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1:39:52

应变范文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报业

2008年9月以降,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集团的破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恐慌终成现实。而与之联系密切的传媒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相比,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更可谓雪上加霜。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报业市场应对策略的简单梳理,分析个中差异,以期寻求中国报业驶出发展坚冰期的可能路径。

中外报业市场危机应变扫描

从传媒市场运作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之下的报业行业性应变只是一种成本节制行为,即媒介组织希冀通过对自身子系统的局部调整实现对社会环境变化的有效适应。而报业传媒巨头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此外,早在金融危机还没有成型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小报化风潮已经兴起。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加快了各国报业“小报化”的进程。法国巴黎世界报业协会更是认为到2008年年底,全球范围40%的报纸将进行“小报”化改革。这大概能为多数报业集团节省上千万美元的成本。反观国内,报业广告“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很严重的下滑。从增幅角度看,同比和环比都是负增长。其中,同比下滑的幅度甚至达到15%~20%”[2]。与此同时,国内的许多报纸不是“裁员”而是“涨价”。2008年3月以后,南京、上海、武汉等近十家报纸提价,涨幅都在30%以上。9月22日北京五家报纸也把零售价上调至一元。当然,除此之外国内报业只能选择“等待”,面对市场环境的疲态,诸多报业也唯有如此。

近年来,由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的三角大众传播平衡被打破。报纸受众正向网媒、手机等互动、即时型的数字媒体转移。特别是2007年纸质媒体真正进入“薄利时代”。时下严重的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报业资本链——广告——的紧缩。

中外报业应变方式差异解读

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之下报业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救,但国外报业的“裁员、小报化、转型”与国内报业的“涨价、等待”却反映出不同的报业结构关系。

首先,报业环境的影响因子有别。美国报业市场是今天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其报业实体已经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很容易通过受众购买力、报业收支和广告投放体现出来。与美国成熟的媒介市场运作机制相比,国内报业市场更多的是相对混乱和无序。以报纸涨价为例,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太快,报纸无法应对,才不得已而提价。但这种提价的前置性因素却发生在前几年,当时各地报纸为了争夺报业市场,展开激烈的“价格大战”,导致一直以来的报纸低价位并非是市场干预的正常结果。而在危机真正到来之时,先前恶性竞争的后果便凸显。另外,由于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许多企业将营销预算作为救灾善款;而且适逢奥运期间,企业的电视、网络媒体等广告投放量又十分过度,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局部性因素。

比照来看,美国报业市场的价格策略和人员配置很大程度上依靠成熟的市场行为进行调整。裁员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性的人员调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报业市场份额下滑折射促使报纸必须转型。倘从经济环境的稳定程度来看,由于欧美经济的连带关系,造成不良资产捆绑严重,以致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对本地产业的冲击尤为巨大。而“对于中国来说,国内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掌控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这既可能是中国被此次金融危机边缘化的好运气,也是中国金融机构亟待克服的问题。”[3]

其次,报业资源配置模式的差异。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倡导的“传播的生态理论”肯定了社会与媒介的依存关系。而在波兹曼看来,媒介生态是将“媒介作为一种环境进行研究”,这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社会的部分意义就在于个人、群体和大型组织为了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必须依赖其他的人、群体或系统控制的资源,反之亦然”,稍后媒介生态论逐渐发展为通过“从生命个体的生机(生存的机会)类推媒体的生机”,以便考察媒介资源的流动对报业实体的影响。而这种状况在中西方又是截然不同的。

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在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规定,“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这种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形式迥异于欧美国家的文化产业(报业)上的制度安排。欧美地区将报业推向市场,寄期望它在履行传媒责任的同时又能成为纯粹的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性参与者。但这其中的担忧是无法排除的,报业话语和资本的过度垄断同样制约真正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因此,从两方的资源安排上看,“等待”、“涨价”与“裁员”、“转型”这出发点相同的应急方式折射出报业“不仅涉及其他系统怎样依靠媒介资源以达到目标,而且也涉及媒介系统怎样依靠其他系统所控制的资源。”[4]尽管这里的“媒介资源”更多地指向受众和广告市场,同样也能表明行业危机发生时,传媒自主掌控能力的大小。

再次,报业经营运作理念上的差异。运作理念首先表现为对报业发展壮大的一种智力运营。仅就中美来说,世界技术革新的进度,使得双方在基础设施、资源管理、资本投入和受众水平差距较大,这样势必造成报业发展链的局部差异。目前来看,这种局部特点往往为国内追求国际风尚和传统风格的报纸所不顾。于是,中国报业依然形成了经营运作上的刻板观念:1)过度依赖广告;2)忽略受众资源的开发;3)缺乏多市场价值链的培育;4)对技术和社会转型期的风险认识不足。这几点恰与西方报业形成鲜明的反差。世界上发达报业集团的观念与行动往往是同步的,团队意识强烈,真正合理配置资源和共享规模效益。而国内市场化程度高的都市报,其规模效益仅仅是在表面上得到体现,即便是收获盈余,也常常会忽视报纸最为依赖的对阅读价值、阅读方式与文本内容的引导与维护,即引进了先进理念,却缺乏对西方报纸可操作层面的深度了解与空间局限的探讨。与国外发达国家报纸版面多,分量重变“大报小开化”的做法不同,国内流行一种“大报不能小报化,主流不能边缘化”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正是媒介环境和文化惯性的分歧。

中国报业积极型应对策略的可能

金融危机带来了不安定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使得报业市场本就险象环生的局面更显错综复杂。短期来看,报纸的主要压力是阶段性的危机导致,但长期来看,新媒体迅速崛起才是传统报业面临的真正挑战。然而,中国报业的发展决然没有经历西方报业稳定成长的历程,只是一贯缺乏优化报业资源的信心和对报业市场开发潜力的积极型应对。时值中国社会转型渐入深层,又遭遇金融危机滋扰,本文希冀各方努力能共同策动报业新发展的压迫式动力。

第一,资源配置上的深度转型。从公共资源角度分析,结构上的资源再配置利于扩大报业的根本收益,也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原则性助推力。报业作为公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公共资源,属全民所有。所以,即便是在市场干预下,报业中的报纸资产依然具有多元属性(事业性、专业性、产业性),其在我国制度上的规定正是源于此。传统的报业思维过于关注其“事业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勾连,市场失灵,传媒(报业)的外部成本并不经过市场运作。学者喻国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传媒业现行的计划体制是造成传媒领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传播服务脱离人民群众要求的制度根源。”中国传媒业的结构性问题,不但制约了对公众需求的提供,而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跨域式发展。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报业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主管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的分类标准,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也透露,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近几年将会出现双百亿的出版集团。这种政策上的新调整利于改变中国报业长期以来公益性与经营性不分,主体地位缺失,自我发展能力偏弱的局面。而适当的行政干预或许可以避免了欧美报业市场化的陷阱。毕竟媒介(报纸)属准公共产品,过于依赖市场的机制,容易造成“公共特质”与“市场特质”(比如兼并)之间的对立冲突。

