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0:32:01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范文篇1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herapeuticefficacyofusingAO/ASIFcollar-bonehooknickelcladwhilecarringoutORIFoperationtoTossyⅡtype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andNeerⅠtypedistalendofcollarbonefracture.Methods68casesofcollar-bonefractureacceptedbyourdepartmentfromFebruaryof2002toJanuaryof2005werecarriedouttheCRIFoperationusingcollar-bonehooknickelclad.Thes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27monthsafteroperation.ResultsAdoptLazzcanostandardtoevaluatethepatient’sfunctionaftertheoperation.68casesincludingexcellent66andgood2havenoinjuryofsubclaviannerveandbloodvessel,infection,looseandprolapseofinternalfixationdevicesandfracturedisunionandmalunion.X-rayshowscollar-bonefractureshealingcompletelyandhavingno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Thepatientscangetpainlessfree-running.ConclusionCollar-bonehooknickelcladutilizestheleverprincipleandtheintensityofnickelcladitselftoopposethetractionforceofsternomastoidmuscleandavoidprolapse.Asnotdamagingtheacromioclavicularfacet,itcanavoidandreducethetraumaticarthritiscausedbydevicessuchasKirschnerwireect.Thismethodcharacterizedbylittlewound,fixationfirmlyandmovingthejointearlyisaeffectivemethodtocuredistalcollarbonefractureand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

【Keywords】collar-bonehooknickelclad;distalcollarbonefracture;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

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往往伴有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的断裂,造成锁骨远端向上向后移动,此类骨折脱位临床上较为多见,根据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我院近3年来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实践表明此方法固定牢固,患者能早期活动肩关节,避免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脱位、移位等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32岁,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3天,所有病例均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1.2手术方法上臂丛麻醉,平卧位,患肩垫高,取肩锁关节横弧形切口,起自肩峰外侧,切开肩锁关节囊,显露肩锁关节、骨折端、肩峰、喙突以及断裂之喙锁韧带。清除瘀血块以及破裂的关节盘。钝性分离锁骨外端与肩峰后方间隙,将锁骨钩钢板的钩插入肩峰下,钢板端置于锁骨上,并利用钢板下压锁骨,使骨折或脱位复位,如下压太紧,则将钢板预弯折弯,直至复位,于锁骨上钻孔,并用骨膜剥离器加以保护,勿损伤锁骨下组织,拧入螺钉,检查骨折或脱位复位确实,固定牢靠,修补断裂的肩锁韧带和关节囊,缝合切断的三角肌,不常规修复喙锁韧带。

2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20~45min,平均30min,随访3~27个月,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组68例患者中,优66例,良2例,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2个月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

3讨论

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往往伴有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的断裂,造成锁骨远端向上向后移位,此类骨折脱位不同于锁骨中段骨折,易于手法复位及固定,以往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常用克氏针固定韧带修补手术或用桡骨远端骨折所用的T型钢板及张力带钢丝固定,因肩关节活动范围大,用上述方法固定常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脱位、移位等并发症,张力带钢丝固定法应固定于骨折张力侧[1],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钢板的钩部设计表面光滑,穿过肩峰时未通过关节腔,因而当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时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减少了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剪切应力,明显降低了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因锁骨钩钢板固定牢固,对伴随于骨折及脱位的喙锁韧带、肩锁韧带损伤则认为不必做特殊的暴露与修复而加重副损伤,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进行满意的缝合修复,一旦骨折及脱位得到复位并有持久可靠的固定后,这些损伤的组织自然对合靠拢,可经由瘢痕形成而得到修复[2,3]。李山珠等采用锁骨钩钢板、克氏针、克氏针张力带等3种方法分别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通过比较发现,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于另外两组[4]。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根据68例的经验,以受伤后8h内手术最为适宜,此时骨折脱位处肿胀不严重,对骨折脱位的显露比较容易,如果骨折脱位处肿胀明显,则在肿胀消退后再考虑手术,锁骨钩钢板易出现的并发症是钢板远端的钩形部分过长突出于皮下出现疼痛,建议选择钢板时注意锁骨钩钢板钩形部分的长度,对照锁骨正位片,以不超过肩峰的高度为宜。文献中报道锁骨骨折不愈合中,外1/3骨折不愈合者占25%,损伤的严重程度,骨折移位的大小明显影响骨折的愈合进程,手法复位后制动时间不足、制动方法不当都可导致骨折不愈合,而不适当的手术治疗、内固定不牢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5]。我院68例病例在放置锁骨钩钢板时术中只剥离锁骨远端上方的骨膜,有限显露骨折断端,轻柔刮除断面的软组织,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脱位全部复位,6~9个月拆除内固定未见再次骨折脱位,未见骨折不愈合病例出现,有1例因锁骨钩钢板远端钩形过长突出于皮下,引起疼痛。

【参考文献】

1孙培锋,宋展昭,邵顺建,等.肩锁钩板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8):1431-1432.

2郭永继,范爱香.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附128例报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90-791.

3崔立群.锁骨钩钢板或可吸收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88-789.

锁骨骨折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0例,女20例;年龄19~70岁,平均38岁;左侧45例,右侧45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0例,摔伤50例,砸伤9例,刀砍伤1例;新鲜闭合性骨折81例,开放性骨折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70例,斜行骨折12例,横行骨折8例。所有患者6h内行急诊手术。

1.2手术方法

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沿锁骨前缘做横切口,充分显露骨折端,如果喙锁韧带有断裂,先于断端预置缝线备用,将骨碎块骨膜有限剥离,用钢丝环扎固定较大的碎骨块。挑直径2.0~2.5mm克氏针先穿入外侧段髓腔,向外后方钻穿肩峰及皮肤,复位骨折后用钳固定,克氏针再穿入内侧段髓腔5cm左右,并从前方骨皮质穿出少许,结扎韧带缝线。活动肩关节检查骨折端的稳定性,克氏针尾部尽量靠近肩峰折弯,向下旋转深埋于皮下软组织中,防止克氏针滑移。针尾的处理方法有3种:针尾留于肩峰端、针尾留于胸骨端、针尾同时分别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术后无需外固定保持挺胸位即可。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切口皮片引流量,术后24~48h酌情拔除皮片,术后10d拆线。

2结果

90例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优65例:骨折临床愈合,局部及周围关节无疼痛,肩关节功能正常;良18例:骨折8~12周临床愈合,局部无疼痛,提重物和活动剧烈时周围关节酸痛不适或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差7例:临床愈合时间>12周,局部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优良率92.2%。将针尾留于肩峰端的病例中4例有退针现象并有不同程度的针尾感染,其中3例愈合差。针尾留于胸骨端及针尾同时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病例中均无退针现象。

3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传统的锁骨骨折治疗达到功能复位,骨折愈合即可。绝大部分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随着患者对复位要求的提高及出于对锁骨部美观的考虑,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手术治疗具有简单易行,能较好达到解剖复位,可免去“8”字锁骨绑带固定的诸多不便,近年来手术指征有放宽趋势。手术治疗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成角旋转短缩等畸形愈合、不愈合,重新恢复其支架功能;尽量保护局部血运促其早期愈合;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创伤性肩关节炎的发生;以及愈合后美观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颇多,治疗方法多达几十种[1]。锁骨骨折髓内针固定后,骨折端仍遭受上肢活动带来的旋转、分离、剪切等应力,克氏针易向外移动甚至脱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简便等优点;但同时具有退针、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克氏针滑入髓腔等并发症,甚至有克氏针断裂进入胸腔而行开胸取针的报道[2]。所以要注意:(1)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内固定。

