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破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55:04

小肠破裂

小肠破裂范文篇1

本院从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12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8例;年龄5~67岁,其中20~50岁发病率最高,共9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6d。住院时间:10~136d。致伤原因: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65例,钝器伤19例,锐器伤11例,撞击伤3例,挤压伤2例,爆炸伤4例,其他伤4例。

1.2脏器损伤情况

小肠破裂1处87例,2处22例,2处以上11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1例。其中:脾破裂16例,肝破裂4例,胃破裂1例,胰腺挫伤2例,肾挫伤6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1例,颅脑损伤7例,脊柱、肋骨骨折4例。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105例。患者皆有腹痛,伴腹胀82例,恶心、呕吐40例,典型腹膜炎104例,体温高于38.5℃26例,血压低于90/60mmHg39例。腹膜透析74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46例(46/74),腹穿88例,阳性81例,占92.0%。B型超声波检查96例,阳性64例(64/96)。

1.3治疗和结果

本组116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或全麻下行手术治疗,3例合并重度脑外伤,1例失血性休克未手术。单纯肠修补96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1例。同时根据病情对合并伤进行手术:脾切除15例,肝修补4例,胃修补1例,膀胱修补1例。治愈114例,死亡6例(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2例死于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重度脑外伤)。

2讨论

2.1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腹部症状和腹膜炎体征。据报道,有1/3患者在入院时腹部体征不明显。影响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因素有[1]:(1)较小的破口由于外翻的粘膜,凝血块,食物残渣堵塞,大网膜的及时覆盖或反应性肠蠕动抑制、或痉挛,肠内容物暂不外溢,再加之小肠内游离气体少,且其内容物pH几乎呈中性,又相对无菌,炎症反应轻,当肠蠕动恢复或堵塞物脱落时,肠内容物逐渐外溢,才表现出腹膜炎症状。(2)肠壁挫伤严重,血肿形成或不全撕裂或较大的系膜血管分离,伤后早期有较轻度腹膜刺激征,但腹穿阴性或仅有少量血性液体,经过24h或数日,肠管因缺血坏死而发生迟发性肠破裂,出现明显腹膜炎症状。(3)合并颅脑外伤时,由于昏迷掩盖了腹部症状,当出现严重腹膜炎时才明确诊断。(4)合并实质性脏器伤大出血时,由于活动性出血和(或)休克,而掩盖了小肠破裂的症状。(5)肥胖,患儿不合作,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为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水平,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对早期诊断有所帮助:(1)详细询问病史,如受伤部位,暴力大小、速度、作用力方向,伤时情况及伤后症状。(2)认真细致反复体格检查,特别是腹部压痛的范围,腹肌紧张的程度,肝浊音界的变化,肠鸣音的改变等。(3)反复多次,多点的腹腔穿刺,据报道其阳性率在90%以上[2,3],本资料92%。腹腔穿刺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损伤小,确诊率高。对于腹穿阴性者,仍不能排除肠破裂,应加用腹腔灌洗结合腹透、B超检查。(4)诊断性腹腔灌洗,阳性率可达98.5%[4]。发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肠破裂:①含有胆汁或胃肠内容物。②白细胞计数超过0.5×109/L。③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细菌或肠内容物。(5)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据王信富[[4]报道不足30%。本组为38.3%。早期患者腹透阳性率低,但鉴于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空腔脏器破裂的有力证据,对于早期患者,要反复检查。(6)剖腹探查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对于部分难以正确诊断,又有剖腹指征者,应积极剖腹探查,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远小于延误诊断的危害。本组1例,因外院延误诊断,伤后6d才明确诊断,最后死于MODS。

2.2治疗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其预后的好坏,并发症的多少与治疗的早晚及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疗效最佳时限在伤后2~4h内手术,以后每增加4h,将增加病死率15%[4]。对于单纯性空回肠破裂,可行单纯性肠修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1)缺损过大,撕裂长度超过肠管直径50%或纵行裂伤较长,肠修补后导致肠腔狭窄。(2)多处肠破损集中在一段肠管上。(3)破裂口周围有严重炎症反应,修补后不易愈合。(4)肠系膜内或肠壁内有较大血肿和肠系膜已撕裂肠血运不良者。本组单纯修补96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1例,均未发生肠瘘,显示单纯性肠修补和肠吻合术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安全,有效的措施。

2.3腹腔引流

目前对于腹腔引流仍有争议。夏穗生[5]认为引流得当,有助手术后恢复;如引流不当,或未引流,可以引起严重后果。肠破裂后常引起腹腔污染,破裂时间越长,污染就越重。作者在妥善处理好腹内脏器,肠管等损伤后常规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去除异物、血块。并留置甲硝唑于腹腔内,然后放置有效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

2.4重视全身和合并伤的治疗

外伤性小肠破裂,由于受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因此在处理小肠破裂的同时,要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止痛、输液、胃肠减压,早期使用抗生素,有休克表现者,应抗休克治疗。积极治疗合并伤,力争在生命体征达到满意水平后及时手术。舒亦斌[6]报道腹腔镜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其中腹腔镜下空、回肠破裂修补术4例。腹腔镜检查,通过清晰放大的视野,配合置入器械显露及改变体位可准确发现损伤的存在与否,如能结合镜下处理技术,可使部分不能确立诊断的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免于剖腹,还能通过腹腔镜技术处理一些较小的创伤,避免了开腹手术,且腹腔镜下冲洗全面彻底;完成一些腹腔脏器的修补、止血、切除、吻合及造瘘等手术;对于显露困难、视野不佳或伤情复杂需中转开腹的患者,腹腔镜探查还可以帮助选择最合理的剖腹探查切口,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了切口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缩短切口的长度,降低开腹手术因切口选择不当而导致的操作困难和手术难度增加;对腹腔脏器扰动较小,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相对缩短,医疗费用相应减轻[6]。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正葆.外伤性小肠破裂256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7):403.

