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0:42:05

休牧范文篇1

第二条在自治县境内利用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禁牧是指对草原施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休牧是指一年内一定期间对草原施行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

第四条施行禁牧休牧遵循以下原则:

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㈡遵循自然规律,宜禁则禁、宜休则休、宜轮则轮,实行休牧与轮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

㈢坚持以村为单位确定禁牧和休牧的区域;

㈣坚持“谁禁(休)牧、谁管护、谁围封、谁受益”和政策引导与农牧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㈤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草原植被恢复与产业开发、农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区域内的禁牧休牧监督。应当不定期地对全县禁牧休牧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草原监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区域内草原禁牧休牧的管理,对违反禁牧休牧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对禁牧休牧区的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禁牧休牧的落实、管理及宣传工作。对各禁牧休牧区指定专人负责,对禁牧休牧区随时进行巡查,禁止在禁牧区和休牧期从事放牧活动,并做好禁牧休牧区的草原防火工作。

第六条自治县境内退化的草原,根据退化状况实行禁牧和休牧,并采取封育补播、灌溉、施肥等综合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自治县境内严重退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实行封育禁牧,封育禁牧期不少于五年;中度和轻度退化的草原,实行季节性休牧,在牧草返青期和成熟期各休牧四十五天以上。

第七条自治县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建设人工草地,贮备饲草饲料,改良牲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发展舍饲畜牧业,实行封山育草和种草养畜,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第八条自治县草原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综合治理、饲草饲料加工等技术的科学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为禁牧休牧实施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

第九条禁牧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禁牧区用围栏进行封育保护,设立禁牧标牌,载明禁牧地点、面积、四至界限、期限、管护人等内容。

第十条实行禁牧休牧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必须与所属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禁牧休牧合同书,并报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备案。主要载明以下事项:

㈠禁牧休牧草原的类型、地点、四至界线、面积;

㈡禁牧休牧的期限、起止时间;

㈢禁牧休牧期内的管护要求及措施;

㈣权利、义务及责任;

㈤合同有效期限;

㈥解除禁牧后的利用方式;

㈦违约责任;

㈧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一条禁止在禁、休牧草原的禁牧期和休牧期内从事放牧活动,禁止在禁、休牧区从事滥采、乱挖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和毁坏禁、休牧草原的围栏设施。

第十二条禁牧草原达到解禁标准(连续禁牧五年,且禁牧区的年产草量超过当地理论载畜量条件下家畜年需草量的2倍)后才能合理利用,利用解禁后的草原和非休牧期草原,应当严格按照核定的载畜量,控制放牧牲畜数量,严禁超载放牧。鼓励和支持采取划区轮牧、轮割等方式科学利用草原,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在禁牧区、休牧期草原放牧的,由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每个羊单位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在开展禁牧休牧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镇)村,优先安排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对积极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施行禁牧休牧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以及在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休牧范文篇2

一、春季休牧工作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实施、生态与生活并重的方针,以政策为导向,结合牧民实际,依靠科技进步,充分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通过实施春季休牧,有效遏制因人为造成的天然草场退化、沙化趋势。

春季休牧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科学性,单靠业务部门很难完成,所以要求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镇)要把春季休牧作为牧区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做好各项工作,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密切配合,使专业技术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最好效益。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三效统一”的思路,继续大力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草畜动态平衡,使草原畜牧业初步走出一条科学利用天然草场与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草原生态系统初步纳入一个正向演替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年春季休牧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把春季休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我旗退化、沙化天然草场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迅速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最终实现草地资源永续利用。

(二)休牧范围及起止时间

1、范围:全旗整体休牧

年,我旗计划实施春季休牧面积5116.98万亩,占全旗草场总面积5966.98万亩的85.8%,其中常规性休牧面积3856.98万亩,列入国家禁牧舍饲项目休牧面积1260万亩。在总体布局上覆盖7个(镇)57个嘎查,涉及牧户6749户及其他养殖户,涉及牲畜150多万头(只),牧户休牧率达到100%。

2、起止时间

根据署发[]91号文件的要求,我旗禁牧舍饲项目区休牧定为45天,休牧时间4月10日—5月25日;常规性休牧20天,休牧时间4月20日—5月10日。

(三)休牧饲料粮补贴标准及方式

1、饲料粮补贴标准

年我旗禁牧舍饲饲料粮补贴标准按0.62元/亩执行。

2、饲料粮补贴方式

年我旗禁牧舍饲饲料粮补贴具体方式有旗委、政府研究后确定。

二、春季休牧工作进度安排

年春季休牧实施分宣传动员、准备部署、实施任务、考核验收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年2月下旬,各成立休牧组织机构,同步进行签定休牧合同,制定休牧方案并建立、休牧档案。

年春季休牧公告在年二月底前,各(镇)根据休牧公告的内容,积极采取广播电视、发放明白卡、召开会议、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牧民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及科学饲养方法等。

(二)准备部署阶段

1、狠抓饲草料储备。年,我旗大部分地区遭受旱灾,天然草场产草量有明显下降,部分牧民打贮草准备不足。各(镇)要积极引导牧民做好春季休牧所需的饲草料准备工作,按大畜10斤、小畜4斤备足饲草。对春季休牧确实有困难的牧户,旗围转办、农牧业局与各(镇)积极配合,采取以畜换草,以工换草或赊借等措施,帮助牧民储备春季休牧所需的饲草料。

2、解决好休牧牲畜饮水问题。牧户牲畜饮水井到畜圈的距离一般应在300米以内,最远不超过500米。对于水源距离较远的牧户,各(镇)要协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不具备打井条件的,要帮助其在休牧前落实好牲畜饮水运储设备。

3、建好牲畜活动场地。各(镇)按照承包草场的5%,抓紧时间组织牧民建设牲畜活动场地,避免春季休牧期间因棚圈窄而拥挤或通风、散热差而影响牲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各(镇)相互配合,要将各休牧户休牧场地具体位置、地理坐标等情况详细记录备案。同时要本着结构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按照模式化养殖规程和分群饲养要求,抓紧对休牧户的棚舍进行改造和配套完善。

4、强化牲畜疫病防治。旗农牧业局委派兽医站与各(镇)兽医部门密切配合,要提前备齐、备足各类防疫药物,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防疫。各组织人力、物力在牲畜实行舍饲圈养前,4月20日左右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驱虫,并适时进行牲畜免疫注射和生产场地消毒,确保舍饲圈养期间不发生流行疫病。

(三)实施任务阶段

年春季休牧实际实施阶段从年4月10日至5月25日进行,时限为45天(常规性休牧4月20日-5月10日,20天),在此阶段各镇(场)及休牧户,根据任务对所划定的休牧草场进行全面休牧,同时对畜群全部进行舍饲圈养,严禁向休牧区放牧。

(四)考核验收阶段

年春季休牧结束后,旗政府组织围转办、农牧业局、林水局牵头,会同旗组织部、监察局、草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按照旗委、政府制定的春季休牧工作考核制度,深入全旗7个(镇)对休牧工作进行实绩考核验收。主要考核内容是休牧前期准备情况、实施情况、管护情况和休牧档案资料建立情况等内容。检查考核验收结果要在全旗范围内通报,并作为(镇)领导班子工作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植被盖度测算等一系列技术规程,总结评比查出不足,深入牧户了解牧民思想动态,加强转变牧民观念、提高认识,促进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为我旗生态环境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施春季休牧的保障措施

1、成立由旗人民政府旗长任项目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农牧业局、围转办、商务局、草监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春季休牧领导小组,负责春季休牧的统一规划、协调部署、资金落实、制定政策措施等工作;由围转办负责总体协调部署,农牧业局“三牧办”负责督查、指导、统计、报送信息、总结等春季休牧日常具体工作。各(镇)政府也要相应成立春季休牧领导小组,负责休牧户的具体落实,掌握具体工作进度,建立本(镇)的休牧档案、台帐。同时,把休牧档案台帐上报围转办和三牧办公室,围转办和三牧办要将牧户的情况、休禁牧范围、时间、休牧令和休禁牧档案等内容上图、上表、进微机。

2、明确责任,加强草牧场管护。实行处级干部包(镇)、科技干部包嘎查、一般干部包浩特的包片责任制,加强对休牧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理部门职能和队伍建设。春季休牧监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春季休牧质量和效果。各地必须将春季休牧监管工作放到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各方面职能作用,明确职责,划分事权,充分依靠和调动基层组织、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各地要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执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合力。建立健全群众性管护组织,切实加强休牧期草牧场管护工作,严禁偷牧现象的发生,特别是杜绝白天圈养、早晚放牧现象的发生,草监局要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休牧区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对偷牧户进行相应处罚。要规范处罚程序,对休牧罚没要实行通收通支,防止在处理偷牧违纪问题上徇私情,打折扣。建立牧民举报奖励制度,奖励检举偷牧者,形成牧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要建立休禁牧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奖励制度。(镇)要组织草监站和嘎查领导认真清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牧区所办牧场,清理各类非牧人员占用、租赁牧民草场放养或寄养牲畜。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对于限期内达不到草畜平衡要求的牧户,严格按照《草畜平衡实施细则》进行处理。

3、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按照全盟《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实用技术培训方案》要求,重点对全旗各(镇)的科技服务站领导、草原助理和有积极性的、有一定实际经验的牧民进行系统的科技培训,包括科技培训会,观看多媒体教材、发放科技宣传材料,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让基层牧民学到休牧科技知识,充实到生产实践中。

