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8:11:36

新策略

新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创新策略

1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酒店行业最初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大众是没有意识住酒店的,因为当时的酒店基本就是用来招待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和国外来宾的场所。由于当时酒店顾客群体的限制,决定了酒店管理也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由政府来接管,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酒店管理服务意识比较差,管理模式也很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酒店管理开始了新的探索,不仅仅是服务人群的变化,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国有出行需要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酒店也逐渐成长起来,酒店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一片广阔[1]。这是一个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酒店管理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新时期。从整体来看,我国酒店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酒店管理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笔者认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管理的模式将决定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酒店的发展与存亡。当前,改进酒店管理的不足之处,加快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巩固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2]。

2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2.1对外营销和内部管理在酒店服务中需要创新。从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讲,酒店分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的服务要跟上客户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设备的水准,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酒店优质形象,让顾客有入住的消费欲望。加快酒店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一定的营销手段,比如针对外出旅游的顾客,酒店要了解他们特殊的出行需求,提供一些旅游必备信息,比如天气信息,景区最新通知等等,顾客可以从中感受到酒店提供的贴心服务,从而建立对酒店品牌和服务的认可[3]。2.2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需要创新。面对行业之内的激烈竞争,酒店想要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要保证顾客的入住率以及消费率。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是促进酒店业务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途径[4]。要具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对酒店管理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融合创新的手段,从酒店的硬件设施到软性服务都给予全面的调整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酒店管理的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层面上对酒店进行改革,细化服务类型。提高入住率和消费率是酒店实现快速发展的硬指标,所以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对于酒店发展和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5]。

3我国酒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酒店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在各领域开展人才战略,酒店管理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不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对酒店的管理策略进行制定时,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也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引,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法都比较陈旧。其中一部分酒店聘用了专业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掌握的核心管理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酒店管理的质量。另外,在对于酒店管理人员的应聘制度上也存在漏洞,只招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人才队伍同质化和知识重复化现象严重,对于扩大酒店的服务业务,更全面的了解顾客需求有一定的阻碍作用[6]。除此之外,酒店本身缺乏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意识。尤其是一些基础管理人才,酒店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让其开始工作,员工专业性不强。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具有相当资历的老员工,企业认为这些老员工经验丰富,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片面忽略了员工的成长需求,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服务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忽略对员工的培养,这样只能造成员工不断出走、人才流失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笔者通过研究还发现我国部分酒店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十分不合理,其用人机制也比较落后。很多酒店使用的都是单纯的绩效制度,使得大部分的员工都看中工作的数量还忽略了服务的质量,顾客的感受却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进而导致酒店的品牌形象变差,对酒店的长期发展不利[7]。3.2在酒店管理中缺乏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管理工作,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如果缺乏整体成熟的管理模式,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实践成果来说,我国酒店在管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方式缺乏系统的指导。单纯吸引其他酒店的成功模式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任何管理模式都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而制定。所以当前酒店管理体系的建设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无法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8]。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酒店管理的历史,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丰硕成果,但是在酒店管理模式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其他酒店的成功经验的确可贵,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就擅自引用,很容易引起管理“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使用。另外,近几年部分酒店管理模式开启了新的探索,从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餐饮和娱乐方式等等,短时间内为酒店赢得了更多的收益。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重心往往会偏向于部门的管理调整,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业绩而失去了通力合作的动力,各自发展导致的结果将是管理系统的混乱,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顾客的好感度和信任度降低,那么这些新的探索就显得毫无意义了[9]。3.3在酒店管理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版块。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生存与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多数酒店缺乏对于企业文化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酒店,已经越来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的发展内容。国内的酒店管理在文化建设上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一味将发力点放在如何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吸引更多的顾客上。但是笔者认为,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酒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员工根据企业文化的精神,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的管理和员工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挖掘和深化[10]。3.4缺乏品牌创新。要想加快酒店管理工作的建设,就必须将品牌的概念重视起来。我国酒店缺乏品牌的创新,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的酒店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单纯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第一奋斗目标,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建设。其次,酒店行业趋向同质化的特征还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事实上,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酒店缺乏特色,与其他酒店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服务和设施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长此以往,酒店很难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酒店品牌创新是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的,所以如果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加强品牌的理念,利用品牌为酒店发展谋取更多的机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能够树立当前酒店在行业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新形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面对酒店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酒店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帮助顾客认识到酒店的品牌形象,从而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几个角度对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适当的分析。4.1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建设相关用人机制。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任务。在人竞争时代的今天,酒店管理想要实现创新,首先就要加快酒店人才队伍的相关建设。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落实员工的薪酬制度,现在大部分酒店的薪酬制度不甚合理,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针对此种现象,酒店应该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第一目标,在提高整体待遇的基础上,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是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可以是奖金、免费餐饮券的形式,也可以是证书、表彰等形式,目的就是要激发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提高相关待遇的同时,合理改进当前的用人机制,对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派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工作,才能让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对于员工的岗位培训也是建设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之一。酒店管理领域每年都会根据新情况和新实验推出最新理论知识的成果研究,学习当前最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培养高效的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酒店的发展空间。酒店内部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导师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主要是一些基础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服务技巧等等,构建员工对于酒店工作的知识框架,实现个人水准的提高。导师可以在与员工的互动学习中,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长处,为他们分配合适的岗位,进而完善酒店的用人机制。4.2完善酒店硬件设施。当顾客走进酒店的时候,首先给顾客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酒店的硬件设施。完善、先进的,并且具有一定品质追求的硬件设施会吸引到很多追求住宿感受的顾客群体。笔者认为,完善酒店硬件设施的第一步就是要着重提高相关设施的舒适度。以顾客的感受为第一要义的观念应当是现代服务业的追求,在酒店管理领域,就是要求酒店重视消费者的入住需求。现代酒店想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因为顾客群体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是酒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供住宿的一种场所,更是顾客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体现生活品质的一种休闲方式。所以提高酒店硬件设施的舒适度问题,可以作为当前酒店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比如,有些顾客因为身体素质和偏好的需求,倾向于睡硬板床铺,而酒店大部分提供的都是软床。这个时候,酒店可以设置根据顾客的需求,添置一定数量的硬板床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4.3在酒店管理中重视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谓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态状态,对员工给予人文主义的关怀。工作中有的员工犯了一点小错,比如弄坏了酒店的小设施,有些管理者会大发雷霆,甚至要求员工索赔。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员工的视角看待问题,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员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认真思考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未塑造富有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维护员工的心理需求,还要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在促进员工交流的基础上,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才华展示的舞台。管理者可以从活动中发觉员工隐藏的特质,并加以培养和利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我国酒店行业一定要重视起来。4.4健全酒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面对我国部分酒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者必须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着力建设酒店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的服务管理的体系,科学的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强化现代服务的理念,提升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准。另外,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方法之一。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帮助酒店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4.5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顾客已经不满足于酒店服务全面化和舒适化的追求,而是逐渐开始转向个性化的需要。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民宿”就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民宿获得成功的重点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酒店受制度和业内规范的制约,想要发展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比如对于旅游型的酒店来说,可以将酒店房间的内景装饰成得富有地方特色,在服务方面也尽量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葡萄酒庄园旅游风格的酒店,以高脚杯和葡萄架等为主题元素,打造个性化的酒店设施与酒店服务,提供二十四小时红酒上门服务,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5结语

酒店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新时期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和顾客群体都对酒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需求的存在,以创新酒店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当前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作者:陈梦颖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凌鸿.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9):237-239.

[2]李群芳.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9):71-71.

[3]李杨.经济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75-78.

[4]王田.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酒店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x):227-227.

[5]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1,(10x):45-46.

[6]冷艳.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3-28.

[7]黄琦玲.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酒店管理创新之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75-78.

[8]李博.基于旅游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7):58-59.