克氏针适用于横行骨折或斜型骨折;(2)克氏针不要来回钻孔,防止松动,固定不牢;(3)所选用的克氏针要能对抗再移位的力量,最好选用尖端带螺纹的克氏针,直径成年男性要达2.0~2.5mm,儿童和女性根据骨髓腔的大小而定[3];(4)克氏针穿入骨折对侧端不少于3cm,并以穿透骨皮质为妥;(5)克氏针尾端折弯应以90°为宜,系其尾端折弯太小所致;(6)对于长斜型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考虑加用钢丝固定,注意不要对于解剖复位要求过高,为了充分暴露骨折块便于良好复位而将骨膜及周围组织剥离过多,从而影响血供,直接导致骨折块缺血坏死,从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7)术后常规使用三角巾固定患肢4~6周;(8)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术后第2d开始进行腕肘活动,避免耸肩及负重活动,解除三角巾后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本组90例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针尾不同方法处理。针尾留于肩峰端操作较易,被我们接受较早,且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术式,但并发症多,因克氏针内固定是靠与髓腔的摩擦力,而肩关节的运动会产生一分离应力,且针尾可随肩关节一起活动,当克氏针在髓腔内的摩擦力被抵消后,将会出现退针。针尾留于近端把针尾留在胸骨端,胸锁关节为一较固定的关节,几乎无活动,不易产生退针应力,如果针尾预弯挂在近端骨皮质上对骨皮质有抓持力起固定作用,不单纯靠针与髓腔的摩擦力起固定作用,两力相合足以抵消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因此极少发生退针现象,骨折愈合率高。

论文关键词: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优65例,良18例,差7例,优良率92.2%。结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愈合率高。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锁骨骨折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以及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治疗;B组28例,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结果:A组优良率93.8%,B组优良率为96.4%。结论: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以及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2004年共收治44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14例,年龄17~68岁,平均49.2岁。其中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24例;中1/3骨折33例,中外1/3骨折11例;Neer分型均为Ⅲ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重度),均为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6例,均无锁骨下神经损伤。

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治疗;B组28例,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

A组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行颈丛麻醉,患侧肩垫枕,头转向健侧,沿骨上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长度根据骨折端间距,一般10cm左右。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端,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端及粉碎骨块。如可能尽量不完全游离大的骨块,注意勿伤及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和胸膜。清除血肿及两断端折面,将骨折复位。如碎骨块无法1次复位,可先以0.5mm钢丝结扎复位,根据骨折端选择5~8孔钢板并塑形置入。保护锁骨下组织,钻孔,选择合适长度螺钉拧入,保持两折端各有两枚螺钉固定。其中4例骨块较大,均以螺钉与钢板固定。7例骨块以0.5mm钢丝打结,余5例均以“7”号丝线打结于钢板上(钢丝、丝线忌结扎于骨折线中)。取出临时固定骨块的钢丝,加固螺钉。将小碎骨块与其相连的骨膜整合后缝合,见复位良好,内固定牢固,冲洗切口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片。术后预防感染1周。

B组手术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垫高伤侧肩部,头偏向健侧。选择颈丛麻醉或局麻,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缘顺皮纹方向作5~6cm长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残端凝血块和软组织,锁骨后方不宜过多剥离,尽量保留骨块的骨膜及其连同的肌肉组织。骨折断端和骨块复位后用双丝线暂时捆扎固定。测量锁骨横径,将相应型号的镍钛记忆合金齿臂环抱器置于0~5℃的无菌冰盐水中浸泡3~5分钟,用撑开器分别将四对齿臂逐个缓慢撑开,使其每对齿臂开口略大于锁骨横径,迅速从骨折处前方将环抱器套于锁骨上,张开的齿臂在体温下很快恢复为闭合状态,将骨折端牢固固定。亦可应用40~45℃的温盐水纱布外敷,加快齿臂闭合。祛除捆扎丝线,适当活动肩关节,检查骨折端固定是否满意,证实环抱器齿臂将锁骨和骨块环绕固定无松动时,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不用三角巾悬吊,加强功能锻炼,适当活动手指、腕部、肘部和肩关节,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应注意肩关节不宜剧烈旋转和过度伸屈,避免骨折端因外力而导致移位。环抱器取出比较方便,1年后仍在原切口进入,显露环抱器,用0~5℃无菌冰盐水浸泡5~6分钟后在其一端轻轻撬起,取出即可。

A组疗效标准:①优: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无疼痛;②良:肩关节活动度达正常80%以上,有轻微疼痛;③中:肩关节活动受限,重度疼痛,影响工作生活;④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阻,重度疼痛或内固定失败。

B组疗效评定标准:①优: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对位好,内固定无松动,愈合时间8~10周,肩关节功能1.15个月内恢复正常;②良: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对位95%,内固定无松动,愈合时间8~10周,肩关节功能2个月内恢复正常;③可:骨折端对位80%,内固定轻度松动,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有创伤性肩周炎临床表现;④差:内固定松动,骨折端有移位。结果

A组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术后切口无感染,均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取出时间平均5个月,未发生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6例患者中,肩关节活动优良15例,优良率为93.8%;中度1例,占6.3%,但此例病人为老年患者,既往有肩周炎病史。

B组结果:经0.5~2年随访,优22例(78.5%),良5例(17.9%),可1例(3.6%)。总优良率为96.4%。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讨论

锁骨骨折很常见,在所有骨折中约占5%,其中在肩带骨折中可高达40%,中1/3骨折占80%。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传统手法复位“8”字绷带,锁骨固定带等外固定具有复位困难、外固定易松动、固定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生活不便等缺点,并多有畸形愈合,影响外观,且固定不牢固,反复松动,致骨不连,使部分患者仍需再次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范文篇4

