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资源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1:02:45

水利资源办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为推进生态省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正确把握服务保障生态建设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使我县水利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有序开发并可持续利用,助推生态经济发展,建设美丽绿色家园。

目标任务: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建设为目标,准确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法院和水利局的职能作用,强化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形成对水利资源保护的强大合力,积极回应群众对水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切期待,服务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科学利用工作,为建设“美丽”筑牢法治屏障,进而逐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水利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县法院和县水利局联合成立水利资源保护诉调对接联席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水利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县水利局副局长、周国强纪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县法院生态审判庭、县水利局水土办、水政科、水政监察大队负责人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双方协调和日常工作联络,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

三、工作职责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切实担负起促进我县水利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的职责,不断创新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强化涉及水资源、水土流失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强化水利资源纠纷的诉前排查调处,强化水利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共同营造县域水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1、强化日常沟通协调。积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县域水利资源保护诉调对接联席工作机制的优势,开展经常性的沟通协调工作,定期采编专项信息,交流工作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建立水利资源、水土流失纠纷信息通报及应急处理协调机制,互相通报一段时间里数量较多、矛盾较激烈的纠纷种类、特点,积极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办法。对于群体性、突发性矛盾纠纷苗头应紧密配合化解,防止矛盾升级扩大。工作中总结的县域水利资源保护诉调对接工作新经验、新办法、新思路,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水利资源保护工作水平。

2、强化工作制度的衔接。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在处理县域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等水事矛盾纠纷过程中,县法院与县水利局要加强协调配合,县法院要加大对水利部门协调处理水事纠纷的工作指导,聘请水利局水政科、水政监察大队、水土保持办公室负责人为特邀调解员,积极推行诉前调解、协助调解、委托调解,并对调解达成的协议积极予以司法确认。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强化对县域水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妥善处理排查出来的可能引发各类水事权益纠纷的隐患,并积极探索水利资源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建立水资源、水土流失纠纷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水资源、水土流失纠纷诉调对接工作会议,对工作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谋划部署下阶段工作。

3、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定期联合开展送法进乡镇、进社区、进农村,联合深入敖江流域、闽江口沿岸、山仔水库、贵安温泉等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土资源保护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增强依法用水观念。重点针对非法采砂、流域污染等破坏水事行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营造共同保护水、水域、水工程和其他水利设施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水政监察执法人员、沿江沿河群众等人员旁听水利资源相关诉讼案件庭审,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形成人人珍惜水利资源,保护水利资源的良好氛围。

4、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水事纠纷调解工作,积极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复杂敏感水资源环境、水土流失纠纷的调解,形成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增强效率效果,共同营造良好的县域水利生态环境。

四、诉调对接工作流程

1、水资源、水土流失、河道采砂等纠纷发生后,经当地村镇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根据纠纷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请求或基层组织的要求,可报请生态水利保护诉调对接办公室协调调解。

2、当事人因水资源、水土流失、河道采砂等纠纷向法院起诉时,可由法院立案庭引导当事人先到诉调对接办公室进行先期调解。

3、县生态水利保护诉调对接办公室在水利资源纠纷调解中需要进行现场勘验、测量等事项的,由调解室联系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对调解中因情况紧急需要采取诉前保全措施的,调解室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到法院立案庭办理有关法律手续。

4、对群众性、有越级上访倾向的水事纠纷,诉调对接办公室要及时向当地信访局通报,重大案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加强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配合,及时化解纠纷,做好息访维稳工作。

5、诉调对接办公室主持下若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且有必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制作调解书的,应向当事人说明,并指导当事人填写民事协议效力确认申请书。法院在依法审查后予以立案并制作确认书,赋予其法律效力。

6、对于诉调对接办公室调解未成功的纠纷,应引导当事人到法院立案庭立案,并及时与立案庭、生态审判庭联系。

7、对当事人因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水事纠纷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诉调对接办公室人员可应邀请配合法院参与案件的化解。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水利经济;水利资源

1明确政府责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是关系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等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领域之一。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根据十八大的指示和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大力发展市场化、现代化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国民经济相一致的农村水利经济是当前我国政府农村经济促进战略中的当务之急。政府牵头建立以农田水利经济为基础的农村水利经济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本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实状况,结合水利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村水利经济的干预措施和刺激方案。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机构应该明确自身在农村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调配置等职能,合理安排国民经济预算应用于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方面的投人力度,开发出多种方式以增加农村水利经济增长动力,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等措施,“形成土地出让收益中比例提取投人农田水利建设机制,[2〕,有效安排农村水利资源的流向,保证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有充足的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基层政府应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力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适当开放农村水利经济市场,采用招投标等方式为农村水利经济市场化集资融资,鼓励有条件的农村水利企业上市等。基层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调动农村居民参与水利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开展`筹资筹劳”等刺激措施,同时应该完善`财政奖补”机制,引导农村居民将资金投人农村水利经济开发项目上来,以集合农村群众集体力量推动农村水利经济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水利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我国农村水利经济基础实施建设依然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远远跟不上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制约了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有限,阻碍了拥有大量水资源的广大农村地区以水利经济为龙头带动经济整体跨越的`农村经济战略’的实施,不能为解决日益加大的城乡差距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基础,因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浓问题的突破口。

3加快改革进程,推进农村水利经济大发展

改革是发展农村水利经济不竭动力,只有改革现行农村水利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才能够有效推进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件。然而,由于其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和惠民性等特征,导致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管理机构运行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水利经济要发展,水利行业要加大改革进程。第一,农村水利经济管理部门应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适应农村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形成一种融公益性和效益性于一体管理体制,增强体制活力和激活管理人员流动;第二,农村水利经济要尝试实行股份所有制,集中闲散资金和群众力量办大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村民参股的集资形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市场参与意识,提升水利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提高管理者的办事效率;第三,农村水利经济改革应该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水利经济改革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吸收外商投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所属和村民个体、集体经营的水产养殖等农村水利经济形式,“把湖洲种植、水力发电、水产养殖、水利旅游作为开发的重要项目,规划好、落实好’。我国农村地区有丰富的水利资源,然而落后的开发管理模式严重限制了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放思想、开源节流,加快改革进程,推进农村水利经济大发展。

4结语

大力发展市场化、现代化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国民经济相一致的农村水利经济是当前我国政府农村经济促进战略中的当务之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改革是发展农村水利经济的不竭动力,只有改革现行的农村水利经济运行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够推进农村水利经济的大发展。

作者:孙晓迪 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海龙学,2013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3

*地区长期坚持治水办电相结合的路子,在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现在己建和在建中小水电站总装机已达105万千瓦,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已建成的67.7万千瓦水电站中,地、县和群众自办的电站41万千瓦,占61%以上,体现了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地区还建成连接7县1市的110千伏的地区电网,实现了全区范围内资源互补、电网优化调度,供电能力大大增强,电力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电网,由水利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管理体制稳定,为全国创造了新鲜经验,成为全国水利系统学习的榜样。*地委、行署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制定的发展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坚决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充分利用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积极动员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建设中小水电的同时,敞开大门,引资办电,走开放兴电之路;利用水电丰富、电价便宜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兴办高耗能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形成潜力巨大、空间广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小水电在*地区脱贫致富、民族团结、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促进河流防洪、灌溉和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和财力的主要来源。

中国开发小水电,利用小水电这种清洁、廉价、可再生绿色能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受到广大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扬。*地区电气化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是国际小水电发展的一个示范。

水电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中小水电是江河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开发中小水电、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一定要和中小河流治理、森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我们的事业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催人奋进。水电资源是西部一大资源优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将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去。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力争"十五"全国水利系统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建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要按照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的新局面。

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省要建立健全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管理机构,形成上下畅通的管理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公司法》的规定,组建以地、县配电公司或发电公司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的省级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管理方式。这是我们水利系统水电管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组建水电集团公司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继续认真培育和发展。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4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县党政负责干部大会精神,总结回顾年水利工作情况,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年水利工作和建设水利强县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号召全县水利人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再夺全省“芙蓉杯”、进军全国水利百强县而奋力拼搏、不懈追求。县四大家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志凯,县人大副主任陈义文,县政协副主席严毅夫等领导亲临指导,等下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局党委会议讨论的情况,先讲两点意见:

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成绩令人欢欣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县水利事业的腾飞之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水利人围绕夺取全省水利建设“芙蓉杯”,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素质,勇于进取创一流、善于协作聚合力、忠于职守讲奉献、奋发图强树新貌,干事兴业,创新争先,各项工作高效推进,难点问题有力突破,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保持了团结奋进的和谐局面,展现了跨越发展的磅礴气势。首捧全省水利建设竞赛“芙蓉杯”,再夺全县工作绩效考核一等奖,同时,喜获全县“特别贡献奖”、“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政务公开先进单位”、“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先进单位”四项大奖。成绩辉煌骄人,荣誉鼓舞人心,胜利属于全县水利人,奖牌折射出水利人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

