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5:15:13

严把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围绕“补课、完善、巩固、提高”的目标,本着对历史、对林农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和法规,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全面提高具体操作的业务水平,提高林改质量。

二、质量要求

(一)严格分山到户程序

1、严格分山会议程序。村民在召开会议制定分山方案前,要有村民代表的会议通知,回执应保留在村。每个代表到会后,要有代表签名册,由会议主持人清点符合法定代表人数,达到应到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开会。会议讨论制定林改分山方案,由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签字方可通过。召开会议必须严格执行“四签两不准”,即:开会通知签字、到会签字、表决签字、方案签字,不准用圆珠笔、铅笔签字、不准代签。

2、严格分山踏界程序。乡、村干部要组织农户到山场先行踏界,制作分山示意图,要在示意图上注明农户的姓名、林地位置、面积,并要示意图上签字认可。

3、各村在安排勾图员勾图前,必须把山分到户,且必须有经农户签字认可的分山示意图(示意图由勾图员作为林改资料收回存档),不得安排勾图员参与分山、纠纷调处工作,按每位勾图员每天勾图面积不少于500亩作为勾图计划安排。

(二)严格外业勾图程序

1、在开展勾图前,勾图员要先在外业图上用铅笔初步转绘各村民小组已发证的所有权宗地界线、国家重点公益林小班界线,经过实地勘查确认无误后,用黑色笔逐段及时填明确定勾图界线、宗地编号要清晰,不得涂改。

2、勾图时由乡、村组干部带上经群众签字认可的分山示意图,组织群众到实地核实,无群众参加的,、

勾图员不得勾图。山场四至勘查无异议,当场在1:10000地形图上勾绘宗地界线。参加现场勘查人员必须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参加踏查人员签名”栏中签名或盖章。户均面积5亩以上的要单户勾图,单户发证;户均面积5亩以下的可联户勾图,单户发证,并制作分山示意图。

3、《林权登记申请表》由乡、村干部负责填写,填写必须完整、规范,不得用铅笔和圆珠笔填写;编号必须正确,不得重号、漏号,村、组集体与农户山场必须分类编号;林权证、家庭承包经营合同书等权利依据必须填写齐全;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需在备注栏中注明;四至界线必须签字等。

(三)严格内业操作等程序

1、规范输机程序。《林权登记申请表》各项因子填写完整后,由乡安排微机员输机,安排专人对《申请表》进行审核,规范无错误、漏项的,方可输机。输机后各村再安排人员核对微机数据是否与《申请表》一致,确认无误后,乡林改办方可进入乡林改数据库,再由乡把微机数据交县林改办。

2、面积计算。勾图员在计算面积时,先应将一个村现场勘查完成的各宗地界线转绘至一幅全乡或村的地形图上,检查乡、村、村民小组、宗地之间是否有重叠或遗漏,并及时纠正错误。在确认无误后,才可计算面积,面积计算时误差不得超过5%。

3、附图制作。勾图员在每勾完3个村民小组的工作量时,应及时安排时间制作附图。先将外业勘界图所勾绘的宗地界线用黑色笔绘至一份新的地形图上,按《林权证》和《林权登记申请表》中附图栏的大小裁剪,用小纸条注明(打印)本宗林地所在1:10000地形图的图幅号、比例尺、林权登记申请表编号、制图人(签名)等内容,再将已打印注明的小纸条粘贴好的附图复印。要按1:1的比例复印,不能随意放大或缩小,要保证宗地界线、明显地物标、等高线清晰。制作好的附图(含联户勾图、分户发证的平面示意图)复印两份,一份附在《林权证》上,一份附在《林权登记申请表》上。

三、明确责任

1、乡包村领导、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全村林改质量。

2、如有乡、村、组干部组织实行假分山的,将追究乡、村干部责任,如有勾图员参与其中,或知情不报的,将同时追究勾图员责任。

3、由于分山进度慢,造成不能按时勾图、发证的,将追究乡、村干部责任。

4、勾图员由于工作不认真造成严重质量问题、返工不能按时完成发证任务的,将追究勾图员责任。

严把范文篇2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识人选人的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桃源县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执行程序不变通,执行纪律不放松,牢牢把准四道关口,依规依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2005年,我们在全县公开选拔15名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5名乡镇武装部长。全县218名青年后备干部参加了这20个职位的竞争。

