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5:39:50

玄参范文篇1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2.2.1子芽繁殖。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宜,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粗壮、色白、无病虫害、长3~4cm的子芽头,从芦头上掰下作种栽。选好芽头后,在室外向阳处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贮藏。窖深50cm左右,大小视种栽量而定。窖底整平,先铺10cm厚的细砂,将种栽平铺入窖里,厚约30cm,窖上盖土10cm厚,使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冬季可再加盖细土或柴草,防止芽头受冻。翌春3月,取出芽头,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50cm×25cm挖穴,穴深10cm,每穴栽芽头1个,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约30d萌发苗。栽9万个/hm2左右。

2.2.2宿根分离繁殖。一般在秋季收获或翌春化冻后栽种。将挖起的根茎分成若干带芽的种根,大的块根擘下作药用,使每株种根带芽1~2个,种植方法同芽头繁殖。宿根分离繁殖的缺点是用种量大,远途运输不便。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不必除草。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0.75~11.25t/hm2;第2次在苗高30cm时,施人粪尿15.0~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第3次在7月中旬,施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3750~4500kg/hm2。

2.3.3培土。7月中旬,将畦沟中的泥土铲起雍于植株旁边。培土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培土还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2.3.4排灌。干旱时需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2.3.5打顶。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使其不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促进根部膨大。

2.4病虫害防治

2.4.1斑枯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严重,危害上部茎叶。防治方法:①玄参收获后,集中处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3~4次。

2.4.2白绢病。4月下旬发生,7~8月严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雾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3~4次;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水消毒。

2.4.3虫害。有红蜘蛛、蜗牛等。①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进入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②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4~5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清晨进行人工捕杀,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清除地面杂草,喷洒1%石灰水。

3采收加工

玄参为一年产药材,种植当年10月底至11月初,茎叶枯萎时收获。采收时先挖松玄参根际泥土,然后将玄参挖起,剪去茎叶,取下芽头,切下根部进行加工。

玄参范文篇2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2.2.1子芽繁殖。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宜,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粗壮、色白、无病虫害、长3~4cm的子芽头,从芦头上掰下作种栽。选好芽头后,在室外向阳处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贮藏。窖深50cm左右,大小视种栽量而定。窖底整平,先铺10cm厚的细砂,将种栽平铺入窖里,厚约30cm,窖上盖土10cm厚,使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冬季可再加盖细土或柴草,防止芽头受冻。翌春3月,取出芽头,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50cm×25cm挖穴,穴深10cm,每穴栽芽头1个,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约30d萌发苗。栽9万个/hm2左右。

2.2.2宿根分离繁殖。一般在秋季收获或翌春化冻后栽种。将挖起的根茎分成若干带芽的种根,大的块根擘下作药用,使每株种根带芽1~2个,种植方法同芽头繁殖。宿根分离繁殖的缺点是用种量大,远途运输不便。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不必除草。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0.75~11.25t/hm2;第2次在苗高30cm时,施人粪尿15.0~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第3次在7月中旬,施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3750~4500kg/hm2。

2.3.3培土。7月中旬,将畦沟中的泥土铲起雍于植株旁边。培土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培土还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2.3.4排灌。干旱时需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2.3.5打顶。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使其不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促进根部膨大。

2.4病虫害防治

2.4.1斑枯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严重,危害上部茎叶。防治方法:①玄参收获后,集中处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3~4次。

2.4.2白绢病。4月下旬发生,7~8月严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雾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3~4次;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水消毒。

2.4.3虫害。有红蜘蛛、蜗牛等。①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进入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②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4~5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清晨进行人工捕杀,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清除地面杂草,喷洒1%石灰水。

3采收加工

玄参范文篇3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二、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2.2.1子芽繁殖。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宜,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粗壮、色白、无病虫害、长3~4cm的子芽头,从芦头上掰下作种栽。选好芽头后,在室外向阳处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贮藏。窖深50cm左右,大小视种栽量而定。窖底整平,先铺10cm厚的细砂,将种栽平铺入窖里,厚约30cm,窖上盖土10cm厚,使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冬季可再加盖细土或柴草,防止芽头受冻。翌春3月,取出芽头,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50cm×25cm挖穴,穴深10cm,每穴栽芽头1个,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约30d萌发苗。栽9万个/hm2左右。

2.2.2宿根分离繁殖。一般在秋季收获或翌春化冻后栽种。将挖起的根茎分成若干带芽的种根,大的块根擘下作药用,使每株种根带芽1~2个,种植方法同芽头繁殖。宿根分离繁殖的缺点是用种量大,远途运输不便。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不必除草。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0.75~11.25t/hm2;第2次在苗高30cm时,施人粪尿15.0~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第3次在7月中旬,施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3750~4500kg/hm2。

2.3.3培土。7月中旬,将畦沟中的泥土铲起雍于植株旁边。培土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培土还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2.3.4排灌。干旱时需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2.3.5打顶。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使其不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促进根部膨大。

2.4病虫害防治

2.4.1斑枯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严重,危害上部茎叶。防治方法:①玄参收获后,集中处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3~4次。

2.4.2白绢病。4月下旬发生,7~8月严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雾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3~4次;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水消毒。公务员之家

