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种风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1:14:47

舞种风格

舞种风格范文篇1

风格在艺术理论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把它界定在舞蹈的"舞种"上。作为风格的舞种,是由历史因素构成的身体语言或语言表达体系,既罗宾。科林伍德推导的:"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这需要做进一步解释。我的意见是说,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具体讲,舞种是特定文化要素与审美要素的合一,有特定的、无声言说的形式标准,它甚至是一种约束力,带着族群群体的认可,并以此划出与其他舞种不同的泾渭,就像尽管使用了帮用汉字,吸引了中国舞蹈,日语与汉语依旧是两个不同的舞种。

像对舞蹈风格做一个界定--把它定在舞种上一样,对舞蹈个性也要做一个界定--把它界定在剧目创作上(以此排除教学上的自由放任)。对舞种而言,风格算是一个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而对剧目来说,风格的文化与审美语境则凝聚在了舞蹈创作作者和表演者的个性上。换言之,创作(包括表演的二度创作)是以微观的主体个性来显现宏观的客体风格,其微观的细节有时甚至需要个体心理学来剥离。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是只有通过个体才能实现的。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每个舞种才会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裂变出许多异

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锭开在舞台上。

《天鹅湖》高雅优美,带着俄罗斯式的忧悒与淡淡的哀愁。而乌兰诺娃的白天鹅又与普列谢茨卡娅的百天鹅有性格的差异,前者细腻委婉,后者高贵而易被激怒。《卡门》则携带着西班牙的风:高傲、热情、奔放,吉卜赛女郎的野性美构成了古典芭蕾的"这一个"。"这一个"还包括《海盗》的粗放,《胡桃夹子》的活泼、《斯巴达克思》的豪迈、《奥涅金》的精准以及《吉赛尔》的纤细。。。。

由于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的模糊,也由于创作个性的不成熟,中国的舞剧无论就风格还是就个性而言,都未显示出整体的文化与审美的冲击力。这些缺憾或表现在剧本上,或表现在音乐上,但最重要的是表现在舞段上。舞段是舞蹈身体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是风格与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舞剧作为"舞"的言说的灵魂。文学界常以"短篇可以弄拙,长篇不可藏拙"来比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差异,其实这也可以比拟舞蹈的短节目和舞剧创作。舞剧的"不可藏拙"是指它要经受大小语境的综合检验。平心静气地想一下,而今诸多舞句中有几个舞段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但这并不排除我们在"短篇"创作上的骄人成绩,许多闪光点捕捉得非常精细:《泰俑魂》的金字塔造型,《扇舞丹青》的水墨流溢;《飞天》中人与绸的互动,《庭院深深》中人与椅的拉扯。。。。。。儒道释各自显形。具体地探究《风吟》的创作语境,我们会发现:编导童年时在乡村麦垛上望星空的无意识,已经悄然聚集了与风共舞的情结;同样,北京舞蹈学院"动作解构课"中的太极意识和动作的自然转换,也给作品提供了道骨仙风的支持。

中国民间舞的创作个性在其原生态中就已经存在。安徽花鼓灯舞种的成型就得益于许多个性创造:风台县的田振启善于"三道弯"的造型,怀远县的冯国佩善于在大拐弯儿和快速动作中刹人住,陈敬芝则以流畅如水的"一条线"动作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兰花形象。但他们毕竟未能把对舞种风格的创建升华到对剧目创作上来。舞蹈专业\剧团的建立和职业舞者的产生,为民间舞剧目创作搭好了舞台。

接下来,需要解决风格与个性的关系问题了。

首先,从时间上看,作为文化与审美的身体语言系统,风格与个性在时间上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就共时性而言,个性的介入对风格形成与完善起到了直接作用。前面我们提到了安徽花鼓灯的例子,其他舞种亦然。"浪中俏,浪中稳,浪中唱"是中国汉族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王晓燕塑造的《大姑娘美》把这些特征向极致发展,使原有的风格更鲜明。同样,尽管东北秧歌风格的形成先于《大姑娘美》的剧目,但它依然不"退休"、也不"离休"地站在编导与演员身边,用舞种的金箍棒划出个性张扬的临界线;同时,它又是一个慈祥的老者,容忍个性在临界线上尽兴。

就历时状态而言,风格属于过去时态,是一种传统的、既定的古瓷器:而个性则属于现在时态,主要按着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创造,如同那些自制陶器者。制陶者可以尽兴,可以凭现在时态的情感意识任意流动,但在这流动的过程中他无法排除过去时态的文化与审美的记忆,除非他们没有这种记忆,否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曾经爱不释手的古瓷器。。民间舞《出走》的成功,与其说它切入了现在时态,给人以农民进城也能编进舞蹈的惊讶;不如说它把我们带回了过去时态,唤起了我们依恋故乡的本能,那是一种人类寻求温暖与安全的途径,是一种重回母体的原始记忆。

我们常把古典舞《黄河》作为新"古典舞"的标志。"新"与"古"合一是共时状态,二者拆开又是历时状态,而在这时间维度上的最终选择,是看《黄河》要"说什么"和"怎么说"?第四乐章伊始,男女演员漩涡似的跑向(而非圆场步)中间定位的人,一个、两个、五个、七个,人流在凝聚,每个人都直臂向上举起手来,五指张开(而非兰花指或按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现代舞的"足蹈"与"手舞"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不分男女,无需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地划圆。

其实,现代舞也有风格与个性的冲突。有的学者用:"前期现代舞"和"后期现代舞"把它们划开,有的学者则用"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勾勒出其内部的差异与冲突,这些都是时间维度的思考。

其次,我们再探究风格与个性在空间维度的关系。

一位编导这样描绘风格与个性:"风格是别人的,个性是自己的;风格是重复的,个性是变化的,风格是铁,个性是火。"应该再加上一句:如果在空间上将二者合一,那么铁与火就会炼出钢。从舞蹈史的角度看,许多风格性极强的舞种都是由个性介入而生发出新的风采,使原有舞种更加完善。

1832年,意大利籍的塔里奥在法国创作出"自己的"和"自己女儿的"芭蕾剧《仙女》,白纱裙与足尖鞋带来和轻盈把意大利发轫的古典融入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在这种大语境中,塔里奥为女儿精心构建小语境-----从"飞行"、"大跳"到"脚尖功",它们为浪漫主义芭蕾创造了身体语言的专用语汇。

1936年,曾在塔里奥《仙女》中主演的丹麦籍舞者奥古斯特布农维尔大胆地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的。他吸收了本属法国人的《仙女》,把它搬上了哥本哈根的舞台,并改编为丹麦派的名作,而原来的"法国版"反倒失传了。一部《仙女》纵贯意大利、法国、丹麦的欧洲南北空间,永恒的立在了芭蕾史上。

这种整合的范例在中国舞蹈史上也有,古代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王朝与"天竺国"印度的整合,现代的《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与前苏联的整合,由《丝路花雨》登台而确立的敦煌舞派更是处在多个文化艺术空间的交汇点上。"别人的"中间有"自己的","自己的"中间亦有"别人的"。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考察后,可以得出结论性的东西:一,作为审美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风格应是为个性服务,正像我们今天不断地借助外来语进行汉语的自由表达一样-----从"jeep"(吉普车)到"ok"。二,作为文化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个性应该为风格所辨识,正像我们在汉语表达时,不管使用多少外来语,都无法改变汉语的"话语霸权"。

舞种风格范文篇2

风格在艺术理论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把它界定在舞蹈的"舞种"上。作为风格的舞种,是由历史因素构成的身体语言或语言表达体系,既罗宾.科林伍德推导的:"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这需要做进一步解释。我的意见是说,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具体讲,舞种是特定文化要素与审美要素的合一,有特定的、无声言说的形式标准,它甚至是一种约束力,带着族群群体的认可,并以此划出与其他舞种不同的泾渭,就像尽管使用了帮用汉字,吸引了中国舞蹈,日语与汉语依旧是两个不同的舞种。

