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2:04:33

无线技术

无线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无线mesh网,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多跳网

无线Mesh网络技术

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种新的无线网络技术——无线mesh网络也逐渐发展起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无线mesh网,即无线网状网,也称为无线多跳网,它可以和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组成一个含有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可以大大增加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提高无线系统的带宽容量以及通信可靠性,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Mesh网的网络架构

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中,主要采用点到点或者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这种拓扑结构中一般都存在一个中心节点,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802.11WLAN中的AP等等。中心节点一方面与各个无线终端通过单跳无线链路相连,控制各无线终端对无线网络的访问就;另一方面,中心节点又通过有线链路与有线骨干网相连,提供到骨干网的连接。而在无线mesh网络中,采用网状mesh拓扑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多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结构。在这种mesh网络结构中,各网络节点通过相临其他网络节点,以无线多跳方式相连。

无线mesh网主要由两种网络节点组成: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Mesh路由器除了具有传统的无线路由器的网关/中继功能外,还具有支持mesh网络互连的路由功能。Mesh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无线接口,这些无线接口可以是基于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构建,也可以是基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传统的无线路由器相比,无线mesh路由器可以通过无线多跳通信,以低得多的发射功率获得同样的无线覆盖范围。在无线mesh网络中,由mesh路由器互连构成无线骨干网,这个无线骨干网再通过其中的网关mesh路由器与外部网络如Internet相连。Mesh终端也具有一定的mesh网络互连和分组转发功能,但是一般不具有网关桥接功能。通常,mesh终端通常只具有一个无线接口,实现复杂度远小于mesh路由器。Mesh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以及手机等终端设备。Mesh终端之间互连可以构成一个小型对等通信网络。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之间混合组网如下图所示:

无线mesh网与同样采用多跳网状拓扑的Adhoc网相比,也有所不同。Adhoc网络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组成的无线分布式多跳网络,其中一般不包含静止的节点设备;而无线mesh网中的无线路由器大多是静止的设备,而用户终端也可以是静止或移动的无线接入终端。此外,adhoc网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等网络通信,而无线mesh网络着重的是给终端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

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

与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相比,无线mesh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无线多跳网络

无线mesh网技术开发的目标是在不牺牲信道容量的情况下,扩展现有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另一个目标是在不具有直接视距无线链路的用户之间,提供非视距连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不可避免的要采用多跳mesh网络。多跳mesh网络架构中,无线链路间更短、发射功率更小、节点间干扰更少和频率重用效率更高,这样可以在不牺牲信道容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系统容量。

2.支持adhoc方式网络互连,具有自组织、自管理、自愈能力

无线mesh网具有网络结构灵活、易于部署和配置、容错以及网状连接多点到多点通信等特点,使得无线mesh网的初始部署成本相当低,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扩容。自组织自愈能力使得无线meh网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来手工配置网络,而可以自动发现新节点,自动完成配置过程,自动维护网络正常运行,在出现节点/链路故障时也可自动调整完成网络自愈。

3.多种类型的网络接入

在无线mesh网中,既支持无线终端接入骨干网,又支持无线终端之间的对等网络通信。此外,把无线mesh网技术与其他无线网络相结合,可以通过无线mesh网给这些无线网络的终端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业务。

4.移动性以及能耗限制与节点类型相关

无线mesh网中,mesh路由器一般为静止不动的设备,而mesh终端可以是移动或固定设备。同时,mesh路由器一般没有能耗的限制,而mesh终端则需要采用能耗较小的网络通信协议。这样,MAC以及路由协议需要针对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设备分别设计和优化。

与同样具有自组织、自管理以及多跳无线adhoc拓扑的adhoc网络相比,无线mesh网也有自己与adhoc网络不同的特点:

5.具有无线基础设施骨干网

无线mesh网内,由mesh路由器组成一个无线骨干网,专门用于给终端客户提供可靠网络连接。这个无线骨干网在无线域内提供了大覆盖范围、连通性以及健壮性。反观Adhoc网络则是基于各个不可靠的终端用户来进行通信,不存在专门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基础骨干网,这给adhoc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6.集成性

无线mesh网可以通过mesh路由器的网关/桥接功能,整合现有多种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802.16、3G移动通信等。这样,通过mesh路由器组成的无线骨干网,可以把多种不同无线网络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无线互联网”。而adhoc网络由于是用户终端自组网,而用户终端一般不具备这种网关/桥接的功能。

7.路由和配置功能的专门化

在adhoc网络中,每个终端用户设备都要为所有其他节点执行路由和配置功能。而在无线mesh网中,虽然mesh终端也有路由转发功能,但是主要还是由mesh路由器来执行路由和配置功能,大大减轻了普通mesh终端的负载。

8.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

adhoc网络中,由于终端用户的移动性和不可靠性,网络拓扑和连接的变化较大,使得路由协议和网络配置和部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无线mesh网中,mesh路由器一般是静止不动设备且较用户终端可靠的多。

9.功耗限制减少

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器一般为静止不动的设备,与adhoc网中的移动终端相比,基本没有功耗限制。这样,在设计mesh路由器的物理层、MAC层以及网络层路由协议时,基本可以不考虑功耗限制,这大大简化了协议设计,同时还可以采用性能较高的设计方案。

无线Mesh网的应用

同样作为无线多跳网络,与adhoc网络技术只用于军事以及专用特殊网络不同,无线mesh网的研究开发是由实际应用需求为驱动力的,其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无线mesh网可以和802.11WLAN、802.16WMAN以及3G等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实现家庭网络、社区网络、企业网络以及城域网络内的多层次多范围的无线应用。

1.宽带家庭网络互连

现在,宽带家庭网络互连大多采用802.11WLAN来实现,在WLAN中AP的放置需要现场勘察,但仍不免产生覆盖不到的盲区。为了消除盲区,可在家庭互连网络中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放置多个小型mesh路由器,以多跳mesh网络互连家庭内部数字设备可以有效的消除盲区,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容错性,且可减少由于迂回访问产生造成的网络拥塞。

2.社区网络互连

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通过在社区内放置多个mesh路由器可以将社区内各用户家庭网络互连,形成一个社区无线多跳网络。有了这个社区无线互连网络,就可以在社区内用户家庭之间共享若干个Internet接入设备,而不必在每个用户家庭安装Internet接入设备。而且,社区无线mesh网还可以容许社区用户家庭无需通过远端服务提供商网络,就可以在社区本地相互访问,共享社区内网络资源。此外,社区无线mesh网的网状拓扑结构,也给社区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网络连接,增强了网络容错性和健壮性。

3.企业网络互连

目前,802.11WLAN已经在企业办公室写字楼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WLAN或者相互没有连接,或者采用不太经济的有线以太网方式相连。而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通过mesh路由器将这些WLAN互连,一方面可以解决WLAN网络之间连通性问题,另一方面相对采用有线互连方式还可以节约成本,灵活部署,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容错性和健壮性。

4.城域网络互连

通过无线mesh网络,整合802.16WMAN、802.11WLAN以及3G等其他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形成一个城域大范围、多层次、多样化接入方式的无线接入网络,使得城域无线接入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都大大增加。

无线Mesh网络的关键技术因素

无线mesh网作为一种新的无线接入网络技术,需要考察影响其性能的关键技术因素。这些技术因素如下:

1.物理层无线电技术

新兴的物理层无线电技术如定向智能天线、自适应调制编码、MIMO技术以及多无线电/多信道系统已经成为下一代无线接入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无线射频性能以及高层协议的控制,更先进的可重配置无线电、感知无线电、甚至软件无线电技术都已开始在无线系统中有所运用。这些高级物理层无线电技术的开发设计不仅对物理层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要求进行整合物理层、MAC层和网络层进行整体设计,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网络性能。

