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2:15:20

天水市范文篇1

(一)天水市开展物业管理的有利条件

1、天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近几年随着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居民住宅小区,较大的有罗玉、东团庄、聚宝盆、新华路、滨东、天北、青南、重新街、皇城路、天府小区等50多个,其中罗玉小区内现有47栋楼房,5个自行车棚,建筑面积达23万多平方米,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小区之一。目前,全市两区五县房屋开发量以每年2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这不但构成了物业管理的物质基础,也为全市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和潜在的大市场。

2、市内已设立了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如梓裕、天房、金桥、市场、宏昌等。其中,位于罗玉小区内的天水市梓裕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10日,由天水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原供热处、物业管理处合并组建,为一级法人实体,注册资金500万元,属“国家三级物业管理企业”;其他几家均为具有临时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

3、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已将物业管理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央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天水市政府将2001年确定为“物业管理年”,天水房管局也准备出台一些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正在拟定《天水市城镇物业管理实施办法》。

(二)天水市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法制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属于新型第三产业,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政府及其工商、税务、环卫、公安等各部门应予以大力支持。然而根据对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的调查显示,它们并没有享受到第三产业的优惠待遇。法制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天水市也不例外。目前天水市各物业管理公司参照执行的依然是建设部33号令《城市民建经营小区的管理办法》。

2、物业管理公司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⑴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达不到要求,专业人才短缺。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专业跨度很广,需要各类人才。既要有懂经营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管理人才,又要有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师。更重要的是公司人员要有兢兢业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的爱岗敬业精神。物业管理各项工作说到底,主要是为业主、用户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者的素质高低。天水市物业管理公司在人员构成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为初中及其以下水平;二是年龄普遍偏大,却长期以来吃惯了“大锅饭”,服务意识差;三是各类专业人才短缺。⑵资金不到位,管理硬件上不去。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我市各物业管理公司的设备状况普遍较差,如交通工具、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管理与服务硬件均达不到要求。⑶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小区内居民需求多样化的要求。虽然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中明确规定有冬季供暖、房屋维修、上、下水疏通、化粪池清理,环境、绿化、清洁卫生、承揽小型土建、水暖安装、工程维修等经营项目,但实际服务项目仅限于冬季供暖、打扫卫生和小型维修等几项。⑷公司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受人员素质、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天水市各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公司内部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有些公司虽然制定了一些岗位职责,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流于形式。

3、小区内的居民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不予配合,导致收费困难。天水市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为:暖气费8.5元/㎡(住户)或17.5元/㎡(营业用房),卫生费3—5元/户/月,维修费依服务项目而定。物业管理费每月固定收取0.2元/户,但收取极其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宣传不到位,居民对新出现的物业管理认识不清。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提高后的必然要求。以前的物业管理是一种房管所式的管理,等于是无偿管理,现在则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公司来进行有偿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这样一个新的物业管理概念,还没有被小区居民完全接受。

4、房屋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搅在一起,建管不分;有些虽然分开了,但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物业管理缺位;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招、投标制度更无从谈起。目前天水市物业项目的管理大部分由开发商自建自管,物业管理公司实际上是开发商的附属,但随着居民入住时间和入住户数的不断增加,自建自管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物业公司的独立运作,而且有可能会受到开发商的束缚,不符合现代房地产业物业管理的特性。

二、物业管理应考虑的问题

1、物业管理公司是以为城镇小区居民提供服务为内容、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产业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出现顺应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各部门应予以大力支持。

2、考虑到我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和物业管理行业本身的特点,在服务项目的收费问题上物业管理公司应在现阶段采取低价渗透定价法。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必须按市场经济法则行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在定价上以廉取胜。影响服务价格的构成要素有服务成本、国家税金、企业利润等,物业管理公司应从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入手降低服务价格。[1]

这样做易于被业主接受,可迅速打开局面占领市场。从短期看,企业这样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利润,但从长远考虑,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却能在总体上获得更多利润。物业管理费用对全体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是关系到物业管理能否维持下去并持续发展的关键,物业管理的收费一定要合理合法,以利于企业的发展。

3、考虑物业管理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2]

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项以服务为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相得益彰。在进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不断拓宽服务项目,将业务扩展到文化生活的更多领域以促进社区建设;在进行社区建设时应积极开展评选文明小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辖区内的物业管理。

4、考虑物业管理公司与发展商的关系。小区也好,房屋也好,建设时期不过短短的几年,而物业管理则长达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物业的保修理应由发展商提供,但现在的情况是发展商把维修费用都转给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另外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工作也没有开展起来。

5、考虑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要做好物业管理这项工作,业主和业主的代表机构——物业管理委员会(俗称业主委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业管理公司是根据物业主人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商业公司,是物业真正的管理者——物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来具体实现物业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取得物业的管理权,必须由物业的主人代表——物业管理委员会委托,也就是说,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委托人,物业管理公司是被委托人。天水市各住宅小区尚未建立起各自的业主委员会,为更好地做好物业管理工作,政府应敦促各小区居民在当地居委会指导下尽快建立起业主委员会,以使天水市的物业管理工作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三、对加强天水市物业管理之政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是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法律保障。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法规建设十分滞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房自有化和小区社会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同一小区内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怎样保护公众利益,这给物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显然,在小区由开发商移交给物业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开发商、施工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四方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各自对物业的质量、养护、使用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都需要在法律上给予明确。并且,规范和约束小区的业主与业主之间、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仅靠小区公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的物业管理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各自的责、权、利明确下来,确保小区内的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2、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状况,规划和建设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使同一消费水平的居民相对集中于某一个住宅小区内。各住宅小区按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绿地和娱乐场所,同时根据小区居民的收入情况和享受小区服务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在售房之前就向社会公开,使购房者做到心中有“数”,在购买住房时,不仅要看自己是否买得起该处住房,同时还要算算自己能否“住”得起那套房子。

3、物业管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中央强调的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适当减免税收,并积极协调好物业管理公司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核查物业公司是否具有资质,是否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收费,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主要是检查物业公司所承诺的服务是否到位,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清扫,园林绿化是否给予了必要的养护,小区的安全是否有保障等等。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服务性的企业,它应该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物业公司具体的财务活动、来往帐目、经营状况应由公司自己决定,自负盈亏,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业主委员会不宜干涉,否则,物业公司难以生存和发展,也难以真正为业主做好服务。实现房地产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分离是切实保护业主利益的根本举措。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有的现在还是开发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子公司。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开发与管理合一模式的弊端将日益暴露出来:它不利于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与住宅产业现代化也是不相符的;特别是它不利于切实保护购房者(业主)的利益。只有当物业公司与房地产商是各自独立的,在物业的移交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才会尽全力向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业主争利益,确保业主所购买的住房在质量上有保证,有问题也尽快修复解决。这样物业公司会自觉不自觉地为房屋的质量把关,以免物业正式移交后,留下的隐患由物业公司处理。如果二者是合一的,不难想象,作为开发公司一个部门的物业公司的“甲方思维定势”将继续存在,业主应得利益是难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约束机制而尽情享有的。

4、由于物业管理鲜明的服务特色,建议将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定名为“物业服务公司”。这样做既明确了公司性质、强化了服务意识,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小区内的居民也易于从情感上接受。物业公司生存的基础是业主交的物业管理费,但大多数物业公司还没有搞清楚物业管理行业服务的本质,在许多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的意识里,物业管理中“管理”的概念与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没什么两样,就是一个“管”字。他们甚至认为既然物业归我管,那么物业的所有者——业主当然也应该归我管,所以就有了物业公司乱收费的行为,物业公司可以随意决定不让业主的车子开进自己的家园,可以在他们认为需要让业主领教一下不服管的滋味时给业主停水停电。

5、随着住房逐渐私有化,广大市民购房置业就存在一个风险问题。一般而言,住房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但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地陷、雷击、洪水等)致使某些物业受损,仅靠业主缴交的维修基金去修复住房是远远不够的,物业公司也既无义务也无能力修复,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住房能够终生得到保修呢?建议将房屋的维修基金集中起来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且房屋的维修基金无论是放在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手上,还是放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手里都没有放在保险公司手里可靠。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级别的住宅小区,在售楼前制定一个房屋终生保修费用标准,保修费用的来源可以采

用“四个一点”的方法:业主个人拿一点,开发商让一点,施工单位在保修款中挤一点,国家在营业税中免征一点(国家税务部门对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出让出来的保险款免征营业税)。只有通过对房屋实行终生保险维修,广大业主才能真正做到买得放心、住得开心。

〔参考文献〕

[1]哈佛市场营销学.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441—44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文.