新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创新策略

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在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联系时展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大众的需求积极探索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优势,确保其能够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理想的播出效果。

1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现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初步认识到编辑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且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节目播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多元化发展不足。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就应该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观看活动中,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但是我国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在开展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多元化发展力度不足,编辑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受众群体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需求、情感需求或者生活需求等,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的强化。1.2节目缺乏针对性。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发现节目往往集中在综艺节目和明星节目方面,而实际上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农民受众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联系农民受众群体的需求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由此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存在明显的受众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对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强化产生消极影响。1.3广播电视节目缺乏思想内涵。我国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过于重视节目效果和节目的娱乐性,在实际组织和策划方面将核心集中到全民狂欢上,节目思想内涵不足,无法发挥出人文关怀效应,对节目的深化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后期组织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积极探索节目编辑优化措施,增强节目深度和受众广度,促进节目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1.4广播电视节目影响差。由于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再加上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部分编辑人员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组织开展节目编辑工作时引入低俗、落后的节目,并且对一些不实信息加以宣传,导致节目播出后无法形成积极的社会影响,甚至会传播社会负面信息,必然会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持续稳定发展。

2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优化创新的措施

联系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广播电视节目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新时期应该结合时展需求和受众群体的节目需求积极探索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为广播电视节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就联系具体情况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优化创新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供相应的参照。2.1有针对性的对节目类型进行调整。针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群体中农村观众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情况,在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受众群体的需求对编辑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有针对性的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电视节目,将广播电视节目向农民群众延伸,增强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同感,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效果。在具体组织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联系农村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可以尽量引入一些与农民群众相关的农民工务工节目、农业技术讲解活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解析节目等,也可以联系农民群众的欣赏情况,适当的引入与需求相适应的歌舞活动和访谈活动等,突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实际效果。对节目类型进行改革创新,确保所组织编辑的新型节目能够吸引农村受众群体的注意力,给群众带来视听享受,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价值。2.2对节目类型进行改革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创新不仅涉及到内容的创新,与节目类型的创新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电视台在组织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入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对节目类型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联系互联网时代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开发一些能够供学生参与的节目,让群众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与群众的联系,促进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中,提高节目效果。在此基础上,应该积极对招商引资活动进行策划,让社会相关组织可以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和承办工作中,争取创造多元化的节目类型,在创新编辑工作的基础上,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3深化立意,凸显个性化特征。广播电视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逐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保证立意的新奇性和深刻性,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在带给人娱乐享受的同时争取能够实现对受众的人文关怀,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同时,为了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优势,编辑人员在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从新的视点选择素材,开展节目编辑工作,让群众能够借助节目对相关社会事件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促进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唯有如此,广播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才能够逐步形成个性化发展优势,节目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会显著增强,对节目本身的发展和我国精神文化建设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2.4在编辑工作中突出原创。原创是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上抄袭现象普遍出现,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编辑人员在组织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原创工作的重视,借助原创对广播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挖掘,凸显个性化优势,争取取得理想的节目播出效果。同时在原创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还能够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时展相结合,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的时代优势,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

3结语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时展需求,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措施,才能稳步改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现状,使广播电视节目得到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争取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元君.微博编辑的能力建构与创新策略———以@央视新闻为例[J].青年记者,2015,(9):54-55.

[2]武永强,李雪霞.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2,(8Z):91-91.

[3]郭瑞华.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浅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s1):364-365.

[4]李勤勇,赵霞.浅论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1):89-90.

新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开拓;营销策略

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挑战,还未彻底改变,例如客户化、市场化的服务观念。还有相比于服务规范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来说,客户服务营销意识起步稍晚的电力企业。以及目前相对具有垄断性的市场。这些都逐渐变成了急需市场和供电企业妥善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国电力企业服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电力企业内部存在的协调问题。一些电力企业管理部门人员认为供电企业的服务重点是行使职权,只需接触联系员工与电力用户部门,而服务是营销部门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不必为高级用户提供服务。正是因为客户服务工作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营销部门的客户服务在一线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使客户对服务失去信心。1.2客户服务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尽管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力企业服务营销在技术发展等层面获得了一定进步,并且正在积极进行体制改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并没有有效地消除一直沿用的单一的指令性体质,所以即使在电力企业的服务营销机制有了迅猛的发展的今天,进步的空间仍旧很大。并且在客户服务上,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服务机制相比部分企业采取的高端用户高端服务要实用得多。1.3电价定价系统存在问题。由于长期使用中国电价的行政审批,政府直接制定上网电价,输配电价格和销售电价。虽然价格设定是由政府监管形成的,但性质上仍存在重大差异。其中,输配电价格长期以会计成本计算,这种后统计方法忽略了电力需求等原因导致的实际成本增加,导致输配电价格不合理。低输配电价格不足以弥补电力公司的成本。如果维持当前的价格结构,金融公司的财务状况将严重受损,资产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导致整体亏损。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电费管理,电价管理也是电力企业比较薄弱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地方供电企业由于对应收电费和实际电费的管理不规范,在电费报表中对不同类型的电费没有作出准确的反应,报告系统的粗糙形式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电费管理体系。最后,缺乏严格的用电收集制度和对窃电行为的监管,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1.4客户服务意识相对薄弱。由于过去我国电力企业一直是国有企业,受传统电力体制的制约,垄断性比较强,因此普遍比较缺乏服务意识。虽然国家电力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后遭到拆分,垄断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仍旧有很多电力公司还没有抛弃“电老大”的错误认识,使其观念无法跟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的受限直接地导致了电力公司的客户服务意识比较差,同时没有做到位的还有客户需求分析和市场维护。目前为止,许多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差异化的服务策略不能很好地实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很容易失去一些大客户,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意识到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具有最根本重要性的还是提高服务意识紧跟市场经济发展。1.5管理混乱。由于我国对电力需求量较大,生产便成了我国电力企业在长期生产中最重视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对管理和经营的重视程度,导致了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用电管理和用电安全等知识对于人们来说还是陌生的,导致统一的发展和管理简直成了天方夜谭,于是城乡脱节的现象日益严重化。虽然近年来随着电力实业的发展,电力生产量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电力企业重视起来,但是与此同时如火如荼的电力改造工作也在快速进行中,这分散了电力企业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使得电营业管理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现状仍旧混乱。相对的,松散的内部管理也进一步限制了供电企业的发展。1.6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用电营业人员较低的素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用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其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电营业管理人员对电营业管理并不了解,认为收电费、装表就是电营业管理,对合同管理、线损分析等知之甚少,再加上电力企业不完善的培训机制影响,使得基层人员的培训措施并不到位,以此带来的电营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导致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结果。

2开拓电力客户服务营销新策略

2.1给予客户个性化服务。对于一些关键客户,电力公司可以相应地提供他们自己的个性化营地。行业服务和信息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客户自己的资源开发每个服务类别的服务项目,并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与客户服务团队和客户互动的机制。扩展网站,终端,馆藏等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和多样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在传统的电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如停电计划的预先通知,定期调度维修计划,电池电费账单边界提醒,远程首次电力恢复,以及业务网络地图显示。同时,它满足了新能源业务服务的需求,如能效诊断,分布式电力接入,电动汽车充电和更换等。2.2结合市场形势,优化电价市场定价。为了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合理确定电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确定电价时,有必要对电力市场环境进行检查,并根据需要制定灵活的电价。,并从灵活性,灵敏度和刚性的角度出发,及时给市场定价。在价格战的帮助下,我们将在同行业中竞争,积极扩大电力营销范围,改革和完善电价相关制度,确保电价的科学性。例如,在大型工业市场中,应合理调整电价,并在汛期折扣电价折扣和电价;或期间的电价优惠,如储存空调,储能设备等;电力财产提供差别服务,如假期电价,收费电价等;它还可以在同一网络上实施相同的价格政策,主要用于农村供电服务,以占领农村市场。2.3健全客户服务营销制度。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许多地方在电力服务方面仍有各种表现形式。例如在某些领域,电费支付过程繁琐,工程服务不规范等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力公司有责任改进和改进企业的服务营销方法。特别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银行、电子转账等信息技术,简化一些繁琐的问题,简明扼要。其中,集电点和自运充电网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此外,客户服务营销系统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通过报告热线,微博,微信等手段,可以彻底消除服务过程中的非标准服务现象,保证服务质量。过去电力企业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以安全生产和增加发电为核心。其关键任务是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以及如何转移电导率流以及客户如何使用电力资源。并且完全忽略了营销客户服务之后的跟踪服务。因此,电力行业必须引入电力行业的价格竞争机制,以消除权力垄断,深化不合理地方的改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市场的扩张非常繁琐,但它与电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在现代社会,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电力营销的作用,必须改变过去客户服务的概念,完善企业各部门的服务功能,增强企业的综合服务账簿审查,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电力公司的市场竞争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最终提高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翠珊.浅谈提高电力客户服务质量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48.

