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漏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5:06:14

渗漏水范文篇1

关键词:渗漏堵漏注浆

1、工程概况

大梅沙-盐田坳共同沟隧道工程,全长2666米,隧道内安装有Φ600PE给水管、Φ600夹砂玻璃钢排水管、电信电缆桥架、隧道照明、隧道消防、监控设备等。隧道初支Ⅰ类围岩段设钢拱架@0.7米,喷20CMC20混凝土;Ⅱ、Ⅳ类围岩段Φ22锚杆挂网(Φ6@200mm)喷10CMC20混凝土。上述围岩段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埋丰富,而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弱酸性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隧道二衬结构渗漏水的处理是决定了结构外观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保证了隧道内所有设备、管线良好的运转环境。通过采用堵漏与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通过认真做好注浆、堵漏,保证防水工程的工程质量。

2、渗漏水处理使用材料简要说明

2.1堵漏

堵漏材料:京汤水不漏、130瞬间止水剂等。

“金汤牌水不漏”是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的高效防潮、抗渗、堵漏材料,也是极好的粘结材料。分“缓凝型”、“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三种,均为单组份灰色粉料。“缓凝型”主要用于防潮、防渗;“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主要用于抗渗、堵漏。其主要技术指标:凝固时间:1~90分钟;抗压强度:30~40MPa;不透水性:>0.7MPa;其主要特点:快速带水堵漏;迎背水面均可使用,施工简便;凝固时间可隔,防水粘贴均可。

130瞬间止水剂是一种不收缩,且具有膨胀性的遇水硬化之粉状聚合物,加水即可使用。接着性很强,在水中或潮湿空气养护条件下,固结体具有微膨胀性(膨胀率为1‰~3‰左右),以填塞所有孔隙达到防水功效,没有氧化和收缩的现象。当温度不低于10°C时,可在46秒内凝固,早期强度高,1小时强度达15Mpa,28天强度达40Mpa,后期强度继续增大;使用年限与一般砼一样长久。

2.2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和水玻璃。水玻璃为传统注浆材料,对处理混凝土中细微裂缝有独到的效果。

3、施工设计程序

二衬施工完毕后,进行二衬墙渗漏水处理。隧道二衬一般在侧墙起拱线以下的墙面上发生渗漏水现象。针对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墙面点状、面状渗漏水侧重于堵漏施工,施工缝部位重于注浆施工,但均采用堵漏、注浆、引流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4、渗漏水处理施工工艺

4.1检查墙面,标出渗漏水部位,根据渗漏水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对于点及裂纹渗漏水的,采用凿槽堵漏方案;对于面渗漏水的,视渗水轻重程度分别采用堵漏和注浆方案;对于施工缝的渗漏水,将采用注浆方案。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漏水原因而采取最适宜的处理方案。

4.2堵漏施工工艺

4.2.1对于裂缝渗漏水,沿裂缝剔凿出宽深各为20mm、40mm的凹型槽,对于渗漏点,则以渗漏点为圆心凿洞,孔洞直径为10~30mm,深为20~40mm,孔洞尽量保持与基面垂直。另外,凿连续墙槽缝要适当加深加宽,按接缝两边的疏松程度而定。

4.2.2彻底清理并清洗凹型槽及孔洞;

4.2.3取适当量的堵漏材料加水拌制成泥状,搓成条形或锥形,迅速将胶泥堵漏到槽(洞)中,并用力挤压密实,保持45~60秒不动。

4.2.4对漏水情况严重的,将采用注浆施工方案。

4.3注浆、引流施工工艺

根据渗漏水情况,本站采取综合注浆方案。

4.3.1传统注浆工艺

注浆主要是在施工缝部位,该部位主要是由于浇筑混凝土时处在模板的端头部位,部分施工缝处由于工人施工时操作不到位,混凝土不能完全密实填充,尤其在拱顶部位,这样,该处的膨胀型止水条便起不到止水的作用,同样,由于止水条安装不规范,在施工缝整个断面上,都会有漏水的可能,而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因此用采注浆的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堵漏效果。

(1)查渗漏点

将基层表面擦干,立即均匀撒一层干水泥,若表面有湿点或印湿线,即为漏水孔、缝,从而确定渗漏部位。

(2)凿眼及钻孔

先以渗漏点为中心点凿一直径约100mm,深度约40mm的凹坑,再用冲击钻或专用打孔设备,自渗漏点向砼内打Φ20mm的孔Ⅰ,孔深200~300mm,以同样的方法在同一断面的拱顶部位打孔Ⅱ。如下图所示:

(3)埋设注浆管:

采用Φ20mm水管(带丝扣连接阀门)埋设,管口中心对正钻眼位置。然后用凝结快(初凝8min,终凝15~20min)粘结好的环氧树脂砂浆封管。封管时将表面凿除部分全部封堵。

(4)注浆

注浆管埋设1小时后方可注浆。采用双液注浆泵泵注浆,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水泥:水玻璃=1:1。注浆压力为0.5Mpa,注浆系统如下图所示:

注浆前,先用水代替浆液灌注,以检查除注浆注管外其它部位是否有漏水现象,以免出现漏浆。试灌时记录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为确定灌浆量和灌注压力提供参考。注浆时,垂直缝应按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注浆管接埋设好的注浆管Ⅰ,打开注浆管Ⅱ阀门,灌浆开始后,逐渐升压,待注浆管Ⅱ出水后先不要封闭,见浆液后立即封闭其孔,仍继续压浆,使浆液沿着漏水通道推进。并把注浆泵开泵到规定压力值,停泵。让灰浆慢慢渗入,到表面压力下降到0.1Mpa时,二次开泵升到规定压力值,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压力稳定在规定压力值不再下降为止。当压力解除后不再有漏水和渗水现象时,该处注浆完毕,移到下一注浆孔灌注。

(5)拔管及封堵

注浆完成后,将注浆管沿孔根部用手砂轮割除,然后将孔口清刷干净,孔底用130瞬间止水剂材料封堵,表面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

4.3.2引流

对于墙面大面积渗水,这方面原因主要是二衬内部防水板被破坏,而底板泻水管堵塞,致二衬内水位上升,便造成二衬混凝土大面积渗水,对于这种渗漏水情况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引流的方法加以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先在渗水区域的下部距潮湿印记边缘300mm处,紧贴地板表面打两个Ф32的泻水孔,使二衬后的地下水得以排除;然后,在泻水孔的下部底板上凿一直径10CM深10CM的积水坑,并在隧道底板上凿10CM深宽5CM的沟槽,槽中埋Ф32PVC排水管,将墙底泻水孔的水引至隧道排水沟中。

(2)、孔洞和沟槽的封堵,在墙脚泻水孔与积水坑之间先用PVC盲沟材(大粒径碎石也可)填充,在盲沟材上盖一层土工布,防止砂浆堵塞盲沟材缝隙,孔洞先用京汤水不漏堵漏材料堵2~3CM厚一层,等水不漏凝固后,用1:2.5防水砂浆把孔洞部位及泻水管槽抹面即可。

4.3.3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4.3.3.1注意事项:

(1)、所选用的输浆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内流动顺畅。

(2)、注浆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对注浆量较大部位必须连续注注,设备的压力和流量满足施工需要。

(3)、注浆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和输浆管的变化,当泵压骤增、注浆量减少,多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不畅,当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较大时,检查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

(4)、注浆过程中出现跑浆、冒浆,多属封闭不严导致,当出现此种情况应停止注浆,重做封闭工作。

4.3.3.2安全措施

(1)、注浆前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的牢固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2)、操作人员在配制浆液和注浆时,要戴眼镜、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以防止损伤眼睛和皮肤。

