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9:42:32

缩短范文篇1

关键词模具开发周期

Reducetheconstructioncycleofdiebyseizingkeys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experienceofapplyingtheprojectmanagementandconcurrentengineeringinKELONgroupfittingscompanymouldfactory,studiedthecharacteristicofmodular-designofdie&mouldandthetechniqueofdevelopmentofadie&mouldmodularCADsystem

Keywords:die&mould;constructioncycle

0引言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投入市场的迟早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模具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生产工具,模具开发周期占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户对模具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不少客户把模具的交货期放在第一位置,然后才是质量和价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模具开发周期包括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试模等阶段。所阶段出现的问题都会对整个开发周期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有些因素的作用是根本的、全局性的。笔者认为,人的因素及设计质量就是这样的因素。因此科龙模具厂采取了项目管理、并行工程及模块化设计等管理上及技术上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并改善设计质量,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1模具开发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为了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有关人员,并有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人员、设备等)与数据,控制项目进度的系统管理方法。

模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约束关系,并且每套模具的开发涉及到较多种岗位、多种设备。因此需要有负责人保证所需生产资源在模具开发过程中能及时到位,因此需要实施项目负责制。另外,项目负责制的实施还便于个人工作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模具厂有冲模工程部与塑模工程部。冲模工程部管辖四个项目组,塑模工程部为三个。模具任务分配方式以竞标为主,必要时协商分配。每个项目组设有一个项目经理、约两个设计员、四个工艺师和四个左右的钳工,工艺师包括模具制造工艺与数据编程人员。而其它的各种生产设备及操作员的调度由生产部的调度员统筹安排。如果项目组之间有资源需求的冲突而调度员不能解决时由厂领导仲裁。

厂内员工可通过竞职方式担任项目经理,选拔项目经理有三项标准:(1)了解模具开发的所有工序内容;(2)熟悉模具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善于管理和用人。

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项目经理应担负的职责。本厂项目经理的职责有:(1)负责组织项目组在厂内竞标、承接新项目;(2)负责与客户交涉,包括确定产品细节、接受客户修改产品设计的要求、反映需要与客户协商才能解决的问题;(3)检查产品的工艺性,如果产品工艺性存在问题,则向客户反馈;(4)制定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5)负责对承接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进度跟踪及内外协调工作;(6)负责完成组内评审及对重大方案、特殊结构、特殊用途的模具的会审;(7)负责组内成员的工作分配、培训及考核;(8)对组内成员的过失行为负责;(9)负责在组内开展“四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攻关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10)及时解决新模具在维修期内的各项整改及维修。

厂领导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与成本考核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考核项目组内员工,使责、权、利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并显著减少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

2模具开发的并行工程实施方案

并行工程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实施并行工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并行工程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DFMA)[1]。在模具开发中实施并行工程就是要进行产品及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检查。

笔者为模具厂提出并实施了如图1所示并行工程实施方案。IMAN是基于统一数据库的PDM系统,基于IMAN集成各种CAX及DFX工具,并利用IMAN的工作流模型实现了设计过程的集成。基于统一的产品三维特征模型,设计员利用CAD工具进行模具设计;工艺师利用CAM功能进行数控编程及CAPP进行工艺设计;审核者利用CAE功能进行冲压或注射成型过程模拟,利用DFX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以上工作可以几乎同时进行,而且保证了产品及模具的相关尺寸的统一与安全。这就使审查时重点检查模具的方案和结构。基于统一数据库,各种职能的人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某侧面的信息。

DFMA工具的开发是并行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以往的DFMA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中[2],DFMA工具被动地对CAD输出的产品特征进行评价,而不能在CAD系统产生具体产品特征前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加以指导,使CAD系统要经过多次设计―检查―再设计循环才能求得满意解。为此科龙模具厂开发了集成CAD系统的DFMA工具。DFMA的工作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FMA输出概念设计方案到CAD,这个方案具有最少的零件数量;第二阶段是,而CAD系统输出设计特征模型,经过特征映射后将制造特征模型输入到DFMA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通过这种途径使DFMA知识库得到尽早利用,为缺乏知识的CAD系统把握方向。

通过对产品与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的检查,就从源头消除了后续工序可能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出现缺陷和返工的可能性。

3模具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研究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3.1模具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具的零部件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条件,但目前模具设计中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与其它种类的机械产品相比,模具的模块化有几项明显特点。

3.1.1模具零件的空间交错问题

模具零件在三维空间上相互交错,因此难于保证模块组合后没有发生空间干涉;难于清晰地进行模块划分。

笔者采取以下办法来克服这个问题:(1)利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检测干涉;(2)按结构与功能划分相结合。模块划分就是部件划分并抽取共性过程。结构相对独立的部件按结构进行划分,设计出所谓的结构模块;而在空间上离散或结构变化大的部件则按功能划分,设计出所谓的功能模块。这样划分并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后,结构模块的结构可由结构参数为主,功能参数为辅简单求得;而对于功能模块,可由功能参数为主,结构参数为辅出发进行推理,在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中做出抉择。

