本实验,表明自体血液回输机具有及时、高效、安全的特点.分析:该句的错误在于滥用介词结构,句首的介词“由”与后面的名词性词语“本实验”构成介词词组,使主语“本实验”变成介词结构的宾语,掩蔽了名词性主语,导致这个句子主语缺失.此句可改为“本实验表明自体血液回输机具有及时、高效、安全的特点”.1.2缺谓语例2成骨细胞分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新生24h大鼠的下颌骨.分析:该句欠缺判断动词“是”,缺乏中介手段———谓语,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这句话应改为“成骨细胞分离的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取24h大鼠的下颌骨.”1.3缺宾语例3本课题研究了考虑滞后弹性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连续梁次内力.分析:该句宾语的修饰语较长,宾语中心词离相关的谓语动词较远,容易把句子末尾的宾语中心词丢失.句中有谓语动词“研究”,但缺失宾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的计算方法”.这句话应改为“本课题研究了考虑滞后弹性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连续梁次内力的计算方法.”

2错误类型之二:词语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的原因主要在于词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缺乏逻辑性.科技论文写作中,应该准确掌握所使用的词的特点和意义.2.1主谓搭配不当例4对于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监理部门应给予及时的纠正.分析:该句中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指错误,可以与“处理”或“解决”搭配,但“问题”与“纠正”搭配不当.这句话可改为“对于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监理部门应给予及时的处理.”2.2动宾搭配不当例5这种超声波能量不仅能够促进许多化学反应,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些化学反应.分析:该句中的“反应”属于假宾语,语意表述不够明确,应在句末加上“的进行”作为“促使”的宾语,加上“的方向”作为“改变”的宾语.这句话应改为“这种超声波能量不仅能够促进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些化学反应的方向.”2.3主宾搭配不当例6玉米是一种创汇农业,目前我国正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已经在俄罗斯开辟了市场.分析:该句中的主语“玉米”本是一种农产品,并非一种“农业”,因此主宾不搭配.这句话应改为“玉米是一种创汇农产品,目前我国正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已经在俄罗斯开辟了市场.”

3错误类型之三:语句用词不妥

汉语中的词有若干类,各类词都有其不同的语法特点和适用规定,每个实词也都有实际的意义.论文作者如果不考虑词的类别、含义和适用规则,就会造成用词不妥.3.1词义误用例7对平均相对定义应结合实际的系统结构来界定.分析:该句中对“平均相对误差”这一概念进行下定义的条件,应用“根据”,而不是“结合”,“结合”在词义上使用不当.这句话应改为“对平均相对误差的定义应根据实际的系统结构来界定.”3.2词性误用“在撰写科技文章时,很少有作者顾及并考虑遣词的词性问题,他们或者不明确该词的语法特点,不顾语法法则去遣词造句;或者混淆两类不同词性的用法特点,张冠李戴,超越该词的职责范围去搭配造句,因而在科技文章中出现为数较多的词性误用语病.”[5]例8我们可以从超声测量来估计胎儿体重.分析:该句中的介词“从”使用不当,因为介词“从”一般是引出处所、时间和方向的,不能用在“超声测量”前,应将“从”改为“应用”.这句话应改为“我们可以应用超声测量来估计胎儿体重.”3.3关联词语误用例9炼油装置污水汽提后,废气中有氨氮和硫化氢.不仅要分开处理,而且汽提塔要增加侧线,投资高.该句中的复句属于假设关系复句,而不是递进关系复句,关联词“不仅……而且”应改为“如果……就”.这句话应改为“炼油装置污水汽提后,废气中有氨氮和硫化氢.如果要分开处理,汽提塔就要增加侧线,投资高.”3.4数量词误用例10整整四百吨左右的塔桅起重机,可沿轨道行走,进行不同角度的吊卸,就位非常方便.分析:该句中的错误是最常见的数量词误用的例子,定数与约数容易混用,造成自相矛盾的错误.可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删去“整整”或“左右”,如果实际数量为“四百吨”,那么“整整”和“左右”两者都可删去.这句话应改为“四百吨左右的塔桅起重机,可沿轨道行走,进行不同角度的吊卸,就位非常方便.”

4错误类型之四:语序混乱

由于语序排列的混乱,常会引起语言、逻辑和语意上的错误.4.1综合定语次序错误并列定语和递加定语排列在一起,组成综合定语.综合定语的次序排列规则一般为:领属(名词,代词)→时间,处所(时间词,处所词)→数量(数量词组)→种属(形容词,不带“的”的名词).例11常见的绝大多数的喜温耐热的蔬菜起源于高温多雨的热带.分析:该句的语序错误主要是形容词定语“常见的”领先于数量词定语“绝大多数的”,两者位置应进行调换.这句话应改为“绝大多数的常见的喜温耐热的蔬菜起源于高温多雨的热带.”4.2状语次序错误例12由于症状不典型、出现的症状比较单一,所以一般早期诊断红斑狼疮是很困难的.分析:该句中的状语“一般”即“通常”,是指一种概率.“早期诊断红斑狼疮”是一种目的,只存在能与否的可能,不适合用“一般”来修饰.而“一般”可以移后,修饰“很困难”这种状态.这句话应改为“由于症状不典型、出现的症状比较单一,所以早期诊断红斑狼疮一般是很困难的.”

