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4:08:06

胃癌术后

胃癌术后范文篇1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疲劳、低氧等使能量失衡,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据专家统计,40%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术64例,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

1.1情志护理

胃癌术后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折磨,容易产生忧虑、紧张、悲观、恐惧、失望的心理,此时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治疗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忧思伤脾”、“恐则伤肾”的道理,向患者解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的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不升,则胃不降,而出现纳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同样会出现纳呆,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情志护理,尽快康复。

1.2术后营养护理

我们把术后营养护理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3日内为第1阶段。此时吻合口尚未愈合,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禁饮食,带有胃管,应配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护理,以减少内源性能量消耗。根据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把各种营养素混合在配制营养液3L的输液袋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补充液体量视排出量而定,一般2500~3000mL,其中热量在6698~10048kJ/d,蛋白质不低于1g/kg,以6.26g蛋白质相当于1g氮计算,以复合氨基酸形式提供,同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②第2阶段一般为术后4~6日。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肠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吻合口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经口进食。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其排空较慢,开始嘱患者饮水(以温水为宜)。首次进量20~30mL,严密观察患者进水后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每次增加5~10mL,至40~50mL为止。第5日给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6日进全量流质100~150mL,连续3日。③第3阶段为术后7~10日。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营养摄入方式改为完全经口进食,停用静脉营养,经口进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0048kJ,蛋白质不少于200g。第7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患者进食时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再以流质开始,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普食。

1.3术后饮食护理

1.3.1少量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另一种是胃大部切除,胃的容量比原来小了几倍,所以每次进食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增加食量,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2食物选择

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有研究认为[2],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1.3.3食物温度

食物过热容易烫伤口腔、胃肠黏膜,特别易伤及刚愈合的吻合口,甚至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食物过冷易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使营养物质流失,所以适宜的食物温度非常重要。

1.3.4食物烹调

烹调食物时,应少盐,忌辛辣。尽量切碎炖烂,并选择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就餐习惯、爱吃的食物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刺激食欲,增进饮食。

1.3.5食后观察

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保健治疗药膳

2.1陈皮大枣饮

陈皮1块,大枣3枚。大枣去核与陈皮共煎取汁150mL,每日1次。此食疗方具有行气健脾之功效。经研究证明,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同时还能使血清中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增强,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3]。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有对抗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有抗癌作用[4]。

2.2枸杞瘦肉甲鱼汤

枸杞子40g,瘦猪肉150g,甲鱼500g。将枸杞子洗净,猪肉切细丝,甲鱼去内脏切块,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撒食盐等调味,佐餐。每日适量常服。本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胃癌术后体弱、贫血。

2.3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术后。

2.4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有消积除胀之功效,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3体会

情志及饮食营养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术后患者,因受肿瘤的侵害和手术的创伤,热量需要明显增加,又因术后短时间内胃肠道不能进食,更易缺乏营养,影响机体康复。本组病例通过术后合理的情志调节及饮食护理均顺利康复,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他合并症,体质量甚至超过入院时的水平。因此,胃癌术后情志和饮食营养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邓君明,麦康森,艾庆辉,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胃癌术后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早期胃癌行ESD治疗6例,超声内镜检查,病变位于胃黏膜下层,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例术中出现出血,转腹腔镜中心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经止血、制酸、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他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

1.2方法

插入胃镜仔细检查整个胃腔,行胃黏膜亚甲蓝染色,再次确认病变部位,在病灶边缘由注射针注入生理盐水抬高病变局部使其完全隆起,使病变与肌层分离,再利用多种内镜用刀切开病变周围黏膜,沿着黏膜下层进行剥离。适用于胃任何部位的无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癌症病灶,操作简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甚了解,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病人进行病情、手术及相关的心理咨询;鼓励安慰病人,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等;如有凝血机制障碍和重度贫血,应矫治后才能进行治疗;术前查心电图。③术前12h禁食水,帮助病人摘除口腔内的义齿。④术前30min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以减轻术中肠道平滑肌痉挛。

2.2术中护理

①保持病人正确的左侧卧位,固定好口垫,嘱其放松。内镜插入时嘱其做吞咽动作,使内镜顺利通过会厌部,恶心时可嘱其做深呼吸。②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和生命体征。如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腹部剧痛等低血糖或胃肠牵拉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监测血压、脉搏,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等处理。③护士应熟悉操作的每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协调快速,尽量缩短操作时间。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窒息。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便血现象,注意有无出血、穿孔。遵医嘱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止血、补液等处理[1]。