新策略范文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党校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要实现创新化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党校的发展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党校的档案事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并服务于教学及科研工作。

1知识经济发展进程中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党校是培养干部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好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实现档案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党校作用的发挥,对于党校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1.1实现党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化发展,能够实现党校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党校档案主要是在党校日常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形成的有参考价值以及保存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党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展进程当中,党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做好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党校人事管理,做好科研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党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化发展,深度开发并利用党校档案资源,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党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档案是知识资产的一部分,其记录着党校不同发展时期的各项活动,新时期档案资源变得更为多元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因此需要逐步的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所以说,党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党校档案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做好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文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而在新时期,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档案管理业务的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设施滞后,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影响到对党校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及利用水平,针对这些问题,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创新,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提升对党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领导需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并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创新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对党校发展的积极作用。党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思想,树立起科学的管理理念,并建立起和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相同步的管理服务意识,将被动的档案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式的档案管理,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创新管理理念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基础,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从当前时展形势出发,将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档案资源的效用最大化。2.2提升党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化发展,必须要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管理者的综合水平。为此,党校要建立起管理人才培训机制,要提升管理者的知识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并提升其信息素质,能够更好的利用信息工具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相关部门要确保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深造和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并且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提升管理者对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分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知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管理者的积极能动作用。2.3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在知识经济时展进程当中,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必须从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为此,要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创新化发展。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选择符合党校档案管理实际的数字化管理软件,或者是党校技术人员自行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软件,确保软件的兼容性和实用性,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实现不同类型的档案存储介质的科学保存,并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深化党校档案管理服务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档案管理系统做好安全服务工作,确保网络管理体系的安全环境,防止因为系统被病毒入侵而造成档案资料的丢失或泄露。做好档案库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党校档案管理创新化发展的必要举措。当前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档案管理工作应用信息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档案库房主要是存储方案资料并确保资料安全的真谛,为了更好的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就需要建立起智能化的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如设置智能库房管理板块,实时监控并管理档案库房内部的情况,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档案资料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党校的发展。2.4实现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其创新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党校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的推动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实现党校档案现代化创新管理的必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基础业务工作,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党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也实现深化发展,员工在教学及科研工作当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资料,对这些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党校后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要实现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创新党校的档案收藏工作。新时期各种信息存储技术以及新型文献载体不断涌现出来,大数据存储技术的也广泛的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这为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此,在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进展过程中要积极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同时党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实现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共享管理信息,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结语

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好实现创新发展,这有利于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推动党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知识经济时代进程中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实现党校档案管理创新的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升党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为党校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宁宁.党校档案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微.办公室业务,2016(21):15.

[2]李剑峰.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2):358-359.

[3]王颖.浅谈档案工作创新中求发展的策略及具体措施[J].黑龙江史志,2014(13):25.

[4]尹晓娜.浅谈新时期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2):31-32.

新策略范文篇5

低碳经济是进入21世纪以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型模式,它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和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供给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至2010年农业保险覆盖农户数达1.29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94.5亿元,农业保险主要险种基本已经覆盖了我国所有省区,农业赔款近5年来以年均144%的速度增长,2010年农业保险赔款达100.7亿元,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农业保险,强化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障功能,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实现国家农业产业化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首先,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偏低,地域发展不均衡。农业保险在我国至今没有实现全覆盖,其对于农村、农业强大的保障功能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特别是与我国蓬勃发展的商业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不管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方面,农业保险与全国保险的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保险密度方面的差距更大。在2010年全国保险密度已经达到106.02元/人的时候,而农业保险的保险密度仅仅为14.13元/人。此外,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性差距也非常大。

其次,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少,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从理论上来讲,农业总产值需要等值的农业保险来提供保障,事实上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保险费收入之间差距甚远。在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40534亿元,这都需要购买农业保险,但当年的保费收入仅仅为135.68亿元。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从供给主体方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公司虽然很多,但是专门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只有4个,其业务覆盖范围仅仅包括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区域仍然由人保等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险业务,其中人保占据市场总份额的50%以上。

由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特点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同时我国又尚未建立有关农业保险损失数据的积累,加上农业保险的高赔付性,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内部缺乏对农业保险的服务支持和产品创新的动力。而在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业务中,除了传统的农险业务之外,还有普通的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难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所以我国的农业保险从总量上来看虽然稳步增长,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来说,目前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保险市场的需求。

第三,农业保险产品保障较窄,赔付率较低。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都是传统的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目前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产品只有14种,在承保范围上以自然灾害为主,而类似农药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泄露等这些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未列入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同时有关社会政治方面的风险也属于除外责任。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集团化发展的“大农户”会产生不同于以往传统分散农户的保险需求,而现有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根本不能满足这些“大农户”的需求。对于已经参加了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并不代表着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保障,农险的赔偿款相对于农民的损失来说,往往都是“杯水车薪”。农业保险的低赔付率,使得广大的被保险人并不能真正享受到雪中送炭的保险赔付。

面对这种状况,大部分保险公司表现出来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商业化运作的保险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农业保险的业务风险大,加上我国农险的低覆盖高赔付,使得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很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风险的特殊性,部分险种没有再保险公司愿意接受分保,这就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参保险种主要集中在有中央补贴的农险品种中,个别高效、高产值的保险品种不能推广,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导致农险保费收入很少;另外,由于我国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机构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农业保险精算、承保、理赔等各环节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处理理赔中出现的纠纷,对于推广农业保险形成技术性障碍,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农业保险防灾防损基金,加剧了理赔难的境况。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农业保险的策略

首先,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中央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非常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对于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很大,同时在优惠政策上也一直坚持向农业保险倾斜,但是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很大,特别是部分农业保险发达的地区,其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密不可分。

其次,进行营销创新,提高服务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新的服务于三农的公共事业,必须采取低碳的发展策略,积极利用快捷有效的电子手段及其他渠道发展农村业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的水平,研究针对农村市场的新型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

第一,重视在农村地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风险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宣传防灾防损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保险公司与气象、农业、防疫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防灾防损工作,通过气象预报、人工降雨、动物防疫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防灾防损增值型服务,一方面切实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各项工作。

第二,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农村地区广泛发展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积极运用村干部等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保险知识的培训,争取把这些人员培养成为保险公司的人。在完善农业保险中介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投保、核保、承保、理赔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体系。第三,积极发展网络销售,培养农业保险网销专员服务农业保险。在有条件的乡村培养农业保险的网络服务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信息平台,加强农业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积极推进保单标准化和通俗化,简化承保理赔手续,以便民为基本出发点,有效利用农民已经具有的银行卡等电子支付手段,实现网上支付保费和保险赔偿等各项资金。第四,在着重开展对大型农户的营销的同时,不能忽视农村散户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展小额农业保险的产品服务工作,形成以大型农户为主、小型农户.为辅、散户为补充的多种保障对象的保险服务体系。

新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品牌培育;体验认知;卷烟;策略

卷烟商品的品牌培育具有其特有方式。中式卷烟在专卖制度的宏观运行体制前提下,卷烟行业积极倡导并推动市场化需求改革,强化在移动互联消费时代下的卷烟新品开发与品牌培育。新消费环境中,互联网等新型科学技术发展加快了产品迭代与信息传递,人们更注重消费过程、消费体验。各家卷烟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明显,而部分先进企业则加快了对消费观念的引领和示范,卷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在宏观消费环境下体验经济正式形成,“体验”成为一种新的需求,单纯依赖线下的传统品牌培育模式难以适应移动互联消费环境下的用户需求,通过开发特有的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场景并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成为企业形成新竞争优势的来源[1-3]。探索开展体验为突破的卷烟品牌培育工作无疑是不断深化和优化卷烟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卷烟品牌培育工作可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较好地顺应了当今经济与消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中国烟草面向终端,面向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品牌培育模式。已有专业人士在以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卷烟品牌培育新措施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方法论的开发[4]。本文围绕体验经济下的体验场景设计,梳理“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卷烟品牌培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以体验认知为要点的卷烟品牌培育框架,构建体验场景设计矩阵,提出中式卷烟品牌实施以体验认知为卷烟品牌培育的新措施。