(3)、注浆时注浆管附近严禁站人,以防爆管、脱管伤人。

5、结束语:

通过施工实践,采取上述施工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结构的渗漏水现象,为同类隧道工程结构的渗漏水处理积累了一些经验。需要强调的是,关键是在二衬施工前的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最大可能的做好防止渗漏水的的施工关键工序。当然没有一种材料是百分之百可靠的,没有一种施工方法是尽善尽美美的,只有在正确选材、合理施工,才能达到彻底防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渗漏水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渗漏;设计;施工

0概述

变电所建筑作为一种工业建筑,在防水抗渗漏方面,具有其共性之处。而变电所建筑由于其电气工艺设备的特殊性,设有重要电气设备房间的渗水有可能影响电气设备安全,因此对建筑物的防渗防漏具有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几年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变电所建成投入了使用,从这些变电所的使用情况来看,有不少存在着渗漏现象,给变电所建筑的整洁美观和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和隐患。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从而彻底解决此问题。

1渗漏情况及原因分析

根据对我局近几年建成投运变电所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变电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有的变电所在土建竣工不久就发生渗漏,有的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渗漏。渗漏发生的位置,有的在屋面,有的在墙体,以屋面居多,而大部分是在落水管处。

从这些渗漏现象分析,有的变电所是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屋面积水,从墙体中渗出。有的是因为杂物堆积造成落水管堵塞,落水管口处积水,使积水进入屋面防水层下面,从而造成渗漏。有的是因为防水材料的质量问题造成,也有些是防水层的施工不当引起。部分情况是因为设计考虑不周引起的,如防水翻口在详图中未作明确说明,或雨水管的位置、数量、口径等设计计算不够,或场地排水管的流量不够。也有的是施工原因引起的,如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砖砌体的平面和竖缝砂浆饱满度不足,外墙粉刷质量不高等因素。

在客观原因上,防水材料有其本身的使用寿命的限制,当变电所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防水材料老化导致渗漏。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造成的,因此,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管理上的进一步改善,将会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渗漏能力。

2渗漏的防治

从发生渗漏的现象及原因分析,要解决变电所建筑的渗漏问题,应着重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方面来着手,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共同配合,彻底解决。

2.1正确合理的设计

要做好建筑的防渗漏,设计是第一步的。只有详细、妥善、恰当的设计,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物的防水原理,归根结底是“防”和“排”,有效的防水设施和防水材料,流畅的排水通道,防排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积水和渗漏。根据我们的经验,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正确的屋面防水设计

在目前的屋面防水设计中,对屋面防水等级的确定、屋面防水材料的采用、屋面防水具体做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的屋面防水材料采

用SBS卷材作防水材料,且往往将此层材料放在屋面最上层,直接受日晒冷冻,容易老化,龟裂破坏而渗水。从而使结构层直接受到水分侵扰而渗水。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建筑防水等级的划分,变电所建筑按重要的工业建筑类别考虑,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耐用年限应达15年,采用两道防水设防。在变电所设计规划中也要求在配电装置室屋面采用刚柔结合防水。而现在的设计往往只有一层防水,使结构层过早受到雨水浸泡而降低防水效果。因此,应在柔性防水层上加设刚性防水层,刚性层应掺加10%水泥重的DEA膨胀水泥,以提高其抗渗性能,并且采用倒置式防水做法,这样可大大提高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水效果。我们认为,结构层的防水功能应作为后备,正常情况下不宜与水直接接触,这样产生渗漏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

在落水管的口径、数量的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短时大雨的流量,留有一定的余地。在落水口的防杂物罩的采用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有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物的区域,更要防止树叶、飘落物等杂物堵塞,在出水口铁栅外加设防护罩。

(2)做好雨水口的细部设计

从发生渗漏的变电所的情况来看,雨水管落水口处的渗漏占很大的比例。在变电所设计中,目前基本上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这本身是一层较好的防水层,但在屋面防水层破坏后,雨水进入隔热层,将水长期积在内部,在防水层内流入雨水口,而此处是施工的难点所在,造成漏水。因此要加强落水口的防水处理,设计中要有明确的详图,对防水层的设置应作加强。如在落水口周围直径Φ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其密封处理必须可靠,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伸入落水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

(3)优先采用外沿沟设计

建筑物的沿沟设计,往往要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而定。目前的建筑风格各种各样,以采用内沿沟的较多。客观上来讲,内沿沟不是造成渗漏水的原因,它与外沿沟具有相同的原理和作用。但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沿沟能够较好地起到防范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在兼顾建筑风格和保持建筑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外沿沟不失为一种

良策。

对采用内沿沟的屋面,除了要有合理屋面构造外,应做好细部处理,如在沿沟两侧必须有现浇混凝土挡水翻口,并有一定的高度保证。

(4)有优秀的结构设计

建筑物的渗漏,有的是由建筑物的变形裂缝引起的。如果建筑物本身的强度刚度有欠缺,就容易产生裂缝。好的结构设计,应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在基础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基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并加强结构刚度,加强结构协调性,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根据建筑结构布置情况,合理设置变形缝。

由于建筑物屋面承受的温差较大,屋面端部的温度应力较大,而此处梁柱上所受约束力较小,常常在屋面板的端部、边角部,顶层的端部墙体产生温度裂缝。在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同时,应在屋面板的端角部配置放射斜筋,加强板面构造筋的设置,适当加大钢筋长度,减小分布筋间距。在墙体中加强柱拉结筋的设置,对高度和长度较大的墙体,适当增加圈梁和构造柱,增强其整体性。

同时,屋面板还要有一定的板厚保证,有时在满足强度要求和板厚最小构造要求时,板的厚度往往较小。当板比较薄时,容易在施工时因混凝土密实度等原因造成裂缝而漏水。

2.2加强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再好的设计,也必须有良好的施工保证。从目前产生渗漏的原因来分析,施工不当是主要的因素。抓好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是防止变电所建筑产生渗漏的关键所在。

(1)确保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只有高质量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建筑物的防水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在施工中关键的因素是混凝土的密实度。特别在浇捣屋面板混凝土时,必须震捣充分,并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根据气温情况给予充分的养护。提高模板的平整度,防止麻面、蜂窝的产生。加固模板支撑,防止变形和漏浆。由于变电所建筑中往往有较多的预埋件、开孔,这些部位是渗漏多发点,其周围的浇捣更应加强。如落水管位置,留孔必须准确、整洁,防止凿洞打孔造成混凝土酥松而渗水。

对外墙面的渗水必须高度重视。除了上述在设计中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外,要加大砖砌体砂浆饱满度,特别是竖缝的砂浆饱满度。按照目前大部分的砖砌体施工方法,砌体平面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一般较好,而竖缝的饱满度往往不够,造成墙面竖缝空洞,雨水极易流入。因此要重点加强竖缝的砂浆饱满度。

(2)提高外墙装饰工程质量外

墙粉刷对墙体防渗具有重要的作用。砂浆材料的好坏是一个重要因素,如采用含泥量低的中砂,避免采用高标号水泥和快硬水泥等。砂浆基层与面层的配合比应一致,否则强度相差过大,会引起两者收缩量不同而产生裂缝。

在外墙粉刷中,对墙体上的脚手架孔洞等应事先用砖块坐浆封堵密实,再进行粉刷。否则极易引起粉刷层收缩龟裂而渗水。对大面积的墙体粉刷,应结合立面设计合理设置分隔条,并用水泥砂浆嵌缝,保证嵌缝质量。

