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2:12:28

水毁范文篇1

的议案

领衔代表:

附议代表:

议案内容:

我县是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农业稳县”的战略,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保证农业丰产丰收,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目前,我县境内部分沟渠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淤积和洪水毁坏等原因,造成排水不畅,严重影响抗洪排涝工作,使沿岸数万亩良田受灾,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此,建议:

1、开展胜利沟中段清淤疏浚治理。

2、尽快解决三里大河排涝问题。

水毁范文篇2

1公路水毁及其特点

公路水毁主要是指由于水的影响导致公路构造物出现的各种损坏。主要有:桥涵因洪水的冲击与冲刷而造成的破坏,沿河公路及其冲刷防护建筑物因洪水的顶冲和淘刷而造成的坍塌与破坏,各种小型排水构造物被冲毁等。另外,滑坡、崩塌、泥石流、路基下沉与滑动、路面翻浆等损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水是一个关键因素,也属于公路水毁范畴。通过公路水毁统计数据分析,公路水毁具有以下特点:

①灾害频率不高,但往往破坏带来的损失大;

②在公路水毁中,防护工程的水毁所占比重较大;

③多年来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日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陡坡上开荒种田,砍伐林木,破坏植被,往往造成塌方滑坡,经常堵塞公路;盲目改河造田,与水争地,压缩河床断面,则加快了河水流速,加大了河水对路基的冲击力;在公路沿线随意开山取土取石,搞基建时随便向河床堆放废物,造成的后果是淤塞河床,泄洪受阻,使河床抬高或下切,对公路的威胁也愈来愈大。

④水毁重复出现较为普遍。由于修复工程资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有的防护工程垮了修,修了垮,反复多次,重复水毁。

⑤从桥梁水毁情况看,小桥涵被冲毁的多,大中型桥梁极少;桥梁附属工程被冲毁的多,主体工程受损害的较少。

2公路水毁原因分析

诱发公路水毁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洪水、罕见暴雨等特殊自然原因和山体滑坡、地震等特殊地质原因外,公路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2·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路防排水设计水平明显提高,但公路水毁的现场调查中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①边坡防护类型及形式选择具有盲目性,往往凭经验确定,未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②泄洪区或沿河高路堤及桥头护坡设计不够完善,通常仅作常规设计,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浸水路堤设计与验算,容易出现边坡长期浸水或受强水流作用后滑塌变形;

③具体排水设施设计存在缺陷,使设施使用中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如设排水沟端部处理、不同设施结合部位处理等细部设计不够细致,导致排水不畅等问题;④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综合设计力度不足,未形成完善系统;⑤公路防排水设计与自然沟河、水利设施等协调不足,存在相互影响。

2·2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制度的推行,施工质量已有明显提高,但不可否认施工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排水设施及防护设施等附属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施工中工程管理不善,质量控制不严图快求省,施工质量差。

2·3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养护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河道人为变迁,使桥涵水毁。②未能全面养护。正常养护应在枯水期进行河道清淤、导流、河底铺砌、调治构造等防护工程的维修。由于河道变迁,原主河淤积,导流设施成了摆设起不了导流作用,水直接冲击桥梁锥坡、引道,造成了桥梁毁坏。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较差。④管理工作粗放,忙于经常养护,很少进行调查、研究及旧路更新改建工程。多数路线、桥涵档案资料不齐、不全给决策、维修、养护带来极大困难。

3公路水毁防治对策

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公路水毁防治应坚持“治理必须先治水”的指导思想,从水毁工程措施与水毁管理措施两大方面开展工作。工程措施主要指保障、治理措施,要在设计及施工中予以重视,对于水毁多发地区要建立水毁保障及治理工程措施库。管理措施方面,主要指公路养管部门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善公路水毁、水毁预报及紧急处理系统,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与物流传递机制。

3·1设计方面

合理设计是公路水毁防治的关键。只有在设计中充分满足根治水毁的要求,才能使公路水毁逐步达到根治,避免将可能的水毁隐患留给养护部门。

3·1·1路线设计。对新建公路,在设计中应加强水文、水力设计,特别在选线时重视这个问题,路线走向合理与否对于水毁发生的概率有直接影响。若线路与江河流向相背,则形成阻水堤坝;若线路设计在泄洪区内,则会影响泄洪。如果不得不在泄洪区内,则应对路堤防护以及桥头护坡等作特殊处理。

3·1·2取土设计。设计的路基土方多采用公路两侧就地取土,使公路两侧在洪水到来时造成大面积蓄水。可能引发路基长期浸泡,路基严重失稳及破坏。

3·1·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在结合考虑水文、水力、土质、气候等因素前提下充分体现排水系统的思想。只有将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将水“早接远送”,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对公路的不利影响。调查表明,设计工作的不细致也可导致一些问题。例如拦水带开口间距过大,使路面水不能及时快速地排离路面,不但给水渗入路面造成破坏提供机会,而且不利于车辆快速安全的行驶。

3·1·4防护工程设计。防护工程是公路水毁防治措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设计修建不同型式的防护建筑物,有利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综合防治公路水毁。应该改变过去公路防护工程大多采用驳岸,防护型式单一的局面。除驳岸以外,可以采用消力池及挑坎防护桥梁墩台基础冲刷;用铅丝笼护坦防护桥头引道、护坡、挡墙和桥台基础;用多级跌水来防护小沟、小河对公路及防护建筑物的冲刷;用丁坝群坝防护路基边坡;用浅基漫水坝群配合护坡来防护路基;用排桩透水坝和滞水坝防护路基;用旱拱配合挡墙预防路基水毁;用矮挡墙和截水沟、盲沟治理塌方路段;修筑截水沟防治冲积扇;用园盘坝防治路基顶冲等多种防护型式。