5错误类型之五:表述不清

应因文范文篇8

1学术存疑的定义与分类

学术存疑是指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论文在学术有效性上受到质疑但不能证实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类特殊情况。根据其性质或来源,最终可区分归入潜在的学术不端(怀疑但证据不足)、诚实错误、学术争议或观点错误和研究质量低劣等问题。

1.1潜在的学术不端

从国内外各种指南规范等看,学术不端的定义至今没有完全统一,但其共同特征在于这类问题是作者带有明显意图的行为所致。根据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CSE)、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和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英国制药工业协会(theAssociationoftheBritishPharmaceuticalIndustry)、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基金之一惠康基金会(theWellcomeTrust)等规定[7,16],作者“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等故意作为均属于不端。但事实上有些论文是否存在不端行为,往往难以甄别和证实。例如,赵丽莹等[17]提出的部分“灰色不端行为”,作者在基金标注、共同署名上可能有不实或随意标注,科研结果进行切片发表等;或者部分记录丢失无法提供原始数据链[18],作者根据某一标准对部分数据识别为异常并剔除,研究论文表现出支持某理论的明显倾向性等。

1.2诚实错误

绝大多数期刊协会或出版组织在定义不端行为时会特意指出,应当将诚实错误或意见分歧区分出去。其中,诚实错误一般意味着无意过失,ICMJE认为这是“科学与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问题多数来源于研究过程或出版过程,可能会导致学术有效性受到质疑,具体包括:数据收集、分类、统计分析错误;漏写某些具体参数或步骤;拼写错误,图片放错位置或作图有误,图片中标记错误,如左右或上下标反等。对于这类问题,在进行核实和处理时,重点在于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影响论文结果和结论,还是影响部分内容,或者甚至导致整体研究完全偏离原先的解释和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问题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3学术争议或观点错误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和争论的重要舞台,负责任的批评和异议是科学得以自我纠正和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石。意见分歧中往往存在学术争议,可能因此发现错误,也可能是一时的误解,属于正常的科学探索过程。科学家创建的理论和实施的实验不可能完美无瑕,他们发表的论文虽然经过了现代同行评审制度的广泛审视和严格评价,但依然可能有错。随着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很多以往的预测或理论被证伪或无效,但这样的学术观点错误不能也不应当简单归入不端行为。如心理学史上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他基于个案研究数据建立的精神分析理论,随着现代心理学在控制实验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因无法证实其有效性而逐渐淡出现代心理学的主流。

1.4研究质量低劣及其他

有些研究因设计方案缺陷或在实验方法中取样、建模或分析时不够严谨,如样本污染等[19]导致结果或部分结果不可靠或不可重复,或新证据的出现[20]证明当时理论或模型的不准确。惠康基金会对研究质量问题的态度最为宽容,其规定[21]认为,质量糟糕的研究如果没有欺骗意图,则不属于不端行为。如2020年1月印度研究者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声称COVID-19病毒因其独特插入序列而与HIV病毒有着不寻常的相似性,疑为非自然来源,这篇论文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上质量粗劣,是极不严谨且选择性使用数据的典型案例,最终以作者撤回稿件而结束。但也有对研究质量要求严格的组织,对论文是否披露利益冲突和是否遵守伦理规范有着极其明确标准,其中最为严格的定义由2000年召开的英国生物医学研究不端行为联合协商会议[22]提出,参与者包括医学委员会、行业协会、基金会和工业协会等至少10家英国组织。根据要求,研究者行为只要不符合伦理规范和科学标准,无论有意或无意,都被认为属于不端范畴。总体来说,虽然学术造假的事件发生率有据可查,但对于谬误指控,其可能性并非不存在。科学探索的过程实质上只能在某一时间段获得某一暂时性真理,创新需要冒险,肯定会犯错。即使是执行同行评审制度的科技期刊,也无法保证出版论文的信息都必然正确,正规出版的期刊论文质量也难免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来批判性地评价之前的各种假设和结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应是科学讨论的参与者。

2区分处理的基本原则

作为出版者,期刊的首要任务在于为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并尽可能保证这些信息能得到正确使用。在区分学术存疑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区分处理,既有利于鼓励科研人员敢于诚实报道而不害怕被污名化,也可以集中力量让已被证实的学术不端得到认真处理,不会因为打击面大而难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术成果乃至学术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由于科学研究的广度和多样性,目前并不存在单一的公认方法来解决处理学术质疑论文,但国外较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编辑出版组织,如ICMJE和COPE,提供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规则框架,有利于国内期刊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流程并公开,倒逼作者严格遵守科研规范,减少因原始数据保存不善或研究质量不佳等原因造成的学术存疑现象。论文学术有效性被质疑后,期刊应当先在编辑部内部进行调查。事实上,在现有的学术不端检测手段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一般性的学术造假,如文本抄袭、图片造假或篡改,以及切片式发表等,都可以得到核实。当学术存疑论文事件发展到需要期刊向作者正式发文提出欺诈或造假的怀疑,或向作者单位反映情况要求调查时,往往是比较正式的指控。特别在涉及研究机构后,无论论文作者是否有错,都易导致较大的负面影响或来自作者的反指控,会使期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付出版主业之外的事务,也容易因矛盾激化而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必要时,对于无法定论的存疑,期刊应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并关注调查进展,及时跟踪报道。无论最终采用哪种方式处理学术存疑论文,期刊应以如实说明为行动准则,保证读者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在已被提出数据有问题或被证实有误后还不断出现错误引用可视为期刊的失职。

3区分处理的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定义和原则,对于学术存疑论文,首先要界定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确实有问题,是属于缺少详细原始数据情况下的误解还是学术观点上的差异(学术争议),有无研究本身的质量缺陷。其次,如果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属于不端行为,还是诚实错误?是否存在人为操纵或抄袭等?不能重复是否足以判定学术造假?当某一存疑论文停留在多方联合调查也暂时无法认定造假的阶段时,出版者将这些论文归入学术争议范围更为合适。

