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行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38:20

水行政

水行政范文篇1

1.1行政指导的起源和发展。根据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带有强制性,行政执法方式可以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方式,也就是平常人们说的刚性方式和柔性方式,前者表现为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形态,权力特征明显,显示行政意思主治;后者表现为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形态,权力色彩平淡,需要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合意。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执法方式。行政指导的兴起源自于日本二战后,由于经济受到二战的重创,行政强制手段对于萧条的日本经济及民众收效甚微,故而诞生了行政指导。在国际社会,随着行政模式由传统的秩序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走向给付行政、服务行政等现代行政的情况下,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软灵活的行政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并且“日益广泛运用于各国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例如日本、德国、美国和法国。但是,从总体来看,各国的行政指导立法迄今还比较零散、粗疏且发展不平衡,比较而言,日本是当今制定有关行政指导法律规范最多和比较完整的国家。1.2行政指导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简言之,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为谋求当事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且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指导是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最具有代表性的柔性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特征。同时,行政指导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合法性、正当性、自愿性和必要性原则。根据行政指导对象是否特定,将其分为抽象型(普遍性)行政指导和具体型(个别性)行政指导。政府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行政指导不仅仅是一种微观的、个别性调整手段,如示范、规劝、告诫、警示、提醒和约谈等方式,同时也应包括非拘束性(指导性)的行政规划、产业政策、信息等宏观性调整方式,还应包括遵循法律位阶原则,制定诱导性的法律规则等普遍性调整方式。当前,实行行政指导的国家大都认可其普遍性和个别性两种形式,只是在实务中有的国家主要是针对特定相对人而做出具体行政指导,有的国家则并行兼用抽象的和具体的行政指导行为。1.3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运用状况。21世纪初,行政指导在福建省泉州市等工商系统进行试点,后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工商系统以及江苏省苏州市进行了推广。目前国务院一些部委以及一些省市通过制定统一行政程序的地方立法或民族地方立法出台过一些行政指导法律规范,用于调整行政指导行为,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部门规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规则》;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五章第二节为“行政指导”;2010年北京市在规范性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随后,行政指导在北京各个行政执法领域都有所实践。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城管等部门还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指导文书范本。截至目前,特别是在工商管理领域,以福建省泉州市、吉林省等地为代表的地方工商机关,在实施行政指导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改善与相对方的关系、帮助相对方发展、促进行政执法和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同时,在行政管理实务中,行政指导作为一类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还不太成熟,在行政指导的制度建设、程序规范以及监督约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水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指导的现状及问题

2.1现状。在我国,行政指导毕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起步较晚的行政管理方式,所以在水务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不太成熟。目前,在水行政执法中,尚无调整行政指导行为的专项文件,但是上述行政指导行为在水务工作实践中已大量存在,既有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指导方式,也有针对特定相对人的提醒、建议、规劝、约谈等方式,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提醒排水户按期办理排水证,集中约谈超标排水单位,规劝在禁止游泳水域游泳的人员。水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指导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1)通过官方网站和服务窗口等平台向全民宣告相关信息和咨讯供民众知晓及参与,并提供便民服务。例如,在行政审批大厅发放《办事指南?,既可节省行政相对人办事时间,又可提髙行政机关办事效率。(2)指导帮助行政相对人完善涉水事务行为,预防或者避免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行为发生。例如,在北京市水务局层面,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针对开办餐馆的单位制定相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对这类商户的取水和排水行为予以事前指导。(3)法律法规虽赋予行政管理机关监管职责,但未明确监管措施和手段或处罚权在其他部门。例如,根据《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为了保护群众人身安全,在虽未禁止游泳、滑冰等水上活动但存在危险的水域,水政监察人员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劝阻野泳、野钓、野冰等危及生命安全的涉水行为。(4)与实施行政处罚相结合使用。在执法实践中,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执法人员处罚前、处罚中、处罚后一般都会对相对人做说服教育的工作。所以,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一般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先指导,后不处罚;二是先指导,后处罚,之后再指导;三是先处罚,后进行指67导。例如,餐饮单位未安装隔油设施,经告诫并指导,行政相对人主动安装了隔油设施,因而依法对其不予处罚。又如,对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无家可归、捡拾废品人员在进行了说服教育、规劝引导之后行政相对人纠正了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而且事后执法人员引导行政相对人到社会救助站寻求帮助。再如,在对私自接入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餐饮户进行处罚之后,执法人员多次协调市排水集团上门解决该餐饮户排水难问题,最终将其排水管线接入了市政污水管线。上述行政指导行为在水务管理中已普遍存在,并且效果良好,只是由于没有对于行政指导这一执法方式予以明确界定,这类行为被作为一般的监管行为来看待,或者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实施了,但是在执法文书中没有被体现出来。2.2存在的问题。2.2.1对行政指导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统一。在水务工作实践中,对行政指导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广义的用法,认为在执法中的一切指导、帮助行为都属于行政指导,包括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案件过程中前、中、后的指导行为。第二种是狭义的用法,只将其限定在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案件之外的、以指导形式结案的行政行为。作为执法方式之一的行政指导应取其广义还是狭义,还没有统一和明确。同时,对于行政指导具体包括哪些方式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将不利于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的开展和推进。2.2.2缺乏行政指导考核激励机制。对于水务执法实践中已经存在的大量的行政指导行为,包括市水务局层面的普遍性行政指导以及各被授权单位的具体行政指导行为,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纳入依法行政考评体系,有碍于激发行政管理单位开展行政指导的积极性以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2.2.3缺乏相关规范性文件及文书规范。虽然行政指导这一新的执法方式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尚无调整行政指导行为的专项法律法规,仅有少数部委及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水利部还没有出台行政指导方面的政策文件,直接影响到这一执法方式的实践和推广。所以需要出台一些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文件作为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法律依据,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3界定和推广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的措施建议

水行政范文篇2

关键词:水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水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水行政执法是指各级水行政管理部们根据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对我国水资源进行管理,水行政执法也是当下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众多原因,我国水行政执法仍存在众多弊端,使得我国水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当下水行政执法,找出问题找出对策。

一、水行政执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相关部门的执政执法依据。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水执政执法仍存在着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涉水活动比较多,水执政力量比较分散,因此,我国的基层执法执政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基层水执法执政人员素质不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基层水执政执法人员有的没有掌握应当的水专业知识,有的不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制约了他们的执政水平。还有的执政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执政人员的执政水平不高,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很好地解决。还有的执政人员自身法律意识便很薄弱,自身便不能做到依法执政。另一方面,我国的基层水执政执法体系并不完善。基层水执政执法单位是没有办法作为独立个体行事处罚权的,他们往往受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这就限制了基层水执政部门执政的及时性、有效性,带来了一定的执政成本。最后,我认为在执政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政人员不重视对违法案件源头的处罚,而只重视对违法案件的经济处罚的问题。但是这种经济处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处罚过后,相同的案件仍会发生。