3·2养护管理方面

全面、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是防治水毁的保证。

3·2·1加强全面养护,预防水毁发生。全面养护是对公路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保养、维修与加固,使其各部位处于完好的状态,这样才能预防和减轻水毁的发生。预防水毁必须对公路桥涵及其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的养护与维修,应做到路面平整坚实、路拱适度;路基边沟要保持水流畅通,平坡路段边沟底面要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要对桥涵构造物经常性的进行保养维修,保证桥涵排水不冲不淤,并及时清理河床上的漂浮物和沉积物,使洪水顺利排泄;要对路基的截排水设施、支挡防护工程、桥涵的调治防护工程等经常性保养、维修与加固;对水毁的薄弱路段更要进行有效的处治,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等特点,选用准确的材料进行维修、保养,做到“堵小洞、防大害”,防患于未然。

3·2·2认真检查水毁隐患,积极有效地预防水毁。汛前要加强对公路的全面质量检查,特别重视对公路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的安全检查。即检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设施有无破坏,路基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是否淤塞、桥涵排水是否畅通,石砌防护工程有无裂缝等。如有裂缝就及时补修,防止洪水渗入造成水毁,同时要进行雨前、雨中、雨后的“三巡”工作。监测汛情变化、发生水毁及时抢修。一旦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水毁消灭在萌芽状态。桥涵排水能力不足是导致公路水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汛前要根据河道上游泄水面积大小及气象部门的汛情预报,并结合当地的水位观测记录,作好降雨量及河道最大洪峰流量的预计估算,检验桥涵的排洪能力。如桥涵不能满足最大洪流量的排泄需求,则必须采取分流、导流、截流等工程措施,确保桥涵安全渡汛。

3·2·3完善公路排水防护设施,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使用状况因地制宜,及时增修、改建和完善排水沟、截水沟、边坡坡面防护、路堤冲刷防护等排水防护措施,弥补设计与施工的不足,达到综合治理,提高公路抗水毁能力。如路基边坡上方的山坡陡而长时,增设多道截水沟;水流落差较大时,增设跌水和急流槽;根据河流流向,及时调整或增设改善水流流态的丁坝或顺坝等导流结构物;根据已有防护工程使用效果,增加坡面防护、植物防护等。

3·2·4做好水毁公路修复工作,确保行车通畅安全。水毁给公路造成很大的损失,如不及时修复水毁路段病害继续延伸,甚至中断交通。全面认真地调查公路水毁情况,分路线、分项目、分阶段地做好修复的规划与计划。对路基过低的适当提高路基标高,桥涵不符合要求的有计划的进行改造或改建,地面排水系统予以疏通,地下排水设施组织整修,防护工程不能保证路基边坡稳定的,要根据情况进行加固以提高公路的抗洪能力。科学地进行水毁修复工程的设计,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修一处,保一处,降低水毁重复率。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逐步恢复水毁路段,提高该路段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水毁范文篇3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和安全保通工作,根据《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的《××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文件、××州交通局《××州农村公路灾害和安全保通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是在××县境内农村公路水毁等造成的公路灾害应急处置,均适用于本预案。

第三条本预案制定的目的: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置,防止灾害扩大,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先人后物,减少损失。

第四条成立水毁应急处置指挥部,一旦灾情发生,立即启动指挥系统,实施统一指挥。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五条县交通局指挥协调中心

局指挥协调中心是县乡公路水毁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部门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紧张有效、有序进行。

(一)总指挥:局长

(二)副总指挥:主管养护工作的副局长

(三)指挥中心成员:局办公室主任、财务股长、运政所长、海事处长、地方公路管理段段长、路政股股长。

指挥协调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方公路管理段,其段长兼任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地方公路管理段全体人员组成。

第七条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

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水毁灾情现场应急行动的具体部署和执行、应急队员的任务分配、应急物资调用。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包括以下成员:总指挥一名,副总指挥一名,联络员一名,后勤调度员一名,发生重、特大水毁灾害事故或州、县领导要求必须赶赴现场的事件时,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局指挥协调中心办公室组成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灾情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的指挥。其它灾害事故按灾害事故性质划分启动相应的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第八条应急处理支持保障小组

应急处理支持保障小组是在必要时提供应急资源,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顺利完成的组织。应急处理支持保障小组由局指挥中心在必要时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

第九条应急处理媒体新闻小组

应急处理媒体新闻是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机构,处理媒体指导、采访、新闻会等一切相关事务,争取社会及公众对水毁灾害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置的理解和支持,应急处理媒体新闻小组由局指挥协调中心在必要时启动,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

第三章机构职责

第十条指挥协调中心职责

(一)负责启动所有适当的应急程序和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灾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负责组织和指挥,实施应急抢险工作,并逐级上报相关情况。

(二)草拟与处置情况相关的文稿。

第十一条指挥协调中心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局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及管理工作,收集有关改进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负责收集并保存外援机构相关信息,公安、消防、卫生医疗、安全监察、新闻等部门和人员联系方式;收集、整理、评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并及时上报指挥中心。

(三)具体组织实施指挥中心应急指令。

第十二条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职责:

(一)负责现场评估、报告,组织实施救援;建立与指挥中心的联络;贯彻执行指挥中心的指令,如有需求,提供其要求的信息;

(二)协调和控制灾情现场的净化和抢险保通工作。

(三)应急行动结束后,进行灾情现场应急行动总结并向上级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第十三条现场应急处理指挥部总指挥职责:

(一)决定(如还未决的话)是否属于重大紧急情况,是否应启动非现场应急计划;

(二)确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指挥实施;持续判断事态的发展,确定事态可能的进程。

(三)与消防、公安、安监、上级主管、工会负责人做好协调。

第四章灾害等级的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

第十四条灾害发生后,交通系统要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原则,及时、迅速、有序、有效地积极组织人员投入抢险,同时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向各级主管单位报告;并如实反映灾害和抢险保通情况。

第十五条接到灾害报告后,交通行政主管领导应带领职能部门人员立即赶赴出事地点,组织抢险并按灾情报告要求逐级上报到州交通局。

第十六条灾害报告程序、时限

(一)一般灾情报告程序、时限

发生死亡1—2人的一般灾情后,交通局应及时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在6小时内按照灾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灾情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州交通局。

(二)重大灾情报告程序、时限

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的重大灾情事故后,指挥中心必须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在2小时内按照灾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灾害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州交通局。

第十七条灾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灾情发生的地点、公路名称、里程桩号及灾情现场情况;

