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4:36:13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或因手术切除卵巢、放射治疗等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或丧失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实验及临床对此病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模型研究

1.1自然老化模型大鼠3~6月龄为青年期,8~12月龄为中年期,24月龄以后为老年期,由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为老年前期。通常可选择12~18月龄的雌性大鼠作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由于此阶段大量生殖内分泌功能衰退的表现与围绝期经期妇女极为相似,因此,可采用自然老化的围绝经期大鼠模型[1]。

1.2去卵巢动物模型去卵巢造模[2,3]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即:将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除双侧卵巢,常规饲养20d,待伤口充分愈合后行阴道涂片检查,1次/d,连续5d,证明去势成功。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引起一系列临床证候群。近年,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环路学说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

2.1内分泌肖炜[4]利用自制的补肾活血中药复方益妇宁软胶囊,观察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去卵巢后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FSH,LH水平明显升高;T,P水平明显降低。各用药组对去卵巢后大鼠血清E2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1或P<0.05),益妇宁大剂量较小剂量作用显著,且大剂量组能增加去势大鼠FSH,P水平,但都无意义。江仙远等[5]的实验发现更年鼠表现为E2水平减低,LH,FSH水平升高,运用更年康片后可使E2水平增高,LH,FSH水平下降。王斌等[6]用自制的中药复方对围绝期经期大鼠的实验也证实了上述结果。冯利等[7]通过中药对60只去势雌性大鼠FSH,LH,PRL,E2,P,T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认为,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紊乱是引起围绝经期代谢变化和临床病症的主要原因。张英等[8]观察电针治疗对去势大鼠血清FSH,LH,E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前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而FSH和LH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针治疗后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FSH和LH水平则明显下降。张雅萍等[9]研究结果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FSH,LH水平虽然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PRL,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经坤宁安治疗2个月,患者E2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FSH,LH水平是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RL,T水平在疗前、疗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赵建英等[10]认为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使神经内分泌失调,FSH对卵巢功能早期下降更敏感。而陈训华[11]认为围绝经期血清E2水平变化无规律可循。

2.2神经递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表现,随着机体的老化,神经递质相应地发生增龄性改变,进而可能诱发潮热、抑郁等多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因此,对植物神经递质的测定成为探讨围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热点之一。肖炜等[4]的实验观察了补肾复方对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去卵巢对照组与假手术相比,5HT,5HI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DA含量降低(P<0.05),NE含量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用药组对去卵巢大鼠升高的5HT,5HIAA的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作用(P<0.01),益妇宁软胶囊大剂量组作用优于小剂量组。王斌等[6]的实验说明中药具有部分地纠正围绝经期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的作用,改善衰退的下丘脑功能,从而延缓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老化。

2.3免疫系统正常的免疫调节依赖于复杂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IL2在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活化不可缺少的一个信号。围绝经期大鼠血浆IL2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而中药可提高IL2水平,增强血清IL2的活性,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6]。张雅萍等[9]的实验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细胞比例与正常围绝经期妇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两组围绝经期妇女CD3+,CD4+,CD4+/CD8+比例明显升高,IL-2活性水平亦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而CD8+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后的这些细胞比例接近正常参考值。因此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围绝经期妇女的免疫功能均衰减。雌激素受体(ER)是激素调节的转录因子的重要代表,在女性生殖组织的生长分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英等[8]的实验结果显示,去势后大鼠出现激素水平紊乱情况,外周血淋巴细胞上ER的含量也比正常大鼠明显降低;电针治疗后大鼠激素水平紊乱情况明显好转,大鼠ER含量明显增高,这说明电针能调节免疫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实现从整体上协调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3脏器指数

肖炜等[4]的实验发现补肾复方可以提高去势后的大鼠降低的子宫、肾上腺指数,对胸腺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王斌等[6]认为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性器官,其萎缩必然会直接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也有间接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绝经期大鼠的胸腺萎缩明显,以皮质最为严重,中药可改善胸腺的衰老及萎缩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巢重量指数,缓解萎缩。赖远征等[12]的实验说明,围绝经期SD大鼠子宫重量指数与补肾活血方的剂量呈依赖性增加,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梁文珍等[2]的实验提示去势大鼠各组子宫壁明显变薄,益肾填精、双补阴阳的中药可使去势大鼠子宫壁明显增厚,子宫重量系数明显增加。张涛等[3]用药食两用中药复方水煎浓缩液灌服去卵巢大鼠,观察对去卵巢大鼠肾上腺、子宫、脾脏、胸腺等器官重量的影响,发现中药复方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肾上腺、脾脏、胸腺的重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其增加子宫重量的作用较弱,无统计学意义。张莉[13]观察复方紫归胶囊对去势大鼠体重和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手术前各组动物体重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束时去势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大鼠体重未见明显增加;实验结束时,大鼠肝、肾、胰的脏器系数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去势组大鼠子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已烯雌酚组的大鼠子宫系数均较去势组明显提高(P<0.05)。

4自由基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自由基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更年鼠[5]LPO水平较青年组显著上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说明围绝经期因内分泌改变有关器官出现逐渐衰老,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类活性下降。中药可使LPO降低,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故对自由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玉荣等[1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抗氧化的能力降低。袁新初[15]应用当归注射液对围绝经期大鼠进行静脉注射,结果表明该药能有效地清除超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内源程序性SOD的消耗,增加SOD的活性从而减低MDA的水平。赵岫峰[16]等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去卵巢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不论是对照组还是去卵巢组大鼠,均可见大量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LPA和MPA,NOS神经元胞体呈梭形或椭圆形。不同的是对照组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明显,分枝多或相互交织成网状;去卵巢组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很短,几乎见不到分支;去卵巢组的动物MPA和LPA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长度比对照组明显变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肖炜[17]等研究了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NO,NOS,SOD,MDA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随着血清E2浓度下降,NO,NOS,SOD水平也下降,MDA水平升高,E2与其它指标有相关性;用具有补肾益精、活血化淤的中药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得到调节,明显改善上述指标。方玉荣等[18]研究了围绝经期妇女血清自由基,测定结果显示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同时作者认为强烈地脂质过氧化反应还会造成广泛的心血管损害。

5血脂

方玉荣等[14]的研究发现,围绝经期血脂谱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含量升高,而载脂蛋白(ApoAl)水平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6骨代谢

王小云等[19]的实验说明女性在围绝经期骨代谢紊乱,以致骨量呈进行性下降,中药组和西药组能明显提高桡、尺骨的骨面密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补肾健脾的中药对病人无明显毒副反应,因此安全可靠。陈训华[11]通过连续3年的追踪观察,得出结论:围绝经期血清激素的水平变化与骨密度(BMD)逐年下降的趋势无相关性,而BMD下降是增龄、性激素下降以及遗传、运动等其它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雌激素在这一阶段对BMD未起主导作用。蒋挺英等[20]的研究对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E2水平下降显著;PTH(甲状旁腺素)的水平有所升高;CT(降钙素)水平有所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围绝经期组P<0.05,绝经期组P<0.01。1,25(OH)2D3有所降低,但围绝经期组与绝经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E2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丛建华等[21]实验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患者血清T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3,TSH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BG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资料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浓度减少,可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发生负钙平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张莉[13]发现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血钙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血磷值下降,中药高剂量组、已烯雌酚组均可使降低的血磷值恢复正常。

7组织学观察

动物实验的组织学观察主要是卵巢、肾上腺。江仙远[5]实验发现更年鼠组原始卵泡少,退化卵泡多,发育正常的卵泡少,黄体数量少;更年康组初级生长卵泡增多,次级和成熟卵泡少,黄体数量少;青年鼠组原始卵泡多,初、次级卵泡增多,黄体最多;更年鼠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较青年鼠变薄,球、网状带增厚(P<0.01),球状带变薄(P<0.05),而网状带亦有所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张雅萍等[22]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大鼠光镜观察卵巢皮质内有较多和各级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及黄体,闭锁卵泡很少。围绝经期大鼠生长卵泡较少,但闭锁卵泡较多,电镜观察围绝经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内线粒体较少、空变,滑面内质网不丰富,呈现细胞凋亡特征。

8其它

赖远征等[12]实验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使围绝经期SD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角化现象,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体重的影响不大。魏涛等[23]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了138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E2,瘦素水平,并与4名育龄妇女各项指标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瘦素在月经紊乱期妇女中有较明显变化,提示瘦素参与了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变化,并通过一些途径参与了激素的调节。胡守杰等[24]的临床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围绝经期妇女平均瘦素浓度和高瘦素者比例均大于育龄期妇女,因此作者推测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后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其血清浓度均与年龄无关。

9展望

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疗效肯定,前景广阔,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尚存在一定问题。

9.1目前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模型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上,而围绝经期的症状表现以主观感觉为主,动物无法表达,因此模型的建立难以和实际相符。如何建立中医症状的动物模型,是目前实验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9.2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DME、循证医学的技术与方法,加强科研设计,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9.3应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进行多层次、多靶点的研究,揭示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机制。

相信中医药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疾病研究中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程化奇,熊舜华,殷新尤,等.大鼠更年期实验模型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3,13(4):192.

[2]梁文珍,刘道芳.紫参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2):103.

[3]张涛,叶少剑,陈晓青,等.中药复方对去卵巢大鼠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节[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449.

[4]肖炜,邓虹珠,马云,等.益妇宁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53.

[5]江仙远,陈友香,侯安继.更年康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1):36.

[6]王斌,刘宏艳,王红.更年乐对更年期综合征网络机制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2,23(10):56.

[7]冯利,葛嘉峰,孟晓润,等.坤宁安对去势雌性大鼠血清生殖内分泌值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0,(4):63.

[8]张英,黎烈荣,钱利琼,等.电针对去势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639.