二、水行政执法对策思考

(一)完善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法规政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可以指导当下的水执政执法现状,仍有许多法律不能适应现当代社会的需要。并且我国应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水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首先基层政府应该意识到水行政执法的重要性,给与水行政执法部门一定的独立权,使得他们可以独立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并且要加大在群众中的法律宣传力度。时常召开一些宣讲会,提高群众对水法规的认识,努力使群众们做到遵纪守法。使人民群众做到自觉不破坏水工程,自觉遵守水法规,自觉举报水违法时间。并努力使群众们自觉参与水执政执法事件,为水执政执法建言献策。只有提高群众们对于水法规的认识,才能为水执政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完善相关水执政执法机构体系。我国的执政执法体系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相关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相关体系。第一,我认为应该专门设立水行政执法机构作为专门管理水事业的执法机构。该机构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依次在省市县镇设立相关的部门。在人员编制上,可以根据当地的水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数量的人员。并且,还应该积极与财务部等部门商议,明确好当地水执政执法部门的资金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尽量提高队伍装备水平,为队伍配备好手电、帐篷、摄像等必要的设备,并为执法执政人员提供相应的补贴、保险。另外,水执政执法部门应做好职责分工并做好相应的赏罚措施。当地各级领导班子应结合当地情况、每年的工作重点,提前做好职责分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各级政府应结合每年的工作情况与工作汇报,对表现优异、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给予表扬;对于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员给予批评。(三)积极推进与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水执政执法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与公安部门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合作意识。双方应紧密配合,严格执法,解决当地的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共同肩负起维护当地水资源与水利设施的重任。另外双方还应该强化日常联系,定时召开相关的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做到无缝衔接,提高办案效率。另一方面,当地水执政执法机构还应加强与当地法院与检察院的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当遇到重大违法案件时,法院可以给予应当的解决措施,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维护法律法规。当遇到重大案件时,水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做到与公安部门、法院、检察院的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相应的标准,统一相应的检查方法,建立起高效的执法与司法衔接体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目前的水执政执法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人民的幸福安康。但挑战与希望并存,希望各地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重视水行政执法状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行政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国水行政执法水平,改善水行政执法现状,促进我国水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先营.浅析当代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2):247-246.

水行政范文篇3

该局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两度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红盾护农’先进单位”,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机关”和“省级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杨凌示范区评为精神文明“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单位。2008年9月,征收多年的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停征,这一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给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传统的以收费管理为龙头的市场监管模式带来了根本性冲击。为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杨凌工商局于去年下半年“两费”停征之初,从转变行政理念、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出发,推出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指导,尝试将“说、劝、商、引、帮”等方法引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各环节,在调整工商工作重心、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回归到位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引起了系统上下的热烈反响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

行政指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产物。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9条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由此,行政指导在我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被一些地方应用于依法行政的实践之中。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指导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的范围内,按照法律精神、原则、规则和政策规定,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有效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管理方式。

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主动补充性、相对单方性、方法多样性、广义合法性等特点。就其涵义来说,第一,行政指导的目的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推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广大消费者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第二,行政指导的范围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行政指导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第三,行政指导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不能与之相冲突;第四,行政指导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第五,行政指导必须征得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不能强制;第六,行政指导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不是管理的目的。由此可见,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是对传统刚性的强制性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发展新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完善市场监管手段,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提高市场秩序控制力的有效措施。其工作的直接目标是“刚柔相济、关口前移、全程介入、规范秩序”。

二、杨凌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的基本做法

从杨凌工商局几个月来的工作实践情况看,全局上下按照局印发的《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和《行政指导程序规定》、《登记事务助导制实施办法》、《规范经营劝导制实施办法》、《维权兴企引导制实施办法》、《查处违法疏导制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了行政指导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是开展登记事务助导,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通过信息公开、到期提醒、申办提示、退出指引等方法,多措并举贯彻落实省和示范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杨凌工商局关于促进示范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意见》,从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拓宽企业出资融资渠道、服务发展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环境5个方面出台了40条措施,并在示范区主流媒体广为宣传,促进了措施的坚决落实。注册分局及工商所综合服务厅积极推行“政策咨询热情办、手续齐全立即办、资料不齐指导办、急需项目加快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督促办”的窗口前移服务模式,通过运用申办导示法,为百余名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提供了开业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并对32家企业、280名返乡农民工、残疾人、退伍军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了全程导办。对示范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了工商联络员制度,实施专人督办,促使了杨凌CBE隧道模具有限公司、陕西万隆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落地生根。发挥工商部门信息资源优势,建立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统计分析制度,撰写了示范区2008年度企业登记注册统计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和群众创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是开展维权兴企引导,增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采取辅导、提议、激励等手段,综合运用商标、合同、消保等监管职能,帮助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诚信意识、维权意识。结合企业年检、回访等工作,积极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向企业普遍发放了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各工商所将“一所一标”工作与推行行政指导有机融合,积极运用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区内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村的发展壮大,崔西沟的民俗生态农家乐、上川口的铜鼓乐器专业村、南庄的无公害蔬菜产业等,都已被纳入工商所品牌资源重点扶持库中。今年来,该局还把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作为行政指导的一项重点内容,三次邀请专家教授为400多户企业作了应对金融危机形势分析报告,较好地开阔了企业的视野,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三是开展规范经营指导,促进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运用教育、沟通、建议、规劝等手段,引导广大经营者遵照法律法规的规范开展经营活动。从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区食品经营户普遍建立了进销货台帐,制度落实较好。同时,在普及手工、纸质进销货台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引导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水平较高的经营户建立了电子进销货台帐,在人人家等超市设立了工商监管服务室,采用了“食品安全预警监管电子系统”,有效提升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注重调动各行业协会的工作积极性,采取荣誉联评、行业联管的方法,指导扶助果树、种苗、蔬菜等多个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其服务、自律、协调等职能的发挥。

四是开展查处违法疏导,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按照预防与惩戒、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了“四警”机制,即:针对易发多发问题及潜在风险,在筹备开业阶段或选择时令时段、特定行业给予善意提醒、郑重告诫,实施苗头预警;及时发现市场违法苗头、现象,告诫、警示行政相对人立即纠正,实施巡查预警;对设立分支机构未经核准登记、时间未超过3个月等10种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行了只纠不罚首次轻违预警;与受过行政处罚的当事人进行约谈、回访、交流,跟踪指导,实施案后预警。今年前5个月,通过采取“打预防针”提前预警的方式,及时纠正、制止各类违法现象120余起,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38起,促进了监管关口前移。

五是开展消保维权指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指导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唤起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提高自我维权能力为重点,通过加强“一会两站”建设(即在基层工商所设立消费者协会分会和在乡镇村设立12315维权举报联络站、消费者投诉举报站),综合运用宣传、告知、提醒、警示、调解等行政指导措施,促进了健康消费、依法维权。上半年,局以建材市场为重点,开展了“诚信经营一条街暨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消法宣传和识假防假现场培训活动,并通过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40户诚信经营示范店进行了大力宣传表彰,促进了经营户的诚信经营和群众的维权治劣责任感。

三、杨凌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是工商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在调研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给予了赞赏,感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工商执法人员不管是引导、扶持还是批评、警示,都能从维护企业与经营者利益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个“双赢”的角度来考虑,这种行政执法方法使人心悦诚服,体现了工商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

许多工商干部也感到推行行政指导后,干部职工的监管理念更新了,服务意识强了,两费停征之初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没有了。总的看,行政指导从更新观念、强调服务、规范行为、柔性管理出发,有力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四个转变”,推进了监管执法职能到位。