2.MAC层多址访问机制

无线mesh网是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现有的无线网络MAC机制大多都是针对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这种面向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MAC机制并不适于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络,如802.11WLAN的MAC机制在无线链路跳数达到四跳时,性能下降非常大。同时,在无线mesh网这种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中,由于实现时间同步和码管理困难,采用TDMA和CDMA多址接入也比较复杂。此外,在无线mesh网络中,还要求能够有效的进行空间频率重用,以提高网络容量。这样,MAC层机制设计将成为影响无线mesh网性能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因素之一。

3.Mesh拓扑连接的维持

无线mesh网的很多技术特点和优势来自于其mesh网状连接,mesh连接的维护也就成为无线mesh网的MAC和路由协议设计中的一个关键。一般来说,需要在无线mesh网中实现网络自组织和拓扑控制算法,设计具有拓扑感知能力的MAC和路由协议。

4.Mesh路由协议

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协议的设计是一个关键。首先,在无线多跳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不能仅仅根据“最小跳数”来进行路由选择,而要综合考虑多种性能度量指标来进行路由选择。其次,mesh路由协议要提供网络容错性和健壮性支持,能够在无线链路失效时,迅速选择替代链路避免业务提供中断。第三,mesh路由协议要能够利用流量工程技术,在多条路径间进行负载均衡,尽量最大限度利用系统资源。第四,路由协议要求能同时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对于静止不动的mesh路由器,由于没有功耗限制,可以采用比现有adhoc路由协议简单得多的路由协议;而对于mesh终端,则需要采用类似adhoc的路由协议。这样,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路由协议能够自适应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

5.宽带Qos业务支持

与adhoc网络不同,无线mesh网的大多数应用都是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宽带业务。这样,除了端到端时延和公平性以外,还需要在通信协议中考虑时延抖动、聚合吞吐量、每节点吞吐量以及分组丢失率等性能评价指标。

无线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在线式巡更无线实时

一、巡更系统概述:

巡更系统根据工作的方式,分为2大类:在线式巡更系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根据物业管理的具体需要,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数据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即可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利用巡更专用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就能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巡更人员手握资料读取器在值班室接触代表自己的那个纽扣记忆体,表示开始上班,然后,沿巡更路线,手握资料读取器逐个接触纽扣记忆体(设于各巡更点),资料读取器便记录了这位巡更员上班的时间,到达各巡更点的时间。接班的巡更人员重复上述过程。

管理人员将资料读取器插入资料转换器后,电脑便可显示巡更资料(巡更人员上班时间、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该子系统由巡更棒(信息采集器)、巡更点(信息钮)、电脑系统组成。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且信息钮的安装也十分方便。造价便宜。

普通在线式巡更系统

每个巡更点放置一个信息采集器,通过电缆直接连至控制管理中心电脑(原理上和门禁相同)。每个巡更点均设有时钟,储存巡更记录达3200条以上。巡更时只要巡更员将巡更牌(感应式IC卡或者信息钮)靠近(或者接触)巡更点,信息采集器便自动记录巡更员编号、时间、地点等信息(或者通过巡更按钮来实现)。控制管理中心随时可以实时了解巡更员(保安)的巡更情况。

该子系统由巡更牌(IC卡或信息钮)、巡更点(信息采集器)/巡更按钮、网络扩展器、电脑系统组成。

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安装扩充巡更点比较困难(需要布线),而且其信息钮和采集钮的数量正好与离线式相反,大量的采集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二、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简介:

作为智能化安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更系统在每一个职能化小区内是必然配置。但是,基于成本以及巡更系统工程的难易程度的考虑,房产商一般会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

然而,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实时性,是离线式巡更系统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系统,兼具这2种巡更系统的优势呢?

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应该是个比较例向的解决办法。

三、无线在线式巡更系统工作原理:

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采集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好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采集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信息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并且通过短距离无线模块发送巡更时间、地址等信息,远端通过与电脑连接的短距离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息,在电脑上实时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的电子地图或LED显示模块即时直观反映巡更信息。

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巡更点的安装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的信息钮安装同样方便,并且可以和离线式系统的信息钮兼容。

在线式巡更系统的管理人员不需要资料读取器,电脑便可实时显示巡更状态(巡更人员信息、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四、无线巡更系统设计原理

4.1、无线巡更系统软硬件简介:

巡更点:无源地址,一线传输--I-BUTTON

巡更棒:无源地址一线读取、时间、时间地址储存、紧急按钮、可充电电池、身份地址识别(I-BUTTON)等(可以参造I-BUTTON的DS9092K系列)、无线即时输出。

巡更接收器:无线输入、记录、报警暂存、实时输出(2口包括接PC的RS232、继电器模块)、充电

软件:模拟地图、实时纪录、实时报警、闪烁(声光)显示、SQL巡更纪录、记录查询、报警(巡更异常)范围锁定等。

4.2、无线巡更系统硬件功能:

巡更棒:(包含发送器)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采集正确发出“嘀”和绿色LED亮的提示;

实时时钟,并且可以被接受器调校;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即时发送;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存储(需要16k以上的断电保持的存储空间);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可以被接受器读出;

紧急按钮,以及信号可以被即时发送、存储、被接受器读出;

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的LED提示;

巡更棒地址,且随其他信号同时发送、存储、读出;

巡更棒和发送器可以一体,但需要可以进行分别调试;

与接受器的直接连接口,可以在接受器上为PC机直接调试(包括校时)。

天线

发送信号时,考虑到信号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多次发送、和带校验码等手段。

选用的无线电频率是固定、零漂移,频率为315MHz、400MHz、433MHz或900MHz。

接受器:

接受巡更棒的无线信号并解码;

室内天线,留有室外高增益天线口

直接读取、存储巡更棒数据;

较大的信息储存(断电保持)量,可以选择储存满覆盖还是报警;

计算机直接串口(或USB口)连接,实时读写,以及串口保护;

报警及状态存储,包括:通讯连接口数据堵塞、通讯连接口丢失、失电、讯号校验错误等;

信号指示:电源(上电自检)、故障(应可以区分)、数据错、外接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基本32路继电器输出,扩展32路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可调;

外接高增益天线;

上电自检功能、防死机电路;

接受PC机时间校准;

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备用电池输入接口,闲时对电池充电;

电路设计时考虑该接受器可作为无线中继的电路预留;

硬件测试、调校、设置小软件:

巡更棒、发送器、接受器调测、自动记录;

通讯频率设置;

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调节;

发送器、接受器的发送接受重复次数选择

一般,巡更棒信号重复发送几次(按照实际需要),在接受器收到信号(完整)后,剔除同一时间、同一巡更棒发送的其余数据信号。

4.3巡更软件功能:

巡更地图(示意图)可以更换;

巡更路线、巡更点之间(顺序)相对时间的设定(表格形式);

双击巡更棒和巡更棒等弹出详细资料。(包括编号、位置、等)

实时显示巡更点触发(到达),(再巡更图上表示为某种颜色标志的闪烁延时);

巡更棒移动模拟(巡更图上),其颜色、形状(人形,能够输入巡更员照片),、闪烁频率区别于巡更点;巡更路线用刻度模拟距离和时间;巡更棒在2个巡更点之间模拟移动.

