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壕航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4:39:04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1

关键词:一期一枯;一期二枯;特细砂混凝土,截流戗堤;土石围堰;桐子壕航电工程

1、概述

桐子壕航电工程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境内的嘉陵江干流上,坝址距武胜县城10km,属于嘉陵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十四级电站,为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沿坝轴线从右至左依次由右岸接头坝、船闸、厂房安装间、主副厂房、3孔冲沙闸、9孔泄洪闸、溢流坝及左岸接头坝等建筑物组成。其电站厂房共安装3台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36MW,总装机容量108MW.该工程上游紧接已建成的东西关水电站,工程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上游距武胜沿江镇码头13km,距南充市154km,下游距重庆朝天门码头167km;陆路交通右岸已建成了1.8km泥结碎石公路,与万隆至中心公路连接,可通往坝区。左岸有县级公路通过,上距武胜县城10km,距南充市约90km,距广安火车站约90km.

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6.8万m3,混凝土浇筑53.3万m3,钢筋制安1.479万t,土石方回填15.6万m3,浆砌石10万m3.

桐子壕航电工程施工控制性工期:

2000年9月10日~2001年4月底进行一期上下游围堰填筑及堰体防渗施工,利用已施工好的导流明渠过流,基坑亮底后进行左岸接头坝、冲沙泄洪闸、厂房和船闸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1年5月1日~2001年10月底基坑过水,并继续进行船闸上闸首的施工。

2001年11月1日~2002年4月30日恢复一期上、下游围堰,继续进行一期基坑施工,汛前冲沙泄洪闸达到239.83m及闸顶大梁装毕,厂房防洪墙浇至渡汛232.00m,船闸具备汛期施工条件

2002年5月1日~2002年10月30日厂房、船闸具备施工条件,继续进行施工,洪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和导流明渠联合渲泄。

2002年11月1日~2003年4月30日形成二期挡水围堰,河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过流,完成左岸接头坝和溢流坝段施工。2003年2月底利用二期围堰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2003年5月初拆除二期围堰。

2、一枯及一汛施工

2.1生产辅助系统

2.1.1设备转移运输

桐子壕工地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洪雅城东电站、宝珠寺电站、马回电站转运而来,转运线路多、运距长、运输量大。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体部署和工期要求,从2000年10月7日开始至次年1月底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580车次4600t的运输任务;同时完成了筛分系统(600t/h,22条皮带机约670m)、拌和系统(由富春江3×1.5m3拌和楼、HZ90-2F1500型拌和站、2台50拌和站及6条皮带机组成)及1台WK-4履带吊、2台MQ600型门机、2台DMQ540型门机的运输和安装任务,还包括三大厂、机修、汽修、实验室等辅助系统设备的运输安装。2000年11月底筛分系统正式运转,2000年12月底拌和系统按期投产运行。

2.1.2砂石骨料系统

工程采用天然砂砾石,其料源丰富,砾石质量较好,而砂料细度模数低、含泥量高,为特细砂。经比较选定马家滩、关刀嘴料场为主料场。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砂砾石弃料也可选取有用部分作为毛料。一期施工的右岸混凝土总量为443436m3,最大级配为四级。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右岸混凝土浇筑最大强度为41000m3/月,考虑到不均衡生产砂石骨料加工系统要有一定的富裕度,故配制系统的生产成品骨料能力为340t/h.

2.1.3混凝土拌和系统

根据工程施工分期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拌和系统分左右两岸布置,一期工程先施工右岸。据总平面布置和强度需要,右岸拌和系统布置在右岸的M区,占地约10000m2.

一期工程采用右岸拌和系统进行拌制,混凝土总量443436m3,混凝土最高月浇筑41000m3,要求拌和系统生产能力为118.4m3/h,配备了3×1.5m3的拌和楼一座(生产能力100m3/h)、HZ5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50m3/h)、HZ9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90m3/h),故拌和系统实际生产能力为160m3/h.

2.2一期一枯导截流施工

桐子壕航电工程一期(一枯和二枯)导流工程为:由上、下游围堰、小中坝处纵向围堰挡水、导流明渠导流。

一期围堰挡水标准为4月份10年一遇洪水,其导流设计流量为2200m3/s,上、下游水位分别为217.74m、214.8m,围堰堰顶高程拟定为218.5m、215.3m,堰顶总宽度为10m,最大堰高分别为8m和5.3m,堰顶轴线长分别为375m和286m.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为2000年11月6日,故选择11月上旬5年一遇洪水平均流量864m3/s作为截流设计流量,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4.58m,因此,选定戗堤高程为216.00m.龙口立堵截流时,通过上游东西关电站控制后,流量保证在500m3/s以下,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3.26m.故合龙时龙口段戗堤高程为215.00m,按三车道考虑顶宽18.5m.

截流戗堤方式:从右岸向左岸单戗堤单向立堵进占。

2.2.1戗堤横断面

戗堤轴线与上游围堰轴线重合,故戗堤作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考虑。戗堤顶高程定为216m,龙口宽度范围内高程为215m.戗堤上、下游侧边坡均为1∶1.5,戗堤采用开挖的岩渣填筑,岩渣取自右岸接头坝水上开挖部分,公路边补充料场约2.5万m3的山体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水面以上部分开挖料。

2.2.2上游围堰横断面

上游围堰是利用已形成的戗堤做基础,加高至218.5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顶宽8m.堰体填筑材料为左岸小中坝滩地的砂卵石。

上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和彩条布相结合的方式。216.50m处,粘土斜墙顶宽4m,其迎水面边坡为1∶3;216.50~218.50m采用“彩条布+粘土编织袋”的防渗体,粘土为右岸水上部分开挖的表层粘土和全风化泥岩。

2.2.3下游围堰横断面

下游围堰轴线从右岸向左岸前进82m后,再折向左上角,最终与原纵向围堰相接。下游围堰顶高程为215.3m,顶宽8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堰体填筑材料用下引航道水上开挖部分的岩渣料,左岸用小中坝滩地砂卵石。

下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粘土为右岸下引航道开挖的覆盖土和全风化泥岩。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2

关键词:一期一枯;一期二枯;特细砂混凝土,截流戗堤;土石围堰;桐子壕航电工程

1、概述

桐子壕航电工程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境内的嘉陵江干流上,坝址距武胜县城10km,属于嘉陵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十四级电站,为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沿坝轴线从右至左依次由右岸接头坝、船闸、厂房安装间、主副厂房、3孔冲沙闸、9孔泄洪闸、溢流坝及左岸接头坝等建筑物组成。其电站厂房共安装3台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36MW,总装机容量108MW.该工程上游紧接已建成的东西关水电站,工程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上游距武胜沿江镇码头13km,距南充市154km,下游距重庆朝天门码头167km;陆路交通右岸已建成了1.8km泥结碎石公路,与万隆至中心公路连接,可通往坝区。左岸有县级公路通过,上距武胜县城10km,距南充市约90km,距广安火车站约90km.

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6.8万m3,混凝土浇筑53.3万m3,钢筋制安1.479万t,土石方回填15.6万m3,浆砌石10万m3.

桐子壕航电工程施工控制性工期:

2000年9月10日~2001年4月底进行一期上下游围堰填筑及堰体防渗施工,利用已施工好的导流明渠过流,基坑亮底后进行左岸接头坝、冲沙泄洪闸、厂房和船闸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1年5月1日~2001年10月底基坑过水,并继续进行船闸上闸首的施工。

2001年11月1日~2002年4月30日恢复一期上、下游围堰,继续进行一期基坑施工,汛前冲沙泄洪闸达到239.83m及闸顶大梁装毕,厂房防洪墙浇至渡汛232.00m,船闸具备汛期施工条件

2002年5月1日~2002年10月30日厂房、船闸具备施工条件,继续进行施工,洪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和导流明渠联合渲泄。

2002年11月1日~2003年4月30日形成二期挡水围堰,河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过流,完成左岸接头坝和溢流坝段施工。2003年2月底利用二期围堰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2003年5月初拆除二期围堰。

2、一枯及一汛施工

2.1生产辅助系统

2.1.1设备转移运输

桐子壕工地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洪雅城东电站、宝珠寺电站、马回电站转运而来,转运线路多、运距长、运输量大。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体部署和工期要求,从2000年10月7日开始至次年1月底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580车次4600t的运输任务;同时完成了筛分系统(600t/h,22条皮带机约670m)、拌和系统(由富春江3×1.5m3拌和楼、HZ90-2F1500型拌和站、2台50拌和站及6条皮带机组成)及1台WK-4履带吊、2台MQ600型门机、2台DMQ540型门机的运输和安装任务,还包括三大厂、机修、汽修、实验室等辅助系统设备的运输安装。2000年11月底筛分系统正式运转,2000年12月底拌和系统按期投产运行。

2.1.2砂石骨料系统

工程采用天然砂砾石,其料源丰富,砾石质量较好,而砂料细度模数低、含泥量高,为特细砂。经比较选定马家滩、关刀嘴料场为主料场。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砂砾石弃料也可选取有用部分作为毛料。一期施工的右岸混凝土总量为443436m3,最大级配为四级。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右岸混凝土浇筑最大强度为41000m3/月,考虑到不均衡生产砂石骨料加工系统要有一定的富裕度,故配制系统的生产成品骨料能力为340t/h.

2.1.3混凝土拌和系统

根据工程施工分期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拌和系统分左右两岸布置,一期工程先施工右岸。据总平面布置和强度需要,右岸拌和系统布置在右岸的M区,占地约10000m2.

一期工程采用右岸拌和系统进行拌制,混凝土总量443436m3,混凝土最高月浇筑41000m3,要求拌和系统生产能力为118.4m3/h,配备了3×1.5m3的拌和楼一座(生产能力100m3/h)、HZ5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50m3/h)、HZ9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90m3/h),故拌和系统实际生产能力为160m3/h.

2.2一期一枯导截流施工

桐子壕航电工程一期(一枯和二枯)导流工程为:由上、下游围堰、小中坝处纵向围堰挡水、导流明渠导流。

一期围堰挡水标准为4月份10年一遇洪水,其导流设计流量为2200m3/s,上、下游水位分别为217.74m、214.8m,围堰堰顶高程拟定为218.5m、215.3m,堰顶总宽度为10m,最大堰高分别为8m和5.3m,堰顶轴线长分别为375m和286m.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为2000年11月6日,故选择11月上旬5年一遇洪水平均流量864m3/s作为截流设计流量,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4.58m,因此,选定戗堤高程为216.00m.龙口立堵截流时,通过上游东西关电站控制后,流量保证在500m3/s以下,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3.26m.故合龙时龙口段戗堤高程为215.00m,按三车道考虑顶宽18.5m.

