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1:12:37

现存范文篇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该保险对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件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的大好事。

江苏省射阳县从2007年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已从单纯的种植业(水稻、棉花、油菜和大小麦)扩展到养殖业和高效农业,其中一般种植业已实现了全部投保,养殖业和高效农业投保率超过了50%,因没有大灾害发生,理赔款都能及时兑付给受灾农户。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属于政策性保险,其在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方面的复杂性,加之农业保险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推进该项惠民工程的开展。

1存在的问题

1.1农户投保的意识差

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推广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大部分农民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宁愿抱存侥幸心理,祈望老天给一个好收成,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变相向农民收费。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保险政策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投保热情。虽然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费上补贴农户,但是由于保险金额低、免除理赔条件多、理赔周期长等造成农民不愿意投保,降低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1-2]。

1.2存在政府强制行为

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每年的农业保险任务,只好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当做一个硬任务,要求农户必须投保。而农业保险是一个新事物,部分农户还不知道这是一项惠农工程,不愿意投保,强行要求农户参保,不但引起农户的反对,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1.3保险公司开展业务难

参加政策性保险的保险公司在乡镇一般无办事机构,在村级就更没有了,而农业保险采取的是以每户每项目为投保单位,一般每户每年要投保3~4个项目,射阳县一共有23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有1万户左右。因此,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就很大,单凭保险公司现有的人力无法完成,保险公司就只有委托乡镇农经部门和村组干部代办业务,但是由于农业保险试点才开始,村组干部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知识差,而农业保险又要求专业性非常强;再加上是政策性保险,保险公司没有报酬付给村组干部,村组干部都不愿意做,保险公司只有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来干预,导致村组干部做不好也不愿意做。

1.4县级财政困难,保险资金难筹集

射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薄弱,县财政还很困难。按照农业保险的政策要求县财政每年要负担整个保费的15%~20%不等,这样县财政每年就要拿出200万元以上。随着农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县级财政每年的负担也在不断增加。没有建立大灾风险资金,一旦发生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理赔资金很难及时到位,而一旦不能及时理赔到位,将严重影响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群起社会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2对策

2.1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的补偿方式还远未被农民接受,农民的保险意识还很薄弱,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普及力度,培育农民的参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只要参加保险就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只要有灾害发生农民就能得到应有的赔偿,进而农民就会自愿地参加保险,从而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和覆盖面。

2.2加强农业保险的业务体系建设

一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利用其行政网络资源和技术资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服务,为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提供帮助。二是保险公司应该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在各乡镇建立服务网点,加大对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村组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考核上岗的方法使其熟练掌握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各项业务。三是各级政府和保险公司应联合建立村组干部的报酬制度,各级财政应对工作成本高、保费收缴难的农险业务给予必要的经营费用补贴。

2.3加强政策的扶持与推动

农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与推动,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

2.3.1对经济落后和农业大县区别对待。在中央和省财政补贴的比例上应该向财政支付困难的农业大县适度倾斜,对这些地区的保费收取、查勘理赔的工作经费标准适当提高。

现存范文篇2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进行的服务交易,即通过提供服务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涉及行业多达150多个,主要为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11个类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WTO2001年年度报告》,1990年我国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为0.73%,2000年则为2.1%。与此同时,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养等服务进出口随之迅速发展。通过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我国在这些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萌芽或较不发达阶段,尚未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站稳脚跟。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而在大量专业服务和高技术领域,则处于净进口的状态。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缺乏。服务贸易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服务行业大多都是通过人的智力完成服务的过程,有的行业还需要专门的科学技术和专有知识。在服务贸易领域里,近年来就业人数增长迅速,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人员所占比例极低。在我国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大量缺乏。

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现存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持保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熟悉,把服务业提到与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方面的投入,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业竞争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健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治理体制,实施有效的宏观治理,统一政策,服务企业,保证我国服务贸易的顺利发展。所以,服务贸易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整体协调。中国将推动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宏观规划、调查统计、市场促迸、政策协调、对外谈判等工作,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

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的服务出口项目,同时不断提高服务出口项目的附加值,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出口项目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过渡。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按照“重点促进”、“深人挖掘”和“特别关注”三个方面就文化、软件、建筑等开展出口促进工作。应重点发展国际旅游业、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业、国际运输业、国际金融与保险业、国际通讯业、国际信息与咨询业和国际广告业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治理、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完善服务贸易立法,研究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政策。针对服务贸易的特点研究起草相关法律,要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外汇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应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治理机构政府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反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规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健全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明确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统计方式和方式。要加强对服务贸易迸出口的运行分忻,实时掌握进出口的产业动态和国别市场格局,发现问题。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跟踪服务贸易统计规则的变化,不断完善统计方法,调整统计范围,细化统计项目,增强统计的时效性和可比性。

