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1:16:46

手风琴范文篇1

中国直到1926年才有手风琴,但在中国的手风琴家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要多。在当时中国引进手风琴只是为了被用来娱乐,或作为珍奇的收藏品,或送给孩子作为礼物、或作为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到了1939年二战爆发,许多俄国的艺人跑到了中国东北部是,是中国人欣赏到了专业水准的演奏。这些人在我国各地传授,最终使我国有了第一批的手风琴手。随后时代相传。

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中国手风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军队文工团经常到人民中间去演出,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随后部队在1963年成立了第一个手风琴社团,他们作了很多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于是手风琴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到了80年代由于更多的音乐家的参与使得手风琴得到了推进性的进展。

现在随着手风琴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正确的练习与学习,成为学习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第一:演奏的姿态问题。

任何一种乐器都有其自身的演奏姿势,手风琴也不例外。不管你是多大的朋友,在我们决定学习它时,我们就因该树立正确的演奏背琴姿势。

1、手风琴演奏中,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坐着还是第一位的。坐着演奏时,我们应该坐在大约一半的位置上。坐的太靠里就会失去腿的支持力并且分散精力。同时如果人小凳子大的话,还会使琴的重心放在凳子上,不利于左手风箱的控制和整体的演奏。坐时如果坐的太靠边,这样会将全部身体和琴的重量都放在腿上,而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如果是个子小的学生,为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和使琴垂直,应该坐的比较高一些,或者将坐垫放在椅子上(3—6厘米,根据身高而定)。

2、不可因为眼睛要看键盘而形成低头角度过大,影响演奏形象。需要看键盘时,眼睛俯势,头稍低即可。初学琴时就要养成尽可能不看键盘的习惯。无论演奏还是练琴,均不应该用脚掌打拍子。必要时可用脚趾微动,掌握节奏。

3、在演奏中要注意不要把键盘下部伸进腿中间以及两腿很大的分开。或是身体后仰,是琴呈半卧式的姿势,肩膀紧紧的顶在指板上。这些都会造成演奏困难或是造成发育期的儿童的脊柱变形。而且可以使两肩的高度出现不平衡的发展。我们知道儿童时期身体上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年人为3;7,所以,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所以当青少年不注重演奏姿势时,很容易造成发育不良。当然不是说成年人就可以随心所欲,长期不正确的姿势也会引起很多的慢性疾病,如颈椎病等。

第二:关于练琴的时间与环境的选择

练琴的时间,并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效率,是练琴是的思想意识的集中。精力集中的练琴一小时,胜于三心二意地练五个小时。

1、为了保证练琴时的意识集中,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下,就不要勉强自己去练琴,这个时候练琴由于精力不集中,身体疲劳,双手无力,很容易造成手部损伤,医学上称之为“腱鞘炎”和“腱鞘囊肿”这种先例再国内、外钢琴、手风琴界中屡见不鲜,演奏者应该加以注意和预防。

每次练琴的时间不易过长,其实这和我们上课要有课间休息是一样的。人体中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反而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不要长时、间用右手连续快速的演奏,要将热情奔放的乐曲和抒情委婉的乐曲交替来练习,使身体和精神情绪上都得到相应的放松和调节。

据北京晚报报道张媛(化名)是一个艺术特长生。在参加大学考试的时候选择的曲目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6号》。在最后的一段变奏中有一段二对三的部分,是左手两拍右手三拍的那种。由于这个练习她以前并没有接触过,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每天要练约六个半小时的琴,而这段二对三就要花去她大约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着两个半小时里她咬牙坚持,中途从未休息。由于过于精神紧张,导致她出现神经官能症的早期症状。后被治疗康复。在以后的练习中她懂得了适当放松。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可见并不是练习时间越长越好。

当练习的时间太长时,不妨用瑜伽的冥想和放松术来放松一下

著名的手风琴演奏教育家姜杰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从来不主张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练琴,固定时间练琴的优点是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在固定的练琴时间里,演奏者能处于最佳的演奏状态中。然而这一优点,也带来了缺点。当演奏者在某种场合演奏时,时间都不在产生最佳演奏状况的固定时间里,这就使有的演奏者不能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因为与平时练琴的条件反射的时间不吻合。何况所有的学琴者都能遇到演出的事情。所以当你上台后在加上紧张可能就会出错了。此时你绝对不能和观众说是由于演奏时间不合适吧。观众往往也很难想象和理解是由于演奏者的演奏时间不对而造成的吧”。

可见我们每天的练琴时间可以安排的随便一些。

手风琴范文篇2

对学习手风琴的儿童来说,几岁开始学习为最佳年龄,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主要是由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性格倾向和家庭条件来决定的。一般说来,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开始正规训练。

1.年龄方面

孩子能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学习的内容,在5至6岁左右。这时的儿童对探索各种事物产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并且有了学习的欲望,学琴较之文化课多一些趣味性和活动性,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安心学习,并且也会成为文化课学习的一种辅助学习。但是,由于这也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低年级的年龄,会有一段适应期。因此,在此期间应注意调节孩子的休息及娱乐时间,不要因为学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对学琴的兴趣。

2.身体方面

手风琴是背在前胸并有一定重量的乐器,一般来说,孩子身体的发育条件要达到背上8贝司的琴而不太累,推拉风箱没有太大负担,右手弹到键盘最下方键时小臂仍有些弯曲。

3.智力方面

能分辨左右手,认清一二三四五指,唱歌有一定高音感,并能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把简单谱子唱出来。能打出简单的节奏型,在这方面是不能以年龄衡量的,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四五岁以前就能适应。后天的教育也能弥补孩子智力发育的不足,有的孩子要迟至八九岁左右才能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学琴的年龄是不宜于硬性规定的,四五岁不算早、六七岁也不能说晚,十岁以后学琴也有成才的。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有良好的音乐环境熏陶,具备初步的乐理知识,就可以早点学习手风琴。

二、对手风琴教师的选择

有些家长认为简单的入门训练可以先随便找一个教师,随着孩子学习程度的提高,再更换高水平的老师,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初学阶段系统而正规的训练,不仅关系到孩子对技巧的掌握,同时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和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基础训练,对孩子才能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因此,开始学习一定要选择良师。

在学习中要信任教师,切勿在短期内频繁更换老师,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优秀教师对学生上课方法是因人施教,不尽相同。所以,应按照教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下去。

目前,手风琴教师队伍比较庞大,但是水平不齐。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手风琴教师时,可以考虑下三个方面:第一,一名合格的手风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第二,针对初学者,手风琴教师的演奏水平不需要有多深,但必须是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这样才能教授正确的知识给孩子。第三,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对孩子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对手风琴型号的选择

“手风琴那么重会不会压得孩子不长个?”“发育中的孩子背那么大的琴会不会造成身体出现畸形?”这些问题一直是目前家长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讲,正确使用手风琴,选择大小适合的手风琴来学习,是不会出现以上所说的问题的。手风琴有大有小、重量不一,规格多样。目前常见的手风琴有两种,一种是键盘式(钢琴式),另一种是巴扬式,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键盘式手风琴。

孩子在学琴时,应该为其选一架大小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及演奏水平的琴。对几岁选用多少贝司的琴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因为手风琴的左手贝司的多少是琴本身重量的差别,儿童拉大琴身体承受不了,容易影响正常发育。选择的琴小了,则不宜于儿童发挥。由于琴键的宽度是一样的,不管琴的大小,琴的差别,技术高低如何不同,儿童在键盘上手的跑动距离是相同的。所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以及掌握演奏技能的程度是选琴的主要标准,但是,孩子幼年学琴,最初还是应从8贝司琴开始,随着程度的提高再不断更换琴。(可参阅下表)

四、对学习手风琴兴趣的培养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儿童对手风琴的兴趣

1.模仿、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模仿游戏中给儿童创造音乐意境,有益于培养儿童对手风琴的兴趣。这种音乐意境应是儿童身边熟知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尤其是这样。教师可以用琴模仿汽车喇叭、潺潺流水、火车轰鸣等声响,由此让孩子得出结论。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用录音机播放几种风格不同的手风琴乐曲,让孩子分辨出什么是悲哀、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宽广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手风琴的兴趣。

2.利用榜样来激发儿童学琴的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音乐家怎样成长的故事,特别是幼年苦练成才的故事,利用这些音乐家的故事来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还可以让儿童多与手风琴成绩好的小朋友接触,借以诱发孩子们学琴的欲望。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良好的乐感