第二,精确解读报业市场。从市场依存关系分析,媒介(报业)系统本身正如波兹曼所言,也构成一种竞合环境,即媒介生态。报业对于市场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金融危机之下,这种依赖正是通过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得到直观体现。市场上的“生态位”竞争营养的冲突是鲜明的、惨烈的。尽管目前全国已经组建49家报业集团,出版行业上市公司也有11家,但电视、网络以及其他的新兴媒体的直接影响十分突出。不过,新媒体处于发展期,市场还不够成熟。所谓报业市场遭遇的“增长极限”也并不是市场的饱和所致。相反,这只表明当前经济态势下,市场上的广告份额已趋于有限饱和。事实上,报业市场收益有赖于多维价值链的开发形成收益补偿与跨媒体跨地域合作;针对传统的以广告“养”发行“养”报社的局面,应有新的健康的报业营销路线加以支撑。另外,报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力争依靠资本纽带、上市平台和市场法则予以实现,削减市场之外的“外部性”带来的伤害。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报告显示,现在“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5]。报纸作为最为古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形成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空间并不如预言家们所称已经进入“消亡时代”,消费市场依然值得信赖。

应变范文篇2

1、合理分配思考时间

在公务员面试的现场,有的考生一听完题目就立即作答,有的考生听完题目则思考一两分钟。那么思考时间太长,会不会影响到考生的面试得分呢?

一般来说,公务员面考试的时间都在10—30分钟。考生最好能思考一下再答题,从实际效果看,1分钟半左右的时间较为适宜,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总之不能过长,否则会冷了场子。另外,考生要注意利用好面试最初的三分钟,因为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2、出现卡壳现象

在面试考场上,经常会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卡壳、短路的现象。一般来讲,不少考生没有经验,会中途暂停。易考吧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思路不顺的时候,不要过长地停顿,也不要重复某一个词语或者某一句话,那样的话就等同于向考官发送一个信号,即你在这里遇到了障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求完美,跃过障碍,尽快进入到下一个答题要点当中。

3、出现追问的情况

在面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考生意想不到的追问环节,而这时很多考生都会被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稳不住阵脚,即使前几道题答得很好,在追问面前也会变得紧张不安。其实追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追问试题:“通过你今天的表现,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的职位,你有什么想法吗?”其实这类追问试题早已经是命制好的,无论哪个考生上了考场都会被追问此类试题,因此建议考生在出现追问问题时不要紧张,也不要否定自己,要阳光、自信地面对考官的追问。

4、出现自己不熟悉的新题型

上了考场后面对面试题时,有的考生会感觉突然不知道那道面试题到底属于哪类题型,或是感觉过于专业化,自己没有复习到。其实面试归结到底就是对应变能力以及对做人的考查,因此建议考生在不确定是哪类面试题型的时候,干脆就不要去想,按照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来回答就行。

5、说错话

说错话不要放在心上,只要影响不大就接着说下去。千万不要停下来默不作声,或吐舌头做鬼脸,如果错得比较严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更正并道歉:“对不起,刚才我太紧张了,好像说错了话,我的意思是……不是……请原谅。”说错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说错话就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导致发挥不正常。

6、遇到不明白的问题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礼貌地请求考官重复一次,如果重复了还不明白,那么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委婉一点表示自己不大明白答题要求,可以态度诚恳地说“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这个……?”

7、出现意料之外的环节

面试时出现与平时模拟训练的情况有出入的环节是很正常的。很多考生因为在平时面试模拟练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敲门问候的环节,可有一部分考生进入考场时发现门是开着的,预先设想的开门动作没有了,这时便会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考官所说考试注意什么的一句也没听见,只记得在主考官询问考生是否听清楚时点了点头。易考吧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在进行平时的模拟练习时不要只是进行一种训练,而应该在训练的时候变化模拟程序,以此提高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应变范文篇3

关键词:主持人;提高;培养;应变能力

1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必要性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是串连节目,呼唤观众和听众、把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掌控节目的节奏。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在采访活动中,是访问者和话题的发起者,主持人承担着消除来宾的紧张感、陌生感,使受访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采访,消除怯场或不适应心理;在文艺表演活动中,主持人要熟悉台词、诵读音调,语气、情绪感染到位,同时报幕过程中,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表演项目的衔接者,承担着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实现双向交流和沟通的中介,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商业演出的频繁,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频频登场亮相,成为活动中主持大局的领军人物。在主持活动中,与演员、观众、来宾的互动、交流、现场即兴表演、采访更为常见,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主持人的热情参与更是赢得大家支持的法宝。在主持活动中,参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演出计划的更改、临场情况的多变等客观原因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化解尴尬局面和紧张的场面,以顺利完成主持任务。

随着在各类节目现场与受众交流的增多,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即兴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现场调动能力、与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都受到挑战,对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主持人在与嘉宾和受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文化底蕴缺失却显露无遗,直接导致了临场应变中,准备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调动起受众的情绪,并驾驭节目朝既定的目标发展,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引领节目的走向,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自己头脑思维中制定“应急预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化解节目中的危机意识贯穿节目始终,同时针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当临危制变,处变不惊,保持大将风范,成功解决。

在文艺活动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文艺活动、娱乐节目竞争激烈,抢众眼球、争收视率、比收听率。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机敏的反应能力。无疑,各种主持活动的竞争和较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持人之间的较量和交流,而临场应变能力则是考量主持人水平以及影响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不断补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是对主持人学识、思维、语言的具体要求,是主持人内在素养与外部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也是加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遇到应急情况发挥得体,处置有礼、有节,尺度适当。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吸取知识,并且温故知新,推进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学习中领悟、创造,不断的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应变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学习和掌握节目策划,把握好语言艺术的运用。主持人在成为公众人物之后,在媒体中的作用越米越突出,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持人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去征服、折服观众,来化解“主持危机”,以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他人,影响周围的环境,强化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是提高主持人综合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M其次,要注意虚心求教,与同行多探讨、多交流。

