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03:24

天灾范文篇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等8省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19时,仅四川地震灾区死亡就已达到12012人,9404人被废墟掩埋,7841人失踪,收治26206人。噩耗接踵而至,死亡人数持续攀升,让我们不忍卒睹,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遭受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总书记在灾情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就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总理不顾余震危险,星夜兼程抵达灾区指挥救灾工作,发出了坚定而温暖的声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各级党委、政府行动起来了,解放军、武警官兵来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和大批的救灾物资来了……

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灾害的发生,无法挽回失去的鲜活生命,但那些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正期待着我们去拯救,那些缺衣少食的受灾群众和繁重的灾区重建工作正祈盼着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在这危急时刻,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力量大小,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行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行动中去,或救灾、或捐款、或献血,大家心相连、手相牵,涓涓细流汇成浩瀚的海洋,展现出一幅幅撼天动地的磅礴画面!

灾难不仅没有摧跨我们的意志,反而愈发显示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各级政府反映迅速,精彩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成为灾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与灾区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携手并肩、顽强奋战,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钢铁长城”的力量,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榜样的力量,更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

天灾范文篇2

吐鲁番的气候属独特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少雨、高温、多风。对吐鲁番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暴雨洪水、千旱、干热风、持续高温等。

2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晌及防御对策

2.1风沙及防御对策

风沙是吐鲁番农业生产的一大危害,风沙侵袭农田、坎尔井、房屋的现象有些年份一年数遇造成巨大损失。翻开气象资料可见:近三十年出现()17米渺)大风日数吐、都、托分别为500天、226天、2420天,平均每年出现16.7天、7‘5天、80.7天,其中春季大风分别占全年的42%、39%、41%,所以又将春季称为风季,尤以4月份出现天数最多。吐鲁番市出现大风日数最多为10天(75年4月份),浮尘日数最多为28天(2001年4月份)。厄尔尼诺现象近20一30年更振繁、持久和强烈,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增加,近年来各类异常气候事件较多,特别是春季大风无论强度、持续时间,还是破坏性都是罕见的。例如:2001年4月7一9日的大风降温天气,来势迅猛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尘土漫天,能见度最差时不足100米,风口风力达11级以上,瞬间最大风速达31湘秒:持续时间40小时,沙尘暴持续2小时17分,强风将棉苗、麦苗、蔬菜、瓜苗连根刮起,致使农田削地20cm左右,或被沙埋没、沙埋灌溉渠道,狂风刮倒房屋、折断树木、果树、毁坏电力设施,交通运输被迫中断。风后吐、都、托平均气温普遍下降8℃,最低气温分别下降到2.4℃、一1.6℃、住4℃,都善县的地面最低连续三天低于O℃,最低为一7.7℃。使风后余生的葡萄嫩芽大部分受冻,冻死或冻伤,造成减产或绝收。这次灾害给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235.08万元。风是流沙的动力,沙源是流沙的物质基础。风沙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杀割、沙埋、风蚀。对农业生产来说:沙害更甚于风害。据测定:当风速超过4米砂时,直径0.3毫米的沙子开始流动,达到7.5米/秒时,直径0.6毫米的沙子开始流动,特别是地面斜坡基部的沙粒流动更为活跃。吐鲁番流沙多,分布面广,漫布绿洲边缘和内部,同时又因农田遭风蚀,形成就地起沙,因此风沙灾害严重。要防御风沙,应在风沙前沿建立封沙育草带,合理规划,大力营造防护林网;在农业技术上充分利用农作物生长特性,选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风前适时灌溉增墒;春季镇压土壤;高矮作物套种,横风向开耕播种等方法来减轻风沙的危害。

2.2干早及防御对策

千旱是吐鲁番典型荒漠气候特征之一,干早使水资源缺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它包括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早。大气干早就是温度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加剧,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破坏了作物体内水分的生理平衡,使作物受害。吐鲁番年自然降水量15.6毫米,年蒸发量为2700多毫米,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可见蒸发量是降水量的近180倍,干燥程度“属永久性干早”。土壤干旱是在大气千早情况下,灌溉得不到保证,导致土壤缺水,农作物需水得不到保证,使作物萎蔫,甚至枯死。吐普番灌溉用水因季节分配不均衡,致使土壤出现季节性干旱,一般主要出现在4一6月份。防御干早,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搞好渠道防渗,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土地平整,降低灌溉定额,防止大水漫灌和串灌,提倡细流沟灌和滴灌:加强对坎尔井、泉眼的维修和捞掏,提高机电井管理、维修、配套水平:其次是营造防护林,既可防风固沙又可减弱风速,改善生态环境,使蒸发散失减慢,干早程度得到缓和。