(二)灾情发生及抢险保通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失踪人数);

(三)灾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灾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五)灾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抢险保通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和问题;

(七)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指挥中心办公室在接到事故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副总指挥报告;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和州交通局领导报告,总指挥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并由局领导带队及时赶赴现场,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灾情调查和灾情善后处理工作,分析灾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值班人员在接到重大灾情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指挥协调中心办公室,并向副总指挥报告。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灾害发生后,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工作,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明灾害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防止可以避免的灾情事故重复发生。

水毁范文篇4

1.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水毁的防治,必须先了解积水产生原因,切断积水的产生渠道,及时处理、排除积水,增强对水的抵抗力,就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冬、春季节地下水位升高,路面设计标高较低;②路面水从路面“三带”、接缝和裂缝中渗入;③毛细管中的水位上升或相互连通水膜中水的垂直运动;④路肩、绿化带水的渗入。

1.2路面积水原因

1.2.1机非隔离墩机非隔离墩施工埋设时,两侧砂浆封闭不严、质量不合格,泄水孔标高不准,日久封闭口松动漏水;养护时泄水孔疏通不及时,造成积水。

1.2.2非机动车道施工时,非机动车道横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通车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偏高,产生积水。

1.2.3接缝渗水填缝料剥落,导致路面雨水渗入基层。

1.3路面结构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频繁作用下,基层条件恶化实践和研究表明,路面过早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引起的。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得不到及时有效排除和处理,就会使得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这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受综合因素、环境、气候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路面基层条件恶化,导致面层唧泥、裂缝、断板、错台、拱起等各种病害的发生,进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破坏,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水泥混凝土板块收缩应力、翘曲应力等重复作用下,使得路基发生唧泥、冻融现象,路基土不均匀膨胀和沉降,细粒材料的冲刷及流失,导致基层脱空,使混凝土板块支承条件恶化。

1.3.1唧泥作用在路基基层处于水饱和状态时,重载压低了受弯的路面板边缘,重复作用就会产生唧泥现象。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车轮使得后板回弹时形成真空,这种负压进一步将水泵入业已形成的原始空隙中,车辆载荷再一次作用,挤出空隙中的水和粒料,这就是唧泥现象。唧泥使得细粒材料发生冲刷、流失、移动等产生唧泥病害。细粒材料移动积存在路面板的末端,导致路面的错台、不均匀支撑以及路面板破坏、断裂。细粒材料冲刷、流失,使路面板底沿横向接缝位置脱空,路面板受弯产生横向裂缝;沿路面外边缘位置脱空,使路面板产生纵向扭距而产生纵向裂缝;板角位置脱空,产生板角断裂缝、沉陷等。

1.3.2冻融作用路基基层在冻融作用下松散、破碎,失去支撑能力,从而产生各种病害。

1.3.3水冲刷路堤作用一侧为沟、渠的高填方路堤,由于沟、渠中的水对路堤浸蚀坡脚,造成边坡下滑,基层失稳,引起路面纵向裂缝、侧移等病害。

1.3.4基层失稳护规范中提到的常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根据其原因分析基层失稳是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水的作用则是造成基层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具体的防治措施

水毁原因特别复杂,要想有效防治,必须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入手,加强重视。

2.1设计阶段

2.1.1横断面为了保证路面水能够及时排除,机非隔离墩最好不要设置,即使设置也应采取放在路表面的隔离体系。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要比机动车道标高低5cm为宜,因为通车多年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约3cm左右。非机动车道横坡要大,以3%为宜,目前横坡设计多为1.5%~2%,由于下沉和施工等原因,常出现平坡甚而反坡现象。

2.1.2排水体系路面下排水不足是引起路面性能不佳和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一个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排水体系来及时排除路表、路面下各层次的水,以及切断地下水浸入。

2.1.3接缝必须选用满足功能要求的密封、接缝材料,选择合理的接缝构造尺寸,以切断路面水的浸入。

2.1.4基层为了增强对水的抵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效能,必须设计合适的基层体系,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2施工阶段

2.2.1把好“四关”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现场旁站监理关、各环节验收检测关,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2.2接缝施工必须做好接缝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工作。一方面,低质量的密封材料受热时流淌,受冷时脆裂、粘结性低,使接缝丧失防水性。另一方面,施工不当也会使密封材料的性能降低,甚至丧失防水作用。如果接缝壁上粘附有水泥浆、灰尘或潮湿,即使性能好的密封材料也难以粘结牢固。接缝壁粗糙有利于提高粘结强度,混凝土强度低时切割的缝壁会具有较粗糙的表面;强度高时,切缝表面较光滑,所以切缝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2.3基层施工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质量指标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以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3养护阶段对于出现的病害,采取了灌浆、开设横向排水沟、凿除重浇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1凿除重浇。对于破损成3块以上的严重破碎板,可凿除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块。对于基层松软的问题,可使用素混凝土和夯实相结合的补强方法,局部设置钢筋网进行补强。

2.3.2灌浆。对于板底脱空积水的板块和严重裂缝板块进行灌浆处理。对于孤立的一块板采取钻4个孔,对于许多连续板块的,考虑到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3孔或2孔的形式。每个孔距板边大约0.5m左右,钻孔深度大约比板厚深4~5cm,成孔直径为42~45mm,压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保养时间约为5~7天。

2.3.3设置横向排水管。对于排水不畅的地方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PC管(Φ50),与机非隔离墩相接处设置一小积水井,将水排到路基以外,定期进行疏通。

2.3.4灌缝。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灌缝的控制,采用水泥混凝土灌缝机灌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灌缝的养护,尤其要加强雨季之前的养护工作。

鉴于目前的体制,养护部门不能参与道路的设计和交竣工验收,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通车后道路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甚了解,因而造成了许多工程遗留问题。建议今后能让养护部门参与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主要环节中去,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的养护和长效管理问题。

水毁范文篇5

1.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水毁的防治,必须先了解积水产生原因,切断积水的产生渠道,及时处理、排除积水,增强对水的抵抗力,就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冬、春季节地下水位升高,路面设计标高较低;②路面水从路面“三带”、接缝和裂缝中渗入;③毛细管中的水位上升或相互连通水膜中水的垂直运动;④路肩、绿化带水的渗入。