3.1方法和流程

对于学术存疑论文中明确存在的问题,科技期刊可根据轻重程度区分处理。国外期刊常见的做法有勘误、更正、撤稿或部分撤稿等,一般在期刊网站的出版规范中有着清晰规定,国内期刊在这方面工作稍有欠缺,但也有典范,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了更好地规范撤稿处理,制定了撤稿流程图并在网站公布[23]。对学术存疑论文进行具体处理时,对于不能证实的不端行为,应谨慎处理,不宜轻易定论为造假,但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论文应通过“关注”或“通信”文章对读者进行必要的提醒和情况说明,如有错误应及时更正或撤回。对于无意过失,重点在于终止错误信息的传播,并对论文作者在学术规范上提出严格要求。对于研究质量问题和观点分歧,应鼓励质疑和争论,鼓励学术争鸣,经得起质疑的论文成果才值得尊重;如果观点错误或研究质量低劣导致研究结论不可信,应及时撤回论文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并提出密切关注;期刊可以通过发表相关论文的评论来提醒读者关注数据的有效性和重复性,也可以通过发表相反结果的论文让读者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对于漏写利益冲突或伦理证明文件,可以通过勘误进行更正,但对于严重利益冲突或不遵守伦理要求以至于影响到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则应归入质量低劣进行相应处理。本文对学术存疑论文的区分处理流程的总结见图1。

3.2实际案例借鉴

国外期刊如《Science》等有时通过“编辑关注(editorialexpressionofconcern)”来提醒读者注意某篇文章介绍的方法或数据可能存在严重问题。《CancerResearch》在撤稿声明中不仅标出被撤稿件的题目和卷期,而且对于争议较大的稿件,明确写出其撤稿原因在于作者无法复制哪些数据,而哪些数据可以继续分析,哪些作者同意撤稿,哪些作者不同意撤稿,哪些作者无法找到。处理时需要把握的界限在于及时、诚实地反映论文现状,明确指出问题在何处,对结果或结论产生何种影响,以便论文成果得到正确对待和利用。国内科技期刊整体影响力相对偏低,因学术疑义被关注或被发现的论文相对偏少,另外可能因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规范体系还不健全,以及社会效益或经济利益等顾虑,对学术存疑进行关注或撤稿的公开声明也少;另一方面,国内科技期刊尤其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华医学会等机构主办的期刊在新形势下特别重视和三审等出版前防范措施来把控论文质量,对减少撤稿现象有一定帮助。如笔者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有一篇文章在排样时有作者质疑署名资格,提出因第一作者疏忽导致另外某单位的2位科研人员在作者列表中被省略,应予添加,编辑部参考CSE和ICMJE对作者署名资格及增减作者处理流程,请通信作者提供被添加者的具体工作证明和贡献声明、全体作者同意书以及新的版权协议,并获得研究所在单位对署名资格达成一致的认可,最终完成作者补充。此外,也有同行评审专家对论文部分内容提出质疑后,编辑部高度重视,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包括试验品各阶段照片和实验具体记录等,不能提供者则建议撤稿或予以退稿,等获得切实的新内容后重投。对于出版后论文遇到类似情况也可以参照这种区分处理方式,但在处理时需要勘误或进行撤稿等。

应因文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强我厅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系统)管理,确保电子公文流转规范、精简高效、安全可靠,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及部省关于精简公文等相关法规要求,结合我厅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电子公文是指按照国家、省有关公文处理办法,以OA系统公文管理模块为平台,借助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电子数据。

电子公文的种类、格式及行文规则与纸质公文相同,加盖电子印章后视为正式公文,与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本规则所指的电子公文流转程序,包括电子公文的传输(收文、发文)、办理、用印和归档等。

第四条本规则适用于厅机关及经批准使用我厅OA系统的厅直单位、重点工程、市州交通部门及其使用人员。

第五条涉密文件(含资料)不得在OA系统中进行交换和处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

第六条厅办公室是电子公文处理及OA系统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厅机关电子公文管理、培训等工作,指导全省交通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工作。

厅科教处负责相关技术协调工作。

厅信息中心负责OA系统软件开发、调试安装、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凡需要使用OA系统的单位,应向厅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厅信息中心负责办理注册手续并取得帐号和密码。因使用单位名称、公章、用户出现变更、撤销、合并等情况而需要在OA系统中做相应处理的,均应向厅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各使用单位必须明确一位领导负责电子公文处理及OA系统管理工作,并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OA系统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并做好与省厅OA系统的衔接。

第九条使用人员取得帐号和初始密码后应立即修改密码,妥善保管好帐号和密码,并定期(建议每60天)更改密码。如忘记密码应由本单位系统管理员报厅信息中心进行处理。

如因用户使用初始密码、简单密码或者密码外泄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使用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因工作需要进行远程办公的,应向厅办公室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由厅信息中心负责办理并发放VPN软件、密钥文件。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VPN软件、密钥文件,不得外泄他人使用。

第十一条为正常使用OA系统短信通知功能,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短信,并向厅办公室提供使用人员手机号码,如手机换号应及时向厅办公室提出更换。

第十二条厅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日上班第一时间登录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办理和阅毕电子公文。

如因出差等原因不能及时处理公文的,应设置委托代办,指定授权的代办人代为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各使用单位必须在工作日内不少于四次登录OA系统接收公文,时间分别为每日8时、11时、14时、16时,确保文件得到及时处理。

