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5:21:51

推广

推广范文篇1

阅读推广是促进阅读、传递价值理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阅读推广工作,2014年以来,总理先后多次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阅读,要求图书馆乃至全社会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而实现传承文明、创新知识,提升中华民族综合文化素质的目标。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分支,乡土文化阅读推广不但可以激活读者的阅读兴趣,唤醒乡土情感,还能促进价值认同,实现地方经济文化的有益互动[1]。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结合传播营销学原理,以泉州为例,探讨图书馆开展乡土文化阅读推广的路径。精心筛选泉州地方文化元素的精华部分,并根据各种文化元素载体形态的不同特点,创新表达方式,灵活采用纸质阅读、电子阅读、视听阅读和行走阅读等多种分类阅读模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泉州乡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力图在中华文明的整体框架下系统梳理、解读并普及泉州地方文化知识,促进广大读者开阔眼界,感受浓郁的泉州地方文化气息,有序认知、了解泉州辉煌的历史、璀璨的地方文化和先辈们的“帆起共潮生”的开拓精神,进而唤起泉州民众心中的乡土情怀和对家乡的文化自豪感,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

2泉州乡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容筛选

2.1乡土文化概述。关于“乡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乡土性的,是基层民众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2]。因此,“乡土”也成为区域族群和基层个体的终身精神支柱,在人格塑造与自我认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而乡土文化则是指反映某一区域生态空间范围内的物产资源、经济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乡贤名人、名胜古迹的各种文献和物质载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文化承载力和教育功能。2.2泉州典型乡土文化元素的选取。泉州地处福建南部,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于2013年获评国内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广受好评的央视读书节目《一路书香》的起始站就是泉州。笔者选取能充分展现泉州的风土人情,彰显和传递泉州传统文化本质精神的典型元素,即泉州“海丝”文化、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泉州历史名人、泉州传统戏曲、泉州特色服饰;结合现代阅读推广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启倡导泉州乡土文化阅读的书香之旅。