同行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同行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丰富的经验积淀,这无疑是速成的捷径。主持人出色应变能力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今天的登台来自于明天的彩排,要加强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各种主持活动,在多次的磨练中总结、升华自己,积累更多的临场应变经验。曾国藩说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对主持人来说,做好传媒工作,锻造优秀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努力,使自己逐渐成熟,通过历练,不断获得信心和智慧,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获得更多受众的信任。

最后,观念上、思想意识上要时常保持应变状态。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选不出时代的伟人”。主持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是纷繁复杂的,面对这些事件,作为主持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熟悉事件的方方面面,把握事件的本质,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及时向受众传播。主持人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起到了维护媒体公信力的作用。认真对待每次主持工作,在心理上、精神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改变观念,主动去适应主持活动中的参与群体,而不是保持传统的主持观念,认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完全任由自己操控全局,产生:“我是主持人,全场听我的”的想法,应主动适应主持活动中参与群体的要求和风格。除此之外,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得讲究策略和技巧,主持人个性一方面要符合栏目的特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受众审美的制约,只有在主持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不断探索,才能获取主持工作中临场应变的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

结语

作为主持人要充分全面的掌握电视艺术规律、了解主持手段和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熟悉各类艺术形式,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从而沉着应对突发事件,才能掌握主持活动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马滢.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现场意识[J].巢湖学院学报,2007(4).

[2]梁庆婷.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急智应对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1).

应变范文篇4

1实验

本实验样品以蓝宝石(Al2O3)为衬底,分别用高纯(CH3)3Ga(TMGa)和NH3作为Ga源和N源,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MOCVD)沿衬底<0001>方向进行外延生长。首先,在550℃下生长一层名义厚度为25nm左右的GaN缓冲层,以减小衬底与后续生长GaN外延层之间的晶格失配。然后,在此缓冲层上在1030℃下继续生长厚度为3μm的氮化镓外延层。将生长好的原生态样品分为3块,分别标记为A,B和C。利用高能电子加速器将电子束能量升至2MeV,在室温下对样品B,C进行垂直于外延层表面的电子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1×1015/cm2和5×1015/cm2。A样品作为参考样品,未进行辐照。采用PhilipsX''''Pert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对A,B和C样品的(0004)晶面、(1012)晶面进行2θ-ω扫描。衍射仪使用CuKα辐射(40kV,40mA),波长为0.154056nm。在2θ-ω扫描时,采用三轴晶衍射模式(入射光路中增加Ge(220)四晶单色器,衍射光路中增加分析晶体)以得到0.0001°的角度分辨率,扫描步长为0.0008°,每步采集时间为0.5s。RBS/C实验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1.7MeV静电加速器背散射/沟道束流线上进行,入射离子为He+,能量为2MeV,探测器为Au-Si面垒半导体探测器,分辨率为15keV,探测散射角为165°。样品被固定在真空靶室(真空度为3×10-4Pa)中的三轴定角器上,可以进行三维任意旋转和平移,精确度为0.01°。EBSD测试在JSM-7001F热场发射扫描电镜中进行。SEM加速电压15kV,入射束流84.4μA。EBSD系统采用Hikari相机收集EBSD花样,数据采集的步长为1μm,采集区域大小为400μm×200μm,图像分辨率为800×600像素。EBSD收集GaN外延层菊池花样的采集时间为20min。局域应力或应变对应晶格的畸变,可以通过图像质量(IQ)和Hough峰的统计值的变化加以评价[10]。IQ值由菊池图的衬度得到。Hough变换是一种数学变换,用于自动寻找和快速标定各扫描点的菊池衍射花样。

2结果

图1为未经高能电子辐照的A样品与经高能电子辐照后的B,C样品GaN外延层(0004)和(1012)晶面2θ-ω扫描结果。采用高斯函数对衍射峰进行拟合,重力法确定峰位。可以看出,经高能电子辐照后GaN外延层的(0004)和(1012)衍射峰分别向峰位角增加和减小的方向发生移动。根据布拉格衍射公式:2d(1012)sinθ(1012)=λ(1)2d(0004)sinθ(0004)=λ(2)以及d(0001)=4×d(0004)(3)得出A,B,C样品的(1012)晶面间距及(0001)晶面间距,再根据:13a2+1d2(0001)=14d2(1012)(4)求得A,B,C样品的(1010)晶面间距,数据见表1。电子辐照对GaN外延层造成的损伤程度可体现在RBS/C所测量的品质因子χmin上。品质因子χmin定义为样品近表面小区间内,<0001>沟道谱产额与随机谱产额之比。χmin值越大,说明晶体结晶程度越低。已证实1MeV电子辐照可以在GaN外延层中引入氮(N)弗伦克尔对[11],2MeV电子辐照可以在GaN外延层中引入镓(Ga)弗伦克尔对[12-13]。本次实验所采用的2MeV电子辐照可以在GaN外延层中引入Ga,N空位与间隙原子,进而造成χmin值的增加。χmin值的增加则间接证明了弗伦克尔对数量的增加。EBSD所测量的IQ值大小主要与样品的晶体学取向、晶粒尺寸,以及样品的表面状态相关。在单晶系统中,IQ值主要受到材料表面应力,应变的影响。晶格应变越小,IQ值越高。不同剂量的电子辐照对GaN的χmin值和IQ值的影响见表2。