四、几点要求

1、各(镇)要认真总结休牧、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查找问题,总结教训,认真筹划休牧工作。

2、各(镇)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休牧工作中好的经验作法,宣传典型,推动工作。

3、各(镇)要进一步加强休牧管护工作,努力提高休牧效果。要坚持教育为主,文明执法,强化各方面的监督措施。对于屡次不听劝助的个别“钉子”户,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消除负面影响。

4、进一步强化草畜平衡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规范签订责任书,认真兑现惩罚制度。

休牧范文篇3

刚才,总结了本年开展休牧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详细做法,农牧业局剖析了休牧以来草原植被恢复的效果,我完全赞同。别的,牧民群众也结合实践,真实的反映了依托项目进行休牧以来所碰到的详细问题宽和决方法,获各琦苏木引见了牧民积极呼应旗委、县政府的召唤,在不依托项目标基本上自觉组织进行休牧的成功经验。总的来说,我旗的休牧工作曾经开了个好头,这就是提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认识我旗草原的近况,高度注重休牧工作的严重意义

为什么要执行休牧,能够很多同志和牧民群众要提出疑问,我们祖祖辈辈就靠放牧生活,也没有进行过休牧,活的也很好,为什么要投资那么多的资金进行休牧呢?是不是旗委、县政府没事干专门给牧民出难题,基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阐明,我们首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索:

一是要认识我旗草原的近况。我旗的草原是典型的荒凉草原,现有的3650万亩草场悉数退步,重度退步占70%以上,草场植被掩盖率由年月的30%下降到当前的9%,梭梭林面积由60年月的150万亩下降到82万亩,经由几年的封育,目前恢复到92万亩,然则梭梭的密度和高度确分明降低,过去在梭梭林中寓居的牧民看邻人家需求骑上骆驼看烟囱能否冒烟,目前一眼就能望几公里。家畜可食性牧草由180多种削减到80种。当前放牧草场亩均产草量由70年月的24.8公斤降到了7.4公斤。年岁大点的牧民能够都清晰,70年月牧区的生态是什么情况,目前是什么情况?

二是戈壁化水平日益加剧,沙尘暴频频发生。我旗天气枯燥,风多雨少。1974年至1985年的11年间,年均气温是4.0℃,均匀降水量是160毫米,年均匀风速是5米/秒。1994年至年的11年间,年均气温是5.7℃,均匀降水量是125毫米,年均匀风速是5.4米/秒。近两年来,年水量只要90—110毫米,边境一线只要30—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年最劲风速为25米/秒。我旗水土流掉景象非常严厉,依照水保站的测算,年均风蚀模数为5000吨/平方公里,水蚀模数为3200吨/平方公里,年综合腐蚀模数为3840吨/平方公里。由此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戈壁化水平加剧,巴音温都尔沙地上积曾经扩展到1500万亩,自治区曾经正式确定为巴音温都尔戈壁。莫林饲料地开拓后那时挺红火,然则因为水的限制,那时开拓出来的耕地目前大局部曾经成为荒地,并且地表的有机质悉数被毁坏,呈现了大面积沙化景象。

三是牧区人多畜多,草场持续恶化。家畜由1970年建旗时的19万头只添加到年的73万头只,上一年是60万头只,牧区就有50多万头只,骆驼和其它大畜只要1万多峰(只),绝大局部是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牧民追求好处是准确的,然则必需有足够的饲草的草原前提才干追求更大的好处。依据有关部分测算,均匀76亩草场才干养一个羊,除边境50公里的禁牧区外,我旗自然草场适合载畜量只要13万个羊单位,当前超载近30万个羊单位,因为超载放牧、粗豪运营,基本形成草场无疗养生息的时机。建旗以前,牧业人口只要1958人,70年月今后到达8699人,年到达1.5万人。1970年机关干部及其他城镇人口仅700人,80年月到达15000人。以上这些人员的生产生活、取暖都依托植被。因为牧区人多畜多,过度毁坏草原植被曾经构成了恶性循环的场面。

四是牧民生产生活本钱居高不下,生活质量差,返贫景象比拟突出。因为我旗地区面积较大,牧民寓居也比拟涣散,牧民买米、买面、买菜、买药都需求跑上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无形之中添加了牧民的生活本钱,并且不克不及天天吃上新颖的蔬菜。牧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比拟单一,承受教育、就业、承受新常识新理念的前提都比拟差。别的,近年来,牧区返贫人口不时添加,贫穷户、无畜户的生活基本上都停靠县政府救援。

面临这一严肃的生态问题,从年起,国家、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和旗委、县政府就将生态建立提上了主要议事日程,经过施行生态移民、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项目来改善生态情况。我旗也将“改善生态”放在了全旗指导思想的首要地位,常抓不懈,然则全体恶化的形势还没有获得彻底改变。全国各地量体裁衣地经过“禁牧、休牧、轮牧、舍饲”使农牧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法,由牧羊人向养羊人改变。内蒙古最早施行禁牧政策的鄂尔多斯市植被掩盖度由年的30%提高到当前的70%以上,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由年的614万头(只)添加到年的1500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2453元提高到年的5308元,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优越、生活提高的良性循环之路。我们也屡次组织各级各部分以及嘎查的同志们到鄂尔多斯调查生态建立和禁牧休牧工作,大家看了感受都很深。包头的达茂旗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达茂旗当前曾经在全旗范围内完成了禁牧。大家也应该反过来思索,鄂尔多斯、达茂旗的天气情况和我旗基本一样,他人能做的很好而我旗为什么就做不到,我以为这首要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和工作办法的问题。

二、认真总结经验,具体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今后的休牧做好预备

依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将中蒙边境和阴山山地及沿山一线规划为禁牧地域,也就说这一区域内果断不答应放养家畜,骆驼等大畜除外。其他地域都要履行休牧、轮牧准则。这是一项硬目标,必需不折不扣的执行好。

一是要提高认识。本年经过两个月的休牧,大家的认识有了分明的提高,并且在没有下雨的状况下,休牧区的植被分明好转,这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今日也都看了。这就需求大家认真的算好帐,运用科学的办法清算计帐,不克不及简略的算两个月的休牧投入几多钱,购置了几多饲草料。要注重剖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思索当时生产生活,又要思索久远牧区的发展。按草原站的剖析,休牧后草的高度添加了3厘米,就是说牧草至少曾经到达6片叶子以上,休牧完毕后既使家畜啃食,吃失落的也只是上面的几片叶子,毫不会连根吃失落,如许植被就有发展的时机,就会有结籽繁育的时机。假如在秋季结籽的时期持续执行休牧,就能构成良性循环的格式,促进草原植被敏捷恢复。假如第一年能到达母均产草量添加5-10公斤,第二年至少可以添加10-20公斤。长此下去,草原才干彻底恢复到解放以前的草场植被。并且经由几年的延续休牧,牧民冬天购置饲草料的量也将随之削减,甚至可以不必买草料。别的,很多牧民也有一个感触,越是荒凉的当地降雨量越少,越是植被好的地域降雨量也分明增多,这是一个很简略的物理景象,植被好的地域地表水蒸发后就轻易开成对流,天然降雨就会增多。

二是要做好宣传发动。本年春季在和毕力其尔嘎查进行了休牧试点,并且获得了优越的成效,秋季要持续扩展范围,时间确定在8月15日至9月15日,每个苏木镇至少要有1-2个嘎查执行秋季休牧。下一年必需在全旗范围内具体推开,请各苏木镇、各有关部分和牧区嘎查的指导们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早做好牧民的思想工作,让一切牧民都要认识到休牧的需要性,并且也是强迫性的。各苏木镇要提早协助和组织牧民储藏好饲草料,保证休牧时期有足够的饲草料,可以与前山村嘎查结对合作,协助储藏草料。要持续加大家畜出栏力度,指导牧民克制惜售心思,本年家畜出栏率要到达50%以上。

三、增强指导,增强办法,全力推进休牧工作

执行休牧、禁牧、生态建立,其实就是对牧区建立的一次变革,要变革就必需要有新思绪、新行动,毫不能用旧的思想来指导牧区工作,耽搁工作机遇。说究竟,就是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问题。我们施行休牧就是要经过县政府指导,让草场得以恢复,让今后留在牧区的牧民可以有一个较高的经济收入,可以和全旗人民一道一起享用高程度的生活。恢复活态是一个比拟漫长的进程,要想彻底恢复到70年月的草场植被,需求我们支付宏大的努力,这不只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首要是为子孙子女留下一片草原。此项工作必需早抓,必需采取强有力的办法来抓。

一是要落实责任。把年龄季休牧作为生态维护的主要办法,作为各苏木镇和有关部分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必需无前提执行。要把休牧工作作为各苏木镇班子和干部实绩审核的首要目标,执行一票否决制。要提早休牧布告,层层签署责任状,指导牧民自觉落实休牧任务。

二是加大法律力度。草监局、林业公安要认真实行职责,严厉依照休牧要求依法开展工作,发现偷牧、抢牧以及周边非休牧的牧户到休牧草场放牧景象,必需予以严厉处分。情节严厉,组成犯罪的依法追查其刑事责任。