截流戗堤方式:从右岸向左岸单戗堤单向立堵进占。

2.2.1戗堤横断面

戗堤轴线与上游围堰轴线重合,故戗堤作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考虑。戗堤顶高程定为216m,龙口宽度范围内高程为215m.戗堤上、下游侧边坡均为1∶1.5,戗堤采用开挖的岩渣填筑,岩渣取自右岸接头坝水上开挖部分,公路边补充料场约2.5万m3的山体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水面以上部分开挖料。

2.2.2上游围堰横断面

上游围堰是利用已形成的戗堤做基础,加高至218.5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顶宽8m.堰体填筑材料为左岸小中坝滩地的砂卵石。

上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和彩条布相结合的方式。216.50m处,粘土斜墙顶宽4m,其迎水面边坡为1∶3;216.50~218.50m采用“彩条布+粘土编织袋”的防渗体,粘土为右岸水上部分开挖的表层粘土和全风化泥岩。

2.2.3下游围堰横断面

下游围堰轴线从右岸向左岸前进82m后,再折向左上角,最终与原纵向围堰相接。下游围堰顶高程为215.3m,顶宽8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堰体填筑材料用下引航道水上开挖部分的岩渣料,左岸用小中坝滩地砂卵石。

下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粘土为右岸下引航道开挖的覆盖土和全风化泥岩。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3

关键词:一期一枯;一期二枯;特细砂混凝土,截流戗堤;土石围堰;桐子壕航电工程

1、概述

桐子壕航电工程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境内的嘉陵江干流上,坝址距武胜县城10km,属于嘉陵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十四级电站,为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沿坝轴线从右至左依次由右岸接头坝、船闸、厂房安装间、主副厂房、3孔冲沙闸、9孔泄洪闸、溢流坝及左岸接头坝等建筑物组成。其电站厂房共安装3台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36MW,总装机容量108MW.该工程上游紧接已建成的东西关水电站,工程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上游距武胜沿江镇码头13km,距南充市154km,下游距重庆朝天门码头167km;陆路交通右岸已建成了1.8km泥结碎石公路,与万隆至中心公路连接,可通往坝区。左岸有县级公路通过,上距武胜县城10km,距南充市约90km,距广安火车站约90km.

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6.8万m3,混凝土浇筑53.3万m3,钢筋制安1.479万t,土石方回填15.6万m3,浆砌石10万m3.

桐子壕航电工程施工控制性工期:

2000年9月10日~2001年4月底进行一期上下游围堰填筑及堰体防渗施工,利用已施工好的导流明渠过流,基坑亮底后进行左岸接头坝、冲沙泄洪闸、厂房和船闸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1年5月1日~2001年10月底基坑过水,并继续进行船闸上闸首的施工。

2001年11月1日~2002年4月30日恢复一期上、下游围堰,继续进行一期基坑施工,汛前冲沙泄洪闸达到239.83m及闸顶大梁装毕,厂房防洪墙浇至渡汛232.00m,船闸具备汛期施工条件

2002年5月1日~2002年10月30日厂房、船闸具备施工条件,继续进行施工,洪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和导流明渠联合渲泄。

2002年11月1日~2003年4月30日形成二期挡水围堰,河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过流,完成左岸接头坝和溢流坝段施工。2003年2月底利用二期围堰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2003年5月初拆除二期围堰。

2、一枯及一汛施工

2.1生产辅助系统

2.1.1设备转移运输

桐子壕工地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洪雅城东电站、宝珠寺电站、马回电站转运而来,转运线路多、运距长、运输量大。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体部署和工期要求,从2000年10月7日开始至次年1月底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580车次4600t的运输任务;同时完成了筛分系统(600t/h,22条皮带机约670m)、拌和系统(由富春江3×1.5m3拌和楼、HZ90-2F1500型拌和站、2台50拌和站及6条皮带机组成)及1台WK-4履带吊、2台MQ600型门机、2台DMQ540型门机的运输和安装任务,还包括三大厂、机修、汽修、实验室等辅助系统设备的运输安装。2000年11月底筛分系统正式运转,2000年12月底拌和系统按期投产运行。

2.1.2砂石骨料系统

工程采用天然砂砾石,其料源丰富,砾石质量较好,而砂料细度模数低、含泥量高,为特细砂。经比较选定马家滩、关刀嘴料场为主料场。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砂砾石弃料也可选取有用部分作为毛料。一期施工的右岸混凝土总量为443436m3,最大级配为四级。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右岸混凝土浇筑最大强度为41000m3/月,考虑到不均衡生产砂石骨料加工系统要有一定的富裕度,故配制系统的生产成品骨料能力为340t/h.

2.1.3混凝土拌和系统

根据工程施工分期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拌和系统分左右两岸布置,一期工程先施工右岸。据总平面布置和强度需要,右岸拌和系统布置在右岸的M区,占地约10000m2.

一期工程采用右岸拌和系统进行拌制,混凝土总量443436m3,混凝土最高月浇筑41000m3,要求拌和系统生产能力为118.4m3/h,配备了3×1.5m3的拌和楼一座(生产能力100m3/h)、HZ5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50m3/h)、HZ9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90m3/h),故拌和系统实际生产能力为160m3/h.

2.2一期一枯导截流施工

桐子壕航电工程一期(一枯和二枯)导流工程为:由上、下游围堰、小中坝处纵向围堰挡水、导流明渠导流。

一期围堰挡水标准为4月份10年一遇洪水,其导流设计流量为2200m3/s,上、下游水位分别为217.74m、214.8m,围堰堰顶高程拟定为218.5m、215.3m,堰顶总宽度为10m,最大堰高分别为8m和5.3m,堰顶轴线长分别为375m和286m.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为2000年11月6日,故选择11月上旬5年一遇洪水平均流量864m3/s作为截流设计流量,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4.58m,因此,选定戗堤高程为216.00m.龙口立堵截流时,通过上游东西关电站控制后,流量保证在500m3/s以下,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3.26m.故合龙时龙口段戗堤高程为215.00m,按三车道考虑顶宽18.5m.

截流戗堤方式:从右岸向左岸单戗堤单向立堵进占。

2.2.1戗堤横断面

戗堤轴线与上游围堰轴线重合,故戗堤作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考虑。戗堤顶高程定为216m,龙口宽度范围内高程为215m.戗堤上、下游侧边坡均为1∶1.5,戗堤采用开挖的岩渣填筑,岩渣取自右岸接头坝水上开挖部分,公路边补充料场约2.5万m3的山体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水面以上部分开挖料。

2.2.2上游围堰横断面

上游围堰是利用已形成的戗堤做基础,加高至218.5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顶宽8m.堰体填筑材料为左岸小中坝滩地的砂卵石。

上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和彩条布相结合的方式。216.50m处,粘土斜墙顶宽4m,其迎水面边坡为1∶3;216.50~218.50m采用“彩条布+粘土编织袋”的防渗体,粘土为右岸水上部分开挖的表层粘土和全风化泥岩。

2.2.3下游围堰横断面

下游围堰轴线从右岸向左岸前进82m后,再折向左上角,最终与原纵向围堰相接。下游围堰顶高程为215.3m,顶宽8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堰体填筑材料用下引航道水上开挖部分的岩渣料,左岸用小中坝滩地砂卵石。

下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粘土为右岸下引航道开挖的覆盖土和全风化泥岩。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4

关键词:一期一枯;一期二枯;特细砂混凝土,截流戗堤;土石围堰;桐子壕航电工程

1、概述

桐子壕航电工程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境内的嘉陵江干流上,坝址距武胜县城10km,属于嘉陵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十四级电站,为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沿坝轴线从右至左依次由右岸接头坝、船闸、厂房安装间、主副厂房、3孔冲沙闸、9孔泄洪闸、溢流坝及左岸接头坝等建筑物组成。其电站厂房共安装3台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36MW,总装机容量108MW.该工程上游紧接已建成的东西关水电站,工程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上游距武胜沿江镇码头13km,距南充市154km,下游距重庆朝天门码头167km;陆路交通右岸已建成了1.8km泥结碎石公路,与万隆至中心公路连接,可通往坝区。左岸有县级公路通过,上距武胜县城10km,距南充市约90km,距广安火车站约90km.

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6.8万m3,混凝土浇筑53.3万m3,钢筋制安1.479万t,土石方回填15.6万m3,浆砌石10万m3.

桐子壕航电工程施工控制性工期:

2000年9月10日~2001年4月底进行一期上下游围堰填筑及堰体防渗施工,利用已施工好的导流明渠过流,基坑亮底后进行左岸接头坝、冲沙泄洪闸、厂房和船闸底板混凝土浇筑。

2001年5月1日~2001年10月底基坑过水,并继续进行船闸上闸首的施工。

2001年11月1日~2002年4月30日恢复一期上、下游围堰,继续进行一期基坑施工,汛前冲沙泄洪闸达到239.83m及闸顶大梁装毕,厂房防洪墙浇至渡汛232.00m,船闸具备汛期施工条件

2002年5月1日~2002年10月30日厂房、船闸具备施工条件,继续进行施工,洪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和导流明渠联合渲泄。

2002年11月1日~2003年4月30日形成二期挡水围堰,河水由12孔冲沙泄洪闸过流,完成左岸接头坝和溢流坝段施工。2003年2月底利用二期围堰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2003年5月初拆除二期围堰。

2、一枯及一汛施工

2.1生产辅助系统

2.1.1设备转移运输

桐子壕工地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洪雅城东电站、宝珠寺电站、马回电站转运而来,转运线路多、运距长、运输量大。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体部署和工期要求,从2000年10月7日开始至次年1月底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580车次4600t的运输任务;同时完成了筛分系统(600t/h,22条皮带机约670m)、拌和系统(由富春江3×1.5m3拌和楼、HZ90-2F1500型拌和站、2台50拌和站及6条皮带机组成)及1台WK-4履带吊、2台MQ600型门机、2台DMQ540型门机的运输和安装任务,还包括三大厂、机修、汽修、实验室等辅助系统设备的运输安装。2000年11月底筛分系统正式运转,2000年12月底拌和系统按期投产运行。

2.1.2砂石骨料系统

工程采用天然砂砾石,其料源丰富,砾石质量较好,而砂料细度模数低、含泥量高,为特细砂。经比较选定马家滩、关刀嘴料场为主料场。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砂砾石弃料也可选取有用部分作为毛料。一期施工的右岸混凝土总量为443436m3,最大级配为四级。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右岸混凝土浇筑最大强度为41000m3/月,考虑到不均衡生产砂石骨料加工系统要有一定的富裕度,故配制系统的生产成品骨料能力为340t/h.

