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1:24:06

新构思

新构思范文篇1

1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面临巨大改变,如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教育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分配等工作,是满足不同时期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与企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看,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源于理财环境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自然属性是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财务管理应该积极吸纳先进经验,逐步实现国际化管理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属性来自国家的社会体制与生产关系,体现了国家化的财务管理特征。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最终都来自外部环境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而调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2.1财务管理背景全球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时展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管理接轨。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除了受到企业影响之外,还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状况等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与弊端,寻找国内与国际的差距,建立与中国特色相符,同时又可顺利实现国际对接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财务管理实效性,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2.2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有所转变。除了利用知识势力、知识劳动增强效益、创收利润之外,也要融入知识经济的新要求,确保“员工利益最大化。”另外,满足与企业相关对象的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非常重要,包括政府机关、战略伙伴、社会公众、供应商、客户、潜在客户等。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增强经济效益。可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日趋多元化。

2.3财务管理职能交叉化

在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中,强调权责利的明确划分,属于直线型管理。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社会分工细化,更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及知识共享。因此,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了财务管理职能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不再单属于财务部门,而是以企业为整体,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这样,通过财务管理职能的交叉,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挖掘企业财务潜力,更加深刻、清晰地认知自我,制定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4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例如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人为干扰因素,避免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并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简单化、优质化。另外,战略信息系统、系统模型等也在财务管理中积极使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减少错误,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化、柔性化管理。

3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3.1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的出发点。企业只有树立全新财务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应树立以下几点观念:

(1)国际化战略观念。企业财务管理遵循国际化战略观念,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我国企业将置身于国际化竞争环境中,以国际战略、国际眼光谋划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自然要与国际化接轨;

(2)“以人为本”观念。在知识经济时展中,信息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以此作为员工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与途径;

(3)多元化资本观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涌进来,企业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寻求外资合作机会,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发展;

(4)经营风险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必须树立风险观念,有意识地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3.2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一切管理行为都离不开制度的制约,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既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财务合约”公开化,以此规范企业行为,发挥约束作用。以现代化企业发展状况来看,一般委托—关系主要包括股东和经理、股东和债权人、经理和雇员等,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可能出现利益相悖状况,而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可通过奖惩、激励、约束、监督等办法实现管理目标,由此增加成本,也加剧了财务危机。因此,企业若想获得财务价值,应该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最重要的是激励体制,包括员工利润提成、福利制度、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等,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与认同感。另外,针对财务合约中提到的债务、管理等问题,也要加强监督手段,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体制,如等级评价、政府法规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自觉发展。

3.3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一方面,创新企业融资活动。在企业传统的融资手段中,主要筹措财务资本。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拥有知识资源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大小。企业财务人员应转变观念,注重培养知识资本;另一方面,创新企业财务分配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谁拥有的物质资本多,谁就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享有绝对收益分配权。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与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根据知识能力与水平分配财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之路。

3.4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财务管理手段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初期,大多只具备筹资功能,单一的职能决定了管理手段的低级化。直到上个世纪,财务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将管理的重点转为内部控制。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以应用网络技术为主,将网络财务纳入企业资源规划中。因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将原本单一化的管理工作转变为多元化,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中,甚至形成供应链连通上下企业。但是网络化财务管理仅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规划系统资源时,应该将运营流程当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整合财务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5创新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可能性有所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并将风险投资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过去,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以投资者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两大类;从企业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两大类。但是在当前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一方面,由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业务,促进了国际化的资本流动,提高资本决策效率,但同时货币从有形变为无形,从直接价值变为间接价值,必然存在风险;另一方面,由知识经济带来的信息传输、处理及反馈速度加快,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新风险防范办法,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算、报告与控制手段,以合理的风险政策,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3.6创新网络财务立法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财务管理紧密相连。但是鉴于网络特殊性,存在诸多风险,国家应加快立法创新,制定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准则等,规范网络化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除了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之外,还应增强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手段,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但是以企业当前发展状况来看,往往缺乏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数字化管理基础不足,没能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特点,与企业发展严重不符。因此,企业必须加大软件开发能力与力度,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整合,向管理要效益,发挥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加快企业财务与业务发展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

3.7创新财务评价体系

新构思范文篇2

中小企业借款收益模型分析

(一)企业借款假设企业贷款项目的风险、预期收入分布函数和还债意愿属于私人信息。假设项目成功的概率为p,对应的收益率为R1,R1≥r(r为贷款利率),项目收入足以偿还本息;项目失败的概率为(1-p),对应的收益率为R2,R2<r,项目收入不足以偿还本息。对于借款企业而言,贷款合同为:(fB,r,Ve),其中B为银行的贷款本金,Ve为抵押品的“企业评价价值”。根据Borro(1976),银行和借款企业对同一抵押品的评价是存在差异的。实际上,企业和银行对于相同抵押品的评价目的是不同的,银行关注的是抵押品对其贷款损失及其预期收益的补偿能力,评估价值是抵押品的净市场变现价值(Vm)。而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在代偿抵押品无法复制的条件下,企业对抵押品的评估价值着眼于其作为整体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预期贡献或收益的现值;在能够复制条件下,代偿抵押品的价值包括预期重置成本和抵押品代偿引致的其他相关成本,而非抵押品的变现价值。这里将企业对抵押品的评估价值定义为抵押品的企业价值。一般而言,抵押品的企业价值高,甚至远远高于抵押品的净市场变现价值,即Ve>Vm。