三是增强技能培训。过去牧民不断执行散养放牧,执行圈养能够很多牧民还不适应,需求科学的进行技能指导,农牧业局等技能部分要提早做好圈养技能指导工作,具体提高牧民科学养畜程度,养分搭配、破碎摧毁饲喂这些简略的养殖办法必需悉数推行到位。还畜种改进、疫病预防等工作也必需同步跟上。

四、具体履行休牧工作,必需协调处置好各类关系

休牧、禁牧如治水,靠疏不靠堵。禁牧并非禁羊,而是要在羊、生态和人之间寻觅一种调和。因而,我们在进行休牧、禁牧和生态建立进程中必需协调处置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与草畜均衡结合起来。执行了休牧必需严厉执行草畜均衡准则,不然将前功尽弃。草原部分要依据休牧后草场植被恢复状况从新审定载畜量,不克不及再按1998年草牧场“双权一制”时确定的载畜量执行,要量体裁衣,依据分歧的草原近况科学的审定载畜量,必需坚持草大于畜,才干起到恢复活态的目标。

二是指导和法律结合起来。执行休牧是触及广大牧民亲身好处的系统工作,关键是要让牧民认识到休牧的主要性,把县政府指导酿成牧民的自觉行动。“羊进圈”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要做到“禁得住,不反弹”才算功德圆满。禁牧治理难,除了农民传统思想改变难,教育工作不到位外,最主要的照样短时间内难认为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路。休牧、禁牧存在着艰难性、复杂性和耐久性,假如没有从基本上处理群众的坚苦,光靠逮羊罚款,再过十年也禁不了偷牧,加大法律力度只是一项详细的办法,关键照样调动牧民的积极性。

三是休牧要与生态转移结合起来。依照我旗的思绪,要将牧区大局部的人口转移出来,让转移出去的牧民享用与城市市民享用统一待遇的生活。我们首要经过转移进城从事二、三财产,合了解决牧转移牧民的生活问题,要求一切企业除高管人员外,用当地劳动力到达80%以上,风电企业悉数录用牧区劳动力,从事第三财产的赐与减免税费等政策。经过免费就业培训,使新一代庖动力和转移出来的牧民把握才有所长,找到比拟适宜的工作岗位就业。依照当前企业的工资规范看,月均匀工资在1500元左右,只需每户牧民有一人在企业不变就业,一年的纯收入就比放牧高,假如两个年青人就业,这个家庭的收入就在3万元左右。并且小孩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保险、本身本质等方面都能获得分明的改善和提高。当前我们曾经在巴音镇和呼和镇建成农牧民房屋楼350户,悉数用于牧民转移,林业、畜牧、扶贫项目区内的牧民依托项目可以入住,前几年集中搬家到潮格镇自愿到山前务工的牧民,将目前的房子让出来都可以入住。别的,还可以经过有土安顿、无土安顿等多种路子处理转移牧民就业的方式,保证一切转移牧民充分就业。还对转移牧民执行养老保险准则,最低生活保证准则。经过一系列的办法,真正完成“老有所养、壮有所务、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乐有所享”。

四是休牧要与新牧区建立结合起来。我们提出要应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牧区保存人、20万头只家畜,经过转移使牧区生态天然恢复。今后留在牧区的人我们要依照建立家庭生态牧场的形式,经过施行草牧场流转,执行轮牧、休牧、草畜均衡,到达恢复活态的目标。在休牧的基本上,新牧区建立关键照样发展财产,完成财产多元化、特征化,鼓舞牧民养殖牛、肉羊、马、驴、鸡等畜禽。要大力发展驼财产。我旗立时要将驼肉、驼绒认证为绿色无公害标记,驼肉、驼奶这些绿色食物包装和宣传后,必将成为一项新兴的财产,并且价钱也将不时上涨,势必会成为今后牧民增收的首要亮点。正常状况下,一峰母驼三年可生2峰小驼,发展骆驼比拟慢,然则骆驼对生态还有互相促进的效果,牧民群众都清晰,骆驼采食的首要是梭梭等灌木,梭梭的发展离不开骆驼的采食,即便是采食其它草种,吃失落的只是草的叶子和茎,不会毁坏动植物的根系,这与恢复活态并不矛盾。别的,还要积极发展沙财产,经过沙财产创始牧民增收达小康的新路子。

五是休牧要与维护野活泼植物结合起来。野活泼物的发展与生态情况是一个有机的全体,当前我旗境内的很多野活泼物濒临灭尽,我到后旗工作几年来到牧区历来就没见到蒙古野驴、黄养等动物,反而梭梭林里的老鼠却成灾,这充分阐明我旗的生态链曾经严厉掉衡,要切实增强对野活泼植物的维护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乱采乱伐的行为,人概略尽快出台维护野活泼植物方法,各法律部分要加大法律力度,结合法律,发现一同查处一同,假如是我们的干部职工必需追查其司法责任,关于发现乱捕滥猎和毁坏野活泼植物的行为进行告发的要赐与重奖。

休牧范文篇4

一、实行休牧草原补贴的意义

对休牧草原实行政策性补贴,是我市惠农惠牧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草原生态的恢复与促进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加农牧民在休牧期间的饲草料购置与储备,确保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草牧场正常合理流转,推动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进程,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行休牧草原补贴的原则

(一)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村内公示制和“一卡通”或“一折通”。

(二)有利于推动草原流转。

(三)建立休牧举报制度,对违反休牧政策三次以上的,取消当年补贴,并依法处理。

三、休牧草原补贴资金发放量

(一)补贴范围。四个牧业旗限制发展区实行季节性休牧的草原及优化发展区内传统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的草原。

(二)补贴标准。每亩休牧草原补贴金额为1.5元;已享受国家退牧还草项目补贴的、不足1.5元/亩的,补齐差额;补贴以村为单位实施,补贴到户。

(三)补贴面积。全市西部牧区限制发展区休牧草原2700.6万亩,优化发展区内传统牧区休牧草原277.8万亩,共计2978.4万亩。其中,年享受国家退牧还草项目饲料粮折现补贴休牧草原面积703.93万亩,未享受退牧还草项目草原面积2274.47万亩。

四、资金来源及安排

(一)资金来源。休牧草原补贴资金由市、旗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在国家项目补贴的基础上,承担30%,市财政承担70%;前旗承担10%,市财政承担90%。

(二)资金安排。年底,市财政拨付西部四旗每个旗休牧资金1000万元,首先用于年由市级承担的休牧补贴,其余资金必须专项用于禁休牧基本建设,也可适当用于队伍装备建设。建设内容要由各旗提出方案,报市农牧业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年,市财政新安排西部四旗休牧补贴资金1000万元,按各地休牧面积和市旗承担补贴资金比例计算,其中分配杭锦旗146万元、鄂托克旗561万元、鄂托克前旗293万元、乌审旗0万元(见附表)。

五、休牧补贴具体要求

(一)休牧补贴从年月1日起实施(鄂托克前旗执行月20日至6月20日休牧期)。

(二)本实施方案中的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的通知》(鄂府发〔2007〕49号)为准。

(三)每年休牧补贴资金量要根据当年度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实施面积变化情况而增减。

(四)休牧补贴标准随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及物价水平的提高,每三年调整一次。

(五)休牧补贴资金原则上发放到草牧场原承包经营户。草牧场流转的,根据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草牧场流转合同确定补贴对象。

(六)休牧补贴所涉及的农牧户草原面积,以草牧场承包经营权证、承包合同、草原使用证的面积为准。

(七)西部四旗政府要制定更加详细的休牧补贴实施细则和保障措施,确保休牧政策落实到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市旗两级要成立休牧草原补贴领导小组,由市旗两级分管领导分别任组长,农牧业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发改、审计、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由分管草原的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休牧草原生态补贴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新闻舆论部门要加大惠农惠牧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广大农牧户补贴领得明白、休牧做得到位,真正做到政策温暖人心。

休牧范文篇5

2000年以来,我市东部4个旗区、牧区生态恶化区和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区实行全年禁牧,西部4个旗实行4-6月份季节性休牧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禁牧休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年以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继续加强草原保护,严厉查处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禁牧大队全体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部分农牧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无视草原法律法规,违法偷牧草原案件屡查不止,××市禁牧监察大队在过去禁休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更加大禁休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了偷牧、乱牧等破坏草原案件,截至2009年12月底共督查25次,查处非法偷牧案件65起,已全部立案查处,结案率100%,其中涉案旗区8个,乡苏木镇33个,村嘎查46个,偷牧羊2843只;处理相关责任人170人。

禁休牧政策实行以来效果显著,主要是禁牧休牧这一政策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保护现有草原植被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草原生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恢复草原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意义重大。我市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禁牧休牧工作成果,目前全市草原实行全面禁牧休牧,草原植被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保护,主要体现为:一是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实行舍饲圈养,有效遏制了偷牧、乱牧、超载过牧等非法现象的发生,保护了草原资源安全。使天然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禁牧休牧后,昔日被牲畜啃食低矮光秃的草原重新焕发了生机,草群的各项生态指标逐渐向良性演化,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部分地区重现了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三是从我市前几年的实际现状看,生态环境脆弱,草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实施禁牧休牧以来,加大对全市草原资源的保护力度,恢复和扩大了草原植被,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再造了我市秀美山川的景象。