1体验认知的理论概述和卷烟应用现状

1.1体验认知理论概述。“体验”(experience)内涵极为丰富。在学术界中对“体验”的定义也是多方位认知的。在移动互联消费时代,苹果公司充分应用“体验至上”运营模式并获得消费者高度认可,“体验”一词由此被赋予新的内涵并被重新带入学界和企业界。“消费者体验”的强大力量也促使大家重新审视比“体验营销”意义更为宽广的“体验经济”。从新品开发与品牌培育的过程来看,在消费者了解产品、认知乃至熟知产品特性、功效、技术特征的过程中,“体验”模式可以推动企业或者商家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生动、直观的信息。消费者在“体验”模式下,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增值服务、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进行综合呈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Pine和Gilmore(1998)[5]指出,经济价值的演进进行新的阶段,之前由产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展至服务经济时代,现在,伴随新型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以致变革经济。体验成为一种新型市场提供物,也极大地扩展了体验的内涵。“认知”是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认知”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对事物的认识,并形成记忆储存,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认知是从产品与消费者见面前就开始直到消费者深层体验品牌内涵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任何环节的良好认知或不好认知,都会对品牌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连续不断的“好认知”会让品牌变成行业标杆;而接二连三的“坏认知”则会让品牌价值降低,“体验认知”让消费者从感官、情感、思考、产品认知拓展、心理、行动全面感知产品与品牌,BerndH.Schmitt博士所提出的理论中,体验认知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包括沟通、识别、产品、共同建立品牌、环境、网站和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的感官和情感,引发消费者的思考、联想,并使其行动和体验,通过消费体验,将企业产品特性、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场景,消费潮流等进行真实、生动以及集成式的感知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了最生动、最真切的体验经历,不断地传递品牌或产品的好处,从而达到品牌影响的延续性与情感性[6]。自1998年,Pine和Gilmore鲜明提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5,6],“体验经济”就引发了企业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跟进,从各自领域对“体验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实践,以“体验认知”为核心的“体验营销”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培育的新型路径。从体验认知的核心内涵到体验认知的特征,从体验认知实践工具的开发到体验认知战略规划的建设成为消费动态特征研究的有效手段,在IT业、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多行业应用,并取得相应的效果。1.2体验认知卷烟品牌培育的现状。现阶段烟草企业也开始将体验认知作为卷烟品牌培育的新措施,各家企业开始围绕建设终端体验店、旅游终端体验店,机场高铁特色吸烟室、特色卷烟产品体验店、企业文化体验馆等体验模式进行,多模式的场景搭建展示使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感受和认同品牌,并产生消费的吸引力,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3-4]。体验认知搭建烟草工商协同,建立卷烟工业、商业、零售终端与消费者互动平台,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并进行消费数据收集,进行消费者圈层细分研究、消费热点与触点、产品体验与消费情景搭建,产品体验数据反馈,为卷烟新品类的创新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同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判断,为卷烟品牌培育奠定了基础[3,4]。

2卷烟品牌体验认知的运用与实施

2.1卷烟品牌体验认知的实践模式。卷烟品牌培育关键在于卷烟品牌文化的落地,而卷烟品牌文化落地关键在于品牌文化的信息传递媒介和品牌文化传播场景的搭建。因此建立集商品与服务一体的审美体验模式、场景体验模式、文化认知体验模式、过程体验模式等多元化的体验认知实践模式,将成为品牌培育新的策略方向。体验认知的实践模式是围绕“产品认知、品牌认知、品牌文化认知”,按照三种体验认知的实践模式。(1)审美体验。就是以迎合顾客审美预期为目标的体验认知新策略,包装是“最直接的品牌载体”,包装的艺术效果和图案的深刻象征意义直接触动消费者感官认知,卷烟包装材料、造型、色彩、图案等的艺术性、象征性、协调性综合塑造了特定消费群体的感官体验,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同时传递出令消费者价值观认可的象征意义从而有效地实现产品特征的基本认知,进行产品消费信息的有效传递。(2)场景体验模式。每个产品的诉求点均有特色,人们对于产品的消费诉求有差异,场景体验将产品功能诉求进行分解、转化为人们可能会更有兴趣的体验内容,通过新型媒介与技术方式为消费者开发贴合内心诉求的卷烟场景,从而获取超值效应的体验认知实践模式。加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了解与认同。(3)文化认知体验模式。从产品、场景等具象的认同形式扩展至文化认知体验模式。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影响力,是消费者确信企业为消费者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保障与良好的服务。文化认知体验让企业向消费者传递出确定的态度与价值理念,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至上的价值服务,也是移动互联消费时代下消费升级的核心诉求。(4)过程体验模式。消费者深度体验认知产品的模式,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所形成的过程以及创作的过程更有兴趣。过程体验为消费者带来可信、真实的认同,消费者也希望成为产品制造的见证者或共建者,注重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体验认知,过程体验模式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得到最大满足,同时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产品品牌建设中。2.2体验认知的互动场景设计。在移动互联消费时代,体验认知的内核是“互动场景”,运用系统思维、新互动技术、新场景,建立灵动、有效的线上线下体验场景是体验认知的关键。根据体验认知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特征,提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建立互动体验认知场景。(1)“产品特征”互动场景设计,以卷烟产品特征为展示关键切入点进行场景展示,场景设计结合现实文化景观、实物微场景与VR虚拟场景共建实体化产品特征展示,以产品的感官特征为要点对嗅觉及味觉进行具体阐释和体验。(2)“技术特征”的互动场景设计,卷烟各项技术专利以及相关产品技术创新及融合,应用多媒体或人工智能等多形式展示产品技术特征,展现产品的创新能力与生命力,将产品应用到微观场景模型上,展示产品技术要点和品牌特色场景设计。该互动消费场景设计结合过程体现的是消费者需求。(3)消费潮流场景设计,将消费潮流文化与卷烟品牌文化进行融合,建立消费潮流中流行元素与消费者基调、品牌系列文化、热点IP形象结合,将卷烟品牌文化具象化,共同建立虚实结合的文化场景。2.3“体验认知”模式下卷烟品牌培育的运用。2.3.1贵州中烟的“国酒香”品牌培育实例。围绕贵州中烟国酒香新品的产品特征、生态环境、原料基地与技术亮点,运用系统、互动的“体验认知”思维模式,将产品体验、技术体验与文化旅游、主题体验融合在一起,以“同根同源、同窖同香、同境同心”为活动模块设置体验场景的活动路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酒香体验之旅”。(1)产业源头的生态体验之旅。意见领袖走到国酒香的原产地,从源头来了解产品的原料特征与生态环境,观摩参观成为一次了解烟草产业的生态旅行,体验认知区域文化、人文与品牌文化。(2)走进工业的品质体验之旅。走进生产线、了解企业最先进的品控技术、精益制造的工艺升级、新改造的生产线。消费者走进企业,了解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与企业文化。体验之旅成为消费者认知直观企业的直通车,企业产品和文化更新鲜活生动。(3)多元的主题体验之旅。通过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不同时间段的主题体验之旅,让更多元的消费者多维、多角度地实现与企业的“体验认知”。多元化的消费人群所关注内容不同,也为企业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体验活动。贵州中烟的“国酒香体验之旅”是烟草行业体验式营销的开创者,从“体验认知”的理论研究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充分将“体验认知”的内涵在创新升级中不断丰富与延展。依托对“国酒香”独有的技术体系打造、文化价值挖掘和产品特征定位等方面的梳理和构建,通过系统“国酒香体验之旅”的系统开展,这一“体验认知模式”推动消费者对国酒香的品牌认知提升到品牌认同的阶段,对品牌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云南中烟的本香体验之旅,四川的万人进企业体验之旅等将体验认知作为卷烟品牌培育的新措施。2.3.2四川中烟事例。四川中烟以“宽窄”为核心,以“成都名胜”为IP,以“产品创新”为驱动,构建新的品类体系,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将产品、文化体验认知。(1)行走宽窄之间,走进百年川烟,百场万人说宽窄体验活动,邀请消费者深入四川中烟的参观“特色工艺、特色香原料、特色滤棒”的高科技生产线,近距离感知宽窄是如何诞生的,深入了解川烟百年文化,体味宽窄哲学和情怀,感受宽窄价值,将体验认知隔空展现,扩大品牌影响范围与影响力。(2)长城优品体验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办几十余家,运用现代化营销新思维,“产品+体验+服务+互联网”,将四川中烟宽窄文化、长城雪茄文化、产品工艺、卷烟品吸新场景等,体验生活馆为烟民提供值得期待的产品,舒适的环境,用心服务来形成情感定位的架构,再通过创新思维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强化情感定位的软实力,让烟民有全新的消费场景。