(二)企业借款的期望收益模型企业借款的期望收益模型:Y=p[βB△R1+(1-β)(B(1+R1)-Ve-f)]+(1-p)[αB△R2+(1-α)(B(1+R2)-Ve-f)]......①,其中,△R1=R1-r,△R2=R2-r。β是项目成功条件下企业守约的概率,因为在项目成功条件下,企业具备完全的偿还能力,所以β代表企业的偿债意愿,0≤β≤1;α是项目失败条件下企业守约的概率,在项目失败条件下,企业不具备完全偿还能力,α即取决于借款企业还款能力大小,也取决于还款意愿的强弱,0≤α≤1,一般而言,β>α;f为违约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违约的信誉损失导致的再贷款机会的丧失,包括贷款银行拒绝续约合作,在违约信息公开条件下其他银行可能的拒贷等。由于dp/dVe=-dY/dVe×dY/dp,-dY/dVe=p(1-β)+(1-p)(1-α),-dY/dVe实际上是银行预期违约率的分布函数,即ф=-dY/dVe=p(1-β)+(1-p)(1-α),即违约率大小既取决于项目风险大小也与企业主的还债意愿强弱有关。dY/dp=B(R1-R2)+(β-α)[Ve+f-B(1+r)],因为β-α>0,当Ve>B(1+r)-B(R1-R2)/(β-α)-f......②时,dY/dp>0,所以dp/dVe>0,Vm↑→Ve↑→p↑,说明抵押品的价值提高会使企业产生选择低风险投资项目的激励,会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企业选择守约或违约的意愿(事关道德风险)取决于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要求。根据企业贷款收益模型①,在项目成功条件下,企业期望收益对β的导数:dY/dβ=p[B△R1-B(1+R1)+Ve+f]。当Ve≥B(1+r)-f时,dY/dβ≥0,企业会选择守约偿债,Ve越高,守约偿债的意愿越强;当Ve<B(1+r)-f时,dY/dβ<0,企业会选择违约。在项目失败条件下,企业期望收益对α的导数:dY/dα=(1-p)[Ve+f-B(1+r)]。当Ve≥B(1+r)-f时,dY/dα≥0,在具备额外偿债能力的条件下,企业会选择守约偿债;当Ve+f<B(1+r)-f时,dY/dα<0,企业会选择违约。可见,在具有偿还能力的条件下,企业守约的条件是:Ve≥B(1+r)-f......③。

银行抵押品视角的创新与银企长期合作的重复博弈

(一)银行抵押资产视角创新与守约激励

根据②和③,满足Ve≥B(1+r)-f时,企业不仅会约束冒险投资冲动,审慎选择投资项目,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而且在具备偿还能力的条件下,企业不存在违约激励。但是这里的高抵押担保[Ve≥B(1+r)-f]不同于传统的高抵押担保[Vm≥B(1+r)],而Ve>Vm。这说明,即使企业提供少量的抵押资产[V<B(1+r)]也可以满足③式,Ve≥B(1+r)-f,企业仍然会产生守约的内在激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贷款的抵押能力。由此可见,着眼于企业守约的内在激励,银行抵押品视角由市场变现价值转变为企业价值,实现抵押品视角创新既能够提高银行的贷款规模,也能够降低违约风险。比如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抵押代偿,重新构建的成本不仅包括该资产的重置价值,而且包括企业误工停产引发的一系列损失,甚至这种损失巨大,比如失信于订货客户,失去市场。显然,这种代偿抵押资产的企业价值大大高于市场变现价值,以该资产作为抵押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贷款规模。另外,抵押资产视角的创新还扩展了抵押资产的范围。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不限于市场价值稳定,变现性强的不动产和有价证券,企业拥有的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符合抵押的条件下都可以作为抵押资产。尽管中小企业符合银行要求的市场价值较高的不动产和有价证券有限,但中小企业一般都存在关系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产,虽然这种资产的市场价值可能较低,通用性和变现能力较差,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其价值是巨大的。比如关键生产设备、分销渠道、品牌、生产和销售许可证、专利技术或核心技术,甚至是企业的产权,业主的控制权等。在符合抵押的技术条件下,银行可以把这些传统上认为不符合抵押品要求,但企业价值较高的关键资产作为抵押资产。比如以市场认同的产品品牌作为抵押,发生贷款违约的企业如果再以该品牌销售产品则视为违法,而重新树立品牌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这种代价足以使企业产生失信行为得不偿失的预期。当然,为增加这类资产作为抵押品的可操作性,需要建立健全财产抵押制度,追究转移和滥用代偿抵押资产企业主的法律责任等。尽管抵押资产视角的创新能够使企业产生守约激励,但也可能由于项目失败而发生违约,在V<B(1+r)时,银行会发生损失。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第三方担保等措施加以补充,担保额度为G=B(1+r)-Vm。由于Ve≥B(1+r)-f,违约风险降低,所以容易得到担保方的支持。由于企业的违约风险低,保费水平也较低,企业的担保负担较小。

(二)银企长期合作的重复博弈与声誉机制

根据企业守约的激励条件:Ve≥B(1+r)-f。在Ve较小的条件下,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f也会满足Ve≥B(1+r)-f,企业仍然会产生守约激励。因为企业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不仅抵押品会丧失,而且无论原因如何都会使银行对违约企业的品德或其经营决策的理念和能力产生怀疑,企业的信用声誉也将受到破坏,企业的再贷款能力将受到影响,违约的机会成本较高。KMRW声誉模型(reputationmodel)表明,在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过程中,如果博弈重复次数足够多的话,在“冷酷战略”威胁下,出于对未来收益的考虑,当长期合作的收益大于失信的短期收益,参与人维护守信声誉是最优的选择。假定中小企业有N个项目需要贷款,博弈就变成了N次重复博弈。假定中小企业在博弈开始后的某个阶段首先选择了失信,失信收益=B(1+r)-Ve,银行会采取“冷酷战略”:拒绝提供后续贷款或采取传统的抵押条件(也会降低企业的再贷款能力),假设随后每个阶段的收益(支付)为0。对于守约的企业,银行将与之续约作为守约的奖励,假定企业获得的贷款收益为P。守约的收益,即违约的机会成本:f=P(1+ρ+ρ2+...+ρn)-B(1+r)。预期贷款收益P越高,贴现因子ρ越高,违约的机会成本f越大,中小企业越有内在激励建立诚信守约的声誉。根据张维迎(1996),ρ是耐心程度的函数,当中小企业更注重长远利益时,ρ值越大。满足f=P(1+ρ+ρ2+...+ρn)-B(1+r)≥B(1+r)-Ve,企业会产生守约的激励,(贷款,守信)是每个阶段的均衡结果。上述分析说明,建立企业守约的声誉机制,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f的条件是:银行需要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的信贷关系,作为对守约企业的激励,承诺提供后续贷款,对违约企业则采取“冷酷战略”作为对违约行为的约束;较高的贷款收益P,对于发展受到资金严重制约的中小企业而言,预期贷款收益P很高;较高的贴现因子ρ,由于残酷的竞争压力,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与大企业相比,对长期利益可能注重不够,但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会越来越注重长远利益,ρ值也会不断增大。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较高的违约机会成本,而较高的违约机会成本说明,银行进一步降低对抵押品的要求,仍然能够满足企业守约的激励条件。

