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2:36:46

胃癌

胃癌范文篇1

胃癌穿孔是胃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胃癌发展到相对晚期的结果。由于其发病急、变化快,且病理恶性程度高及溃疡和穿孔的直径较大,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的胃癌穿孔1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占同期胃癌手术的2.86%(18/629),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32~81岁(平均56.4岁)。

既往有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食欲减退等症状8例,近几月明显消瘦、贫血或黑便6例,近期上腹疼痛加重并变为不规律4例。穿孔诱因:胃肠X线钡餐检查引起1例,胃镜检查所致1例,酗酒引起2例,饱餐后引起9例,化疗期间发生1例,无明显诱因4例。

1.2诊断与治疗

本组12例发病12h内就诊,6例超过12h。均有突发上腹部剧痛,继而全腹疼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腹穿抽出浑浊血性液体14例;腹部立位摄片示膈下一侧或两侧有游离气体12例;可触及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2例。术前诊断胃癌穿孔7例(其中3例以往经胃镜检查已诊断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剖腹待查2例。18例均行急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穿孔部位均位于癌灶的中央,癌灶在贲门部1例,胃窦部6例,胃小弯9例(其中胃角部6例),胃体大弯部2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6例,胃癌姑息性切除术7例,穿孔修补术4例,先行穿孔修补术3周后再行二期胃癌根治术1例。所有病例均为溃疡型浸润癌,癌肿大小平均直径6cm,穿孔直径0.9cm(边缘不完整)。术后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5例,高中分化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1例。

2结果

本组18例获得随访16例,失访2例。胃癌穿孔修补术4例中死亡2例,1例术后24h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第7天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期4个月;姑息性胃癌切除术7例中死亡2例,失访1例,1例术后第6天因肺部感染ARDS死亡,1例术后6个月肝脏转移危及全身衰竭死亡,平均生存期8个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6例,失访1例,5例平均生存时间>2.5年,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1年、2年、3年死于胃癌复发,2例术后至今分别已2年、5年尚健在。

3讨论

3.1诊断

胃癌穿孔的急性突发性腹部疼痛症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腹部立位X线片示膈下有游离气体等临床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无明显差别,加之发生率低(胃癌穿孔仅占胃癌0.9%~4%,平均1%[1],本组占2.86%),临床医师首先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以往未做过胃镜或X线检查已诊断胃癌的病例,发生急性胃穿孔时术前诊断胃癌穿孔比较困难。王东明等报道急性胃穿孔38例,术前正确诊断仅4例[2],本组术前正确诊断也仅4例(除3例穿孔前已经胃镜检查作出诊断病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9/18)。作者认为,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多,而且溃疡病内科药物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胃癌穿孔则成为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必须考虑的诊断之一。要正确诊断胃癌穿孔,病史的询问和分析甚为重要,并应结合术中探查的情况。年龄50岁以上,胃纳不佳病史短或有溃疡病史,近期加重,体重明显减轻,疼痛变为不规律,内科治疗效果差,突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多有消化道症状,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一般情况较差有消瘦、贫血、纳差等恶病质表现,或黑便、胃肠减压,或腹穿抽出血性液体者,均要考虑胃癌穿孔的可能。术中所见有助于诊断,肿块表面呈浸润表现,粗糙不平,组织脆弱,穿孔直径较大,以及胃角及胃窦部肿块的穿孔应高度怀疑胃癌;胃周有无肿大淋巴结,尤其邻近器官有无转移性结节,对诊断很有价值。术中对可疑病例,如有条件可取病灶增生带边缘和胃周淋巴结做术中快速切片病理检查,这对确定诊断和指导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显得特别重要。

3.2治疗

胃癌穿孔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紧急行手术治疗,而合理的术中术式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胃癌穿孔的治疗应等同于非穿孔胃癌的治疗,胃癌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并不影响手术种类的选择,对术后效果也并无实质性影响[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术处理上可采用单纯修补、姑息性胃切除术、根治性胃切除术等不同方式。根治性胃切除是胃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年龄较轻、病变范围较小、病期较早,以及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腹腔污染及胃壁水肿较轻、癌灶可切除者,应尽可能施行胃癌根治术,这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好,本组7例(包括二期根治1例),随访6例,平均生存时间>2.5年。但对高龄、合并症多、病变范围大、病期晚的病例,不主张为求根治而任意扩大手术范围,草率进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4],也不主张采取过于保守的手术方式,而对穿孔时间较长,弥漫性腹膜炎较严重,穿孔周围脓肿,甚至休克,不能行一期彻底性手术的,可考虑行二期手术。对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内污染及炎症水肿程度严重、有大量脓性渗出液估计难以耐受一期胃切除手术或癌肿较大且有转移而不能切除的患者,可施行单纯穿孔修补术。若穿孔较大,癌肿组织脆弱,可用大网膜堵塞穿孔,将大网膜与穿孔周边健康组织缝合固定,局部置管引流,3~4周后根据术中癌肿分期情况二期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胃切除术,对于修补后可能发生梗阻或已有梗阻者,若情况允许,可考虑行胃空肠吻合术,本组穿孔修补术4例中死亡2例,平均生存期4个月。对于穿孔时间短、腹腔内污染轻且组织水肿程度不严重、一般情况尚好并能耐受胃切除手术、但肿块浆膜浸润严重甚至累及附近脏器或腹腔已转移但肿块尚可切除者,可以施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本组施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7例,随访6例,平均生存期8个月。

【参考文献】

1陈道达.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临床外科杂志,2005,13(8):471~472.

2王东明,赵乾元.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处理.肿瘤临床,1984,11:28~30.