2.3.2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禁水24h,如无异常,第2天进食清淡流质饮食,连续3d后可进软食。动脉硬化、高血压者应给予适当的降压药,以防术后出血。控制饮食量,防止便秘增加腹压,使焦痂过早脱落而出血。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3.3并发症的护理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出血和穿孔。术后病人出现腹痛、腹胀,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有无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有无呕血、黑便,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止血、配血,并做好手术准备。本组1例出现出血,转腹腔镜中心行手术治疗;1例出现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后经胃肠减压、抗感染、止血、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2.3.4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饮食规律,进易消化软食,忌油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忌食坚硬的食品[2]。出院后如出现持续性腹痛、呕血、黑便应及早就诊。定时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胃癌术后范文篇3

【摘要】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疲劳、低氧等使能量失衡,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据专家统计,40%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术64例,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一、护理措施

1.1情志护理

胃癌术后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折磨,容易产生忧虑、紧张、悲观、恐惧、失望的心理,此时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治疗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忧思伤脾”、“恐则伤肾”的道理,向患者解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的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不升,则胃不降,而出现纳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同样会出现纳呆,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情志护理,尽快康复。

1.2术后营养护理

我们把术后营养护理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3日内为第1阶段。此时吻合口尚未愈合,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禁饮食,带有胃管,应配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护理,以减少内源性能量消耗。根据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把各种营养素混合在配制营养液3L的输液袋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补充液体量视排出量而定,一般2500~3000mL,其中热量在6698~10048kJ/d,蛋白质不低于1g/kg,以6.26g蛋白质相当于1g氮计算,以复合氨基酸形式提供,同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②第2阶段一般为术后4~6日。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肠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吻合口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经口进食。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其排空较慢,开始嘱患者饮水(以温水为宜)。首次进量20~30mL,严密观察患者进水后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每次增加5~10mL,至40~50mL为止。第5日给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6日进全量流质100~150mL,连续3日。③第3阶段为术后7~10日。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营养摄入方式改为完全经口进食,停用静脉营养,经口进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0048kJ,蛋白质不少于200g。第7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患者进食时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再以流质开始,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普食。

1.3术后饮食护理

1.3.1少量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另一种是胃大部切除,胃的容量比原来小了几倍,所以每次进食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增加食量,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2食物选择

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有研究认为,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1.3.3食物温度

食物过热容易烫伤口腔、胃肠黏膜,特别易伤及刚愈合的吻合口,甚至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食物过冷易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使营养物质流失,所以适宜的食物温度非常重要。

1.3.4食物烹调

烹调食物时,应少盐,忌辛辣。尽量切碎炖烂,并选择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就餐习惯、爱吃的食物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刺激食欲,增进饮食。

1.3.5食后观察

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术后保健治疗药膳

2.1陈皮大枣饮

陈皮1块,大枣3枚。大枣去核与陈皮共煎取汁150mL,每日1次。此食疗方具有行气健脾之功效。经研究证明,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同时还能使血清中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增强,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有对抗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有抗癌作用。

2.2枸杞瘦肉甲鱼汤

枸杞子40g,瘦猪肉150g,甲鱼500g。将枸杞子洗净,猪肉切细丝,甲鱼去内脏切块,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撒食盐等调味,佐餐。每日适量常服。本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胃癌术后体弱、贫血。

2.3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术后。

2.4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有消积除胀之功效,腹胀明显者可选用。公务员之家

三、体会

情志及饮食营养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术后患者,因受肿瘤的侵害和手术的创伤,热量需要明显增加,又因术后短时间内胃肠道不能进食,更易缺乏营养,影响机体康复。本组病例通过术后合理的情志调节及饮食护理均顺利康复,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他合并症,体质量甚至超过入院时的水平。因此,胃癌术后情志和饮食营养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邓君明,麦康森,艾庆辉,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胃癌术后范文篇4