3.1.2凸凹模及某些零部件外形无法预见

某些模具零件(如凸凹模)的形状和尺寸由产品决定因而无法在模块设计时预见到,所以只能按常见形状设计模块(如圆形或矩形的冲头),适用面窄;某些模具零件(如冲压模的工件定位零件)虽然互相配合执行某一功能,但它们的空间布置难寻规律与共性,因此即使按功能划分也不能产生模块。

笔者认为,模块化是部件级的标准化,而零件标准化可视为零件级的模块化。两个级别上的标准化是互相配合的。因此,要开发零件库并纳入模块库,以弥补模块覆盖不全的缺憾。当零件必须逐个构造时,一个齐全的便于使用的零件库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3.1.3模具类型与结构变化多

模具可有不同的工序性质,如落料、冲孔等;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简单模、连续模等;还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种类极其繁多。因此,必须找到适当途径,使较少的模块能组合出多种多样模具。

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1)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及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模块具有较大“可塑性”,能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可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化;(2)分层次设计模块。用户可调用任一层次上的模块,达到了灵活与效率两个目标。使用小模块有灵活多变的优点,但效率低,使用大模块则相反。

3.2模具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为了实施模块化设计,并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笔者基于Pro/E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模具模块化CAD系统。系统分两大部分:模块库与模块库管理系统。

3.2.1模块库的建立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3]。每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

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

模块设计完成后,在Pro/E的零件/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运用Pro/E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DefinedFeatures,UDFs)。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gph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成模块库的建立。

3.2.2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可塑性”目标。

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模块的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如果不满意该结果,用户可指定模块名称。在这一步所得到的模块仍是不确定的,它缺少尺寸参数、精度、材料特征及装配关系的定义。

在自动建模推理中,系统利用输入的尺寸参数、精度特征、材料特征与装配关系定义,驱动用户自定义特征模型,动态地、自动地将模块特征模型构造出来并自动装配。自动建模函数运用C语言与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开发而成。UDFs的生成方法及参数驱动实现自动建模的程序见参考文献[4]。

通过模块的调用可迅速完成模具设计。这个系统在本厂应用后了模具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在模块设计时认真考虑了模块的质量,因而对模具的质量起基础保证作用。模块库中存放的是相互独立的UDFs文件,因此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4总结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科龙集团某一新品种空调的模具从设计到验收只需三个月就完成了,按可比工作量计算,开发周期比以前缩短了约1/4,而且模具质量和成本都有所改善,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知衍译,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张林宣,童秉枢,王春河等,一种实用的综合集成DFA系统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1):69-72

3姜慧等,机械产品模块划分方法的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1999,(3):7-9

缩短范文篇2

一、现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1、具有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良好性,会通过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坏账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和推迟结转销售成本以增加存货等利润操纵方式来扭曲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推迟赊购商品和暂时偿还债务等方法人为地粉饰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误导信息使用者。

2、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指标中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数据均来自于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如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存货等不能或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有的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很差,甚至无力偿还债务面临破产清算。

3、易受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例如,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存货价值亦不相等,甚至相差很大。

4、分析方法存在问题。指标分析是偿债能力的主要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时,人们往往更乐于计算各项比率指标,注重定量分析,而忽视定性分析。比如在运用流动比率时,资产的构成、资产的计价、资产的变现能力、负债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流动比率指标的运用,如果只依据这一个指标的大小来判断,得出的结论难免有偏差。

5、分析指标设置存在问题。(1)动态指标用于衡量动态的企业偿债能力具有时滞性,是一种固化的静态指标,往往只注重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无法从动态上反映未来资金流量。比如,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计算均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而资产的变现和债务的偿还则是动态的。运用纯粹的静态指标来评价动态的偿债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同时也会产生分析结果的滞后性。(2)假设基础出现问题。指标体系所建立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错位,基于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所谓清算基础是指现有偿债能力指标认为应把全部流动负债及全部流动资产纳入指标设计的内容当中。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即企业是为了生存及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清算。资产不可能全部用于清偿债务,必须留一部分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负债也没有必要全部偿还。另外,资产除了具有清偿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增值功能,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基于清算基础,则资产的功能主次颠倒,资产的增值功能将不能充分地予以体现。应该剔除维持企业生产的必需资金以及那些现时不需要偿还的债务,使得指标的设计更加合理、贴近实际。然而,任何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清算而是为了持续经营并从中赚取利润,任何债权人将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企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清算价值而是为了如期获得资金的使用报酬并安全收回本金。所以,以清算基础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既不符合实际又不符合会计假设。