2.1.3混凝土拌和系统

根据工程施工分期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拌和系统分左右两岸布置,一期工程先施工右岸。据总平面布置和强度需要,右岸拌和系统布置在右岸的M区,占地约10000m2.

一期工程采用右岸拌和系统进行拌制,混凝土总量443436m3,混凝土最高月浇筑41000m3,要求拌和系统生产能力为118.4m3/h,配备了3×1.5m3的拌和楼一座(生产能力100m3/h)、HZ5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50m3/h)、HZ90型拌和站一座(生产能力为90m3/h),故拌和系统实际生产能力为160m3/h.

2.2一期一枯导截流施工

桐子壕航电工程一期(一枯和二枯)导流工程为:由上、下游围堰、小中坝处纵向围堰挡水、导流明渠导流。

一期围堰挡水标准为4月份10年一遇洪水,其导流设计流量为2200m3/s,上、下游水位分别为217.74m、214.8m,围堰堰顶高程拟定为218.5m、215.3m,堰顶总宽度为10m,最大堰高分别为8m和5.3m,堰顶轴线长分别为375m和286m.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为2000年11月6日,故选择11月上旬5年一遇洪水平均流量864m3/s作为截流设计流量,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4.58m,因此,选定戗堤高程为216.00m.龙口立堵截流时,通过上游东西关电站控制后,流量保证在500m3/s以下,此时上游最高水位为213.26m.故合龙时龙口段戗堤高程为215.00m,按三车道考虑顶宽18.5m.

截流戗堤方式:从右岸向左岸单戗堤单向立堵进占。

2.2.1戗堤横断面

戗堤轴线与上游围堰轴线重合,故戗堤作为上游围堰的一部分考虑。戗堤顶高程定为216m,龙口宽度范围内高程为215m.戗堤上、下游侧边坡均为1∶1.5,戗堤采用开挖的岩渣填筑,岩渣取自右岸接头坝水上开挖部分,公路边补充料场约2.5万m3的山体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水面以上部分开挖料。

2.2.2上游围堰横断面

上游围堰是利用已形成的戗堤做基础,加高至218.5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顶宽8m.堰体填筑材料为左岸小中坝滩地的砂卵石。

上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和彩条布相结合的方式。216.50m处,粘土斜墙顶宽4m,其迎水面边坡为1∶3;216.50~218.50m采用“彩条布+粘土编织袋”的防渗体,粘土为右岸水上部分开挖的表层粘土和全风化泥岩。

2.2.3下游围堰横断面

下游围堰轴线从右岸向左岸前进82m后,再折向左上角,最终与原纵向围堰相接。下游围堰顶高程为215.3m,顶宽8m,堰体上、下游边坡均为1∶1.5.堰体填筑材料用下引航道水上开挖部分的岩渣料,左岸用小中坝滩地砂卵石。

下游围堰防渗采用粘土斜墙,粘土为右岸下引航道开挖的覆盖土和全风化泥岩。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5

县委、县政府决定隆重召开工业强县动员大会,旨在深化认识,广泛动员,实现全县工作重心战略性转移,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强县战略上来,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推动工业发展上来,抢抓机遇,增添措施,努力拼搏,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谱写发展新篇章。刚才,县级有关部门作了郑重承诺,表明了支持工业发展的决心。同志通报了工业经济考察和今年1—4月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并对下步招商引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全县工业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实现工业强县,必须推进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新跨越的重要时刻,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县委、县政府作出推进工业强县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工业强县”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业工作、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工业经济上来,以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握发展规律,增强工业强县的紧迫感。

1、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是兴县之基、强县之本、富县之举,是县域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几千年农耕社会创造财富的总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铜梁、大足、雁江、简阳四区市县虽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别,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战略不动摇,工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结四地抓工业的成功经验,突出的有四点:一是解放思想,理念很新。二是大建园区,措施有力。三是强力招商,方式灵活。四是优化环境,执行力强。具体工作举措,刚才兴汉同志已作了全面通报,并印发了县委工作通报,大家下去后,一定要反复研读,认真领会,结合实际,融会贯通。

2、工业是推进城市建设的“助推器”。城镇化离不开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仅为16.3%,县城面积仅为7平方公里,各类批发、专业市场不到40个,2005年总交易额不足2.6亿元。金融机构县内放贷严重不足,截止4月末,银行存款余额达47.8亿元,贷款余额为14.5亿元,存贷差高达33.4亿元,这充分说明商贸、旅游、房地产、餐饮等产业发展滞后、活力不足。究其根源,核心是工业不强,产业不优。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将会带动金融、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的大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越快,经济就越有活力。同时,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转移,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3、工业是构建现代农业的“发动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不牢。解决“三农”问题,工业化是根本性、主导性的力量。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才能做强做大。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依托工业抓农业,围绕增收抓产业,通过大力发展华润蓝剑、安泰丝业、广安万千、川粮米业等工业企业,促进了生猪、蚕桑、优质粮油等产业日益壮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主要来源和有力保障。同时,要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前提是必须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十五”期间,全县工业税收纳入县本级财政约2.05亿元,对财政增收的贡献达到43.2%,今年1—4月,工业税收约2150万元,对财政的贡献达到45.9%。因此,要实现农业增效、财政增税、农民增收,关键在工业、主要靠工业。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富民强县的核心,牵住了富民强县的“牛鼻子”。

(二)找准自身差距,增强工业强县的危机感。

1、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差距。一是工业总量不大。2005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19.2亿元,工业增加值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户,与所考察的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乡镇工业发展滞后,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空壳”乡镇的比例很大,而且主要是打米坊、榨油坊、砂石场、预制厂等,作坊式的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设备差,工艺落后。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0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是35.6:33.9:30.5,以工业为主的二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县的特征明显。三是竞争能力不强。全县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建材、轻纺、机械等产业虽已具备了雏形,但结构层次低,产业关联度差,资源型和粗加工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企业自身实力较弱。不少企业机器设备严重老化,生产工艺十分落后,研发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是空白。四是集中区建设不快。铜梁县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金龙工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34户,总投资达37.5亿元。简阳市把园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加快建设速度,去年8月至今,形成工业净用地1500亩,入园企业达57户,已投产的17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21亿元、利税2.68亿元。而我县工业集中区建设起步较晚,起点不高,推进速度不快,目前建成区面积不足500亩。

2、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观念滞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乡镇、部门和不少干部至今对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缺乏加快工业发展的理想和激情。有的安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忧患意识,夜郎自大;有的唯“条件论”思想严重,把发展工业的困难看得多,问题看得多,对加快工业发展信心不足;有的思维陈旧、眼界狭小、井底之蛙,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待工业发展的新情况,缺乏敢想敢干的气魄,缺乏加快发展的决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在企业家的头脑中时有表现,“小困即难、小富即安”,不愿大富创伟业。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彻底加以解决,就不能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难以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县域工业发展也很难有所作为。二是人才缺乏。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5%,且主要集中在东西关电站、桐子壕航电公司、华润蓝剑、安泰丝业等一批优势企业。同时,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工业人才引进严重不足,近5年来,到县从事工业经济或进入工业企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足50人,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工业企业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且管理水平较低。在现有企业中,东西关电站、桐子壕航电公司、华润蓝剑、广安万千等少数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比较规范,但有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管理粗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是资金紧缺。县财政投入有限,银行资金紧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越来越大。截止3月末,全县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仅为1.3亿元,与年初相比,仅增加0.3亿元,企业建设及生产经营资金严重不足。商业银行大多上收贷款权限,对规模以下工业“惜贷”、“恐贷”现象普遍存在,贷款条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难度越来越大。四是环境不优。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尚未运行,各级各部门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不够、氛围不浓,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还未完全形成。高速公路、铁路尚未建成,交通瓶颈还没有消除。

(三)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工业强县的责任感。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1、大力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带来了政策机遇。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是省市立足科学发展,立足省情、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将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在工业用地、税收、贷款等方面将制定更多的倾斜政策,省财政今年新增600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发展,市财政也加大了支持力度。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敏锐性,紧紧抓住机遇,抢占先机,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二是重庆及沿海发达地区“退二进三”产业梯度转移的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沿海地区资本纷纷大规模向内地转移,抢滩中西部,重庆的工业也在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这是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借此东风,在思想上、行动上先人一声、快人一拍、高人一着,力争胜人一筹、赢得主动,争取有更大的作为。三是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带来了战略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将会更快、力度将会更大、领域将会更宽,交通、能源、通信等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2、大力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我县水资源富集,嘉陵江纵贯全境达117公里,年流量28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约42万千瓦,目前尚有13万千瓦的开发潜力。油气、盐卤资源尚待开发。据以前勘测,我县境内盐卤储量8000万立方米;已探明的龙女寺油田,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2至14公里,闭合面积达到550平方公里,闭合度190米;据龙女106井测算,天然气储量2.4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们正积极配合市上进行天然气开发的前期勘测工作。

3、大力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能源、轻纺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化工建材、机械等产业发展逐步加快。桐子壕航电公司、安泰丝业、广安万千、川粮米业、天生食品5户企业产值过亿元,华润蓝剑、东西关电站产值逾2亿元。中小企业也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生猪、蚕桑、水产、甜橙、优质粮油、蔬菜六大产业,农副产品较为丰富,为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奠定了良好基础。

4、大力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南渝高速公路段计划2007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到重庆仅有1小时车程,渝武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兰渝铁路将从过境并建站,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加之嘉陵江全江渠化后,千吨级轮船可从重庆直达广元,将带来独特的水路交通优势。