天水市范文篇2

论文摘要:天水市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法制建设滞后、建管不分、小区居民对新的物业管理概念认识不清、公司内部人员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不足、服务项目少、管理水平低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起步阶段的天水市物业管理应突出强调服务意识,政府、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四方联动,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促进天水市物业管理的快速发展,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物业管理得以长足发展。天水市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城市发展也较为缓慢,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渐实施,天水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房屋年开发量保持在20万平方米以上,此时研究天水市的物业管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天水市物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天水市开展物业管理的有利条件

1、天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近几年随着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居民住宅小区,较大的有罗玉、东团庄、聚宝盆、新华路、滨东、天北、青南、重新街、皇城路、天府小区等50多个,其中罗玉小区内现有47栋楼房,5个自行车棚,建筑面积达23万多平方米,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小区之一。目前,全市两区五县房屋开发量以每年2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这不但构成了物业管理的物质基础,也为全市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和潜在的大市场。

2、市内已设立了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如梓裕、天房、金桥、市场、宏昌等。其中,位于罗玉小区内的天水市梓裕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10日,由天水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原供热处、物业管理处合并组建,为一级法人实体,注册资金500万元,属“国家三级物业管理企业”;其他几家均为具有临时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

3、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已将物业管理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央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天水市政府将2001年确定为“物业管理年”,天水房管局也准备出台一些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正在拟定《天水市城镇物业管理实施办法》。

(二)天水市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法制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属于新型第三产业,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政府及其工商、税务、环卫、公安等各部门应予以大力支持。然而根据对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的调查显示,它们并没有享受到第三产业的优惠待遇。法制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天水市也不例外。目前天水市各物业管理公司参照执行的依然是建设部33号令《城市民建经营小区的管理办法》。

2、物业管理公司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⑴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达不到要求,专业人才短缺。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专业跨度很广,需要各类人才。既要有懂经营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管理人才,又要有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师。更重要的是公司人员要有兢兢业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的爱岗敬业精神。物业管理各项工作说到底,主要是为业主、用户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者的素质高低。天水市物业管理公司在人员构成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为初中及其以下水平;二是年龄普遍偏大,却长期以来吃惯了“大锅饭”,服务意识差;三是各类专业人才短缺。⑵资金不到位,管理硬件上不去。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我市各物业管理公司的设备状况普遍较差,如交通工具、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管理与服务硬件均达不到要求。⑶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小区内居民需求多样化的要求。虽然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中明确规定有冬季供暖、房屋维修、上、下水疏通、化粪池清理,环境、绿化、清洁卫生、承揽小型土建、水暖安装、工程维修等经营项目,但实际服务项目仅限于冬季供暖、打扫卫生和小型维修等几项。⑷公司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受人员素质、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天水市各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公司内部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有些公司虽然制定了一些岗位职责,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流于形式。

3、小区内的居民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不予配合,导致收费困难。天水市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为:暖气费8.5元/㎡(住户)或17.5元/㎡(营业用房),卫生费3—5元/户/月,维修费依服务项目而定。物业管理费每月固定收取0.2元/户,但收取极其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宣传不到位,居民对新出现的物业管理认识不清。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提高后的必然要求。以前的物业管理是一种房管所式的管理,等于是无偿管理,现在则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公司来进行有偿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这样一个新的物业管理概念,还没有被小区居民完全接受。

4、房屋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搅在一起,建管不分;有些虽然分开了,但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物业管理缺位;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招、投标制度更无从谈起。目前天水市物业项目的管理大部分由开发商自建自管,物业管理公司实际上是开发商的附属,但随着居民入住时间和入住户数的不断增加,自建自管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物业公司的独立运作,而且有可能会受到开发商的束缚,不符合现代房地产业物业管理的特性。

二、物业管理应考虑的问题

1、物业管理公司是以为城镇小区居民提供服务为内容、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产业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出现顺应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各部门应予以大力支持。

2、考虑到我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和物业管理行业本身的特点,在服务项目的收费问题上物业管理公司应在现阶段采取低价渗透定价法。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必须按市场经济法则行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在定价上以廉取胜。影响服务价格的构成要素有服务成本、国家税金、企业利润等,物业管理公司应从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入手降低服务价格。[1]

这样做易于被业主接受,可迅速打开局面占领市场。从短期看,企业这样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利润,但从长远考虑,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却能在总体上获得更多利润。物业管理费用对全体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是关系到物业管理能否维持下去并持续发展的关键,物业管理的收费一定要合理合法,以利于企业的发展。

3、考虑物业管理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2]

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项以服务为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相得益彰。在进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不断拓宽服务项目,将业务扩展到文化生活的更多领域以促进社区建设;在进行社区建设时应积极开展评选文明小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辖区内的物业管理。

4、考虑物业管理公司与发展商的关系。小区也好,房屋也好,建设时期不过短短的几年,而物业管理则长达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物业的保修理应由发展商提供,但现在的情况是发展商把维修费用都转给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另外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工作也没有开展起来。5、考虑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要做好物业管理这项工作,业主和业主的代表机构——物业管理委员会(俗称业主委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业管理公司是根据物业主人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商业公司,是物业真正的管理者——物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来具体实现物业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取得物业的管理权,必须由物业的主人代表——物业管理委员会委托,也就是说,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委托人,物业管理公司是被委托人。天水市各住宅小区尚未建立起各自的业主委员会,为更好地做好物业管理工作,政府应敦促各小区居民在当地居委会指导下尽快建立起业主委员会,以使天水市的物业管理工作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三、对加强天水市物业管理之政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是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法律保障。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法规建设十分滞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房自有化和小区社会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同一小区内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怎样保护公众利益,这给物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显然,在小区由开发商移交给物业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开发商、施工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四方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各自对物业的质量、养护、使用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都需要在法律上给予明确。并且,规范和约束小区的业主与业主之间、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仅靠小区公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的物业管理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各自的责、权、利明确下来,确保小区内的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2、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状况,规划和建设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使同一消费水平的居民相对集中于某一个住宅小区内。各住宅小区按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绿地和娱乐场所,同时根据小区居民的收入情况和享受小区服务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在售房之前就向社会公开,使购房者做到心中有“数”,在购买住房时,不仅要看自己是否买得起该处住房,同时还要算算自己能否“住”得起那套房子。

3、物业管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中央强调的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适当减免税收,并积极协调好物业管理公司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核查物业公司是否具有资质,是否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收费,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主要是检查物业公司所承诺的服务是否到位,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清扫,园林绿化是否给予了必要的养护,小区的安全是否有保障等等。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服务性的企业,它应该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物业公司具体的财务活动、来往帐目、经营状况应由公司自己决定,自负盈亏,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业主委员会不宜干涉,否则,物业公司难以生存和发展,也难以真正为业主做好服务。实现房地产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分离是切实保护业主利益的根本举措。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有的现在还是开发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子公司。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开发与管理合一模式的弊端将日益暴露出来:它不利于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与住宅产业现代化也是不相符的;特别是它不利于切实保护购房者(业主)的利益。只有当物业公司与房地产商是各自独立的,在物业的移交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才会尽全力向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业主争利益,确保业主所购买的住房在质量上有保证,有问题也尽快修复解决。这样物业公司会自觉不自觉地为房屋的质量把关,以免物业正式移交后,留下的隐患由物业公司处理。如果二者是合一的,不难想象,作为开发公司一个部门的物业公司的“甲方思维定势”将继续存在,业主应得利益是难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约束机制而尽情享有的。

4、由于物业管理鲜明的服务特色,建议将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定名为“物业服务公司”。这样做既明确了公司性质、强化了服务意识,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小区内的居民也易于从情感上接受。物业公司生存的基础是业主交的物业管理费,但大多数物业公司还没有搞清楚物业管理行业服务的本质,在许多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的意识里,物业管理中“管理”的概念与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没什么两样,就是一个“管”字。他们甚至认为既然物业归我管,那么物业的所有者——业主当然也应该归我管,所以就有了物业公司乱收费的行为,物业公司可以随意决定不让业主的车子开进自己的家园,可以在他们认为需要让业主领教一下不服管的滋味时给业主停水停电。

5、随着住房逐渐私有化,广大市民购房置业就存在一个风险问题。一般而言,住房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但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地陷、雷击、洪水等)致使某些物业受损,仅靠业主缴交的维修基金去修复住房是远远不够的,物业公司也既无义务也无能力修复,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住房能够终生得到保修呢?建议将房屋的维修基金集中起来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且房屋的维修基金无论是放在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手上,还是放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手里都没有放在保险公司手里可靠。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级别的住宅小区,在售楼前制定一个房屋终生保修费用标准,保修费用的来源可以采

用“四个一点”的方法:业主个人拿一点,开发商让一点,施工单位在保修款中挤一点,国家在营业税中免征一点(国家税务部门对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出让出来的保险款免征营业税)。只有通过对房屋实行终生保险维修,广大业主才能真正做到买得放心、住得开心。

〔参考文献〕

天水市范文篇3

品位极高,不可替代天水市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境内现存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伏羲庙宇.大地湾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规模之大和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堪称罕见.牧马滩秦汉墓出土的木板地图和纸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战场遗址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石窟,麦积山石窟虽在我国四大石窟中名列第四,但与前三位石窟相比,周围环境之优美无疑名列前茅.而以麦积山石窟为首,在渭河谷地绵延100余里的“石窟走廊”,全国仅此一家.发展旅游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天水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天水市各界人士的共识,其重要作用表现为:其一加速货币回笼,为该市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其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天水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充足,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发展旅游业无疑是解决本地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关联性强,对相邻产业有很强的先导带动功能,可起到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2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不仅仅考虑资源的本身价值,还需要考量与旅游产品开发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投资条件等.本文结合作者对该市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有关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意见和已有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模型,力求对天水市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一较为全面而客观的定量评价.