6、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亟待完善。现行的比较标准主要是按照国际惯例,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具有短期偿债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企业间存在行业、生产周期、经营规模、经营复杂程度等诸多差别,如果都使用统一的“2”、“1”本与未来价值的差别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

二、改进措施

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强调稳定、静态和保守的一些内容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科学构建新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

1、动态认识存货及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现有评价指标中的速动比率硬性地视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强于存货的设计,是不科学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1)如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的存货,基于增值的存货等,其变现能力很强并且价值相对稳定,甚至有增值的潜力。(2)应收账款变现能力有待进一步分析。比如账龄较长且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对破产企业的应收账款等,其变现能力很差,仅是报表中一个象征符号。因此要根据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具体特点对其变现能力进行比较评价。具体做法是:结合市场需求,对存货资产进行细分,逐一考虑其变现能力及价值;而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逐一分级考虑其变现能力及净值。此外,随着企业所处的宏观及微观环境的变化,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随时加以追踪、评价及调整,以便该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

2、重新界定有关资产及负债内容。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相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界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脱节。在现有指标体系下,企业的实际短期债务并未全部反映在会计报表的流动负债项目中。比如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长期借款中的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建设期中予以资本化的长期借款利息均属于企业的短期债务,应归集到流动负债中。同时,企业可用于快速变现偿还的资产也并未全部反映在会计报表的流动资产中,未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可快速变现的长期资产以及或有负债和担保抵押等事项,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在重新构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内容时需要把以上因素考虑进去。同样,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内容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即时加以调整、修正。新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内容应该重新界定如下。

(1)流动资产是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因此,首先应将一个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积压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预收货款的存货,用于购买或投资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其次,再加上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中可能获得有关责任人、保险人给予一定的赔偿或补偿以及待处理资产本身的残值,存货、有价证券变现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

(2)速动资产,应是在短期内确有把握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例如作为短期投资的已挂牌交易的有价证券,可以将其市价列入速动资产中;应收票据本身持有时间短,变现能力强,可列入其中;对于应收账款应列明具体的收款时间确认速动资产,比如收款时间在半年(或三个月)内的列为速动资产,超过半年(或三个月)收款的不作为速动资产等。修正后的速动资产范围:货币资金+以挂牌交易价格列示的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列为速动资产的应收账款。

(3)流动负债,预收账款是企业预先向顾客收取的销货款,作为流动负债并不合理。因这项负债不需要企业以现金偿还,用存货偿付即可。在计算流动比率、速冻比率时,预收账款应作为分子中存货的减项并从分母中扣除。同时还要考虑或有负债增加流动负债的可能。

3、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建议增加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保守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较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上述保守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一些其他可能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信誉不高的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净流入来源于现金流量表,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所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比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3)现金支付保障系数。现金支付保障系数=本期可动现金资源÷本期预计现金支付,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现金支付,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系数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先导性。

4、重视行业差距和行业本身的特点。根据历史一般经验,我国重工业强于轻工业,重私营、外企强于国有和集体企业。比如同样速动比率为0.8的一个钢铁企业与一个纺织企业,其所折射的内涵可能是不一样的,即它们所面临的企业风险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注重企业差异的横向对比和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相结合。

缩短范文篇3

造船行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制造业,其生产方式属于订单式生产,造船生产周期中的特性包括船舶生产流程复杂、生产数据量大、设计占有重要地位、零组件及装备少量多样、供货商生产模式与造船产业生产管理环环相扣。1.1船舶物资种类繁多且要求不一。船舶物资通常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标准件是指市场可以买到的通用物资;非标准件是指需要按规格要求定制的物资。船舶物资市场广大但又狭小,大是因为品种多、需求量大,比如钢材是造船需要大量采购的;小是因为有些物资需要按要求定制或使用少或很难买到,比如船舶主机每艘船只需一台且需要按船东要求定制。1.2采购的物资相对成本差距大。船用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22%~25%,电气及电子仪表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20%,推进动力装置及其配套系统占总成本比例高达10%,舱室机械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8%~10%,甲板机械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5%,由此可见每部分船舶物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同时占用资金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3供应源分散。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大力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船舶物资的供应商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船舶物资的供应一部分是由国内的船舶配套企业供应,还有则是依靠国外厂商供应。这种供应源分散的外部环境非常影响造船企业物资的采购而且还加大了替代产品的变换成本。1.4物资需求时间不一。每个生产阶段所需要的物资不一样,如果很早将后阶段需要的物资采购放置仓库将会占用很大的库存和资金,且容易形成积压。例如在造船中需求量非常大的钢材,如果材料到场日期距下料日期的间隔过长,不仅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还占据着很大的场地资源;但如果间隔过短,可能会造成物资不能按期到货导致生产缺货的风险。1.5采购风险不同。采购过程并不是都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可能会存在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采购物资的到货时间。当船舶市场需求量增大,船企手持订单增多,而船舶配套企业任务饱和,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状况,例如关键设备不能到位、相关厂商售后服务缺失或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船的生产进度。1.6各物资对船厂的重要性不同。不管从物资价格或者是船舶核心物资来看,不同物资对造船企业而言都会多多少少存在主次地位之分,比如主机和座椅对船厂的重要性显然不同。同时,造船总装厂提供的船舶所需的主机、甲板机械等物资备件对船舶配套设备的服务依赖性也很强,不仅要求供货及时,现在还需要供货方到场调试安装。

