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9:23:43

听评课范文篇1

[关键词]教师;听评课;专业化

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自觉参与,教师大多听过课、评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评课既是教师互帮互学、实现专业发展的平台,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不过,听评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则需要有一种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与专业的评价。所谓“专业化的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以便充分地发挥出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职能。倘若用专业的视角检视当下的听评课则会发现诸多去专业化的倾向。

一、去专业化的听评课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听评课范文篇2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

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世云,徐燕平,领导干部听评课亟待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2009(2):1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听评课范文篇3

关键词:美术专业;观察量表;美术基础课;听评课

在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听评课中,对于一堂色彩或者素描课进行评价具有非常多的角度和层次,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因此课堂听评课量表要指向具体问题[1]。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听评课的许多评价要素,即学生上课问题、教师教学问题、课程内容问题等往往具有共性,可以选择恰当的观察工具进行诊断[2]。提前设置量表,将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设定一定的定性、定量标准作为听评维度,以量化的表格作为表现形式,兼具主客观层次的评价,发现听评课的优缺点,进而提出针对性优化举措,能够为实际教学提供较大的助力。

一、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观察

(一)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一是观察课堂教学。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环节能够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现教师教学的过程、目标、效果,听评课教师可以以此来诊断课堂教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各教学环节的开展是否有利于教学呈现。有效的观察,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环节流程,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二是观察教学活动。美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丰富充实,包含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练习、运用、评价等。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专业培育,听评课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活动量表的设计。在听评课中,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展开方式、展开效果进行量化评价,能够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是否到位,课堂活动是否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针对性和突破性,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观察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师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观察教学机智。课堂教学机智具体指的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情况能够随机应变,对课堂教学进行掌控和处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

(二)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学生学习观察的四个维度

一是观察课前准备。美术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实践一体的重要基本课程。学生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美术工具,比如纸、笔、颜料、调色盘等,还要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素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等。良好的课前准备能够保障课堂学习的顺利开展。二是观察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否较好地被学生接受、理解、习得、吸收以及运用。学生通过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引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三是观察课堂互动。课堂自始至终不是教师或者学生的独角戏,教与学、传与授都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极为重要,通过有效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习得知识、技能。四是观察学习效果。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综合的应用型人才。观察学习效果是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课堂观察量表的要素,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相关知识,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观察量表的设计

经过上述分析,将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观察量表分为教师教学量表(见表1)和学生学习量表(见表2)。在教师教学量表中,通过设置课堂教学项目,考查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重点;通过设置教学活动项目,考查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学互动和效果;通过设置教学手段项目,考查教师教学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通过设置教学机智项目,考查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应对能力。在学生学习量表中,通过设置课前准备项目,考查学生是否准备好相应的美术工具,是否较好地掌握之前习得的技能;通过设置课堂参与项目,考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层次和深入程度;通过设置课堂互动项目,考查学生是否投入课堂教学、能否与教师同频学习,并考查学生间小组合作、讨论情况;通过设置学习效果项目,考查学生本堂课程的学习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美术专业基础课听评课观察量表要设计合理、科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师教学方面,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机智等维度出发;在学生学习方面,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课堂互动、学习效果等维度着手,进行量表定性、定量设计,以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孙世梅.课堂观察要有专业含金量[J].人民教育,2017(6):52-54.

听评课范文篇4

关键词:课堂听课评课教师

一、听课前要明白想要听什么

教师在听课前要预先了解本堂课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困难和问题、听课方式、听课重点、课后评价的时间和地点等几个方面。以便在听课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在听课前要明白什么样的一节课才算是好课,有了这样的标准,才可以进行有效地听课和评课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呢?尽管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新课程标准在这几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1)教学设计要求目的要明确,任务更具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既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索质,又注意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在讲解知识时要密度大、节奏快、知识新、信息多,设计精,方法话。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学节奏达到缓急相加、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详略得当,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讲述教学内容既准确无误,又科学条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注意点,且提供的信息量大,富有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给学生思考、发散的余地大。教师上课更是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态度和蔼,朴素自然。

(3)课堂效果佳。这是一堂好课的标志,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内学生能大胆发言,有动眼、动脑、动手和动笔的机会;通过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真正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双基,智能得到发展,思想觉悟和能力获得提高,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布置适当,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跳入题海,博览资料,精挑细选,精编巧练,才能让学生跳出题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就具备了课堂听课的条件。