进一步放开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根据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有序开放,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有步骤地将利用外资从生产领域扩大到第三产业,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如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为适应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多渠道、多方式加快培养服务业人才。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以满足市场对服务人才的需要。

研究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充分利用广交会、厦洽会、文博会等平台,增加服务贸易交易的内容;组织服务外包企业出国参加服务外包展览,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现存范文篇3

建设品质一流的工程项目,首先要做好建筑管理工作,比如工程立项、招投标、整体规划、图纸设计、造价评估、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都要进行严格把控,尽量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造出质量合格的工程。但是,我国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重大飞跃,建筑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达到了先进水平,在工程管理上却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型,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要提高建筑质量与工程进度,必须加强建筑管理工作,重视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与完善。

1.1建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除了管理不完善外,制度建设的空白才是造成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建筑管理制度的修订,同时设立相关的管理监督机构,根据监管需求,划分多个监管小组,具有针对性的配备管理人数。在建筑施工领域,很多建筑公司为了压缩成本,严格限制了管理人员的数量,致使管理人员往往承担多项职能,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出现决策失误与重大安全事故时,容易造成相关责任人的互相推诿。因此,建筑管理制度的缺乏,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巨大隐患。

1.2欠缺专门的质量核心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负责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工作的由三方机构共同完成,分别为施工项目单位,监理机构,质检机构。在监督过程中,三方都是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三个单位在权力上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正是由于缺少了明确的监管部门,造成建筑管理机制的混乱现象。一般来讲,施工单位考虑最多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收入,在质量与成本的控制方面,会根据取得的收益进行衡量。监理机构主要负责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是否合格,保证工程任务的完成。质检机构则是负责建筑的验收和检测,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建筑科研机构,没有执法权,所以对建筑质量的监管无法起到威慑作用。

1.3对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

一般而言,人们对施工管理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质量把关上面,比如施工的成本造价,施工材料品质,施工技术与工艺等。不可否认,保证建筑质量是建筑管理的基本责任,但是,保证安全施工更是建筑管理的头等大事。在我国,施工单位的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组成,这些人生长在农村,依靠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因此对施工安全条例比较陌生,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在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大多数都是由于施工队员违反了安全生产条例,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另外,建筑管理的事物繁杂,当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施工单位很容易怀着侥幸的心理降低安全施工等级,如果不能做到严格要求,将对建筑施工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2提出解决建筑管理的有效策略

2.1不断对建筑管理的理念进行完善

建筑管理理念是影响建筑施工水平的重要因素,完善我国建筑管理理念,使其迈入国际标准领域刻不容缓。我国建筑管理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一直停留在管理的表层阶段,对时效性和最终价值缺乏认识,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建筑事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现代建筑管理应该秉承创新、自由、开拓、改革的思路,对于影响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陈旧思想坚决取缔,将现代化的管理元素融入建筑管理,促进管理水平的更新换代。同时,完善建筑管理理念需要采取徐徐渐进的策略,避免激进的做法,以免造成决策失误,最终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同的国情,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差异性,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管理理念,不可一味追求新奇,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偏离正常轨道。

2.2采取动态项目质量监理机制

建筑施工诸事繁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物,如果不能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与质量问题的产生,应该采取动态的监督机制。首先,应该要求监督人员亲临施工现场,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叫停,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整改,避免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和资金损耗。其次,监督人员定期汇报施工进度,以便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按时竣工。最后,质量事故责任制。将建筑区域划分给监督人员,并且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承担责任,避免监督人员怠工。

2.3强化施工作业者的培训管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安全问题成为建筑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异常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庞大的施工队伍都面临一个困扰,那就是缺乏正规化与专业化的培训,为了降低生产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尽心专业培训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技术工种与年龄阶段,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并且将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要领进行规范,将“安全第一”的施工观念植入施工者的内心,做到各尽其责,保障施工队伍的稳定。

2.4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

为了方便对建筑施工的监管,需要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条例与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建筑安全管理机制,由政府部门与建筑项目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对施工方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为施工人员办理保险。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监督工作。