【摘要】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自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我院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龄20~52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坠落伤10例,他人打伤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47例,横形及斜形骨折5例。无开放性及神经血管损伤。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选用臂丛加颈丛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沿锁骨方向作长约6~8cm切口,逐层切开至锁骨断端。清除断端瘀血及凝血块。尽量保留骨块上的骨膜和软组织,先以螺钉将大的骨块固定于骨折远近端。小的骨块以钢丝或10可吸收缝线临时固定。复位后,将重建钢板仔细塑形与锁骨服帖,放于锁骨上方或前方固定,骨折远近段至少3枚螺钉固定。去除临时固定的钢丝或可吸收缝线。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5min。1.3术后处理术后前臂吊带固定1~2周,术后次日行手腕功能锻炼,2~3周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2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无骨不愈合、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无肩关节功能障碍、疼痛等并发症。3讨论3.1传统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不足因锁骨的特殊解剖特点,以手法复位“8”字锁骨绷带或石膏外固定,复位困难,易导致畸形愈合,局部隆起,患肩外展上举受限。且部分患者难以忍受较长时间的外固定。以往锁骨骨折多采用克氏针、钢丝固定。因克氏针不能控制旋转,易松动、滑脱,骨折块分离,导致畸形愈合或骨不连。且克氏针针尾常常刺激皮肤产生疼痛,影响睡眠。部分退钉刺破皮肤造成钉道感染。对于粉碎性骨折,固定不牢靠,钢丝捆扎影响骨折端血运,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有较多报道应用钛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价格昂贵是其缺点之一,另外还需广泛剥离,至少骨折端的一侧须两齿固定,这就限制了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多数情况环抱器无法与骨面完全服帖,其实达不到牢固固定的效果。且有些病例骨痂过度生长包绕环抱器致使取出困难[1]。3.2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优点a)重建钢板除具备一般钢板能在其长的XY轴上扭转和RS轴上的弯曲外,还可以在短的PQ轴上弯曲[2]。这样,术中可以将其任意折弯、塑形,使其与锁骨服帖;b)固定牢固,使骨折更易达到解剖复位,防止骨折旋转、分离,利于骨折愈合。避免了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等的发生;c)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了肩关节制动导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d)相对锁骨解剖钢板、钛合金记忆环抱器,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应用。3.3注意事项a)术中要仔细塑形,使重建钢板与锁骨服帖,防止钢板与锁骨出现偏差致内固定失效;b)术中尽量保留碎骨块上的骨膜及软组织,防止骨块缺血坏死、吸收致骨不连;c)钻孔时,钻头加用限位器,并以骨膜剥离器于钻孔对侧保护,防止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d)对于粉碎性骨折,较大骨块以螺钉固定于骨折远近端。小的骨块可先以钢丝或可吸收缝线捆扎固定,钢板螺钉固定后再抽出钢丝;e)锁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合并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损伤者,应选用钩钢板固定;f)与其他部位钢板固定一样,重建钢板也会因应力遮挡效应而导致骨皮质的薄弱,故内固定取出后,患肩仍应避免立即负重。总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参考文献】[1]刘晓初,蔡拉加,林秋喜.斯氏针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2):149150.[2]陈贞庚,林荣标,钟捷.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77.

锁骨骨折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80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16例,取自体髂骨植骨15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均已复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变形、断裂,无术后再发骨折移位,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术后12~27天,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疗方法有多种[1]。我院骨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锁骨骨折128例,其中有80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7~62岁,平均34.7岁。新鲜骨折69例,陈旧性骨折10例,骨折不愈合1例。闭合性骨折79例,开放性骨折1例。横行骨折25例,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39例。中内1/3处骨折2例,中1/3处骨折12例,中外1/3处骨折58例,远端骨折8例。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77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3例。

手术方法:术前1~2小时内使用抗生素,采用颈丛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位,垫高患肩,头偏向健侧,术区消毒、铺巾,于锁骨上缘做横弧形切口,长4~9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示骨折断端,尽量少剥离骨膜组织。为横行或斜行骨折直接行骨折复位;若为粉碎性骨折,应先将骨折碎片整复,并用粗丝线或细钢丝捆扎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再行骨折复位。锁骨远端骨折使用小“T”型钢板,予以塑型后横臂贴附于锁骨远端,纵臂贴附于锁骨近端上方,再拧入螺丝钉做内固定;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或喙锁韧带断裂者,应使用点式复位钳辅以临时固定,并配合使用拉力螺钉从锁骨上方拧入喙突中行拉力固定,有肩锁、喙锁韧带断裂的应同时予以修复。其余部位骨折均用直形或“S”形钢板,塑型后贴附于锁骨上方。陈旧性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病例均植入自体髂骨,粉碎性骨折中4例植入自体髂骨。骨折碎片较多且较长者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捆扎固定16例。开放性骨折1例,术中使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术区,术后使用抗生素7天,其余病例术后使用抗生素3~4天。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和肩锁、喙锁韧带断裂病例,术后颈腕吊带保护患肢,7天后行肩关节功能训练,6周行旋转动作;其余病例术后1天开始行肩关节功能训练。

结果

本组80例均随访6~36个月,平均12.6个月,无1例锁骨下神经、血管和胸膜损伤,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均已复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变形、断裂,无术后再发骨折移位,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所有病例肩胸部无畸形、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有7例病人自觉有术区轻度异物不适感,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骨折愈合后已有47例行内固定取出,二次手术操作简单,无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和发生术中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内固定取出后无1例再发骨折。

讨论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选择:锁骨骨折治疗包括,闭合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法,“8”字石膏绷带固定法、双布带圈固定法、肩背吊带固定法等多种外固定法;以及骨折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法、张力带固定法、记忆合金固定法等[1,2]。但因外固定不牢固,易松动,骨折端由于肌肉、韧带和上肢重力作用以及病人不能较长期配合外固定,骨折往往是复位容易而固定困难,需反复予以闭合复位,病人对于治疗容易失去信心,骨折断端由于外固定失败导致移动度较大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延长愈合时间,甚至骨折不愈合。外固定也不利于病人早期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护理和观察不当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皮疹、压疮,甚至压迫腋下血管、神经致严重后果。克氏针内固定缺点为:无骨折端加压作用,不易控制骨折端旋转活动,可能向体内或体外滑动。张力带固定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易出现固定不够牢固,记忆合金由于价格相对较贵,病人经济负担加重。我们认为锁骨骨折适宜内固定为动力加压钢板、重建钢板、1/3管型钢板[3]、锁骨钩钢板(主要用于锁骨远端骨折伴有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断裂)[4]等。重建钢板可塑性较好,能够满意贴附于锁骨上方,术后操作简单,术后内固定可靠,无内固定松动、变形、断裂,也无骨折不愈合,可以早期行肩关节功能训练,利于病人参与社会活动,易被病人接受,并且适用于绝大多数骨折,易于操作,疗效确切。我们认为重建钢板适应证为[2,3]:①病人不能配合较长时间外固定;②骨折移位明显且较为锐利,骨折片可能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③骨折复位不佳,畸形愈合后可能影响人体外观,或已为畸形愈合,影响人体外观;④陈旧性骨折;⑤骨折不愈合;⑥骨折伴有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损伤;⑦开放性骨折;⑧锁骨骨髓炎需清除死骨、植骨。体会:①术中应尽量少剥离骨膜,以利于骨折愈合;②术中小心操作,以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③钢板应塑型满意和锁骨上方贴附紧密,以期能达到坚强内固定,减少对皮肤推挤,有利于病人舒适和外观无畸形;④螺丝钉穿过对侧皮质长度不长于螺钉钝圆锥形尖部,过长则有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的风险;⑤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或喙锁韧带断裂者,应辅以拉力螺钉从锁骨向下穿入喙突固定,并修补断裂的韧带;⑥对于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各种原因所致骨缺损,应一期植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05-409.

2陈孝平,石应康,段德生.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8-949.