2.4.3虫害。有红蜘蛛、蜗牛等。①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进入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②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4~5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清晨进行人工捕杀,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清除地面杂草,喷洒1%石灰水。

玄参范文篇4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2.2.1子芽繁殖。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宜,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粗壮、色白、无病虫害、长3~4cm的子芽头,从芦头上掰下作种栽。选好芽头后,在室外向阳处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贮藏。窖深50cm左右,大小视种栽量而定。窖底整平,先铺10cm厚的细砂,将种栽平铺入窖里,厚约30cm,窖上盖土10cm厚,使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冬季可再加盖细土或柴草,防止芽头受冻。翌春3月,取出芽头,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50cm×25cm挖穴,穴深10cm,每穴栽芽头1个,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约30d萌发苗。栽9万个/hm2左右。

2.2.2宿根分离繁殖。一般在秋季收获或翌春化冻后栽种。将挖起的根茎分成若干带芽的种根,大的块根擘下作药用,使每株种根带芽1~2个,种植方法同芽头繁殖。宿根分离繁殖的缺点是用种量大,远途运输不便。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不必除草。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0.75~11.25t/hm2;第2次在苗高30cm时,施人粪尿15.0~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第3次在7月中旬,施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3750~4500kg/hm2。

2.3.3培土。7月中旬,将畦沟中的泥土铲起雍于植株旁边。培土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培土还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2.3.4排灌。干旱时需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2.3.5打顶。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使其不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促进根部膨大。

2.4病虫害防治

2.4.1斑枯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严重,危害上部茎叶。防治方法:①玄参收获后,集中处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3~4次。

2.4.2白绢病。4月下旬发生,7~8月严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雾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3~4次;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水消毒。

2.4.3虫害。有红蜘蛛、蜗牛等。①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进入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②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4~5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清晨进行人工捕杀,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清除地面杂草,喷洒1%石灰水。

3采收加工

玄参为一年产药材,种植当年10月底至11月初,茎叶枯萎时收获。采收时先挖松玄参根际泥土,然后将玄参挖起,剪去茎叶,取下芽头,切下根部进行加工。

加工入药的块根要去净泥土,曝晒6~7d,待表皮皱缩时堆积并用草帘覆盖,使其”发汗”。待4~5d后再摊开曝晒,晒几天再堆起来回潮、再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水分蒸发将尽、参根全部变黑色,外表显较深的皱纹时,再晒全干,即可供药用。一般可产干品2250~3000kg/hm2,高的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

玄参范文篇5

【关键词】苦玄参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Abstract:Anoverviewwasmade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PicriafelterraeLour.Thepaperwillprovidereferencetothesubsequentstudy.

Keywords:PicriafelterraeLour;Chemicalconstituents;Quantitativeanalysis

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植物苦玄参PicriafelterraeLour.的干燥全草,为广西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在广西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6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个皂酮、10个皂苷[4~17]和3个黄酮[18]。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李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

见表1~2,图1~6。表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

2定量分析

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2005版《中国药典》正文中尚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2005版)[23]。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2.1高效液相色谱法陈勇等[24]用RP-HPLC法,采用C18ODS2柱(5μm,4.6mm×250mm),以乙腈-0.3%磷酸(34∶66)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4nm,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玄参苷IA进样量在0.42~2.10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64%(n=6)。实验证明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不同,苦玄参采收季节不同是影响其含量的一个因素。

邹节明等[25]将超滤技术用于苦玄参等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苦玄参苷ⅠA)的转移率、药液的膜通量和干膏(固体物)降低率3个考察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对苦玄参水提液进行超滤实验,用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结果在超滤前药液中的含量约为0.28%,而超滤后在药液中能达到0.22%以上,转移率能够达到80%以上,干膏降低率达到了4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成远等[26]采用RP-HPLC法测定湖南张家界、广西梧州、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和河南商丘5个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0.5%醋酸=36∶6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4nm。结果显示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安徽亳州和江西樟树所产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较高。

邹节明等[27]以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评价树脂吸附与解吸工艺,结果表明苦玄参提取物精制适用HPD50号树脂,吸附阶段泄漏点和饱和点分别在1.5和l1左右,解吸阶段的适用乙醇浓度分别为50%,苦玄参苷IA含量可提高4倍以上。

甄汉深等[28]采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0.5%醋酸(32∶68)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4nm,测定广西两种不同产地种植的苦玄参药材的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在2.28~11.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2.4%(n=5)。两种产地叶中苦玄参苷ⅠA均明显高于茎。

胡慧玲等[29]用KromasilODS-1HPLC柱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冰醋酸(38∶62∶0.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4nm,对妇炎宁片中的苦玄参苷IA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为苦玄参苷IA在线性范围为0.1~0.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16%(n=5),10批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为3.44mg/g。

2.2薄层扫描法邹节明等[30]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的根、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以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苦玄参各药用部位,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精制后,点于含1%CMC-Na的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1∶0.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CAMAGTLCⅢ型线性扫描仪测定,检测波长为268nm,狭缝尺寸为8mm×0.6mm。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1.1~5.4μg,苦玄参苷ⅠB在1.0~6.2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0和0.999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7.5%;在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中,苦玄参苷ⅠA和IB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在同一药用部位中,叶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高于ⅠB,根和茎中苦玄参苷ⅠB含量高于ⅠA。