展示了特别能战斗的行业风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水利队伍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形象,更直接、更生动的是体现在防汛抗灾战斗中。年,我县大旱与洪水并发,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我们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技术参谋、战斗先锋作用,为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丰收和大局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席卷我县,广大水利人奋起抗旱救灾、减灾补损,见事早、行动快、工作实,启动提水机械2.3万多千瓦、抢修设施1000多处。各支流分段拦河筑坝,及时开启沿河闸门,放水充灌内湖塘坝,保证了灌溉水源。实行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炮弹1100颗,有效缓解了局部旱情。牵头集中水权,科学调度水源,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实现了团结抗旱。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未雨绸缪,开展了充分的防汛准备,切实狠抓了组织发动、器材储备、预案制订、险工处理、问题整改等重点环节。完善防灾抗灾信息体系、应急体系,开展了躲灾避险预案演练。在台风“圣帕”入侵时,提前落实防御措施、转移危险人口。及时有效排除险情,成功抵御台风带来的湘江全线超警戒水位大洪水。在抗旱防洪的重要关头,防汛办、水管科、机电科、铜官电排、泉水冲水库、格塘水库、苏蓼垸、同福垸等单位工作主动、责任到位,贡献非常突出。

发扬了顽强干大事的进取精神。近年来,我县水利建设连续保持宏大架势,既大幅提高了防汛抗灾整体能力,又向外界传递了一张鲜亮的名片,望城水利声名鹊起、备受瞩目。年度以水利建设资金1.78亿元的投入刷新记录,特别是优质高效完成了苏蓼垸大堤全线加固等重点工程,赢得了“南有桂阳、北有望城”的高度评价。首获“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先进县”称号。从省厅到市局,从县委、县政府到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县水利工作赞赏有加。

年度水利建设更是展开大手笔、保持大声势。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总投资1.96亿元,完成各类工程4000处。目前,面上处险工程、排灌机械更新改造、山塘渠系建设全面完工,“八件实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病险水库治理均超额完成任务,受到省市高度赞扬,水建科、水管科等部门功不可没。尤为重要的是,团头湖堤身加固、靖港排区建设、格塘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生动、鲜活地彰显了水利人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本色,彰显了水利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风貌。团头湖堤身加固工程任务重、工期紧、困难多,协调难度大,水建科、设计室、大众垸堤委会和乔口、格塘、靖港水管站等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放弃休假、抛开小家,忘我工作,战斗在一线,吃住在工地。为抢工期,今年正月初三,团头湖、格塘水库加固工程即全面恢复施工,现场施工协调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部到岗到位,罕见冰雪因水利人的工作热情而悄然融化,鼠年春节因水利建设的热火朝天而热闹非凡。工程的建成,将解决大众垸防洪保安“老大难”问题,无疑是水利建设又一丰碑。

坚持了依法严管理的工作原则。水利建设成果必须依靠监管执法来保护,水事防洪秩序必须依靠监管执法来维护。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依法治水工作,严格开展水政监察执法,获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一是规范水事秩序。全面实施涉水行政许可,水行政许可项目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归口办理,全年共办理涉水行政许可174件。强化涉河涉水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重点查处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涉河工程破坏堤防设施、非法采砂危及防洪安全等水事违法问题。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砂场审批。严肃查处中石化成品油、长沙电厂管道涉水施工危及防洪安全等问题,严格监督指导县城污水处理厂等涉河重点工程建设。狠抓水利规费征管,水利规费超额完成任务。先后四次开展大型集中执法行动,坚决取缔湘江及沩水、靳江沿线地摊式砂场和违章码头,扫除河道障碍,规范砂石市场秩序。二是提升采砂管理。采取“按章准入、定向招标”方式,稳妥出让年度湘江望城段采砂权,实行“六统四定一包干”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严格内部监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打击非法采砂,克服了价款大幅提高、资源日益枯竭、湘江水位超低、销路严重不畅、协调困难重重等因素影响,河道砂石管理呈现规范、有序、多赢局面。三是做大砂石产业。抓住长沙城区砂场外迁契机,以大众垸为重点,全面规划了20处大型砂场布点,有5处完成初审、报市水利局审核发证,其余15处将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分批筹建和申报,砂石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工作中,砂管办、水政监察大队一班人秉公办事、严格执法、敢于碰硬、深入协调,树立了水利部门的权威,保住了清正廉洁的操守,锻造了治水管水的铁军。

形成了改革强活力的发展态势。改革创新是望城水利兴旺发达、渐入佳境的根本原因。过去的一年,全县水利人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城不怕坚”的拼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水利改革创新强势推进,事业发展活力迸发。一是经营水利蓬勃发展。靳江河高矶头河道整治全面完工,开发载体“汀湘十里”项目一期基本建成,“汀湘十里”以其独树一帜的新中式湖湘建筑风格赢得广大业主热捧,房源早已抢购一空,昔日荒凉沉寂的河滩地,今天商机遍地、人气超旺。项目二期拆迁顺利完成。靳江河白菜湖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实现融资11.38亿元,创造了土地融资的颠峰之作,更是水利开发的奇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马桥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征拆工作,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坪塘圬泥湖整治开发、靖港古镇保护开发、胜利垸高沙脊建设开发等项目已提上议事日程,经营水利后发优势十分显著。经营水利的辉煌成果,是水利人战高温、斗酷暑干出来的,是挑重担、扛大梁拼出来的,是顾大局、舍小家闯出来的。二是“大水利”格局基本形成。水利部门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认真总结近年水利建设经验,结合上级政策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分析论证,在做好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促成县政府率全省各县之先出台《望城县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成为后来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的蓝本。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合资金、整体推进”原则,打捆各类涉水资金,整合各方力量大兴水利,过去水利建设“单兵突进、各自为阵”的低效投资局面正在扭转。水利规划的权威性、水利投入的整体性、水利建设的全局性明显增强,水利行业优势、基础地位实现大提升。三是水管体制改革成功“破冰”。五年时间千呼万唤的水管体制改革在年取得实质突破。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局人教科、办公室和各基层单位,深入细致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以对基层水利人高度负责、满腔关爱的态度,不辞辛劳地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再三向市直有关部门争取编制、经费方面的倾斜,多次向县政府领导汇报、请示,促成专题开会研究改革工作并正式出台了《望城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望政办发〔〕1号),《方案》集政策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随着基层单位定编定员完成、职工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工程管护经费得到保障,机构人员进一步理顺,基层单位和水利队伍的活力将全面激发。另外,我们还争取最大政策优惠,圆满解决了包括乔口防洪闸管理所和靖港哑河渔场在内的基层水管单位职工养老保险问题,解决了水利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树立了统筹求和谐的科学意识。过去的一年,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共进的原则,在扎实开展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机关建设、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效能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一是规范机关管理。健全了接待、用车、学习、考勤、食堂等一系列制度,完善了财务“4·3”审批制度,特别是进一步严肃了接待和租车纪律,严格控制接待标准、明确审批权限、叫停饭店签单,新规的实施,明显降低了机关开支,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二是强化思想教育。组织专题学习、布置宣传橱窗、每天廉政格言、开展作风和效能建设,增强了水利人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率意识。三是贴心服务基层。积极开展建设扶持,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积极协调各后盾单位,力推联系点格塘村、柏叶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口部门职能,为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技术、材料方面极大的支持。四是坚决服从大局。认真落实上级交办件,切实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年承办县人大建议9件、政协提案5件,做到件件办结、事事解决。实施团头湖堤身加固工程,依法整治河道砂场,加强采砂管理等工作,就是落实人大代表建议的重大举措。水利局是历年来承办建议提案的大户,年我局再度被县政府评为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单位。在严重冰雪灾害面前,广大水利人不畏严寒、冲锋在前,积极投入扫雪除冰战斗。五是精心开展活动。机关支部、群团组织积极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庆辉煌、迎新年”卡拉OK比赛、重阳节垂钓活动。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13名留守儿童倾注了满腔关爱,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每天慈善一元捐”及希望工程、抗冰救灾捐献活动,献出了水利人的一片爱心。

开创了奋勇争一流的生动局面。年各基层单位坚持“发展至上、勇创一流”信念,摈弃“守摊求稳、不思进取,小进即满、小成即安”的消极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全力争先进位,呈现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县水建投一班人无论是在经营水利项目运作的打拼中,还是在水利建设的攻坚中、防汛抗灾的战斗中,都是一往无前、务实有为。泉水冲水库管理所、铜官电排站等单位开拓进取、奋起直追、后来居上,水利水电设计室、水政大队、大众垸堤委会继续保持率先发展势头,格塘水库管理所、沩水河坝管理所、苏蓼垸堤委会、胜利垸堤委会等单位最大限度争取各级支持、最大努力壮大自身实力、最优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乔口、黄金、乌山、雨敞坪、茶亭等乡镇水管站主动想事、努力干事,敢于创造业绩,极力争取地位。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望城水利成绩斐然、优势突出、势头强劲。这离不开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科室、各基层单位和全县水利人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和局行政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及全县水利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朝水利强县的工作目标快马加鞭,使命催人奋进

在总结成绩、欢呼胜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凝聚力量、因势而发。小成即安、小进即满,这是小农意识;居功自傲、止步不前,这是愚昧短视。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创强势发展的新优势,谱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一)认清形势,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水利强县的战略部署上来。

