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2:36:12

胃管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共收治需留置胃管患儿243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32例,每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需详细、认真填写{d,JL#F科发生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本科自行设计调查表,观察2009年1月~2011年1月&JL#b科留置胃管患儿,详2lttie录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原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时间、导管拔脱方式、患儿人群特征、家长或陪护人特征等信息。

2结果分析

2.1年龄因素

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因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和缺乏适应性等,置管不适就自行拔管。特别是小婴儿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视、听、感觉及运动协调能力尚不完善,随时可将胃管拔出。

2.2性别因素

男孩较女孩发生率高。由于女孩的依从性较男孩高,特别是3岁以上患儿更明显。

2.3父母或陪护人因素

其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拔管率的高低,其相关性呈反比。学历较高的家长或陪护人对置管后的相关知识认知能力较好,能很好地看护好患儿的胃管。

2.4自行滑脱/意外拔除

非计划性拔管中意外拔除所占比例较高。自行滑脱的原因主要为胶布由于哭闹、出汗松脱;翻身、活动时负压吸引器滑至床下,特别是其内容物多时更易导致胃管被拉出;咳嗽或打喷嚏时由于强大的气流带动胃管活动,被强行冲出。

2.5时间因素

非计划性拔管通常高发于夜间。由于此时护士人员少,患儿此时也通常处于睡觉状态,加之家长困乏,最终导致警惕性下降。

2.6肢体约束因素

由于小儿患病,家长或陪护人都比较心疼,不忍对其进行约束,总是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将胃管看护好,可当家长稍不在意时,就极易发生拔管。

2.7留置时间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由于长时间的置管容易引起小儿的不适感增加,极易发生拔管。

3护理对策

3.1妥善固定

依据周平波、黄爱微等[7-8]提出的“Y型”及“工”字形方法进行改进。一种“Y型”固定采用3M胶布,根据患儿的鼻翼的大小,取1条长5~10crn、宽2~3CTll的胶布,从一端中间撕开3~7C1TI,未撕开的贴于鼻翼上(靠近鼻尖),撕开的2条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交叉绕在胃管上;再取长5cm的胶布,从中间撕开成2条,将其中一条以“Q”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另一条固定于鼻翼胶布上端。另一种方法是“工字型”固定,采用3M胶布,取长3~5cm、宽2~3om的胶布,在上2/3cm、下1/3cm处两边分别向内剪去,留1cm,即成“工”字型,上贴于鼻翼上,下贴包绕于胃管上。再取一条形3M胶布约1cm×5cm,同样以“Q”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负压器用别针固定于枕头或衣领上,及时倾倒负压器内容物。

3.2加强健康教育

在留置胃管前详细的给家长、陪护人员及>3岁的患儿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对疾病治疗带来的影响,争取患儿及家长的支持、配合,也可以请治愈的患儿及家长进行实例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儿及家长充分了解非计划拔除胃管带来的严重影响。指导家长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指导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牵拉胃管。如有胶布粘贴不牢固或胃管脱出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处理。

3.3适当的肢体约束

对于哭闹严重的小儿进行合理的保护性约束,以减少拔管的发生。如新生儿给予小手套;小婴儿给予肘弯处约束,使其不能弯曲拉到胃管;较大患儿则给予约束带约束。

3.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由于非计划性拔管较容易发生在夜间,此时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繁忙、负荷较重,特别是夜间1人值班期间,无法及时巡视病房。因此,应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采用弹性排班,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白班责任护士应多到病房和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发生。

3.5加强巡视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对发生有胶布松动的、活动剧烈的、严重不耐管的患儿给予及时的处理,以降低拔管率。

3.6及时处理患儿的感冒

对于发现患儿有感冒时,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减轻其咳嗽、打喷嚏症状,以减少其非计划性拔管率。

3.7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使患儿及家长获得心理支持,提高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对>3岁患儿的积极配合给予鼓励、表扬。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家长要反复多次进行沟通,以达到理解并配合的要求。

胃管范文篇2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2.4胃管固定可采用“Y”法固定胶布,将宽胶带纵形剪开呈“Y”型,整端从鼻跟至鼻尖贴于鼻梁上,撕开的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贴于胃管上,露在外面的胃管可用胶带固定于耳旁,胃管固定应牢固,防止反复置管给患儿带来痛苦。