抵押品视角创新和声誉机制建立的路径

(一)抵押品视角创新

根据上文所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仅企业贷款项目风险收益、财务能力和业主品德属于私人信息,而且银行也难以准确甄别企业的关键资产及其企业价值。如果银行能够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外部银行”转变为信息对称的“内部银行”,银行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避免逆向选择,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甄别企业的关键资产及其企业价值,为银行抵押资产的视角创新创造条件。而只有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长期近距离接触与合作才能够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而问题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长期贷款合作的可能性甚微。在我国当前垄断性大银行可选择的贷款对象众多,而且期望收益率较高。为实现规模经济要求,必然提高单笔贷款额度和抵押品的临界规模,因而倾向于为信息透明、贷款规模大、抵押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由此可见,众多信息不透明、收益水平低和抵押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难以介入大银行信贷市场。由于在与大型银行对大型借款客户的争夺中,中小银行处于劣势地位,集聚战略成为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大型银行不愿或不屑眷顾的收益低、风险高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会成为中小银行的目标市场,使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成为可能。同时,甄别企业关键资产及其企业价值,中小银行更具优势。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主要来源于银企双方的长期合作。由于中小银行具有地域性、社区性的特征,使其能够贴近企业,深入到企业内部,不仅可以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业主品德,而且可以通过长期固定地与少数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积累各种企业非公开的专门化知识和信息,如企业的行业、经营管理和资产的技术特征等信息,更有利于银行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认知企业的关键资产及其企业价值。而且科层结构复杂的大银行由于链条长,解决信贷人员问题的成本会更高,这些非公开的专门化知识的模糊性、专有性的特征使其很难在大银行内部不失真地传递。相反小银行链条短,解决问题的成本较低。

新构思范文篇3

1、以群众角度作为新闻角度去报道

1.1新闻角度的定义。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将一个事件完全客观的呈现给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但由于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即报道与写作不同,写作往往从正面进行的描述,简单明了,而新闻报道则需要通过不同的侧面进行报道。但由于不同的侧面反正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所以为了客观全面的对一个事件进行报道,就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个事件进行描述。并且,由于不同侧面地描述带来不同的描述效果,也会使观众对于整个报道的事件更有新鲜感[2]。整个事件包括事件信息的提供者、事件的直接相关人员、事件的传播者等,从各种角度进行报道,才会报道一个全面的事件。而这里的报道角度就是,这个事件中的组成点,即每一个点就是一个报道的角度。由于每一个事件组成点不同,它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各不相同,对于新闻的报道就是不同的组成部分,而这就是新闻角度的作用[3]。

1.2多从群众的角度报道新闻。改进新闻报道迎合群众口味,不是说群众不关注会议报道,就要将会议报道全部删除,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将会议报道做好、做活,而把握好报道角度就非常关键。群众之所以不喜欢会议报道,是因为其报道的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所以群众必然不会选择不知其所言的新闻报道。从群众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就是要改进新闻报道的内容,讲清楚会议的内容,并分析这些内容与群众有什么关系,能为群众带来什么影响。只有当群众能从新闻报道中获得到想知道的信息,他们才会关注这样的新闻报道。

2、增加新闻的观看性

在对党和国家的新闻进行积极报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群众的接受程度。为了迎合群众的口味而进行适当的改变,但绝不是说将会议决策和领导人的工作指示进行压缩处理,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通过其他事件体现出会议决策和领导人工作指示的影响。并且在报道的时候,多对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报道,并与会议的政策、领导的活动相结合,使报道更加生动,吸引力也就更强。

3、改进对于新闻的播报要求

传统新闻播报员一板一眼念稿子的方式已经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了。现在很多电视台已经将播音人员打造成为了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他们不再是仅仅通过字正腔圆地念稿子而进行新闻播报,而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类似于一种聊天的方式将新闻事件报道出去。这样,播音员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逻辑把握不同字节的读音的轻重,将新闻报道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使新闻报道更加顺畅,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因此,对于新闻播报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不该再要求字正腔圆一字不差的准确读出字音,而是在不产生表达歧义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对于字的读音要求,这样可以令主持人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而且也应该放宽对于主持人的客观播报性,不应当将主持人的个人感受排除在新闻播报之外,同时结合个人感情色彩的新闻报道也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现在好多电视台已经放宽了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是主持的节目更贴近群众,使观众感觉好像就如同聊天一样。语速平和令观众感到舒适,没有曾经机械语速冰冷的感觉。让观众消除了主持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使观众感觉更加亲切的同时,对于播报内容也更加易于接受。