2船舶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念

2.1选择决策零库存物资。并不是所有的船舶物资都可以实施零库存管理,必须根据物资自身特点有针对地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深入地分析,决策出适合零库存的物资。2.2确定备货数量。1)生产计划排期: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排期,确定物资的纳期计划,先确定初步交货期,其次随着生产进度与技术协议来逐步确定后期的各确切交货日期,从而确保物资的采购计划满足并协同生产工作的需要。2)物料需求清单:物资的需求计划必须要得到设计人员的协助来完成,设计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和实际,制定严格规范的《物资订货清单》《技术联系单》和《图纸修改单》,船舶物料需求清单与生产计划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制定严格、规范、可靠的物料需求清单。3)制定安全库存:在实施零库存管理的物资需要专业根据经验及物料历史使用和预测使用频率估算一个生产计划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的制定是在保证生产不缺料的基础上使库存量最小且不产生呆料。2.3确定备货周期。物资采购部门需与供应商确定好备货周期,给供应商准备货物的时间。供应商根据船舶企业的需求筹集或生产备货,按时按质按量准备好应交货物,以保证按时出运,备货周期是交货前期的准备时间。2.4联系供应商送货。根据采购计划周期设定、数量需求、安全库存等信息进行MRP计算,形成采购计划,同时将采购计划按任务的形式下达给采购员指导其进行采购。业务员与通过质检部审核(评估条件包括:供货范围、价格条件、交货期限等)的愿与其长期合作、风险共担的优质供货商进行对接,采购任务调整完成并经审核后,采购人员在公司授予的职权内代表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2.5入库。供应商到货后由采购员进行到货登记,并向质检部提交检验申请进行检验,采购业务人员对物资的品种、质量要及时进行开箱验货,并控制交货期,不符合要求的货物要与服务商及时调换或补充,经检验合格且清点无误后仓库管理人员要记入库存台账,将物资的类型、数量、到货时间等信息录入到系统中,自动形成唯一的用于对物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条形码。2.6物资领用出库。包括集配物资出库和零星物资领料出库,仓库管理人员收到领料单时,仔细核对领料单上的物资名称、数量、型号、规格等项目是否与托盘一致。核对无误后,仓库管理人员在领料单上签字,并安排物资出库,同时需要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进行出库操作。2.7统计货物的消耗。在先前设定的生产周期末,仓库管理人员统计这一生产期间内的物资实际使用量以及剩余物资量,并与库存系统核对是否一致,并将最终情况汇总给采购部门。2.8结算,财务付款。在约定时间点,采购员与供应商以约定的协议价格办理结算,财务进行存货核算审核,付款,供应商开取采购发票,完成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财务部门根据各部的物资领料单做物资出库单,再根据物资出库单做物资入库单,使之相冲抵,实现零库存。

综合传统管理流程和零库存管理流程,可以看出在供应商选择和物资结算这两步有很大的差异。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传统库存管理流程每次采购偏向选择报价低的供应商,零库存管理更偏向长期合作的优质供应商;在物资结算方面,传统库存管理是在物资到货入库时就与供应商结算,零库存管理是在一个生产周期末,在生产制造完后与供应商结算,采用“先用后结”的原则。由此可见,零库存管理相比传统管理在资金占用和供应商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此外,在管理思想上,零库存管理不仅将库存量控制在最小水平同时也是比传统库存管理更精益。

3结语

通过更全面的研究方法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库存管理研究,真正促进我国造船企业库存管理的有效变革,使其对企业借鉴更具实际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许伯利.向物资管理要效益[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7(1):24-25.

[2]冯亮.基于RFID的供应链仓储管理研究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7.