二、具体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禁牧休牧工作。

将禁牧休牧工作列为各级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全面推行,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要求,正视困难,勇于挑战,不能因为困难大而气馁,不能因为问题多而回避。要进一步完善禁牧休牧各项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实行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是禁牧休牧工作的主体等负责制,切实加强本辖区内禁牧休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要严肃处理,并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禁牧休牧工作的紧迫感

禁牧休牧工作事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禁牧休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力,让他们知道,禁牧休牧绝不是限制畜牧业发展,而是为了统筹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的选择,是为推进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最终目的是使禁牧休牧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3、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禁牧休牧工作取得实效

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及草畜平衡暂行规定》对禁牧休牧区域、时间、内容、配套措施和工作责任明确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细致地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决不允许把禁牧休牧工作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而不真正下决心去抓。要细化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禁牧休牧区域要设置醒目标志,标明位置、面积、地点、四至、责任人。市、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档案资料要齐全,可查可核。对资金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要说明理由,针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上报。同时要建立并完善举报制度,相关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以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经查属实,应予举报人奖励。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禁牧休牧是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举措,一定时期内必将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实质,抢抓国家对农牧业发展重点投入的机遇,将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牧民人口转移步伐,积极发展草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坚决执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积极引导农牧民进行退牧还草,确保禁牧休牧期农牧民收入不减。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水保、林业、计划、财政、国土、农综、扶贫等部门也要立足本职,搞好服务,合力促进禁牧休牧工作顺利实施。

5、找准问题、重点突破,确保禁牧休牧工作有的放矢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禁牧休牧工作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已形成事实上的“屡禁不止”。集中表现在认识不高、宣传不够、措施不力、管理不严、配套不齐、法令不强等诸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针对这些问题认真研究、仔细斟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对策。各旗区人民政府均要成立禁牧休牧专门机构,基本做到专人、专车、专项经费,特别是禁牧休牧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专项安排,同时对于禁牧休牧工作相关的一些后续工作如舍饲技术推广、畜牧改良、生态移民、农牧民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应予投入上的倾斜。

6、加强督查,落实责任,推动禁牧休牧工作顺利进行。

市、旗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和苏木乡镇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必要时与两办督查室、监察局组成联合督查组经常深入基层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禁牧休牧工作取得预期效果。要建立健全全市、旗区、苏木镇三级禁牧休牧网络,加强动态巡查和管理,逐步完善禁牧休牧信息系统。市农牧业局禁牧监察大队负责全市禁牧休牧面上的督查,市林业局、水保局的林业公安分局和水保监察大队要重点负责各自生态项目区的禁牧休牧监管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不得推诿。从现在开始每月督查次数不少于2次并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详细报告督查情况。对重点区域如城镇周边、交通沿线要重点监管、重点查处。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要全面规范禁牧休牧执法行为,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对偷牧畜主按有关法律规定予以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对执法人员执法不力、不公、渎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要依法处分,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追究行政过错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

1、市、旗两级在人员、车辆配备和资金安排上不到位。给禁休牧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希望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在人员,车辆、财力上全力支持。财政部门应列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禁休牧工作及禁休牧机构的工作经费,以确保禁休牧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最终效果。

2、全市唯独伊旗、东胜外禁牧工作还是由农牧、林业和水保三部门划片分管外,其他旗区都以不同形式成立了禁休牧专门监督机构,与市级禁休牧机构协调配合联查,对当地的禁休牧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建议目前未成立专门禁牧机构的伊旗、东胜,应学习借鉴其他旗工作的成功经验,尽快协调各有关部门成立专职禁牧机构,以便当地的禁牧工作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杜绝好多事情不好协调,存在扯皮推诿现象。

3、建议市委、政府协调统一全市的禁休牧机构,避免各旗区各行其事,隶属关系错综复杂,给禁休牧工作带来的不便。

今后我队将继续不定期、不间断长期巡回督查,确保我市草原生态植被得到明显恢复,再造山川秀美的景象。

四、2010年禁休牧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禁牧休牧工作。

要将禁牧休牧工作列为各级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全面推行,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进一步完善禁牧休牧各项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实行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是禁牧休牧工作的主体等负责制,切实加强本辖区内禁牧休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要严肃处理,并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禁牧休牧工作的紧迫感

禁牧休牧工作事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禁牧休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最终目的是使禁牧休牧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休牧范文篇6

一、禁牧舍饲补助饲料粮供应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由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各(镇)场、围转办(生态办)、监察局、财政局、商务局、农牧业局、草原监理局等有关部门,实施补助饲料粮供应工作。

(二)由各(镇)场负责与禁牧户、休牧户依据草场面积核定供应量,签定禁牧、休牧合同,协助商务局做好发放工作;农牧业局、草原监理局负责牧户、草场面积、供应饲料粮的数量审定,农牧业局协助盟草原站负责对所供应饲料质量的检验工作;财政局负责补助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监察局负责饲料粮发放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商务局负责组织补助饲料粮的采购、加工、运输,各(镇)场按标准将饲料粮发放到牧户手中;围转办(生态办)负责指导审核禁牧舍饲补助发放工作。

(三)各(镇)场、围转办(生态办)、监察局、财政局、商务局、农牧业局、草原监理局等部门主要领导负责,成立相应机构,按程序及时完成本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严格按照计划、折算办法进行核定和供应;各(镇)场、各部门在牧户调查、核实、测算、入库发放等环节要互相配合,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切实做好禁牧舍饲补助的供应工作。禁牧舍饲补助有关情况要以嘎查为单位张榜公布。

(四)白音锡勒牧场、白银库伦牧场、贝力克牧场、奶牛场按照本办法具体负责本场禁牧舍饲补助饲料粮供应发放工作。柴达木移民奶牛养殖区的禁牧舍饲补助饲料粮由奶牛办负责发放。欣康村禁牧舍饲补助饲料粮由扶贫办负责发放。

二、禁牧舍饲饲料粮供应标准、范围及发放办法

(一)禁牧舍饲补助标准

1、禁牧舍饲补助标准:休牧0.61元/亩,禁牧4.92元/亩,或发放等价饲料粮。

2、禁牧舍饲补助发放方式:生态移民奶牛养殖户原则上全部发放奶牛饲料;其它牧户根据需要采取饲料粮补助和现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发放。

3、柴达木、欣康村的生态移民奶牛养殖户,无草场户每户补助2500公斤奶牛饲料;有草场户禁牧舍饲补助超出2500公斤饲料的按实际发放,不足2500公斤的按2500公斤饲料发放。

4、生态建设项目围封的牧户打草场及免耕补播区草场按照休牧标准发放补助。

5、饲料粮价格按场价格计算。年11月24日至年3月发放的玉米价格为1.52元/公斤。奶牛饲料价格按场价格计算。

(二)禁牧舍饲补助范围

1、饲料粮补贴范围仅限于已承包到户的草场,未承包到户的草场及非可利用草场一律不发放饲料粮。

2、按取得草场使用权证和草场经营权证的实际草场面积予以补助。

3、未达到草畜平衡标准的牧户,不予禁牧舍饲补助。

4、生态移民牧户,在移民过程中分户后仍留在牧区的,按其人均草场面积比例给予饲料补助。

5、对于被征地牧户,已被征收的草场不予禁牧舍饲补助。

6、对于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牧场及非牧业人口在牧区承包草场饲养牲畜的,必须按全部署统一休牧,不予补助。

三、禁牧舍饲补助领取办法

(一)领取时间:4月15日前领取饲料补助。休牧结束后,根据牧户休牧情况发放领取现金补助。

(二)领取地点:农牧业局和商务局在粮食储备库和各(镇)场设立临时发放点。各(镇)场要积极配合粮食部门,提供饲料存放场所,负责看管和召集管辖区域的牧户集中领取。商务局负责补助饲料粮发放全程的监督指导。财政局、商务局、农牧业局、草原监理局负责现金补助发放全程的监督指导。现金补助和饲料粮的发放要严格履行规定手续。

休牧范文篇7

一、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各项责任

各要切实把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作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不懈地长期执行。成立由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三个主体(是实施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的责任主体、分是落实主体、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是监督主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使牧民群众牢固树立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自觉调整畜群畜种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深入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冷暖季适宜载畜量标准核定工作

冷暖季天然草适宜载畜量标准以前3年对各、(分)不同类型草最高产量月份进行的生产力监测结果为依据核定(具体依据见附表)。冷季载畜量标准按7个月计算,暖季载畜量标准按5个月计算。暖季6月30日和冷季11月30日前出栏的牲畜不纳入冷暖季草畜平衡核定范围。在流转草时,根据牧区功能区划,限制开发区冷暖季载畜量核减30%,优化开发区冷暖季载畜量核减20%。享受补贴的常年禁牧草不核定天然草地载畜量。

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标准执行饲草料储备

冷季草畜平衡在达到天然草地冷季适宜载畜量标准的同时,每个羊单位储备青干草不低于150公斤,青贮、秸秆、陈草计入核定标准范围,精饲料不计入核定标准范围。在进行草畜平衡标准核定时,三代以上折合1个羊单位、二代折合2个羊单位、一代折合3个羊单位,马、驼不计入草畜平衡标准核定范围。暖季每个畜群规模不得超过600个羊单位。

全境范围内的季节性休牧期为4月5日至5月20日,期间每个羊单位按每日青干草1.5公斤、精饲料0.15公斤的标准储备休牧饲草料,大畜(包括)按5个羊单位储备饲草料。