2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46.

3姜军,范林军.腹部空腔脏器伤的诊断与剖腹深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7(23):389.

4王信富.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治疗.实用医学杂志,1994,10(3):274.

小肠破裂范文篇2

腹部外伤中,小肠破裂较常见,因为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是临床仍然有延误治疗和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病例[1]。综合本院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2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5~67岁,伤后入院时间0.5h~3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刀刺伤6例、坠落伤4例、踢伤2例、挤压伤1例。开放伤7例、闭合伤16例。脏器损伤情况:小肠破裂1处15例、破裂2处4例、破裂2处以上2例、横断伤2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5例,其中肠系膜破裂8例、脾脏破裂5例、肝脏破裂1例、结肠破裂2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1例、颅脑损伤8例、脊柱骨盆骨折2例。临床表现:除昏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有呕吐18例、有典型腹膜炎体征19例,伴休克5例,有膈下游离气体8例,其中22例进行腹部穿刺阳性19例。

1.2治疗方法和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小肠修补15例、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8例。根据病情对合并脏器伤进行治疗处理,其中脾脏切除4例、脾修补、肝修补、结肠修补、结肠造口各1例,十二指肠修补加空肠十二指肠减压、膀胱修补各1例。并发切口感染4例、盆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治愈2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发性脏器损伤加手术创伤合并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所致。

2讨论

2.1早期诊断本组资料显示,外伤性小肠破裂以男性为主,交通事故是常见的原因,早期确诊率低,本组病例入院3h后手术,最长1例长达3d才确诊,原因是小肠破口较小,腹膜炎体征出现较晚所致。影响早期诊断的因素有(1)破裂口较小(<1cm),由于外翻的小肠粘膜、凝血块、食物残渣、纤维蛋白、大网膜等堵塞或反应性肠管蠕动抑制或痉挛等原因小肠内容物暂未外溢,伤后数小时可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但当肠管蠕动回复或堵塞物脱落时,肠内容物外溢才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2)肠壁挫伤严重、血肿形成或者不全撕裂或者较大的系膜血管分离,伤后早期有轻度的腹膜刺激症状,但是腹腔内无游离气体,腹穿已无阳性发现,但是数小时后肠管因缺血坏死而发生迟发性破裂,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症;(3)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时,由于昏迷掩盖腹部症状,当出现严重的腹膜炎时才明确诊断;(4)合并实质性脏器破裂时,由于严重休克、腹内大出血而掩盖了隐匿的小肠破裂的症状,有时术中未发现,术后出现相应的症状而再次手术等。因此,小肠破裂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正确诊断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并发症、病死率的关键。

为了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治水平,必须做到:(1)详细询问病史;(2)认真细致反复体格检查,即使是初诊时无明确的脏器损伤体征,也绝不能轻易否认,尤其是对体质差、老年人等机体反应弱的患者;(3)反复多点、多次腹穿[2];(4)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血液检验能够间接反映炎症、机体失血等情况,B超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腹腔内少量炎性渗出[3],腹部立位平片能够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这也是空腔脏器破裂最有力的证据,对于合并严重颅脑外伤和脊柱骨盆骨折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不仅能够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还能够了解其它脏器的情况,尤其是实质性脏器破裂、腹腔内出血,对腹膜炎所致的腹腔炎性渗出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4,5];(5)手术探查时要常规系统的检查胃肠道,以免遗漏诊治[6]。

2.2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小肠破裂,应尽早手术,对于合并休克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准备[7]。对有以下情况者应进行剖腹探查:(1)伤后持续剧烈腹痛,腹膜炎症状逐渐加重;(2)腹部开放伤无法判断是否伴有脏器损伤时,经过保守治疗观察,出现腹膜炎体征时或者损伤后直接出现肠管外露或肠液外溢;(3)X线检查提示膈下或腹膜腔内有游离气体;(4)腹腔穿刺阳性。术中要系统的完成探查,特别注意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或伴有血肿的系膜缘小裂口,发现前壁破裂者必须探查后壁。

小肠破裂,手术以简单的修补为主,有以下情况者需行肠切除术:(1)破口周围有炎症,修补后不易愈合或破口较大;(2)破口周围有大面积挫伤或肠壁系膜缘有血肿,有肠管坏死可能;(3)肠管破裂修补后有肠管狭窄可能或一段小肠内有比较集中的多处裂口;(4)系膜严重挫伤或断裂及肠管系膜分离血供障碍。本组行单纯性肠修补术15例、肠切除术8例,均未发生肠瘘,显示单纯性肠修补和肠切除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安全可行的措施。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式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并发症、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2.3腹腔冲洗引流腹腔冲洗一般用温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吸出冲洗液体清亮,尤其注意膈下、脾窝等不易暴露且易积液感染的部位,如果感染严重,还建议用甲硝唑注射液腹腔浸泡冲洗。目前对于腹腔引流仍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应该根据术中探查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对于单纯性单发小肠破裂,裂口较小腹腔内污染较轻,腹腔彻底冲洗后,可不放置引流,但是对于多处破口、破口较大或合并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的病例必需放置引流,有的还需放置多处引流,保证引流通畅,但是不可把引流当作保险措施和代替规范化的手术操作[8,9]。本组放置引流20例,有1例腹腔污染严重,术后腹腔渗液较多,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而发生盆腔脓肿,后经直肠戳孔引流而治愈。

2.4重视全身和合并症的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应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抗休克、治疗合并伤、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首先要建立快速通道,有条件的要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测定,要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多通道输液,甚至在补液同时应用升压药物。本组死亡1例是由于多发脑挫裂伤致昏迷掩盖了腹膜炎体征,多发的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再加手术创伤最终导致MODS所致,因此,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外伤性小肠破裂病死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腹腔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这样方能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整体救治水平[10]。

【参考文献】

1黄庭.外科临床思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34~337.