1.2路面积水原因

1.2.1机非隔离墩机非隔离墩施工埋设时,两侧砂浆封闭不严、质量不合格,泄水孔标高不准,日久封闭口松动漏水;养护时泄水孔疏通不及时,造成积水。

1.2.2非机动车道施工时,非机动车道横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通车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偏高,产生积水。

1.2.3接缝渗水填缝料剥落,导致路面雨水渗入基层。

1.3路面结构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频繁作用下,基层条件恶化实践和研究表明,路面过早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引起的。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得不到及时有效排除和处理,就会使得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这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受综合因素、环境、气候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路面基层条件恶化,导致面层唧泥、裂缝、断板、错台、拱起等各种病害的发生,进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破坏,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水泥混凝土板块收缩应力、翘曲应力等重复作用下,使得路基发生唧泥、冻融现象,路基土不均匀膨胀和沉降,细粒材料的冲刷及流失,导致基层脱空,使混凝土板块支承条件恶化。

1.3.1唧泥作用在路基基层处于水饱和状态时,重载压低了受弯的路面板边缘,重复作用就会产生唧泥现象。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车轮使得后板回弹时形成真空,这种负压进一步将水泵入业已形成的原始空隙中,车辆载荷再一次作用,挤出空隙中的水和粒料,这就是唧泥现象。唧泥使得细粒材料发生冲刷、流失、移动等产生唧泥病害。细粒材料移动积存在路面板的末端,导致路面的错台、不均匀支撑以及路面板破坏、断裂。细粒材料冲刷、流失,使路面板底沿横向接缝位置脱空,路面板受弯产生横向裂缝;沿路面外边缘位置脱空,使路面板产生纵向扭距而产生纵向裂缝;板角位置脱空,产生板角断裂缝、沉陷等。

1.3.2冻融作用路基基层在冻融作用下松散、破碎,失去支撑能力,从而产生各种病害。

1.3.3水冲刷路堤作用一侧为沟、渠的高填方路堤,由于沟、渠中的水对路堤浸蚀坡脚,造成边坡下滑,基层失稳,引起路面纵向裂缝、侧移等病害。

1.3.4基层失稳护规范中提到的常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根据其原因分析基层失稳是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水的作用则是造成基层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具体的防治措施

水毁原因特别复杂,要想有效防治,必须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入手,加强重视。

2.1设计阶段

2.1.1横断面为了保证路面水能够及时排除,机非隔离墩最好不要设置,即使设置也应采取放在路表面的隔离体系。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要比机动车道标高低5cm为宜,因为通车多年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约3cm左右。非机动车道横坡要大,以3%为宜,目前横坡设计多为1.5%~2%,由于下沉和施工等原因,常出现平坡甚而反坡现象。

2.1.2排水体系路面下排水不足是引起路面性能不佳和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一个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排水体系来及时排除路表、路面下各层次的水,以及切断地下水浸入。

2.1.3接缝必须选用满足功能要求的密封、接缝材料,选择合理的接缝构造尺寸,以切断路面水的浸入。

2.1.4基层为了增强对水的抵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效能,必须设计合适的基层体系,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2施工阶段

2.2.1把好“四关”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现场旁站监理关、各环节验收检测关,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2.2接缝施工必须做好接缝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工作。一方面,低质量的密封材料受热时流淌,受冷时脆裂、粘结性低,使接缝丧失防水性。另一方面,施工不当也会使密封材料的性能降低,甚至丧失防水作用。如果接缝壁上粘附有水泥浆、灰尘或潮湿,即使性能好的密封材料也难以粘结牢固。接缝壁粗糙有利于提高粘结强度,混凝土强度低时切割的缝壁会具有较粗糙的表面;强度高时,切缝表面较光滑,所以切缝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2.3基层施工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质量指标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以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3养护阶段对于出现的病害,采取了灌浆、开设横向排水沟、凿除重浇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1凿除重浇。对于破损成3块以上的严重破碎板,可凿除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块。对于基层松软的问题,可使用素混凝土和夯实相结合的补强方法,局部设置钢筋网进行补强。

2.3.2灌浆。对于板底脱空积水的板块和严重裂缝板块进行灌浆处理。对于孤立的一块板采取钻4个孔,对于许多连续板块的,考虑到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3孔或2孔的形式。每个孔距板边大约0.5m左右,钻孔深度大约比板厚深4~5cm,成孔直径为42~45mm,压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保养时间约为5~7天。

2.3.3设置横向排水管。对于排水不畅的地方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PC管(Φ50),与机非隔离墩相接处设置一小积水井,将水排到路基以外,定期进行疏通。

2.3.4灌缝。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灌缝的控制,采用水泥混凝土灌缝机灌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灌缝的养护,尤其要加强雨季之前的养护工作。

鉴于目前的体制,养护部门不能参与道路的设计和交竣工验收,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通车后道路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甚了解,因而造成了许多工程遗留问题。建议今后能让养护部门参与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主要环节中去,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的养护和长效管理问题。

水毁范文篇6

抓好水毁修复,美化、净化路容

今年上半年,上犹境内雨量多且持续时间长,造成上犹段油陡线新建油路段沿线均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路基缺口、塌方,其它路线也有类似情况,严重影响了路容美观。

在第三季度的工作中,养护公司在各养路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并将修复水毁,美化、净化路容路貌作为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来抓。购置5000多个编织带分配至各队,要求除不能自行处理的方量较大的路基缺口外,其余一律由养路队装好石、土进行回填。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养路工积极性空前提高,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全段累计回填路基缺口1124m­­­­3/363处,沿线塌方全部清理完毕,并清扫干净,还给了行路人一个整洁、干净的通行环境,为第四季度的路容路貌标准整修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水毁范文篇7