胃癌范文篇2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研究;综述

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1各家学说

1.1从痰论治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有众多专家学者对此持有相同观点。魏品康[1、2]认为“痰”是胃癌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并以此提出“痰-污染学说”。强调“痰”对于局部细胞的浸淫,导致细胞突变,是胃癌产生与发展的关键。对于“痰”形成的有形包块,提倡以“消痰散结法”为治疗大法。自拟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及抗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钱彦芳[3]认为胃癌因痰浊瘀噎胃络而成,治疗当以导痰和胃,开瘀散结。以丹参饮加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黄萍等[4]认为,痰滞胃腑,痰瘀互结,肿块内生,阻隔胃气,发生胃积。强调治痰重在调和气血、重在调补脾肾、疏肝散积、治痰即为解毒。

1.2从瘀论治

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卜平等[5]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王瑞平等[6]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晚期胃癌的基本病理变化,故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大法。朱国先[7]认为,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1.3从毒论治

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8]。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周仲瑛[9]提出的“癌毒”学说在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周氏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陈慈煦[10]认为:胃癌乃因虚、痰、毒、瘀互为因果,聚成癌毒,停积于胃脘食道,胃失通降而成。施以“通降”之法,再结合“解毒”之法以抗癌解毒。徐迪华[11]认为胃癌本虚乃脾肾不足,标实为癌毒侵袭。癌毒侵入胃脘,阻滞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输布,必致湿炼成痰、血凝成瘀,终致毒、瘀、痰三邪集结胃腑。尹莲芳[12]认为,癌毒在体内蓄积不流,日积月累促成肿块是胃癌发病的决定因素。治以扶正祛邪、清胃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缓攻渐消。朱曾柏[13]认为“毒”停留在体内过久,加上患者本人的体质因素,就有可能形成癌肿。临床上分别采取补气解毒、养血解毒、止痛解毒、清热解毒(化疗、放疗、手术等)、化痰解毒、行瘀解毒、健胃解毒、利水解毒等不同治法,强调辅佐之法可以变易,解毒之法不可移易。

1.4从虚论治

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从虚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传统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从虚论治”胃癌的主要手段。邱佳信[14、15]认为胃癌的本质是脾虚。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胃肠安复方为主方治疗胃癌,临证以小复方加减。孙桂芝[16]认为本病之本是脾、胃、肾虚,治疗本病始终坚持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刘嘉湘[17]强调癌肿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强调“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坚持扶正与祛邪、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局部结合。谢广茹[18]认为脾胃虚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临证当顾护脾胃,补养胃阴。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

1.5分期与分型论治

张镜人[19、20]教授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主张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吴良村[21]认为,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属痰瘀互结,予以化痰散结;手术后,多气血两虚,予以益气补血;放化疗术中,耗伤胃气,予以益气和胃降逆;放化疗术后,伤阴耗气,予以益气滋阴;放化疗间歇期,多正虚邪实,急则治其标,加重祛邪抗癌药;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多气虚伴肾虚,予以益气补肾。钱心兰等[22]将113例胃癌分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痰湿凝聚、痰血内阻、热毒蕴结、脾肾阳虚等7型,以异功散、香砂六君汤;沙参麦门冬汤、益胃汤、增液汤;香砂宽中汤、五膈宽中散;平胃散、二陈汤、海藻玉壶汤;桃红四物汤、三棱丸;五味消毒饮等加减;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王晓等[25]将晚期胃癌患者40例分肝胃不和证、脾肾虚寒证、湿热瘀毒证、气血双亏证等4证予以辨证论治,结果存活期最短l例为1个月,最长l例为6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8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8个月。陈郭君等[24]将9l例胃癌,分气阴两虚型、痰郁气滞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等治疗。结果平均生存期2.66年。

1.6强调内伤为发病的重要原因

内伤发病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失宜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的情志失调,可以导致肝失疏泄,脾胃不和,从而产生瘀、痰、毒等引发胃癌的病理产物。李建生[25]认为胃癌病理分3阶段:初起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肝胃不和;继则肝郁气滞,气机失宜,阻于血络,气滞血瘀,日渐成积。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以攻为辅,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陆克勤等[26]认为肝为刚脏,性喜条达疏泄,郁怒伤肝,横逆犯脾,脾胃不和,气滞日久,胃络瘀结,久之则成胃癌。以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钱伯文[27]发现,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长期的情志抑郁史,导致肝郁而脾胃失调,痰浊、瘀血、热毒留滞。李修五[28]认为此病早期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继则肝郁气滞,脾胃受伤,痰浊内生,血滞成瘀,痰瘀互结,日渐成积。治疗上喜用自拟验方虎七散合旋复代赭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胃癌病人,收效较为满意

2小结

近十年来,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上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并表现出良好的前景与巨大潜力,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疗效标准,使得各家学说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影响了最后结果的可信度。结合现代科学手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诊疗标准规范化、疗效判定标准化、证型统一将是今后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国静,魏品康.“消痰散结法”治疗胃癌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32(5):14-15.

[2]李相勇,魏品康.金龙蛇口服液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3-5.

[3]钱彦芳.肿瘤从痰论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2):42-44.

[4]黄萍.论痰在癌症中的病机变化及治疗意义[J].福建中医药,1995,26(1)):36-37.

[5]卜平,周荣卿,陈齐鸣.扶正化瘀方对胃癌转移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193-195.

[6]王瑞平,潘宇,叶志超.健脾化瘀合剂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2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4,25(11):22-23.

[7]朱国先.癌瘀相关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33-534.

[8]柴可群.毒与癌症发病关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2,37(7):304-307.

[9]赵智强,李嘉.略论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及其临床运用[J].新中医,1998,30(10):6-8.