陈勇[31]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炎肿化毒片、炎见宁片和妇炎净胶囊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用5%CMC-Na的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4∶1,在紫外灯下(254nm)检视定位,进行光谱扫描,扫描条件为:λS=270nm,λR=350nm,SX=3,反射式锯齿形扫描。结果表明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2.4~7.2μg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8%(n=5)。蒋明廉[32]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从测定结果来看,与成桂仁[12]报道从苦玄参中提取分离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收得率0.25%和0.17%基本一致。

2.3其他方法王力生等[33]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nm,与苦玄参苷ⅠA一致。苦玄参苷ⅠA在4.56~91.2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3结语

苦玄参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依据皂苷元母核将其归纳分类,为进一步探讨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苦玄参苷IA是苦玄参三萜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在干植物中的含量约为0.25%[12],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补体作用[3],是苦玄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苦玄参定量分析方面报道最多的是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的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与采收的季节也有关系,因此,今后可对苦玄参的最佳采收期及最适加工方法进行进一步考究。

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发现,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时易出现斑点不清、拖尾等现象。高效液相色谱法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易与其他干扰成分分开,可作为苦玄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1900年版)[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25.

[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49.

[3]YingHuang,TessDeBruyne,SandraApers,etal.Complement-InhibitingCucurbitacinGlycosidesfromfel-tarrae[J].J.Nat.Prod.,1998,61:757.

[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自苦玄参中分得五种新三萜化合物[J].药学通报,1981,16:116.

[5]韩福森,郑启泰,范海富.环氧形苦玄参苷元的晶体机构[J].物理学报,1981,30(8):1141.

[6]成桂仁,金静兰,甘立宪.苦玄参酮Ⅰ的结构[J].植物学报,1982,24(2):194.

[7]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Ⅰ-苦玄参苷元Ⅰ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8):737.

[8]甘立宪,伍文超,周维善,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Ⅱ-苦玄参苷元Ⅱ和Ⅲ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9):812.

[9]甘立宪,周维善,成桂仁,等.苦玄参苷元Ⅳ及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研究[J].植物学报,1982,24(1):59.

[10]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苦玄参苷元V和VI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10):926.

[11]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苦玄参苷元2及有关化合物的立体化学[J].化学学报,1984,42(1):70.

[12]成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戒ⅠA和ⅠB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5,43.374.

[13]金静兰,文永新,成桂仁,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Ⅷ-苦玄参苷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7,45(10):1133.

[1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苷A和B的结构[J].广西植物,1984,,4(1):51.

[15]LinYoujun,ChenZhongliang.NewtetracyclictriperpeneglycosidefromPicriafel-tarraeLour[J].JournalofAsianNaturalProductsResearch,1998,1(1):21.

[16]GanLixian,ChenYuqing,ZhouWeishan,etal.StudiesontriterpenoidsandtheirglycosidesfromChineseMedicinalherbPicriafel-tarraeLour[J].StudiesinOrganicChemistry(Amsterdam),1986,26(NewTrendsNaturalProductChemistry):95.

[17]LihongHu,ZhongliangChen,YuyuanXie.NewTriterpenoidSaponinsfromPicriafel-tarrae[J].J.Nat.Prod.,1996,59(12):1186.

[18]Huang,Ying,DeBruyne,Tess,Apers,etal.FlavonoidglucuronidesfromPicriafel-tarrae[J].Phytochemistry,1999,52(8):1701.

[19]王力生,马学敏,郭亚健.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149.

[20]邹节明,王力生,马学敏.苦玄参中一个新葫芦素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4,39(11):910.

[21]邹节明,王力生,郭亚健,等.苦玄参中一个新苦玄参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5,40(1):36.

[22]周芳,李萍,陈勇,等.苦玄参干浸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44.

[2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57.

[24]陈勇,甄汉深,刘婧,等.HPLC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6,8(6):28.

[25]邹节明,阮征,李建华,等.超滤技术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2):76.

[26]郑成远,钟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J].化学工程师,2006,2:37.

[27]邹节明,陆浩,何斌,等.苦玄参、黄芩与黄柏的大孔树脂提取研究[J].中草药,2003,34(3):222.

[28]甄汉深,何翠薇,陈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玄参药材中的苦玄参苷ⅠA含量[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S):403.

[29]胡慧玲,付超美,王战国.HPLC测定妇炎宁片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3):附10.

[30]邹节明,王力生,严海,等.TLCS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6):654.

[31]陈勇.几种含苦玄参的中成药定性定量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2):106.