新构思范文篇4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当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工趋利性增强。利益的驱动力加大,使职工的价值观念多样化。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着企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部分职工过分追求物质利益。部分职工经济意识强烈,政治意识淡薄;务实意识强烈,使命意识淡化。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当前企业职工在思想上普遍存在着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部分职工对新政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择业观念没有随着时展而产生根本的转变,部分职工技术素质偏低、技能单一,给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分配差距拉大导致部分职工心理失衡。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有部分职工对改革充满着热情,但也有部分职工对改革在思想上抵制,他们担忧企业推行的改革,会导致个人预期支出不断加大和个人预期收入不断减少;担忧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原来收入相对平均的状况被打破,许多职工不平衡的心理加剧。三是职工对自身的地位产生疑问。大部分企业职工认为改革就是改掉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认为他们由过去的“主人翁”变成现在的“主人空”。在职工疑虑较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被扭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有些人认为,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思想工作是浪费,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有些人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中的威信。当前许多党务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内容、方式方法、机制手段上没能根据新时期的新变化予以及时调整和转变。比如工作脱离实际,教育内容笼统抽象等,难以产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效果。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诸多新情况,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党务工作者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二、以新思路新视角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从宏观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社会的思想观念、经济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是各种体制、结构、利益等关系需要深度调整的矛盾凸显期。这种史无前例的变化既给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和机遇,同时也必然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乃至冲击,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全社会的共性问题在企业会体现得更直接、更具体、更敏感,解决起来也会更现实、更迫切、更艰巨。党务工作者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大胆地引进新理念、开拓新思路,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唯有以新思路新视角,注重在实践中坚持“四个创新”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

1.创新方式,增强工作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启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避免搞空洞、枯燥的说教,避免简单生硬、搞形式主义。为此,一要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通过群众评议、调查走访、接待来访、热线电话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反映利益诉求、排解公众情绪。二要多用群众参与的办法。结合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群众参与的过程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让道德建设成为职工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三要多用提供服务的办法。应当说,服务不是给予,更不是恩赐,而是群众应当享有的权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调整工作思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教育职工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实效,可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广大职工精神饱满地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2.创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与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通过对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政务公开,使各项工作更加透明化,具体来说,很多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开展了许多活动,通过公示、网站宣传、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表彰大会等形式对新颁布的政策及受表彰的人员予以公开;通过座谈会、意见箱、民主评议、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收集职工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公开、公平、公正方式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也更加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效地实现了领导与职工的双向沟通,把矛盾化解和消灭在萌芽之中。

3.创新机制,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上下的共同任务,不能只靠政工部门一家,必须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各方面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的工作局面。为此,一要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是保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运转的保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使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政工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基层单位的作用。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融入到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中,落实到企业的规章制度里,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成为基层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党务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开展好帮扶救助、送温暖活动。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大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新构思范文篇5

一、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分析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而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古代文学面临着压缩学时的困境,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对这门课大多是从重点词、句的解读的教授,其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从教学手段来说,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大学扩招,学生的基础下降,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合格。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也使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反而追求一些对自己具有实用价值的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2.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因而对其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对高校古代文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构想与实践

1.改革教学方法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方法上应该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叉融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学基本功。比如要求学生诵读名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作家的风格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古代文学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信息获取量小的特点,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古代文学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介入,这样能够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各个方面使学生进行信息接收,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模式现阶段,古代文学课程主要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但是古代文学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几首诗词这么简单,古代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的关系都是围绕此而展开的,也正是如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古代文学改革思维模式下,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不平等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现在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都是采用论文和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无疑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樊笼里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观,未来改革的古代文学课程应该开设专题讨论评分制,以某一个课题作为讨论对象,以此来评判学生的古代文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性。

3.改革古代文学的培养目的古代文学是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存在的,而这就需要通过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前指定学生搜集资料、阅读篇目,在课堂上不采用讲授法,而是采用讨论法进行,并对一些问题进行现实结合教学法,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4.改革课程设置古代文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其的学习并不能由其单一完成,而是需要古代汉语课程以及现代汉语课程做支撑,因此学校应该在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的同时开设语言类课程,特别是古代汉语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置文化类课程选修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性地储备中国的文化、语言、社会、思想知识,文学和文化其实质是相通的学科。

新构思范文篇6

一、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分析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而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古代文学面临着压缩学时的困境,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对这门课大多是从重点词、句的解读的教授,其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从教学手段来说,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大学扩招,学生的基础下降,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合格。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也使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反而追求一些对自己具有实用价值的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2.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因而对其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对高校古代文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构想与实践

1.改革教学方法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方法上应该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叉融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学基本功。比如要求学生诵读名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作家的风格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古代文学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信息获取量小的特点,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古代文学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介入,这样能够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各个方面使学生进行信息接收,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模式现阶段,古代文学课程主要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但是古代文学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几首诗词这么简单,古代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的关系都是围绕此而展开的,也正是如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古代文学改革思维模式下,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不平等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现在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都是采用论文和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无疑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樊笼里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观,未来改革的古代文学课程应该开设专题讨论评分制,以某一个课题作为讨论对象,以此来评判学生的古代文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性。

3.改革古代文学的培养目的古代文学是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存在的,而这就需要通过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前指定学生搜集资料、阅读篇目,在课堂上不采用讲授法,而是采用讨论法进行,并对一些问题进行现实结合教学法,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4.改革课程设置古代文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其的学习并不能由其单一完成,而是需要古代汉语课程以及现代汉语课程做支撑,因此学校应该在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的同时开设语言类课程,特别是古代汉语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置文化类课程选修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性地储备中国的文化、语言、社会、思想知识,文学和文化其实质是相通的学科。

新构思范文篇7

一、声音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视听觉、触觉等身体感官的刺激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视觉和听觉是一个整体性的联觉,没有听觉,视觉便不完整;只有听觉信息没有视觉信息,新媒体艺术也不能全方位的模拟真实的世界。声音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刺激