3讨论

异质外延生长的GaN薄膜与蓝宝石(Al2O3)衬底存在着晶格失配与热失配,会受到来自衬底的压应力使外延层的晶格常数与无应力状态下的晶格常数存在偏差[14]。无应力状态GaN外延层的(1010),(0001)晶面间距分别为0.31884,0.51850nm左右[15]。样品为纤锌矿结构,当其六方晶胞的a,b轴受压应力时则导致(1010),(1010)晶面间距减小,(0001)晶面间距增加。由表1可以看出,原生态A样品的(1010)晶面间距小于无应力状态的0.31884nm,(0001)晶面间距大于无应力状态的0.51850nm。表明GaN六方晶胞的(1010),(1010)晶面受衬底的压应力,(0001)晶面间距因(1010),(1010)晶面受压而相应增加。从表2可以发现,样品B的χmin值和IQ值相对于原生态A样品无明显变化,说明1×1015/cm2的电子辐照在GaN外延层中未引入足够数量的弗伦克尔对以及明显的应力释放。而C样品则与之相反。B,C样品相对于A样品的χmin值变化幅度与IQ值变化幅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GaN外延层的晶格应力释放应该与电子辐照引入的弗伦克尔对相关。对于在蓝宝石<0001>方向上生长的GaN薄膜,当a,b轴方向的压应力得到释放后,六方晶胞的(1010),(1010)晶面间距会增加,(0001)晶面间距会相应减小。表1结果显示,C样品的(1010)晶面间距相对于原生态样品的(1010)晶面间距增加,(0001)晶面间距相对减小,说明氮化镓外延层经剂量为5×1015/cm2的电子辐照后失配应变得到部分弛豫。B样品的(1010)晶面间距相对于原生态样品增加,而(0001)晶面间距显示未发生相对改变。对于GaN外延层经电子辐照后应变弛豫的原因,提出如下模型加以解释:如果将晶体内部的晶格原子排列看作沿特定晶向等间距分布的弹性原子链,那么原子链上一旦发生原子缺失,链上的原子占位会重新分布,原子间距将增大,如图2所示。当晶体受到电子辐照产生弗伦克尔对时,新产生的间隙原子极有可能移出晶体内部,留下过饱和空位,此过程等效于众多原子链发生原子缺失形成大量空位。在原子相互作用下,每个空位两边的晶格原子将向空位弛豫,致使原子链上的原子间距大于弛豫之前的间距。具体地讲,电子辐照可能在GaN外延层中引入了大量的弗伦克尔对,当新产生的间隙原子大量移出晶体后,GaN外延层内部将出现过饱和的空位,导致沿<1010>,<1010>晶向排列的原子链原子间距变大,表现为GaN外延层沿<1010>,<1010>方向发生应变弛豫,而沿<0001>方向的应变则因<1010>,<1010>方向的应变弛豫而发生相应弛豫。若辐照后晶胞体积(V=3a2ccos30°=0.1362nm3)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C样品相应的(0001)晶面间距c''''应该为0.5186nm,如图3所示。因空位出现在沿<1010>,<1010>排列的原子链的同时也必然出现在沿<0001>排列的原子链上,最终导致<1010>,<1010>,<0001>方向上原子间距的增大。相反,外延层沿<0001>方向排列的原子间距则因外延层<1010>,<1010>方向上压应变的弛豫而变小。在上述综合作用下,(0001)晶面间距不会因电子辐照损伤缩小至c''''(0.5186nm)。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后样品C的(0001)晶面间距的实际测量长度为0.5188nm,大于c''''。同样,由于<1010>,<1010>原子链的应变弛豫以及<0001>原子链缺失原子的双重作用导致样品B的(0001)晶面间距未发生变化,仅表现为(1010),(1010)晶面间距的增加。

应变范文篇5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措施,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应变范文篇6

水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富集的水文景观资源,使襄樊发展水上旅游独具优势。据武汉大学商学院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表明,在全国水文景观的七大分类中,襄樊拥有四类,所占比例高达;单体数达到处,占全国单体水文景观的。其中,保康温泉为华中地区唯一不含硫成份的温泉,有“华中第一泉”之称。南漳境内的七彩瀑布,更为全国罕见。如此众多的水文景观,为襄樊发展水上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名水、名湖与风景名胜结伴,发展水上旅游相得益彰。据调查,襄樊市处部级、处省级文物景点中,山水俱佳的占一半以上。如隆中有“六角井”、“老龙洞”、“半月溪”;谷城承恩寺有“卧龙池”;广德寺有“护寺河”;南漳水镜庄有“旱瀑”、“水镜湖”;襄阳城有“护城河”;米公祠前有“汉水”;枣阳白水寺有“婴水湖”;襄阳鹿门寺有“瀑雨池”等等。其他知名景区如保康五道峡、野花谷、南河小三峡等,更为山水俱佳之地。名山、名胜、名水既丰富了已有风景名胜的内容,又聚集了发展水上旅游的多种优势。

城市与河流相依,发展水上旅游潜力巨大。襄樊所辖的个县(市)区均依水而建。仅汉水从城市中心逶迤而过的就有襄阳、宜城、老河口、襄城、樊城个县(市)区,超过所辖县(市)区总量的一半。其中,保康县城距离市境内的知名河流较远,但其距离也不超过公里。尤其是作为全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襄樊市,汉水更是穿城而过,襄阳古城引汉水为护城河,更是形成了“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流”的独特布局。因为城市与水域距离较近,以城市为依托发展水上旅游与开发水上旅游资源、丰富城市旅游内涵奠定了极好基础。

水利建设使高峡平湖处处可见,发展库区旅游潜力无穷。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座、各类水电站座,这些水利工程或筑渠引水,或拦河截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造水上景观。以南河为例,仅在保康、谷城境内就建有马桥一级电站、马桥二级电站、马桥三级电站、寺坪电站、过渡湾电站和白水峪电站,以电站为分隔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库区。这些库区为发展水上特种养殖、水上体育运动及娱乐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市类似可供旅游开发的湖区、库区共有余处,综合考虑交通、区位、物种资源、地质地貌等多种因素,可以发展水上旅游的库区、湖区在处以上。可以说,库区旅游大有可为。

水上旅游开发:有喜有忧

“九五”以来,襄樊旅游业一直以的速度递增,其中,水上旅游的递增速度达到了,水上旅游与人文旅游、其他自然景观旅游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在自然景观旅游中,水上旅游所占份额已达到一半以上,成了名符其实的“龙头老大”。

水上旅游业发展迅速,水上旅游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水上旅游景点数量看,“九五”期末,全市仅有白水湖、水镜湖、保康温泉等家;截止目前,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水上旅游景点已达到处,增长了。从从事水上旅游经营的企业看(不含个体户),“九五”期末全市仅有家,而今已发展到家,增长了。从接待游客的数量看,比“九五”期末也增长了。以谷城南河镇为例,年,旅游业提供的税收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水上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水上旅游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接待游客万次以上的水上旅游景点中,通路(航)、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信号的达到了,开通了无线寻呼和数字移动通信的达到以上,景点餐饮、住宿、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的达到以上。其中,鱼梁洲、老河口王甫洲、谷城南河、冷集水上游乐宫、保康温泉、枣阳熊河等地还能为游客提供医疗、出租车等各项服务,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要。

水上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水上旅游网络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开发建设,剔除依托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建成区开发的水上旅游产品,目前,全市已开发出温泉淋浴、特种水产垂钓、水上生态、水上竞技、康疗保健等个旅游产品、多个旅游项目,实现了产品结构多元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襄樊市区汉水两岸和鱼梁洲旅游开发区为中心,以襄阳鹿门寺、老河口王甫洲、枣阳熊河、宜城莺河、南漳水镜湖、谷城南河小三峡、保康温泉等为外径的九大水上旅游簇团,开发出了市区—鱼梁洲—熊河—鹿门寺、市区—鱼梁洲—水镜湖—保康温泉,市区—鱼梁洲—王甫洲—谷城小三峡、市区—鱼梁洲—鹿门寺—莺河四条水上旅游线路。