一是选拔程序公开。在公选中,对于公选的有关条件、原则、程序和入围人选、考察对象、考察组成员等,都通过县电视台、桃源党建网、公告、公示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开,同时为了提高公选全过程的透明度,请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对公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积极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通过干部投诉专线电话,接受群众对公选工作的监督,赢得群众支持,受到社会各界认可。

二是选拔组织严密。为抓好公选活动,县公选办制订了《公开选拔镇党政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应试纪律》、《违纪处理规定》、《监考、巡考职责》、《面试规则》等文件、规则,规范公选操作规程;设立试题组、保密组、监考级、保卫组、后勤组、医务组、评委组、考察组等临时考务机构;依序完成公选公告、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任命等工作,保证公选工作严密有序进行。

三是选拔公平公正。公选的笔试和面试试题均请上级专家出题,并负责评卷。通过笔试和体检,按规定确定人员进入面试阶段;面试评委由上级有关专家、县公选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并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尽量减少随意性,增强可操作性。纪检部门对公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保证公选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四是严格考察择优。进入组织考察程序后,从县委组织部、县纪委、人事局等部门,专门抽调原则性和责任心强、熟悉考察工作的人员,组成考察组,深入到入围者单位进行考察。在考察中,对有关单位进行考察预告,除了遵循常规的考察程序和内容对每个被考察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打分外,还专门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解情况的同志,对他们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好中挑好,优中择优。考察结束后,公选领导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初步确定任用人选,然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进行票决,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任职决定。

严把范文篇3

一是严把政策宣传关。以“升学宴”为突破口,早打“预防针”。在“升学宴”举办高峰到来前的7月15日就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醒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制发一组廉政短信,已向全市1088名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手机发送廉政短信2次,及时提醒,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同时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市委书记周松青在7月26日的全市经济工作督办会上专门要求领导干部要遵守廉洁自律的纪律,并领学了纪委下发的《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中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通知》,倡导办理家事不收礼金的新风,以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是严把事前报告关。要求领导干部操办子女升学宴请等家事活动时,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履行事前书面申报手续,告知宴请事由、方式、时间、地点、范围等事项。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申报、答复、公开制,层层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家事行为。

三是严把审核答复关。要求受理报告的纪检监察等组织对操办家事的报告给予明确答复,对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操办的事项告知不得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纪律规定,明确不得宴请职务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包括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服务和管理对象)的要求,同时对宴请桌数给予限定,要求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接受监督,办理事宜只限一事一地一天办理,不准分散办理。

四是严把监督检查关。明确各级受理操办家事的机构的监督职责,不仅对宴请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对宴请桌数、人员、礼金等结果监督在本单位公开。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规定并公布举报电话,将领导干部操办“升学宴”等家事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要求上级组织把检查下级组织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市纪委不定期抽查部分单位。对举报事项迅速调查,公开曝光。

通过以上措施,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家事行为得到规范并影响到社会,“升学宴”期间的“人情风”得到有效扼制,宴请规模缩小,干部职工的人情开支降低,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形成。

严把范文篇4

一是严把素质关。村后备干部要求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备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办实事,求实效;带头致富能力较强,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和本领。

二是严把推荐关。村后备干部主要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由镇党委牵头组成村干部后备干部推荐小组,直接指导村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

三是严把考察关。村后备干部初步建议人选出来后,由镇党委抽调人员组成若干个考察组,主要从政治思想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和致富能力等方面对村后备干部进行认真考察。经公示后,召开党委会议,确定村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同时每年由镇党委进行全面考核,对后备干部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一些工作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及时进行调整,能进能出,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

严把范文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开展“四风”和好人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正风肃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区教育局严把“四关”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树立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个强化严把学习关。实施强化理论学习、强化正面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强化宣传引导“四个强化”,突出抓好周五学习、会前学习、专家讲授、自主学习、学习先辈、学习典型、专题讨论,实地体验等载体活动,着力推进学习教育,促进学习教育收到实效。区教育局4名局领导开展专题辅导,2名股室干部开展专题发言且月绩效考核加12分奖励。组织200余人次党员干部集中到吴玉章故居和监狱接受教育,组织300与人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市警示教育读本》、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等电影、《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系列片,组织3名典型教师作专题报告。制作简报150余期、标语34幅、展板25块,在报刊、网络报道群教活动信息20篇(则),撰写心得体会200余篇,发表心得文章3篇。