像对舞蹈风格做一个界定--把它定在舞种上一样,对舞蹈个性也要做一个界定--把它界定在剧目创作上(以此排除教学上的自由放任)。对舞种而言,风格算是一个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而对剧目来说,风格的文化与审美语境则凝聚在了舞蹈创作作者和表演者的个性上。换言之,创作(包括表演的二度创作)是以微观的主体个性来显现宏观的客体风格,其微观的细节有时甚至需要个体心理学来剥离。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是只有通过个体才能实现的。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每个舞种才会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锭开在舞台上。

《天鹅湖》高雅优美,带着俄罗斯式的忧悒与淡淡的哀愁。而乌兰诺娃的白天鹅又与普列谢茨卡娅的百天鹅有性格的差异,前者细腻委婉,后者高贵而易被激怒。《卡门》则携带着西班牙的风:高傲、热情、奔放,吉卜赛女郎的野性美构成了古典芭蕾的"这一个"."这一个"还包括《海盗》的粗放,《胡桃夹子》的活泼、《斯巴达克思》的豪迈、《奥涅金》的精准以及《吉赛尔》的纤细。。。。。

由于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的模糊,也由于创作个性的不成熟,中国的舞剧无论就风格还是就个性而言,都未显示出整体的文化与审美的冲击力.这些缺憾或表现在剧本上,或表现在音乐上,但最重要的是表现在舞段上.舞段是舞蹈身体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是风格与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舞剧作为"舞"的言说的灵魂.文学界常以"短篇可以弄拙,长篇不可藏拙"来比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差异,其实这也可以比拟舞蹈的短节目和舞剧创作.舞剧的"不可藏拙"是指它要经受大小语境的综合检验.平心静气地想一下,而今诸多舞句中有几个舞段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但这并不排除我们在"短篇"创作上的骄人成绩,许多闪光点捕捉得非常精细:《泰俑魂》的金字塔造型,《扇舞丹青》的水墨流溢;《飞天》中人与绸的互动,《庭院深深》中人与椅的拉扯。。。。。。儒道释各自显形。具体地探究《风吟》的创作语境,我们会发现:编导童年时在乡村麦垛上望星空的无意识,已经悄然聚集了与风共舞的情结;同样,北京舞蹈学院"动作解构课"中的太极意识和动作的自然转换,也给作品提供了道骨仙风的支持.

中国民间舞的创作个性在其原生态中就已经存在.安徽花鼓灯舞种的成型就得益于许多个性创造:风台县的田振启善于"三道弯"的造型,怀远县的冯国佩善于在大拐弯儿和快速动作中刹人住,陈敬芝则以流畅如水的"一条线"动作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兰花形象.但他们毕竟未能把对舞种风格的创建升华到对剧目创作上来.舞蹈专业\剧团的建立和职业舞者的产生,为民间舞剧目创作搭好了舞台.

接下来,需要解决风格与个性的关系问题了.

首先,从时间上看,作为文化与审美的身体语言系统,风格与个性在时间上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就共时性而言,个性的介入对风格形成与完善起到了直接作用.前面我们提到了安徽花鼓灯的例子,其他舞种亦然."浪中俏,浪中稳,浪中唱"是中国汉族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王晓燕塑造的《大姑娘美》把这些特征向极致发展,使原有的风格更鲜明。同样,尽管东北秧歌风格的形成先于《大姑娘美》的剧目,但它依然不"退休"、也不"离休"地站在编导与演员身边,用舞种的金箍棒划出个性张扬的临界线;同时,它又是一个慈祥的老者,容忍个性在临界线上尽兴.

就历时状态而言,风格属于过去时态,是一种传统的、既定的古瓷器:而个性则属于现在时态,主要按着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创造,如同那些自制陶器者.制陶者可以尽兴,可以凭现在时态的情感意识任意流动,但在这流动的过程中他无法排除过去时态的文化与审美的记忆,除非他们没有这种记忆,否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曾经爱不释手的古瓷器..民间舞《出走》的成功,与其说它切入了现在时态,给人以农民进城也能编进舞蹈的惊讶;不如说它把我们带回了过去时态,唤起了我们依恋故乡的本能,那是一种人类寻求温暖与安全的途径,是一种重回母体的原始记忆.

我们常把古典舞《黄河》作为新"古典舞"的标志."新"与"古"合一是共时状态,二者拆开又是历时状态,而在这时间维度上的最终选择,是看《黄河》要"说什么"和"怎么说"?第四乐章伊始,男女演员漩涡似的跑向(而非圆场步)中间定位的人,一个、两个、五个、七个,人流在凝聚,每个人都直臂向上举起手来,五指张开(而非兰花指或按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现代舞的"足蹈"与"手舞"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不分男女,无需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地划圆.

其实,现代舞也有风格与个性的冲突.有的学者用:"前期现代舞"和"后期现代舞"把它们划开,有的学者则用"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勾勒出其内部的差异与冲突,这些都是时间维度的思考.

其次,我们再探究风格与个性在空间维度的关系.

一位编导这样描绘风格与个性:"风格是别人的,个性是自己的;风格是重复的,个性是变化的,风格是铁,个性是火."应该再加上一句:如果在空间上将二者合一,那么铁与火就会炼出钢.从舞蹈史的角度看,许多风格性极强的舞种都是由个性介入而生发出新的风采,使原有舞种更加完善.

1832年,意大利籍的塔里奥在法国创作出"自己的"和"自己女儿的"芭蕾剧《仙女》,白纱裙与足尖鞋带来和轻盈把意大利发轫的古典融入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在这种大语境中,塔里奥为女儿精心构建小语境-----从"飞行"、"大跳"到"脚尖功",它们为浪漫主义芭蕾创造了身体语言的专用语汇.

1936年,曾在塔里奥《仙女》中主演的丹麦籍舞者奥古斯特布农维尔大胆地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的.他吸收了本属法国人的《仙女》,把它搬上了哥本哈根的舞台,并改编为丹麦派的名作,而原来的"法国版"反倒失传了.一部《仙女》纵贯意大利、法国、丹麦的欧洲南北空间,永恒的立在了芭蕾史上.

这种整合的范例在中国舞蹈史上也有,古代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王朝与"天竺国"印度的整合,现代的《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与前苏联的整合,由《丝路花雨》登台而确立的敦煌舞派更是处在多个文化艺术空间的交汇点上."别人的"中间有"自己的","自己的"中间亦有"别人的".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考察后,可以得出结论性的东西:一,作为审美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风格应是为个性服务,正像我们今天不断地借助外来语进行汉语的自由表达一样-----从"jeep"(吉普车)到"ok".二,作为文化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个性应该为风格所辨识,正像我们在汉语表达时,不管使用多少外来语,都无法改变汉语的"话语霸权".

舞种风格范文篇3

风格在艺术理论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把它界定在舞蹈的"舞种"上。作为风格的舞种,是由历史因素构成的身体语言或语言表达体系,既罗宾.科林伍德推导的:"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这需要做进一步解释。我的意见是说,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具体讲,舞种是特定文化要素与审美要素的合一,有特定的、无声言说的形式标准,它甚至是一种约束力,带着族群群体的认可,并以此划出与其他舞种不同的泾渭,就像尽管使用了帮用汉字,吸引了中国舞蹈,日语与汉语依旧是两个不同的舞种。

像对舞蹈风格做一个界定--把它定在舞种上一样,对舞蹈个性也要做一个界定--把它界定在剧目创作上(以此排除教学上的自由放任)。对舞种而言,风格算是一个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而对剧目来说,风格的文化与审美语境则凝聚在了舞蹈创作作者和表演者的个性上。换言之,创作(包括表演的二度创作)是以微观的主体个性来显现宏观的客体风格,其微观的细节有时甚至需要个体心理学来剥离。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是只有通过个体才能实现的。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每个舞种才会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锭开在舞台上。