二、课堂中要明白如何听

课前明了听课和评课的指导思想之后,教师还要明了听课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听课教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勤”:“耳勤”——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勤”——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勤”——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勤”——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具体而言,此时的“听”不只是耳朵的功能,还要用眼看,用手记。从具体的听课方法看:教师怎样复习旧的知识,怎样引入新知识,怎样讲授新课,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结束新课,怎样布置作业,学生怎样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等。教师上课的精力、姿势和神采、教态、教具和教学手段、时间分配、教学板书,看学生的表情和情绪,课堂准备、板演及完成课堂作业情况;师生双边活动和感情交流。只有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听课者把听到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观察到的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非言语手段的应用等记在笔记本上。同时,还要对教师组织的各个课堂教学活动所花的时间、学生参与的数量(人数、次数和性别)、纪律问题及教师对这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时长等做好记录。听课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后,花点时间观察课堂环境。譬如,环视教室四周,了解教室的布局、设计和摆设,了解师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上课开始后,评价者进入记录状态。听课记录尽量能完整,不要间断,在事实、评语和建议旁边作好明显的标记。评价者必须思想集中,书写熟练。当然,要求评价者面面俱到地记录评价对象的言行是不必要的。听课记录要有所侧重或有所选择。经验表明,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课,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评价者不仅应该关注教学效果,更应该关注教学过程,如教师讲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帮助等。

三、课后要明白如何评

教师在听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教师完整地听、记录了一节课,那么听课与被听课教师双方就应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听评课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活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的标准

在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一节好课的标准,那么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一节课质量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的“表演”技能,更重要的是看教师的课堂设计有无创新,有无一种全新的教学观,能否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优势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教学活活动是师生活动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既要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参与状态如何;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与培养能力、发展智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不可偏废,重此薄彼。教学首先应该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还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

(二)评价的过程

课后评价主要包括事实评论、自我评价、发现优缺点和制定改善措施等几项内容。

1.事实评论

事实评论是评价双方重新回顾上课情景的过程。

听课教师应该将听课记录的事实、评语、建议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评价对象。评价双方以进步斟酌和协商课堂记录中的某些内容,补允回忆教学情节,探讨某些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剖析和评价。如果课堂记录得到双方的认可,就不必进步斟酌和协商。通常,评价对象可以从听课教师的听课记录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重要信息。

2.自我评价

在课后评价过程中,应该保证足够的时间,让被听课教师对自己的上课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课堂听课评价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评价对象的自我意识,被听课者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能进行自我批评。为了提高自我评价的效果,可以事先拟定自我评价过程,分成上课开始、上课期间和上课结束,这将有助于被听课教师系统地开展自我评价。

3.发现优缺点

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者指出了授课者的优点和缺点,作为课堂听课者,无论采取什么表达方法,听课者都应该积极地肯定评价对象的优点。通常听课者应从如下几点考虑:看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看是否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看是否从“权威教”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看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4.提出整改措施

听评课活动使听评课双方达到了共识,被听课者也认识到了自己讲课中的优缺点,面对缺点和不足,听评课双方共同分析,提出合理的纠正措施,达到双方共同提高,实现听评课的目的。

四、评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面就如何听课和评课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笔者现就评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1.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地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在指出缺点时,不可以采取嘲讽、挖苦的态度,而应该诚恳地分析原囚,提出合理的纠正措施。语气应该委婉,措辞应该到位,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教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应该承认,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花了很大功夫的。每位教师都想把课上好,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不可能都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在评课时要多侧面地去考虑问题。评议要能让教师接受,达到肯定成绩、克服不足、鼓励奋发向上的目的。在评议中既不能吹毛求疵,也不能夸大其辞,只说好话、官话、套话。不能掩盖问题或蜻蜓点水,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析,首先要看到教者的长处,不能说得一无事处,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

2.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评课的立意应体现在“新”字上,即: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改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新的训练形式。只要教者有一点点的创新之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3.要以事实为根据,增强说服力。评课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评析要有理有据,不能似是而非,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准确的实例,准确的角度去评析。在评课时,对于老教师应多帮助他们挖掘教学上的经验,让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更加完善;对于青年教师既要充分地肯定成绩,又要多帮助他们找出教学中的差距,使他们感到不奋进就有一种压力感,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在指导下逐步提高自己。

总之,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教师听评课活动,在进行听课和评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实践,使每位教师拥有听评课思想、意识、能力、习惯,最终实现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巴春媚,曹爱卫.听课评课的创新:课堂教学分析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2).

[2]卞东华.怎样听课评课[J].教学与管理,2002(31).

[3]陈自茹.让听课、评课确具针对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

[4]付瑛,宋东洁.听课评课的认知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

[5]李震.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J].职业教育,2004(3).

[6]邵水平.关于中学英语听课与评课的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2006.