[10]陈继婷,翟信长,易玉斌.陈慈煦教授用通降解毒法治疗食道癌[J].胃癌临床经验浅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3):17-18.

[11]申春悌.徐迪华运用豆芪汤治疗晚期胃癌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4,15(7):6-7.

[12]周兰.尹莲芳治疗胃癌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8):342-343.

[13]朱曾柏.因毒致癌及解毒治癌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3):105-106.

[14]杨金祖.邱佳信关于胃癌学术思想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80-81.

[15]邱佳信.健脾法为主治疗晚期胃癌的探讨[J].中医杂志,

1992,33(8):23-25.

[16]石怀芝.孙桂芝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经验[J].北京中医杂志,2003,22(2):13-14.

[17]李和根.刘嘉湘治疗胃癌经验述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42.

[18]张霆.谢广茹从脾胃论治肿瘤经验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3):18-20.

[19]周萍,徐国缨,张存钧.张镜人调治胃癌术后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694-695.

[20]蒋振明,蒋勇,张存钧.张镜人经验方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40-141.

[21]黄晓涛.吴良村抗癌用药注重顾护胃气的经验[J].山西中医,2002,18(4):9-10.

[22]钱心兰.攻补兼施治疗胃癌11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2):7-9.

[23]王晓.辨证治疗晚期胃癌40例[J].江西中医药,1999,30(4):28-29.

[24]陈郭君.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19-19.

[25]崔永玲.李建生治疗胃癌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9-340.

[26]陆克勤,王利,王蕾.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12):71-72.

胃癌范文篇3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d~12d拆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手术并发症,患者都有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消除病人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患者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嘱其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呼吸(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30min一次,测体温每4h1次,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2.2.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h~8h,然后可改为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每日4次~6次,每次2min~3min,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清流、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3d~5d试饮水;6d~8d给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d~11d给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饨;12d~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饮、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

2.2.4口腔护理术后病人留置胃管,禁食时间长,口腔易发生溃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三次。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

2.2.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术后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

2.2.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每天冲洗2次,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ml~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果出血量多时,还会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者需再次手术。

2.3.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2.3.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于术后4d~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

2.3.4倾倒综合征较为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使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min~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每次进餐后平卧10min~20min,症状多数在6个月~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体会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通过对病人进行出院宣教,使病人得到疾病的保健知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473.

[2]苏艳华,王萍.胃癌根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2325.

胃癌范文篇4

肿瘤的恶性增长是肿瘤无限增殖的结果,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可通过干扰DNA合成、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等多种方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郭晓冬等[2]发现,消痰散结方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核中PCNA表达,干扰DNA合成并影响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移植瘤生长。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E,CDK2,CDK4的过度表达和(或)其抑制因子p27的表达降低或缺如,均能缩短细胞周期的G1期时间或者加速G1/S转换,带有恶性表达型的DNA不能检查和修复,使细胞分化出现异常,这是肿瘤细胞,包括胃癌细胞分裂增殖的重要机制[3]。李相勇等[4]发现消痰散结方抑制细胞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通过降低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4的表达而实现的;阚方巨等[5]的研究表明,中药胃康宁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减少细胞周期因子CyclinE,CDK2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及其mRNA的表达。尹丽慧等[6]的研究显示,黄芪、人参、温莪术、藤梨根、露蜂房、苏铁叶、八月扎、白毛根、徐长卿等药物组成的中药方剂1号生药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40mg/ml中药方剂1号作用48h后,G+M期细胞比率高达41.92%,增加了29.22%,G0/G1期的细胞比率降至43.25%(两者与对照组相比,P<0.01),提示中药方剂l号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增殖,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2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一种受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在肿瘤的发病和增殖过程中,由于促凋亡基因的失活和抑制凋亡基因的过度表达,使肿瘤细胞凋亡减少,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等多种方式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赵爱光等[7]发现中药复方胃肠安(WCA)能通过活化caspase9和caspase3而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和bcl2的mRNA表达,抑制Pstat3和bcl2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有关。余志红等[8]用裸鼠建立原位移植人胃癌MKN45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金龙蛇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5FU干预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中药金龙蛇颗粒和5FU,结果金龙蛇高、中、低剂量组的的抑瘤率分别为68.13%,55.94%和50.31%,呈剂量依赖效应,与5FU干预组抑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金龙蛇颗粒各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22.81%~38.54%,亦呈剂量依赖效应,说明促进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是金龙蛇颗粒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苏勉诚等[9]研究表明,癌宁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下调癌基因及细胞因子TGFβ1,Fas,FasL的表达有关。

3诱导胃癌细胞分化

诱导分化(inductionofdif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10]。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其特点是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研究证明,中药复方也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李宝园[11]等采用高压氧化亚氮(笑气)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法将MGc803细胞分别同步化于G1,S,G2,M4个时相,用中药紫龙金和环六亚甲基二己酰胺(hexamethylenbisacelamide,HMBA)分别处理各时相细胞,结果发现紫龙金与HMBA对不同周期细胞都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对各周期细胞集落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反应了生长抑制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且除M期以外,各时相细胞无论中药组还是HMBA组都显著地促进微丝的组装,且排列有序,形成显著的应力纤维(stressfiber)结构,说明恶性细胞不同程度的向良性细胞分化。朱国福等[12]用钱氏消瘤口服液药物血清温育人胃癌SGC7901细胞4d后,能使该细胞形态上呈现再分化趋向,平板集落形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诱导分化的机制与该方能升高SGC-7901细胞内的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从而升高cAMP/cGMP比值有关。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的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异常可促进正常细胞转化和癌细胞生长,在肿瘤细胞中,多数缺乏缝隙连接结构和细胞间通讯功能,陈华等[13]发现,中药癌平口服液能通过增加人胃癌BGC823细胞间的连接通讯,使其再分化。