《天鹅湖》高雅优美,带着俄罗斯式的忧悒与淡淡的哀愁。而乌兰诺娃的白天鹅又与普列谢茨卡娅的百天鹅有性格的差异,前者细腻委婉,后者高贵而易被激怒。《卡门》则携带着西班牙的风:高傲、热情、奔放,吉卜赛女郎的野性美构成了古典芭蕾的"这一个"."这一个"还包括《海盗》的粗放,《胡桃夹子》的活泼、《斯巴达克思》的豪迈、《奥涅金》的精准以及《吉赛尔》的纤细。。。。。

由于大的文化与审美语境的模糊,也由于创作个性的不成熟,中国的舞剧无论就风格还是就个性而言,都未显示出整体的文化与审美的冲击力.这些缺憾或表现在剧本上,或表现在音乐上,但最重要的是表现在舞段上.舞段是舞蹈身体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是风格与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舞剧作为"舞"的言说的灵魂.文学界常以"短篇可以弄拙,长篇不可藏拙"来比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差异,其实这也可以比拟舞蹈的短节目和舞剧创作.舞剧的"不可藏拙"是指它要经受大小语境的综合检验.平心静气地想一下,而今诸多舞句中有几个舞段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但这并不排除我们在"短篇"创作上的骄人成绩,许多闪光点捕捉得非常精细:《泰俑魂》的金字塔造型,《扇舞丹青》的水墨流溢;《飞天》中人与绸的互动,《庭院深深》中人与椅的拉扯。。。。。。儒道释各自显形。具体地探究《风吟》的创作语境,我们会发现:编导童年时在乡村麦垛上望星空的无意识,已经悄然聚集了与风共舞的情结;同样,北京舞蹈学院"动作解构课"中的太极意识和动作的自然转换,也给作品提供了道骨仙风的支持.

中国民间舞的创作个性在其原生态中就已经存在.安徽花鼓灯舞种的成型就得益于许多个性创造:风台县的田振启善于"三道弯"的造型,怀远县的冯国佩善于在大拐弯儿和快速动作中刹人住,陈敬芝则以流畅如水的"一条线"动作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兰花形象.但他们毕竟未能把对舞种风格的创建升华到对剧目创作上来.舞蹈专业\剧团的建立和职业舞者的产生,为民间舞剧目创作搭好了舞台.

接下来,需要解决风格与个性的关系问题了.

首先,从时间上看,作为文化与审美的身体语言系统,风格与个性在时间上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就共时性而言,个性的介入对风格形成与完善起到了直接作用.前面我们提到了安徽花鼓灯的例子,其他舞种亦然."浪中俏,浪中稳,浪中唱"是中国汉族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王晓燕塑造的《大姑娘美》把这些特征向极致发展,使原有的风格更鲜明。同样,尽管东北秧歌风格的形成先于《大姑娘美》的剧目,但它依然不"退休"、也不"离休"地站在编导与演员身边,用舞种的金箍棒划出个性张扬的临界线;同时,它又是一个慈祥的老者,容忍个性在临界线上尽兴.

就历时状态而言,风格属于过去时态,是一种传统的、既定的古瓷器:而个性则属于现在时态,主要按着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创造,如同那些自制陶器者.制陶者可以尽兴,可以凭现在时态的情感意识任意流动,但在这流动的过程中他无法排除过去时态的文化与审美的记忆,除非他们没有这种记忆,否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曾经爱不释手的古瓷器..民间舞《出走》的成功,与其说它切入了现在时态,给人以农民进城也能编进舞蹈的惊讶;不如说它把我们带回了过去时态,唤起了我们依恋故乡的本能,那是一种人类寻求温暖与安全的途径,是一种重回母体的原始记忆.

我们常把古典舞《黄河》作为新"古典舞"的标志."新"与"古"合一是共时状态,二者拆开又是历时状态,而在这时间维度上的最终选择,是看《黄河》要"说什么"和"怎么说"?第四乐章伊始,男女演员漩涡似的跑向(而非圆场步)中间定位的人,一个、两个、五个、七个,人流在凝聚,每个人都直臂向上举起手来,五指张开(而非兰花指或按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现代舞的"足蹈"与"手舞"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不分男女,无需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地划圆.

其实,现代舞也有风格与个性的冲突.有的学者用:"前期现代舞"和"后期现代舞"把它们划开,有的学者则用"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勾勒出其内部的差异与冲突,这些都是时间维度的思考.

其次,我们再探究风格与个性在空间维度的关系.

一位编导这样描绘风格与个性:"风格是别人的,个性是自己的;风格是重复的,个性是变化的,风格是铁,个性是火."应该再加上一句:如果在空间上将二者合一,那么铁与火就会炼出钢.从舞蹈史的角度看,许多风格性极强的舞种都是由个性介入而生发出新的风采,使原有舞种更加完善.

1832年,意大利籍的塔里奥在法国创作出"自己的"和"自己女儿的"芭蕾剧《仙女》,白纱裙与足尖鞋带来和轻盈把意大利发轫的古典融入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在这种大语境中,塔里奥为女儿精心构建小语境-----从"飞行"、"大跳"到"脚尖功",它们为浪漫主义芭蕾创造了身体语言的专用语汇.

1936年,曾在塔里奥《仙女》中主演的丹麦籍舞者奥古斯特布农维尔大胆地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的.他吸收了本属法国人的《仙女》,把它搬上了哥本哈根的舞台,并改编为丹麦派的名作,而原来的"法国版"反倒失传了.一部《仙女》纵贯意大利、法国、丹麦的欧洲南北空间,永恒的立在了芭蕾史上.

这种整合的范例在中国舞蹈史上也有,古代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王朝与"天竺国"印度的整合,现代的《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与前苏联的整合,由《丝路花雨》登台而确立的敦煌舞派更是处在多个文化艺术空间的交汇点上."别人的"中间有"自己的","自己的"中间亦有"别人的".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考察后,可以得出结论性的东西:一,作为审美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风格应是为个性服务,正像我们今天不断地借助外来语进行汉语的自由表达一样-----从"jeep"(吉普车)到"ok".二,作为文化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个性应该为风格所辨识,正像我们在汉语表达时,不管使用多少外来语,都无法改变汉语的"话语霸权".

这里可以用

舞种风格范文篇4

1.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

1.1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

当代的社会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和素质有所差异,并且相对缺乏对音乐理论详细系统的学习,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当中加强学生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且将理论的基础知识结合体育舞蹈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分析出体育舞蹈音乐的节拍、速度和旋律等基本要素,使体育舞蹈的教学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理论的支持。

1.2突出音乐在教学过程的地位

体育舞蹈的舞蹈种类丰富,共包括十个舞种。每一个舞种的音乐风格不同,同一舞种的不同基本技术动作也有独特的音乐节奏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技术动作的数量很多,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技术动作的音乐都一一讲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舞种的基本音乐风格和音乐节奏突出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舞种基本的音乐节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独立分析该舞种其他的技术动作的音乐节奏。

1.3重视音乐与技术动作配合训练

体育舞蹈各个舞种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伦巴舞柔情似水,斗牛舞英武激昂,牛仔舞俏皮活泼,桑巴舞热情奔放等。因此对应的舞蹈音乐也应具有相同的特点。教师应增加体育舞蹈音乐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选择专门舞蹈音乐并配以专门的体育舞蹈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的训练,提高对基本步法训练的质量,训练学生音乐节奏和技术动作相吻合。

1.4灵活运用音乐速度的变化规律

优秀的体育舞蹈的舞者不仅具有相当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音乐速度的快慢变化来表现自己的技术技巧和舞蹈风格特点,从而充分发挥体育舞蹈所具有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授课时要重点向学生讲授音乐速度的基本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能够将音乐和技术技巧紧密结合起来,循序渐进的提高对体育舞蹈动作的掌握。

2.体育舞蹈选择音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1一致性原则

舞蹈的音乐是为了升华舞蹈本身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相同风格的音乐,能使学生很快的找到舞蹈本身的风格,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但是如果违背一致性的原则,音乐对于体育舞蹈本身来说,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产生一种极不协调的现象。