随着对胃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使胃癌的治疗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进展期胃癌术后仍有50%以上患者出现肝脏转移和腹膜腔种植转移,因此积极寻找控制和治疗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89例Ⅱ~Ⅳ期胃癌患者实行胃癌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门静脉置泵化疗和常规静脉化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8岁。按TNM分期,Ⅱ期7例,Ⅲ期23例,Ⅳ期9例。组织学类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25例,印戒细胞癌2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9岁。TNM分期,Ⅱ期10例,Ⅲ期29例,Ⅳ期11例。组织学类型:高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31例,印戒细胞癌3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无腹水,骨髓、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化疗均采用FOLFOX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奥沙利铂[(OXA)+5-氟脲嘧啶(5-Fu)],均于术后14~21d开始化疗,连用6次。(1)治疗组: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或结肠中静脉留置门静脉泵,门静脉泵固定于腹部皮下,术后14~21d经门静脉泵缓慢推注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于5-Fu前用)+生理盐水50ml,5-Fu400mg/m2+生理盐水50ml,奥沙利铂100mg/m2+5%葡萄糖注射液50ml,推注前后用肝素钠冲洗门静脉泵以防堵塞。上述治疗1次/4周,连用6次。(2)对照组:常规静脉化疗,CF2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于5-Fu前用);5-Fu4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上述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用6次。两组在治疗中均应用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等止吐,出现骨髓抑制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时给予保护肝肾功能治疗。

1.3随访

89例患者中获随访80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失访9例,其中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通过B超、CT及MRI等检查了解肝转移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

2结果

2.1肿瘤肝转移率及患者生存率

两组胃癌患者疗效对比见表1。表1两组胃癌患者疗效对比(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组35例患者化疗期间10例有轻微腹部不适,8例恶心、呕吐,4例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1例外周感觉神经异常,7例肝肾功能轻度异常,1例腹痛。对照组45例患者化疗期间14例有轻微腹部不适,9例恶心、呕吐,5例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例外周感觉神经异常,8例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患者给予GcsF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维持正常水平,并继续进行化疗。

3讨论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在近l0余年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认为其对杀灭脱落癌细胞、亚临床病灶等有临床意义,对提高术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益[1,2]。

研究发现术前就已经有癌细胞突破组织屏障,进入门静脉的血流中,在肝血窦中形成亚临床转移灶;另外,手术操作、挤压也促进肿瘤细胞进入门静脉血流中,并停泊在肝脏的微循环中,进行分裂繁殖。赵增顺等[3]报道6O例胃癌患者在门静脉中找到癌细胞。研究证实,原发肿瘤切除后,由于反馈的关系,G0期细胞大量进入增殖期,转移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缩短,生长迅速。而且术后早期负荷最小,对化疗最敏感。因此设想在转移尚未建立自己的动脉血供之前,通过门静脉进行化疗,以消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降低肝转移的发生。李太原等[4]研究发现,门静脉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此外,化疗药物通过门静脉直接作用于肝内微小转移灶和癌细胞,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再以无毒形式进入血循环,降低药物的毒性。

目前,铂类和5-Fu仍然是胃癌化疗的公认方案,近年来,一些新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泰素已被用于进展期胃癌的Ⅱ/Ⅲ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8]。本研究对80例Ⅱ~Ⅳ期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分别给予门静脉置泵化疗和静脉化疗,观察其肿瘤肝转移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现本组资料中,1年肝转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年肝转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和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采用术后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疗效优于术后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能降低胃癌术后肝脏转移的机率,有助于提高3和5年生存率。

本组资料显示:术后门静脉置泵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中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轻度异常及外周感觉神经异常。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在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时应用GcsF治疗。在化疗前静脉注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辅以地塞米松等药物,恶心、呕吐可基本控制。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如手足麻木可能为奥沙利铂所致。门静脉置泵化疗的并发症主要是腹痛和腹胀。腹痛大部分发生在化疗药物注入门静脉后24h内,这可能与药物注射过快有关,减慢注射速度可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季加孚.胃肠道肿瘤的新辅助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4):261~263.

2WagnerAD,GrotheW,HaertingJ,eta1.Combinationchemotherapiesinadvancedgastriccancer:Anupdatedmeta-analysis.JClinOnc,ProcAmSocClinOncol,2006,24(18S):12.

3赵增顺,王少文,焦喜林,等.门静脉单细胞转移检测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317.

4李太原,戴安邦,郭礼镒.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16~117.

5LeongT.Chemotherapyandradiotherapyinthemanagementofgastriccancer.CurrOpinGastroenterol,2005,21(6):633~635.

6钱军,秦叔逵,梅静峰,等.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2):746~748.