听评课范文篇5

课即是课,与人的评价相关但是低相关,研究、改进教学是听评课的终极目标。听评课时,课堂教学上所反映的种种现象才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主要问题。课即是课,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更应当充分明确,因为听评课的老师都是自己工作的同事、成长中的同伴,在研讨交流中,老师对课的研讨应当凸显,摆在第一位,而对人的评价主要是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出发,是为课的改进服务的。

二、听评课有目标如何听评课呢?

一堂课是一个立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有不同的评价。课堂里有什么,有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产生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看到,什么都评到。因而组织校本教研活动首先应当确定明确的主题,参加听评课的老师首先应当确定听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听课前教师应对主题目标进行思考分解,考虑为达到研究目标听课中应当记录的内容与方法,制定听课的策略,听课时按制定的目标方案记录、思考。这样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目标,评课研讨时自然能做到就课论课,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对课的研讨才能在各个角度里拓展、延伸。这样的研讨评课言者有据、听者有得,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师也乐意参加。我觉得听评课目标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合理,有没有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

(2)听策略。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教学辅助性手段等,课堂教学操作手段方面的思考。

(3)听学生。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考察,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活跃程度,与学生的学相关方面的探讨等。

(4)听艺术。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内容,例:课堂生成的艺术、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等。

(5)听思想。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等与新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的对比等。

(6)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是否适当,挖掘是否到位;教学中选择的教材材料内容是否精当,使用是否充分;“用教材教”观念是否得到落实等。

听评课范文篇6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评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不明确,那它的环节设计的再好,也是空于一谈,所以,在评课时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看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先了解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确定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有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操作及运用。

三.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给听课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四.看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课堂生成资源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有可能会偏离课堂正常的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教师这时能及时机智的引导学生或者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我对听课评课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感觉到还有许多欠缺和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

一、清楚听评理念。听课、评课是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对听课评课赋予了新要求那就是新理念、新标准。新理念体现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教师的成长;要“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底。新标准体系在: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看教师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收获。所谓新途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念、概念、理论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当相关的专家、教研员及资深人员通过听课评课提出问题的关键和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会使教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所谓新要求就是:即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听评课范文篇7

要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的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进行实效性教学和进行实用性教研的能力。1、提升“实效性教学”的能力。所谓实效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有实际效果的教学。实效性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但又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考试等教学工作全程中。(1)要提高备课能力。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不应放在加班加点上,而应放在精心备课上。备课要做到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和教法。(2)要提高上课能力。一个教师的真功夫主要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课堂,主要体现在选择和组合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的“亮点”,不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因人制宜、因科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好教学方法。(3)要提高听课能力。能帮助教师提高最快的方式就是听课。听课,关键在听,但又不仅仅是听,同时还要看、想、记。“听”,应重在听授课教师如何去明确和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去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点拨与引导。“看”,应重在看师生如何进行双边互动,看学生讨论的问题有无价值,尤其要注重看教师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和看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选择学法。“想”,应重在去品悟人家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绝活”,看人家有何教学特色;品悟学生通过这节课,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能力;品悟在这堂课中师生在教与学中有哪些创新和失误;品悟人家有那些经验对自己有用。“记”,应重在用自己的语言记要点、记体会,尤其是记别人的教学“亮点”和自己的不同意见。(4)怎样提高评课能力。评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评课目的。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这节课上得好或上得差,更不能放在专找人家的短处,把授课教师当“靶子”打。对于授课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应就事不就人地当成一个大家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对此进行议论,让评课变成议课,让大家在议论中,去交流教学经验。其次,要找准评课的主体。评课的主体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在一般只评教师,而不评学生。这是一种有欠缺的评课投向。评课不仅要评教师教得怎么样,更要评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就是说评课应从重评教向评学转变。再次,要注意评课的方式。现在评课的方式一般是座谈。事实表明,这种方式并不好,不少教师都是搞“假评课”,也就是不说真话或不说话。2、提升“实用性教研”的能力。“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是当前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工作常态。要改变这种工作常态,可行办法就是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善于结合实际去进行实用性教研。所谓实用性教研,就是我们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校本研究。

要搞好心理调节

种种调查情况表明:如今教师已越来越成为了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和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这就告诫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康复能力。1、要经常给自己的心理“减负”。一个教师怎样去转移和宣泄自己的苦恼和不良情绪呢?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如,可用语言宣泄。所谓用语言进行宣泄,就是找好朋友面对面进行倾诉,或上网通过网友聊天形式进行倾诉。也可用汗水宣泄。所谓用汗水进行宣泄,就是通过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以转移和放松自己的内心压力。2、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英国有一句谚语:“同一件事,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所以,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得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人生就是找乐子。”一个人若能天天保持一种阳光心态,见什么都高兴,那就等于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听评课范文篇8