对有时限的急件,在接到短信或电话通知后要立即查阅、办理。

第三章电子公文形式及精简要求

第十四条根据我厅实际,电子公文形式主要包括:湖北省交通厅(党组)文件、湖北省交通厅函、湖北省交通厅办公室文件、湖北省交通厅明传电报、湖北省交通厅专用文件、湖北省交通厅会议通知、湖北省交通厅签报等。

第十五条电子公文应厉行“少发文、发短文”的原则,严格控制文件规格、减少文件数量、压缩文件篇幅、提高文件质量,确保公文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六条凡能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便函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不印发文件。能以厅办公室名义印发的不以厅名义印发。能以函或内部传真的形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

能以电话、当面汇报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不向厅领导呈送签报。

第十七条凡已及时公开的文件,各地、各部门不再层层转发。厅领导的讲话,不宜公开的,以交通内部情况通报形式印发;可公开公布的,应在交通厅政府网站及时。厅领导讲话的主要内容已在交通厅政府网站,或巳印发会议材料,或会后已由部门印发的,一般不再印发情况通报。

第十八条省厅印发的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厅办公室印发的文件一般不超过1000字。厅领导讲话印发情况通报时,应视情作必要的精简,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简报一般不超过1000字。调研报告一般不超过4000字。对超过字数要求的,由承办处室负责精简、压缩。

第十九条起草文件要注重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主题,尽量减少一般性论述。倡导清新简练的文风,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文字精炼。

第四章收文管理

第二十条电子公文收文管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拟办、批办、分办、承办、催办和立卷归档等环节。

(一)签收和登记。对主送我厅的公文,由厅办公室文书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签收、扫描、登记;对主送或抄送各处室的公文,由各处室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签收、扫描、登记;对越级上报、主旨不明、多头请示等类来文,经厅办公室主任同意后退回原单位;对与我厅无关的抄送类来文,不在OA系统中流转。

厅直单位、重点工程和市州交通部门来文,一律通过OA系统上报。

对省厅发文,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各重点工程和各市州交通局应明确专人,每日定时签收、登记和办理。

(二)分办和拟办。电子公文经文书登记后,由厅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根据内容和性质,在当日提出明确拟办意见,分送厅领导批示或送有关处室办理。其中,部、省来文一般直接送厅领导批示,时间紧迫可同时送相关处室同步办理;下级单位来文,一般分送有关处室办理,由相关处室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厅领导批示。

(三)批办。厅领导对送签的公文,应在2个工作日内签批完毕,并送回厅办公室处理。

涉及几个部门共同办理的文件,应明确主办处(室),由主办处(室)商有关部门会办。

(四)分办。厅办公室应在厅领导签批意见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审签后的公文发送给相关领导阅示或相关部门办理;对厅领导有具体执行指示的文件,必须经厅办公室主任阅知后再分发转办。

(五)承办。承办单位应根据领导签批意见及时处理公文,遵守办文时限,禁止积压、延误公文。

公文办理时限一般为平件15个工作日,急件5个工作日,特急件3个工作日。

对各地、各部门请示事项,承办人员要快办快结,并及时回复办理情况,急件即办即复,一般件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办结的事项,也要按上述时限要求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适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退回厅办并说明理由。

公文办理中凡涉及其它部门的事项,主办部门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处理;协办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

(六)催办。根据省交通厅政务督办办法有关规定,厅办公室应当建立公文检查催办制度,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重要公文重点催,一般公文定期催,并依托手机短信提示系统、催办通知单等方式及时提醒催办,对超过办理时限要求的,按月在网上进行公布。

系统自动催办期一般为平件第10个工作日,急件第3个工作日、特急件第2个工作日。

(七)备查。电子公文处理完毕,应当及时办结,并将文件办理情况准确记录于办理意见中,如内容较多,可上传于附件中,以备查询和归档。

第二十一条接收单位应对电子公文的发送单位、公文的完整性和文体格式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打印或进入本单位流程公文流转,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正常接收的电子公文,应及时要求重发或与厅办公室联系。

第二十二条电子公文接收失败时,收文单位应及时向发文单位提出申请,说明原因,请求重发;如果是因OA系统故障造成的,应及时向厅信息中心反馈。

第五章发文管理

第二十三条电子公文发文管理一般包括拟稿、核稿、会签、审核、签发、编号、制版、校对、用印、分发、立卷、归档等环节。

第二十四条发文程序:

(一)厅(党组)发文程序:主办处室承办人拟稿——处室领导核稿——相关部门会签——厅办公室审核(上报部、省的文件,经厅办公室主任核稿)——厅领导审阅签发——厅办公室编号、制版——拟稿人校对——厅办公室印刷、用印、分发。

(二)厅办公室发文程序:与厅发文程序基本相同,由厅办公室主任签发。

(三)厅专用文件发文程序:主办处室承办人拟稿——处室领导核稿——厅领导签发——主办处室编号——厅办公室制版——拟稿人校对——厅办公室印刷——主办处室用印、分发。

(四)厅明传电报发文程序:主办处室承办人拟稿——处室领导核稿——厅办公室审核——厅领导签发——厅办公室编号、制版、用印——主办处室分发。

(五)厅部门发函程序:主办处室承办人拟稿——处室领导核稿、签发——处室承办人编号、制版、用印、分发。

(六)建议提案发文程序:主办处室承办人拟稿——处室领导核稿——厅办公室送签——厅领导签发——厅办公室制版——拟稿人校对——厅办公室用印、分发。

第二十五条厅发公文送厅领导签发之前,应当由厅办公室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部省有关规定;是否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文字表述、文种使用、公文格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公文的依据文及附件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应及时退经办人修改或重办。