音乐感是学好音乐的基础。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能唤起孩子们的美感,能使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自然中有着无限丰富的音响,如,急风暴雨声、鸟儿啼叫声等。可以结合儿童所学的乐曲来观察和欣赏,通过音乐去与大自然的声响对比并展开联想。另外,选用形象性较强的教材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乐感。如乐曲《小白兔跳跳》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小兔愉快玩耍的情形,《火车开啦》运用了“咔嚓咔嚓”的模拟火车开动的声响等。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这些形象性较强、优美而动听的标题音乐来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感觉。

(三)拟定良好的音乐环境

儿童学琴之初,应当经常让他们听著名的手风琴乐曲,带他们多欣赏音乐会。在学习一首乐曲之前,要尽可能编排绘制一些音乐小品,以图画、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这首乐曲的内容,使儿童能借助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感知和体验乐曲的意义,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如歌曲《娃哈哈》,可以采用图画形式诱发孩子们演奏这首曲子的兴趣。可将维吾尔族儿童跳舞的画展示给学生,采用诱导法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思考和感受歌曲的内容、情调、节奏等特点。通过讲解,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幸福和快乐的主题思想。

(四)通过鼓励使孩子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儿童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当孩子们学琴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小伙伴们来欣赏他们的演出。这样孩子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到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儿童学习手风琴的热情。为了使儿童长久地保持学习手风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对某一要求基本做到时,就应该增加新的内容,迅速引向更进一步的技巧。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对初学琴的儿童来说很难成功演奏出来,这样会使学生感到难堪,挫伤自尊心,削弱学琴的兴趣。

2.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训练时,有的学生手形方面是重点,有的应解决触键问题,有的则要在风箱运用上多下工夫。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昙花一现的优点也要及时加以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琴热情。

3.协调发展

教学中要注意技术和艺术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如果拉琴技术脱离了乐曲内容,就会使拉琴形成单纯玩弄技巧的偏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演奏发展。因此,要将纯技巧性的训练和音乐表现的培养结合起来,将提高技术的练习曲训练与增强艺术表现力的中外优秀作品的练习结合起来,将模仿性的练习与创造性的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专业技巧和音乐修养两方面协调发展。

回顾手风琴16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手风琴专业在世界各地得以普及和发展。在专业领域里,尤其是近30年,从乐器制造到演奏艺术都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世界手风琴专业演奏的高水平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进步。纵观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划分:启蒙阶段、普及阶段、提高阶段。而我们目前正处于提高阶段,相信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手风琴事业会迎来繁荣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看到希望,明确发展的方向,而我们更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让他们的水平能够与世界手风琴艺术同步发展。

内容摘要:手风琴的入门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正确的训练和引导开始。文章针对手风琴入门学习中常见的疑惑,就学习者的年龄选择、使用乐器的选择、对教师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等问题进行论述,将手风琴入门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提供给学习者和学生家长,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手风琴学习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树生.手风琴教学与演奏[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自强.手风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王峰.现代手风琴演奏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任士荣,闪源昌.手风琴考级作品名家指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手风琴范文篇3

佐罗塔耶夫在创作手风琴作品时,善于结合手风琴这件乐器自身的独特之处,充分挖掘和发挥手风琴自身的特点,运用手风琴丰富的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描绘场景和氛围。

(一)、运用手风琴音色可变换的特点来进行创作

手风琴带有可变换音色的变音器。传统四排簧手风琴有11个变音器9个音色可以变换,而最大规格的巴扬自由低音手风琴有15个变音器15个音色。在这些变音器中有小提琴、长笛、单簧管、管风琴、大管、钢琴等多种音色。几乎每一部手风琴作品中都会多次用到变音器来变换音色,体现作品的特点。佐罗塔耶夫在他的手风琴作品中巧妙而贴切的运用了音色的变换,来描绘出不同场景的转换,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乐曲增添了鲜亮的活力和幽默的情趣。例如,在《奏鸣曲第二号》中第28-31小节中乐句的重复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音色而使音乐妙趣横生。前一句使用了单簧管的音色,让听众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柔情暧昧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眼前,她向自己的爱人柔声问话,但不见爱人回答,于是便换了种语气(这时换了一个音色)再次向爱人问话,这次爱人干脆而爽快地对提问作出了满意的回答(第32-37小节)。音色的变换。使这一问一答及对话人的表情、语气形象的展现于听众面前,使听众像看戏剧一样对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二)、结合手风琴所特有的演奏技巧来进行创作

风箱技巧的运用在手风琴作品中已不是新鲜而希奇的了。无论是为了渲染气氛而作的抖风箱还是为求得特殊音响效果而敲、拍打风箱,都给手风琴作品的表现添花添彩。佐罗塔耶夫在《奏鸣曲第二号》中抖风箱的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作品第45-51小节,佐罗塔耶夫不仅使用他所首创的四抖风箱描绘了奋发、激动的情绪而且通过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增强,刻画出心理情绪的变化。

在《奏鸣曲第三号》第二乐章第一段的三十八个小节中,作曲家运用了整段的固定音块加连续双抖风箱的技巧,此段抖风箱持续长度达到三十七小节,虽然在此之前的手风琴作品中也有抖风箱的技法,但篇幅如此长大的抖风箱的用法开创了手风琴演奏技法的先河,充分体现了佐罗塔耶夫独特的思维及超人的想象力。并且固定音块呈示在手风琴的超低音区,力度运用PPP,产生出极其特殊的音响效果:而左手部分是一些旋律的片段,随着风箱的抖动,时隐时现。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层次感。

另外。在《奏鸣曲第三号》第二乐章第二段中运用了手风琴上连续的单音滑奏法,来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在这里右手同时演奏三个声部,其中一个声部是用大指进行连续的滑奏。这在演奏技法上及音色效果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不但极大的丰富了手风琴的表现力也整个乐曲的音响效果相当吸引人。

二、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中作曲技法的特点

佐罗塔耶夫的手风琴作品,不仅大量运用手风琴的各种技巧,并且在其中还可以看到他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和继承,所形成的独特创作风格。他把古典主义曲式的结构框架与以近现代音乐新技法为手法的内容相结合并吸收20世纪各种不同的风格形成了其特有的创作特点。佐罗塔耶夫生于1942年,他的主要创作期为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音乐史上这个时期。被称为“现代主义以后”,西方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作曲家的主要精力不再像20世纪50、60年代那样,集中于创造发现新手法、新音响、新花样,而是更多的利用过去几十年已经积累的新的表现手段结合传统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下面就《奏鸣曲第二号》《奏鸣曲第三号》来分析下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一)《奏鸣曲第二号》整首作品在结构上虽运用了典型的“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古典奏鸣曲结构,但在乐曲内部却充斥着许多新奇的20世纪的作曲技法。

1、主题发展的特点

在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即第1-2小节)用简单的几个音组成主题旋律在呈示部的不同音区进行了3次重复,随后通过—长段的副部主题(也是用简单的音组成旋律)在不同音区重复和发展,接着进入乐曲的展开部(即从第19小节开始)。乐曲刚一进入展开部的引入部就对主题动机在不同音区以不同的音色先后变化重复了5次(一共叙述主题动机6次)。在乐曲的高潮部分,主题动机再次叙述4次后辗转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再现主部主题。在第一乐章中,主题动机在不同音区用不同音色变化重复并贯穿整个乐章。主题动机的旋律简单并不断重复,在奏鸣曲式结构下,体现出20世纪简约派作曲技法的特点。音乐在不变中求变化,在平淡中

求新奇,简单自然的表述出作者的情愫。

2、调式、调性的特点

整个乐曲在以升F(降G)调性明确的大前提下,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转调、离调。使整个乐曲既有稳定、明朗的调性特征,又不缺乏离调、转调带来的色彩变化,使乐曲既呈现出古典主义典雅的气质,又不失20世纪音乐色彩多变的特点。

3、织体特点

从作品的织体结构来看,整个乐曲以清晰而单纯的和声铺于乐曲的最低声部,使整个乐曲的背景呈现出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明朗大方的特点。而在中、高声部,运用了20世纪流行的不谐和、不悦耳的特殊音响和乐队化音响。巧妙、自然地推动着音乐的发展。

(二)、在《奏鸣曲第三号》第三乐章中作曲家采用了帕萨卡里亚这种音乐体裁。帕萨卡里亚,一种复调体裁,是三拍子,小调式,慢板,原是西班牙一种古老的舞曲。十七世纪被引用与键盘曲。通常是一个单声部曲调在低音声部不断反复,上声部进行各种变奏。有时,这个曲调也会出现在中声部甚至高音声部。