水上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形象日渐形成。从一些水上主要景区、景点,如保康温泉、谷城南河、枣阳熊河、谷城冷集等景区、景点—年的接待情况来看,不仅游客规模、营业收入呈现——的良性增长态势,而且品牌形象也开始日益鲜明。谷城冷集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水上摩托艇训练、比赛基地,其水上竞技的品牌形象已逐渐开始显露;南河小三峡已成为鄂西北、鄂豫边区知名的观光游览景点;保康温泉作为沐浴保健旅游景点不仅在鄂西北地区,而且在川、陕、豫等省份也享有盛名。

近年来,襄樊水上旅游发展虽然很快,但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当前,全市水上旅游开发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控制,致使水上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水上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很多。仅刚开发起步的汉水水上旅游就有同等规模、档次的游船只,且还有发展蔓延之势,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水上旅游仍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出现同一景点“山”与“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发展库区旅游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管理难到位、规划难实施、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水上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虽然政府制定了不少鼓励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不少地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引导”投入机制,旅游开发没有大的项目带动,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导致招商引资难,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持续发展面临从业者自身的局限。据调查,全市从事水上旅游经营的多名从业人员中,约以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现代水上旅游的要求。受其自身局限,从经营管理者来讲,满足于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缺乏市场开拓意识、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缺乏做大产业的胆略和气魄。从从业人员来讲,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与优质的服务对接,特别是一些船舶驾驶员工,缺乏必要的资质条件,也给水上旅游带来了安全、质量隐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襄樊水上旅游的整体形象,水上旅游业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十五”水上旅游: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十五”期间,襄樊水上旅游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发展水上旅游同发展城市旅游相结合,同发展人文旅游相结合,坚持走簇团式发展水上景点之路,加强襄樊市区、鱼梁洲、水镜湖、王甫洲、熊河、南河、温泉、莺河、鹿门寺、冷集等重点水上旅游区建设,构筑与武当山、神农架、三峡、西安、荆州优势互补的水上旅游格局,把襄樊建成毗邻鄂、渝、川、陕、豫地区的水上竞技旅游中心、水上医疗保健旅游中心和水上休闲度假中心。到××年,力争水上旅游接待游客总量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占到全市旅游接待总量和全市旅游总收入的六成以上,即分别达到万人次和亿元。

要实现“十五”发展目标,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组织专家学者对市区水上旅游进行科学论证,编制全市水上旅游整体规划和景区旅游规划,将水上旅游发展规划同全市旅游整体规划、全市城镇发展规划统一起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整体旅游格局。同时,制订水上旅游发展计划,做到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地方发展计划与全市发展计划相结合、水上旅游发展计划同其他行业发展计划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开发,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第二,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按照体制创新的要求,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局面,组织相关部门参与,组建高规格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内设水上旅游管理处,对水上旅游行使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控等职能,促使水上旅游从一开始就能向规范化、规模化、深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应变范文篇7

关键词:主持人;提高;培养;应变能力

1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必要性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是串连节目,呼唤观众和听众、把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掌控节目的节奏。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在采访活动中,是访问者和话题的发起者,主持人承担着消除来宾的紧张感、陌生感,使受访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采访,消除怯场或不适应心理;在文艺表演活动中,主持人要熟悉台词、诵读音调,语气、情绪感染到位,同时报幕过程中,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表演项目的衔接者,承担着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实现双向交流和沟通的中介,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商业演出的频繁,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频频登场亮相,成为活动中主持大局的领军人物。在主持活动中,与演员、观众、来宾的互动、交流、现场即兴表演、采访更为常见,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主持人的热情参与更是赢得大家支持的法宝。在主持活动中,参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演出计划的更改、临场情况的多变等客观原因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化解尴尬局面和紧张的场面,以顺利完成主持任务。

随着在各类节目现场与受众交流的增多,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即兴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现场调动能力、与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都受到挑战,对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主持人在与嘉宾和受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文化底蕴缺失却显露无遗,直接导致了临场应变中,准备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调动起受众的情绪,并驾驭节目朝既定的目标发展,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引领节目的走向,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自己头脑思维中制定“应急预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化解节目中的危机意识贯穿节目始终,同时针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当临危制变,处变不惊,保持大将风范,成功解决。

在文艺活动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文艺活动、娱乐节目竞争激烈,抢众眼球、争收视率、比收听率。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机敏的反应能力。无疑,各种主持活动的竞争和较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持人之间的较量和交流,而临场应变能力则是考量主持人水平以及影响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不断补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是对主持人学识、思维、语言的具体要求,是主持人内在素养与外部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也是加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遇到应急情况发挥得体,处置有礼、有节,尺度适当。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吸取知识,并且温故知新,推进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学习中领悟、创造,不断的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应变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学习和掌握节目策划,把握好语言艺术的运用。主持人在成为公众人物之后,在媒体中的作用越米越突出,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持人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去征服、折服观众,来化解“主持危机”,以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他人,影响周围的环境,强化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是提高主持人综合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注意虚心求教,与同行多探讨、多交流。

同行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同行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丰富的经验积淀,这无疑是速成的捷径。主持人出色应变能力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今天的登台来自于明天的彩排,要加强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各种主持活动,在多次的磨练中总结、升华自己,积累更多的临场应变经验。曾国藩说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对主持人来说,做好传媒工作,锻造优秀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努力,使自己逐渐成熟,通过历练,不断获得信心和智慧,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获得更多受众的信任。

最后,观念上、思想意识上要时常保持应变状态。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选不出时代的伟人”。主持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是纷繁复杂的,面对这些事件,作为主持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熟悉事件的方方面面,把握事件的本质,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及时向受众传播。主持人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起到了维护媒体公信力的作用。认真对待每次主持工作,在心理上、精神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改变观念,主动去适应主持活动中的参与群体,而不是保持传统的主持观念,认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完全任由自己操控全局,产生:“我是主持人,全场听我的”的想法,应主动适应主持活动中参与群体的要求和风格。除此之外,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得讲究策略和技巧,主持人个性一方面要符合栏目的特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受众审美的制约,只有在主持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不断探索,才能获取主持工作中临场应变的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

结语

作为主持人要充分全面的掌握电视艺术规律、了解主持手段和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熟悉各类艺术形式,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从而沉着应对突发事件,才能掌握主持活动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马滢.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现场意识[J].巢湖学院学报,2007(4).