望城水利正实现良性发展。近年来,我们突破传统水利的“旧圈”,农业水利的“窄圈”、弱质水利的“怪圈”,在水利建设中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经营水利。紧紧抓住“保安、融资、改革”主线,全面实施“大水利、大产业、大融资、大建设、大发展”战略,水利建设与资源开发双向增长,防洪保安与产业经营同步推进。水利投入实现历史性巨大突破,连续开展大规模、高标准的水利建设,强力实施重点防洪工程建设,集中整治险工隐患、全面完善灌区配套、切实防治水土流失。防汛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依法治水管水严格规范,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单位稳步发展,水利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以说,我县水利实现了思路理念大创新、发展步子大跨越、水利基础大夯实,正步入良性、稳健发展的快车道。

望城水利已赢得空前地位。由于我们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举措,用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快事业发展、提升行业形象,水利事业正以其越来越雄厚的实力,保障防洪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正常水事秩序,服务全县新农村建设、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水利既为全县人民系上了“安全带”,又为加快发展装上了“助推器”。我们切身体会到,这些年,从县委、县政府到各级各部门,到社会各界,对水利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之高是空前的。县委、县政府立足水利大县实际、把握县域经济走势,提出了建设“水利强县”的宏伟目标,并在县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就建设水利强县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这是水利行业地位空前提高的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望城水利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望城水利还存在薄弱环节。俗话说得好,“知耻近乎勇”。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水利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一是基础地位有待进一步夯实提高。主要是防汛抗旱减灾整体能力、水资源使用效益、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涉水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都还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堤垸、水库处险加固和排灌机械更新改造任务依然较重,水生态保护和涉水项目许可与监管执法任重道远。二是水利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水利队伍主要问题是年龄老化、人才结构有待优化,拔尖人才和后备力量短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技能、钻业务、长本领、争贡献的氛围不甚浓厚。三是“大水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的长远性、统一性与权威性还需进一步增强,涉水资金整合程度依然不够。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水环境保护、水行政许可、水规费征缴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四是基层单位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职责不理顺、服务意识不浓、发展活力不强等。

准确把握我县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是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建设水利强县的紧迫任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水利强县的战略任务乃众望所归。作为水利人我们应该倍感自豪,倍感振奋,充满光荣感与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勇立时代潮头,保持奋发有为、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提升水利发展的软实力,切实担负起建设水利强县的崇高使命。把建设水利强县作为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标杆、作为谋求自身发展的阶梯。以在水利系统工作为荣、以多为水利作贡献为乐,为水利事业建功业、树形象、争地位。全身心投入到建设水利强县的崇高实践中来。

(二)形成合力,用务实创新的作风加快建设水利强县进程。

新的征程催生新的希望,新的使命呼唤新的作为。年是全面建设水利强县的开局之年,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之年。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和谐、经营、民生”理念,深入实施建设水利强县战略,构筑以强基础、强意识、强队伍、强产业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建设格局,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建设水利强县进程的体制机制,确保防汛抗灾全面胜利、水管改革扎实到位、水事秩序严格规范、经营水利稳步发展、水利建设科学推进、人水关系持久和谐,再夺全省“芙蓉杯”,跻身全国水利百强县。

重点是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建设水利强县内涵。建设水利强县是对我县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要求。立足我县当前的实际,其具体任务可概括为四个层面:强基础、强意识、强队伍、强产业,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一是强基础。针对目前我县水利工程设施防汛抗灾整体能力依然不高的实际,如:堤垸险工隐患存在、水库病险问题突出、排灌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山丘区水利设施薄弱、局部基础水量不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未全面解决等,必须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通过科学、持续、稳步开展水利建设,分轻重缓急予以解决。强力夯实水利基础,全面提高保安能力。二是强意识。就是要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利意识,包括水法律法规意识、防汛抗灾意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意识、河道堤防保护意识、水土保持意识、涉水行政许可意识等等,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严格的水政监察执法、全面实施水行政许可、严肃查处水事违法行为来增强全社会的水利意识,让依法治水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水利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三是强队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水利强县必须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不出事的高素质水利队伍。要建立健全水利干部职工考评机制、培训机制、聘用机制、交流轮岗机制、奖惩机制、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机制体制,形成充满活力、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以实绩论英雄,按德才排座次,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创造力。四是强产业。水利要强大,必须以经济实力作保证。“打铁还靠自身硬”,水利人既要奉献社会,就必须壮大自身。一味地发扬只顾照亮别人、不惜燃烧自己的“蜡烛精神”,只能使水利行业越来越穷,使水利人越来越苦。为此,水利部门的同志一定要用足用活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政策、法律赋予的管理职权不能丢,自身的水利资源不能拱手相让。要总结近年来的成功经验,抢滩优质水利资源,用市场的手段开发融资,进一步扩大资本实力。全面行使水权,足额征收水利规费,用法律武器维护利益,精心管理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业兴、水利富,地位自然就高。

始终保持“四种水利”格局。一要巩固“政策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第一”,中央和各级政府对水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包括水利建设在内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利好政策。我们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水利项目,发挥政府投资在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确保水利建设持续开展。二要做大“经营水利”。经营水利是望城水利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我们都知道,望城水利的腾飞之日正是经营水利的崛起之时。就近城临江的望城而言,下一步,我县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营水利,独特优势也是经营水利,巨大潜力还在经营水利。建设水利强县,第一推动力就是经营水利。为此,全县水利战线的同志要更加关心重视经营水利,更加支持维护经营水利。要以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在建设过程中,继续发扬在高矶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形成的敢打敢拼、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年要集中优势兵力,优质高效完成马桥河、白菜湖整治工程建设,全力抓好坪塘坞泥湖开发、长沙船舶厂搬迁新建等大项目的申报工作,精心策划包装泉水冲水库、胜利垸高沙脊、月亮岛开发建设等后续项目,最大限度促进涉水资源资本化,扩大市场融资治水成果,努力使经营水利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活。三要办活“民营水利”。民营水利就其本质而言是经营水利的具体形式。这一块工作主要依靠乡镇水管站及堤委会、水库管理所联合有关村组来开展,大家要开动脑筋运作水利资源、多措并举创造效益,积极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和“以物”等办法,引入承包、租赁、拍卖、合作经营等市场机制,探索并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机制,更宽视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开发、盘活山塘、湖泊、水库等水利资源,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经营水利重点项目与民营水利面上项目建设并驾齐驱,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四要借力“外资水利”。依托项目支撑,用足优惠政策,借助各种渠道,更多更广地引进市外、省外、境内的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参与水利开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大兴水利。

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对于水管体制改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底已正式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目前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开展。水管改革是大家盼望多年的大事,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更是全体水利人根本利益和福祉所在。为确保改革工作圆满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在这里我强调几点要求:一要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改革牵涉到单位撤并、人员分流调整等问题,大家必须严守组织纪律,服从整体安排,不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有损于改革的事。二要遵守各项相关纪律。主要是政治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确保改革工作阳光操作、依规有序进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营造风清气正、公道正派的改革氛围。三要切实强化水管单位职能职责。这次改革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水管单位的职能职责,水利局专门就此制订了《望城县水利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水管单位的工作范畴、机构职能、人员管理和工作标准,今天印发给大家。要求各单位从即日起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市、县财政已将水利基层单位人员经费纳入预算,水利人必须由过去偏重于“谋生计”,转变为现在倾心于“干事业”,各单位必须担负所辖工程设施的常年管理维护和保养职责。如大堤大坝砍青扫障、防汛通道整修、照明线路维护、管闸启闭设施维护、排灌机械检修维护等工作,我们要依靠自身力量予以解决,把工作做在平时,作为日常工作来做,不允许像过去一样等到大汛大旱来临时依靠上级部门来解决。

特别重视今年防汛抗灾工作。据气象、水文专家预测,今年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去年我省很多地方发生50年一遇大旱,干旱续持时间长,夏秋冬三季连旱,降水量明显少于历年均值,今年极有可能是丰水年份;二是前段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频率为50年一遇,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属极端恶劣的气象灾害。一些国际、国内专家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次罕见的冰雪天气过程绝非良兆。历史上1954、1969、1998年等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几乎都是以严重冰雪灾害为前奏的。三是长江流域、洞庭湖区有多年未发生大洪水,经验表明,间隔时间越长,发生等量级大洪水的几率就越高。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说今年发生特大洪水绝不是危言耸听,防大汛、抗大洪、打恶仗几乎成为定局。为此,水利人必须首先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强化责任,及早行动,争取主动权,扎实开展防汛准备工作。一是在建水利工程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紧施工扫尾,确保4月1日汛期到来前全部竣工,特别是朝天口工程要抓紧施工;二是全县水管单位要迅速成立指挥机构,完善防洪预案;三是从现在开始,大堤大坝砍青扫障、防汛通道整修维护、照明线路检修、排灌机械调试试车、器材物资储备、险工隐患排查处理等基础工作要全面展开。