2于峰.腹腔穿刺432例临床应用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53.

3董菲,吴顺营,董晓兰,等.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29~130.

4徐海滨,黄海,陈珏.手术治疗腹部多脏器损伤55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2005,7(4):393~394.

5郑正葆.骨盆骨折合并小肠破裂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浙江临床医学,2004,6(5):415.

6李秀芳,林乐江.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治34例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2,4(2):128~129.

7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118,147~150.

8夏穗生.重视外科引流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195.

小肠破裂范文篇3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

1993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6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男49例,女12例;年龄6—68岁,其中18~60岁54例(88.5%)。

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47.5%),高处坠落伤14例(23%),撞伤11例(18%),踢打伤6例(9.8%),挤压伤1例(1.6%)。

损伤种类:单一脏器损伤4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8例。损伤脏器:脾36例,肝8例,肾7例,小肠6例,肠系膜2例,胰腺1例,膀胱1例。合并休克23例。其他部位合并伤,其中肋骨骨折9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3例,后腹膜血肿3例,颅脑损伤1例,血气胸1例。

结果

61例中,2例肠系膜损伤,6例肾挫伤,2例脾破裂,1例肝破裂,经观察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脾破裂合并血气胸患者,因失血性休克,出现严重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49例手术指征明显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7例肝破裂、4例脾破裂、6例小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1例胰腺破裂,行缝合修补术,均治愈;29例脾破裂、1例左肾断裂伤,因损伤程度较重,均行切除术,其中1例脾切除患者,术后后腹膜损伤严重形成广泛渗血,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肝、脾破裂且无合并空腔脏器破裂者,在术中回收腹腔内血液,行自体血液回输,达到了满意效果。脾切除患者术后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元1例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发生。

讨论

小肠破裂范文篇4

结果

10例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2例。死亡2例中1例为肝硬化门静脉右支损伤术后肝衰,另1例为车祸致多发性髂总静脉撕裂休克。

讨论

在车祸、工伤事故的多发伤,尤其是刀刺伤、枪弹伤中,合并腹部及周围血管损伤者约占1/3,因此对严重的腹部外伤及躯干四肢的锐器损伤,应高度警惕血管损伤。外伤后体表血管行走部位开放伤口血如泉涌,患者迅速出现虚脱苍白,血压下降。腹部钝性撞伤及穿透伤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腹部膨隆,均为腹腔积血和大血管损伤的可靠征象,强烈提示手术,需立即行手术探查。因此,多数血管损伤都是在手术探查时确立诊断。少数血管损伤因血管创口相对较小、管壁弹性回缩、血凝块堵塞暂时止血,或钝器穿透、锐器刺伤有异物存留时起到填塞作用,早期无凶猛的大出血,一时难以确诊,但应想到血管损伤的可能,此时仍需备足血源,早期手术探查确诊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大血管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创伤,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受伤至救治时间的早晚以及合并伤的严重程度。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失时机地急救复苏止血、修复血管、处理合并伤等综合治疗。遇大血管损伤切忌恐慌,应立即予以暂时压迫或填塞止血,并进行复苏救治,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行静脉穿刺置管或切开,快速输液、扩容、抗休克,备足血源,最好选择上肢血管或直接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扩容。初步查清伤情后,尽可能急送手术室抢救。本组1例多发伤左侧髂血管破裂,经下肢静脉置管快速输血1000ml、林格氏液3000ml,手术过程中血压无回升趋势,腹膜后血肿越来越大,最终无效死亡,经分析与术前未考虑左侧髂血管损伤而行左下肢静脉置管扩容有关。

小肠破裂范文篇5

结肠的特点一是内容物为含大量细菌的较干粪便,尤其是左半结肠,导致结肠破裂后会造成严重的腹膜炎;二是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能力差,故修补或吻合术后容易出现结肠漏。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安全的结肠破裂手术方式是修补后附加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和二期关闭造口。近年来,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发展,一期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院1995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结肠破裂病人23例,其中14例(60.87%)行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7~68岁(平均37.4岁);外伤11例(钝挫伤8例,锐器伤3例),结肠镜检查穿孔2例,自发性破裂1例(原因不明)。破裂部位和类型:横结肠贯通伤1例,横结肠断裂1例,横结肠穿孔5例,降结肠穿孔2例,乙状结肠穿孔4例,乙状结肠断裂1例。合并伤:合并小肠损伤(包括小肠系膜损伤)4例,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4例,脾破裂1例,胃穿孔1例,失血性休克3例。手术距结肠破裂出现症状时间:除1例自发性破裂者在出现症状16h后手术外,其余病人均在出现症状后4h内手术。

