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4:29:32

水利行业

水利行业范文篇1

熟知水利行业特点

水利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又在不断拓宽。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赋予了水利行业更为特殊的重要地位。作为从事水利报刊网编辑的人员,无论是水利专业毕业,还是编辑出版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毕业,都需要更进一步地认识水利、了解水利、熟知水利。(一)把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定位。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现代农业、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提升到治国安邦、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作为一名水利行业的编辑,必须深入学习,充分认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新定位,这也是作为一名水利报刊网编辑最重要的政治理论素质。(二)关注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水利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既给水利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有许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在此过程中,广大水利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必然增加,水利系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典型经验也不断积累,大量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必然会更加丰富水利行业报刊网等各类媒体。为此,作为水利报刊网的编辑,必须时刻关注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诸如水资源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机制创新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编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了解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水利报刊网是水利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政策解读的职能。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包含了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编辑人员只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以上仅是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共性内容的罗列,未必全面,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自身出版物栏目设置特点增进了解、增加悟性、不断学习,尽力成为“专家”。

强化工作责任意识

编辑工作,从微观上讲是对一类出版物的加工、制作,从宏观上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保证出版物质量,还是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基础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一)社会政治责任。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出版工作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主力,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激励、启迪、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社会责任。因此,编辑必须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时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确保图书出版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切实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二)文化传播责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水利行业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传承先进水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树立文化意识,精心策划文化栏目,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先进的水文化凝聚精气神,促进水利行业和谐健康发展。(三)质量担当责任。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编辑部)经营生产的生命线。出版物的质量与编辑的责任意识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只有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才能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作为把关出版物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质量担当责任,加强自学能力,以复合型、通识型、学习型人才标准要求自己,增强稿件编校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要坚持国家标准,确保编校质量,力争做到“零差错”。要秉持更高的责任心,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编校差错,善于从自己以及他人的编校差错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本文作者:史新明工作单位:江苏省水利信息中心

水利行业范文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水利行业;经营模式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就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政治形势,将某些事业单位转变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在其中。这种改革方式使得研究院进行经营模式的改进,构建企事分开、责任明晰以及科学管理的制度,从整体上提升研究院的市场竞争力。

一、事业单位转企背景分析

在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仍旧有很多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力度,管理的水平比较低,使得研究院缺乏专业人才,对研究院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水利行业市场开放性的增强,使得水利行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传统的事业单位,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在事业单位转企伊始,很多研究院缺乏对市场竞争的认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企业体制的转变,导致研究院的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1]。

二、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水利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在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需要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将经营理念和市场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并将水利经营贯穿到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经营管理:(一)人员管理模式分析。对于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而言,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勘查、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等多项工作,水利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水利行业需要采取最佳的人员管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工作人员的多样化需求,以此提升研究院的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人员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水利规划设计院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相关制度,招收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单位,比如,EPC、PPP等方面人才,积极到相关专业院校进行宣传,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单位工作,为单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单位的创新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加大院内的培养力度,提升职工对市场发展趋势的业务知识和水平,从而提升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优秀水利项目。然后,构建学习交流制度。管理人员需要定期邀请水利行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构建完善的学习交流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可以基于员工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对于工作表现优秀或者拉到水利项目较多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全民经营,促进职工和全院的共同成长,从根本上提升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市场竞争力。(二)风险管理模式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预防与化解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水利企业需要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对企业风险的分析、预警及防范,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决策,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水利企业需要进一步推进招投标风险防范,根据实际的市场趋势,找到市场和利润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障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第三,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企业要进行市场竞争,就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研究院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管理状况与市场趋势,采用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以及转移风险等策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三)技术管理模式分析。对于水利行业而言,技术是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想保障水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模式。加强与其他水利企业的交流沟通,引进先进的行业技术;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在企业内重点研发前瞻性技术,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水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创新管理模式,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计划经营部需要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创造经营条件,抢占有力的市场地位,为设计院赢得更多更好地水利项目;生产分院需要严格按照项目实际状况以及项目要求进行设计,最后技术质量部老总把关质量,修改到符合条件报送业主设计报告,以此提升水利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容易在市场中获取想要的项目[2]。另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还要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需要加强资质管理,不断扩展研究院的资质业务范围,招揽更多的企业进行融合和合作,形成战略伙伴,以此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有助于研究院经济效应的提升。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可以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开拓海内外市场,提升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市场的地位,形成品牌效应,为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赢得更多获取水利项目的机会,以此提升水利规划研究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长久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使得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构建经营模式,适应全新企业体制的发展。分析可得,通过对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水利行业经营模式分析可知,研究院需要从整体进行经营模式的构建,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相关资金的最大化应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花.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6(1):69-70.