一是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行政指导把规范、引导、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责任,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广大执法人员突破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和纠正重权力轻责任、重治理轻疏导、重监管轻服务的思想观念,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服务化监管与人性化执法的统一。

二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指导按照民主行政、服务行政的现代行政理念,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着力打造服务型工商,促进了始终围绕中心、站在服务发展大局高度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三是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转变。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习惯采用查处、打击等强制性措施,这种刚性的方式方法,容易引发不满心理,导致抵触情绪,乃至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发生。而行政指导通过“指、引、劝、商、帮”等,可以弥补刚性监管方式的不足,有效降低和减少监管执法工作中的对立性及行政成本和弯路,促进和谐监管和树立工商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是从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防范指导转变。行政指导从重视事前防范、全程参与规范出发,将原单纯的事后处置引向了事前引导、事中规范、事后巩固,这一工作理念、方法的转变,折射出了工商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工商部门的威望和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四、杨凌工商局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几点启示

行政指导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对工商部门来说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很多。要顺利健康的推进行政指导工作,需要妥善把握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确保行政指导工作顺利推进。行政指导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为此,要充分认识到行政指导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列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各级“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压实担子;要重视工作的谋划和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防止短期行为和行政指导偏离合法、合理、自顾和实效的方向。

(二)坚持六项原则,保证行政指导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坚持立足工商职能职责、法定权限和服务发展的原则,避免职能缺位、越位;二是坚持符合法律精神及政策规定的原则,做到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指导失当,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三是坚持尊重行政相对人意愿的非强制性原则,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柔性管理作用;四是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防止行政指导滥用;五是坚持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并重的原则,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四个统一;六是坚持程序化、制度化的原则,形成规范有效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

水行政范文篇4

一、加强领导,组织建设规范化

一是调整领导小组,充实工作专班。多年来,我局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把手负责制。2003年,我们成立了“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因人事变动,我们及时调整成立了新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四五”普法工作小组、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2001年,我局设立了政策法规股、充实了劳动监察大队、调整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及其他二级单位执法人员队伍,使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形成了规范化运作机制。

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几年来,我局除与各股室、二级单位每年签订业务工作目标责任状外,还专门签订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状,把依法行政工作分解细化到各责任单位,并严格评议与考核,以此作为确定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等级及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我们还及时出台《行政执法考评暂行办法》,量化、细化了依法行政工作的考评标准,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强化措施,执法队伍专业化

几年来,我们把打造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放在依法行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一是抓资格认定。我们一直坚持执法人员培训上岗、持证上岗、考核上岗。对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实行待岗学习,取得相应学历后才能上岗。每年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市政府法制部门和荆州市劳动保障局的执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领取《湖北省行政执法证》或《劳动保障监察证》,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执法。

二是抓法规培训。每年年初,我们都详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严格学习考勤,通过专业化的行政执法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规章,提高他们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组织执法人员旁听仲裁案件审理和听证会的过程,利用现场观摩的形式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是抓执法考核。在开展执法过程中,我们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作为切入点,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对态度不好、业务不精、素质低下、不适应执法岗位的人员,先后调整了15人。由于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执法人员执法违法的现象,也无一例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撤销、变更。

三、规范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化

一是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确保劳动执法合理合法。为了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我局对本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清理,搜集国务院、劳动部、省劳动厅自1958年以来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64份,编写目录下发至每个二级单位,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政策动态。我们还将中央、省、地、市的主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政策收录整理,编印成《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汇编》,除每个职工人手一册外,还赠阅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市直各部办委局、乡镇办区党政一把手及规模企业法人代表手中,有力地普及了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编写《石首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规范文本》,准备将近几年来依法行政的经验、工作中的亮点、执法中的特点一一收录,汇编成册,作为指导我们今后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范本。与此同时,根据我市统一安排,对照荆州市劳动保障局审批项目,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认真清理,共清理上报了93项,其中涉及就业类18项,养老保险类23项,医疗保险类17项,工资福利类14项,培训类16类,其它5项。此外,我们还参与荆州市劳动保障局行政审批手册的编写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三分离制度,确保执法行为公平公正。为认真落实行政处罚“办案、审核、决定”三分离,我们成立了由就业局、社保局、医保局、监察大队等部门参加的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严格审核办案程序,集体讨论处罚决定。监察大队、仲裁办立案,都要报局政策法规股备案,特别是劳动监察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必须经法规股审核。我们还实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坚持每周二召开由局领导和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法规股及相关单位领导人员碰头会,研究案件,增加了办案的透明度,确保劳动执法“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多年来,我们以建立科学、完整的执法监督体系为出发点,出台了《石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规则》、《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暂行规定》、《行政处罚听证规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暂行规定》,逐步完善了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执法监督检查的各项规定,使行政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

四是严格审核规范性文件,确保文件规范合理。我们出台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本系统起草的规范性文件,从文件依据、文字技术上进行认真审核,把好政策关。五年里,共审核规范性文件16份,发文8份,做到了规范性文件程序合理,依据充分。

五是高度重视听证程序,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我们多次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双方的质证和辩驳。如2003年中实化工公司就该公司工伤处罚案申请听证,这是我局受理的第一起听证案件,根据听证情况,我们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执法部门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不太准确,造成处罚金额过高,后来我们适当降低了处罚金额,使当事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由于我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秉公处理、手续完备的原则,案件维持率达到100%。

四、拓宽渠道,政策宣传多样化

一是面向大众政务公开。我们把网站建设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来抓,先后建成了石首劳动保障网、石首就业信息网、石首社保网、石首技校网、石首医保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各级政府、部门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实现了政策宣传的长期、直接、快捷和政策咨询的网上互动。同时,我们还先后办政务公开栏19期,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布了本部门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流程、收费项目与标准及监督途径,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

二是强力宣传工作热点。劳动保障工作有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几年,我们利用石首电视台《社会经伟》栏目进行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宣传,就业信息,开展执法人员专访。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湖北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颁布实施时请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利用宣传车到城区、乡镇、村组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有效地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保障法律知识,了解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动态。

水行政范文篇5

-----2005年上半年行政错案的情况调查

为进一步推动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委《法治海门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强化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8月上旬,##市监察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2006年上半年全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存在的行政错案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采取查阅案件卷宗与实地了解相结合、全面了解与剖析重点相结合的方法。经调查,2005年1—6月份,全市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49件,经司法机关审理和复议机关审查,决定撤销4件、因行政机关撤销或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终止的3件,行政错案占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总数14.3%。其中:包场镇政府1件、三厂镇政府1件、劳动保障局4件、公安交警大队1件,7件行政错案中属行政处罚的2件、行政决定的5件。

二、行政错案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较强,能按照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办理行政案件。但也有少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出现不当和违法的行政行为,具体表现为:

1、行政机关思想认识不够。一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在办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一些行政机关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固定的人员,乡镇一般都由法律服务所的同志兼带,而且人员也不固定,有时一个案件由不同的人员去复核情况、起草文稿。有的处罚案件整个过程全部由具体执法人员来办理,因而在处罚决定的把握上、法律条款的运用上难免存在欠缺。二是个别单位的领导重视不够。客观因素是单位领导调动频繁,领导忙于事务工作,忙于经济建设,对案件情况了解不够;主观因素是认为办理行政案件不是大事,简单处理一下就行了,没有从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高度去认识,造成对行政案件的处理敷衍了事,能过则过的现象。