3文史类泉州乡土文化的阅读推广

作为泉州社会变迁和泉州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泉州文史类乡土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泉州“海丝”文化、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泉州历史名人。图书馆可将传统图书导读与动态行读模式相结合,为文化赋能,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泉州文化发展的规律,在阅读中获得内心的充盈。3.1泉州文史类乡土文化元素概述。(1)泉州“海丝”文化。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古代泉州同世界60余个国家存在贸易关系,因此泉州存在大量具“海丝”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和史迹。如反映泉州古代瓷器生产与海外贸易的梅岭德化窑遗址;反映泉州海神崇拜的九日山祈风石刻、美山妈祖宫等,这些遗址经统计共有14处,共同构成泉州“海丝”文化重要历史资源。此外,围绕泉州“海丝”文化的古代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如唐人张循之的《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云山白越路,还珠入贡频。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4],反映了古代泉州“海丝”贸易环境下,各国商贾在泉州往来频繁的景象;又如唐人陆龟蒙的《引泉诗》:“凌风捩桂柁,隔雾驰犀船”[5];宋人王十朋的《提举延福祈风道中有作次韵》:“大商航海蹈万死,远物输官被八垠”[6]等,生动地刻画了泉州人爱拼的商业冒险精神和敢于漂泊四海的英雄气魄……目前,泉州“海丝”研究论著有十几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国航海学会的《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7]、李玉昆的《泉州海外交通史略》[8]、李大伟的《宋元泉州与印度洋文明》[9]、吴远鹏的《泉州与世界:文化交流与人物掠影》[10]等。这些研究论著从航海、造船、丝织、瓷器、贸易、天文、交通、海图、宗教、华人华侨和海交人物等方面,生动地描绘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帆榷济济、梯航万国的繁华场景,展现了泉州“海洋文明”在峥嵘岁月里的兴衰交替及其在中国对外“海丝”贸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在“海丝”贸易背景下,大量外国商贾往来泉州,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也随之在泉州播散,伊斯兰教、喇嘛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十几个世界各系宗教均在泉州留下印迹,泉州也因此成为多元宗教文化中心。至今,泉州仍有清真寺、草庵、圣墓等保存完整的宗教遗迹以及大量宗教石刻碑文。此外,泉州民间信仰亦是繁盛,除关公信仰、观音信仰外,还有清水祖师、玄天上帝、保生大帝等众多闽南民间信仰,相应的祭祀庙宇,如关帝庙、真武庙、天后宫等更是香火不断。其经典研究著作如吴文良的《泉州宗教石刻》[11]、吴幼雄的《泉州宗教文化》[12]对泉州的各种宗教碑刻做了详尽地分析,展现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世界各系宗教的交汇中心,各系宗教与民间信仰在泉州和谐共处、文明竞争的历史。(3)泉州历史名人。泉州比较出名的历史人物包括朱熹、李贽、李光地、郑成功、余光中等,他们对泉州乃至整个中国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朱熹(1130—1200),宋代著名儒学家、教育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读本》等,朱熹早年随父在泉州生活、讲学,其泉籍门人云集,统称“清源学派”。因此,泉州又称“二朱过化”之地。(2)郑成功(1624—1662),泉州南安人,中国民族英雄,作为南明大将军,郑成功率军击败荷兰侵略者,顺利收复台湾,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统一。(3)李光地(1642—1718),泉州安溪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一生清廉恤民,开创了儒家易学派,并著有《象数拾遗》《榕村文集》等数十部经典著作。(4)余光中(1928—2017),泉州永春人,现代爱国诗人、散文家。其作品《乡愁》入选中学课本,象征了两岸民众彼此牵挂、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3.2结合泉州文史类乡土文化元素的载体特点,灵活开展阅读推广。图书馆可围绕以上泉州文化元素,集中采购相关研究论著、泉州名人著作,并结合地方志、人物志、艺文志、宗教志和族谱等泉州地方乡邦文献,分类建立“泉州‘海丝’文化”“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泉州历史名人”专题书架。邀请专家来馆开展泉州文化专题讲座,组织读者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引导读者系统研读各类泉州文献并交流心得;营造品读泉州经典、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氛围。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可根据各种泉州乡土文化元素的不同特点,灵活开展导读活动。(1)针对泉州“海丝”文化的阅读推广,图书馆可利用“海丝”国际文化艺术节,在馆内开辟朗读室,举办“泉州‘海丝’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让读者在吟诵中赏析和体味泉州人重义求利、勇于冒险的开拓精神;结合泉州“侨批记忆”,展示泉州海外华侨感人至深的回乡书信,感受海外泉州人甘于奉献、不忘初心、回馈桑梓的家乡情[13];进而引导读者深入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激发读者奋发勇为的拼搏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针对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阅读推广,图书馆可围绕该主题开展摄影大赛,以图文的形式在图书馆开展摄影作品展览。展示泉州各大宗教庙宇的建筑风格及内部的楹联、书法、绘画等宗教艺术;引导读者了解不同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及其在泉州的传播过程;感受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3)针对泉州历史名人的阅读推广,图书馆应以延伸阅读的方式,引导读者系统了解泉州历史名人的生平功绩、经典著作、学术思想,培养学生希贤慕善之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再现泉州历史名人在本地的逸闻轶事和重大历史事件,讲述泉州名人与其经典著作的故事。如表演朱熹在泉州传道授课、开启民智的故事;郑成功不畏艰险、力排众议,收复台湾的故事;李光地与康熙深层对话、著书立说的故事;余光中的童年往事与思念故乡的独白……通过这些活动传承和弘扬泉州伟大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人生追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文史资料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馆员须对其适度加工,将学术性内容口语化、通俗化,并从现代认知格局的角度,客观反映泉州各种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面貌,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3.3行走阅读,实境体验泉州文史类乡土文化。在中国人的文化观里,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为了给读者留下更鲜明、直观的知识印记,图书馆还可进一步组织读者开展行走阅读,实境体验泉州文史类乡土文化。走出去,在身临其境的泉州文化旅程中,以亲身所见所闻,与各种泉州文化元素亲密接触;在旷达的世界中,寻访泉州文化的脉络和韵味,感受其美感和情怀。引导读者围绕古老的泉州“海丝”文化印记,实地探访梅岭德化窑遗址、九日山祈风石刻、美山妈祖宫等历史遗迹,感受千年不衰的泉州“海丝”文化魅力。走进清真寺、草庵、圣墓、关帝庙、真武庙、天后宫等各种宗教庙宇,观看泉州各种民间信仰的迎神赛会、集体祈神、祝福仪式,体验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的情感和温度。徜徉于泉州名人故地,在朱熹讲学的“小山丛竹书院”,探寻朱熹父子“二朱过化”、启迪民智背后的动人故事;在李光地的安溪故居,打开李光地的文学地图,体会李光地廉洁高尚的执政理念和严爱有度的家风家训;到南安的“延平郡王祠”,感受郑成功的铮铮铁骨和乡亲对他爱戴与怀念;漫步于“新坂堂”的余光中故居,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浓厚意境中,重温余先生那道不完的浓浓乡愁……此外,图书馆还可进一步引导读者以“真人图书馆”的形式,走进一个个泉州寻常百姓家庭,与泉州的传统闽南人交流,倾听他们讲述祖辈的艰辛奋斗历程与人生感悟,分享他们与家中藏书的故事,从个体的角度“阅读”泉州的传统生活方式TUSHUGUANXUEKANNO.9,2019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9期与历史变迁;亲身体验泉州沿海民众养殖海蛎,与海为伴的生活,获取泉州山地民众地瓜采摘与保存技术;了解泉州的传统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样,在一系列涤荡身心的行走阅读中,读者多角度深入体验泉州历史文化风貌,增强对泉州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4艺术类泉州乡土文化的阅读推广

