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27:18

亚热带

亚热带范文篇1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动,地中海气候具有显著的冬季低温多雨、夏季高温少雨特点。在这种气候下,地中海区域的植株稀疏矮小;叶片坚硬有锯齿;郁金香、风信子、地中海蓝钟花、番红花、小苍兰等香叶植物和秋植球根花卉品种繁多,在绿植上壳斗科高大乔木为主。同时,由于地中海区域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的果树果实糖分积累,盛产柑橘、橄榄、石榴、无花果、葡萄等。

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展览温室设计

2.1植物要素景观设计。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殊的株形,绮丽的叶片,加上大多生长热带、亚热带地区,常成为这一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景观的代表树种。棕榈科植物是植物界中最美丽最重要的植物。地中海气候展览温室景观可选择树干挺拔、粗壮的霸王棕;植物高大、形态优美的狐尾椰子;树干挺大,叶形奇特的董棕;树形奇特的王棕。此外,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种类如药用、木材等都作为收集展示的资源,如南方地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食用果树、医药原料、能源原料、除虫植物、有毒植物等。以武汉植物园展览温室为例,高大的棕榈科植物凸显出雨林的风情,独木成林、植物绞杀、板根植物、以荤为食的猪笼草、果似人心的人心果树等各种千姿百态展现了文化与花的完美交融。2.2山石要素景观设计。展览温室的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植物造景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与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甚至与一些动物小景等园林要素相辅相成。在亚热带郁金香、地中海蓝钟花等花类植物下,可通过塑造伟岸的假山和潺潺的溪水时,并在山脊线周围栽植一些高大的乔木,而在山坡、山脚和山沟、溪谷处栽植较为低矮的植物,以烘托山体的挺拔。同时配以不同花色、叶色植物,形成较好的远视景观。再结合蜿蜒曲折的园路设计,可使游人产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石材为例,相比石材的使用,木材带给人更多的亲近感,多种形态与表面肌理的木材使整体环境更加相互融洽。2.3水体要素景观设计。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展览温室内,应适当引入一些水景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大的静水面为主,少量喷泉为辅。水景的处理方式灵活多变,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而且可以成为局部空间的视觉焦点,赋予景观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额的水体设计为例,其通过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模拟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采用不定时的人工喷雾和降雨,营造了雨林独特的景色与魅力。2.4植物造景与其它要素有机配合。景观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又能作为观赏的对象,还可以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如景观雕塑小品、护栏、休息座椅、垃圾箱、电话亭等有的具有实用功能,有的具有装饰功能,不仅可以保障游客安全,为游客们提供方便,而且有些本身也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温室设计应在硬质景观的设计方面,通过建造沟谷、溪流、叠水、吊桥等,辅以喷雾、音响,营造林木葱茏,沟壑纵横,清泉潺潺,生生不息,时而浓遮蔽日,时而大雨倾盆,时而豁然开朗的热带雨林环境氛围,让游客耳目一新,以艺术化的效果更使游人驻足细观。2.5温室环境控制及环境管理。展览温室是由人工控制的,展示生长在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空间,展览温室应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展览植物原生长地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状况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再造展览植物的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温室的环境控制应包括土壤、日照、供暖、通风、施肥等控制管理。本文选择土壤管理和光照管理进行分析。温室的土壤容重在0~20cm土层应深度采用环刀法测定,并分别测出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以及总孔隙度,用PHS-2C数字酸度计和DDS-207电导率仪进行测定。在通风控制方面,室内水平通风是模拟自然界植物叶片在微风下的运动形式,因为室内为封闭空间,空气在一般情况下多呈静止状态。温室景观设计为使植物能获取足够的CO2,水平通风的速率保持在0.1m/s,风机排列在树冠的水平部位,而且保证水平风能形成循环,表1为温室景观设计应注重的室内空气品质指标。

3结论

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展览温室景观设计中,除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通风和温湿控制等要素的景观设计之外,温室景观还应后期的植物养护和土壤管理。由于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致使性的因素,尤其是病虫害的侵袭。温室只有确保一定的花木养护管理措施,才能保障景观植物不受病虫侵害。这些要素对于展览温室的景观设计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妍华,孟庆林,张东霞,等.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温度调节措施效果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144-150.