锁骨骨折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运用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01年5月~2006年5月运用以上方法治疗了20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平均年龄43岁,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值得推广的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并不少见。对于AllmanⅡ~Ⅲ级脱位的治疗,由于其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关节稳定装置遭到破坏,需手术治疗。目前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作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左侧8例,右侧12例,年龄25~83岁,均为肩部撞击伤所致肩锁关节脱位,其中2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为患肩肿胀,肩前外侧畸形突出,压痛明显,肩部外展、上举、前伸受限。X线示肩锁关节脱位。

1.2手术材料:采用常州创生(产品名称)肩锁关节钩钢板,其外侧端尖状钩,能插入固定于肩峰下,内侧呈钢板样设计,固定于锁骨上,钢板长度一般根据需要选择。

1.3手术方法:均采用颈浅丛加臂丛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下垫枕5cm。取锁骨外端至喙突的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内的软骨盘。整复脱位:钢板预弯,将钢板的钩突紧贴肩峰下缘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螺钉固定钢板和锁骨,修复斜方韧带和三角肌止点以及肩锁韧带和关节囊,并修复喙锁韧带,常规关闭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X线片复查骨折及脱位固定复位情况,采用颈腕吊带保护2周,2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加强手、腕、肘部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患肢用力进行提拉活动。作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直至3~6个月后肩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结果

根据Karlsson术后疗效评价标准[1],优:肩部能自由活动,无痛,肌力正常;X线检查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脱位,但其间隙小于5mm。良:满意,微痛,功能略受限,肌力中等,肩部活动范围在90~180度之间;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半脱位间隙在5~10mm之间。差:疼痛明显,且在夜间加剧,肌力不佳,肩活动在任何方向皆小于90度;X线片示肩锁关节仍脱位。本组2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随访时间6~16个月,内固定期间无螺丝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再次脱位,肩锁关节无畸形,活动无受限,X线摄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已复位。治疗结果达优良水平,合并锁骨骨折病例亦已骨性愈合。目前所有病人都已拆除钢板,取出钢板后,1例病人诉右肩部手术区夜间有一过性轻微疼痛外,其他病例无疼痛。

3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按照Allman法可分为三型:Ⅰ型指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部分断裂,肩锁关节尚稳定;Ⅱ型指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全部断裂,而喙锁韧带保持完整,出现前后向不稳定;Ⅲ型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全部断裂,锁骨外端与肩峰分离。对于Ⅰ型和大部分Ⅱ型脱位都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即三角巾悬吊3周以后进行功能锻炼。对于移位明显的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施行手术治疗[2]。

3.1肩锁关节解剖特点:肩锁关节由扁平的肩峰内缘与锁骨肩峰端构成,在肩胛带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关节面多呈垂直方向及斜向,骨性限制作用较差,其稳定性主要由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三角肌、斜方肌腱性组织维持。

3.2肩锁关节的功能:肩锁关节几乎参与肩关节的所有活动。主要功能为提供锁骨与肩峰间的滑动,以及参与肩部的前屈和后伸运动,协助上臂外展、上举活动的完成,另外对肩肱关节功能有一定代偿作用。肩锁关节病变势必影响肩关节功能,很多骨科医师对肩锁关节功能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重视。

3.3肩锁关节脱位机制:对肩锁关节脱位机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作者认为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而有的作者认为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在本组20例中,13例系由直接暴力引起,7例系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引起肩锁关节脱位机制是:肩部受力后,肩胛骨与锁骨向内下移位,而锁骨由于第一肋骨阻挡停止运动,肩胛骨如继续向内下移位,则造成肩锁关节脱位;间接暴力所致肩锁关节脱位,受损部位主要是关节囊肩锁韧带及三角肌、斜方肌联合腱性组织,喙锁韧带因松弛不会受损。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很多,分为外固定和切开内固定。外固定有8字绷带固定;双圈外固定;锁骨固定带外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很难使骨折或脱位解剖复位,并且患者需长时间固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由于固定时间长,后期往往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

目前手术方法种类繁多,切开复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锁骨钩钢板固定和穿过肩峰的钩形成杠杆样的作用,在锁骨远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为肩锁、喙锁韧带及周围的软组织愈合提供了一个稳定无张力的环境,提高了韧带及软组织愈合的质量。同时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使肩部保持动力性稳定因素。由此可见,锁骨钩钢板固定同时满足了固定牢靠及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且功能恢复较好,比以往常规的手术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清理关节间隙,切除脱位关节内之关节盘,达到解剖复位,避免日后产生疼痛;(2)放置钢板钩突时应轻柔,尽量减少对肩峰下滑囊损伤,以免产生术后粘连;(3)肩锁钩钢板应良好地塑形,可靠的固定,避免术后钩突部因应力集中,导致疼痛甚至肩峰疲劳骨折;(4)修复重建相应的韧带和关节囊,以维持肩关节的肌力平衡;(5)可进行早期无痛的功能锻炼,防止肩关节周围组织病的发生。虽然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后仍有一小部分病人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但是肩锁钩钢板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尽管其肩锁钩钢板费用偏高,但其临床使用效果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同,该种手术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KarlssonJ.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treatedbycoracoacromili-gamenttransfer[J].ArchOrthopoTraumaSurg,1986,106:8.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二版.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8.

锁骨骨折范文篇7

肩胛盂损伤常由高能量的钝性冲击力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1%,占肩胛骨骨折的10%[1],因多伴有较为严重的复合伤,肩胛盂骨折常被延迟诊断,使其治疗更加复杂和困难。肩胛骨骨折处理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障碍。目前肩胛盂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意见及方法,现就其分型、治疗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肩胛盂及其周围解剖

肩胛盂所在的肩胛骨是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扁骨,前面稍凹,分二面三缘,背面被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此处骨质较薄,无法放置内固定物。肩胛骨外侧缘相对较厚,上缘骨质薄而短但有喙突加强,这三条骨脊称为“三柱”[2],内侧缘、外侧缘和肩胛冈是放置内固定物的重要部位。肩胛颈狭窄,骨质薄弱,易骨折,其稳定性依靠三柱的完整性,单纯保守治疗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正常成年人中肩胛盂约3/4有7°(2°~12°)的后倾角,约1/4有2°~4°的前倾角。如果有畸形愈合超过这一生理范围,可造成盂肱关节不稳定或脱位[3]。

肩胛骨是肩部悬吊复合体(SSSC)的一部分,通过锁骨将上肢与中轴骨骼相连接,起始或附着于肩胛骨的18块肌肉,为盂肱关节活动提供稳定的基础[4]。其前方有臂丛、肩部血管、头静脉等;外侧缘三边孔、四边孔,孔内有旋肩胛血管、腋神经、旋肱后血管通过;肩峰下有肩胛上神经血管,骨折移位或手术时极易损伤。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解剖关系,所以肩胛骨、肩胛盂骨折多伴有其他并发损伤,据文献报道,80%~90%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平均合并损伤为3.9处,约50%的患者合并有胸部损伤,其中38%~44%伴有肋骨骨折,15%伴有头部损伤,10%伴有脊柱损伤[5],66%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合并前部关节盂软骨唇骨折,且此类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最常见[6]。故在处理此类病例时应全面查体,注意复合损伤,避免漏诊。