坚决维护正常水事防洪秩序。加强水政监察执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是水利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建设水利强县的客观要求。年我们在依法治水方面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实施涉水行政许可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涉水许可归口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切实强化水利部门的审批职能,严把涉水项目准入关口,特别是对于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基本建设的水利前置审查程序必须执行到位。二是严格监管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生产经营行为和项目施工建设,强化审批管理,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取缔地摊式砂场和违章下河码头,坚决制止乱搭乱建和倾倒垃圾等弃置物淤塞河道现象,坚决取缔非法吸砂作业,彻底清除河道行洪障碍。三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全面推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特别是督促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四是全面、足额征收水利规费。五是确保砂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新的砂管年度即将开始,要迅速做好调查摸底、分析论证、衔接汇报工作,周密制订年度河道采砂管理方案,积极争取县政府重视与支持,认真组织新一轮河道采砂权出让工作,新的一年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河道采砂管理。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水利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严格监管、积极服务大型砂场建设,规范审批程序、收缴出让价款、维护砂场建设秩序。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5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水文[*]475号文件);总结交流近两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应邀到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水利信息化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特别是*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落实*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成效。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资源实时监控、水文基础设施、水质监测等项目的深入开展,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全国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观测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约占总数51%的水文站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

二是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部完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宽带互联,建成了全国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的异地会商系统;流域机构到所属单位的网络基本建成;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等13个省(直辖市)也已建成至各地(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络,有的甚至已通达县市水利部门;水利部机关与在京直属单位的政务内网已实现互联,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互联正在实施。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正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为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网络传输与共享等各类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水利数字图书馆试点等专业数据库建设;正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工程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的建设;由国家发改委负责规划并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水利部将承建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内容由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农田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8个专题信息产品和16个综合信息子库构成。这些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启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业务应用之一,是先期启动建设的水利信息化“龙头”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批复,其概算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利用应急工程建设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在多次全国性会议中应用,异地会商系统在抗御*年淮河洪水、*年永定河防汛演习及防御今年淮河洪水和西江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建成的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气象、水情会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汛情监视系统等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进行防洪减灾决策的最重要支撑。今年10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标志着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是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大部分单位、部门内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一些单位还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水利部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目前公用平台软件已基本开发完成,综合办公系统即将上线调试,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正在进行需求调研和招标准备。

三是抓紧实施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以黄河、海河、太湖、辽宁、江苏等为试点的流域和区域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首都、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等一批水资源调配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务管理能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统一调度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区内与区外水资源,水利部启动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年和*年共安排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个试点城市,中央补助资金达5500万元。

四是基本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该项目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委、黄委2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逐步实现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

五是大力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中日合作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的实施,正式启动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确定河北省石津为代表的全国30个大型灌区为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试点灌区内部基本建成计算机局域网;30个灌区共建成自动信息采集点300处(其中水情遥测49处),水位监测418处,闸位监测138处,雨量监测7处,泵站流量监测488处;试点灌区还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系统。

六是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水利系统许多单位和机构均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水利信息服务,促进了信息沟通,加强了水利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分网站还开设了网上行政审批业务,促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加水利政务透明,提高办公效率。其中,水利部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政府优秀门户网站”。

(三)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先后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本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规范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投入。

二是加快了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年颁布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提出了水利信息化的标准体系。经过近3年的努力,标准体系中已有9项标准颁布实施,3项标准正在报批,22项标准正在编制或立项过程中。

三是重视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在工作中注重队伍的技术培训,引进了一些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充实了信息化的工作队伍,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与河海大学联合举办了信息化工程硕士班,现已举办三期,共50余人参加;举办了《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等多个水利行业标准学习宣传贯彻培训班。一些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采用多种形式举办了各类信息化培训班。

(四)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有序推进了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的指导下,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信息化规划已初步完成;*年11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组织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思路报告》,并已正式报国家发改委;今年又正式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部信息办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是切实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认真实施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近两年来,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水利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以及部在京直属单位的一批信息化项目,都严格按照《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审查、批准。为了加强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根据《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有关制度。一些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黄委出台了《“数字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和《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务局出台了《北京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办法》,上海市水务局颁布了《上海市水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水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信息化工作和项目建设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是积极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会,总结推广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交流展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汇编出版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论文集》。首次在水利系统开展了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评选活动,会上对荣获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奖和大会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四是开展了水利信息化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年7月,部信息办组织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调研,调研组分赴安徽、江苏、河南、黄委、淮委和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长委等地进行调研,编写了调研报告,指出了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五是重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年4月,部信息办开始印发《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至今已印发32期。部信息办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的通知》,建立了通讯员联系制度,通过网站、报纸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水利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切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国家信息化建设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党中央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为加快全国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全国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两个重要文件的指导下,部级的政务网络资源开始整合,一批“金”字工程的信息化项目和四个部级的基础信息库相继启动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项目开始实施,基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我们开始步入政务公开和服务社会的轨道。这些都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新时期水利工作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并将水利信息化列入了到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之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建设管理有待加强,运行维护机制亟需完善

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实际上存在着管理职能不明确或不落实,统一协调较难,行业管理力度不够,项目建设与成果管理相对较弱,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缺乏统一组织等问题,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一批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而信息化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已建项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建设资金渠道不畅投入相对不足

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渠道无保障,投入分散,导致系统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系统开发成本高,共享困难,建设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化建设投入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匹配,投入相对不足,规划或计划中的建设内容难以落实,效果难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更为困难,已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3、信息资源不足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一些应用系统开发验收后,由于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难度较大,特别是缺少规范化的数据,又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支撑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应用系统成为“演示系统”,不能发挥预期作用。此外,由于一些水利业务部门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4、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全局意识不强,缺少“一盘棋”思想,加之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项目成果归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无整体优势等现象,规模效益相对较差。尽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信息资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资源大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系统,没有形成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难以提供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整合难度较大。

5、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互联互通困难

近几年,水利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正在积极推进,但由于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其建设相对滞后于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信息采集、数据库、支撑平台、系统架构、应用规范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性指导不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6、人才资源缺乏激励机制不全

水利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人才队伍是关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人才,但离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对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分层次技术培训不够,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较少。

(三)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认真落实以下措施。

1、理顺投资渠道落实管理经费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否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资金投入是前提。信息化工作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水利信息化要与水利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其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合理安排资金。要设法将建成投入运行的系统维护管理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2、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以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施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交换体制、管理办法等方面,研究建立水利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面向社会提供水利信息资源服务。

3、加快技术标准建设规范信息资源利用

要按照部信息办和国科司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抓紧编制水利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重点是制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有关标准和重点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标准。

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同时应强调对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组织与管理,落实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相应部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使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5、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要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政策,完善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大力引进人才,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业务应用系统培训以及技术交流、技术考察等工作。

三、水利信息化近期工作要点

“十五”即将过去,“十一五”即将来临。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近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编制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大局,已纳入水利发展“十一五”的专项规划。部信息办已组织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交本次会议进行讨论。《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建设任务和主要内容。各单位要在已完成的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好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各流域机构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报部审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部备案。

2、加快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

加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应急工程和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一期工程中的水情、工情、墒情、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测站报汛设施的更新改造,积极开展网络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建设。同时,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做好二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扩大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

抓紧实施水利部至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及其安全系统建设,各流域机构要加快进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建好政务内网,为内网互联做好准备。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公用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综合办公系统的开发与部署,早日实现水利部机关与七个流域机构一体化的综合办公应用。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要在完成需求梳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建设。

配合发改委牵头组织的国家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项目,积极开展水利资源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加快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工程以及大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等项目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框架内,将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与保障环境有机地共同推进,为水利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创造条件。

3、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有效解决水利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水利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今后的信息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理顺关系,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4、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各单位要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托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加大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各单位要加强协调,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倡导信息资源共享,规范相应的数据格式,制定相关标准,大力实施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水利系统内部及水利部与其他部委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开放相应的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水利信息共享服务。

5、尽快颁布施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年颁布施行的《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流域机构、各省市有关单位对暂行办法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强化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信息办提出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请各位代表充分研究部信息办提交的办法草案,会后,要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并尽快颁布施行。

6、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力度

为提高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水平,要积极推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等项目采取的“统一开发、定制应用”的好模式,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制定水利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和风险测评规范,建立水利应用软件的测评与评优工作程序,继续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和优秀应用软件的评选、应用与推广工作。

7、加强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保障

水利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确保信息快速准确传输、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网络管理,保障网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此,水利部近期将出台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检查和监督,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8、加强宣传表彰先进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6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水文[*]475号文件);总结交流近两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应邀到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水利信息化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特别是*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落实*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成效。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资源实时监控、水文基础设施、水质监测等项目的深入开展,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全国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观测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约占总数51%的水文站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

二是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部完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宽带互联,建成了全国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的异地会商系统;流域机构到所属单位的网络基本建成;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等13个省(直辖市)也已建成至各地(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络,有的甚至已通达县市水利部门;水利部机关与在京直属单位的政务内网已实现互联,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互联正在实施。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正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为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网络传输与共享等各类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水利数字图书馆试点等专业数据库建设;正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工程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的建设;由国家发改委负责规划并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水利部将承建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内容由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农田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8个专题信息产品和16个综合信息子库构成。这些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启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业务应用之一,是先期启动建设的水利信息化“龙头”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批复,其概算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利用应急工程建设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在多次全国性会议中应用,异地会商系统在抗御*年淮河洪水、*年永定河防汛演习及防御今年淮河洪水和西江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建成的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气象、水情会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汛情监视系统等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进行防洪减灾决策的最重要支撑。今年10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标志着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是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大部分单位、部门内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一些单位还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水利部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目前公用平台软件已基本开发完成,综合办公系统即将上线调试,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正在进行需求调研和招标准备。