亚热带范文篇2

中国的垂直农业研究

首先,2003年,华南师范大学引进的中科院院士孙儒泳就曾向广东省政府打报告要求在广州市盖楼建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科研项目。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越来越少、人们的食物供应问题,尽管没有提出垂直农业这个概念,但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说中国在垂直农业方面的研究还要早于美国人(他们是2009年提出这个概念)。

第二,近10年来,广东农垦在甘蔗大面积种植园中已经成功引进了以色列滴灌技术[3],通过在大田中的探头感应,可以分析出什么地方需要水分。在控制室就可以对需要水分的地方实施滴灌。从理论方面分析,所谓垂直农业的概念,其实就是应用植物营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精准农业”,就像美国亚桑纳大学环境控制农业中心的主任吉恩贾克梅里认为的那样:通过在室内种植植物,其环境可被前所未有地进行精确控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东农垦在垂直农业中的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应用方面也是走在世界农业科学前列的。

第三,前几年,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在白云区钟落潭建立了广州金颖园农科旅游度假区,采用温室大棚技术,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各式农作物的根系,这种做法也是垂直农业应用的一种。这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4],比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投资3亿多建设的热带雨林、湿地等模拟环境,它们大多作为少年儿童课外实习基地,但由于电费、营养液等花费巨大,现在很多都支撑不下来,不再对外展示。最近,根据中国园林资料网2011年7月8日消息:山东首家实行全程智能化控制的立体垂直农业示范园日前开工建设。智能化立体垂直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农业生产,还可以对栽培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全程监控。虽然垂直农业节省了传统农场使用机械、农药、除草剂、化肥、运输和其他方面的成本,其中还包括作物减产的成本。但这些不能证明垂直农场在能源和金钱上具有竞争力。其实在城市核心建造高大复杂的建筑物,以及在高端基础设施和安全密闭负压通风设备的探测和维护等方面会耗费更大的能源和金钱。所以,目前“垂直农业”仍处于概念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应用模式,具体实施起来会遇到一些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水和能源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来源问题。“垂直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供应系统作为配套。

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垂直农业的思考

“垂直农业”作为一种获取食物和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全新概念,对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土地和水资源的紧张的今天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思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的区域,因而土地资源非常珍贵。广东省的情况不用说了,土地资源空间已经越来越有限,而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区,海南省的土地资源也将会紧张。随着东盟国际合作的开展,其他亚热带地区如广西云南也同样会出现土地高度紧张的问题。按照计算,同样面积的垂直农业耕作的产能是传统农业的16倍,(一年收成4次,密植2倍,每个耕作面是2层的架子,则4×2×2=16),也就是说如果是30层楼的垂直农业,一亩垂直农业所占的土地面积抵得上16×30=480亩传统农业耕地。这里还不算因为室内种植带来的增产效果,比如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至1000ppm可以带来作物最佳生长。因此,从增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率来说,是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垂直农业的可能性的。

第二,相对中国其他地区(温寒地带),光温水条件相对优越。这样在建造和实施垂直农业的时候,耗费的能源应该会相对少一些。所以,在我们国家要引入垂直农业,我们认为应该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先行为好。

第三,垂直农业是个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要引入垂直农业,将不得不引入无土栽培技术、精准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项目。如上述所提及,在精准农业的应用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农垦、广东省农科院和广州市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研究室,甚至中国科学院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构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或者取得了一些成果。

亚热带范文篇3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生态演替生态工程治理

在研究热带和亚热带的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系统和相邻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纯林(loohm2以上)的高等真菌多样性中,真菌组成之一的植物病原菌,它们对植物的侵袭,是在人类干扰或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菌物之间的复杂性和能量、营养的可得性使一些能继续生存的种类演替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物种不断发展造成的。

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变化(间伐、采伐、开垦农地)的头三年里,在寄主植物上(幼苗或幼林)多种病原真菌同时出现,造成综合侵染,外来植物种上的真菌种类比当地种多1倍以上。热带天然次生林8年后的真菌演替系列组合原生状态转化(亚热带10-12年),16年(亚热带20年)可恢复;人工纯林8年后的次生演替系列逐渐形成特征种组合,12年后相对稳定,病原菌的循环周期明显出现,成为引起寄主常发病的病原。对一种主要病原化学防治后2-3年,另外的病原菌又开始上升为主要病原,胶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变化是典型代表。为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的寄生内座壳菌(EndothiaParasitica(Murr.r.)P.J.etH..Anders)和栗溃疡病菌(Coryneummodonium(Sall.)Griffor&Maublanc),在原生林的麻栋(QuercusaeutissimaCarruth.)枝干上〔(高海拔区是C.magaspemumH.&P.sydow,在矮高山栋(Q.monimotrchaHand.一Mazz.)枝干上。〕为常见的以腐生为主的种。板栗纯林成林后,则转变成为寄生性强的病原种。

拟盘多毛抱菌(Pestalatiopsissp.)是亚热带,温带原始林内多种林木上的以分解衰老叶和枯落叶为主的优势种,当开垦种植各种经济林木后,这些林木生势弱时或外来植物种适应性差时病原菌侵染这些植物,引起病害。