一、学科教研情况:

本学期政史地组共活动7次,以听评课为主要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各位老师,相互学习、借鉴,取得了一些成绩。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和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通过学习,各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全组老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开展了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组内教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交流,努力学习,汲取他人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本着学习的精神,参加听评课活动的老师明显比上一学期积极了,大家非常注重评课的过程,通过评课,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区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本组老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听评课过程中,还存在只说优点,不指出缺点和改进措施的情况。

二、学科教研计划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进行10次,但只完成了7次,其原因为,政史地组活动时间为每星期四,但在星期四有两次为考试占用,一次为放假,所以没有按时完成计划。对于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个别老师谦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以评价别人的缺点,也有教研组长组织不到位的原因。

三、今后措施

1、继续进行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评课来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把学案式教学推向更深的领域。

2、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会学。

四、学案教学工作

(1)目前发展现状:

在导学案的书写方面,老师们都在按照要求分六步撰写: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探究、课堂检测。在导学案撰写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导学案的运用方面,大家通过摸索,认为:学案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而是学生的学,而完成学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以题代讲,以练代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下大力气。

(2)产生的成果、效果、亮点:本学期推进导学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还是通过听评课活动,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这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的特色。尤其是在推进导学案教学时,特别注重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对小组成员的捆绑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了集体意识,激发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另外,在小组合作、奖励牌的发放、演练板的运用方面,有几位老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侯素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板演大胆实践,她认为学生课堂板演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落实课堂重要内容、为全体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创造个体表现机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好形式。

王月仙老师的奖励牌使用办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她根据班级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

一、全体同学的奖、罚措施:

(一)、奖:

1、态度奖;2、成绩奖;3、地理思维奖

(二)、罚

1、作业不及时交的每次罚1张态度奖,(良好牌)(交了之后视情况返还奖牌。)

2、作业未做的每次罚3张态度奖,(良好牌)交了之后视情况返还奖牌。

3、作业乱做的或抄袭者每次罚2张态度奖,(良好牌)重新做对之后视情况返还奖牌。

王秀锦老师对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少而精的选择合作的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就可能避免小组合作时因准备不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的发言)。注重了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

三、使用小组发言卡;

四、建立小组评价激励制度

听评课范文篇9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评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不明确,那它的环节设计的再好,也是空于一谈,所以,在评课时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看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先了解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确定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有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操作及运用。

三.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给听课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四.看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课堂生成资源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有可能会偏离课堂正常的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教师这时能及时机智的引导学生或者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我对听课评课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感觉到还有许多欠缺和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

一、清楚听评理念。

听课、评课是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对听课评课赋予了新要求那就是新理念、新标准。新理念体现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教师的成长;要“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底。新标准体系在: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看教师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收获。所谓新途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念、概念、理论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当相关的专家、教研员及资深人员通过听课评课提出问题的关键和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会使教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所谓新要求就是:即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二、知晓听课标准。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听课评课中如何引导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其标准除去必要的传统的接受之外,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境界。

2.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听课评课中看群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能否主动探究、能否自由表达、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

听评课范文篇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同时教师具有了更多的多样化的角色,教师不但是教育者,更是受教育者;不仅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也是是评价者。教师要“以学为先”。各种教育类书籍、网站、报刊资料等都是学习的丰富材料。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1.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研读教育名家的经典教育理论书籍,使我们能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从而对教学实践活动指引方向,提供理论的支撑。比如,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皮亚杰、奥办贝尔、维果斯基等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先行组织者”、“最近发展区”等,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我们在教学上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读数学专业类书籍,充实自身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学科看似简单,但它仍然涉及到很多数学思想。比如,数形结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机结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把握这种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们“数不离口,图不离手”,便找到了开启数学王国的一把金钥匙。

二、听评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听评课可以说是快速提高课堂授课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听评课活动是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听评课活动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不管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或者是新教师,都可以在听评课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设想,诊断他人并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和研讨,对教学中的欠缺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发现,起到了查漏补缺,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的这样的过程,教师在听评课中不断吸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有意识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在本学校组织进行教研听评课活动,我们还应有效利用现代网络,平时多看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等,分析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听听专家教师是如何对教材进行解析的,便于更好地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不但要具备与时俱近、终身学习的时代意识,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现代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自身有效的教学行为。

1.树立现代学生观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新时代的学生。首先,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人,他们是不不成熟,难免在成长过程中要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要宽容学生;最后学生是具有具大发展潜力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师生之间达到教学相长,快乐和谐。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