三是抓紧实施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以黄河、海河、太湖、辽宁、江苏等为试点的流域和区域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首都、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等一批水资源调配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务管理能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统一调度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区内与区外水资源,水利部启动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年和*年共安排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个试点城市,中央补助资金达5500万元。

四是基本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该项目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委、黄委2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逐步实现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

五是大力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中日合作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的实施,正式启动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确定河北省石津为代表的全国30个大型灌区为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试点灌区内部基本建成计算机局域网;30个灌区共建成自动信息采集点300处(其中水情遥测49处),水位监测418处,闸位监测138处,雨量监测7处,泵站流量监测488处;试点灌区还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系统。

六是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水利系统许多单位和机构均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水利信息服务,促进了信息沟通,加强了水利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分网站还开设了网上行政审批业务,促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加水利政务透明,提高办公效率。其中,水利部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政府优秀门户网站”。

(三)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先后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本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规范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投入。

二是加快了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年颁布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提出了水利信息化的标准体系。经过近3年的努力,标准体系中已有9项标准颁布实施,3项标准正在报批,22项标准正在编制或立项过程中。

三是重视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在工作中注重队伍的技术培训,引进了一些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充实了信息化的工作队伍,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与河海大学联合举办了信息化工程硕士班,现已举办三期,共50余人参加;举办了《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等多个水利行业标准学习宣传贯彻培训班。一些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采用多种形式举办了各类信息化培训班。

(四)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有序推进了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的指导下,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信息化规划已初步完成;*年11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组织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思路报告》,并已正式报国家发改委;今年又正式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部信息办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是切实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认真实施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近两年来,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水利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以及部在京直属单位的一批信息化项目,都严格按照《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审查、批准。为了加强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根据《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有关制度。一些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黄委出台了《“数字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和《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务局出台了《北京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办法》,上海市水务局颁布了《上海市水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水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信息化工作和项目建设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是积极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会,总结推广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交流展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汇编出版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论文集》。首次在水利系统开展了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评选活动,会上对荣获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奖和大会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四是开展了水利信息化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年7月,部信息办组织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调研,调研组分赴安徽、江苏、河南、黄委、淮委和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长委等地进行调研,编写了调研报告,指出了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五是重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年4月,部信息办开始印发《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至今已印发32期。部信息办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的通知》,建立了通讯员联系制度,通过网站、报纸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水利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切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国家信息化建设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党中央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为加快全国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全国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两个重要文件的指导下,部级的政务网络资源开始整合,一批“金”字工程的信息化项目和四个部级的基础信息库相继启动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项目开始实施,基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我们开始步入政务公开和服务社会的轨道。这些都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新时期水利工作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并将水利信息化列入了到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之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建设管理有待加强,运行维护机制亟需完善

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实际上存在着管理职能不明确或不落实,统一协调较难,行业管理力度不够,项目建设与成果管理相对较弱,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缺乏统一组织等问题,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一批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而信息化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已建项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建设资金渠道不畅投入相对不足

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渠道无保障,投入分散,导致系统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系统开发成本高,共享困难,建设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化建设投入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匹配,投入相对不足,规划或计划中的建设内容难以落实,效果难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更为困难,已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3、信息资源不足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一些应用系统开发验收后,由于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难度较大,特别是缺少规范化的数据,又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支撑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应用系统成为“演示系统”,不能发挥预期作用。此外,由于一些水利业务部门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4、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全局意识不强,缺少“一盘棋”思想,加之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项目成果归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无整体优势等现象,规模效益相对较差。尽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信息资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资源大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系统,没有形成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难以提供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整合难度较大。

5、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互联互通困难

近几年,水利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正在积极推进,但由于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其建设相对滞后于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信息采集、数据库、支撑平台、系统架构、应用规范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性指导不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6、人才资源缺乏激励机制不全

水利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人才队伍是关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人才,但离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对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分层次技术培训不够,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较少。

(三)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认真落实以下措施。

1、理顺投资渠道落实管理经费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否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资金投入是前提。信息化工作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水利信息化要与水利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其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合理安排资金。要设法将建成投入运行的系统维护管理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2、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以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施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交换体制、管理办法等方面,研究建立水利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面向社会提供水利信息资源服务。

3、加快技术标准建设规范信息资源利用

要按照部信息办和国科司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抓紧编制水利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重点是制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有关标准和重点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标准。

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同时应强调对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组织与管理,落实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相应部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使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5、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要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政策,完善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大力引进人才,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业务应用系统培训以及技术交流、技术考察等工作。

三、水利信息化近期工作要点

“十五”即将过去,“十一五”即将来临。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近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编制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大局,已纳入水利发展“十一五”的专项规划。部信息办已组织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交本次会议进行讨论。《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建设任务和主要内容。各单位要在已完成的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好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各流域机构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报部审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部备案。

2、加快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

加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应急工程和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一期工程中的水情、工情、墒情、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测站报汛设施的更新改造,积极开展网络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建设。同时,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做好二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扩大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

抓紧实施水利部至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及其安全系统建设,各流域机构要加快进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建好政务内网,为内网互联做好准备。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公用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综合办公系统的开发与部署,早日实现水利部机关与七个流域机构一体化的综合办公应用。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要在完成需求梳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建设。

配合发改委牵头组织的国家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项目,积极开展水利资源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加快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工程以及大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等项目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框架内,将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与保障环境有机地共同推进,为水利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创造条件。

3、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有效解决水利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水利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今后的信息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理顺关系,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4、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各单位要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托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加大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各单位要加强协调,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倡导信息资源共享,规范相应的数据格式,制定相关标准,大力实施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水利系统内部及水利部与其他部委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开放相应的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水利信息共享服务。

5、尽快颁布施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年颁布施行的《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流域机构、各省市有关单位对暂行办法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强化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信息办提出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请各位代表充分研究部信息办提交的办法草案,会后,要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并尽快颁布施行。

6、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力度

为提高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水平,要积极推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等项目采取的“统一开发、定制应用”的好模式,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制定水利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和风险测评规范,建立水利应用软件的测评与评优工作程序,继续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和优秀应用软件的评选、应用与推广工作。

7、加强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保障

水利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确保信息快速准确传输、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网络管理,保障网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此,水利部近期将出台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检查和监督,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8、加强宣传表彰先进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7

三个县(市)和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作了典型发言,刚才。韩杰局长把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把2010年的工作说得十分透彻、十分明白。依照韩杰局长的要求去做,2010年的水利工作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3月,吴桥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一年来,各县(市、区)政府、各级水利部门依照上次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回顾09年的工作,认为“三个满意”即群众满意,市委、市政府满意,上级水利部门满意。这“三个满意”取得,得益于各县(市、区)领导、得益于各县(市、区)水务局,同时也得益于我市水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坚实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此,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大家一年的辛苦工作,感谢大家为水利事业作出的贡献。下面,再讲四句话。

一、重新认识水利,增强水利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水利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现阶段水利人不能回避的问题。当今水利工作的发展问题?水利人的责任问题?想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说重新认识水利。其它工作的开展就顺利了重新认识“水”问题上,水利人一定要与时俱进,转变几个观念。一是发展内涵上,应从单纯的抗旱防汛向全方位工作转变。过去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不只仅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工业的命脉,乡村的生命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维护环境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水”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之一,如今年的云南大旱就成为了政治问题。二是管理方式上,由“排”治”疏”向“引”蓄”用”结合来转变。过去挖河是以排为主,以疏为主,以治为主。因此,市有些河道名称叫北排河、南排河、左排干、右排干等等。而现在水要引、要蓄、要用。三是管理方法上,由无偿、无限的开发向有偿、有限利用转变。四是取水渠道上,由以地下水为主向以地上水为主转变。上世纪70年代,因为缺水,所以搞机井会战,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现在大面积的地下漏斗。五是水资源管理观念上,由取之不尽向有限可取、无水可取转变。要考虑地下水取完了怎么办?目前,国水资源现状已经发生了改变,还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去治水是行不通的当今的水利已不是昨日的水利,做好当今的水利工作必需要有创新思维。怎么创新思维?就是要摸清我市水利的现状。目前,市的水利现状可以概况为四句话:水资源严重短缺、节水手段滞后、需水增长过快、供水能力有限。今后水利工作该怎么干?指导思想就是刘学库市长讲的三句话: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实现路径是什么?就是建立以地上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供水体系。管理方法是什么?就是水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联网供水,整体推进。

二、全力打造覆盖全市的水系水网,突出工作重点。

要全面解决“水”问题,市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较为单薄的地区。根本出路就是建设覆盖全市的水系水网。具体来讲,就是要依照刘学库市长对水利工作提出的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总要求,抓紧开展相关工作。现阶段要突出三方面工作重点。

(一)现阶段“引得来”重点就是抓好引黄调水工作。综合考虑我市周边水源。现阶段缓解我市缺水问题最现实的途径。经过全市上下近两年的共同推动,通过位山、潘庄、小开河三条线路联合引黄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晰。特别是天津在不放弃原有位山引黄线路的基础上,又支持开辟潘庄引黄线路,为我市引黄工作的加快实施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要积极主动跑项目。抓住当前潘庄引黄线路正处于项目前期的有利时机,加大对上级水利部门的跑办力度,加强与规划设计部门沟通协调,多让我市的项目挤入上级盘子。要结合南运河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引黄项目,既解决好运河引水通水问题,又能够恢复运河原有历史风貌,提升品味。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争指标。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黄河水的需求量肯定会越来越多。全国加强水资源总量控制、加快制订水量分配方案的大背景下,只有争取到引黄指标,才干保证水量。测算引黄指标时,既要保证大浪淀水库和杨埕水库蓄足水,又要为农业、生态蓄水预留好水量。