声光报警;(可以分别设定是否禁止喇叭以及选择报警的声音;接收器对报警也应该有相应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

接收器与管理计算机串口掉落报警;

紧急报警窗口弹出,窗口内线是巡更棒编号、巡逻员纪录、相对巡更点(离开的巡更点和即将抵达的巡更点),以及可能位于的报警地点放大显示;

巡更超时报警(有个默认值,为60秒);

非顺序巡更报警;

各种报警的值班操作员原因说明、处理纪录;

报警纪录表格颜色区别查询、打印

巡更纪录、巡更棒交接纪录、操作员交接纪录报表查询、打印;

电脑与巡更棒、GSM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参数自动校对。

各种调测程序;

操作员权限设定。

五、无线巡更系统的功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

作为在线式巡更系统,在功能上除了具备普通电缆直联在线式巡更系统的优势外,还具有:

实时报警功能:在巡更员巡更过程中发现以外情况可以用巡更棒自带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有利于监控中心得到处警信号后及时出警。该功能尤其适合于规模大、巡更时间长的小区、厂区。该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巡更员体温探测器等结合,使巡更途中发生以外使得到监控中心得即时救援,保护巡更员的自身安全。

脱机(计算机)工作:由于无线巡更系统自带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端口以及较大内存容量,系统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机和微软操作系统自身的故障导致系统的死机,使本系统工作更稳定,需要的外部环境更简单。

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功能:无线接收器还自带32端口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配置32个巡更点以内的LED电子地图,接收器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64个巡更点的LED电子地图显示模块。

造价低廉: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的信息钮和离线式巡更系统完全兼容,主要改变的只是巡更棒,其系统的造价相对低廉。

工程简便:不需要埋管、不需要布线,整个工程量就是把没有任何连线的巡更点(信息钮)固定在巡更位置上,整个过程只要确保固定点的牢靠,没有其他技术要求。工程还可以在小区(厂区)智能化系统全部完工之后进行,随到随装。简便易行。

六、无线巡更系统的展望

无线巡更系统以其优越的性价比,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将有可能是今后巡更市场的主推产品。

无线巡更系统因为是模块化的设计,为今后产品线的延伸留下了比较简单的接口,将来可以根据小区、厂区不同的客观环境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分别可以采用GSMSMS(短消息)、GPRS(分组无线业务)、2.4G等不同的无线传输接收方式。

附注:

无线巡更市场简要分析:

上海房地产市场自1999年回升以来,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着旺销势头。1999年至2001年的销售面积分别为1298万平方米、1558万平方米和1767万平方米,3年累积总数超过4600万平方米。而今年上海房地产的开工面积超过4000万。其中,住宅市场更是一枝独秀,住宅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一直保持90%以上的份额。

无线技术范文篇3

时代的发展脚步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计量自动化终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对计量化终端的研究也必须加强,在无线通信方面的技术虽然已经在实用方面证明了它的价值,但是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也是存在的。所以对于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实用稳定必须要进行加强,技术发展研究就必不可少。

2无线通信

2.1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计量自动化终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多,伴随的是各项技术的发展,如电子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数据通信技术等等,推进了计算机方面的发展情况。现今的无线通信技术种类繁多,并且大部分都在实用中大放光彩。如zihbee技术等等,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在全球方面都在实用这方面的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我们追求是更高的通信效率,在技术方面ZigBee可以很好的满足一部分,ZigBee的技术有着良好的数据传输距离,在频段上面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使用,是一项具有多种优点的集一身的无线通信传输技术,如对信号的成本和功耗上面都比市面上主流的技术都小。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通信上面具有比别的大部分无线通信技术更高的通信速率。全球不同地区有着许多的不同的频段,如美国和欧洲在频段上面都有着些许的不同,但是2.4GHZ频道在全球大部分所包含的信道是最广的。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上,在我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这项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最大的就是上述所说的成本低廉,能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进行推进而不对资金造成损耗。将这项技术与我们计量自动化终端结合,利用这项无线通信技术的的在实用效果的兼容,可以建设以ZigBee技术为辅助计量自动化终端为基础的网络。2.2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实际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接入技术总共有两种,一种是有线接入一种是无线接入,在区别有限接入与无线接入方面是按照传输的介质来进行区分的,有限接入和无线接入各有各的优点,这两项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互补来达到更好的传输效果。有线接入的技术相比无线接入的应用在计量自动化终端技术更传统,但是无线技术的优点也是有限接入技术不可相比的,在利于通信和价格方面,无线通信更胜一筹,所以无线通信技术在占有率方面大于有线接入。

3对计量自动化终端检测

3.1无线通信检测。无线通信技术要展现出来就必须要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来和传统的进行比对,突出无线通信的优点。其主要现今流行的检测有两种,检测接收与发射性能,检测数据按上述的进行比对。全球在无线通信方面共同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定,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划分和对相关技术进行评价。其主要的测试并不只是对单一的技术进行测试,会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接收性能和发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比如对接收性能的测试主要就是对接收时的灵敏度测试,还有对其接收的频率偏移容限等等。发射性能方面的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发射频率,还有就是对频率偏移方面进行测试,对其测试结果的分析是判断无线通信性能的重要部分。在计量自动化终端方面,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对其无线信号的发射性能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为了有效的判断应该对无线信号发射方面着重的检测,以保证发射信号的时候不会因为种种条件限制发射性能。在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技术中最主要的技术就是ZigBee,所以在进行无线通信测试中应该对ZigBee的无线通信进行相关的测试。3.2ZigBee无线发射基本概念。在检测无线发射信号的强弱时,应该应用发射功率频谱仪对搭设功率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无线通信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检测出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无线发射功率是保障无线通信性能的关键,在加强发射性能上面的研究是推动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一项,使得无线通信性能的研究更好的服务于电网。3.3无线通信发射测试目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射也有着相应的标准,发射性能要符合标准规定,如相关的通信干扰,还有无线通信发射的系统容量,发射性能的不符合标准的话,对无线通信会造成影响,输出功率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增大。为了更好的保障测试的科学性,应该对输出功率进行系统的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来看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为了保障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能够良好的运行,必须要对发射功率这方面进行保障,如果未达到标准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个文图。3.4无线通信技术测试发射性能方法。在对发射性能进行测试的时候,为了保障测试的效果,应该选取相应的衰减值,这项措施是为了让频谱仪能够在检测的时候正常的运行,在测试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取到真实的数值。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选取有效值检波,测量出在一定的模式如突发模式下的脉冲功率的平均功率,取得更真实的数据。3.5对各项测试的比对。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应用不仅仅有着ZigBee,470MHz在应用上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对该项技术测试发射功率的时候,将最后的结构于ZigBee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是ZigBee相较于470MHz发生功率较小,在其他的一些技术上面ZigBee也比后者更加成熟,如发射功率的稳定等等。所以ZigBee在计量自动化终端应用上较为广泛,也更加成熟,也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满足大部分的需求。ZigBee还有的优点就是在建设方面,其建设简单不需要进行繁杂的施工,并且维护也更加简单易于管理。在成本上,ZigBee技术因为2.4Ghz频段,所以ZigBee也可以说是免费的,是目前最主要的能够节约大量成本,也能够满足大部分的情况。

4总结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电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障我国的计量自动化终端能够稳定的运行,使得民众的使用更加便捷可靠,在对无线通信技术上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发展研究,无线通信技术只有持续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保障无线通信的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让跟的上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彬.计量自动化终端无线通信测试技术的分析[J].科技风,2017(23):54.

[2]陈永涛,王浩,隋宏,林璇霓.计量自动化终端无线专网识别接口技术标准研究[J].信息通信,2017(06):84-86.