目前外墙面砖使用相当广泛,在面砖铺贴时,除了选用优质面砖材料外,应特别重视粘贴砂浆的饱满度。否则容易在面砖背面积水,在经历长期浸水和冻融后破坏。对勾缝应采用水泥砂浆,不要采用纯水泥浆,不能为追求验收时的美观而牺牲长期的防水效果。

对采用外墙涂料的墙面,应采用弹性涂料。注意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行施工。

(3)加强易渗部位的细部处理

在框架结构梁、柱与砖砌体填充墙的连接部位,由于材料性能及施工方式的不同,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因此我们在外墙粉刷前,在接缝处设置300mm宽的钢丝网片,以提高粉刷层的抗裂性能。这样对防止裂缝的产生有较好的效果。

外墙上的雨蓬、窗台等,应做好滴水,防止雨水流入。在外墙上尽量减少大面积的雨水顺流。

在落水管的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设置检查口,在必要的检查和维护中,能够方便排除故障。在有些施工中,落水管中积有砂浆等杂物,求做好泛水,采用高分子密封材料封口,并附加增强层。此处是渗漏的多发点,要特别注意精心施工。

2.3重视变电所的使用管理

建筑物的建造是短期的,而使用是长久的,良好的后期使用维护管理,是防止渗漏,保证正常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1)定期检查渗漏情况

现在变电所普遍实行无人值班,平时的运行巡视和值守人员,一般都是非建筑专业人员,对初始的渗漏现象往往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时,一般问题较大。应实行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维修。如落水口的堵塞要及时清理疏通,破损部位要及时修补。在雨水多发季节应进行重点检查。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防水材料进行更换。这样就能将事故消灭在初发阶段,从而也提高了防水效果。

(2)防止对建筑的破坏

在部分变电所建筑的使用中,由于情况的变化,会对部分房间作一些改造,改变其使用功能。这样就引起建筑物荷载的改变和变形的产生,造成裂缝的生成,雨水渗入。

有的变电所在使用中,在外墙凿孔打洞安装设备,事后对孔洞未作修补,或简单修补了事。由于墙体材料的改革,框架填充墙体多采用了多孔砖、空心砖、轻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外墙的孔洞容易引起渗水,因此对孔洞的修补极为重要。

渗漏水范文篇3

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主要包括:外层外墙防水层、内层外墙防水层及排水系统。其防水机理为:首先通过外层外墙防水层进行第一道防水,在建筑建成后的几年内,地下水一般不会渗透外层外墙防水层或出现极少的渗漏。此时通过双结构层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的渗漏水。若出现大面积渗漏,此时渗漏水会通过地下室底板的分水线进入外墙排水集水井。然后通过设在集水井中的排污泵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经过一防一排,渗漏水浸润到内层外墙防水外表面的几率几乎为零,再加上第二道防水———内层外墙防水层的作用,渗漏水最终进入到地下室内的几率为零。因此该外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显著,保证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

2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方案

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双防水结构主要三部分:内层外墙防水层、外层外墙防水层及排水系统。内层外墙防水层主要包括保护层、柔性防水卷材层、保温层和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层外墙防水层主要包括保护层、外表面防水层、找平层和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层外墙防水层与内层外墙防水层之间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进行结构连接。外墙防水支撑系统材料可以选择钢材或者钢筋混凝土。排水系统包括分水线、排水沟、外墙排水集水井和排污泵。在钢筋混凝土板上设观察口,以便观察渗漏情况决定是否启用排污泵。

3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针对前面提出的结构方案提出相应的施工流程如下:第一步:在浇筑完成后的地下室地板上在预定位置浇筑外层外墙防水层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若外墙防水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墙时要在支杆位置处预留钢筋;若采用型钢则在墙体上预留孔洞但不穿透墙体,最后插入型钢并灌浆。待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强度达到要求后在外表面依次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外表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质量要达到《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中规定的要求;第二步:在地下室底板上规划好的位置设置外墙排水集水井、分水线和排水沟。集水井、分水线和排水沟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三步:根据内、外层外墙防水结构层之间的距离设置内层外墙防水。其距离可以根据外墙排水集水井的尺寸调整。内层外墙防水层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完成之后在其外表面依次做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也必须达到规范中的要求;第四步:浇筑上面的钢筋混凝土板,浇筑时要在与集水井位置相同的地方预留孔洞,以建成观察检修孔。观察检修孔要突出600mm,洞口盖板做成分离式,平时敞开洞口进行通风,遇特殊情况可关闭洞口(见图4)。最后在集水井中安装排污泵。

4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对比

模拟等效试验本试验模型为58cm×32cm×51cm的立方体。由于在模型侧面施加水压力难度很大,所以本实验采取等效的办法进行模拟,即将模型翻转过来将外层外墙防水结构层朝上,在其上面布满自来水等效地下室外墙受到的地下水。上部两层模拟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双防水结构,下部空间模拟地下室内部。实验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模拟内、外层地下室外墙结构防水层,在上层聚苯乙烯泡沫板上人为刻划三条裂缝(宽度约为0.03mm)代表使用若干年后外层外墙防水层可能出现的细微渗漏。为便于观察效果,采用着色的自来水等效地下水,自来水对顶层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水压力等效为地下水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采用蓝色墨水作为自来水着色剂,顶层着色自来水积水深度为2.0cm,积水量为3712mL。实验过程:首先向外层外墙防水层表面(即顶层聚苯乙烯泡沫板)灌自来水水并滴入蓝色墨水,然后每隔3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渗漏情况,一天以后外层外墙防水层表面开始出现渗漏水,此时通过内、外两层防水层中间的空气流动就可以把渗漏水吹干或者蒸发掉。此前的过程模拟基于传统做法的地下室外墙防水效果的情况,同时模拟本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双防水结构前期外层外墙防水层出现细微渗漏的情况。然后在模拟外层外墙防水层的泡沫板上划出更多的裂缝,模拟地下室外层外墙防水层出现严重渗漏的情况。此时用注射器吸走渗漏到外层外墙防水层的水,模拟严重渗漏时渗漏水由地下室底板表面的分水线经排水沟最终进入外墙排水集水井中,然后经由排污泵抽走进入结构总污水管道最终市政地下排污管道。模拟试验数据表明:由于设置了双结构层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即使使用多年之后外层外墙防水层发生渗漏,出现少量渗漏水,但是由于内、外层防水结构之间的空气流动可以把渗漏水蒸发带走。若渗漏情况严重,渗漏水最终也会由排水系统排出地下室,渗漏水接触到内层外墙防水层的概率为零,从而保证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从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出传统做法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一旦出现渗漏,渗漏水就会进入地下室内,影响地下室的使用。

5结语

渗漏水范文篇4

关键词:寒区隧道;隧道病害;处治措施

我国寒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3.5%[1],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地下水随着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产生反复冻融循环作用,寒区隧道的主要病害有两种类型:渗漏水(包括冻害)、衬砌结构裂损病害。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病害造成多方面的危害:(1)影响隧道正常使用寿命:衬砌裂缝为渗漏水提供路径,使得渗漏水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长期侵蚀衬砌结构,降低了衬砌结构的耐久性;衬砌对围岩的支护能力减弱,不能有效支持和维护隧道的稳定,降低了衬砌结构的安全性。(2)影响隧道行车安全:拱墙上悬挂冰柱、冰棍;在隧底,易形成冰坡、冰锥,易造成行车打滑;渗漏水会使路面积水甚至结冰,降低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恶化行车环境,威胁行车安全[2]。