新媒体艺术通过背景音乐、声效、语声等给受众提供符合客观现实的听觉信息,缺少了这些信息大脑便不能恰如其分的“感知”现实与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新媒体艺术中一些逼真的音效设置,比如,虚拟坦克训练中的爆炸燃烧音效,才使被训人员如同身临其境地处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达到其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训练价值的目的。新媒体艺术中的阶段性背景音乐还可以缓解受众的压力,增加其参加训练的兴趣和乐趣,对失败者还有一些鼓励性的音乐。

(二)结构性作用

声音在新媒体艺术中的结构作用主要借鉴了影视艺术中声音对画面的结构功能。声音的熟练运用使得新媒体作品在结构上更加的完整。比如,在当前比较流行的“坦克世界”游戏中,每一场战斗开始时,都有不同的开场白:“好戏开场了”、“开始吧”等。在任务结束后,还会有人声无奈地表示:“任务失败,我们撤吧!”在游戏中间会有:“打中了”“我们击中了他的履带”“再来一炮他们就完蛋”等诸如此类的提示性或者鼓励性的语音,都很好的把整个训练过程贯穿成一体,仿佛置身真实、客观的战场。

(三)塑造环境,创设环境感

新媒体艺术要模拟不同的现实环境,而这些不同的现实环境,又有各自的环境声音特性,这就要考虑采用设置与环境相贴切的声效,否则,便不能营造真实的环境感和现场感。声音是我们判断方位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耳正是通过声源到达两耳时间差来判断音源的位置的,因此,良好的声音有助于新媒体艺术营造真实的空间感和环境感。(四)提高新媒体艺术的艺术表现力新媒体是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领域,也有人称之为虚拟现实艺术。为了提高其艺术表现力需要从画面和声音两个方面入手。声音包含音乐,音乐不具有造型艺术的直观性,音乐和其他艺术手段的结合,可以直接表现具体的客体形象和概念思维。比如,在“坦克世界”的“荒漠小镇”战斗中,就运用了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背景音乐,充分体现了异域文化的特点,辅助人们建立身处异域战场的先行经验,提高了游戏参与者的融入性和积极性。

二、不同层次的新媒体艺术产品对声音的要求不同

按照互动程度划分,新媒体艺术可以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只有人机互动的新媒体艺术,这个技术实现比较简单,比如一些教育类的游戏程序,训练人们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个层次是能实现人机、人人低水平互动的游戏。比如坦克世界。此类虚拟现实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发送文字信息实现成员间的互动,信息传递的效率比较低,成员间的呼应较困难。第三个层次是能够实时的进行成员间的对话的高级虚拟培训系统。比如飞行员模拟飞行驾驶训练、核电站维护操作训练等。很显然,针对不同的新媒体应用系统,需要设置不同的声音。比如,寓教于乐的人机互动游戏显然比飞行员模拟飞行系统需要更加具有艺术性的音乐,但是,后者对音效的要求显然比前者更高。

三、新媒体艺术中声音设计包含的内容

新媒体艺术的最主要特征是其对现实的模拟,而要真实地模拟客观世界或者意念中的世界,最主要的是体现新媒体作品的环境感和沉浸感。不管是交互性的设计、画面的设计,还是声音的设计,都必须从这两个特征出发。新媒体艺术的声音设计不同于其画面和互动性的设计,画面的设计目标是真实的再现客观世界中的具象“物体”,比如树木、山水、沙漠等,这些可以借鉴艺术领域中的构图、色彩、明暗等被“复制”到数字世界中。而声音(尤其是音乐)则不同,我们前面说过音乐要靠与其他艺术手段的结合才能表现客体形象和概念,因为它不具备文学的描述性,也不具备造型艺术的直观性,因而它不借助其他艺术手段,很难直接表现具体的客体形象和概念思维,这就决定了音乐审美具有非具象、无语意的审美特征。因此,在新媒体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辅助性的视听联觉上,比如,在高级的虚拟现实中,音乐的作用则相对小一些,现场感很强的音效(比如背景环境的声音)则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5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仅仅通过视觉画面的呈现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对其中的声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通过视听两方面综合性地展现虚拟场景。新媒体艺术中的声音主要通过音效、音乐、语声来表现。音乐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是数字化声音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抽象的概括艺术,它的作用是表达情绪和情感关系”,新媒体艺术中的音乐使用可以借鉴影视音乐理论,主要指新媒体艺术中出现的机器提示声、互动对话声等。所谓音效,即是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环境噪声(背景声音)和人为设计的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发动机的声音、各种碰撞的声音、虫鸣鸟叫等,这些都会增加新媒体艺术的真实感和环境感。

四、新媒体艺术中声音设计的实施途径

声音包含音乐、音效和语声3个方面,相应的新媒体艺术声音设计也要从这3个方面来探讨。

(一)音乐的设计与选择

影视片音乐主要包含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两种,有源音乐即客观音乐,音乐的原始声源存在于画面中。例如,画面中有一部唱机正在播放一段交响乐,而此时的背景音乐正是这段交响乐。无源音乐即主观音乐,在画面上看不到或者感觉不到发声源的存在,是创作者根据主题需要为画面专门配置的音乐以渲染情绪和情感。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音乐的创作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在考虑版权问题的前提下,从现存作品中选择。比如,“坦克世界”中的一个湖边战斗场景就选配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鼓舞身处其中的玩家们的士气,感染其情绪;其他场景还会间歇性地出现中国国歌的某一段旋律:|1.35.565|,以及其他一些背景音乐。第二,在有充足的资金保证的前提下,邀请音乐制作人为新媒体作品专门创作、编配音乐。这一过程包含诸多程序,主要涉及音乐创作中的各个环节。比如,编曲、乐队(指挥、各个声部等)、现场录音、混音、合成等。这一种方法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其间还包含着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等工作。所以说,对于一般的新媒体艺术创作来说,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以及可行性上的问题。第三,采用数字化的制作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个人电脑(PC)硬件和软件技术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音乐的飞速发展,在个人计算机上组建一支像样的管弦乐队已经不再是梦想。在个人计算机上,可以完成编曲、混音、配器、录音、合成等一系列的技术过程。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音乐制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音乐制作中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许多部门合作去完成的一部交响乐或者流行乐,只要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在个人计算机、MIDI接口、键盘合成器、软件音序器等工具帮助下就可以完成。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和金钱。目前,许多大师级的音乐家都开始尝试使用电子音乐来创作,比如,于2001年获得格莱美奖的日本音乐家喜多郎(MasanoriTakahashi)在其音乐作品中大胆使用混响器等电子音乐创作工具进行作品创作。对于新媒体艺术音乐创作来说,数字化的音乐创作可以说是“小成本,大制作”,而且,数字化音乐与数字化的新媒体艺术和技术兼容性更加完美。