2、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机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对相关的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实践能力欠缺,造成行政案件一而再、再而三被撤销。包场镇政府(2003)1号“关于吴家珍争议的二厘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决议”多次被撤销就是例证。第一次撤销原因主要是对土地事实情况尚未了解清楚,缺少相关证明材料。为此,包场镇政府2004年8月重新作出决定,吴家珍不服,上诉至海门市人民法院,因包场镇政府未在规定时间内举证答辩,又被撤销。2005年包场镇政府又重新作出决定,由于打印错误,工作人员又不认真核对、工作马虎,造成决定书中运用条款不正确,为此包场镇政府自行撤销了该决定。这样一件普通的行政案件,“决定、复议、撤销”多次来回,不仅说明工作人员办理案件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损害了行政机关的形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某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法功底薄、工作粗,依法行政的水平达不到依法治市的要求。

3、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责任心既是工作的压力,又是工作的动力。责任心不强,极易造成工作偏差。调查发现,某些案件办理人员业务知识贫乏,工作粗糙,办事随便。对案件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一知半解,文书中的关键字词漏用、错用。对作出的行政决定是否正确缺乏慎重考虑、严密推敲。从这次调查的几件行政错案看,三厂镇政府的行政决定被撤销是因工作人员不注重学习,对《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新条款内容不清楚造成的;包场镇政府作出的行政决定几次被撤销,是因有关工作人员对法律条文运用不当及不认真对待行政诉讼、超过举证应诉规定时间所造成的;劳动保障局的行政错案主要由工作人员对职工公伤认定的相关政策理解有偏差引起。

三、几点建议

水行政范文篇6

1.1流域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

一是有关水事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规定与相关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导致河道执法不能顺利开展。例如:某河段有一个黄河林场,该林场有数十公顷的林木生长在黄河的主河道内,严重影响了黄河凌汛期的正常行洪。按照《水法》、《防洪法》的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责令林木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将其砍伐掉;但是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如果要砍伐这些林木必须经过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正因为这两部法律之间的冲突,导致该林场至今仍然存在,给黄河的防凌、防汛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国家关于黄河上中游流域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且大多为国家部委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甚至有些规定与地方法规存在冲突。如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河道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问题,根据《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权的通知》(水利部水政[1993]263号)的第一条规定:“在窟野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大中型建设项目,须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但根据《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2000年12月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在渭河、汉江、洛河、泾河、沣河、嘉陵江、丹江、石头河、千河、窟野河和红碱淖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在市(地区)边界河道修建各类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当地市(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除市(地区)边界河道外,在上述河道修建各类小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当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市(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从法律效力上讲,《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属地方性法规,而《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权限的通知》只是水利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执法监管工作依据。但两者都对窟野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作出了规定,并发生了冲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只能适用《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因此,地方河道主管部门依照《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规定拒绝配合有关河道违法建设项目的调查工作,致使我们的具体工作无法开展。

1.2基层水政机构无执法主体资格、权责不清晰

根据现行行政组织法、行政法基本原则和一般法理,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机构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等)、事业和企业组织(如流域管理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有关技术检验、鉴定机构;三是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目前,《水法》明确规定了流域管理机构行政主体资格,同时水利部根据《行政处罚法》和《防洪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授予各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机构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权限。但是,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并未获得授权,因此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且人员编制仍为事业编制。按照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履行执法职能时必须获得法律法规的授权,其执法人员必须具有公务员身份,否则就不能开展执法工作。这就导致了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受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执法监管工作中只能协助上级开展一些现场调查工作,即便在调查工作中遇到严重的违法行为,也不能合法有效采取一些现场处理措施,导致很多违法水事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严重影响执法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按照黄委批复,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职责为在所辖管理范围内依法对所辖河道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河道巡查工作,依法开展水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和对所辖范围内取水许可项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河道采砂以及其他水事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水事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但实际工作中,除了每年汛前、汛后河道巡查工作的任务是明确的,其他工作随意性较大,即便开展也就是协助上级开展一些现场检查和做一些简单的违法事件现场调查,或遇到水事突发事件时像救火队员一样赴现场做一些简单处置工作,很难把握好尺度,影响了工作成效。

1.3流域水行政执法权威性不够

一方面,流域机构具有全局性、流域性的独特优势,能够从流域整体的高度,打破行政分割,排除地方干扰,摆脱地方利益的束缚和竞争,为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对局部利益进行制约,并协调流域内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使流域内区域间利益趋于平衡。另一方面,流域机构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管理机构,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尤其是现有的黄河上中游基层流域水政机构职能不明确,缺乏执法主体资格,管理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履行职能所需要的管理权,缺乏处理流域有关水问题的自主权,更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地方水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和上级的支持,但有些违法水事行为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处理违法水事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态度,因此很难取得应有效果,甚至出现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的地位虚化现象,导致其水行政执法权威性不够,监控权、执行权都十分有限,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其的职权难以落实。

1.4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事权划分不明晰

《水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国家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尤其是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执法监管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理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水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根据现行水事法律、法规的规定,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行政管理和水行政执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交叉、重叠的区域,当前,在水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权划分比较明确,但在水行政执法方面的事权划分则基本上还是空白。由于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在流域管理和执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如何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和执法中的具体权限和相互的责任关系,做到既强化流域管理,又尊重区域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水行政执法的效果,成为黄河法制建设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水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加快流域立法,完善流域水事法制体系

“一个流域一部法律”,这是近现代国际河川立法的箴言,世界范围内诸多河流都有相应的法律。如美国田纳西河的流域管理作为依法保证流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成功典范,被各国争相效仿。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田纳西流域管理法》,成立了田纳西管理局(TVA),对田纳西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田纳西流域管理法》为流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法律保证,是整个流域管理的基础和保障,该法对田纳西流域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做了明确规定。根据立法,田纳西流域管理的主要机构是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统一规划流域内的水电工程、洪水控制、土地保护、植树造林、土地休耕、河流净化和通航以及多种小工业的建造等事宜,对整个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的权力,包括独立的人事权、对土地的征用权、建设项目的开发权以及对流域内一切经济活动和综合治理活动的管理权。根据立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还被授予了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可以根据全流域开发和管理的宗旨修正或废除与该法有冲突的地方法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另外,该管理局还可以跨越一般的政治程序,直接向总统和国会汇报,从而排除了其他行政力量的干扰。我国作为世界上大江大河最多的国家之一,应通过流域立法,真正建立起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律制度相结合的流域水事法制体系,以完善流域水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同时,高质量的水事立法是水行政执法的依据和保障;反之,则会成为水行政执法的障碍,影响水行政执法的效率。所以,要提高水行政执法的效率,必须大力加强有关水事立法理论的研究,提高立法的质量,增强立法的前瞻性和生命力,保障其应有的地位和权威;要认识到现行水事立法的缺陷与不足,审慎地加以修改,特别是要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增加可操作性强的条款,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法规、规章等,理顺相关各法律法规间的关系。例如,为保证《水法》规定的流域管理各项职责的履行,应尽快制定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法规和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实施办法等,以促进流域水事法制建设的全面开展。