3结语

现存范文篇4

(一)统计专业报表数量多、工作量大。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分散,绝大部分企业已由原来单一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为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集团”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物不断涌现。统计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核算机关势必因为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而相应拓宽数据采集渠道以便实现统计数据信息全覆盖。为满足政府经济发展决策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经营企业及社会公众获得各种指标信息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报表数量、统计涵盖范围不断增加,指标定义越来越规范,指标间关联性越来越强,仪器指标数据要求越来越精准,对企业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问题查询量越来越大,统计报表强调时效性,企业不胜其烦,经常出现报表报送、数据问题查询期间企业统计、会计无故不接统计部门电话、以各种原因进行推诿,不予配合情况。如2017年入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季度报表,大型工业企业季后7号之前需要上报报表达十几种,工作之艰巨可想而知。(二)能源价格指标未列入统计监测范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耗能行业采取限制、淘汰、关停等一系列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能源统计这个直接性的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统计指标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现有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涵盖的所有能源报表均没有对能源指标的价格变化情况给予反映。能源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原材料和重要动能转化来源,能源价格变动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均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原材料购进成本增高时,企业运行成本必将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出现盈利能力变小或亏损,企业势必通过变化生产规模来应对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购进成本降低时,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盈利空间变大,势必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以谋求最大利益。能源原材料同样可视为一种商品,同样符合商品的供、需平衡曲线,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商品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随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一种相对的均衡状态,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适时进行干预。能源价格统计的缺失使统计数据使用者、经济发展决策者不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不能明确发现数据背后的市场运行规律,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不具备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提供统计服务的职能。目前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统计部门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监测工作迫在眉睫,然而现阶段由于受统计制度问题及统计自身性质局限,统计还没有具备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核算的能力。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看:一方面污染物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为推算原则来进行分类核算、即用产成品推算污染物排放量,而现行的能源统计消费指标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依据,即以能源原材料消费原则进行行业入统核算。而且目前制度中产品指标分类少且不精,很多能源消费品指标没能在统计表格中进行设置,导致部分消费能源产品不能入统参与核算,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统计对产品指标分类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各种耗能设备不同、燃烧方式不同、消耗程度高低均能导致排放因子不同,均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核算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二、几点建议

为满足经济多元化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回归统计本源职能、减轻企业统计负担,消除其为难情绪,弥补统计制度中关于能源价格统计的缺失提高统计信息决策咨询能力以及尽早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所需的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监测核算的职能,现就统计存在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一)加强专业统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统计机构内部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轮流授课交流制度,在促进本身专业统计业务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打破统计专业间的局限性,积极学习和掌握其他专业统计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保守的传统观念、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识,勇于解放思想、迎难而上,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成为优秀的部门综合统计人才,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咨询服务。针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家统计局实行了“统计四大工程”和制定了统计的“三条红线”,打算从数据源头实现数据真实性填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统计数据失真、大众对统计数据的误解、改变政府形象,政府现有统计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改变现有统计管理模式,将官员政绩考核与统计数据脱钩,不“纸上谈兵”,以数字论英雄,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统计数据被干预问题,回归统计本源,真正发挥统计咨询、建议的职能;政府统计部门应在统计指标设计、数据采集上报、数据处理、数据等各个阶段加大对统计数据的评估工作,及时公布数据采集方法过程,数据核算方法,对产生数据差异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解释,做到数据透明、公开,真正消除大众疑虑。(二)在现有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一套表”的基础上,对企业报表终端进行报表“一页”化即通过对企业报表指标的重新筛选,取消重复性指标,将统计部门需要的经济指标全部归入一页表来填报,实现企业在每次报表时只需填报一张表即可,真正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报表负担。统计部门根据各自专业的需要,县级从企业的这张表中提取自己专业所需要的经济指标供自己使用,市级提取市级自己需要的指标供自己使用,以此类推,实现一次性全部上报国家统计局,杜绝县、市、省一级一级对企业报送数据审核把关的现象。这样既实现了减轻企业报表任务量又满足统计部门对经济指标了解、掌握的需要,同时,采取这种报表方式也可减小地方政府对企业上报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干预的情况,因为政府部门一旦对统计指标进行干预,擅自更改企业指标,就会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各指标出现各种不匹配,统计执法部门方便进行统计违法取证,方便统计处罚实施,起到对企业、地方政府部门震慑的作用。(三)完善能源价格等统计报表制度。不断加强能源产品供应、生产、消费形式监测研究,提高政府能源统计机构人员力量和业务素质,开展能源市场运行调查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地区间能源产品流入、流出统计调查制度和流通企业能源商品的批发、零售和库存统计调查制度,制定能源价格报表指标,理顺制度体系;设立能源价格采样试点,每月对能源价格变化进行时时跟踪、编制能源价格指数,尤其对煤、气、油等主要的能源品种及时进行价格统计、分析及走势预测,分析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产品供、需走向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前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反馈咨询建议,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市场平稳运行。(四)国家统计局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能源原材料生产、流通、消费指标进行细化、增加污染物排放核算相关指标数量以保证统计部门从企业生产方面对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产品指标做到全覆盖,实现污染物排放可由生产源头消费数据进行核算;地方统计机构加快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监测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从理论、成因、生产流程等对污染物如何形成得到全方位认识,熟练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知识,与环保部门配合,实现从原材料消耗种类、消费量和产成品种类、产量两个方面采集数据进行污染物排放量测算,统计数据与环保数据相互印证,确保数据推算精确;国家统一制定排放因子标准以利于统计核算,统计数据更具有权威性。