3鼻饲护理

3.1在喂养过程中,需观察喂养的耐受情况,如胃内残余奶汁不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则将残余奶量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量;若下次仍有残余,奶量应减少2~4ml;如腹围较前增加1.5cm,应详细查体,如体检正常,可暂停喂乳一次。如果下次喂奶仍有上述情况,需摄腹部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可采用间断喂养,此方法操作简便,能诱发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较快地促进胃肠道成熟。喂养过程中优先选用母乳,母乳中所含成分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鼻饲液温度一般在38~40℃,可以以前臂内侧测试乳汁,以不烫手为宜。每次喂乳前后,可以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各5min,以刺激口腔感觉神经,促进吸吮反射成熟和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和缩短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后使患儿右侧卧或俯卧,有助于胃排空。

3.3保持胃管通畅,鼻饲乳汁前后,均应注入2~5ml温开水,以防胃管堵塞。喂完后固定好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乳。3.4防止并发症胃内容物不受控制地进入食管,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慢性肺疾病,因此,应加强巡视,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

4拔管

拔管时应捏紧胃管末端,严防奶汁滴入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拔管时动作应轻柔,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拔管后患儿自主进食,宜少量多餐,可每2小时喂哺一次,密切关注患儿进食情况。

通过以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胃食管反流,缩短了至经口喂养的时间,使患儿体重增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日,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邢佑敏,张桂萍,颜利.危重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6):683-684.

[2]张英,金铁臣,王惠玲.胃管插入长度与身高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58.

[3]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40-41.

[4]贺雪琴,郭维奇.改良新生儿插管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40.

胃管范文篇3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2.4胃管固定可采用“Y”法固定胶布,将宽胶带纵形剪开呈“Y”型,整端从鼻跟至鼻尖贴于鼻梁上,撕开的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贴于胃管上,露在外面的胃管可用胶带固定于耳旁,胃管固定应牢固,防止反复置管给患儿带来痛苦。

3鼻饲护理

3.1在喂养过程中,需观察喂养的耐受情况,如胃内残余奶汁不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则将残余奶量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量;若下次仍有残余,奶量应减少2~4ml;如腹围较前增加1.5cm,应详细查体,如体检正常,可暂停喂乳一次。如果下次喂奶仍有上述情况,需摄腹部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可采用间断喂养,此方法操作简便,能诱发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较快地促进胃肠道成熟。喂养过程中优先选用母乳,母乳中所含成分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鼻饲液温度一般在38~40℃,可以以前臂内侧测试乳汁,以不烫手为宜。每次喂乳前后,可以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各5min,以刺激口腔感觉神经,促进吸吮反射成熟和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和缩短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后使患儿右侧卧或俯卧,有助于胃排空。

3.3保持胃管通畅,鼻饲乳汁前后,均应注入2~5ml温开水,以防胃管堵塞。喂完后固定好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乳。3.4防止并发症胃内容物不受控制地进入食管,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慢性肺疾病,因此,应加强巡视,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

4拔管

拔管时应捏紧胃管末端,严防奶汁滴入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拔管时动作应轻柔,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拔管后患儿自主进食,宜少量多餐,可每2小时喂哺一次,密切关注患儿进食情况。

通过以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胃食管反流,缩短了至经口喂养的时间,使患儿体重增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日,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邢佑敏,张桂萍,颜利.危重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6):683-684.

[2]张英,金铁臣,王惠玲.胃管插入长度与身高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58.

[3]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40-41.

[4]贺雪琴,郭维奇.改良新生儿插管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40.

胃管范文篇4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讨论。现就胃管的选择、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应重视的问题进行综述。

1胃管的改进

1.1硅胶胃管硅胶胃管与橡胶胃管相比优点较多,与组织相容性大,已逐渐取代与组织相容性小的橡胶胃管;且硅胶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末端连接一小塞子,灌注后只需将小塞子塞住末端开口,不必反折末端并包裹纱布,节约卫生材料;管道是透明的,便于观察管内情况;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灌注食物或引流。

1.2弯头胃管在传统胃管基础上,对管前端进行改造,其前约为一长4cm的实心段,实心段向端头渐渐变细并向一侧弧形弯曲30°角,端头为一圆滑尖头;实心段与空心段夹角处有一侧孔,且向管尾每隔4cm有一孔,共4个,绕管凿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距管前端15cm、25cm、45cm、55cm、65cm、75cm各有一刻度线,距管尾4cm处一侧稍凸起与弯头相对应,用于判断弯头的指向。该胃管与传统胃管比,具有引流效果好、操作时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不需要特殊体位,易插入,避免普通胃管在吻合口盘旋的弊端,为昏迷、危重等患者解决了误入气管、插管困难难题。

1.3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刘志兰、赵红研究的一次性滴喷药物胃管是用小号硅胶管行胃管插入并将胃端制作多孔,置入胃贲门,另一端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使药滴入,适当挤压莫菲氏滴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可达到及时有效治疗的目的。