2.2授予上中游基层水政机构执法主体资格,切实履行水行政执法职责

《水法》规定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其建立水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流域管理机构应尽快把基层水政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编制等问题作为当前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逐级沟通协调,促请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授予黄河上中游基层水政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解决基层水政监察人员的公务员编制问题,加大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力度和强度,树立流域管理机构行使法定职能的权威,使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步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法制轨道。要切实有效地履行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法职责,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抓好流域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流域水政监察队伍,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力度,完善执法保障机制,强化水行政执法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流域水行政执法队伍。二要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预防为主、防打结合。要加大巡查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把水事案件消灭在萌芽阶段。三要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拓宽监督渠道,明确法律责任。建立以水行政执法办案制度、水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水政监察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有效开展水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同时,流域管理机构内部应按照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权力和责任密切挂钩的原则,将行使管理权的机构与行使处罚权的机构分离开,真正做到行政处罚权与行政管理权“两权分离”,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既要加强执法机构与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行政管理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又要严格划分执法机构与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权与管理权,完善执法机构与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四要进一步明确黄河上中游流域基层水政机构的工作职责,明确基层机构与上级管理部门的事权划分,依法制定流域管理机构内部职责、权限划分的规章制度,促进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监管工作的开展。

2.3明确流域与行政区域执法事权的划分,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

《水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应着力探索执法事权明晰、运行协调、职责明确的流域执法与区域执法相结合的执法新机制建设。一方面,做好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权划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流域与区域协作,巩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和谐关系,在协调与互动中推进流域水行政管理。要积极探索建立流域与区域水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流域水行政执法体系,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队伍的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流域与区域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为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既要引起社会对水事违法行为的关注,提高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地位,也要扩大流域机构在流域内的影响,树立流域水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拓宽流域机构水行政执法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加大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力度,积极探索调处水事纠纷的有效办法,建立省际边界水事矛盾调处的会商机制和省际界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维护省际边界正常的水事秩序,保障省际边界地区的安定团结。

2.4大力开展水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水事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水行政范文篇7

XX运河管理局水利执法工作开始于*运河管理局水政监察总队成立,是海河水利委员会直属的第一支水政监察总队。

目前,我局水政监察总队下设9个水政监察支队,1个采砂管理支队,35个水政监察大队,2个采砂管理大队,现有水政监察人员218人(含采砂管理执法人员)。

自从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以来。我局按照水利部、海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本着“边建设,边执法”的原则,狠抓了队伍建设。

我局各级水政机构通过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在法律、法规、水利政策的宣传,水事案件的查处,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量调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基本举措

近年来,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水利部的规章,按照建管并举的治水方针,积极有效地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必须造就一支与之相适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提高一线执法骨干在执法办案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局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参加水利部、海委组织的培训班;二是规定各级水政队伍每周抽出一定时间组织执法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支持和鼓励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水政水资源等专业大专函授学习。平时还注重水政监察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整个水政监察队伍中开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目前,我局大部分专(兼职)职人员,持有所在地方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同时持有水利部的水政监察证。全部水政监察员达到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加大水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水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我局制定了《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水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水行政执法行政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水政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迈进文明、规范、高效的新阶段。同时执法工作也得到广大群众、地方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3、执法装备逐步改善

配备执法必要的交通、通讯、勘查等工具对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执法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水利部、海委的大力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900多万元为基层执法单位配备了部分水政执法专用车,电脑、数码照相机、录像机、望远镜等一大批执法、听证工具和设备,使我局基层各级水政监察队伍日常巡查和执法交通装备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水政执法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4、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得到加强

近几年,我局基层水政监察队伍坚持集中性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思路,通过周密的部署,在管辖范围内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大联动活动,具体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各单位上下、左右,以及与其他部门内外联合的形式,利用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查处破坏河道、堤防违章建筑案件,拆除了大量的涉河违章建筑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我局各级水行政执法单位充分发挥《防洪法》赋予职权,查处了一大批水事违法案件,据统计,*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952起,有效地维护了河道的正常管理秩序。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行政执法依据欠缺,影响执法力

在现行的水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中,存在着缺陷,给执法工作带来严重阻碍,降低了水行政执法的威慑力。以漳河采砂为例,新《水法》对河道采砂的许可制度、禁采区和禁采区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仅提出“由国务院规定”,至今国务院没有出相应配套的规定,可谓一片空白;《河道管理条例》由于出台较早,处罚规定相对较弱,主要是“警告”、“责令停止”、“责令改正”、“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没收不当收入”等,可操作性较差。比较管用的“罚款”,对有的违章采砂户来说也只是“罚我一千,我一天能赚回来,罚我一万,我一星期也能赚回来”。过小的罚款额度对暴利的采砂行业已威慑不大。导致不少业主宁可受罚,不惜铤而走险。因此,对于一些违法采砂,更是难以采取强硬措施。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只好打“擦边球”,应用《防洪法》去“清障”,一旦提起诉讼,没有胜算的把握。

2、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局各级水政队伍通过素质教育,执法水平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离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要求还有差距。目前队伍结构中,大专生、本科153人,占我局全体水政监察人员的70%,这些人员大部分工作在总队、支队,基层大队占的比例相对较少;队伍中懂业务的少,半路出家的多;执法水平总体不高,各单位之间存在差距;一部分水政监察员既无法律知识,也无水利专业知识的实际情况存在,即便有专业知识的水政人员有的也不具有独立办案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一些案件不能彻底查处。

3、水行政执法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1)我局基层执法工作存在执法战线长,执法环境差,暴力抗法时有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如在去年邯郸河务局执法人员就曾经多次遭到暴力抗法,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被打断一根肋骨。

(2)地方政府干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3)违法案件执行困难。目前基层单位有一部分案件在调查处理终结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法院或者拒绝受理或者久拖不办,使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我局的卫河河务局查处的案件中就有3起案件因为上述原因未能及时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执行难度大,执行成本高。

4、执法主体地位残缺执法费用不足

我局各级水行政执法机构只能依据《防洪法》进行处罚,严重影响了水行政执法的权威和力度;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交叉等影响了水行政执法的正常进行和执法的严肃性;执法经费不足,多年来每年只有30万元的执法经费,对于全局45个执法单位来说是杯水车薪,使更多的水事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水政监察人员便装执法,严重影响到执法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执法装备同一标准配置,没有考虑执法任务的区别,执法难度大、案件多的单位应适当增加装备。

四、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水政监察工作的领导

随着水利建设和水利改革的深入,水事活动中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面对水事活动中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加强对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配备到水政监察队伍中来。要根据国家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和水利执法工作的特点,切实解决好队伍的编制和经费等突出问题。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把水政监察机构作为各级水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办公设备落实和执法装备落实,强化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水政监察肩负着水行政主管部门贯彻依法治水,维护正常水事秩序,建设现代化水利,营造良好水环境的重担。水政监察队伍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当前主要抓好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办案制度、培训与考核制度以及水政监察员行为规范等制度的规范与落实,做到管理有序,执法有章可循。