作者:林鹏 单位:迁西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1]罗建章.关于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5).

[2]杜文平.关于我国统计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7(11).

现存范文篇5

1.1档案内容繁杂

以往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性质属于国有非营利机构,这些医院所需要的医药成本巨大,如果通过营利来转嫁成本,无疑增加了普通居民的负担,但是如果全都由政府来维持,政府将承担巨大的医疗成本费用,在这双重矛盾下,当前的医院管理模式为政策扶持医院,而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下,需要医院能够通过企业化的管理,将医院的档案管理突破事业单位的老模式,管理中需要方便企业核算和医院管理,有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但是,目前医院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医院的档案管理还处于内容复杂状态。

1.2档案管理简单,利用率低

医院的档案管理,处于管理简单,利用率很低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医院所形成的档案,无法直接产生社会效益或者收益,无法像医疗、科研或者教学机构一样,档案无法像上述机构成为经验、技术的积累,是影响后续研究管理或者技术发展的重要构成,因此,医院的管理层也无法意识,投入更多的成本或人力来优化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明显,必然造成档案利用率低下的情况。

1.3档案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化的管理人员,能够对岗位和团队带来优化作用,而档案管理岗位设置下,没有专业化人员加入,往往通过安排知识水平一般,非专业人员来管理医院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异大,造成管理效率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也造成无法实现充分利用医院档案重要资料,来推动医院服务水平、医疗技术发展的困难。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创新和活力等问题都是当前医院档案专业人员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4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统一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标准

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还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没有统一的管理网络和管理模式。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在一个单位内形成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这不仅影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也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造成困难。

2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设,不断的完善归档制度、保管制度、网络安全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另外将以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规定与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挂钩。另外,医院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份比较详细的,并且具有操作性很强的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然后按照各项工作的标准及其操作细则严格的执行,然后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其执行的程度进行考核、评比,然后公布考核的结果。对于在考核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标准及其细则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肯定,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另外,为了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还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与年终考核联系起来。

2.2加强宣传,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大力的加强有关医院档案的知识教育,使得医院的领导及其员工均能认识到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医院的档案人员充分的将医院的档案信息进行利用,积极主动的为医院档案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于医院档案工作及时的向领导汇报,使得医院领导对于医院档案有更详细的了解,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护理等发展,另外还能对医护水平起到推动的作用。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提高医院社会群体的档案意识,使得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社会效益及其经济效益,然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觉性。二是对档案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把掌握和应用档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作为衡量档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各项档案人员考核范畴。三是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通过选拔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高层次档案专业人才到档案部门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高、档案业务精通的管理队伍。

2.4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建设

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实现信息、档案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收集整理、加工统计有关信息,统一目标体系,统筹各类信息结构。不仅便于检索、利用,更重要的是建立医院管理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等,并实行全医院计算机联网,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2.5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现存范文篇6

本文作者:鞠文周工作单位: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滕州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档案文化遗产保护档案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鞠文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二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意识淡薄;三是滕州非历代古都名城,缺乏像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广汉三星堆、丽江古城那样具有单个强大震撼力的档案文化遗产;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五是人才队伍缺乏。

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存问题的相应对策:一是完善相应法规建设,规范各项制度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滕州实际,制订《滕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和《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并出台相应保护办法的“实施细则”,做到责任明确、管权清晰,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文化遗产评估标准,严格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和程序。改进档案文化遗产管理的工作准则,着重协调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到协同合作、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遗产管理单位的工作衡量标准。二是建立健全档案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构建“市→镇街(街道办事处)→村居(社区)→档案文化遗产管理单位”的档案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将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范围,责任到人,奖惩分明,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机制;在历史文化景观策略上走“景观群”的道路。三是增强群众意识。