1.4带有三通阀的胃管马振芝[1]等研制了一种带有三种阀的胃管,即由一根端头为实心的塑料管作为胃管,其插入端的头部有与管腔相通的、向外上方倾斜的斜孔,在靠近斜孔管壁上有相互错开的壁孔,通过插接在胃管外露端口上的三通阀构成。其避免了饲后反折胃管、夹子固定等程序;管接头与注射器、输液管连接紧密,从而解决了注入液外溢的问题。

2不同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

2.1新生儿插管方法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因而加大了插管难度,贺雪琴提出改良新生儿插胃管法,即在插胃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5~7cm时(快到达咽喉部)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温度适宜的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往入插至胃内。

2.2小儿插管方法对能配合的3岁以上小儿采取同服盐水法:当胃管到达咽部时助手用汤匙给患儿喂生理盐水,边喂边将胃管插至胃内。对昏迷、哭闹不合作小儿使用简易开口器法:患儿仰卧位,固定头部,将特制注射器(一次性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减去乳头及根部,修整切面使其平滑)插入口腔至舌根部,助手固定口腔外空筒柄部,操作者将胃管沿注射器内壁送下直至胃部。上述方法与常规法相比降低了患儿的痛苦,便于护士操作,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2.3成年人一般插胃管法从解剖学上看,咽部有喉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因此,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快速插管法正是由于缩短喉上神经的刺激的时间,减轻插胃管时恶心呕吐症状而获成功。郭素珍[2]、庄雪珍则提出饮水插胃法:当胃管插入14~16cm时用小勺喂水并嘱其下咽,在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此法可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道而不易误入气管。石尚英等采用按摩耳部咽喉穴(耳屏内侧上1/2处)至耳部发热,有轻微痛感时迅速插入胃管,其目的也是减轻咽部对刺激的反应。也可在插管前在咽喉部喷局麻药,降低对胃管刺激的敏感性。

2.4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

2.4.1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传统的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是在插胃管前去枕,协助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法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往往难以奏效,其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咽部组织松弛、舌根后坠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将患者头部托起难以改善堵塞状况。徐亚金摸索出侧位拉舌插胃管法,患者侧卧位时舌向后坠的重力作用减少,舌后坠减轻,同时由于拉舌钳作用,口咽部不再受堵且比正常情况还要增大,所以便于胃管插入。该法节省材料,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常规法导致误吸、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2.4.2浅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由于昏迷患者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常规法插胃管易进入气管而至失败。陈健春采用刺激法,即将胃管插入15cm时先用一些刺激手段使患者产生吞咽反射,在此一瞬间迅速送入胃管,此法成功率达94%。刘亚红采用侧位置胃管法: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面对患者由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此法不依赖患者做吞咽动作,成功率达98%,且特别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及颈强直患者。张金华介绍双枕垫头快速插胃法[3]:将双枕直接垫于患者头下,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双方交替快速插管至胃内,此法可节省人力和术者体力,尤其可使躁动患者头部固定,方便夜班护士一人操作。用不锈钢细密弹簧丝支撑胃管法可增加胃管硬度顺利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从而提高插管成功率。

2.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插胃管法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套的压迫,使胃管插入受到阻力,因此苏素提出改进方法是[4]将患者保持头、颈、躯干水平位,当胃管置入16~18cm感阻力增加时由助手拔出气管套管0.5~1cm,操作者将胃管顺势插下,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气管套管返回原位,然后将胃管继续插至胃内。对气管切开清醒的患者置管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减轻对鼻部和咽部的刺激。李雪英报道[5]用润滑麻醉剂(2%利多卡因和适量石蜡油)滴0.3ml于一侧鼻孔、0.5ml于舌根部,并涂于胃管前10cm处,由于患者反应轻而获成功。赵禾欣等对15例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法获得100%成功。对机械通气患者插胃管方法也大有改进,传统观念认为卡弗充气会造成插管困难,往往放气后才插管,单此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田永明的研究表明卡弗不放气直接插管与放气后插管相比其插管一次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不放卡弗直接插管对患者有利[6],以上各法解决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特殊情况下插胃管这一棘手的难题。

3留置胃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插管时间插胃管对没有颅内压增高的脑血管病患者有益,单对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脑血管病患者插管可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因此插管前要了解患者颅内压情况,插管时间宜选择在采用降颅压措施后,在生命垂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时应避免插入胃管。