[3]李钢.计量自动化终端现场采集通信分析仪设计[J].科技传播,2017,9(10):70-71.

[4]黄兆鹏,钟嘉林.计量自动化终端无线通信测试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0):30-31.

无线技术范文篇4

巡更系统根据工作的方式,分为2大类:在线式巡更系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根据物业管理的具体需要,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数据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即可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利用巡更专用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就能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巡更人员手握资料读取器在值班室接触代表自己的那个纽扣记忆体,表示开始上班,然后,沿巡更路线,手握资料读取器逐个接触纽扣记忆体(设于各巡更点),资料读取器便记录了这位巡更员上班的时间,到达各巡更点的时间。接班的巡更人员重复上述过程。

管理人员将资料读取器插入资料转换器后,电脑便可显示巡更资料(巡更人员上班时间、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该子系统由巡更棒(信息采集器)、巡更点(信息钮)、电脑系统组成。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且信息钮的安装也十分方便。造价便宜。

普通在线式巡更系统

每个巡更点放置一个信息采集器,通过电缆直接连至控制管理中心电脑(原理上和门禁相同)。每个巡更点均设有时钟,储存巡更记录达3200条以上。巡更时只要巡更员将巡更牌(感应式IC卡或者信息钮)靠近(或者接触)巡更点,信息采集器便自动记录巡更员编号、时间、地点等信息(或者通过巡更按钮来实现)。控制管理中心随时可以实时了解巡更员(保安)的巡更情况。

该子系统由巡更牌(IC卡或信息钮)、巡更点(信息采集器)/巡更按钮、网络扩展器、电脑系统组成。

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安装扩充巡更点比较困难(需要布线),而且其信息钮和采集钮的数量正好与离线式相反,大量的采集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二、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简介:

作为智能化安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更系统在每一个职能化小区内是必然配置。但是,基于成本以及巡更系统工程的难易程度的考虑,房产商一般会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

然而,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实时性,是离线式巡更系统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系统,兼具这2种巡更系统的优势呢?

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应该是个比较例向的解决办法。

三、无线在线式巡更系统工作原理:

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采集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好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采集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信息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并且通过短距离无线模块发送巡更时间、地址等信息,远端通过与电脑连接的短距离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息,在电脑上实时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的电子地图或LED显示模块即时直观反映巡更信息。

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巡更点的安装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的信息钮安装同样方便,并且可以和离线式系统的信息钮兼容。

在线式巡更系统的管理人员不需要资料读取器,电脑便可实时显示巡更状态(巡更人员信息、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四、无线巡更系统设计原理

4.1、无线巡更系统软硬件简介:

巡更点:无源地址,一线传输--I-BUTTON

巡更棒:无源地址一线读取、时间、时间地址储存、紧急按钮、可充电电池、身份地址识别(I-BUTTON)等(可以参造I-BUTTON的DS9092K系列)、无线即时输出。

巡更接收器:无线输入、记录、报警暂存、实时输出(2口包括接PC的RS232、继电器模块)、充电

软件:模拟地图、实时纪录、实时报警、闪烁(声光)显示、SQL巡更纪录、记录查询、报警(巡更异常)范围锁定等。

4.2、无线巡更系统硬件功能:

巡更棒:(包含发送器)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采集正确发出“嘀”和绿色LED亮的提示;

实时时钟,并且可以被接受器调校;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即时发送;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存储(需要16k以上的断电保持的存储空间);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可以被接

受器读出;

紧急按钮,以及信号可以被即时发送、存储、被接受器读出;

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的LED提示;

巡更棒地址,且随其他信号同时发送、存储、读出;

巡更棒和发送器可以一体,但需要可以进行分别调试;

与接受器的直接连接口,可以在接受器上为PC机直接调试(包括校时)。

天线

发送信号时,考虑到信号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多次发送、和带校验码等手段。

选用的无线电频率是固定、零漂移,频率为315MHz、400MHz、433MHz或900MHz。

接受器:

接受巡更棒的无线信号并解码;

室内天线,留有室外高增益天线口

直接读取、存储巡更棒数据;

较大的信息储存(断电保持)量,可以选择储存满覆盖还是报警;

计算机直接串口(或USB口)连接,实时读写,以及串口保护;

报警及状态存储,包括:通讯连接口数据堵塞、通讯连接口丢失、失电、讯号校验错误等;

信号指示:电源(上电自检)、故障(应可以区分)、数据错、外接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基本32路继电器输出,扩展32路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可调;

外接高增益天线;

上电自检功能、防死机电路;

接受PC机时间校准;

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备用电池输入接口,闲时对电池充电;

电路设计时考虑该接受器可作为无线中继的电路预留;

硬件测试、调校、设置小软件:

巡更棒、发送器、接受器调测、自动记录;

通讯频率设置;

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调节;

发送器、接受器的发送接受重复次数选择

一般,巡更棒信号重复发送几次(按照实际需要),在接受器收到信号(完整)后,剔除同一时间、同一巡更棒发送的其余数据信号。

4.3巡更软件功能:

巡更地图(示意图)可以更换;

巡更路线、巡更点之间(顺序)相对时间的设定(表格形式);

双击巡更棒和巡更棒等弹出详细资料。(包括编号、位置、等)

实时显示巡更点触发(到达),(再巡更图上表示为某种颜色标志的闪烁延时);

巡更棒移动模拟(巡更图上),其颜色、形状(人形,能够输入巡更员照片),、闪烁频率区别于巡更点;巡更路线用刻度模拟距离和时间;巡更棒在2个巡更点之间模拟移动.

声光报警;(可以分别设定是否禁止喇叭以及选择报警的声音;接收器对报警也应该有相应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

接收器与管理计算机串口掉落报警;

紧急报警窗口弹出,窗口内线是巡更棒编号、巡逻员纪录、相对巡更点(离开的巡更点和即将抵达的巡更点),以及可能位于的报警地点放大显示;

巡更超时报警(有个默认值,为60秒);

非顺序巡更报警;

各种报警的值班操作员原因说明、处理纪录;

报警纪录表格颜色区别查询、打印

巡更纪录、巡更棒交接纪录、操作员交接纪录报表查询、打印;

电脑与巡更棒、GSM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参数自动校对。

各种调测程序;

操作员权限设定。

五、无线巡更系统的功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

作为在线式巡更系统,在功能上除了具备普通电缆直联在线式巡更系统的优势外,还具有:

实时报警功能:在巡更员巡更过程中发现以外情况可以用巡更棒自带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有利于监控中心得到处警信号后及时出警。该功能尤其适合于规模大、巡更时间长的小区、厂区。该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巡更员体温探测器等结合,使巡更途中发生以外使得到监控中心得即时救援,保护巡更员的自身安全。

脱机(计算机)工作:由于无线巡更系统自带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端口以及较大内存容量,系统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机和微软操作系统自身的故障导致系统的死机,使本系统工作更稳定,需要的外部环境更简单。

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功能:无线接收器还自带32端口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配置32个巡更点以内的LED电子地图,接收器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64个巡更点的LED电子地图显示模块。

造价低廉: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的信息钮和离线式巡更系统完全兼容,主要改变的只是巡更棒,其系统的造价相对低廉。

工程简便:不需要埋管、不需要布线,整个工程量就是把没有任何连线的巡更点(信息钮)固定在巡更位置上,整个过程只要确保固定点的牢靠,没有其他技术要求。工程还可以在小区(厂区)智能化系统全部完工之后进行,随到随装。简便易行。

以下就是无线巡更系统和其他巡更系统的功能和造价比较表:

六、无线巡更系统的展望

无线巡更系统以其优越的性价比,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将有可能是今后巡更市场的主推产品。

无线巡更系统因为是模块化的设计,为今后产品线的延伸留下了比较简单的接口,将来可以根据小区、厂区不同的客观环境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分别可以采用GSMSMS(短消息)、GPRS(分组无线业务)、2.4G等不同的无线传输接收方式。

附注:

无线巡更市场简要分析:

上海房地产市场自1999年回升以来,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着旺销势头。1999年至2001年的销售面积分别为1298万平方米、1558万平方米和1767万平方米,3年累积总数超过4600万平方米。而今年上海房地产的开工面积超过4000万。其中,住宅市场更是一枝独秀,住宅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一直保持90%以上的份额。

无线技术范文篇5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1.WCDMA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

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本的窄带CDMA的平滑升级。

(1)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

④WCDMA工作频段:1900~2025MH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CDMA2000利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下行)。

(2)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根据ITU关于5MHz信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3.84Mcps。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方案,即CDMA2000-1X和CDMA2000-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i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CDMA2000在前向和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25MHz。

②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容,所以它把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议。

③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④为了使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

2.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

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和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MHZ和2GHZ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率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中则不会如此。

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IS-95厂家设备难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

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

(1)WCDMA的网络演进技术

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bit/s的数据服务。如果复用多个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后出现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384kbit/s这就是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

(2)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

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式为IS-95A→IS95B→IS-95C→IMT2000。IS-95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4.4kb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I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bit/s的速率。I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

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演进等方面。

①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IS295A,其支持的数据速率为14.4kbit/s,由IS295A升级到IS295B,可支持64kbit/s。

②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比较,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修改标准。

③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IS241A到IS241B到I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IS241C为基础,IS241D规范在1999年底,目前IS241E规范还未正式。

二、WCDMA和CDMA2000在我国的前景

对3G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两种标准最后不能融合成一种,但可以共存。

在我国,GSMMAP网络已形成巨大的规模,欧洲标准的WCDMA在网络上充分考虑到与第二代的GSM的兼容性,在技术上也考虑了与GSM的双模切换兼容,向WCDMA体制的第三代系统演进,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全网覆盖的问题。而且CDMA2000采用GPS系统,对GPS依赖较大;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CDMA2000基站通过GPS实现同步,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部署的困难,而WCDMA设计可以使用异步基站,运营者独立性强;对于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我国在GSM蜂窝移动通信方面发展成熟,而窄带CDMA系统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WCDMA采用全新的CDMA多址技术,并且使用新的频段及话音编码技术等。因此GSM网络虽然可采用一些临时的替代方案提供中等速率的数据服务,却不能提供一种相对平滑的路径以过渡到WCDMA。而CDMA2000的设计是以IS-95系统的丰富经验为依据的,因此窄带CDMA向CDMA2000的演进无论从无线还是网络部分都更为平滑。在基站方面只需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基站。

由此可见,WCDMA和CDMA2000还将长时间在我国共存,鹿死谁手?尚未分晓。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RamjeePrasad.朱旭红译.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罗凌,焦元媛,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无线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LTE;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应用分析

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已经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了,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备高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率的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而不断发展,其优势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显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让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成为了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介绍

1.1LTE无线通信技术

LTE无线通信技术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演进技术,是在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组织制定的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其内容融合了Multi-InputAndMulti-Output和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等全新的信息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宽带的分配和频段,并且其在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升,其容量更大,覆盖面更广。在网络结构方面,LTE无线通信技术缩减了其复杂难度,减少了网络节点,控制了系统延时,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1.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前身是互联网技术,其自身囊括的技术主要有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以及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是物品与物品的连接,其能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物品的信息进行定位和监控。现如今,物联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高频率小规模的特殊业务数据模型,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仍然存在网络资源浪费问题,其业务发展的持续性不强,急需整改。

2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发挥两项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带动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能够实现1+1>2的功效,全面利用其整合后的优势,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LTE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其自身具备显著优势,比如系统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等,将其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便能够有效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创新式发展。经过相关科研和实践表明,物联网现有业务的发展需要现代化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撑,在物联网相关业务中推广和普及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利用LTE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有效实现物联网业务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其现有业务类型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物联网业务增加,其系统涉及单位信息数量一直处于持续增加状态,信息类型也在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物联网系统中的业务量增加,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分析相关数据,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融合和整合问题。物联网业务变化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尽快引入新的技术加以解决,物联网很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结合起来便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处理质量并且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此同时拓宽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LTE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各部件对物联网感知层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物联网感知层也对LTE无线通信技术的整合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具体而言,LTE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射频分别、射频识别、天线以及定位系统都在物联网感知层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物联网感知层又能够对LTE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各种基带进行有效整合,比如射频识别基带、无线通信技术基带。3G/4G,WiFi以及有线网络是当前主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而在研究LTE无线通信技术时需要将其重点置于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上,并通过两项技术的结合来提升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以此来增强其结构层面的稳固性。LTE无线通信技术对于物联网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提升物联网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并满足其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等方面的需求。

3应用分析

3.1应用前提分析

在物联网业务处理中,应用LTE无线通信技术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其需要以局域网络做支撑,这是应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在应用过程中,将物联网价格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其他设备叠加起来,并将LTE无线通信与其相连接,以便让物联网中数据经过局域网络之后,传输到LTE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利用。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在规模、频率等方面存在差距,如果不事先采取应对措施,很容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网络压力,降低传输质量。一般而言,物联网中的数据规模都比较大,频率也相当高。需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保护和应对措施来降低其对无线网络所造成的压力,以保障信息传输质量。

3.2应用优势分析

OFDM技术是LTE无线通信主要的技术凭借,这种技术能够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信道,并能够有效提升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信息传输信道过大的数据会自动将其转换为小型信道,对传输速度比较快的信息流进行转换并利用层二调度器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增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当然,这都是针对小规模高频率数据而言的。一般而言,在两种技术的应用中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手段,很多时候链路会受到会被采集信息的主动释放,为入网数据库信息的整理带来一定困扰。当LTE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到入网信息时,其需要告知核心网,然后其相应的功能才能够得到实现。在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中,其核心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以手机为例,众所周知,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便是手机,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但是在此过程中,两部手机之间的信息在传输时需要构建相应的无线承载,并依靠一定的媒介来实现面向核心网的信息传输,常使用的媒介是网络附属储存。一般而言,人们会在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过程中构建QosClassIdentifier,QCI,即标度指无线承载。但不可忽视的是LTE无线通信的核心网络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都没有实现主动释放功能。为了让核心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动释放其相应功能需要在收到接入网消息时,让NAS发送消息通知,让UE接收到相关消息。

4结语

互联网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普及,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其较好地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并有效实现了其在应用层面的1+1>2的功效,推动了物联网相关业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李雯静 罗瑶 单位: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柏永榕.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2):120.