原生林内的腐生菌,以炭角菌科Xylariaeeae)、蕉抱壳科(Diatryaceae)、枝抱菌(Czadosporiumspp.)、团黑抱菌(Periconiasp.)等最为常见,它们的作用除了加速物质分解,及早为生长的植物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力之外,还在于优先占领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使兼性寄生菌难于定殖。人工林内优先定殖的菌类大多是具有侵染能力的黑腐皮壳菌(ValsasP.)和它的无性世代壳囊抱菌(Cytosparasp.)。

半球腔菌目(HemisPhaeriaeles)的真菌,在原始林内的叶上很常见,在人工林内很少,这类菌在活叶表面以利用叶表各类微尘或胶溶性物质为主,其中拟小盾壳科(TrichoPeltinaceae)都是菌寄生菌,由于它们对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的优先占领,也许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主要类群,成为原始林内叶部病害发生轻的原因之一。

重寄生菌的表现

活物寄生菌(Obligatebiotrophieparasite)在原生林内主要受重寄生菌(Hyperparasite)抑制,但重寄生菌受环境影响很显著:

1.不受环境变化影响—在各种生态系统中都随病原菌存在的。如在竹叶上寄生柄锈菌(Puociniaspp.)的锈菌寄生抱(Sphaerllopsisfilum,S.spp.)和寄生白粉菌(Porwderymidew)的白粉寄生抱(AmperomycesquisqualisCes.cxsehlechl.)。云南竹类28属,210种,在全国占70%,种数占50%,从原始竹林到普遍栽培都有利于柄锈菌(Pucciniasp.)引起的叶病发生和蔓延,但从未见因该病流行,导致经济损失的病例。白粉病在原生林内的发生也如此,但栽培植物感病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病原菌(在前)与重寄生菌(在后)生长期的时间差引起,并导致经济损失。

2.环境有一定影响—原生林内常查到,人工林内在某些环境或病原近产抱期方可查到,如寄生松疤锈菌(Cronartiumribioola)和某些柄锈菌(Pucciniasp.)的顶抱菌(Acre-monionspp.)。

3.人工林内一直尚未查到,原始林内常见:如寄生煤目Meliolale:)的三种狭抱菌(Isth-mosPoraflabra,I.sPinolsa,I.namsfordii)及五种绒落菌(SPeroPe::lavatus.SmelanoPlac,S.dorycarPus.S.offusus,S.sooPiformis),即使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都非常适宜煤臭菌发生的原生林内发生很轻,而且零星;而受煤臭菌侵染的人工林和园林植物成了“黑色植物”也未见到它们任何一个种存在。

人为影响

人为的生产活动除影响地表生物群落使数量减少外,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或长期不施有机肥),连续依赖化肥提高生产力,改变了土壤环境,使领抗菌失去生存场所,线虫病(Ne一matosis)和由镰刀菌(Fasaniumspp.)等病原引起的多种根腐病严重发生,蔓延速度快。小面积的刀耕火种,对控制病害的发生无济于事;大面积一次性刀耕火种(loohm艺以上),由橡胶树灵芝(Ganoder,naPseudoj去rreum)和有害木层孔菌(Phellinus,,二lu、)等引起的多种根腐病发生时间可推迟到10年以上。茎、叶感病轻。但当某种病害发生时,蔓延速度快,经济损失大。

防治途径

如上所述,植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应采取生态工程治理的方法,进行持续管理,达到持续有效的目的。

1.查出栽培植物在原生生态系统中自然菌群结构及关键种,在创造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时,这个生态系统应是自控的保护性生态系统—适于与控制病原有关的菌类和关键种生存和发展。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引种植物,除检疫外,还应将该植物对新区内菌物群落的适应性作为评定指标。

2.优先保护对病害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抑制作用的生物种,并为其创造适于生存发展的条件。

亚热带范文篇4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生态演替生态工程治理

在研究热带和亚热带的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系统和相邻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纯林(loohm2以上)的高等真菌多样性中,真菌组成之一的植物病原菌,它们对植物的侵袭,是在人类干扰或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菌物之间的复杂性和能量、营养的可得性使一些能继续生存的种类演替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物种不断发展造成的。