除文史类泉州文化元素外,图书馆还可通过泉州传统戏曲、泉州特色服饰等民间艺术瑰宝让读者体验更多泉州乡土文化的美学风韵。4.1艺术类泉州乡土文化元素概述。(1)泉州传统戏曲。优美的旋律往往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比较典型的泉州传统戏曲有南音和梨园戏等,它们均是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表演,在泉州驻足生根、传承百世。泉州南音起源于唐代,含“谱”“指”“曲”三大类,曲调典雅、飘逸高扬,是国内较完整保留古代中原文化的闽南地方民间音乐[14],曾入选联合国授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梨园戏也同样产生于唐代,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梨园戏唱腔雍容大气,舞步柔美细腻,服饰艳丽高贵,富含唐风宋韵,其剧种《陈三五娘》还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并在世界各地巡演[15]。(2)泉州特色服饰。作为沿海地区,泉州的惠安和蟳蜅两地的妇女以吃苦耐劳著称,福建“三大渔女”,泉州有其二,而惠安女服饰和蟳蜅女头饰更具鲜明的艺术特色。典型的惠安女服饰如下:头戴黄色斗笠、佩花式头巾;紧窄短小的斜襟衫上衣,束银腰带,露出肚脐并搭配宽大的黑色布裤;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和色彩感染力。孙中山先生评价其为“解放肚”“保守头”,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曾专题介绍了惠安女风采。在2017年9月的厦门金砖会议上,其舞蹈《惠女风情》还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称赞。蟳蜅妇女则喜欢将头发盘到脑后,绾成圆髻,搭配用鲜花串成的“簪花圈”,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形成独具一格的“头上花园”。在配饰上,年轻的蟳蜅妇女喜欢佩戴“月亮”形饰品,代表披星戴月辛勤劳作;老人则戴宝石圆圈,象征家庭团圆。对此,央视的《一路书香》节目还曾专门介绍。4.2根据艺术类泉州乡土文化元素的属性特征,灵活开展阅读推广。(1)针对泉州传统戏曲,图书馆应着力于开展以视听为主的泉州戏曲阅读推广活动。搜集《四时景》《百鸟归巢》等南音经典曲目和《陈三五娘》《荔镜记》等梨园戏经典剧目的音、视频,建立泉州传统戏曲多媒体库,在图书馆主页及微信平台开设专栏,支持读者在线欣赏。同时,配合传统文化节日,与校办广播电台合作,在图书馆或全校范围内播放泉州戏曲音乐,营造富有泉州韵味的艺术氛围;举办泉州南音、梨园戏的主题展览,展示洞箫、琵琶、拍板等各种古乐器、曲谱和相关研究论著。使读者在“净意、明心”的意境下,愉悦地感受泉州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对泉州情感的深切共鸣。(2)针对泉州特色服饰,图书馆可邀请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惠女斗笠、服饰、银腰带的制作过程和蟳蜅女头饰的插接工艺;组织学生志愿者举办惠安女、蟳蜅女服装模特“走秀”,并进一步通过舞蹈的形式再现她们的日常生活,展示她们用自己纤瘦的身躯挥汗如雨,肩扛巨石,修筑堤坝,泛舟海上,与海搏击的震撼场景以及渔获丰收的喜悦,让读者沉浸于闽南地区独特的美学文化。

5乡土文化阅读推广深化发展偶得

5.1巩固与传播阅读推广成果。(1)以游戏互动的形式巩固阅读推广成果。在活动后期,读者对各类泉州乡土文化元素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图书馆可进一步利用各种游戏互动环节,巩固阅读推广的成果。如开展与泉州乡土文化元素相关的趣味猜词游戏。针对郑成功、清水祖师、南音、惠安女等一系列泉州特色名词,设计猜词单元,读者根据对方两分钟模仿,获取信息提示线索,猜对该名词即获胜,并邀请泉州捏面艺人“妆糕人”现场捏制该工艺品作为奖励。(2)重视阅读推广的成果典藏,利用大数据微信平台扩大受众范围。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应择优将泉州文化讲座视频、读者原创书评、泉州诗词诵读音频、行读泉州各境的照片、记录及各种音乐、舞蹈视频等阅读推广活动成果分门别类地在图书馆主页及微信平台建立专栏加以典藏,支持读者在线点击阅览。同时,鼓励读者以点赞、转发、分享的方式扩大受众范围。此外,为提高阅读推广的可持续性,图书馆还可进一步根据读者的在线浏览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读者的兴趣偏好和关注点,引导其根据个人爱好,灵活加入不同主题的微信群组,如“郑成功研究群”“南音兴趣群”“泉州特色服饰群”等。并在群组内定期推送相关题材的研究成果或活动信息内容,培养泉州文化的“发烧友”。5.2加强区域外联合作。在地方人文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阅读推广能较好地发挥社会教化与价值引导功能,具有区域普适性。在资源获取上,除本校经费划拨外,图书馆应努力争取市文化局、旅游局等地方职能部门的支持。同时,联合泉州本地高校馆、公共图书馆,积极吸引地方文化研究机构、民间教育团体和商业文化公司等社会力量,在馆藏建设、图文供稿、音视频摄录、软件开发、服务管理、外联宣传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设计出创意突出、贴近泉州地方实际的泉州乡土文化阅读推广方案,并借助泉州地方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力求打造具有泉州区域特色的阅读活动品牌。5.3以文化释放善意,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历史上,“海丝”贸易中的泉州商人往往主动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如明代王羿的《王常宗集•续补遗•泉州两义士传》所载“孙天富,陈宝生者,皆泉州人也,乃共出货泉谋为贾海外。其所涉异国,自髙句骊外,若阇婆、罗斛,与凡东西诸夷,去中国亡虑数十万里”[16],“两人客万里裔夷,动必服中国礼俗,言必称二帝三王、周公、孔子,又能道今国家圣徳神功、文章礼乐与凡天下之人材。异国于是益信吾中国圣王之道,海内外可共行也。”[16]在对外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泉州商人的爱国行为赢得了海外友人认同,大大增强了中华文化向心力,成为国人的骄傲。“异国有号此两人者,译之者曰:‘泉州两义士也’!”[16]在阅读推广中,图书馆可利用“东亚文化节”的国际交流机会,主动承接外国政府或民间友好团体的参访活动,展示以“海丝”文化为代表的泉州乡土文化,积极传递“海丝”文化价值观;主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研究中心或海外孔子学院接洽,开展合作推广;进而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认知中华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6结语