第二十六条厅发公文一般按厅领导分工,由分管厅领导签发;上报部、省或重要的下发文,先送分管厅领导审核,再送厅长或其授权的副厅长签发;

第二十七条厅领导签批公文应有明确意见,公文签发人对所签发的公文内容全面负责。

对厅领导批示不同意、有需修改或具体执行指示的文件,必须经厅办公室主任阅知后再转办。

第二十八条厅发文均由厅办公室文印室负责制版,由主办处室拟稿人负责校对。校对过程中,如需对文稿进行重大修改,应请示原签发人同意。

第二十九条发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公文要求的范围发送,认真核对受文单位,并定时检查公文接收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必要时电话或短信通知受文单位及时阅文。

特急公文、会议通知应同时以短信或电话形式通知。

第六章电子印章的制作和管理

第三十条电子印章是对电子公文进行数字签名的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严格管理,妥善保管。

电子印章的制作式样和标准,参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执行。

第三十一条电子印章的制作、变更或销毁工作统一由厅办公室负责。

各使用单位需要制作、补发、变更或销毁本单位电子印章的,由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厅办公室审批,由厅信息中心具体办理。

第三十二条对电子印章(含加密设备)的管理等同于实物印章,印章密码必须由各使用单位指定专人保管和使用。

保管使用人不能正常负责保管和使用电子印章期间,应另行指定专门人代为妥善负责保管和使用电子印章。

人员变动时,应严格做好印章交接和密码更换工作。

电子印章管理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操作程序或提供个人密码等相关设备和软件。

第三十三条若需要在纸质文件上使用交通厅公章,各处室必须填写用印申请,选择需公章类型及份数,经本处室领导审核,送厅领导签批后使用。

第三十四条电子印章(含加密设备)如有遗失,应立即向厅信息中心挂失,并向厅办公室申请补发,同时将旧电子印章交回厅办公室。如因遗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电子印章(含加密设备)补发所需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第三十五条各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5号文件规定,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电子印章的管理使用办法。

第七章电子公文的立卷、归档

第三十六条电子公文处理完毕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交通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立卷归档,以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保证电子公文长期有效利用。

第三十七条厅办公室负责厅收发公文的立卷归档,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公文的立卷归档。

第三十八条公文的原件应当保存完好,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第三十九条整理好的案卷,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管应归档的公文。

第八章安全保障

第四十条各单位要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教育,严格遵守“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OA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或淫秽色情信息。不得将非法信息、带电子病毒的文档录入系统。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操作程序或密码等。

第四十一条各使用单位应按照OA系统配置要求,提供一台经厅信息中心检查认可的电脑,由厅信息中心负责安装、调试并接入网络。各单位要采取可靠的技术安全保障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具体要求是:

(一)使用OA系统的电脑应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必须设置开机密码,并且密码由六位以上复杂字符(字母+数字)组成;

(二)联入OA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使用外来磁盘必须进行检测,加强病毒防范工作,严防病毒破坏OA系统;禁止在联入OA系统的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禁止浏览不安全网站等;

(三)使用OA系统的电脑原则上专机专用,如有需要,也可使用或接入经厅信息中心认可的其他系统或业务网络。未经厅信息中心同意,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将无关设备或网络接入OA系统。如因违反上述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领导及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厅信息中心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厅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维护接入OA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及时检查清除计算机病毒,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各使用单位对无法排除的问题,要立即与厅办公室和厅信息中心联系协助处理。

第四十三条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管理使用单位和人员的用户标识、密码,并按照机密级保管。不得乱设、私设系统的使用人员,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公文收发系统的访问。

第四十四条开通移动办公系统的电脑笔记本中,直接载有省厅办公自动化的安全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妥善管理,严防信息泄露。

第四十五条为确保电子公文数据安全,电子公文应当存放在指定服务器上,厅信息中心应切实加强数据库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备份系统,每日定时备份电子公文数据。未经厅办公室主任同意,不得随意修改、删除和打印。

第四十六条OA系统主机应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网络正常,确保电子公文通畅运行。如需进行网络维护,必须报经厅办公室批准,并及时通知公告。

第四十七条OA系统维护、培训经费,由厅办公室会同厅信息中心提出预算,列入部门预算管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则造成电子公文处理工作延误或失泄密的单位和人员,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从严追究其责任。

应因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地理标志 知识产权 文化信息 资源信息 资源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1]提出推动地理标志与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目标。《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下称《地理标志“十四五”规划》)指出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鲜活载体[2]。国家在把地理标志工作上升到新高度之时,对其文化价值的论断为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文化与信息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的关系[3],对某事物予以文化价值开发,实质是对其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资源管理(IRM)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对象集中在档案[4]、红色史料[5],以及少数民族[6]、地方特色文化[7]、非物质文化遗产[8]、传统村落[9]等方面,虽然部分内容与地理标志在客观上形成交叉或重合,但对地理标志的专门研究尚未纳入学科视野。上述事实反映了我国IRM学科与当前国家地理标志事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不协调、不匹配。另一方面,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关注不能仅局限在精神层面的创造活动、表现形式与结果,还应扩展为人们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10]。地理标志正是一种两者兼具的事物,如借助地理标志可将原住民饮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11],地理标志饮食文化实质是社会政治价值观和秩序的反映[12]。因此,它应成为IRM学科重点关注的文化信息工具和对象。然而,我国大多数地理标志未能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并展现文化价值[13]。总体而言,我国地理标志领域面临文化信息资源全貌难以概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缺乏模式、文化叙事挖掘缺乏整体图景依据等短板。因此,推动地理标志文化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属性及其信息资源概念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笔者利用“地理标志and文化”“地理标志and人文”“地理标志and信息资源”等检索词在读秀、中国知网数据库,利用“((證明標章or地理標示)and(文化or人文))”“((證明標章or地理標示)and(資訊or訊息))”等检索词在我国台湾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利用“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cultureandChina”“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humanismorhumanity)andChina”“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informationresource”等检索词在Scopus和Webof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之后逐一筛选,归纳总结。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从信息特性和价值等方面讨论其文化信息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概念,并阐释其结构,最后提出我国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以为后续开发研究与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1我国地理标志中的文化信息