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变化(间伐、采伐、开垦农地)的头三年里,在寄主植物上(幼苗或幼林)多种病原真菌同时出现,造成综合侵染,外来植物种上的真菌种类比当地种多1倍以上。热带天然次生林8年后的真菌演替系列组合原生状态转化(亚热带10-12年),16年(亚热带20年)可恢复;人工纯林8年后的次生演替系列逐渐形成特征种组合,12年后相对稳定,病原菌的循环周期明显出现,成为引起寄主常发病的病原。对一种主要病原化学防治后2-3年,另外的病原菌又开始上升为主要病原,胶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变化是典型代表。为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的寄生内座壳菌(EndothiaParasitica(Murr.r.)P.J.etH..Anders)和栗溃疡病菌(Coryneummodonium(Sall.)Griffor&Maublanc),在原生林的麻栋(QuercusaeutissimaCarruth.)枝干上〔(高海拔区是C.magaspemumH.&P.sydow,在矮高山栋(Q.monimotrchaHand.一Mazz.)枝干上。〕为常见的以腐生为主的种。板栗纯林成林后,则转变成为寄生性强的病原种。

拟盘多毛抱菌(Pestalatiopsissp.)是亚热带,温带原始林内多种林木上的以分解衰老叶和枯落叶为主的优势种,当开垦种植各种经济林木后,这些林木生势弱时或外来植物种适应性差时病原菌侵染这些植物,引起病害。

原生林内的腐生菌,以炭角菌科Xylariaeeae)、蕉抱壳科(Diatryaceae)、枝抱菌(Czadosporiumspp.)、团黑抱菌(Periconiasp.)等最为常见,它们的作用除了加速物质分解,及早为生长的植物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力之外,还在于优先占领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使兼性寄生菌难于定殖。人工林内优先定殖的菌类大多是具有侵染能力的黑腐皮壳菌(ValsasP.)和它的无性世代壳囊抱菌(Cytosparasp.)。

半球腔菌目(HemisPhaeriaeles)的真菌,在原始林内的叶上很常见,在人工林内很少,这类菌在活叶表面以利用叶表各类微尘或胶溶性物质为主,其中拟小盾壳科(TrichoPeltinaceae)都是菌寄生菌,由于它们对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的优先占领,也许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主要类群,成为原始林内叶部病害发生轻的原因之一。

重寄生菌的表现

活物寄生菌(Obligatebiotrophieparasite)在原生林内主要受重寄生菌(Hyperparasite)抑制,但重寄生菌受环境影响很显著:

1.不受环境变化影响—在各种生态系统中都随病原菌存在的。如在竹叶上寄生柄锈菌(Puociniaspp.)的锈菌寄生抱(Sphaerllopsisfilum,S.spp.)和寄生白粉菌(Porwderymidew)的白粉寄生抱(AmperomycesquisqualisCes.cxsehlechl.)。云南竹类28属,210种,在全国占70%,种数占50%,从原始竹林到普遍栽培都有利于柄锈菌(Pucciniasp.)引起的叶病发生和蔓延,但从未见因该病流行,导致经济损失的病例。白粉病在原生林内的发生也如此,但栽培植物感病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病原菌(在前)与重寄生菌(在后)生长期的时间差引起,并导致经济损失。

2.环境有一定影响—原生林内常查到,人工林内在某些环境或病原近产抱期方可查到,如寄生松疤锈菌(Cronartiumribioola)和某些柄锈菌(Pucciniasp.)的顶抱菌(Acre-monionspp.)。

3.人工林内一直尚未查到,原始林内常见:如寄生煤目Meliolale:)的三种狭抱菌(Isth-mosPoraflabra,I.sPinolsa,I.namsfordii)及五种绒落菌(SPeroPe::lavatus.SmelanoPlac,S.dorycarPus.S.offusus,S.sooPiformis),即使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都非常适宜煤臭菌发生的原生林内发生很轻,而且零星;而受煤臭菌侵染的人工林和园林植物成了“黑色植物”也未见到它们任何一个种存在。

人为影响

人为的生产活动除影响地表生物群落使数量减少外,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或长期不施有机肥),连续依赖化肥提高生产力,改变了土壤环境,使领抗菌失去生存场所,线虫病(Ne一matosis)和由镰刀菌(Fasaniumspp.)等病原引起的多种根腐病严重发生,蔓延速度快。小面积的刀耕火种,对控制病害的发生无济于事;大面积一次性刀耕火种(loohm艺以上),由橡胶树灵芝(Ganoder,naPseudoj去rreum)和有害木层孔菌(Phellinus,,二lu、)等引起的多种根腐病发生时间可推迟到10年以上。茎、叶感病轻。但当某种病害发生时,蔓延速度快,经济损失大。

防治途径

如上所述,植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应采取生态工程治理的方法,进行持续管理,达到持续有效的目的。

1.查出栽培植物在原生生态系统中自然菌群结构及关键种,在创造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时,这个生态系统应是自控的保护性生态系统—适于与控制病原有关的菌类和关键种生存和发展。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引种植物,除检疫外,还应将该植物对新区内菌物群落的适应性作为评定指标。