连城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位于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分水岒地带,海拨在300~1800m之间,是暴雨频度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200mm,年平均气温13.8~19.5℃,最高气温34~37℃,最低气温-2.0~-5.0℃。连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雹、台风、暴雨及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岩崩,而以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灾情最重。仅2005年就连续遭受到6月22~23日暴雨洪水,第5号、第9号、第13号台风,第10号热带风暴引发的洪水袭击;2006年遭受“5•31”、“6•1”和“6•18”洪水侵袭。全县累计就有1420处水利工程水毁,占工程总数的31.3%。其中,渠道802处、小山塘146座、拦河坝226处、防洪堤153处、水闸31处、人畜饮水工程50处、水库附属设施1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因此,从水毁工程的类型中寻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十分必要的。

2水毁工程类型

(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山塘、山地水利蓄水池等。常发生坝体渗水、渗漏、管涌、滑坡、塌陷、漫溢决口、溢流设施冲毁、蓄水池墙毁坏等。(2)渠首工程。包括径流引水拦河坝、无坝引水进口建筑物、拦河闸、引水闸等。常发生坝体、水闸基础淘刷、倾斜、开裂、位移、闸门扭曲、启闭机失灵,甚至塌陷、决口、拦河坝垮坝或护坦、护岸、坝身冲毁等。(3)灌溉渠道。常发生山体滑坡堵塞渠道或冲毁渠道,渠道滑坡、塌陷、决口、冲毁,淤积等。(4)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吸管、涵洞涵管、跌水、陡坡、排水闸、排沙闸等渠系建筑物常发生基础淘刷、位移、倾斜、沉陷、开裂,甚至冲毁。(5)提水工程。常发生泵房进水被淹,机电设备浸水损坏,电气设备被淹、绝缘下降,无法使用;泵房位移、倾斜、垮塌;上水池的池体或山体边坡塌陷、底板冲毁、管涌、出水管道损坏等。(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常发生水池、输水和配水管道、支墩、镇墩等设施冲毁等。

3水毁原因

3.1自然因素

暴雨、台风和热带风暴引发的“历时短、强度大、暴涨暴落、冲击破坏力强”的洪水,以及久旱不雨之后的暴雨、汛中连续强降雨等诱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水利工程遭受水毁的主要自然因素。另外,位于海拨800m以上的山区水利工程,冬季遭遇霜雪天气,冻融破坏的隐患不及时消除,次年夏汛极易导致工程水毁。

3.2社会因素

流域内森林植被遭人为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植被保水、保土能力下降,以致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及山地灾害的隐患增加。

3.3工程自身因素

(1)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如地处连城县城郊盆地的李彭村,现状排水沟的排洪标准不到2年一遇,每年汛期因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灾害。(2)工程设计有缺陷。如大石岩水库灌区盘山干渠全长25.4km,原设计为了考虑多灌些农田,渠底坡降放得较缓,仅1/2000~1/4000,且全是土渠,造成运行过程中出现输水流速偏慢(约0.30m/s),小于不淤流速,致使渠道淤积十分严重。(3)工程施工质量差。如揭乐乡丘坑水库溢洪道设计的侧墙砌石砂浆不饱满,2006年6月1日溢洪道泄洪时,由于侧墙渗水造成溢洪道侧墙及其末端溢洪道底部山体滑坡塌陷,消力池也被冲毁。又如林坊乡的一座山塘因为坝肩与山坡结合部处理不好,溢洪道又设在左端坝身上,因溢洪道泄洪时产生渗流破坏而导致决口而水毁。(4)工程设施不配套。曲溪、赖源、莒溪等乡镇地处丘陵山区的盘山渠道缺少防洪、避洪措施极易被山洪泥浆淤积或冲毁。(5)工程自身老化,抗灾能力下降。多数工程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工程修建于清朝,由于建设年代早,缺乏维护经费,维修管养跟不上,工程自然老化加剧,以致带病运行,功能和效益下降,经不起大洪水的考验而致毁。

3.4工程管理因素

有些工程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疏忽工程检查。暴雨洪水来临前,对水利工程未及时采取避洪措施,如暴雨前对渠首工程未及时关闭进水闸,渠道上未及时拉开排水闸,导致过量的洪水涌入渠道,造成渠道大量泥沙淤积、渠道冲毁、渠水漫溢决堤的后果。

4修复和重建的措施

发生水毁后,修复水毁水利工程领导小组要迅速展开工作,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和筹资办法,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及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群众饮水安全、严重影响夏收夏种的水毁工程先行抢修。措施如下。