“二十世纪初,在功能和声体系逐渐瓦解、复调音乐以新的形式复兴的趋势中。帕萨卡里亚获得再生”,“并以其独立的结构性、横向的高度衍展性、材料的集中统一性、织体的坚实性、音乐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特有的风格韵致而得到现代作曲家的青睐”。“几乎所有艺术流派的重要作曲家均以这种古老的形式创作了数目不等的作品”。这一乐章就是作曲家就运用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写成的帕萨卡里亚。前十五小节是原始序列的变形,起到陈述主题或引子的功能作用。作曲家在对帕萨卡里亚8小节的主题进行不同处理、呈示后,把主题进行了三次移位。而其他声部则运用了主题的倒影、逆行等变奏手法来进行发展。在这一乐章里复杂的十二音技术被巴洛克时期的体裁形式和对位手法所包装。

三、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中体现出近现代各种不同乐派的创作风格

在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中体现出的20世纪不同乐派的音乐的风格,是他作品的一大鲜明特点。他在作品中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素材与不同风格的音乐自然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音乐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的特征。

(一)、20世纪简约派的风格特点

在《奏鸣曲第二号》的开始,作者在高声部以简单的主题动机进行连续的不断变化重复,并在低声部用长达44小节的篇幅以八分音符的和弦音与右手主题旋律相应和,拉开作品叙述的画面。在这里佐罗塔耶夫的创作体现出20世纪简约派的风格特点:有限的几个音保持着同一节奏并不断地重复,随着音乐的进行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逐渐变化丰富。使音乐在平淡的状态中显示出新奇的效果,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奏鸣曲第二号》的第二乐章,结束了第一乐章明朗、欢快、愉悦的音乐,进入了以降e小调为主的忧伤的音乐旋律,优美的旋律线条贯穿了几乎整个乐章,节奏匀称、配器清晰、透明。在情感上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深处遥望远方美好的未来,同时却又对生活的沧桑、凄情和对残酷现实的深深泣诉。这些音乐都表现出20世纪上半叶由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提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即对艺术整体各个方面的均衡、完美、稳定的要求,在情感表现上追求适度、有控制、有理智、普遍的感情。此乐章中部情感再次倾诉时采用的复调技法,使整个乐章更显示出古典主义音乐的醇美。

(三)、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手风琴范文篇4

1830年以来,这种手风琴经过比利时人查尔斯.巴菲特、法国人拿破仑·福尔罗克斯和M.巴松等人的不断努力,进行大批生产,当时手风琴用檀木制作,然后再嵌以象牙和珍珠母作装饰,一般有10至12个供右手演奏曲调的高音键钮和两个低音和弦键钮,琴的簧片主要是用铜簧构成,能发出微弱但很柔和的声音。是一种全音阶结构的乐器,当时这种全音阶手风琴的结构非常简单,犹如在口琴上增加一个风箱,同一个琴键上发出的是两个不同高度的音,如“C、D”两个音,风箱拉出的音是“C”音,风箱推回的音是“D”音,琴上没有背带,完全靠双手托琴演奏。这种全音阶手风琴不能转调,如若转调则需换另一台不同调的琴演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1859年M.巴松制作的手风琴已达到了三个八度的音域,右手琴键犹如钢琴键盘的式样,这种手风琴已能使发音达到统一平衡。后来,由于德国特罗兴根市的霍勒、意大利的卡斯达立达多的索普尼兰以及斯特拉德拉、达拉佩等人在早期生产的手风琴中采用了钢簧片,而使这种乐器很快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演奏者的需要,这种全音阶式的手风琴后来又被进一步改良为半音阶结构,半音阶手风琴首先是为转调带来了方便,而且使之基本定型,被人视为一种标准型的手风琴。最初,这种半音阶手风琴在同一个琴键上,风箱推、拉所发出的音高仍是不同的。所以,当时这种琴的音域很宽,琴上仍然没有背带,靠双手托琴演奏。随着发展,键钮式手风琴(亦称半音阶手风琴)装上了背带,这对双手来说是一个大幅度的解放。另外,改良了原来风箱推、拉发音的不一致,使每一个琴键的推、拉所发出的音保持了统一的音高。这就使风箱的变换与运用获得了很大的自由。而且键钮式手风琴左手部分的键钮数量大量的增加和科学的排列关系,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世纪60年代手风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键钮式和键盘式两大类,从此,键钮式和键盘式两种琴并行发展。20世纪初,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的乐器制造商相继制造出琴键结构各不相同的键钮式和键盘式手风琴,特别是键盘式更为流行。其标准型是:键盘式右手41键、键钮式右手五排健(其中两排为辅助键),左手键钮为120个低音与和弦键钮。此外,左手键钮也有140个低音与和弦键钮(加一排小三度对位低音)、160个低音与和弦键钮(再加一排增和弦键钮)等。

键盘式手风琴由于其右手键盘部分和钢琴、管风琴、风琴的键盘排列完全一样,因此,这种键盘式手风琴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从一种娱乐性的民间乐器,逐步走向舞台、走向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艺术院校。随着手风琴演奏艺术的提高,手风琴演奏作品的范围也不断得到发展扩大,从主调音乐走向复调音乐、从传统音乐走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而这种键盘式手风琴左手低音键钮的音域只能演奏一组七度旋律音域的低音键与和弦键的结构,这就必然影响了手风琴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因此,演奏家与制造商对这一结构的不足,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德国、美国和俄罗斯先后研制出左手结构185键钮自由低音式手风琴和120键钮传统与自由低音可变换双系统自由低音式手风琴。德国制作的185键钮自由低音手风琴的特点是:右手键盘为45键。左手低音键钮的结构是在传统120键钮的排列基础上,增加了三排(58个)低音旋律键钮,其结构是按键钮式手风琴右手键钮结构排列形成,低音旋律音域可达到四个八度。美国和俄罗斯制作的左手120键钮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手风琴的特点是:右手键盘分别为45键和41键,左手键钮在保持传统120个低音与和弦键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左手键钮转换机使传统手风琴和弦键钮结构全部转换成音质统一的,达到四个八度音域的旋律低音。可以实现传统120健钮音位结构与自由低音音位结构的相互变换。但是,美国和俄罗斯制作的这两种琴在转换成自由低音结构时,其左手键钮排列结构是不同的。美国制作的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当转换成自由低音结构音位时,六排键钮分为三组音区,按上下排列每两排为一组音区,每一组音区两排键钮的音位结构排列与传统120键钮琴的第一排“对位低音(辅助低音)”和第二排“基本低音”两排键钮音位结构排列相同,只是三组键钮的音区不同,各组相差一个八度音域,形成三个八度。俄罗斯制作的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当转换成自由低音结构音位时,左手自由低音键钮的音位排列是按半音阶结构排列的,这种排列结构是按照俄罗斯键钮式手风琴的右手键钮结构排列形成的,音域可达到四个八度。

上述三种不同结构的自由低音手风琴共同特点是:保留了传统120低音键钮的结构,扩大了低音键钮的旋律音域,达到左右手发音协调统一,音色纯正,改变了传统琴左手低音键钮只能达到七度音域的结构,达到了演奏家梦寐以求的左手低音旋律自由化的理想效果。但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演奏,德国和美国制作的两种不同结构的自由低音手风琴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不足的问题。德国制作的185键钮自由低音手风琴由于结构的庞大,左手在演奏自由低音琴键时,自由低音琴键钮距离过大,手臂过于往前伸出,演奏起来很不方便。美国制作的120键钮双系统可变自由低音手风琴,左手自由低音在演奏旋律技法的指法运用上,同传统手风琴左手低音指法相同,特别是演奏半音阶的指法运用和传统琴一样仍然十分不方便。而且它只有三个八度,自由低音的音域略显不足。通过实践演奏的比较,这两种琴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被淘汰。而俄罗斯制作的120键钮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手风琴的结构解决了左手结构的庞大和左手的指法运用问题,使得半音阶演奏起来十分方便,而且自由低音的音域一下扩展到五个八度。这种手风琴左手的自由低音键钮结构可以装在键盘式手风琴上,也可以装在键钮式手风琴上。特别是它与键钮式手风琴的结合,其双手结构的排列构成了统一。另外,键钮式手风琴的右手部分的音域大宽于键盘式手风琴的右手音域,这就使得键钮式手风琴的音乐表现能力远远高于键盘式手风琴。更值得人们重视的是,键钮式手风琴的右手键钮的技法训练要比键盘式手风琴的右手键盘训练容易得多,这充分说明键钮式手风琴的右手键钮排列的科学性,因为,不同结构排列的同一种乐器,其结构能使演奏技法更加容易的应视为更合理、科学的。任何一种乐器其演奏目的都是把艺术表现视为第一位的,一切技法都要服务于音乐艺术的表现。因此,同一部音乐作品能用相对简单的技法达到更为完美的表现形式,将是最科学的一种,它包括演奏技法和乐器结构制造等方面。