3.2判断胃管位置胃管位置错误临床并不少见,易发生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的患者。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至关重要,在患者痰液较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又似痰液的液体。陈泽红、陈丽芳分别报道没有认真验证胃管误入气管致呼吸困难、死亡的教训[7],应引起重视。插管后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需同时使用《基础护理学》所介绍的3种方法,缺一不可,若结合用pH值试纸检测会更稳妥,胃液pH值在1.5~3。

3.3胃管的固定由于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出汗,采用常规固定胃管法,固定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滑出。我院在临床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固定方法,可明显减少以上不足。方法是用线在胃管近鼻翼处打一个外科结,在眉心处打第2个结,用一根1cm×1cm大小胶布固定线于鼻梁中段,一根2cm×2cm大小胶布固定第2结于眉心处,第3根胶布固定胃管于颊部,胶布最好用布胶布,不宜选用一次性微孔胶布。

3.4胃管留置时间按《护理学基础》要求,长期鼻饲患者7天更换1根胃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但车杰等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患者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

3.5鼻饲误吸问题颅脑外伤、意识不清、脑血管意外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鼻饲误吸的危险,咳嗽、呕吐有可能会使胃管变更位置,增加误吸可能性,鼻饲过快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均可导致发生误吸。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为10%~77%。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首先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吸尽气管内痰液防吸痰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患者体位也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取半坐卧位,借重力作用可防止反流、误吸。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后30min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出现误吸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

4经验教训分析

4.1小儿胃管误吸插致呼吸困难1例教训[7](1)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胃管注入气体,听诊胃底区过水声,来检测胃管是否在胃腔内,有无误入气管。(2)当小儿病情严重,手术后反应差者,不能同成人出现明显呛咳气急、紫绀、窒息等反应,可提示术者予以重视,应予加强鉴别密切观察。(3)本例患儿曾有烦躁等表现,未经查找原因即予镇静剂,险延误救治。

4.21例胃肠减压胃管打2个死结的教训[8](1)置管动作与患者吞咽动作配合不当,易致胃管盘曲。(2)胃管置入太深致胃肠内盘曲。(3)送管太急,而胃管经食管3个狭窄区和贲门进管较慢,致盘曲。(4)当拔管时拉力作用下打成死结,故拔管时要边捻边拔,液体石蜡40ml从胃管内注入,可防止及解除胃管在胃内套绕打结。

4.321cm断裂胃管从肛门瘘口排出的教训[9](1)人为因素改变胃管结构:操作者为防止引流不畅或阻塞而人为增加3个孔。(2)胃管留置时间长,受胃酸刺激造成导管老化、断裂。

4.4胃管压迫时间过长致鼻咽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未引起鼻腔大出血及其他任何疾病,于置管37天后突发胃管留置侧鼻腔大量出血。按医疗护理常规要求每3~4天更换1次胃管,硅胶胃管适当延长,但各类书籍于留置时间未明确规定为7~31天不等。车杰做了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分别于置管前后对双侧鼻黏膜颜色、弹性变化进行比较,各30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1~20天(甲组)、21~30天(乙组)、31~40天(丙组)进行观察,发现甲组鼻黏膜充血5例,咽黏膜充血2例,占6.67%。乙组鼻黏膜充血8例,咽黏膜充血4例,占13.33%。丙组鼻黏膜充血16例,水肿8例,糜烂4例,占93.33%;咽黏膜充血12例,水肿3例,占50.00%。胃前端处5~10cm有不同程度变黑,其中甲组11例,乙组18例,丙组26例,可见置管时间过长,降低了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鼻黏膜水肿、溃疡。据上研究,置管最宜时限应为21~30天,此例鼻腔大出血应由置管时间过久所致。

5小结

综上所述,同道们对接受胃管留置术的不同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的患者,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技术处理方法,提高了留置胃管术的成功率。现国内引进的胃肠营养新型胃管,具有软、细、耐腐,有导向引丝,置管期可达90~180天,但价格昂贵。如国内医疗器材生产厂家,对胃管现存的软、脆、缺少导向等缺陷加以改进,将更便于临床,利用留置胃管术的一次成功。

【参考文献】

1马振芝.介绍一种带有三通阀的胃管.中华护理杂志,2003,35(4):226.

2郭素珍.饮水插胃管法的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1,21(1):113.

3张金华.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4,16(2):36.

4苏素.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3,15(1):16.

5李雪英.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的护理体会.广东医学,2003,20(10):818.

6田永明,机械通气病人安置胃管的对比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6(4):9-10.

7陈泽红.小儿胃管误插气管致呼吸困难1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6(4):37.