4.1工程措施

(1)水源工程修复要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安全。水库、山塘的挡水、溢流和输水设施的修复方案,一要防止坝体滑坡、塌陷、漫溢决口;二要满足溢流设施防洪标准和防冲、消能的要求;三要防止输水涵洞等输水设施及拦河挡水坝体漏水,确保建筑物的安全。(2)渠首工程的修复要完善抗冲、防淤等设施。对径流引水拦河坝、无坝引水进口建筑物、拦河闸、引水闸等修复方案要充分考虑防止基础淘刷、倾斜、开裂、位移,防止垮坝,提高闸门的刚度和强度,改善或更换启闭设施,增设进口拦污、排沙设施等工程措施,以防渠首受到淤堵,影响渠道引水。(3)渠道工程的修复重建要充分考虑防洪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山区盘山渠道,沿途山坡地表坡降陡,暴雨汇流时间短,山洪破坏性大,因渠道断面未衬砌牢固,又缺乏避洪设施,极容易发生水毁。其修复、重建对策如下:1)盘山渠道除制定修复方案外,要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分析研究是否要增设避洪措施,如开挖避洪沟(即俗称“天沟”)和新建排洪渡槽或渠下涵等,以防止山体滑坡和洪水直接涌入渠道造成渠堤溃决、滑坡和渠堤水毁。2)可在渠道适当位置增设排洪排沙闸,也可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增建渠堤上的溢流堰,以减少水毁事故发生。3)填方渠道下方的排水涵洞,修复方案要充分考虑汇流面积和洪水标准,保证冲沟、山涧排水通畅,防止涵洞过洪能力不足,导致洞口上方壅水,造成渠堤渗透破坏、塌方或溃口。(4)渠系建筑物的修复重建方案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考虑因素如下:1)渠系建筑物要滿足防洪要求。如横跨溪沟的渡槽和农桥,在确定方案的结构型式时,其跨下泄洪断面应满足过洪要求;在渡槽进口前端除考虑拦污、沉沙和排淤外,还要在合适的地方增设溢流堰,限制渡槽输水水位。2)渠系建筑物要消除受“冲、淤、堵、塞”等水毁的不利因素。如涵闸、隧洞、涵洞、渡槽、倒虹吸管等建筑物进出口要设置适当型式和足够长度的渐变段,渡槽还要考虑进口抬高值和出口降低值,以保证水流平顺、通畅;消能建筑物型应选择适合当地水流消能条件的消能形式。3)渠系建筑物要切实提高抵御水毁的能力。如,经运行观察虽然有避洪设施,但仍然多次发生滑坡的深挖方渠道,可将深挖方渠道改用浆砌石拱涵的型式,以消除滑坡隐患。又如,受山洪毁坏的高填方渠道,修复方案可考虑采用渡槽或倒虹吸管代替。(5)提水工程要有避洪设施及措施。电灌站、泵站的泵房地处溪河旁,设计时除了考虑泵房内水泵、电机的安装高度要满足要求以外,还要满足防洪要求,如建泵房的防洪墙、筑变压器台,使之避开大洪水的影响;地下水机井泵房周边要设排洪沟或挡洪墙,防止洪水侵害。(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防止水毁措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池、输水和配水管道、支墩、镇墩等设施水毁修复,应考虑管道埋深是否在冻土层以下,防止洪水冲刷处、支墩和镇墩应考虑基础地质要求,镇墩设在管道转弯处,支墩间隔合理布置。水池基础应考虑是否落在坚实而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水池结构计算安全度也要充分考虑。(7)山区水利工程要防止冻融破坏。位于山区寒冷地带的灌溉排水建筑物要防止冬季发生冻融破坏,其建筑物的基础务必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基础底面落在当地平均冻土层以下1.0~1.5m;二是基础和地基的承载力要在允许范围内。工程一旦发生冻融破坏,要及时将冻融破坏部分的土料置换成砂或高含砂量率的土壤并夯实,以及用混凝土或浆砌石回填等办法进行除险加固,防止存在冻融隐患的建筑物次年夏汛时被暴雨洪水冲毁。

4.2非工程措施

(1)灾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首先要迅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察,分析研究造成水利工程设施水毁的根本原因。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或重建的总体实施方案。(2)连城水灾类型多、灾情重、水毁工程数量大,要根据水毁程度和影响的效益以及修复难易程度等情况,采取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分期分步骤实施的办法,将与恢复生产关系密切的工程放在首位。有些损毁严重、投资大、修复时间紧、一时来不及修建的工程,可采用临时措施先抢修,使之能在确保度汛安全的前提下维持排水或灌溉的基本功能,待汛末或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再采取切实可行的永久性工程措施修复,以提高工程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3)水利工程修复重建方案要服从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洪规划的统一要求。长期达不到设计规模的水利工程,要重新进行水资源量的供需平衡分析,合理调整设计规模,或采取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以谋求水量供需平衡,实现工程设计效益。(4)在莲峰、隔川、北团、揭乐、文亨、林坊、庙前、姑田镇等乡(镇)缺水地区的灌溉工程修复重建,要按照节水灌溉的要求重新确定设计标准和规模,逐步建成标准高、抗灾能力强的节水型灌区。(5)数量较多的田间农渠、毛渠,及田间小型建筑物,应尽量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等技术水平,如在田间可推广铺设预制的混凝土U形或D形槽;渠道上设置的排水、排沙闸的闸门,可统一使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或钢、木闸门等。(6)水利工程水毁修复,要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应增设量水测水设施,为灌区科学灌溉、合理计量管理创造条件。(7)重点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重建要实行“五制”,即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以确保工程质量。(8)修复重建完的水利工程,要建立管护机制,如组建灌区管委会或灌区水管协会及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民参与管理等机构,以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同时要贯彻“水利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灌溉排水水费改革,提高水费计收到位率,实现“以水养水”。还可采取“股、卖、包、租”等形式,搞活经营管理,实现工程良性循环运行,发挥可持续效益。

5结语

水毁范文篇8

关键词:集中降雨;公路水毁病害;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2017年我区中南部地区年均降水量570.2mm,年最大降水量达1088.1mm,年最小降水量220.3mm。尤其是本年度7~9月,降雨频繁,年度累计降雨46d,其中,8月份集中降中~大雨累计14d。根据《近50年我区某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显示:1966~2015年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1.7mm,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为1990年,降水量超过600mm,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为2009年,降水量不足250mm。2017年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降水量之大历史罕见,位列历史同期第1位,平均过程降水量为100mm,为历年同期下旬的2.9倍,集中降雨导致区域内多条高等级公路发生较为严重的水毁等病害现象。为保证公路运营安全,设计人员对该区域某项目水毁路段进行现场勘察,并结合水毁现状现场研究分析,多方案、全方位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由水毁导致发生的路基边缘及桥头路基沉降,路基边坡防护坍塌,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不畅等病害现状的处理措施。

1公路水毁现状

导致公路基础设施发生水毁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受项目沿线地形、地貌的制约,设计单位对建设方案的研究过程、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的管控等诸多因素。为了建设一条高质量的公路,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到项目建成通车运营,公路建设者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路基沉降及路基边坡坍塌.结合我区中南部地区多条受降雨影响,发生不同程度水毁病害的已建成通车公路项目,主要从设计角度浅谈改善方案。在降雨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的情况下,部分高等级公路主要的水毁病害现象有路基边缘及桥头路基沉降,路基边坡坍塌,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不完善等。

2公路水毁病害分析

结合以上诸多因路基、路面排水不畅及排水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而导致的公路水毁病害现象,根据设计人员外业勘察情况分析,其病害种类及原设计排水方案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路基沉降

项目某路段为半填半挖路基,且填方坡脚处多处窑洞未作处理。该段左幅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0m,路面虽设置有集中排水设施,但现有的排水槽及排水暗管并未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排水槽与土路肩硬化结合处有明显0.5~1cm宽纵向贯通式裂缝,路面汇水进而从裂缝处下渗,浸泡路基边坡。该段排水暗管进水口多处堵塞,导致路面汇水未集中排至路基外侧低洼处,部分路面汇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也较为严重。结合以上排水不畅的问题,加之该路段坡脚处的多处窑洞,最终导致该侧填方路基边坡滑塌,路基沉降。