总之,手风琴的这种左手自由低音部分的结构,无论与键盘式手风琴还是与键钮式手风琴的结合,这都将是手风琴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性发展。可以这样认为,目前这种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左手键钮结构已经发展到最完善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7卷,第332页。

手风琴范文篇5

关键词:手风琴学习选择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家长让孩子去学习手风琴,却对手风琴的一些知识知之甚少。比如,家长通常对于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琴、选择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怎样提高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等问题不是十分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手风琴入门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提供于学习者和学生家长,以求抛砖引玉。

一、学习手风琴的年龄选择

对学习手风琴的儿童来说,几岁开始学习为最佳年龄,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主要是由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性格倾向和家庭条件来决定的。一般说来,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开始正规训练。

1.年龄方面

孩子能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学习的内容,在5至6岁左右。这时的儿童对探索各种事物产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并且有了学习的欲望,学琴较之文化课多一些趣味性和活动性,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安心学习,并且也会成为文化课学习的一种辅助学习。但是,由于这也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低年级的年龄,会有一段适应期。因此,在此期间应注意调节孩子的休息及娱乐时间,不要因为学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对学琴的兴趣。

2.身体方面

手风琴是背在前胸并有一定重量的乐器,一般来说,孩子身体的发育条件要达到背上8贝司的琴而不太累,推拉风箱没有太大负担,右手弹到键盘最下方键时小臂仍有些弯曲。

3.智力方面

能分辨左右手,认清一二三四五指,唱歌有一定高音感,并能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把简单谱子唱出来。能打出简单的节奏型,在这方面是不能以年龄衡量的,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四五岁以前就能适应。后天的教育也能弥补孩子智力发育的不足,有的孩子要迟至八九岁左右才能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学琴的年龄是不宜于硬性规定的,四五岁不算早、六七岁也不能说晚,十岁以后学琴也有成才的。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有良好的音乐环境熏陶,具备初步的乐理知识,就可以早点学习手风琴。

二、对手风琴教师的选择

有些家长认为简单的入门训练可以先随便找一个教师,随着孩子学习程度的提高,再更换高水平的老师,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初学阶段系统而正规的训练,不仅关系到孩子对技巧的掌握,同时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和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基础训练,对孩子才能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因此,开始学习一定要选择良师。

在学习中要信任教师,切勿在短期内频繁更换老师,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优秀教师对学生上课方法是因人施教,不尽相同。所以,应按照教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下去。

目前,手风琴教师队伍比较庞大,但是水平不齐。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手风琴教师时,可以考虑下三个方面:第一,一名合格的手风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第二,针对初学者,手风琴教师的演奏水平不需要有多深,但必须是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这样才能教授正确的知识给孩子。第三,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对孩子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对手风琴型号的选择

“手风琴那么重会不会压得孩子不长个?”“发育中的孩子背那么大的琴会不会造成身体出现畸形?”这些问题一直是目前家长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讲,正确使用手风琴,选择大小适合的手风琴来学习,是不会出现以上所说的问题的。手风琴有大有小、重量不一,规格多样。目前常见的手风琴有两种,一种是键盘式(钢琴式),另一种是巴扬式,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键盘式手风琴。

孩子在学琴时,应该为其选一架大小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及演奏水平的琴。对几岁选用多少贝司的琴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因为手风琴的左手贝司的多少是琴本身重量的差别,儿童拉大琴身体承受不了,容易影响正常发育。选择的琴小了,则不宜于儿童发挥。由于琴键的宽度是一样的,不管琴的大小,琴的差别,技术高低如何不同,儿童在键盘上手的跑动距离是相同的。所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以及掌握演奏技能的程度是选琴的主要标准,但是,孩子幼年学琴,最初还是应从8贝司琴开始,随着程度的提高再不断更换琴。(可参阅下表)

四、对学习手风琴兴趣的培养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儿童对手风琴的兴趣

1.模仿、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模仿游戏中给儿童创造音乐意境,有益于培养儿童对手风琴的兴趣。这种音乐意境应是儿童身边熟知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尤其是这样。教师可以用琴模仿汽车喇叭、潺潺流水、火车轰鸣等声响,由此让孩子得出结论。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用录音机播放几种风格不同的手风琴乐曲,让孩子分辨出什么是悲哀、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宽广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手风琴的兴趣。

2.利用榜样来激发儿童学琴的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音乐家怎样成长的故事,特别是幼年苦练成才的故事,利用这些音乐家的故事来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还可以让儿童多与手风琴成绩好的小朋友接触,借以诱发孩子们学琴的欲望。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良好的乐感

音乐感是学好音乐的基础。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能唤起孩子们的美感,能使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自然中有着无限丰富的音响,如,急风暴雨声、鸟儿啼叫声等。可以结合儿童所学的乐曲来观察和欣赏,通过音乐去与大自然的声响对比并展开联想。另外,选用形象性较强的教材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乐感。如乐曲《小白兔跳跳》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小兔愉快玩耍的情形,《火车开啦》运用了“咔嚓咔嚓”的模拟火车开动的声响等。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这些形象性较强、优美而动听的标题音乐来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感觉。

(三)拟定良好的音乐环境

儿童学琴之初,应当经常让他们听著名的手风琴乐曲,带他们多欣赏音乐会。在学习一首乐曲之前,要尽可能编排绘制一些音乐小品,以图画、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这首乐曲的内容,使儿童能借助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感知和体验乐曲的意义,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如歌曲《娃哈哈》,可以采用图画形式诱发孩子们演奏这首曲子的兴趣。可将维吾尔族儿童跳舞的画展示给学生,采用诱导法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思考和感受歌曲的内容、情调、节奏等特点。通过讲解,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幸福和快乐的主题思想。

(四)通过鼓励使孩子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儿童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当孩子们学琴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小伙伴们来欣赏他们的演出。这样孩子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到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儿童学习手风琴的热情。为了使儿童长久地保持学习手风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对某一要求基本做到时,就应该增加新的内容,迅速引向更进一步的技巧。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对初学琴的儿童来说很难成功演奏出来,这样会使学生感到难堪,挫伤自尊心,削弱学琴的兴趣。

2.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训练时,有的学生手形方面是重点,有的应解决触键问题,有的则要在风箱运用上多下工夫。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昙花一现的优点也要及时加以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琴热情。

3.协调发展

教学中要注意技术和艺术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如果拉琴技术脱离了乐曲内容,就会使拉琴形成单纯玩弄技巧的偏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演奏发展。因此,要将纯技巧性的训练和音乐表现的培养结合起来,将提高技术的练习曲训练与增强艺术表现力的中外优秀作品的练习结合起来,将模仿性的练习与创造性的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专业技巧和音乐修养两方面协调发展。

回顾手风琴16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手风琴专业在世界各地得以普及和发展。在专业领域里,尤其是近30年,从乐器制造到演奏艺术都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世界手风琴专业演奏的高水平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进步。纵观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划分:启蒙阶段、普及阶段、提高阶段。而我们目前正处于提高阶段,相信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手风琴事业会迎来繁荣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看到希望,明确发展的方向,而我们更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让他们的水平能够与世界手风琴艺术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生.手风琴教学与演奏[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自强.手风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王峰.现代手风琴演奏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任士荣,闪源昌.手风琴考级作品名家指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手风琴范文篇6

摘要:手风琴这种和声乐器,有右手宏亮的键盘音响,左手浑厚的低音和丰富的和弦按钮,被人们称其为“小乐队”,手风琴凭借这些天然优势,能演奏出各种民族风格、各种民族调式的乐曲。