四、切实做好草畜平衡责任书和休牧合同签订工作

采取牧户自行向(分)申报的办法,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冷暖季草畜平衡责任书签定工作分别于每年9月下旬、6月下旬开始,草畜平衡责任书甲方为(分)、乙方为承包草经营户、监督方为和草原监督管理部门。

休牧合同由各、(分)于每年3月1日至4月1日之间逐户与牧户签定,市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确保签定率达到100%。各要提早组织牧户做好棚圈、槽斗、机械、水井、活动围栏等休牧设施的修复及配套建设工作,休牧期间的活动地每个羊单位不得超过10平方米。实施标准化划区轮牧的牧户,在年底前向市农牧业局提出申报,经相关部门实地验收合格后,次年可不实施休牧。

五、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和处罚力度

休牧范文篇8

关键词:草场休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实行科学有计划的禁牧,加强草场管理,保证草畜平衡,维护自然资源,逐步建立高效环保绿色共享的畜牧业,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障。

1实施禁牧休牧的原因

1.1减少天然草场流失沙化。天然草原面积有限,占草耕地使天然草场遭到人为破坏,草地总面积逐年缩小,可利用天然湿地草场更是少之又少。超载放牧、乱占乱垦、乱砍乱伐、气候干旱、鼠虫危害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本地区天然草场和以前相比面积逐年缩小,小泉小水逐年干枯。1.2超载放牧对天然草场造成破坏。超载放牧使草地严重退化,草场产草量明显减少,草根裸露死亡,沙土流失荒漠化。各类牲畜交叉过度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草场失去休牧时间,产草量减少,植被生长受阻,导致草原植被结构破坏、可利用优质牧草急剧衰败,牲畜不可利用的其他根蕨类灌木植物、有毒有害牧草种群迅速生长,破坏草场,使养殖业投入加大,阻碍了牧业发展。1.3过度放牧使草地盐碱化。在牧草量减少而牲畜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牲畜因饥饿而抢夺采食,使草场遭到更大的破坏。过度放牧,使多年生禾草变为耐旱耐盐的蒿草类灌木草,枝叶草种死亡严重,牧草大量减少,草场面积减少,牲畜消瘦或死亡,养殖效益下降。草场的保湿性降低,导致水分流失、草地盐碱化。

2加强草场保护实行禁牧的措施

2.1科学划定禁牧区域。针对草场面积沙化严重、放牧频繁的情况,要对禁牧后不会对本地区域养殖业造成直接影响的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2.2制定禁牧奖励制度。按照国家《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区域草场禁牧补偿机制,减轻农牧民养殖损失,激励种草舍饲养殖,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2.3专人看护管理。对划定的草场进行围栏禁牧,成立专门的机构专人看护巡查,引水浇灌,恢复草场植被面积,逐年恢复可利用草场。2.4设立禁牧区标志。对禁牧区草场进行大力宣传教育,禁牧令,设置草原禁牧区域出入口,在围栏区域、人畜活动区域设立界桩、围栏、标牌等设施,明确草原禁牧区域的四至界限、禁牧期限,解除草场承包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3禁牧后做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明确草场权限,补助种草养殖户。明确草场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禁止在承包的草场未经准许私自开垦、修建房屋、棚圈或做他用破坏草场的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使草场经营者树立草场始终是国家的有限资源,要依法管理,合理利用,自觉种草恢复草场。鼓励草场承包经营户开展种草种树,制定奖补政策。对合理种植苜蓿饲草料的给予补助,激励积极储备饲草饲料,转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习惯,大力开展舍饲高效育肥养殖。3.2协调草料调运,鼓励禁牧区外生产。各区域乡镇部门应积极协调从富裕的产草料区调运储备饲草,增加饲草料供应量;鼓励禁牧区外生产,调剂牲畜养殖方法,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保持草畜平衡。3.3轮牧调节草场,圈养替代放牧。牧区的草场承包经营者按照划定区域进行轮牧,四季草场轮牧,均衡利用草场。大力推行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有条件的牧区逐步实行牲畜圈养,改变依赖天然草地放牧养殖方式,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出栏率,增加养殖效益,让更多的劳动力开展创业增收。3.4引进优质品种,调整畜群结构。大力引进牛羊出肉率高的优质品种,如西门塔尔肉牛、萨福克和杜泊等肉羊品种,并进行杂交改良,实施圈养育肥,优化品种,淘汰效益低的地方牛羊品种,减少放牧畜种,减少对草场破坏性大的山羊数量,保护可利用的湿地优质草场。

4结语

休牧范文篇9

一、合理选项,搞好调查,扎实做好审前准备

㈠合理筛选审计项目。开展效益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做好试点审计,使效益审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必须选好审计项目。我们在选择效益审计试点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重要性,就是选择市域内近期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该投资项目能对一定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方式或经济结构有较大影响力;二是时效性,选择目前正在实施的生产性项目,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该项目管理、运行提出用得上的有现实意义的审计意见或建议;三是可操作性,就是在审计中实施绩效评价时,该项目有经济或专业方面的可量化的指标,能够实施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有可评价性;四是工作量适度性,就是在选择审计对象上不能盲目贪大,坚持以试点为目的,搞局部审计。要根据我局现有投资审计资源,选择工程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审计工作量不大的项目,便于实施阶段能高效运行。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对全市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对号筛选,确定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作为投资效益审计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将其列入*市2008年全市审计工作计划。

㈡、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⒈全方位了解项目背景。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十大牧业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全县总土地面积1072.39万亩,有天然草原及灌丛放牧林地758.4万亩,其中:天然草原面积587.1万亩,灌丛放牧林地171.3万亩。境内草原广阔,天然草原是县内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75%。天然草原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有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疏林草甸草场、高寒草甸草场五种类型,主要牧草有49科158属276种。天然草原不仅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是祁连山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牲畜数量增加,草原超载过牧,滥垦乱挖,破坏严重,建设和保护手段落后,导致草原大面积严重退化,鼠虫害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县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已达20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34.4%,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牧草产量下降30.4%,牧草覆盖度下降11.11%,高度下降41.7%,畜均拥有可食牧草由7622.9kg下降到2122.2kg,畜均草原占有量由33.75亩下降为9亩,而且退化面积仍在逐年扩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在植物群落中,优良牧草及可食牧草比重下降,毒杂草比重上升,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化。草原退化,生境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已经严重制约天祝县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草原退化现状,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把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草原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以草原围栏建设为重点,采取补播改良、治虫灭鼠、人工草地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草原改良,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原退化趋势。

⒉初步了解退牧还草工程总体任务和目标。天祝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始于2004年。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实行草原围栏落实休牧、禁牧政策,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分年度审批,分年度实施。截止2007年,天祝县已获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五个分工程。五个工程的总体任务是:天然草场退牧3*万亩,其中禁牧50万亩,休牧255万亩;天然草原补播改良100万亩。总投资额82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8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2167万元。截止2008年8月,2004年度、20*年度及20*度第一批工程建设内容已实施完毕,并经省级验收;20*第二批及2007年度工程任务正在实施中,预计2008年底全面完成。

⒊了解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以及运行情况。

通过与天祝县畜牧局有关人员座谈、询问,查阅项目管理资料,我们了解了该项目管理状况。在项目运行中,天祝县制订了《天祝藏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天祝藏族自治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试行)》等几个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和后续管理。在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中,天祝县依托县草原站,结合草原生态的科技研究,还开展项目技术支撑,对草原进行动态监测。该项目工程围栏建设材料的采购及工程现场监理,由省退牧办统一进行招投标管理,天祝县畜牧局设立退牧办负责实施。项目实施中,由退牧办具体办理。

⒋收集项目管理资料,学习草业知识,初步拟定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查阅项目资料,我们知道,该项目建设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成草原围栏,形成生产性基础设施;二是对围栏区草原实行定期禁牧和休牧措施,使项目区草原牧草休养生息,植物种数增加,产草量提高,提高项目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专门学习了有关草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收集了近年天祝县草原站及其与甘农大联合实施的草原科研论文,反复学习,为做好退牧还草项目专业评价打好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我们拟定了可供选择的若干个评价指标,以便在审计实施中选择评价。初步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是:草原围栏率、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产草量、植物种数、资金节约度、温棚建设量等。同时,还了解一些有关草原监测的规范及手段。

⒌查阅已完工项目的竣工决算资料和审计情况。

在审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天祝县共批准实施退牧还草五个工程,其中前三项工程已竣工并经省级验收,天祝县审计局已对其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为此,我们收集竣工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等资料,了解了已竣工工程的决算等情况。

⒍制订审计方案。在上述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方案简要内容如下:

审计目标:资金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确认;工程建设任务的真实性和项目综合效益预期实现程度的评价。

审计范围:2004年度至2007年度五个年度分项目。

审计内容及重点: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各项投资的真实性及支出的合法性;已完工程决算的真实性等;工程管理及效率;已完工年度项目的投资效果,包括投资使用效果和效益。审计重点是资金和项目管理及工程投资效益。

现场审计主要步骤:该项目的现场审计,分财务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主要方法是:

一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通过审阅财务资料确认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突出对项目资金管理的评价。在审计中,要充分利用天祝县审计局年度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二是审阅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方案,首先确认建设任务和项目实施区,之后确定样点进行实地观察,抽样核对围栏建设面积和材料使用量,与乡、村、牧民核实工程量,确认投资完成量、额的真实性。