我国地理标志具有文化基因,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并以人文因素为表征,向外界传播中华文化。本节对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进行分析,对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与文化信息的关系进行讨论,据此对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特性和价值进行总结。

1.1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

目前国际上对建立地理标志制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普遍共识,但“地理标志”概念尚未统一界定[14]9,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来源于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地理标志是指识别一商品来源于一成员领土或者该领土内一地区或地方的标记,该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15]8。这一定义在于强调商品(特征)与地理来源之间的联系,但没有对“地理来源”的内涵作出阐释[16],无法解读出“地理环境”为何会影响商品的质量、声誉等特征。我国政府在解析“地理环境”时,将“人文因素”视作其核心内涵并写入地理标志的定义,这一举措属于我国地理标志制度的创新[17]1-3。“人文”即“文化”的现象[18]1064,文化才是根基。可见,我国政府在界定地理标志时,便将“文化”基因注入其中,为从文化层面开发地理标志资源埋下了伏笔。

1.2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与文化信息

地理标志是一种文化现象[19],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文脉和生活方式,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是区域文化的具象符号[20]序言、[21]4。保护地理标志就是对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好地理标志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弘扬[22]123-124。从长远视角刊,地理标志保护的文化意义超过经济意义[23]223。文化的显性与延续需依托于人文因素这个“接口和窗口”。人文因素本身较难发生转变,质变所需周期较长,因而具有相对永久性[24]13。可以说,人文因素是地理标志的灵魂[25]。然而,目前地理标志领域对“人文因素”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相关讨论可以按照“概念化、具象化、活态化”3类进行归纳(表1)。从表1诸多观点中可进一步提炼出“人文因素”的特征:一是人文因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它从实践中总结再回到实践中发展;二是人文因素覆盖地理标志的全生命周期,涵盖生产和利用全过程;三是它是人的集体智慧结晶,但在形式上既可能呈现为无形的信息,也可能依托在有形的物品之上;四是它的诞生和获得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五是它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六是它可以分为与技术相关的(如工艺、方法、诀窍)和与技术无关的(如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历史传统、宗教情结、文化个性、情感特征、思维方式[19])两类。对地理标志而言,人文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地理标志文化现象的外在表征。文化是作为信息而存在的,是特定信息的凝聚[3]。因此,“文化信息”是地理标志文化现象的本质。每一个地理标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内涵,并通过各不相同的人文因素对外呈现。

1.3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特性

一是与客体共生。地理标志制度一方面决定了其文化信息都与特定产品客体一一对应,具有鲜明的属地性[40];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文化信息的发展和进化始终受对应产品客体的约束。这一互动关系可以用“文化因产品而流传,产品因文化而成名[17]46”来概括。二是须史料存证。在既有制度下,地理标志在申请和认定时须有与产品相关的历史发展证明材料,在其品牌塑造和传播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人文因素资料的存证支撑。这里既包括历史人文证据,也包括现代人文证据。此外,对于已认定的地理标志应做好当展史的信息记录与归档,以为后世开发文化信息资源打下基础。三是在社会活化。地理标志文化保护的目标是成为“活文化”[41]。地理标志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消费者选择什么地理标志产品反映其对地理标志中蕴含的相应文化信息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消费者反过来也会促使地理标志产品中的信息资源内涵及其形式迭代,如产品特性概念重心调整、叙事逻辑更改、价值取向革新、行为方式改造等按照当代文明进程做出必要且适当的调整。

1.4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价值

文化具有物质、精神和交往3种价值[42]64,文化信息自然继承了这些价值属性。在物质价值方面,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由于对应于地理标志产品实物,以及与其生产、使用相关的服饰、装饰、工具、道具、用品,乃至建筑、环境,因此与人们吃、喝、穿、用、行等密切相关,直接作用于人的物质需要。在精神价值方面,地理标志对保护区域文化心理至关重要[43],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身份认同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44]。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普遍蕴含求真、淳朴、向善、和谐等精神追求,如与茶地理标志关联的中国茶道“七艺一心”的内涵便是典型代表。在交往价值方面,地理标志作为高品质特色产品的信号,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更高的人际层级中流动具有独特优势,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制度、礼仪、风俗、伦理,甚至宗教等形成和塑造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能量。依托于前述3种价值,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上扮演着五大角色:文化传播的内容、文化传承的依据、文化前进的根基、文化创意的源泉、文化旅游的内核。

2从文化信息到文化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45]17。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必须资源化才能彰显价值,发挥效用。本节在对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初步界定,并从物质载体和知识内核两方面阐释其整体特征。