玄参范文篇6

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6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个皂酮、10个皂苷[4~17]和3个黄酮[18]。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李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

见表1~2,图1~6。表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

2定量分析

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2005版《中国药典》正文中尚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2005版)[23]。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2.1高效液相色谱法陈勇等[24]用RP-HPLC法,采用C18ODS2柱(5μm,4.6mm×250mm),以乙腈-0.3%磷酸(34∶66)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4nm,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玄参苷IA进样量在0.42~2.10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64%(n=6)。实验证明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不同,苦玄参采收季节不同是影响其含量的一个因素。

邹节明等[25]将超滤技术用于苦玄参等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苦玄参苷ⅠA)的转移率、药液的膜通量和干膏(固体物)降低率3个考察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对苦玄参水提液进行超滤实验,用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结果在超滤前药液中的含量约为0.28%,而超滤后在药液中能达到0.22%以上,转移率能够达到80%以上,干膏降低率达到了4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成远等[26]采用RP-HPLC法测定湖南张家界、广西梧州、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和河南商丘5个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0.5%醋酸=36∶6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4nm。结果显示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安徽亳州和江西樟树所产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较高。

邹节明等[27]以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评价树脂吸附与解吸工艺,结果表明苦玄参提取物精制适用HPD50号树脂,吸附阶段泄漏点和饱和点分别在1.5和l1左右,解吸阶段的适用乙醇浓度分别为50%,苦玄参苷IA含量可提高4倍以上。

甄汉深等[28]采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0.5%醋酸(32∶68)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4nm,测定广西两种不同产地种植的苦玄参药材的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在2.28~11.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2.4%(n=5)。两种产地叶中苦玄参苷ⅠA均明显高于茎。

胡慧玲等[29]用KromasilODS-1HPLC柱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冰醋酸(38∶62∶0.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4nm,对妇炎宁片中的苦玄参苷IA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为苦玄参苷IA在线性范围为0.1~0.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16%(n=5),10批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为3.44mg/g。

2.2薄层扫描法邹节明等[30]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的根、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以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苦玄参各药用部位,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精制后,点于含1%CMC-Na的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1∶0.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CAMAGTLCⅢ型线性扫描仪测定,检测波长为268nm,狭缝尺寸为8mm×0.6mm。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1.1~5.4μg,苦玄参苷ⅠB在1.0~6.2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0和0.999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7.5%;在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中,苦玄参苷ⅠA和IB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在同一药用部位中,叶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高于ⅠB,根和茎中苦玄参苷ⅠB含量高于ⅠA。

陈勇[31]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炎肿化毒片、炎见宁片和妇炎净胶囊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用5%CMC-Na的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4∶1,在紫外灯下(254nm)检视定位,进行光谱扫描,扫描条件为:λS=270nm,λR=350nm,SX=3,反射式锯齿形扫描。结果表明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2.4~7.2μg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8%(n=5)。蒋明廉[32]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从测定结果来看,与成桂仁[12]报道从苦玄参中提取分离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收得率0.25%和0.17%基本一致。

2.3其他方法王力生等[33]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nm,与苦玄参苷ⅠA一致。苦玄参苷ⅠA在4.56~91.2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3结语

苦玄参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依据皂苷元母核将其归纳分类,为进一步探讨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苦玄参苷IA是苦玄参三萜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在干植物中的含量约为0.25%[12],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补体作用[3],是苦玄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苦玄参定量分析方面报道最多的是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的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与采收的季节也有关系,因此,今后可对苦玄参的最佳采收期及最适加工方法进行进一步考究。

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发现,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时易出现斑点不清、拖尾等现象。高效液相色谱法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易与其他干扰成分分开,可作为苦玄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1900年版)[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25.

[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49.

[3]YingHuang,TessDeBruyne,SandraApers,etal.Complement-InhibitingCucurbitacinGlycosidesfromfel-tarrae[J].J.Nat.Prod.,1998,61:757.

[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自苦玄参中分得五种新三萜化合物[J].药学通报,1981,16:116.

[5]韩福森,郑启泰,范海富.环氧形苦玄参苷元的晶体机构[J].物理学报,1981,30(8):1141.

[6]成桂仁,金静兰,甘立宪.苦玄参酮Ⅰ的结构[J].植物学报,1982,24(2):194.

[7]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Ⅰ-苦玄参苷元Ⅰ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8):737.

[8]甘立宪,伍文超,周维善,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Ⅱ-苦玄参苷元Ⅱ和Ⅲ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9):812.

[9]甘立宪,周维善,成桂仁,等.苦玄参苷元Ⅳ及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研究[J].植物学报,1982,24(1):59.

[10]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苦玄参苷元V和VI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10):926.

[11]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苦玄参苷元2及有关化合物的立体化学[J].化学学报,1984,42(1):70.

[12]成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戒ⅠA和ⅠB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5,43.374.

[13]金静兰,文永新,成桂仁,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Ⅷ-苦玄参苷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7,45(10):1133.

[1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苷A和B的结构[J].广西植物,1984,,4(1):51.

[15]LinYoujun,ChenZhongliang.NewtetracyclictriperpeneglycosidefromPicriafel-tarraeLour[J].JournalofAsianNaturalProductsResearch,1998,1(1):21.

[16]GanLixian,ChenYuqing,ZhouWeishan,etal.StudiesontriterpenoidsandtheirglycosidesfromChineseMedicinalherbPicriafel-tarraeLour[J].StudiesinOrganicChemistry(Amsterdam),1986,26(NewTrendsNaturalProductChemistry):95.