2.3干热风、持续高温及防御对策

干热风和持续高温是我地区特有的气象灾害,每年屡有发生。干热风主要出现在每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小麦处在扬花、灌浆至乳熟期。最高气温在35℃以上,饱和差30百帕,风力10米/秒以_匕日蒸发量为10一20毫米的干热风天气,引起小麦植株蒸腾加强,体内水分平衡和有机物质转化失调。小麦受干热风危害后,轻则麦芒青干变白,叶片萎蔫、卷缩青干,重则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减产5一10%,重则可达30%)。干热风不仅危害小麦,同时也危害葡萄、棉花、瓜类等作物。干热风可导致葡萄在开花盛期和幼果膨大期开花授粉不良,结果少,严重时造成落蕾、落果或果粒变小,果皮变厚变褐,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商品性;干热风可造成棉花花蕾和幼铃大量脱落,不孕籽增多;干热风可使瓜类在前期雌蕾干枯,下部不结果实。后期叶蔓干枯,幼瓜受伤变小,直接影响产量和商品性。抵御干热风方法很多,植树造林调节农田温度、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合理灌溉可使植物株间增湿降温,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减弱干热风的为害;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农业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减轻危害增加产量。持续高温是我地区“无法拒绝”的一种气象灾害。夏季出现次数较多时,导致葡萄干尖、病虫害加剧,棉花疯长出现蕾铃脱落、中空现象,导致大部分蔬菜干死、停止生长,出现“旺季”断档。

天灾范文篇3

一、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重

“苛政猛于虎”,国民政府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重,导致大批农民破产。范长江就描写了一些地方官员在灾情严重之际“救灾不忘收税”,把它奉为政治格言。国民党政府沿袭了北洋军阀的预征制度,预征的年限少则一年,有的竟长达三四十年,比如乐至县在1936年已经开始预征1978、1979年这两年的欠粮。“民国才二十六年,而在二十四年时,已收到民国六十八年。钱粮岁数大过实际民国岁数约三倍之多,这是四川政治的奇迹之一。而尤其的,是此种预征钱粮,二十四年已明令豁免,到二十六年灾荒如此严重期中,反而强收旧欠。民间无力,往往因三五元之欠数,动辄被关押,押后不给伙食,要自备食费,勒索至每日五角至一元之多,这比入监狱还低一等,因为在监狱中还有人给饭吃。”[3]542一些国民党军阀巧立名目,加收各种苛捐杂税。广东军阀陈济棠统治的潮梅地区,“税捐的名目特别多,乡村的房子要抽税,吃点心也要抽税,乡村游神要抽税,妇女正月探亲也要抽很重的捐,大大小小差不多几百种。”[4]难怪人们要惊呼“民国万税”了,这些“赋税的名字绝顶的聪明人也记不完”,农民即使遇上丰年到头来也一无所有。程率真的诗歌《收获》就反映了农民在丰年也一无所获、濒临破产的悲惨命运。“完了粮银,出了捐款,赋税的名字绝顶的聪明人也记不完;地主和债主再要去一半,农人的手中已经没有一文钱。没奈何,只好去推推担担,在肩膀头上磨下几文血汗钱;就这样养活儿女,一步步向前,请看那饥饿的脸,灰暗里永笼罩着一个悲惨!不要说这收获时期的可喜,如今再也找不到农人的笑颜。”

二、军阀割据,政治窳败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与政治窳败,导致了灾民遍地。马罗立在《饥荒的中国》中对于1925年四川发生的饥荒作过如下描述:“在一九二五年里,中国中部,发生过一次饥荒;讲到那次饥荒,贵州和四川两省底启衅,也是其所以发生的原因之一。贵州底军队,起初侵入四川底南部,但一经开战后,重被驱逐出来。当这支军队溃退的时候,将凡是宜于负重的牲畜,一概满载着谷粒,携带出境。驱逐邻军出境的四川军队,因为一路上所获给养过少,于是逞其战胜余威,立即将该地被抢剩的食粮,全部提去,忍使那班和两方军事当局毫无关系的无告良民,惨受饥荒底侵迫。”[6]101军阀割据致使政令不畅,导致救灾物资无法运输到灾区。1929年西北大旱时,“积大米的商人、放高利贷的人和地主,他们由武装警卫保护着,大发横财。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些城市里,官员们还在和歌妓舞女跳舞打牌。成千上万吨小麦和小米无法运给灾民,因为西北的一些军阀扣留了他们的全部铁路车皮、不放一节往东驶去,而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则不让车皮西去,因为他们担心车皮会被对方扣留。”[7]39特别是陕西地区的军阀为了自身利益,鼓励当地农民大量种植鸦片,结果灾荒来临时全省竟无多余的粮食可调剂。面对陕甘大旱,张恨水对灾荒下兵匪为害百姓的行为作了形象的揭露。“平民司令把头抬,要救苍生口号哀;只是兵多还要饷,卖儿钱也送些来。越是凶年土匪多,县城变作杀人窝!红睛恶犬如豺虎,人腿衔来满地拖!平凉军向陇南行,为救灾民转弄兵;兵去匪来屠不尽,一城老妇剩三人!”