4抑制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是一种自身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合成端粒寡核酸片段,维持端粒的长度。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程序性的缩短限制了转化细胞的生长能力,端粒酶的激活可以维持肿瘤细胞端粒的长度,从而维持肿瘤的继续生长[14]。研究证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聂克等[15]用不同治则的代表方药含药血清作用于BGC细胞48h,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端粒酶活性,结果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端粒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促进BGC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不同治则代表方药抑制BGC细胞增殖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陈华圣等[16]研究表明,人胃癌SGC7901细胞端粒酶活性有较高表达,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进而发挥其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等抗肿瘤作用。

5抑制胃癌细胞转移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是肿瘤脱离原发部位,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继续生长的过程。胃癌转移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中药复方抑制胃癌转移的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玲[17]等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分为对照组、中药消痰散结方组、化疗组、联合组,给药三周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消痰散结方组明显降低了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和脏器转移率,并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了ras,cerbB2,VEGF和KDR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胃癌转移的机制。消痰散结方也能提高细胞膜上中E-钙粘素的表达,从而增强癌细胞之间的粘附,防止癌细胞脱离原发灶,抑制转移的发生[18],另有研究表明,中药启膈方也通过此机制抑制胃癌的转移[19];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还可能与其影响膜型金属蛋白酶(MT1MMP)的表达,减少其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20]。代志军等[21]也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不同浓度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体外粘附、侵袭和运动能力均明显减弱,其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且发现其机制与抑制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对原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瘤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下调肿瘤组织VEGFmRNA及其受体KDRmRNA,FltmRNA的表达[22~24],从而起到抗胃癌浸润和转移的作用。

6抑制癌基因表达

研究表明,人体某些抗癌基因(antioncogene)的失活和癌基因(oncogene)的激活以及这些变异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而调控癌基因的表达是中药复方抗癌的重要机制之一。陈华[25]发现中药癌平口服液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癌基因cerbB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周本杰等[26,27]研究发现,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所致的大鼠溃疡性胃癌组织中P2lras,cerbB2的表达均成阳性,而复方连黛片治疗组二者的表达均成阴性,且可降低MNNG所致的大鼠溃疡性胃癌的发生率,并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体质,说明连黛片对抗原癌基因P2lras,cerbB2的激活可能使其防治胃癌的机理之一。徐力等[28]研究证实,三物白散加味方抗癌的机理与降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P53,Bcl2,rasP21,CD44的表达率有关。

7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优势已得到公认,中医药抗胃癌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和抗癌机理复杂,关于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7.1重视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的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应用于动物实验的移植性胃癌动物模型无法满足实验对“证”的需要,使中医的治疗缺乏针对性。在忽视“证”的客观因素下,探讨中医药抗癌的疗效和机制,将会丧失中医固有的内涵和优势。所以今后应加强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使病的模型符合中医证型的需要,使中医药的治疗更加有针对性。

7.2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多数文献中观察的指标都比较少,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的方剂也有限,而且大多以经验方为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药复方抗癌的机制,但难以从根本上阐明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确切机理。笔者建议今后应对中药复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强经典方剂的研究,以逐步阐明中药抗胃癌的机理。

7.3改进研究方法中药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其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使其更能符合中医的特点。如MTT法,虽已成为公认的验证药物敏感性的实验,但是否适合于中药实验,是否能验证中药抗癌的效果,值得商榷。因为有些中药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或者杀伤细胞,有些是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间接的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又如中药血清,在体外研究时较中药原药更符合中医治疗的特点,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但值得深入研究。

7.4重视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中药虽具有低毒的特点,但并不是没有毒副反应。大多数文献均只报道了中药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是否也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对此,文献中鲜有报道。作为药物,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存在毒副反应的问题[29]。今后应加强对中药毒副反应的研究,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抗胃癌机制的实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仍不够深入,仍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学以及对中医证型研究的深入,中药复方抗胃癌的机理会逐渐阐明,中医药定能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4.

[2]郭晓冬,魏品康.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裸鼠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432.

[3]CoqueretO.Linkingcyclinstotranscriptionalcontrol[J].Gene.2002,299(1-2):35.

[4]李相勇,魏品康,许玲,等.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细胞周期及CDK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3):233.

[5]阚方巨,李庆明,钟娃,等.中药胃康宁对胃癌细胞周期因子CyclinE、CDK2和p27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4):341.

[6]尹丽慧,章圣辉,郎玮,等.中药方剂1号对胃癌细胞体外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5,17(4):220.

[7]赵爱光,杨金坤,尤圣富,等.中药胃肠安诱导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基因调控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287.

[8]余志红,魏品康,许玲.金龙蛇颗粒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275.

[9]苏勉诚,戴萍,吕晓英,等.癌宁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因子及Fas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1):6.

[10]王霞,颜光美.肿瘤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5):330.

[11]李宝园,梁云燕,王代树,等.抗癌中药紫龙金与HMBA对人胃癌细胞分化表型调控的比较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6):556.