推广范文篇2

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效益和具体生产力的关键,是加快和推动当前的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所在。所以,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课题之一。

2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现实困境

目前,因为存在着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工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题和困境[1-2]。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一是在广大农村的推广体系和体制不衔接,经常出现断层,导致技术服务不能及时到位。二是在有些地方以政府行政命令式地进行推广,农民在接受起来普遍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在应用新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四是农业技术的服务渠道和环节单一,不利于提高推广的效果;五是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更新技术和知识的机会,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本身也不够全面。六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地方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时,却没有经费,推广服务难以展开和实现。

3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策略

根据目前农村新技术、新设备难以推广的现实局面,农技工作者需要放开思路,在观念上也要有突破,在行动上实施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措施,从根本上推动农技推广的开展,并力求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业增加效益,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3-4]。

3.1管理部门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农技推广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必然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体系,是使科学技术切实向现实生产力进行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性,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也必须制定并实施有力的措施,保证这项工作能够得到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同时,对于在基层的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来说,更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把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站在发展的角度上,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奉献,争取把农技推广做到让农民放心、省心,并能切实让农民看到新技术所带来的良好收益。

3.2加强宣传,让农民切实能够科学种田

从实践来看,农技推广必须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实现完善对接,与农民增收增效的愿望对接,切实起到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的作用,才能促使广大农民自觉主动地响应农技工作的开展。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利用形式多样、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引导农民在学科学、用科学方面的热情和兴趣,绝不能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农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因为那样可能会更加引起农民的反感。所以,农业新技术,必须采用宣传、说服、教育、引导、在技术上签订承包服务合同等不同的方式,让农民了解农技部门的作用和责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形成既能利益同享,又能共担风险的体系,才能改变农民的观念,让他们自动地接受新技术、新设备。

3.3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科技相比,许多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仍然相对较低。为此,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在突出实用性的基础上,积极从不同层次上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比如,在基层,可以充分发挥村、乡、县三级网络的作用,请专家讲课、针对农技项目开办培训辅导班、利用电视、录相等方式,在时间安排上,一定要结合农事忙闲的特点,在闲时开办培训班,忙时采取上门服务,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等有利于农民的办法,展开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4加强配套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还必须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为此,农技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相对专一、人数多、在农村的分布广、对于行业信息沟通及时的特点,把农业技术推广的全过程都进行配套服务,包括项目上马前的筛选、实施过程的服务和指导,生产收获后的加工、收购、储存、销售等方式,使新技术、新项目从开始就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这些环节中,农技服务部门都应该提前做出调查和市场前景预测,力求把准确、可靠的信息传达给农民,充分做好技术服务方面的准备,从而借助于农、副产品增值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才能让农民切实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得到收益。

推广范文篇3

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意见》[安政发(20105号]文件精神。县政府决定召开此次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培训动员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后面,安康学院的教授专家还将就生猪良种繁育进行专题讲解,请大家认真听讲。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重大意义,认清形势。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效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对农业的技术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以及推广体系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作了相应调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在新形势下。一定水平上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新形势下要求更新更高的农业服务职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人员缺乏,基本处于“线断、网破、人散”局面;二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整体专业水平不强;三是基础装备落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多数仪器设备简陋不全,乡镇畜牧兽医站大多数没有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四是县、乡、村、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缺乏有机衔接,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需认清当前形势,因此。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机遇,认真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项目,不时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强势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精心组织。

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设置的基本思路是县级农技、畜牧、农机推广机构坚持不变,根据中、省、市的布置要求。整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综合执法大队。以曾家、洪石、牛头店三乡镇,城关、白家、上竹三乡镇,小曙河、曙坪、钟宝、华坪四乡镇为三个区域,建设三个区域农技推广综合站。

加强县、乡和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条件、推广手段、服务设施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今年9月以前,建成职能综合、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充溢活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县、乡和区域农技推广体系。

(一)加强科技指导。确定100名技术指导员,联系指导100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其它农户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要保证到户指导效果。会上,关于做好百名技术指导员联系千户科技示范户工作的通知》及《县科技指导员考核方法》已经印发,全体技术指导员必需严格要求抓好落实,今年每个技术指导员到示范户指导培训不低于30天,并要如实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做好科技示范户手册的发放、标志牌的悬挂工作,会后,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局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农业局领取相关物品,并负责组织督促技术指导员发放、悬挂,此项工作必需在6月30日以前完成。二要加强科技指导员的管理。对科技指导员的考核年底将重点从技术指导方案制定、入户指导情况、对示范户的培训、电话抽查、示范户发展产业效益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各乡镇要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监管,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于每个季度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合理确定并兑现技术指导员下乡补助。三要做好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电话抽查及有关检查的配合工作。依照项目实施要求,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专家的基本信息都已通过专门的上报软件,填报至国家农业部,对技术指导员工作情况,农业部及省农业厅将不定期通过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抽查,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技术指导员一定要做细做实此项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农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强化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时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大科技示范户培养力度,使其成为广大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布置,县已组织50名技术员参与了省厅的统一培训。今年,县农业局还要组织好技术人员,参与好市、县两级组织的培训。根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布置,此宣布我县专家组成人员,首席专家是安康学院权群学教授,成员为陈道明、杜韦蔚、张秀全、王文章、刘进华、李进、姚方富、贺猛。