[2]梁庆婷.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急智应对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1).

应变范文篇8

关键词:光纤传感;引水隧洞;隧洞监测

1工程概况

引洮工程最主要的建筑物是引水隧洞,其中16#隧洞最长,达到了20km,是该工程最具代表性的水工长引水隧洞之一。该工程整体地质条件复杂,且部分段落有地下水渗出,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强腐蚀性[1]。因此隧洞开挖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对隧洞的围岩稳定性进行监测。目前国内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电学量测技术。该技术受到工程建设条件和自身技术的限制,不能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监测需求。近些年光纤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实现长距离复杂环境的信号传输,因此在一些传统监测技术不便实行的地下工程等各种环境中,光纤技术使用较为广泛。虽然光纤传输拥有众多优点,但是国内工程光纤应用实例不多。该工程监测各断面分支光纤通过仪器连接组网后形成主支光纤,再由主支光纤将围岩稳定性信息实现长距离传输到接受仪器,工作人员便可以实现以光纤传感技术进行隧洞围岩稳定性监测[2-5]。这种监测方便快捷高效,监测人员不用守在监测现场便可以监测到隧洞围岩情况。

2光纤传感器材料及特点

2.1载体材料

光纤的地下铺设以及固定都需要载体材料发挥巨大的作用,载体材料主要需要满足2个要求,首先是足够的硬度要求,地下埋设光纤为保护光纤不受到破坏,硬度是第一要求。其次,光纤灵敏度受到温度影响巨大,因此材料散热要求也特别重要[6]。综合以上要求,不锈钢材是载体材料的第一选择。

2.2粘结材料

光纤铺设时需要将光纤粘结到载体材料上面,因此材料选择需要高延展性,以便在塑性较大地区便于铺设,同时不影响监测精度。此外为使光纤粘结到载体且不易脱落,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粘结材料的粘结性必须要好。环氧树脂胶是粘结材料的首选。

2.3光纤传感器特点

光纤光栅传感器因其材料自身的导光隔热、绝缘耐高温、耐腐蚀等物理特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能等特点成为长距离引水隧洞工程安全监测的不二选择。光缆传输将数据传输和信息传感结合到一起,数据传输量相比其他传统设备大并且数据损耗小,距离又远。另外光缆材料比较特殊,是非金属无机材料,这就使其可以适用于各种特殊地质,尤其地下工程和高温潮湿环境[7-11]。光缆传输技术信号稳定性强,信号传输效率高,布设简单,便于工程应用。光纤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3技术原理

3.1光纤光栅反射波长变化量

λ=2nFFΔl+2ΔnFFΛ(1)式中,L—光纤光栅的栅距;nFF—光纤折射率,λ—波长改变量;Δl—在应力作用下光栅栅距改变量;ΔnFF—光纤弹光效应导致的光纤折射率改变量。

3.2波长位移变化

光纤布设处外界的压力以及温度发生变化时,光纤光栅距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公示计算反射光波的位移量:式中,ΔλB—光波位移变化;ST—温度应变系数,其值随外界温度变化;Se—压力应变系数,其值随外界压力变化;αT—热膨胀系数;ζ—热光系数;Pe—弹光系数。

4隧洞安全监测技术概况

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助推了地下岩土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领域地下隧道逐渐向着长距离、大埋深等方向拓展。在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大型跨流域长距离的引调水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中线、辽宁大伙房水库供水等,有力支撑了严重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步缓解。长隧洞是远距离引调水工程常用建筑物之一,在工程建成后长期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高地应力、高地温、强腐蚀性环境、大断裂带等这些段落的衬砌结构和周边围岩的稳定性,是保证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根据建设条件,率定出长隧洞运行期可能存在的围岩稳定和对衬砌结构不利段落,合理选取隧洞的监测断面、监测位置,做好监测设备的安装与保护,为长距离引水隧洞的安全监测系统提供保障,极其重要。我国开始关注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军事科技方面[12-13],起步时间稍晚于国际上。起始阶段,主要是应用于军事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技术的提升和完善,能够造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光纤,因此光纤在国民通讯,工程信息传输等方面发挥作用,并整体提高了传输效率,节省成本。

5光纤传感器安装与监测结果分析

5.1传感器应变系数确定

为计算恒定温度下传感器的应变系数,在恒温室内对传感器进行试验,通过拉伸实验获得应变片应力值和传感器中心波长值。通过拟合应变和中心波长关系,得到两者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传感器应变与波长的关系符合一元线性关系y=ax-b,便可以得到恒定温度下的传感器应变系数。

5.2传感器监测流程

埋设于岩体或混凝土内部的传感器,要在测试仪器工作正常后,完成多个尾纤接线的组内连接,再测试串联组组内仪器正常后接入分支光缆[14-15],光纤传感器监测流程如图3所示。隧洞基本监测信息见表1。

5.3传感器安装及监测结果分析

5.3.1多点位移计与测缝计

多点位移计的安装需要将仪器全部埋入开挖的山体内,且需将安设位移计设计为3点位移计。位移计安装应该按照所使用仪器的结构构造以及仪器尺寸进行钻探造孔。仪器的安装孔深应依据需监测深度范围确定,为方便装入仪器和预留适量间隙控制,要在孔口段0.5m范围进行扩大直径处理。将测杆按照规范要求装入监测孔,将位移计固定好后安装封浆板,封浆板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一旦封浆板安装不够严密,在进行灌浆封孔时会出现漏浆现象,导致位移计安装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测缝计主要有埋入式测缝计和表面测缝计。埋入式测缝计安装于结构内部一衬与二衬之间。测缝计安装应按照所使用仪器的结构构造以及仪器尺寸进行钻探造孔,孔深一般大于1.0m。测缝计在打孔、填浆、封口后一定要保证测缝计尾端与顶杆间无相对位移,若出现相对位移则重新安装。光纤连接位移计与测缝计传感器组件,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给监测显示屏。位移计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由监测结果可知,在隧洞断面开挖后80d左右监测点位移变化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在110d左右位移变化出现下降趋势,说明此时隧洞围岩已处于向稳定状态发展。

5.3.2无应力计

无应力计安装于衬砌结构内部,无应力计由2大部件应变计和无应力桶构造而成,是一个组合体。无应力桶是一个锥形体,桶顶无盖。安装时先用钢筋骨架将无应力桶固定于结构侍测点内部,并将应变计用钢丝悬置于无应力桶中央,使用与隧洞衬砌同等标号的混凝土填满无应力计桶,再浇筑于衬砌结构内部。应力计监测结果如图5所示。结合隧洞断面位移监测结果,隧洞在60d前一直处于大幅变动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隧洞应力逐渐处于稳定状态,说明这段时间隧洞岩土压力变小,断面岩土逐渐稳定下来。