水利行业范文篇3

在对我国的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时,需要注意因为客户的要求有所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选择需要按照现实情况进行选取,从而实现对传统模式的创新发展。水利行业可以保留一定条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但仍需要对过往的业务流程进行变革。除此之外,还需要完成对生产经营模式的完善,使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为创新水利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基础条件。另外,因为水利行业的客户涉及人群比较多元化,所以需要按照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经营管理章程,使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据可依,增强水利经营管理模式的整体质量。

2制定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计划

进行水利行业经营管理需要对有关计划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切实提升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制定具体的计划前需要仔细审核相关物料清单,保证清单上的各项标准能够达到计划的规定。除了对物料清单的了解,还需要对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考察和分析,保证外界环境不会对经营管理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制定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计划还需要了解探究不同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实现水利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好一定的规划,为建设相关机制创造有利条件。进行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时,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多样的,所以必须坚持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相匹配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水利经营管理还需要对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关于水利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必须切实考虑项目管理的性质,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控。我国传统水利资源管理无法实现现阶段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一系列需求,需要切实考虑各种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创新管理。

3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措施

3.1水利行业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和调整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控制办法,需要认真分析具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控制机制,需要综合考虑水利行业内部的各项要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最优计划。3.2进行有效的模式控制。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控制要先对定价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各项产品需要应用相对应的定价管理模式。为了实现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全面控制,需要对其具体的模式进行控制,从而为经营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前提的条件。水利行业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信息控制模式,以控制生产计划。另外,还需要对物料清单进行分析,提高关于水利信息的模式控制。3.3建设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切实考虑生产经营管理机制。首先,要保持积极的管理思想,保证水利行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从机制和方法两个方向进行掌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方便对整个水利行业进行有效的管控。其次,在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效益模式,促使水利行业可以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性优化控制。在对水利行业进行管理时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利优化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为了实现水利行业的大规模管理,必须严格保证生产经营管理方法达到我国生产管理机制的相关标准,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综合性发展。3.4信息技术的支撑。创新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还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理论知识的补充以及对现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我国关于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水利行业的科学化经营以及系统化管理,都离不开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变和进步,所以要不断完善生产管理方式方法,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对水利行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有效管理时,需要将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上的科学管理。3.5切实考虑经济环境。在对水利行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做到对经济环境的一系列综合考虑,保证在进行经营和管理时可以达到构件要素的相关标准,从而实现对水利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4结束语

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除了要建设相关的控制机制,还需要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而实现对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对我国水利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制定水利行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计划和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小花.水利行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15,(7):29-30.

[2]万响.水利经营管理的改革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41-42.