1.2手术方式

进腹后首先处理出血,控制明显的活动性出血,然后用肠钳控制大的结肠破口(小穿孔直接修补或吻合),接着清除腹腔污染物,再全面仔细探查整个腹腔,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再处理破裂口。肠段切除吻合。2例结肠镜检查穿孔(分别为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近端)病人腹腔污染少,肠道空虚,直接作修补术;1例乙状结肠穿孔虽已16h,腹腔污染不严重,切除穿孔至直肠上段肠曲,作腹膜外吻合(相当于Dixon手术);3例乙状结肠破裂和1例降结肠破裂病人术中作结肠灌洗后吻合或修补;横结肠破裂7例均未作肠道灌洗直接修补或吻合。14例均未做预防性造口。关腹前再用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碘伏溶液冲洗腹腔。吻合口旁和盆底常规置放引流管。围手术期用药:1998年以后收治的病例采用术前0.5h内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抗感染,停药指症为体温与血象正常;禁食期间予肠外营养。

2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未发生腹腔内感染及结肠漏。

3讨论

3.1病例选择

通过对结肠破裂14例的一期手术治疗,作者认为,合理选择病例是一期手术成功的关键。(1)结肠(包括肠系膜)损伤程度:根据Moore提出的结肠损伤简明分级[1],Ⅰ级:不影响血供的挫伤或血肿,未穿孔的肠壁部分撕裂;Ⅱ级:全层撕裂小于周径1/2;Ⅲ级:全层撕裂大于周径1/2,但未横断;Ⅳ级:横断;Ⅴ级:横断伴组织缺损,系膜血管损伤致肠管血供障碍。作者主张,Ⅰ~Ⅱ级损伤应该积极争取一期手术,Ⅲ~Ⅳ级损伤需结合综合伤情包括污染程度、合并伤、休克等考虑,选择性进行一期手术,Ⅴ级损伤一般不宜一期手术。(2)腹腔污染程度:LGeorge[2]将粪便污染分为三度:轻度指粪便仅污染损伤局部;中度指较多粪便污染,但局限于腹部的一个象限;重度指大量粪便污染超过一个象限。中-重度污染术后感染并发症如腹腔脓肿等发生率比较高,但经Burch等[3]对一期手术病例中不同腹腔污染程度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来看,中重度粪便污染并非一期手术禁忌证。在本组中,中度污染者6例(42.86%),重度污染2例(14.29%),经过反复腹腔冲洗,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3)合并伤的严重程度:通常合并伤越严重,休克越严重且较难纠正,不适合行一期手术,但是如果合并伤处理比较简单快捷,休克也能在短时间内纠正,仍可行一期手术,对术中持续休克者,手术方式应本着简单有效的原则,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造口更为确切。本组中10例虽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且其中有失血性休克3例,但伤情并不太重,休克也在扩容后纠正,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4)结肠破裂后时间:结肠破裂后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越长,腹腔污染越重,一般观点认为6~8h内适合一期手术,但仍应结合实际情况,当结肠穿孔不大而肠内为成型粪便时,即使时间较长,污染仍可能为轻度。本组14例中有13例均在4h内,另1例乙状结肠自发穿孔虽于16h后手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内粪便干结,污染并不严重,选择Dixon手术,直肠在腹膜外并无炎症,吻合口在腹膜外即使漏也很局限,经冲洗引流治愈。本组无升结肠损伤病例,如为升结肠损伤,采用右半结肠切除吻合,肠漏发生的机会更少。

3.2术中结肠灌洗的选择

本组7例横结肠破裂病人均未行术中结肠灌洗;2例结肠镜检查穿孔的病人因术前已作过肠道准备,术中见腹腔污染轻、肠道内容少,故也未作结肠灌洗直接修补;另5例左半结肠破裂均经阑尾残端置管灌洗后再修补或吻合。

3.3结肠损伤部位的处理

结肠破口边缘常有挫伤与炎症水肿,用剪刀(并非电刀)修剪少许边缘组织再缝合有利于愈合。对于结肠浆肌层挫伤的部分,在确定黏膜完整的情况下,用带蒂大网膜包裹粘帖于损伤处[4]。本组1例自发性破裂病人取边缘组织作病理检查,排除了肿瘤或溃疡穿孔的可能。

总之,结肠破裂只要选择好病例,同时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相对于左半结肠癌存在梗阻情况下的一期吻合,创伤性破裂作一期修补或吻合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一些较复杂的重危病人,仍应掌握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原则[5],以肠造瘘为妥。

【参考文献】

1MooreEE,CogbilTH,MalangoniMA,aninjurescalingⅡ:Pancreas,duodenum,smallbowel,colon,andrectum.JTrauma,1990,30(12):1427.

2GerogeSM.Primaryrepairofcolonwounds.Aprospectivetrialinnonselectedpatients.AnnSurg,1989,209(6):728~734.

3BurchJ,GevirtzmanL,JordanG,etal.Theinjuredcolon.AnnSurg,1986,203(6):701.

小肠破裂范文篇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在消化道的少见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对GIST的诊断与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39例GIS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5~76岁(平均55岁)。肿瘤位于食管1例,胃底7例,胃体8例,胃窦4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空肠2例,回盲部1例,结肠2例,肠系膜5例,小肠浆膜层3例,直肠3例,肛旁2例。其中胃多发间质瘤2例。肿瘤直径1~23cm。

1.2临床表现

呕血5例,间歇性黑便3例,中上腹部胀痛11例,下腹部疼痛5例,肠梗阻1例,结肠穿孔1例。病人自已摸及腹部肿块5例、肛旁肿块2例,健康体检彩超发现胃区肿块1例,肛门指征发现肿块2例,因农药中毒住院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肿块1例,因胰腺囊肿手术术中发现胃体浆膜下多发肿块1例,胃镜确诊贲门癌手术术中发现合并胃窦部GIST1例。病程最短1h,最长10年。