5、大力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发展工业最宝贵的财富。我县有许多原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工人且熟练工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同时,全县高中在校生约1.9万人,成人职教在校学生1200余人,每年通过职业中专和嘉陵技校等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可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总之,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工业经济活,则全县经济活;工业经济强,则全县经济强;工业抓不住,“富民强县”就没有希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更大的力量、更宽的思路、更多的办法,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工业强县,必须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工作重心战略性转移,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才,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战略,立足“三依托”(依托资源办工业、依托重庆办工业、依托园区办工业),做强“五支柱”(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轻纺产业、化工建材产业、新兴产业),实现“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工业企业税收突破7亿元),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快速跨越,把打造成为川东北地区的工业大县。

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0%以上,突破150亿元大关,五年翻三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6.9%以上,突破50亿元;工业企业税收年均增长40%以上,突破7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8户以上,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以上,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户以上。未来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第二产业占县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9%,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6%。

(一)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优势产业集聚。

工业集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通过工业集中发展,能有效避免分散布点、大量占地、增大成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问题,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

1、把集中区规模做大。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运作,把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平台、招商引资的平台和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的平台。要按照“两园一带”(“两园”即沿口工业园和街子工业园,其中沿口工业园规划2平方公里、街子工业园规划3平方公里,“一带”即飞龙至万隆工业带,规划10平方公里)的构想,整体规划15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在产业布局上,要按照农产品加工、建工建材、医药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所有企业入驻必须按照规划入园归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要安排2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工业集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组建投融资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实物存量,以产权抵押、担保、质押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参与集中区开发和建设,全力加快交通网、电力能源网、信息网、管道水网、物流网建设,实现集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积极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集中区集中,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进一步拓展集中区规模。要进一步完善集中区发展规划,尽快上报土地使用计划,积极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壮大集中区规模,提高集中区承载能力。

2、把产业链条做长。现在,外商到一个地方发展,除了重视政策、土地、环境、市场等因素外,更加看重的是这个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产品的上下游衔接能力。目前,我县的工业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能源、轻纺、化工建材产业,但是这些企业分散在县内不同地方,企业之间互不配套,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要以工业集中区为主阵地,按照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的思路,合理调整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新上工业项目、加快现有企业扩能和发展民营企业等多种途径,大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做好产业的衔接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形成集群共生效应,力争在3—5年内在集中区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的大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

3、把工业项目做实。项目是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载体。有了好的项目,就不怕找不到资金,找不到业主,找不到市场。抓优势资源开发、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要进一步加大工业项目策划力度,认真做好工业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在项目的可行性说明和文本质量上下功夫,增强对县外资金及民间资金的吸引力。要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支柱产业的培育,主动承接重庆的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增添集中区活力。对于已引进的企业和项目,要落实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大跟踪力度,逐个逐项落实,做到引进一户,带活一片。

(二)以扶优育强为关键,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1、育强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强,则带动力强、支撑力强。要下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当前,要以打造6个5亿元企业集群为重点。一是帮助华润蓝剑进一步开拓市场,年内在广安五个区市县建成华润蓝剑啤酒广场,力争今年市场份额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为再上15万千升技改扩能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帮助万千饲料拓展市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实现满负荷生产,今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到2010年,年生产饲料2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三是抓好天生食品100万头肉食品加工、乳猪加工等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产。促成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手,大力开发火腿肠、罐头、低温食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打响生猪品牌,到2010年,肉食品加工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四是整合川粮米业、大新食品、瑞丰油脂和忆丰调味品等粮油加工企业,组建粮油加工储运集团,推进粮油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今年加工能力达到9万吨,实现总产值1.3亿元,到2010年,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五是力促东西关电站2007年再建8万千瓦发电机组,支持桐子壕航电公司满负荷生产,积极开发桐子壕以下的嘉陵江水能资源,大力发展秸杆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新型电力,力争投资6亿元、产值达到10亿元的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上马。到2010年,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以上,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六是推动安泰集团对原中心丝厂、龙女丝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缫丝规模,增扩自动缫29组,粗丝1600绪,到2010年,实现年产生丝1700吨、产值4.4亿元以上。支持安泰集团新建织绸厂,到2010年,形成织绸能力1000万米,实现产值2.7亿元以上。鼓励安泰集团与国外有实力的投资商合作,开发丝绸系列产品,做强做优丝绸产业,到2010年,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

2、扶大中小企业。坚持围绕大企业发展相关产业,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大力培育和扶持服务型、科技型、外向型、专业特色型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抓大活小、以小带大、助小强大”的局面。扩大工业发展基金规模,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工业发展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工业发展,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到2010年,新培育亿元企业30户以上。一是支持金易管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进行产品创新,争创名牌,在2007—2010年进行技改扩能,形成年生产能力2.5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二是推动顺成丝绸技改扩能,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规模,2010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三是支持鑫光铁塔技改扩能,扩大规模,力争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四是促进三兄弟食品走品牌化道路,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到2010年,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五是支持龙女酒业整合县内其他白酒生产企业,引进新技术改造传统酿酒工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龙女酒”产品档次和质量,做大做优酿酒产业。到2010年,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3、创响知名品牌。品牌体现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就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要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聚集力的重要举措。一是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坚持走品牌经济之路,积极争创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推进战略。开展“创名品、创名牌、创名企”活动,以质量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进一步抓好啤酒、丝绸、饲料、牛肉等产品品牌的培育,尽快培育出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名优品牌。力争未来五年,至少创5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至少25户企业通过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内涵。企业品牌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要指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以此促进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三)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要实现工业强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五年翻三番的目标,从现有企业来看,通过技改扩能产值可达50亿元,但与150亿元的目标相比,还有100亿元的产值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新的企业来实现。为此,全县上下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的理念,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招商引资成效。

1、思想上要更解放、更开明。招商引资是借力发展的便捷途径,可以解决工业发展受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的问题。雁江、简阳等区市县抓工业的成功经验表明,谁抓住了招商引资这个重点,谁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关键;谁抓好了招商引资工作,谁就能够赢得工业发展的主动。要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必须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抓招商引资,关键要解放思想。我们要有战略思考,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而丧失发展机会,影响发展大局。要本着“互惠互利,甚至让利”的原则,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敢于对招商引资企业让市场、让资源、让利益,在税收、土地、收费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公开向客商承诺,凡承诺过的坚决兑现,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2、方式上要更灵活、更务实。要创新招商方式,采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集群招商等形式,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招商。要深入研究重庆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走向和产业转移的梯次结构,派出招商团体,盯住重庆、成都、浙江、上海等地定向招商,盯住重点企业定点招商,发扬“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抓招商。要在这些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招商引资说明会,积极参加高交会、西博会、渝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确保在引进亿元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主动搞好优势产业对接,引进一批“短、平、快”项目,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要进一步加强与已签约的沿海地区投资咨询公司和招商引资网的合作,发挥中介招商的作用,力争在引进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皮革加工等产业方面取得突破。要积极跟踪、洽谈、落实意向投资项目,争取早日在我县落户。公务员之家:

3、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各级各部门要把工业招商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一要组建招商引资团。全县要成立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参与的招商引资团,组成精干的招商队伍,分赴重庆、成都和沿海发达地区定向、定点招商。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招商。对引进每一个重要项目,都要确定一个县级领导负责,安排一个县级部门联系,派出专门干部衔接和服务,扭住不松,全程跟踪,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确保招商项目落地生根。二要加大招商投入。每年县财政要安排招商引资工作专项资金,将招商引资成效与工作经费挂钩。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招商引资团,给予工作经费上的充分保障;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其工作经费由相关部门和乡镇自行负担。要建立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招商引资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激发干部群众的招商积极性。三要加大监控和督查力度。县招商局要及时掌握、汇总、分析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每半月通报一次招商引资、项目工作落实情况,每周通报一次引进企业的建设情况。四要加大奖惩力度。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与单位预算资金、个人年终目标奖、干部年度考核、领导干部使用“四挂钩”,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对有功人员予以提拔或重用;对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除扣减部门预算资金外,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采取组织处理。

(四)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工业要实现大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改贴息的投入,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

步伐。坚持以企业为核心,以校企、院企、企企联姻为手段,以外援科技队伍为支持,构建产学研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都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传统产业仍是工业经济的主体,但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加以改造提升。啤酒、丝绸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前些年曾经一度陷入困境,后来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研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不断发展壮大。当前,要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要舍得投入,政府要全力扶持。通过技术改造,以资金换新技术,以新技术换更多的资金,再以更多的资金换更高的技术,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促进机械、化工、轻纺、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换代、产品升级,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等目标,全面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3、狠抓企业体制创新。目前,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攻坚破难。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大市场,大作为;小市场,小作为;无市场,无作为。抓工业,就是要到市场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技术、找管理;抓工业,不是要去管企业,而是要服务企业、服务发展。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抓手。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要积极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信贷贴息、技改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注意发现一批实力较强、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引进一批循环型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4、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工业强县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来实现。一是抓紧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经理人才职业化,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工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每年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人20名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以上。二是坚持政府出面、企业与高校挂钩,强化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支持鼓励企业家学习深造,引导企业法人讲诚信、守信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抢市场、抓质量、强管理,树立竞争意识和先进理念,勇于开拓创新,克服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敢跟大的企业拼、敢与强的企业比、敢向精的企业迈的豪气,全身心投入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中去。三是要积极热情地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他们的成功要热情鼓励,对他们的挫折要真心帮扶,对他们的缺点要宽容谅解,要让企业家放手发展、尽展才华。要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经济上给重奖、政治上给荣誉、权益上给保障,确保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

三、实现工业强县,必须硬化工作举措

工业强,经济兴;工业强,财政富;工业强,发展才有希望。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发展要上大台阶,工业工作必须上大台阶”的发展理念,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工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提高工业竞争的“软环境”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县工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健全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三种责任”。

省委学忠书记说:“抓工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需要企业家和政府共同努力。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家的竞争,区域的竞争是工业的竞争,工业的竞争是领导的竞争。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领导。”推动工业工作新跨越,必须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目标责任、落实责任。