水利行业范文篇4

一、“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规划,做好“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质量,缓解基层水利人员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水利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上级水利部门、继续教育机构、水利基层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2.构建线上继续教育云平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时空的学习需求以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作为支撑“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打造水利继续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将使优质教育资源趋向扁平化,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动自主学习,从模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为传统水利继续教育带来全面的变革。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实现方式,可以组建全国水利高校课程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继续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3.建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要加强对于参加网络学习的管理,成立由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作用,组成服务队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改革“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并非另起炉灶,线上教育也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应结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水利行业企业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实行把实体性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区域内构建多种层次、条块结合、开放共享、相互协调、虚实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通过制度机制引领,引导开发建设和汇聚各类优质水利行业培训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全面接受终身业务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1.谋划水利行业人才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做好“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水利发展人才保障,政府水利主管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人才队伍继续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构建以“省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建设“浙江省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及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浙江省水利人事人才信息管理APP”等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水利人事人才大数据运行,进一步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化、流程化。2.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目前,已开发建成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在线学习系统、职称考评系统等继续教育平台,基本建设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环境,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集成和数据共享,业务涵盖学员注册报名、自主选学、考试、学分认定、考核利用等各教学环节。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包括报名注册、信息审核、信息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建成以来,已完成1841人次的报名注册,人员涉及全省11个地市、厅属机关和直属单位。水利职工在线学习系统是实施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多种功能。学员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类别,按专业分类确定必修课和自选课,系统记录学员课时学习情况。系统也可选定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核。3.构建平台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继续教育资源水利行业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水利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水利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案例、防汛抗旱、水文等18方面课程;公共课程包括领导讲话、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社会管理、水文化等13个方面课程。至今为止,平台注册学习人数已达43000多人,建成水利各类专业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共计368门,可满足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自主选学、网上学分认定。学员学分成绩通过系统同步给水利职称评审系统,作为学员职称评审中重要的数据。4.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水利干部教育纳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推行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岗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学历教育工作方案》《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从业人员轮训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水利人员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制度。以水利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采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册资格考试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推行网络在线学习学分制,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学生网上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全省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使水利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水利单位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近年来,厅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464期,共培训59772人次。5.创新线下教育途径,有效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素养在做好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上继续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人才培养学习新途径。结合“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百项千亿”专家蹲点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院校老师等服务指导员到艰苦环境、施工工地上去锻炼,到重点水利工程上去“实地培训”,开展工程一线蹲点服务。水利院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工地等活动,帮助地方水利排忧解难。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技术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现场培训和项目聘用等方式,推广水利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举办“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技能大师等为项目带头人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训练。开展首席水利员的评选工作,组织首席水利员分批次到台湾交流学习,举办基于水利站长和新任水利员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层次多途径的水利行业线下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水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三、小结

水利行业范文篇5

关键词:水利;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标准;监管;建议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将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作为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建标[2016]166号),提出要加快制定全文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今后全文强制性标准将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1]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已经实施了20多年,极大地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安全发展要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新阶段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对水利行业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好支撑高质量水利工程建设。

1强制性条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实施背景

2000年,国务院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一旦违反规定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该条例打破了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做法,建立了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法规与技术法规相结合的创新模式。[2]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了2000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强制性条文的也是我国政府加入WTO后,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现。

1.2实施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是源于技术标准、又严于技术标准的具有法规性质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政府监督管理的技术法规。水利行业的强制性水利技术标准以黑体字为标识,黑体字是强制性条文。含有强制性条文的水利技术标准即为强制性水利技术标准,黑体字以外的条款属于推荐性条款。自2000年开始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提升和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目前已陆续出版了2004、2010、2016和2020版。

1.3强制性条文逻辑性

强制性条文分散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单行本,通过汇编摘录的方式按照专业进行排列,形成了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条文之间的逻辑性不够强。因此在执行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每条强制性条文的含义,还要结合强制性条文出处,系统考虑原标准中有关条款,做到全面理解和实施。

1.4强制性条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技术标准数量多,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内容重复交叉,部分强制性条文在内容上也存在重复交叉现象,尤其是地质勘察、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等内容重复交叉较多。有些强制性条文内容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在内容上,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已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的要求。比如,劳动安全章节的栏杆盖板等防护措施、爆破安全、安全距离等内容存在较多重复,有些前后表述方式存在差别,也容易造成误解。

2水利行业全文强制性标准

2.1强制性行业标准

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主席令第七十八号,2017年)第十条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或者授权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3]很多学者认为强制性标准只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在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释义》明确做出了解释,《标准化法》中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即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强制性行业标准或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3]早在《标准化法》颁布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达成共识,工程建设活动与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存在较大差别,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合理,因此,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层级、管理体制保持不变。[4]水利工程属于工程建设领域,可以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2019年的《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明确。“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可以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2强制性标准涵义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和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强制性标准做出了解释,即强制性标准是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建标[2016]166号)指出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约束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满足社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性底线要求。[1]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涵义是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水利工程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节约及其他公众利益,且必须执行的技术条款。建标[2016]166号文提出的强制性标准涵义将“国家安全”调整为“工程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详细要求,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涵义也高度统一。因此相比《标准化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更具实际意义。水利行业强制性标准的涵义采用建标[2016]166号中强制性标准的涵义更为准确,更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2.3水利强制性标准改革探索