胃管范文篇5

1.1咨询专家的选择。采用经验选择的方式,根据在护理实践和管理领域工作多年、专业知识丰富、思维和判断力强的要求,选择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急危重症及外科的20名专家为函询对象,主要包括:①临床护理专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②护理管理专家,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长。1.2方法。1.2.1成立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理学硕士、1名急诊科医生以及数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设计、选择联系咨询专家、设计专家函询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1.2.2设计函询问卷。通过对医院近几年发生的胃管置入术风险事件分析,发现临床上常发生由于病人因素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置管困难、胃管置入位置错误或心搏、呼吸骤停等风险事件,再对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以及文献查证,形成第1轮函询问卷。问卷总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为初步建立的胃管置入术的风险指标和风险因素,包括置管困难、鼻黏膜或消化道出血、心搏骤停、呼吸骤停及胃管位置判断错误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请函询专家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各项风险指标和风险因素进行判断(非常常见=5分、常见=4分、比较常见=3分、一般=2分、不常见=1分)。问卷后面附有“修改意见”及“建议添加项目”,方便专家修改。第二部分为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的基本信息、对内容及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1.2.3函询方法。采用电子邮件和亲自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要求1周内回复。根据第1轮专家意见和统计分析结果,拟定第2轮函询问卷,对参加上轮咨询的专家继续进行第2轮函询,经过两轮函询之后,最终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初步确立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1.2.4指标筛选标准。对两轮函询结果进行统计,保留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分和(或)变异系数(CV)<0.3的条目,并结合专家主观意见进行条目的最终取舍。专家的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熟悉程度(Cs)+判断依据(Ca)]/2,其中Cs表示专家熟悉程度,Ca表示专家判断依据,权威系数值越高说明专家专家权威性越高,对所研究内容的把握度越大[2];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程度≥0.7为可接受信度,>0.8表示可信度较高[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W)表示,CV表示专家对每一个指标意见的一致性,一般<0.3,数值越小表示一致性越好;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的一致性,数值为0~1,取值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高[4]。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用专家的Cr来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20份问卷,分别回收20份、19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5%。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2.2专家的权威程度。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8,0.89,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本研究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3,肯德尔协调系数见表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轮函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2.4函询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评估表具体权重分配及指标分值见表2。

3讨论

胃管范文篇6

关键字:长期植物人气管切开置入胃管

1、关于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patient):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此种状态称“植物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患者称“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being)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脑电图呈杂散的波形。植物状态与脑死亡不同,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死亡。脑死亡者,无自主的呼吸与心跳,脑电图呈一条直线。

植物状态病人因不能进食,不能自理大小便,长期卧床不能翻身,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康复护理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关键。气管切开护理:常更换内导管及纱布,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痰多时及时吸痰,注意气管内湿化,尽早拔除气管导管,以利于吞咽训练,减少感染。

2不同年龄的植物人置入胃管的方法

2.1新生儿插管方法

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因而加大了插管难度,贺雪琴提出改良新生儿插胃管法,即在插胃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5~7cm时(快到达咽喉部)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温度适宜的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往入插至胃内。

2.2小儿插管方法

对能配合的3岁以上小儿采取同服盐水法:当胃管到达咽部时助手用汤匙给患儿喂生理盐水,边喂边将胃管插至胃内。对昏迷、哭闹不合作小儿使用简易开口器法:患儿仰卧位,固定头部,将特制注射器(一次性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减去乳头及根部,修整切面使其平滑)插入口腔至舌根部,助手固定口腔外空筒柄部,操作者将胃管沿注射器内壁送下直至胃部。上述方法与常规法相比降低了患儿的痛苦,便于护士操作,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2.3成年人一般插胃管法

从解剖学上看,咽部有喉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因此,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快速插管法正是由于缩短喉上神经的刺激的时间,减轻插胃管时恶心呕吐症状而获成功。郭素珍[2]、庄雪珍则提出饮水插胃法:当胃管插入14~16cm时用小勺喂水并嘱其下咽,在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此法可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道而不易误入气管。石尚英等采用按摩耳部咽喉穴(耳屏内侧上1/2处)至耳部发热,有轻微痛感时迅速插入胃管,其目的也是减轻咽部对刺激的反应。也可在插管前在咽喉部喷局麻药,降低对胃管刺激的敏感性。

2.4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

2.4.1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

传统的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是在插胃管前去枕,协助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法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往往难以奏效,其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咽部组织松弛、舌根后坠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将患者头部托起难以改善堵塞状况。徐亚金摸索出侧位拉舌插胃管法,患者侧卧位时舌向后坠的重力作用减少,舌后坠减轻,同时由于拉舌钳作用,口咽部不再受堵且比正常情况还要增大,所以便于胃管插入。该法节省材料,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常规法导致误吸、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2.4.2浅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