1、强化领导责任。抓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工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县工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行使好统筹协调职能。对有工业发展任务的部门、重点工业项目和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分别落实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每月要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重点研究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工业经济走势,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强化目标责任。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企业,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目标责任意识,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要科学制定各项目标完成时间进度安排表,以目标推动工作,以目标促进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基层和群众抓工业、上项目、办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强化落实责任。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严谨细致、务实苦干,是对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抓工作、干事业,一定要有实打实干的作风,认准了就要一门心思、一往无前抓到底。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的优良作风,埋头苦干、少说多干,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引。既要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出击,又要在项目推进上周到服务,不仅要做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争做抓项目、抓招商、抓落实的干部,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所有的能力展现在干事上。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时间,搜集信息、拜访客商、抢抓项目、加快实施,力争把一条条信息转变成一个个项目,把一个个项目转化成一个个新的增长点。工作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将与干部的晋升、部门的考核直接挂钩,对能抓工业、善抓工业,抓得落实的干部,县委将优先提拔重用;对夸夸其谈、不抓落实的干部要坚决撤换下来。

(二)倾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优化“四大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要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为工业强县营造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现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同时,我们县上也制定了“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相关部门做出了支持工业发展的承诺,这些措施必须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保障与服务”意识,在支持工业发展上,要舍得给政策、下功夫。要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工业用地需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业项目,要加快用地预审,及时办理审批手续。鼓励工业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使用土地,逐年缴纳租赁金。对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的扩建,可以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总之,要以最优的政策来吸引客商。

2、优化服务环境。充实工业发展力量,分批次选派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工业集中区和企业锻炼半年至1年,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学习积累抓工业经济工作经验,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机关事业干部均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要把最强的干部配备到工业战线上来,把一批年富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推向抓工业的领导岗位,提高队伍服务效能。要深化干部作风整顿和发展软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后凡是县级部门到企业进行检查,必须报经县工业领导小组同意。县纪委、监察局要设立服务环境举报箱,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银企、银政合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逐步解决存贷差过大的问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流通效率,保证工业生产物畅其流。同时,全县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意识,绝不能因为强调发展工业,就忽视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优化基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当前我县重大项目落户、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涉及未来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着眼于快速提升整体发展后劲,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推进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破解制约发展的硬件瓶颈。要按照“工业强县、交通先行”的战略思路,突出抓好南渝高速公路段建设工作,完成南渝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12线段改造任务,力争省道304线县城过境段(含嘉陵江二桥)和中心码头拆渡建桥项目立项,尽快形成快速便捷的公路网,增强我县承接大中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县内经济向外的扩张能力。要切实抓好电网、气网、信息网、供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降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4、优化舆论环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文化底蕴不深、氛围不浓。宣传部门要紧紧围绕工业强县这个主题和中心,搞好对内对外宣传。对工业强县战略的宣传,对内要达到统一全县思想,形成巨大合力的效果;对外要突出宣传的发展优势、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提高的吸引力。各级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业在强县富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时总结推广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积极营造宽松的工业发展环境,让广大领导干部和同志们创造性地、放心放胆放手地工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舆论氛围,形成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光荣有功,损害环境、阻挠发展可耻有罪的舆论导向。全县企业家们一定要有宽广的眼界、饱满的激情、执着的事业心,敢冒市场风险,勇于开拓创新,克服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中去,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在投资兴业的每一位企业家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报之以掌声,对他们的每一点努力都要给予支持。

(三)着力强化抓落实的举措,坚持“三个必须”。

工作重在落实,目标贵在拼搏。工业是干出来的、抓出来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观、奋斗观和动力观,不等不靠,干中争、争中干,敢于挑战困难,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努力开拓,勇争一流。

1、困难必须克服。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又是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第一年,工作任务能否完成,意义十分重大。要始终坚持目标不动摇。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不论任务多么艰巨,不讲差距多大多小,今年GDP增长目标、工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必须确保实现。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有条件的抓住机遇,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和机遇,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困难,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督办必须严格。县工业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对政策落实情况和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予以通报。县纪委监察局要切实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破坏工业环

境的人和事,努力为全县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督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进度安排表,加强对工业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抓好系列跟踪督查和专项督查,坚持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及结果。经贸局、发改局、统计局等部门要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跟踪督查制度,提高预警预测水平。要定期跟踪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业增长点的进展情况,及时分析制约因素,有的放矢,协调解决好有关问题。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6

2006年国家把加快黄金水道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并出台《“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2007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确定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其中的“三大定位”为: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8年5月5日,交通运输部交水发[2008]82号文件《关于加强航运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对航电枢纽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滚动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主城、万州、涪陵三个港区,以及长江、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2009年6月25日,在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交通运输部与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完善沿江产业布局,加强水运资源保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不断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达成共识。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10a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这些纲领性文件为重庆市的水运建设、航电枢纽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航电枢纽规划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开展工作,站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这个国家战略高度来思考我们的规划建设工作。

2规划建设项目思考

2.1长江干线

2.1.1长江小南海、朱杨溪航电枢纽工程

小南海枢纽工程大坝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珞璜镇的猫儿峡,地处长江上游,距离重庆市主城区40km,距离江津城区39km。其配套建设的电站装机容量约168万kW,总投资约230亿元。朱杨溪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江津市朱杨溪处的长江干流河道上,下游距离江津城区66km,距离重庆市主城区139km。该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净化三峡水环境、航运、引水的综合利用水库枢纽工程。配套建设的水电站装机容量约为190万kW。2个电站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长江重庆至四川泸州段的航道条件,辅以少量航道整治措施,可以轻松达到Ⅰ级航道标准,实现3000t船舶和1万吨级船队的常年通行。目前,小南海枢纽已启动前期工作,若环保评价能通过国家审查,则可实现开工建设。朱杨溪枢纽尚未开展前期研究,应尽快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升该段航道标准达到Ⅰ级,这对建设高等级畅通航道,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2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探索

三峡电站水库水位常年在145~175m之间运行,从水库实际运行看,能维持在175m运行的时间非常短,然后就不断下滑,直至145m水位,对重庆的城市环境、港口码头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库尾航道也有较长时间恢复到原来的天然状况,加上库尾泥沙淤积的因素,很多时候都难以维持在较高的航道等级标准,船舶航行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影响船舶的正常装载和航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研究在三峡库尾145m末端涪陵、长寿附近增加1个调整重庆港及库尾航道水位的反调节航运枢纽,按全闸坝方案设计,在三峡水位下降时始终保持重庆港的水位在175m左右,水位上涨超过175m时打开所有闸门畅泄恢复到天然状态。三峡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175m时,船舶通过敞开的闸坝自由通行;三峡水库水位低于175m时,船舶通过船闸通行,可能的情况下也可安装几台小型的发电机组以维持船闸的正常运转。增加这个调节枢纽后,重庆港的水位变幅大幅度减小,码头结构变得简单,岸坡更加稳定,港口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都将降低。库尾航道也能常年保持一个稳定的水深,有利于船舶装载和安全通行。库尾消落带也得到根本性的治理,城市景观明显提升,城市环境极大改善,市民的亲水活动也有了安全保障,这与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的战略任务“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少量的缺点就是:在三峡水库低于175m时增加了船舶过坝环节;在汛期可能会少量抬高上游水位,由于采用全闸坝方案,汛期达到175m水位以后就畅泄,澭高的水面线到了一定位置就消失了,所以这个影响很小,基本上不会增加防洪压力和土地的淹没;江水自洁能力可能略有下降,但可与原三峡库区的水质基本保持一致(枯季缓水、汛期流水);对三峡的防洪库容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处于三峡库尾,这个影响也非常小。这些缺点在其巨大的社会效益面前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建议尽快开展该项目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2.2嘉陵江

2.2.1利泽航电枢纽工程

利泽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利泽乡嘉陵江干流,距利泽乡3.5km,距合川城区32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1100km2,是嘉陵江干流重庆段自下而上梯级开发的第三级,上游与四川省武胜县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衔接,下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衔接。利泽枢纽是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航电枢纽工程。该工程属河床式开发,规划正常蓄水位为213.3m,装机容量约92MW,总投资将超过2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渠化嘉陵江干流航道26.5km,使航道等级由现在的Ⅵ级提高到Ⅳ级,嘉陵江南充以下航道实现全江渠化。该项目本已由四川和重庆的两个单位联合组建了项目业主,并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和准备工程,然而两省市参建单位在项目正常蓄水位和征迁方面存在一些分歧,由于项目跨省,协调难度较大,几经协调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使得项目被迫暂停。目前,利泽航电枢纽工程是嘉陵江能否实现全江渠化的关键,项目建设是势在必行。建议交通运输部给予大力协调,四川和重庆双方也以推动嘉陵江航运事业发展为根本进行友好协商,尽快恢复利泽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工作,使嘉陵江能尽快实现全江渠化,积极推动嘉陵江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2井口航电枢纽工程

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位于沙坪坝区井口镇境内,是嘉陵江梯级开发至下而上的第一级,下游与三峡175m回水衔接,至朝天门嘉陵江河口约25km,上游尾水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衔接,回水里程约43km。按原规划,预计井口枢纽总投资约40亿元,装机约50MW,投资效益极差,无法实现以电养航的目标,因此,交通运输部同意暂不实施。后重庆市港航局牵头,对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以下至河口68km航道进行了整治,整治结束后航道水深达到2.1m,达到了Ⅲ级航道的标准。由于嘉陵江船舶吃水较深的自身因素,2.1m的航道水深在枯水季节无法保障1000吨级船舶正常通行,甚至无法保障多数300~500吨级船舶的满载吃水要求,而该段航道处于三峡回水变动区,属泥沙累积性淤积区域,预计2.1m航道水深也很难维持较长的时间,且受嘉陵江众多梯级电站和草街枢纽电厂调峰的影响,该段航道内的流量、水位日变幅较大,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幅也非常大,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港口作业影响很大。因此,为确保嘉陵江梯级开发的成果,井口枢纽上马势在必行,一级建设比两级好,多一个环节将影响通航效率和保证率。建议尽快开展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开发方式进行重点研究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发企业。以电养航行不通,可以采取发电+坝桥开发+枢纽区及两岸土地房产合作开发+枢纽区旅游开发等方式来综合开发,再加上交通运输部和重庆市政府的共同扶持以及航电枢纽电价扶持,应该能顺利建成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以早日实现嘉陵江真正意义上的全江渠化,为嘉陵江的航运、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3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重庆武隆县白马镇,上游接银盘水电站,下游与三峡库区尾水衔接,是乌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第11级(银盘+白马),是以渠化航道兼顾发电的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83m,死水位181m,调节库容0.32亿m3,拟安装3台13.5万kW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40.5万kW,多年年平均发电量16.44亿kW•h,项目总投资约96亿元(静态投资约82亿元),总工期为8a。白马枢纽建成后,使乌江干流大乌江以下河道达到Ⅳ级航道标准。