[9]张雅萍,王秀霞.坤宁安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1,18(3):52.

[10]赵建英,史樱,王洁意.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E2、T水平测定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60.

[11]陈训华.围绝经期妇女骨丢失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骨伤,2002,15(5):276.

[12]赖远征,冯冰虹,刘美珍,等.补肾活血方对更年期大鼠性激素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51.

[13]张莉.复方紫归胶囊对去势大鼠的影响[J].中成药,2002,24(5):366.

[14]方玉荣,王立金,周昕.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自由基、血脂含量的变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3):151.

[15]袁新初,张端蓬.当归注射液对更年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9):822.

[16]赵岫峰,陈娟,潘三强,等.去卵巢后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区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和突触素表达的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4,27(2):139.

[17]肖炜,邓虹珠,马云,等.益妇宁软胶囊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自由基及NO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03,10(10):740.

[18]方玉荣,王立金,周昕.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自由基水平检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0):1018.

[19]王小云,张春玲,莫莉莉,等.补肾健脾中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代谢和雌激素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230.

[20]蒋挺英,陈兆军,任晓华,等.更年期女性E2、PTH、CT、VitD3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性免疫学杂志,2000,13(6):399.

[21]丛建华,刘菲.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血清某些激素水平变化[J].安徽医学,2003,24(2):36.

[22]张雅萍,王秀霞,张丽.坤宁安丸对更年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1,7(12):30.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2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辨证论治

1.1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g,山茱萸、白芍各15g,乌梅、郁金各10g。治疗80例,总有效率93.75%。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g,甘草6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1.2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右归丸[5]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1.3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基本方:仙茅15g,淫羊藿15g,当归12g,巴戟天15g,黄柏10g,知母9g。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10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12g,牡丹皮、补骨脂各6g。

1.4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常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黄淑琼等[8]以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30g,熟地黄20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黄精15g,丹参15g,龙骨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浮小麦30g,大枣15g(去核),炙甘草5g。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刘金淑[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各15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10g,莲子心、远志各6g,紫贝齿30g(先煎),交泰丸10g(吞)。

2单方治疗

胡蔚洁[10]采用平更汤治疗54例,药用: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酸枣仁、茯苓、紫草、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总有效率为92.6%。李艺[11]用柴胡甘麦汤治疗23例,药用:柴胡、党参、白芍各15g,炒黄芩、半夏、炙甘草各10g,龙骨、牡蛎、浮小麦各30g,大枣5枚。治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闫冬梅[12]用滋清安神饮治疗275例,总有效率97.2%。王纪云[13]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治疗42例,偏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偏肾阳虚加肉桂、附片,偏心脾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偏肝郁加香附、栀子,治愈15例,好转26例,无效1例。

3中成药治疗

金真等[14]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66例以月经周期改变和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及精神情志改变为主症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94%。梁文珍等[15]观察紫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结果: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郝玉芳[16]应用妇复春胶囊口服治疗118例,结果显效9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4针刺疗法

詹光宗[17]采用体针辨证取穴,治疗83例,治愈69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张永刚等[18]对65例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刺疗法,取穴: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神门、血海、四神聪、太冲。结果:痊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2%。张淼等[19]通过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测定背俞穴电针对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酮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结果:背俞穴电针疗法能够明显降低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中LH、FSH、ACTH含量,并升高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认为背俞穴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中性激素具有调整作用。

5按摩疗法

肖菊层[20]认为运用按摩手法中的推、揉、压、拨、擦等手法,能达平衡阴阳,滋阴补肾,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之功效,通过对38例行按摩疗法观察,总有效率达97.4%。本疗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延缓妇女衰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小结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围绝经期妇女症状越来越明显,对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治疗刻不容缓,现代医学主要以性激素替代疗法为主,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危险性,更具有局限性。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治疗已经取得满意疗效,并且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物理疗法亦取得显著疗效,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一条效率高、经济、安全、实用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91(1):71.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9352.

[3]杨小清.百地益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4(3):67.

[4]黄英.抑肝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J].右江医学,2008,36(1):104105.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8171.

[6]皮精英.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J].河南中医,2006,26(10):7374.

[7]马珊.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1998,18(5):32.

[8]黄淑琼,林丽明,陈效畅.滋肾宁心汤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3,23(8):2526.

[9]刘金淑.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光明中医,2007,22(8):11.

[10]胡蔚洁.平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4例[J].四川中医,2003,21(4):501.

[11]李艺.柴胡甘麦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3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51.

[12]闫冬梅.滋清安神饮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75例[J].江苏中医,1997,18(12):17.

[13]王纪云.五子衍宗丸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4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5):26.

[14]金真,张秀萍.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3):34.

[15]梁文珍,刘道芳.紫参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2122.

[16]郝玉芳.妇复春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水电医学,2006,3:151.

[17]詹光宗.体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7,9(6):65.

[18]张永刚,李瓦里.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65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38.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3

Sleepqualityandinfluencingfactors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andrelatedinfluencingfactorsofsleepdisorder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METHODS:Atotalof516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wereinvestigatedby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Zungsselfratingdepressionandanxietyscales(SDSandSAS),andKuppermanindexforsurveyingtheinfluencingfactorsonthesleepquality.DatawereanalyzedbySPSS11.5software.RESULTS:ThemeantotalscoreofPSQIwas5.69±4.22,and22%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howedpoorsleepquality.Thesleepqualityof40-44age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45-49and50-55agegroups(P<0.05).Thedifferenceofsleepquality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Factorsinfluencingthesleepqualitywerestress,anxiety,depressionandsevereperimenopausalsyndrome.Thephysicalexercisewasaprotectionfactorofsleepquality.CONCLUSION:Highincidenceofsleepdisorderexistsamong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omeefficientintervention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leepquality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Keywords】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leepquality;influencingfactors

【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城乡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此阶段卵巢功能的衰退,约三分之二的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由于体内雌激素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相关症状.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33%~51%的围绝经期妇女存在睡眠障碍[1-2].但国内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403/200510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及咨询的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516名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①被调查对象一般状况及可能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表.采用PSQI对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价,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内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7项,每项列出4个等级,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得分≥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3].③Zungs焦虑自评量表(Zungsselfratinganxietyscales,SAS)和抑郁自评量表(Zungs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SDS).以SAS标准分≥50和SDS标准分≥53作为判定抑郁和焦虑的标准[4].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按照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轻度:症状积分≤15分;中度:症状积分16~30分;重度:症状积分≥31分[5].

1.2.2质量控制调查人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幼中心研究生.调查方式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对文化程度低者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填写调查问卷).调查人员现场对完成的每份问卷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则立刻重新询问,如有错误则立即改正.调查资料采用编码方式由专人录入计算机.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发放问卷516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93.4%).年龄(49.3±5.4)岁,其中农民188人(39.0%),工人64人(13.3%),机关干部44人(9.1%),教师42人(8.7%),医护人员12人(2.5%),个体6人(1.2%),家庭主妇60人(12.4%),职员66人(13.7%).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6人(15.8%),大专70人(14.5%),高中、中专或技校112人(23.2%),初中96人(19.9%),小学4~6年级34人(7.1%),文盲及小学1~3年级94人(19.5%).

2.2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482名调查对象PSQI总均分为5.69±4.22(表1).40~44岁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得分低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40~44岁组睡眠效率得分低于50~5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40~44岁组睡眠质量最好,45~49岁组及50~55岁组睡眠质量无统计学差别.表1不同年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情况

2.3各年龄组及城乡患者睡眠质量好、差率比较各年龄组睡眠质量有所差异,40~44岁组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χ2=8.107,P<0.05)及50~55岁组(χ2=4.7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城乡睡眠质量、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表2各年龄组睡眠质量好差率比较表3城乡睡眠质量好差率比较

2.4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α=0.05水平对调查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2个有意义变量,分别为年龄、体育锻炼、经历重大事件、参加社会活动、睡眠环境、思想顾虑、抑郁、目前患有疾病、职业及工作性质、焦虑、经济压力、Kupperman评分.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α=0.05水平最终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的变量有5个,其中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Kupperman评分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表4).表4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3讨论

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多采用PSQI量表来衡量睡眠质量,PSQI量表由刘贤臣等人修订,以PSQI得分≥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合我国人群[6].本研究结果显示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低于国外研究[1-2],可能与国外研究多以PSQI得分≥6作为划分标准有关.Kravitz等[7]调查了12603例40~55岁的妇女(包括高加索人、美籍非洲人、中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结果显示日本妇女睡眠障碍发生率最低为28%,高加索妇女最高为40%.因此尚不排除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发生率在不同人种间存在差异的可能.

本研究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抑郁、焦虑、应激性事件、Kupperman评分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抑郁、焦虑作为围绝经期常见的情感障碍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又可加重抑郁和焦虑症状,常常使患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本研究中Kupperman评分高者睡眠质量差,提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有关[8].此外,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体温调节过程、昼夜节律、应激反应等的改变,从而导致睡眠障碍[9];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盗汗以及心悸等均可导致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10].本研究还显示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可能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高峰以45~55岁为主有关,支持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有关这一结论.

关于体育锻炼对睡眠的影响尚无一致的看法.本研究提示体育锻炼是影响睡眠的保护因素,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与刘连启的研究结果一致[11].但也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12].对于二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但应注意围绝经期妇女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本人的健康状况采取合适的锻炼方式,运动量应适度,避免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由于严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导致睡眠障碍且无禁忌症的妇女也可通过激素补充治疗改善其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BrombergerJT,CordalA,KravitzHM,etal.Psychologicaldistressandnaturalmenopause:Amultiethniccommunitystudy[J].AmJPublicHealth,2001,91(9):1435-1442.

