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7:57:10

头皮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5月问静脉输液住院患者100例,年龄17—79岁;其中男27例,女73例。所选患者均为输液时问较短,血管弹性较好,凝血时问正常,神智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无明显躯体疼痛及感觉异常的患者。使用材料:①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过滤输注装置1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带针)。②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输液固定贴Ⅱ型。

1.2方法

待患者输液完毕,关小输液器调节器,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胶布,然后用左手拇指固定住针柄,右手将头皮针反折,左手拇指移到敷贴处,右手顺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并同时按压敷贴。然后将敷贴转给患者并指导其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3~5min即可。

2结果

100例静脉输液患者均使用反折头皮针先慢后快的方法拔针,患者口述无痛或微痛,均未出现皮下淤血,实现床单及地面的零污染。

头皮范文篇2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WangZhihongZhuBi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1.6.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1.6.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1.6.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心理护理

3.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头皮范文篇3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心理护理

3.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头皮范文篇4

【关键词】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采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头皮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期以业,新生儿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及后囟等部位,上述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我院儿科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试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经头皮静脉采血做到了采血输液一步到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我院住院新生儿,男:64例,女:36例,出生后1-7天28例,出生后8-14天26例,出生后15-21天为34例,出生后22-28天12例,采血量根据化验需要而定,多用于肝功能胆红素测定。

1.2方法

1.2.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复合碘、灭菌棉签、透明胶布、3M敷贴、5ml一次性注射器1个、5.5号一次性头皮针一个,头皮静脉留置针1个、生理盐水10ml×1支、标本容器、止血带。

1.2.2穿刺方法由两人共同操作,操作者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有手固定针芯的同时将套管送进血管,退出针芯,助手立即将去盖的标本容器斜置于取下侧管帽的侧管处。让血液直接由容器壁滴入,至所需血量,盖上侧管帽,用5ml注射器取5ml生理盐水,常规消毒肝素帽,接上了5.5号输液针头,将血液推入血管,接通预先准备好的输液器进行输液治疗。

2体会

以往新生儿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及后囟等部位,这些部位操作难度大,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穿刺可取到输较多的血量,但不易被家长接受。股静脉空刺垂直进针时,易引起髋关节损伤[1],取血后压迫不当时,容易引起血肿。新生儿颈静脉不易暴露,穿刺较困难,有报道小儿颈脉穿刺采血致呼吸骤停[2],我院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100例新生儿黄疸住院患儿施行头皮静脉留置针取血,无不良后果,发现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由于血液沿管壁直接滴入容器,采集血标本不易溶血;新生儿头皮血液供应丰富,尤其是正中或颞浅静脉血量充足,不易出现溶血和凝血[3];新生儿头皮紧贴颅骨,血管表浅,易于操作和固定[4],抽血后留置针接输液器,使采血、输液一步到位,即减少患儿痛苦,又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家长更容易接受。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肖向莉.对新生儿血气标本不同部位采集均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35.

[2]张爱萍.小儿颈静脉穿刺采血颈呼吸骤停1例教训[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2.

头皮范文篇5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体位舒适,不影响小儿活动,并便于保暖,最适用于新生儿与婴幼儿,头皮静脉给药是儿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拔针意味着当日的静脉治疗结束。但是我们有的护理人员并不重视这项收尾工作,往往草草了事,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工作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现分别叙述如下。

1准确掌握拔针时间

在液体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助患儿取平卧位,抬高液体瓶,使输液管中液体全部进入患儿体内,这样可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不影响疗效。

2巧妙拔除针头

拔针时提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准备工作,设法使患儿身心放松,由于大部分患儿毛发较长,一部分患儿烦躁哭闹,为防止针头滑脱,临床上常用粘性较强的医用胶布固定,撕开胶布时会给患儿带来痛苦。用棉签蘸上松节油,边润滑头发边撕开胶布可使头发与胶布迅速脱离。针柄小旗一般在右侧,胶布宜从左侧向右侧方向揭开,以防揭胶布时引起针头移位而增加患儿的痛苦。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保持与皮肤10°~15°角,左手持无菌棉签轻按在针头上方,快速拔出针头后压紧棉签。公务员之家

3有效按压

由于进针的角度及针梗走行的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要比皮肤上肉眼所见针眼稍高,血管壁破损是针眼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止血,这一部位同皮肤表面上的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因此在拔针时护理人员要把棉签竖着按,以免造成深部组织隐性出血,形成血肿,并告知患儿家属不要移动棉签位置。

4不要揉按

许多患儿家属喜欢用棉签或手指对穿刺部位进行揉压,误认为这样能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殊不知经过穿刺的血管及皮下毛细血管非常“娇弱”,即使轻微的揉按,也会造成局部皮肤青紫,因此护理人员在离开时要叮嘱家属不要揉按。