2.1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变量较多且较为复杂,为了简明、科学和系统地评价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9个二级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考察价值、地理位置、可达性、资源的地域组合、旅游容量、旅游投资条件和旅游项目施工条件等指标.

2.2评价模型的构建1)建立模型根据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开发潜力的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2)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可将以上指标前后相比较分为相同重要、一般重要、突出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等5种,并将其相应设定分值为1、3、5、7、9,介于其间的分别以2、4、6、8四个分值来标定.而对于稍不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极不重要则取1/3、1/5、1/7和1/9四个分值与其相对应,最后用特尔菲法获得各因素的标定值,本文共构造了13个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及排序根据上述模型公式的运算,其结果经百分化后,得到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因子的各实际分值和位次结果,如表1所示.

2.3开发潜力评价结果在开发潜力的一级评价综合层中,天水市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分最高,旅游开发条件位列第二,最后一位是旅游区位条件,其得分依次为71,20和9.这充分说明天水市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特别重视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开发工作.在开发潜力的二级评价项目层中,天水市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投资条件分列第一、二和三位,说明该市人文旅游资源占比较大,特色突出,艺术观赏和科学文化价值较大,在今后的开发工作中应重点向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投入和开发,以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开发潜力的三级评价因子层中,愉悦度(19分)、文物古迹(3分)、奇特度(12分)和民族风情(10分)居前4位,说明了天水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与方向,即文物古迹类和民族风情类.

3天水市旅游文化业发展构思

3.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联合充分发挥天水市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依靠市场配置旅游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和文化资源的结合.旅游文化业所包含的行业企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天水市的文化、旅游、宣传和财税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重点帮扶较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与文化企业强强联合,通过优惠政策倾斜的方法增强其自身的发展实力.同时,应积极吸引海外旅游与文化的顶尖客商兴办“独资”或“合资”旅游文化企业,开拓天水市旅游文化市场.

3.2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天水市拥有丰富的、高水平的文化旅游资源,需要结合未来旅游市场的定位,设计并开发一批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旅游文化专属线路,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线路的品牌,争取获得良好的开发效益.为此,本文根据天水市现有的伏羲文化、石窟文化、秦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及其特有的南北方兼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推出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伏羲庙→卦台山→北道区);天水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天水关→木门道→街亭古战场→祁山堡→诸葛军垒→姜维墓);天水回族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张家川);天水宗教石窟艺术旅游线(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木梯寺)等文化旅游品牌线路.另外,由于天水市地处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饮食生活习惯兼具南北方的特色,针对该特点,天水市可以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具有传统饮食文化的企业,提供正宗地道的小吃,以满足旅游者饮食多样性的需求,甚至可以制成熟食网上包装出售.

3.3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产品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形象宣传与广告设计的营销作用.根据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结果,文物古迹作为天水市首要发展的旅游文化产品的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特点,决定了天水市在发展旅游文化业伊始,必须重视宣传广告的特殊作用.通过广泛的、多途径的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等大力宣传与推介,为旅游文化业的发展造势.同时,天水市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将天水市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纳入对外宣传之中,在“西洽会”、“西博会”、“兰洽会”等外贸活动中大力进行促销,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西部地区独有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3.4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娱演艺业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表述,突出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历经20多年的积累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拥有众多优势垄断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应更新文化发展观念,理顺文化发展体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努力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出业,扩大旅游文化相关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为此,天水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展旅游相关的文娱演出业.首先,利用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经典文化艺术名品,同时积极与旅游相关企业联系,深入挖掘旅游者喜闻乐见的文化表达形式与演出模式,创作一系列的文娱表演节目,吸引旅游者驻足天水胜地,欣赏文化精品;其次,与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联合成立相关旅游文娱服务公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展览与比赛,使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真正地享受天水市的内在文化内涵;第三,新建一批适合开展旅游文娱演出的场馆,同时购买先进的演出设备,引进文化管理人才,开发天水市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各类民族文化、艺术、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旅游文娱演艺业的内容.

3.5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发展旅游文博和影视业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是我国城乡居民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和查询资料的重要场所.天水市的文博单位应顺应历史发展,紧跟时代需求,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精细创作优质的文化艺术产品,积极寻求与旅游业的合作发展之道.旅游者对于影视剧作中的拍摄城市或景区非常感兴趣,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中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天下无贼》中的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泰国清迈,经过影视加工与宣传,成为旅游者争相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天水市应积极邀请著名导演将其影视剧作中的拍摄场景设定在天水市,创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扩大其知名度.

4结语

天水市范文篇4

摘要: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综合评价z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象;灾害;苹果生产;甘肃天水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之一,年均灾害损失约510×108~640×108元。其中由气象灾害引起的损失占85%左右,仅干旱、洪涝、风暴潮、冰雹、低温冷害这几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7%左右,直接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76%以上[1]。天水地处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海拔在750~3120m之间,年均气温7.0~11.1℃,年降水量430~600mm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000~2400h,无霜期156~188d,极适宜优质苹果生产,是甘肃省主要苹果产业发展基地,所产苹果以个大、色艳、硬度强、糖分高、品质佳、耐储存而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花牛苹果”已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类注册证明商标,是支撑天水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天水市现有苹果面积约6.5×104hm2,总产量约54×104t。但由于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显著,属全国气象灾害高发区域,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苹果产量、品质和优质率提高很慢,极大地限制了苹果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气象灾害评估技术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高度关注,但大多局限于单种气象灾害[2-5]的定性化研究。特别是针对多年生果树,在实况灾害资料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影响该地苹果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并将各农业气象灾害因子划分等级,进行天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果树作物量化评估影响研究,为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或减免农业损失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苹果产量资料取自天水市统计年鉴1978—2007年;相关气象资料取自天水市关山区清水、渭北旱区秦安和河谷区麦积二县一区气象站1978—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代表点的选取根据天水气候区划,选取渭北旱区、关山区和河谷川区苹果种植面积较大的秦安县、清水县和麦积区作为代表点。

1·2·2苹果产量资料的处理苹果气候产量资料分解的方法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苹果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评估研究。

在参照仅有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天水市苹果总产量资料按3、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法、正交多项式法、指数法等多种函数分解方法[6]提取其趋势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天水市苹果总产趋势产量的提取以指数法效果最佳(图1),趋势产量提取方程为y=8682·2e0·126t(y:趋势产量;t:时间序列,t=1,2,3,…;n=30;r=0·93)。用y′i=(Yi-yi)/yi×100%计算逐年苹果总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6-7](y′:苹果气候产量增减率;Yi:苹果实际产量;yi:逐年苹果趋势产量;i:年份)。

1·2·3影响天水市苹果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的提取农业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的影响研究[8]中,通过分区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天水渭北旱区、关山区和河谷川区三区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均为上年秋季9月大气干燥度,冬季12月至2月负积温的光照条件订正值和苹果花期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的大气相对湿度订正值,春季低温晚霜冻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正在逐步减轻。

为了更进一步提取影响天水市苹果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将3个气候区主要灾害因子与天水市苹果总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进行逐步回归[9],建立如下影响苹果气候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提取方程:式中,y′i为苹果总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K′9秦安为渭北秦安上年秋季9月大气干燥度∑T≤0℃×Q12-2麦积为河谷区麦积冬季12—2月负积温的光照条件订正值;TM4月下旬/U麦积为河谷区麦积苹果花期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的大气相对湿度订正值;Tn4月下清水为关山区清水苹果花期4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12—2月暖冬高温虽然不属于气象学上定义的气象灾害因子,但随日益加剧的暖干气候[10],暖冬高温对苹果生长影响极大,仅次于前秋9月干旱灾害。