缩短范文篇4

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来拉近距离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现在许多大学里面,都存在一些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这些老乡会、联谊会就是通过老乡关系把同一地方的学生召集在一块,组织起来。同时也通过老乡会来相互帮助、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对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跟自己无关的则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谈中这类关系的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谈的气氛,打通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设防”。同志就常用这种“拉关系”的技巧。建国后接见民主人士时,凡是与他有点亲戚关系的,以及通过师生、故友的关系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刚一见着面,没出两三句话,他就爽直地和盘托出其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在“我们是一家子”的爽朗笑声中,气氛亲热了许多,使被接见者倍感亲切。

以感谢方式来加强感情

我的一个同学在跟一个高年级学生接触时的头一句话就是:“开学时就是你帮我安置床铺的。”“是吗?”那个同学惊喜地说。接着两人的话题就打开了,气氛顿时也热乎了许多。那个高年级同学的确帮过我们许多人,不过开学初人多事杂,他也记不得了。而我这个同学则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这些,给对方很大的惊喜,也使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对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很大的帮助感到高兴。见面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点出,无疑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因此,初次见到曾帮过自己的人时,不妨当面讲出,一方面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另外无形中也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从对方的外貌谈起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当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

缩短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供给链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优势。然后指出在供给链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供给商选择新问题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选择供给商应该考虑的一般原则和环境因素,最后阐明了供给商选择的方法和流程。

论文:供给链;合作机制;供给商选择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和企业的竞争逐步转化为供给链和供给链之间的竞争。供给链管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和供给商建立协同的战略伙伴联盟、实施电子商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供给链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同一供给链中上下游实体之间达成的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建立良好的供给链合作机制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反应时间的缩短以及新市场价值的创造等,其核心新问题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

一、供给链合作机制

1.供给链合作机制的产生

供给链合作机制形成于集成化供给链管理环境下。集成化供给链的管理思想强调供给链上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这种环境下,有两种种因素驱动供给链合作机制的形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上。通过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把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伙伴来完成,那么企业就能集中精力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可以让企业在其他领域利用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其他业务。

(2)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都要求企业需要具有快速反应、满足顾客需求并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能力。假如供给链上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那么企业就能更快速更准确的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运作的高效率,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2.供给链合作机制的优势

供给链合作机制是将供给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将企业内部供给链以及企业之间的供给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建立供给链合作机制使得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减少整个供给链上产品的库存总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整个供给链的运作绩效。

(2)企业对供给商管理的监控和交易成本变小。

(3)企业可以实现集中采购,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二、供给商的选择

1.供给商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1)核心竞争力原则。要求供给链合作伙伴都必须拥有各自的可利用的核心竞争力,并并使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相结合,才能提高整条供给链的运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快速高效的物流,高质量的服务,成本的降低,快速的新产品研制等。

(2)同理念原则。形成供给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应该拥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若价值观及战略思想差距过大,合作必定以失败而告终。这两方面都会极大地影响双方合作的兼容性。

(3)精简原则。整条供给链上的节点企业不应太多,在选择合作伙伴是应保证少而精。供给链过长,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增加成本和风险。

2.供给商选择应考虑的环境因素

建立供给链合作机制是处于合作各方的关系的大环境中的,合作关系的大环境对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起着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应该考虑以下4个环境因素:

(1)信任度。这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供给商伙伴关系能否建立成功,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度。相互之间的信任能够使双方实现信息共享,利用他们互补的优势和技能减少交易成本,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2)合作愿景。这是选择供给商的最基础的环境因素。供给链上的供给商需要有合作意愿,并对未来合作的方向和目标有相同的理解。拥有共同的合作愿景才能建立供给链合作机制。

(3)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在合作时可能会引起文化冲突。因此,需要事先了解合作双方的企业文化的异同点,尽量选择接近自身文化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同时要进行文化融合。

3.供给商选择的方法

供给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1)定性选择。定性选择一般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专业人员的判定来选择供给商,主要包括直观判定法、招标法和协商选择法。这种方法直观、简单易行,但有些草率,主观性非凡大。

(2)定量选择。定量选择是根据某个或某类指标和因素做具体数值分析,根据所得的结果来选择供给商,常用的主要是采购成本法和ABC成本法。这种方法客观性强,但是计算量大。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神经法(ANN)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供给商选择是一个包含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的多目标评价新问题,要结合制造企业的评价选择的标准、供给商的状况等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供给商选择结果尽可能客观和公正。

参考文献:

马士华林勇:供给链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马士华林勇:供给链管理(第二版)[Ml.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顾海:供给链管理下的供给商选择探究.同济大学,2006.

缩短范文篇6

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来拉近距离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现在许多大学里面,都存在一些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这些老乡会、联谊会就是通过老乡关系把同一地方的学生召集在一块,组织起来。同时也通过老乡会来相互帮助、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对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跟自己无关的则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谈中这类关系的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谈的气氛,打通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设防”。同志就常用这种“拉关系”的技巧。建国后接见民主人士时,凡是与他有点亲戚关系的,以及通过师生、故友的关系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刚一见着面,没出两三句话,他就爽直地和盘托出其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在“我们是一家子”的爽朗笑声中,气氛亲热了许多,使被接见者倍感亲切。