头皮范文篇6

采血技巧:临床上抽血一般多用5~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取下针头,套上5号半头皮针抽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方法是将一次性空针的注射针头取下,把5号半头皮针套在空针乳头上,穿刺操作同打输液针一样。穿刺成功后,左手只需固定好患儿的肢体,右手回抽血即可。由于头皮针是软管而且长,可以随患儿的肢体活动而活动,而不会因为强行固定针头在患儿活动时刺破血管。

采血部位的选择:对于婴幼儿或新生儿采血来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采血需要量10ml时(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婴幼儿或新生儿静脉采血难以成功。现我科一般首选桡动脉,此位置在掌面正中外侧1/2桡关节处(是成人测脉搏处),因此位置较易暴露,患儿任何舒适卧位都可。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拳头,顺着血管走向把轻轻拉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右手示指、中指指腹。用已消毒好的示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点。左手拇指、示指背面绷紧皮肤。右手持5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3cm处5°~45°角进针,见鲜红色回血,停止进针。左手固定好患儿穿刺手,防止针头移位。右手持注射抽吸,若抽吸有困难,稍转动针头位置,直至抽吸顺利。抽取所需血量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棉签按压约5分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见无出血后,再用无菌医用胶布压贴针眼,防止针眼再出血及感染。采血后,按需要分别注入所需试管(先注入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试管等)。其次是头皮颞动脉,因头皮颞动脉能用肉眼看到其动脉搏动和走向,可沿其走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对不配合的患儿也便于固定,而且类似于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手法及固定,易学易掌握,穿刺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穿刺后便于观察有无供血不良及出血倾向,方便且安全,家长也易于接受。股动脉、静脉易滑动,一般不做穿刺采血,而且损伤性大,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

留置针采血:新入院的患儿需要急采血,在静脉输液时,选择较大,充盈度好、粗直、有弹性的静脉。用留置针接空针先采血后输液,可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患儿2次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进针及潜行的角度:头皮静脉表浅,穿刺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进针过深。正确的方法是: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关键就是进入头皮后潜行的角度,要有一种挑起头皮进针的感觉才行。

采用盐水针穿刺:小儿头皮穿刺,两三岁的婴幼儿以及周围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静脉管腔细,静脉压低,血管不充盈,穿刺成功后回血慢或不回血,往往误认为穿刺失败而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这样的患儿可采用盐水针穿刺,方法是:输液器排气成功后关闭输液夹,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留置针连接抽有生理盐水的5ml注射器相接好、排气。选择穿刺部位后,常规操作、穿刺,感觉进入血管而无回血时,可缓慢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后胶布固定,感觉进入血管而回抽注射器仍无回血时可轻注少量生理盐水,如果推注顺利,注射局部无渗出肿胀,患儿无哭闹,较大患儿自述无疼痛,说明穿刺成功,可胶布固定,连接输液管。但中间环节一定要保持无菌,同时防止进入空气。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如下:①头皮注射时,可在额头中间发际处或两侧颞部,按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在这些位置用双手将患儿皮肤轻轻向中间挤压,可看到平行于血管走向的隆起或浅沟,血管即在其隆起或浅沟内,松开皮肤,用指尖或指腹垂直于血管走行触摸其隆起或浅沟位置,在隆起部位可触摸到隐约的血管弹性,在其浅沟部位就可摸到浅沟。这样的血管虽然不好观察和寻找,但一般管腔较粗而直,易固定。②选择手背静脉时,也可根据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或仔细观察血管的体表投影,然后左手握紧患儿手指根部及手指,绷紧皮肤,右手大拇指反复摩擦血管走向处局部皮肤或示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拍打静脉数次,力度以患儿不疼痛为标准,等血管充盈后再进针,成功率较高。③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送针长度的问题。一般的留置针要求全部送至血管内。新生儿的头皮静脉较短而细脆分岔多,临床根据情况酌情送入,送入不当,经常可刺穿血管导致失败或送至血管分叉处或位置不当,导致输液不通畅。④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分支较粗的血管,以及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其他:头皮针去掉针头可代替鼻导管做新生儿或婴幼儿的鼻前庭导管吸氧用;还可代替肛管用于新生儿或早产儿生理盐水灌肠用,也用于药液量较少的(如水合氯醛、思密达等)保留灌肠用,由于这些患儿灌肠时,所用液量较少,一般用5~20ml空针抽吸灌肠液,接头皮针,空针内留有0.2~0.3ml的空气最后推入,即可灌入所有药量。

讨论

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体重轻,用药剂量也少,经常是只用一支药物的几分之几。所以儿科护士一定要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如动脉、静脉穿刺,无痛注射,及吸取药液或稀释药物等技术。掌握这些经验与技巧(精确、娴熟、敏捷、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同时也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字儿科低年资护士经验技巧入门

论文摘要总结儿科临床工作的经验与技巧,如动静脉采血的技巧、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等十余项护理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淑娇,王华.头皮针穿刺输液不同持针手法患者疼痛程度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3,9(12):941.