2.2协调性原则

体育舞蹈不同的舞蹈种类其动作节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选择上课使用的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音乐节奏。而音乐的节奏主要依靠节拍这一元素来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授课内容的舞种节奏来选择上课要使用的音乐,达到协调统一的基本效果。

2.3目的性原则

体育舞蹈因为其本身的特点,面向的教学对象的范围相对于其他的一些艺术形式来说,更为广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症下药”,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在高校中进行体育舞蹈教学,选用的音乐应该更加贴近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因为在高校当中,教学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尤其是当今社会受大多数人所追捧的,因此音乐的选择应当更具多元化,满足大学生的“猎奇心理”。结语音乐作为体育舞蹈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在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音乐与舞蹈之间联系紧密且不可分开。学会恰当的运用舞蹈音乐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巧妙地利用音乐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一名体育舞蹈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体育舞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音乐与体育舞蹈基本的技术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两者完美的融合,从而最大程度的展现出艺术之美。

作者:于佳莹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杰.浅谈舞蹈教学中音乐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14

[2]聂军.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及其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3):100

舞种风格范文篇5

关键词: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

体育舞蹈的发展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通过理解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变迁与内容,就能够为体育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一、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简析

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从变迁过程、主要类别、表现形式等方面出发,对于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进行了分析。1.变迁过程。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变迁过程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体育舞蹈以及其他的舞蹈艺术都有着相同的地方,其本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逐步进化的,在这一过程中起本身的竞技价值被挖掘出来,成为了成熟的和竞技项目。其次,体育舞蹈本身也是融合了舞蹈、音乐、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的高雅、高难度竞技项目,这使得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与观赏价值。从而能够让竞技选手本身和体育舞蹈的观赏者们都能够获得艺术审美的享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体育舞蹈艺术的规范化发展是一个不逐年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正是随着体育舞蹈竞技规则越来越严格并且标准越来越统一,确保了其竞技性的显著提升,最终让体育舞蹈在体育竞技大家庭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而获得了成功。2.主要类别。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是根据舞蹈的类别而变更的。通常来说体育舞蹈主要能够分摩登舞和拉丁舞等两大谱系。在这一过程中摩登舞既现代舞主要包括有华尔兹舞和探戈舞等。这种类型的现代舞本身的动作流畅且典雅大方,能够较好的表现出舞者本身雍容华贵的姿态,因此多被人称之为体育舞蹈中的“贵族”舞蹈。而与之相对的拉丁舞则可以分为桑巴和伦巴以及斗牛舞等舞种,这些舞种的共同特色为能够较好的表现出舞者婀娜多姿的风气,配合上舞曲本身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的特点,整个表现模式显得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并且舞步及风格,并且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就能够体现出不同的体育舞蹈的审美情趣,最终能够通过更加充分的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最终能够让舞者和观赏者的身心健康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3.表现形式。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有着相应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说体育舞蹈的参与感很强,并且能够唤起舞者与观赏者心中对于美和渴望与理解。就单纯的从舞蹈者的立场来说,其通过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诸如开位、闭合、旋转、推拉、弹跳、动作,这些动作不仅仅能够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美感,并且还可以部分程度上带来生理上的快感,做到许多文献中谈到的灵与肉的结合的效果,最终能够使得舞者的身心共同处于极度兴奋、高涨的审美快感之中,最终能够得到一种无以伦比的愉悦。而如果从舞蹈观赏者的欣赏角度出发,其本身能够让自己对于美的欣赏欲望得到满足,自身在对于情感进行宣泄的同时,能够对于美和世界有着自身更加独到的理解。

二、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方法

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方法有很多,以下从强化舞蹈风格、提升舞蹈流畅性、提升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出发,对于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方法进行了分析。1.强化舞蹈风格。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第一步是进一步的强化舞蹈本身的风格。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审视自身技术的强项与运动的风格,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动作与伴舞曲。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者本身的艺术风格是通过长期的锻炼与比赛实践形成的,因此其舞蹈风格的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进行选择与调整的。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自身的姿势挺拔好看,并且在跳舞时还需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舞姿,确保自身能够更加符合体育美学结构层次。与此同时,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的将风格朝向自由、阳光、优美、优雅的方向去发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舞蹈风格与审美的有机结合,卒子能够让观赏者可以欣赏到体育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美。2.提升舞蹈流畅性。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需要着眼于提升舞蹈的流畅性。舞蹈者在提升舞蹈流畅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优先表现出高端的舞蹈风格。在这一过程中舞蹈人员可以适当的以节压和身体的摆动来对于身体的魅力进行适当的展示。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舞蹈风格的刚柔并济,这一方面是艺术与体育互相妥协与融合的表现,同时也是根据音乐的基调来进行流畅性提升的措施。与此同时,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舞蹈的韵律节奏进行进一步的把握,从而能够让体育舞蹈本身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使得舞蹈者本身的梅林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让尽可能多的观众感受到体育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与灵魂。3.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需要进一步提升艺术的表现能力。舞蹈者在提升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深刻的理解到体育舞蹈的艺术源头,既体育舞蹈终究是需要舞蹈者通过形体动作来将艺术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者可以通过动作的程式化来对于动作进行更好地的雕塑。就能够达到提升舞蹈动作艺术表现力的效果。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自身的肢体语言是协调与融洽的,这能够让自己和舞蹈的观众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愉悦,最终显著的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结语

不同的体育舞蹈会表现出诸如流畅、潇洒、刚劲、顿挫、连绵、飘逸等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通过对于不同的体育舞蹈审美情趣进行分析就能够让体育舞蹈在今后的发展更加合理与稳定。

作者:田应娟 单位: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15,09(23):45-47.

舞种风格范文篇6

1非舞蹈专业类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现状

非舞蹈专业类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常出现掌握技术动作时间较长、动作呆板僵硬、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不好等问题。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限制学生体育舞蹈技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音乐素质较差,没有能够接受完整的基础音乐教育,学校对学生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音乐鉴赏水平、对音乐技能的掌握等基本情况不尽人意。

2影响非舞蹈专业类学生音乐素养的因素

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1内部因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舞蹈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体育舞蹈自身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学生的青睐。学生为了追求形体美、健康美,更多地投身于体育舞蹈的学习中。但是,由于学生对结果的期望太大,又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与打击,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下降,进而影响了音乐素养的提高。由于非舞蹈专业类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前只有极少数人有音乐基础,而大多数人接触音乐是在中小学课堂上或国家开设的音乐课中对音乐才有了初步了解,自身乐理知识缺乏。在学习体育舞蹈时会因为无音乐基础,遇到很大的困难。2.2外部因素。对非舞蹈专业类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舞蹈的课时十分有限,他们在学习基本动作时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容易忽视对音乐基础的学习。加上学校给非舞蹈专业学生安排的体育舞蹈课中没有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场地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非舞蹈专业类学生来说,他们除了上课时间外,想要找到一个适合练习的场地很困难。而对音乐素养的提高需要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感悟,这就更加需要一个好的练习氛围和环境。