由于昏迷患者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常规法插胃管易进入气管而至失败。陈健春采用刺激法,即将胃管插入15cm时先用一些刺激手段使患者产生吞咽反射,在此一瞬间迅速送入胃管,此法成功率达94%。刘亚红采用侧位置胃管法: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面对患者由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此法不依赖患者做吞咽动作,成功率达98%,且特别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及颈强直患者。张金华介绍双枕垫头快速插胃法[3]:将双枕直接垫于患者头下,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双方交替快速插管至胃内,此法可节省人力和术者体力,尤其可使躁动患者头部固定,方便夜班护士一人操作。用不锈钢细密弹簧丝支撑胃管法可增加胃管硬度顺利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从而提高插管成功率。

2.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插胃管法

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套的压迫,使胃管插入受到阻力,因此苏素提出改进方法是[4]将患者保持头、颈、躯干水平位,当胃管置入16~18cm感阻力增加时由助手拔出气管套管0.5~1cm,操作者将胃管顺势插下,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气管套管返回原位,然后将胃管继续插至胃内。对气管切开清醒的患者置管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减轻对鼻部和咽部的刺激。李雪英报道[5]用润滑麻醉剂(2%利多卡因和适量石蜡油)滴0.3ml于一侧鼻孔、0.5ml于舌根部,并涂于胃管前10cm处,由于患者反应轻而获成功。赵禾欣等对15例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法获得100%成功。对机械通气患者插胃管方法也大有改进,传统观念认为卡弗充气会造成插管困难,往往放气后才插管,单此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田永明的研究表明卡弗不放气直接插管与放气后插管相比其插管一次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不放卡弗直接插管对患者有利[6],以上各法解决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特殊情况下插胃管这一棘手的难题。

3关于长期护理的注意事项

1、患者要多与外界环境接触。a)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患者要经常晒晒太阳。b)要经常将患者推到户外转转,多看看外面。外界的刺激,对于患者的促醒是非常必要的c)不能出去的患者也要经常坐起,最好将双脚放于地上。经常活动腰背部,保持躯干关节的功能位,不要总让患者躺在床上。

2、做脑室分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a)要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这就需要每天按压引流管的阀门处。按压的时间及次数,根据出院时医嘱为准。若按压引流管后压扁的部位很久不能隆起,或按压不动,局部张力高,患者神志较前淡漠,嗜睡,体温增高等。要立即请专科医生检查,是否管子出现堵塞。b)还有一种情况,压管子的阀门处是通的,但患者精神意识明显差,有抽搐,小孩哭闹,也有可能问题出在分流上。分流管分为低压管、中压管、高压管,如果选择的压力管不合适,照样会出现脑积液分流不好,使脑室继续扩大,要及时看专科以明确诊断。

3、怎样与植物人交流?a)对患者进行感官刺激:植物人的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某些患者的大脑中有信息加工机制存在,所以实施感官刺激或感官疗法很有必要,可以使外界的感官刺激,从不被认知到朦胧感知最终变得有效,感官刺激的过程也是激发患者的信息加工机制不停运作的过程,起到了积极促醒患者的作用。b)注意说话语速:与植物人患者交流的时候,说话语速要慢,语调要温和,对相同的话语要多进行重复。c)给患者唱歌:可以经常给病人唱一些歌,尤其是患者平素喜好的歌,唱的时候要充满情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是否在注意听,这种方式要远比听耳机要好的多。

总之,长期气管切开置胃管留置导尿植物人的护理,是一件很繁琐而且要求很高的工作,病人家属和医院护理人员要做到细致,耐心,期待植物人早日苏醒。

【参考文献】

1马振芝.介绍一种带有三通阀的胃管.中华护理杂志,2003,35(4):226.

2郭素珍.饮水插胃管法的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1,21(1):113.

3张金华.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4,16(2).

4苏素.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3,15(1):16.