3结语

以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卷烟品牌培育模式是在“体验经济”大环境下,凸显消费者为导向,关注消费者“体验认知”新消费需求,强调体验认知互动的特征和品牌影响力的培育。体验认知运用“体验媒介”的场景设计,贴合消费者心理诉求,将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定位,匹配相应的体验场景,进行产品的特点、文化、价值认知,给予不同圈层的消费者不同的场景体验互动活动。在贵州中烟国酒香体验之旅、四川中烟宽窄文化和长城雪茄、云南中烟本香体验之旅等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5G技术及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搭建体验媒介设计场景具备了新的形象空间,可与消费者体验诉求建立新的关联,更全面地呈现企业文化特征,应用与消费者的体验认知过程,促进包括产品、品牌与场景设计、媒体沟通等方面的升级联动,构成了体验认知新的环境。烟草企业通过体验认知进行品牌培育,目标消费者通过体验参与,从体验设计中获得价值。通过与企业建立的互动交流,消费者参与互动,积极向企业反馈品牌、产品和服务体验等建议,与企业共创产品、服务和品牌,“体验认知”让企业与消费者形成购买行为之上的紧密的认同关系。体验认知“互动”场景创新设计将有效支撑企业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7,8]。体验认知是中高端卷烟品牌培育的有效方法,也能增强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新的联动与影响,推动卷烟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以“互动式”体验认知为核心的卷烟品牌培育工作可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较好地顺应了当今经济与消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中国烟草面向终端,面向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品牌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孙明贵.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与体验营销[J].财经论丛,2006(3).

[2]于萍.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场景营销: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5).

[3]高山,刘浩,杨科,等.移动互联网时代卷烟精准营销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35).

[4]周翔,曾祥胜,陈凡.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式卷烟品牌的体验营销——以国酒香体验之旅为例[J].现代商业,2019(533).

[5]BJosephPine,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7-8).

[6][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7]高江红,刘锋,杨智.对新常态下卷烟销售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27).

新策略范文篇7

白族节庆民俗旅游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伴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短短30年,在白族民俗所生存的土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许多参与性较强的新兴专项旅游,如文化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白族村寨旅游等产品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起来。以云南省的主要白族聚居区大理州为例,“十一五”期间,大理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957.77万人次,年均增长13.85%;接待海外旅游者155.45万人次,年均增长18.56%;旅游创汇44692.93万美元,年均增长24.45%;旅游总收入403.85亿元,年均增长18.38%。大理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2008年至今,大理连续举办了4届以“赏风花雪月,品洱海渔歌”为主题的大理开海节。其中,2010年大理洱海开海节与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于8月1日举行,集中展示了鱼鹰捕鱼、赛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一系列大理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的剑川石宝山歌会要吸引来自剑川、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数万人参加,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大理周城村是有着1万多人口的全国最大的白族村寨。扎染手工艺制作、白族刺绣、服饰、农家乐,民族餐饮一条街的相继开发,加上周城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国内外旅游者和学者纷至沓来,逐渐使周城成为受旅游者欢迎的白族民俗旅游村,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热点。新华文化旅游节在2006年推出,在大理白族村、新华村以民间工艺博览、白族文化旅游发展专家论坛等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2006年鹤庆县云鹤镇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通过茶马古道文化历史展、人物塑像揭幕、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会、大型艺术演出的形式演绎了本土的白族文化;“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十五蝴蝶会时,过去远近的人们都要来这里赏蝶,现在是物资交流、探亲访友、谈情说爱的民间盛会。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内,有周城扎染文化艺术之乡、剑川木雕之乡、洱源梅果之乡、周城等民俗文化村。在大理古城、剑川寺登街、鹤庆新华村等白族聚居地由于白族节庆民俗的带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白族手工艺品、服饰的经营,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2.1加强区域旅游联盟,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一年365天,大理地区白族的节日就有116个。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止,大理古城白族有正月初五的“葛根会”;洱源凤羽街白族的“尹尹悟”(晚饭后,凡7~12岁的男女儿童,以街、巷为单位组成若干小队,挨家挨户地进行祝岁活动);正月初九有大理坝区的白族登临苍山中和寺参加“松花会”,登山赏雪,烧香许愿,祈求福寿平安;正月十五有元宵节;农历二月十四日,是大理白族人民的花朝节,古代又名“太平会”,苍山十九峰,峰峰积雪,大理三千户,户户栽花,节日期间,在大理古城的入口、街口处用精美的花盆搭建一座座花山、华亭和花台;农历三月梨花盛开的时节,剑川白族的梨花会,有的弹三弦,有的唱山歌,有的吟诗作画;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是白族人民的三月街盛会;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的“绕三灵”会;每年立春前的“蛇日”是白族坝区人民的植树节“插柳”;每年惊蛰后的第一个“蛇日”和芒种日是山区白族的植树节“缀彩”;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的“蝴蝶会”,青年男女在泉边唱歌跳舞,互相倾诉爱情;每年农历芒种前后的“栽秧会”;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的“火把节”;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一村接一村地举办耍海会,节日期间,赛船,海灯会,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出海平安。白族极富特色的白族节日文化体现了白族人民在创造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彩的精神文化。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之下,白族节庆民俗的传统、仪式得以保存,加之规模更宏大,内涵更丰富、样式不断推陈出新,节日氛围更加浓厚了。白族节庆民俗在发展中维系着白族的文化,塑造了白族共同的社会心理素质。丰富的节日文殷群: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品牌营销化资源,使大理可以通过加强与云南省内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大河村、昆明五华区沙朗乡东村、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的安定村、楚雄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丽江的九合、金山、石头白族乡、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三眼井村、怒江兰坪县、文山邱北、迪庆州维西县维登乡的悉洛村,云南省外的湘西北的桑植县、湖北铁炉白族乡、贵州毕节等白族聚居区的旅游区域联盟,在白族节庆民俗线路的组合、文化内涵的发掘、游览项目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创新。