四川军阀在灾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强派鸦片与强验地契。这些鸦片烟款只能从那些善良的并不吸食鸦片的人民身上来收取,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收缴烟款之多少,为地方官吏成绩好坏之考勤标准,逼使地方官吏为自身计,便不顾人民死活。其销烟不力者,则记过等处分随之而来,在急如星火之催款令下,各级地方机关均皆为此而奔忙。”在灾情严重的情形下验换地契,收取验契费,给民众又带来一大负担。“彼等已食树皮泥土,试问有何力量可以纳此重捐?政府催逼验契,农民有将地契奉送催款人者,更有趁此机会故意犯法者,他们希望被拘入狱,以求得囚粮一饱。”[3]558-559军阀之间的混战导致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的甚至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对水旱灾害起不到应有的调节功能,加大了灾荒发生的机率。1924年,吴佩孚把保护黄河大堤的柳树砍伐卖掉,筹集军费500余万元,对黄河沿岸人民的生命安全视而不见。[9]30年代初,曾将武汉用于修筑堤防的数千万之积存金全部挪用军费,对全国发生的大洪水置若罔闻。[10]1933年5月,四川军阀刘文辉以水代兵将灌县都江堰掘毁,使内江之水涌入外江,致使川西36县良田非涸即涝,不能耕种。[11]更为悲惨的是1938年,为了阻止日本人的进攻,实施以水代兵的战略部署,悍然下令让部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泛区人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一泻千里,席卷而下,人畜无由逃避,尽逐波臣;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闻多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辗转外徒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寻,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凡几。幸而勉强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辛倍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

花园口决堤使得黄水肆虐,造成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悲剧。有一首广泛流传的民谣,揭露了花园口决口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扒开花园口,一担两筐往外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张爱萍将军在1938年9月写过一首《黄泛行》,揭露国民党打着抵抗日寇的幌子扒开花园口,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浩劫。“黄河大堤决,一泻千里泽。御寇美其名,人民遭浩劫。遍地若,水天难分界。村舍断残垣,良田俱湮灭。尸骨逐水流,人畜喂鱼鳖。屋顶丧家犬,树梢鸡啼血。不知谁家猫,见主声凄烈。敌后黄泛行,扁舟破明月。悲歌哀生灵,抗日志如铁。恢复我河山,直捣敌巢穴。”[13]28-29的《过黄泛区书所见》则同样印证了民谣的说法,揭露了花园口决口带来的巨大灾难,控诉了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倒行逆施。“一过黄泛区,水茫茫。陷泥过膝及腰腹,人马欲渡川无梁。二过黄泛区,草黄黄,芦花飞白,大好牧场。蒋匪兵来,人民隐藏。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内战罪魁,抗敌无能,不顾人民之死亡。四过黄泛区,走西华,过淮阳。从前灾星,水旱汤蝗。而今苛政,抽丁征粮。”[14]138-139作为此次灾荒的见证人,诗人臧克家曾这样描写黄泛区的悲惨景象,“对于这次以八九十万人民的生命和无法估计的财产供作牺牲造成的黄泛,我也是它的一个见证人。我在豫东虽然只见了它的一点余波,那景象己经够动魄惊心的了。举目茫茫,一片黄汤,树木的梢头挣扎出水面遥遥地向人招手,日用家俱象小船随波漂荡,时而看到人的尸首和死了的家畜互相追逐着,好似恋恋舍不得分开。平地上行船,高高的屋脊鱼似的掠船而过。在退了水的土地上,走动着一些无衣无食无家可归的受难者,他们有的睡在露天里、有的在树上打一个吊铺。时间仿佛倒退了一万年,二十世纪的人民在过着原始时代的生活。”[15]面对黄泛区流民遍地的惨象,《河南民国日报》一位署名“冠生”的记者曾经写了一首诗,诗歌描述了他所观察到的情形,“黄水望无边,灾情实堪伤,村村皆淹没,家家尽饥荒,贫者本苦难,富者亦无粮,结队离田园,流浪至何方?忍饿暑天行,面瘦黑又黄,偕妇载婴儿,啼号道路旁,日落原野宿,辗转秋风凉,流民成千万,何处是安乡!”