2.1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概念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的、有序化的信息的集合[45]17,包括数据、信息、显性知识、各种来源、各种载体和表示方式、各种传递方式和渠道、各种使用场合和用途[46]15-16。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子集可使用该定义进行总体界定,只是其内容聚焦在地理标志人文因素这个范畴之内。数智时代,数据已成为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态[47]。在这一趋势下,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数字化不仅是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形态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将为地理标志发展,特别是人文因素的多元展现、沉浸感知、关联体验、多维交互等赋能。在此,对地理标志的文化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界定,即:“把所有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与地理标志人文因素有关的文字、数据、图像、声音、动画等类型的信息存储在磁、光介质等载体中,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再现出来的资源。”它包括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记载的信息,是传统基于纸质或其他非纸质载体的信息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和发展。

2.2文化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

信息虽然是非物质的存在,但它必须借助物质载体来显示自身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挥影响[48]85。信息资源可分为口语、体语、实物和文献4类[49]31,由于人体也是物质,而口语和体语均与人体有关,故也合称体载信息资源。因此,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物质载体可分为3种,即文献、体载和实物。

(1)文献信息资源:它是与地理标志人文因素有关的一切以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在特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资源。它是地理标志最基本、最常见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态。与地理标志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诗词歌赋、传说、轶事、传记、典故、方志、书法、绘画、剧本、碑刻、题词、新闻、报道、唱片、胶片等。

(2)体载信息资源:一部分地理标志产品与手工艺技术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密不可分。如“玉屏箫笛”、“牙舟陶”等均同时属于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产品化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主要依托于技艺传承人而延续。此外,许多与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的民风、民俗、礼仪、歌谣、节庆活动、饮食习惯、烹饪方法等多以口头的形式代代相传,抑或以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所传承。如“口孜大蒜”有民谣:“口孜杨楼出大蒜,给个金马都不换”。

(3)实物信息资源:文化实物信息资源主要有地理标志产品本身,以及与其相关的传统村落、民族服饰、民俗仪式器具、技艺工具、古迹、建筑群、遗址等。其中遗址波及的范围更广,影响力也最大。如地理标志“自流井精制盐”背后是自贡地区的千年盐都文化,现存西秦会馆、燊海井、富顺文庙、荣县大佛等井盐历史文化遗址。这些实物信息资源与地理标志产品相伴相生,是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史的物化映像。

2.3文化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核

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具有知识内核,这里的知识专指传统知识,因为任何国家(文化)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都是其传统知识[50]。当传统知识所生产的产品因某特别的地理区域而具有特定质量和声誉时,传统知识即与地理标志产生了联系[51]。传统知识与地理标志两者的特点是高度契合的[52],它们都保护一个特定地区累积的知识,都涉及一些传统知识信息[53]。从某种程度上说,地理标志是某一特定传统知识的凝聚,这是地理标志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54]。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地理标志人文因素就是传统知识[28],甚至地理标志本身就是传统知识的一部分[55]178-179。也有学者认为人文因素与传统知识是相交关系,即一些人文因素本身是传统知识,而一些传统知识则构成了地理标志人文因素[38]。无论如何,人文因素通常就是通过本地区的人们运用传统知识融入产品的制造过程之中[56]。可以说,传统知识在人文因素呈现中占据了很重的分量,是人文因素中最精华、最有魅力的部分。所有传统知识都具有成为地理标志人文因素的可能,而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传统知识与地理标志有实质性的联系,即在地理标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任一环节,传统知识得到了创造、应用和延续。

3我国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策略

3.1总体开发策略

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完成信息资源的发现、生成和管理工作[57]。在开发过程中,应深入资源的文化内核进行价值开发(开发目标),应抓住品牌运营这一价值升维要害进行合作开发(开发模式),应依托IRM学科实践进行高效开发(开发条件),应运用数字人文成熟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开发工具),还应借力元宇宙先进技术进行前沿开发(开发场景)。

(1)锚定文化内核推动文化信息资源价值开发。随着我国地理标志培育工作的推进,地理标志数量迅速增加,地理标志产品之间日益面临同品类,甚至具有相似使用目的的跨品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如众多大闸蟹地理标志,由于品牌定位上普遍缺乏文化特征,出现品牌形象重叠,难以区分,消费者精神需求难以满足的局面[58]。应认识到,地理标志的产地信息需要在文化以及历史的脉络下来理解[40]。时至今日,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识别和区分主要依赖其文化价值及象征意义,对文化信息的消费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消费的核心。未来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将主要依赖于自身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强度和广度。开发强度高,地理标志产品形态可实现实物与虚拟二态相融合的状态,可以衍生出文创产品等周边产品。开发广度大,地理标志产品性质可不局限在物质产品上,还可以拓展到文化旅游和创意服务领域。

(2)立足品牌运营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合作开发。地理标志文化内涵在对外呈现和传播时需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一是文化内涵的信息识别、确认及其可视化和可感知化,二是通过品牌运营使其深入人心,代代相传。走品牌化建设道路是地理标志及产品价值升维的必由之路。打造并运营地理标志文化品牌应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参与,以为将来的文化消费打下良好社会认同基础。参与者至少应包括地理标志权利人、当地政府、地方史志专家、信息挖掘与分析专家、品牌营销专家和消费者代表。地理标志权利人是地理标志品牌运营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通常对持有的地理标志十分熟悉,可发挥牵头者的角色。由于地理标志对本土文化传播和地方形象塑造意义重大,地方政府应站在更高位来思考和引导对地理标志文化信息的挖掘与应用。地方史志专家要在可供挖掘的文化文献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撑。信息挖掘与分析专家则应完成对文化信息特征抽取、整合、凝练的任务。品牌营销专家从市场的角度对提取到的文化信息特征进行评估,并结合市场反馈进行优化。消费者代表从消费体验角度对地理标志文化信息特征进行感知并提供反馈,以帮助文化信息特征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塑造。