5.3.3渗压计

渗压计安装于岩体内部,主要组件由渗压计及土工织物包裹袋等组成,安装时先在待测点岩体内造孔,孔径大小较包裹袋大,孔深0.5m左右。渗压计在安装前要做准备工作,首先将渗压计放入纯净水中浸泡至饱和状态,一般放置2h。待渗压计饱和后取出,使用浸泡饱和的特定中细沙土包好渗压计测头。最好将包好的渗压计放入提前打好的孔中,再进行填孔、分孔操作。光纤连接渗压计,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给监测显示屏。渗压计监测结果如图6所示。隧洞断面渗压变化如图6所示,隧洞渗压在前几天一直处于压力增加阶段,说明该段时间隧洞水流正在积聚,随着时间增加,隧洞渗压又不断出现减小、增加的循环,这是因为渗压随着隧洞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导致的,断面监测点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几乎是同步的。渗压随时间增加也逐渐减小,这是隧洞内部正在往稳定状态发挥,渗压也趋于稳定。

5.3.4传感器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如图7所示,渗压计与应力计温度变化步幅几乎一致,前期温度变化一直是增加趋势,都在25d左右温度出现最高值,这与混凝土凝结特性相符合,因为在混凝土凝固初期会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一直会上升;时间达到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期时水泥的水化热释放已经很小,所以温度逐渐下降到周围环境温度。所以各种传感器不仅可以监测岩土结构应变和渗压变化,同时还可以检测混凝土凝结效果的好坏。综上所述,我们将光纤技术应用到围岩稳定及渗水问题中的位移计、应力计、渗压计等监测仪器,通过将光纤连接到监测仪器的传感器,形成特定的光纤传感器进行各种监测项目数据的收集与传输。这些光纤传感器组网形成的监测系统高度发挥了其监测作用,在隧洞施工运行中,其监测结果完美展现了监测点位移、应力数据的变化,为隧洞的安全防护提供了精确的依据,确保了隧洞施工的正常进行。该工程总干渠16#隧洞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问题突出,因此断面围岩稳定性及渗水等监测项目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取代传统仪器监测,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6结语

应变范文篇9

应变,在心理学上是指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随机应变。

新闻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这比起某些打造“标准件”的职业来说,的确给新闻记者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是记者职业的魅力所在。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到他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始料不及、纷纭变化的事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这里面,记者移情和应变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一、移情是与采访对象形成良好心理互动从而建立融洽关系的有效手段

建立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融洽关系,是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的前提。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之于采访对象是“突然切入”的陌生人,他们之间虽然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个体间的人际交流。采访对象内心明了自己面前的这位采访者其实并不仅仅代表他本人前来,采访的影响也绝不会止于该次交流本身的范围,它会通过报道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所以在采访者面前他往往会感到紧张,不能很好地配合。有的采访对象因为不能把握传播的对象、范围和效果等原因,甚至会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三缄其口,干脆拒绝与记者合作。这样一来,记者的采访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社会学家E·S·博加德斯提醒道:“规劝对方开诚相见或使用露骨的激将法,均属禁忌之列。记者主动创造洽谈气氛总比要求对方爽快为好。”记者如何主动创造洽谈气氛,寻找有效的突破口?设身处地感受对方进而将这种体验巧妙地传达给对方,往往能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因为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和激发全部行为的作用,一旦采访对象在情绪情感水平上感受到记者的角色换位,就很容易与之达到默契、交融和共鸣。这就是“移情”在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过程中的作用。

我曾为采写系列录音报道《煤海之魂》的一集《矿工的亲人们》来到山西某煤矿,采访对象是一位伤残矿工的妻子。工伤事故出在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可姑娘还是决定嫁给了失去双腿的矿工。我去采访的那年,他们结婚已经19年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为“正面报道”而进行的采访却出师十分不利。矿上的报道员抱歉地告知,对方拒绝接受采访,理由是以前媒体报道后,有人说三道四,说她嫁给残疾矿工是为了个人出风头。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还是请报道员带路硬着头皮去了她家。一见面,男主人就热情爽朗地招呼客人,表情自信、大方,那份乐观和活力很容易受到感染,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你不会注意到坐在板凳上的他没有双腿。就在女主人一次次语气客气但态度坚决地表示谢绝采访时,我的目光被案子上的一个像框吸引住了,褪了色的黑白照片上是一对年轻人,看上去和我当时年龄相仿佛,小伙儿英俊、帅气,姑娘甜美、端庄,两个人那一瞬的眼神流露的是那种只有深深相爱才会散发出的幸福和憧憬。我一下子觉得我感受得到当年不幸降临时姑娘是怎样的难以割舍。我问:“是结婚照?”“嗯。”我由衷地赞叹道:“多般配的一对儿!”说这话时,我已不仅仅是就昔日的照片而言了。女主人回过头看了一眼丈夫,说:“说起来他就是没腿么,其实人可好!可能干!你看家里这低柜、这板凳都是他受伤以后自己打的……”夸起丈夫,妻子便滔滔不绝,我就势按下了录音键,她看了一眼,也就默许了我把话筒递到她面前。“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了以后,接下来的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一次几乎夭折的采访结果竟非常令记者满意。是什么使她开口的?是移情作用———记者将心比心地想象了女主人当年的选择,又自然地通过一句赞美将记者内心完成的角色换位传达给了采访对象,引起了采访对象情感的共鸣,这种共鸣从她一开口的那句话里就能得到初步验证:在她眼里,丈夫只不过就少了两条腿;在记者眼中,那位心态健康、富有生命张力的丈夫,怎么能叫残疾呢?