三、奸商的囤积居奇与军阀富豪的穷奢极欲

不法奸商唯利是图囤积居奇,军阀富豪穷奢极欲也是加重灾情的一个方面。“一袋面粉,索价是一千二百元,如果有熟人可托,有小钞可拿,也许一千元可以买到。麦子每市斗三百元,高粱面每斤二十五元。”[16]实际上粮价的涨落,已经和70%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了,灾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支付高昂的粮价,他们只能去寻觅树叶、草根等代食品来果腹充饥。流萤揭露了那些投机取巧的奸商,不但没有同情之心,而且还成了1942年河南大灾荒的帮凶,“那些投机取巧的奸商们,利用这个机会,把粮囤集起来,把生活线抬到天上,那些富而不仁的地主,乘这个机会放剥皮钱。在灾区,粮食会一分钟一个价钱。借一百块钱,麦天要还两斗麦。这些恐怕也不是后方所能想象的事。旱魔直接吸干了地面的水分,使禾苗枯死,而直接吸干农民的血的,却是这些两腿动物。从来便以吸食人血自肥的人,旱灾使他们更加肥大,他也帮助了旱灾,加速人们的死亡。”[17]格兰姆•贝克描述了在中发生的这种情形,“囤积者们囤积小麦,等着饥馑促使小麦价格飞涨。然后他们用获得的暴利低价购买土地、儿童和那些快要饿死的人的其他财产。据说,有钱的富人在西安附近设立了几个大规模的组织,派出人前往灾区削价购买土地和奴仆。”[18]352那些有钱的富人哪管灾民的死活,范长江在通讯里曾写到那些一掷千金买笑买醉的军阀。“灾情虽重,而利用灾情以致富者,仍不乏其人。某下野军人,去年囤米,曾赚三十余万元,特别从上海用飞机接去一著名妓女,到成都享乐,费去数万金。一部分军人,在成都仍大肆欢乐。仿上海开设华贵奢侈之沙利文饭店,每日动辄十数万元之出入。上海某著名舞女亦曾被由空中迎去,热闹一番,数万法币,因彼而消费!”[3]539萧乾在《流民图》中也写了一些富户只顾自己行乐,不愿捐助难民。“我们走过富户的门前时,在灯火辉煌中,畅快的笑声荡漾着。他们巍峨的瓦房四周都筑着炮台,上面日夜有人守望着。这次邳县成灾,向富户募集救济粮,面现难色的也颇不少。这些富户多拥有五六百顷地,一家便占据一整个村庄。庄丁平日打杂,遇到佃户抗阻或袭击时,那些壮汉子便是机关枪小钢炮的操纵者了。胆小的地主远躲在上海租借里,留在庄上的,便以藏书、种菊一类雅士安闲地消磨他们无忧无虑的日子。”[19]120作者望着那森凛凛的朱漆大门,不由得吞了一口冷气。一些商人乘机勒索,逼迫农民在灾荒中卖掉其心爱的土地,斯诺在其调查报告中曾指出这一点,“灾情最严重的时候,在这个黑暗的国家里出现一群贪婪者。他们以免收拖欠的租金或只付几个铜板的方式、从饥饿的农民的手里收购了成千上万亩土地,等到旱情解除时再租给佃户。”[7]39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里描写了江南大雨后,惠利轮船公司的经理王伯申不顾两岸农民的利益,让轮船在河道中肆意行驶,致使河水溢出两岸,淹没了许多农田。熊佛西的独幕剧《囤积》就描写了人民整日处于饥饿之中,而一些贪官却欲借机囤积发财的丑剧。