1.3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16例,胃镜下诊断为溃疡2例,胃炎3例,溃疡型癌1例,食管癌1例,胃外压性隆起3例,胃间质瘤3例,胃平滑肌瘤2例,十二指肠球部平滑肌瘤1例。结肠镜检查3例,2例正常,1例诊断结肠癌。CT检查13例,诊断间质瘤9例,平滑肌瘤1例,淋巴瘤1例,囊实性肿块性质待定2例。彩超检查18例,发现实质性肿块10例,囊实性肿块2例,无异常发现6例。胃钡剂造影诊断胃腔内隆起3例,胃腔外隆起3例。小肠钡剂造影诊断小肠占位伴不全梗阻1例。血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AFP均正常,部分病例血色素降低、血沉偏高。

1.4治疗

3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块完全切除32例,有转移7例。

1.5病理及免疫组化

本组胃肠道间质瘤分类:良性10例,潜在恶性5例,低度恶性9例,恶性15例。见表1。表139例在消化道的分布(略)

2讨论

2.1GIST的诊断

过去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大多(50%)属于GIST。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的提高,GIST报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目前的认识可归纳为[1]: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并且表达跨膜糖蛋白(CD34)或/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D117)同时表达的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该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期在中老年(50~65岁),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例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2∶1。GIST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以及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呈单发或多发,胃60%~70%,小肠20%~30%,结、直肠5%,其他部位(食管、阑尾、胆囊、网膜、肠系膜等)5%[1]。肿瘤可向胃肠道腔内或向腔外发展,位于胃肠黏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肌层10%。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生部位有关。肿瘤小,通常无症状,常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后则可出现症状,如消化道出血、中上腹不适、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肠穿孔等非特异性表现。恶性GIST可伴有体重减轻、发热、腹腔播散和肝转移等症状。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胀痛,少数病人自已能触及肿块。目前,临床上尚无对GIST的特异性术前诊断方法,主要原因是发病部位隐蔽,临床表现不确切,各种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发生在胃肠道黏膜上的肿瘤,通过胃(肠)镜检查一般都可确诊,但胃(肠)镜检查对诊断GIST中存在着局限性,因为GIST发生黏膜下层、浆膜下层和肌层。CT检查诊断GIST有一定帮助,但难以定性。本组血肿瘤标记物检测均正常,因此血肿瘤标记物对诊断GIST也无临床意义。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病理组织学上将GIST分为三类:良性、交界性(潜在恶性、低度恶性)和恶性[2]。良性:肿瘤直径<5cm和核分裂像<1个/50HPF;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肿瘤出现远近脏器的转移;交界性(潜在恶性、低度恶性):胃肿瘤直径>5cm,肠肿瘤直径>4cm,胃间质瘤核分裂像>5个/50HPF,肠间质瘤核分裂像≥1个/50HPF,肿瘤出现坏死,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生长活跃,排列密集。免疫组化:典型的GIST免疫组化为CD117、CD34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00%和56%~80%),CD117比CD34更具特异性,而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均不表达该蛋白,有利于与这两种疾病相鉴别。本资料免疫组化CD117阳性32例(占82%,其中良性5例,交界性13例,恶性14例),CD34阳性30例(占76.9%,其中良性5例,交界性12例,恶生13例),SMA阳性10例(占25.6%,良性3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NSE阳性6例(占15.3%,其中良性无,交界性1例,恶性5例),S-100阳性4例(占10%,其中良性1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作者认为,CD117和CD34阳性可以作为GIST特定的诊断标志,但不能作为GIST良恶性的判断指标。

.2GIST的治疗

GIST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案,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35%~65%,因此合理的首次完整的肿瘤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对术后复发、转移病例只要病情允许,也可行再手术治疗,其疗效比较满意[3]。研究表明,术前或术中肿瘤的破裂是不良预后的因素之一,因GIST只有一层极薄的包膜,有的甚至无包膜[4],手术时极易破溃,因此,术中切不可过度牵拉或挤压瘤体,以免造成肿瘤的破裂或腹腔内种植。GIST淋巴转移较少见,因此一般不必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或扩大根治术,单纯肿瘤切除也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转移多发生在腹腔内和肝脏,本组术中发现已转移7例。药物伊马替尼(格列卫)可作为分子靶向治疗。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首次完全切除的肿瘤,术前可先用伊马替尼治疗[5],使瘤体缩小或肿瘤得到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对GIST复发、转移及不能切除病人,药物伊马替尼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有效率50%~70%。Demetri等报道对无法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GIST病人用伊马替尼治疗,最终53.7%病人获得部分缓解,27.9%病情得到稳定。

总之,目前认为GTST都具有潜在恶性[6],关健是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本病起病隐蔽,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又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故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免疫组化CD117、CD34检测虽对GIST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但必须是手术标本才能获得结果。因此,作者认为,只有对本病有高度认识,综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判断,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对有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病人积极行胃(肠)镜及X线造影检查,对腔镜检查阴性者必须结合超声及CT检查,有利于提高GIST的检出率。超声内镜无法鉴别平滑肌瘤与GIST,有报道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抽吸,再结合免疫组化可以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7]。健康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或小病灶GIST。GIST治疗首选手术,对GIST复发、转移及不能切除病人,选用药物伊马替尼治疗仍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MiettinenM,LasotaJ.Gastrointestinalstromoltumorsdefinitionclinicalhist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moleculargeneticfeture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VirchowsArch,2001,438(1):1~12.

2MiettinenM,Kl-RifalW,SobinLH,etal.EvaluationofmalignancyandprognoaisofGISTs:Areview.HumanPathop,2002,33(5):478~483.