(二)现阶段“蓄得住”重点就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当前。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旱情,根本原因就是水利设施匮乏。水来了没有盛水的家什”只能任其白白流走。这种状况在市同样存在必需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能力。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对水库、供水、河道治理等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为工程的立项实施发明了良好条件。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尽快转入建设阶段,尽早发挥效益。同时,要加大投入,搞好以节水灌溉、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积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地方、农民自主开展中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改造。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现阶段“用得好”重点就是利用地上水解决农村饮水平安问题。力争用三年时间。喝上黄河水、平安水”不是惯例情况下的工作要求,而是市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许诺。农村饮水平安工作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制定政策”指导原则。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打好三年攻坚战。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由利用地下水向利用地上水转变,由单村供水向区片供水、集中供水转变,由完全依靠政府改水向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转变,确保到2012年,全市范围内建成以地上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的集中供水网络,向农村供水乡村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迈进。对东部地区饮水平安工程,市供排水集团要按照4月1日的市长办公会要求,抓好水厂以上管网及工程的建设,从乡村供水向县城、农村供水方向发展。

三、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做好基础性工作。

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水利事业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惠及千家万户、泽及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当前正值我市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掀起治水兴沧的热潮。

(一)形成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规划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今年是十一五”收尾年。纵向上与水利部、水利厅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突出水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证和支撑,强化与国家、省水利发展总体布局相统一,注重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维护与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提高水利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推进水系水网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规划基础。另外,对全市水资源利用及水系水网、南运河市区段综合治理、乡村防洪等重点规划,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尽快修改完善,抓紧提交市政府审定。另外,今年农口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水利部门要依据新农村、新民居规划,科学调整和完善农田水利、人饮安全、蓄滞洪区等规划,整合水利资源支持新农村、新民居建设。

(二)形成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要加快推进水利发展。突破投资瓶颈制约,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格局。一要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争取力度。努力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二要深入研究并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现有政策。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中央已将抗旱、节水灌溉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用好用足补贴政策。实践证明,争取到一项好的政策或者研究并利用一项政策,比单纯争取到一笔投资对水利发展更稳定、更有效。三要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要结合“三年大变样”把防洪工程、供水工程、水景观工程建设和周边土地资源商业化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和水权有偿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水土和环境资源进行市场化筹资,加快水利建设。

(三)形成强有力的水利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水利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稳定、完善和强化支持水利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地方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水利部门开展工作,特别是发改、财政部门要在计划布置、资金落实上做好相关工作。水利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各项治水、节水、管水的职责,善于争取领导,争取支持,敢于开拓创新,大胆开展工作,以有为换有位。

四、强化队伍建设,为水利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古人讲“投石突破水中天”观点认为水要比天大。暂且不说整个地区缺水。就是天大的问题。所以,水利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要勇担责任,积极承担责任。现在这个阶段,把水利工作解决好,让水利真正成为利民、利市的事业。

(二)要强化业务水平。分管水利工作后的一个感觉。各级水利部门组织的技术大练兵、岗位大练兵是非常必要的必需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中锻炼自己。如果我市水务部门的局长、科长都成为技术专家、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顶梁柱,水利工作就是独树一帜的

(三)要强化执行力。对水利部门来说。下阶段就要科学施工、依法管理、一丝不苟、分厘不差,这些工作环节需要的就是执行力。

(四)要强化务实的作风。水”最完美的没有任何的缝隙。所以水利人更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8

一、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提高认识。

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前一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这次水利普查是全国统一行动,普查工作难度大、任务重,顺序规范,时间紧凑,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点要求很高,一时一地的工作成败都可能影响全局。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水利普查工作的认识。

(一)开展水利普查是谋划我县水利久远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县三年一大灾年年都有灾的县情实际,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开展全县水利普查,准确掌握江河湖水文特征,全面掌握各流域、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系统分析城乡供水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既是谋划水利久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水利普查是完善县情基础信息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人口、土地、农业、污染源等普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县情基础信息。抓紧开展全县水利普查,获得与水相关的资源环境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能够有效填补我县县情基础信息体系中的水信息空白,为更加科学协调地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全面主动地做好水资源管理调控工作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三)开展水利普查是加快水利基础建设步伐的必要条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将对各地相关规划的实施和报批、水利建设项目的争取、各有关渠道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发生巨大的直接影响。摸清我县水利家底,准确掌握我县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维护和水利能力建设,更加有利于加快水利项目编报步伐,全面提升水利建设、改革和发展水平。

(四)开展水利普查是培养基层水利队伍的有效途径。开展水利普查。参与水利行业各方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普查培训和实际操作,使这部分同志,对水利有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解,逐步由外行变为内行,培养出一支“看不见”基层水利队伍,为今后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水利工作开展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贮藏充分的群众技术力量。同时,水利普查对象众多、覆盖面广,水利普查为他发明了近距离接触水利、认识水利、解水利的很好机会,将及大地提高公众对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关注、支持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掌握关键。

认真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重点掌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要准确掌握普查内容。本次水利普查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维护、水土坚持、水利行业能力等6个方面以及灌区、地下水取水井2个专项。设有清查表、台账表、普查表计83种。其中定性指标165个,定量指标153个,基本涵盖了水利工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各类水利工程。普查对象涉及全县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生产供应和消费各类供水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居民,需要国土、农业、气象、统计等各级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提供基础资料,需要大量的行政技术人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一项十分繁重浩大的系统工程,更是国家和省市交给我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实施方案为依据,全面掌握本次普查的内容,结合外乡镇、本部门实际,尽快制定详细的普查方案和相关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普查方案规定的各项调查任务。

(二)要抓紧组建普查机构。县上已经成立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各乡镇也要抓紧建立健全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抓紧落实人员和办公场所。县水利局要负责牵头,会同各乡镇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抓紧搞好普查办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技术支撑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依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要求,选调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人员担任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每个乡镇普查区至少要配备3名普查指导员,每个村级普查区至少要配备1名普查员,务必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普查员培训工作。

(三)要明确普查时限要求。水利普查的规范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分4个阶段。2010年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方案设计、试点、培训和宣传动员等工作;2011年为清查登记阶段,开展编制普查对象基础名录、清查登记、台帐建设和现场调查等工作;2012年1月至6月为填表上报阶段,主要完成填表上报、数据处置、审核验收;2012年7月至12月为效果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效果验收、汇总、资料开发应用。4个阶段共包括27个工作环节,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乡镇工作滞后,都将影响整个普查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普查工作时间上的严肃性,内容和方法上的专业性,普查对象和范围上的广泛性,认真依照县政府的安排,统一方案,统一规范,统一进度,倒排工作日程,确保按标准要求、按时间节点完成水利普查任务。

(四)要严格普查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水利部门是水利普查的实施主体。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其他质量控制人员是普查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特别是县水利局、统计局要健全完善质量控制和责任控制制度,确保在数据获取上,方法得当、真实可靠;数据录入上认真细致、严格审核;数据分析汇总上分级负责、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数据抽查、审核、验收制度,对虚报、瞒报普查数据的要依照统计法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同时,普查工作中,要强化巡查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全力确保普查效果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五)要坚持科学依法普查。水利普查既有资料查阅。既有外业查勘,也有内业分析计算,专业性很强。各乡镇要切实搞好乡镇级的培训,努力提高普查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做到科学普查、规范普查。县上下发的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下一步的培训,对普查的内容范围、阶段任务、质量控制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各乡镇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严格执行。同时,各乡镇要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调查对象依法提供客观、真实的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推委,更不能以任何形式虚报、谎报,对提供、填报的普查数据要负法律责任。各级普查机构对普查对象提供、填报的普查数据要依法予以维护,不能作为收费的依据或者其他用途。如果发现普查人员或者普查对象有违法违规行为和弄虚作假现象,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六)要建立普查工作制度。各级普查办要加强工作规范化管理。及时演讲反映各地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二是建立责任机制,要明确普查机构的职责和定位,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分级技术指导体系,明确技术责任。三是建立沟通机制,县乡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强化对接衔接,共同推进水利普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四是严格执行普查数据失密制度,普查数据为国家秘密,要加强日常数据的管理,强化普查人员的失密教育和培训,普查设备的推销、使用、保管、维修与报废等环节要落实平安失密管理措施,确保普查数据平安。

三、确保水利普查工作取得实效,加强领导。

今年是水利普查的攻坚之年,依照水利普查的总体工作布置。要全面开展普查对象清查、台账建立、现场调查、普查数据全面获取等工作。可以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需加强领导,顾全大局,强化措施,确保普查任务的圆满完成。