三大征求严把问题关。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揭丑亮短,实施听真话纳真言、开门体验、督导责任区分片“三大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对照自查、入户访谈、建立督导责任区等形式征求意见,摸清查透“四风”和好人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查实影响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细致地思考和挖掘,归纳细化为“四风”和好人主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展软环境4个方面167条意见建议,严格落实“三帐”整改机制。

五个结合严把整改关。本着突出重点、边查边改、立能见效的原则,不仅在“学”与“查”上下功夫,更坚持在“改”上发力,坚持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与项目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与专项整治行动、与解决教育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五个结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平教育、素质教育、无证园安全隐患大、就餐难、出行难、设施旧、校园周边环境差、办学行为不规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32条,总投资4025万元,规划建设教师公租房、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项目3大类6个大项17个子项工程。

包校蹲点严把督导关。按照局领导包片、股室包校、工作人员蹲点督查指导的工作体系,组建6个督导组,30名督导员对30个法人学校基层党支部(总支)进行督查指导,克服“两张皮”现象,局领导、股室干部深入基层达200余次。

严把范文篇6

严把五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科左后旗以苏木乡镇换届和机构改革为契机,以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为出发点,严把“五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严把推荐关。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干部工作五卡制》、《推荐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要求,通过年度工作实绩考察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谈话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扩大民主渠道,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好推荐入口关。年初,在全旗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对12个新成立的苏木镇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推荐共计415人,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严把考察关。后旗在总结历年考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管理、细化打分,客观公正评价干部。2006年涉及到苏木乡镇机构改革,旗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旗委常委领导带队,并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出纪律要求,为确保考察工作圆满完成提供组织保障。据统计,对全旗27个苏木乡镇(场)领导班子的16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共填写测评票2355张,个别谈话942人,查阅资料1783份。向分管领导、纪检监察部门、涉农部门及有关方面代表征求意见83份,实地查看36处。通过细致入微的考察,对每名干部都有了更具体准确的把握,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严把培训关。旗委组织部在采取“请进来教,派出去学,走出去看”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菜单”式培训方法,因人而异为领导干部提供业务和理论知识培训服务。这次调整苏木乡镇干部,认真审查干部培训登记卡,合格率达到100%。四是严把结构关。这次机构改革调整干部共涉及237人。调整后,新一届苏木镇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15岁,比上届下降了1.7岁;大专以上学历68人,占领导总数的79.1%,比调整前增加8.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74人,占总数的86%;有7个苏木镇配备女干部;2个苏木镇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30岁以下干部5名,占总数的5.8%。在调整中,着重考虑了干部素质能力、气质搭配、专业结构上的优势互补和年龄上的梯次配备等特点。五是严把票决关。对这次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中涉及调整的180名干部,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对24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

严把范文篇7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严把审核关,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可行;严把落实关,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积极参与,群众满意;严把问责关,坚决杜绝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标准不高、抓点丢面现象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把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积极努力作为评先选优的根本标准,从而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通过活动,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积极性、创先争优活动既然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一项竞赛活动,就要加大落实力度,动员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形成个个创先、人人争优的生动局面、要探索建立可行的机制体制,既要防止走过场,更要防止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创、不争、不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县级组织部门处在抓基层党建的第一线,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做创先争优表率,更要探索可行的机制体制,严把方案审核、落实和督查问责关,把本地区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好、落实好,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素质。

一、严把审核关,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县级组织部门要吃透中央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指导每个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创先争优实施方案。一要切实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每个阶段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把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积极努力作为评先选优的根本标准,从而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通过活动,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积极性。二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党的建设的实际,把解决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作为重点。要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严密党的组织生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等列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竞赛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支部战斗力的目的。三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严格审查把关,对那些照抄上级文件、大话空话连篇的实施方案坚决要求重新制定,动员各基层党组织把查找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放在争创活动的首要位置,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共产党员都能围绕争创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支部创先有目标,党员争优有方向,活动载体有创新。

二、严把落实关,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积极参与,群众满意。创先争优活动既然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一项竞赛活动,就要加大落实力度,动员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形成个个创先、人人争优的生动局面。一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运用各种宣传形式,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实施细则传达到每名党员,使之深入人心。要促使每个党支部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克服“先进难当”、“争不争无所谓”的消极思想,明确目标,积极为之奋斗;每名共产党员要有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头,既要自觉地为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作贡献,又要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中发挥先进作用。二要明确工作职责。要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争创活动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载体建设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具体的党员身上,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定时间、定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五好”,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五带头”。三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县级组织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标准程序,对争创活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该“补课”的必须“补课”,该“返工”的必须“返工”。同时要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多提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来检验争创活动的成效,对群众满意度低的要通报批评,即期整改。