1工程概况

隧道建成于1997年,全长1868m,最大埋深211m,穿越III、IV、V类围岩(对应《设计规范》中IV、III、II级),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单向两车道隧道,隧道设计速度60km/h,隧道限界宽为9.60m,隧道设计横断面组成为(1.10+0.5+3.75×2+0.50)m。建筑限界高度为5m,隧道设计双侧检修道。隧道通过地质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沟组,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系,中厚地层,其次为白云质页岩,呈灰层状产出,中薄层;岩层平缓局部纵向,节理的主导方向为南北向,间距为0.2~1.5m。地下水通过围岩裂隙作用,围岩中的地下水汇集到隧道周边。隧址所处环境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7.4℃,元月最低温度-9℃,极限最低温度-25℃。年平均降水量450mm,无霜期年平均值130d。最大冰冻深度1.25m。

2隧道病害情况

经隧道土建结构定期、专项检查发现隧道砌裂缝51条,其中横向18条,占裂缝总数35.3%;纵向30条,占裂缝总数58.8%;不规则圆形2处,占裂缝总数3.9%;网状1处,占裂缝总数2.0%。裂缝宽度介于0.15~2.1mm间,部分裂缝已贯通。K9+410处衬砌裂缝见图1。隧道衬砌表面有3处渗水,其中拱部6处。但渗水雨雪后有所增大。目前对行车影响较小,但冬天渗水处大量结冰,可能在地面形成冰柱、冰溜。K8+970处衬砌挂冰见图2。

3病害原因分析

3.1隧道衬砌裂缝的主要原因。(1)受地下水反复冻融循环作用,造成衬砌结构出现裂缝。(2)隧道防排水效果不良,造成衬砌背后地下水汇集;同时积水软化围岩,使得衬砌结构承受较大围岩压力以及水压力。(3)局部段落衬砌背后存在空洞、不密实等缺陷,导致衬砌受力不均,围岩应力集中。(4)隧道洞身段围岩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岩溶、裂隙发育,部分段围岩较破碎,加上开挖施工扰动和雨水润滑作用,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松弛荷载,增大围岩压力,导致衬砌开裂。(5)伸缩缝、变形缝的施工质量差,是多数环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3]。3.2隧道衬砌渗漏水的主要原因。(1)围岩地下水随着季节变化产生冻融循环。(2)衬砌背后可能存在不密实区及空洞,易形成地下水汇集区。(3)衬砌防水板存在不完整、搭接不良以及破损等缺陷情况。(4)隧道排水系统施工不规范或冻结,造成排水管堵塞,导致渗漏水穿过防水板和二衬渗出。(5)隧道预留孔洞的防水处理不够完善,为地下水提供渗漏通道。

4病害处置方案

4.1裂缝补强设计。(1)对于宽度≤0.2mm的裂缝,对裂缝表面由上至下涂抹宽2~3cm、厚2mm的裂缝封闭胶进行封闭处理。(2)对于宽度>0.2mm的裂缝,对裂缝凿槽加注环氧砂浆,进行结构补强。裂缝凿槽注浆补强示意图如图3。衬砌开裂严重或存在严重缺陷时,衬砌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本项目采用内嵌外贴工字钢拱架法对衬砌结构加固。采用I14工字钢在距检修道3m以上拱部位置将钢拱架外露贴在既有衬砌上,拱部以下开槽20cm宽、15cm深,将工字钢拱架嵌入衬砌结构中,纵向间距80cm,钢拱架设置Φ22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75cm,挂Φ8网格间距15cm×15cm的钢筋网,最后喷射C25混凝土;施做工字钢拱架完成后,在边墙脚部位置增设Φ22药卷锁脚锚杆。工字钢加固隧道衬砌结构图见图4。在新增钢架结构与既有二衬间,渗水处铺设环向毛细式透排水管,纵向间距40cm,再铺EVA(乙烯)复合土工布,将衬砌渗水拦截引至设在边墙的Φ100纵向截排水管,再通过在边墙开槽14cm×10cm铺设的Φ100环向排水管排至排水边沟中,将水排走。4.2渗水处治设计。目前常见的处治方法有地表截水法、堵水法、导水法及降低地下水位的引排法[4]。(1)隧道渗漏水轻微段落,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堵水法处治;(2)渗漏水严重的部位,采用U型导管槽导水法结合嵌入隔热材料法进行综合处治。在衬砌结构表面开凿深10cm×宽12cm的U型导管槽,排水U型导管槽构造图和裂缝渗漏水处治示意图如图5、图6。U型导管槽要求延伸至排水沟上边沿以下21cm处,以保证水流顺畅地排出,为了引流围岩深处的地下水,导水管范围内设置小直径引水孔,深入衬砌将地下水引入导水管流走。在严格清理槽内混凝土表面的基础上,采用Φ100Yas半管覆盖住槽中裂缝,在半管两边与导管槽的空隙中,用可以适应缝隙的变形及热胀冷缩的遇水膨胀嵌缝胶填充,从而将Φ100Yas半管固定在导管槽内,固定半管时要保证半管两侧不留空隙,从而达到永久防水的目的。用岩棉保温材料施做3cm厚保温层,隔热保温层表面铺设防火层。最后用1mm厚钢板做封底处理。为了引流围岩深处的地下水,在槽中间施作Φ40引水孔,深入围岩50cm,向上倾角不小于10°。针对相对集中的点状、面状以及斜裂缝状的渗漏水,可沿渗漏水主要位置设置U形导管槽,将其引入附近的环向U形导管槽,也可以直接将渗漏水引到拱脚处的排水边沟内,如果渗漏水面积较大时,可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多道U形导管槽。针对施工缝、变形缝处的环向渗漏水,可以沿施工缝、变形缝设置环向U形导管槽。

5结语

在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的处治方法。依据病害严重程度、工期等可选择施作三衬、二衬换拱加固、钢板带加固、波纹钢板加固等方法对衬砌裂缝进行处治。

本项目采用增设工字钢拱架加固衬砌结构具有对隧道净空降低小、在施工期间对正常通行影响小、工期短、施工工艺难度低、加固作用显著等优点,加之结合同时采用U型导管槽对衬砌渗漏水的处治,可以起到防止隧道进一步冻胀病害的作用,是一种寒区隧道主要病害处治值得参考的方案。对渗漏水进行处治时,除刻槽导流外还须注意对地表水的截水和排水。

参考文献

[1]杨针娘,刘新仁,曾群柱.中国寒区水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李晓东.公路隧道衬砌渗漏水浅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7(3).

[3]许和平.对南昆线(西段)隧道衬砌渗漏水整治的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1999(2).

渗漏水范文篇5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风险渗漏监测盲点堵漏抢险

一、工程概况及环境

某地铁车站开挖深度19m,地下连续墙围护。地墙最深37.0m。工程场区属第四系冲海积相沉积平原,地表向下所揭示的土层主要有6个工程地质层和若干个亚层,浅表层为厚1~2m的杂填土,其下为厚度约14~20m左右的粉土和粉砂层,再以下为厚度达10m~20m的高压缩性流塑状的淤泥质土或灰色粉质粘土。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深部的1层粉砂中。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8.1m。

与该站线路平行的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路灯、煤气管等;基坑两侧有市内交通主干道,道路宽15米,干道外侧为居民住宅和在建高层建筑。

二、频发渗漏事故

该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后发现地墙接缝处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施工方采取随挖随堵的办法。本站在地墙接缝约12.0~16.0m深度处多次发生较大的漏水、漏沙险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坑外地表陷坑;道路出现裂缝;各种管线大幅沉降;基坑内因渗漏灌入大量泥沙。若长时间不能堵漏,将直接导致基坑坍塌、道路毁坏等重大事故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渗漏成因分析