头皮范文篇7

1各年龄组患儿的特点及外渗原因

1.1新生儿组患儿幼小体弱,反应能力差,睡眠时间长,自主动作少。头皮静脉丰富,交织成网,无瓣膜,血管内压力低,管腔细嫩,血管表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易受周围组织活动的牵拉。年轻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过多的搂抱、摇动患儿,头部蒙盖衣物,无意中触碰头皮针或牵拉输液管,是造成针头活动穿破血管壁外渗的主要原因。

1.21个月~2岁组患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痛觉灵敏,对医护人员本能的恐惧、反抗,哭闹而不合作。此组患儿头皮静脉丰富,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易活动,但易造成血液反流。患儿活动量大易出汗,致胶布粘贴松动,使针头脱出。另外,家长看护不当,小儿用手搔抓,造成针头移位外渗。

1.33~6岁组患儿启蒙教育时期,在家长和护士的说服和指导下,他们基本能配合。该年龄组患儿血管腔相对粗大,血流速度快,血管壁弹性好,针头漂浮在血管腔内,不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往往因患儿在床上玩耍、写画或大小便等活动而引起针头滑脱使液体外渗。

1.47岁以上组患儿已上学,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护士的解释和要求能积极配合。该年龄组患儿血管腔粗大,血管壁韧性强,血流速度快,针头浮在血管内,很少引起血管壁损伤而外渗。

2相应的护理措施

2.1新生儿组患儿输液首选额正中静脉及颞浅静脉,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穿刺成功后采用蝶形固定,头皮针反折环应小,并用胶布将环压平,这样避免外力的碰撞。另外,对家长做好宣教也很重要,嘱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尽量平卧于婴儿床上,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止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并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去抓头皮针或输液管。嘱咐家长一旦抓碰头皮针后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及时通知护士处理。

2.21个月~2岁组患儿输液首选头皮静脉,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穿刺成功后蝶形固定,头皮针反折环小些,避开前额及眉毛以免影响患儿面部活动,将输液管固定于一侧耳朵上,置于脑后,避免患儿看到。如果头皮静脉不易找到,则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此年龄组患儿多反抗、哭闹、不合作,给输液造成困难,可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如10%水合氯醛口服或肌注冬非注射液。

2.33~6岁组患儿输液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扎针前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由于此年龄组患儿活动量大,应用硬板固定手足于功能位。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2.47岁以上患儿输液根据患儿要求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护士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赖与合作,并指导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做好自我护理。

头皮范文篇8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1.6.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1.6.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1.6.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心理护理

3.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头皮范文篇9

使用的梳子应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洗发之前或大风的天气里,梳拢披散的头发时,使用粗纹的动物毛制成的刷子最好,既不会伤害头发,又能对头表皮起到按摩作用。

梳拢头发的作用,可使硬发变软,使软发挺起。正确的梳拢方法是,首先从梳开散乱的毛梢开始,用刷子毛梢轻贴头皮,慢慢地旋转着梳拢。用力要均匀,如用力过猛,会刺伤头皮。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朝相反方向,再沿发际从后向前梳。然后,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最后让头发向头的四周披散开来梳理。在梳头时,同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一处每次梳5~6次,整个头发平均一天梳拢100下左右为最适宜。

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每天早晚用牛角梳或黄杨木梳,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轻轻触及头皮各梳刮数遍,可疏通经气,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的白发、黄发和脱发,同时可消除用脑过度导致的头胀、麻木等。梳头的时候要用力平均,仅让梳齿轻轻接触到头皮便可以,绝不要让梳齿划破头皮。

如果你的头发是干性的,梳的时候要多用些力;头发是油性的,梳的时候用力越少越好,如果用力太多,会刺激皮脂增加分泌。

无论你的头发是干性、油性或中性,都要沿用上述的手法从容而有节奏地梳。

头皮范文篇10

1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1.1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基本功,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应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直、较大,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3岁以上至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静脉。

1.2根据病情治疗慢性疾病宜由远心端开始选用;抢救时宜选用肘静脉或大隐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性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肢端静脉,静推钙剂、高渗糖、20%甘露醇滴注及升压药宜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静脉采血时最好选用肘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

2光线强弱及照射角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高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如光线太强,又是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成功。

3针头大小选择

选择针头大小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滴注均可用41/2~51/2号针头。肘静脉、大隐静脉、推注或采血可用51/2~71/2号针头。

4持针的手法

以前我们都采用右手拇指持针柄在上,食指在下呈10°~15°,针头斜面向上刺入皮肤后,再换成食指在针柄前,拇指在后沿静脉走向平行刺入法。这样要求操作者穿刺技术非常高,且对于浅、细静脉在换手法时针尖易翘起,容易穿破血管。我们改用直接用右手食指在压,使血管充盈后,特别对脱水患儿,直接成10°~15°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成功率较高,适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5进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