3提高非舞蹈专业类学生音乐素养的对策

3.1加强相关乐理知识的培养。体育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是音乐的延伸。舞者在舞蹈中必须用心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将舞蹈动作和自己的情感投入音乐中,充分了解各种音乐的特点及音乐与舞蹈的起源。这就要求舞者应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素养,掌握音乐节拍及基本的节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背景的讲授,如音乐的民族特色、区域文化及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等,要注意加强学生乐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非舞蹈专业类学生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乐理知识,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应重视音乐知识的讲授。体育舞蹈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其节奏、内涵等都有不同之处。而舞蹈离不开音乐,所以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一定要结合音乐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动作,还能使舞蹈更具表现力。在结合音乐前,应先介绍音乐的背景、风格、节奏,然后将动作与音乐配合练习,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当然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在课余时间去了解舞蹈音乐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乐理知识,在课后练习时不能仅仅运用同一支音乐去练习,要多听多练,熟悉同一音乐后,采用变奏的方式再去练习。应开设音乐乐理知识课堂,每学期期末进行音乐乐理知识考核,将其列入本学期评分标准,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模式进行期末考试评分。3.2突出体育舞蹈音乐节奏的教学。由于体育舞蹈分为2大类舞种,共10支风格各异的舞蹈。体育舞蹈中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音乐,而且每个舞种的音乐都有各自独特的旋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音乐节奏的教学,在学习某一舞种之前,要对其舞种的音乐特点,包括音乐的节拍、速度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在学习基本舞步的过程中不断渗透音乐的节奏,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后可以掌握这些音乐的特点与节奏。例如,在桑巴舞的教学中,由于其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都比较复杂,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对音乐节奏进行重点讲解,在掌握音乐节奏后,再将某一基本步结合音乐分解教学,如每一拍应该对应哪一个动作,每一个音乐节奏所对应的脚位、升降、跨位等。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对听不懂音乐的学生,应选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只数节拍而不做动作,在熟悉音乐后配合音乐进行舞蹈练习。对在音乐一开始就出现慢节奏或抢节奏的同学,应节选出音乐乐段,进行反复练习。对在音乐节奏变化后出现错误的学生,应随机节选音乐乐段进行数节奏练习。在学生能够完成一两首熟悉音乐后,变化这一两首音乐节奏的快慢再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这一两首音乐更新音乐曲目再进行练习,练习进度可慢慢加快。3.3加强与体育舞蹈音乐配合的动作组合练习。教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舞种多样,舞蹈音乐更是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不同风格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则要通过增强与体育舞蹈音乐配合的舞蹈套路动作组合练习来得以提高。不管是在学习基本步,还是套路动作时,都要善于运用音乐,加强与音乐配合的动作组合练习。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听音乐和辨别不同的音乐来思考舞蹈动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因为音乐可以通过对人听觉系统的刺激,促进舞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发散思维。这些心理能够刺激舞者产生相应的艺术体验。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学习的时候,教师如果反复这样刺激,就会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对他们充分领略体育舞蹈的意境美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非舞蹈专业类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较大,而且他们的音乐素养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舞蹈动作与音乐无法很好地融合、无法诠释音乐的内涵。音乐素养对学生的舞蹈外部形态和内部情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探究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共同借鉴作用的。而对非舞蹈专业类学生来说学校每周可开设1节音乐素养培训课,并将音乐理论知识考核作为期末考试评价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洁.浅谈舞蹈教学中音乐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214.

舞种风格范文篇7

关键词:国标舞;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竞技;社交;视听

国标舞在其发展和成熟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三种表现形式: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国标舞竞技艺术、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表演艺术和以舞剧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视听艺术。三种表现形式各有其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究。

一、国际标准舞的本体文化形态的发展历史

国际标准舞主要由拉丁舞和摩登舞两类舞系构成,且每类舞系各由5种不同风格的分支组成。其中拉丁舞包括牛仔舞、伦巴舞、桑巴舞、斗牛舞及恰恰舞,摩登舞则包括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探戈舞、狐步舞及华尔兹舞。①国际标准舞的十支舞系源于欧洲和美洲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地。在20世纪初,英国针对流行于欧美的各种舞系进行了舞姿和舞步层面的归整,同时又制定出相应的舞蹈理论、服装及服饰等层面的竞技准则。由此,国际标准舞开始从交谊舞向竞技舞蹈转变。尽管国标舞竞技标准由英国拟定或汇总,但其文化背景更多源于北美洲和南美洲,国标舞中的拉丁舞系直接继承了美洲柔媚、性感、激情的民族性格和舞蹈特质。虽然摩登舞更多源自欧洲民间和宫廷,但也包括源于美洲大陆的探戈舞和快步舞,较之于拉丁舞系热情且感性的特征,摩登舞系则兼容了高贵与活泼、典雅与奔放的风格。②可以说形成于20世纪西方世界的国际标准舞的文化形态,不仅风格灵活多变,而且情感表现丰富。

二、现代国标舞的表现形式

(一)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国标舞竞技艺术

国际标准舞发展至今,以国标舞竞赛的表现方式真正进入了大众视野。其中,诞生于英国的黑池舞蹈节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标舞赛事,举办于1920年的首届黑池舞蹈节,因其地点为黑池的“冬季花园”而闻名。现今英国黑池舞蹈节已成功举办九十多届,可以说,近几个世纪的国标舞赛事记录并反映了其发展历史与演变轨迹。③如今国标舞竞赛已从最早的英国本土赛事,发展为全球超过五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型赛事,且赛事包含的舞种愈加繁多,赛事体系也越发完善。现今国标舞最突出的比赛形式为双人舞舞蹈,这也是国标舞异于其他舞种赛事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即是说其他舞种主要以舞蹈本身作为呈现形式,而国标舞均以“一对”作为赛事衡量单位,且约定为男女混舞。此外,国标舞另一特性体现在其演绎风格的前提为异性间的感情羁绊,即通过肢体衔接进行舞者间的情感交汇。④在此层面上,无论是拉丁舞系国标舞中的恰恰与伦巴,抑或是摩登舞系国标舞中的探戈及华尔兹,均与表现爱情的主题难以分离。涉及到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国标舞竞技艺术,其规范性体现在技术动作上,即舞步要求和姿势要求都已实现竞技式分类和标准化,且均有统一专业的动作术语和用语口令。也就是说,竞技式国标舞以技术准则和规范为基础,是用姿态和动作表达并传递思想感情的舞蹈竞技艺术。具体到赛场上,舞者在不同的舞曲中通过具备专业标准和情感投入的技术动作演绎多样的舞蹈风格,最后评判出胜出者或冠军。⑤同时,赛场上的国标舞除了具有竞技性之外,还要尽量保证对自身技术动作的超越。综上而言,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国标舞以竞技性、超越性以及情感性为主要特征。它需要与自娱性舞蹈有所区别,并努力成为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竞技舞蹈。更具体的说,则需要从舞蹈思想到舞蹈配乐,从舞蹈服饰到舞蹈造型,甚至从舞蹈礼仪到舞蹈化妆,在完成其竞技性对于追求卓越的要求之外,努力实现其艺术性对于美学价值的挖掘。

(二)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表演艺术

与国标舞赛事直接相关的便是国标舞的艺术表演。赛事结束后,冠军通常会以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现场答谢,且此种即兴表演是舞者在巨大赛事压力得到彻底释放之后,在愉悦满足和兴奋激动的状态下完成的,因而能够以轻松的表演性的动作进行呈现,而这正是国标舞表演舞的主要由来。此外,在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均有在高档酒店设置舞池的风尚,用以保证在隆重宴会上可以举行舞池共舞。⑥可以说,舞池文化不仅是国标舞竞赛的发源场所,也是国标舞艺术表演的来源场所,此种具有表演性质的国标舞异于常规赛事,且加入了更多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动作,常见的有托举或独舞等。随着国标舞在全世界的传播与流行,其表演范围业已从舞池向外延伸,渗透到学校、社区、公园等,备受现代大众青睐和向往,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⑦可以说,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表演艺术,在完善传统舞池文化由于表演场所狭小而难以向外伸展的难题之外,也丰富了当下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此外,鉴于国标舞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表演艺术在跳出舞池场所、进入大众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更宽广辽阔的舞剧时代,且由于国标表演舞的艺术内容、表现方式及呈现题材丰富多样,现代国标舞表演舞剧迅速发展并业已成熟完善。