自2015年标准化工作启动改革以来,水利部积极探索强制性标准改革模式,以现行强制性条文工作为基础,经专家论证提出了强制性水利技术标准框架,计划在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安全、水工金属结构、防洪治涝、农村水利、农村水电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编制强制性标准。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领域的全文强制性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规范》为例,重点分析编制强制性标准的原则与思路。2018年,水利部正式启动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编,联合长江设计公司、中水北方公司和中水东北公司共同编制。编制组总结了历年强制性条文审查与检查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确定了编制原则: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是控制性底线,是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②条文内容注重可执行性、可检查性;③避免过于宽泛、空洞、难以定量的规定。分析明确了强制性的内涵和使用要求,强制性标准不能独立指导工程设计,必须和其他推荐性标准配套使用。系统梳理了强制性标准内容来源:①来源于现行强制性条文;②按照强制性要求对现行规范中的条文进行改写;③结合工作实践新编部分强制性技术条款。为避免各强制性标准间存在重复规定,编制组曾向水利部主管部门建议要合理划分强制性标准范围和边界,避免重复规定。

3相关配套制度

为规范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工程安全,2012年12月16日,水利部印发《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共有32条。明确要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勘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运行以及质量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强制性条文。[5]该管理办法对推动强制性条文实施和监督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全文强制性标准编制过程中,应尽早修订《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形成《水利行业强制性标准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对执行、监督检查相关配套措施予以规定,确保强制性条文与强制性标准有效衔接。强制性技术标准是技术法规,在标准层级上处于顶层,应加强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严把质量关,增强强制性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颁布后建立强制性标准应用的反馈机制,加强标准实施监督工作。

4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强制性条文的有效性、逻辑性、实用性以及强制性标准的编制原则、定位、配套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得出下列结论。(1)强制性条文在20余年的实施过程中,对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些强制性条文内容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2)水利行业可以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标准的涵义采用建标[2016]166号中强制性标准的涵义更合适。(3)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是控制性底线,必须注重可执行性、可检查性。强制性标准之间应避免重复规定,合理划分适用范围和内容边界。水利行业强制性标准的编制和颁布是落实《标准化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在“放管服”改革,权力下放的背景下,更要强化监督、监管。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是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的“上位法”,是实施政府监督、监管的重要依据。水利强制性标准将为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更好的标准支撑,能更好保障新时代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凤琴.工程建设标准深化改革意见出台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供给侧改革[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9):12-15.

[2]索丽生.宣传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J].水利技术监督,2004(6):1-2,7.

[3]甘藏春,田世宏.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4]吴路阳.工程建设标准深化改革意见出台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供给侧改革[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1):16.

[5]刘海瑞.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摘编原则及发展方向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1(1):11-14.

[6]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7]王化翠,雷兴顺、刘志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的演变与优化[J].人民长江,2016(8):105.

[8]刘辉.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应用的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4(10):120.

水利行业范文篇6

我国水利机械企业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主要从事水工金属结构的制造和施工机械的修配。从60年代开始生产非标准产品,各类水利机电产品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开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设计,从单件生产到形成较大规模的艰苦历程。改革开放为水利机械行业带来了迅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为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水利部对部分水利水电制造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有重点地扶持了一批水利水电制造企业。同时,建立了水利机械的行业组织,成立了专门从事水利施工机械和水利水文自动化及仪器设计的研究机构,为水利机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50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水利机械已具备一定的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机械产品的实力。

尽管我国水利机械行业和水利机械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可基本满足水利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的一般需要,有些产品的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水利机械行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低,资金短缺,社会负担重,手段落后,设备老化,科研基础设施陈旧,不同类型产品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速度较慢,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许多产品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现代化水利建设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有些企业及产品竞争力不足。如掘进机、挖泥船、节水灌溉设施等机械产品和水利水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其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还有很大差距。

二、加入WTO后对我国水利机械行业的影响

入世后,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会进一步扩大。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手段是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工程机械的关税将逐步下调。在今后的5年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平均关税要由2000年的16.4%降到2005年的9%~10%。这样,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国外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的价格将不断降低,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将增强。这将对国内水利机械行业的生产企业带来冲击。