四、赈灾过程中的贪污腐化与漠视民命

国民政府漠视民命、赈灾不力,在救灾过程中敷衍塞责、互相推诿扯皮,没能真正行动起来,即使仅有的一点救灾行动也落不到实处,救灾款项被层层截留挪用,甚至被个别官员中饱私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化的案例,这些与灾情的扩大有着极大的关系。据记者流萤的通讯《粮仓里的骨山》报道,汝南县十九店仓库主任付伯明,把平时积蓄有待荒年放赈的积谷一千五百余石小麦信手挥霍,盗用一空。预计从此时到麦熟,每人只要有一斗小麦便足以维持生命,也就是说一千五百石小麦可以救活一万五千人。因此,《汝南日报》大声疾呼:“如果判傅伯明的罪,便是应判杀死一万五千人的罪!”确实,“如果这一千五百石谷不吞到他一个人的肚子里,汝南街头的灾民准会被收罗得干干净净。”汝南县田赋管理处科长李东光,私自将公仓小麦盗卖五万九千斤。这些小麦都是他们私自以大斗大升剥夺来的,国家并没有多得到一粒,人民却是额外增加了五万九千斤粮食的负担,“谁也不敢保证,在新堤的土里躺着的没有它们的主人!”“‘人民馨其所有,贡献国家’,那是应该的。为了抗战建国大业的完成,他们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贪官却戴着国家的帽子,利用政府交给他的职权,在人民的沉重负担外更剔尽他们的骨缝,把千万人的脂膏都吞进他一二人的肚子,这是如何可怕的事!”[20]范长江在其通讯中指出四川旱灾的扩大化与某些权贵有着直接的关联,“最下游的西岸,苍崖翠壁间罗布着无数的琼楼玉宇。熟悉的人可以指出哪一座是某将军的住宅,哪一座是某要人的娇窝。每座宅第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的建筑费。这些钱是怎样来的,与现在吃树皮草根泥土的灾民有绝对的关联。”

天灾范文篇4

关键词:自然灾害;经济运行;分析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覆盖面广。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灾害等七大类。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所遭受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几乎囊括了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发生的频数最高,占全部自然灾害的90%。

2.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居于世界首位。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灾害多发期,各类自然灾害年发生频率在时间序列上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3.灾害的破坏力和造成的损失巨大。近年来,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影响范围呈递增态势,灾害损失程度不断增大。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2010年以来,我国爆发了多次自然灾害。2010年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冰雪天气过程;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8月7日舟曲泥石流;7、8月我国大多省份出现洪涝灾害。2010年上半年,全国受灾人口2.5亿人(次),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4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绝收面积304.6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损坏房屋301.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①。

4.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呈不平衡性。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主要呈现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区内、带内集中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特点。受季风影响所造成降水条件变化而产生的灾害(洪涝、暴雨等)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地震灾害主要分布于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板块缝合线附近及地质构造带上,如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以及华北、西北和川西地震带等。

二、自然灾害产生巨大破坏的经济根源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灾害损失日益加重,这与自然地理环境变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其根源在于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难以持久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1.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全球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人口膨胀居于首位,同时也是其它问题产生的病根。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据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显示,合理的人口承载数量应为9.5亿人;按温饱标准计算,理论最大承载人口为15~16亿人②。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较低,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过度放牧,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2.掠夺型的增长方式。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和1952年的93.4倍和559.1倍,但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能源、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之上。湖泊对于泄洪有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缩小9570平方公里,蓄水量减少516亿立方米③。粗放型增长模式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

3.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落后,减灾资金投入不足。长江中下游中小型水利工程大都建于50—70年代,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较低,工程运行时间较长,水利设施维护严重不足。2009年,全国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427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投资0.63%④。西部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汶川、玉树地震之所以造成重大破坏,除了地震本身级别较高外,还与这些地区建筑设施抗震级别较低有关。

三、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地域上相对集中,财产密度增大和价值膨胀,自然灾害损失直线上升,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损失、物价波动、外部失衡和贫困人口增加。

1.对局部影响严重,对宏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重大自然灾害的分析表明,自然灾害很难对国民经济构成根本性扰动。从国外的经验看,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直接损失约1140亿美元,占当年日本GDP的2.5%,15个月内日本制造业恢复到震前水平的98%,百货商场和78%的小商铺在18个月内恢复营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未对当年国内经济产生太大影响[1]。2010年上半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13.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88%,占同期GDP的1.22%①。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灾害发生以后消费需求相应增长,有利于扩大投资、提振经济。

2.短期内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但出现持续通胀可能性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最可能是导致通货膨胀。从其影响途径看,主要有三种:一是灾后重建的债务负担累积→财政赤字→财政施压,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缓解财政危机→货币供给超过需求→通货膨胀发生。二是灾害导致社会产出减少(主要是粮食类)→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生。三是灾害导致社会产出减少(主要是粮食类)→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粮食价格上涨→推高物价,通货膨胀发生。

就第一种途径而言,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考虑到我国财政实力雄厚,自然灾害尚不足以造成较大规模财政赤字,灾后重建的债务处理不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出现较大变化。