以感谢方式来加强感情

我的一个同学在跟一个高年级学生接触时的头一句话就是:“开学时就是你帮我安置床铺的。”“是吗?”那个同学惊喜地说。接着两人的话题就打开了,气氛顿时也热乎了许多。那个高年级同学的确帮过我们许多人,不过开学初人多事杂,他也记不得了。而我这个同学则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这些,给对方很大的惊喜,也使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对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很大的帮助感到高兴。见面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点出,无疑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因此,初次见到曾帮过自己的人时,不妨当面讲出,一方面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另外无形中也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从对方的外貌谈起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当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公务员之家:

缩短范文篇7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恶性肿瘤;交通事故;死亡原因;伤病关系

一、案例

(一)案例1

1.简要案情:姜某,男,65岁,2017年12月31日因车祸致伤,伤后行保守治疗,于2018年1月25日死亡。委托鉴定机构对其:(1)对姜某的死亡原因进行鉴定;(2)对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姜某的损伤与姜方成死亡原因的因果关系、即交通事故损害所占参与度进行鉴定;(3)对姜某预期生存期限进行鉴定。2.病史摘录。入院查体:神清,Bp150/84mmHg,于头部轻触痛,颅骨完整性无明显改变,左面部疼痛,触痛肿胀,于胸部未见特殊,两肺呼吸音粗,心率75次/分,腹软,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于左膝关节触痛,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CT提示:(1)双侧顶枕叶混杂密度影,考虑肿瘤性改变;(2)左侧颧弓及颞骨骨折。X线片示左胫腓骨未见明显外伤性骨折。彩超示左肾结石,左肾囊肿,前列腺增大,肝胆胰脾右肾膀胱未见异常。诊断:(1)颧弓骨折;(2)颅内肿瘤;(3)腹部软组织伤;(4)左下肢软组织伤;(5)肺癌伴肺内、纵膈、左侧肾上腺转移。临床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止痛等对症治疗。3.阅片。2017年12月31日CT:左侧颧弓、颞骨骨折,左侧顶叶后部及右侧枕叶环形高密度结节伴水肿,符合肿瘤学病变。2018年1月2日CT:右肺下叶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纵膈淋巴结肿大,左侧肾上腺转移。

(二)案例2

1.简要案情:刘某,男,67岁,2018年5月29日因车祸致伤,伤后行保守治疗,于2018年10月6日院外死亡。委托鉴定机构对其:(1)对刘某的死亡原因进行鉴定;(2)对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刘某的损伤与刘某死亡原因的因果关系、即交通事故损害所占参与度进行鉴定;(3)对刘某预期生存期限进行鉴定。2.病史摘录。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左侧颞部处可见一长约4.0cm伤口,伤口深及皮下,出血,皮缘齐,枕部可见不规则伤口长约4.0cm,伤口挫伤重,皮缘不齐,出血,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耳鼻口无溢液,伸舌居中,颈软,无压痛;脊柱无畸形,骨盆挤压征阳性,左侧髋臼、臀部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可。辅助检查:CT示(1)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并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后顶部皮下血肿并皮下积气;(2)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3)骨盆多发骨折并盆腔内积血表现;(4)骨盆多发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块,考虑转移瘤表现。临床予以预防感染、神经功能恢复药物对症处理。出院诊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挫裂伤;骨盆多发骨折并左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骨盆转移瘤;左胫骨下端骨折;肺癌,双侧胸腔积液。2018年10月6日死亡。3.阅片。2018年5月29日DR片:骨盆多发骨折并左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左胫骨下端骨折。2018年5月29日CT: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并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后顶部皮下血肿并皮下积气;骨盆多发骨折并盆腔内积血表现,骨盆多发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胀,考虑转移瘤表现。2018年5月30日CT:右肺上叶占位符合右肺Ca并双肺、纵隔淋巴结、双侧肋骨转移CT平扫表现;双侧胸膜肥厚,双侧胸腔积液表现。

二、讨论

(一)关于死亡原因

1.两案例均因车祸致伤,存在明确机械性外力作用史,案例1姜某外伤性改变为左侧颧弓及颞骨骨折,案例2的刘某外伤性改变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挫裂伤,骨盆多发骨折并左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左胫骨下端骨折,均为非致命性损伤。2.均在伤后第二日诊断为肺癌并伴转移,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程时间、影像学改变等,伤后即发现肿瘤性病变,本次交通事故难以形成,其肿瘤病变系自身疾病性表现。3.伤后短时间死亡(案例1伤后1个月死亡,案例2伤后4+月死亡),死亡后均未行尸体解剖。法医学尸体解剖是判断死亡原因的金标准,本例死后未行尸体解剖,无法医组织病理等判断其具体死亡原因及分析死亡启动机制,缺乏具体死因直接认定的依据,鉴定人不推测或臆断其死亡原因。但可以根据所提供资料,判定交通事故所致损伤与死亡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交通事故损伤与死亡发生因果关系及参与度分析如下