引导群众参观市档案馆、博物馆、汉画像石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王学仲艺术馆及考古现场等文化场所,以增加群众对档案文化遗产的了解;制作各类档案文化遗产展板、文物媒介产品等展品,在城区、社区文化广场集中展示,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组织专家开设档案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等手段,使群众对文化遗产产生正确的认识。采取举报奖励等激励措施,动员群众对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实行有力监督,鼓励民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将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四是扩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档案文化遗产的公共投入,增加文物保护修复、知识教育普及、学术研究活动等方面经费需求在市、镇街(街道办事处)的各自年度GDP的比重。设立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制定文化遗产有偿使用制度,促使文化遗产事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鼓励相关文化遗产的社会组织和文化遗产管理单位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文化遗产精品工程,走“以文化遗产养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道路。五是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文化遗产保护是个系统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应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入力度,加强对在职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并做到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确保滕州档案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顺利开展。

现存范文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问题;完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应当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这一点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尽管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存在差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管控知识产权侵权的手段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以及惩罚方式则具有很多共通之处。中国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国各级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同时,中国的法政机关在知识产权相关刑事案件的权利义务规范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旨在整合当前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产权相关刑法制度改进方向与措施,以促进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更趋于完善。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定义

所谓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是将知识产权的概念引入刑法的刑事保护的制度,从而使拥有无形资产的产权人的合法利益受到有效且良好的保护。刑罚保护不仅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与健康发展,也进一步保护了知识产权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为确保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我国需要更加公正及有威慑力的法律对权利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二、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存问题

(一)罪状单一性严重现。《刑法》提出了与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明显单一犯罪问题。例如,《刑法》第217条主要涉及侵犯著作权罪,但《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拥有著作权的人依法可以拥有复制的权利,第17条规定我们应该有善意的行使权利。我国版权法中仅有3项明显受到刑法的保护,可见我国的刑法对于知识产权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还是不够的。我国《刑法》规定,版权所有权的侵权属于“故意犯罪”。相应地,美国提出了一项法律,《数字千年版权法》和《反电子盗窃法》,以保护知识产权,其规定了具体的犯罪构成,与之相比,我国的《刑法》对此则有所缺失。正如美国刑法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具体保护更多情形一样,侵犯版权不仅仅是以“牟利”为标准,因此《美国刑法》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中更大、更广。因此,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罪状单一性较为突出。(二)保护范围过窄。目前,在国际层面上最具影响力的两类知识产权分类:1967年7月14日第一种分类方法,斯德哥尔摩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另一个是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所提的分类方法。在中国,一般原则是通过对主要产权类型进行分类来实施的,如知识产权(包括软件)的版权,品牌制造商的所有权、名称、商标、集成电路的搜索权、发明权等,反对其他模式刑法盗版和非法登记销售犯罪的假冒登记商标销售的非法行为,构成与商标侵权有关的行为违反“非法制造商标标识罪”。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立法实践与刑法的区别在于判断整个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否与其他法律的规定相协调,因此,促进刑法条款和刑法保护在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三)网络时代导致刑法保护弱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产权侵权渠道更多,方式也更加多样。再加上互联网侵权隐蔽性强、犯罪主体和数量难以确定,这就导致刑法保护力不从心,网络知识产权变得非常难以控制。目前,在网络上,作者不同但属于同一类消息内容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原作者无法控制,因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已变得非常严重。(四)刑法配置缺乏合理性。根据我国《刑法》表明,其打击和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单处罚金型,另一个是自由处罚型,根据中国的《刑法》,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处罚方法和手段可以规范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的行为。无论是欧洲发达国家还是美国或中国,主要处罚违法行为的手段是资格金加上罚金刑,通过剥夺他们的资金和限制侵权人员的行为,产生了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方法。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中国的知识产权仍然需要欧美国家的“适用资格罚”进行结合。中国提出的《刑法修正案》有助于预防惩罚的作用,包括保护知识产权侵犯的“从业禁止”内容,但是很难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因为在执法程序中处罚更多的是采用罚金的方式。