一首优秀的手风琴乐曲,能感染观众,使人振奋、激昂、愉悦和快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其中包含着创作者辛勤的创作过程。手风琴这种和声乐器,有右手宏亮的键盘音响,左手浑厚的低音和丰富的和弦按钮,被人们称其为“小乐队”,手风琴凭借这些天然优势,能演奏出各种民族风格、各种民族调式的乐曲。目前,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乐曲,大部分是根据原创作品改编而成,是在深刻理解原创作品的前提下而进行的再创作,其中包括作品的调性、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人物形象、自然风光等,然后考虑如何把手风琴的各种演奏技巧揉入到乐曲中,包括快指、轮指、和弦烘托、转调、复调、抖风箱等,这些演奏技巧,并非在乐曲中全部用上,而是根据乐曲的需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

一、表现动态的手法

为塑造物体运动的音乐形象,首要考虑物体运动的特点,节奏型是灵魂。如乐曲《牧民歌唱》,为表现马群奔跑的音乐形象,作者始终抓住马蹄点的节奏,采用四句主题音乐,利用快指的技巧在曲中多次出现。这段快指旋律节奏明快、线条流畅,颗粒感强,塑造出草原牧民豪爽粗犷,奔驰在千里草原的人物形象;为表现零散的马群汇集在一起,最后形成万马齐奔的宏大场面,作者采用左手走低音的主题旋律,右手利用主、属、下属的三个和弦转换,强有力地打出右手键盘的反伴奏,依然采用节奏明快的马蹄音型,成功地表现出万马奔腾的艺术场景,使人置身在蓝天白云之下,融入于万马奔腾的行列之中,获得圆满的艺术效果。同样表现动态效果,乐曲《我为祖国守大桥》运用另一种手法表现火车飞跑的形象,作者采用抖风箱和四个减七和弦按钮,只用八个小节,便出现了风驰电掣的火车呼啸而来,音乐形象鲜明逼真,表现力极强,为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作了很好的背景烘托。又如作品《野蜂飞舞》,全曲从头至尾全部运用十六分音符半音激进方法,采用强弱对比,渐强渐弱的手法,表现大自然中野蜂飞舞的动态。一群野蜂由远而进,汹涌飞来,它们飘在空中交织在一起,纷乱地飞舞着,发出嗡嗡的响声,忽而飘上、忽而飘下,在指尖快速流淌的音符中,使人仿佛听到山涧的溪水潺潺,花丛中昆虫的窃窃私语,给听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二、表现人物心情

很多民族民间音乐是表现人物心情好,如表现丰收后的喜悦,节日的欢庆,离别的悲伤,生活的憧憬等,有的运用锣鼓的节奏,有的运用如歌的旋律,除了要准确掌握民族地区音乐特色外,手法也很重要。为表现蒙族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作品《牧民之歌》巧妙地运用了复调式手法,用左手的低音旋律和右手小提琴音色旋律,组合一段完美的复调音乐,就像一首男女声的重唱,淳朴浑厚的男声和高亢明亮的女声,演唱了一首优美的草原颂歌。作品《白毛女组曲》为表现喜儿痛失亲人的悲愤心情,用抖风箱和右手装饰音加震音的手法,再现主题音乐,表现喜儿痛哭欲绝,对仇人的无比愤恨,尤其左手的附点节奏,更增添了喜儿痛哭加抽泣的音乐形象,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三、表现自然景色

有些乐曲是需要向观众交待事物场景,需作者充分了解事物发生的地点和景观,注重对原曲音乐内涵的提炼,勾画出准确的场景画面,如作品《快乐的女战士》,场景是海南的万泉河畔,作者在乐曲前奏中,运用琶音和震音手法表现河水粼粼。在这种音乐的烘托下,用左手低音按钮很自然的奏出“万泉河水”的主题音乐,故事场景豁然开朗,人们眼前马上会浮现出美丽的万泉河水,青山椰林,河边有几个女战士在洗衣裳……。完美地表现了场景效果和民族风格。而《牧民歌唱》的场景则是内蒙大草原,在它的前奏中利用主旋律的主音、属音和下属音单音与和弦音的连接与转换,再加上左手顿风箱的技巧,表现了内蒙草原黎明的景象,仿佛看到草原黎明的曙光,牧民走出帐蓬、牛羊睁开眼睛,草原在苏醒。接下来则是利用主和弦的第一转位,采用4/4节奏将转位和弦在低、中、高三个八度缓缓奏出,巧妙地显现出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千里草原一派繁荣的景象。

四、对声音的模仿

手风琴范文篇7

关键词:手风琴发展流变

手风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乐器的“笙”。①据资料记载,1777年,阿莫依特(Amiot)神父将中国民族乐器“笙”的活簧原理传入欧洲。19世纪初,奥地利人墨尔谢里、德国人布斯曼等一批大师对簧片的震动进行了改进。1822年,德国人佛里德里霍姆·布斯曼诺姆(布斯曼之子)发明了第一个用手拉的具有手风琴雏形的风琴。1829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达米安设计制造了有左手和弦伴奏的手风琴,至此,世界上诞生了被正式命名为Accordion的键盘式手风琴。被称为“手风琴之父”的美国人皮特罗·迪罗在变音器自动按钮和音域标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②

从手风琴的主流看,手风琴分为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巴扬。19世纪中叶,手风琴传入俄罗斯,从1905年开始,斯捷尔里可夫(1872—1959年)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叫做巴扬的乐器。大概在20年代初,斯捷尔里可夫的学生萨索诺夫制作了类似185贝司自由低音的巴扬。③虽然这种琴演奏起来不舒服,但该琴的诞生无疑是手风琴制造业的一次革命。1929年,斯捷尔里可夫经过长期研究探索,终于制造了第一架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通过该琴左手部分的切换器可以自由改变左手的功能,既可演奏传统低音又可演奏自由低音,这种可变换的双系统巴扬比185贝司自由低音的巴扬演奏起来更方便,被广大演奏家所认可。

手风琴传入我国,至今已经历了70多年的历程。在历史长河中,70多年微不足道,但对于手风琴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普及,从普及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回顾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来华的西方人把手风琴等西洋乐器带入我国。那时的手风琴结构简单,完全不是现在意义上正式演奏的手风琴,只是用作收藏、娱乐或送给孩子的礼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前苏联人在我国东北居住生活,手风琴作为俄罗斯的民间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受到我国众多手风琴爱好者的喜爱,并向他们学习手风琴的演奏技艺。40年代,国外的演出团体在华演出中,经常使用手风琴作为主奏乐器,无形中吸引了更多的学习者,受当时条件制约,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口授。据记载,当时的手风琴教科书有《手风琴独习》《手风琴教科书》等。④主要演奏的是《杜鹃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曲目和一些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短曲。这一阶段,虽然手风琴结构简单,学习不够系统,曲目简短,但它的意义在于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二、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封建统治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手风琴作为一件和声乐器,它既可独奏又可伴奏,既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又便于携带,既可以站着演奏又可以坐着演奏,使用十分方便,很快便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乐器。上世纪50年代初,手风琴首先在部队的营房里响起来。1950年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手风琴专业的设立,为我国手风琴在其专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王域平教授与张增亮教授创作的《牧民歌唱》(后改名为《牧民之歌》)⑤和曾键先生改编的《我为祖国守大桥》等手风琴作品完成,这些手风琴作品极大地挖掘了手风琴的乐器特点和技术特性,为手风琴作品注入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较早期的手风琴作品又有一定的难度,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手风琴的演奏。这些作品至今仍常被手风琴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曲目和演奏会曲目使用,深受手风琴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些作品的诞生标志着手风琴不仅具有简易的伴奏功能和演奏简单的小曲,它还完全能够胜任结构复杂和声变化多样的要求,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找到了突破口,为日后的中国手风琴创作奠定了基础。70年代普遍使用的手风琴教材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张自强先生的《手风琴演奏法》,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影响了我国一代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是当时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的首选教材,迄今为止已发行近百万册。70年代末,利用广播这一重要宣传阵地,播送的手风琴讲座和播放的演奏家演奏的手风琴作品等形式为日后手风琴的发展、繁荣和提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手风琴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的阶段。提到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位手风琴演奏家不能不提,她就是日裔德籍的手风琴演奏家御西美江女士。1983年,御西美江女士随其父来华访问,⑥期间在天津,她用185贝司手风琴的演奏,让我们认识了这件叫做自由低音的手风琴。自由低音手风琴细腻的表现力、左手宽广的音域、丰富的和声进行和对复调音乐精湛的演绎,让更多的手风琴教育者和演奏者领略了手风琴的魅力,开始重新审视这件在我国已有60多年历史的乐器。更多有志之士看到了我们与国外手风琴教学和演奏的差距,潜心学习,专心研究。之后的各种学术交流和各种赛事为推动我国手风琴的发展、繁荣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0年代的学术交流除了御西美江女士两度来华讲学外,还有1984年10月美国手风琴家罗伯特·达文教授在北京和1988年8月琼·索玛斯教授在上海的讲学交流活动。主要赛事有1987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青年手风琴比赛”和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鹦鹉杯’手风琴邀请赛”。