胃癌术后范文篇5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病理学临床淋巴转移

我院在1995年4月~2005年4月确诊老年人胃癌564例,其中老年人早期胃癌58例,占同期老年人胃癌总数的10.3%,现对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因素等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55例,女3例;年龄60~69岁39例,70~79岁16例,80岁以上3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胃镜确诊,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经常规胃镜检查确诊32例,占55%;因各种胃肠道症状(上腹隐痛,饱胀不适,胃纳差,体重下降等)胃镜检查确诊者26例,占45%。

1.2手术方法本组58例施行了61次手术,1例早期胃癌行胃段切除,术后半年检查残胃及发现早期癌行全胃切除术,1例早期胃体癌行胃楔行切除,术后9个月检查残胃又发现早期癌而行全胃切除术,1例胃底贲门部多灶性癌在近端胃切除术后半年,在食管下段又发现早期癌病灶,开胸行食管残胃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100%,手术死亡率为0,全胃切除率为6%,近端胃切除率13%,远端胃切除率为80%,胃段切除率为1%。术后外科感染率0。

1.3淋巴结转移老年早期胃癌58例,共找到淋巴结261个,平均每例找到4.5个,但仅有2例确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4%,存活均超过5年。

2随访及结果

58例老年早期胃癌术后10年均获随访,术后2年内的患者每半年进行1次门诊随访,随访检查包括血常规、胸片、腹部B超及胃镜等;术后2年无异常者,以后随访间隔延长至每年复查1次,5年生存率为98%。

3讨论

3.1老年人早期胃癌的治疗手术治疗仍是老年人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对不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仍应慎重,可选用非手术治疗。有作者主张对胃黏膜癌、隆起型、分化型直径<30mm、凹陷型、未分化型直径<20mm者可行胃楔形切除[1]。但笔者认为早期胃癌根治手术的关键仍要注意手术的彻底性,尤其应注意胃多发癌灶的存在。本组1例早期胃窦癌行胃段切除,术后半年检查残胃又发现早期胃癌癌灶,行全胃切除术;1例早期胃体癌行胃楔形切除,术后9个月检查残胃又发现早期癌,行全胃切除术;1例胃底贲门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半年食管下段发现早期癌灶,开胸行食管切除术。因此笔者主张针对此类病例仍应行规则性胃次全切除;对多发癌灶,特别是远距离多发癌灶则应行全胃切除。早期多原发癌作为早期胃癌的特殊类型,其检出率与内镜医师的识别能力及病理检查的仔细程度有关,占早期胃癌的6%~10%,但在老年胃癌患者中更为多见。根据本组资料,有8%为多癌灶,甚至两个癌灶1个在贲门,1个在幽门则行全胃切除术,而楔形切除、胃段切除均难免遗留癌灶,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公务员之家

近年来胃癌手术扩大淋巴结切除即谓D2、D3手术方式已趋消退。Eguchi等对182例老年胃癌限制性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进行比较,发现扩大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死亡率达10%,而限制性手术仅2%,从而认为老年人早期胃癌不宜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因为该术式不仅没有改善生存率,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笔者认为,对早期胃癌不必施行扩大淋巴结切除即所谓D2、D3切除。本组资料表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4%,淋巴结转移数目一般在5个以内,属新的国际抗癌协会TNM(UICC-TNM)分期的转移淋巴结1~6个(PN1)。本组单灶PN胃癌均获5年以上生存,而多灶PN1早期胃癌在术后2年左右即复发,表明PN1胃癌多灶而有淋巴转移病例行常规胃切除及D1淋巴结清扫效果不尽满意。总之,对于老年人早期胃癌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必要,胃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治愈的关键手段,随意扩大或缩小手术范围均是不恰当的。

3.2老年人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由于早期胃癌诊断水平逐渐提高,黏膜内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8%~100%,使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获得治愈已是事实。大量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表明,黏膜癌淋巴结转移率可达15%~20%。因此,评价早期胃癌预后的最主要指标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本组黏膜癌44例,均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14例,有淋巴结转移2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5%。改善早期胃癌预后的关键应力争发现早期胃癌的较早阶段,如黏膜癌中的一点癌、微小胃癌及小胃癌。本组术后病理证实早期多发癌6.9%,术前胃镜诊断为多发癌仅1例,余3例均为术后发现。老年多灶癌的产生可能与老年患者多伴有重度萎缩性胃炎及不典型增生有关。对老年早期胃癌患者同时伴有较重不典型增生时内镜检查更要慎重,以防漏掉多癌病灶,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影响本组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淋巴结转移、多原发癌和肿瘤浸润深度。