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完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刑法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罪状。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刑法》在互联网上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性,现行法律需要通过法院的解释加以补充,使刑法实践得到合理纠正。例如,为了改善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有必要适当控制知识产权的界限,不能忽视《刑法》的法定下限。许多与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犯罪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一旦宣布类型,就无法确定犯罪的数量,因此,很难对犯罪者进行适当的惩罚。知识产权保护遵循“互联网时代的非营利性质”,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类型,如“点击”,“下载次数”等,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量化标准,以防止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二)扩大保护范围。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犯罪预防与刑法和法律部门关系的协调,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重大刑法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制度。同时,建立执法资源分配机制,充分利用专利法和其他职能约束自然人与法人的行为,加强网络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信息传播空间,鼓励引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当然,所有知识产权侵权都会受到惩罚,但刑事处罚的程度是确定的,违反标准可继续追究刑事责任。为此,需要明确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犯罪活动的刑事责任。(三)加强多种机制合力,注重区别保护对待。由于知识产权因国家而异,并且具有国家之间的版权和专利权等特定特征,因此根据每个条款,权利和目的具有不同的特征,有必要加强有效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刑法保护的差异化方法。专利权到期后,原专利权拥有者所拥有的相应的排他权利立即终止,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垄断优势将会丧失。与获取专利这一保护形式相比,技术秘密的所有者如果不愿意公开且其它竞争者也不能独立开发出来相同的技术方案,则技术秘密可以无限期的被保密下去,这使得该技术秘密所对应的技术成果被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善意使用的几率大大减低,进而影响社会在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方面的进程。从这些角度来看,应当进一步提高对于专利权利的保护力度。

四、结语

为了提高刑法保护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必须有效扩大《刑法》的范围,合理优化部署结构。使用严厉的刑法明确界定权利价值、区别保护措施,加深社会民众对知识产权类犯罪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智慧财产与有形财产一样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于涉及刑事犯罪的知识产权类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吸取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改进我国的刑法制度,建立一套可不断适应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郑友德,曾旻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及完善建议[J].知识产权,2012,01:36-41.

[2]曾粤兴,魏思婧.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分析与完善[J].知识产权,2017,10:82-86+108.

[3]雷山漫,林亚刚.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2013,3410:77-83.

现存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水利,现状探讨

水资源在农业方面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资源,然而有些地方缺少水,有些地方水资源却很丰富,基于很久就要“大禹治水”的典故,党中央非常重视水利问题,由于某些地方的干旱或某些地方泛滥都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发挥水利保障职能作用更是基础的基础。好像高科技的GIS技术对水利起到防洪减灾、水资源的管理、水土保养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作用。另一方面,水可以用来发电,现在很多发电厂都是依靠水资源,向大工程----三峡发电站都是依靠水资源发电,因为那样低污染,利用率高等等优势,根据但中央合理建设新农村方案,关键从水利入手,先让笔者分析下****农村水利现存问题:

**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几十年来,全市人民大搞水利建设,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形成了13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对水资源保障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可开发水资源和入境水资源大幅度衰减,全市水资源短缺矛盾日渐突出,形势相当严峻。甚至有些地方连饮水的是问题,面对水资源缺乏等等问题,“**省在漳河上游没有水库,而处于浊漳河上游的吴家庄水库一旦建起,位于下游的**与河南安阳就有断水的危险。”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8月,**市水利局曾委托**工程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对拟建的吴家庄水库进行评估。评估报告中,专家认为:吴家庄水库按现有规模计算其年平均净消耗水量为8087万立方米,由此推算,浊漳河**省1980-2000年系列的年平均入境水量将由建库前的1.54亿立方米减少到建库后的7280万立方米,减少幅度为52.6%;而岳城水库入库水量将从3.43亿立方米减少到2.62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23.6%。“入水量如此大幅度的减少,而上游还想建立水库,那样的话,**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水资源危机?党中央和当地水利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的需求出发,把保障人民群众防洪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农村水利的首要任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当地政府围绕着这一目标,按照党中央文件,全面推行科学发展观,持治水新思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合理建设新农村。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的需求出发,把保障人民群众防洪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农村水利的首要任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发展农村水利;从国家的科学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手,必须把兴修水利摆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国家和当地水利局都要重视水利利用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通过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资金支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2.根据**市地形和水利问题做出分析;由于**市农村以饮水和灌溉为主;所以药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例如,节水灌溉,循环利用水等等。另外,开工建设各类农村水利工程该市生态水网工程的启动实施,使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3.加强法律管理;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必须坚持依法治水、管水,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对一些违反法律的要严惩。另外通过宣传,是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水忧患意识和法律观念,政府官员要起带头作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使全市人民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强化责任抓管理。采取细化责任、明确权利、保证质量,真正有效地在全市建立和完善起河道及水利工程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监督制度;监督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设立法律的同时还要抓紧监督,而且把监督放到农村中去,形成高风尚,高素质的人。政府自觉把水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主动接受人大、政府、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促进节水的社会化。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水利观念和水患意识,把兴修水利这件安民兴邦的大事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4.奖励和罚款政策;对严重浪费水资源者采取罚款,对大力提倡节水和自己有以身作则的采取奖励,使全民投入节水活动,通过奖罚制度,可以使农民防止浪费水也可以让全民去节约水。通过培训,帮助基层广大干群增强水利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性工程的认识,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来落实。使干部群众充分认清农村水利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农村水利是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惜水、爱水、护水”意识,环保、水利、渔政等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管理,对已出现的违法违规案件要及时查处,尽快让管护水利工程设施成为众人的自觉行动。