就第二种途径而言,我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总数量大约在2500万公斤,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17%~18%的粮食库销比,现有储备足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种途径,即自然灾害出现后可能产生粮食减产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反过来通胀预期又可能干预影响粮食价格走势,甚至导致通胀。从历史经验来看,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等爆发洪水使人们产生通胀预期,下半年大米的价格较上半年上涨了16%。2010年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货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幅走高,从短期看通胀预期可能导致CPI出现上涨。随着国内政策措施的实施,通胀预期会逐步消除,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并引致通胀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3.对进出口的影响微不足道。自然灾害的爆发势必导致受灾地区产品出口下降,重建所需材料的进口增加,二者叠加影响可能造成外部失衡。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国内供给能力非常强,一般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缺口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及时调剂,既不至于影响国内出口,更不可能危及国际收支平衡。

4.贫困人口短期内有所增加,长期因灾致贫的不多见。从以往的经验看,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收入水平较低人群受灾害影响更容易陷入贫困。但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过后,政府部门必然组织大规模的捐助活动,支持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组织外出务工和入学培训,有利于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提高自我生存能力,避免因灾致贫。我国的社会制度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四、政策建议

自然灾害发生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关系,自然灾害影响会波及经济平稳运行。如果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应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既要着眼当前,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又要立足长远,研究制订治本之策。

1.建立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一是在生态移民工程、扶贫工程、农田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农村工业化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考虑人口和资源的承载力,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将人口和资源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扩大决策的民主参与性,加强生态环境资源民主监督,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三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减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用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公务员之家

2.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兴修水利基础设施,加大避灾场所建设,提高居民住房抗震等级;二是充分运用现有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控、评估与预报水平,为防灾抗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安全减灾基金制度,完善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投入体系。

3.健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建设,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救助能力。一是建立减灾救灾一体化指挥机构,统一配置各种救灾力量和资源,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保证救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完善物资储备,强化技术支撑,有效控制灾害事态、化解险情和降低损失;三是完善自然灾害保险机制,扩大自然灾害保险种类,及时足额补偿灾民损失,减轻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负担。

4.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化解自然灾害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拟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支持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金融财政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息或税收减免等;二是提高对物价的调控水平,健全各级粮食储备体系,应对受灾地区物价上涨,政府进行适当价格调控,管好通货预期,避免物价大幅上涨;三是维护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为保障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可对信贷政策做出结构性调整,整体上还是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政策变化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天灾范文篇5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灾难无情人有情。

5月12日14点28分,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难忘的日子,在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一刹那间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系在那里;一刹那间全球华人的心紧紧的系在那里;一刹那间全世界人民的心紧紧系在那里。随着电视、报纸的不断报道,随着灾区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激烈地震荡着。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地震会摧毁一些东西,但是它摧不毁我们心中的意志。在抗灾中,那些最可爱的人,将会“是划过我们皮肤的一阵战栗、是闪过我们内心的一丝忧伤、是落在我们精神上的一个刻痕”,让人难以忘记。

我们忘不了这样的一张图片:一位中学生被压在水泥堆下,手腕上牵着根输液管,脸庞尚留血渍;我们忘不了,66岁的温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9个小时救出两母女。”震撼来自于一位记者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来自于他亲眼目睹的惨状,和在灾难面前永不泯灭的爱心和民族脊梁。9个小时,两条鲜活的生命,所有的人伸出手臂,迎接复活的母女!上天啊,当你降灾难于人间时,可曾被这一幕打动!

“救救我。”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着。孩子,别放弃希望;孩子,别哭!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障碍移开,让你重新回到家人的怀抱!即使是用最原始的挖掘不止的双手,我们也要刨出每一个生的希望。

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然而,这一次没有人责怪他。灾难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每个人都忍不住动容。

此时此刻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国家更不会忘记他们,党和国家在短短的几小时内,立刻组织起救援队,赶赴灾区。胡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一定要全力救灾;温总理亲自挂帅,为一线生的希望在雨中奔波;解放军官兵紧急集合,借着微弱的烛光寻找生还者;白衣天使们整装待发......看,北京的帐篷到了,上海的食品到了,天津的饮用水到了,港澳台的捐款到了,全国人民的关心都到了......灾区的同胞们,加油,一定坚持住!患难见真情!