搞好工作调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依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外乡镇水利普查工作。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将水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普查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位。县乡普查办公室要及时向本级政府领导汇报水利普查工作,乡镇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全程参与,及时搞好衔接协调和工作调度,确保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争取广泛支持。各乡镇和县普查办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二要抓好舆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实施方法、相关政策和基本要求,动员各有关普查单位、个人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做好普查工作,为水利普查营造良好氛围。尤其是各乡镇要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并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等进行全方位宣传,确保水利普查宣传全覆盖,做到人人知晓普查,人人关注普查,人人参与普查。

形成工作合力。要依照各自分工,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内外统筹、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水利局负责水利普查日常工作,全面负责水利普查的技术工作;统计局负责水利普查所需相关资料的协调保证;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发改委负责协调水利普查方案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财政局依照政府常务会议要求负责水利普查经费落实和监督管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普查工作的纪律和效能监察,确保普查依法依规操作;国土、环保、住建、设调保障,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按时拨付到位”这次普查历时近农业、林业、经贸、气象等部门,要积极无偿提供水利普查所需的图件、年鉴和相关资料,参与支持水利普查,共同为水利普查搞好服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9

一、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应该说,村集体经济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村级集体经济有过如火如荼的辉煌历史,也有过衰落的低谷时期,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纵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绝不能重蹈覆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稳妥,找准自身的优势,依托自身的优势,把握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当前,要坚持做到有条件的地方先发展,条件不足的地方循序发展,不同特点、不同基础的地方,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子。城镇和城郊结合的村子,基础很好、区位优势明显可以通过兴办工业企业、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山区和纯农业的村,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发展农、林、牧、副特色产业来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村还可以综合开发“四荒”资源,采取多种投资形式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之,各村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绝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二)统筹发展的原则。在这里统筹发展主要是指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要把“强村富民”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来抓。强村和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奔小康的目标,因此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要坚决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两者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

(三)改革创新的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改变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作法,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开放式经营,积极推进大范围、宽领域的资产重组,优化集体资源配置。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决不能走过去那种短历时、高消耗、低效益的路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整合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坚持走高能低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二、探讨四种发展模式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子,结合我县的实际,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模式可以探讨。

(一)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即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则,立足资源求发展,充分利用村里的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优势,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积极发展水产养殖、矿产开发等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我县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一是开发矿产资源。对本村内有煤、硅、钙石等矿产资源的,可以依法组建法人公司,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我县屈原镇长江村就是典型事例,该村从1984年开办村办煤矿,累计上交税金4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000多万元,2004年该村集体企业实现产值250万元。该村通过开采煤炭资源,村级积累日益丰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并在全县率先享受村民医疗保险,不仅村的实力强了,老百姓也富了。

二是水利资源。水利资源利用在我县主要是指开发小型水电站,小型水电站虽然近年来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但对于有条件的村来讲,开发小水电无疑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茅坪镇陈家坝村按照“民营参股、集体控股”的原则,投资兴建宝塔河水电站,合理利用流域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投资较大的发展项目,仅靠村级自身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做大做强,因此可以采取合资合股等多种合作方式。有条件的村要利用旅游景区的辐射作用,围绕景区发展第三产业,这也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可选路径。我县茅坪镇四溪村依托四溪风景区,投资兴建的旅游产品一条街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

(二)租赁经营型。即适应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实现滚动发展,将集体闲置的土地、林场、果园、房地产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是租赁闲置的校舍、村委会场所。农村行政体制改革以后,合村并组,撤点并校,有相当一部分校舍、村委会目前闲置,每年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来管理和修缮这些设施。有条件的村可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对这些闲置的场所进行租赁,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是租赁矿产资源。我县许多村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由村级直接经营管理,也可以租赁经营,收取承包费用。郭家坝镇庙垭村把本村的铁矿资源租赁给个体户经营,每年按每吨矿3元的标准上交租金,该矿每年产量达2.7万吨,仅此一项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

三是租赁“四荒”资源。我县高山和半高山地区的村,“四荒”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荒山荒坡,可以按照政策,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这些资源租赁经营,发展高山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

(三)主导产业带动型。即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围绕实施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培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拉长产业政策,实现农业的多次增值,村级可以在科技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

一是开展营销服务。营销组织是农业产业化中联着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当前农村营销组织已经不断发育并壮大,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需要一支完善、规范、专业的营销队伍,可以发挥村级组织的优势,研究由村来组建营销队伍,为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产业化搞得好的村可以围绕主导产业兴办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我县郭家坝镇庙垭村投资200多万元兴办了村级养猪场,年出栏生猪3000头,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

(四)区位优势开发型。即依托村自身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利用港口、工业园区等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园区经济。

一是发展港口经济。我县的部分村紧邻港口,区位优势较明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兴办航运码头、兴办第三产业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宜昌市猇亭区红港村利用紧靠长江这一优势,采取入股、合资等形式办起了一个航运码头,为税费改革后增加村级经济实力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我县茅坪镇的银杏沱村也是紧靠长江,区位优势明显,同样可以探索这条路径。

二是发展园区经济。我县九里工业园区开发以后,相继有森达、维维、华强等多家知名工业企业到此落户,九里村作为工业园区的所在地,可以积极探索围绕经济园区,配套发展信息物流、饮食商贸等相关产业,以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抓好四个工作重点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有心成事,无钱办事”的矛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重点要从提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营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一)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来抓紧抓实。要建立领导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责任制,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政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县对乡镇、乡镇对村,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并确定一批集体经济薄弱村,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结对帮扶,由县乡选派干部到薄弱村任职,指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认真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吸收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水利资源办范文篇10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

领导班子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了创建工作“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监督检查、有考核评比,使创建工作始终贯穿于生态水利、资源水利、和谐水利、民生水利建设之中,贯穿于党风、行风、作风建设之中,贯穿于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文化娱乐、环境治理和内部管理等项工作之中,成立了由局长亲自任组织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继续组织开展三项系列活动:一是“争当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市”道德实践系列活动,进行“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文明职工评选等。二是“阳光行政、文明执法”行业服务品牌创建系列活动。重点在推进政务公开,执行水利行业“六条禁令”和信访接待“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你好问候,一杯热茶相敬,一把椅子让座,一声再见相送。三是“让行业更文明,让群众更满意”优质服务系列活动,包括“人民满意好站所”活动、“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争创优质服务科室、争当优质服务个人”活动、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市民”活动、“城乡结合、文明共建”活动等。在三项系列活动中,我们不是形式而空泛,而是紧密联系实际,在讲文明树新风办实事上下功夫,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解决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拍案叫好。一是开展局、村文明共建,支持地方发展经济。选择重点,实施帮扶计划,重点对经济薄弱村镇和茅山老区的水利建设实施资金倾斜,前几年,我们将原建昌、白塔等3个经济薄弱镇和薛埠、茅麓、西岗等茅山老区镇作为水利发展重点扶持的乡镇,将水利工程经费的补助标准提高10%,07、08年共安排水利建设经费500多万元,帮助他们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设施。与此同时,我局一直坚持与直溪镇井庄村、天湖村、新河村开展局、村文明共建活动,立足水利,服务经济,发展农村事业。分别拨出水利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建设配套,拨出5万元支持井庄村实施农田水利排水沟护砌项目,拨出25万元支持天湖村农村现代化试点小农水配套驳岸、河道清淤和防渗渠衬砌,今年,拨出扶持资金35万元为新河村实施河道驳岸350米,防渗渠道500米,新建农桥1座。与新河村开展结对挂钩,计划用三年时间先后帮助该村组织实施村级排洪河护岸整治、节水灌溉和乡村道路建设、改厕、绿化等项目。三是为群众排忧,为职工解难的送温暖活动。为解决基层水利职工后顾之忧,向市财政争取了每人每年11000-15000元的工资性补贴;为百余人次发放补助救济金11.7万元;为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次性将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期间拖欠的441万元工资全部兑付结清,其中向市政府争取资金294.4万元,数年拖欠一朝兑付。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水平,带动了机关和基层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到目前,*水利系统11个基层水管单位和机关,已有1个跻身于常州市文明单位行列,2个成为*市文明单位标兵,3个成为*市文明单位,我局机关连续两次获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

二、立足改革发展,工作实绩显著

立足建设“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和环境水利”四大水利,卓有成效地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城市防洪工程:从2005年5月起,先后实施了下塘河全线清淤工程,石桥水利枢纽工程和中桥节制闸工程,金花河向东、下坵河向东、电胜河向南延伸工程,下坵河排涝站增容,六吉圩二站新建和小柘荡排涝站扩建等工程。目前,城区防洪除涝能力最为薄弱的河东洼地治理基本完成,该区总面积26.79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25.8%。此外自去年下半年来,又组织对2004年通过的城市防洪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城市防洪范围由原来的104平方公里扩大到122平方公里。修编稿已于6月1日通过专家评审,下一步将报市政府市长办公会批准后实施。二是通航河道护岸工程:按照三年规划,我市自2007年以来,组织实施了通济河、薛埠河、香草河3条主要通航河道护岸工程,原计划护岸51.2公里。今年是最后一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儒林中河段护岸,共完成16.7公里,至此,全市的通航河道护岸三年规划已全面完成,实际完成58.4公里,流域性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三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市共有在册中小型水库25座(其中:中型1座,小型24座)。经水利厅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5座水库均为三类坝,必须实施除险加固。从2006年起,按照分年度实施规划,开始组织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已完成了茅东、海底、新浮等18座,工程总土方350多万方,总投入6700多万元。茅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8年被列为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重点水利工程,批准概算368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30万元,省级资金1352万元,地方配套1107万元。该工程于2008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还有管理房和自动化控制等项目正在实施,12月底全部完工。四是二轮河道清淤和村庄河塘整治工程:2009年实施了社头芦溪河、黄金中心河、南埂河、红旗圩中心河等4条18.55公里的整体清淤,完成土方41.9万方;整村推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35个行政村,整治河塘494个,完成土方116.22万方,全部通过了常州市委组织部、农工办及财政、水利部门的验收。自2003年我市开始组织实施一轮、二轮县乡河道清淤和村庄河塘整治规划以来,共清淤市镇河道298条(段)552.52公里,土方955.33万方;整治村庄河塘2906个,土方648.65万方,使*的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生活环境逐年改善。