(1)地墙工程中,连续墙渗漏主要是墙缝渗漏。

在地墙一雌一雄施工工艺中,液压抓斗不可避免地会碰撞或啃坏墙体接头,使墙体接头凹凸不平;施工中刷壁不彻底;而且当浇注完一幅地墙,拔出锁口管施工成槽下一幅地墙,塌方或掉落的大石块卡在刚完成的地墙(仅仅初凝)的接缝位置,从而形成较大渗漏点。由于接驳器也产生渗漏水现象。

(2)基坑前期坑外高压旋喷桩的止水加固在深层处质量较差。

(3)基坑外侧均为机动车道,坑外地墙接缝处地墙和止水桩多次被车载挤压分离,形成间隙,从而导致漏水源点查找困难和漏水范围的扩大。存在较大渗漏风险。

四、建议措施

1、加强巡查克服监测盲点

大量监测数据分析证明,对于渗漏水事故,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冠梁位移、支撑轴力、测斜等数据,事故发生前后无明显异常变化,甚至水位监测数据也变化较小。所以,仅靠监测手段,渗漏事件是监测盲点,无法预测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组织全天候巡查(特别应加强夜间巡查)十分必要,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如墙缝渗漏水是否浑浊、探挖观察渗水量大小),注重细微变化,结合工程经验,发现渗漏风险,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现场技术措施建议

(1)地墙质量

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是预防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非常有效的方法。相比环境破坏带来的安全损失,“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的成本可谓微乎其微。另外加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特别是锁口管刷壁以及泥浆制备循环工序质量控制是容易被忽略的重点。

(2)固化土体

放坡开挖并注意坑内深井降水,固结基坑底板下土体3到5米,减小地墙开挖后的位移量,从而使相邻两辐地墙墙缝间位移差异值减小,规避渗漏诱导因素。

(3)快挖快撑

控制时空效应,要求基坑施工做到快挖快撑,从而控制好连续墙的变形。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变形加大加剧了接缝和裂缝的渗漏水。

(4)坑外设桩

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止水桩是地墙接缝处最可靠的防渗技术措施。对渗漏抢险段落,在地墙接缝坑外重新设置3根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桩(桩径1m以上),控制好压力,保证深层止水效果。一般在开挖较深的地段补设高压旋喷桩容易造成支撑轴力和地墙测斜报警,所以要控制好注浆施工的设备压力值,必要时候加设临时钢管支撑以确保结构安全。

(5)坑内早堵

发现小的渗漏要及时导管引流并及时采用双快水泥及时封堵。后续结构回筑时,基坑内渗漏点的处理仍需谨慎。对于较小渗漏点,在墙缝渗水用引流管导出后,迅速用双快水泥封堵渗漏点;对于较大渗漏点,宜局部凿开缝两边地墙钢筋采用钢板焊接牢固,然后采用聚氨酯灌注封堵。

严禁结构施工后仍然渗漏,以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

(6)坑外快堵抢险堵漏方法需改进。若出现类似渗漏险情时候,可先采用聚氨酯止水材料在坑外快速封堵,之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巩固(可在双液浆中添加速凝多矾防水剂提高其凝结速度)。

(7)其他措施

部分车站采用在渗漏迹象明显的地墙施工缝外预先设置深井(或称泄压井),当渗漏抢险时急速降水以减小坑内外水位差,便于坑内堆土注浆堵漏,是可行的方案之一,但要注意潜水土层降水容易引起地表较大沉降。

渗漏水范文篇6

某学校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了几栋教学楼,主要为砖混结构,少数为框架结构。建筑外表面的装饰材料为干粘石,目前建筑的渗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在有渗漏水发生的外墙面教室内可以看见一片片发黑发霉的湿痕,如果遇到强降雨教室内会有积水现象。

2外墙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很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外墙渗漏主要是由于设计因素、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外墙洞口处理存在问题和外墙的抹灰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

2.1设计因素

在教学楼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细部的大样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鹰嘴、窗台坡度、穿墙管、滴水槽、门窗、外墙预埋管件、幕墙和墙体间的接缝等方面的设计十分简单,没有按照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设计。设计中没有考虑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连接,女儿墙的根部较易开裂的部位设计中也没有严格考虑水。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外墙防水不够重视,外墙的装门面设计中没有防水概念和功能设定,因此使建筑物功能的发挥没有达到最大化。

2.2砌筑质量因素

在砖砌体砌筑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质量通病,其中导致外墙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有:1砖层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80%,在竖向灰缝之间没有砂浆,存在较多空缝、瞎缝,这样就为雨水的渗漏提供了内部通道。2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到接近梁底、板底标高时,没有采取斜砌至梁底或板底,砌筑完成后随着砌体由于灰缝受压变形,导致墙体发生下沉,斜砌的砖体与梁、板之间形成了间隙,在外墙抹灰或者刮糙时,在这个间隙处就形成了裂缝,为以后的渗漏留下了通道。3框架结构中框架柱和填充墙之间的拉接筋与砖模数不匹配,砌筑过程中折弯钢筋压进砖层的内部,在局部位置形成了砌体同柱间间隙过大,在抹灰时该处容易产生裂缝,这也为建筑完成后外墙渗漏提供了通道。

2.3外墙洞口处理存在问题

在上料口进行砌筑封堵时,与原有的洞口接搓不严密。工程竣工后,在装修过程中在墙体上凿取了一些孔洞,导致了墙体和外粉刷之间的裂缝。在有剪力墙的部位,施工时螺栓的套管在进行内外粉前没有认真的进行封堵或者没有采取封堵措施。

2.4外墙的抹灰质量不合格

对外墙抹灰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未采用分层抹灰,抹灰层中出现了收缩裂缝和空鼓现象;在大面积抹灰墙面,出现了较多施工缝;再者填充墙体使用的砌筑砂浆十分不饱满,如没有采用标准的“三一”砌筑法,在框架结构的外墙砌筑中采用了空心混凝土砌块,导致了大量灰缝连通,而且砂浆十分松散,在这中情况下墙体出现了大量的渗漏水现象。

3外墙渗漏水防治对策

3.1设计原因导致的外墙渗漏水防治对策

对于由于设计原因产生的渗漏主要应该采取事前预控方式。在对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时,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等应该仔细审查图纸中应该进行防渗、防水处理的部位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了防漏水设计;外墙砌筑以及抹灰使用的砂浆的标号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窗台坡度、泛水高度、滴水槽、门窗框四周塞缝、鹰嘴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细部设计和防渗设计。对于设计中有防范措施及相关要求的,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实施,监理工程是应该严格监督。如果设计中有不符合要求之处,施工单位及监理工程师通知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相应的增补或者修改意见。

3.2砌筑质量因素导致的外墙渗漏水防治对策

在施工中改善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推广使用“三一砌筑法”,在砖砌筑前进行浇水湿润,严禁使用干砖直接砌墙,砌筑中灰浆饱满度要达到规范要求,并提高砂浆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强度。在填充墙砌到接近梁底或板底时,应该间隔15天以后,再采用斜砌的方法将其补砌并挤实,然后采用水泥砂浆对斜向砖之间的缝隙嵌填密实。在框架柱上进行植筋时要按照砖的模数进行。

3.3外墙洞口处理不当导致的外墙渗漏水防治对策

在对上料口进行留洞时,要对退搓的灰缝平直度和咬搓深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后砌墙的上部灰缝能易于塞严。在封堵洞口时,必须认真对留搓处的砂浆和杂物进行清理,确保退搓灰缝的平直度,使接搓部位的线顺直。架眼用半砖和防水砂浆进行封堵,并采用1∶3的水泥砂浆抹平抹匀,注意在封堵前要对洞孔内的杂物进行认真清理并且进行浇水湿润。对于螺栓套洞应该采用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砂浆进行塞实。对于洞口的封填,应该派专人负责实施。