2.4綦江

綦江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凉风垭铜鼓园,自南向北流经贵州省桐梓县和重庆市的南川区、万盛区、綦江县、江津区,于江津区仁沱镇顺江村流入长江,全长约231.3km,流域面积约7000km2。多年平均流量约83.9m3/s。其中赶水至綦江县城为綦江中游,河段长63km,流域面积1733km2,总落差75.3m,河槽平均坡降1.23%,水能资源丰富。綦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煤、铁矿为主,其中已探明煤矿储量30多亿t。綦江航运开发较早,自古是川盐运黔的重要通道,1938年至1945年间就开始大量修建船闸,并进行航道整治。1940年修建大常水电站,开始了水能开发。早期重庆境内干流规划修建12座梯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供水,总装机容量38.76MW。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綦江干流至今仍未能实现渠化,且船闸规模较小,等级低,防洪抗旱能力差,经常发生水灾和旱灾,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较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重新规划綦江干流梯级开发方案,建议相关投融资平台积极介入,对綦江重庆境内的梯级进行整合,统一进行规划和开发利用,提升船闸和航道等级,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尽快实现綦江重庆境内全江渠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2.5涪江

按照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77年编制的《涪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和1994年编制的《涪江流域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涪江重庆境内共规划有5个梯级,目前已建成4级(渭沱、安居、富金坝、三块石),还有潼南双江梯级没有建设,初步实现了双江以下航道的全江渠化,已渠化库区航道基本达到了Ⅴ级标准。由于早期的渭沱、安居梯级为90年代初期电力部门建设,那时涪江航道尚未定级,船闸按Ⅵ级的最低标准进行设计,所建船闸规模较小,特别是闸室宽度、槛上水深等标准较低,其中闸室宽度仅8m(300吨级机驳船宽就达8.5m),只能满足当时当地小机驳船(最大100吨级船舶)的通行需要,未达到Ⅴ级航道船闸的标准。反而上游的富金坝、三块石船闸达到了Ⅴ级标准,能通行300吨级船舶。但300吨级的船舶却过不了渭沱、安居船闸,使得上游富金坝、三块石船闸也无300吨级船舶通过,这与涪江规划的Ⅴ级航道标准不符,梯级渠化的效果未能显现,造成涪江航道水路运输至今仍不景气,涪江梯级渠化工程的航运效益也无法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尽快立项启动涪江船闸标准化改造工程,将不符合标准的渭沱、安居等船闸改造升级,同时论证建设潼南双江航运梯级,并辅以少量的航道整治措施,使涪江重庆境内航道、船闸完全达到Ⅴ级标准,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对安居、三块石等梯级进行并购整合,实现涪江重庆境内梯级统一调度指挥,以充分发挥梯级渠化工程效益。

2.6三峡库区及其他支流航道

三峡水库成库后,受回水顶托,很多小支流都变成了高等级航道,其他航运梯级的开发或水电站的建设也增加了可以通航的支流航道,可以通行较大的船舶。建议相关部门或联合投融资平台作一个系统的调研,结合支流航道的矿产资源、工业布局、旅游开发、小城镇对外交通、航道尺度、流量、水位变幅等情况,对航道的开发利用作统一规划,次要航道采取航道整治的方式,重要的有条件的支流航道采取航电结合的梯级方式进行开发,增加高等级航道的里程,构建高等级航道网,干支联动,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

2.7其他

随着嘉陵江运力的不断增长,可能还将启动井口、草街、利泽等枢纽的二线船闸建设工程。

3航电枢纽建设保障措施及建议

重庆下一步的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任重道远,离不开交通运输部、重庆市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确保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领导,重新成立重庆市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至少明确一位副市长任组长亲自抓航电枢纽工程建设。

2)做大做强水运工程的投融资平台。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持航发司这个投融资平台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除了让航发司做以社会效益为主、企业可能亏损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外,还是要让航发司参与一些略有效益的项目(比如小南海、彭水等类似项目或其他有效益的项目),或政府加大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否则只做企业效益亏损或勉强持平的公益性项目,没有一些好项目的拉动或巨额补助资金的支撑,这个平台不仅起不到滚动开发、以电养航的目的,而且会因为巨额亏损而自身难保,长期下去最终的结果只有做垮,失去这个平台。

3)加大公益性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和交通运输部资本金补助力度。

4)协助、协调确定航电枢纽工程的电价定价机制,参照垃圾发电等特殊电量定价机制,除了给予合理的电价外,还要发文确保所发电量无条件全部上网。

5)在航电枢纽工程征迁移民安置、建设、经营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国土、规划、水利、建设、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上给予减免优惠,并在航电枢纽工程枢纽区或库区临江土地的开发、储备上优先照顾枢纽工程建设业主。

6)支持开展“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梯级)开发”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和规划建设。特别是加强部市协作,共同协调,让三峡建设总公司理解、支持、资助“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的建设。

7)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政府共同努力,协调利泽枢纽建设与四川省的关系,推动利泽航电枢纽工程尽快上马。

8)进一步加强对非交通部门所建水电站或航电枢纽的监督管理,按照长远规划,确保通航建筑物的等级标准和客货通过能力。

4结语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大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县委九届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了2010年县政协工作,安排部署了2006年县政协工作,首次开展了对村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评价工作。会议期间,各位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召开,对于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县82万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跨越,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县政协在县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下,拓宽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县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县政协五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县委对政协工作也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开端的五年。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部署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从我县发展层面看,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一是面向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来,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行政手段的干预,转入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格局。县属企业基本实现了改制,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农民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定生产,调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高涨。三产业完全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实行优胜劣汰。二是人们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已由对物质利益的需要逐步过渡到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体制改革中社会矛盾显性化。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移民安置补偿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矛盾逐步显现,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十五”时期,是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探索期。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五年来,共有90余户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整体改制,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特别是按照“低进低出”办法,创新解决了原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遗留问题,使3000多名职工老有所养。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00余名事业人员公平竞争上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全县共精简事业站所222个,分流安置343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公推直选、社会评价、“三联三评”、开放基层党务、扩大县委全委会权力等“五项工作”,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试点,每年争取中、省、市对农民大病救助投入约1600万元,累计有2.2万人次从中受益,报销住院费1219万元。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纵贯中华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种粮农民开始享受补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和“村帐乡管”做法收到实效,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探索化解县、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供销社股金、合作基金会、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补偿形成的债务和城市建设负债、交通建设负债、乡镇负债及村级负债大大降低,历年拖欠的2500万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基本兑现完毕。

“十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十五”期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据初步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7.7%、11.9%,三次产业结构从46∶26∶28调整为36∶33∶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8个增至2010年的30个,总产值、增加值从5.2亿元、2.1亿元分别增至19.2亿元、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9%、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004万元增至1.1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7.5%,剔除农业税停征因素,五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1亿元增至2.5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国税收入由5640万元增至1.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4%,广遂路段、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亿元增至39.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41元增至289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大至7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全部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房价由每平方米250元左右上涨至近700元。全县通乡公路油硬化132.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489公里,县内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县城招生容量新增4000人,初中升高中比率由38.1%升至70.5%,省级示范高中从无到有,达到2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26人增至1247人。吸纳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358人,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拥有量由85人增至90人。卫生医疗机构由608个增至663个,标准床位由848张增至1100张。有线电视用户由3.5万户增至9.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由2.5万部增至14.6万部,移动电话由1.1万部增至13.4万部,互联网从无到有,接入户达2500余户。城镇低保由4350人增至13814人,农村低保达到3000多人,养老保险覆盖面由2.3万人增至3.5万人。

“十五”时期,是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期。五年来,始终坚持狠抓产业经济发展不放松,工业、农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电力、食品、机械、轻纺工业快速成长,华能东西关电厂、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桐子壕航电公司、安泰集团、万千饲料公司、川粮米业公司6个亿元产值企业已培育成功,工业经济发展在全市处于领跑地位。将生猪产业作为全县的立县产业来抓,大力推进PIC、DLY等优质猪产业化,初步建立了防疫、良繁、饲料生产、规模养殖、加工、环保、合作社、信息交易八大体系,生猪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生猪产值由2000年的3.1亿元增至2010年的9.1亿元,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由2167户增至4138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由3户增至58户,良种母猪存栏由86头增至6.5万头。改革茧丝绸体制,整合蚕茧资源,拓展蚕茧基地,桑茧丝绸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安泰丝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自动缫丝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一江四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网箱养鱼、流水养鱼、工程养鱼、稻田养鱼等多种方式,水产产业稳步发展,水产总量由1.10万吨增至2.10万吨,水产品牌在川东北片区享有盛誉。甜橙产业规模发展,推广枳橙砧容器育苗,全县栽植甜橙逾5万亩。粮油产业从小到大,川粮米业、大新食品、瑞丰植物油等一批粮油骨干企业蓬勃兴起。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6万亩。

已经到来的“十一五”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蕴藏着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机遇期,即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和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施调整,生产要素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十一五”期间,全省投资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全市投资总额将超过700亿元,兰渝铁路和南合高速公路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借势发展。同时,我们拥有嘉陵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工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为我们承接发达地区要素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兰渝铁路、南合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作为成渝经济圈和渝广南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正在缩短,初步具备了成德绵经济走廊10年前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有望转化成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内各地区之间为争取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诸多领域,不断展开竞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越来越多,如劳动力输出,实际上是发达地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对不发达地区来讲,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总量不足,竞争力弱。按人均GDP计算,我县2010年是5300元左右,仅为全省人均GDP的55.8%、全国的44%,被发达地方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且工业缺乏企业(集团)支撑,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三产业档次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二是财政仍然拮据。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刚过亿元,财供人口人均收入不足万元,且还面临着建立公共财政的压力,预算支出缺口较大,且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沉重,保稳定、保运转的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乡镇运转困难,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三是困难群体比重较大。农民因灾、因病致贫现象还比较严重,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四是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墨守陈规,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我县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激烈的竞争,正视现实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按照县九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重点,加快推进重庆产业升级的转移基地、川渝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嘉陵江流域风光优美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努力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宽广的眼界审视瞬息万变的形势,以敏锐的思维把握时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战略、招商战略,才能适应激烈的区域竞争,缔造发展的比较优势,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实施人才战略,集聚发展合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当今世界,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对资源的争夺白热化。人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特殊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否拥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县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最近,县上准备开展重化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竟然还没找到一个化工专业的本科生,这样的人才储备现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围绕人才总量的增长、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三大目标,抓住培育、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营造政策体制、社会舆论、工作生活三大环境,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来。一是多管齐下育人才。进一步加大选送各级干部尤其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力度,引导他们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各级党政人才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遗余力地推进县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水平,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灵活机制引人才。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引进的人才多,哪个地方发展得就快;哪个行业引进的人才多,哪个行业发展得就好。县上决定成立县人才储备中心,从今年开始,除教育和卫生系统外,由县人才储备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人才选聘、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开放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高中教育,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县外智力,借脑发展。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的培养、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是关键。要坚持高效益用人才的原则,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真正的人才政治上快进步、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成就。深入实施“名医”、“名师”、“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人才战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全县的人力资本总量和水平,真正把全县人口数量优势化为人力资本质量上的优势。公务员之家:

实施创新战略,增添发展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一些旧的体制将会被打破,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如果始终以老眼光、老框框、老办法来看待和处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就将停滞不前,甚至会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丧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全县掀起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型干部、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公民的热潮。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推进观念、制度和方法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就是要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突破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的观念;破除拖拖拉拉、按部就班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勇于跨越的观念,对发展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争论。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经营与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机制和体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方法创新,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自己的工作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弘扬社会正气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二是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新技术、新装备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县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产业竞争优势还处在一种低水平状态。要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集聚财富的有效手段,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组织。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在于培育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去年11月份,省委组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县负责人赴山东、湖北、江西学习考察。山东邹平县的魏桥创业集团是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利税2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仅此一家企业便使邹平县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并确保了经济总量逐年翻番。山东寿光是知名的农业大县,但寿光的华泰集团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强县”意识,切实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增强发展意识、扩张欲望,使之不断做大做强。未来两三年,要重点打造华润蓝剑啤酒、肉食品加工、茧丝绸、饲料加工、电力、粮油加工储运等6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集群),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投入,力争今年建成1000亩规模,并积极引进企业集中区发展。以后每年再扩大500—1000亩,经过五年的努力,规模就可以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搞工业也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不要仅仅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加工,凡是工业都是外向的,今后的工业项目更多的是要立足于引进。同时,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有计划地选派企业负责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荣誉感。

实施招商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的力度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越舍得在招商引资中给优惠政策。政策越优惠,企业落户发展也越多,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快,从而形成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赢家通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比发达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甚至在一定时候可能要比发达地区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否则,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绝不可能实现。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开放才有出路”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紧紧抓住成都、重庆等周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优良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民风纯正、热情友善人文环境的打造,要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观念,让外地投资者在发展得舒心安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各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精心规划编制一批对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工作的力度,提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或分部企业来投资发展,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各地的客商,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四大战略”的核心是加快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落脚点在于推动全民创业。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发展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创业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等、靠、要甚至期望通过上访获利的风气要予以纠正,对诈骗、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沉醉于麻将者解脱出来,让抱怨指责者转变过来,让观望犹豫者坚定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发展,一心一意促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学知识、转理念,学技能、谋事业。引导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资本在投资中获利。鼓励居民转变理财观念,增强投资意识,在基本储蓄的条件下,投资国债、基金、股票和县域经济的各个产业。推动全民创业,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即企业和消费者。要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构建公司注册绿色通道,加快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跃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尤其要鼓励民间消费,扩大民间消费,发掘消费热点,创造消费市场。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8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县政协在县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下,拓宽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县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县政协五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县委对政协工作也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县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开端的五年。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部署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从我县发展层面看,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一是面向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来,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行政手段的干预,转入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格局。县属企业基本实现了改制,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农民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定生产,调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高涨。三产业完全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实行优胜劣汰。二是人们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已由对物质利益的需要逐步过渡到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体制改革中社会矛盾显性化。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移民安置补偿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矛盾逐步显现,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十五”时期,是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探索期。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五年来,共有90余户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整体改制,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特别是按照“低进低出”办法,创新解决了原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遗留问题,使3000多名职工老有所养。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00余名事业人员公平竞争上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全县共精简事业站所222个,分流安置343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公推直选、社会评价、“三联三评”、开放基层党务、扩大县委全委会权力等“五项工作”,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试点,每年争取中、省、市对农民大病救助投入约1600万元,累计有2.2万人次从中受益,报销住院费1219万元。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纵贯中华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种粮农民开始享受补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和“村帐乡管”做法收到实效,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探索化解县、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供销社股金、合作基金会、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补偿形成的债务和城市建设负债、交通建设负债、乡镇负债及村级负债大大降低,历年拖欠的2500万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基本兑现完毕。

“十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十五”期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据初步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7.7%、11.9%,三次产业结构从46∶26∶28调整为36∶33∶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8个增至2005年的30个,总产值、增加值从5.2亿元、2.1亿元分别增至19.2亿元、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9%、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004万元增至1.1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7.5%,剔除农业税停征因素,五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1亿元增至2.5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国税收入由5640万元增至1.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4%,广遂路X段、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亿元增至39.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41元增至289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大至7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全部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房价由每平方米250元左右上涨至近700元。全县通乡公路油硬化132.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489公里,县内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县城招生容量新增4000人,初中升高中比率由38.1%升至70.5%,省级示范高中从无到有,达到2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26人增至1247人。吸纳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358人,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拥有量由85人增至90人。卫生医疗机构由608个增至663个,标准床位由848张增至1100张。有线电视用户由3.5万户增至9.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由2.5万部增至14.6万部,移动电话由1.1万部增至13.4万部,互联网从无到有,接入户达2500余户。城镇低保由4350人增至13814人,农村低保达到3000多人,养老保险覆盖面由2.3万人增至3.5万人。

“十五”时期,是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期。五年来,始终坚持狠抓产业经济发展不放松,工业、农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电力、食品、机械、轻纺工业快速成长,华能东西关电厂、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桐子壕航电公司、安泰集团、万千饲料公司、川粮米业公司6个亿元产值企业已培育成功,工业经济发展在全市处于领跑地位。将生猪产业作为全县的立县产业来抓,大力推进PIC、DLY等优质猪产业化,初步建立了防疫、良繁、饲料生产、规模养殖、加工、环保、合作社、信息交易八大体系,生猪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生猪产值由2000年的3.1亿元增至2005年的9.1亿元,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由2167户增至4138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由3户增至58户,良种母猪存栏由86头增至6.5万头。改革茧丝绸体制,整合蚕茧资源,拓展蚕茧基地,桑茧丝绸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安泰丝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自动缫丝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一江四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网箱养鱼、流水养鱼、工程养鱼、稻田养鱼等多种方式,水产产业稳步发展,水产总量由1.05万吨增至2.05万吨,水产品牌在川东北片区享有盛誉。甜橙产业规模发展,推广枳橙砧容器育苗,全县栽植甜橙逾5万亩。粮油产业从小到大,川粮米业、大新食品、瑞丰植物油等一批粮油骨干企业蓬勃兴起。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6万亩。

已经到来的“十一五”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蕴藏着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机遇期,即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和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施调整,生产要素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十一五”期间,全省投资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全市投资总额将超过700亿元,兰渝铁路和南合高速公路X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借势发展。同时,我们拥有嘉陵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工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为我们承接发达地区要素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兰渝铁路、南合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作为成渝经济圈和渝广南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正在缩短,初步具备了成德绵经济走廊10年前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有望转化成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内各地区之间为争取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诸多领域,不断展开竞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越来越多,如劳动力输出,实际上是发达地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对不发达地区来讲,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总量不足,竞争力弱。按人均GDP计算,我县2005年是5300元左右,仅为全省人均GDP的55.8%、全国的44%,被发达地方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且工业缺乏企业(集团)支撑,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三产业档次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二是财政仍然拮据。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刚过亿元,财供人口人均收入不足万元,且还面临着建立公共财政的压力,预算支出缺口较大,且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沉重,保稳定、保运转的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乡镇运转困难,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三是困难群体比重较大。农民因灾、因病致贫现象还比较严重,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四是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墨守陈规,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我县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激烈的竞争,正视现实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按照县九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重点,加快推进重庆产业升级的转移基地、川渝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嘉陵江流域风光优美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努力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X。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宽广的眼界审视瞬息万变的形势,以敏锐的思维把握时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战略、招商战略,才能适应激烈的区域竞争,缔造发展的比较优势,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实施人才战略,集聚发展合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当今世界,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对资源的争夺白热化。人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特殊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否拥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县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最近,县上准备开展重化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竟然还没找到一个化工专业的本科生,这样的人才储备现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围绕人才总量的增长、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三大目标,抓住培育、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营造政策体制、社会舆论、工作生活三大环境,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来。一是多管齐下育人才。进一步加大选送各级干部尤其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力度,引导他们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各级党政人才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遗余力地推进县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水平,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灵活机制引人才。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引进的人才多,哪个地方发展得就快;哪个行业引进的人才多,哪个行业发展得就好。县上决定成立县人才储备中心,从今年开始,除教育和卫生系统外,由县人才储备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人才选聘、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开放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高中教育,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县外智力,借脑发展。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的培养、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是关键。要坚持高效益用人才的原则,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真正的人才政治上快进步、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成就。深入实施“名医”、“名师”、“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人才战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全县的人力资本总量和水平,真正把全县人口数量优势化为人力资本质量上的优势。

实施创新战略,增添发展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一些旧的体制将会被打破,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如果始终以老眼光、老框框、老办法来看待和处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就将停滞不前,甚至会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丧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全县掀起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型干部、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公民的热潮。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推进观念、制度和方法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就是要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突破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的观念;破除拖拖拉拉、按部就班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勇于跨越的观念,对发展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争论。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经营与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机制和体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方法创新,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自己的工作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弘扬社会正气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二是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新技术、新装备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县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产业竞争优势还处在一种低水平状态。要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集聚财富的有效手段,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组织。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在于培育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去年11月份,省委组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县负责人赴山东、湖北、江西学习考察。山东邹平县的魏桥创业集团是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利税2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仅此一家企业便使邹平县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并确保了经济总量逐年翻番。山东寿光是知名的农业大县,但寿光的华泰集团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强县”意识,切实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增强发展意识、扩张欲望,使之不断做大做强。未来两三年,要重点打造华润蓝剑啤酒、肉食品加工、茧丝绸、饲料加工、电力、粮油加工储运等6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集群),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投入,力争今年建成1000亩规模,并积极引进企业集中区发展。以后每年再扩大500—1000亩,经过五年的努力,规模就可以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搞工业也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不要仅仅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加工,凡是工业都是外向的,今后的工业项目更多的是要立足于引进。同时,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有计划地选派企业负责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荣誉感。