胃癌范文篇5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疲劳、低氧等使能量失衡,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据专家统计,40%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术64例,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

1.1情志护理

胃癌术后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折磨,容易产生忧虑、紧张、悲观、恐惧、失望的心理,此时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治疗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忧思伤脾”、“恐则伤肾”的道理,向患者解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的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不升,则胃不降,而出现纳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同样会出现纳呆,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情志护理,尽快康复。

1.2术后营养护理

我们把术后营养护理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3日内为第1阶段。此时吻合口尚未愈合,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禁饮食,带有胃管,应配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护理,以减少内源性能量消耗。根据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把各种营养素混合在配制营养液3L的输液袋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补充液体量视排出量而定,一般2500~3000mL,其中热量在6698~10048kJ/d,蛋白质不低于1g/kg,以6.26g蛋白质相当于1g氮计算,以复合氨基酸形式提供,同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②第2阶段一般为术后4~6日。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肠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吻合口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经口进食。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其排空较慢,开始嘱患者饮水(以温水为宜)。首次进量20~30mL,严密观察患者进水后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每次增加5~10mL,至40~50mL为止。第5日给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6日进全量流质100~150mL,连续3日。③第3阶段为术后7~10日。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营养摄入方式改为完全经口进食,停用静脉营养,经口进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0048kJ,蛋白质不少于200g。第7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患者进食时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再以流质开始,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普食。

1.3术后饮食护理

1.3.1少量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另一种是胃大部切除,胃的容量比原来小了几倍,所以每次进食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增加食量,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2食物选择

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有研究认为[2],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1.3.3食物温度

食物过热容易烫伤口腔、胃肠黏膜,特别易伤及刚愈合的吻合口,甚至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食物过冷易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使营养物质流失,所以适宜的食物温度非常重要。

1.3.4食物烹调

烹调食物时,应少盐,忌辛辣。尽量切碎炖烂,并选择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就餐习惯、爱吃的食物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刺激食欲,增进饮食。

1.3.5食后观察

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保健治疗药膳

2.1陈皮大枣饮

陈皮1块,大枣3枚。大枣去核与陈皮共煎取汁150mL,每日1次。此食疗方具有行气健脾之功效。经研究证明,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同时还能使血清中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增强,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3]。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有对抗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有抗癌作用[4]。

2.2枸杞瘦肉甲鱼汤

枸杞子40g,瘦猪肉150g,甲鱼500g。将枸杞子洗净,猪肉切细丝,甲鱼去内脏切块,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撒食盐等调味,佐餐。每日适量常服。本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胃癌术后体弱、贫血。

2.3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术后。

2.4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有消积除胀之功效,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3体会

情志及饮食营养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术后患者,因受肿瘤的侵害和手术的创伤,热量需要明显增加,又因术后短时间内胃肠道不能进食,更易缺乏营养,影响机体康复。本组病例通过术后合理的情志调节及饮食护理均顺利康复,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他合并症,体质量甚至超过入院时的水平。因此,胃癌术后情志和饮食营养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邓君明,麦康森,艾庆辉,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胃癌范文篇6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陈治宇)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给手术切除带来困难,加上术后复发,使得大部分患者主要靠内科治疗,同时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此,化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10月至2007年11月,本科使用多西他赛(TXT)联合顺铂(DDP)及氟尿嘧啶(5-FU)方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肿瘤内科住院的21例晚期胃癌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8.3岁。病变部位:胃窦癌10例,胃体癌6例,胃底贲门癌5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腺鳞癌各1例;未切除原发灶8例(未手术6例,姑息手术2例),原发灶根治切除术后复发转移不能切除13例;有腹腔或淋巴结转移16例,肝转移9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胰腺浸润各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有可测量病灶,KPS评分>70,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明显化疗禁忌证。治疗前均停止其他化疗4周以上。

1.2方法

TXT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25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5-FU750mg/(m2·d),静脉泵入持续输注5d,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在应用TXT前1d起给予地塞米松7.5mg,2次/d,口服连续3d,预防过敏反应及水钠潴留,化疗前静脉应用托烷司琼5mg止呕等常规处理。化疗后复查血常规2次/周,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规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至正常值以上。

1.3观察项目

化疗前后进行体格检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化疗2周期后复查B超、CT或纤维胃镜、测量同一肿瘤病灶大小变化;化疗后详细观察、记录消化系统反应、脱发等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1.4评定标准

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CR+PR为有效,毒副作用按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分度标准[1]分为0~Ⅳ度评价。

2结果

2.1临床疗效

21例患者共进行68个周期化疗,每例2~6个周期,平均3.24个周期。全组CR1例,PR10例,NC5例,PD5例;近期客观有效率52.4%,中位TTP6.1个月。其中初治13例,CR1例,PR6例,总有效率53.8%,中位TTP7.1个月;复治患者8例,CR0例,PR4例,总有效率50%,中位TTP5.9个月。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

2.2毒副反应

全组21例患者95.2%的治疗周期中,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9.5%为Ⅰ°,14.3%Ⅱ°,Ⅲ~Ⅳ°为71.4%;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相对较轻;胃肠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52.4%,以Ⅰ~Ⅱ°为主;8例患者有轻中度脱发;4例患者出现Ⅱ°以上黏膜炎和腹泻,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少见。全组未出现过敏反应及水钠潴留。未发现心脏和肾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患者。

3讨论

胃癌是全球第二大恶性肿瘤,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和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其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2]。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和体征已是晚期,常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能手术切除机会仅为4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30%~40%,术后复发或转移高达80%[3],全身化疗是晚期胃癌姑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缺乏公认的、规范高效的方案。随机研究显示,对于ECOG评分0~2分,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联合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4]。几十年来5-FU及DDP一直是治疗胃癌的基本药物,DDP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是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与5-FU互补,与5-FU联合有起生化调节作用,并有增效协同作用。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疗效与持续时间有关,采用持续静脉输注给药,可以维持血浆中药物浓度,使5-FU不断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疗效。TX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部分合成的紫杉烷化物,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据报道TXT治疗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为17%~24%[5]。本研究采取5-FU持续输注给药及DDP分3d给药的方法,提高疗效同时减轻了胃肠道反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组21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2.4%,中位TTP6.1个月,对初治和复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黏膜炎和腹泻,与报道相近[6]。需要指出的是,Ajani等[6]多中心随机研究了DCF方案最终结果也表明,该方案骨髓抑制较重,在>65岁患者中治疗获益/风险比较差,故不宜用于老年胃癌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TXT联合DDP分次使用及5-FU泵内持续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预测、控制和耐受,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4~997.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89~600.