2.2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白族民俗节庆旅游的营销创新

以大理为例,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白族民俗节庆旅游在长期的大理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白族民俗节庆旅游产品,并具体表现为传统民俗节庆与传统贸易习俗相融合,白族传统贸易道德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道德相互调试的特点。白族民俗节庆与各地的物资交易会、传统集市、白族文化旅游产品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有力地促进了白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旅游者在选择白族民俗节庆类旅游产品时,往往不会只根据对一两个节庆旅游项目的熟悉或喜欢就作出自己旅游线路的选择,而会根据财力、时间、交通和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等因素,兼顾选择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应该把对白族民俗节庆的宣传、推广与所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联合营销。云南省内外的白族聚居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游客互送的方式形成“合力效应”,建立如“白族节庆民俗旅游联盟”等跨区域的联合营销方式,打造白族节庆民俗品牌。在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下,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论坛,商业会议、文化论坛等扩大知名度和提高重游率。为了增加游客对白族民俗节庆的想象感知,可设计供游客广泛参与的主题活动和体验的环节,如白族歌舞、婚俗表演、霸王鞭、白族“三道茶”等都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3保护和开发并举,实现白族节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白族节庆民俗活动是白族民间定期举办的集舞蹈、音乐、戏剧、商贸等为一体的体现了白族习俗、仪式、信仰、生活方式、服饰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的白族文化旅游的载体。开发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是为了丰富当地白族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旅游者服务的层次。随着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白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手工艺、当地的风俗、社会规范等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旅游者,构成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白族节庆民俗文化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然,在旅游发展的同时,一些白族节庆民俗活动日益受到旅游的影响。如何处理好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何既向旅游者展示浓郁的白族节庆民俗的精华,又保证定时定点的白族节庆民俗活动不因旅游者的到来而成为表演?当地居民对待旅游的态度对于白族节庆民俗旅游的发展很重要。应强调白族节庆民俗作为白族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的特性,不能为了迎合旅游发展的需要,千篇一律地制造白族节庆民俗表演,应根据景区容量有计划地接待游客。

3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模式

(1)白族文化主题公园模式。选取周城、喜洲、大理古城环洱海的周边村落白族聚居区,将白族节庆、建筑、服饰、歌舞等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一年一度的“绕三灵”期间,可以利用队伍从当年的佛都,现在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景区出发的民俗背景,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和路程内领略到“绕三灵”原生态民俗的特点。文化主题公园模式的优点是旅游者在有限的游览时间内,能迅速了解和感受白族节庆民俗的特点。缺点是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损失和歪曲白族节庆民俗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了收回主题公园建设初期的成本,会导致游览门票价格较高。

(2)白族生态民族村寨模式。选取生态环境好的村寨,建设以白族节庆民俗为内容的民俗村、文化园、文化旅游村镇等。大理才村、古生村、桃源、仁和、阳鹤、洱源西湖等村落,可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自然风光、传统的本主节、本主庙会民俗节庆为旅游内容来吸引游客,开发中要处理好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3)白族文化遗产品牌吸引模式。利用条件较好的白族村落作为展示的载体,如蝴蝶泉公园、上关花公园、大理州双廊镇双廊村、洱源西湖等,对涵盖了白族建筑、服饰、文化、风俗、历史以及歌舞的白族节庆习俗进行开发,形成白族节庆习俗文化遗产品牌,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地对旅游者开放。

新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旧城更新;城市品质;存量规划;泰安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但长期粗放式建设,导致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十三五”期间,我国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和“共享”理念体现了我国城市建设向质量型、生态型和品质化方向发展的要求[1]。2015年中央城市会议将城市建设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宜居性,自此城市品质建设工作拉开序幕。在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期,如何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提升城市品质,成为规划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选取泰安作为研究城市,以岱北片区城市更新为例,探索旧城更新的新思路。

1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概况

1.1我国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城乡发展历程和国家相关建设政策的变化,可将城市更新分为4个发展阶段[2],不同阶段的更新内容和更新目标各不相同(表1)。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存量规划时代,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延续、品质提升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导向,城市更新应更加注重土地集约利用、利益共享、多方协作、智能化、文化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旧城更新工作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1.2城市品质的内涵解构

城市品质研究源于西方国家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我国对城市品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宋晔(2007)主要关注城市品质的文化精神内涵,认为城市品质寄于市民之中,是一种城市发展过程中培育出的人文精神[3];胡迎春等(2009)对城市品质内涵和具体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城市品质包含内在质量和外在表现形式两方面内容,内在质量涵盖自然、经济、文化等要素,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城市形象、品牌与历史文脉[4];吴丹(2012)也认为城市品质包含城市内在人文精神和外在建筑质量[5];罗文章等(2016)认为评价城市品质应该多方面审视,将城市品质的内在要素划分为生活、文化、产业、生态、建设、管理六方面[6]。总体而言,我国对城市品质内涵的解析尚没有统一标准。研究城市品质,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变化,城市品质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断调整。本文以人的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将城市品质分为基础型、改善型和特色型三大类(图1),其中基础型城市品质以保障居民基础生活、生产需求为目标,包括居住水平、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改善型城市品质主要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修复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为目标,包括生态景观环境的优化修补、环境卫生的整治、居住空间的完善等内容;特色型城市品质以挖掘城市特色、展现城市形象为目标,包括城市风貌修复、文脉传承、历史遗产保护等内容。

1.3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要求

对城市品质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旧城更新作为城市转型和自我发展的调节机制,在未来更新建设中既要解决民之所需,优化城市功能,又要激发城市活力,凸显城市特色。因此,在存量规划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更新应重点关注改善型城市品质和形象型城市品质的提升建设,关注与人有关的城市要素,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历史风貌、城市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功能品质的提升。

2泰安市岱北片区发展概况与特征

2.1片区基本概况

岱北片区位于泰安市泰山区,地处主城区中心,西至奈河,东至虎山东路,北至环山路,南至东岳大街,片区内以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公园绿地为主(图2),面积2.64平方公里。片区中心距离泰安站直线距离8千米,距离泰山景区1.5千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图3)。

2.2片区发展基础

2.2.1区域环境基础优越岱北片区背靠泰山,南到岱庙,位于泰安的城市历史文化轴线上。片区内有金山公园、山农大植物园两处公园绿地;有奈河、梳洗河两条自然水系河流穿过;还有红门路、金山路两条特色街道贯通南北,形成独特的山水生态城市风貌特色。2.2.2历史文化基础深厚泰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泰山作为泰安的代名词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安的红色文化、泰山文化、封禅文化和宗教文化一直感染和影响着这片土地,成为泰安文化的重要的组成。2.2.3城市建设基础扎实岱北片区作为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其城市建设代表泰安市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多年的创城活动,片区内奈河、岱庙广场、红河路等都已经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风貌。

2.3片区发展困境

2.3.1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片区内公共设施覆盖范围不全(图4)。其中教育设施明显不足,仅有2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均位于片区周边,无法覆盖整个片区。同时文化设施较少,除了岱庙等基础大型景区,片区内缺乏基础便民文化设施,不利于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2.3.2文化传承意识薄弱岱北片区地处泰山脚下,岱庙位于其中,泰山文化、岱庙文化气息浓厚,但在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和建筑小区内文化氛围淡薄,无泰山、岱庙等相关文化的宣传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无法有效展示。2.3.3老旧小区问题复杂岱北片区作为老城区,其老旧小区数量众多,且绝大多数小区存在卫生脏乱、建筑间距局促、小区设施老旧、停车空间不足、公共绿地缺失等居住空间品质问题。2.3.4城市管理体制不畅相比于新城区,整个片区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均明显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在社区管理、街道治理、环境营造、交通改善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城市管理机制。

3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实施策略

根据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泰安市岱北片区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历史风貌和城市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图5)。

3.1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

3.1.1聚焦民意,填补设施欠缺根据岱北片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采取多元化方式不断补充完善,增强旧城的归属感和活力。通过岱庙北广场建设、奈河公园更新项目以及新建小学、幼儿园和党群服务中心,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解决市民服务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打造方便舒适的宜居生活圈。3.1.2旧貌新颜,改造老旧小区采用全面提升的更新方式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从楼栋设施、建筑修缮、服务设施、公共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建设。在更新过程中,首先检验建筑质量,拆除违章建筑,整合小区地块,明确小区边界;其次,优化小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停车设施,完善居民的出行和公共空间;最后对老旧小区进行路面硬化,完善路灯、监控、无障碍设施,化粪池清淤以及楼道采光玻璃更换等改造内容。通过全方位的改造优化,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3.2整治修复,优化生态环境