三是进行效益分析。首先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效率进行分析;其次是选择二个项目乡镇或实施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草原生态的变化。同时,查阅和收集草原监理方面的专业资料,利用草原站监测资料和畜牧专家的专业调查及研究成果,征询畜牧专家的意见,采用草原监理方面的指标,对项目的建设的效果和效益进行量化评价,与畜牧局、草原站及有关实施单位核对并确认审核结果。第三,对投资的节资性进行适当分析等等。第四,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二、围绕方案,创新方法,认真实施现场审计。

㈠审查财务账目,确认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审计组进入现场后,首先,审查退牧还草专项财务账目,核实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第二,检查项目办对资金的管理情况,审查内容包括资金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设立和牵制制度设计、项目办支付资金流程等;第三,对财政局专项资金拨款程序、县发改委对项目结算的审核等关键点的控制进行审查;第四,利用天祝县审计局决算审计报告对项目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

㈡对围栏材料采购成本进行分析,评价项目节资性。一是通过对项目资金管理的审查,从财务上取得材料采购价、运费结算的基本数据证据;二是从项目资料库取得供应商基本资料、中标书、供应合同、运输合同等证据;三是把审资金与审项目结合进来,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节约性进行简单分析。

⒈分析结论之一:招标制度安排不合理。该项目材料采购,由甘肃省退牧还草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招投标。省退牧办对围栏建设所用材料,包括立柱、网片、刺丝及其他配件等材料,实行一个标段捆帮招标。在制度安排上,采取对全省退牧还草工程围栏材料,通过拆分运输费用后,以同一价格中标。如金属围栏材料2004年工程中标价为2.515元,20*年和20*第一批工程中标价为2.65元,20*第二批和2007年中标价为3.22元。审计认为,将围栏材料中的金属制品与水泥立柱捆帮招标,这种制度安排不科学、不合理。同时又将运输费用从标的中拆分,其实质是供货价格不一致。审计中,我们以松山镇项目区20*年和20*第一批工程的金属围栏材料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供货成本差异较大: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77元/米,甘肃WT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81元/米,酒泉CX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80元/米。如果由天祝富强围栏公司供货,金属围栏价格可控制在2.66元以内。

⒉分析结论之二:因水泥立柱招标制度安排不合理致使支出增加117.66万元。

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省退牧办安排的材料供货商都是非*市(中标单位分别是张掖市YG公司、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酒泉市CX实业公司)的经销商或生产商。但审计调查中发现,供货单位提供的围栏水泥立柱都是由凉州区或天祝县本地企业生产提供的。据调查,祁连、旦马、毛藏等乡围栏用水泥立柱由凉州区一家水泥制品生产企业提供;抓喜秀龙乡、松山镇、安远镇等乡镇围栏水泥立柱由天祝县XX制品公司(以下称天祝制品公司)提供。审计组对天祝制品公司供货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经调查证实,天祝制品公司向上述几家中标企业供应的水泥立柱(规格为120×120×1900mm)价格与中标价格差价较大(除2004年度外)。经测算,仅天祝制品公司供应的水泥立柱,差价达793700元。而该公司提供的水泥立柱仅占项目所用的45.57%。按此差异计算,该项目所用水泥立柱如由本地水泥制品厂供应,围栏所需的水泥立柱可减少资金支出117.66万元。水泥立柱价格差异分析如下表:

⒊分析结论之三:因金属围栏材料供货商安排不周致使支出增加119.48万元。

审计发现,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用金属围栏材料,在省退牧办组织的招投标中,酒泉、张掖及兰州供应商同价中标(全省所有公司供货价格统一),但生产地至天祝县华藏寺的长途运费由天祝县项目办支付,这样实际上造成天祝县项目材料采购成本不一,各供应商供应的材料价格执行结果不同,这种招标安排存在非合理性。经审计筛选,在已竣工验收的前三批(2004年至20*)项目中,用于支付金属围栏材料运输的长途费用为119.48万元,占项目中中央投资4445万元的2.68%。据调查,天祝县域内金属围栏生产厂家,完全可以满足该项目所需围栏材料的供应,其中一家生产企业向该项目甘南州供应围栏材料,供应价格与上述公司价格一致。如果该项目在材料供应的制度安排上由天祝县供应商供应围栏网片等金属材料,则可减少上述运费支付,为项目节约资金119.48万元。

⒋分析结论之四:供货商货物交付地差异致使非合理性支出增加43.37万元。

审计中还发现,项目供货商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甘肃WT公司(20*、20*项目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运输的起点主要是张掖市和嘉峪关市,与其公司注册地址不符,运输里程差距较大。审计认为,按项目合同约定,天祝县退牧还草项目中只能支付中标企业所在地至项目实施所在乡镇的长途运输费用,不应支付超距离超额运费。据此测算,该项目仅在20*年及20*第一批项目的材料采购中,就多支付运费43.37万元。其中多支付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运费21.31万元,多支付甘肃WT公司运费22.06万元。

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供应材料运输费用分析

甘肃WT公司供应材料运输费用分析

㈢、查阅项目竣工资料,核实建设内容完成情况。退牧还草项目,由于施工面大、分散,工作量难以一一核对。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一是查阅县审计局竣工决算报告,充分利用县审计局对已完工程量的审计结论;二是查阅项目主管部门竣工验收意见书,借用验收意见书中对工作量的评定意见;三是采取“三核对”即中标通知书与供货合同核对,供货合同与入库单核对,出库单与村委会签收单核对,以核实围栏材料、补播草种采购和发放量;四是通过抽样核对围栏长度及面积。确定抽查的围栏单元后,到围栏单元现场对围栏主要拐点实施测定,确定围栏四周拐点的经纬度,和作业设计中的拐点经纬度进行核对,对GPS测算的围栏长度及面积与作业设计中的围栏面积核对;五是把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采取与乡镇、村委会相关人员及项目受益区牧民座谈、询问,向项目区乡镇政府发放审计调查问卷等,核实材料发放到位的真实性,。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审核了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经审计核实,已竣工的前三批工程建设内容全面完成,正在实施的二批工程建设内容完成七成以上。

审计中,我们利用GPS定位系统的测量功能抽查了围栏的工程量完成情况。经审计现场测量计算,天祝县退牧办竣工资料反映的完成工程量和审计测定的工作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分析存在这些误差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GPS系统测定的围栏区投影面积和项目区因地形不平坦而形成的实际草场面积差异。审计中,我们参考了该项目作业设计时的误差系数即高山区围栏工作量按20%、丘陵区按15%来确定工作量的完成程度。如松山片(草原草场类)20*年度

休牧围栏单元589(X),经现场对围栏主要拐点坐标点的测定,GPS接收机显示的1954年北京坐标及经纬度坐标与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中围栏单元的完全一致,而GPS接收机显示该单元闭合面积为0.607平方公里,折合910.5亩,周长3.72公里,与作业设计和竣工决算中的围栏面积960亩相差49.5亩,周长相差0.03公里。

又如抓喜秀龙片(草甸草场类)20*年66(X)围栏单元,经审计测量,GPS接收机显示的1954年北京坐标及经纬度坐标与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

资料中围栏单元的完全一致,GPS接收机测定的面积为1231.5亩,与设计及竣工资料反映的面积

1170亩相差61.5亩;测定的围栏周长4.45公里,与设计及竣工资料中反映的周长4.92公里相差0.47公里。上述两个围栏单元的面积及周长,测定数与设计及竣工报告数误差未超过10%,在允许的误差系数范围内。对误差未超过允许值的,审计认定为围栏工作量按作业设计完成。审计中,我们还注意到,天祝县退牧办竣工图中所有围栏单元只反映围栏长度,但审计现

场观察发现围栏单元中,还有牧道围栏及其他通道围栏,实际安装的围栏长度和竣工图反映的围栏长度差异很大。如审计抽查的538(X)围栏单元(20*年),竣工图只反映围栏单元的长度,但经审计组实地观察,该围栏单元中还建有四个牧道围栏和一个路道围栏,实际安装围栏度远大于竣工图反映的围栏长度。

㈣查阅项目主管部门验收资料,确认建设目标达到程度。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县域内天然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项目区农牧民收入。因此,我们进行项目效益审计,要对审计对象进行扩展,走出财务圈子,走出会计圈子,向业务圈子延伸,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对建设目标的审计,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是收集该项目验收组对目标完成程度的验收评定意见;二是我们了解到天祝县草原监理站每年都进行草原监测,向国家草原监管部门上报草原监测资料。这些资料符合我们审计方案确定的评价草原生态变化的指标需要,为此,我们收集了天祝县草原监理站20*、2007年对项目区草原监测资料,并加以筛选和整理,形成审计证据评价项目目标完成程度;三是参与天祝县草原监理站2008年草原监测工作,直接获得项目区草原监测资料和现场影像资料,并通过现场观察,取得围栏内外牧草变化的证据;四是进一步征询专家的意见,借用外脑以弥补审计资源的缺位,向草原专家咨询审计组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公允性;五是汇总草原监测资料,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项目区草原综合效益。

⒈借用验收组对建设目标完成程度的评定意见形成评价目标完成程度的审计证据。2004年至20*期间的三批项目,工程竣工后,*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验收组,对项目实施了