(三)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力度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做好示范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技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及时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指导意见。依照项目实施要求,县确定了十个示范基地,其中,生猪示范基地六个(涉及曾家、白家、小曙河、曙坪、钟宝、华坪)茶叶示范基地两个(涉及曾家、牛头店)中药材示范基地一个(涉及小曙河)玉米示范基地一个(涉及上竹)这些示范基地通过近年来不时的培育,已初具规模。会后,农业部门要抓紧标志牌的制作,各乡镇要做好立牌的选址和配合工作。示范基地的技术负责人是有关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各技术负责人要做好基地建设的有关工作,熟悉基地建设有关情况。

三、确保圆满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狠抓落实。

示范县项目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必需于今年9月底以前全面完成,依照省市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确保改革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外乡镇有关工作的组织、衔接、协调、督促和落实工作。农业局要做好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督工作。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沉下身子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及时协助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推广范文篇4

一、精心组织,积极有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3月24日我站召开干部职工动员会,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活动,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5月22日,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我站及时制订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行事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初步找准影响和制约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6月23日,组织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农机推广站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7月27日,学习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和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在深入研究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找准了问题,看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干劲,提高了全体广大党员的干劲,特别是领导干部凝聚力和创新力,为推动我县农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服务范围,积极配合县局做好农机补贴和抗旱保苗工作。

近几年,受政府补贴政策拉动,全国农机市场持续火爆农机具趋于饱和机具销售工作阻力较大。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各项不利因素,积极与我县经销商、政府补贴管理部门协调关系,创造条件坚强合作,全力以赴推动业务工作开展;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拓展推广工作发展空间,今年共推广大型拖拉机240台及其配套农具300多台,抗旱机械15000余套,补贴资金1200万元。为了保证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真正受益,8月20日我站抽调大部分人员分两组配合县局对于2009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全面核查。

入春后我省遭遇大旱,为了抗旱保苗,提高小麦产量,农机局启动应急预案,我站积极配合,将人员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深入到基层,吃住在村,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一部分到农机窗口加班加点为农民办理补贴手续;其余人员则在农机局院内为农民发放抗旱农具,在这场抗旱保苗点中,我站顺利的完成县局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我县粮食丰收提供了保障。

三、创新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按照2009年制定的工作计划,6月3日-11日,在农业科技示范场、麦豆原种场、乐土镇的杨桥村和建明村、坛城镇和漆园镇项目核心区的部分田块分别开展了大面积的小麦联合收割,部分田块同时加装秸杆粉碎装置进行粉碎还田,部分田块采用拖拉机配套秸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杆粉碎还田,然后均采用秸杆覆盖、带状旋耕施肥、板茬播种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路线进行玉米播种作业,同时在不同状态下进行了油耗数据测量。

9月28日-10月13日,在科技示范场、麦豆原种场、乐土镇建明村和杨桥村、坛城镇、漆园镇的项目核心区的部分田块,分别开展了玉米的联合收割(收籽粒),然后应用秸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杆的粉碎还田,然后再应用旋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旋耕、施肥、播种与镇压,同时进行各环节的油耗测量。获得第一手技术资料,取得良好示范作用,为我县秸杆还田循环综合利用和引导农艺种植制度改进,规范玉米种植行距起到推动作用。

四、开展新技术,新机具宣传、培训、推广

在开展项目推广示范实施的同时,我站参加县政府6月5日在漆园办事处前王村召开夏种及秸杆禁烧现场会,站长张明杰在会上介绍了灭茬直播玉米作业技术、秸杆粉碎还田技术的要领和好处,通过电视媒体向全县人民宣传。6月7日,亳州市玉米机械化播种现场会在我县科技示范场召开,市局领导和各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参加观摩,会上张明杰站长就玉米灭茬机播技术向大家做了介绍,受到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通过现场会的试验示范极大提高农民群众自觉运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直播新技术的积极性,为我县玉米收获机械化起到推动作用。

为了做好我县玉米收获机械示范推广和机具选型,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扎实推进省政府玉米振兴计划,9月24日我站全体职工参加省农委、省农机局联合在我县乐土镇杨桥村千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举行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为今后农机推广确定当地主推机型以及正确引导农民购买先进性、适应性农机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夏收秋种时节,我站组织技术骨干人员到乐土、漆园、坛城、马集等乡镇,积极投身到生产第一线,帮助农民群众安装、调试、保养、维修作业机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播种,期间共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维修保养机械1200台套。

五、积极开展“三夏”“三秋”农机化宣传与服务工作

1、配合县局做好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工作。

2、在城西成立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地机手提供服务。

3、成立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为机手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为了满足机手对农业机械维修的需要,及时将零配件送到机手手中,解决机手的燃眉之急。

六、落实各项农机化工作目标

针对今年县局布置的工作目标任务,我站制订09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书,把工作任务、序时进度、资料整理分解落实到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七、单位内部存在问题

1、推广经验不足,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总体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2、农机化信息工作欠缺,不能及时宣传、报道新技术、新机具。