3、敢于执法,勇于办案

近几年来,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水事违法活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影响,非法占用河道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违法势头依然比较凶猛,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而我们的一些执法队伍却执法不到位,遇到困难不敢碰硬。因此,必须强调要大胆执法、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坚持运动性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思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积聚执法力量,在水利部门之间、水利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开展水行政执法大联动,增强执法力度,扩大执法影响,提高执法效果。强化执法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要主动与法制、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强沟通。通过沟通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政执法在复议、诉讼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中的被动,另一方面也使各相关部门对水政执法案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和执行。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按照水利部水政监察工作章程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建设“八化”的要求,各级水政队伍一定要有专职的队伍、专职的人员、专用的装备,否则办案规范化、执法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积极开展水政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一支执法队伍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接受再教育和培训情况。对水政监察员要开展经常性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并督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建立起系统的业务培训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水政监察员的实际需要去组织,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打牢执法能力培养的基石。在加强培训工作的同时,也要严把队伍进人关,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执法队伍;对不适合在执法岗位工作的人员要调离执法岗位,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和执法水平。

加强基层水政队伍的建设。目前大部分基层河务局水政监察人员不足,有的只有2名或3名执法人员情况,加上执法战线点多面广,所以监督的效率较差、漏洞较多,往往出现水事违法行为已发生多时,而水政执法单位却迟迟未发现的现象。正是因为对违法发现较迟,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及查处,也从一定程度造成了执法成本的增大。因此必须要加强基层水政队伍的建设,在水事违法行为多发、易发河段,逐步形成完善的水政执法网络体系、增加信息量,从而达到管理方式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的转变。

5、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

执法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执法的无效。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在执法中严格程序,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之外,还要建立起必要的监督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能促进水政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防止执法过错,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执法人员的必要措施。今后,上级水政机构应加强对下级水政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起必要的备案审查制度,对下级执法单位的重大处罚案件和重大的水事活动,要及时报告、备案、审查。在年度考核中,有关的责任目标要进一步细化,切合工作实际,不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6、强化水法宣传力度,改善执法软环境

水行政范文篇8

一、水政执法工作现状

目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设有水政机构,我市仅有一支水政监察支队,现有专职水政人员近50人,其中各乡镇都没有分机构。各级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肩负着水法规宣传、水行政立法、水利政策法规研究、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节、水行政复议等水利法制建设任务,水政工作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我市水政工作者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甘于奉献的结果,但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水政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应付、从属、软弱的状态,缺乏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长期困扰水政工作发展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水政工作的力度,束缚了水政工作的发展。

二、当前水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水法规的宣传方式和方法需要改变。

《水法》及水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完善了水法制体系,但是在宣传时所采用的仍是宣传车、标语等一些老套的方法,内容总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每年只用很少的时间在街上一走一过,群众只知道“法”,根本不掌握某项法规的真正内容,更不知其精髓,所以,宣传了多年《水法》功夫没少下,力气没少费,实际达到的效果甚微。

2、执法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大都是学水利专业的,他们对水利专业技术掌握得很多,对水行政执法有利,但对法规知识却知之不多,给人以“现学现卖”的感觉。甚至还有没有学历的,学法律的很少,对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掌握、钻研得不够,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水法规及相关法规掌握得不牢,有些人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过程中,难以界定该案的性质,处罚的手段和尽度,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败诉和行政赔偿等问题。

3、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不健全。

水行政执法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没有铁的纪律来保证、约束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将很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或只是部分地建立起监督机制及行政执法责任制等项制度,影响了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质量。

4、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水政工作客观存在的困难,加之行政干预、执法人员本身素质水平不高等影响,致使水利执法力度不够,还有一些领导对水政工作重视不够,重建轻管思想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水利工作的重点仍是立项要钱、搞建设,不少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上来,对水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水政工作可有可无,另外水政机构、人员、编制没有根本解决、水政工作的性质要求其机构、人员、编制都应是行政系列,水政机构应是单设机构。而目前我们能达到要求的很少,大多数水政机构是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不足,且工资、待遇、职称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政工作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被动地位,不能完全发挥水政机构的职能作用,水政工作力度不够在所难免。

5、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

在水事违法案件中,有很多案件无法在实施过程中监察到。由于《水法》及水法规没有可行的强制性措施,一些管理相对人采取避而不见或不予理睬的态度拒不配合,更有甚者,态度蛮横,谩骂打击、围攻水政执法人员,一些旁证害怕报复,不敢做证,给水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影响了水事案件的查处。

6、执法装备不全,办案经费没有固定渠道。

由于执法专职队伍刚刚建立,有些规定还没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水政执法装备没有统一,配备不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常常受到人身伤害,安全得不到保证,有时因装备落后贻误了查处时机。另外,水政执法办案经费短缺,水政工作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经费、立法、执法、水法宣传等各项水政工件都需要经费,而各级水政机构却没有专项水政工作经费,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缺乏必要的执法办案装备、工具,甚至工资都保障不了,有的地方暂时靠水资源费、砂石管理费解决一部分支出,经费来源没有保障,更有很多执法机构因经费没有出处而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7、某些水法规操作性不强。

《水法》颁布实施以后,又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有个别的法规在实际操作中衔接不严密,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对无证取水户在不能查封水源的情况下,没有经济性处罚,在查封水源后,管理相对人继续用水时,法规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对具体实施查封水源工程很难执行,再如《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年审,对拒绝年审者没有处罚规定,削弱了水政执力度。

三、加强水政执法工作的对策

各级水政机构及其水政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水政工作,从中找出加强水政工作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各级水政机构对水政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研究得不够,对水政工作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关系到水政工作的地位和前途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忙于具体事物的多,深入调查研究的少,抱怨等待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存在应付思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方法、思路、手段,水政工作自然上不去,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实现,水政工作才会有发展,有前途。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水法》及水法规的宣传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多年的实践证明,搞好《水法》宣传,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是贯彻好《水法》、执行好水法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应在广泛深入地宣传水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日常水事管理工作,热情为群众服务,使群众知法、守法,避免其过失违法,同时,结合实际执法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坚持常年不懈地宣传、讲解,打破“宣传一阵风、过后没人管”的工作作风,克服“差不多”的思想和“突击一下”的做法,在水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可针对具体某个水事案件,旁征博引,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对待关系复杂、有影响力的案件。首先,在热情服务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解决问题。其次,对其所犯的条款详加解释,严肃处理,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曝光处理,扩大影响面、宣传面,另外,《水法》宣传要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重点向领导、管理相对人集中,特别是领导要抓住一切机会,结合工作汇报,向他们讲清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讲清水政工作的作用,以取得领导对水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向领导宣传。一方面要采取汇报,书面材料等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工作突绩相佐证,二者缺一不可;还要加大水系统内部的宣传力度,水政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特别是水利系统内部的宣传材料,加强自身宣传,使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转变对水政工作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水利系统内部树立水政工作的良好形象。

2、内增素质,外塑形象,各级执法部门都已建立起一支专职执法队伍,通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水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还不具备跨世纪、高科技水利执法的条件。因此,各级水行政执法机构要重视水政执法人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养,选用一批懂业务、有经验、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水政执法队伍中,对现有执法人员抓好经常性的执法培训和业务学习,特别是由于工作变动及相应高速的人员,首先要及时抓好岗前沿培训,继而进行《水法》、水法规及相关法规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再进行执法程序及相关业务知识的提高,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水法》及水法规,掌握相关法规,在执法中做到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以树立水利执法部门的威信和形象,维护《水法》及水法规的尊严。