(二)音效的创作

生活中可以找到没有音乐的地方,但是找不到没有声效的地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河流、家居环境等无处不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噪声)存在,作为对现实有所反映的新媒体艺术也必须考虑到声效对真实感的影响。声效的创作主要以传统的拟音———录音方式,在录音棚中完成。当然,在声效创作方面,还需要一些想象力,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声音,和画面配合以后便会产生十分形象的声画效果。比如,动画片里人摔倒的声效采用的是保龄球瓶倒下的声音。声效的创作和一般的艺术创作大致相同,首先有一个创意阶段,分清楚场景的声效有哪些,需要哪些道具完成,是否有现成的素材库,声音和画面的关联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第二个阶段就是拟音阶段,即使用人工发声器模拟影片中所需要的音响效果,本过程主要在录音棚完成。第三阶段就是合成,运用各种软件或者硬件合成器(根据资金和个人兴趣)对声效的声速、声调、音色等进行综合调节,最终完成音效创作。

新构思范文篇8

一、观念创新

一般说来,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技巧组成的三维结构。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滴水穿石的联想》这一文题,当有人表现了“持之以恒”的观念之后,为避免重复、雷同,我们至少可以构思以下几个新的看法:一是联想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是联想到困难如顽石,其实并不可怕;三是联想到世界上的小事(人)物往往可以战胜貌似强大的事(人)物。如此等等。

其次是要使文章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关。比如写一篇讨论学习孔繁森的文章,就一要以培育孔繁森式的一代新人为学孔繁森的目的;二要以孔繁森精神为学孔繁森的内容;三要以“百花齐放”为学孔繁森的形式。这样,写出的文章观念,才有可能和时代精神合拍。

二、形象创新

中学生写作构思的形象创新,旨在要求通过文章的有限篇幅,写出新的形象。

首先,这种形象既要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又要能鲜明地映照社会端倪,具备当代意识,让读者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明白一些什么,特别是对中学生读者,应有尽可能大的启示。

其次,构思并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双重性格,既写出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写出人物的固有弱点和不足,不能写成十全十美的“高、大、全”,或者头上生疮脚板流脓坏透顶的丑八怪。

三、结构创新

文章结构的构思创新,是要以谙熟中学常见文体基本结构为前提,只有熟练地把握了常见的基本结构,才有可能实现结构创新。

四、手法创新

构思时有了观念和形象上的创新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从中学记叙文写作手法的基本模式来看,以下10种写人的手法,都可在构思时循序渐进地使用: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物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群人;人物小传;以物喻人;综合写人。

只要对这10种手法驾轻就熟,中学生在记叙文中写起人来,就会得心应手,时时(间或)还会构思出新颖独到的手法来。

五、角度创新

据说一个戏剧演员表现哭泣,不是对着观众以袖掩面,而是背对观众抽动双肩,其表演的真实感,超过了掩面的工夫。

文章写作也是这样,角度构思新颖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中学生应该牢牢记取: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假若别人没有发现,就是你的角度创新。

以写一篇《孔乙己》的读后杂感为例,就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不同的层次,创造不同的角度。

角度之一:议“笑”。分析比较丁举人的狂笑、掌柜的奸笑、众人的哄笑和取笑、孩子们凑热闹的笑以及“我”的“附和”的笑,把握人物典型,探求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角度之二:议“偷”。探讨“偷”与酒的关系,分析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探讨“偷”与笑的关系,分析社会环境的冷漠;探讨“偷”与打的关系,分析等级制度的罪恶;探讨“偷”与情的关系,分析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角度之三:议“比”。分析作品中孔乙己脸色动作进出场的对比;能谋生的条件和“偷”的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的对比;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探求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命运。

角度之四:议“眼”。通过文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是这么过”的分析,理解文章结构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新构思范文篇9

文贵创新。这种新,应该体现在文章构思上。

一、观念创新

一般说来,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技巧组成的三维结构。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滴水穿石的联想》这一文题,当有人表现了“持之以恒”的观念之后,为避免重复、雷同,我们至少可以构思以下几个新的看法:一是联想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是联想到困难如顽石,其实并不可怕;三是联想到世界上的小事(人)物往往可以战胜貌似强大的事(人)物。如此等等。

其次是要使文章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关。比如写一篇讨论学习孔繁森的文章,就一要以培育孔繁森式的一代新人为学孔繁森的目的;二要以孔繁森精神为学孔繁森的内容;三要以“百花齐放”为学孔繁森的形式。这样,写出的文章观念,才有可能和时代精神合拍。

二、形象创新

中学生写作构思的形象创新,旨在要求通过文章的有限篇幅,写出新的形象。

首先,这种形象既要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又要能鲜明地映照社会端倪,具备当代意识,让读者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明白一些什么,特别是对中学生读者,应有尽可能大的启示。

其次,构思并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双重性格,既写出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写出人物的固有弱点和不足,不能写成十全十美的“高、大、全”,或者头上生疮脚板流脓坏透顶的丑八怪。