[2]HsuHC,LinMH.Exploringqualityofsleepanditsrelatedfactorsamongmenopausalwomen[J].JNursRes,2005,13(2):153-163.

[3]刘欢欢,张小远,赵静波,等.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48-2050.

[4]倪晓慧,王家同,谭庆荣.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67-70.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37.

[6]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7]KravitzHM,GanzPA,BrombergerJ,etal.Sleepdifficultyinwomenatmidlife:Acommunitysurveyofsleepandthemenopausaltransition[J].Menopause,2003,10(1):19-28.

[8]RegesteinQR,FriebelyJ,ShifrenJL,etal.Selfreportedsleepinpostmenopausalwomen[J].Menopause,2004,11(2):198-207.

[9]MoeKE.Reproductivehormones,aging,andsleep[J].SeminReprodEndocrinol,1999,17(4):339-348.

[10]PoloKP,ErkkolaR,IrjalaK,etal.Climactericsymptomsandsleepquality[J].ObstetGynecol,1999,94(2):219-224.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4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方法:设立专科门诊及加大围绝经期知识的宣传,一对一的护理干预。结果:70例围绝经期妇女接受护理干预后都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根据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干预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化年代,随着人口老化进程加快,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也就越来越多。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度的一个时期,其中包括一些卵巢早衰或因手术导致的卵巢功能丧失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在此阶段,妇女在心理、生理、社会角色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平安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我们应针对影响围绝经期的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现就2004年至2005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70例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作介绍。

1临床资料

门诊病例50例,住院病例20例,年龄在30岁~55岁,其中卵巢功能早衰包括手术切除卵巢的有8例年龄为30岁~40岁,有潮热出汗的54例占77.1%,情绪不稳、易激惹的50例占71.4%,心悸48例占68.6%,失眠60例占85.7%,性欲减退40例占57.1%,阴道干涩50例占71.4%,有泌尿系症状10例占14.3%。

2方法与结果

设立围绝经期专科门诊、设立围绝经期知识专刊宣教栏、制作围绝经期知识宣教小册、宣传单等方便传阅。住院病人由主管护士给予一对一的负责。通过护理干预,都能够积极面对,并根据自己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3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有报道,在被调查的4489名围绝经期妇女中有更年期症状的3084人,占68.7%,能及时就诊的893人,仅占19.9%[1]。在就诊的围绝经期的妇女中就诊内科的比例最高占36.2%,中医的占34.1%,妇产科仅占20.3%[1]。从种种迹象表明大部分围绝经期妇女不清楚此时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引起相关症状的原因,盲目投医。因此,强化围绝经期知识的宣教力度,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使妇女平安度过这段“不平凡”的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4护理干预内容

4.1帮助认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

出现更年期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身心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妇女由于肾气渐衰,天葵渐竭,冲任二脉虚衰,致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因而围绕绝经前后出现诸多证候[2]。再加上此年龄段的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精神、环境因素的刺激,如:下岗、孩子上学、孩子离开、照顾老人等,更加重了身心的不良反应。所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认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应从心理干预开始,强调自我调节,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正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境,消除紧张、孤独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正视现实。

4.2情志与行为护理

围绝经期妇女容易情绪不稳,尤其是在家庭或单位受到不良气氛或工作环境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往往又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更加重了发怒、多疑、失眠等症状。因此,必须加强情绪与行为护理,可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反应。学会回避:当遇到不良刺激时采取短暂的回避,因离开是一种让心情冷静的很好方法。学会倾诉:尤其是一些较内向的妇女,更应该学会倾诉,找亲朋好友或保健医生,将心中的不快或疑虑倾诉,也是一种减压的好方法。学会移情:不要让家庭琐事锁住,抽空参加娱乐活动,如唱唱歌、跳跳舞、打打太极拳等,都可达到放松神经、调节情绪的目的。

4.3饮食护理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于血脂代谢,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3,4]。牛奶还含有较丰富的天然钙,吸收率也高,是理想的钙来源。经常饮用牛奶和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比不饮用牛奶及豆制品者低且症状轻。也就是说围绝经期妇女如能坚持饮用牛奶及豆制品,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且减轻失眠、潮热、忧郁等症状[5]。

4.4加强性知识的认识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围绝经期的妇女不同程度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症状,因而导致性欲减退的发生。而大量资料反映,性生活和谐的夫妻不仅精神愉快,而且寿命也长,也是保持中年以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的性生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垂体下丘脑功能的调节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6]。因此我们必须指导中老年妇女保持适度和谐的性生活,也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症状。

5讨论

围绝经期时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年龄的妇女往往会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并且对大多数妇女来说,进入围绝经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临床经验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均证实,女性在围绝经期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尤其以情绪障碍多见,而且这种情绪障碍多以抑郁为主,可伴有或不伴焦虑[7]。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正视这为数不少的人群,应帮助指导她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以达到体内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2]。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相信绝大多数妇女都能平安度过围绝经期。少数症状较重的,除接受护理干预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等,也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建红,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8384.

[2]吴敏霞,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干预[J].甘肃中医,2005,18(5):3233.

[3]WangMF,YamamotoS,ChungHM,etal.Antihypercholesterolemiceffectofundigestedfractionofsoybeanproteininyoungfemalevolunteers[J].JNutrSciVitaminol(Tokyo),1995,41(2):187195.

[4]WangY,JonesPJ,AusmanLM,etal.Soyproteinreducestriglyceridelevelsandtriglyceridefattyacidfractionalsynthesisrateinhypercholesterolemicsubjects[J].Atherosclerosis,2004,173(2):269275.

[5]江雪芳,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6):667669.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5

1不孕症

《丹溪心法》曰:“血瘀气滞,经水失调,积于胞中,则精难纳入,故难以受孕”。素性抑郁,内伤七情,肝气不舒,气机受阻,冲任不调,故不能摄精成孕。实验表明,理气活血中药能够通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盆腔微循环、松解盆腔粘连等机制从而恢复输卵管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受孕率[1]。另外,药理研究发现,理气活血中药能够调节输卵管上皮细胞γ-IFN、NF-κB的表达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2]。刘丽等[3]用理气活血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不孕症患者31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再次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通畅度进行评估,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76.30%,对照组总有效率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不孕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乳和腰骶部胀痛,少腹疼痛,带下异常,经行腹痛等。不孕女性社会及家庭压力大,忧思敏感,肝气郁结,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失司,瘀血阻于少腹而致不孕。其病机为冲任瘀阻,不能摄精成孕,理气活血则周身气机调畅,脏腑经络通达,冲任气血流利,胎孕乃成。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痛经”、“妇人腹痛”、“癥瘕”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瘀血内阻,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实验证明,理气活血中药通过调整血清IL-2的水平,协调全身和局部免疫平衡[4]。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水平,提高垂体、下丘脑、异位的内膜组织中β-内啡肽、强啡肽含量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5]。徐云霞等[6]用徐氏痛经松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1剂/d,经前1d服用,共7剂。对照组予口服散结镇痛胶囊(0.4g/粒,4粒/次,3次/d),连服7d,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有效率为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华等[7]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理气活血方剂膈下逐瘀汤为基础方,对照组口服单纯活血中药益母草颗粒,15g/次,3次/d,自经前4d始服药,用药至经期第4d,疗程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清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发展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冲任胞脉而致病。“瘀血”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两大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是中医界的共识。瘀血内阻必影响气机运行,气滞则血停,二者相互影响。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经前乳房和下腹胀痛,胸闷不舒,经色暗红夹杂血块,块下痛减,附件区有包块,会阴部坠胀,性交疼痛,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等症状。通过理气活血疗法,活血消癥,促离经之血归位,气顺则血调,可有效控制病灶,缓解疼痛症状,利于从整体调控疾病。

3异位妊娠

中医学并无“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病名,但在“妇人腹痛”、“癥瘕”、“经闭”、“崩漏”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描述,认为主要与素有瘀滞、冲任不畅等因素有关。孕卵未能到达胞宫,在胞宫以外部位着床,以致脉络破损,甚则阴血溢出于少腹内。赵阮等[8]应用甲氨蝶呤注射液加理气活血中药外敷佐治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63例,对照组63例予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液,单次肌内注射50mg/m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机为气滞血瘀,多因素性抑郁,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而行房事,或感染邪毒,以致瘀血阻于胞脉,孕卵不能顺达胞宫,则成宫外孕。气滞血瘀证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表现为:有停经史,尿妊娠试验为阳性,乳房胀痛,下腹一侧隐痛,附件区包块有压痛,脉弦滑等。理气活血法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促进包块吸收、收敛止血之功。

4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归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月经不调”等范畴。《慎斋遗书》云:“癥瘕积聚,并起于气,故有气积气聚之说。然癥瘕属血病者,气聚而后血凝也”。孙淼等[9]用理气活血消瘤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予米非司酮口服,月经第1d开始服用,每次25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敏[10]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80例子宫肌瘤患者,1丸/次,2次/d。疗程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96.0%。李秋兰[11]用中医理气解郁、破血逐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200mL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用,1剂/d。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3粒/次,3次/d,经期停服,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孕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理研究表明,理气活血中药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转移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而发挥抑制子宫肌瘤生长、改善症状的功能[12]。理气活血中药缩小子宫肌瘤瘤体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雌、孕激素水平,调节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生长因子-β1及表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有关。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和小腹胀痛,下腹胞中有包块,触之有形,痛有定处;月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多,经血色暗有血块,心烦易怒,面色晦暗或黧黑,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弦或细涩。气滞血瘀证属于癥瘕常见证型之一,多由愠怒忧郁过度,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调达失司,阻滞经脉,冲任损伤,瘀血阻于胞宫,久成癥瘕,故理气活血散瘀是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治法。