2009年,水利系统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的趋势,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不断创新理念,努力拓宽市场,紧紧依托水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利建筑业、水利供水业、水利养殖业、水利施工业、水利构件制造安装业和水利旅游等水利产业,沿着水路找财路,水利经济在困境中仍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金城、指前、茅东、朱林、薛埠等站、所加强供水企业生产和管理,供水收入481万元,创利77万元;直溪、指前、尧塘等站抢抓机遇,组织清淤机械施工和水利构件生产,完成产值228万元,创利55余万元;尧塘、薛埠、金城、直溪、海底、开发区、朱林、儒林、指前等站、所加强资产管理,盘活资产存量,向闲置房屋、土地、设备要效益,实现出租、上交收入152.3万元;茅东、海底、新浮3座国营水库管理单位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实施水面、林茶等种养殖业,实现收入75万元。2009年,全系统完成水利综合经营总产值7.66亿元。其中完成工业产值2.29亿元,完成建筑业产值4.59亿元、商贸业产值7325万元、种养业产值46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7290万元,其中创利3929万元、税3361万元。

三、深入开展教育,素质大幅提高

(一)抓理论学习,促政治素质提升。坚持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利用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推进理论学习,形成了全方面、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作风格。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民“学习日”、“周末课堂”、“金沙大讲坛”等载体,组织开展了12个专题学习教育,即:十七大主题教育、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突出经济保增长、突出创新增活力、突出民生促和谐”专题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教育、统战工作理论专题教育、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六个为什么”专题教育等。为增强学习教育效果,增强学习教育活力,我们分五个层面广泛开展各项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是在领导层,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党委成员和机关中层干部围绕“四大水利”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镇村干部、群众意见,召开各类座谈会11次,撰写了有质量的调研报告11份。二是在中青年知识分子层,组织开展“我为*水利献一计”征文活动,45周岁以下中青年知识分子骨干踊跃参加,围绕和谐水利、党风政风建设、平安*、学习型城市等出金点、谋思略。

(二)抓道德实践,促道德水准提升。以“奉献、友爱、互助”为主题,形之有效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一是以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周活动,20多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出大门,举行“节水知识进社区”、“水法宣传到广场”活动,向市民发出“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创节水型家庭”倡议书和节水宣传资料200多份,接受群众水法规及节水知识咨询300多人次,向社会宣传抗灾救灾基本常识和抗灾救灾先进事迹,举办“减轻灾害,共创和谐”专题展出4期。二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万家”活动,围绕信念、心理、成长、文化、环境、安全六大导航工程,在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家庭中推行文明礼仪、心理健康、行为养成三项教育,关爱儿童捐款1000元。三是组织开展“献一片爱心、送一份温暖、促一方和谐”系列活动,局镇共建、扶贫帮困、尊老爱幼、拥军优属等各项慈善活动扎扎实实,行之有效。分别向台湾灾区、孤寡老人、特困户等捐款18万元,绿化捐款15800元。

(三)抓全民学习,促文化素质提升。为建设和打造一支能担当重任、一专多能的“技术型、管理型、操作型”复合水利职工队伍,为水利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坚持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倡导水利人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形成全员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形式、各类层次的集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于一体的能力素质培训、教育。近几年中,先后组织了三类培训班,即:技术工人等级培训、水利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培训、防汛防旱人员技能培训,累计接受培训150余人次。在提高水利职工技能的同时,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学习专业知识,专门出台了“参加本科以上学历(学位)教育的实施办法”,鼓励他们参加与本岗位相对应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培训、教育等,并对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学历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岗位自学在我局蔚然成风,有40多名参加了水利、法律、财务、经济类专业的大专、本科、硕士学历函授学习,已有20余人毕业。在干部职工自学的同时,我们有组织的选送骨干参加各类学历班进修学习,即: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函授大专班、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农水专业半脱产大专班和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培训函授班。40多名学员全部获得相应学历,为更好地提升水利人文化素质搭建了平台。

(四)抓寓教于乐,促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开展健康有趣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水利人精神生活,是我局创建工作又一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为建设廉政文化,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公仆》;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建国60周年知识竞赛、观看教育影片《建国大业》和“我的一句人生感言”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热情。在机关干部中由工、青、妇群团组织在机关开展“唱响红歌”活动,机关工作人员群情激昂,高唱红歌50多首,以歌会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离退休老干部中开展“看*水利、写*水利、讲*水利”活动,组织他们参观我市中央拉动内需项目、茅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参观天目湖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激发老同志继续关心、支持水利事业的热情。

四、加强环境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加强环境治理,共建美好家园”是数年来*人民一直为之奋斗的主题。水利部门积极投入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省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之中,一是把改造治理水环境作为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精心组织实施“清水工程”建设,集中力量突出河道清淤、村庄河塘整治,首先解决水脏的问题。共组织市镇河道清淤298条552公里,清淤土方955万方,整治村庄河塘2906个,土方650万方。在全市建立起了24座在岗水库水源地保护和113条河道379公里长效管护制度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水多但景不美的状况,为打造一个真正的山青水秀、蓝天碧水般的枕水城市“水乡*”起到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积极实施庭院绿化,强调水利工程建到哪里水利绿化搞到哪里,近几年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水利工程和庭院绿化,绿化面积就达15.2万平方米,庭院绿化率达35%,其中丹金闸枢纽、茅东水库绿化面积都分别在4万平方米以上,绿化面积达60%;08年新建成的石桥枢纽,占地40亩,绿化面积就达2.6万平方米,局机关绿化覆盖率也达到了30%。三是加强办公设施建设和管理,全市11个基层水管单位之中,普遍实施旧办公楼和办公设施的更新改造,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新浮和海底水库管理所办公楼,水管单位90%配有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内外环境美观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一)转变作风,改善服务。一是认真开展“阳光工程——规划事权行为”活动。通过召开用水企业座谈会、行风监察员恳谈会等,发放征求意见表500份、民意调查表153份、自我对照检查表90份,组织千人问卷调查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帮办服务活动,成立帮办领导小组,建立帮办服务台帐,共提供帮办服务30件。三是走进“政风热线”,与人民群众互动,接受群众投诉和咨询3件,及时办理网上咨询投诉6件,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委员提案3件,满意率和测评为100%。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近几年来,我市每年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都在近亿元左右,为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资金的管理。认真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严把“七关”。一是严把招投标关。坚决遏止工程项目规避招标、假招标、串标、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等市场犯规行为。二是严把合同管理关。提高工程合同的约束力,正确履行项目法人职责,正确处理好参建各方的关系,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严把建设质量分工负责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要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四是严把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关。

严格按照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水利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的运作管理。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积极配合财政、审计部门对水利建设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保证水利资金的安全运行。审计项目10个,审计金额600万元。茅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中央拉动内需项目,投资3680万元,为我市数年争取资金最多的单体水利工程。该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分别通过水利部稽察组和国家审计署南京特派办二次为期7天的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等全面稽察和审计。

(三)抓好安全,服务民生。一抓工程安全。扎实的防汛抗旱工作,是夺取防洪减灾安全的关键。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我市水利系统每年汛前都认真组织开展以水库年检为重点的防汛安全大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水利工程1000多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期限整改,同时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全面落实7座100万方以上水库、11个万亩以上大圩、18座10万方以上在册水库31个千亩以上大圩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与此同时,认真组织防汛物资储备。市集中储备草包10万只,编织袋2万只,麻袋4万只,蓬布10张1350平方米。各镇储备草包3.4万只,编织袋29.5万只,杂木5000根,钢管12600根。全市各镇区和水库落实以民兵预备役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伍188个,抢险人数达到只,其中茅东水库50人、新浮水库27人、海底水库8人。此外,我市还建立健全了宣传动员、领导挂点、堤坝巡查、风雨兼防、全市协调等防汛工作五个机制;修改完善了防洪、防台风、抗旱和城区防御暴雨洪水四项应急预案,为处置水利突发事件提供了实战保障。二抓饮水工程。根据“十一五”水利规划,我市将重点解决严重污染水地区农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率要达到80%以上。“十一五”期间,我们重点实施了茅东水库至朱林引水工程,扩建洮西韭菜塘引水工程,配套高庄水库至友联坝引水工程。采取上级补助、受益户捐助、部门帮扶、农户自主建设等筹资方式,共实施多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04万人,占规划任务的135%。2010年将解决0.9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至此,“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我市正朝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饮水安全村村通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