玄参范文篇7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中药;推拿;艾灸;儿童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顶部及咽后壁处。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生时即存在的腺样体逐渐长大,大约6岁时增长最为旺盛,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基本消失。病理情况下,腺样体因受到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出现腺样体肥大,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可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睡眠障碍等症状,常继发中耳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和哮喘等相关疾病。并且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长期张口呼吸将影响面颌骨的发育[1-2],形成腺样体面容;长期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的缺氧还会影响患儿的认知能力[3]、生长发育[4],同时还可能造成心理行为异常[5]。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全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或机械吸切术是腺样体切除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中等离子消融费用较高;鼻内镜下吸切较普及,但术中出血稍多,且存在儿童全身麻醉对未来内分泌的影响,及术后恢复和复发的问题,导致患儿家长普遍对手术治疗接受程度较低。保守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而长期使用会有鼻部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颇佳,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就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中药内治

1.1分期论治

孙桂莲[6]将腺样体肥大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证型为风热在卫,痰热在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银翘散与三拗汤加减;晚期虚实夹杂,痰浊壅阻同时肺脾气虚,兼有瘀阻,治宜补益脾肺、化痰祛瘀,方用二陈汤与人参败毒散加减。杨永庆[7]将该病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初期阶段证型为风热郁结证,治以疏散风热、化痰散结,自拟鲜芦根、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桔梗、川贝母、竹叶、玄参、连翘、山慈菇、薄荷、荆芥、炙甘草治疗。中期阶段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处方煅牡蛎、黄芪、半夏、蒲公英、桂枝、玄参、浙贝母、炒栀子、川贝母、醋莪术、桂枝、炙甘草、柴胡、山慈菇、蜜麻黄。后期阶段证型为肺肾阴虚证,治以补肺养阴、填精益髓,处方为炒枣仁、煅牡蛎、蒲公英、牡丹皮、山药、玄参、生地黄、赤芍、川贝母、醋莪术、白芷、生甘草、山慈菇。袁斌认为腺样体肥大的病机有虚实两端,虚即肺脾气虚;实乃气血瘀阻,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则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为法,方取会厌逐瘀汤加减;缓解期以补益肺脾为要,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8]。俞景茂认为痰瘀互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自拟“宣通散”,组成:山海螺、浙贝母、皂角刺、白芷、丹参、蝉蜕、炙甘草,又将该病分为外感期和缓解期,外感期以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为主,治以疏风解表、化痰散瘀,以苍耳子散合宣通散加减;缓解期以虚实夹杂为主,以小柴胡汤合宣通散治疗,若已肺脾气虚,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若已肺阴亏虚,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9]。

1.2辨证加减

刘虹认为痰壅清窍为本病发病之核心病机,治以化痰散结、宣肺通窍,以夏枯草、连翘、黄芩、桔梗、山慈菇、浙贝母、白芷、辛夷、玄参、川芎为基础,再分风热郁结证、痰热互结证、气血瘀阻证等三型辨证加减药物,风热郁结证可加荆芥穗、薄荷等;痰热互结证加瓜蒌、昆布等,热盛者加焦栀子、生石膏等;气血瘀阻证加丹参、郁金等[10]。周小军以自拟方(广藿香、石菖蒲、升麻、干鱼腥草、蒲公英、辛夷、白芷)为基础,再根据兼夹证进行加减:肺热可加泻白散;脾虚可加党参、白术、黄芪等;表证,可加荆芥穗、防风、桂枝;热甚,可加黄芩、败酱草、菊花等;湿浊,可加炮苍术、薏苡仁、益智仁、芡实等[11]。1.3验方施治多鹏等[12]认为本病主因是肺脾气虚、痰湿凝结,采用六君消瘰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法半夏、牡蛎、浙贝母、玄参、桔梗)治疗。宜海莉[13]应用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本病,组成为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羌活、细辛、川芎、荆芥、防风、甘草、路路通。於志娟等[14]采用海藻玉壶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本病,方剂组成为海藻、昆布、辛夷、苍耳子、象贝、夏枯草、川芎、当归、厚朴、射干、甘草。贺爱燕认为本病病史较长患儿,多属于血瘀证,施以活血化瘀之法,以自拟方治疗,方药如下:威灵仙、青皮、半夏、厚朴、山慈姑、夏枯草、金银花、辛夷、苍耳子、桔梗、枳壳、丹参、川芎、火麻仁、炙甘草[15]。贾南等[16]着眼于“痰”,以升降散合消瘰丸为主方加减治疗腺样体肥大各种证型,方药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玄参、浙贝、牡蛎组成。佟彤等[17]以自拟健脾缩腺汤(黄芪、太子参、茯苓、鸡内金、浙贝母、山慈菇、白芷、桔梗、甘草)为基础方治疗肺脾气虚型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观察了86例患儿疗效,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5.12%,治疗8周后为79.07%,治疗12周后为90.70%。姜之炎认为本病主要为“痰”所致,“脾病湿胜”为痰之本源,提出“运脾治鼻”,自拟运脾化痰通窍方(苍术、薏苡仁、石菖蒲、辛夷、黄芩、丝瓜络、夏枯草、浙贝母、生牡蛎、甘草)[18]。叶剑等[19]观察了13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病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顺息汤(黄芩、细辛、赤芍、连翘、石菖蒲、鱼腥草、玄参、皂角刺),以达到祛风通窍、清热化痰、活血散结作用,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82.35%,对照组61.76%,具有显著差距。赵继福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痰瘀互结,基于通窍利咽、祛痰消积的治疗原则,予自拟方剂(辛夷、薄荷、板蓝根、石菖蒲、枳壳、升麻、桔梗、栀子、玄参、当归等)治疗[20]。周凌[21]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邪毒久留,气血瘀阻”,自拟化瘀通窍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桔梗、石菖蒲、栀子、郁金、路路通、延胡索)。谢晓丽等[22]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风邪犯肺、痰瘀互结,予自拟牡丹消结汤(牡蛎、丹皮、银花、菊花、蒲公英、薄荷、夏枯草、紫花地丁、浙贝母、赤芍、三棱、莪术、鸡内金、甘草)加减治疗。