3、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

要想使《水法》及水法规真正得到落实,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造就一支执法准确有力、工作廉洁干练的执法队伍,就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执法行为,要充分利用当前各级政府要求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时机,通过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各有关机构的执法职责、范围、权限、程序、责任,明确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并通过加强对有关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执法职责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充分发挥水政机构的综合执法职能,使各项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在水政机构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下有序进行,在水利系统内部形成职责明确、统一协调、运行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4、加强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建设。

应单独建立水政机构,建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充实专职水政工作人员及专职水政监察员,水政机构是水利部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其他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单独设立水政机构,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变从属为领导,变被动为主动,水政工作的力度才会加强,另外,目前全省各级水政机构水政工作人员力量单薄,水政机构单设的,少数地方能达到3—4人,多数地方只有1—2人,水政机构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的,工作人员多数兼职,很难完成水政机构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任务。水政工作要加强,水政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实,从长远看,建立集许可审批、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即所谓的“大水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水利执法的内在要求,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受水利业务范围的限制,成立全系统三位一体的“大水政”是不现实的。成立集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体的水政监察队伍应是今后规范化建设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市建立的水政监察队伍是以水政机构人员为主,吸收其他有关机构水政监察员组成的队伍,通过增加人员、编制成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起到了弥补水政工作人员不足、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理顺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关系的作用。

5、落实经费来源,配全执法装备,密切公安、司法部门的关系。

在新的世纪里,要做好水政执法工作,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和精良的装备,并且还要取得公安、法院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经费是基础,装备是保证,公安、司法是手段,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上级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水政执法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长远看,国家一定会通过必要渠道解决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费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希望水政工作经费通过国家投资或设专项经费解决是不现实的。水政工作是各项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无论许可审批,征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都必须靠水政工作作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水政工作就没有今天的水行政管理。因此,从各种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政工作,是应当的,也是合理的,而且是容易做到的,水政工作经费解决了,水政工作力度加强了,必然促进收费力度的加大,要与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法院的关系,只有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才能使一些复杂、难办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受到查处。

6、提高水法规可操作性。

由于部门利益的原因,我国有许多法规相互之间有交叉,水利与城建,水利与矿产,水利与林业等都有这种情况,在制定法规时,都考虑本部门利益,各有侧重,使法规出现交叉现象,影响了正常运转执法,例如,在取水许可预申请问题上,规定由某某部门签署意见后水利部门审批,但该部门考虑自身利益,不同意取水,又说不出理由,这样,水利部门按规定也不能审批,造成取水户为发展经济乱打井乱取水,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修改、调整、完善有关法规,使其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

四、结束语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实现依法治水,也是水利工作的根本方向,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必然得到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是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新的世纪,水政工作既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更面临着机遇与发展,水政工作人员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改变水政工作现状,切实提高水政工作的地位,使新世纪的水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释、参考文献:

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扬海坤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②《水政监察务实》王胜军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7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知识手册王景华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年9月

水行政范文篇9

一、水政执法工作现状

目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设有水政机构,我市仅有一支水政监察支队,现有专职水政人员近50人,其中各乡镇都没有分机构。各级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肩负着水法规宣传、水行政立法、水利政策法规研究、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节、水行政复议等水利法制建设任务,水政工作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我市水政工作者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甘于奉献的结果,但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水政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应付、从属、软弱的状态,缺乏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长期困扰水政工作发展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水政工作的力度,束缚了水政工作的发展。

二、当前水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水法规的宣传方式和方法需要改变。

《水法》及水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完善了水法制体系,但是在宣传时所采用的仍是宣传车、标语等一些老套的方法,内容总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每年只用很少的时间在街上一走一过,群众只知道“法”,根本不掌握某项法规的真正内容,更不知其精髓,所以,宣传了多年《水法》功夫没少下,力气没少费,实际达到的效果甚微。

2、执法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大都是学水利专业的,他们对水利专业技术掌握得很多,对水行政执法有利,但对法规知识却知之不多,给人以“现学现卖”的感觉。甚至还有没有学历的,学法律的很少,对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掌握、钻研得不够,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水法规及相关法规掌握得不牢,有些人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过程中,难以界定该案的性质,处罚的手段和尽度,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败诉和行政赔偿等问题。

3、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不健全。

水行政执法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没有铁的纪律来保证、约束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将很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或只是部分地建立起监督机制及行政执法责任制等项制度,影响了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质量。

4、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水政工作客观存在的困难,加之行政干预、执法人员本身素质水平不高等影响,致使水利执法力度不够,还有一些领导对水政工作重视不够,重建轻管思想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水利工作的重点仍是立项要钱、搞建设,不少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上来,对水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水政工作可有可无,另外水政机构、人员、编制没有根本解决、水政工作的性质要求其机构、人员、编制都应是行政系列,水政机构应是单设机构。而目前我们能达到要求的很少,大多数水政机构是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不足,且工资、待遇、职称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政工作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被动地位,不能完全发挥水政机构的职能作用,水政工作力度不够在所难免。

5、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

在水事违法案件中,有很多案件无法在实施过程中监察到。由于《水法》及水法规没有可行的强制性措施,一些管理相对人采取避而不见或不予理睬的态度拒不配合,更有甚者,态度蛮横,谩骂打击、围攻水政执法人员,一些旁证害怕报复,不敢做证,给水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影响了水事案件的查处。

6、执法装备不全,办案经费没有固定渠道。

由于执法专职队伍刚刚建立,有些规定还没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水政执法装备没有统一,配备不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常常受到人身伤害,安全得不到保证,有时因装备落后贻误了查处时机。另外,水政执法办案经费短缺,水政工作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经费、立法、执法、水法宣传等各项水政工件都需要经费,而各级水政机构却没有专项水政工作经费,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缺乏必要的执法办案装备、工具,甚至工资都保障不了,有的地方暂时靠水资源费、砂石管理费解决一部分支出,经费来源没有保障,更有很多执法机构因经费没有出处而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7、某些水法规操作性不强。

《水法》颁布实施以后,又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有个别的法规在实际操作中衔接不严密,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对无证取水户在不能查封水源的情况下,没有经济性处罚,在查封水源后,管理相对人继续用水时,法规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对具体实施查封水源工程很难执行,再如《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年审,对拒绝年审者没有处罚规定,削弱了水政执力度。

三、加强水政执法工作的对策

各级水政机构及其水政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水政工作,从中找出加强水政工作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各级水政机构对水政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研究得不够,对水政工作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关系到水政工作的地位和前途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忙于具体事物的多,深入调查研究的少,抱怨等待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存在应付思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方法、思路、手段,水政工作自然上不去,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实现,水政工作才会有发展,有前途。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水法》及水法规的宣传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多年的实践证明,搞好《水法》宣传,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是贯彻好《水法》、执行好水法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应在广泛深入地宣传水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日常水事管理工作,热情为群众服务,使群众知法、守法,避免其过失违法,同时,结合实际执法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坚持常年不懈地宣传、讲解,打破“宣传一阵风、过后没人管”的工作作风,克服“差不多”的思想和“突击一下”的做法,在水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可针对具体某个水事案件,旁征博引,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对待关系复杂、有影响力的案件。首先,在热情服务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解决问题。其次,对其所犯的条款详加解释,严肃处理,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曝光处理,扩大影响面、宣传面,另外,《水法》宣传要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重点向领导、管理相对人集中,特别是领导要抓住一切机会,结合工作汇报,向他们讲清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讲清水政工作的作用,以取得领导对水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向领导宣传。一方面要采取汇报,书面材料等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工作突绩相佐证,二者缺一不可;还要加大水系统内部的宣传力度,水政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特别是水利系统内部的宣传材料,加强自身宣传,使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转变对水政工作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水利系统内部树立水政工作的良好形象。