在非关税措施方面,我国实行的是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制度。在今后的4年中,部分大型施工机械产品将逐步取消进口管理,直到2004基本取消进口控制。到时,进口水利机械与我国自行生产的水利机械将完全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国产水利机械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我国应享受的权利方面,入世后中国可以享受WTO规定的普遍最惠国待遇和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好处,中国的企业将获得与其他国家企业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赢得相对稳定和正常的国际市场的环境,这为我国的水利机械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1.金属结构产品及永久设备

目前全国有200多个厂家从事水工金属结构产品和永久设备的生产制造,年生产能力约30万t。不少产品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如超大型水工闸门、启闭机、大型船闸等。该类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具有价格优势,因而国外公司的同类产品不太可能进入中国市场,反而我国的产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

2.水利水电施工机械

我国拥有一支相当可观的水利水电施工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队伍,主要产品有混凝土机械、专用起重机械等。该类产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我国自己的产品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如大型预冷混凝土搅拌楼、门座式起重机等。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也有进口产品,但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90%。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可能有所降低,所占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增加。但我国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可能会更多。至于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等工程的超大型施工机械,如盾构机及辅助成套装备、大型洞涵开挖衬砌成套装备、大型渠道开挖铺衬成套设备、大型高架渡槽施工成套设备以及大型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等,我国尚处于开发研制阶段,没有形成产品,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由进口产品统治市场。

3.清淤疏浚机械

我国已研制开发出国际上现有的多种清淤、清障和疏浚机械,其中挖泥船已形成链斗式、绞吸式、耙吸式、斗轮式、冲吸式、射流式及两栖式等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但在关键部件及核心技术方面,如高浓度、高效率、大输送距离且能自动监测并综合显示挖掘性能方面,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仍和发达国家的产品有较大的距离。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产品的价格将有可能降低,所以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4.节水灌溉设备

我国灌溉设备的设计技术和制造已基本能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发展灌溉工程的需求。通过引进奥地利、德国、以色列、荷兰、意大利等国先进技术和科技攻关,大型喷灌机的技术经过起步、关键部件攻关和完善提高、稳妥推广的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具备了能够自己生产各类喷灌机的能力。但其品种、质量、控制技术及智能化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进口散件关税的降低,合资产品的总体价格可能会接近国产产品,对国产产品将产生很大的冲击。

5.水利水电自动化系统及仪器仪表

近年来,我国在多功能水文仪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水情自动测报技术、通信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并取得突破,形成了水文仪器及仪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列产品。但我国的生产工艺水平较差,致使产品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难以和国外产品抗衡。所以有关产品也会迅速进入我国市场,形成竞争势态,但无疑也会为水利机械产品出口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三、机遇与挑战

水利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机遇。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十五”期间,将以发展为主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4625亿元,其中防洪工程建设投资约为2800亿元。水利建设将以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为轴线,以东北、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区的水利工程为重点,以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建设为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全国水利保障体系。通过兴建南水北调等大型跨流域跨地区的调水工程,形成东西互补、南北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机械方面的费用占30%左右。水利建设对一般通用的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施工机械、清淤机械等设备的需求会明显增加,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铲运机、混凝土搅拌站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大量适应防洪抢险及水利建设特点的特殊机械,如深水型清淤机、轻型快速打桩机、防渗墙施工机械、斜坡压实机、碾压混凝土机械等。另外,由于水利建设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对质量要求较严,这也将对水利机械的产品性能、质量及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利机械装备和施工设备,这就为水利机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水利机械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中国加入了WTO,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大举进入,将对我国的水利建设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水利机械行业的企业受到严峻的挑战。

四、对策与措施

1.尽早了解和掌握WTO的各项规则

我国的企业要想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熟悉和掌握WTO的基本规则,研究如何应用这些规则,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的企业应该努力学习国外企业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参照国外企业的制度建设,逐步对现代企业制度加以完善。要通过竞争来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要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3.提高人员素质,培养高级人才

水利机械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多少年来一直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特别缺乏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和有真才实学的科技开发人才、市场拓展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业务技术熟练的普通员工。因此,企业必须大力提高员工素质,广泛培养和招聘各类人才。要通过再培训再教育的方式不断更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知识。

水利行业范文篇7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水利中心工作,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动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我市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为实现生态水利建设新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重点和民评对象