1·2·4气象灾情等级划分标准将渭北秦安上年秋季9月干旱(用大气干燥度表示)、河谷区麦积暖冬(用冬季12—月负积温的光照条件订正值表示)和花期高温危害(用苹果花期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的大气相对湿度订正值表示)、关山区清水春季低温危害(用4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表示)4种标准化处理后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标准值作为成灾变异值。再将1978—2007年30年成灾变异值中大于或等于0·1以上的成灾变异值(春季低温为小于或等于-0·1以下的成灾变异值),按变异值的离散程度[11]分成相等的4个组,从小到大将灾情等级依次划分为轻灾、中灾、大灾和重灾4个等级,并采用分级赋值和内插法依次赋以1~3、4~6、7~9、10~12。9月干燥度(秦安)、暖冬(麦积)和花期高温(麦积)成灾变异值小于0·1为无灾;春季低温(清水)成灾变异值Z大于0·1为无灾,无灾年份灾害等级分值ci按0分赋值(表1)。

1·2·5灾情指数的计算及综合评价方法式(1)得出影响天水市苹果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渭北秦安上年秋季9月大气干旱、河谷区麦积12—2月暖冬和4月下旬花期高温干旱、关山区清水春季4月下旬苹果花期低温危害。

为此,本文将以上4种灾害作为影响天水市苹果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用式(1)计算得出的相应站点灾害因子的贡献率(方程中相应灾害因子系数/4种灾害因子系数绝对值之和×100%)作为相应站各类灾害因子的影响权重(wij:其中渭北秦安9月干旱w1=37%;河谷区麦积暖冬w2=27%,花期高温危害w3=22%;关山区清水春季低温危害w4=14%),并与其对应站点相应灾害类型的等级分值相乘,4种灾害类型进行累加[式(2)]就得到农业气象灾情的灾情指数(Pk),并以此作为农业气象灾害危害评估指标,与苹果气候产量增减率实况分级进行对比分析(苹果气候产量增减率实况亦分为无、轻、中、大、重5级,分级方法同灾害成灾变异值分级)。

Pk=∑4j=1Cij×wij(2)式中,Pk为灾情指数;Cij为4种灾害等级分值(i:1978—2007年各年份,i=1,2,3,…,30;为4种农业气象灾害,j=1,2,3,4;下同);wij为相应灾害因子的影响权重。灾情指数(Pk)越大,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大,灾情越重;反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灾情越轻。

2综合评价

2·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布表2是影响天水苹果生产的前秋9月干旱、冬季12—2月高温、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气候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发生频率统计。1978—2007年30年中,前秋9月旱灾最多,发生频率70%,主要以中—大灾为主,占旱灾年份的52%;轻灾年份次之,占38%;重灾年份最少,占10%。暖冬和花期高温灾害次之,发生频率分别为63%和67%,均以轻灾为主,分别占灾害年份的47%和45%;中—大灾次之,分别占47%和40%;重灾年份最少,分别占5%和15%。春季低温危害最少,发生频率53%,仍以轻灾居多,占灾害年份的50%;中—大灾次之,占44%;重灾年份最少,占6%。

2·2综合评价将式(2)计算的逐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灾情指数(Pk)分成1、2、3、4、5相等的5个组从小到大将灾情等级依次划分为无灾、轻灾、中灾、大灾和重灾5个等级与苹果总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实况分级(表3)进行对比分析。

天水市1978—2007年30年逐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实况(表4)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无灾11年,与实况相符10年,评估准确率91%。灾害年份中,评估轻灾9年,与实况相符8年,评估准确率89%。评估中灾5年,大灾5年,重灾1年,均与实况相符,评估准确率均为100%。灾害年份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较高,特别是重灾的1991年、大灾的1984年、1987年、1989年、1992年和1997年,苹果均出现较大幅度减产,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

3结论与讨论

(1)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占6%~15%。

(2)综合评估表明:影响天水市苹果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

(3)由于苹果灾害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给苹果灾害的评估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为此,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苹果产量资料,在参照仅有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指数法分解后的苹果总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按其离散程度确定为无灾、轻灾、中灾、大灾和重灾5种灾害程度实况类型。影响天水市苹果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的提取,也是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理论提取。研究结论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较高,在缺乏农业气象灾害实况观测调查资料的情况下,可作为气象灾害评估的有效方法,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因苹果灾害实况灾情资料极少,现实生产中仍有待更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世奎,霍治国,王道龙,等.中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刘濂,王卫,刘东都,等.河北省3种农作物气象受灾程度分级与灾害损失率分区的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1997,5(4):

[3]徐良炎,高歌.近50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J].气象,2005,31(3):41-45.

[4]山义昌.冬小麦风雹灾害的等级划分与灾情评估[J].气象,1998,24(2):49-51.

[5]魏丽,王保生.江西省区域性洪涝灾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8,19

天水市范文篇5

今年国际扫盲日,甘肃省政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将“世宗国王扫盲奖”授予天水市政府,以表彰天水市在扫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世宗国王扫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扫盲最高奖项,旨在奖励在国际扫盲领域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我国自1995年世界妇女联合会上全国妇联首次获得此奖外,天水市教委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组织获得该奖项的部门。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水市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15—40周岁青壮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万人,占农村青壮年人口的40.5%,严重制约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5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县,两个区是省扶贫区。

人们年年盼丰收,而干旱年连年绝收,外出打工成了许多农民无奈的选择。而外面的门是怎样向他们打开的呢?在天水采访时,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几则“故事”:

几个农村青年妇女,迷迷糊糊跟着别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两个多月,在回家途中却被人骗得高价买了假车票,车上又让列车员罚了两倍票钱,回到家几乎是两手空空;几个不识字的农村青年到小煤窑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险些丢了命,但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没有得到一分钱的伤残赔偿……

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让天水人深深感到:没有文化,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

(二)

天水市以农业为主,338.49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294.54万人。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区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现“三多三大”的特点。“三多”:一是偏僻山区文盲多,占全市文盲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妇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以上;三是少数民族文盲多,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盲在全市比率最高。“三大”:一是文盲数量大;二是文盲年龄偏大;三是分布面大。面对扫盲工作的严峻形势,天水市政府在充分摸底调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作用,统筹规划,逐层落实,责任到位,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扫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开了一场全民扫盲活动。

天水市扫盲工作从两条线展开。政府系统包动员、包入学、包巩固、包筹措扫盲经费;教育系统包教、包学、包扫盲、包杜绝复盲。两线贯通,双管齐下,扫盲任务落实到村、户、人,工作扎扎实实,效果十分明显。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良好的扫盲氛围。结合广大农民群众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对知识渴盼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治穷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赶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浓厚扫盲氛围。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重点抓好妇女扫盲工作。天水市42万青壮年文盲中,妇女文盲有24.43万人,占文盲总数的58%,市政府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全市扫盲工作的重点,针对妇女实际,开展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比自立”活动,并筹措资金,创办春蕾女童班20个,成立妇女脱盲班25个。在教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通过学文化、学技术,改善经济状况,提高家庭、社会地位。文盲妇女杜秀珍曾交了一个月的学费学习服装裁剪,但只学了16天,就因不识字终止了学习。通过妇女脱盲班学习,她认识了字,一些实用技术书籍能读懂了,再去学裁剪,两期下来,就熟练掌握了服装裁剪和加工技术。她用学到的技术开了个服装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突破少数民族扫盲难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回族聚居区,开展扫盲时,动员文盲入学很难,动员妇女入学更难。当地教育部门与统战部门协作,请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动员自己的亲属参加扫盲班,再召开大会,号召党员、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带头把文盲家属送入学习班。由于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扫盲班呼啦啦来了许多学员,少数民族聚居区扫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需施教,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近年来,天水市使用了适应新时期扫盲特点的教材《读、写、算》,北道区教育局印发了《劝世良言五字歌》一万余册。一些扫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扫盲对象的特点,编写了乡土教材。有的乡村还组织有技术特长的脱盲者,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脱盲经验贯穿于教学中,教者和学者相互沟通,大幅度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天水市范文篇6

扫盲日,甘肃省政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将“世宗国王扫盲奖”授予天水市政府,以表彰天水市在扫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世宗国王扫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扫盲最高奖项,旨在奖励在国际扫盲领域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我国自1995年世界妇女联合会上全国妇联首次获得此奖外,天水市教委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组织获得该奖项的部门。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水市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15—40周岁青壮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万人,占农村青壮年人口的40.5%,严重制约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5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县,两个区是省扶贫区。

人们年年盼丰收,而干旱年连年绝收,外出打工成了许多农民无奈的选择。而外面的门是怎样向他们打开的呢?在天水采访时,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几则“故事”:

几个农村青年妇女,迷迷糊糊跟着别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两个多月,在回家途中却被人骗得高价买了假车票,车上又让列车员罚了两倍票钱,回到家几乎是两手空空;几个不识字的农村青年到小煤窑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险些丢了命,但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没有得到一分钱的伤残赔偿……

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让天水人深深感到:没有文化,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

(二)

天水市以农业为主,338.49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294.54万人。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区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现“三多三大”的特点。“三多”:一是偏僻山区文盲多,占全市文盲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妇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以上;三是少数民族文盲多,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盲在全市比率最高。“三大”:一是文盲数量大;二是文盲年龄偏大;三是分布面大。面对扫盲工作的严峻形势,天水市政府在充分摸底调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作用,统筹规划,逐层落实,责任到位,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扫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开了一场全民扫盲活动。

天水市扫盲工作从两条线展开。政府系统包动员、包入学、包巩固、包筹措扫盲经费;教育系统包教、包学、包扫盲、包杜绝复盲。两线贯通,双管齐下,扫盲任务落实到村、户、人,工作扎扎实实,效果十分明显。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良好的扫盲氛围。结合广大农民群众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对知识渴盼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治穷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赶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浓厚扫盲氛围。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重点抓好妇女扫盲工作。天水市42万青壮年文盲中,妇女文盲有24.43万人,占文盲总数的58%,市政府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全市扫盲工作的重点,针对妇女实际,开展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比自立”活动,并筹措资金,创办春蕾女童班20个,成立妇女脱盲班25个。在教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通过学文化、学技术,改善经济状况,提高家庭、社会地位。文盲妇女杜秀珍曾交了一个月的学费学习服装裁剪,但只学了16天,就因不识字终止了学习。通过妇女脱盲班学习,她认识了字,一些实用技术书籍能读懂了,再去学裁剪,两期下来,就熟练掌握了服装裁剪和加工技术。她用学

到的技术开了个服装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突破少数民族扫盲难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回族聚居区,开展扫盲时,动员文盲入学很难,动员妇女入学更难。当地教育部门与统战部门协作,请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动员自己的亲属参加扫盲班,再召开大会,号召党员、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带头把文盲家属送入学习班。由于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扫盲班呼啦啦来了许多学员,少数民族聚居区扫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需施教,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近年来,天水市使用了适应新时期扫盲特点的教材《读、写、算》,北道区教育局印发了《劝世良言五字歌》一万余册。一些扫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扫盲对象的特点,编写了乡土教材。有的乡村还组织有技术特长的脱盲者,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脱盲经验贯穿于教学中,教者和学者相互沟通,大幅度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天水市范文篇7

森林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其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国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的社会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对于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还大多局限于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普通民众对于森林的体验相对较少,对于森林多功能性认知不深。2013年天水市秦州区绣经山森林公园内建设的“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设计开发了将室内展览和室外森林体验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帮助人们结合亲身体验,全面认识森林的作用和功能,引发人们对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森林和生态教育上的空白。

二、森林体验教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依据的主要是系统的、以课本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创造性与潜能开发。森林体验教育是通过调动参与者自身的感官,来感受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各种关联,从而使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体验教育方式。对于孩子,通过切身体验和在森林中的玩耍和娱乐,可培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获得与森林相关的知识,从小学习和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热爱森林、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意识。森林体验教育具有崇尚自然、活动灵活多样和资源丰富的特点。

三、森林体验教育的引进

天水市秦州区绣经山森林公园位于天水市郊南山,占地面积48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00多公顷。东起吕二沟,西至玉泉镇暖和湾村,北临羲皇大道,南至绣经山主峰。2009年,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项目执行办公室向德国复兴银行提出了利用项目剩余资金引进森林体验教育,在天水市建设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的意向。此后,德国复兴银行官员多次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政府、省林业厅和项目办有关人员进行了研究协商,并派出专家现场考察论证,认为建设森林体验教育中心是保证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适合我国国情。2011年8月,德国复兴银行正式批复了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建设方案,秦州区政府正式设立了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管理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森林体验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随之展开。2013年9月13日森林体验教育中心正式运行,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600多万是中德财政合作甘肃天水生态造林项目资金,300多万是天水市秦州区政府配套资金。

(一)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的构成

1、森林体验教育信息中心展厅地上一层为树干造型包括:地区景观形成历史(包括森林里生命的轮回、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三大地貌演变过程、美景天水、景观的利用等区域);丛林探秘(包括互动生态、种子墙、树桩板凳、花儿时钟、动物眼睛看世界、为动物找家、洞里住着谁、森林研究与探索2期食物链等区域)。地上第二层以“森林功能,弘扬森林生态文明”为布展主线包括:森林的效益(包括林产品你认识吗、生态护林、植树任务、许愿树、徒步游天水、艺术长廊等区域);全球森林(包括森林类型、森林资源分布利用状况等信息);气候变化(包括改变世界6℃、冰川消融、极端天气、温室效应、能源困境、希望之光、我的绿色一日、与树的联系等区域)。共有三个主题展区。地下一层以“人林和谐”为布展主题,以树根为主要设计元素,分储藏室、手工制作间、展示区等几部分,为来访群体提供利用自然中的材质制作手工的操作场所。2、森林体验探险通道森林体验探险通道依据绣经山森林公园的自然地势而建,为全长2.5千米的环形通道,由入口、木制游乐场、不同年龄树木展示区、休闲区、诗歌与艺术区、探险区、林产品展示区、野餐区、观鸟区、观景台、土壤互动解说区、平衡板共12个区域构成森林体验探险通道,主要供来访者亲密接触森林,体验森林以及休闲、吟诗作画、野炊、开展互动游戏等。3、教材研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德国巴伐利亚州营养食品农林部为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提供了由他们编著和使用的森林教育指南教材,教材涵盖了森林体验教育指南、向导型森林旅行指南、森林有关的环境教育、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森林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使森林体验教育更加系统化,德援甘肃天水项目办公室组织人员,翻译了德国的《森林教育指南》,并于2013年8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森林体验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1、室内互动式展览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依山而建,建筑的造型设计理念取材于形成山体的两个基本元素:土与石,表现出山体构成的隐喻。森林体验信息中心展厅整体设计以一棵大树为设计元素,以“森林与生命共脉动”为设计主题,它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而是一个以互动体验形式为主的森林体验中心,展项形式设计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巧妙配合声、光、电等元素,实现艺术与内容的完美融合。2、室外体验活动通过学习国际上有关森林体验教育的先进经验,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在近几年的尝试和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共引进和创立了200多个森林体验教育活动。3、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类型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类型分为活泼型、安静型、调研型、冥想型、创造型、感受型和知识型七个类型。内容包括了采种、育苗、造林、间伐抚育、林道设计、病虫害防治、森林动物、森林火灾、森林土壤、水土保持、林分结构等林业知识,森林资源调查、蓄积量计算、树木年轮和树皮的观察、标本采集、植物调查、昆虫观察、土壤观察等实验性的内容,森林诗歌、森林故事、森林的冬天、林中漫步、森林侦探、森林图画等文学艺术创作各方面,以及人类对森林、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森林体验教育引导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或森林体验者的需要,选取和设定不同目标群体体验方案,让森林体验者了解森林知识,感受森林,接受森林特性的启发,欣赏森林的美,从而培养人们可持续经营森林和善待森林的意识。4、原生态体验活动的场地来访者在森林体验教育引导者的带领下到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场地为草坪、水沟以及花草树木都是原生态的,来访者可以在自然中尽情嬉戏。户外站点如平衡板、木质游乐场、独木桥、鸟巢等都由原木做成,都是真实自然的。活动场地上放置了许多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如旧轮胎、木板、石块等。运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了资源,同时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活动方案的制定在引导活动之前,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的来访群体,需求、知识结构,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对于学龄前的儿童,主要通过比较简单的活动,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来感受森林,达到提升他们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兴趣,和教会他们如何集中注意力的教育目标;对于中小学生,则根据他们有积极性、喜爱动物、有极强的探知欲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为他们编排和设置一些既能和他们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又对他们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对于成年人目标群体,选择以实际数据、现实环境和他们进行对话。对于家庭团队,则结合每个家庭成员的特殊能力,设置某个课题的集体学习,将儿童式的激情好奇和谨慎的成年人思维结合在一起,在玩耍和游戏中完成对某课题学习并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每次引导活动结束前,都要请来访群体对活动本身及引导人员的作用提出反馈意见,用以评估森林体验教育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对引导者提高引导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森林体验教育成效