2分型

肩胛骨肩胛盂的骨折分型仅有少数分类方法被认可,每种分类方法都基于影像学结果。研究学者已将临床结果与骨折类型相结合,目前尚无足够大量的病例来进行功能性结果的研究,以论证何种分型体系最佳。Ideberg[6]依据对过去10年的100例关节盂骨折的资料回顾总结,根据肩关节盂的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将其分为6型:Ⅰ型为盂缘骨折,此型骨折有别于小的撕脱骨折,受伤机制多由侧方暴力致肱骨头直接撞击而造成,骨折块较大,ⅠA型为盂前缘骨折,ⅠB型为盂后缘骨折;Ⅱ型为盂窝骨折,骨折线依骨小梁方向波及到肩胛骨外侧缘,下方的骨折块移位;Ⅲ型为盂窝横行骨折,骨折线波及到肩胛骨上缘,常合并有肩上方悬吊复合体的断裂,移位的骨折块包括喙突和盂上部的关节面;Ⅳ型为盂窝横行骨折,骨折线波及肩胛骨内侧缘,肩胛骨被分裂成上下两部分;Ⅴ型为Ⅱ、Ⅲ、Ⅳ型的复合型,暴力的方向较复杂,可能暴力的强度大于引起简单骨折的暴力,每一亚型都包括从盂窝到肩胛骨内侧缘的横行骨折,VA型为盂窝骨折,骨折线同时波及肩胛骨内、外侧缘,是Ⅱ型与Ⅳ型的复合型;ⅤB型为盂窝骨折,骨折线同时波及肩胛骨上、内缘,是Ⅲ型与Ⅳ型的复合型;ⅤC型为盂窝骨折,骨折线同时波及肩胛骨内、外、上三缘,是Ⅱ型、Ⅲ型和Ⅳ型的复合型;Ⅵ型为盂窝的粉碎性骨折。此分型的优点是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分型较全面,基本上包括了肩胛盂骨折的所有类型,有利于对肩胛盂骨折受伤机制、严重程度、治疗指征和手术方法的分析和认识,但是因其分型未包括整个肩胛带的损伤情况,不利于对肩关节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对预后的判断和分析,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此分型。Mayo等[7]依据对27例关节内关节盂骨折的影像资料及手术结果制定了一种新的分型方法,该方法是针对关节盂关节内骨折、肩胛骨体部与突出处联合骨折;Ⅰ~Ⅲ型骨折描述关节内骨折的部位分别为关节前部、上部及下部,Ⅳ型为联合体部骨折,Ⅴ型为联合肩峰、喙突或颈都骨折。该分型的应用对指导关节盂骨折的手术治疗非常有效。矫形外科创伤学会(OTA)编码和分型委员会1996年颁布了OTA分型体系[8]。该分型方法分为A、B两型,A型为肩盂关节外骨折,B型为肩盂关节内骨折;A型又分为A1型肩峰或喙突骨折、A2型体部或颈部骨折、A3型颈部联合其他关节外部位骨折,B型又分为B1型单纯肩盂关节边缘骨折、B2型肩盂关节边缘骨折游离或合并颈部骨折、B3型肩盂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该体系是应对骨折系统性分类的需要而建立的,符合研究和交流的标准,虽尚未获临床证实,但该工作非常有意义,具有前景广阔。

3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肩胛盂骨折的诊断主要靠患者肩背部疼痛的主诉,肩胛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外展受限,因此有假性肩袖损伤的特征,或在严重外伤患者行胸部放射线检查偶然发现的。对于肩胛盂骨折的患者需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需注意常见的联合损伤,尤其是危及生命的联合损伤。仔细检查患者的臂丛神经和远端血运,如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有时因骨折移位而无法对它们末梢肌肉的功能进行评估,此时可测腋神经的感觉功能。选择手术时机时也应注意皮肤的完整性。对肩胛骨骨折的放射影像学评估可从前后位、腋位和肩胛切位3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因为盂肱关节垂直于肩胛骨的正常平面,前后位方向与关节盂相切,X线应从身体中央向一侧与身体正交成35°投射,正常情况下可见盂肱关节空间的成像,当发生肩胛骨体部和颈部的成角骨折时,则可能看不见这一成像。从该位置还可发现关节盂向中央的移位。腋位观察肩峰和喙突骨折最清楚,甚至可显示肱骨头脱位。肱骨或肩胛骨骨折时,患者常因疼痛而无法外展至腋位,这种情况下只需将肩部轻度外展并向前上举,从臂的一侧向腋部照射,即肩胛Y位,该位置成像可显示肩胛骨体部和颈部的横向移位性骨折,摄胸片可发现常见的联合损伤,例如锁骨、肋骨骨折及血气胸等。其他一些特殊的X线检查可进一步分析特别的肩胛骨骨折,如西点位可更好观察到关节盂前部骨折[9],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且是最准确的手段之一,CT三维重建能够更加直视、更加清楚的显示传统X线检查所不能显示的变化[10]。而McAdams等[11]认为肩胛骨颈部骨折移位和旋转成角宜使用X线平片观察,而CT片并不能显示增强效果。但是对于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使用X线平片观察则易漏诊,应CT扫描,三维CT扫描是肩胛冈和凸起处和关节盂骨折的最佳辅助检查。肩胛盂和喙突应摄腋位片,其中确定肩胛盂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一旦确诊,再进一步行CT检查以分析骨折的类型及移位,以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文献报道[12],CT检查在判断上肩部悬吊带(锁骨-喙突-锁骨关节-肩峰喙突结构-喙锁韧带)损伤有独到之处,对治疗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帮助。王文跃等[13]认为CT扫描是比较准确的检查手段之一,能更加直观、清楚地显示传统X线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变化,特别是盂窝骨折,能量化关节面的分离及塌陷程度。贾健[14]报道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充分显示损伤细节并立体展示骨折形态,对于累及关节的损伤及某些复杂骨折,三维CT重建使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所以,结合查体,对于怀疑有肩胛盂骨折的患者,行肩胛骨的CT扫描加三维重建可以充分明确骨折情况及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治疗。