5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归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肠覃”等范畴。其核心病机是: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刘成藏等[13]用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1剂/d,分2次温服。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不做任何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1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磊等[14]用理气活血方剂消瘕饮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患者55例,对照组38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0%,对照组总有效率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不舒,小腹胀满包块,包块不坚,推之可移,自感疼痛,痛无定处,舌红,苔薄,脉沉弦。或小腹包块,包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无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止,面色晦黯或黧黑,舌紫黯,苔厚,脉沉涩有力。女性经带胎产耗伤阴血,肝主疏泄,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冲任胞络损伤而致瘀血,久成癥瘕,故治疗重点在气与血,理气活血化瘀为治疗癥瘕的基本治则。

6原发性痛经

痛经又叫“经行腹痛”。《丹溪心法》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指明痛经的主要病机在于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冲任阻滞,不通则痛。《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经前腹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疏,治以疏肝行气为主,但须选用血中气药,如香附、乌药、延胡索之类”。庄惠琴[15]用疏肝化瘀汤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38例,对照组39例予七制香附丸口服,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0%,对照组为6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理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齐樱等[16]用香附四物汤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63例,1剂/d,早晚分2次温服。于月经来潮时首次服用,连服5d,此后2个月经周期均于经期前5d开始服用,连服10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g/粒,0.6g/d,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各0.3g,连续服用至月经来3d后停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痛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验证明,理气活血中药可能是通过降低凝血因子Ⅻ、Ⅺ、Ⅸ、Ⅴ等水平,从而延长APTT,改善人体血瘀证环境,有效缓解痛经症状[17]。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甚则伴恶心、呕吐;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块出痛减;胸闷胁胀,舌紫暗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滑。现代女性精神压力大,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血行不畅或滞而成瘀,导致不通则痛。理气活血中药使冲任、胞宫血气通畅而疼痛自止。

7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少腹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带下病”等范畴。本病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相关研究发现理气活血法可以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血液粘滞度,促进盆腔炎症吸收[18]。尹莹莹等[19]用通任种子汤治疗4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服,对照组予妇可靖胶囊,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永娟[20]用理气活血之方剂牡丹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对照组口服大黄蟅虫胶囊,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理气活血方剂疗效优于单纯活血方剂。傅秀英等[21]用奥硝唑注射液+头孢曲松钠(ivgttbid)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55例,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及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配合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经前乳房胀痛,月经色暗红夹血块。舌质暗红,有瘀斑瘀点,脉弦涩。妇人经行产后,正气未复,胞门未闭,外感风寒湿邪,与气血搏结,蕴积胞宫,阻滞胞脉,凝聚为瘀,不通则痛。气血于胞宫内搏结;病情反复发作,缠绵无期,患者多伴有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导致瘀阻更甚,病情进退反复,缠绵难愈。

8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是妇科的常见病,属于西医“经前期综合征”范畴。郭双[22]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36例,对照组仅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于每次月经来潮前7d开始至月经来潮第3d,每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子杨[23]予自拟通窍止痛汤配合体外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36例仅予自拟通窍止痛汤口服,于每次月经来潮之前7d开始至行经第3d,每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头痛总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8.90%;对照组36例患者,总有效率7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中药外用抑或针刺疗法治疗都可以解郁活血,疏通经络,在缓解患者经行头痛时更能直达病所,配合理气活血中药内服可以事半功倍。气滞血瘀证经行头痛患者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胸闷不舒,急躁易怒;面色晦暗;舌暗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有瘀血阻络和肝郁风热上扰,肝火偏亢或者瘀血上逆,上扰清窍,阻于脑络,不通则痛。临床上,常予疏肝平肝、理气活血法相结合。理气活血法使脑络通畅,气血调和,通而不痛。

9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活血中药可能通过使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上调,增强雌激素受体效应,而对围绝经期肝郁起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围绝经期肝郁的作用机制之一[24]。张弦等[25]用癫狂梦醒汤合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气滞血瘀证患者36例,对照组予芬吗通1mg,1次/d。疗程5~1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积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证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临床表现为:烘热汗出,记忆力减退,焦虑或抑郁,心悸失眠,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胸肋胀痛或刺痛,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弦紧。气滞血瘀证是经断前后诸证临床常见证型之一,活血化瘀治其标,疏肝理气、清热解郁治其本,化瘀清热,标本兼顾,治疗气滞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10产后病

以中医理气活血为基本法则,对在妇产科小产后药流不全、产后缺乳、产后腹痛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良效。刘芳等[26]根据“通因通用”的疗法,以活血行气为治则,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促进药流不全患者宫腔内残留组织排出,疗效确切。田娟[27]用理气活血之自拟疏解泌乳汤治疗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的患者40例,对照组予通乳颗粒,1剂/d,早晚分服,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谢群和[28]用手指点穴配合中药浴足治疗气滞血瘀型的产后腹痛患者60例,对照组仅予手指点穴,1次/d,3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人产后气血受损、多虚多瘀,产时或产后调摄失宜,感受外邪,或忧思抑郁致使气血凝滞,瘀阻冲任胞脉导致胞衣不下或产后腹痛。产后病气滞血瘀型也较常见,予理气活血中药可以直达病所取得较好疗效。

11结语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6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在产后、经前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又是女性情绪障碍的高发期。老年男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症发病的这种性别差异及某个年龄段的聚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患者性腺功能的研究兴趣。本文就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性激素和女性抑郁症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包括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的患病率高达8%,为男性的近2倍,这种差异自青少年之初始,一直持续到绝经时止[1],提示抑郁症可能与女性激素的异常相关联。研究表明,在产后、经前期及围绝经期等性激素水平变化迅速的阶段,妇女患抑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国外大约2%~10%的妇女在黄体期满足DSM-Ⅳ中黄体期烦闷障碍(PMDD)的诊断标准,而且女性抑郁患者的病情在经前期恶化;妊娠妇女20%有抑郁症状,10%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产后12个月内,10%的妇女会患抑郁,前4个月发生率最高[2]。绝经前期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45~49岁的妇女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自杀率比同龄男性高,80%的绝经期妇女有心境紊乱。绝经后抑郁发生率是否上升存有争论。青春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Angold等[3]认为,青春期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原因应归于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变化,而在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成年期、儿童期及绝经期以后女性抑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这些现象使人们想到雌激素是否可以抗抑郁。目前有较多研究提示,性激素可能通过5-羟色胺(5-HT)及其相关系统参与抑郁症的起病。患者体内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多项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调节很多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DA)、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谷氨酸系统,实验室证据证明雌激素能促进神经元萌芽,促进大脑胆碱能活性,降低大脑淀粉样蛋白浓度,增加5-HT突触后膜的活性和NE的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Muck-Seler等[4]使用荧光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发现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HT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表明抑郁症与5-HT转运紊乱相关。雌二醇有调节5-HT受体mRNA的潜在作用,但雌激素和哪种特异性5-HT受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未证明。Maggi等认为在所有的已知神经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上都出现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现象,雌激素除选择性控制脑核团的分化、繁殖、性行为外,还影响抑郁及Alzheimer病的表现。Shively等[5]对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神经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猿猴的性腺功能的研究表明,性激素在5-HT代谢、合成及再生成上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在促使5-HT释放及受体活性上也有生物作用,这一系统调节着认知功能和情感。

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的基础,动物实验显示应用雌二醇可诱导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Carrasco等[6]的动物实验证明雌二醇的应用引起下丘脑室旁核的RGSZ1蛋白的剂量依赖性增量调节,Raap等[7]发现雌激素显著降低催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对5-HT1A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强度,且这种激素反应的削弱伴有下丘脑Gz、Gi1和Gi3蛋白水平的明显下降,Gz蛋白调节5-HT的释放和5-HT对催乳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促进作用,RGSZ1是Gz蛋白信号转导的负调节子。这些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对RGSZ1蛋白的增量调节引起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进而起到抗抑郁作用。Osterlund等[8]的动物试验发现,行卵巢切除术的大鼠可出现5-HT1结合、5-HT2A结合和表达、5-HT转运子结合点和表达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给卵巢切除术的大鼠用雌激素治疗可逆转这些改变;而长期给予雌激素可导致5-HT1受体和α受体数目减少,5-HT2受体亲和力升高。雌二醇和血清素系统的这种相互作用增加了女性周期中情感性障碍的易感性,并为临床雌二醇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卵巢激素在5-HT神经系统的作用位点不但影响5-HT神经元,而且影响5-HT传入和传出神经元。这样,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神经元信息就有可能影响心境、认知、疼痛和其它许多功能。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情绪障碍的影响: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雌激素受体(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广泛表达于与情感刺激加工相关的脑区域,如海马、杏仁核、下丘脑、额皮质和脊核。已鉴定出了两种雌激素受体α和β,并有各自的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1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Jones等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部分情感障碍和产褥期精神障碍有关。Kravitz等[9]的研究发现,由于人种不同,非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高加索及中国、日本等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可能导致各个人种情绪障碍和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ERα基因多态性可以调节α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已经证明ERα多态性与阿尔海茨默病、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和健康的青少年男性有关。有关ERα多态性与抑郁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台湾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严重抑郁症患者的PvuII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女性中ERα多态可能增加严重抑郁症的易感性[10],而Malacara等的研究显示ERα基因型和绝经后情绪症状无关。ERα多态性和抑郁的相关性未有明确结论,较早的报道双相障碍和14号染色体上ERα基因所在的区域有一定联系。