如果说80年代,手风琴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发展的话,90年代以后,手风琴在我国便是蓬勃繁荣的时期。这期间除了各类学术交流和赛事频繁在各地举办外,诞生了一种集手风琴大师讲座、优秀手风琴演奏家专场音乐会、知名专家教授的公开课和高规格的国际手风琴比赛于一体的组织形式——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从第一届北京国际手风琴节1993年8月在北京举办,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11届。每届的国际手风琴艺术节特色鲜明,精彩无限,对我国手风琴与世界手风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7月,天津音乐学院举办了中国首届手风琴大师班。(转第101页)(接第83页)2002年8月和2005年8月,“中国·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天津音乐学院隆重举行,艺术节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反响强烈。之后,2006年5月,“中国·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在上海隆重开幕。这是一次世界手风琴界的盛会,此次艺术周的主题是“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多样化发展”,艺术周期间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多元的手风琴文化,使人们充分享受到手风琴带来的快乐。手风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手风琴教师和手风琴学生提供了大量前沿的手风琴信息,使我们了解了最新的世界各地的手风琴发展现状。大师们精湛的演奏,音乐会和比赛中呈现的手风琴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包括独奏、重奏,以手风琴为主奏乐器的室内乐、手风琴流行音乐等),为手风琴展现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上世纪90年以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专门为手风琴创作的中国作品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1988年第一届“全国手风琴作品比赛”举办以后,为了进一步繁荣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推动手风琴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举办的“全国手风琴作品比赛”于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2006年5月在“中国·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的比赛中设立了中国手风琴新作品与演奏组。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广大手风琴教师和演奏者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选用民族音乐素材和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的手法,取材广泛,体裁多样,结构讲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许多作品是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另一显著特点是,各类教材和手风琴曲集的出版,空前的多样。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类教材和手风琴曲集达30多种。这些教材和手风琴曲集极大地丰富了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的曲目量,为手风琴演奏者开阔了视野。

手风琴是一件年轻的乐器,从具有手风琴的雏形至今,只有170多年的历史,手风琴真正传入我国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键盘式手风琴在我国有很好的演奏基础,老一代的手风琴教育者为手风琴事业贡献毕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和手风琴爱好者。键钮式手风琴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趋全面和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已令世界瞩目。

总之,纵观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易的伴奏功能到技术复杂的独奏、从独奏到重奏,以手风琴为主奏乐器的室内乐到手风琴流行音乐的过程,如今,手风琴已发展成为世界的、多元的艺术形式。

注释:

①⑥陈一鸣.手风琴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第5页.第15页.

②⑤王树生.手风琴教学与演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第1页.第6页.

手风琴范文篇8

关键词:手风琴发展流变

手风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乐器的“笙”。①据资料记载,1777年,阿莫依特(Amiot)神父将中国民族乐器“笙”的活簧原理传入欧洲。19世纪初,奥地利人墨尔谢里、德国人布斯曼等一批大师对簧片的震动进行了改进。1822年,德国人佛里德里霍姆·布斯曼诺姆(布斯曼之子)发明了第一个用手拉的具有手风琴雏形的风琴。1829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达米安设计制造了有左手和弦伴奏的手风琴,至此,世界上诞生了被正式命名为Accordion的键盘式手风琴。被称为“手风琴之父”的美国人皮特罗·迪罗在变音器自动按钮和音域标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②

从手风琴的主流看,手风琴分为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巴扬。19世纪中叶,手风琴传入俄罗斯,从1905年开始,斯捷尔里可夫(1872—1959年)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叫做巴扬的乐器。大概在20年代初,斯捷尔里可夫的学生萨索诺夫制作了类似185贝司自由低音的巴扬。③虽然这种琴演奏起来不舒服,但该琴的诞生无疑是手风琴制造业的一次革命。1929年,斯捷尔里可夫经过长期研究探索,终于制造了第一架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通过该琴左手部分的切换器可以自由改变左手的功能,既可演奏传统低音又可演奏自由低音,这种可变换的双系统巴扬比185贝司自由低音的巴扬演奏起来更方便,被广大演奏家所认可。

手风琴传入我国,至今已经历了70多年的历程。在历史长河中,70多年微不足道,但对于手风琴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普及,从普及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回顾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来华的西方人把手风琴等西洋乐器带入我国。那时的手风琴结构简单,完全不是现在意义上正式演奏的手风琴,只是用作收藏、娱乐或送给孩子的礼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前苏联人在我国东北居住生活,手风琴作为俄罗斯的民间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受到我国众多手风琴爱好者的喜爱,并向他们学习手风琴的演奏技艺。40年代,国外的演出团体在华演出中,经常使用手风琴作为主奏乐器,无形中吸引了更多的学习者,受当时条件制约,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口授。据记载,当时的手风琴教科书有《手风琴独习》《手风琴教科书》等。④主要演奏的是《杜鹃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曲目和一些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短曲。这一阶段,虽然手风琴结构简单,学习不够系统,曲目简短,但它的意义在于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二、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封建统治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手风琴作为一件和声乐器,它既可独奏又可伴奏,既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又便于携带,既可以站着演奏又可以坐着演奏,使用十分方便,很快便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乐器。上世纪50年代初,手风琴首先在部队的营房里响起来。1950年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手风琴专业的设立,为我国手风琴在其专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王域平教授与张增亮教授创作的《牧民歌唱》(后改名为《牧民之歌》)⑤和曾键先生改编的《我为祖国守大桥》等手风琴作品完成,这些手风琴作品极大地挖掘了手风琴的乐器特点和技术特性,为手风琴作品注入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较早期的手风琴作品又有一定的难度,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手风琴的演奏。这些作品至今仍常被手风琴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曲目和演奏会曲目使用,深受手风琴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些作品的诞生标志着手风琴不仅具有简易的伴奏功能和演奏简单的小曲,它还完全能够胜任结构复杂和声变化多样的要求,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找到了突破口,为日后的中国手风琴创作奠定了基础。70年代普遍使用的手风琴教材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张自强先生的《手风琴演奏法》,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影响了我国一代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是当时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的首选教材,迄今为止已发行近百万册。70年代末,利用广播这一重要宣传阵地,播送的手风琴讲座和播放的演奏家演奏的手风琴作品等形式为日后手风琴的发展、繁荣和提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手风琴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的阶段。提到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位手风琴演奏家不能不提,她就是日裔德籍的手风琴演奏家御西美江女士。1983年,御西美江女士随其父来华访问,⑥期间在天津,她用185贝司手风琴的演奏,让我们认识了这件叫做自由低音的手风琴。自由低音手风琴细腻的表现力、左手宽广的音域、丰富的和声进行和对复调音乐精湛的演绎,让更多的手风琴教育者和演奏者领略了手风琴的魅力,开始重新审视这件在我国已有60多年历史的乐器。更多有志之士看到了我们与国外手风琴教学和演奏的差距,潜心学习,专心研究。之后的各种学术交流和各种赛事为推动我国手风琴的发展、繁荣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0年代的学术交流除了御西美江女士两度来华讲学外,还有1984年10月美国手风琴家罗伯特·达文教授在北京和1988年8月琼·索玛斯教授在上海的讲学交流活动。主要赛事有1987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青年手风琴比赛”和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鹦鹉杯’手风琴邀请赛”。