三、结构创新

文章结构的构思创新,是要以谙熟中学常见文体基本结构为前提,只有熟练地把握了常见的基本结构,才有可能实现结构创新。

四、手法创新

构思时有了观念和形象上的创新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从中学记叙文写作手法的基本模式来看,以下10种写人的手法,都可在构思时循序渐进地使用: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物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群人;人物小传;以物喻人;综合写人。

只要对这10种手法驾轻就熟,中学生在记叙文中写起人来,就会得心应手,时时(间或)还会构思出新颖独到的手法来。

五、角度创新

据说一个戏剧演员表现哭泣,不是对着观众以袖掩面,而是背对观众抽动双肩,其表演的真实感,超过了掩面的工夫。

文章写作也是这样,角度构思新颖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中学生应该牢牢记取: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假若别人没有发现,就是你的角度创新。

以写一篇《孔乙己》的读后杂感为例,就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不同的层次,创造不同的角度。

角度之一:议“笑”。分析比较丁举人的狂笑、掌柜的奸笑、众人的哄笑和取笑、孩子们凑热闹的笑以及“我”的“附和”的笑,把握人物典型,探求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角度之二:议“偷”。探讨“偷”与酒的关系,分析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探讨“偷”与笑的关系,分析社会环境的冷漠;探讨“偷”与打的关系,分析等级制度的罪恶;探讨“偷”与情的关系,分析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角度之三:议“比”。分析作品中孔乙己脸色动作进出场的对比;能谋生的条件和“偷”的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的对比;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探求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命运。

角度之四:议“眼”。通过文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是这么过”的分析,理解文章结构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新构思范文篇10

关键词:创新构思;鞋靴造型;设计

鞋靴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面对的常备日用品。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审美观的变革,对自己鞋靴的要求,也不仅仅只是合脚和耐用就行,而是应当拥有美观大方的造型。对于鞋靴来说,“线”是鞋靴造型设计中极具变化和个性的造型元素,表现鞋靴的结构及其帮面的轮廊与分割、装饰手段等。形式美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人们对事物形式美构成规律的总结。研究鞋靴设计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为了提高对鞋靴产品形式美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便更好地运用于鞋靴设计要素,创造出更具美感和个性的鞋靴产品[1],我们有必要对探讨“线”的创新构思在鞋靴造型设计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地改进鞋靴的造型设计,使鞋靴的造型更加满足大众的审美口味。

1鞋靴造型中“线”的创新构思的包含要素

对于鞋靴来讲,其造型要素包含了从形态到色彩到材料肌理到图案到装饰工艺到配件等多个方面。“线”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鞋靴设计中重要的形式语言[2]。通过对鞋靴中的形态、色彩、图案等要素的有机组合,使鞋靴的造型产生一种具有旋律性的动感,满足造型设计的需要。在进行鞋靴设计时,既要不违背基本的设计框架,又要在设计方案上做到不拘一格,使鞋靴的造型大气而不笨拙、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不矫揉造作、简洁而不单一,同时富有流畅感、动感和节奏感,使鞋靴既美观又不流于俗气、造型新颖而富有“气场”,让鞋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将美工技术与绘画艺术有机进行结合,就构成了造型设计的精髓。而鞋靴的设计理念又必须在最终的制造生产环节,具备可行性,此外还要与经济性相协调。所以在鞋靴设计上要避免两个弊端:第一,“线”的位置过偏,导致鞋跟部看起来缺乏匀称感。第二,线条分割后“面”形的大小比例失调,导致鞋靴缺乏平衡感。此外,当鞋靴的型号较小时,其部件轮廓应尽量运用曲线进行分割,避免鞋靴看上去过于单薄。反之,当鞋靴的型号较大时,则最好采用直线来进行分割,以免鞋靴看上去过于臃肿。在对鞋靴进行分割后,其造型必须同楦型造型相搭配。比如,当楦型为方头时,应当以方和直作为其部件平面分割造型和分割线条的主要轮廓。此外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线形部件材料的成本问题,避免过于繁杂的制作流程,以免因成本过高而降低鞋靴的性价比。

2线的形态性格及组合的创意方案

2.1运用线条的形态性格来彰显鞋靴的设计特色和视觉特征

在对线的形态性格的运用上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充分地彰显鞋靴的设计特色和视觉特征。鞋靴设计中的装饰造型设计是为鞋靴锦上添花的环节。对于鞋靴的造型来讲,要寓“线”的形态于结构线、细的装饰线及车缝线等部位当中。而线的不同形态所对应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比如直线条对应着挺拔、干练、纯洁及直率,曲线条对应着明快、柔和、浪漫、潇洒和随性,细线条则是与优雅、精致和锐利和清秀相对应,粗线条则对应着壮实、稳重、婚后、粗犷与阳刚。在设计时,必须结合不同鞋靴的具体特质,来对线条进行刻画。比如,设计运动鞋时,为了体现出动感和奔放的效果,就要常常用到斜直线;设计童鞋时,为了体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通常采取曲线。在设计女式鞋时,为了体现出女性的浪漫和温婉、优雅、细腻和风情,通常采用较细的曲线。相反,在设计男式鞋时,为了体现出男性的壮实、坚毅和挺拔及潇洒,则通常采用较粗的曲线。

2.2运用灵活多变的线条的组合搭配

线条的运用不是单一的,多种线条的组合搭配,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造型特色,使鞋靴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得到升华。对于线条的组合方式来说,涵盖了若干线的形状、数量、长短、方向、粗细、疏密及肌理的表现、组合及其变化。由于鞋靴的形状不同,因此在其组合搭配上自然也就存在着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鞋靴的具体特质,以及鞋靴的不同部位对视觉效果要求的不同,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搭配方案。