5.资金投入;因为合理治理水的根源不是靠呐喊,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最根本,最适合的还是建立水利工程;看看资料:**市的漳滏河、**跃峰渠、磁县跃峰渠、魏县军留等四处大型灌区实现了“国债投资项目一片红”,累计到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国债专项资金10450万元,已完成国债投资7300万元,清淤渠道215公里,防渗渠道116公里,维修桥闸涵302座。此外,还实施了农业灌溉末级渠系、小农水工程等项目。共恢复灌溉面积24.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54,年可增产粮食1.3亿公斤。生态水网工程的实施,有力带动了灌区建设,一举将地上水灌溉面积恢复到100万亩,870公里河渠蓄水,已在春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节水灌溉全面推广。全市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6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5%,其中管灌和渠道防渗面积315万亩。累计建成万亩以上节水示范园区34个,节水化乡镇27个,节水化村509个。黑龙港流域积极利用微咸水,已建成咸淡混浇井组1208个,控制灌溉面积30.2万亩。现有节水工程年节水3亿多立方米,年增经济效益4亿多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兴建水利对农村利用水资源有很大的用处。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滏阳河治理、大型灌区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力度。

6.治水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因为现在的淡水资源不但是缺乏而且是质量不过关,所以在治理水资源的同时也要防止人对水的破坏。在工作中,我们必须确立科学的治水思路,坚持防洪抗旱两手抓,既要提高防洪标准,又要增强抗旱能力。同时,根据水的自然属性、自然规律,依法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全面推行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着手根据当地的地形、土壤问题考虑播种哪类植物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哪类植物对水资源的要求不大。

现存范文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问题;对策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养老成为整个国家、社会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为保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养老保险应运而生。所谓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以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后,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尚不发达,所以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中国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坚持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筹集。但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覆盖范围狭窄,大多由拥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缴纳,一些民营单位、私人企业受利益的驱使,拖欠甚至脱逃缴纳的范围,许多亏损企业也无力按时缴纳,农村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重重。通过筹集原则可以看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三方共同负担,但是从中受益的却是个人,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缴纳基金的积极性,目前尚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必须缴纳基金,再加上一些新建立的企业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难上加难。而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面,表现出的“工作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的代际赡养原则,又加重了个人与企业的缴费负担。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体制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养老保险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收入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了防止外地人员的流入,各地普遍严格限制跨地区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转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格局,使得各统筹地区的社保经办机构,只能管理本地区参保人员的有关情况,而对参保人员在异地是否曾参保则无过问。再加上冒领保险和提前退休现象的与日剧增,更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层层迷雾。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

在退休金的发放方面,受职务高低和退休时间的影响。职务高的缴费数量大,享受的退休金也多,职位低的则反之。退休早的职工缴费少,享受的退休金也少。而退休晚的则反之。正是这种原因造成了养老金发放中的一些不平等与失衡现象。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在养老保险保值方面,虽然我国规定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费大都被用于支付现期的退休金,对于剩余资金,政府规定除保留两个月支付款外,其余金额的80%必须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利息用于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受通货膨胀影响,这些收入极少,因而出现养老保险金结余不断贬值,个人账户空账的现象,这必然会对未来养老保险带来沉重负担。

二、我国养老金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对现行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基金征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基金征集同待遇支付相配套、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联系的基本原则,资金来源多渠道,实现城镇劳动者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基金征集制度。

(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的体系。这样可以避免参保人员退休时只能在某一地区享受养老待遇而不能跨地区享受。对于无法转移或不愿转移到其他统筹地区的养老保险,在当事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户口迁移出本地区时,也应允许其领取个人账户储存金。同时还要健全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的有关机构体系,采取奖惩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养老基金的挪用与拖欠。

(三)养老保险基金发放

首先,对正常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企业,应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金,不允许采取差额拨付的办法。对有能力而不按时缴纳的企业要积极进行催缴,除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外,还要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对确无能力缴纳的困难企业,各级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险部门要及时办理缓缴手续,以保证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发、停发或缓发。其次,应以当地社会平均水平为准。加大基金的调剂力度,使收入相差不太悬殊,充分地体现保障制度带给人们的优越性。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首先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其次建立一种能对风险与投资实施有效控制的养老资金投资体制,投资于那些风险相对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领域,增加资金来源。国务院体改办宏观经济体制司司长宋晓梧建议,成立专门的、相互竞争经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营运个人账户,以达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问题