可见,移情对沟通双方情感、融洽彼此关系、促进相互合作的确十分有效。所以,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移情能力,既能设身处地捉摸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又能巧妙地选择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把自己角色换位后获得的感受,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这样才能感染对方,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为采访创造融洽的氛围。

二、移情是“体验采访”中记者成功扮演新角色从而获得丰富、细腻、深刻的感受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采访学里,把记者参与采访对象的采访形式叫“体验采访”。这一类采访形式借助了戏剧的假定性,但它不是演员扮演而是记者暂时隐蔽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如果说演员是在剧本规定的情景中按导演的要求完成对特定角色的创作的话,那么,体验采访中的记者则完全没有“剧本”可循。因为事件按其本身的逻辑发展,他只是在其中以他的“新角色”去参与、了解和体验罢了,不过,他参与、了解和体验的目的不像演员体验生活是为了塑造角色;作为记者,他扮演这一“新角色”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生活,让人们从中感受鲜为人知的人生况味,增进不同行业、不同境遇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认识生活的本质内涵。因而,“体验采访”中记者的角色既不同于演员,也不同于一般采访中的记者。怎样实现相关角色的转换?心理学认为“移情是实现角色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只有通过移情才能实现在认知和情感水平上的角色转换。反过来,验证是否实现了角色互换,要看是否达到了移情水平。”

由于“体验采访”是记者直接参与和体验,不是通过采访对象获得间接经验,因而对受众来说更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更喜闻乐见。这大概也是近年来报纸、广播、电视都乐于推出“体验式报道”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不同媒体的特点不同,广播、电视的“体验式报道”其可听性和可观赏性相对来说更强些,因而广播、电视记者使用“体验采访”手段就更多些。中央电视台一度还在《万家灯火》栏目中开设了《体验》这样一个子栏目。

在“体验采访”中,记者坐上轮椅汇入人流,体验肢残人生活的种种不便、形形色色的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以及社会为肢残人提供康复和出行条件的状况,呼唤社会为肢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宽松的条件和更有效的保障;记者背起粪筐扮演一位穿行于北京狭窄胡同里的掏粪工,体验这一工种对一部分北京市民生活的必要性和从事这一工种的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些尴尬和无奈,呼唤人们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page_break]一般采访的记者是一种客观的了解和记录,“体验采访”的记者脱下了职业“外衣”,这就使得他便于融入陌生的环境进行参与,更容易敏感地发现和捕捉到新鲜环境中更细腻、更真实甚至更深刻的东西。这样传达出的信息,往往具有一般采访难以达到的效果。比如,《体验》栏目播出的《轮椅上的两天》,有一个细节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体验肢残人的年轻女记者告诉观众,由于自己行动不方便,为了避免更多地麻烦别人,她不得不尽可能少地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从这一细节,观众就会联想到,许多对健全人来说根本不能算做一件事的事情,在残疾人那里就成了问题,因而会很自然地产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理解。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如果记者没有真正产生移情,换句话说,没有完成从一名记者到一位残疾人角色转换,仅仅是停留在外形上“化妆”、“扮演”上,那么类似这样的感受,记者恐怕是难以体验到的。

可见,越是能设身处地地进入到所“扮演”的角色,越可能获得丰富、细腻、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完成“体验采访”的任务。在“体验采访”中,记者的职业身份仅仅是暂时地被隐蔽起来了,并没有彻底消失。所以,记者在“体验采访”中就必须不断地移情,“进得去”,“出得来”。只有这样,才既能充分地“体验”,又能向受众很好地传达其体验,“不辱使命”。

三、应变能力有助于记者及时调整采访主题,实现报道的新闻价值最大化衡量人们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反应时”,它指的是人的反应潜伏期,即从刺激出现,到人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变能力的强弱与反应时的长短成反比。不过,其中还有个准确性的问题,反应时短而且效果也好才算是应变能力强。

读任何一部关于采访技巧的著作,都不难发现,技巧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记者必须随着具体情况做出反应。这是由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记者是独立的脑力劳动者,其活动方式经常表现为单枪匹马、各自为战,遇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而由于新闻时效性的制约,在采访中又不能拉开架势、慢条斯理地去反复权衡、斟酌,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如不能正确应变,待到时过境迁,则悔之晚矣。

记者在采访中,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的变化,在最短的“反应时”里做出最准确的应变,当然不是为了“抖机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取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

“国庆”50周年前夕,我在上海采访浦东开发近10年来的成就。在陆家嘴(集团)总公司办公大楼大厅等待采访总经理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发现身边坐着一位老者,操上海口音,带着一套看上去非常专业的摄影器材。当时我想,如果这位“老上海”是一位摄影工作者的话,那么这些年他通过“第三只眼睛”看浦东,一定能有比较独特的视角。于是,我就主动跟老人攀谈起来。果然,这是一位从事摄影工作已有50多年的资深摄影家。我请老人谈谈他眼中浦东的变化,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告诉记者,“80年代初,拍浦江风光,总是拍浦西的外滩一带,一江之隔的浦东陆家嘴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最高的就是消防队的三层楼上有一个望塔,现在陆家嘴的金茂大厦在亚洲是第二高,再拍陆家嘴,原先的望塔都淹没在高楼群里找不着了,浦东长高喽……”由于老摄影家的职业特点,他描绘浦东的变化不泛泛而谈,而是从视觉上“聚焦”陆家嘴的崛起,视角新颖、独特,表达生动、风趣,用在《浦东,崛起的新高地》这篇报道中,很好地表现了报道主题。而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我来说,当时老人这段录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应该说,它得益于记者的正确应变。

应变范文篇10

教学机智,呈现无法预约的美丽

——浅谈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错误”

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袁红

教学四年来,深深感到课堂上学生呈现的各种各样的异样表现,往往能打乱教师的预设使得课堂无法继续。但更多的时候却能使课堂出现思维火花的竞相开放。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会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教学机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无法预约的精彩是教学机智的结晶,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素质。就能力而言,我个人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教学,就会有许多的课堂都无法进行下去。如在讲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时,我只是想利用天平的工作原理引入等式的性质一来解方程。但班上多位学生却直接与我发生对峙。徐士金同学就直接说:“袁老师,我可以利用被减数—减数=差,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这样似乎更简单明了更容易解方程。“也可以利用加数、加数、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陈翰林接着说。此时的课堂变得很乱大部分学生对这两位同学的看法表示赞同,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仍表示无法理解。如果此时,我还按照原先设想的方法继续,很显然会让很多学生不满意。此时,我既感到高兴、又觉得无可奈何。面对学生的刁难,我也是灵机一动说:“既然有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就来比较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吧!”结果可想而知,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去学、去比较,因而效果也较好。

二、善待“错误”的自制力

课堂上是不可能没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不能一票否决不予理睬。要充分利用错误进而加以巧妙地处理,充分让其发现错误、认清事实地真相。从而发现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一比较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探索。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各不相同,生活经验也不一样。因此,他们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在学习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和深入,而不是发现错误就是批评。记得贲友林老师讲过,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只是笑着对他说:“你的这个错误很好啊,你让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你!”这个学生也因此表现的更好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积极了。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如此吗?我们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的想法吗?我们不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错误产生的原因吗?我们不应该保护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吗?

三、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