如果说80年代,手风琴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发展的话,90年代以后,手风琴在我国便是蓬勃繁荣的时期。这期间除了各类学术交流和赛事频繁在各地举办外,诞生了一种集手风琴大师讲座、优秀手风琴演奏家专场音乐会、知名专家教授的公开课和高规格的国际手风琴比赛于一体的组织形式——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从第一届北京国际手风琴节1993年8月在北京举办,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11届。每届的国际手风琴艺术节特色鲜明,精彩无限,对我国手风琴与世界手风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7月,天津音乐学院举办了中国首届手风琴大师班。(转第101页)(接第83页)2002年8月和2005年8月,“中国·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天津音乐学院隆重举行,艺术节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反响强烈。之后,2006年5月,“中国·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在上海隆重开幕。这是一次世界手风琴界的盛会,此次艺术周的主题是“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多样化发展”,艺术周期间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多元的手风琴文化,使人们充分享受到手风琴带来的快乐。手风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手风琴教师和手风琴学生提供了大量前沿的手风琴信息,使我们了解了最新的世界各地的手风琴发展现状。大师们精湛的演奏,音乐会和比赛中呈现的手风琴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包括独奏、重奏,以手风琴为主奏乐器的室内乐、手风琴流行音乐等),为手风琴展现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上世纪90年以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专门为手风琴创作的中国作品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1988年第一届“全国手风琴作品比赛”举办以后,为了进一步繁荣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推动手风琴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举办的“全国手风琴作品比赛”于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2006年5月在“中国·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的比赛中设立了中国手风琴新作品与演奏组。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广大手风琴教师和演奏者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选用民族音乐素材和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的手法,取材广泛,体裁多样,结构讲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许多作品是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另一显著特点是,各类教材和手风琴曲集的出版,空前的多样。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类教材和手风琴曲集达30多种。这些教材和手风琴曲集极大地丰富了手风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的曲目量,为手风琴演奏者开阔了视野。

手风琴是一件年轻的乐器,从具有手风琴的雏形至今,只有170多年的历史,手风琴真正传入我国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键盘式手风琴在我国有很好的演奏基础,老一代的手风琴教育者为手风琴事业贡献毕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和手风琴爱好者。键钮式手风琴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趋全面和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已令世界瞩目。

总之,纵观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易的伴奏功能到技术复杂的独奏、从独奏到重奏,以手风琴为主奏乐器的室内乐到手风琴流行音乐的过程,如今,手风琴已发展成为世界的、多元的艺术形式。

注释:

①⑥陈一鸣.手风琴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第5页.第15页.

②⑤王树生.手风琴教学与演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第1页.第6页.

手风琴范文篇9

【论文摘要】:手风琴是一种大众化的乐器,同时也是一种构造精密的仪器。在手风琴的演奏过程中,常常由于维护的不到位而出现各种故障,从而影响了演奏效果。文章针对手风琴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其外在及内部结构特征,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演奏者参考使用。

手风琴是一种年轻的西洋键盘乐器。由奥地利维也纳人达密安于1829年发明。它应用范围宽广、演奏比较简单、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可以奏出各种旋律和节奏。目前在我国广为流传,是广受大众喜爱的乐器之一。

一、手风琴右手常见问题维修

在手风琴的使用过程中,右手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按键或键钮反应不灵敏。而左手则容易出现漏气、贝斯按键反应迟钝等问题。

先来看看右手的情况。不管是键盘式手风琴还是键钮式手风琴,进口琴大多是采用穿通条式琴键固定法。因此,不能将其中某一个键或键钮单独拿下来。只能从低音区开始一个键一个键地往下拆。也就是说如果琴的最高音键出了问题就必须将所有的琴键或键钮全部拆下来才能解决问题,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谨慎处理尽量不要自行拆卸,否则可能造成更大的问题。因为现在与进口琴相配的配件很少,(进口琴牌号、型号太多规格不统一)元件被损坏将很难配到合适的。当按键或键钮反应不灵敏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键子木头受潮变形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将琴放到干燥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会自然好转的。如还不见好转最好能找专业人员解决。二是传动部件润滑不好。可打开前后面板在润滑不好的地方点上极少量的缝纫机油,一点点就够,千万不可过多。

二、手风琴左手常见故障维修

手风琴漏气是左手经常出现的一个普遍的毛病,它不但影响手风琴的音色、音量,而且伴有杂音,因此常常令演奏者大伤脑筋。解决手风琴漏气时,首先应该清楚哪些地方可能漏气,然后细心检查,准确判定后用相应的办法处理。

造成手风琴漏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找到“病因”然后才可对症下药。

1.琴箱开缝:琴箱开缝有两个原因,一是制作琴箱的木材没有干燥好,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琴箱便会出现缝隙而漏气。二是在生产中不细心留下缝隙。先来判断缝隙在什么地方,拆下手风琴右侧的装饰盖和左侧的贝司机,用力推拉凤箱同时将脸贴近这两侧并上下来回移动,以确定漏气的部位,然后用稍稠的白胶将该处缝隙堵上,待胶干后试验一下是否漏气即可安装好使用了。

2.风箱故障:用同样的办法判断风箱四周什么地方漏气,然后拆下风箱观察该处垫的皮圈是否卷曲、有杂物,如有,清理干净弄平皮垫把风箱装好。但有时也许是皮囵老化破损,这就需要更换新皮臼,如果手头没有可临时用合适的吹塑纸代替。年久的手风琴,把风箱迎光照一照,看看风箱上的羊皮折角是否损坏漏气,如果有孔则需更换羊皮或用白胶布粘上凑合一时。

3.附件松动:手风琴背带和风箱扣带的固定螺丝是穿过外壳从里用螺母拧紧的,这些螺丝松动也会造成手风琴漏气。先用上面的办法判断是哪个部位漏气,然后把这个螺丝拆下,往穿孔里塞一些蜡原样装好即可。如果螺丝穿孔太松,可用木材把穿孔粘死重新钻孔。同样的做法可以解决风箱销钉松动漏气。

4.音簧盖板:取下手风琴装饰盖和贝司机,可以看到许多粘有羊皮的长方形的金属板,这就是音簧盖板。它不正、不平或附有杂物都会造成漏气,调整音簧盖板一定要细心,一边前后左右仔细观察,一边用尖嘴钳子一点点的校正。排气孔盖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一样的。有时盖板上的拉簧会脱落或无力,这就需要重新装好或调换弹簧。

5.簧盒、簧片:卸下风箱后,能看到许多粘有簧片的簧盒。如果簧盒变形漏气,可将簧盒拆下来,在下面合适位置垫块呢子,再把簧盒装上去拧紧。使用过久的手风琴音簧上的皮子可能会卷曲、脱落,失去挡风作用而造成漏气,应该换上好的音皮子。另外把每个簧片座的四周用蜡封死,防止漏气。

另外,左手贝司按键反应迟钝这一现象也非常普遍。而且往往在按键时还会伴有机械摩擦声。这个问题一般是贝司按钮连杆变形所致。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有两个原因。第一,制造方面的原因。在制造过程中调整好按钮后经过一段时间按钮连杆金属回弹变形。第二,在我们拉琴时左手往往有比较困难的地方如大跳、手小的人拉大于十度的双音或和弦。遇到这些地方我们有些演奏者在练跳时往往不注意在大跳前先将手掌位置调整到接近将要大跳至那个键钮的位置附近,然后再去按那个键钮。而是先用手指勾住那个键钮将手掌带到位后再按键。因为贝司键的金属连杆比较细,这样反复练习多次容易造成机件变形的加速从而导致按键反应迟钝。希望有这种演奏习惯的演奏者能改变一下,也希望进行教学的老师们能注意一下自己的学生是否有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机械故障只能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因为调整按钮连杆是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来进行的,甚至需要拆下一部分按钮来修整,否则可能会是修好了这个坏了那个。

三、手风琴故障预防

手风琴是一种娇贵的乐器。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及时保养也很重要。在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强烈振动。在使用、维护中,一定要做到防潮。因为手风琴的簧片,是用特殊钢片磨制而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音准,而且因锈迹的腐蚀作用,会使簧片失去弹性以致折断。另外,无论是风箱还是羊皮护角,一旦变潮开胶,将失去柔软及密封性,会使风箱漏风,失去弹力。在冬季时,无论是从冷处将琴移到热处,或是相反,都要注意不要骤冷骤热。因为这会使琴内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簧片上,造成锈迹。琴身外部的尘土可用软布擦拭,琴壳化学片污渍可用湿布蘸少量肥皂擦洗。另外,按键时用力不可过猛,或久按,以免弹簧失灵。

结语

手风琴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当代,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手风琴维护工作者为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必将在我们的大百花园里,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

参考文献

[1]《浅谈手风琴在新时期的发展》,歌海,2008年第02期.

[2]《探索手风琴的起源与发展》,四川戏剧,2007年第04期.