(三)以舞剧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视听艺术

不论是国标舞还是舞剧,均是以肢体语言进行表现的,虽然如此,二者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舞剧作为融合戏剧、舞台设计、音乐等多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其结构颇为复杂。在舞剧表现中,不仅可以巧妙穿插和叠加各种类型的舞蹈,而且更加便于塑造舞者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从而避免了程式化编排、形式化内容带给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对于突破国标舞单一化的表现方式至关重要。⑧可以说,现代国标舞表演舞的成熟,当以舞剧表现形式的诞生与出现为标志。特定的舞剧不仅能够呈现和涵盖国标舞的多支舞蹈,还能展现与现代国标舞生成轨迹息息相关的其他舞系。舞剧既能以正序方式呈现国标舞的流变特征和生成轨迹,又能直观展现各类舞种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将观众直接推向动态性、立体性的盛大视听情景中。可以说,舞剧式的现代国标舞表演舞既突破了传统国标舞舞蹈戏剧性或波折性不足的缺陷,又丰富了舞者的表达内容和观众的视觉想象。⑨或者说,以舞剧表现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正因为异于竞技国标舞和社交国标舞,需要更加注重舞蹈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并以此表现出国标舞的艺术深度和思想深厚度。虽然舞剧和国标舞之间存在差异,但在作为表达情感的动作语言层面却存在着内在统一,因此,现代国标舞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借鉴舞剧的优势,即将舞剧作为自身表现的新方式,在弥补自身不足和缺陷的同时,明确现代国标舞的方向和道路。

三、现代国标舞的文化内涵

(一)赛事形式下现代国标舞的艺术美学

以赛事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竞技艺术,除了要遵循和超越特定的技术动作,还需要保证竞技舞蹈能够与配乐、造型、服饰等各方面相融合,特定的舞蹈配乐、服饰和礼仪直接反映和呈现了现代国标舞的艺术美学。其中,竞技国标舞通常采用与舞蹈舞种相适应且具备深刻文化内涵的经典音乐,以此达到互相映衬和升华的效果。也就是说,音乐通过给予舞蹈或慢或快、或强或弱的节奏来协调刚柔变化的舞蹈动作,而舞蹈又将动作律变中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内容融入音乐韵变之中,继而流露出蜿蜒流动的和谐美感。⑩简单的说,舞蹈与音乐的内在和谐统一,决定了音乐可以引领舞蹈的展开,而舞蹈可以衬托音乐的节奏,以此实现国标舞的艺术价值。同时,以赛事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舞蹈的造型美上。即赛场上的舞者凭借自身卓越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完成形态各异且动作繁多的舞蹈造型,表达和传递身体美学携带的情感世界及思想内涵。同时,舞蹈服饰也是展现现代国标舞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摩登舞中,端庄隆重的男性舞者的白色领结及黑色燕尾服,轻盈飘逸的女性舞者的鸵鸟羽毛边饰和薄纱长裙,以及拉丁舞中浪漫大胆的男性紧身衣裤和女性紧身连衣短裙,无不彰显着浓厚的审美气息。概言之,以赛事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竞技艺术,其文化内涵集中在其艺术美学价值上,且其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从配乐、动作造型到服饰等无不流露着深刻的美学内容。

(二)社交形式下现代国标舞的人文关怀

社交形式下的现代国标舞表演艺术,在完善传统舞池文化由于表演场所狭小而难以向外伸展的难题之外,也丰富了当下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同时,由于国标舞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且舞种繁多,舞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难度筛选。也就是说,以社交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在利于舞者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也能够陶冶舞者情操、娱乐舞者身心。瑏瑡由于国标舞具有或浪漫抒情或刚健有力、或诙谐逗乐或爱意绵绵等特质,因此,对观赏者和舞蹈者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均具有净化和提升作用。另外,由于以社交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具有或彰显情感、或展现生活、或倾诉历史的人文特征,在拉近历史生活和现代人生活距离同时,又有效撇开了地域、民族的差异。也就是说,以社交形式出现的国标舞,可使舞者互相体谅和协作,同时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和舞蹈标准,这对于培育现代人的合作意识和高尚情操至关重要,也是其人文情怀的表现。而且,国标舞作为或典雅或活泼的舞蹈,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即在保证舞者形体美的同时,也能规范舞者行为和礼仪,继而增进人与人的情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三)舞剧形式下现代国标舞的文化融合

以舞剧形式出现的现代国标舞,以繁多复杂的舞蹈动作蕴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元素,并将这些文化元素内含的人文情怀艺术性地融入自身或强劲热情或精致端庄、或热烈俏皮或优雅从容的舞步之中。瑏瑢也就是说,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积,国标舞中所包裹的人文精神在传承中,和谐地嫁接到了其或缠绵妩媚、或温柔婉约的肢体律动和思想情调的肌理之中。舞剧具有直观展现各类舞种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条件,并能将观众置于动态性及立体性的视听场景之中。因此,舞剧式的现代国标舞表演舞既突破了传统国标舞的不足,又丰富了舞者的表达内容和观众的视觉想象。而且,以舞剧表现形式出现的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需要更加注重舞蹈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并以此表现出国标舞的艺术深度和思想深厚度。概言之,舞剧形式的国标舞由于自身的吸收性和开放性特征,不仅可以涵盖国标舞的几乎所有舞种,还能展现与国标舞的生成息息相关的其他舞系,并在融合各类舞系的过程中,实现蕴含在舞蹈内里的文化内涵的融合。

结语

舞种风格范文篇8

1.1文艺素养

1.1.1艺术修养

艺术是一种按照审美规律来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体育舞蹈者能动地、创造性地实践生产的精神产品,而艺术修养则是通过舞蹈的表现力呈现在大众面前。体育舞蹈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对艺术理解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表现力,西方舞者由于长期受到西方体育舞蹈艺术文化的影响对体育舞蹈艺术的理解较为深刻,而东方舞者由于缺乏对体育舞蹈艺术的深刻理解,在体育舞蹈运动当中表现为西方舞者的表现力丰富,而东方舞者在体育舞蹈运动当中表现力单板。

1.1.2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对于学习体育舞蹈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表现摩登的绅士风度,还是表现拉丁舞的热情奔放,都必须首先从音乐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入手。现实中,很多初学者在学习体育舞蹈是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练习,而忽视了对自身音乐修养的培养,从而使自己的舞步常常与音乐相脱离,导致动作呆板,缺乏韵味和节奏感,表现出动作或快或慢,音乐结束而动作还在进行,或是动作抢在音乐之前结束等等。在实际的舞蹈训练当中你会感觉到,舞步的进行不是单纯地依靠意念来转动的,它还听命于舞蹈者在自身音乐修养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外化表现为节拍。节拍指的是一小节中节拍数值和拍节值。用作体育舞蹈的音乐节拍都是进过特殊加强而表现出来的。体育舞蹈中的音乐节拍一般都是4/4拍,如不努力提高音乐修养,不从舞曲音乐特定的审美取向中吸取营养和捕捉形象,那么4/4拍之间就不会有明显的区别,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现象就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将共同的节拍形式降到从属地位,而把自身音乐修养及其韵律特征的培养放到显要的突出地位。

1.1.3人文修养

体育舞蹈中,舞蹈者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了解舞蹈特点、把握不同的舞蹈风格,并把这种独到的认识融入到体育舞蹈的动作中来表现的。舞蹈者必须要详细了解这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文化风俗,必须要了解舞蹈演绎文化的诞生、形成、变革和成熟的历程,必须要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所展现的差异性,更需要揣摩不同舞种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总而言之,在加强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学习上,我们要从实践中清晰地、有意识地去“讲究、研讨、注意舞蹈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尽力展现“人的主题”,“文的自觉”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学艺术原则。