纠风重点: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惠民利民政策措施的落实;继续抓好增投水利投资项目: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工程、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工程及防汛救灾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监管;继续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规范水利市场行业从业行为;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民评对象:面上以继续加强水行政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点上以推进基层水利单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重点,以市水利局、水政监察和水土保持监督队伍为重点评议对象。

三、评议内容

1、信息公开。认真履行公开责任,主动公开水利相关政策法规、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建立公示、承诺制度等,政务(事务)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无滥用职权、执法不严、办事不公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及时、认真地加以解决;确保中央和地方水利投资项目及水利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公开透明、落到实处。

3、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从企业和群众需要出发,主动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直接、便利、公正、有效的服务。讲求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切实解决庸懒、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等问题。

4、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浪费现象,重实干、求实效,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和落实整改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并按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反馈整改结果。

5、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履行职责中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无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

6、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受理、整改和反馈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完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资金使用、质量进度、建后管理等的各项制度;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

四、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5月底前完成)。一是召开本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扎实有序;三是继续聘请关心熟悉水利工作的老专家、老领导为民评代表对水利部门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四是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监督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监督水利行业政风行风建设。

2、确定选题(6月底前完成)。联系本组行评代表共同研究确定1-2各群众反映强烈的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评议,并制定选题评议方案,内容包括选题内容、选题原因分析、预期目标、拟采取措施等。选题评议方案需报我市纠风办审核,并于6月20日前报市水利局行评办汇总。

3、查找问题(8月底前完成)。一是通过组织行评代表走访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市纠风办帮助查找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4、落实整改(10月底前完成)。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及时通报整改情况。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整改结果要向相关单位、人员反馈。并于9月20日前报送市局民评办,

5、总结阶段(12月底前完成)。一是对全年的政风行风建设和民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材料应实事求是地总结主要做法,肯定工作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提出整改措施和新年度工作意见,总结材料于12月10日前报市政府纠风办和市局民评办;

五、结果运用

根据上级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关规定,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单位(股室),将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候选对象。对工作不落实、或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能整改而不及时整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参评单位(股室),局主要领导应根据不同情况,对其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群众反映强烈,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甚至边评边犯的单位(股室),应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六、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要带头把民评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把手工程”来抓,把民评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深入具体抓,其他领导对分管部门和范围直接负责,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局民评办组织协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要注意将民评工作向基层延伸。

2、注重宣传,强化监督。在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过程中,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让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水利行业民评工作动态要通过强化监督,防止、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在监督方法上,要在全面推进中突出重点,在坚持明察的同时加大暗访力度。在监督时机上,既要加强事前、事中过程的监督,更要注重工作结果的监督。要通过民评的平台作用,切实实现社会、群众有序参与对水利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

水利行业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提出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为指导,按照我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完成2020年全部脱贫攻坚任务和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工作任务

1、牵头联系设计单位对工程进行设计,组织协调各乡镇(街)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覆盖人口4513户13468人,其中贫困人口248户537人。

2、对各乡镇(街)74处农村老旧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牵头组织维修改造工程概算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各乡镇(街)进行具体实施。覆盖人口8355户28761人,其中贫困人口458户871人。

3、由局属农村水利中心站作为建设单位,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14处,覆盖人口1863户6247人,其中贫困人口149户268人。

4、为没有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且饮用水没有达到基本安全的贫困户打小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受益贫困人口85户161人。

5、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提高工程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受益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三、完成时限

1、组织协调各乡镇(街)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完成时限6月15日。

2、各乡镇(街)74处农村老旧集中式供水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时限6月15日。

3、由局属农村水利中心站作为建设单位,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14处,完成时限6月15日。

4、为没有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且饮用水没有达到基本安全的贫困户打小井,完成时限5月20日。

5、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工作贯穿全年,长抓不懈。

四、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为了保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市水利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水利行业扶贫工作,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2、摸清底数。抽调人员组成排查核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别深入乡镇(街),入村入户,调查走访,了解群众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意愿,核实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做好工作。

3、落实责任。按照局内工作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整体工作由局长负责,相关工作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站所负责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水利行业范文篇9

一、项目推进情况

2018年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村21个,其中贫困村21个253户960人,非贫困村18户84人。截止2018年6月20日已完成8个村521人安全饮水工程上,其余村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本月底能完成建设任务。