3、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解决职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八、明年工作计划

1、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2、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3、强化信息工作建设,做好农机推广信息的编辑和发送工作,围绕业务工作重点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做好农机推广网页更新工作,加大信息量,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渠道,为农机推广服务。

推广范文篇5

一、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概况

沂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现有5个,包括:农业局、蔬菜局、农机局、畜牧局、科技局。其中农业局有下设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经营性收入。全县乡镇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l1个,另有一个办事处处于建设中。这些服务机构的职能依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例如,中庄镇是沂源县的苹果生产基地,该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主要围绕果树的培育、管理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诸多问题展开。

2.农业推广人员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系统人员总数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35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沂源县农业推广体系共有209人,其中县级有139人,乡镇级别有70人。

3.推广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沂源县l1个乡镇抽样调查,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9月,沂源县开始着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自此在示范县项目的带动下,开展“阳光工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广大农民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培训。此外,推广工作中还开始利用大众传媒,例如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报纸等方式,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4.运行机制

在业务上,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市级对口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农业局为中心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技中心负责。乡镇级的农业推广工作归口县级相关部门管理,并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承担者各村农技推广工作。在财政上,除具体的项目经费外,推广工作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财政承担。

二、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县域行政性推广组织上下脱节,运行不顺畅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只对乡镇农技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乡镇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任免权都归乡镇政府负责,所以,这种“财政切块、业务指导”的人事制度,使得农技推广组织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

沂源县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二是农技推广组织内部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严重;三是非科技火“占编顶岗”问题严重。

3.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推广方式方法上,农技推广仅靠“一张嘴,两条腿”活动在田间地头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电视、科普书籍等已经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新推广方法的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并且对这些新的推广方法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其实用价值。

4.推广经费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实际调查,沂源县的推广经费,除种子站、农技站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外,其他皆为全额财政拨款。县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原本有限,再经过层层分配,最后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金额就很少了。推广经费的不足,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而减慢进程或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推广人员投身推广事业的积极性。

5.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活动空问不大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在工作中还倾向于“个搞个的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例如,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该局的工作内容的制定多取决于上级部门指示和局内领导的意见,很少征求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乡镇农技推广站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够充分。

三、完善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1.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力度解决县级农技部门的问题。针对农技部门运行机制上的“财政切块、业务指导”所带来的弊端,建议在县一级成立专管农技推广的组织机构,把农机局、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等部门组合起来,专门负责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重复、服务单一等问题。

(2)强化乡镇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目前,乡镇农技站面临职能弱化,实际工作人员减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的局面。建议县级政府加强对乡镇机构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乡镇机构职能,严格制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并对在编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从而为农技推广体系打好基础。

(3)搞好各行政村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建议为各村配备专业农机推广员,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结合沂源县开展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项目,抓住机会,促使村技术员与“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先锋队。

2.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水平

(1)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沂源县普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进行彻底清查,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因事设人”。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针对现存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无分配差额或分配差额较少等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对农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除基本工资外的福利分配。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向农技人员传授先进知识经验,并对人员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促进农技人员知识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现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将以“说教”为主的“技术传输”观念转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推广”。推广的过程不再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而已经成为一个“先学”与“后学”,在“后学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优势,被抓住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大力开展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借助大众传媒等现代手段,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广大农民。

4.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支持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沂源县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必须依法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县政府的推广经费财政支出比重,并指定监督部门对这部分财政拨款进行动态监督,以保障推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入,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建立和完善推广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分资金的用途,以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要发挥县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大农户完成产、供、销的对接,龙头企业负责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培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农户”的产业化服务组织。

推广范文篇6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粮食、棉花高产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和节本增效综合技术,努力提高农作物质量、单产和效益。在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各专业各部门行业优势,集成技术,增加投入,强化服务,团结带领全体职工,突出重点,抓出亮点,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工作重点

突出抓好“五个项目”。五个项目:即:

1、抓好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示范项目。一是搞好国家油菜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项目土壤、肥料调查上报;二是在问安镇方家畈村7组办好100亩油菜高产示范片;三是搞好油菜18户定点生育调查上报工作。

2、抓好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一是水稻免耕抛栽技术,全市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全市推广面积达到6万亩。

3、抓好全省马铃薯生产项目。力争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一是继续加强春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000亩;二是加强马铃薯优质种薯栽培技术研究、试验,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建立宜昌马铃薯种薯基地奠定基础;三是继续承担省、市下达的马铃薯试验、示范任务;四是继续在棉区开展薯棉套种新模式,力争面积达到5000亩。

推广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农业部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中心,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公益性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吉州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区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区、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区为主”的思路,在乡镇统一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独立核算,人员集中管理。

二、主要内容

(一)体制改革

1.明确公益性职能。(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主要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村沼气池建设、维护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和管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不再从事经营性服务。(2)村级农技推广协作员的职能:主要负责政策宣传、配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负责农业技术资料和农作物病虫情报的发放,做好农情信息传递和反馈,办好科技墙报,准确上报各类报表;负责帮助示范户开展各项试验示范工作。(3)村民小组科技示范户的职能:协助乡、村农技员搞好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率先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积极向周边农户传授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充分发挥职能带动作用,负责农业技术资料和病虫情报的张贴,以及农情信息的收集、反馈。