1.2专项素质

1.2.1身体素质

身体力量素质是舞蹈者在工作时,身体或者某部分肌肉克服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用力特点要求内力、外力结合,做到刚柔相济。例如:伦巴舞一般表现的是情侣间缠绵、浪漫的爱情生活,这就要求舞者要以静力体现缠绵、爆发力展现浪漫和洒脱。桑巴舞要求的是优美的动感和迷人的摆动,这就要求舞者良好的腰部力量等等。所以,舞蹈者必须要加强身体力量训练,以便更好地展现体育舞蹈的优美舞姿。身体速度素质指的是动作快速完成的能力。体育舞蹈中的身体速度素质主要是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体现在腿的等地和运步的速度。每一种体育舞蹈都有它特殊的舞种特点和舞步要求,比如维也纳华尔兹、恰恰舞、牛仔舞、斗牛舞、拉丁舞等等,都要求舞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难度较大的动作,都属于强度很大的运动。这就对体育舞蹈者身体速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了他们的身体速度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魅力所在,取得更好地成绩。柔韧性素质指的是舞蹈者各关节幅度的大小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是体育舞蹈中的重要的素质之一。体育舞蹈发展至今,技术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动作幅度明显加大,对选手的身体柔韧性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所以,舞蹈者有必要不断提高柔韧性素质,更好地适应体育舞蹈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专项耐力是运动员克服体育舞蹈专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疲劳的能力,主要是以有氧耐力为主。就目前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来看,体育舞蹈更加重视对成套组合动作的表现,要求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有效完成靠得是舞者良好的耐力素质。因此,舞者必须要具备优良的耐力素质,提高其有氧运动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赛的比赛强度。体育舞蹈中很多舞种要求选手舞步要做到灵活自如、落落大方等。这种特点就决定了选手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灵敏反应能力。以拉丁舞为例,它要求几十名选手在15×23m的场地内同场竞技,这期间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环节,影响到比赛顺利进行下去,这就要求舞蹈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应对意外事件的策略,从而不致于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完美性。所以,体育舞蹈者有必要加强训练,提高自身反应的灵敏性,以便于及时应对场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选手协调性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连贯性。选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协调素质,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技术动作,增强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1.2.2心理素质

有关调查显示: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至少应该具备三个重要条件,即:过硬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能和优良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精湛的技能依赖于过硬的身体素质,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精湛的技能也不会在比赛场上发挥自如。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展现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2.1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的艺术欣赏水平

首先是了解体育舞蹈动作特点、体育舞蹈的种类、体育舞蹈的样式及对应的舞蹈风格。体育舞蹈的动作多是纯舞蹈性质的,其内容及其丰富,风格迥异,多是以徒手的舞蹈动作为主,概括起来主要是包含基本动作和典型风格舞蹈的代表性两部分。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点,只有了解其中内涵,才能把那种思想内涵和意境准确地表现出来。其次是了解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的审美包括舞蹈的感染性、象形性、独创性和技艺性四方面。如果一个舞者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那么他所演绎出来的舞蹈动作只能是呆板的、干涩的,缺乏生机的,没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

2.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对于学习体育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是表现绅士风度的摩登舞,还是表现热情奔放的拉丁舞,都应该是从对这种舞蹈音乐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开始入手。一个不懂音乐素养或者是音乐素养较差的舞者,所演绎出来的舞蹈肯定是平淡无味,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应该制定一份提高音乐修养的计划,当初步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或者是音乐节奏之后,再进一步的体验音乐与舞种风格相结合的问题。将体育舞蹈的风格和意境注入到音乐之中,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使舞步展现迷人的魅力。

2.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观赏舞蹈表演开始,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蹈情感产生共鸣,陶冶品德和情操,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激情。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轻、重、缓、急等不同的人体动作与音乐来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舞蹈的的视、听感受能力。最后,就是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注与体育舞蹈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等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文化底蕴,让他们在了解不同舞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升体育舞蹈的欣赏能力,增加其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2.4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舞台上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要求舞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其中的舞蹈美感并来演绎她。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舞蹈艺术的感知、想象、理解的审美过程中。要达到感知和鉴赏舞蹈艺术这个目的,必须要求舞者拥有良好的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掌握相关的民俗民情、文化历史等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鉴赏的基础,那么舞者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的。由此,我们要提供各种机会来增加学生对中国舞蹈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人类学等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舞蹈的内涵,提高其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2.5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的专项素质能力

舞种风格范文篇9

关键词:体育舞蹈文化;审美特征;价值取向

体育舞蹈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人们逐渐开始对体育舞蹈文化有更多的关注,并且将其运用于人际交往以及健康运动等方面。在日常开展体育舞蹈文化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体现,发挥体育舞蹈文化的实际价值。

一体育舞蹈简介

(一)舞蹈定义。在分析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体育舞蹈的定义。一般来说,体育舞蹈包含较多的形式,其不仅能够概括社会生活中的自然舞蹈,还能够对其进行延伸。如果将其延伸到各个时期的舞蹈形式,就能够对其流行形式与功能,甚至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进行定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舞蹈可以分为大众娱乐型以及专业比赛型,大众娱乐型体育舞蹈主要是能够对人们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减轻人们的学习及工作压力。专业比赛型舞蹈能够满足人们的舞蹈专业需求,需要通过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舞蹈价值。专业的舞蹈是为了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其对相关的环境以及音乐等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利用肢体形式表达出相关的情感。(二)体育舞蹈文化起源体育舞蹈文化主要是通过民间舞蹈演变而来的,其最早开始被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即社交舞。这种舞蹈最开始在欧洲贵族举办宫廷宴会时会使用,然后开始经由意大利转入法国,并且在法国革命之后开始流入民间。其不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还使得舞蹈爱好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及美化,延伸了更多的舞种。在这之后,世界舞蹈组织举办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舞蹈大赛,并且对其进行规范,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体育舞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由最原始的舞蹈变成公众舞蹈,再后来传入民间。经过一定的加工甚至成为了宫廷舞蹈,再发展成为社交舞及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最后成为大众型与专业型舞蹈。(三)体育舞蹈分类。在对体育舞蹈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技术结构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体育舞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摩登舞,另一类则是拉丁舞。如果按照竞技项目就可以分为摩登舞、拉丁舞以及集体舞三种。在进行舞种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专业竞技性,并且对其单独的舞曲、舞步及风格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舞者需要用专业的乐曲以及舞蹈动作达到相关的要求,使得舞蹈能够被编排成整套的动作。体育舞蹈文化不仅包含竞技类项目,其还可以涵盖日常的大众舞蹈以及民族舞蹈,但是通常不会将其划分到专业舞蹈的种类中。

二体育舞蹈文化具有的典型审美特征

(一)竞艺合一。在我国舞蹈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开始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对人们所承认。在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其竞艺合一的特性。在开展体育舞蹈竞技的过程中,整体竞争比较激烈,需要体现统一的规则。专业人士经常会遵守其制约性及组织性,体育舞蹈需要展示出人体的姿态与动作,并且对构图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表现。体育舞蹈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包含较多的舞种,不同的舞种具有不同风格特点。在开展体育舞蹈竞技的过程中,舞者需要呈现出流畅的舞蹈艺术,还需要呈现完美的身体形态。在对竞技体育舞蹈艺术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以舞者的身体作为主要的运动工具,表现出竞技的技艺,还能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情感。(二)男女和谐。体育舞蹈的男女和谐是体育舞蹈美的核心,这也是舞蹈专家追求的较高的境界。在进行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男女双方的高矮胖瘦需要协调统一,还需要对服饰造型进行均衡的搭配,其动作配合需要默契,这样能够呈现出完美的体育舞蹈形式。在实际分析体育舞蹈文化的过程中,舞者的自然主义可以被记录,但是其无法被复制,这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男女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也是体育舞蹈文化中男女和谐统一的标准。在刻画体育舞蹈竞技的过程中,可以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故事情节,虽然其语言表现较少,但是在体育舞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式美还是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三)多元统一。在对体育舞蹈文化进行审美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统一性,对其内在的深层文化进行分析。虽然体育舞蹈能够分为不同的舞种,但是舞种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影响舞蹈文化的统一性。体育舞蹈在多元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统一性,不同的舞种能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舞蹈文化,并且其对舞者的要求都比较高。舞者在表现舞蹈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其与同伴之间的协调将舞蹈的统一性表现出来。不同国家的舞蹈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舞台代表性及民俗功能,因此其存在较强的多元化。