催乳素(PRL):PRL为一种垂体前叶激素,在对精神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中发现,它能影响DA的活动并改变DA受体的敏感性。PRL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漏斗结节神经元的直接抑制性调节,PRL也通过对下丘脑的短距离反馈回路抑制自身的释放。给人注射左旋色氨酸可使PRL明显升高,提示5-HT系统积极参与了对PRL释放的调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可有PRL水平下降,及PRL日夜节律的改变。月经过少、泌乳和各种原因的PRL分泌过高都可有抑郁、精力不足、焦虑、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减低等表现。通过治疗血清PRL下降后,上述症状可获改善。

睾酮:睾酮是最活跃的雄性激素,Rohr认为女性抑郁之所以双倍于男性的原因就在于女性体内激素失衡,处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的抑郁及认知功能改变与体内睾酮过高或过低有关,即体内睾酮的失衡,过多或过少的睾酮均可以引起抑郁症状,过高可引起抑郁、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过低则产生抑郁、精力缺乏、性功能下降、性交困难、自我低估、注意力不能集中。

孕激素:有观点认为孕激素自身可以引起抑郁、沮丧、衰弱等,但也可以起到抗抑郁作用。Buckwalter[11]的研究显示,在怀孕时高孕酮水平与心境障碍增多有关,产后6~10周发展成抑郁症的妇女血中孕酮水平较无产后抑郁的妇女明显升高,怀孕时高的孕酮水平预示着产后6~10周发生抑郁症状。Ladisich[12]的研究认为,孕激素可以增加5-HT的代谢但不影响NA的代谢。Nappi[13]研究提示产后抑郁患者HAMD分与血清别烯醇酮(孕酮前体)和孕酮水平呈负相关。早年的研究认为,孕酮对产后抑郁、绝经后抑郁无治疗价值。国外也有研究以雌激素配合孕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抑郁综合征,认为两者联用可以消减雌激素的副作用,平衡体内激素水平,但也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联用孕激素会对雌激素起反作用。

2雄激素与男性抑郁症

对男性抑郁症的生殖激素相关研究中,以睾酮与男性抑郁症的研究最多。McIntyre等[14]发现中年男性抑郁患者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和总睾酮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具生物活性的睾酮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中年男性抑郁发生的一个易感因素。男性抑郁症患者常有轻度外周睾丸酮、LH、FSH水平下降,这种改变可随症状的改善而恢复。研究发现,持续数年的低睾酮水平的男性比睾酮水平正常的男性更易患抑郁症,这使人们联想到是否单一测定睾酮水平可以预测抑郁的发生,睾酮水平是否可以作为男性易患抑郁症高风险的一个标记。Molly等[15]的一项对大于50岁的男性预测抑郁发生的研究中,2年中连续测得低睾酮水平的男性比正常睾酮水平的男性患抑郁症的比率更高。Anderson等[16]在正常男性中采用单盲、安慰剂对照比较超生理剂量的睾酮对性功能和情绪的影响,发现情绪无明显变化,攻击行为增加。在另一项类似的研究中发现,超生理剂量的睾酮治疗会使正常男性出现燥狂量表的分值增高,攻击行为分值增高,少数出现明显的躁狂症状。难以应付的应激可能与睾酮水平降低相关联。动物研究表明,居统治地位的狒狒应激时睾酮水平增加,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狒狒应激时睾酮水平降低。有理由假设,后者比前者的应激应付能力差,故推测难以应付的应激与睾酮水平降低相关联。难以应付的应激导致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应激性增加,出现觉醒和焦虑,久之则出现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导致抑郁症和HPA轴亢进,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从而抑制HPG轴,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睾酮降低通过促进5-HT3受体和减少GABA转运,分别降低5-HT、NE、DA和GABA能神经传导,引起抑郁,睾酮下降还可致食欲和性欲减退。在动物模型中,睾酮增加皮层5-HT2A受体结合密度,在人类,皮层5-HT2A受体可能随老龄而减少,低睾酮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5-HT功能和减少5-HT2A受体的密度而使老年人更易引起抑郁。

【参考文献】

1RohrUD.Theimpactoftestosteroneimbalanceondepressionandwonen''''shealth.Maturitas,2002,41(1):25~46.

2KimberlyA,YonkersMD.Specialissuesrelatedtothetreatmentofdepressioninwomen.JClinPsychiatry,2003,64(1):8~12.

3AngoldA.Pubertalchangesinhormonelevelsanddepressioningirls.PsycholMed,1999,29(5):1043~1053.

4Muck-SelerD,PivaceN,MustapicM,etal.Plateletserotoninandplasmaprolactinandcortisolinhealthy,depressedandschizophrenicwomen.PsychiatryReserch,2004,127:217~226.

5ShivelyCA,BetheaCL.Cognition,mooddisorders,andsexhormones.IlarJ,2004,45(2):189~199.

6CarrascoGA,BarkerSA,ZhangY,etal.EstrogentreatmentincreasesthelevelsofregulatorofGproteinsignaling-Z1inthehypothalamicparaventricularnucleus:possibleroleindesensitizationof5-hydroxytryptamine1Areceptors.Neuroscience,2004,127:261~267.

7RaapDK,DonCarlosL,GarciaF,etal.Estrogendesensitizes5-HT(1A)receptorsandreduceslevelsofG(z),G(i1)andG(i3)proteinsinthehypothalamus.Neuropharmacology,2000,39:1823~1832.

8OsterlundMK,OverstreetDH,HurdYL.Theflinderssensitivelinerats,ageneticmodelofdepression,showabnormalserotoninreceptorm-RNAexpressioninthebrainthatisreversedby17beta-estradiol.BrainResMolBrainRes,1999,74(1~2):158~166.

9KravitzHM,JanssenI,LotrichFE,etal.Sexsteroidhormonegenepolymorphismsanddepressivesymptomsinwomenatmidlife.AmJMed,2006,119(1):87~93.

10TsaiSJ,WangYC,HongCJ,etal.Associationstudyofoestrogenreceptoralphagenepolymorphismandsuicidalbehavioursinmajordepressivedisorder.Psychiatricgenetics,2003,13:19~22.

11BuckwalterJG,StanczykFZ,McClearyCA,etal.Pregnancy,thepostpartumandsteroidhormones:effectsoncognitionandmood.Psychoneuroendocrinology,1999,24(1):69~84.

12LadisichW:Influenceofprogesteroneonserotoninmetabolism:apossiblecausalfactorformoodchanges.Psychoneuroendocrinology,1977,2(3):257~266.

13NappiRE,PetragliaF,LnisiS,etal.Serumallopregnanoloneinwomenwithpostpartum"blues".ObstetGynecol,2001,97(1):77~80.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7

1.1中医学的“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该作用机制的提出是从新的角度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人体功能的调节不是某一脏器局部的作用,而是全身多脏器、多经络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有天癸和气血参与的协同反应。该轴是以肾为主导,天癸是促使生理功能产生的重要物质,冲任是在肾与天癸的作用下,把心、肝、脾、肺等脏腑之气血津液输注于胞宫,使之行使月经与孕育的功能。

1.2中西医结合对两个性腺轴的认识《灵枢·诲论》说:“脑为髓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根据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聚为脑的理论,说明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某些生理病理产生的机理中肾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天癸”是肾中精气旺盛的产物,是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的,从功能的吻合上看,天癸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腺激素(FSH、LH)、生长素、泌乳素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景岳全书》中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脉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由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可见冲脉的生理作用似西医学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即月经前期。任脉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任脉气血充盛,子宫藏、蓄、固的功能正常,月经、孕育亦正常,此阶段似子宫内膜增殖期,即月经后期。[4]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的。西医学认为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冲任与胞宫、卵巢及子宫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冲任类似于卵巢的功能。

2天癸功能异常的病因病机

2.1中医学病因病机

2.1.1六淫之邪,浸淫胞宫,扰乱冲任督带六淫之邪虽然不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但却可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六淫之邪侵袭机体,尤其在经期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循胞脉下袭胞宫,损伤冲任致任脉之气难通,冲脉精血难盛。因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与血相搏,影响“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正常的反馈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各种妇科疾病。

2.1.2情志因素,气血暗耗,冲任失调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致病。情志因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其中以怒、思、恐对性腺轴的影响较为显著。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常引发精神紧张及情志精神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导致肝脾胃肾的功能异常,天癸匮乏,冲脉精血竭,任脉之气衰,胞宫胞脉失养,“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障碍,经血无主,血海空虚,而引起各种疾病。

2.1.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毒物刺激、劳逸过度、跌仆损伤及其它疾病迁延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肾气不足,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通过冲任,温养胞宫;肾精不足,精亏血少,冲任血虚,而致“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低下,物质基础缺乏。肾中精气的衰少,致“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紊乱。

2.1.4体质因素由于先天禀赋不同,后天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质。人的体质因素明显地表现在抗病能力的强弱,它不仅决定着上述病因能否损伤机体导致疾病,而且决定疾病的种类、转归程度和预后。

2.1.5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三种病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总之,不论何种病因损伤机体,不论病变起于哪个脏腑,是在气还是在血,病机反应是总体的,都是损伤了冲任(督带)生理功能,使“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异常,才发生经、带、胎、产、杂等诸病。

2.2西医学病因病机常见原因有:①下丘脑性,如精神神经因素、药物抑制、闭经溢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②垂体性,如垂体肿瘤席汉氏综合征等;③卵巢性,如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等卵巢器质性疾患。以上诸因素影响卵泡的发育与甾体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而致排卵功能障碍。④全身疾病影响卵巢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天癸功能异常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在大脑皮层神经递质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某一环节的调节功能,导致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紊乱,卵泡发育异常,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等内分泌功能失调。

3天癸功能异常的证治

3.1天癸功能不足[5]

3.1.1天癸萌发过迟可见月经初潮过晚﹑原发性闭经﹑月经不调、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生殖器发育不佳、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不孕症等。