胃癌术后范文篇6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并发症;效果

中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患者数量占全球胃癌总数的60%以上。胃癌为我国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防控形势严峻,需进一步提升其临床诊疗水平。进展期胃癌为临床常见的胃癌类型,约占患者总数的80%,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症状与常见消化道疾病相似,如胃痛、胃酸、胃胀、身体消瘦等,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需尽早确诊,及时行规范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1-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靠手段,常规术式以开放性手术为主,但其创伤较大、并发症风险较高,有待优化改进[3]。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开展率不断提高,但其应用效果尚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选取64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比分析开放性术式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8~69(58.52±10.39)岁;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20例、Ⅲ期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8~70(58.87±10.89)岁;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20例、Ⅲ期7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择期手术;术中未见肿瘤播散及远处转移;TNM分期Ⅰb~Ⅲa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配合治疗;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资料完整;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病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急诊/姑息性手术者;有麻醉禁忌证者等。1.3方法1.3.1对照组行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上腹部正中做15~20cm左绕脐切口(胸骨剑突至脐部),探查腹腔内情况,游离胃部系膜,结扎、离断胃部动静脉。按照D2根治术范围清扫相应淋巴结,切除胃肿瘤和可能受侵犯的部分或全部胃壁,彻底止血后,重建消化道。留置引流管,术毕关腹,逐层缝合切口,采集病灶样本送检。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约4~5d,引流液变清、引流量小于30mL/d可拔管,同时常规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1.3.2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麻醉方式同对照组,脐部下缘穿刺孔作为观察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压12~14mmHg),左侧腋前线肋缘下、右侧锁骨中线和脐平行线位置穿刺分别作为操作孔。具体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1)置入trocar前,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及时更换损坏的密封圈,若trocar易活动,采用缝线固定;(2)腹腔镜下全面探查腹腔,术中探查按照由远及近原则,确定病灶情况;(3)切除肿瘤前应用超声刀游离胃部相应系膜,根部结扎胃部动静脉;(4)术中尽量锐性分离肿瘤,避免肿瘤脱落,按照D2根治术范围清扫相应淋巴结,上腹部做4~5cm切口取出标本;(5)术中对组织标本行切片检查,若切缘发现肿瘤细胞,则及时更换术式;(6)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用2000mL温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无菌吻合处理,留置引流管,随后退出腹腔镜,缝合切口,采集病灶样本送检。术后处理同对照组。1.4观察指标1.4.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早期(24h内)疼痛程度,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强烈[4];追踪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4.2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肠梗阻、感染、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复发情况术后随访1年,监测两组复发情况。复发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或手术探查显示残留肿瘤增长或出现新病灶[5]。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早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vs.6.25%,P>0.05)。见表2.

3讨论

胃癌术后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250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50例临床资料。250例中Ⅱ期115例行胃癌标准根治(D2)术,Ⅲ期135例行胃癌扩大根治(D3)术,135例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近端胃癌行联合切除术,250例中均进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结果术后190例(82%)随访1~5年,Ⅱ期Ⅲ期胃癌行D2,D3术后1、3、5年分别为88.5%、69.4%、45.3%、和82.1%、55.4%、33.9%。结论进展期胃癌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生率在部分国家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有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63%,而胃癌死亡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37%[1]。胃癌组织侵润达肌层或浆膜层成为进展期胃癌。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实施胃癌标准根治(D2)术、胃癌扩大根治(D3)术250例,术中应用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IHC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0例患者,男性163例,女性87例,年龄26~80岁,平均47.5岁。250例中Ⅱ期胃癌115例;Ⅲa期胃癌87例,Ⅲb胃癌48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19例,低分化腺癌62例,未分化腺癌39例,黏液癌30例。35例无淋巴结转移,215例有淋巴结转移。

1.2治疗方法115例Ⅱ期胃癌行D2术,87例Ⅲa期行D3术,其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Ⅲb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250例患者关腹前用430蒸馏水灌洗腹腔,30min后吸净。再用5-氟脲嘧啶750mg溶入430200ml生理盐水,保留腹腔化疗。术中患者均进行常规静脉全身化疗,术后进行常规全身化疗。

2结果

术后190例随访1-5年,25例失访。Ⅱ期、Ⅲ期胃癌进行D2、D3后1、3、5生存率分别为88.5%、64.5%、45.3%、和82.1%、55.4%、35.1%。25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15例(6.0%),其中左膈下脓肿2例,胸腔积液3例,腹腔感染10例。其中4例术后9d发生吻合口漏,再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3.1胃癌的诊断胃癌临床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提高警惕:①中年以上,无胃病史,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消瘦等;②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加重,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③原因不明的贫血黑便,呕血或咖啡样物;④已确诊有胃溃疡、胃息肉或萎缩性胃炎。有良性病变胃切除史,重新出现胃部症状。

3.2胃癌手术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原则

3.2.1胃癌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及必要条件①对患者全身状态应有正确的估计,有无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血压异常、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对老年患者,能否经得起手术创伤,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故患者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师的手术技能/围手术期的良好管理是D2、D3术得以实施的保证。