3金懋林.胃癌内科化学治疗的新进展.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0):735~738.

4SasakiT,MaedaY,KobayashiT,etal.Standardchemotherapyforgastrointestinalmalignanciesbasedonevidence.GanToKagakuRyoho,2000,27(2):166~176.

胃癌范文篇7

关键词:胃癌;发病原因;预防治疗

第一节胃癌概述

1全球肿瘤发生的情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习惯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结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发病情况(全国12市县1993~1997年登记资料统计),发病率男性为143.9/10万~213.1/10万;女性为112.9/10万~157.2/10万。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全球应当联合行动抗击癌症,救治千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2人类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回顾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把它只当成局部恶变或过度增殖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其中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参与;癌变的同时需要或引起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单纯形态学的描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判断有无微量残存肿瘤细胞、制订治疗方案、预测可能的治疗结果及监测复发的需要。

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35岁以下较低,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发,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发病率较低: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

第二节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此外,环氧合酶一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as墓因、bcl-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一α(TGF-α)等。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1环境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2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贮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高盐的盐渍食品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每人每年摄盐量为9kg以上,而低发地区居民的摄盐量则为4~7.5kg。对比调查还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食物品种多较单纯,而低发地区的副食品种类多,新鲜蔬菜、豆类及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多,这可能表明胃癌与营养素失去平衡有关。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3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最著名的Bonaparte家族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拿破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死于胃癌。

第三节胃癌扩散方式及临床表现

1扩散方式

1.1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

胃底贲门癌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1.2淋巴结转移

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胃的淋巴系统与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转移到该处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

1.3血行播散

>晚期患者可占60%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1.4种植转移

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一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Blumer’sshelf)。

2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十分困难。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病,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制酸剂缓解。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早饱感是指患者虽感饥饿,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早饱感或呕吐是胃壁受累的表现,皮革胃或部分梗阻时这种症状尤为突出。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粪.继之出现贫血。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疸和/或发热;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肿瘤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进展期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肿块多位于上腹偏右相当于胃窦处。如肿瘤转移至肝脏可致肝脏肿大及出现黄疸,甚至出现腹水。腹膜有转移时也可发生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侵犯门静脉或脾静脉时有脾脏增大。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扪及Virchow淋巴结,质硬不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凹陷可扪及一板样肿块。

第四节胃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手段。胃切除范围可分为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切除后分别用BillrothI、BillrothⅡ及Roux-en-Y式重建消化道连续性。

目前国内普遍将D2手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标准手术。手术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浸润的深度和扩散范围。对那些无法通过手术治愈的患者,部分切除仍然是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有梗阻的患者,术后有50%的人症状能缓解。因此,即使是进展期胃癌,如果无手术禁忌证或远处转移,应尽可能手术切除。

2内镜下治疗

早期胃癌可在内镜下行电凝切除或剥离切除术(EMR或EPMR)。由于早期胃癌可能有淋巴结转移,故需对切除的癌变息肉进行病理检查,如癌变累及到根部或表浅型癌肿侵袭到黏膜下层,需追加手术治疗。

3化学治疗

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灶者,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胃癌对化疗并不敏感,目前应用的多种药物以及多种给药方案的总体疗效评价很不理想,尚无标准方案。化疗失败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有关。肿瘤MDR,即指肿瘤细胞对某一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化学结构及机理不同的化疗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肿瘤的化疗效果。化疗分为术前、术中、术后化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着近年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剂型方面有了改变,有冲剂、片剂,服用更为方便,还有了针剂,对已经不能口服的胃癌病人来说,也可试用。此外,还有不少中西医结合的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可采用。以上这些,都可以根据晚期胃癌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当然也可应用自己固有的综合方法治疗。中医处方的原则在晚期胃癌的中医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目前口服汤药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晚期胃癌的中医处方,大致都包含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叫做“辨证论治”。依据中医理论,对胃癌病人当时的情况:癌肿情况,全身情况,各个脏器的功能情况,以及脉象、舌象、体征等综合分析,按照病因、病机,据以组方。另一个组成部分,叫“辨病论治”,或者可以叫“辨癌论治”。那就是从中草药中,选择一些可能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放入方中。所谓可能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是指或者其中含有某种抗癌的成分;或者在动物实验中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或者过去中医传统用于抗癌或者民间习惯应用者。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在人体中得到证实。另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对症治疗”的药物。胃癌常有疼痛,加一些止痛中药;有时有“黑粪”,加一些止血的中药;胃口不好,加一些开胃的药物;便秘或者腹泻,也可加相应的药物。

第五节胃癌的预防措施

由于胃癌病因未明,故缺乏有效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腌腊制品,可以降低胃癌发病。尽管Hp感染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胃癌的发生除Hp之外尚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和环境因素。由于对Hp在世界不同地区胃癌的发生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尚不清楚,且有关根除Hp作为胃癌干预性措施的研究尚未有结果。因此,尽管根据推理可认为根除Hp有可能预防胃癌,但鉴于上述原因,更鉴于我国的经济条件以及不同地区胃癌发病率的差异,目前认为对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如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型化生、异型增生癌前病变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应予根除Hp治疗。