2.优先保护对病害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抑制作用的生物种,并为其创造适于生存发展的条件。

亚热带范文篇5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生态演替生态工程治理

在研究热带和亚热带的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系统和相邻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纯林(loohm2以上)的高等真菌多样性中,真菌组成之一的植物病原菌,它们对植物的侵袭,是在人类干扰或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菌物之间的复杂性和能量、营养的可得性使一些能继续生存的种类演替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物种不断发展造成的。

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变化(间伐、采伐、开垦农地)的头三年里,在寄主植物上(幼苗或幼林)多种病原真菌同时出现,造成综合侵染,外来植物种上的真菌种类比当地种多1倍以上。热带天然次生林8年后的真菌演替系列组合原生状态转化(亚热带10-12年),16年(亚热带20年)可恢复;人工纯林8年后的次生演替系列逐渐形成特征种组合,12年后相对稳定,病原菌的循环周期明显出现,成为引起寄主常发病的病原。对一种主要病原化学防治后2-3年,另外的病原菌又开始上升为主要病原,胶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变化是典型代表。为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的寄生内座壳菌(EndothiaParasitica(Murr.r.)P.J.etH..Anders)和栗溃疡病菌(Coryneummodonium(Sall.)Griffor&Maublanc),在原生林的麻栋(QuercusaeutissimaCarruth.)枝干上〔(高海拔区是C.magaspemumH.&P.sydow,在矮高山栋(Q.monimotrchaHand.一Mazz.)枝干上。〕为常见的以腐生为主的种。板栗纯林成林后,则转变成为寄生性强的病原种。

拟盘多毛抱菌(Pestalatiopsissp.)是亚热带,温带原始林内多种林木上的以分解衰老叶和枯落叶为主的优势种,当开垦种植各种经济林木后,这些林木生势弱时或外来植物种适应性差时病原菌侵染这些植物,引起病害。

原生林内的腐生菌,以炭角菌科Xylariaeeae)、蕉抱壳科(Diatryaceae)、枝抱菌(Czadosporiumspp.)、团黑抱菌(Periconiasp.)等最为常见,它们的作用除了加速物质分解,及早为生长的植物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力之外,还在于优先占领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使兼性寄生菌难于定殖。人工林内优先定殖的菌类大多是具有侵染能力的黑腐皮壳菌(ValsasP.)和它的无性世代壳囊抱菌(Cytosparasp.)。

半球腔菌目(HemisPhaeriaeles)的真菌,在原始林内的叶上很常见,在人工林内很少,这类菌在活叶表面以利用叶表各类微尘或胶溶性物质为主,其中拟小盾壳科(TrichoPeltinaceae)都是菌寄生菌,由于它们对生存空间和营养基质的优先占领,也许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主要类群,成为原始林内叶部病害发生轻的原因之一。

重寄生菌的表现

活物寄生菌(Obligatebiotrophieparasite)在原生林内主要受重寄生菌(Hyperparasite)抑制,但重寄生菌受环境影响很显著:

1.不受环境变化影响—在各种生态系统中都随病原菌存在的。如在竹叶上寄生柄锈菌(Puociniaspp.)的锈菌寄生抱(Sphaerllopsisfilum,S.spp.)和寄生白粉菌(Porwderymidew)的白粉寄生抱(AmperomycesquisqualisCes.cxsehlechl.)。云南竹类28属,210种,在全国占70%,种数占50%,从原始竹林到普遍栽培都有利于柄锈菌(Pucciniasp.)引起的叶病发生和蔓延,但从未见因该病流行,导致经济损失的病例。白粉病在原生林内的发生也如此,但栽培植物感病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病原菌(在前)与重寄生菌(在后)生长期的时间差引起,并导致经济损失。

2.环境有一定影响—原生林内常查到,人工林内在某些环境或病原近产抱期方可查到,如寄生松疤锈菌(Cronartiumribioola)和某些柄锈菌(Pucciniasp.)的顶抱菌(Acre-monionspp.)。

3.人工林内一直尚未查到,原始林内常见:如寄生煤目Meliolale:)的三种狭抱菌(Isth-mosPoraflabra,I.sPinolsa,I.namsfordii)及五种绒落菌(SPeroPe::lavatus.SmelanoPlac,S.dorycarPus.S.offusus,S.sooPiformis),即使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都非常适宜煤臭菌发生的原生林内发生很轻,而且零星;而受煤臭菌侵染的人工林和园林植物成了“黑色植物”也未见到它们任何一个种存在。