1.交通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死亡,从发生时间上来说,交通事故损伤与死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2.案例1姜某系右下肺癌伴同侧肺内、纵膈淋巴、左肾上腺、颅内转移,案例2系肺癌伴骨转移,分期为IV期,故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在此基础上发生交通事故,虽不能明确其死亡原因,但因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不排除外伤后打击、卧床等可能加重肺部病情,降低其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死亡发生、发展存在不利影响,故建议以交通事故损伤对死亡的发生的轻微原因认定为宜。

(三)关于预期生存期的认定

交通事故对患者最终死亡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一定程度上对死亡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从而交通事故的原因力要求车方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但如果仅仅根据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意见(以死亡为后果,外伤对死亡的原因力大小),用死亡赔偿金等赔偿总额乘以责任系数,此种计算方式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对肇事方来说是不合理的,若出具的鉴定意见含糊不清,鉴定意见无法明确量化,也难以用于赔偿审判,故可以用预期生存期作为该类案件可量化的后果。

(四)关于后果的量化依机会丧失理论

[1],只对受害人遭受的最终损害的部分赔偿,而非全部赔偿,即对预期生存期部分进行赔偿。预期生存期”是指综合患者所罹患疾病的预期生存时间,如不同疾病患者的存活机率、5年生存期等等,在医疗领域中通过大量文献数据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积累了很多可靠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认定生存机会的参考,用以评估该类低治愈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类)患者可能生存时间长度的一个量值[2]。案例1,根据伤后CT片、临床表现,结合临床专家会诊意见,姜某肺癌伴同侧肺内、纵膈、左肾上腺、颅内转移诊断成立,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统计,其预期平均寿命年限约为6个月。案例2,根据伤后CT报告、临床表现,结合临床专家会诊意见,刘某右肺Ca并双肺、纵隔淋巴结、双侧肋骨、骨盆转移(Ⅳ期)诊断成立,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统计,其预期平均寿命年限中位时间为6-10个月。

(五)预期生存期的理论基础——生存机会丧失

按照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损伤结果不可避免或很可能不能避免时,因果联系不能有效建立,无论被告过错多么明显,损害都不可能归责与被告。为避免有过错的被告以损害后果不可避免为由逃脱惩罚,各国相继采用了机会丧失理论。机会丧失是指“如果因B的侵权行为破坏或减少A获得更有利结果机会,那么A可以就该类机会减少的程度请求被告予以赔偿。”作为保护受害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机会丧失理论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3]。如果没有生存机会丧失这一概念,按照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全有或全无”赔偿原则,认为该患者所患疾病的治愈率极低,则免除交通事故的责任,患者将无法得到公平的、合理的赔偿;同样,认为交通事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这对肇事者也是不公平的[4]。目前生存机会丧失理论在我国主要被应用于医疗过错的鉴定,而本二案例是借鉴其低治愈率患者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生存机会丧失理论,结合其自身疾病与外伤作用力程度,认为虽然低治愈率患者可治愈率极低,因病死亡的概率极大,但交通事故所致损伤使患者因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不排除外伤后打击、卧床等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降低其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死亡发生、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因此,认定交通事故所致损伤与不良后果的发生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在这一理论逻辑下,患方对于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适当减轻,其比较容易达到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要求,患方只要证明交通事故损害与死亡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即可推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成立,而不需要去证明交通事故与死亡之间因果关系确实存在,以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代替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并将预期生存期作为赔偿对象,以交通事故损伤与死亡发生因果关系及参与度为系数,即造成损失的基础上乘以参与度(相当于数学期望),最终由法官酌定赔偿数额。生存机会丧失是一种中间损害状态,这种中间损害虽然其确定性没有一般认为损害的强,但其非主观臆断,存在科学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因此生存机会丧失的认定对这些特殊损害的鉴定和赔偿的确定性有重要意义[5]。为司法鉴定,也为法官审理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审判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田韶华,樊鸿雁.论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J].法商研究,2005(04):96-102.

[2]周旻,夏晴.以期望生存者缩短为损伤后果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9(06):81-84.

[3]马辉.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4]陈煜鹏.论生存机会丧失原理——以医疗损害责任中损害认定的例外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19(09):148-161.

缩短范文篇8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对国外企业和产品开放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但是,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较弱,因此,入世后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巨大的化学品市场给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带来商机,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缩短和国外同行企业的差距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化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化工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弱势

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同时,我国化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同时,我国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3、化工企业缺乏国际市场观念

我国化工企业市场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缺乏大市场营销的思路,搞营销组合适摆脱不了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缺乏以市场占有率为中心的营销组合规划。入世后,我国的化工企业应积极适应国际市场规则,转变观念,提升外贸竞争力。

4、化工企业国际营销渠道不畅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化工企业产品的销售份额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真正通过我国自己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却很少,大量的产品不得不通过外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化工企业实际上只赚取了很少的利润,大量的潜在收益在营销过程中“肥水流入外人田”.我国化工企业要积极开辟自己的营销渠道,使产品能更好的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市场上,提高利润率,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化工企业对外贸易的对策