胃管范文篇7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超声影像技术;改良式置管

在胃肠外科中,肠梗阻较为常见,其是一种多发急腹症,该病症若不及时接触,则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绞窄性肠坏死、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在治疗肠梗阻时,胃肠减压仍是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和治疗方法,其主要自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将聚集的液体和气体利用虹吸原理排出体外,以促使消化管壁张力和胃肠道压力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2]。但因临床缺乏定量、定位标准、患者配合度差异、护士操作差异等影响,所以胃液引流仍存在一些问题[3]。因此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即分析了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研究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区间24-69岁,统计均值(45.3±2.7)岁。参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25-68岁,统计均值(45.2±3.4)岁。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结果P值>0.05,可比。1.2方法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取平卧体位,对患者剑突、耳垂、耳尖长度进行测量,测量长度后置入胃管,确保其达到胃内,将胃液从胃管抽出,将10mL空气注入胃管,闻及气过水声,在水中置入胃管末端,连接引流器,无气泡溢出,采用3M胶带在鼻翼处妥善固定胃管,二次固定在同侧脸颊经高举平台法完成。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具体为:首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置管目的,对患者存在鼻中隔弯曲与否做出评估,对其鼻腔大小测量,了解前1d进食种类,对胃管合理选择。护士在置管时需确保患者吞咽节奏与送管速度吻合,若吞咽动作与之不符,则插入10-15cm时胸骨柄紧贴下颌,将食管弧度加大,以防食管上段胃管盘旋。胃管与引流器需连接紧密,于脐周下方放置,呈负压状态。协助患者置管后取右侧卧位,在剑突下方放置低频探头(涂有耦合剂),对胃管部位加以确定,在胃窦或胃体内对胃管位置按照B超影响调整并标记。最后调整为半卧位,以防胃管脱管、扭曲、受压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及时排除胃液,加速肠蠕动。1.3评价指标比较2组第1d、2d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60-89分)、满意(>90分)等三个选项。)。1.4数据处理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且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2.1对比2组胃液引流量表1中所示,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2.2对比2组并发症率表2中所示,2组对比并发症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2.3对比2组总满意率表3中所示,2组对比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肠梗阻指的是肠内容物因各种因素所致无法从肠道正常通过的现象,其发生后主要症状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4]。在治疗该病症时,处理原则为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接触肠道梗阻,而有效方法即为胃肠减压,但因该操作具有侵入性,且会引发引流不畅、插管困难、恶心呕吐等问题和不适,所以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5]。通过对患者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其中前者可对胃内胃管所处位置予以准确观察,可对胃管顶端至胃窦或胃体位置在B超图像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侧孔与胃壁紧贴,同时可防止胃管侧孔吸钳和保障充分引流;而后者可确保患者置管后胃管前端直达胃窦或胃体内,可避免管道打结和扭曲,且利于在胃体下方妥善固定,且管道呈持续负压状态,有利于持续引流,进而保障有效胃肠减压,以预防各种并发症[6]。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可见,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和作用综上,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显著,即可对胃液有效引流,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其病情恢复,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妙勤,刘丽梅.改良式置管结合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7(6):229-231.

[2]陈亚东,还勇为,孙波,等.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外科手术对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9,28(3):276-278.

[3]张炎彬,黄铠生,刘旭华,等.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术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6):594-596.

[4]邓建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0(18):508-509.

[5]曾新忠.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7,(19):431-432.

胃管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0.8岁。其中,年龄在1月~1岁间者18例(51.4%),1~3岁者9例(25.7%),>3岁者8例(22.9%)。其中,男23例,女12例。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①经机械通气48h后进行患儿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有新的或进行性肺浸润;②肺部有湿啰音;③体温37.5℃以上;④白细胞>10×109/L;⑤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⑥支气管分泌物中可分离出病原菌或新的病原菌。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并记录有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留置胃管与否、是否定期翻身、是否应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种类、患儿母亲有无肺疾病、原发病情况、机械通气的时间等。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检验水准为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同时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ICU住院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共120例,其中35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9.2%。

2.2影响因素分析

将35例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儿做观察组,将同期ICU住院行机械通气但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8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病例回顾收集的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留置胃管与否、是否定期翻身、是否应用抗生素、原发病情况、机械通气的时间等6个因素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有关。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因素,同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年龄、留置胃管、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等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定期翻身是保护因素,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危险因素。

胃管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鼻饲患者158例,男105例,女53例;年龄38~75岁;昏迷127例,清醒31例。经精心护理,158例患者中发生食道反流3例占3.8%。

2护理

2.1插管长度及管的选择45~55cm为常规置管长度。成人食管长度约25~30cm,咽部长度约12cm,鼻腔长度约为8cm,总长度为45~50cm。而鼻饲管第2、4侧孔距顶端距离分别为2cm和8cm。从解剖学角度讲,此长度鼻饲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即第2、3侧孔在食管下段,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有反流可能。因此,陈一剑等[2]认为常规置管长度导致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插管长度应在常规插管的基础上增加4~8cm。即将插管长度延长到55~60cm。使管端接近幽门部,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为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常选用小管径(Fr12~Fr14),大管径的胃管比较硬,不易弯曲,会引起鼻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增加食道反流的发生率。