3.4外墙抹灰质量问题导致的外墙渗漏水防治对策

外墙抹灰质量导致的外墙渗漏防治对策应该在抹灰过程中强化施工工艺和水泥砂浆的质量。对于外墙的找平层至少要保证二遍成活,而且每次涂抹的砂浆厚度应该小于7mm~10mm,抹灰施工时间应该尽可能的避开高温和低温的季节,高温一般是30℃,低温一般是5℃,及抹灰时环境温度尽量不要高于30℃同时也不低于5℃。为了防止砂浆出现空鼓,早抹灰前基层要进行洒水湿润,洒水湿润水要适当提前并且保持均匀适量。对于外墙的打底找平层可以采用加1.0~1.2kgm3的杜拉微纤维和少量减水剂拌制的水泥砂浆,它可以对抹灰层的开裂进行有效控制,而且既可以用来做找平层也可以用来做防水层。在抹底层灰时,需要用力将灰压进砖缝,凝固至具有了一定强度以后,再进行中层抹灰。中层的表面进行刮糙后再进行面层抹灰。抹灰完成24小时后,然后淋水养护7天以上。夏季施工可以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同时也可以采用聚合物改性砂浆进行抹灰,采用高分子树脂乳液制作成的聚合物改性砂浆,能够提高抗拉强度及韧性,具有较好的抗渗能力,但是造价较普通砂浆相对较高。除了采用聚合物改性砂浆外,才可以对外墙的外表面进行憎水处理,经过憎水处理过的外墙水不能湿润,采用此种方法也可有效的防止渗漏。

4小结

渗漏水范文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高等级公路、铁路的建设蓬勃发展,修建的隧道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设计、施工、地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隧道产生结构变形、开裂、错台、渗漏水等病害,大大降低了线路的级别,并威胁到安全运营,情况严重的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重庆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很快,到2010年建成“二环八射”2000km高速公路。仅2005年将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总里程为478km,通车项目34km,续建项目计682kme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总投资1990亿元的“三环十射三连线”共计3600km高速公路。重庆是丘陵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桥隧的比重较大,减少新建隧道发生病害和及时对现有病害隧道进行有效整治,对重庆的高速公路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种类和成因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主要表现在:严重渗漏水、结构衬砌的腐蚀裂损、仰拱或铺底的变形损坏导致路面的破坏。几乎所有的隧道病害都与渗漏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隧道结构的缺陷给隧道渗漏水提供了通道,隧道渗漏水的长期作用又会加剧隧道侵蚀破坏,特别是在围岩有地下水并具有侵蚀性的情况下,对衬砌和隧道设备的腐蚀更加严重。在运营期间,地下水常通过混凝土衬砌变形缝、施工缝、裂缝甚至混凝土孔隙等通道渗漏进隧道中,造成洞内通信、供电、照明等设备处于潮湿环境而发生锈蚀、霉烂、变质、失效,若使路面积水,就会改变路面反光条件,引起眩光,造成车辆打滑,危及行车安全。

2.1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

a.隧道开挖对地下水的影响

①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应力的释放和重分布,改变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水的泾流路线,使周围的水向隧道内汇集和积聚,隧道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中,给隧道渗漏水创造了条件;

②隧道周围地下水渗流场的改变,进一步引起应力场的不断调整,可能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地层不均匀沉降或滑移面活动都将对隧道结构造成破坏,使得衬砌结构出现裂缝等,形成渗漏水通道,使隧道产生渗漏水;

③隧道开挖可能引起的古滑坡复活或新滑坡、或矿产采空区失稳、或大的塌方、或大量失水后的地面沉陷以及地震或人为诱发地震等都会破坏隧道衬砌结构,引起隧道渗漏水病害。

b.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渗漏水通道

①混凝土浇筑时水灰比过大,形成开放性毛细泌水管路;

②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佳、混凝土质地不够均匀、水泥浆未能与骨料表面很好粘结、未能很好灌满捣实产生疏松层或留下各种形状的缝隙与孔洞,形成透水缝隙;

③衬砌混凝土材料中有杂物,腐烂后形成缝隙或孔洞。特别是在两环混凝土接缝部位,由于挡头板未拆除干净,腐烂后形成缝隙而漏水;

④“三缝”处理不当,产生的漏水缝隙;

⑤防水板安装不规范,未处理好防水板的接缝和破损部位,导致渗水,排水管路堵塞,等等。

2.2隧道衬砌结构破损成因分析

隧道衬砌结构破损是指隧道衬砌开裂变形、片块剥离以及大块坍落。其原因概括起来有地质原因(如软弱围岩、地层偏压及山体滑坡等)、设计不完善、施工原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在隧道附近取土、采矿等)。其中反映在施工方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如强度不足、厚度不够、模板变形、拆模过早及浇筑时机不合适等。但地质原因在衬砌结构破损成因方面起主要作用,尤其是地基不均匀沉陷和山体滑移错动。

3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人们早已认识到隧道病害对运营的严重威胁,只

是限于条件,目前对高速公路病害隧道的治理,由于受行车条件的限制,大都处于治表为主的状况,修修补补,一段时间后旧病复发的很多。除非病害严重到危及结构安全才加以彻底整治,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a.注浆加固堵水技术

注浆作为加固围岩的一种手段,在隧道病害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固地层以提高围岩的承载力和充填衬砌背后空洞使衬砌均匀受力,从而达到阻止衬砌结构继续变形或破坏。同时,浆液能充填岩体裂(孔)隙(洞),降低地层透水系数,同时能够修补衬砌混凝土结构裂缝达到加固和阻水的双重目的。通常采用的浆液有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特殊)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组份浆液及化学浆液等。

b.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具有悬吊作用、组合梁作用、紧固作用及均匀压缩拱作用(如图1所示),在隧道结构产生病害部位安设锚杆,可有效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将已产生裂纹的衬砌混凝土与已加固的围岩结合在一起,阻止衬砌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c.套衬技术

病害治理中如衬砌产生的裂缝不密集,尚不足以危及隧道结构安全,经加固后仍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而且存在净空断面缩小的余地,在安设锚杆、注浆加固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施作套衬。套衬就是在既有衬砌内表面再灌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与既有衬砌共同承担围岩压力。套衬可以有效地阻止既有衬砌进一步裂损变形,同时可起到防水的作用。

d.结构抽换技术

隧道衬砌结构如果裂缝交错分布,密度较大,并伴有片块剥落,严重错台,侵入净空限界,使原衬砌失去使用功能,则应考虑拆除旧的衬砌结构,重新施作新的衬砌。结构抽换过程中,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施工和隧道结构安全。

①架设钢架支撑,抑制结构变形发展;

②注浆加固围岩,并利用注浆管悬吊既有裂损衬砌;

③运用静态破碎及控制爆破技术拆除1日有裂损混凝土,并严格控制开挖进尺;

④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加强监控量测。

e.渗漏水引排技术

地下水在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成因中,是最活跃、最具破坏力的因素,隧道渗漏水病害治理难度最大,其治理效果能够综合反映隧道整治质量。对于从衬砌表面(主要在“三缝”部位)渗漏出来的地下水,必须配合采用引排技术治理。