尽管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经济规模,劳动力密集,原料易得便宜加之一定的政策保护等优势,但以上分析的弱势还是相当明显的。所以要增强企业外贸竞争力,从特点入手,还必须考虑相应的对策,具体评述如下:

1、调优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壮大企业实力

化工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主要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要利用好外贸窗口,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2、深化化工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3、更新外贸观念

要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要重视市场调研。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要讲究市场策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要按市场需求定价。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保持供求平衡。要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整顿我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缩短范文篇9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变革与基础技术平台转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的现实需要。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十五”再攻关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到1999年底,银行系统已经配置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01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4.9万余台,销售点终端(POS)33.4万台。

2.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内联网建设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初步完成了本系统内联网的建设,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金融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建设成连接全国250多个城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的金融数据通讯帧中继骨干网,支撑金融数据的传输。

3.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

(1)初步建成全国范围的电子清算系统。“八五”期间,人民银行已经建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现已开1409个电子联行收发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1000多个发达县。2000年,全国转发往帐3163万余笔,转帐交易金额235488亿元。“九五”时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电子汇兑系统,客户的异地转帐业务24小时内就可到帐。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银证转帐系统进行证券帐务信息的交换。

(2)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到2001年9月底,全国共有发卡机构55家,发卡总量超过3.58亿张,发行国际卡近20万张,全国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发展到13万个,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邀商户已发展到15万个,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5.1万台,销售点终端近35台。建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及18个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此外,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和支付网关已经开通,支持了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3)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提高了央行的办公效率,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实现了经网络传送机密红头文件。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和网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经在部分城市投入生产试运行,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银行间清算效率,加速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4.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日处理量达到数十万笔。在全国5000多个保险独立核算单位部署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高度集中。此外,随着全国保险三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各类网上保险应用也将有一个实质进展。

5.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这为我国金融业实现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也未能形成统一体系,且尚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联机处理系统也存在接口和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给信息交换、系统整合带来了困难,而且也极易形成各种安全隐患。

3.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9.11”事件也给我国金融业深刻的启示,即必须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尽可能地保证国家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5.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以业务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统偏重于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高层次客户多领域、个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务需要,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致银行风险管理失控、丧失业务机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等问题。

6.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动作模式,成为金融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按照银行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将银行信息化分为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五个层次,目前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前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7.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尚不健全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金融业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机制还不能适应竞争环境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入世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缺乏一种现代管理科学指导下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体制臃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

8.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金融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如电子签名、电子证书等)的合法性、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急需国家立法界定。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借助于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依赖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探讨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应对国际金融业挑战,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的总体框架是:战略研究为金融信息化的龙头,网络建设为金融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和安全为金融信息化的保障,银行、保险和证券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金融信息化的应用。通过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制定出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及发展道路;

2.建设金融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包括制定金融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信息化产品的生产提供统一的企业标准;

3.到2003年底,完成覆盖全国数十万金融机构的跨系统网络间互联平台建设,基本实现金融服务综合化、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实现银行卡联网联合;

4.基本实现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初步建立起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为金融系统进行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

6.实现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新型金融服务,在金融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总之,通过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将为未来的金融信息化搭建一个基本框架,而这一框架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EB]北京:金网在线,2003.3

[2]卢小冰.推进金融信息化,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简介[J]中国金融电脑,2002.1

[3]唐世渭,童云海.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十五期间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电脑,2002.8

[4]董丽英.从入世看我国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2.2

[5]王元龙.加入456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0.3

[6]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02.3

缩短范文篇10

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来拉近距离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现在许多大学里面,都存在一些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这些老乡会、联谊会就是通过老乡关系把同一地方的学生召集在一块,组织起来。同时也通过老乡会来相互帮助、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对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跟自己无关的则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谈中这类关系的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谈的气氛,打通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设防”。同志就常用这种“拉关系”的技巧。建国后接见民主人士时,凡是与他有点亲戚关系的,以及通过师生、故友的关系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刚一见着面,没出两三句话,他就爽直地和盘托出其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在“我们是一家子”的爽朗笑声中,气氛亲热了许多,使被接见者倍感亲切。

以感谢方式来加强感情

我的一个同学在跟一个高年级学生接触时的头一句话就是:“开学时就是你帮我安置床铺的。”“是吗?”那个同学惊喜地说。接着两人的话题就打开了,气氛顿时也热乎了许多。那个高年级同学的确帮过我们许多人,不过开学初人多事杂,他也记不得了。而我这个同学则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这些,给对方很大的惊喜,也使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对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很大的帮助感到高兴。见面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点出,无疑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因此,初次见到曾帮过自己的人时,不妨当面讲出,一方面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另外无形中也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从对方的外貌谈起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当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