3.2.2胃癌手术的基本原则[2]①体位适宜,术野开阔,无菌操作,彻底根治;②开腹后对癌进展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如浆膜面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肝、腹膜、卵巢等有无转移,以决定切除范围;③广泛切除胃,防止切端残留癌;④彻底清除胃周各站淋巴结;⑤尽早阻断胃周围的血行和淋巴回流;⑥避免对病灶的机械刺激;⑦对不能根治的酌行姑息性手术,以改善症状;⑧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常规全身化疗。

3.3根治手术[3]

3.3.1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达到绝对根治的标准是:清除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应大于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D>N)原则,但由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组站数往往超过应清除淋巴结组站数,易造成转移淋巴结的残留,使本应绝对治愈的手术成为相对治愈或姑息性手术。因此对我们对不能判断的N0、N1病例和不能确定识别是否转移的病例,一般行D2术,对N2行D3术。临床医生应根据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扩大淋巴结清除范围,提高胃癌根治手术的生存率。

3.2.3全胃切除及联合脏器切除对AM区、M区,MC区胃癌患者和第三站N0⑧p、⑩淋巴肿大者及肿瘤侵出浆膜及胰腺尾粘连者,进行D3和脾腺体、胰尾联合切除术。对侵及腺头者,无法进行D3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者,可用电刀将胃肿瘤从胰腺被膜上剔除,并将被膜面电凝,局部热疗使残留瘤细胞死亡,并防止胰瘘。

3.4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胃癌根治手术必须充分地切除原发癌肿,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完全杀灭腹部脱落癌细胞。近20年临床应用表明,术后化疗能有效的杀灭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董湘歧.早期癌限制性切除的相对性.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609-610.

胃癌术后范文篇8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d~12d拆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手术并发症,患者都有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消除病人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患者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嘱其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呼吸(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30min一次,测体温每4h1次,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2.2.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h~8h,然后可改为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每日4次~6次,每次2min~3min,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清流、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3d~5d试饮水;6d~8d给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d~11d给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饨;12d~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饮、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

2.2.4口腔护理术后病人留置胃管,禁食时间长,口腔易发生溃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三次。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

2.2.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术后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

2.2.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每天冲洗2次,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ml~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果出血量多时,还会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者需再次手术。

2.3.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2.3.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于术后4d~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

2.3.4倾倒综合征较为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使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min~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每次进餐后平卧10min~20min,症状多数在6个月~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体会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通过对病人进行出院宣教,使病人得到疾病的保健知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473.

[2]苏艳华,王萍.胃癌根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2325.

胃癌术后范文篇9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手术;右侧前入路;左侧后入路;淋巴结清扫数目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多由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消化不良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呕血、恶病质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远端胃癌主要发生于胃窦、幽门等部位,需要进行胃远端切除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成为远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2-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远端胃癌患者,探讨右侧前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其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远端胃癌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5.39±6.12)岁;肿瘤直径2~8cm,平均(4.31±1.16)cm;肿瘤位置:幽门24例,胃底3例,胃体部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5岁,平均(55.32±6.15)岁;肿瘤直径2~8cm,平均(4.28±1.14)cm;肿瘤位置:幽门25例,胃底3例,胃体部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远端胃癌的诊断标准;②经病理检查确诊;③接受远端胃切除手术;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放疗或化疗;②非首次治疗;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既往有胃部手术史。1.3方法两组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建立气腹,压力为12~15mmHg,检查腹膜及肝脏情况。观察组采用右侧前入路,即大弯侧淋巴结清扫后,优先离断十二指肠球部,具体操作如下:使用超声手术刀沿横结肠边缘切开,进入网膜囊,随后切开结肠脾区大网膜并扩展,清理网膜组织间粘连,暴露胰尾,根部显露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No.4sb及No.6淋巴结;以结肠血管为标志进入胃十二指肠,打开胃胰韧带,裸化并切断十二指肠,将残胃向左下侧牵引,以十二指肠动脉为指引向上清扫No.5及No.12a淋巴结,剥离结肠系膜至胰腺,下压胰腺,拉直胃左动脉,暴露脾动脉,清扫No.11P淋巴结;以脾动脉起始部为发动点,进入胰腺区淋巴结与血管神经间隙,沿腹腔动脉向上,结扎胃左动、静脉,并清扫No.7及No.9组淋巴结;挑起肝左叶,从腹侧至背侧清扫No.1及No.3淋巴结。对照组采用左侧后入路,即主操作医师站于患者左侧,大弯侧淋巴结清扫后,暂时不离断球部,先掀起胃体,清扫胃后方淋巴结,最后再离断十二指肠,而术中其他操作与观察组一致。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留置引流管。1.4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复发判断依据《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相关标准:血液学检查提示癌胚抗原(CEA)异常升高,腹部CT或超声为阴性,胃镜下发现新生肿瘤或原发肿瘤复发,并经局部胃组织活检检查确诊。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复发情况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远端胃癌采取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但部分远端胃癌患者术区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手术器械操作受限,难度较高,可能导致淋巴结清扫不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因此,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尤为重要。左侧后入路方式在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再切断十二指肠,因术中保留了十二指肠,可有效保证十二指肠的韧带张力,利于开展淋巴结清扫,但该方案手术要求较高,对解剖层面较多的胃底部淋巴清扫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预后[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右侧前入路腹腔镜手术对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原因为:右侧前入路要求大弯侧淋巴结清扫后,优先离断十二指肠球部,故该手术入路方式可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可有效暴露中央区,便于No.7及No.9淋巴结清扫,同时离断十二指肠能帮助医师更易获得符合手术需求的张力,减少淋巴结清扫障碍,减少术中损伤,缩短患者下床时间[7]。此外,先离断十二指肠再进行胰腺区淋巴清扫,助手无需将胃向头腹部掀起,可降低助手操作难度,仅需夹持胃左血管蒂并下压胰腺,即可使胰腺上缘充分暴露,方便主刀医师进行淋巴结清扫,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避免反复翻动胃部,减少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利于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其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为:右侧前入路手术方式优先切断十二指肠,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指引清扫,有效改善手术视野,利于减少操作器械损伤,尤其对于肥胖或肿瘤较大等病症复杂患者,能有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淋巴结清除率,进而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综上所述,右侧前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高德海.右侧前入路与左侧后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7):1219-1221.