3.2.1织补串联,完善蓝绿空间利用独特的自然山水条件,发挥泰山和岱庙的资源优势,构建“靠山携水、前庙后园”的特色鲜明的片区生态格局。首先对片区主要河流进行水质提升,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河道景观;其次将片区公园、游园、专用绿地、街头绿地等进行植栽、补栽,增加绿化密度;最后,利用奈河水系生态廊道与红门路、金山路市政生态廊道将泰山优势生态资源与城内绿地连成一体,营造良性循环的蓝绿系统,减少城市内涝。3.2.2落实规划,打造海绵城市根据泰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要求,对片区现状的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河流水系等按照相关指标进行全面改造。以擂鼓石大街回迁安置社区为例(图6),社区建设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铺地、雨水花园和植被浅沟等方式,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开发对于场地环境的冲击。

3.3延续传承,重塑旧城风貌

3.3.1法规管控,统筹城市风貌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对片区进行整体设计,协调古城整体空间结构,保护历史风貌。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其高度、体量、外观、色彩等方面提出合理要求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同时城市设计在控规的基础上,就城市建筑物的多角度全方位协调城市空间格局,以彰显城市独特面貌和时代特征。3.3.2文化点缀,激活公共空间对片区内商业业态结合旅游景区特色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活力街巷;沿擂鼓石大街及主要街道两侧结合空闲用地打造街角公共空间;沿道路交叉口形成公共空间,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公共空间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设计,通过增加铺装、景墙、长廊、雕塑小品等,充分体现泰山文化。3.3.3新旧联动,延续古城记忆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物、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古朴厚重的旧城历史风貌。岱北片区将空间划分为古城核心区和古城协调区两部分。核心区是留住古城记忆的核心区域,应尊重古城历史原真性,突出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及传统文化元素,体现“青砖灰瓦”的建筑特点;协调区做好由“古”到“新”的有序过渡,靠近核心区的建筑应以中式古典建筑风格为主,向外可逐步过渡为新中式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

3.4多方协作,推进项目实施

3.4.1统筹协调,完善组织模式建立“行政统筹+技术支撑”的组织模式。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多家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品质提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荐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城市品质提升”技术平台,衔接上位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协同项目实施、汇总项目进度,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3.4.2全面保障,健全实施机制片区制定“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实施长效机制,包括日常监督检查、专业机构评估、公众广泛参与、部门工作考核、奖惩激励办法等。如建筑拆除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生态修复的补偿机制和公共空间激励机制等,切实保障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对城市生态的破坏以及乱拆乱建行为。通过制定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库台账管理、项目库调整等机制文件,全面保障城市品质提升的顺利实施。结语我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建设由粗放式扩张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城市更新作为存量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内涵,是目前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明确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的内涵和要求,以泰安市岱北片区的旧城更新为例,结合其发展基础和困境,从环境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是旧城品质更新的重点,通过填补设施欠缺、改造老旧小区,打造宜人舒适的城市栖息地;整治修复生态环境是旧城品质提升的关键,通过完善蓝绿空间、落实海绵城市标准,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态绿城;延续传承旧城风貌是旧城品质更新的精髓,通过法规管控、公共空间点缀、分区协调,重现旧城独特魅力;多方协作,推进项目实施是旧城品质更新的保障,通过完善组织模式,健全实施机制等形式,确保旧城品质更新的顺利进行。未来,泰安可以以此片区作为示例,逐步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罗小龙,许璐.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新焦点与新探索[J].规划师,2017,33(11):5-9.

[2]阳建强,陈月.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J].城市规划,2020,44(02):9-19+31.

[3]宋晔.和谐社会城市品质和道德文化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8-11.

[4]胡迎春,曹大贵.南京提升城市品质战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06):63-70.

[5]吴丹,钟琳.赣州加快建设品质城市研究[J].科技广场,2012,4(08):169-171.

新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报道;创新

新媒体在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中日渐重要,为民众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新媒体的推广与普及,对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电视新闻应紧跟时展步伐,积极改革工作方式方法,寻求新的突破,扩大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改进电视新闻报道的不足,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收视率,使其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设备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再是电视机和纸质等媒介,而是体积小巧的手机、平板等通信设备,灵活性强,可以满足受众随时随地收看新闻的需求。新媒体语境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类型的媒体,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所有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强了,信息传播者的范围扩大了,不再只有专业的媒体工作者,普通民众也能传播信息,这是传统新闻媒体受到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

1.工作观念落后在新媒体语境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从电视新闻报道中衍生出来的一些媒体内容,因为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将新闻报道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受众传播,内容则与新媒体语境相符合,从而使其市场的完成度更高,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资深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一直以来习惯于依靠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兴的媒介融合形式,未能将自身的工作与时展相融合,未能全面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未能看到媒介融合的未来发展潜力,工作观念落后,从而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电视新闻的发展。2.报道形式与受众接受方式单一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只能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下观看,报道形式老套,受众的接受方式过于单一。由于不能使用多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导致其传播方式缺乏多样性,传播者只能原样接收新闻稿上的内容,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此外,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需要主持人根据特定的规定,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传递新闻信息,这就使得受众所接收的信息内容较少,不够丰富,大大降低了受众的体验感。3.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只是单向地向受众传递信息,无法有效地与受众进行互动,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受众的新闻参与感低,传播的新闻不能引起受众热议,难以形成新闻舆论,阻碍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当今时代,大多数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不仅想要及时获取新闻信息,更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发表自己对新闻信息的看法。加强受众与新闻传播者之间的交流,这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做到的,对其发展极为不利。4.受众范围较小传统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是主持人照稿播报,新闻画面无法进行实时更新,对于受众群体来说,趣味性相对欠缺。而且,电视新闻报道无法随时随地观看,导致其主要受众群体为老年人,年轻的受众群体由于空闲时间[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方式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革新势在必行。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策略。[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报道创新[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DOI:10.13854/j.cnki.cni.2021.09.048有限,更多地倾向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的新媒体。电视新闻的受众逐年递减,发展形势不容乐观。5.信息来源渠道较少传统电视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现场的信息采集,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收集到的信息真实性欠缺,在报道过程中容易存在片面性。现场信息采集后还需要通过核查和筛选,在这段时间内所要报道的内容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受众来说,不利于他们及时准确地接收信息。新媒体由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使其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够为受众群体提供多角度的新闻报道。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策略

1.丰富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传统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正视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转变工作观念,推动传统媒体健康快速发展。可以将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精彩片段通过剪辑到网络平台,减少电视新闻报道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如《央视新闻》积极顺应发展潮流,注册抖音账号,在抖音平台传播新闻信息,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扩大受众群体的范围,突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局限性。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央视新闻》抖音账号粉丝已经突破3000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直播,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电视新闻直播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可以通过创新报道形式弥补传统电视新闻的不足,推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快速发展。2.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受众参与的广泛性增强,不仅可以实现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实现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交流与互动能够使受众主体意识增强,提高受众的黏度,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者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受众参与新闻信息传播,及时获取受众的反馈与意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其活跃度与参与度。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评论功能,与受众进行互动,从中获取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价,完善节目的内容与形式。3.加强故事化叙事方式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应当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迎合受众的语言特点,故事化叙事方式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当今时代,受众的选择较多,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很难获得受众的青睐,采取故事化叙事方式,能够对新闻进行详尽的解读,吸引受众主动收看电视新闻。应用故事化叙事方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电视语言的符号。极具视觉性的图像画面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优势,形象的图像语言能够对事件真相进行如实地还原,从而使受众对事件有一个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其次,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叙事角度。叙事角度能够较好地呈现叙述者的主要观点,受众的行为等在新媒体语境下或多或少会对电视新闻的叙事策略产生影响,因此电视新闻报道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叙事角度,让受众可以全方位地对事件有一个真实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凸显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再次,迎合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不断增加其报道的趣味性,满足受众在获得快乐方面的需求心理。4.加快电视新闻报道的网络化进程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的网络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第一,将网络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首要阵地,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客户等对电视新闻进行报道,拓宽电视新闻报道的渠道。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新闻网络频道和数据库,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推动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同时,优化电视新闻报道的结构,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快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速度与效率,推动电视新闻报道运营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转型升级。

结语

媒介环境的变化推动电视新闻报道发生新的变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电视新闻报道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革新,转变传播理念,抓住发展契机,寻求新的发展策略,适应时展步伐,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新娟.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J].今传媒,2019,27(07).