三、严把问责关,坚决杜绝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标准不高、抓点丢面现象。要探索建立可行的机制体制,既要防止走过场,更要防止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创、不争、不动。一要杜绝出现抓点丢面、片面开展的现象。要把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纳入到活动中,不能只抓几个条件好容易出成绩的基层党组织和表现突出的党员,丢掉大多数。要帮助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克服“争与不争都一样”、“与先进无缘,怎么干也无望”等一些消极思想,教育他们坚定信心,积极进取。二要杜绝出现标准不高的现象。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考核监督,决不能采取“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办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创先争优的绩效上,使评选出的典型真正具有榜样的力量,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加强问责督促后进。要根据活动方案、先进标准制定考评细则,认真排查那些创先争优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开展不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建立起告诫警示、组织帮扶、限期整改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上新水平,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严把范文篇8

一是实行知识考试制,严把培训关。各党(工)委对本年度各支部列入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时,必须进行党的知识书面考试。考试由各党(工)委派人主持,考试成绩合格者,支部才能按照规定程序讨论发展。

二是实行集中教育培训制,严把教育关。各党(工)委负责对本年度各支部列入发展的对象,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天,培训内容以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通过培训学习,增加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提高政治觉悟,端正入党动机。

三是实行公示制,严把入口关。要求各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前,利用张榜、广播等形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公示范围为: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党员单位的全体职工、发展党员居住地群众。对公示期间举报的人和事,党(工)委派人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结果,对确有问题的,视情况轻重,分别作出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定。未经公示的发展对象支部不得讨论,党(工)委不予审批

四是实行预审制,严把审查关。要求审批党员发展的党(工)委在发展对象经支委会讨论并公示之后,党支部大会讨论拟吸收为预备党员之前,对发展对象是否参加过短期培训,履行的手续是否完备,各种材料是否齐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的填写是否详实规范,入党动机是否纯正,对党的认识是否深刻、正确,现实表现是否符合标准,政审情况是否合格,党支部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公示期间党内外群众的反映情况,入党介绍人与发展对象的关系等进行预审,预审后同意作为发展对象的,党支部及时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暂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暂缓发展,由所在党支部继续教育培养,手续不完备或程序不规范的由所在党支部按相关要求和程序完善后重新上报审查。

严把范文篇9

姚安县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党员发展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严把“入口关”,坚持做到“五个不讨论”,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县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党员质量明显提高。

一、严格坚持标准,不断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全县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章》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遵守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和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降低标准,不放宽条件。针对部分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发展党员程序不够熟悉的实际,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图》,《程序图》把一名入党申请人从写入党申请书到转为正式党员的过程详细划分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与考察转正四个阶段共29个步骤,简化明晰了发展程序,方便了基层组织操作,基本实行了党员发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严把“五个关口”,坚持做到“五个不讨论”。一是严把教育培训关。各党(工)委把本年度各支部列入发展的对象,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天,培训内容以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通过培训学习,增加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提高政治觉悟,端正入党动机;二是严把公示关。发展对象经过支委会讨论酝酿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前,利用张榜公布、广播、发书面通知等形式进行10至15天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三是严把考察关。党(工)委在支部(总支)考察的基础上,对发展对象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掌握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是否正确、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政治思想是否合格、工作表现是否出色、遵纪守法是否自觉、能否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考察不合格的不列为发展对象。四是严把审查关。对党支部已研究同意,报党(工)委审批的新党员入党材料和预备党员转正材料进行审核,材料不齐备,不坚持发展程序的一律不予审批;五是严把发展对象素质关。支部大会同意为发展对象后,上级党委找发展对象谈话,询问入党动机、对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党的地位作用认识程度和入党后工作打算等相关问题。问答结果作为入党的重要依据,并记入个人档案,问答结果达不到要求的,不讨论发展。各党(工)委在把好五道关口的同时,坚持做到五个不讨论:未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讨论;培训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讨论;发展对象未经公示的不讨论;审批材料不齐全的不讨论;支部讨论发展党员不符合程序的不讨论。2003年全县16个党(工)委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31名,发展新党员232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131名,占总数的56.5%,35岁以下189人,占总数的81.5%,少数民族党员64人,占27.6%,女党员66名,占28.4%,从企业、农村和教育生产一线发展169名,占总数的72.8%,党员发展既做到了好中选优,又兼顾了妇女、少数民族和生产一线比例,初步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三、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正式吸收为预备党员后,党(工)委注重进行教育管理。及时与预备党员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出预备期的工作要求。组织预备党员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支部(总支)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跟踪培养,同预备党员签订《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从政治思想、党内组织生活、遵纪守法情况、本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管理考核,确定培养联系人定期对预备党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党支部做到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民主评议活动,激发预备党员的先进性和荣誉感。通过培训教育进一步端正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确保预备党员能按期转为一名合格的正式党员。