[2]黄光钺,陈华敏,吴煌福,等.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疑难病杂志,2017,16(12):1252-1256.

[3]胡占军.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随访生存质量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7):84-8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慢性病学杂志,2013,5(10):47-51.

[5]李靖锋,朱志贤,唐俊,等.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1):1824-1827.

[6]程元光,文刚,汪毅,等.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廓清术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6):721-724,728.

[7]沈云赋,何永生,周萃阶,等.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超重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9):1003-1006.

胃癌术后范文篇10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文献报道,2018年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六位,致死率位居第二位[1]。而我国胃癌的总发病率则排在肺癌之后,位居各个癌症第二位,死亡率则位居第一位[2]。目前胃癌仍首选手术治疗,随着近年来手术设备的迅猛发展,胃癌治疗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不再单纯的追求术后存活率,而是更加关注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及术后生存质量。其术式也由原先的开腹手术,演变为近年来的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它是由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生产的第三代机器人系统,于2000年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截止2017年9月底,全球装机量为4721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推广,是基于其突破了传统微创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他给术者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视觉系统、在狭小腔隙中更为精准的操作。因此,它也被认为同样适用于普通外科中难度较高的手术-胃癌根治术[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4-5]。我院自2016年1月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已成功实施达芬奇消化道肿瘤手术近百例,同时我科将ERAS理念引入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力争将微创+术后快速恢复做到极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8.3±16.9),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术后快速恢复组及常规护理组。每组各25例患者。纳入标准:①胃镜及病理证实胃癌诊断,临床诊断评估分期Ⅱa-Ⅲa;②心肺功能基本正常,可以耐受达芬奇胃癌手术者;③未进行术前放化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肿瘤史、腹部手术史、手术前炎症史;②术前行放疗、化疗患者;③无法耐受手术者。1.2干预措施两组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治疗。1.2.1对照组①术前:介绍病情及诊疗护理计划;常规清洁灌肠;术前禁食12h,禁水8h;常规放置鼻胃管及导尿管至术后第2~3天;常规使用抗生素;常规告诫患者戒烟戒酒及评价患者营养状态;②术中:常规全身麻醉;体温无严格要求;液体无严格要求;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至术后少量液体引出;③术后当日:患者平卧休息,禁食禁饮,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静脉输液2500~3000mL,采用静脉镇痛泵,必要时加用阿片类止痛剂。④术后第一天:患者平卧休息,禁食禁饮,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静脉输液2500~3000mL。⑤术后第二天:物理治疗1次/日,鼓励床上活动,肛门排气排便之前禁食禁饮,静脉输液与止痛方案同术后当日;⑥术后第三天:物理治疗1次/日,鼓励下床活动,拔除导尿管,停用静脉镇痛泵,肛门排气排便之前禁食禁饮,如排气、排便则拔除胃肠减压管并进少许流质饮食,静脉输液同前,TRD出院标准盲评;⑦术后第四天:继续前一日,腹腔引流液<30mL时拔除腹腔引流管;TRD出院标准盲评。1.2.2ERAS组。①术前:术前ERAS流程培训,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及评估;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介绍病情及手术方案;术前使用缓泻剂,如果导片、乳果糖口服液;术前2h口服碳水化合物250mL术前6h禁食;术前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前0.5~1.0h给予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3h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2倍,或成年患者术中出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单次剂量;术前严格戒烟戒酒,按照NRS2002评价患者营养状态。②术中:术中麻醉有效、平稳、安全;术中严格保证患者体温在36℃左右,如使用保温毯;术中根据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严格控制输液量,量入为出;术中尽量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如若需要则术后早期拔出;③术后当日:患者取半卧位,练习床上活动,每2~3h翻身一次,麻醉清醒6h后可饮水、咀嚼口香糖,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静脉输液2000~2500mL,采用静脉镇痛泵+特耐,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止痛剂;④术后第一天:进营养液500mL,减少静脉输液,物理治疗2次/日,缓慢下床活动3次/日,口服乳果糖15mLtid,拔除导尿管。⑤术后第二天: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向半流质饮食过渡,进一步减少静脉输液,物理治疗2次/日,下床活动4次/日,若未排气排便继续口服乳果糖15mLtid,停用静脉镇痛泵,给予特耐40mg静脉注射,拔除腹腔引流管(若术中保留)。