实施招商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的力度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越舍得在招商引资中给优惠政策。政策越优惠,企业落户发展也越多,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快,从而形成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赢家通吃。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比发达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甚至在一定时候可能要比发达地区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否则,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绝不可能实现。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开放才有出路”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紧紧抓住成都、重庆等周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优良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民风纯正、热情友善人文环境的打造,要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观念,让外地投资者在X发展得舒心安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各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精心规划编制一批对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工作的力度,提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或分部企业来X投资发展,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各地的客商,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四大战略”的核心是加快X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落脚点在于推动全民创业。X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发展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创业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等、靠、要甚至期望通过上访获利的风气要予以纠正,对诈骗、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沉醉于麻将者解脱出来,让抱怨指责者转变过来,让观望犹豫者坚定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发展,一心一意促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学知识、转理念,学技能、谋事业。引导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资本在投资中获利。鼓励居民转变理财观念,增强投资意识,在基本储蓄的条件下,投资国债、基金、股票和县域经济的各个产业。推动全民创业,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即企业和消费者。要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构建公司注册绿色通道,加快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跃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尤其要鼓励民间消费,扩大民间消费,发掘消费热点,创造消费市场。

桐子壕航电范文篇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XX县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大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县委九届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了20**年县政协工作,安排部署了20**年县政协工作,首次开展了对村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评价工作。会议期间,各位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紧密结合X实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召开,对于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县82万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X新跨越,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县政协在县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下,拓宽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县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县政协五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县委对政协工作也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县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开端的五年。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部署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从我县发展层面看,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一是面向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来,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行政手段的干预,转入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格局。县属企业基本实现了改制,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农民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定生产,调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高涨。三产业完全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实行优胜劣汰。二是人们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已由对物质利益的需要逐步过渡到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体制改革中社会矛盾显性化。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移民安置补偿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矛盾逐步显现,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十五”时期,是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探索期。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五年来,共有90余户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整体改制,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特别是按照“低进低出”办法,创新解决了原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遗留问题,使3000多名职工老有所养。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余名事业人员公平竞争上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全县共精简事业站所222个,分流安置343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公推直选、社会评价、“三联三评”、开放基层党务、扩大县委全委会权力等“五项工作”,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试点,每年争取中、省、市对农民大病救助投入约1600万元,累计有2.2万人次从中受益,报销住院费1219万元。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纵贯中华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种粮农民开始享受补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和“村帐乡管”做法收到实效,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探索化解县、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供销社股金、合作基金会、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补偿形成的债务和城市建设负债、交通建设负债、乡镇负债及村级负债大大降低,历年拖欠的2500万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基本兑现完毕。

“十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十五”期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据初步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7.7%、11.9%,三次产业结构从46∶26∶28调整为36∶33∶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的18个增至20**年的30个,总产值、增加值从5.2亿元、2.1亿元分别增至19.2亿元、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9%、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0**万元增至1.1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7.5%,剔除农业税停征因素,五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1亿元增至2.5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国税收入由5640万元增至1.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4%,广遂路X段、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亿元增至39.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41元增至289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大至7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全部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房价由每平方米250元左右上涨至近700元。全县通乡公路油硬化132.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489公里,县内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县城招生容量新增4000人,初中升高中比率由38.1%升至70.5%,省级示范高中从无到有,达到2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26人增至1247人。吸纳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358人,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拥有量由85人增至90人。卫生医疗机构由608个增至663个,标准床位由848张增至1100张。有线电视用户由3.5万户增至9.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由2.5万部增至14.6万部,移动电话由1.1万部增至13.4万部,互联网从无到有,接入户达2500余户。城镇低保由4350人增至13814人,农村低保达到3000多人,养老保险覆盖面由2.3万人增至3.5万人。

“十五”时期,是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期。五年来,始终坚持狠抓产业经济发展不放松,工业、农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电力、食品、机械、轻纺工业快速成长,华能东西关电厂、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桐子壕航电公司、安泰集团、万千饲料公司、川粮米业公司6个亿元产值企业已培育成功,工业经济发展在全市处于领跑地位。将生猪产业作为全县的立县产业来抓,大力推进PIC、DLY等优质猪产业化,初步建立了防疫、良繁、饲料生产、规模养殖、加工、环保、合作社、信息交易八大体系,生猪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生猪产值由**年的3.1亿元增至20**年的9.1亿元,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由2167户增至4138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由3户增至58户,良种母猪存栏由86头增至6.5万头。改革茧丝绸体制,整合蚕茧资源,拓展蚕茧基地,桑茧丝绸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安泰丝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自动缫丝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一江四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网箱养鱼、流水养鱼、工程养鱼、稻田养鱼等多种方式,水产产业稳步发展,水产总量由1.**万吨增至2.**万吨,水产品牌在川东北片区享有盛誉。甜橙产业规模发展,推广枳橙砧容器育苗,全县栽植甜橙逾5万亩。粮油产业从小到大,川粮米业、大新食品、瑞丰植物油等一批粮油骨干企业蓬勃兴起。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6万亩。

已经到来的“十一五”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蕴藏着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机遇期,即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和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施调整,生产要素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十一五”期间,全省投资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全市投资总额将超过700亿元,兰渝铁路和南合高速公路X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借势发展。同时,我们拥有嘉陵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工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为我们承接发达地区要素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兰渝铁路、南合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作为成渝经济圈和渝广南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正在缩短,初步具备了成德绵经济走廊10年前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有望转化成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内各地区之间为争取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诸多领域,不断展开竞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越来越多,如劳动力输出,实际上是发达地区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对不发达地区来讲,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总量不足,竞争力弱。按人均GDP计算,我县20**年是5300元左右,仅为全省人均GDP的55.8%、全国的44%,被发达地方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且工业缺乏企业(集团)支撑,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三产业档次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二是财政仍然拮据。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刚过亿元,财供人口人均收入不足万元,且还面临着建立公共财政的压力,预算支出缺口较大,且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沉重,保稳定、保运转的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乡镇运转困难,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三是困难群体比重较大。农民因灾、因病致贫现象还比较严重,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四是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墨守陈规,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我县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激烈的竞争,正视现实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按照县九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重点,加快推进重庆产业升级的转移基地、川渝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嘉陵江流域风光优美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努力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X。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宽广的眼界审视瞬息万变的形势,以敏锐的思维把握时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创新战略、企业战略、招商战略,才能适应激烈的区域竞争,缔造发展的比较优势,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实施人才战略,集聚发展合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当今世界,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对资源的争夺白热化。人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特殊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否拥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县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最近,县上准备开展重化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竟然还没找到一个化工专业的本科生,这样的人才储备现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围绕人才总量的增长、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三大目标,抓住培育、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营造政策体制、社会舆论、工作生活三大环境,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来。一是多管齐下育人才。进一步加大选送各级干部尤其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力度,引导他们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各级党政人才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遗余力地推进县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水平,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灵活机制引人才。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引进的人才多,哪个地方发展得就快;哪个行业引进的人才多,哪个行业发展得就好。县上决定成立县人才储备中心,从今年开始,除教育和卫生系统外,由县人才储备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人才选聘、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开放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高中教育,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县外智力,借脑发展。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的培养、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是关键。要坚持高效益用人才的原则,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真正的人才政治上快进步、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成就。深入实施“名医”、“名师”、“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人才战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全县的人力资本总量和水平,真正把全县人口数量优势化为人力资本质量上的优势。

实施创新战略,增添发展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一些旧的体制将会被打破,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如果始终以老眼光、老框框、老办法来看待和处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就将停滞不前,甚至会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丧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全县掀起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型干部、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公民的热潮。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推进观念、制度和方法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就是要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突破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的观念;破除拖拖拉拉、按部就班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勇于跨越的观念,对发展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争论。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经营与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机制和体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方法创新,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自己的工作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弘扬社会正气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二是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新技术、新装备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县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产业竞争优势还处在一种低水平状态。要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集聚财富的有效手段,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组织。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在于培育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去年11月份,省委组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县负责人赴山东、湖北、江西学习考察。山东邹平县的魏桥创业集团是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利税2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仅此一家企业便使邹平县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并确保了经济总量逐年翻番。山东寿光是知名的农业大县,但寿光的华泰集团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强县”意识,切实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增强发展意识、扩张欲望,使之不断做大做强。未来两三年,要重点打造华润蓝剑啤酒、肉食品加工、茧丝绸、饲料加工、电力、粮油加工储运等6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集群),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投入,力争今年建成1000亩规模,并积极引进企业集中区发展。以后每年再扩大500—1000亩,经过五年的努力,规模就可以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搞工业也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不要仅仅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加工,凡是工业都是外向的,今后的工业项目更多的是要立足于引进。同时,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有计划地选派企业负责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荣誉感。

实施招商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的力度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越舍得在招商引资中给优惠政策。政策越优惠,企业落户发展也越多,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快,从而形成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赢家通吃。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比发达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甚至在一定时候可能要比发达地区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否则,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绝不可能实现。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开放才有出路”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紧紧抓住成都、重庆等周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优良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民风纯正、热情友善人文环境的打造,要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观念,让外地投资者在X发展得舒心安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各类闲置资产对外招商,精心规划编制一批对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工作的力度,提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或分部企业来X投资发展,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各地的客商,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四大战略”的核心是加快X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落脚点在于推动全民创业。X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发展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创业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等、靠、要甚至期望通过上访获利的风气要予以纠正,对诈骗、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沉醉于麻将者解脱出来,让抱怨指责者转变过来,让观望犹豫者坚定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发展,一心一意促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学知识、转理念,学技能、谋事业。引导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资本在投资中获利。鼓励居民转变理财观念,增强投资意识,在基本储蓄的条件下,投资国债、基金、股票和县域经济的各个产业。推动全民创业,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即企业和消费者。要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构建公司注册绿色通道,加快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跃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尤其要鼓励民间消费,扩大民间消费,发掘消费热点,创造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