2、内增素质,外塑形象,各级执法部门都已建立起一支专职执法队伍,通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水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还不具备跨世纪、高科技水利执法的条件。因此,各级水行政执法机构要重视水政执法人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养,选用一批懂业务、有经验、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水政执法队伍中,对现有执法人员抓好经常性的执法培训和业务学习,特别是由于工作变动及相应高速的人员,首先要及时抓好岗前沿培训,继而进行《水法》、水法规及相关法规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再进行执法程序及相关业务知识的提高,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水法》及水法规,掌握相关法规,在执法中做到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以树立水利执法部门的威信和形象,维护《水法》及水法规的尊严。

3、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

要想使《水法》及水法规真正得到落实,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造就一支执法准确有力、工作廉洁干练的执法队伍,就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执法行为,要充分利用当前各级政府要求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时机,通过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各有关机构的执法职责、范围、权限、程序、责任,明确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并通过加强对有关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执法职责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充分发挥水政机构的综合执法职能,使各项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在水政机构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下有序进行,在水利系统内部形成职责明确、统一协调、运行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4、加强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建设。

应单独建立水政机构,建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充实专职水政工作人员及专职水政监察员,水政机构是水利部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其他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单独设立水政机构,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变从属为领导,变被动为主动,水政工作的力度才会加强,另外,目前全省各级水政机构水政工作人员力量单薄,水政机构单设的,少数地方能达到3—4人,多数地方只有1—2人,水政机构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的,工作人员多数兼职,很难完成水政机构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任务。水政工作要加强,水政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实,从长远看,建立集许可审批、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即所谓的“大水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水利执法的内在要求,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受水利业务范围的限制,成立全系统三位一体的“大水政”是不现实的。成立集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体的水政监察队伍应是今后规范化建设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市建立的水政监察队伍是以水政机构人员为主,吸收其他有关机构水政监察员组成的队伍,通过增加人员、编制成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起到了弥补水政工作人员不足、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理顺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关系的作用。

5、落实经费来源,配全执法装备,密切公安、司法部门的关系。

在新的世纪里,要做好水政执法工作,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和精良的装备,并且还要取得公安、法院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经费是基础,装备是保证,公安、司法是手段,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上级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水政执法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长远看,国家一定会通过必要渠道解决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费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希望水政工作经费通过国家投资或设专项经费解决是不现实的。水政工作是各项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无论许可审批,征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都必须靠水政工作作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水政工作就没有今天的水行政管理。因此,从各种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政工作,是应当的,也是合理的,而且是容易做到的,水政工作经费解决了,水政工作力度加强了,必然促进收费力度的加大,要与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法院的关系,只有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才能使一些复杂、难办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受到查处。

6、提高水法规可操作性。

由于部门利益的原因,我国有许多法规相互之间有交叉,水利与城建,水利与矿产,水利与林业等都有这种情况,在制定法规时,都考虑本部门利益,各有侧重,使法规出现交叉现象,影响了正常运转执法,例如,在取水许可预申请问题上,规定由某某部门签署意见后水利部门审批,但该部门考虑自身利益,不同意取水,又说不出理由,这样,水利部门按规定也不能审批,造成取水户为发展经济乱打井乱取水,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修改、调整、完善有关法规,使其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

四、结束语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实现依法治水,也是水利工作的根本方向,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必然得到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是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新的世纪,水政工作既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更面临着机遇与发展,水政工作人员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改变水政工作现状,切实提高水政工作的地位,使新世纪的水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释、参考文献:

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扬海坤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②《水政监察务实》王胜军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7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知识手册王景华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年9月

水行政范文篇10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行政执法;水权分配;问题;对策

在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执法环境的优化势在必行,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具体方案以及实际情况展开深度整合,从而进一步落实水权分配的实效性体系,确保管理结构和具体控制行为的可行性,从而使得整体行政综合执法效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1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现状

在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项目的研究中,其自身执法立法水平不足成为了制约当地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1]。结合《甘肃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主体单位以及行政权力进行了规范,并且有效阐释了水资源的调配以及综合化规划结构。尽管相关条例分析和标注已经结合了当地的需求,但是,其主体模糊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各级水行政机构和流域管理局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审批部门较为分散,就使得整体管控结构中,各自为政以及互相争权的问题较为严重,相关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不能符合全局性治理标准。另外,在相关条例发展进程中,具体条款的落实和实施依旧存在瓶颈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导致管控结构和结果不能贴合具体发展现状。并且,相关部门没有落实配套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一部分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井的处理情况。由于机井管理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就使得机井关闭后,弃耕面积以及管理流程得不到全面的约束,甚至会造成土地沙化问题[2]。综上所述,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常规化工作,若是引起农民的抵触情绪,就会影响法律的威严以及政府的公信力,不仅仅会对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项目的全面发展造成制约,也会对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完善形成掣肘力,因此,有效处理具体问题势在必行。

2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优化措施

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和整合措施,确保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项目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从根本上提高执法效果,为地区资源管理以及调配提供保障,建构系统规划,也为后续实践工作的全面整合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一是完善法律文件,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行政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确保制度管控体系的完整性,维护集中处罚权益的同时,对集中许可权也要进行系统化约束和规定,确保相关管控措施贴合实际。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在统筹管理的同时,保证水资源控制结构更加有效,整合一体化项目条件。相关部门要对规划编制、组织体系等予以分析,实现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另外,在完善相关工作的同时,也要完善流域综合治理水平,整合水资源的分配效果以及经济框架体系,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意识,才能增强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使用感。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综合执法环境,确保相关工作得以系统化进行。首先,要提升石羊河流域居民的法律素质,只有完善其文化素养,才能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真正落实有效的法律秩序,确保调查结构和管控措施的完整性,也为后续体系的进一步落实奠定坚实基础[3]。其次,要保证宣传教育的及时性,尤其是在完善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要求的基础上,要对水事活动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整合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减少民众轻视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规范性的思想。以及要积极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能完善宣传和普及水平,确保整体执法效果的最优化。三是要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执法人员成为了整体执法效果的直接责任人,要想从根本上践行系统化管控机制,就要整合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基本管理水平。重点选出一批文化层次高、素质好的骨干,确保其能有效且系统化的接受法学基础知识、行政执法方面的培训,有效提升其业务素质,借助他们的力量带动水行政执法一线人员。除此之外,也要增加地区基层的执法经费,完善相关配置装备的同时,确保管理工作和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从而促进各级部门升级自身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有效为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的可持续进步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项目中,无论是从立法结构还是从其实际运行状态出发,都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管理机制,维护水权界定水平,按照标准化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关操作,提高当地水权分配水平,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为石羊河流域水行政执法的系统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雷莉,周伟达.石羊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探讨[J].水政水资源,2013,(4).

[2]雷莉.浅议石羊河流域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工程建设意义[J].水政水资源,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