二级预防的重点是早期诊断与治疗,日本内镜普查的工作开展较好,故早期胃癌诊断率较高。胃癌防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生命。由于人们对胃癌发生的复杂的生物过程和因素的理解尚不完全清楚,从根本上阻断致癌因素作用或增强体内防御机制控制胃癌的发生等在短期内难以突破。因此,从胃癌防治战略中选择发病学防治,即采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可以使胃癌防治尽快取得进展,并能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早发现的有效手段:筛查。实行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胃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80年代积极地开展了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但此项工作在中国实施范围有限,例如在我国胃癌筛查总人群不超过30万,且缺乏连续性和计划性。在我国虽然尚无公认有效的胃癌筛查和早诊成熟方案,但我国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成果值得借鉴。

对肿瘤来说,预防胜于治疗。现代医学的重点不完全是从临床的现状“就病论病”,从某种意义上讲,应更加重视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常说,我们所看到的肿瘤病人的情况实际上是一场戏的后两幕或尾声,应当从一拉幕就开始看,才能看到全过程。如果定期开展适当、必要的检查,就可以早期发现其它相关疾病或肿瘤发生的趋向。这就是祖国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思路。定期进行有效的健康检查,我们不但可以发现早期肿瘤,而且可以发现癌前病变。

第六节胃癌护理和健康指导

1胃癌患者的护理

胃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胃癌以男性多见,好发于中老年,其多发生于胃窦部,其次为胃小弯、贲门部。在手术治疗胃癌的同时,应重视手术后的护理,若护理得当,往往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心理护理

胃癌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受到双重折磨,此时最需要亲人、朋友、医护人员的关怀和体贴。从实际出发,对大多数患者宜实话实说。隐瞒病情,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了许多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隐瞒真相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被动地听从医护人员和亲属的摆布,无法主观、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此时亲属应尽可能保持乐观态度,安慰开导病人,让其了解治疗过程,尤其是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法的运用,使胃癌的死亡率不断下降,生存期不断延长,从而使患者认识生存价值。

1.2临床护理

胃癌患者因抵抗力低,身体各部位易发生感染,应每天给病人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给予更换卧位,骨隆突出处应垫以橡胶圈、气圈,并用酒精定期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避免潮湿、摩擦以及排泄物的刺激,防止病人发生褥疮,并应鼓励和帮助他们做床上肢体运动,以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3饮食护理

胃癌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消耗,为了保证患者体力和营养的需要,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平时应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胃粘膜。许多日常食用的肉禽类、粮食类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如动物的内脏、香菇、蘑菇、杏仁、大蒜、胡萝卜等。在诸多防癌、抗癌营养物中,尤以维生素A、C为重要,因此,病人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健康指导

2.1保持心情舒畅,适量活动,避免劳累及受凉。

2.2饮食定量、适量、宜清淡饮食,避免生、冷、硬、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不食胀气及油脂食物,食后卧床0.5~1h可预防倾倒综合征。

2.3少量多餐出院后每日5~6餐,每餐50g左右,逐渐增加,至6~8个月恢复每日3餐每餐100g左右,1年后接近正常饮食。公务员之家

2.4遵医嘱服助消化剂及抗贫血药物。

2.5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有无黑便、血便,发现异常及时门诊或急诊就医。

2.6忌过甜食物摄入,餐后休息30min后再活动。

胃癌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早期胃癌行ESD治疗6例,超声内镜检查,病变位于胃黏膜下层,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例术中出现出血,转腹腔镜中心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经止血、制酸、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他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

1.2方法

插入胃镜仔细检查整个胃腔,行胃黏膜亚甲蓝染色,再次确认病变部位,在病灶边缘由注射针注入生理盐水抬高病变局部使其完全隆起,使病变与肌层分离,再利用多种内镜用刀切开病变周围黏膜,沿着黏膜下层进行剥离。适用于胃任何部位的无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癌症病灶,操作简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甚了解,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病人进行病情、手术及相关的心理咨询;鼓励安慰病人,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等;如有凝血机制障碍和重度贫血,应矫治后才能进行治疗;术前查心电图。③术前12h禁食水,帮助病人摘除口腔内的义齿。④术前30min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以减轻术中肠道平滑肌痉挛。

2.2术中护理

①保持病人正确的左侧卧位,固定好口垫,嘱其放松。内镜插入时嘱其做吞咽动作,使内镜顺利通过会厌部,恶心时可嘱其做深呼吸。②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和生命体征。如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腹部剧痛等低血糖或胃肠牵拉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监测血压、脉搏,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等处理。③护士应熟悉操作的每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协调快速,尽量缩短操作时间。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窒息。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便血现象,注意有无出血、穿孔。遵医嘱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止血、补液等处理[1]。

2.3.2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禁水24h,如无异常,第2天进食清淡流质饮食,连续3d后可进软食。动脉硬化、高血压者应给予适当的降压药,以防术后出血。控制饮食量,防止便秘增加腹压,使焦痂过早脱落而出血。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3.3并发症的护理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出血和穿孔。术后病人出现腹痛、腹胀,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有无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有无呕血、黑便,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止血、配血,并做好手术准备。本组1例出现出血,转腹腔镜中心行手术治疗;1例出现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后经胃肠减压、抗感染、止血、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2.3.4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饮食规律,进易消化软食,忌油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忌食坚硬的食品[2]。出院后如出现持续性腹痛、呕血、黑便应及早就诊。定时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胃癌范文篇9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是根治术,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胃癌病人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2~84岁,平均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12d拆线。