自1999年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入整顿规范阶段,但是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做出适当的回应,在基金筹集、管理与发放上均不规范。首先,在基金的筹集方面,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多没有企业的缴纳,只有本人自愿缴纳,这就违背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性质,而这种单方的缴纳方式更偏向于商业保险。而农民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拖欠,逃避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严重,这样不但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还造成养老保险体系的不完善。即使农民按时按量缴纳了保险,但是地方政府的挪用情况又十分猖獗。所以,首先要减轻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其次要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再次养老基金要一直保持在最初规定的利率下,防止因利率下调带来的损失,只要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农民缴纳养老基金。同时还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自愿缴纳养老保险基金。

参考文献:

1、张左已.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蔡秀静.防止养老保险基金不必要流失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师,2006(11).

现存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1城市设计的历史

城市设计这个概念进入我国,对于丰富城市规划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设计的表现手法比较简洁明了,有利于被大众所接受,因此,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视,其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各个规划层面都有渗透和涉及。

2城市设计的作用

2.1对城市发展愿景的描绘,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城市设计采用三维效果图的直观展现形式,较好的反应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自然风光、现代产业、时尚生活,充分展现了规划地块的未来城市风貌,是市民了解规划地块未来发展的窗口,唤起了市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2.2有利于推广城市形象,便于招商引资的推进

通过编制城市设计,提出地段的发展建设意向,描绘出一个美好蓝图,为招商对话提供一个设计框架,在宽泛的过程中提供一个谋求合作的契合点。并在共同目标达成后,通过深化城市设计,制定完整的控制和引导机制,并提出能够根据外部情况发生动态变化的可能性。

2.3对控规空间管控的补充,有效指导城市精细化开发

通过在城市关键地区开展城市设计实践,对空间环境进行充分研究,从而制定各类控制和引导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并在后续控规编制中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实现对一些城市重要景观风貌区的精细化的开发。

3城市设计现存的问题

3.1编制体系不全,指导性不强

目前,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独立的“片段”城市设计,虽然对指导节点或局部地区规划设计起到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它们都是把城市具体空间地段作为设计对象而独立开展的项目,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无法体现出城市设计实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2项目选择缺乏系统安排,随意性较大

从编制的城市设计项目来看,整体呈现出城市开发建设重点在哪,哪就编制城市设计,不开发、不编制,或者等到需要时,再来编制的被动局面。在城市设计的项目选择上,编制的目的、时间要求等没能体现工作的秩序性和系统性,缺乏对整个城市进行总体的风貌指引。

3.3编制标准缺失,成果质量难以把控

城市设计的编制不像城乡规划那样具备较为完善的编制标准和成果要求,它本身无固定格式可循,而城市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城市设计编制成果规范要求,加之城市设计成果表现主观性较强,从而导致对于城市设计成果的审查缺乏相关依据,编制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出现部分编制成果难以满足编制要求的现象。

3.4管理机制不清,成果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对城市设计的开展与实施未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城市设计实施制度依据性不强,而在管理机制不清、保障制度缺失背景下,城市设计很多情况下仅仅停留在设计探讨上,很难转换成操作实施的方案,编制成果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4城市设计的措施

4.1完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

相对城市规划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仍不完善。要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首先要针对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丰富城市设计编制类型。

4.2开展城市设计配套技术标准制定

由于城市设计没有现成的编制技术标准、规范可循,通过开展城市设计配套技术标准的制定,规范不同阶段城市设计成果,明确审批内容,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问题开展相应专题研究,为城市设计有序推进厘清障碍。

4.3研究制定城市设计管理规定

城市设计作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实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制度性因素必须通过制度性措施来解决。适时开展城市设计管理规定研究,明确城市设计编制主体、管理审批流程等。同时结合控规编制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理清二者审批、调整、维护的责权关系,推动建立城市设计管理规定和编制规范两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4.4建立城市设计组织机构

考虑城市设计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地理学、建筑学等多领域。根据这些特点,城市设计的编制和管理需建立多方协作的组织架构,建议由规划管理部门建立城市设计专家组,充分发挥不同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协同优势。

5结语

城市设计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始终,城市设计体系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需要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实践中继续深化和探索,真正地将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好的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城市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2.152-155.

[2]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98(4):55-56.

[3]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规划师,2002,18(4):15-18.

[4]刘宛.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J].城市规划,2000(1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