为全面推进县2018年水利行业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旺丹局长为组长,分管脱贫攻坚的总工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利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多次召开全县水务系统扶贫工作会,全面传达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水务扶贫工作,三是水务局技术人员到各村指导安装技术;四是监理到各村督促检查质量和进度。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1、部分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实施村劳动力少,推进情况较慢。

2、资金缺口约为80万元,已提交2018年第五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安排

水利行业范文篇10

1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千方百计发展水利经济。经营触角已扩展到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元件、丝绸服装、包装材料、建筑材料、汽车修理、乡镇供水、商贸服务等行业。水利经济的销售收入、利税也分别由改革开放初(1980年)的1847万元和356万元发展到1998年的22.94亿元和1.34亿元,销售收入增长了123倍,利税增长了37倍。回顾苏州市水利经济的发展历程,其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是和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乡镇企业膨胀型发展密不可分的;从系统内部来看,是水利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抢抓发展机遇、致力经济发展的结果。

1.1服务社会,创办实体,水利企业快速发展

水利肩负着艰巨的社会职能,包括流域治理、防汛抗旱、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等,任务重,经费紧,职工劳动强度大,福利收入低。为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解决子女就业,稳定职工队伍,促进水利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苏州市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纷纷利用原有的土地、房屋、设备、技术,创办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实体。90年代初发展更快,企业数由1980年的不足百家发展到1998年的411家。资产规模更是膨胀型扩展,总资产由1980年的1400万元扩大到1998年的18.86亿元,增长了134倍。与此同时,一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名星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全市现有一定规模且经营良好的水利工业企业2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家。

1.2注重积累,艰苦创业,水利经济滚动发展

随着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水利企业不是把创造的效益吃光、用光、分光,而是倡导省吃俭用、艰苦创业、滚动发展。广大水利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再通过银行贷一点、系统内融一点,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适销产品,发展规模经营。吴江市松陵抽水机管理站为了安置富余职工、解决子女就业,于1971年创办了水利电力设备厂。该厂从20万元起家,目前已拥有总资产8200万元,资产负债率40%。1998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1020万元。张家港市水利机械厂,1973年靠5万元投入起家,由生产水泥制品起步,现已拥有资产1008万元,所有者权益632万元。

1.3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水利经济从起步的那一天起,就借鉴了乡镇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国有企业规范的管理体系,并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尤其是1992年以来,不断吸收外地、外系统成功的改革经验,从承包责任制到厂长(经理)年薪制、租赁经营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1998年全系统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支持、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健康发展”的方针,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已有97家水利企业完成改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1家,股份合作制15家,动产拍卖、不动产租赁47家,出售转让24家。从1998年改制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改制后经营比上一年明显好转的有68家,基本持平的有29家,没有出现因改制而经营困难的企业。全系统通过改制共吸收社会资本近3000万元,有1850万元国有资本以货币形态退出原有水利企业。促进了水利经济存量资产的盘活、生产要素的重组,使部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为调整水利经济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创造了条件。

2目前水利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20多年来苏州水利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骄人业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有些还很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

不少水利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短缺经济环境中,从市场上搞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经营分散,无拳头产品,少优势企业。目前市场竞争扩展到每个经济领域,尤其是水利经济的不少传统项目已受到来自多种经济成份市场主体的挤压,竞争越来越激烈,困难越来越大。而具有水利行业优势、受国家水利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仅是刚刚起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2.2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经济总量增长的难度加大

企业改制后,虽然将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对于一个部门的经济来说影响是无疑的。目前因改制已有35家企业与水利部门脱钩。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水利企业与水利部门脱钩,影响水利经济总量的增长。

2.3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水利系统工作艰苦,水利企业规模小、地处乡镇,高层次人材还是引不进、留不住。同时,由于不少企业职工是家属子女和凭关系进来的,其中一部分文化程度低、严格管理难。最突出的还是大多数经营者是搞水利出身,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不多。

3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根本和方向

透过水利经济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只有从过去成功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探索发展水利经济的新思路,丰富水利经济的新内涵,才能从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找到一条适合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3.1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根本