2.2桥头路基沉降

项目路段多处桥头路基发生沉降,桥头路基两侧长约5~15m范围内沉陷5~15cm。桥头路基两侧的防护也有轻微水毁现象,且未设置相应排除路面汇水的拦水带与急流槽。土路肩硬化处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处有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缝,路面汇水通过裂缝下渗至路基,造成边坡防护塌落,通车后的工后沉降,也是导致桥头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3路基边坡坍塌

项目路段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原设计采用了拱形骨架防护及空心六棱砖防护。受降雨影响,不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导致路基边坡防护多处坍塌。造成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暗管堵塞、脱节、无进水口,未及时有效的将路面汇水排除。路面汇水通过排水槽处的裂缝下渗至路基或直接漫过排水槽冲刷路基边坡,边坡土方随雨水大量流失后,导致坡面防护圬工失稳塌落。

2.4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不完善

项目原设计路面排水多采用集中排水,集中排水由路拱横坡、排水槽及排水暗管组成,原则是以由硬路肩和排水槽所构成的三角形过水断面内积水不漫上右侧行车道外边缘为原则。由于我区中南部地区年降雨量较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汇水从排水槽与土路肩硬化结合处的纵向贯通式裂缝下渗至路基,部分路段的排水暗管堵塞、脱节、无进水口,导致路基边坡拉槽、塌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所以,从多个中南部地区已建成公路项目的路面排水系统分析,排水槽与排水暗管组合而成的路面排水系统并不适合我区中南部地区年降雨量较大区域。

3公路排水设计方案优化

针对诸多公路建设项目不同类型的水毁病害,设计单位应该注重设计方案的适用性。我区各个市县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差异较大,应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公路建设及后期运营、养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排水设计方案。

3.1公路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占地面积大,再征地难,一般建设工期较短一般公路建设项目工期都较短,高等级公路多为分期实施,先期工程完成后,存在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面临再征地难的现状。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分期实施的公路建设项目中,对路基、路面防排水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对排水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施工现场质量的管控落到实处。

3.2充分考虑路基边坡防护与排水的组合设计,注重公路排水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填挖方路基边坡防护的水毁较为普遍,多存在于未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和现有的截排水设施不能发挥实效性。应该加强公路建设项目填挖方边坡坡面防护与排水的组合设计,在突出适应环境、外表美观的前提下,重点考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设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新鲜设计产物的学习意识要提高,但不能扔掉我们传统的、成功的设计经验。针对不同区域的公路建设项目,考虑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等现场情况,结合已建成公路项目的成功经验,采用经济、合理、长期适用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对建造一条高等级、高质量的生命路、幸福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某等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2013.

[2]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4]JTG/TD30—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

水毁范文篇9

九牛滩水轮泵站位于信江中游下段贵溪市滨江乡洪塘村,距市区约3Km,该工程于1966年开工兴建,1972年建成投入运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1650KM2。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左岸泵站、右岸泵站、引水渠、船闸等,水轮泵总装机容量825KW,提水灌溉流量2.5m3/s,原设计灌溉面积5.0万亩,现状灌溉面积2.2万亩。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045KW,多年平均发电量912.6×104kw.h。九牛滩水轮泵站是一座具有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

2008年4月13日7时许,贵溪市九牛滩水轮泵站溢流坝左岸河滩地防护段被洪水冲毁,决口逐渐扩大达140余米。九牛滩水轮泵站提水灌溉及发电功能丧失,威胁下游黄坑2个村庄安全,严重影响上游贵溪市城市生产生活取水。

水毁发生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领导高度重视,省水利厅、鹰潭市水利局同时派出水利专家驻工地指导抢险,贵溪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全力抢险。4月30日,抢险工程已按省、市水利专家组提出“抛石固基,抬高水位,推进55米,保留决口”的抢险方案顺利结束,并经洪水考验,取得预期效果。

二、前期工作

水毁发生后,在进行工程抢险同时,委托上饶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着手做工程抢修前期工作,要求7月初完成设计审查。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贵溪市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贵溪市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领导小组”分管水利副市长黄如象为组长,市水利局局长孙友远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局长姚建中、市监察局局长孙敏、市审计局党组书记钟文祥、滨江乡乡长裴舒清、市公安局副局长唐金辉、水利局副局长张汝郁和九牛滩水轮泵站站长张永清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建设项目部。项目部为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负总责。项目法人代表:张永清,项目部下设财务组、技术组、协调组和办公室。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在组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同时,明确项目法人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设任务

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主要任务有:1、水毁决口段修复;2、上下游河岸维护。

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工程概算以批复设计为准。

五、建设工期安排及进度管理

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修复项目总体工程要求在08年12月31日前完成,其中施工围堰合拢必须在7月15日前完成。

为确保7月下旬河道流量可能出现枯水流量情形下贵溪电厂取水发电,同时恢复九牛滩水轮泵站提水灌溉功能,7月15日前完成围堰合拢,仍然是抢险工程延续。为了争时间、抢速度,采用指定承包方式完成水毁工程抢修。

按照本实施方案总的进度安排,项目部与监理部门要共同制定可操作的进度计划,制订进度管理网络图和横道图,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来安排施工中的资金、设备、人力,对工程进度要实行动态管理,当施工中的某个环节滞后,特别是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要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赶工。

六、资金筹措及管理

资金筹措方案:第一、积极向上争取水毁工程抢修资金;第二、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资金总量以批复设计概算为准。市政府前期安排批复概算50%资金用于启动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

为充分发挥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项目资金效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首先,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抢修工程项目资金专户,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均进入专用账户,项目资金会计由市财政局会计中心委派,设立专账,财务单列,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控制,健全票据审查和资金拨付管理制度。

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实行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坚持工程验收资金审计制,在建设项目验收前,由审计部门组织人员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未经审计或审计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