无线技术范文篇7

1火灾的实时监测与传感技术研究

针对火灾的实时自动检测技术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准确地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实质是通过哪种传感器采集什么物理量来反映火情?研究资料表明尽管火灾有多种多样,但几乎所有的火灾都会伴有大量的烟雾和温度的升高。所以通常选择烟雾和温度作为被检测参量实现火灾报警。烟雾传感器种类繁多,从检测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

1)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半导体烟雾传感器、接触燃烧烟雾传感器等。

2)利用物理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热导烟雾传感器、光干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3)利用电化学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电流型烟雾传感器、电势型气体传感器等。

通过对半导体、固体电解质等6种烟雾传感器进行性价比分析的基础上,本系统采用的是红外光电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通常用两束红外光进行烟雾测量,主光束通过测量元件内的目标烟雾,参考光束通过比较元件内的参考烟雾。在测量和比较元件中,红外射线被烟雾有选择的吸收了。未吸收的红外光由光电探测器测量,产生一个正比于目标烟雾浓度的差分信号。非扩散式红外探测器NDIR(Non.disper—siveIR)是其中的一种,所有的未吸收光全部以最小的扩散和损耗被记录下来。不同的烟雾吸收不同波长的IR,所以传感器根据目标烟雾而调整,典型应用包括测量CO和CO、冷冻剂烟雾和一些易燃气。由于非碳氢化合物易燃烟雾(如氢)不吸收电磁谱中IR部分的能量,所以这种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碳氢化合物,并具有最小的交叉灵敏度,而且不受其他烟雾的腐蚀以及高浓度目标烟雾的影响。本系统具体选用的是符合GB50116—98标准探测器保护面积为60rrf的光电烟雾探测器模块。而温度传感器选用测温范围一55℃~+125℃,测温分辨率0.5℃的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通过两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目标环境的烟雾浓度和温度。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和温度两个技术参数后,对于是否有火灾发生,采用单片机为最小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烟雾信号采集电路将烟雾浓度信号转化为模拟的电信号。单片机内部白带的AD将从烟雾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此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判定是否大于或等于某个预设值(即报警限),若大于则单片机控制射频模块向主机发送报警信号,反之则为正常状态。根据系统对主控单片机要求,综合考虑选择STC12C5A16S2单片机。烟雾浓度测定时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是难题之一。由于终端供电电源抖动和外界干扰对采样系统造成影响。针对测定烟雾浓度时数据产生的抖动、尖峰等问题,硬件设计时采用了防电磁干扰技术,软件采用了中值滤波方法减小对测定值的影响。

2火灾实时监测信号的无线传输与通信技术研究

本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并融合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总体设计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思想,将硬件系统规划为多路检测终端和集中控制主机两大部分。硬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硬件系统设定单主机对应多路检测终端的一对多无线通信系统。这样既可以节省硬件资源又可以实现检测终端数量按用户需求而随意增减。单路检测终端具有环境状态检测、数据处理和无线收发三大功能。集中控制主机以中控单元为核心具有仪器操控、无线收发、报警指示、远程控制及工作状态指示等功能。无线通信模块采用工作于2.4GHz~2.5GHzISM频段并融合了增强型ShockBurst技术的nRF24L01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其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nRF24LO1在一对多的工作模式下,如何实现有序通信是系统设计面l临的一大技术难题。因为多路终端无线发射为同一个频率,若同时发射自然会引起主机接收时信道堵塞。经过研究发现采用群发单收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核心是通过软件通信协议的设定确保通信畅通。传输数据时主机是一对多广播式,终端向主机发送数据时则为一对一,这样不会发生信道的堵塞现象。虽然不能完成严格的同时收发数据,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后,接受两个数据的时间间隔可以控制在毫秒量级上,等同于一对多的同时接受,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设计需要。

3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在图1系统所规划的集中控制主机硬件组成中,其内核是中控单元。一方面它要控制无线收发模块以群发单收的方式实现对多路检测终端状态的巡检;另一方面要对巡检信号处理的同时负责人机交互和远程控制。这就需要单片机有较快的运算速度。本系统选用STM32F103V8处理器,其内部采用ARMCortex-M3,32位的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总线的外设。状态显示采用人机交换模组,通过串口连接一个240320分辨率彩色液晶屏,实现人机交互彩色界面显示如图2所示。报警指示采用灾情报警模块,选用专用闪光报警灯和警笛,当烟雾浓度超过报警或人为按下报警按钮时,声光报警触发使得红色报警灯闪烁并伴有警笛鸣响,需要人工解除声光报警。

无线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无线通信;低功耗;休眠唤醒;智能硬件

主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紫蜂(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以及运行于ISM频段的2.4GHz射频(RF)与433MHz的RF频段;这些无线通信技术各具优缺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短距离无线通信部件工作时的功耗相对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的其他部件的功耗来说是耗能最大的部分,一般来说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发射功率在20mAh上下,而智能硬件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等除了无线通信电路外的其他电路的总功耗占比很小,也说是无线通信电路在正常工作下占用了很大的功耗。无线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息息相关,若是为了降低功耗而把发射功率降低则影响到通信距离与通信可靠性;然而在智能硬件中一般是传感量的采集与上报,都采用定时上报方式,也就是系统大部分时间是工作在空闲状态,故每次数据通信业务都是很短时间内完成,如果能将设备在等待时间里将无线通信部分的功耗节省下来,将大大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基于上述问题首先对智能硬件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电路的功耗进行分析与介绍,并给出现有技术中常用休眠方法,提出一种分时可中断休眠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实际产品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1功耗分析

如图1所示为智能硬件的系统组成框图,包括了传感数据采集(传感器)电路、主控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短距无线通信电路等,一般讲由主控制电路定时去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后,通过控制输出电路控制灯光、微型电机等设备,或者通过无线的方式上报所集的数据;因此可以将上述电路按使用时间分为长期使用、定时使用、按需使用三种,以上智能电路模块中,主控电路可归为长期使用的电路,参数采集电路归为定时使用电路,而短距离无线通信电路与输出控制电路则归为按需使用。下面通过表1所列的数据,对在智能硬件中使用较多的几款主流微型控制器与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的功耗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知,采用BlueTooth通信技术的系统在运行时消耗的电流近10mA,若是采用Zigbee通信技术的系统在运行时微控制器与无线通信消耗的电流则达到20mA以上;若采用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则消耗的电流更高,通常达到百毫安级;因此在智能硬件系统中特别是智能穿戴设备中,其电池容量普遍是在1000mAh以下的,即使以1000mah的电池供电,在无功耗处理的连续工作状下,可供蓝牙系统使用100小时,可供zigbee系统50小时,而可穿戴设备要求续航时间达到数天以上甚至是数月之久,显然无法让上述耗电电路一直工作。在智能硬件中无线通信电路成为设备能量消耗的核心,通常讲在无线通信距离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仅通过选择低功耗器件来降低硬件待机消耗[1]是无法根本解决,因此需要在软件技术层面加以进一步优化功耗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无线通信电路功耗处理的软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MAC层上通过协议[2]上的优化来改善功耗,如通过CSMA载波监听防止通信过度竞争与通信碰撞,或者减小通信包的冗余来减小能耗,受限于协议基本架构的不可变性,这种通过在网络协议上进行优化而降低功耗的收效甚微。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嵌入式系统的功率控制技术,这种方式当前最常用的方式是定时周期性休眠与唤醒策略[3],如图2。周期性休眠唤醒图在一个工作周期T时间内T0是深度睡眠时区,其占据整个工作周期T的80%以上,期间工作电流降低到微安级,待定时间到达后,唤醒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上报等工作,这个工作时间T1极短,但是工作电流达到数十毫安,待数据处理完毕,进入短暂的空闲时间T2后,系统重新进入低功耗的深度睡眠状态。这种低功耗处理方式可以较好的处理具有一定时间周期的数据采集与上报系统中的功耗[4],这种系统一般是单向无线通信的工作系统,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发展,当今的可穿戴设备如应用于智能鞋服中的可戴设备即要求续航时间长又要求可以双向实时无线通信,对于需要双向无线通信的工作模式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而言,周期性休眠唤醒方法显然无法胜任更低功耗的处理要求。针对上述低功耗处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可中断休眠唤醒方法,智能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硬件状态选择休眠的状态,如一个穿戴在正在运动的人身体上的智能硬件,此时可根据运动状态来启动数据实时采集与上报的双向通信模式,若是静止则进入休眠状态,若是长期静止则进入深度休眠,而设备可以随时由一个外部事件激活或唤醒。