4工程实例

重庆万梁高速公路亭子垭隧道和金竹林隧道由于建成后山体滑移,引起隧道拱顶、拱墙、拱底产生较大的纵、横、斜向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50mm。金竹林隧道和三正隧道为双连拱隧道,与国内所有双连拱隧道一样特别是中隔墙和拱脚处的防水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设计不够完善、施工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现象,从而造成该处严重渗漏水。建设单位及早认识到隧道的病害将对隧道结构和以后的运营直接构成威胁,分析了病害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原因和目前国内双连拱隧道修建技术水平问题,认为这几座隧道的病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由一支在隧道方面具有先进施工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和治理。在此共识下,经多方选择,中铁隧道集团设计院和科研所承担了本项目的设计和治理任务。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基本达到了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整治目的,整治后隧道结构稳定,不渗不漏。2003年12月26日通车至今一年多采,运营状况良好,尤其是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渗漏水的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在隧道病害整治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注浆加固堵水技术、结构抽换技术、中空锚杆加固技术、引排技术和软基袖阀式注浆加固技术等。尤其是对双连拱隧道进行注浆堵水过程中,采取普通水泥浆液和超细水泥浆液的配合使用,采用了注浆堵水结合引排水和单独引排水治理两种方案,目前来看,两种方案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结论

①隧道病害是国内外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高速”,一方面直接威胁到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高速公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隧道修建技术水平,避免或减少隧道病害的发生;②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形式主要有渗漏水和结构破损,其中渗漏水病害比较普遍;

渗漏水范文篇8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风险渗漏监测盲点堵漏抢险

一、工程概况及环境

某地铁车站开挖深度19m,地下连续墙围护。地墙最深37.0m。工程场区属第四系冲海积相沉积平原,地表向下所揭示的土层主要有6个工程地质层和若干个亚层,浅表层为厚1~2m的杂填土,其下为厚度约14~20m左右的粉土和粉砂层,再以下为厚度达10m~20m的高压缩性流塑状的淤泥质土或灰色粉质粘土。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深部的1层粉砂中。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8.1m。

与该站线路平行的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路灯、煤气管等;基坑两侧有市内交通主干道,道路宽15米,干道外侧为居民住宅和在建高层建筑。

二、频发渗漏事故

该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后发现地墙接缝处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施工方采取随挖随堵的办法。本站在地墙接缝约12.0~16.0m深度处多次发生较大的漏水、漏沙险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坑外地表陷坑;道路出现裂缝;各种管线大幅沉降;基坑内因渗漏灌入大量泥沙。若长时间不能堵漏,将直接导致基坑坍塌、道路毁坏等重大事故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渗漏成因分析

(1)地墙工程中,连续墙渗漏主要是墙缝渗漏。

在地墙一雌一雄施工工艺中,液压抓斗不可避免地会碰撞或啃坏墙体接头,使墙体接头凹凸不平;施工中刷壁不彻底;而且当浇注完一幅地墙,拔出锁口管施工成槽下一幅地墙,塌方或掉落的大石块卡在刚完成的地墙(仅仅初凝)的接缝位置,从而形成较大渗漏点。由于接驳器也产生渗漏水现象。

(2)基坑前期坑外高压旋喷桩的止水加固在深层处质量较差。

(3)基坑外侧均为机动车道,坑外地墙接缝处地墙和止水桩多次被车载挤压分离,形成间隙,从而导致漏水源点查找困难和漏水范围的扩大。存在较大渗漏风险。

四、建议措施

1、加强巡查克服监测盲点

大量监测数据分析证明,对于渗漏水事故,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冠梁位移、支撑轴力、测斜等数据,事故发生前后无明显异常变化,甚至水位监测数据也变化较小。所以,仅靠监测手段,渗漏事件是监测盲点,无法预测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组织全天候巡查(特别应加强夜间巡查)十分必要,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如墙缝渗漏水是否浑浊、探挖观察渗水量大小),注重细微变化,结合工程经验,发现渗漏风险,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现场技术措施建议

(1)地墙质量

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是预防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非常有效的方法。相比环境破坏带来的安全损失,“预埋刚性十字钢板接头”的成本可谓微乎其微。另外加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特别是锁口管刷壁以及泥浆制备循环工序质量控制是容易被忽略的重点。

(2)固化土体

放坡开挖并注意坑内深井降水,固结基坑底板下土体3到5米,减小地墙开挖后的位移量,从而使相邻两辐地墙墙缝间位移差异值减小,规避渗漏诱导因素。

(3)快挖快撑

控制时空效应,要求基坑施工做到快挖快撑,从而控制好连续墙的变形。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变形加大加剧了接缝和裂缝的渗漏水。

(4)坑外设桩

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止水桩是地墙接缝处最可靠的防渗技术措施。对渗漏抢险段落,在地墙接缝坑外重新设置3根质量可靠的高压旋喷桩(桩径1m以上),控制好压力,保证深层止水效果。一般在开挖较深的地段补设高压旋喷桩容易造成支撑轴力和地墙测斜报警,所以要控制好注浆施工的设备压力值,必要时候加设临时钢管支撑以确保结构安全。

(5)坑内早堵

发现小的渗漏要及时导管引流并及时采用双快水泥及时封堵。后续结构回筑时,基坑内渗漏点的处理仍需谨慎。对于较小渗漏点,在墙缝渗水用引流管导出后,迅速用双快水泥封堵渗漏点;对于较大渗漏点,宜局部凿开缝两边地墙钢筋采用钢板焊接牢固,然后采用聚氨酯灌注封堵。

严禁结构施工后仍然渗漏,以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

(6)坑外快堵抢险堵漏方法需改进。若出现类似渗漏险情时候,可先采用聚氨酯止水材料在坑外快速封堵,之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巩固(可在双液浆中添加速凝多矾防水剂提高其凝结速度)。

(7)其他措施

部分车站采用在渗漏迹象明显的地墙施工缝外预先设置深井(或称泄压井),当渗漏抢险时急速降水以减小坑内外水位差,便于坑内堆土注浆堵漏,是可行的方案之一,但要注意潜水土层降水容易引起地表较大沉降。

渗漏水范文篇9

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液是用某种普通环氧树脂为改性主剂,采用高科技手段,在该树脂的部分端基嫁接亲水性基团,使普通环氧树脂形成一种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新型树脂,用这种两性树脂配以增塑剂、促进剂、固化剂等配制而成的一种高强度的、能在有水混凝土裂缝进行补强化学灌浆的新材料。

材料特点

1、强度高,粘结力强,收缩小,室温固化,化学稳定性好;

2、稠度低,可灌性大,从而可提高对细小裂缝的渗入能力;

3、对有水的裂缝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4、环保型灌浆材料:固化物无毒、无味,施工用具用水和洗衣粉即可清洗干净。

应用范围

1、适用于大坝、隧道、溢流面、堤坝、码头、地下室等混凝土裂缝的补强化学灌浆;

2、适用于松散岩层的基础、边坡、河道、油井的灌浆固砂补强。

3、文物、古建筑物的补强修复。

主要技术指标

外观:无结块,颜色一致,无分层;固化时间:15-48h;

抗压强度:≥50mpa;

抗拉强度:≥8mpa;

粘结强度:干燥基面≥1.5mpa;潮湿基面≥(1.5×0.8)mpa;

弯曲强度:≥25mpa

收缩率:≤0.3%;