人为影响

人为的生产活动除影响地表生物群落使数量减少外,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或长期不施有机肥),连续依赖化肥提高生产力,改变了土壤环境,使领抗菌失去生存场所,线虫病(Ne一matosis)和由镰刀菌(Fasaniumspp.)等病原引起的多种根腐病严重发生,蔓延速度快。小面积的刀耕火种,对控制病害的发生无济于事;大面积一次性刀耕火种(loohm艺以上),由橡胶树灵芝(Ganoder,naPseudoj去rreum)和有害木层孔菌(Phellinus,,二lu、)等引起的多种根腐病发生时间可推迟到10年以上。茎、叶感病轻。但当某种病害发生时,蔓延速度快,经济损失大。

防治途径

如上所述,植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应采取生态工程治理的方法,进行持续管理,达到持续有效的目的。

1.查出栽培植物在原生生态系统中自然菌群结构及关键种,在创造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时,这个生态系统应是自控的保护性生态系统—适于与控制病原有关的菌类和关键种生存和发展。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引种植物,除检疫外,还应将该植物对新区内菌物群落的适应性作为评定指标。

2.优先保护对病害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抑制作用的生物种,并为其创造适于生存发展的条件。

亚热带范文篇6

一、总体情况

县2021年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共计100批次,受委托检验技术机构为凯乐食品检测有限公司。截止9月17日,顺利完成全年100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100批次样品中不合格样品6批次,合格率94.0%,不合格率6.0%。从抽样场所来看,超市和农贸市场存在问题较为突出;从抽样品种来看,热带和亚热带水果(香蕉)、小白菜、芹菜、豇豆存在问题较为突出。

二、抽样情况

本次抽检任务涉及12个食品品种(三级),22个抽样点位,每个品种在每个点位最多抽取3个样品,样品分散性较好。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在每个点位抽取2-3个样品,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仁果类水果、核果类水果在每个点位抽取1-2个样品,鳞茎类蔬菜、柑橘类水果、豆类蔬菜、鲜蛋、瓜类蔬菜、豆芽、鲜食用菌在每个点位抽取1个样品。

本次抽检任务有农贸市场、超市、果蔬店、副食店和生鲜店3种业态,以农贸市场和果蔬店为主,其中农贸市场12家、果蔬店4家、副食店4家、生鲜店2家。

三、检测情况

(一)检测项目及方法。本次任务涉及检测项目57项、检测方法29个、判定依据7个,共计检测613次(表2、表3)。检测项目种类涉及四大类,分别为:农药残留46项、兽药残留6项、污染物2项、常规指标3项。

(二)检测结果总体情况。经检测,100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中发现不合格样品6个,不合格率6%,合格率94%。

从食品品种来看,共发现6个食品品种含不合格样品,分别为:热带和亚热带水果1批次、不合格率20%,豇豆3批次、不合格率60%,芹菜1批次、不合格率25%,小白菜1批次,不合格率33%。

(三)不合格项目及品种具体分析。1.吡虫啉。本次抽检任务共计抽检5批次香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样品,根据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香蕉中吡虫啉含量应≤0.05mg/kg,经检测发现1批次香蕉样品不合格,检出值为:0.32mg/kg,超标6.4倍。吡虫啉是一种低毒,低残留,高效,靠谱的杀虫剂产品。它主要是用来防治蚜虫,粉虱,叶蝉,蓟马,飞虱等害虫的,对稻象甲虫,水稻负泥虫以及潜叶蛾等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主要是用在棉花,玉米,小麦,水稻,蔬菜,马铃薯,果树等作物上的。吡虫啉可以对香蕉叶斑病进行防治,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本品在香蕉上的安全间隔期为42天,每季多施药3次。香蕉中吡虫啉超标,可能是种植环节过量使用或者在休药期内上市销售。2.镉(以cd计)。本次抽检共抽检了4个批次芹菜样品,根据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芹菜中镉(以cd计)含量应≤0.2mg/kg,经检测发现1批次芹菜样品不合格,检出值为:0.55mg/kg,超标2.75倍。可能是环境污染导致。

3.氟虫腈。本次抽检共抽了3批次小白菜样品,根据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小白菜中氟虫腈含量应≤0.02mg/kg,经检测发现1批次小白菜样品不合格,检出值为:0.0548mg/kg,超标2.74倍。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地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小白菜中氟虫腈超标,可能是种植环节过量使用或者在休药期内上市销售。4.灭蝇胺。本次抽检共抽了5批次豇豆样品,根据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豇豆中灭蝇胺含量应≤0.5mg/kg,经检测发现3批次豇豆样品不合格,检出值分别为:3.2mg/kg,1.5mg/kg,2.3mg/kg,超标分别为6.5倍,3倍,4.6倍。灭蝇胺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低毒杀虫剂,有非常强的选择性,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强内吸传导性,持效期较长,但作用速度较慢。灭蝇胺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安全。豇豆中灭蝇胺超标,可能是种植环节过量使用或者在休药期内上市销售。