2中医外治

2.1中药外用

谯凤英认为腺样体位置较深,口服中药汤剂难以直达病所,针对此特点,以“消腺方”(赤芍、丹皮、黄芩、鱼腥草、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藿香、荆芥、防风、鹅不食草、石菖蒲、路路通、甘草)为基础方,将传统口服中药汤剂改为熏鼻治疗,煎药后取150ml药汁,以40~42℃热气熏蒸鼻窍5~10min,早晚各熏蒸1次[23]。陈雯等[24]对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自拟鼻腺方(柴胡、白芷、黄芩、辛夷、赤芍、丹皮、黄芪、象贝母)滴鼻,具体方法为将生理盐水煮沸以100ml:6g冲调上方备用,滴药时,仰卧头后仰,每侧鼻腔滴入2~3滴药液,每日用药3次,治疗14d后总有效率为92.86%。孙书臣建立了鼻病序贯疗法,通过中药药液的蒸汽熏鼻、蒸馏液滴鼻和汤药内服三种给药方式治疗,方多选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25]。

2.2推拿

张素芳在本病的治疗上,以三期分治、远近结合为特点,分期为邪著期、痰凝期、成核期,近端取穴及手法有揉鼻通、揉迎香、拿揉风池、拿揉风府,在近端取穴的基础上,邪著期配以清肺经,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揉太渊、列缺、鼻咽点(位于中指根中点)及肺、脾、肾俞,按肩井;痰凝期选用揉外劳宫,揉鱼际,清板门,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揉太渊、列缺,擦揉肺、脾、肾俞,按肩井;成核期选用揉二马[26],补脾经,补肾经,掐揉四横纹、鼻炎点,擦揉肺、脾、肾俞,按肩井。王赛娜等[27]对比了单用内舒拿与推拿配合内舒拿治疗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具体推拿处方为:开天门,推坎宫,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迎香、合谷、足三里,擦肺俞、肾俞、脾俞,捏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提示推拿手法配合内舒拿治疗优于单纯内舒拿治疗。耿亚琪等[28]对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运用推拿配合刮痧疗法治疗进行观察,推拿处方为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迎香、补脾经、清肺平肝、清天河水、按揉涌泉、横擦肺俞、捏脊,刮痧部位为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天柱骨、两侧风池至肩井以及咽喉部揪痧,推拿每日1次,刮痧每周1次,8周以后总有效率为96.67%。

2.3其他

赵瑞国[29]观察了艾灸治疗本病32例,主穴为印堂、身柱、太溪;配穴:鼻塞重加迎香,鼻窦炎加上星,打鼾加丰隆,中耳炎加阳池,每日1次,每次5~7min,30d后总有效率为90.6%。张艳平[30]采用雷火灸治疗本病,灸疗部位:上星至素髎,双耳部,双耳孔,额部;穴位:囟会、百会、上星、素髎、印堂、大椎,双侧睛明、迎香、列缺、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70例,总有效率97.14%。李超等[31]以耳穴治疗腺样体肥大,取穴为内鼻、鼻咽点、扁桃体、内分泌、肾上腺、三焦、肺、脾、肾等,治疗53例,有效37例,显效16例。

3中西医结合

佟彤等[32]对比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健脾缩腺颗粒+糠酸莫米松喷鼻剂+孟鲁司特纳咀嚼片)与中医治疗(健脾缩腺颗粒)以及西医治疗(糠酸莫米松喷鼻剂+孟鲁司特咀嚼片)的临床疗效,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中药及单用西药。刘洁等[33]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鼻塞、流涕、咳嗽和打鼾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腺样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并认为激素有效改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鼻塞、流涕和打鼾症状,而玉屏风颗粒因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打破上呼吸道炎症与腺样体肥大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而控制腺样体肥大,中西医结合疗效明确。叶谋华[34]采取清腺方(组成:黄芩、柴胡、山慈菇、海藻、昆布、牛蒡子、桔梗)联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中医药结合治疗在症候改善及腺样体体积缩小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4小结

玄参范文篇8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汤加减治疗他证,疗效观察满意。现附例以说明之,供临床参考。

1临床应用

1.1燥症患者,女,50岁,医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辨证:阴亏血虚。处方:生黄芪45g,生地15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天花粉15g,白芍15g,天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2剂后症状减轻,继服3剂痊愈。