改性环氧灌浆液堵漏补强工程施工工艺

a、用切缝机开缝,人工治缝开槽,槽宽20mm,槽深20~30,槽长向缝两端头各延长100mm;

b、用清水将打凿好的渗漏水缝、渗漏水点清洗干净;

c、埋设注浆咀,注浆咀一般埋设在渗漏水较大或裂缝较宽的部位,注浆咀间距一般为30-50cm,渗漏水点注浆咀埋设在渗漏水部位;

d、用封堵材料把注浆咀固定并把“u”型缝封平;

e、在注浆咀处套1根约12cm长、?10mm的高压胶管,用铁丝把高压胶管扎紧;

f、待封缝材料固结后,采取从裂缝左边至右边(或右至左)或由下至上的方式,用灌浆泵把化学浆从灌浆咀处灌入,灌浆压力需缓慢增加,当灌浆压力上升到1~8mpa后,在没有加压的前提下,若灌浆泵的压力表指示针在2~3min内基本不下滑,即可停止该咀灌浆,移至下一咀续灌。在灌缝过程中,若出现灌浆咀通浆情况,即将通浆咀封闭(用铁线扎紧高压胶管口),若出现封缝部位漏浆,即应停止灌浆,用封漏材料将部位堵位;

g、封管,灌浆完毕后,用铁丝扎紧套在灌浆咀上的高压胶管口;

h、将浆液固化后(一般3d),切除注浆咀;

i、检查注浆效果,若个别部位仍有渗漏现象,必须重灌,直至不渗不漏为止。

汗渗部位的灌浆堵漏处理

a、在汗渗部位布置注浆孔,孔距一般为30~50cm,孔径约12mm,孔深约40cm(或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b、用高压水枪(水压1mpa左右)将注浆孔清洗干净;

c、埋设注浆管,管深约10cm;

d、封管,用微膨胀速凝材料将注浆管与混凝土孔隙封实,管壁周边再用改性环氧浆泥密封,范围约?10mm;

渗漏水范文篇10

〔关键词〕水电站;渗漏排水;可靠性;集水井;控制信号

渗漏排水系统一般由渗漏集水井、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控制系统、渗漏排水泵及其配套管路阀门等组成,用于将厂房内水工建筑物渗水、机组顶盖与主轴密封漏水、压力钢管伸缩节漏水及供排水阀门管件渗漏水等及时排至厂房外,其可靠运行是水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新型水电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渗漏排水系统及其水位监视设备设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水淹厂房事故。

1渗漏排水系统现状

1.1系统主要设备及控制方式

1.1.1渗漏排水PLC控制屏渗漏排水PLC控制屏由PLC、继电器、接触器、低压配电器等设备组成,PLC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信号的采集、逻辑判断、输出控制信号,并与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通过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后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监视信号。1.1.2渗漏集水井水位控制信号渗漏集水井水位控制信号由4只浮子开关(开关量信号)和1只液位变送器(模拟量信号)组成,详见图1。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均直接接入PLC,为自动启停渗漏排水泵提供水位控制信号,当集水井水位上升到H1处时,主用水泵启动;集水井水位上升到H2处时,辅助水泵启动;集水井水位上升到H3处时,备用水泵启动且系统发出水位过高报警;集水井水位下降到H0处时,水泵停止运行。1.1.3渗漏排水泵控制方式渗漏排水泵设置有“自动”“手动”和“切除”三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把手进行切换,三种控制方式均通过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后发出启动/停止命令。在“自动”方式下,水泵通过浮子开关和液位变送器提供的水位信号进行自动启停;在“手动”方式下,只要渗漏集水井水位不低于H0(停泵水位),水泵即启动运行,直至水位降低至H0时停止运行;在“切除”方式下,水泵停止运行。

1.2存在的不足

(1)渗漏集水井水位监视和报警信号均接入同一PLC装置,在PLC系统故障或与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通信中断时,运行值班人员将失去对渗漏集水井水位及渗漏排水泵运行情况的监视。特别是在PLC假在线的情况下,会向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发送假数据,给运行值班人员监视造成干扰。(2)渗漏排水泵“手动”“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未相互独立,均由PLC进行控制,即使在控制电源、动力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一旦遇到PLC系统故障,现场也无法直接通过控制方式切换把手启动水泵,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故障处理。(3)因季节性差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包括雨天,厂房渗漏水量有所不同,水泵运行时间间隔也不尽相同,但PLC控制程序未对渗漏排水泵设置运行超时报警、运行时间间隔过长报警等提示信息,不利于运行值班人员掌握当前渗漏水情况和渗漏排水泵运行效率情况。

2优化措施

水电站的渗漏排水系统的控制相对比较简单,但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渗漏集水井积水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厂房外,极易造成水淹厂房事故,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所以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增设设备。目前,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均配置有公用现地控制单元(localcontrolunit,LCU),用于对全厂公用辅助设备的控制监视。可在渗漏集水井内再增设一只液位变送器,将水位信号直接传送至公用LCU系统,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渗漏集水井水位信号的双重监视,这样在面对渗漏排水PLC系统故障或通信中断时,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仍能对集水井实际水位进行监视,可大大提升水位信号监视的可靠性。(2)改进渗漏排水泵控制方式。将渗漏排水泵的“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完全独立,取消渗漏排水泵的“手动”方式接入PLC程序控制,增加手动硬接线控制回路,这样在面对PLC故障等应急处置情况时,能够及时通过控制方式切换把手直接启动水泵,大幅缩短紧急情况下的故障处理时间。(3)改变运行信号接线方式。利用通信或硬接线方式将渗漏排水泵的“运行”信号接入公用LCU系统,由公用LCU系统对渗漏排水泵的运行状态进行二次逻辑判断,对现场渗漏排水泵的实际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长进行比较,在达到设定的阈值后提醒运行值班人员渗漏排水泵已长时间未运行或渗漏排水泵运行时间超时。(4)完善报警程序设计。针对渗漏排水泵超时未运行报警逻辑设计,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内增加渗漏排水泵超时未运行时间设定窗口(系统重启后自动置默认值)和显示窗口,由运行值班人员根据丰水期、枯水期或天气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程序中增加相应的逻辑判断,即:设置“渗漏排水泵超时未运行”报警逻辑、“渗漏排水泵运行超时”报警逻辑以及“渗漏水量较大”报警逻辑。①若在设定时间内公用LCU系统未收到任意一台渗漏排水泵的运行信号,则发出“渗漏排水泵超时未运行”报警信号,具体逻辑见图2,3。②在公用LCU系统中设定每台泵的运行时间阈值(根据渗漏排水泵实际运行时间设定),任意一台水泵运行时间超过设定阈值,即发出“渗漏排水泵运行超时报警”信号,提醒运行值班人员可能是渗漏水量增加或渗漏排水泵效率降低,具体判断逻辑见图4。③在公用LCU系统内增加厂房渗漏水量计算逻辑,定时计算(例如:每10min计算一次)渗漏水量,当渗漏水量大于单台水泵排水流量时,则发出“渗漏水量较大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提前手动启动主用或备用渗漏排水泵,消除因渗漏水量过大而渗漏排水泵排水不及时引起渗漏集水井水位继续上涨甚至水淹厂房事故。计算公式如下:S×(H2-H1)>Qp×10/60(1)式中,S为渗漏集水井的截面积(m2);H1为10min前渗漏集水井水位(m);H2为当前渗漏集水井水位(m);Qp为单台渗漏排水泵的额定排水量(m3/h)。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水电站水淹厂房面临风险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在设法阻断外因(自然灾害等)造成水淹厂房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应用上述优化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水电站厂房渗漏排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因渗漏集水井排水不及时造成的水淹厂房问题,在维护水电站正常、安全、稳定的工作运转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排水工程控制系统中。

参考文献:

[1]叶亮.水电站渗漏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6):123-124.

[2]吴振.浅谈抱子石水电厂渗漏集水井控制系统改造[J].江西电力,2019,43(4):49-50.

[3]谢源强.某水电厂渗漏排水控制系统智能化设计与改造[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9,42(3):74-78.

[4]王新利.索普电站渗漏排水系统改造的设想[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7,40(z2):74-75.

[5]赵军.某水电站厂房渗漏排水系统运行异常的分析与处理[J].四川水力发电,2017,36(6):93-94.

[6]洪旭钢.基于PLC的水电站渗漏排水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B,201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