⑥术后第三天:根据患者情况鼓励其正常饮食,停止静脉输液,物理治疗2次/日,下床活动,若未排气排便继续口服乳果糖15mLtidTRD出院标准盲评。⑦术后第四天:停止静脉注射特耐改为按需口服镇痛药,其余方案与前一日相同,TRD出院标准盲评。1.3观察指标。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资料:患者病理分期、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术后CRP。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算。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对实验组(ERAS组)和传统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纳入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性别、年龄、BMI指数、伴随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并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表1),所有入组病例均按照相应分组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2.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2.3术后情况。血清白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因此我们通过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来评估其营养状态。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均无多发性骨髓瘤、结核、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等除恶性肿瘤外影响白蛋白含量的急慢性病,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后第6天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第3天白蛋白水平ERAS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45)(图1、表3)。ERAS组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术后炎症指标方面,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住院时间ERAS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ERA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2);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554)(表4)。

3讨论

如今,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已经成为胃癌治疗的又一新选择,它在保留了传统腹腔镜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为术者提供了更清晰的视野,更可靠准确的操作,使得其在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中优势明显,精细的解剖使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快速恢复[6-7]。而ERAS是一种全新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理念,而非具体的操作技术,其核心为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方法是采取多种综合措施,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原则上讲求个体化、灵活运用。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献的荟萃分析报道了ERAS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其许多理念也颠覆了传统围手术期诊疗模式,为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8-9]。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理念认为,患者需术前12h禁食,8h禁饮。这是为了防止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因患者呕吐引起的窒息或肺炎。由于三甲教学医院手术量大,很多患者并非次日首台手术,对于手术日接台患者,其禁食禁饮时间可能更长,长时间的禁饮食可以加重患者的心理生理负担,引起应激反应,并不利于术后恢复[10-1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无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患者,术前6h禁食,2h禁饮也是安全的,并不能增加患者术中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12]。在我们的研究中,25例应用ERAS理念管理的患者中,并未发生术中呕吐及窒息,研究结果支持了缩短术前禁饮食时间的安全性。对于胃癌根治术这种手术创面大,吻合多的手术,外科医生会常规放置引流管来引流渗液、出血。而一些文献报道称,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13]。而一些不合理放置的引流管,或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增加了术后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14]。在本实验中,除了对一些吻合口张力大,血运欠佳的患者,ERAS组常规不放置腹腔引流管,与对照组相比,并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观念认为,消化道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后方能进食,而ERAS理念则强调术后尽快饮食[15-16]。我们的研究表明,术后24h内让患者经口饮水,之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制剂、半流食、流食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出现了腹胀的情况(4例),但症状轻微,及时调整营养液量及浓度、嘱患者床上、下床活动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刺激消化道蠕动,保护肠道黏膜,防止菌群移位而导致的感染。了住院时间。在术后炎症指标方面,ERAS组在CRP测定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创伤应激反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