2可中断休眠唤醒

可中断休眠唤醒与周期性的休眠唤醒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周期性的休眠唤醒采用定时休眠与定时唤醒的方式,其时间相对固定,对于需要双向人机交互的系统而言,其显得极不便利。而可中断休眠唤醒可通过外部事件来临时将设备从休眠状态中唤醒,外部事件可以是运动信息、无线激活信号、机械触发也可是外部自然的因素等。可穿戴设备集成传感器、无线通信电路等硬件电路,由于体积限制只能采用小容量电池,其佩带在人体身上,与人的交互频繁密切,即使采用低功耗器件,若是长时间工作,电能也将在数小时内耗完,故可穿戴设备对低功耗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此低功耗处理除了选用低功耗器件外,使用可中断休眠唤醒的方式对于智能硬件尤其是智能穿戴设备而言尤为重要,如图3可中断休眠时序图,T1、T6是设备处于工作中的耗能情况,T2时间是设备完成一次处理后将无线通信电路、传感器电路关闭使其进入浅睡眠状态;T0、T3、T5是设备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从图3中可以看出设备只要空闲就进入休眠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设备时可以通过唤醒电路随时唤醒,如进入充电模式时可在T3时刻唤醒设备进入浅睡眠状态;或者在任意时刻通过运动或者无线的方式唤醒设备进入工作状态。这种中断唤醒方式使得设备绝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用户可以按需的方式激活设备,并实现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灵活人机交互与控制,同时做到更省电;如图4可中断休眠唤醒状态转移图可将穿戴设备分的工作状态归为工作状态L0、浅休眠状态L1、深度休眠状态L2等三个等级。其中设备处于工作状态L0时,为设备工作状态其最耗电,此时无线电路开启可以正常通信;处理完数据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休眠处理进入低功耗的L1状态,此时设备上大部分的外设都处于关闭状,如无线通信模块,此时设备功耗下降到数毫安内;在工作状态L0时,用户也可以强制让设备进入L2深度休眠状态,此时外设全关断,MCU处于深度休眠状态,此时电流下降到几十微安以内;若长时间处于浅休眠L1状态时,系统将自动进入L2状态;此时可通外部唤醒事件将设备从L1、L2状态快速唤醒至L0状态。

3低功耗软件设计

可中断休眠唤醒方法在软件处理上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并判断当前设备所处的状态,针对不同的状态,采用不同的低功耗处理方法;如图5是软件处理程图,智能设备在完成数据处理与上报等交互工作后,将关闭无线通信电路进入浅睡眠状态,此时启动计时功能等待外部的触发,若长时间无其他操作或者唤醒事件,智能设备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的超低功耗状态;而处于浅休睡眠与深度休眠状态下的设备均可以由外界唤醒信号唤醒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4实验分析

本文中所采用的中断休眠唤醒方法,已经应用于一款无线双向控制的智能穿戴设备中,其硬件环境如下,主控芯片STM8S003,2.4G无线通信芯片XN297L,电池800mAh,用户一天累计使用该设备工作使用1小时。通过实验过得到结果如表2。T3T5T6T2T4T1时间:t电流:mAT0图3可中断休眠时间图休眠1休眠3休眠2唤醒唤醒唤醒深休眠L2浅休眠L1工作L0图4可中断休眠唤醒状态转移图唤醒唤醒是否数据处理关无线电路等进入浅睡眠由表2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设备分别工作在定时休眠与可中断休眠模式下无论是工作电流还是休眠电流都相差不大,可以认为是由电流表读数跳动造成误差,因此可以认为它们的工作电流与休眠电流是相同的。通过计算可得可中断休眠方式除了工作1小时外,期间没有收到唤醒后全在休眠。而定时休眠除了工作的1小时外,在24小时里又累积工作了2.1小时,因此以800mAh容量的电池计算,采用定时休眠的方法每天耗电68.8mAH,可以续航11.7天。而采用可中断休眠的方法每天耗电23.9mAH,可以续航33天的时间。若是定时休眠的方法想延长待机时长,则需要增长定时周期,这势必造成用户体验性变差。可见采用可中断休眠的方法在长时间待机方面具有定时休眠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5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集成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硬件的休眠唤醒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的定时休眠唤醒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可中断的休眠唤醒方法,并通过产品验证了可中断的休眠唤醒方法在智能硬件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中可大幅提高电池续航的时间,同时在可中断休眠的过程中并没有影响用户对设备的控制,在不降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使产品整体功耗下降。

作者:林志堂 郭昌坚 张朋涛  单位:广州市天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万里,李伟,柴远波.无线Mesh网络超低功耗技术分析[EB/OL].(2013-04-08)[2017-6-21].

[2]王超.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能耗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无线技术范文篇9

1.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分析

1.1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概念。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可在特定环境内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缆通信。随着蓝牙技术的快速发展,蓝牙无线通信系统被应用到工程、医疗及设备监管等各个领域中。同时,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内具有调频功能,可实现使用权纠正编码、自动重传请求及测试驱动开发等,不仅提升了设备抗电磁环境干扰性,更可保障设备的使用安全。由此可见,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工程数据传输中,可减少线缆连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管理效率。1.2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工程建设行业之间的竞争矛盾日益激化,为抢占更多市场先机,工程管理部门不得不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使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中高效应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也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设备高效运行等目标,让设备在没有电缆联网的情况下建立起小范围的个人数字设备无线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同时,对于蓝牙无线通信系统而言,其自身体积较小,与同等平台相比消耗效率较低,大大提升了工程数据传播及集成化管理效率。1.3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与传统通信技术而言,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垄断式通信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通信质量及效率。同时,蓝牙设备也使得功能优异的依附硬件及无线配件得到更好的延伸。就目前来看,虽然很多设备都可在实现短距离免电源连接,但在实际连接期间依然会受到设备自身故障或网络环境的影响,造成信息传输期间存在漏洞或错误。因此为充分发挥出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各环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局限空间内局域网准确连接,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对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优化,依据不同领域对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提出的需求,开发出更加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备。1.4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特征。与传统移动设备设备相比,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简单,操作更加便捷。常见的蓝牙无线通信设备有手机连接车载录音机、学习机等。由此可见,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为大众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不仅如此,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不易受到区域空间网络信号的影响,可在短距离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输,并在现代化工程局域空间建立局域空间系统,促进设备与施工集成化管理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2.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功能