森林体验教育使来访者通过参观室内森林信息中心展厅,以及户外探险体验通道和参与森林体验活动,调动所有感官,直接感受森林的特性,欣赏森林的美景,学习森林的知识,得到森林的启发,从而培养和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善待森林的意识。森林体验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体验自然、体验社会,在生命教育、责任教育、良好习惯养成以及提升自信、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森林体验教育不但促进了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也为现行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参考经验。

(一)促进学生行为改变

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实践拓展延伸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了与森林相关的知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树立环保意识

青少年通过参与森林体验教育活动,辐射带动周围社会人群对森林体验教育的理解,不仅宣传了森林体验教育,更使他们树立了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身体验森林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参加手工制作等森林体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四)宣传森林公园

通过森林体验教育,丰富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内容,展示了林业建设成果,拓展了林业项目建设内容,提高了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林业工作者也通过参加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分享了造林成果,激发了对林业工作的热情,成为新的森林体验教育传播者和实践者,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人才培养

通过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这个项目,还培养锻炼出了一批森林体验教育工作者。这些工作者作为培训师可以培训新的引导者,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广前景

天水市范文篇8

按照世界名牌形成的标志和基本经验,名牌城市的形成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1)城市形态的高级化。(2)城市价值的最大化。(3)城市品牌名牌化。在各个阶段城市发展的重心,城市形态、文化形态都有不同的效应和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投资重心东移后,相对于东部的发展速度,天水的地理位置,发展趋向,资源条件,城市建设,目标定位都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过程中。建市后,天水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在战略选择上,基本上是稳妥的,思路是清晰的。既能够正确把握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历史积淀,又能够合理确定发展战略目标。天水城市建设的历史积淀就是明清以来的直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这是一个城市的沿革和积淀,体现着城市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是新城建设的依据。在旧城基础上确立现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又需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目标来定位。如果做简略概括,1985年之前的天水城市属于古城,现代建筑只有零星的点缀。在此以后,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才正式开始。“建市二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依托天水历史文化深厚的特点,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建设城市和经营城市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发展大城市,建设陇上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的目标,推进城市建设,20年来,天水市的城市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看出,天水城市建设对文化底蕴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追求是明确的、稳定的,具有历史依据和科学性,其蕴含的城市主题文化内容也具有合理依据。所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在城市的总体目标定位确立后,推进过程依旧是按照由中心向扩展的思路,以天水本地人认同的市中心开始向拓展。1.扩展建城区的面积,目标和实际要求的差距。经过国家、省、地方人民政府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区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由1985年的22.2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扩展到37.86平方公里。单从面积扩展上看是建城区面积增加了,但20年间每年增加的建城区面积为0.78平方公里,等于一年不到一平方公里。和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较,发展速度偏低,增速缓慢。如果按照建城区面积每年增加1平方公里计算,发展50年,在原来22.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增加到75平方公里计算,与东部中等城市(无锡市建成区面积188.12平方公里),相邻城市(宝鸡建城区面积93平方公里)相比较,差距在50平方公里以上。显然与发展甘肃省大城市目标,陇东南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的发展速度,通常用城市化水平来衡量。调查资料表明:天水市的城市化水平由1985年的10.9%,至2004年发展到30.0%,在1985年以后,国家发展战略格局打破原有的均衡布局,发展战略东移后,整个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和东部地区相比较,都处于低水平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999年的30.89%提高到2001年的37.66%但仍然低于世界水平10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70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水平作参照,2005年天水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处在全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上。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加速增长,到2000年全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最高为上海88.30%,甘肃为24.01%,仅高于云南(23.36%)、贵州(23.87%)。天水市2004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0%。从1990年到2000年,各省城市化水平均处于快速增长期,从不同水平的人口城市化水平看,大都在10个百分点左右,而甘肃增速为2.01个百分点,仅高于负增长的西藏,居全国倒数第二位。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天水市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滞后的,既达不到西部的平均速度,也和全国水平相较差距很大。3.交通瓶颈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建市后,从1985年开始,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瓶颈和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建成省内第一条双幅高速公路,改善了秦城—北道(今秦州—麦积区)运输瓶颈,缓解交通困难。1998年建成114公里的国道310线天水至牛背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2001年我市境内62公里的天江公路和84.5公里的天巉二级公路建设通车,礼洛公路、天水市城区外环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基本解决了进入关中、陇南和省会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提升,天水的城市文化功能和扩散力开始提高。这一阶段正是全国大范围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城市化发展最快的阶段。交通瓶颈解决后,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天水市经济、旅游、文化的冲击是多方位的。城区内的道路、景观、住宿、购物、信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显得拥挤、紧张。从城市道路总长度(312千米),总面积(81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11平方米),城市综合供水能力(25万立方米/日),城市园林绿化面积26.57%,人均拥有绿地(7平方米),全市住房面积等方面,从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来说,有了长足发展。但从规模档次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这一阶段无论是国家投资和地方财政的支持,都显得在发展需要和现实感受方面存在较大的反差。如果把这一阶段国家对于沿海开放城市,在项目、投资上做一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在旧城改造中发展现代城市的思路,和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的思路,在投资成本,规划设计,政策支持上始终不占优势。在20年的时间跨度内,才完成城市骨架的搭建,对城内18条道路进行拓建改造,40条城区小巷道完成硬化改造工程。新建伏羲路步行街,中华西路步行街,商埠路步行街等,改建渭河大桥,五里铺藉河大桥,东团庄藉河大桥,渭河2号大桥等重要桥梁相继建成后,才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连接国道省道为骨架的道路网络。在主体网络区域内,拓建改造的压力、工程量依然巨大,保护和扩建、改造和发展的矛盾依旧很突出。4.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元素的缺失。一个城市的现代风貌如果以建筑物来见证,主要看其艺术水平。天水城区的现代气息主要是建市二十年来,各行各业的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来树立形象,标志文化信息的;羲皇大厦,东升大厦,中国银行大厦,供电大厦,广播电视培训中心,人行大厦,保险大厦,建行,工行,农行等主体大楼的相继建成,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明确感受到了现代工业、建筑业、商业的危机和压力,现代生活的概念趋向高大、精美、豪华,上档次已经成为时髦和追求,此间随着国家对教育、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视,城区内,天水师范学院的建成,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实施,省林校、市一中、二中、三中、建一、建二等教学实验楼、电教楼相继建成后,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文化氛围基本形成。建设中的城市中心意识,聚集了人们对商品对文化意识的现代追求,提供了居民在购物、旅游、休闲上的便利,但同时形成了交通等方面的拥挤。特别是市中心广场建成以来,围绕中心广场,除东部是仿古建筑文庙外,周围邮电、华西、邮政、天辰、金龙、商厦、天水大酒店等,高度集中了一批建筑样式变化不大,高低不同的现代建筑,成为天水市繁华地带的象征。出了酒店就是购物,其文化内涵基本趋同。最让人诟病的是,市中心广场西部的建筑,和金龙大厦相连的昊太大厦,应当是双峰并峙,现在只有底座,上半部主体没有竣工,残缺不全,影响了整个中心区域的建筑布局。在一个城市建设中,烂尾楼遗留存在的问题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存在过,但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只有一半的情况,却非常少见。5.城市绿化和宜居环境。天水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就是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对于天水气候资源,宜居条件环境的认识起步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城市建设中,开始“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1999年又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到2001年又提出“建设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善,对城市的资源条件,文化底蕴逐步认识深化的。城区南北两山,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退去了原先的面貌,呈现一片葱绿。城市绿化率只有26.57%,建成区绿化率22.43%,人均绿化面积7m2,园林化城市的目标已经实现,从城市中心向推进的建设中,公共绿地园林,休闲场所与周围的住宅小区集中的需要作参照,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经营城市理念提出后,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对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天北小区、罗玉小区、东团庄小区、铁路小区、安居小区、金桥小区、金宇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功能配套设施等都基本完备,但居民的休闲、文化、娱乐、健身等所需的场馆设施都不完备,居民生活的文化品位档次不高,趋同化倾向严重。