3PierieJP,ChoudryU,MuzikanskyA,etal.Theeffectofsurgeryandgradeonoutcome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ArchSurg,2001,136(3):383~389.

4罗容珍,梁小曼,何洁华,等.15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广东医学,2004,25(3):244~246.

5何纯刚,陈利生,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研究进展.中国肿瘤,2006,15(6):386~388.

小肠破裂范文篇7

[关键词]胸腹联合伤;诊断;治疗

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98例,死亡15例。现对诊治情况作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70例,女28例。年龄7~74岁。60岁以下90例,60岁以上8例。所有病人均在伤后3h内入院,入院前在外院或在本院急诊做简单处理后收入病房。

1.2原因与部位

车祸伤68例,坠落伤25例,斗殴伤5例;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79例。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23例,均为3根以上骨折。单侧血气胸58例,单侧血胸41例,单侧气胸55例,双侧血气胸36例。肺挫伤49例,心包伤2例,膈肌破裂16例。腹部损伤中,脾破裂47例,肝破裂16例,肠破裂18例,肠系膜损伤21例,胰损伤6例,肾挫伤11例,胃损伤5例。单个脏器损伤78例,2个脏器损伤23例,3个脏器损伤18例,4个及以上脏器损伤11例。其中创伤性休克收缩压<90mmHg者25例。

1.3治疗方法和结果

本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扩容,控制血压,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感染,防治并发症。剖胸手术35例。手术方法:剖腹手术68例(脾切除32例,肝修补14例,肠修补或切除15例,胃修补3例,腹腔探查+引流4例),胸腔闭塞引流或抽液气70例。本组死亡15例,死亡率15.3%。

2.讨论

关于胸腹联合伤的命名,目前,胸、腹损伤的命名意见尚未统一。有些学者认为:胸部外伤致膈肌破裂并使腹部脏器损伤者为胸腹联合伤[1],而有些学者认为:无论有无膈肌破裂,只要同时伤及胸、腹部应该统称为胸腹联合伤。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人,认为有无膈肌破裂不重要,只要同时存在胸腹部创伤都应归入胸腹联合伤。本组98例病人中,有膈肌损伤18例,无膈肌损伤80例。

关于胸腹联合伤的诊断,胸腹联合伤常累及重要脏器,生理扰乱大,特别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最大,病情重,发展快,应尽早明确诊断。凡下胸部、上腹部的锐器伤均应考虑胸腹联合伤的可能。对锐器伤所致体表伤口的仔细检查常能立即明确是否已伤及胸、腹腔。凡有休克表现的病人应尽早明确有无内出血及出血的大致部位。胸部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气胸、肺挫裂伤、膈肌破裂的存在。腹部B超和腹腔穿刺是诊断有无腹腔内出血的有效而快捷的方法。但伤后早期腹腔出血体征多不明显。因此对血压不稳定者,应反复检查腹部情况。更应注意由于某个脏器受损较重而遮盖其他器官的损伤,应仔细查体,严密观察,对可疑创伤一定要明确检查,以免漏诊延误治疗。

关于胸腹联合伤的治疗,胸腹联合伤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伤后数十分钟内先注意是否有气管断裂或双肺严重挫伤等引起的通气障碍,这是比失血性休克更为迅速的致死因素。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本组剖腹手术68例(脾切除32例,肝修补14例,肠修补或切除15例,胃修补3例,腹腔探查+引流4例),胸腔闭塞引流或抽液气70例。死亡15例中,10例为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使其保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时处理开放性气胸和纠正胸壁的反常呼吸。对中等量以上血气胸病人,应首先及时做胸腔闭塞引流术。因其便于及时了解胸腔内出血量、出血速度,有利于肺及早膨胀,改善呼吸循环状况,预防凝血性血胸形成,并为是否剖胸手术提供依据。绝大多数血气胸经非手术方法可获得治愈。所以伤后早期手术指征应严胸宽腹,遵循先处理威胁生命损伤的原则,不可顾此失彼。有血气胸存在时,做腹部手术,应先放胸腔闭塞引流,避免全麻时正压呼吸致张力性气胸。剖腹探查时应全面、仔细,避免漏诊。特别是对肝膈面、腹膜后十二指肠水平部及胰腺和小肠的探查。本组有6例术后发现有腹腔再出血或腹膜炎体征而再次剖腹手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易被忽视,严重胸腹联合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而导致肺水肿,这是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基础,而肺挫伤合并休克是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监测呼吸功能,做血气分析,输液时注意晶、胶体的比例与速度。早期大剂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对防止ARDS是必要的。对于明显低氧血症或已伴有ARDS者,应使用呼吸机。呼气末正压呼吸是治疗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ARDS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小肠破裂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3~62岁。致伤原因:撞击伤28例,挤压伤11例,刀刺伤9例。闭合性损伤39例,开放性损伤9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1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损伤13例,肝损伤8例,脾损伤19例,血气胸5例。空肠破裂和肾挫裂伤各8例,颅内血肿4例。其中1例合并4个脏器损伤。

1.2手术方法根据1990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方法[2],Ⅰ~Ⅱ级19例,行清创引流;Ⅲ级14例,行远侧胰切除;Ⅳ级9例,其中5例行远侧胰及脾切除,3例行胰腺近侧端缝闭、远侧端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管吻合术;Ⅴ级6例,2例行Whipple术,3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局部修补加胆囊、胃和十二指肠造瘘及引流术。