如果女孩在19岁以前无第二性征发育与月经来潮,则可考虑为天癸萌发过迟。故有些学者认为女孩14岁乳房未发育,15岁不长阴毛,16岁无月经应考虑为天癸萌发过迟,古代医学对此没有记载,直至现代才认识到此病,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西医学将本病分为两类:一是生理性天癸萌发过迟,多由内外环境、地区、气候、遗传影响造成;二是病理性天癸萌发过迟,由器质性病变、先天畸形等引起。其原因总体可以概括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前者以遗传因素为主,一般来说有家族倾向,病人之父母或姐妹等亲属中有青春期延迟史,则青春期开始会比同龄人晚3~4年;后者以营养因素为关键,营养不良、营养失衡、过度肥胖都可导致天癸萌发过迟,以营养不良较常见[6],尤其是锌元素的缺乏,因为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性腺、胰腺及脑垂体等的内分泌活动也有密切关系。缺锌能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和性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等现象。西医学阐述的发病机理与中医学所说的肾(先天之精)和脾胃(后天之精)相对应。如果先天肾气不足,肾精亏少,天癸难以化生,导致天癸萌发过迟而致疾病;如果素体禀赋正常,后天饮食缺乏,脾胃无水谷精微可运化,身体气血虚弱,天癸缺乏后天之精的充养,导致天癸晚至,从而也可发生疾病。在中医领域,天癸萌发过迟的病因病机研究甚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对此进行更深更广地认识和探讨。

3.1.2天癸衰少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崩漏、经行泄泻、不孕症、胎萎不长及第二性征发育不佳,也可有遗传性疾病或免疫方面机制减退。性欲低下、带下、阴挺下脱、孕育胎儿异常、滑胎、胎萎不长、妊娠心烦、妊娠水肿、流产等。天癸衰竭过早,可见绝经期提前,过早引起经断前后诸证、性早衰、乳房过早萎缩、外阴疾病,以及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症、月经不调。男子则见少精、无精、遗精、畸形精子过多、阳痿、早泄、精子活力低、死精病。

天癸衰少可以引起诸病,相当于西医学“卵巢功能低下”的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冲任二脉的盛衰以及月经的行与止。故云:“经水出诸肾”。中医学认为天癸衰少属“血枯”“血隔”“闭经”“不孕症”等范畴。女子以血为用,故可以引起各种月经病﹑妊娠病,傅山称之为“年未老经水断”。《景岳全书》也曰:“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夜热,或以食饮减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枯经闭之候。”还有医家认为此病为“血虚”或“血滞”所致,肾虚冲任虚衰,血海空虚,无血而下是主要病机。西医对该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总以肾虚为主导。

《医学正传》:“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肾气不足,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通达冲任,温养胞宫,“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低下,月水难生。肾阴不足,精亏血少,冲任血虚,“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缺乏物质基础,致天癸不足,冲脉精血亏虚,任脉之气衰竭,胞宫胞脉失养,经水渐断。肾中精气的衰少导致天癸的充养、行经、孕胞功能减退、衰竭,冲任失健,胞宫胞脉失养“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从根本上导致天癸衰少的发生。“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之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本病的肾虚既非单纯的肾阴虚,也非单纯的肾阳虚,而是阴阳两虚,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不足。所以与肾气﹑精血﹑胞宫﹑冲任有关的月经病﹑妊娠病及其它疾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3.2天癸功能亢进天癸萌发过早,可见性早熟,如月经初潮过早、多乳房症等;天癸衰竭过迟,可见绝经期延长至老年经不断,经断前后诸证、崩漏和乳房疾病。

3.2.1天癸萌发过早中医认为的内因主要是体质的异常,患儿大多属于阴虚内热的偏颇质,萌发过早以肾的阴阳失衡为病之本,肝火偏旺,痰湿凝滞,血海浮动为标。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元阳,若肾阴亏,精血不足,阴不制阳,相火亢盛妄动,则冲任失调,“天癸”萌发过早而为病;又冲任与肝肾经脉相错,肾主闭藏,肝主疏泻,肝肾同源,相互协调,小儿乃纯阳之体,肝常有余而肾常虚,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肝火旺盛,灼津为液,炼液为痰,在上结于乳,则乳核增大、增多,胀痛;流注于下则为粘稠白带;引动相火,血海浮动,则月经早至,生殖能力提前成熟,女孩开始排卵,月经来潮,且性征提前出现,同时年龄幼小发生单纯性乳房发育等部分性早熟。

3.2.2天癸衰竭过迟古代医学文献将其归为“经水过期仍来”“妇人经断复来”“年老经水复行”等。有关的天癸衰竭过迟病机认识,许多医家认为是“血有余也”。《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经水过期仍来方论》:“妇人七七,则天癸绝。今过期仍来,是当绝而不绝也,此属血分有余。”《医宗金鉴·经闭门·妇人经断复来》:“妇人七七天癸竭,不断无疾血有余……”《叶天士女科·调经》:“妇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此其常也,乃四十九,五十岁天癸犹不竭而月经仍旧依期而行,不见他证者,血有余也,不可用药止之。”

中医现代研究认为天癸衰竭过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天癸衰竭过迟是身体强壮,天癸未竭,气血充盛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是阴血有余的表现,均不必治疗;病理性天癸衰竭过迟,需审查晚绝经的原因,然后根据病邪的种类和病症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而西医学对天癸衰竭过迟没有直接的研究,仅把它作为在不同妇科疾病中一种共同的临床表现。天癸衰竭过迟的个体差异很大,受以下因素影响:初潮年龄、遗传因素、月经周期、文化程度、婚育情况、吸烟及某些疾病。

3.3西医病机从西医角度看,“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中任何环节功能的紊乱均可引起诸多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月经失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3.4治疗原则详细辨证;注意调经治本;调养气血;调理脏腑;调补冲任;青春期重在补肾,育龄期重在调肝,更年期重在健脾。

4体会

天癸作用之发挥,赖肾中精气盛衰的支配,需五脏六腑之精的补充与滋养,与冲任督带四脉,尤其是冲任二脉密切相关。主管生理病理全过程的是肾,起辅助作用的是其它脏腑,发挥作用是胞宫,联系调节脏腑与胞宫是冲任二脉,发挥生理功能重要的物质是天癸。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两者互为因果。西医学认为,生气、大怒、温和、平静等情志表现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关。天癸是肾气在育龄阶段所产生的特殊物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相当,其职能是促进男女性征及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性功能,激发性欲和性冲动,参与生殖之精的化生及繁衍后代,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异常均可引起妇科疾病。

【参考文献】

[1]陈丽平,宋兴.“天癸”本质及其作用探讨[J].河南中医,2003,23(6):7.

[2]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

[3]王玲,李彦.“天癸”假说探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2):3.

[4]任秀荣.冲任二脉证治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25.

[5]夏天,韩冰.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707.

[6]郝秋芳,王治鸿.青春期延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4):202.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8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针灸疗法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和妇科门诊,按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62例,年龄46岁-61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8个月-7年。其中肾阴虚型36例,肾阳虚阳型26例;对照组50例,年龄46岁-59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程9个月-6年。其中肾阴虚型29例肾阳虚型21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取穴:五脏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加膈俞、神门、三阴交(均取双侧)、百会。肾阴虚加太溪,肾阳虚加命门、神阙。操作:以上诸穴常规消毒,用0.35×40mm毫针针刺神阙以外的穴位。五脏俞加膈俞、神门、百会、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太溪用捻转补法,命门用补法并加温针灸,神阙用隔附子饼灸7壮,留针30min,1次/d,10次为1疗程。

2.2对照组肾阴虚型:治以滋阴补肾,育阴潜阳。方用左归饮加减: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茯苓10g,龙骨10g,龟板10g,炙甘草5g。肾阳虚型:治以温肾扶阳,方用右归饮加减: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肉桂10g,制附子10g,仙茅10g,补骨脂10g,仙灵脾10g,炙甘草10g,党参15g,山茱萸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部分症状消失或诸症消失,但3个月内有复发;无效:少部分症状改善或诸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痊愈33例,显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50例,痊愈14例,显效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4讨论

中医认为本证为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濡养等肾阴肾阳偏胜偏衰现象,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背俞穴能调理脏腑功能,治疗脏腑疾病;膈俞为血之会穴,针刺膈俞可活血、补血、理血,与五脏俞配合能更好地调理脏腑功能,起到滋补肝肾,补益心脾,活血理血的作用。对肾阴虚型,补肾俞、太溪两穴可滋阴补肾,育阴潜阳,取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肾阳虚型灸命门、神阙两穴可温肾扶阳,取其“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三阴经与妇人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有密切联系,故取神门、三阴交可交通心肾,调理冲任。百会系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位居巅顶,“头为精明之府”,取之不仅可宁神定志,而且与神门,三阴交配合,更有协调阴阳,沟通上下之意。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与病程有一定关系,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因此对进入更年期而出现症状的妇女应及早采取针灸方法治疗,以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更年期时间。年龄在50~55岁之间的患者痊愈率高,≤50岁患者显效率高[2]。

【参考文献】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9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存活率

子宫癌的定义是指发生在子宫体内,可由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引起。子宫癌有两种主要类型: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肌层肉瘤。子宫内膜腺癌占子宫癌的75%~80%,治疗方法与子宫肉瘤不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可能是因为肥胖因素所导致。虽然早期鉴别子宫内膜癌通常会改善预后,但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差,介于47%~58%(Ⅲ期)和15%~17%(Ⅳ期)之间。癌症风险可能与不当的生活方式因素有关,完全可通过对患病女性进行初级保健和妇科调查来进行评估。本文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学、发病率、治疗和存活率进行了循证综述。

1.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在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正规的激素替代治疗和性激素滥用等因素,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2.子宫内膜癌分类与组织病理学