建市二十年天水城市建设处于突出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阶段。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大量投资,能够体现天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文物古建筑,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恢复了历史面貌,焕发出文化的活力和光芒。同时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住宅小区的迅速崛起,居民的住宅条件大为改善,使得天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的规模定位、特色定位、文化品位又有了新的需要。城市的发展空间问题,向大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中的城市规模、城市交通、能源供应、水资源供给等诸多问题,又成为影响城市品位提升的主要问题。1.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弘扬。对天水文化品牌的形成和认同,是从“旅游富市”战略提出以后,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的经济文化建设才开始的。经过长期论证和整理,形成了极具内涵和价值的五大文化。以卦台山、伏羲庙为主体的伏羲文化,以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为主体形成的石窟文化,以大地湾遗址为依托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以先秦早期历史遗留为依据形成先秦文化,以三国时期古战场为依托形成了三国文化。这五大文化能够代表天水历史文化的最高品位。这些文化品牌的概括和形成,不是没有原则的拼凑,也不是没有档次的升级,是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参照和比较的。麦积山、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大像山、水帘洞既是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又是国保单位,其文物价值的独特性、差异性、唯一性既可为旅游带来神奇的魅力,也为进一步发掘整理提供持久动力。从城市文化产业的带动方面,也具有依据和可操作性。正是这些文化资源成为天水旅游的核心资源,以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提高了天水旅游业档次和竞争力,为天水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推动了天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天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虽然五大文化在概念产生和形成后,从特色的挖掘和整理深度,资源开发的广度,品味档次、内涵上不能给人们留下非常震撼的印象,并在城市文化符号、文化元素上创作出形象生动、概括力强的作品。但它在城市主题文化构建上的意义和作用,创造城市景观,为城市主题文化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名牌。在整理文化遗存、弘扬传统文化、依托旅游资源、寻找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的过程中,对五大文化的认同基本明晰。但五大文化从资源存在的地域上处于分散状态,即使在市民意识中,也没有将五大文化形成一个完整印象。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市民意识和行动,是形成城市主题文化的基础,也是决策层面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五大文化的传播上,从2000年开始举办伏羲文化节,举行伏羲公祭大典,开始对伏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逐步加大,2005年升格为省级,同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节会之一,说明伏羲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加大。在这个节会的带动下,清水县举办轩辕文化节,秦安县举办桃花会,这些节会的文化内涵同样是以伏羲女娲、大地湾文化为核心。麦积区花牛苹果节,这一节庆活动又是以宣传推介麦积区石窟等景区风光,以佛教石窟艺术为主要内容。这些节庆活动一年一度的举办,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一种民俗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伏羲文化为首的五大文化扩散力越来越强。五大文化都存在档次上升格和规模上发展的空间。伏羲公祭大典没有像轩辕黄帝公祭大典一样,上升为部级。麦积山石窟还没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地湾遗址正在发掘整理之中,场馆建设滞后,三国文化作为古战场遗址,在选址、观瞻、规模的挖掘和整理上存在严重不足,形成景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文化产业的延伸。秦源文化同样存在遗址、文物、场馆建设等问题。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打造文化精品,塑造文化概念和形象,是促进城市文化特色形成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天水市在特色文化建设上依据文化资源,近些年推出《伏羲颂》、《麦积圣歌》《麦积山的呼唤》、《秦州大宅门》、《一画飞天》等剧目,都是比较成功的尝试,是对旅游文化的升华。对天水的知名度和文化产出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样,这些剧目对特色文化的推介,也注重对伏羲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的传播,挖掘天水特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是合理的,但这只是形成主题文化的一个部分。从文化产业的延伸和市民文化品牌意识的形成上,只处于初步阶段,与城市主题文化要求的吸引力、融入性,感受特色文化的魅力,产生恒久的主题文化效应,存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的差距。资源的特质、产业的特质、文化的特质是形成城市特色产业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和有效发挥,形成特色产业,既可提高城市的经济总量,又可以促进城市特色的形成,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使城市向名牌城市方向迈进。从天水建市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既有对天水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掘,文化和旅游融合,促进城市品位提高的成功实践,也有工业产品名牌丧失的伤痛,以及其各产业内部分配失调,系统内耗导致丧失优势,无法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艰难。在经历了计划经济阶段工业经济的优先发展,到市场化改革后优势的丧失,再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和快速发展后,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配合,就成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形成的重要契机。城市品牌的形成和彰扬,只能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定位。

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部级经济区。《规划》将天水列为经济区西端的次核心城市,提出到2020年,将天水建成拥有80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这标志天水的城市发展由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发展行列,成为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新的城市定位在城市建设上,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引领下,确定城市发展规划,以主题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将城市主题文化在新的城市项目建设中得到体现,形成以主题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意识、市民意识,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品味。天水市建市时的目标定位是发展大城市,建设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到2020年具体要围绕“宜居天水、文化天水、生态天水”的城市定位,再按照今年《抓住机遇,发展优势,加快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中“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式发展,抢抓省上建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陇东南历史文化基地的机遇,打响‘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两大品牌,规划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园,百里石窟走廊佛教文化旅游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园”的思路,整合这些资源的价值内涵,把过去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阶段的思维模式转变为认识趋同、集中、统一的口径,使外界以最简洁,最具特色的语言,概括出天水的特征来,实现唱响天水的目标。当然,“宜居天水、文化天水、生态天水”,“五大文化”,“四大园”,“两大品牌”的不同提法都概括了天水城市的神韵和特色。在整合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如果推出城市文化主题,如以“羲皇故里—陇上江南”来引领,再在这一主题下,把这一主题设计理念,付诸天水市将要进行的“三阳川、二十里铺、太京—藉口”四个新区的设计,到2020年天水市建成区域型大城市的时候,天水有望在全国乃至世界成为名城。

本文作者:王明亚工作单位:天水市行政学院

天水市范文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甘肃省天水市

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枯水引水率大、洪水含沙量大、河床冲淤变化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在治理过程中,水利部门应通过降低叠梁闸高度、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砂闸及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闸的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应通过生态护岸和培育食藻虫体的方式做好水环境保护。

1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及其应用过程中,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河道治理效果不佳,枯水问题、洪水问题及河床冲淤问题都将会对河道造成严重影响,对农田灌溉等带来困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洪水灾害发生。而如果水环境保护效果不佳,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都将受到污染,进而对周边植物生长及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1]。基于此,水利工程单位一定要足够重视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确保农田灌溉效果,最大限度避免水灾水患情况发生;同时使水环境得到良好保护,防止由于水环境污染对周边带来不利影响,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良好应用与发展。

2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现状

天水市处在渭河中游,两岸灌溉面积约26667hm2,已建成的小型饮水枢纽共368处,其中引水流量大于0.5m3·s-1、属无坝引水方式的有41条。在原设计中,导水堤较短,为防止推移质泥沙入渠,设计引水口高程比该河段主槽河底高程高0.5~1.0m,导水堤与河岸形成的引水渠设计流量略大于灌渠的设计流量。这种引水枢纽布置,对于一般河道而言比较合理,但对于多泥沙河流而言,往往发生引水困难、掉岸及取水口淤积的问题,且在应用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为有效解决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饮水枢纽存在问题,水利部门需明确其原因与解决对策,以此实现良好的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

3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枯水引水率大

天水市重要的农田灌溉时期刚好处在河流枯水期,且由于河流属于多泥沙形式,所以其枯水流量通常都非常小。渭河干流流域的麦积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在普通枯水年的枯水月份中,其枯水平均流量仅在6.8m3·s-1左右。而在该站上游,仅天水市的干流引水口引水设计总流量就超过15.0m3·s-1。由此可见,在各个引水枢纽中,枯水引水率可以达到50%以上[2]。而要想实现枯水引水率的增加,必要的措施就是让引水口位置的高程低于这一河段中的主槽床高程。所以,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关于引水口位置高程一定要超过河床高程的这一规定并不合适。

3.2洪水含沙量大

在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中,洪水中含沙量过大,便会引发引水渠道淤积现象。在多泥沙形式的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每立方米水中的悬移质含量大多达到几百千克,甚至会达到1000kg以上。这些泥沙都有较细的颗粒,且呈现出高沙水流情况,所以并不容易造成淤积。但是,因为高含沙水流所产生的作用,在洪水期通常会有大量的推移质泥沙产生,这些泥沙的颗粒比较粗,很容易形成淤积。因此,在多泥沙形式的河道无坝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避免推移质大颗粒泥沙进入渠道是一项重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需要提升引水口的高程,这与取水量提升过程中引水口高程的降低之间产生矛盾。所以在后续的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这一矛盾需得到有效解决。

3.3河床冲淤变化

在多泥沙的河流中,大多数的河床都由冲击形成,其组成物质具有较小的粒径,且较为松散。在这样的河流中,若要选出足够稳定的引水口,通常十分困难。稳定的引水口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床能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冲淤平衡状态,涨水冲,落水淤,丰水年冲,枯水年淤,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比较好的冲淤平衡状态。但是这样的冲淤平衡通常都非常脆弱,在挑水坝与河堤修建等人为活动和引水口状态不稳定的干扰作用下,主槽易产生变化,进而对取水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置引水枢纽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科学预估此类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河道治理措施