1.2结果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并发症,均有紧张、焦虑等,故在护理中要关心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病人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严密观察神志、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测生命体征1次/15~30min,测体温1次/4h,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8h,头偏向一侧,然后可改为半卧位、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4~6次/d,2~3min/次,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康复。(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术后3~5d试饮水;6~8d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11d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炖;12~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饭、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4)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次/d,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瘀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生理盐水2次/d冲洗,压力应

低。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液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况。(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对麻醉未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出血量多时,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需再次手术。(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均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

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术后4~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4)倾倒综合症:较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进餐后平卧1次/10~20min,症状多在6~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讨论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作者认识到恶性肿瘤围术期心理、生理上均有一定的特点,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因此,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病人和家属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心理、生理方面的健康,使疾病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涉及教和学的过程,既是相互又是系统的,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教”的重要的角色,其水平直接影响着病人及家属学习恶性肿瘤有关健康知识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其整体护理质量。恶性肿瘤围术期病人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悲哀、绝望;生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疼痛、出血、体液不足、不能维持正常呼吸、皮肤和组织完整性受损、感染、营养失调、体温过高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专门组织恶性肿瘤专科理论知识讲座、参加有关学习班、学术班会、阅读护理杂志、外出进修、参观手术、在职就读护理大专和本科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恶性肿瘤围术期特点,开展有特色的专科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及时获得有关的、必须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采取整体护理组长和专业护士相结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相结合:护士长和专业护士相结合的方式在疾病发展、护患关系不同阶段[5]提供有效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恶性肿瘤所出现的各种心理护理问题,主动配合治疗,尽快解决生理方面的护理问题,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为保证病人的生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

2苏艳华,王萍.胃癌根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23~25.

3姜寿花.外科学及护理.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9~185.

胃癌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250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50例临床资料。250例中Ⅱ期115例行胃癌标准根治(D2)术,Ⅲ期135例行胃癌扩大根治(D3)术,135例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近端胃癌行联合切除术,250例中均进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结果术后190例(82%)随访1~5年,Ⅱ期Ⅲ期胃癌行D2,D3术后1、3、5年分别为88.5%、69.4%、45.3%、和82.1%、55.4%、33.9%。结论进展期胃癌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生率在部分国家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有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63%,而胃癌死亡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37%[1]。胃癌组织侵润达肌层或浆膜层成为进展期胃癌。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实施胃癌标准根治(D2)术、胃癌扩大根治(D3)术250例,术中应用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IHC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0例患者,男性163例,女性87例,年龄26~80岁,平均47.5岁。250例中Ⅱ期胃癌115例;Ⅲa期胃癌87例,Ⅲb胃癌48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19例,低分化腺癌62例,未分化腺癌39例,黏液癌30例。35例无淋巴结转移,215例有淋巴结转移。

1.2治疗方法115例Ⅱ期胃癌行D2术,87例Ⅲa期行D3术,其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69例Ⅲb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250例患者关腹前用430蒸馏水灌洗腹腔,30min后吸净。再用5-氟脲嘧啶750mg溶入430200ml生理盐水,保留腹腔化疗。术中患者均进行常规静脉全身化疗,术后进行常规全身化疗。

2结果

术后190例随访1-5年,25例失访。Ⅱ期、Ⅲ期胃癌进行D2、D3后1、3、5生存率分别为88.5%、64.5%、45.3%、和82.1%、55.4%、35.1%。25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15例(6.0%),其中左膈下脓肿2例,胸腔积液3例,腹腔感染10例。其中4例术后9d发生吻合口漏,再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3.1胃癌的诊断胃癌临床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提高警惕:①中年以上,无胃病史,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消瘦等;②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加重,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③原因不明的贫血黑便,呕血或咖啡样物;④已确诊有胃溃疡、胃息肉或萎缩性胃炎。有良性病变胃切除史,重新出现胃部症状。

3.2胃癌手术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原则

3.2.1胃癌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及必要条件①对患者全身状态应有正确的估计,有无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血压异常、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对老年患者,能否经得起手术创伤,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故患者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师的手术技能/围手术期的良好管理是D2、D3术得以实施的保证。

3.2.2胃癌手术的基本原则[2]①体位适宜,术野开阔,无菌操作,彻底根治;②开腹后对癌进展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如浆膜面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肝、腹膜、卵巢等有无转移,以决定切除范围;③广泛切除胃,防止切端残留癌;④彻底清除胃周各站淋巴结;⑤尽早阻断胃周围的血行和淋巴回流;⑥避免对病灶的机械刺激;⑦对不能根治的酌行姑息性手术,以改善症状;⑧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常规全身化疗。

3.3根治手术[3]

3.3.1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胃癌淋巴结清除术达到绝对根治的标准是:清除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应大于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D>N)原则,但由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组站数往往超过应清除淋巴结组站数,易造成转移淋巴结的残留,使本应绝对治愈的手术成为相对治愈或姑息性手术。因此对我们对不能判断的N0、N1病例和不能确定识别是否转移的病例,一般行D2术,对N2行D3术。临床医生应根据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扩大淋巴结清除范围,提高胃癌根治手术的生存率。

3.2.3全胃切除及联合脏器切除对AM区、M区,MC区胃癌患者和第三站N0⑧p、⑩淋巴肿大者及肿瘤侵出浆膜及胰腺尾粘连者,进行D3和脾腺体、胰尾联合切除术。对侵及腺头者,无法进行D3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者,可用电刀将胃肿瘤从胰腺被膜上剔除,并将被膜面电凝,局部热疗使残留瘤细胞死亡,并防止胰瘘。

3.4重视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胃癌根治手术必须充分地切除原发癌肿,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完全杀灭腹部脱落癌细胞。近20年临床应用表明,术后化疗能有效的杀灭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董湘歧.早期癌限制性切除的相对性.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60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