1.3结果治愈43例,术后发生胰瘘8例,肠瘘2例,腹腔感染9例,切口感染10例。死亡5例,死亡率10.4%。死亡原因:3例死于严重多发伤,2例死于胰瘘、肠瘘及严重腹腔感染。

2讨论

2.1胰腺损伤的诊断(1)凡上腹部外伤尤其是钝性撞击伤均应想到有胰腺损伤的可能。本组病例都有明确的上腹部外伤史,上腹部有深压痛,反跳痛较少,个别患者上腹壁有淤斑。因为胰腺位于腹膜后,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术虽简便易行,可重复操作,但阳性率低,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本组阳性率约为37%。严重创伤后,胰腺外分泌受到抑制,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故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无特异性,只能作为协助诊断,本组的阳性率达81%。(2)影像学检查,胰腺损伤的CT诊断率为71.4%[3]。胰周脂肪有利于CT获得清晰扫描图像,而B超则易受胃肠道气体及腹壁脂肪厚度等因素干扰而显示不清。因此,CT对胰腺损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难以确定有无主胰管损伤。ERCP对判断主胰管破裂很有帮助,而且可安置内支撑管用于治疗,但危重患者不能耐受ERCP检查。判断主胰管损伤破裂有非常重要价值的检查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本检查无创且时间短,但费用高。(3)剖腹探查,胰腺的解剖位置决定了90%胰腺损伤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4]。我们体会术中如有下列情况,应认真探查胰腺以免延迟诊断,造成严重后果:①腹腔内有坏死皂化斑;②后腹膜中央有血肿;③十二指肠旁胆汁染色及血肿;④腹腔内有棕色液体,未查明原因;⑤横结肠挫伤、横结肠系膜根部或小肠系膜根部血肿。

2.2术式选择胰腺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是否有大胰管破裂,是否合并十二指肠及其他腹部内脏损伤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因素而决定。不管采取何种术式,均以严密止血、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充分的胰周引流、合理处理其他合并伤为原则。由于胰腺损伤仅为多发伤的一部分,患者伤情重,全身情况差,故应尽量避免复杂耗时的手术方式。本组19例Ⅰ、Ⅱ级胰腺损伤,行清创引流,引流管术后10天左右拔除,其中仅1例于术后第5天出现胰瘘,引流8周后自愈。对Ⅲ、Ⅳ级胰腺损伤,如损伤主要累及胰尾部,采用胰腺连同脾脏切除,胰头侧断端缝合修补,术中无需刻意保脾或结扎胰管。此术式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如损伤主要累及胰体部,应争取采用胰头侧断端缝合修补,胰体尾断端胰空肠Roux-en-Y吻合。虽然行胰腺次全切除相对简单,但切除过多可能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本组1例老年患者(61岁)术后3个月出现明显的胰腺内分泌功能低下。对于单纯、整齐的胰腺横断伤是否行胰腺吻合,笔者认为,胰管吻合修补技术难度大,发生胰瘘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不宜采用,本组有1例胰管吻合患者,术后发生胰瘘而死亡。伴十二指肠损伤的Ⅴ级胰腺损伤,处理较为困难。笔者认为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相对简单,耗时少,手术创伤轻,是救治胰、十二指肠损伤之简单、合理的术式。本组3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皆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FabianTC,KudskKA,CroceMA,etal.Superiorityofclosedsuctiondrainageforpancreatictrauma.AnnSurg,1990,211(6):724-728.

2MooreEE,CogbillTH,MalangoniMA,aninjuryscaling,Ⅱ:Pancreas,duodenum,smallbowel,colon,andrectum.JTrauma,1990,30(11):1427-1429.

3BradleyEL,YoungPR,ChangMC.Diagnosisandinitialmanagementofbluntpancreatictrauma:guidelinesfromamulti-institutionalreview.AnnSurg,1998,227(6):861-869.

小肠破裂范文篇9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2岁;受伤至接受治疗时间30min~20h。致伤原因见表1。表1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致伤原因(略)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伤后出现便血或滴血,肛门下坠感,会阴部胀痛,腹膜炎体征,腹痛进行性加重,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者均应怀疑有直肠损伤可能。直肠指检不一定能触及裂口,指套可有血迹[4]。辅助检查可采用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包括一系列的化验也有助于诊断。本组直肠下段损伤22例,直肠上段损伤36例,直肠全层破裂41例,复合伤19例。合并膀胱损伤7例,小肠损伤5例,颅脑外伤5例,骨盆骨折12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7例,休克13例。

1.3治疗

本组10例患者直肠出血量少,无腹部症状及体征,X线摄片无膈下游离气体,腹穿阴性,无休克表现,考虑无直肠全层破裂予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手术治疗。5例肛门镜下发现破口,出血量大,探查破口未穿透直肠全层,即行经肛直肠修补术。急诊剖腹探查43例,27例直肠破裂行Ⅰ期缝合修补术、5例部分肠管切除Ⅰ期结肠-直肠吻合、4例部分肠管切除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5,6],1例直肠癌术中见肿瘤无法切除乙状结肠永久造瘘、6例修补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