2.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和区农业产业布局特点,理顺适应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做到权事统一,推行“‘三权归区’,双重管理,以区为主”的管理模式。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综合站人、财、物以及相关业务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对农技推广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确保乡镇综合站编制内人员一年70%以上的工作日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绩效工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事业费(包括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和培训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3.完善机构设置,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完善区一级,加强乡一级,突破村一级,延伸组一级”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框架,进一步健全以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枢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组织为桥梁、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多元化服务组织参与,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体系。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合署办公,分块运作。设站长1名、副站长若干名,实行任命制。乡镇畜牧兽医站已按赣府发〔2006〕15号文件要求,2007年已改革到位,定编为18人,编制保持不变,其派出性质不变。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设置农技员、植保员、经作员、农产品检测员、农资管理员、农村能源环保员六个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实行一员多岗兼职制,每个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按岗位重新编制配备工作人员,总编制为38个。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内实行站长负

责制,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协调、统一财务管理。

(2)村级服务网络。每个村设1名农技推广协作员、每个

组设1—2户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协作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委会管理,并接受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业务指导。农技推广协作员和科技示范户均要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4.统一建站。按照省农业厅“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采取“整合资源,集中建站,合署办公,分块管理,资源共享共用”的办法,建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建站用地由所在乡镇政府保障并无偿提供,乡镇政府有关单位办理划拨手续,建设经费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区财政和所在乡镇政府安排配套建设资金的办法解决。目前,各乡镇政府都已建或在建行政办公大楼,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的办公场所、住房问题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办公场所问题由所在乡镇政府内部调剂解决,但必须提供集中办公的场所,以便统一管理。

(二)机制创新

1.实行全员聘用。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调配。在不满编的情况下,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开招聘考试工作由区人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竞争上岗考试工作。

2.完善考评制度。要明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积极探

索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要制定三方考核方案,统一考核内容、统一考核方式,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农业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和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继续教育、解聘续聘等挂钩。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按3:3:4比例计分。

3.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要分行业建立专家技术指导组,明确首席专家,把农技人员与示范户对接作为关键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支农民技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要有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农民技术员,每个村民小组要有1户以上科技示范户。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每个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示范基地的面积应不少于5亩,真正做到有固定地点、有技术含量、有醒目标识、有示范作用。搞好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及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支持在农村依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技推广中作用。

4.切实提高队伍素质。推行继续教育制度,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地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规划,对在编在岗农业技术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一线农技推广员三年轮训一遍,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30天,培训一批“一专多能”的“全科”乡镇农技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定期参加市级和省级以上举办的专业知识培训;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有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要对村级农技员实行定期培训,逐步建立和规范村级农技推广协作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做好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区政府成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区人保局、区编办、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科技局和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全面负责全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区政府实行专项督查制度,重点督查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人员实名制、办公场所和经费落实情况,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全区通报。

(二)落实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项目资金,对主动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优先予以申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经费(包括工资、绩效工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和事业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和农技人员培训经费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确保公益性农技人员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确保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经费。

1.农技人员工资补贴。农技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农技人员在确保完成业务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可参加乡镇的中心工作,但绩效工资差额部分由所在乡镇解决。

2.农技推广和培训经费。根据农业厅《关于印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农业厅《关于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区财政安排农技推广经费和农技人员培训经费。

3.村农技推广协作员的工作报酬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在村级转移支付中给予固定补助。村民小组科技示范户,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根据其承担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情况给予补助。

推广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

1引言

在我国市场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农业建设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需要能够联系实际推广服务模式的建立,以此为基础上实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2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

对于农业产业链来说,即是同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具有密切联系产业群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如农业生产的科研部门、种植、运输、储存、加工以及销售等部门等。在具体农业产业链的管理工作中,即会将整个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技术支持、农业生产储运等环节对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形成,在其中对其中的重要要素如人财物等进行科学的控制与协调,其目标即以此实现农业产品的价值提升。在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当中,能够作为推广主体的部门有很多,如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其中,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市场作为该链条当中的龙头,因其自身性质的存在,通常无法实现推广服务职责的承担。对此,在现今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主要的服务供给模式有“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技推广部门+农户”、“科研单位+农户”等。而在客体方面,则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同上述主体具有连接的农户[1]。

3服务性质

对于农业推广服务来说,其自身具有着一定的公共物品性质。很多人们认为,农业推广服务需要由公共部门以及政府提供,而从公共部门经济学原理角度来看,在确定服务供给成本的情况下,即具有以多种方式对成本进行降低的可能,该种可能能够实现对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的转化,且能够为私人进入到农业推广服务的供给领域创设良好的条件。但当私人部门参与到该种服务提供时,也将存在着一定的外部特征,对此,即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市场谈判以及产业链延伸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供给当中收益外溢内在化进行实现[2]。