2003年底,全县共有党员9987名,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其中女党员1626名,占党员总数的16.3%,少数民族党员2568名,占党员总数的25.7%;45岁以下4853名,占党员总数的48.6%;中专(高中)及以上文化2856名,占党员总数的28.6%。全县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为主的党员队伍。

严把范文篇10

一、我们的认识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在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打破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事务由政府大包大揽,行政事业单位的设立如雨后春笋飞速增长,机构编制面临空前压力。*年,*地市合并,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膨胀,消肿减负出口不畅,财政负担沉重,行政效率低下。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我市机构编制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研究和实践管总量与管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做到二十几年一以贯之。

(一)编制减压需要实行实名制。*年的机构改革恰好与*的地市合并同步,人员分流的压力很大。要筑起人员编制调控的铜墙铁壁,就必须严控细管,堵漏防渗。在日常编制管理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的审批漏洞,例如:有的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更改出生日期,提前“顶职”就业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在开列的控编数内,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安排上岗;有的借补充专业技术人员之名,照顾安排家属子弟就业;有的甚至擅自在单位内部补编补员。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对控编控员是一个极大的冲击。面对压力,我们迎难而上,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必须建立人员编制“实名制”,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监管力度,消除形形色色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推进人员编制规范化管理。

(二)控制人员编制总量需要配套实行编制“实名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编制部门负责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在多年的机构编制管理中,工资基金管理与人员编制管理殊途同归、相得益彰,发挥了控制人员及工资总额的重要作用。在工资基金管理日常审批工作中,单位工资总额的审批必须建立在个人工资额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全面建立了单位人员工资台帐、人员工资手册、人员工资卡片,实行了实名登记审核,为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础。工资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门后,我们以工资帐、册、卡为基础,建立了人员编制帐、册、卡,并不断总结完善管理办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

(三)提高人员编制管理效率需要实行“实名制”。随着形势的发展,机构改革及人员编制调整变动频繁,机构编制管理处于动态过程。在几次大的改革调整中,各项调查统计、分析论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对象必须细化到每个人员编制,才能确保全民真实掌握情况,提供科学决策资料,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提高人员编制管理效率,必须以实行“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特别是优化人员结构的工作,必须依靠“实名制”,才能作出及时、准确、高效的统计分析,服务改革和管理大局。

(四)配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需要实行“实名制”。长期以来,编制部门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职数职位管理、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军转安置、工资套改、人员分流等一系列工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配合默契。协作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由于实行“实名制”,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情况数据,编制部门掌握得最全面、最系统,为共同推进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有效地杜绝了“吃空饷”现象。随着《公务员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推行,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更有必要。要认定一个工作人员是不是公务员,要确认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数额、对象,必须先行界定其岗位、编制和经费性质,没有“实名制”,必然导致混淆不清,增加认定、过渡难度。“实名制”管理将为实施《公务员法》、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创造良好条件。

二、具体做法

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我们打牢业务基础,争取编委成员单位配合,贯穿到每个办事流程,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才能确保实效。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做好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建立帐卡册,夯实管理基础。在人员编制日常管理中,我市统一建立了人员编制台帐、手册、卡片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编制部门的台帐和各单位的手册对应一致,凡人员编制异动,随时进行审核登记,动态反映增减情况,新进编人员在开出编制通知单的同时入帐、入册、建卡。对死亡、调出和退休人员,一个月内核销编制。目前,我市市直建帐册卡单位共525个,其中党政群机关(含政法机关、行管办)122个,事业单位403个,人员卡片39620张。全面、准确、动态的实名登记,极大地方便了监管、查询和统计,无论人员编制专项统计还是综合统计,我们一般不需要各单位填报基础表,对相关单位的咨询我们做到了随时准确无误地提供服务。