2结果

56例治愈,2例死于严重复合伤。

3讨论

近期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增多,重要因素是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致伤。直肠有其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局部血供丰富,损伤引起出血量大,不易控制。直肠内容物含大量细菌,一旦污染可致严重感染。直肠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终生的痛苦。故必须足够的重视,尽快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详尽的病史采集和细致的体检以及严密的不间断的临床观察是获得准确诊断的根本保证。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综合评估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复合伤、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仍须不间断的密切观察[7,8],及时更正治疗方案,原则是生命第一,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某些闭合性直肠损伤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医源性损伤[9]。在肠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前,作完善的肠道准备。本组3例均发生于处理宽蒂息肉时,套扎太深引起肠壁穿孔,因此在处理宽蒂息肉时不宜套扎过深、过大,避免将肠壁当成息肉蒂。术后应严密观察。灌肠时亦可能引起直肠损伤,一个病例是由于抗生素过敏引起直肠黏膜水肿,灌肠管壁质地较硬,插入肛门后即有少量出血,未停止操作继续灌肠引起直肠穿孔。中药灌肠减肥曾一度较为流行,由于操作人员不够专业,灌肠液量大、压力高、反复多次也能引起直肠损伤,建议肥胖患者避免采用这种减肥方式。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疮,应采用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浓度、剂量、准确的部位和解剖层面。一旦发现破裂迅速修补,切不可延误时机带来更严重后果。医源性直肠损伤是操作不当、术前评估不足引起。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直肠黏膜本身的病变,既往的手术史和机体的状态、耐受性。将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本组4例筷子刺入肛门致伤是由于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自己或指使他人用筷子插入肛门企图掏出大便以致直肠损伤。各种异物刺入肛门致伤,多见于同性恋、性虐待行为、自虐行为。遇到可疑为吸毒者,同性恋者或有自伤倾向者,询问病史时应回避家属和其他人员,与患者单独交流,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不配合的严重后果。并且进行仔细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尽量找出详细直接的病因。总之,闭合性直肠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处理较为困难且并发症多,操作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

【参考文献】

1范先伟.结肠—直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113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0(11):351~352.

2邹景平,周学伟,孙万日.闭合性直肠破裂12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7~398.

小肠破裂范文篇10

【关键词】创伤性;后腹膜血肿

随着交通的发达,车祸增多,由创伤所致的后腹膜血肿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由于后腹膜血肿临床上易漏诊、误诊,且病情危急,死亡率较高。以往认为创伤性后腹膜血肿是腹部创伤的并发症,但由于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特殊性,应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看待,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虽然它的致伤原因及处理方法上有所不同。我院于1998年12月~2006年6月共诊治创伤性后腹膜血肿42例,现结合有关文献谈谈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5~76岁。其中闭合性损伤38例,开放性损伤4例。受伤原因:车祸27例,刀刺伤3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

1.2临床表现有确切的外伤史,入院当时休克32例,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体征者31例,肠鸣音减弱消失29例,腹穿抽出凝固血液5例。除5例无合并伤外,其余均有1处以上合并伤,合并脾破裂9例,肝破裂3例,胰腺损伤2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膈肌损伤2例,肾脏损伤11例,骨盆骨折16例,小肠及肠系膜损伤4例。

1.3治疗和预后本组手术治疗32例,术中除处理合并伤外,行血肿切开探查术20例,保守治疗22例。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7.1%,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多器官衰竭1例。

2讨论

2.1诊断除有确切的外伤史及腹痛症状外,与一般的急腹症相比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当一个腹部外伤病人出现休克症状,经抗休克治疗后仍不改善或有改善但很快又趋恶化,且又排除腹内脏器出血或血气胸时应考虑到创伤性后腹膜血肿的可能。由于血肿部位的不确定及临床医生的不够重视,本病往往容易漏诊。腹腔穿刺诊断术有助于诊断,若抽出凝固血液,且位置较浅,可做进一步检查,但腹腔穿刺的阳性率较低,B超和腹部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可动态观察,可明确后腹膜血肿的部位及大小变化,临床医生可据此采取合理、恰当的治疗措施。急诊腹部CT在腹部闭合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它的诊断率可达100%[1]。

2.2误诊分析本组有1例病人入院当时漏诊,该病人于外伤后1个月突发右下腹疼痛,诊为急性阑尾炎,取右下腹麦氏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炎症不明显,但右下腹及盆腔处后腹膜血肿,追问病史,诉于1个月前有右侧腰部、臀部跌伤史。术中根据血肿的部位及大小未作进一步处理,经抗炎对症处理半月余,查CT示有明显缩小后出院。本组中另1例病人,入院当时脐周胀痛,病史反映于半月前有车祸史,当时仅局部挤压胀痛,后好转,结合CT示胰腺下方有一大小约10cm×15cm×12cm包块,考虑为后腹膜血肿,根据血肿部位及大小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为横结肠系膜内血管破裂所形成的血肿,并向后腹膜延伸,经清除血肿并止血后对症处理近半月治愈出院。由此可鉴,后腹膜血肿也像脾破裂一样有延迟性病例,一旦各种原因如活动、凝血机制减弱等可导致当时未引起临床症状的血肿范围扩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2.3治疗由于后腹膜血肿大多合并有腹内其他脏器的损伤,故正确判断伤情非常重要,决定采取剖腹探查抑或行保守治疗。单纯从病理角度讲,血肿是由于血管的破裂所致,而且由于后腹膜组织疏松,出血易扩散聚积成较大血肿。但由于后腹膜不同区域的血肿由于其周围器官的不同及组织解剖的差异,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组病例除对合并症处理外,对后腹膜血肿的处理有以下几点体会:对后腹膜破损的且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宜立即探查,扩大创口,积极止血。对后腹膜完整的血肿,根据其范围、大小、部位,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采取谨慎的必要的探查,可以分三个区域,分述如下。

2.3.1上腹中央区血肿由于该区血肿可同时伴有周围重要脏器如十二指肠、胰腺等损伤,故对该区血肿一般常规探查,以免漏诊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本组中2例探查发现十二指肠损伤,另有1例虽经探查但未发现胰腺损伤致胰腺假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