子宫内膜癌传统上分为两大类:Ⅰ型和Ⅱ型。根据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预后和治疗,这两组不同,Ⅰ型癌症占大多数,5年生存率为85%,通常复发率较低(20%)。Ⅰ型癌症通常预后良好,因为其级别较低,诊断时常局限于子宫。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也称为复杂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被认为是Ⅰ型肿瘤的癌前病变,常与内膜增厚有关,常见于年轻、肥胖和围绝经期妇女。Ⅰ型肿瘤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过度暴露有关。Ⅰ型癌症主要包括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1级和2级)]。1级癌症的固体成分小于5%。它们分化良好,更接近正常组织,通常预后良好。2级癌症介于1级至3级之间,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它们有6%~50%的固体成分,可以称为中度分化。3级癌症不像健康的子宫内膜组织,它被认为是高级别的,分化很差。它们往往更具攻击性,预后较差。它们有超过50%的固体成分。1级和2级肿瘤一般属于低级别,属于Ⅰ型;3级肿瘤为高等级肿瘤,属于Ⅱ型肿瘤。Ⅱ型癌症被认为是高级别癌症,主要包括浆液性癌(10%)和透明细胞癌(<5%)。此外,约20%的子宫内膜样肿瘤呈高级别(FIGO3级),可归为Ⅱ型。混合细胞、未分化细胞、去分化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癌肉瘤(也称为恶性混合苗勒氏瘤或MMMT)也属于这一类,但比浆液性和透明细胞组织学少见得多。Ⅱ型肿瘤被认为是侵袭性的,通常出现在晚期。Ⅱ型组织通常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约50%),5年总生存率较低(55%)。Ⅱ型肿瘤通常发生在老年妇女患者中。

3.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增加发病可能性的属性和特征。在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种族、代谢综合征、未对抗的雌激素暴露和对子宫内膜癌的遗传倾向。3.1年龄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主要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疾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特异性发病率的高峰在75~79岁之间,85%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后,只有5%的病例发生在40岁之前。年轻的绝经前妇女被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癌,她们的体重指数往往增加,无排卵周期,和/或有遗传倾向发展为子宫内膜癌。3.2种族患病妇女种族似乎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在北美和北欧最高,东欧和拉丁美洲较低,在亚洲和非洲最低。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可能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以及人口的普遍老龄化。3.3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糖尿病、中风、心脏病和其他严重健康状况风险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在流行病学上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有关,然而,这种风险被认为与并发肥胖有关。3.4无对抗性雌激素暴露长时间暴露在雌激素中,没有孕激素的平衡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暴露的雌激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形式。外源性雌激素暴露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内源性雌激素暴露可发生在慢性无排卵、雌激素产生肿瘤和肥胖等情况中。以下是与雌激素过量相关的危险因素:3.4.1肥胖:肥胖是子宫内膜增生演变为恶性肿瘤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被认为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危险的原因,因为脂肪细胞中雄激素过度转化为雌酮。这种额外的雌激素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并经常导致癌变。此外,肥胖的绝经前妇女更容易遭受慢性无排卵,这是另一个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素。3.4.2激素替代疗法:通过药物替代雌激素来控制更年期症状是外源性雌激素暴露的一个例子。未经对抗的雌激素替代可增加20倍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如果伴随着孕激素的使用,这种风险显著降低。3.4.3生殖因素:月经初潮早期(<12岁)、未产妇、不孕、绝经晚期和慢性无排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与雌激素暴露增加相关的生殖因素。3.4.4他莫昔芬治疗:虽然他莫昔芬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和乳腺癌复发的风险,但使用他莫昔芬治疗也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在乳腺组织中起雌激素拮抗剂的作用,但在骨和子宫内膜组织中起雌激素激动剂的作用。大多数研究发现,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3倍。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应注意任何异常的阴道症状。然而,除了常规妇科护理外,不建议进行额外的监测。3.5遗传因素大多数子宫内膜癌s是由散发突变引起的;然而,大约5%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由遗传易感性引起的子宫内膜癌通常发生在散发子宫内膜癌前10~20年。

4.子宫内膜癌评估

4.1子宫内膜癌筛查。目前,还没有建议对一般人群进行早期检测子宫内膜癌的筛查试验。美国妇产科学院和妇科肿瘤学会一致认为不应该进行常规的子宫内膜癌筛查。巴氏涂片并不是子宫内膜癌的可靠指标,只能用于宫颈癌筛查。不建议使用阴道超声波筛查无症状的女性,包括那些接受激素治疗的女性,因为它会导致不必要的活检,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4.2临床表现。评估始于全面的病史,这将有助于确定危险因素和有关症状。全面的医学和外科病史也将确定可能影响手术或辅助治疗建议的并发症。家族史有助于筛查潜在的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异常出血,占90%,主要表现为绝经后出血和异常分泌物。任何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应立即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癌。大约有10%的绝经后出血的妇女将接受活组织检查。女性也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影像学上偶然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模糊症状。女性也可能出现子宫积脓,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子宫感染。晚期腹腔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早期饱腹感、肠或膀胱功能改变、性交时疼痛以及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大约1%~5%的子宫内膜癌诊断发生在无症状的女性身上。子宫颈涂片检查是一种宫颈癌筛查工具,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鉴别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然而,当绝经后患者出现异常细胞学检查提示进一步的检查。异常细胞学可能包括子宫内膜细胞的存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腺细胞或原位腺癌。其他妇女可能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偶然发现子宫内膜癌。4.3评估与诊断。全面了解病史后,应进行全面体检。患有早期疾病的患者往往会有正常的体检结果,可触诊可疑的锁骨上或腹股沟淋巴结。腹部检查时的液波可能提示腹水,而上腹部的硬度可能代表大网膜结块。窥镜检查应检查宫颈和阴道的外观,确保肿瘤没有从宫颈突出或累及阴道。双侧盆腔检查应评估子宫的大小和移动性,以及附件结构的任何扩大或旁壁增厚(宫颈外侧组织延伸至盆腔侧壁)。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认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决定性检查。如果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发现阴性或非诊断性EMB,则应通过宫腔镜扩张和刮除术进一步追踪异常出血。在尝试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EMB之前,不需要成像;然而,经阴道超声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评估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特点,提供子宫的大小,评估附件,并确定增加盆腔液。一般来说,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EMB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很少与癌症相关。然而,Ⅱ型肿瘤可发生在薄而萎缩的子宫内膜上,因此,即使在ES<5mm的情况下,仍应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活检以进一步评估。一旦确诊,胸部X线成像可以排除肺转移。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和/或正电子发射测试/CT可被考虑用于评估疾病的程度和评估任何转移性疾病;然而,影像学研究在检测淋巴结受累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这是经常发生的。至少90%的病例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此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通常不会改变对疑似Ⅰ~Ⅲ期的手术处理。在活检证实为浆液性和透明细胞的情况下,影像学可能更有益,因为这些Ⅱ型肿瘤在出现时有更大的可能传播子宫外疾病。这些情况下的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显示出无法切除的疾病,需要放射治疗(RT)和/或化疗的初级治疗。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年轻患者考虑保留生育能力时的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和淋巴结疾病。一般来说,术前评估应评估可能的心肺疾病,并帮助确定手术方式(即微创手术或剖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术前实验室检查。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但如果怀疑有宫外疾病,可以使用血清CA-125测定。

5.治疗方式

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篇10

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是指月经初潮后到40岁之前发生的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状态,为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1%[1]。目前研究认为POF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免疫、代谢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性因素

有关家谱调查发现POF发病率在女性亲属中,有家族史的达100%,而散发性的仅为1%;由特定基因序列单元大量重复构成,长度在人类高度遗传的端粒的缺失同衰老密切相关,且多出现POF,说明POF具有较高的家族遗传倾向。

两条结构正常的X染色体对维持卵泡正常的储备至关重要,X染色体上的任何缺失都会引起卵巢功能衰竭[2]。目前研究发现,POF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传递或X连锁显性限制性遗传病,常伴有染色体重组、移位或单体性改变,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的移位[3],以及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等。由于X染色体上各区段载有不同的基因,因此缺失或重组的部位不同决定着产生不同的症状,如X染色体Xp11和Xq13末端缺失常表现为完全性卵巢功能衰竭;Xp21和Xq24末端缺失常可导致严重的卵巢功能紊乱,病人多表现为POF[4]。

Marozzi等[5]提出导致POF的特定基因区段可能位于Xq的末端,即限定Xq26~q28之间,它们对卵巢发育和卵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Schlessinger等[6]研究发现,POF患者X常染色体第3位点上一转录因子FOXL2的缺失,可导致单倍体缺失而引起卵泡数量的减少。

线粒体DNA的缺失可加速卵泡细胞凋亡,引起卵巢功能衰退。女性随年龄增加,线粒体DNA缺失率逐渐上升,绝经妇女则高达86.4%。缺失部位多在8649~13447位和8482~13460位[3],直接影响线粒体呼吸链上主要酶的转录、合成,使胞内能量产生障碍,影响卵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终致卵巢功能衰竭。

在一些POF病例中,发现一种X连锁基因FMR1与特发性POF有关,但其分子机能还不清楚[7]。此外,维持卵巢始基卵泡数量所必需的Atm/ckit基因变异及其基因产物可引起始基卵泡的凋亡和数量减少;调节女性生育力和性细胞发育的候选基因DAZ-LI突变,以及由基因所致的突变抑制素(INH)结构和功能异常均可导致POF的发生。

2免疫性因素

据有关免疫学研究报道,部分POF患者存在有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或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Falsetti等[8]发现生育后期发生POF的妇女体内存在一种以上自身免疫抗体者占45%。Ishizuka等[9]认为抗核抗体与POF有着明显的关联。Falorni等[10]发现兼有Addison病的POF患者血清中类固醇细胞自身免疫标记物、17a-羟化酶自身抗体或细胞色素P450侧链断裂酶自身抗体大多阳性。