(3)依托IRM实践实现文化信息资源高效开发。IRM学科不仅提供信息资源开发理论、方法与工具,还能依托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优势为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实践经验。这是因为: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人文因素的内在属性都有“文化性”,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技艺、医药以特定产品为载体可以成为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59]。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前期研究积累,为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提供经验便顺理成章。此外,IRM学科针对少数民族、地方特色、传统村落保护等方向的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内容与地理标志相关内容存在交叉的情况。加强对上述资源开发研究的关注,也有利于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少走弯路,提升效能。

(4)借力数字人文支撑文化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当前人文研究已进入数字时代,地理标志人文因素属于典型的人文研究范畴,借力数字人文提升资源开发效率恰逢其时。首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及其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跨区域、跨组织、跨部门的信息交互带来了可能。例如将各国相同品类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对比分析,找出共同之处,引发共鸣,为在全球传播我国地理标志文化找到着力点。其次,数字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关联技术等强化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联结关系,为在更宽的边界、更大的尺度、更宏观的视角、更立体多元的维度上开展研究与提供服务带来了机会。如可在方志类书籍数字化基础上,利用元数据建模、实体抽取技术进行地理标志品牌文化内涵挖掘。最后,数字人文作为方法论实现了人文研究范式的变革[60]41,对人文因素的讨论拥有了更精细的颗粒度与更充分的证据。如朱锁玲等以地方志物产数字化资料为对象,通过文本挖掘方法识别了明朝至民国时期江苏地方稻种资源的命名文化特征[61]。此外,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数据化、情景化、故事化层层递进的路径[62],亦可实现由浅入深的开发局面。

(5)依托元宇宙探索文化信息资源的前沿开发。数智时代正向元宇宙时代演化。元宇宙具有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功能[63],地理标志也均具有,且地理标志的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64],因此两者功能高度契合。元宇宙的社会性本质需要文化的积累[65],反过来地理标志的文化发展与突破也离不开元宇宙的助力。当前数字孪生可以实现人文因素本宇宙与元宇宙之间的信息流动,虚拟数字人可以助力地理标志的文化传播,数字藏品可以推动地理标志文化产业创新,区块链技术可为文化产品交易提供信用与安全保障,虚拟场景可以增加受众对抽象文化场景的具象感知,AR/VR/MR与脑机交互技术可以为文化沉浸体验创造新的空间……在元宇宙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之际,对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元宇宙探索性实践,将有可能推动地理标志领域率先打造出元宇宙应用的“示范田”和“旗舰店”。

3.2《方志·物产》中地理标志人文信息挖掘案例分析

我国方志类书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地理标志人文信息,对其进行信息挖掘对于传承和塑造地理标志文化十分重要。20世纪20年代,《方志·物产》由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编制,该书辑录、整理国内8,000余种方志中的物产资料,涵盖我国所有省份,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民国。李涛等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方志·物产》进行地理标志人文信息挖掘[39],下文以此案例总结出地理标志人文信息挖掘路径。古籍信息挖掘的前提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之后对地理标志进行元数据建模,包括地理标志基础信息元数据和关联文化元数据。接着利用信息抽取技术进行地理标志实体抽取,主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产地、贡区、时期、志书来源等基础信息,以及名人故事、诗词歌赋、典故等文化信息。表2是四川地理标志产品汉源花椒的信息抽取样例。数字人文技术使汉源花椒的基础信息和人文信息清单化、简明化、易关联化。表2信息既能帮助研究人员高效了解汉源花椒的人文情况,也为深度挖掘人文信息提供了线索。最后建立地理标志人文数据库,既为全面了解地理标志文化家底提供条件,也为后续地理标志文化量化研究提供工具。

4结语

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其要发挥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2]的价值,对其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是实现这一价值的必由之路。方向已然明确,但实施路径仍未明晰,实践细节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对地理标志文化信息属性及其信息资源结构的讨论,可为下一步制定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方案提供线索和思路。文中提出的信息资源开发五条策略,可为后续开发实践提供依据和侧重点参考。“十四五”时期是地理标志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属于刚性需求,这对IRM学科拓展研究边界而言是一次重要契机。IRM学科应积极投入研究资源,推动地理标志实现“文化创意使能器”与“文化传承赋能器”的双重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科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EB/OL].

[2]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3]肖峰.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派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4]胡艳华.文化旅游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J].山西档案,2016(4):98-101.

[5]铁钟,夏翠娟,黄薇.文旅融合视域下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创新设计与实践[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4):33-39.

[6]李鸿雁.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现代情报,2011,31(8):58-61.

[7]吴玉华,徐雪琴,温婷.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整合架构与机理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9):49-54.

[8]李雨蒙.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0,40(2):56-63.

[9]岳艳明.“开平碉楼与村落”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04):49-51.

[10]王丽华,赵清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内涵与视域的拓展——基于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41-46.

[14]王笑冰.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5]翟玉强,刘显彤.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价值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8.

[16]梁丽馨.浅析TRIPs协定中的“地理标志”概念[J].法制与社会,2008,(26):131-132.

[17]杨永.地理标志的文化价值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9]张耕.契合—冲突:民间文学艺术与地理标志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117-121.

[20]胡晓云.价值升维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个案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21]张雯.地理标志产品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22]张术麟.商业标记权的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3]李桂玲,贾利光.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

[24]李向楠,张彦敏,禹湘.点燃智慧之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25]韩玉龙.农产品地理标志人文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21-24.

[26]周方.知识产权法学原理与案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7]李尊然,兰立宏.知识产权法律实务[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