4发展建议

在我国未来农业推广服务发展中,需要做好以下方向的把握:第一,对服务供给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建立。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当中,除了公益性机构以及政府对具有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进行提供外,其余任何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当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及时获得对应报酬以及成本补偿的获取。对此,即需要能够对科学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建立,在其中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基础则是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使农业教育、科研以及涉农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分工协作,向外部提供到位的服务。在该服务体系建立当中,对供给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建立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该利益补偿机制不仅能够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购买技术服务以及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实现,也能够根据市场法则通过农业推广供给主客体通过交易协议的达成而实现;第二,积极推广技术链建设。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技术链耦合在其中,产业链当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价值链方面,具有产品有用性的形成,技术链的存在则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以及转化过程的科学连接,对于科学技术转化方式来说,能够在对产供销一体化目标进行形成的基础上对农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完成,而在推广应用中,则能够在实现农产品科技含量提升的基础上有效保障农产品在安全以及质量方面能够满足要求,以此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增加。由此即可以了解到,在技术链建设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仅在形成农产品价值链方面具有保障的提供,且能够帮助实现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推广,以此对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很多产业链模式当中,龙头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此,龙头企业所具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即是技术链当中的核心。从总体情况看来,我国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还无法成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但也形成了对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对此,即需要在未来工作当中做好这部分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这也是现今技术链当中的重要根本性内容。在产业链联结机制当中,龙头企业不仅在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网络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且是否能够实现对应技术服务的提供也将关系到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进而在对农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确定产业链利润。同时,在具体建设技术链时也需要保证服务客体在技术接纳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第三,对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说,其是在农业产业链服务推广模式基础上的重要载体,农民合作组织是属于农民群体的组织,具有着对其利益进行代表的目的。在现今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长时间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想将小生产者都实现对大市场当中的引入,则需要在将农民作为市场当中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获得统一的经营支持与服务。农业合作组织符合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权不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的基本政策,且通过技术、市场信息以及销售方面服务的提供将原本分散的农户进行组织,在使其以集体方式进入到市场后对产品价值进行实现,且能够实现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集成式、大规模应用。同时,在实际发展当中也需要积极鼓励由当地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推广部门、龙头企业以及农村经营参与组成的农民合作组织,将该组织作为先进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与扩散的重要基地。此外,需要积极鼓励体系改革分流后的农技人员也能够加入到社会化服务组织当中,通过技术服务的提供对农业合作组织等技术的推广与扩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5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农业推广服务发展中,需要能够积极做好产业链特征的把握,联系该项服务的特征与特点做好对应措施的优化,不断提升服务供给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华.加强农业推广的路径分析[J].江西农业,2018,(08):78.

[2]王倩.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对策及前景[J].农家参谋,2017,(8):33.

推广范文篇9

1农技推广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缺失

农民碰到技术问题,不找推广站,反倒依赖直接将技术送到家门口的农业物资销售等单位。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以省地县乡四级推广网络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作为补充,即“一主四元”。在实践中,现有的四级推广网络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现行的农科推广体系中,农业推广服务部门有推广责任,但没技术,而有技术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却没有推广任务,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和服务的对象农民是脱节的,现如今粮食丰收,但粮食价格还在不断攀升,原因在于相对于生产的增加,需求变化更快、增长更快,这在一个经济成长国家特别是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这种供需平衡压力,应该讲在我们国家选项不多。靠资源性的增长已经没有更多的前途,我国无论是耕地资源还是水资源,总量非常不足,捉襟见肘。因此只能挖掘内涵的潜力,也就是着力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这要靠土地节约、劳动力节约、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技。

(1)农技推广应坚持“一主多辅”,重视市场化多元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这些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了大量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2)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以专职或兼职身份投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专家带项目、带成果进农业龙头企业、进农户的方式,建立起无缝对接渠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

(3)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种植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动机制,以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各自发挥其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2推广人员来源

推广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途径;创新策略

1新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途径

1.1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一方面,政府需要根据农业发展或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由专业的部门将技术成果推广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基层地方政府进行组织协调,推动和实施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调动农民积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此外,政府要将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纳入农业生产计划中,通过政策手段,协调科级单位积极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加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最终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1.2市场开发型农技推广。科级单位可以选择当地有技术、有资源的项目,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进行合作,或者是政府或者科级单位与农户通过经济合同的方式共同建立高产优质的实验田,然后进行技术推广。此外,在加强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节,让农户认识到掌握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培训农民,引导他们熟练地掌握农业技术。1.3农民参与型农技推广。农民参与的推广方式主要是让农民提出所需要的项目,选择农民代表参加,贡献经验知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农民也可以在推广人员的协助下,向技术发明人购买新技术,开发适合自身的农业产品,并且自产自销,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另外,农民可以与从事同类农产品经营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最终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新农村基层农技推广的创新策略

2.1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目标。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注意确立明确的目标,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品质量,重点发展关键产品。始终要将提高质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建设一支能够促进技术推广的领导队伍,积极地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必须要抓好农业示范县的发展工作,建立机构完善、业务水平过硬的专业农技推广队伍,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1]。2.2明确农技服务对象。农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运用。在推广创新过程中必须注意明确农技服务对象,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户合作意识,降低风险,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必须注重引导中小农户,借鉴国外培训农业人员的方式,与小农户互相交流,提供新技术、新政策、新产品等信息,加强管理,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发展致富。此外,必须要鼓励当地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加强技术交流,让农户明确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而推广人员必须明确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3优化设计服务内容。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必须要加强资金、信息和技术多方面的服务。一方面,地方财政必须要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及时实施重大的公益性技术推广项目,争取企业和社会对农业的扶持和帮助,最终扩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必须要强化信息网络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知识,同时加强各种培训使农户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最终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2]。

总之,当前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社会、政府及农户的多方关注,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作者:崔连鹏 单位:宁津县大曹镇政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