2.1使用空间广阔。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空间更加广阔。具体来说,在频段方面,蓝牙无线通信系统频段在2.402GHz至2.48GHz之间,可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开放使用,不必进行政府申报批示,大大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在设计方面,蓝牙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应用无线接口技术,可使蓝牙无线通信系统可在难以用线缆连接的领域中实现数据传输及存储,切实提升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扩展信息传输覆盖范围。2.2可同一时间对音频及数字信号进行传送。由于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了电路和分组两种交换形式,因此可在同一时间内对音频及数字信号进行传送。同时,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也可通过脉冲编码调制脉冲编码或利用调制可变斜率增量来实现音频信号的统一编码,更好的将多信道信号以同步异步等多方式进行传输,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2.3可实现任意时刻的对等连接。利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也可实现信号任意时刻的对等连接。在通讯网络中,蓝牙无线通信设备有主从之分,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蓝牙无线通信设备建立起简单的信息传输平台。同时,在信号使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进行传输时,一个蓝牙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不同皮网进行同步,以确保信号传输期间的有效性。2.4自身抗干扰能力强。在工程建期间,存在着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此些电磁波在信号通讯期间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而使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则可避免信号对电磁波带来的干扰,保障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同时,蓝牙无线通信设备中还融合了跳频技术,可将工作频段分成不同的频点,而相邻频点之间具有相同的间隔,在发送数据时会不停按照一定规律发送频点,避免信号在特定传输空间内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从根本上提升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2.5集成度高。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功率消耗小、成本较低等优势。具体而言,当前市面上常见的蓝牙无线通信设备封装厚度不到3mm,长宽也不及3cm。由于该设备体积极小,可更为方便的安装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使得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利用。不仅如此,蓝牙无线通信设备试剂耗能量较低,在非正常通信的模式下,可通过设置节电模式减少不必要电能浪费量。2.6可完全公开接口标准。当前使用的蓝牙无线通信设备可完全公开接口标准,更加容易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产品进行嫁接,对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与实现

3.1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在原有工程施工场地勘探中,主要采用人工抄写记录测绘数据,或利用数据线与掌上电脑联接进行信息传输与存储,难免存在人工误差而导致信息不全等问题发生,因此可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全站仪野外测绘无线传输及控制装置中,实现信息的无线传输,扩宽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同时,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期间,工作人员也应基于具体勘探环境,选择数据接收端及发送端的具体形式,确保蓝牙无线通信设备可匹配多个同种装置,提升工程勘探有效性。3.2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工程测绘主要就是对土地及空间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到的信息有效反馈到地地图上,需要测绘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工程测绘中,使得测量方式更加多样化,测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就蓝牙无线通信系统而言,其硬件设备最为关键的部分为单片机的选择,需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选择出更加适宜的单片机型号,保障测绘原始数据的精准性。而在蓝牙无线通信软件系统中,则需满足对测绘数据整合及传输的需求,构建起专用传输信号,实现信息实时传输目标。3.3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工程管理中,对提升工程现场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工程现场作业管理需以传播数据信息为主,对施工期间生成的一系列数据及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并预报信息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为工程风险管理及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在工程管理的局域空间之内,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是信号传播与收集的重要平台,可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施工规范性及专业性。不仅如此,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特征,且主流软件及硬件平台均能够支持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该技术应用普及率高,成为大众最为熟悉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同时,高效应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也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及楼宇局域网之间短距离的信息传输,在保障工程管理质量及全面性中发挥出了无可或非的重要作用。

4.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脚步的不断临近,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大众对信息整合及管理要求越来越严苛,使得信息传输速度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功能性的重要外在表现。因此在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工程各环节管理及监管过程中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从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入手,利用有限的空间提供最为智能化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及应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过程中,也应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及完整性,设置严密的系统操作权限,对蓝牙无线通信系统漏洞及病毒进行定期巡查,以更好的发挥出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实用价值,为促进工程稳定有序建设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

5.总结

无线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无线发射;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收听观看广播电视俨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有线发射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广播电视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无线发射技术应运而生,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变革和创新,而通过对无线发射技术的创新,则可以更好地弥补无线发射技术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而促使广播电视行业进一步发展,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

1无线发射技术概述

现阶段,无线发射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而无线电波的主要发射方式是利用相关发射设备的天线,然后用户通过相关接收设备,实现对无线电波的解码,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转变。在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过程中,发射设备是关键,也是信号发射的基础,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和有效性的则是传输设备天线。针对发射天线而言,其主要作用是进行自由空间波和导行波的转变,实现将影像、声音信号转变成空间电磁波。现阶段,无线发射技术主要包括长波、中波、短波频率三种信号发射频率[1]。而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频率包括中波和短波,主要原因在于中波、短波频率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这样能够保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中波频率而言,可以实现对中波频道的划分。现阶段,天馈线、广播发射器以及传播电视主要采用中波、短波发射天线。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所涉及的设备,包括微波设备、卫星接收器及中转站等。此外,发射天线需应用不同型号的电源设备和冷却设备,现阶段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常用的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水冷、风冷设备,以及配电站和变电站。

2无线发射创新技术概述

2.1空时无线电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其信号传输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我国无线电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对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们对资源的利用从以往的时间、幅度和频谱资源转变为第四维资源,也就是空间资源[2]。对于该技术的应用,要根据无线信号的空域性和时域性,进行信号的自动化处理。空时无线电技术早期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应用范围包括雷达和声呐,利用该技术进行相关滤波的收集以及空间的定位。通过移动技术与空时无线电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其在广播电视无线传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空时无线电技术会愈发成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起到的作用和价值也会不断提高。2.2感知无线电技术。感知无线电技术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感知无线技术可以实现对闲置无线电频率的寻找与连接,进而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质量。与此同时,通过对该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实现频谱资源利用效果大幅度提升,进而缓解现阶段无线资源匮乏的现状,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2.3无线发射监控系统。随着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发展,现阶段无论是电视节目类型,还是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间,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这对广播电视台管理工作的开展将造成诸多困扰。要想增强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通过对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科学应用,大幅度降低广播电视台人员的工作量,并为广播电视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对于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而言,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发射中心,通过对针对性设备的应用和控制,并结合系统维护工作展开,进而保障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纵观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大部分电视台都会选择“无线遥控+人工操作”的播出模式。应用该模式,可以实现对设备远程的遥控,同时减少人为事故的产生,并且该模式可以实现对入门信号、回收信号以及各个指标的监控,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出无线发射技术的作用和优势。2.4信号编码方式。基于当前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无论是哪种编码技术,都代表着我国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中,信号编码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信号编码方式从MPGE-1至MPGE-4AVC、AVS的发展历程,其中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创新,进而促使信号编码方式愈发高端化,并且信号传输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编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也自主研发AVS编码技术。相较于传统的MP-2技术而言,AVS编码技术的效率更高,并且在复杂程度方面,也得到有效简化。

3数字电视发展应对策略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固态单通道发射机俨然成为数字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向,基于对带通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应用,实现对新型固态模式的构建,并促使数字化信息普及率大幅度提升。而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传统信号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并且其发展重心已经逐渐朝着数字电视广播形式的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广播电视台的网络化管理[4]。3.1智能化。当前,广播电视发射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在我国技术水平落后的时期,广播电视发射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提升自动控制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但是,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这一目标并未得到实现。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已经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且通过对遥测技术、遥控技术的科学应用,实现对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远程控制和发射,并促进双向传播技术不断完善和升级[5]。3.2网络化。无线发射机的智能化发展,为广播电视台的网络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发射机的网络化发展,就是利用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无线发射机的管理与维护,进而在提升无线发射机维护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对发射机管理维护的网络化发展。3.3技术保障。在现阶段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全新的发射技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中占据主导位置。该技术的应用,具备技术性较强、系统完善等特点,而通过科学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可持续发展。但是,要想最大化发挥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水平[6]。所以,广播电视台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强化培养,提高人才技术能力,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期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应用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水平,为后续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此,需要在发挥出无线发射技术最大价值与作用的同时,注重对发射技术的创新,通过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过程中沿用创新技术,提升电视广播传播效果和质量,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促使广播电视台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住脚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仲东.无线发射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促进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41-42.

[2]宋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71(13):25-26.

[3]李良,王红宇,刘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9):229.

[4]刘启峰.试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60(4):56-57.

[5]刘二平.探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创新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6(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