4治疗

肩胛盂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往对于此类骨折,大多选择保守治疗,Egol等[15]认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此类复杂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需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Greory等[16]认为,治疗肩胛盂骨折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骨折移位情况及肱盂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因慢性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引起肩部的慢性疼痛致急速运动功能的丧失,约90%的肩胛盂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指出保守治疗的指征为骨折块以<1cm,或关节面不平整<5mm,或盂肱关节不稳定,以此为标准指导临床实际工作,骨折均在6~8周完全愈合,多数患者在6~12个月取得最大限度的康复。随着保守治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越来越多,以及患者对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多数学者对手术治疗持支持态度,Miller等[17]认为,如果关节盂向内侧移位>9mm或存在>40°的成角移位,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他们对16例非手术治疗的此类患者进行15个月的随访,50%的患者有疼痛,40%的患者收缩乏力,20%的患者运动范围减小。Ada[18]报道保守治疗50%~100%者会发生静止痛,40%~60%的患者出现伸屈无力,20%~60%的患者伸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Ramsey等[19]也认为,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关节盂错位25mm以上的患者前伸上抬受限,且疼痛程度明显高于错位25mm以下的患者。而手术能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固定,肩胛骨前面平整,为肩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解剖和动力基础,减少肩胛骨和胸壁之间的粘连和肩关节的畸形、疼痛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后遗症的发生。Kavanagh[20]报道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少,疗效好,骨折愈合快,可以避免妨碍功能恢复和创伤性关节炎。Mayo等[21]对31例移位的肩胛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9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其中8例效果良好,无肩部不适,肩关节活动很少或轻微受限;1例出现异位骨化的并发症,Schandelmaier[22]通过对一组22例手术患者5~23年(平均1O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率平均为79%。对于肩胛盂骨折的治疗要掌握好适应证,总的来说,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加上患者对肩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一旦有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尽早手术,尽早功能锻炼是以后此类骨折治疗的一个趋势。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1)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关于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时机的确定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1~2周内应力争完成手术,这将有利于术中整复,提高远期疗效;对移位严重的骨折,当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宜尽早择期手术治疗。关于手术指征,王蕾等[23]认为有以下情况需要手术:肩胛盂移位明显的不稳定骨折、肩胛盂骨折移位>4mm;合并肩部悬吊复合体(SSSC)2处损伤(SSSC的2处损伤可导致整个SSSC移位);锁骨骨折严重移位伴肩胛颈明显移位骨折;合并喙突骨折或明显移位的肩峰骨折;合并臂丛损伤。Cole等[5、24、25]认为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盂缘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有肩关节失稳,骨折移位>10mm;盂窝骨折累及盂窝前部1/4或后部3/4,关节面阶梯移位在3~5mm以上或伴有SSSC损伤;盂缘骨折片较大,盂肱关节不稳定;盂窝骨折移位>5mm的肩胛盂窝骨折,盂窝关节面高低不平>5mm,骨折损害盂窝前部至少1/4或后部至少1/3,或伴有肩部悬吊复合体断裂。Pasapula[26]认为以下情况需要手术:盂窝骨折I型,手法整复后,肱骨头仍呈半脱位或不稳定,骨折移位超过10mm,骨折片含盂窝前部至少1/4或后部至少1/3;Ⅱ型,盂窝关节面移位呈阶梯状,高低不平超过5mm,盂窝骨折片向下移位,伴肩关节向下半脱位;Ⅲ型,盂窝骨折片向外移位、盂窝关节面高低不平超过5mm,或伴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即肩盂-喙突-喙锁韧带-锁骨-肩锁关节的联系)断裂;Ⅳ型,盂窝上部骨折片向外移位伴肩关节向下半脱位、盂窝关节面高低不平超过5mm,骨折片严重分离移位,或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断裂伴盂窝骨折片向外移位。(2)手术入路:肩胛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三种,前入路、后入路和后上入路[27]。前入路:盂缘前部骨折或下部骨折,或喙突骨折可用前入路,手术切口其自喙突,沿三角肌前缘向下至肱二头肌沟外侧,游离头静脉,分离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的间隙,显露肱骨上端(必要时可切断肩胛下肌肌腱),分离和向内牵开肩关节囊,并显露肩关节面,显露困难时可做喙突顶点截骨,以改善手术野显露,分离锁骨和肩峰的三角肌附着,可有较大显露范围。后入路:此入路是肩胛骨的盂窝、颈和体部骨折的最好手术显露,为同时显露肩盂后部和肩胛骨外缘,皮肤切口起自肩峰后缘,沿肩胛冈和肩胛骨内缘,呈弧形至肩胛骨下角,自肩胛冈分离三角肌后部向外牵开此肌,显露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显露盂窝后下部和下部及肩胛骨外缘,如要更清晰地显露肩胛骨的盂和颈部.则需在冈下肌起点处切断,并翻向内侧,翻开此肌时,应注意保护好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后上入路:此入路适用于盂窝骨折的Ⅲ型、Ⅳ型Va型VC型,按后入路显露肩盂,分离锁骨和肩胛冈之间的间隙,并沿斜方肌及其下方冈上肌肌腱的纤维方向分离,显露肩盂上部和喙突基底,牵开或切除锁骨外侧部.增加显露范围。Brian等[28]认为前入路操作异常困难(除肩胛盂前缘骨折外),而后入路对横型、纵形和粉碎骨折都适合,被认为是肩胛盂骨折的最好手术途径。国内有学者王兆杰等[29]利用20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肩关节后方的有关解剖结构,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形态、比邻及其间的神经界面等进行了观测,临床应用4例。结果也同样认为后方入路对肩胛骨横行、纵行和粉碎性骨折都适合,是肩胛盂骨折的最好手术途径。(3)固定方法:对于小片的盂窝、盂缘、肩峰及喙突骨折可用克氏针或螺钉,包括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盂缘骨折中,Ideberg分型的I型及部分I型可通过关节镜微创技术,盂缘较小的骨块,也应予以缝合固定。对严重粉碎的盂缘前部骨折,Goss[30]建议行切除植骨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合并SSSC损伤时,应同时固定SSSC损伤,以恢复其上部悬吊功能,防止畸形愈合。SSSC的两处损伤可导致整个SSSC显著移位,建议应对两处损伤进行固定,以恢复SSSC的完整性,发挥其维持上肢和中轴骨稳定关系的作用,并为肩部功能性软组织提供坚固的辅助部位。Cole[5]依据对侧肩部前后位放射成像及CT扫描的结果,建议行手术治疗恢复SSSC的完整性。对于盂窝骨折可用加压螺钉3.5mm重建接骨板、克氏针或不吸收缝线作坚强内固定。盂窝前部骨折伴肩关节脱位,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此骨折稳定性差时,可加用肩胛下肌折叠缝合,以增加关节稳定性。盂窝骨折可同用接骨板和张力带钢丝固定,使钢丝附着于螺钉头。合并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固定:盂窝骨折Ⅲ型和V型伴上部悬吊复合体断裂后可用拉力螺钉等固定盂窝骨折片,有可能恢复此悬吊复合体的稳定;如断裂的悬吊复合体仍有较严重移位,需加用内固定。盂窝Ⅲ型、V型、Ⅳ型严重粉碎移位骨折内固定困难时,可手术切开复位和固定此悬吊复合体,以间接改善盂窝骨折移位。肩胛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因素:肩胛盂骨折副损伤发生率高,有的可危及生命,应首先抢救病人的生命,积极处理后果更为严重的损伤,病情稳定后再作肩胛盂的处理。移位严重的盂窝和盂缘骨折;肩胛颈骨折失稳及浮肩损伤等应考虑手术固定。肩胛颈、喙突、尖峰、冈部基底及体部边缘的骨构造较为坚固,是骨折内固定常用部位,要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和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

5康复

保守治疗强调减轻症状,早期运动以避免长期僵直。如接受非手术治疗的肩胛盂骨折患者应立即开始被动运动锻炼,最初几天从摆动运动开始,并在治疗者的指导下逐渐增大被动运动的范围,利用健康的上肢辅助锻炼,或在他人帮助下进行锻炼。开始时可使用吊带以使患者感到舒适,并鼓励其进行肘部和腕部积极活动。由于血供良好,肩胛骨骨折愈合很快,4周即可开始运动范围的活动。在开始的4~6周内运动恢复后,治疗将针对肩袖的康复和肩胛下肌肉力量的加强。8周开始进行对抗性运动,若症状许可,可在8个月后开始上举收缩运动(包括承重)。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康复计划必须考虑到手术过程和患者联合损伤的影响。现代骨折治疗的目的是使骨折处稳定,稳定的最新含义是骨可耐受生理运动。肩部运动尤为重要,不运动就会发生僵直。需强调的是多数移位性肩胛冈骨折未经固定的患者活动时会感到非常不适,使其在骨折牢固愈合前不愿锻炼,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功能丧失。因经三角肌入路需要分离肩胛下肌肉和前部关节囊,故第1个月内、外旋限于30°以内;后路途径有时需要切下部分肩胛下肌或后部三角肌起始部,故第1个月内收不超过中线,1个月后开始上一段中所描述的促进活动和锻炼的进程。

总之,肩胛盂骨折较少见,在诊断时应当注意有无其他联合损伤,尤其是危及生命的颈椎和胸部损伤、锁骨下血管丛损伤等。多数肩胛盂骨折移位为轻度,大多经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有显著移位的关节盂骨折或合并其他SSSC损伤的肩胛盂骨折,手术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分型方法、治疗方法及康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贾健.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100~104.

2甄平,刘兴炎,李旭升.肩胛骨颈部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的外科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5):329~331.

3郝毅,杨文勋,赵大正.预弯双钢板治疗肩胛颈骨折的影像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0,16(3):173~175.

4MjllerMR.AdaJR.Injuriestotheshouldergirdle.In:BrownerBD,JupiterJB,LevineAM,etal(eds).SkdetslTraulna,ed2.PhiladdIphia:WBSaunders,1998.371~375.

5ColePA.Scapulafractures.OrthopCIinNoahAm,2002,33:1~18.