竣工验收程序。市级验收意见表明:前三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项目建设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为退化草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禁牧、休牧区植被盖度明显提高,鲜草产量大幅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优良牧草种群比例提高。通过整理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意见,各项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各年度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如下表:

2008年实施的20*第二批和2007年度工程尚未结束,据天祝草原监理站预计,正常年景情况下,两年建设目标均可实现。

⒉整理天祝草原监理站对草原现场监测资料形成评价草原生态变化的审计证据。主要是收集20*以来天祝县草原站对草原监测的原始数据,利用Excel进行汇总、筛选,计算综合平均值,再进行围栏内外数值对比,形成审计评价资料。下表为汇总资料部分证据(局部):

⒊参与现场草原监测,取得草原生态变化的直接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实施现场监测,取得两个方面的证据。一是严格执行草原监理作业手册规范,取得草原各项指标包括植被盖度、草群高度、植物种数以及产草量数据;二是现场观察围栏内外牧草生长差异,并采取现场拍照方式取证。下图为审计组测草现场。

⒋汇总资料,进行生态效益分析。通过汇总历年草原监测资料和亲历现场监测,我们又进一步征询草原专家的意见,来确定审计方案中确定的综合分析指标。经与专家商议后,将审计评价指标调整为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植物种数和产草量四个。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把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⑴草原植被盖度逐步提高。植被盖度是指样方内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本报告中的植被盖度测量方法采用样线针刺法)。是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中确定的用于草原生态监测的指标之一。经审计类比分析,两种类型草场休牧围栏内外的植被盖度(七至八月份)差异如下图表:

从图表看,两类草原的草场植被盖度,在年度的七、八月份,围栏内、外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抓喜秀龙乡的草甸草场类型的草原2007年及2008年,植被盖度已达到100%。松山镇的草原草场类围栏内、外草场植被盖度差异很大,2007年和2008年植被盖度比例提高都近20个百分点,而且植被盖度逐年在提高。

⑵草群高度在休禁牧期间明显提高。草群高度是指在样方内用钢卷尺分别测量营养枝(不开花的枝条)或生殖枝(开花结果的枝条)的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伸展高度)。每个高度测定一定的株数,然后分别计算出它的平均高度。审计对两种类型草场围栏内外的草群高度(七至八月份)差异情况进行了对比。差异如下图表:

从上面两个图表看,通过建设围栏,实行草原休牧政策,草原牧草绝对高度有了明显增长。抓喜秀龙草甸草场休牧围栏内的牧草平均高度为19.65cm,而围栏外的牧草平均高度为4.15cm;松山草原草场围栏内的牧草平均高度为4.79cm,围栏外的牧草平均高度为3.17cm。审计还注意到,通过建设草原围栏,草场植物种数有一定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抓喜秀龙草场围栏外植物种数平均为16种,围栏内平均为22种;松山草原围栏外的植物种数平均为8种,围栏内的平均为10种。草原专家分析,这些变化有利于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有利于牧草结实和繁衍,维系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⑶产草量有了明显增加。产草量是指在面积为1/4m2的样方内将牧草按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杂类草、毒草及不可食草等经济类群分别装入草袋称重。之后填写标签,放入袋内,放置在阴凉风干,再称重,将风干重登记在表中。然后依据监测结果计算出鲜草和干草的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并折算围栏内外每公顷的理论产草量。审计中我们采集了两种类型的草原产草量监测数据和理论产草量折算数据,对该项目休牧围栏内外产草量进行对比。测算的产草量及折算理论产草量对比差异情况如下:

产草量样方对比图表:

折算的理论产草量图表:

从产草量分析图表看,不论是松山的草原草场类或是抓喜秀龙的草甸草场类草原,围栏建成后,鲜草及可食性牧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以抓喜秀龙草场为例,以围栏内20*至2008年三年的平均可食性鲜草为标准折算,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5883公斤。而围栏外三年的平均可食性鲜牧草为标准折算的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1485公斤,比值为3.96:1;同期,松山草场围栏内三年平均可食性鲜牧草为标准计算的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945公斤。围栏外草场理论产草量为每公顷514公斤,比值为1.84:1。

三、紧扣审计目标,客观定性,做好综合评价。

对工程效益审计进行审计评价,要紧紧围绕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把握适度审计评语,客观进行定性。审计报告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资金管理安全性;二是项目管理效率或效果;三是工程建设具体内容的完成程度;四是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报告的评价结论如下:

㈠资金管理安全。在财务管理方面,天祝县退牧还草办公室设立了财务组,配备专人核算,设置专户存储资金,进行专账核算,资金做到了封闭运行,基本遵循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以及退牧还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内部牵制制度有效。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审计中未发现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发改委和财政局对工程实施情况认真审核,严格把守资金支出关,严格按施工进度拨付资金。各年度工程竣工后,财务决算及时,财政及审计监督到位。

㈡项目管理有效。一是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由县政府对工程建设总负责,实行县长、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农牧户逐级签订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设置了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天祝县畜牧局成立退牧还草项目办公室,内设外业、内业和后勤财务三个小组,固定专人,分工负责,从组织上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行。三是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工程围栏建设材料的采购及工程监理由省退牧办在全省统一招投标后,由天祝县畜牧局与中标单位分别签订供货和监理合同,从程序上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合法运行。在工程建设中,县退牧办及监理单位能经常督促供货单位及时供货,深入现场监督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四是制订《天祝藏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得力,规范运行,管理到位。县退牧办坚持按作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施工,实行投资目标控制、进度目标控制、质量目标控制“三控制”管理。材料采购关口,畜牧局和委托的监理单位基本上能按农业部《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把关,围栏的安装遵循《农业部退牧还草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及《甘肃省退牧还草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标准。五是建章立制,规范退牧区草原管理。工程建设期间,天祝县政府制订了《天祝藏族自治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了禁牧、休牧范围和期间以及相应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把草原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法制化。在建期间,还积极调节和处理了在围栏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调动和维护了农牧民建设围栏、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六是加强工程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在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中,天祝县依托县草原站,结合草原生态的科技研究,开展项目技术支撑,积极推广恢复和保护草原的一些关键技术,解决草原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并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由科技人员对退牧草场划片承包,深入项目区现场指导。建立退牧还草项目区生态监测机制,对草原进行动态监测。

审计中也注意到,该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还存在安排上的不合理性,致使项目资金使用上存在不经济性情况。同时,还有个别项目区的禁牧围栏内有冬季放牧的现象,应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㈢工程建设任务预计全面完成,投资使用效果良好。

天祝县实施的五个退牧还草工程,前三项已实施结束。审计结果表明,前三个年度项目作业设计确定的围栏单元、围栏长度和围栏面积完成率均达到100%。20*第二批项目因省退牧办当年通知暂缓实施,于2008年初与2007年度项目合并建设。截止2008年8月底,该两批项目草原补播改良面积已按计划全面完成;围栏建设任务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5%以上。据天祝县退牧办预计,至2008年底可建成围栏单元1*个,完成围栏面积75万亩,该两批项目作业设计确定的工程量可全面完成。

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及抽样测量,我们认为,天祝县退牧办能认真执行各年度批准的项目作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项目既定任务预计能按期完成。五个项目结束后,可建成草原围栏单元421个,围栏草原面积达到3*万亩,使天祝县大部分草甸草场和草原草场建成生态保护区。天然草场的草原围栏的建成,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有效的促进项目区农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提高牧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草原植被的恢复和休养生息有了设施保证,项目投资效果良好。

㈣项目目标基本实现,综合效益凸显。

审计结果表明:天祝县天然草原经过采取围栏措施,国家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得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短期内有了一定的改善,为草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禁牧、休牧区草原植被盖度逐年提高,草群高度在休牧、禁牧期间明显增长,植物群落结构有所变化,生物多样性及产草量明显增加,草原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发挥,综合效益凸显。

四、针对问题,敦促改进,提出具体管理建议。

审计结束后,我们针对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提出了两条建议。

休牧范文篇10

1.1国家宏观放牧管理制度的演变

历史上,内蒙古草原曾生活着不同的放牧民族,但游牧一直是最主要的草原利用方式。解放以来,放牧管理制度宏观格局的演变是由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步向定居放牧转型。(1)1947~1980年游牧向定居放牧转型期。内蒙古牧区放牧管理制度的演变发轫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8年7月,时任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畜牧区内实行放牧自由,盟旗行政区划内,草原牧场一切牧人放牧自由”。195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提出“在游牧区应该逐步做到定居移场放牧,在牧场狭窄的地区应该做到定居划区轮牧”。大约经过10年时间,在游牧区初步实现定居游牧。1956年,开始提出定居移场放牧的要求。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内蒙古地区延续几千年的游牧方式已基本被定居游牧或定居移场放牧所取代[1]。(2)1980~2003年定居放牧制度强化期。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在牧区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和“退牧还草制度”,从而使内蒙古牧区的定居放牧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强化。80年代初期在牧区实施的以“牲畜承包到户”或“牲畜作价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牧户的家庭收入,但也加重了草原的负担,使草原退化加剧。1989~1995年为进一步促进草地承包制,采取单户承包、联户承包和自然村承包等三种形式。1996~1998年完成草场第二轮承包,政府与牧户签订正式的草场承包合同,进一步明确了草原经营权牧户所有,并提出草牧场使用权承包到户30年不变,从而形成了对共有草原资源掠夺行为的有效约束。基于草原退化的严重情况,2000年8月开始公布“内蒙古草畜平衡规定”,其后的2003年又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在草原利用方面开始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三牧”制度,实施生态移民,草原定居放牧方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游牧方式。