三体育舞蹈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建设高校体育舞蹈文化。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建设相关的体育舞蹈文化,让学生明确体育舞蹈的时代背景,对发展现状以及趋势进行了解。教师需要对体育舞蹈的技能以及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中有天赋的学生开展专业的教学,引导其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为了使得体育舞蹈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可以形成相关的体育舞蹈文化体系,通过构建校园氛围让学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种,学生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够通过体育舞蹈文化的培养开展相关的锻炼。体育舞蹈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姿态,还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二)以竞技性体育舞蹈为主。体育舞蹈文化价值取向需要以专业的体育舞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男女之间的身体动作以及情感表达进行协调,这样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要保证男女之间良好的配合,利用舞蹈文化形式进行相关的策划。教师需要利用音乐开展体育舞蹈文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舞蹈结合,使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舞蹈节奏,增强体育舞蹈的和谐感,是增强体育舞蹈文化价值取向的良好体现[1]。(三)重视大众建设。体育舞蹈文化并不是只有专业舞者才具备的一种价值观念,而是能够通过大众建设对其进行完善。在对体育舞蹈文化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专业性竞技舞蹈,还能够表现出一定形式的舞蹈风格。大众在对体育舞蹈文化进行分析及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体育舞蹈文化的主要形式及内涵,并且对体育舞蹈文化中的和谐统一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需要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表演中,建设相关的体育舞蹈文化体系,使得体育舞蹈文化价值取向能够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相关人士需要注重对体育舞蹈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明确,相关机构可以组织群众开展体育舞蹈文化建设工作,为其创造更加完善的条件,使得体育舞蹈大赛大众深入开展[2]。(四)丰富体育舞蹈文化活动。体育舞蹈文化活动的丰富性能够使得体育舞蹈文化的价值取向得到较强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需要针对大众性的体育舞蹈进行相关的文化宣传,使得体育舞蹈及相关的文化能够被大众熟知。这样能够使得群众认识到体育舞蹈的优点,不仅可以发挥体育舞蹈的特性,还能够将体育舞蹈文化的魅力发挥出来。为了使得体育舞蹈文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让群众加入到实际的体育文化建设中,还能够组织相关机构,对体育舞蹈活动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群众能够利用舞蹈文化活动,对其中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反馈,提出相关的意见,使得体育舞蹈文化的价值取向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3]。(五)建立标准的体育舞蹈体系。体育舞蹈文化的价值取向需要由标准的体育舞蹈体系进行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专业的体育舞蹈选手进行严格的要求,使其能够在实际表演中表现出优秀的舞蹈作品。专业人员需要对舞蹈选手进行严格的规范,对其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得舞蹈作品呈现出较强的美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这样才能够为体育文化建设奠定坚固的基础,在建立体育舞蹈体系得过程,还需要对专业舞蹈演员的动作及神态进行规范,使其能够保障各个方面达到相关标准。

四结语

在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及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体育舞蹈文化的相关内容。体育舞蹈文化的典型审美特征能够体现出男女和谐以及多元统一,其价值取向比较丰富,在日后开展体育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发展标准。对体育舞蹈文化内涵的丰富内容进行完善,使得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及价值取向得到更强的体现,促进我国体育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司丽艳.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151-153.

[2]许昌,陈飞,林碧英.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1):25-27.

舞种风格范文篇10

关键词:少儿体育舞蹈;音乐;教学;运用

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竞技性运动。体育舞蹈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1986年,文化部宣布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交谊舞学会;1987年举办首届全国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199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1995年4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国际标准舞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02年中国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在上海先后举办了世界杯标准舞比赛和世界杯拉丁舞比赛。当今社会,家长更加关注孩子们的素质发展并重视其艺术修养,少儿通过学习体育舞蹈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能提升他们自身艺术修养。而体育舞蹈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以及内在的结构特性等要素,不仅有助于少儿体会和感受动作节奏、风格、速度及力度等变化,而且能使他们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其练习和表演时的兴奋性,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本文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试着从少儿体育舞蹈音乐的功能、选用和运用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运用。

一少儿体育舞蹈中音乐的功能

在汉代《毛诗序》中曾提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能更好地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音乐能直接影响少儿的情绪和行为。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人兴奋、激动;旋律优美的音乐使人轻松、愉快。盛昌繁在2001年12月25日的《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一文中重点阐述了体育舞蹈中音乐的功能之一音乐能激发体育舞蹈者的情绪[1]。而笔者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也发现,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选配合适的音乐有助于给少儿带来更好的情绪,更加有激情的投入训练之中,并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音乐促进少儿寻找体育舞蹈动作中的美感。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音乐具有审美性,少儿在体育舞蹈训练中会从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动作的柔韧性和连贯性等,促使其更好的展现其各自的身体形态、线条和气场,真正感受舞蹈与音乐的合二为一之美。音乐促使少儿协调体育舞蹈的动作衔接。音乐旋律的流畅性可以引领体育舞蹈者有效的协调和连接动作,对于少儿更是极其重要,尤其是初学者的少儿,还不能够充分的掌握动作要领,而借助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其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如:发力速度、发力力度等等[2]。

二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原则

(一)音乐的选用应坚持与少儿体育舞蹈动作风格的一致性原则。音乐可以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能提高少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起机体各部分的互相联系,进而激发少儿对体育舞蹈动作的灵感。体育舞蹈有十个舞种,其动作风格各不相同[3,4]。在现有的舞种中,少儿主要学习的是恰恰舞和伦巴舞,他们以其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和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的特点,适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喜好,因此,这类舞种应该尽量选用有趣滑稽的,节奏感强的音乐来匹配少儿体育舞蹈动作的风格。(二)音乐的选用应坚持与少儿体育舞蹈动作节奏的协调性原则。体育舞蹈十个舞种其舞蹈动作节奏也各不相同。因此,选用的音乐应坚持与少儿体育舞蹈动作节奏的协调性,来选择相应节奏的音乐。而少儿因其活泼、好动的特点,比较适合速度较快的体育舞蹈,因此拉丁舞中的斗牛、恰恰等是少儿体育舞蹈中舞种的首选。比如拉丁舞蹈中的斗牛舞,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适合选用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音乐;恰恰的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适合选用滑稽有趣,节奏感强音乐。(三)音乐的选用应坚持目的性原则。音乐的选用应坚持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指在选用音乐时,要有针对性地突显教学目的。而少儿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是通过舞蹈让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因此应该以促进少儿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其技巧性和高难度性。少儿体育舞蹈的音乐风格应该偏活泼可爱,通过此类音乐来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让少儿觉到学习体育舞蹈的快乐并到达促进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三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少儿音乐素养的培养。选择合适的音乐将直接关系到少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同样。而少儿对音乐的含义和要领并不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让他们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和发展其对音乐的兴趣;要注意利用其爱嬉戏、玩耍,不拘束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种顺其自然发展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既要有秩序又要有秩序,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真善美。(二)突出儿童体育舞蹈音乐节奏的教学。音乐节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少儿因其自身的特点会更轻松、更容易的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节奏。比如:车水马龙的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下雨的声音、风吹的声音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等等。少儿会在自己兴趣的前提下聆听并模仿这些声音和节奏,并用语言、肢体动作巧妙可爱的表现出来。然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节奏,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慢慢模仿感受,并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节奏,就会对肢体有一种欲动感。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听得见的,所以说,必须提高教学的情趣性,加强直观性教学,多借助情景和直观的东西来辅助教学。(三)增加与体育舞蹈音乐配合的基本步练习。根据少儿的体型、心智和骨骼发育来进行判断,7~8岁以后的少儿就可以开始练习体育舞蹈了。目前一些培训机构多注重成品舞的训练,而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而少儿因其年龄特点,而应先从基本舞蹈动作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局部受力较大的运动。而一些基本舞步的练习,需要选配合适的音乐,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动作的质量、质感。另外,尝试选用不同节奏和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进行基本步和基本组合以及成套动作的练习,重点体会音乐和体育舞蹈动作相统一和吻合的感觉,能为日后体育舞蹈成品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盛昌繁.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04-106.

[2]吴东方,东伟新.论体育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的要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103-105.

[3]郭剑华.试论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5):90-91.

[4]刘颖.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77+79.

[5]刘娟,陈金根.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策略分析[J].知音励志,2017(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