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量少,行经3天左右提示血虚,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正是肝胆血虚干燥之征,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提示津液不足,现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进一步提示阴亏血虚,故以滋阴养血润燥。然午后乃“阳中之阴”,阳气开始下降之时,口唇干燥以此时明显有气虚津液不能上乘之象,故于滋阴之中予以补气,此乃“阳中求阴”之意,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兰室秘藏》中有“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之语,故方选升陷汤加减,重用生黄芪,佐以升麻、柴胡升补脾胃之气;予生地、山药、知母、玄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燥;予阿胶、白芍养血,加鸡内金少许以助运化。

1.2郁证患者,女,60岁,退休。2007年12月10日就诊。10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切除术,3年前因车祸丧子。近日儿媳再婚,得知此事后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检测血糖结果正常,舌质红,左脉弦细欠有力,右脉沉迟而弱。平素腰部酸痛。辨证:宗气下陷,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0g,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白芍15g,山萸肉30g,枸杞15g,天门冬15g,代赭石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远志6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睡眠转佳,胸脘痞闷、饥饿感、口干渴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自停服一切西药。继服5剂,嘱2日1剂,嘱移情易性情绪开朗,后回访症愈。

按:悲则气消,内伤元气,宗气不足下陷,出现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之征,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情致所伤,肝失条达,故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劳心思虑,心脾两虚,故见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患者年已60岁,平素腰部酸痛,已脏阴不足,忧郁不解,营血暗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见心烦易怒。治疗上选升陷汤升补宗气,予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健脾养胃、助后天生化之源;予玄参、萸肉、枸杞、白芍、天冬、山药滋阴养肝;予枣仁、柏子仁、远志补心益脾、安神定志,赭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1.3眩晕患者,女,58岁,务农。2006年12月18日就诊。形瘦,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头晕时觉憋气,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偶咳,无痰,饮入、睡眠、小便可,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左脉弦硬而长,右脉寸关沉取无力。既往平素血压150/90mmHg,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未服用降压药物,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47岁绝经,月经量较多,6~7天。辨证:肝风内动兼宗气下陷。处方:生黄芪45g,知母15g,玄参15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山芋肉30g,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30g,天花粉15g,天门冬30g,柏子仁15g,牛蒡子6g,枸杞15g,远志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诉日排稀便1次,余症减轻,继服10剂症愈。

按:患者形瘦为阴虚体质,年58岁,肝肾之阴已亏,不能潜藏肝阳,而肝阳日亢、中风危机早已潜伏。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患者平素血压150/90mmHg,现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左脉弦硬而长正是此明征。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提示阴亏之甚。然该患者既往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可见有宗气下陷之疑,右脉寸关沉取无力可证之。而头晕时觉憋气,偶咳,无痰正乃肺气不利之象。故治疗上予升陷汤升补宗气,予萸肉、白芍、天冬、柏仁、枸杞、玄参滋养阴液,以制阳亢;予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予花粉、牛蒡子、远志宁肺止咳。其中,黄芪、赭石配伍既防升举太过不利潜阳,又防降逆太甚而致宗气更陷。

1.4崩漏患者,女,34岁,职员。2006年4月16日初诊: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K、安洛血、头孢氨苄片1周后阴道出血似有似无,遂停药。此次发病前3天因工作原因着急加以过度劳累,觉下腹空坠痛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色鲜红质粘稠,头晕视力下降,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心烦潮热盗汗,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虚细而数。辨证: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急予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生地30g,熟地30g,白芍15g,枸杞15g,山芋肉15g,山药15g,川断15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海螵蛸15g,茜草12g,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后血减,余症亦减,但食欲欠佳,能食而不欲食,遂去生地寒凉碍胃,继服5剂,诸症愈,嘱注意休息,调饮食,畅情志。

按:该患者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血液骤亏,同时气无所附,随之外脱,造成气血两亏之势,又劳则气耗,最终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导致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气虚则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则头晕视力下降;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色鲜红质粘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可见心烦潮热盗汗;损及肾脏,肾阴亏损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脉虚细而数乃阴虚之征,舌边有齿痕提示素体脾胃虚弱。吴鹤皋《名医方论》中说:“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故治疗上用升陷汤升补元气,更加党参、白术、山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予熟地、阿胶、白芍、枸杞、萸肉补血滋阴;予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益肾止崩;予生地生用凉血退热;予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助黄芪以固元气;予当归既益血和营又和血防止血留淤。

玄参范文篇9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学派医家,他毕生从事于中医临床。《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研究祖国医学的毕生心血结晶,书中对中医理论、中医实践多有阐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张氏从医一生,堪为“医界一代伟人”,尤擅长外感热病的治疗,本文试对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求证于同道。

1寒温外感,首重石膏

1.1外感实热,放胆重用张氏本于《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性微寒而非大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故临床上治疗外感热病每多重用石膏,如“寒温为病中第一险症,而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为扶危救颠之大药”,且“(石膏)治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如金丹”,因为石膏之性微寒,故张氏在原书中又言道:“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考其治疗之外感热病,大多重用石膏。

1.2生用效佳,煅用伤人当时世俗认为石膏大寒而煅用之以治疗外感热证,结果多致误事。而当时医者反谓“石膏煅用之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故往往“视用石膏为畏途”。张氏有感于此弊,多次谆谆告诫医者:“必须生用方妥,煅者用至一两,即足偾事”;“误用煅石膏偾事,其咎不在石膏”。并谓“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