6IdebergR,GrevstenS.LarssonS.Epidemiologyofscapularfractures:Incidenceandclassificationof338fractures.ActaOrthopScand.1995,66:395~397.

7MayoKA,BenirschkeSK,MastJW.Displacedfracturesoftheglenoidfossa:Resultso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ClinOrthop,1998,(347):122~130.

8OrthopaedicTraumaAssociationCommitteeforCodingandClassifieation:Fractureanddislocationcompendium.JOrthopTrauma,1996,10(suppl1):1~154.

9NorrisTR,GreenA.Proximalhumerusfracturesandglenohumeraldislocations.In:BrownerBD,JupiterJB,LevineAM,etaleds.SkeletalTrauma.2ed.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8.231~235.

10叶永平,符臣学,徐皓,等.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实用骨科杂志,2005,2:135~137.

11McAdamsTR,BlevinsFT,MartinTP,eta1.TheroleofplainFilmsandcomputedtomographyintheevaluationofScapularneckfractures.JOrthopTrauma,2002,16:7~11.

12GossTP.Scalmlarfracturesanddislocations:diagnosisandtreatment.JAmAcadOrthopSurg,1995.3(1):22.

13王文跃,陈顺方,冯健,等.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中国骨伤,2004,17(3):157.

14贾健.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100.

15EgolKA,ConnorPM,KarunakarMA,eta1.Thefloatingshoulder:Clinicalandfunctionalresults.JBoneJointSurgAm,2001,83A:1188~1194.

16GreoryD.Treatmentofglenoidfractures.JShoulderElbowSurg,2002,11(2):102~10.

17MillerMR.AdaJR.Injuriestotheshouldergirdle.In:BrownerBD,JupiterJB,LevineAM,etal(eds).SkdetalTraulma,ed2.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8.

18AdaJR,MIllerME.Scapularfracturesanalysisof113cases.ClinOrthop,1991,(269):174~180.

19RamseyML,SilverbergD,LannottiJP,eta1.Ipsilateralglenoidneckandclaviclefracture:aclinicalinvestigation.Rea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cSurgeons,1999,8(4):28~33.

20KavanaghBF,BradwayJK,CofieldRH,eta1.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displacedintra~articularfracturesoftheglenoidfossa.JBoneJointSurg(Am),1993,75(4):479~484.

21MayoKA,BenirschkeSK,MastJW.Displacedfracturesoftheglenoidfossa:resultso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ClinOrthop,1998,347:122~130.

22SchandelmaierP,BlauthM,SchneiderC,eta1.Fraturesoftheglenoidtreatedbyoperation.A5to23yearsfollow~upof22cases.JBoneJointSurg(Br),2002,84(2):173~177.

23WangL,WuWJ,LuCZ,eta1.Operativetreatmentforglenoidfractures.ChinJOrthopTrauma,2005,7:242~244.

24GossTP.GlenoidFractures:Open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InWissDA.ed.MasterTechniquesinOrthopaedicSurgery:Fractures.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8,32:122~125.

25vanNoortA,teSlaaRL,MartiRK,etal.Thefloatingshou1der.Amulticentrestudy.JBoneJointSurgBr,2001.83:795~798.

26PasapulaC,MandaliaV,AslamN.Thefloatingshoulder.ActaOrthopBelg.2004.70(5):393.

27GossTPFracturesoftheglenoidcavityJBoneJointSurg(Am),1992,74:299~305.

28BrianF,Kavanagh-JohnK,Bradway-BobertH,etal.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displacedintraarticularfracturesoftheglenoidfossa.JBoneJointSurg(Am),1993,75:479~484.

锁骨骨折范文篇8

【关键词】外伤性气胸;迟发性血胸;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患者常规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放置胸腔闭式引流[1],但因为迟发性血胸的发生,使放置于第二肋间的闭式引流管无法彻底将血胸引流干净。而外伤性气胸的患者发生迟发性血胸的比例很高,我们尝试将外伤性气胸患者按外伤性血气胸处理,比较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气胸患者共计72例。外伤性气胸的诊断以入院当时的CR检查或CT检查为准,排除当时发现有胸腔积液及需开胸手术的病例。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年龄从14~73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伴有肋骨骨折的53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早期18例(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全部采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54例(2005年11月至2010年3月)全部采用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引流。

2结果

早期18例中出现迟发性血胸17例,发生率约94.4%,其中有6例改行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引流,有9例给予胸穿抽液,有2例因出血量少未给予处理,发生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5.6%;后期54例中出现迟发性血胸52例(胸腔闭式引流有血引出),发生肺不张1例,发生率1.9%;所有伴有肋骨骨折的53例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胸;经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能迅速排出积气、积液,促进肺复张,是治疗气胸、液气胸的最好方法。对于外伤性气胸采用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与传统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患者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无需再次引流或胸穿,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省了费用,而且也不会造成气体的引流不畅。外伤性气胸的患者需要在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放置闭式引流的原因在于迟发性血胸的发生。胸部外伤发生迟发性血气胸的患者约占所有胸部外伤患者的12.5%~26.7%[2~5],发生机制有以下几点:(1)胸部骨折断端因活动或咳嗽时移位刺破肺组织或血管引起血气胸;(2)由于活动或剧烈咳嗽,使胸腔压力变化,使血凝块脱落,导致再次出血;(3)胸部创伤后,胸廓内血管损伤引起假性动脉瘤,或是外伤后引起肺内血肿或胸膜外血肿,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活动时,压力增大,动脉瘤或血肿破裂出血引起血胸;(4)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肝、脾破裂导致血压下降,受损肺组织、胸壁或肋间血管处血压降低,出血暂时停止,待给予扩容、抗休克后,血压回升,胸腔内组织受损处再次出现出血或渗血;(5)迟发性心脏破裂,锐器短暂刺伤后致心脏破裂,破口小,很快被血凝块堵住,剧烈活动、突然改变体位,使血凝块脱落,引起迟发性血胸[6]。外伤性气胸发生迟发性血胸的比例比普通胸部外伤患者更高,本组资料显示高达95.8%,伴有肋骨骨折的外伤性气胸患者几乎100%发生迟发性血胸。因此对于外伤性气胸的患者特别是伴有肋骨骨折的气胸患者,无论当时是否存在胸腔积液,均在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处置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7.

[2]李振龙,马震,李雷,等.现代胸心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67.

[3]李省海,高保军,王景国,等.62例创伤后迟发性血气胸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10):930.

[4]严希宽,温新如,杨长仁.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例诊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5.