2.2.1直线组合上的合理搭配设计和运用

直线有斜直线、水平直线、垂直线和折线多种形态。其中,斜直线体现了运动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它通常在低腰运动鞋或板鞋的外侧较中心部位以点缀的形式出现。垂直线体现了端庄的表情和刚劲的力度,通常在低腰皮鞋和休闲鞋的设计上有广泛的运用,体现出此类皮鞋的大气和沉稳。此外还可以用于中、高筒女时装靴,来体现出都市白领丽人的干练和魅力。同时可以使女性的小腿具备修长的效果。在鞋靴的细车缝线中,则采用折现组合为宜。它可以显著地减轻某些线形的单调感。

2.2.2曲线组合上的合理搭配设计和运用

曲线有几何曲线与自由曲线之分。它通常运用在鞋靴的帮部件或帮部件形态平面分割造型上面。它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地彰显出女性的“女人味”来。几何曲线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称性,因此它除了能够体现出优雅、柔美的风度之外,还能够赋予鞋靴一种规整的美感,有助于体现出职业女性的干练。所以它常用于具有正装感和低度时装化的女鞋。而自由曲线相比起来更加具备流畅、飘逸、洒脱、轻松的特质,因此,在一些造型较为浪漫和随性的女式鞋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2.2.3直曲线组合上的合理搭配设计和运用

直线同曲线的有机搭配,通常能够彰显出刚柔并济的特质。其动感和情趣在不同类别的鞋靴上均具有运用价值。因为,一个人如果总是面对单一的视觉形态,那么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而只有当不同的知觉形态进行组合搭配之时,人们才能体会到新鲜和愉悦的意境。这种新鲜和愉悦的意境自然就要依靠多种线条的组合搭配来营造。将直线同曲线进行搭配,可以有效地对二者进行互补,创造出1+1>2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数量比例的搭配必须符合协调的原则,如在某些运动鞋中,运用一些分割帮面的曲线托衬一组等距排列的装饰斜直线,这样使其造型既能够潇洒自如,又不失活力。

2.2.4对长短、粗细、疏密、虚实和强弱不同的多组线条的合理搭配设计和运用

线的长短、粗细之分,对于鞋靴的造型是有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的。因为它能够有效地调整帮面的节奏感。常规的原则是:主线宜长而粗,辅线宜短而细。在进行搭配组合时,可以是渐变的长短/粗细线的组合,也可以是无规则的长短/粗细线的组合等。通过不同线条的组合,营造出充满张力和韵律的视觉美的效果来。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不同疏密度的线进行组合,以间隔密集的线条所具有的前进感,和间隔疏松的线条所具有的后退感,二者互补产生出造型空间的虚实感。最终使造型设计看上去活泼而层次分明。

2.3对线条肌理及材料设计方面的创意方案

2.3.1线条肌理设计要体现出质地美

鞋靴线条的肌理,是一种质感的体现,它让鞋靴的美感打上了其高辨识度的特征,体现出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尤其是在对线条肌理的设计上,如果能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意,就能使其视觉效果格外吸引眼球。如在某些线形上搭配上若干珠子、水晶钻或假钻等装饰材料,可增添鞋靴的浪漫气息和光泽感,使其更富有高贵典雅的魅力。或在质地光滑的鞋靴表面搭配粗糙的拉链,在质地的对比中,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使鞋靴的设计体现出耐看的机械美。还可以对于某些线形进行加花、设置皱褶、以不同的线作为装饰等处理手段,让鞋靴的线条肌理设计更加别致。

2.3.2对线条的装饰上要体现出盎然的审美情趣

在进行鞋靴线条的装饰时,如果能够赋予其独特的创意,那么同样可以体现出独一无二的亮点。如对于某些线形进行镶边、刺绣。印花等加工,使鞋靴的视觉效果更加精致。尤其是如果我们对于鞋靴线条有机的搭配一些编织,可以让鞋靴看上去更加自然而质朴。而适当的进行打结则能够让鞋靴的美感更加丰富。此外还可设置适当的冲孔及镂空,让鞋靴更具虚实的对比,提高鞋靴的视觉效果。

2.3.3在线条的材料设计上要具有品味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设计工艺的不断变革,产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线的材料。在材料的做工上也越来越考究。如高科技感的仿金属材料、极具太空感的结晶般的或粉末般的金银色粒子吸附于表面的皮、上釉般光滑的皮质的革、潇洒动感的仿金属薄片、光亮的漆皮、光滑的聚乙烯抛光的腊质皮、各种纹理和带线图案的合成革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材料。我们要充分对这些新型的材料正确加以运用,使鞋靴的造型设计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一切造型设计中,最基础的当属线条的设计了。尤其在鞋靴设计中,线条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鞋靴外观上的分割与连接,而且还是鞋靴造型设计的灵魂。所以,完美的鞋靴设计,必定首先是完美的线条设计。要结合鞋靴在设计时不同需求的合理定位,对线条进行有机的搭配和精心的勾勒。通过对不同线条之间的搭配和勾勒,对不同线条的优势形成互补,再搭配上同设计定位相协调的色彩,使鞋靴在时尚的造型当中,体现出良好的审美感,让消费者不仅穿着设施,而且还能够看起来感到赏心悦目,提高鞋靴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结束语

对鞋靴的造型设计,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品味的追求和对于美的发现。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对于穿着也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诠释。这就要求在鞋靴的造型上,要体现出时尚的气息和审美的情趣。而线条设计是鞋靴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鞋靴设计的成败,决定着鞋靴设计能否符合百姓的审美观。所以我们应当仔细探索对鞋靴线条设计的创新构思,对探讨“线”的创新构思在鞋靴造型设计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地改进鞋靴的造型设计,使鞋靴的造型更加满足大众的审美口味。提高鞋靴品牌的景恒力,让鞋靴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千家万户。

作者:姚丹丹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