天灾范文篇6

中国神话在内容构成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天灾神话特别丰富。就中国古代一些最重要的神话而言,“女娲补天”属于洪水神话,“共工触不周山”则是对洪水成因的进一步说明,“后羿射日”是公认的旱灾神话,它以“十日并出”解释旱灾形成的原因。“夸父逐日”同样是一个旱灾神话,夸父在《山海经》中同时又是旱魃,此一神话旨在说明黄河、渭水水位急剧下隐的原因。先民将此归因于夸父将河、渭之水喝干了。而有关英雄圣君的人文神话又往往与对水旱两灾的发生及治理密切相关。鲧禹治水神话不用多说,即便是炎黄之战与蚩黄之战的原因也与水旱两灾有关。由于水旱两灾逼使一些受灾地区的部落集体迁徙,从而与当地的原住民争夺生产与生活资源,由此发生了一些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战争。

中国神话在内容构成上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人文神话的相对丰富。除了圣君贤臣与文化英雄事迹以外,中国的人文神话至少还有两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第二类就是仙道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入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这些始祖神话(尤其以华夏集团的始祖神话为代表)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那就是感生。仙道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彼岸乐土的想象、关于神仙的事迹和对于长生的追求等等。始祖神话、英雄神话和仙道神话三者的数量相当庞大,它们占据了中国神话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中国神话就总体而言其实并不稀少,学术界所谓“中国神话缺少”的观点实际上仅仅在自然神话这个范围内才成立。

自然神话是否必然是最初产生的,或者是最普遍的神话形态呢?自然学派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马克斯·穆勒就认为神话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大自然以它的广大性和无限性唤起原始人一种确凿的、包围与支配着他们的无限的感觉,从而引起惊异与恐怖之情。在敬畏的基础上,宗教与神话产生了。这种理论乍听上去似乎有理,因为人首先接触的是自然,对自然的兴趣当然最先发生,自然神话的产生也必然早于人文神话。然而这只是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推测原始人类。实际上,神话的产生绝不是因为原始人类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如果我们的考察对象不限于印欧语系神话的话,就会发现自然神话并非最初产生或最普遍的神话类型。杜尔干的考察对象是澳洲土著,他对穆勒的说法就有过系统的批评。他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说:“如果大自然的事物真是由于它们庞大可观的外形或它们显示出的力量而成为圣物,我们应该看到太阳、月亮、天空、山脉、大海、风,总之宇宙间一切有强大威力的东西首先上升到这种显要的地位,因为没有什么比它们更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感觉与想象了。而事实上,它们只是在后来才被神化的。信仰最早针对的对象……是一些最微不足道的植物和动物,对于它们人至少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它们是鸭子、野兔、袋鼠、鸸鹋、蜥蜴、毛虫、青蛙等等。”随着人类学调查所得材料的日益丰富,人们发现原始人对太阳、月亮、天空和山岳等自然现象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他们认为这些现象的运动规则乃是理所当然的。飓风在斐济是一个几乎每年都要遇到的灾难,但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原始宗教理论》曾引用过霍卡特对斐济人的调查,指出他从未发现在斐济人中存在解释飓风的有关理论,那里也没有一丝宗教敬畏的气味。原始人的心理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求知的兴趣和诗意的浪漫,然而他们最关切的乃是一些实际的事务,他的一切兴趣最后都要归结于以实用为本的人生观之上。神话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它在原始社会组织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说,自然神话缺乏与人文神话丰富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特有。

天灾范文篇7

如果说效益是供电企业永恒的核心,那么安全就是供电企业的永恒的基础。因为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农电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农电安全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近年来,农电事故不断发生,给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造成很大损失。分析起来,这里面既有客观上的困难,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问题。

一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一些领导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事故随时性突发性认识不够,对事故的惨痛性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经常习惯性违章没有出事,就认为不会出事。所以“安全”常常喊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是心理麻木,得过且过。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对企业不负责任,对别人不负责任,甚至对自己也不负责任。认为没必要天天喊安全,对安全变得麻木不仁。不放在心上,不去过问。遇到违章现象,要么司空见惯看不出来,要么看出来也懒得指出、纠正。报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今天不出事,今天万事大吉,根本不去想着如何预防明天不出事故。

三是遇难而退,消极应付。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工作中畏难情绪严重,不是积极主动,而是退缩逃避。由于农电设施众多,电网庞大,设备老旧,隐患丛生,难以管理,于是就产生了“怕”字。认为问题太多,客观困难太多,要做的事太多,简直就是管不胜管,防不胜防。认为再怎么干也不可能完全杜绝隐患,于是不胜其烦,就产生不干、不管、不问的念头。

以上几种思想,综合起来就是消极的“听天由命”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安全工作的危害非常大。安全事故无异于天灾人祸。但天灾与人祸相比,人祸更可怕。天灾不是不可怕,而是真正的天灾几率太小;人祸才可怕,因为它时时刻刻都有发生可能。古人云“尽人事而听天命”,关键在于“尽人事”。“尽人事”不仅可以避免人祸,还可以将天灾的危害降至最小。所以,安全管理一定要树立“尽人事”的观念。