七、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首先,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修复项目是抢修项目,为确保信江枯水期上游贵溪电厂发电取水,农业双抢需水高峰期灌溉用水,时间要求紧。由市政府在历年参加过贵溪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信誉好、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施工单位中,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第二落实工程监理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将选择有水利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和工程质量监督与反馈,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要实行跟班式旁站式监理。市水利局将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要制定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责任,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水毁范文篇10

关键词:林业公路水毁原因防治措施

TheAnalysisofWaterDamageReasonandPreventionMeasure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

XuMingfeng(GeneralStationofForestryRoadMaintenanceofFujianProvince)

Abstract:Thispaperisaboutthepositionandfanctioninthesociety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analyingthewaterdamagereasonofforestyroadfromlowcongenitalstandarddesing,somepreventionandcuremeasureareadvancedinoveralltechnologicaltransformsoastoencouragetoraiseamewlevelinfrightingcalamitiesability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Keywords:forestryroadthereasonofwaterdamagepreventionmeasure

1、林业公路的地位作用福建省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在大规模开发闽西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在林区道路建设,建成林区道路12969公里,其中专业养护等级公路3688公里(基本上是泥结碎石路面),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四个地市30个县市,勾通了142个乡镇,676个村的社会交通运输。林业公路不仅为林业运材服务,还大量地为社会运输服务,起到了勾通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质交流,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分析保证林业公路的畅通对我省的林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林业公路而言,妨碍车辆畅通的主要原因是水毁,水毁是林业道路的一大病害,轻者冲刷水沟、路面,降低林业公路的使用效益,重者冲毁桥涵、路基,阻断木材线路的正常运输,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历年来全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林业公路自身条件约束。

2.1.1林业公路设计标准大部分采用乙类地区三级线标准(相当地方道路四级标准)设计的,对线路的平面、纵坡、路面、桥涵等标准的要求较低。特别是为降低成本和方便木材生产,一般通过溪流时线位都比较低,有些地段压缩河道,设计时没有考虑道路汇水面积内木材采伐后,植被的调节作用减少,暴雨时道路汇水面积内大部份雨水流入溪河中,造成溪流洪水暴涨,超过设计流量、流速,直接冲刷路面,毁坏桥梁、涵洞、路基等人工构造物。而且,林业公路一般在沿河段采取半填半挖横断面设计,当河溪暴涨时,沿河路段受淘刷,半填挖的填方部分极容易冲坍。

2.1.2林业公路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资金与投入,对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必要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特别是溪流的疏导设施往往被忽视。

2.1.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昌盛,社会商品运输量日趋增加,公路社会化现象严重,大吨位车辆增多,对公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林三线路面强度不够,难以适应要求,造成破坏现象特别严重,路基路面在雨季经常出现翻浆、压跨等现象。

2.2林业公路养护不善。

在养护中对排水重视不够,不注意横向排水,泥结碎石路面渗透率低,雨季极易形成路面径流,路面冲刷的泥砂淤塞涵洞、边沟或者积水横溢路面,以致冲走整段路面,进而冲毁路基和人工构造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养护人员对道路的人工构造物检查不够,一部分被水冲刷的涵洞、挡墙、桥梁等构造物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再次洪水来临时冲毁涵洞挡墙等。

2.3气候的因素也是造成道路发生水毁的重要原因。

我省地处南方多雨地带,路基路面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行车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公路翻浆等水害,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降雨量是全年的50-60%,当线路中存在设计、施工问题或养护等人为因素时均会引起水毁发生,或是降雨形成的洪水量超过设计流量时也会造成水毁的发生,而泥结碎石路面更是极易受山洪、暴雨冲刷而成坑槽、冲沟。

3、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针对林业公路绪多的水毁原因,应加强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林业公路水毁防治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林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技术措施,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灾能力提高30%,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20%以下。

3.1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抗灾能力。

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通过技术改造将泥结碎石路面改造为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按建养并重、强化管理的方针,要通过养护,有计划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将老林业三级线扩养为交通部四级山岭重丘区单车道,路面由3.0m扩养成3.5m,以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达到保畅通目的。

3.2完善公路排水系统,增加公路抗灾能力。

完善林区公路的排水设施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路基边坡面的防护、沿河路段的冲刷防护与加固措施。

搞好横向排水,在陡坡地段每隔20m左右,在路肩两侧错位斜挖碎石填铺的截水明槽、或有计划的改造成硬路肩,以利渲泄并减缓流水冲刷。要增加排水设施的设置,一般300-500m设置一涵洞为宜,同时实地适当加深加宽傍山水沟,既搞好排水,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观。同时在汇水面积较大的边坡,为了拦截边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迳流,防止山坡漫流危害公路,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要在路基边坡上方设置排水沟与截水沟及与之相应的急流槽,总之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才能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陡缓和溪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边坡的滑坍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迎水段为了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边坡和坡脚,应根据水深、流速,采用挡水(土)墙、护岸等防护设施,并综合考虑改变流向、改善流态、消除或减缓水流对路堤直接破坏作用而设置丁坝、顺坝等的导流构造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由于沿线岩层土质不稳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护坡。

在公路沿线边坡大力造林绿化。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对水毁防治起一定作用。

3.3查清隐患,全面养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毁防治工作。

全面养护,旨在对林业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要对现有公路抗洪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工作,确定所管养的危险路段,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分步治理实施计划。道班每日养护做到灾情及时发现及早抢修,加强路况检查,特别重视对公路排水设施及其防护工程安全质量检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设施有无损坏。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是否顺畅。桥涵是否淤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有否裂缝并及时维护完好。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取土炸石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林业公路泥结碎石路面的特点,关键要做到:A.养路取土炸石在指定地点进行,施工完成后及时清干净坡脚边沟余泥,修顺边坡,取走松动石快;B.溜木地段尽量挖天沟;C.对沿溪线的林区公路还要在雨季前后对河道冲刷情况进行检查,应检查桥址上下游有无导致河床冲刷因素(采砂、挖土等),检查桥址上下游河岸的变化,并适当采取措施以免溪洪水淘刷河岸,引起河道变迁,直接威胁桥涵锥坡及桥头引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