(二)动态掌握底子,定期清理清查。工资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门后,我们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此后,凡人员编制异动要求一个月内进行变更审核,每年年底结合编制统计与各单位核对,人员编制情况始终处于动态更新过程之中,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年、*年两次机构改革后,我们都开展了人员编制专项清理。*年我们开展集中清理“吃空饷”专项工作,共清理机关和附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233个共涉及编制9741名,涉及实有人员9424人。通过清理共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41人,其中机关37人,事业单位4人;混编混岗740人,其中机关599人,事业单位141人;临时聘请人员689人,其中机关593人,事业单位96人。清理后,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整改,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的有效监督作用,维护了动态管理情况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同时,县市区也开展了清查工作,我们分别对各县市区人员编制清理情况进行了督查,提出了整改要求,指导规范了“实名制”管理。

(三)实行实名申报,严把审批关口。长期以来,我市人员编制的申报、审批实行“实名制”。单位申报时,必须逐个填报人员编制申报表中设置的单位及个人信息,签署呈报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印章。在有编制且符合人员结构的前提下,由市编办相关业务科室审查人年龄、学历、专业、职务、职称是否符合优化人员结构要求,再提交办公会议研究审核。经研究同意进编的,原则上要求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凭手册办理进编手续,当场入册建卡,再凭我们开具的编制通知单到相关部门办理调配、工资手续。实名申报实现了管数量与管结构的有机统一,突出了编制部门在控制人员增长工作中的牵头把关作用。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部门协作。为加强日常监管,堵塞管理漏洞,我们及时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每隔三到五年下发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明确人员编制审批程序和权限,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我们建立了人员编制管理联动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凭编制通知单开列的具体人员名单办理调配手续,同时严格审查列编人员档案资料,进一步把关;财政部门凭编制通知单开列的具体人员的编制性质、经费渠道和人事部门核批的工资额拨付经费;政策性安置等批量性人员进编,在衔接计划时编制部门协同介入档案审查,原则上逐个开具编制通知单,防止浑水摸鱼。

总之,我市的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贯穿到了人员编制审批、人员调配、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的各个环节,发挥了归口把关的功效。

三、主要成效

实行“实名制”增强了编制管理权威和力度,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控制、精简起到了关键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管住了人员编制总量,改善了人员结构。实行“实名制”管理,严把员额和结构审核关口,有效堵塞了各种管理漏洞,我市机关人员编制在十多年以来连续呈负增长趋势,*年至*年,市直行政编制分别余编218名、131名、91名、212名、50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增长比例严格控制在低于财政增长比例的幅度内,除改革中成建制接收的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外,每年一般为2-3%,这一经验曾被中编办《中国机构》杂志推介。尽管历经两次改革,行政编制大幅核减,我市市直机关人员目前仍有余编(不包括预留机动编)。截止*年底,我市市直党政群机关共有行政编制1665名,实有1615人,余编50名;政法机关共有专项编制2917名,实有2776人,余编141名;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5585名,实有人员24625人,余编960名,事业人员年增长率仅为1.2%。“实名制”管理大大优化了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年机构改革后,市直机关人员平均年龄下降4.46岁,大专以上文化的提高了11个百分点。据统计,*年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66.99%,*年达到71.31%,提高了4.32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24.1%提高到了53.5%,提高了29.4个百分点。

(二)管活了人员编制,建立了有出有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近些年,机构编制基本冻结,但我市的人员编制管理并没有变成死水一潭,而是在“实名制”管理过程中管好、管活,较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体制、机制保障作用。在机构改革中,我们根据“实名制”管理中掌握的情况,合理研究了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和人员结构比例,提出调剂余缺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节约了行政成本。特别是*年至*年开展以规范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每个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后勤服务人员比例进行了硬性规定,确保了优化人员结构审核有理有据。在第一轮公务员过渡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以我们的基本数据为准,开展职位分类。机构调整、人员划转以及补充工作人员,我们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确定划转比例、结构和招考数额、职位,确保在编制范围内进行,避免盲目划转和招考。由于严格把关从紧控编,我市公务员招考已形成隔年招考的惯例,领导机关特需文秘等人员一般在现有机关人员中选调。新组建单位编制一般在总编内调剂,也不擅自核定地方事业编,近十几年节减行政编制近百名,杜绝了编制只增不减、人员只出不进。在改革和冻编的条件下,我市人员编制管理在“实名制”模式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有出有进的良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