四、下步监管措施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加大对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落实产地进货和销售管理责任,不得采购、销售来源不明的食用农产品。加强食用农产品采购源头质量控制,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对入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检查和抽样检验,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要立即停止销售,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亚热带范文篇7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战略行动,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和弘扬贵州新时代精神,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的西部,地处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段东岸,整个版图呈斜三角形,国土面积1468.00平方公里。其石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5%。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气候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石灰岩植被带内树种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2关岭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扶贫同步推进。具体说来,就是坚持: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2、产业富民,助推脱贫的原则;3、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4、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的原则。

3关岭县林业发展的路径

综合关岭县地形地貌、生物植被、气候水文、交通、人口、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实际特点,在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指导下,针对关岭县林业发展提出了以下战略路径:3.1石漠体验带路径。北盘江北岸石漠化体验带国土面积33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81%。石漠化耕地面积4.82万亩,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4.42万亩。低效林面积8.49万亩,其中树种不适低效林面积7.79万亩。该带立地条件差,多为石漠化土地,土层十分瘠薄,保水保肥能力极差,再加上当地传统的放火烧山习俗,导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该带的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农家乐资源日益增多,旅游业市场前景十分良好。通过建立示范区,为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一园4区”,即石漠化治理治理示范区、示范园运营管理区、民俗风情旅游区、配套设施服务区;从而带动整个北盘江北岸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3.2精品水果带路径。董箐水库沿岸精品水果带国土面积366.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94%。石漠化耕地面积7.36万亩,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6.47万亩。低效林面积4.98万亩,其中树种不适低效林面积3.06万亩。毗邻黄果树景区,交通区位好,交通便利,运输方便,热量丰富,河流密集,灌溉条件良好,柑橘、黄果、锦橙、樱桃等水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打帮河一带栽植的青芒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效益好,早熟蔬菜和水果发展潜力大。目前该精品水果带由坝陵河花果观光园、断桥百果采摘园、乐安热带风情园等三个主题水果园构成。其在建设过程中整合了“五维合一”的功能体系,即采摘功能、风景功能、码头功能、养生功能、餐饮功能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初步构建起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现代水果产业体系。3.3顶云刺梨带路径。顶云刺梨产业发展带国土面积283.97平方公里,石漠化耕地面积3.8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主要林业经济作物有刺梨、余甘子、晚秋黄梨等,其中刺梨和余甘子可后期加工,产业链长,市场需求高,且十分适宜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作为该地区林业发展的突破口。目前该区已有刺梨、余甘子加工厂各一个;应当通过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发展林上林下经济,加大宣传拓展市场等手段促进其发展。3.4普利构树带路径。普利构树产业带国土面积346.12平方公里,是关岭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关岭县产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利乡克地村是关岭县扶贫试点。该带的产业主要为关岭黄牛、猪等养殖业,中药种植业,漆树和核桃种植业。针对该区的特点,我们建议应从草本饲料、中药材基地、饲料药材深加工、生态牧场等方面改进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4结语

关岭县从为贵州省的10大重点贫困县之一,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经济落后。同时,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又赋予了它独特的林业资源。笔者认为,从以理论为指导,从上述路径出发,我们就一定能打赢大生态下关岭地区的脱贫战。

参考文献

[1]冯建国.大生态战略行动助力贵州后发赶超[J].当代贵州,2019.3

[2]龙敏.全力推进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N].贵州日报,2018.12

亚热带范文篇8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的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亚热带范文篇9

一、锲而不舍,培育有特色的玉米新品种

该同志主持玉米育种攻关课题,多年来锲而不舍,先后主持培育出了“豫玉8号”等10余个玉米新品种,以及一批YW血缘优良玉米新自交系。其中,安玉5号于1997、1999、2000年分别通过*、四川和国家品种审定,98年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示范推广项目,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五个玉米新品种之一,97年以来一直作为*省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对照种,99年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玉米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八五”期间主推玉米品种不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的突出问题。安玉8号1998年被*省审定,1999年获*科技成果金奖,2000年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20*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二、埋头苦干,汗水换来累累硕果

他数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多出、快出玉米新品种,很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年南北两地不辞劳苦,往返奔波,一年内完成两年的科研工作任务。1989年,爱人有病,还带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为了科研事业,他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毅然奔赴海南进行玉米试验工作。1993年10月,他母亲重病住进了医院,当时,海南的玉米试验即将进入选择的关键时期,他虽然身在医院,心里却仍然想着海南的玉米试验,母亲的病刚有好转,就匆匆奔赴了海南。他工作25年来,有16个春节是在海南的玉米试验地里度过的。