研究发现在POF早期,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CD+5CD+19)增加,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CD+57)减少,且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中ACAB的IgM产生活跃,据此提出卵巢的自身免疫缺陷是导致部分POF发生的病因[11]。王文军等[12]在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时发现,POF及自然绝经者体内细胞免疫、补体水平相似:CD+8、CD+16T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补体C4显著高于健康育龄妇女。表明POF患者的免疫调节、免疫应答均处于衰老状态。而体内存有自身免疫抗体的妇女,也有与此相似的现象,并且组织学观察发现其卵巢明显缩小,卵泡数量亦减少。

有研究发现POF患者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生长卵泡的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浸润;在成熟卵泡中有浆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浸润。这些免疫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损害卵泡,加速卵泡的闭锁。此外,卵巢间质中的淋巴细胞可产生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利于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更多地聚集在卵巢,加重对卵巢的损害[3]。王一峰等[13]研究发现,PO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干扰素γ、抗卵巢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反映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POF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卵巢衰竭的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如Addison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的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胰岛素性糖尿病等,此外,先天性胸腺萎缩亦可有POF之表现。

可见,患者卵巢的T细胞亚群改变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针对卵巢抗原的循环自身抗体出现,均提示POF与免疫有关。

3酶学缺陷

半乳糖磷酸盐尿苷转移酶缺乏,使血清半乳糖升高,直接损害卵母细胞,其代谢产物对卵巢实质的损害及含有半乳糖的促性腺激素分子活性的改变也可致卵母细胞过早衰竭。卵巢17α-羟化酶缺陷而不能合成雌激素,使FSH反馈性升高,可引起POF的发生。其它卵巢酶,如17,20碳链裂解酶、类固醇激素脱氢酶以及还原酶的缺陷,也可引起性腺功能低下而发生POF。

4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

促性腺激素FSH,LH及其受体的传导缺陷,人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的纯合子突变或杂合子突变,均可引起POF的发生。家族性POF和FraX携带者中呈现较低的雌激素受体基因(TA)n复制率,影响雌激素受体多型性表达,可引起卵巢功能衰竭[14]。

5卵泡性因素

卵泡储备少或闭锁速度快,均可使卵巢功能提前衰竭。

6影响卵巢的危险性因素

6.1感染、疾病与环境因素感染引起的POF主要见于双侧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引起的卵巢组织破坏。在儿童期或青春期患病毒性腮腺炎性卵巢炎可致卵巢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造成POF的发生。风疹、麻疹病毒感染以及严重的结核性、淋菌性或其它化脓性盆腔炎等亦可破坏卵巢组织,造成卵巢功能的减退。

有资料报道,吸烟女性发生POF危险性较不吸烟女性为增加;海洛因依赖对青春期吸毒女性生殖系统有明显损害,其卵巢功能可能出现早衰;大量使用杀虫剂可损伤生殖细胞。许多环境毒素也危害着人类的生殖功能,如来源于橡胶制品、难燃物、杀虫剂、塑料制品、抗氧化剂代谢后的4-乙烯环己烯可引起卵巢功能的衰竭[15];塑料燃烧氧化后产生的多环芳香族烃,能够激活芳香族烃受体而驱动的Bax转录,是导致卵巢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途径[16]。

6.2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免疫抑制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等。研究发现40岁之前切除一侧或部分卵巢组织后,卵巢分泌的激素下降,使FSH升高、骨质疏松及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机会增加。也有报道输卵管结扎术使卵巢血供受损,导致类似卵巢去势现象而发生POF[17]。传统的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由于手术扎断子宫动脉和主韧带及子宫骶骨韧带,影响了卵巢正常的血液循环,可导致卵巢萎缩及功能衰退的发生[18]。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时,发生的非目标性的卵巢动脉栓塞,也可导致POF的发生。

人流术或药流不全行清宫术,使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对卵巢激素不能产生正常的反应;加之术时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影响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抑制了卵巢的卵泡生长和排卵功能,并使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的生长或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的状况出现,致使一些妇女发生卵巢功能紊乱,最终可出现POF的征象[19]。

化疗药物可使卵巢发生包膜增厚、间质纤维化、原始卵泡停止发育的组织学变化,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与患者的年龄、药物的种类及用药剂量、方法和时间等有关。化疗药物中环磷酰胺、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百消安、氮芥等烷化剂损害生殖细胞,导致POF的危险性最高,且随着剂量增加危险性也增大。此外,阿霉素、长春新碱等以及长时间服用抗类风湿药物如雷公藤,对卵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长时间或大剂量的放射线可使卵巢发生卵泡丧失,间质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血管硬化和门细胞潴留等病理变化,导致POF的发生。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与患者的年龄及接受的剂量、放疗也有关。有关资料显示,腹部及盆腔照射大于800rads可引起POF;2000~3000rads大多发生永久性卵巢功能衰竭;而小于150rads则无明显影响。

6.3心理因素绝经前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可导致提早绝经。由于强烈的情绪刺激而导致POF的患者,推测可能与潜在卵巢功能较差有关[20]。

POF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根据其在临床多有闭经、不孕的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血隔”“血枯”“闭经”“不孕症”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认识如下: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而渐至衰竭。②七情内伤,肝郁气滞血瘀,冲任阻滞,气血暗耗;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冲任衰少而致闭经。③大病久病耗伤阴液,或房劳、多产、堕胎、小产等耗竭精血,冲任早衰。④经期、产后外感六淫邪气,与血相搏,瘀阻冲任,而致经闭。⑤物理、化学因素等导致本病发生[21]。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指出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冲任二脉的盛衰以及月经的行与止。《医学正传》亦云:“经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因此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发生的病理机制所在,由于肾虚,冲任虚衰,血海空虚,无血以下,即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脾虚、肝郁、气血失调等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机理。

由于该病的病机错综复杂,且相互转化,因而医家对POF的病因病机认识多有不同。如:温鸿雁等[22]认为POF除与肾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肾阳亏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等。戴德英等[23]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根本,兼有肝郁或瘀证,病机有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虚肝郁、心肾不交,均可导致冲任早衰。朱玲等[24]认为其病机特点是以肾虚为主导,血虚为基础的肾虚血亏血瘀,虚实夹杂。且本虚为多,标实为少。而六淫时毒,浸淫胞脉,扰乱冲任;或情志郁结,气血暗耗,冲任失调,亦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王锡贞等[25]提出POF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冲任衰少。常兼有脾气虚弱、脾湿蕴遏、肝阴虚、肝郁、郁火、肝阳上亢、肝脾失调、气滞血瘀、心火上炎、水火不济等兼证。同时,药理研究显示补肾类的中药能提高垂体对下丘脑的反应,改善内分泌调节功能;改善低雌激素环境,促卵泡发育成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对于防治POF引起的闭经,以及伴随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印证了POF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GoswamiD,ConwayGS.Prematureovarianfailure[J].HumReprodUpdate,2005,11(4):391.

[2]史樱,刘玉兰,阮祥燕.卵巢早衰[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82.

[3]谢梅青.卵巢早衰的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4):193.

[4]伊丽奇,斯日古楞.卵巢早衰[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0):923.

[5]MarozziA,ManfrediniE,TibilettiMG,etal.MoleculadefinitionofXqcommondeletedregioninpatientsaffectedbyPOF[J].HumGenet,2000;107:304.

[6]SchlessingerD,HerreraL,CrisponinL,eta1.GenesandtranslocationsinvolvedinPOF[J].AmJMedGenet,2002,111(3):328.

[7]MurrayA.PrematureovarianfailureandtheFMRIgene[J].SeminReprodMed,2000,18(1):59.

[8]FalsettiL,ScalchiS,VillaniMT,etal.Prematureovarianfailure[J].Gynecolendocrinol,1999,13:189.

[9]IshizukaB,KudoY,AmeniyaA,etal.Antinuclearantibodiesinpatientswithprematureovarianfailure[J].HumReprod,1999,14(1):70.

[10]ChemyshovVP,RadyshTV,GuraIV,etal.Immunedisordersinwomenwithprematueovarianfailureininitialperiod[J].AmJpeprodImmunol,2001,46(3):220.

[11]AlbertoF,StefanoL,PaolaC,eta1.Sten]idcellautuantibodiesarepreferenti-allyexpressedinwomenwithprematureovarianfailurewhohaveadrenalautoimmunity[J].FertilSteril,2002,78(2):270.

[12]王文军,邝健全.卵巢早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关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54.

[13]王一峰,欧汝强,杨宁,等.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抗透明带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的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2,11(1):7.

[14]王伟.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2):136.

[15]HoyerPB,DevinePJ,HuX,etal.Ovariantoxicityof4vinylcyclohexenediepoxide:amenchanisticmodel[J].ToxicolPatho1,2001,29(l):91.

[16]MatikainenT,PerezGI,JurisicovaA,etal.AromatichydrocarbonreceptordrivenBaxgeneexpressionisrequiredforprematureovarianfailurecausedbybiohazai-dousenvironmentalchemicals[J].NatGenet,2001,28(4):355.

[17]俞琳.高促性腺激素闭经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9,18(4):220.

[18]陈荣能,王贤芳,王浩.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应用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6):62.

[19]侯秀环,杨鉴冰.人流术后卵巢功能紊乱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2001,24(4):19.

[20]马良坤,林守清.卵巢早衰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4):198.

[21]夏天,韩冰.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707.

[22]温鸿雁,范智斌.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研究近况[J].中医药研究,2001,17(6):49.

[23]戴德英.中医妇科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