水利部门发展经济除了传统的综合经营外,也有不少行业优势项目,如城乡供水、船闸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等等。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各级水利部门早已在如何依托自身的行业优势发展经济上动脑筋、做文章。确立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思路,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开拓发展经济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稳步发展,全市有水利勘察设计院(所)7家、水利建筑施工企业51家,1998年完成建筑产值6.73亿元,实现利润3670万元;全系统已建成吴县新区自来水厂等10家城乡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t;已有太仓市浏河船闸、张家港市十一圩船闸、太湖胥口枢纽等新建、扩建工程相继竣工,既保障防洪排涝、航行畅通,又规范收费、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各地还紧紧抓住河道全面疏浚的机遇,搞规划、添机具,疏浚河道,填洼造田。吴江市水利疏浚工程公司1998年疏浚河道300多万m3,创利100万元。所有这些,都展示了水利部门利用行业优势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3.2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方向

纵观近几年,苏州市水利经济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形势下,一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水利经济的增长势头减弱,部分水利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买方市场和多成分、多形式的竞争主体的大量出现感到无所适从,经济效益出现滑坡。说明目前水利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机制、经济结构、创新能力等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必将影响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水利部门如果继续强调发展自己不熟悉、市场竞争激烈的工商项目,则经济运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依据《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字上做文章、搞开发、求突破,才能闯出一条具有水利产业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沿水路,筑财路,必将成为水利部门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方向。

4依托行业优势,不断培育水利经济新增长点

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其指导思想应是:巩固提高传统项目,大力发展乡镇供水,开发利用水利资源,走具有水利产业特色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地还有哪些发展经济的优势可以利用。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怀着时不我待的高度紧迫感和壮大水利产业的历史责任感,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优势项目、特色项目,不断培育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下面就如何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提几点建议。

4.1抓机遇,求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从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看,水利部门发展经济的机遇很多,空间很大。1998年长江、嫩江的特大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加大大江大湖治理力度,防御洪涝灾害,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最近中央增发的1000亿元债券中,水利就占有254亿元。就苏州市来说,从今年开始的5年内,水利建设将投入30多亿元,确保完成长江堤防达标工程、太湖治理骨干工程、淀山湖控制线工程、通江骨干河道清淤工程、太湖清淤及太湖大堤加宽工程、县(区)镇村河道清淤工程、城镇防洪工程、圩区防洪除涝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这些政策措施将给水利设计、施工单位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4.2抓供水,求开拓,大力发展乡镇供水

目前全市由水利部门经营的供水企业只有10家,这与壮大水利产业是不相适应的。国务院批准水利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由水利部主管全国的乡镇供水工作,这从体制上为水利部门发展乡镇供水创造了条件。常熟市成功的实践给人以许多启迪和借鉴。他们将原来的自来水厂评估作价买下来,进行改造扩能,6个自来水厂接收后的固定资产由527万元扩大到1548万元,日供水量由11500t增加到20000t,管网由120km延伸到494km,自来水入村率由32.8%提高到82.4%,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3抓开发,求突破,丰富水利经济内涵

作为水利部门,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一方面,把各项规费收入纳入水利经济范畴,用足用好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政策,把该收的水利工程水费、水资源费和其它规费收足收好,逐步形成水利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以改革统揽全局,加大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小农水工程、机电排灌设施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实行公司制经营,按运行成本加合理利润核价,有偿服务。应以行政区域组建排灌公司,集机电排灌建设、管理、经营于一体,按照国家所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实行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另外,还应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对权属是水利部门的滩涂进行合理的围垦开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积极创收增效,不断赋于水利经济新的发展内涵。

4.4抓科技,求创新,推进企业素质提高

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发展是技术进步的目的。在多成分、多形式市场主体大量出现和市场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每个角落的今天,即使是依托行业优势发展的项目也不是铁板一块,迟早会有其他的市场主体加入进来参与竞争。所以要有忧患意识,趁早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依靠引进人才、加强职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供水企业需要技术进步,水利设计施工企业更要技术进步,其它水利企业也要技术进步。只有通过抓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才能切实转变水利经济增长方式,扎扎实实推进苏州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收稿日期:1999-03-03责任编辑:傅伟群)(上接第29页)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和带领全体职工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人才成长的新体制和机制,制定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办法。同时要大胆引进和重用一批德才兼备的经营人才,有重点地培养造就青年人才,提高经营素质,使他们适应未来高新技术的挑战,成为世纪之交的经营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