1.2牧民微观放牧管理方式的变化

微观经济主体放牧方式是牧户在既定的国家宏观放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所选择的草原利用方式。(1)1947~1980年四季轮牧向定居游牧、定居移场放牧方式演变。194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在“草原地公有、放牧自由”制度下,仍延续了以“艾勒”(即户)为单位的四季轮牧的放牧方式。但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牧民放牧地不断缩小,四季轮牧的方式遇到了困境。进入20世纪50年代,牧民定居加速,游牧半径进一步缩小,一般局限于20~30km。在牧区基本形成骨干劳力到夏秋营地放牧,其他家庭成员,尤其老人和孩子留在冬春营地的定居生活方式[2]。(2)1980~2003年定居游牧、定居移场向定居划区轮牧、定居圈养方式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草场承包到户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牧户的定居放牧方式。由于单户可利用草场面积的有限性,多数牧户采取定居划区轮牧的放牧方式,划区轮牧是根据草场的生产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将放牧场划分为若干个区,规定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的放牧方式。在内蒙古划区轮牧的周期一般按季节来计算,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游牧方式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根据草场的面积、质量、水源等情况把草场划分之后按季节变化来利用草场。2000年,“退牧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内蒙古部分草场退化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定居圈养方式。

2研究区域相关情况

2.1调查区域

选择的4个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分别是苏尼特右旗白音图古日格嘎查(编号1号)、东乌珠穆沁旗额尔顿乌拉嘎查(编号2号)、苏尼特右旗额尔顿锡力嘎查(编号3号)和东乌珠穆沁旗白音布日德嘎查(编号4号)。从草地类型来看,1号嘎查草地属荒漠草原,2号嘎查和3号嘎查属典型草原,4号嘎查属草甸草原;人均草原面积分别为242.92hm2、74.44hm2、133.64hm2、318.6hm2;平均载畜量分别为0.30羊单位/hm2、0.45羊单位/hm2、0.46羊单位/hm2、0.95羊单位/hm2。

2.2宏观放牧管理制度

现行的国家宏观放牧管理制度主要有草畜双承包制、草畜平衡制度、三牧制度(禁牧、休牧、轮牧)。从表1看出,研究区4个嘎查全部实行了草畜双承包制和草畜平衡制度,其中草畜双承包制的实施总体上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的:第一阶段分牲畜到户,第二阶段分草场到户。苏尼特右旗的白音图古日格嘎查是分3个阶段完成,草场先分到浩特(类似农区的自然村),再分到牧户。该嘎查也是研究区域中唯一实行禁牧制度的嘎查。2001年锡林郭勒盟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即通过对草场采取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和对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4个调研地点,分别位于禁牧区、春季休牧区、围栏轮牧区和划区轮牧区。

2.3微观放牧方式

调研区域牧户基本都采用了划区轮牧的方式(表2),其中苏尼特右旗的白音图古日格嘎查属于围封转移项目区,全部禁牧;其余3个嘎查牧户的放牧方式多以两季或三季划区轮牧为主。

2.4牧民生计

2.4.1牧户收支结构

从4个嘎查的收入情况(表3)来看:牧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大,4个嘎查的牧业收入均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分别为97.76%、93.68%、94.39%、97.82%;非牧业收入所占比重仅为2.24%、6.32%、5.61%、2.18%。可见,草原牧区牧民的收入来源途径单一,牧业收入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草场数量和质量、牲畜头数及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单个牧户的收入产生的影响较大。从4个嘎查的支出情况可以看出,除东乌旗白音布日德嘎查外,其他3个嘎查的生产性支出均占到总支出的50%以上,分别为53.52%、61.75%、54.05%。在调查中发现,牧户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禁牧或休牧期增加了购买饲草料的支出。东乌旗满都镇白音布日德嘎查生产性支出所占比重小,原因是户均草场面积大,草场质量好,80%的牧户有自己的打草场。

2.4.2研究区域的贫富差距

根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调研数据,1号嘎查的基尼系数为0.42,3号嘎查的基尼系数为0.34,2号嘎查的基尼系数为0.39,4号嘎查基尼系数为0.27。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0.4为警戒线,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这4个嘎查基本处于收入分配较合理的状态。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牧户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性。

3放牧制度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3.1宏观放牧管理制度的影响

3.1.1草畜双承包制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草畜双承包制的目的是通过草原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把“人畜草”、“责权利”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使经营畜牧业和经营草原紧密挂钩,让生产者在争取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关心生态效益,有效激发牧民养畜和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初步形成适应牧区特点的社会主义畜牧业放牧管理体制。由此可以确定,该制度安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但从调查区域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草畜双承包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牧民的生计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户均草场面积小,不能满足划区轮牧的最低要求。如调查的苏尼特右旗白音图古日格嘎查就其草地类型讲,户均草场面积达到3300hm2才可以采用轮牧方式。但实际该嘎查户均草场面积不到1300hm2,草场无法实行轮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牧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牲畜不断增加,造成对牧场的强度利用、重复利用,促使牧场沙化、退化,对牧户的长远生计造成影响。二是在面积有限的围栏草场上,大牲畜放不了,最终导致畜种结构单一化,从而使牧户抗市场风险或提高预期收益的机会变小。三是不能合理、均衡地利用现有草场的水资源,增加了牧户的生产成本,如在无水草场上打深水井,其成本至少十多万元。四是草原的排他性是借助网围栏来实现的,有条件的牧业大户先建立起网围栏,结果使牧户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预见的是草原退化将由普遍退化转变为局部退化,牧户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3.1.2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讲,超载过牧导致草畜不平衡,将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最终将影响牧民经济收益的增长。从微观层面讲,牧民选择具体的放牧方式必然要考虑草畜平衡问题。因为草畜不平衡必然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超载过牧,影响牧民的长期利益;二是草地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利用,影响牧民当前收益[3]。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制订的初衷是通过科学的确定载畜量来控制草原退化[4]。但实际调查结果反映的情况是草畜平衡由于执行不当,演绎成干预牧户微观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影响牧民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阻碍。由于天然草原产草量的波动性,使得载畜量标准的制定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导致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执行成本偏高,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在牧户草场面积既定的条件下,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使牧民依靠增加牲畜头数来增收的可能性变小,可能涉及到部分牧民的基本生存保障问题。如果没有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支持,这部分牧民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在草畜平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排除政策执行者的寻租行为,从而带来社会公正与平等问题。

3.1.3围封转移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内蒙古东苏旗白音图古日格嘎查属围封禁牧区,2003年嘎查实行围封转移政策,禁牧期为5年,涉及110户。在围封转移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三种安置方式可供牧户自愿选择:第一种移到北面草场(包括宏格尔苏木、查干敖包苏木、本苏木的其他嘎查);仍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第二种搬到政府出资兴建的移民村,主要从事其他养殖业或从事二三产业;第三种选择拿钱离开,自谋生路。其中,有牲畜的牧户通过租草场放牧;一部分无畜户给别人放牧;一部分无畜户从事其他职业。对牧民生计影响的调查结果如下:(1)在横向上,通过对不同安置方式的牧户收入状况进行对比发现,搬迁到北部草原继续从事畜牧业生产的44户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要高于其余66户,移到移民村的11户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较低。据调查,迁入移民村的牧户主要在政府的扶持下从事其他养殖业或二三产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培训,使牧户在从事畜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时困难重重,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迫于生计,有一部分牧民在禁牧期又重新回到了草原继续从事畜牧业生产。(2)在纵向上,通过对围封前后牧民收支情况的对比发现,牧民的生产性支出与生活支出在围封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生产性支出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饲草料支出,约占牧户生产支出总额的50%。在禁牧期间,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生态补偿,但由于禁牧的面积大,资金短缺,牧民在禁牧时自己需要外购一定的饲草料,导致饲养成本增加,使牧民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在生活支出中,生活日用品支出的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搬迁到移民村的牧民。从整体收入情况来看,牧户的收入来源仍以畜牧业为主,占总收入的96%,政策性收入仅占0.74%。由于禁牧,为节约饲养成本,牧户减少了养畜数量,导致收入不同程度的减少。

3.2微观放牧管理方式的影响

对调查区域内不同放牧方式牧户的收支情况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表4):采取不同放牧方式的牧户收入差别较小。牧业生产依旧是不同放牧方式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采用四季轮牧方式的牧户,全部收入来源于牧业生产,如2号和4号嘎查。同区域不同放牧方式的牧户,收入是四季轮牧牧户高于三季轮牧及两季轮牧的牧户,如2号嘎查。如果不考虑其他影响收入的因素,在有限的草场空间进行多季轮牧不仅可以使草原得到生息,也可以增加牧户的收入。从支出情况来看,采用不同放牧方式的牧户支出差别较大。对调查区域内不同放牧方式的支出进行的比较结果显示:两季轮牧牧户的生产性支出明显高于三季轮牧及四季轮牧的牧户,主要原因是购买饲草料成本的增加。4号嘎查由于人均草场面积比较大,草地产能高,饲草料供给充足,其生产性支出明显降低。

4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