[2]毕静.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J].传媒论坛,2020,3(10).

[3]吴国琴.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J].电视指南,2018(12).

新策略范文篇10

一、我国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现状

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是基于对当前用户数据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和深入分析,对用户进行分类和标签,建立虚拟的用户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的模式[1]。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科技期刊数量不多。虽然已出现多种推送渠道,但仍然以邮件推送为主。例如,《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通过邮件向相关领域的同行和专家推送单篇文章、专题或虚拟专题;《计算机工程》通过邮件为读者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应用生态学报》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从中选择推送客体,通过邮件进行论文单篇推送[2]。部分科技期刊也开拓了多元推送渠道,例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过微博、微信、邮件等进行多渠道定向精准推送[3];《光学学报》基于自建官网、微信矩阵和邮件推送重点文章、科研简讯、专家视频、原创科普等[4]。此外,还出现了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技术服务与交易的出版服务平台,例如,中国科协建设的“科创中国”,连通全国学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和地方科协的本地化服务平台,整合科技成果和用户供需信息,依托“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精准推送[5]。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开展并不十分活跃,大部分科技期刊在此方面投入资金少,收益小,亟需进一步发展。

二、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的发展机遇

1.国家和行业协会为精准推送服务提供思想引领和政策保障

近年来,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模式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取了种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开展“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多功能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提供高效精准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6];中国科协、财政部等七部门随后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其中对集成精准推送、学术画像、科研分析、学术社交等多种复合功能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每年每项给予0万元资金支持[7]。1年5月,由中国期刊协会等发起的“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正式成立,着力推动期刊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精准服务期刊模式创新。由此可见,从国家政策到行业协会的具体措施,从政策环境到资金投入,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已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

2.科技期刊业态创新为精准推送服务提供市场条件

近年来,随着文化出版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科技期刊市场业态不断创新。首先,在国家相关资助和多渠道融合资本等措施的合力推动下,科技期刊的集团化、股份化、资本化运作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7年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年成功收购EDPSciences出版社;《中国激光》等期刊借助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探索全链条产业化发展,为行业和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实现盈利;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深耕垂直行业,依托行业品牌和资源开拓数字营销服务,依托数字业务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作为出版产品,被赋予全新的业态,科技期刊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年我国科技期刊年度总收入00万元以上的有种[8]。其次,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逐年递增。据《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同时,随着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付费意愿达86.3%,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有26.8%的用户每月平均花费0元及以上[]。最后,知识付费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已由7年的4.1亿元增长至0年的32亿元,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由7年的1.88亿人增长至0年的4.18亿人;据艾媒咨询此前预测,1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675亿元,用户规模将达4.亿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户付费意识的逐渐普及,无疑为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用户需求凸显科技期刊精准推送的发展潜力

用户需求是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的直接推动力。科技期刊的用户主要包括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在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系统中,用户的内容需求主要体现在学术交流方面。当前,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用户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都已相应发生变化,学术交流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用户接收学术信息的速度要求更快,交流互动要求更直接、更即时,并且由原始文献需求向个性化增值服务需求转变;其次,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渗透到学术信息获取和交流过程当中,用户对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不再局限于由用户主动搜索,还需要科技期刊基于高质量内容和较强吸引力形式的主动推送。据张慧敏等调查,虽然主动向编辑部提出专项推送需求的读者仅有7.46%,但对专业期刊信息精准推送存在潜在需求的读者占比达到7.57%[11]。这说明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极具发展潜力,同时也凸显出我国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开展还不够充分的现实。数字环境中用户学术交流需求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还未能得到满足,亟需科技期刊大力发展精准推送服务。

4.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精准推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高度智能化的精准推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期刊内容可实现碎片化、系统化、关联化、扩展化等深层次加工;期刊出版不再局限于文字、图表等传统符号形式,还可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展到音频、视频、动画、数据等符号,实现内容的可视化。其次,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积极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自建网站、微信、微博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渠道的“标配”,客户端、头条、抖音、知乎等新媒体也可成为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最后,依托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用户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用户画像技术,借助爬虫技术对用户的网页浏览记录、阅读习惯和交互行为等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深度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偏好,精准识别用户阅读特点、研究领域和关注范围,构建多维度模型,为科技期刊的精准推送服务提供明确的思路和参考。

三、我国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创新策略

1.依托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拓展推送渠道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精准推送服务大多通过邮件进行推送,简便易行,但形式过于单一,打开率不理想,科技期刊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推送渠道。首先,期刊自建网站仍是当前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的重要平台。虽然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建立了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等多种传播渠道,但对包括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等在内的科技期刊用户而言,浏览期刊自建网站仍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方式。因此,在网站上创建文献自推荐系统,自动推荐相关论文、资讯,或在论文详情页面进行相关文献推荐,是科技期刊实行精准推送服务的有效方式。其次,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开展精准推送。当前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学术交流的一部分,国外许多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借助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Google+、LinkedIn等的嵌入,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的社交媒体传播力十分有限,科技期刊应抓住发展契机,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精准推送服务,如在科技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设计基于作者关键词订阅的主动精准推送,面向产业和技术决策与实施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产品;根据用户研究方向或学术水平创建各种用户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实施精准推送;通过信息提醒服务向相关用户精准推送等。此外,还可探索通过ResearchGate、Men-deley、Academia.edu等国际科研社交网络平台开展精准推送服务。

2.根据用户行为演化趋势进行精准推送

科技期刊精准推送不仅要聚焦用户的现实需求,更重要的是预判和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为此,可将用户的社会属性、背景、经历、行为与服务预期关联起来,根据用户的资源获取方式、阅读习惯,以及购买和评论等个性化行为等,分析用户可能产生的科技信息需求,预测用户的行为演化趋势,挖掘和判断用户的潜在需求,据此实施精准推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强用户黏性。例如,科技期刊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判断用户目前处在科研的哪个具体环节,在立项、资料搜集、论文撰写、论文投稿、学术分享等不同环节向其推送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类型科研用户的信息服务精准推送[12]。在投稿环节,由于用户对稿件录用情况非常关注,阅读欲望较强,可推送与其稿件主题相关的专题文献包;稿件退修环节主要推送高质量的单篇文献,为用户修改论文提供参考。

3.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定制化信息生产与推送

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是以定位技术为支点,在特定场景中为用户提供适配的信息与服务[],从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包含定制化信息的生产和推送两个环节。基于场景的定制化信息生产和推送,是科技期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更高目标,其成熟与普及取决于更深层次的用户识别能力和场景洞察能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应关注实时场景的变化,实现信息内容和形式与用户特性、使用场景的有效适配。如在重要学术会议召开期间实时推送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此外,可借助新闻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的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在保持内容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内容产品形态,实现产品与多种终端和媒介的适配,使产品适应于多平台的需求,再通过对用户场景的分析与识别进行精准推送,构建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生态的流量基础。

4.借助专业化出版服务公司开展精准智能服务

科技期刊可以与专业化出版服务公司合作,通过专业的出版服务公司的相关软件或平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精准推送服务。当前国内外出版行业有许多公司致力于开发出版推广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业务,为学术出版商提供内容推荐服务。如加拿大的TrendMD公司,依托其建立的合作关系网,对期刊内容进行跨平台个性化精准推荐,帮助合作的出版社和期刊扩大用户群。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学术出版商与TrendMD公司合作,包括Science、Nature、Elsevier等期刊和出版商,国内只有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数学物理学报》等少数期刊加盟[14]。科技期刊与专业出版服务公司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期刊通过在自己的网站安装出版服务公司的软件,向用户推荐论文、图片、新闻链接等;二是科技期刊通过出版服务公司提供的控制面板,实时监测用户数据,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及时调整期刊内容;三是出版服务公司为科技期刊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在推送内容、数量、频率及推送对象的选择上,紧密结合期刊自身特点,进行跨平台精准推荐。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借助第三方公司的平台和技术力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精准推送服务,有助于科技期刊在扩大用户群、提升影响力的同时,更专注于内容生产;缺陷是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平台推送偏模式化,相关文献量往往比较多,实际推送效果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