2.2插管的操作方法神志清楚者插至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或用小勺喂水使其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昏迷患者插至15cm时托头,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增加通过咽部弧度,便于胃管插入。插管动作要轻柔,反复的插管易导致黏膜损伤,是引起食道反流的主要原因。插入后要通过抽吸出的液体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并固定牢固。可在出鼻孔处用一线绳打一活结,两边固定于耳廓,防止胃管滑出和误拔。

2.3鼻饲时患者的体位患者取半坐位或直立坐位,进行鼻饲并保持体位30~60min。仰卧位会增加患者误吸的危险;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及昏迷的患者,在鼻饲前予以翻身、拍背、彻底吸尽痰液,防止鼻饲后短时间内吸痰或咳嗽等刺激引起食物返流;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时,采取让患者头偏向健侧,鼻饲后30min内不予翻身或进行其他操作[3]。

2.4鼻饲的速度和量每次鼻饲时应确认胃管的位置,并回抽胃内残留液,如>100ml应暂停鼻饲。鼻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30ml,每次鼻饲的量≤400ml。包括冲管的温开水。对于高危患者,每次≤300ml。速度过快,会使患者产生胃食道反流。

2.5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留置胃管有恐惧、紧张、排斥的心理,害怕因插管引起难以忍受的不适,对护士的解释和指导不能全面理解,不能配合护士置管,再加上护士技术水平不高,反复多次插胃管导致患者精神紧张,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致恶心呕吐,引起误吸性肺炎致发热;甚至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咽喉、食管瘢痕增生,导致食管狭窄[4]。因此,尽量对留置胃管可能产生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给予理解、同情、鼓励与安慰,同时指导家属协同作思想工作,使其消除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插胃管治疗,减少留置胃管期间的恶心、呕吐,防止胃食管反流。

胃管范文篇10

1鼻饲的意义

禁食可使病人抵抗力下降,内环境紊乱,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菌群失调和上消化道出血,加重脑损害。因此只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才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只要一般状态允许,即使已有上消化道出血也应早营养。这不仅能提供合理的胃肠营养,建立安全有效的给药通路,更有助于胃肠粘膜保护,避免肠道菌群失调,还有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2置胃管技巧

神经外科病人多有意识障碍,很难配合置胃管的操作进行吞咽。由于昏迷病人不能有意识地配合插胃管,并且多有吞咽翻身迟钝等,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气管内外套管直接或间接压迫食道,插胃管就有一定难度。我们的体会是:观察呼吸动作,在吸气时置管,因为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食道被动扩张,便于将胃管置入。置管时要缓慢抬高头部,减少插胃管的阻力,同时利用吞咽时间差,减少刺激性,不容易发生呛咳。这样插胃管的成功率就高些,可避免因反复插入损伤食道粘膜。若胃管反复置入口腔,则在胃管进入咽后壁后(可从置入长度判断),旋转置入胃管,必要时可借助喉镜。

3鼻饲方法

鼻饲营养应持续低流量胃管滴入,如此既能最大限度降低胃肠负荷,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又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和腹部情况,循序渐进,相应调整鼻饲的内容和量,逐步完成静脉营养向胃肠营养的过度。

4鼻饲时间

一般在病人受伤后3-5天开始鼻饲,每次鼻饲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至200毫升,每天6-8次,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保证每日热量,合理营养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鼻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8-41℃,如果食物温度过高,易使胃粘膜烫伤,温度太低易导致腹泻。鼻饲中灌注速度不宜过快,这样易发生食物返流,每次时间为10-15分钟。

5鼻饲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鼻饲中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一般在鼻饲钱要抽吸胃液,如抽出咖啡色液体,提示已经发生应激性溃疡,应暂时停止鼻饲营养。可根据医嘱给药冲洗胃管,或者给予胃粘膜保护剂等治疗,另外,应观察病人的大便情况,特别是大便的颜色,如发现大便颜色呈柏油样,也提示发生应激性溃疡。

鼻饲中注意防止食物污染。鼻饲管每周更换一次,当日晚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于次日晨起由另一侧鼻孔插入,避免同意鼻孔引起鼻腔压迫性出血,配置食物时要认真执行操作规范,餐具要洗净消毒,每次鼻饲后要用温水冲洗胃管。

观察腹部情况,如病人腹胀,鼻饲食物中不能含有糖过高,及时查血钾。注意食物的温度并保持食物清洁,以防止发生腹泻,食物易消化少油腻,如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要及时调换食谱,选择清淡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