锁骨骨折范文篇9

〔关键词〕分娩;头位难产;产钳术;护理

分娩是一种胎儿从子宫内娩出的高风险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出现难产情况,此时便需要采用助产技术,以降低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母儿预后[1]。产钳术是最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但近年来关于其争议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徒手转胎等技术进步,产钳术的适应证越来越狭窄,同时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产钳术可能增加产后出现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产前助产术应用水平,医院尝试进行强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助产术进行分娩的产妇396名,其中,2015年1—12月(184名)未进行强化护理管理,年龄19~36岁,平均(26.4±1.2)岁;2016年1—12月(212名)进行强化护理管理,年龄20~39岁,平均(27.0±2.4)岁。

1.2方法

1.2.1强化管理前

在强化管理前,产前助产术,主要针对胎头双顶径通过中骨盆平面,坐骨结节平面以下,先露出骨质达到+3以下,采用Simpson产钳助产。拟定产钳助产术,常规消毒,导尿排空膀胱,确定子宫颈口展开情况,确认有无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的情况。确认为低位出口产钳助产后会阴侧切。操作前,液状石蜡润滑产钳钳匙,右手拇指以外的四个指头深入阴道左侧,查清胎儿耳部,确认胎方位,右手持钳,从会阴左侧置入胎头左侧与手掌之间,右手轻推钳匙插入胎头左侧贴住左耳外侧,助手把持左叶,维持钳柄不动。操作者左手示、中两指深入胎头与阴道右侧壁之间,右手握持左叶产钳向颞左叶滑动,扣住钳柄。确认产钳的位置无误,无异常可进行牵引,配合宫缩负压牵引,注意保护阴道,避免压迫胎头,当胎头前额外圈牵引出可取出产钳,然后采用正常分娩机制助产。娩出后:(1)检测宫缩、出血量、血压、切口等情况,注意获取主诉;(2)做好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症处理。

1.2.2强化管理后

(1)准备:在产前就有相应的准备,对于头位难产者,综合会诊评价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产前助产的难度。拟定计划后,对产妇进行宣教,主要内容包括:①产钳术的优势利弊,对比剖宫产、产钳术的优势、劣势;②传授术中陪护呼吸策略,能够在产钳助产时配合呼吸,减轻对胎头的压迫。再次协助医师评估胎儿体重、胎头可塑性、产妇会阴胎型等条件,判断是否需要会阴切开,在争取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安排产钳术。准备好新生儿复苏气囊、急救药物等药械。(2)在分娩过程中:配合医师在取出钳子后,立即指导进行屏气,使用1~2次腹压,使胎头最小径线娩出产道,顺势引导胎头复位外旋转,当产妇宫缩启动后,应避免旋转,给予会阴充分的扩张时间;助产术需注意保护会阴,辅助胎头,以利于胎儿自然的娩出,减少干预,速度平稳,避免急速娩出胎头;胎儿娩出前肩后,立即注射缩宫素,评价宫缩情况,若出现宫缩乏力,立即遵医嘱给予欣母沛肌肉或宫体注射,及时缝合切口;计算出血量。

1.3观察指标

侧切执行率,产后出血率,产褥期感染、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颜面损伤、缺氧缺血脑病、颅内血肿、锁骨骨折发生率。胎头娩出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6年会阴损伤、产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16年胎头娩出时间(8.1±3.0)min,长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相较于剖宫产,低位助产术可缩短产妇分娩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与胎儿并发症发生率[3]。但实际情况是,产钳助产术执行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为:(1)产钳助产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有报道显示其对盆底肌影响较大,可能增加尿失禁等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还影响性功能;(2)尽管相较于剖宫产术,其具有一定优势,但就社会认知情况来看,社会大众对剖宫产更为信赖,认为其更安全,而产钳助产仍有中转剖宫产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3)徒手转胎等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产钳助产术的作用[3]。医院针对性的强化护理措施包括:(1)做好准备,特别重视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配合能力;(2)重视会阴的自然平稳扩张,胎头自然平稳娩出,除产钳外,减少旋转等其他干预措施[4]。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减少产科的干预,使分娩更贴近自然状态。结果显示,产妇及新生儿均从中获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产前助产术的信心,从而降低剖宫产术执行率。综上所述,强化管理后,新生儿、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同时避免胎头过速娩出。

作者:袁媛 单位: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新兰.2009~2011年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49-551.

[2]张婧祎,章云霞,张亮.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及助产士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127-129.

锁骨骨折范文篇10

关键词:舒适护理;疼痛;骨科舒适

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措施的一种整体性、个性化性、创造性、有效性的干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1]。骨科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剧烈,而疼痛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疼痛、焦虑等因素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等[2]。为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骨科2016年1月起对住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并与2014-2015年收住入院的骨科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对照进行疼痛程度、止痛药物、舒适度、满意度的研究,效果满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692例采取舒适护理,其中男437例,女255例;年龄10~77岁,中位年龄(43.69±33.05)岁;住院天数7-200天;掌骨骨折28例,尺、桡骨骨折71例,肱骨骨折66例,锁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胫腓骨骨折77例,股骨颈骨折92例,胫骨平台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77例,骨盆骨折38例,髋关节置换39例,膝关节置换37例,腰椎骨折39例,截肢11例。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567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395例,女172例,;年龄11~77岁,中位年龄(44.25±32.68)岁;住院天数5-198天;掌骨骨折24例,尺、桡骨骨折66例,肱骨骨折58例,锁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胫腓骨骨折75例,股骨颈骨折57例,胫骨平台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55例,骨盆骨折20例,髋关节置换33例,膝关节置换27例,腰椎骨折37例,截肢10例。两组患者均能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无严重内科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和手术方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两组均采取一般护理①病区环境整洁,通风与光线良好;②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及渗出现象,患处包扎松紧适度,防止末梢血运障碍;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热情、和蔼。④保持舒适的体位,术后患者采用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时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进患肢血运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1]。1.2.2观察组从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四个方面加强护理。1.2.2.1环境舒适护理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午休和夜间休息时间谢绝探视,尽可能减少噪音,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1.2.2.2生理舒适护理每天为病人打扫卫生,给需要的病人床上擦身、洗头等护理,病区内备用指甲剪、针线、一次性剃须刀等生活需用品;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报纸、聊天等方法缓解疼痛;指导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止痛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予镇痛泵镇痛,并告知镇痛药物相关的反应,消除其顾虑。需要改变患者体位时,先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病人配合,动作轻柔、准确,一次性移动至舒适体位。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愉快的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来。通过由易到难、被动到主动、时间由短到长的循序渐进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逐步恢复肢体功能。骨科患者常并发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科学的饮食指导和腹部按摩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关键[3]。1.2.2.3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入院时安排同性别患者住一个房间,入院后护士自我介绍,介绍工作流程、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麻醉方式、预后、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隐私。耐心听取患者对疾病的忧虑,理解其对疼痛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并告知术后疼痛的规律使其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1.2.2.4社会舒适护理在生活上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使家属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积极创造条件让患者家属、朋友陪护患者,给患者以精神上安慰、支持、鼓励,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同时组织性情开朗、热情的患者以亲身经历的感受鼓励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恐惧和孤独感。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1.3疼痛程度与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1.3.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文字描述评分法[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剧痛5个等级,即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3级为重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4级为剧痛。1.3.2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5]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统一发放的《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和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72h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2.2两组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比较,见表2。2.3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疼痛对骨科患者的影响,首先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导致患者出现睡眠不足、紧张、抑郁等情绪波动[6],合并高血压者可使血压显著升高,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后果[7];术后剧烈的疼痛和不适造成肌肉、血管收缩,最后影响切口愈合,使术后康复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再植肢(指)及皮瓣坏死。舒适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活动,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是积极有益的。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可以达到全身性的舒适。通过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情感支持,纠正其负面情绪,为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力保证,促进了机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舒适护理使护患关系更融洽,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与交流。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疼痛程度及止痛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而且还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把舒适护理运用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是一种整体的、积极的选择。舒适护理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使护理目标更加直观,更具可操作性[1]。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春.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0,8(5):1374-1375.

[2]茹长英,张丽,赵金芝,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4(1):127-128.

[3]黄鸣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72-73.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4.

[5]张蓉,张瑾.舒适护理在骨科整体化护理中的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93-1694.

[6]许庆珍.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6):155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