什么是“尽人事”?“尽人事”就是每个人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该想到的要想到,该说的要说到,该做的要做到,人人都要尽力而为。安全管理的领导体系要尽心,保障体系要尽职,监督体系要尽责。

首先该想到的一定想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谋划才能周密,才能万无一失。这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第一步。施工前要做预案,平时要进行事故预想,工作前要想工作中有那些危险点,那些安全隐患,要采取那些防范措施等等。

其次该说到的一定说到。领导各种场合都要讲安全,不要怕罗嗦,一刻也不能丢松。班组要开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工作负责人要向工作班组成员交代好工作任务,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危险部位等,让每个成员都清清楚楚、明明明白。安全监督人员,到工作现场,要鸡蛋里面挑骨头,违章情节一定要说到位,不能马虎而过。

天灾范文篇8

当今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令国人乃至世人震惊。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谋发展,奔小康,一派热气腾腾的局面。也正是这股“热”的局面,不免使人多了几份“忧”感。

明明形势一派大好,为何“杞人忧天”?因为有历史的教训。回顾中国的发展历史,还真是要“忧”一点。忧什么?因为“热”的气候常常会使人的头脑“发热”,发热到一定程度,会热错人的头脑。还记得1958年“”吗?一成立,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运动。那年代,我国的国民经济才比解放初期好一点,人们的头脑就“狂热”起来了,好像“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吃饭不要钱、出门小汽车”的共产主义就要实现了。于是乎,浮夸风就刮起来了。“放开肚子吃饱饭,鼓足干劲加油干”、“快马加鞭赶英超美,砸锅卖铁大炼钢铁”。结果呢?吃了几天“食堂”,粮吃光了,开始饿肚子了,人没劲了,钢铁也炼不出来了。接着就是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向中国逼债,致使中国的经济一落千丈,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回顾这段历史,归咎于天灾人祸。但对于天灾和人祸,孰重孰轻?天灾莫过于人祸,人祸莫过于人脑“发热”。故“热”生“忧”并非坏事,因为“”的“热”曾给中国人带来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今中国的发展热起来了,有的国人因此也开始“忧”起来了,这是件好事。居安思危嘛!当今中国的发展热,绝不是1958年“”热的类同。当今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热情和科学精神基础上的,绝不是头脑“狂热”冲动下的盲干瞎干。但是,不能因为中国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忽视潜在“毛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今中国的发展,有哪些问题值得国人忧的呢?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了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新的考验,这就是当今中国发展“忧”的所在。例如,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这是中国前进中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中国人首先要“忧”的问题。又如,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不平衡问题;金融行业面临转折,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加之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等,增大了金融风险稳患;涉及民生,诸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已成为热点。再如,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极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中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影响恶劣。上述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患和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对于这些隐患,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悠哉游哉,待到“隐患”全面爆发,“天灾人祸”必将劈头盖脸突降而至,引发社会的全面动乱,中国人艰苦奋斗几十年的家业,极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我们要讲“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进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必须认真领悟同志的告诫:“居安思危”。因为只有“思危”才能“居安”,只有“居安”才能“发展”。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最讲科学发展观、最讲危机感的执政党。既然看到了前进中的隐患和困难,就要下定决心,百折不挠,排除万难,迎接挑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努力解决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切实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摒弃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要下大气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条腿”的不协调现象,把拉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距离”,作为中国发展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来自国内国际的金融风险。对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处理,防止其成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必须突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腐败案件,必须坚决查处。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同时要以创新精神抓紧构建惩防体系,惩防并举,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重大部署贯彻落实,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天灾范文篇9

世界上有一面旗帜,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政治体制,只要出现了天灾人祸、只要出现了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件,那一面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在那里。这一面旗帜就是今天飘扬在我们眼前的红十字会旗。

红十字的起源同学们已经在晨会课上听过,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战争和灾难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文明与昌盛,原创:人类为了减轻战乱、天灾、人祸而进行的拼搏和抗争从没有停止过。年来,国际红十字运动,因其关爱生命,倡导和平的宗旨,赢得了全人类的认同和信赖,因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道主义行为,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宗教已经取得共识的呼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同志对这一组织作过这样的评价: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红十字会所信奉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口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天灾范文篇10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15日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400余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今年的西南旱灾之后,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数10万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我们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学校已经组织我们捐款捐物。在此,我也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踊跃捐款捐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一衣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总关情。

“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以捐款方式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灾区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条爱的河流,给灾难中的人们以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