在“豫玉23号”等新杂交种的选育过程中遇到了亲本遗传型产量和非抗性基因连锁遗传的难题,他废寝忘食,每天晚上都查阅资料到深夜。1990年,他在海南育种期间,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南育单位,搜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了能够找到理想的抗源种质,他不知流了多少汗,瘦了几斤肉。

亚热带范文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中地理;归纳;应用

“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实现沿线各国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报告中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对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中国特色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而“一带一路”作为时事热点有着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事件真实、跨度广的特点,从2015年起成为高考文综地理部分材料性试题的热门材料来源。本文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归纳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一带一路”在教学中的意义

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一带一路”经纬位置的范围大致为6°S—56°N,4°E—121°E,跨越大半个地球,涉及三大洲—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广阔区域,沿线的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城市、人口、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利于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国民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实施,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改善地理教材的滞后性: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尽管教材在知识体系、结构安排方面都比较合理,但是教材的审定通过时间是2004年,截止到2017年,最新版本的出版时间是2012年6月。这就使得教材内容略显滞后,不能体现现实社会和地理教学的紧密结合。

2“一带一路”涉及的高中地理知识

2.1自然地理要素部分。“一带一路”沿线的气候:“丝绸之路经济带”横穿亚欧大陆,处在中纬度,以温带气候为主,从东到西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太平洋西部、印度洋北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东部,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依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形:“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地区地形复杂,主要跨越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准格尔盆地、图兰平原、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还有祁连山、天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江南丘陵、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东非高原、阿拉伯高原等地形区。“一带一路”沿线的河湖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河流湖泊有黄河、青海湖、巴尔喀什湖、锡尔河、阿姆河、里海、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第聂伯河、多瑙河、莱茵河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洋有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一带一路”沿线的植被类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受海洋水汽影响由东向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东向西依次是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热带荒漠、亚热带针叶林。2.2社会经济要素部分。“一带一路”沿线的矿产与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矿产与能源非常丰富,东段的中国煤炭和稀土资源丰富,西段的欧洲煤炭、石油、稀有金属资源丰富,但是两端的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消费水平高,因此能源需求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中段的中亚天然气资源丰富,西亚石油资源丰富,其中沙特拥有世界第一的石油储量,伊朗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二,因此中段成为世界能源重要产地,是中国和欧洲能源资源的主要出口国。“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口与宗教:“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6亿,占世界人口的64%,“一带”中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一路”中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圈定的13个省(直辖市),其中9个在“胡焕庸线”以西,“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势必会为中国人的分布带来积极影响。“一带一路”东段主要信奉佛教,中段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西段信奉基督教。“一带一路”沿线的工农业:“一带一路”东段土壤肥沃、降水充足,以小麦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历史悠久;西段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只牧草的生长,再加上消费水平高,乳畜业发展较好;中段受降水制约,节水农业发达。东段依靠资源和人口优势主要发展制造业、能源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西段工业基础雄厚,多发展制造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中段科技水平低,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初加工工业。“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构建交通运输体系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将打造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管道运输等交通运输业,使亚欧大陆东西贯通。陆路上,已建成和规划中的五条“亚欧大陆桥”以及规划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横贯了整个欧亚大陆;海路上,参与海外港口项目,例如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东段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有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几个大的城市群,中小城市不断崛起,大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较快;西段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西欧各国工业化起步较早,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中段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城市化水平较低,是未来城市化的主力军。

3在教学中的案例应用

主题:国际资源调配教学工具和资料:“一带一路”路线图、亚洲资源分布图、亚洲资源消费量图、“中巴经济走廊”介绍资料、巴基斯坦社会经济状况介绍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法,参考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分小组讨论。问题设置:①读“一带一路”路线图,说出“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国家。②读亚洲资源分布图,说出巴基斯坦有哪些优势资源。③“中巴经济走廊”有几条线路?起始点分别是哪里?④“中巴经济走廊”涉及到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⑤对比巴基斯坦—中国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优劣。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国际资源调配的原因是什么?⑦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国际资源调配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回答:每个小组都要准备这七个问题,但是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只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可以随时补充发言。课堂总结:首先,教师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对学生遗漏的答案进行补充。然后,提高升华,渗透“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战略意义、进展情况、取得成果,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4结语“一带一路”是中国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不仅是沿线国家友好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展现大国形象的舞台。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将其开发为课程资源,使高中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5(5):538-544.

[2]曾群华,邓江楼,蔡红丽.“一带一路”的地理知识教学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