4.1降低叠梁闸高度

为了有效提升枯水期的引水率和避免丰水年中的河道冲刷情况或由于河道治理所形成的主槽冲刷过深引起的引水口掉岸情况,应将叠梁闸设置在引水口位置,并按照实际的河道情况,设置叠梁闸底板为河床最低位置0.5~1.0m以下。当水位正常时,叠梁闸板将会处于比河槽最低点高出0.2~0.5m的位置[3]。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将引水口引入到设计的引水流量中,同时可有效避免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即使在洪水期,大量推移质泥沙也不能进入引水渠道中。在枯水期时,为有效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可以临时将1~2块叠梁闸板取出,有效降低叠梁闸门高度,进而提升引水率。

4.2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沙闸

通过设置叠梁闸高度,可有效避免大量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但是因为多泥沙形式的河流中具有宽浇型的水流形式,因此叠梁闸门的高度不能过高,且在枯水期时需要适当降低闸门高度,以此提升引水率。在洪水期时,依然会有一些颗粒较粗的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内。为了避免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淤积,就需要加大引水流量和提升流速,可借助冲沙闸将其排走。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来适当加大叠梁闸、冲刷闸及引水渠道的尺寸,保障引水渠道的流速大于进入到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流速。

4.3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闸

在具体应用中并不需要频繁操作叠梁闸门的高度,仅仅在河床冲淤变化较大或在枯水期需要临时引水时才可以将其加高或降低。因此,在管理叠梁闸门的过程中,可在引枯水的过程中将其降低,此时需对河流中的实际来水情况做好监视;洪水期过后,尤其是大洪水过后,应检查河床的冲淤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叠梁闸,使叠梁闸比河床高程略高。也就是仅在对引水渠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才可以关闭叠梁闸,其他任何时间段内,叠梁闸都应处于开启状态,这样才可以确保引水口能够自动进水[4]。在此过程中,通过操作冲沙闸,便可合理控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5水环境保护措施

5.1生态护岸

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护岸优化工作,其中最基本且有效的措施就是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理想化地整体布置与效果构建,让护岸结构具有足够的协调性优势,并对其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生态护岸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在水环境保护中,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应进一步优化其整体的稳定性,如做好护岸土工布等的科学处理,防止土工布处理效果不佳,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应恰当选择与搭配,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出现不适应情况,让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态护岸中发挥出充分优势。

5.2食藻虫体培育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天水市渭河干支流中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这是因为附近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元素,进而导致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超标,大量藻类也由此滋生。基于此,在具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可通过培育食藻虫体解决此类问题。随着食藻虫体的不断生长,能有效抑制水中的藻类繁殖,为其他水生生物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进而让水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5]。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水体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将逐渐恢复正常,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也逐渐体现。通过实践发现,培育食藻虫体并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较大侵害,这与我国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标准十分符合。

6结语

在当今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中,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工程的应用情况可知,河道治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不有效治理,水患问题及农田灌溉问题都将愈演愈烈。因此,水利部门一定要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并根据工程实际,采取足够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河道治理效果。在此过程中,水利部门也应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生态护岸及培育食藻虫体来解决水环境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水环境污染问题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正新,何慧,郭春香.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3):18-19.

[2]李四强.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24-25.

[3]李王芳.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5-16.

[4]梁金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42-43.

天水市范文篇10

关键词: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甘肃天水

目前,天水市蔬菜生产面积8.9万hm2,产量达373.8万t,产值80.1亿元。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8万hm2和2.4万hm2,分别占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的76.40%和26.97%。全市蔬菜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加,蔬菜产业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28.6%,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本文针对天水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1天水市蔬菜生产现状

1.1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全市蔬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全市共认证蔬菜品牌134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30个,无公害产地认定21个,有机认证3个,地理标志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71个。武山县韭菜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是全国第一个同类产品认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均在98.0%以上,蔬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2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针对天水市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总结提出了设施多层覆盖、麦后复种菜瓜、二阴山区菜豆、设施一年三茬等新模式。引进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新品种共18类380个,筛选出了适宜天水市推广的新品种112个,成功育成航椒系列辣椒、航豇系列豇豆、航宇系列番茄、航育系列黄瓜、天椒系列辣椒、天鲜系列甜糯玉米等新品种,重点推广了以“春提早、秋延后”为特色的大棚蔬菜复种、套种高产高效技术和模式等一批新成果,水肥一体化、滴管、防虫网、杀虫灯、新型钢架大棚等一批绿色高产高效蔬菜栽培技术和设备设施得到普及和推广,蔬菜种植水平显著提升。1.3市场经营主体逐步完善壮大。全市共建成各类蔬菜专业市场95个,年交易量240万t,交易额51亿元。其中,农业农村部定点的武山洛门、天水瀛池、麦积东部、甘谷冀城、秦安北大蔬菜果品批发市场5个,产地批发市场55个,中型蔬菜批发市场11个。以5个部级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为引领,全市建立健全了县乡蔬菜市场体系,同时全市已建立38个蔬菜价格信息监测点,按期上报各县区蔬菜价格信息,为蔬菜生产和营销提供参考。现有蔬菜贮藏加工龙头企业17家,拥有天水众兴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甘谷全录王辣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水种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年经销蔬菜25万t以上。蔬菜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

2蔬菜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蔬菜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仅有武山、甘谷2个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县种植面积较大,建成了较大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区,其余县区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存在种植不集中、规模较小的问题。蔬菜生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秋季产出相对充足,而冬春淡季蔬菜产出严重不足,淡季菜少而价高,旺季菜多却价廉。2.2蔬菜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无论是生产基地、市场等基础建设,还是龙头企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天水市蔬菜发展项目较少,资金投入渠道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此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不足,蔬菜加工能力弱、规模小,增值能力弱。2.3蔬菜产业化程度较低。蔬菜贮藏保鲜设施建设滞后,贮藏保鲜能力低。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较少、经营规模小、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差。

3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3.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一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增加设施蔬菜种植品种,提高冬春季蔬菜产出,平衡市场供给,提高蔬菜生产效益。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国家蔬菜重点县武山、甘谷为主,在渭河川道区建设以钢架塑料大棚为主的高质量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清水、张川、秦安为主,建设冷凉区标准化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在麦积和秦州两区川道,规划建设一批新型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建设远郊优质“菜篮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巩固秦州、麦积等近郊蔬菜生产基地,解决天水市城市居民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问题。三是扩大山地旱作蔬菜生产规模。以年降雨量500mm以上的山区为主,推广复种蔬菜,扩大夏秋蔬菜种植范围。四是扩大市场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在生产上坚持以精细菜为主,实行多品种布局,以鲜菜鲜销为主,着力提高产品质量[1-2]。3.2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蔬菜产品品质。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积极开展部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二是不断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健全生产档案和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加强生产基地自检,指导安全采收,严把基地产出关,蔬菜产品产地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绿色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努力提高有机食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重,打造地域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注册并使用商标。四是注重品牌培育,积极争创天水市知名品牌、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提高蔬菜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大对航天蔬菜、“羲皇牌”金针菇、燕家韭菜、“甘红”辣椒等品牌宣传力度,加强各类品牌、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使其在蔬菜产业上真正发挥出效益。3.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水平,降低蔬菜生产成本。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要将蔬菜产业发展作为支持重点,逐年增加蔬菜专项扶持资金,县区级财政尤其是重点县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加大设施大棚改造力度,建设完善的蔬菜水利、电力、道路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以规模、装备、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设施蔬菜生产水平。三是提高蔬菜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机械装备水平,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蔬菜生产新机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四是加快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蔬菜集散市场、社区居民市场和农村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步伐,确保产品流通[3]。3.4树立全产业链理念,推动蔬菜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新建的部级武山洛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级批发、零售市场共同发展。二是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支持蔬菜专业村组建合作社,加强规范管理,培育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技术服务功能和营销组织功能,开拓“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三是扶持运销大户、经纪人、蔬菜产业协会等营销队伍,积极发展壮大运销大户,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积极推进连锁配送体系建设。四是发展现代蔬菜冷链物流业,在蔬菜生产基地统筹建设田头预冷、贮藏、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增强蔬菜保鲜贮藏能力,降低损耗,避免产品集中上市形成滞销跌价甚至腐烂损失。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市场供求信息,开展网上交易,探索“互联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六是增强市场品牌效应,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效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改善营销手段,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4]。3.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加强横向联合和纵向深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创新源头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主导作用,重点做好集约化工厂育苗、钢架大棚多层覆盖、一年三茬高产高效模式、沼液沼渣利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态防治等高效增产技术推广与应用,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蔬菜主产区要配套建设田园尾菜清洁熟化池,做好尾菜处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建立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通过引进试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引进、储备、推广、再引进储备的长效机制,在新品种、新技术上为农民和生产经营者做好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薛保国.坚持特色方向做强蔬菜产业:高台县巷道镇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6):59-61.

[2]王舜奇.温室蔬菜生产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的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8):12-13.

[3]杨树宝.怀安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