1.3石膏退热,重视服法张氏每重用生石膏时,必告诫病人“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服法,一是“欲免病家之疑惧”,因其时世俗多“视用石膏为畏途”,况重用乎?一是“欲其药力常在上焦,而寒凉不致于下侵而致滑泄”。也有病人呕吐甚剧,“闻药气即呕吐,单饮所煎石膏清水亦吐出,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这种重药轻投的服药法很值得借鉴。

2清透达邪,表里兼顾

外感发热之疾,多有热郁于内不能宣达于外之病机,即使病势发展至阳明经腑,产生“热厥”之症,亦为热深厥深,热伏于里,郁而不达之故,故“郁热”为寒温外感的重要病机。张氏治疗外感热症,始终注重清透之法,给邪以出路,他认为“石膏生用,性能发汗,其热可由汗解。即使服后无汗亦可宣通内蕴之热,由腠理毛孔息息达出,人自不觉耳。”他的这一认识与吴又可“白虎汤为达热出表之剂”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石膏止渴除烦,善于解肌,但张氏也认识到“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故他治疗寒温外感之热时,必以连翘等辛凉透发之品佐之,以助石膏透表之力。考其治温病诸方,大多重用石膏而佐以蝉蜕、僵蚕等辛透之品。由此可见,张氏深知“火郁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理,始终以清透达邪之法贯穿于治疗外感热病的医疗实践中。

3热病夹虚,善于变通

3.1外感实热,中虚滑泄,治热佐以收涩健脾外感热病,中夹滑泄脾虚,治热则碍脾,温脾则助长邪热,治疗实为棘手。张氏治疗此类病症每在清透外邪之时佐以生山药一味,以达健脾止泻之目的。考山药性平味甘,于平补肺脾肾之时,又具收涩之性,是以在健脾止泻之时又能收涩肠道,且善滋阴退热,故以生山药一味以达健脾收涩止泻之功,张氏每遇此类病症时往往以滑石清利外感实热,而佐以山药收涩健脾,实热伤阴者则更伍以白芍、麦冬等滋阴药,其中芍药能滋阴且能利小便退热,用于热病滑泄更为对症。

玄参范文篇10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学派医家,他毕生从事于中医临床。《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研究祖国医学的毕生心血结晶,书中对中医理论、中医实践多有阐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张氏从医一生,堪为“医界一代伟人”,尤擅长外感热病的治疗,本文试对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求证于同道。

1寒温外感,首重石膏

1.1外感实热,放胆重用张氏本于《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性微寒而非大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故临床上治疗外感热病每多重用石膏,如“寒温为病中第一险症,而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为扶危救颠之大药”,且“(石膏)治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如金丹”,因为石膏之性微寒,故张氏在原书中又言道:“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考其治疗之外感热病,大多重用石膏。

1.2生用效佳,煅用伤人当时世俗认为石膏大寒而煅用之以治疗外感热证,结果多致误事。而当时医者反谓“石膏煅用之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故往往“视用石膏为畏途”。张氏有感于此弊,多次谆谆告诫医者:“必须生用方妥,煅者用至一两,即足偾事”;“误用煅石膏偾事,其咎不在石膏”。并谓“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

1.3石膏退热,重视服法张氏每重用生石膏时,必告诫病人“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服法,一是“欲免病家之疑惧”,因其时世俗多“视用石膏为畏途”,况重用乎?一是“欲其药力常在上焦,而寒凉不致于下侵而致滑泄”。也有病人呕吐甚剧,“闻药气即呕吐,单饮所煎石膏清水亦吐出,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这种重药轻投的服药法很值得借鉴。

2清透达邪,表里兼顾

外感发热之疾,多有热郁于内不能宣达于外之病机,即使病势发展至阳明经腑,产生“热厥”之症,亦为热深厥深,热伏于里,郁而不达之故,故“郁热”为寒温外感的重要病机。张氏治疗外感热症,始终注重清透之法,给邪以出路,他认为“石膏生用,性能发汗,其热可由汗解。即使服后无汗亦可宣通内蕴之热,由腠理毛孔息息达出,人自不觉耳。”他的这一认识与吴又可“白虎汤为达热出表之剂”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石膏止渴除烦,善于解肌,但张氏也认识到“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故他治疗寒温外感之热时,必以连翘等辛凉透发之品佐之,以助石膏透表之力。考其治温病诸方,大多重用石膏而佐以蝉蜕、僵蚕等辛透之品。由此可见,张氏深知“火郁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理,始终以清透达邪之法贯穿于治疗外感热病的医疗实践中。

3热病夹虚,善于变通

3.1外感实热,中虚滑泄,治热佐以收涩健脾外感热病,中夹滑泄脾虚,治热则碍脾,温脾则助长邪热,治疗实为棘手。张氏治疗此类病症每在清透外邪之时佐以生山药一味,以达健脾止泻之目的。考山药性平味甘,于平补肺脾肾之时,又具收涩之性,是以在健脾止泻之时又能收涩肠道,且善滋阴退热,故以生山药一味以达健脾收涩止泻之功,张氏每遇此类病症时往往以滑石清利外感实热,而佐以山药收涩健脾,实热伤阴者则更伍以白芍、麦冬等滋阴药,其中芍药能滋阴且能利小便退热,用于热病滑泄更为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