手风琴范文篇10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美学;演奏教学

音乐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单纯在演奏中突出技巧则无法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使得整场演出空有外表没有灵魂,只有当演奏者能够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感并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其中后,才能体现出音乐的独特之处。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手风琴演奏知识时不能只传授技巧,还要从音乐美学与演奏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演奏更加完善。

一、手风琴的基本演奏姿势及技巧

(一)手风琴的基本演奏姿势

常见的手风琴类型有键盘式手风琴、电子手风琴、键钮手风琴以及班东尼手风琴,虽类型不同,但其都有键盘和风箱。演奏方式一般为演奏者坐下,上半身自然挺直,两脚间距离与肩平宽、脚掌完全着地,右手在手腕不高或低于键盘平行线的前提下再把五指自然弯曲放在键盘上,而左手则要穿进风箱皮带内,拇指放松,再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自然弯曲,靠放在键钮上,左右手相互配合,进行演奏。

(二)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学习手风琴要先训练键盘和风箱的运用技巧。1.触键的方式。触键是手风琴演奏最基本的技能,在手风琴演奏中使用多种触键方法有助于表达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触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手腕以及胳膊之间的配合、音色以及情绪的表达。演奏者在演奏时应放松右边的肩膀和手臂,右手五指自然弯曲成半圆形,用大拇指的前端触碰键盘,且同时和黑键部分平行。另外,在训练触键手法时,双手的灵活度是重点,要从最基础的练习开始,再逐步加强双音以及八度练习等,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提升手指的灵活度,从而熟练掌握触键技巧。2.风箱的使用。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可将其比喻为手风琴的“心脏”。手风琴演奏者会在演奏时通过左手打开音孔,再推拉风箱产生气流来打击簧片而使手风琴发出声音,所以手风琴动力来源就是风箱[1]。在演奏中推拉风箱的力度与速度都会影响演奏者对作品的表达,所以演奏者会选用不同的风箱技巧来进行演奏,像风箱顿音、风箱余音、风箱颤音以及风箱震音等,但运用风箱技巧时要先训练风箱的推拉以及控制。在推拉手风琴时,其着力点要放在五指的根部,要快速地完成风箱转换,不可在转换风箱时出现停顿感。掌握好手风琴的触键方式和风箱的使用是最基本的,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演奏的技术技巧还会逐步递增,每种技术技巧的练习方法不尽相同,这与学习者的演奏能力息息相关。各种技术技巧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不同,在对乐曲风格的表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技术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然而,在乐曲演奏中,演奏者由于内心紧张,出现一些演奏问题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演奏与乐曲美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更多地从美学角度剖析与表达乐曲,而不是机械地演奏,要使技术技巧为音乐的美而服务,在强调技术技巧重要性的同时,理解乐曲、表现乐曲,挖掘乐曲深层次的音乐艺术内涵。

二、音乐美学对手风琴演奏教学的重要性

手风琴演奏是演奏者通过自己的演奏把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的音乐美学,要在演奏中让听众产生音乐美的感受,这样才能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若演奏者自身没有足够的情感体验,则无法准确表达作品的艺术魅力,所以在手风琴演奏教学中应从音乐美学角度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

(一)音乐美学的概念

音乐美学是一门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去探究音乐自身的本质以及内部存在的规律的独立的基础理论学科,如今已经成为音乐学与一般美学中的重要分支。它和音乐史学以及技术理论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音乐美学可以促进对作品背景和内容的了解

从古至今的音乐表演创造都基本遵循着“时代性与历史性”,这也是美学的原则之一,运用这种美学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快速了解作曲家在作曲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并知道其想表达的内涵[2],平时熟练运用这种美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了解,帮助学生更细腻地猜想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理解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并更好地演奏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现在所生活的时代和20世纪的作曲家完全不同,由于立场和观念不同,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有着独特的和声、旋律以及调性,而我们当代作品的配器、节奏与复调也与他们的作品不一样。如《Libertango》是一部打破传统探戈音乐的作品,在不了解作曲家时,演奏者很难把控好其调性以及和声特点,一旦了解作曲家一贯的风格以及时代背景,那么也就知道如何更好地演奏这部作品。所以,从旋律、调式等方面运用音乐美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提升其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控,在演奏时展现更多的演奏风格。

(三)音乐美学可以提升对音乐作品风格和情感的把控

演奏者对于作曲家的作品的演奏是一种二度创作,也是整个音乐演奏的灵魂所在,因此,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演奏者要保证曲目的真实性和创造性。曲目是作曲家情感的直接表现,而真实性要求演奏者要尽量还原当时作曲家的情感,当演奏者足够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后,则较容易把控其情感[3]。但手风琴演奏中只具备真实性是无法完美进行曲目演奏的,在进行演奏时还需演奏者有自己的个人情感,当演奏者在曲目中融入了自己的心血时,整场演奏才是完美的。所以,在刚接触一首新曲目时,演奏者要先了解作曲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再融入自己的演奏状态以及个人经验进行演奏。在演奏过程中,若听众与演奏者产生了共鸣,那么这就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演奏。手风琴演奏者本身的审美容易影响二度创作,所以,演奏者在理解音乐作品时尽量通过音乐美学去分析,尽量做到二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教师在进行手风琴演奏教学时应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在讲解曲目时要着重介绍作曲者的时代背景以及性格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曲目的风格以及情感的把控能力,增强演奏的感染力。

三、手风琴演奏教学中的演奏

手风琴和许多乐器一样不能单纯依靠技巧来进行演奏,同时也需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在技巧中加入情感这样才算是一场合格的演奏,因此在手风琴教学中教师要从演奏角度去提升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了解,挖掘出学生在手风琴演奏造诣上更大的可能性。

(一)通过演奏引导培养学生投入情感

音乐之间是没有国界的,几乎不受语言的干扰,会带着我们进入一个不一样的音乐世界,对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来说,它不仅仅是在表达旋律,更多的是表达情感[4]。不同的音乐作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有些音乐听完后会让人从伤感中走出,而有的则会让人原本愉快的心情变得沉重。每一个作曲者都会赋予作品情感,这需要演奏者理解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融入技巧之中,这样才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奏。然而,想要达到这种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演奏引导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品的情感魅力,从而对作品内容产生共鸣。在实际的手风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运用演奏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了解作品的情感,注意学生的演奏状态;在课堂中从演奏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作品的内涵,直接在课堂中挖掘出曲目的情感。另外,在通过演奏引导学生情感投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把学生放在课堂第一位,运用机智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然地将情感投入到演奏当中。例如,学生在演奏乐曲时,学习的顺序首先是识谱,进而对技术难点进行训练或配合练习曲进行训练,然后对乐句、乐段进行细致的技术技巧层面的练习。但若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一些细节,学生可能全然不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演奏技能进行培养,还要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有了文化底蕴,学生演奏的作品才会有深度。

(二)从演奏角度增强学生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进行手风琴演奏时,演奏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还要有优秀的演奏素质。在手风琴演奏过程中,突发状况一般是不可避免的,若演奏者本身比较紧张,那么一旦碰到意外状况就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这样容易造成演出事故。若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好,则能够减少演出事故的发生,所以在手风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训练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一演奏问题,从演奏入手,增强学生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教师在增加突发状况的处理方面要注意:第一,在教学中增加突发状况应对训练应从演奏角度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不可打击学生,造成演奏创伤,一切要以学生的良好身心发展为基础;第二,教师在创造演奏场景时也应符合学生的演奏特点,在学生进入创设场景并熟悉之后再加入一些突发状况,随后观察学生对突发状况的反应以及处理方式,最后总结学生需要提升的地方并给出合理的建议。这些常规训练能增强学生的演奏素质并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缓解不良情绪的演奏暗示方式,从而增强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演奏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演奏暗示方式,从而保证演奏顺利进行。

(三)从演奏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手风琴在演奏过程中看似只需要演奏者双手之间的配合,但想要完美地演奏出作品则需要演奏者的身心相互协作。一首好的作品还需要演奏者自身所传递出的自信心与激昂的情绪。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心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发挥技巧与情感的保障,充满自信心的演奏才能把观众带入自己的情感世界内,使观众出现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帮学生构建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出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扩大,从而提升学生的信心。在手风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演奏特征,因材施教,在平时多观察学生的演奏起伏,在学生沮丧时适当给予鼓励,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查漏补缺,提高演奏技巧。

四、结束语

手风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乐器,想要给予听众激情的情感体验,需要演奏者从多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手风琴演奏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专业的演奏技巧,还要通过音乐美学去指导学生,使学生从音乐美学方面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从演奏的角度出发,将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音乐的重点,专注于作品本身的情感抒发,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等演奏状态,提升学生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增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手风琴演奏者,给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梁伟.手风琴钢琴教学实践——评〈手风琴演奏技巧〉[J].高教探索,2017,(08):130.

[2]张瑶.浅析手风琴演奏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20,(03):54.

[3]周伶.论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参花(上),2020,(0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