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1:05:57

色素范文篇1

[关键词]: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经元素分析、薄层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分析确定红曲色素的结构式共有6种,其中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3]。这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红曲色素中的黄色成分约占5%,其性质比红色素稳定,但其含量少,所以仍使用红色素。红曲色素中的红、紫两种色素分离效果不好,一般混合使用。

1.2红曲色素的性质

1.2.1红曲色素的一般性质

红曲色素是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有异臭;熔点约为60℃,不溶于水、甘油;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

1.2.2红曲色素的特性

1.2.2.1对pH值的稳定性

pH值是影响色素在溶液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pH值的增加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色素的稳定性下降。但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下加热5h后,其色素的残存率从未加抗氧化剂时的50%升至70%,与其他天然着色剂相比,红曲色素对pH较稳定,用pH2~9的系列缓冲液对红曲色素进行试验,也可以认为色素对pH值稳定[4]。

1.2.2.2耐光性

红曲色素的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固,但日光能使色度降低。红色成分在阳光下直照5h会变为橙色,在室内存放40d也开始褪色,光下50d,其色素残存率为20%,若避光保存则很稳定,数月也不变色。

1.2.2.3耐热性

红曲色素为耐热性较强。用其乙醇溶液在100℃加热l.5h或120℃加热0.5h,色素保存率在92%以上。在l00℃加热3h或120℃加热1.5h,色素保存率在84%以上。红曲色素的这种热稳定性,对于食品加工更是具有实际意义。

1.2.2.4不受常见金属离子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

红曲色素几乎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几乎不受0.1%的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还原剂的影响。

1.2.2.5抗菌性[5]

用红曲霉固体培养物和液体发酵液对微生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蜡状芽孢杆菌、萤光假单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对绿脓杆菌、鸡白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2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

目前,生产红曲的方法主要有固体生产法和液体培养法。

2.1厚层通风制曲工艺

朱文锦[6]报道厚层机械通风制曲工艺的研究进展,该工艺是在纯种制曲工艺基础上,采用以池代窑,改人工翻曲为机械通风、自动控温的办法,使红曲的生产达到机械化、纯种化,做到采用厚层机械通风制曲,每平方米可投料10~11kg,生产周期从原来的7d缩短到5d,人均日产量由250kg增加到500kg,提高劳动效率一倍,每批只需增加工业电50KW,每生产一吨红曲可增利16元,所生产的红曲成品颜色鲜艳、曲粒色度均匀,表里一致,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老工艺标准。

2.2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

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使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并有以饴糖为原料、500L发酵罐的中型试验。100kg饴糖可得固体红曲色素2.7kg,色价在9500~10000[7]。

3红曲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工业上主要将红曲色素添加到肉制品、腌菜蔬菜、面包生产等[8]食品中,赋予制品诱人的色泽外,还起到增强食品风味和抗菌、抑菌,提高产品保质期的作用。红曲色素的添加可以大为降低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使用量,这符合绿色消费观念。

3.1在肉制品的应用

红曲红色素有发色和防腐作用,它能使肉制品的色泽均匀一致,而且红曲红色素的耐日光性高于亚硝基色素:通过对比分析,加入亚硝酸钠的肉制品会因亚硝基与光和氧气的相互作用,使肉制品暴露的切面快速褪色。虽然红曲红色素也具有耐日光性差的缺点,但添加了红曲红色素的无亚硝酸钠的样品,光照150min后,其红度仍高于对照样品。同时由于它对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故将红曲红色素用于肉制品更是具有积极意义。

3.2在腌菜蔬菜中的应用

许多酱腌菜需要着色,以获得诱人的色泽,传统生产中常使用酱油作为着色剂。现在红曲色素也用于腌制蔬菜中,外加色素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渗入蔬菜内部。蔬菜细胞在腌制加工过程中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蔬菜细胞就能吸附其他辅料中的色素而改变原来的颜色。红曲色素对人没有危害,腌制蔬菜生产最好不要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3.3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

在面包生产中添加红曲水浸提液时,其添加量的不同对红曲面包色、香、味、口感影响不是很大,仅仅是随添加量增加颜色有所加深变红。与直接添加红曲粉相比,各方面均有较大改观,尤其在香味方面,与不加红曲提取液制成的面包相比,更加清新独特。最终的感官评价结果:添加量为4~6g红曲提取液时,面包的色、香、味、口感的综合感觉最佳。

3.4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辣椒酱中加0.6%-1%,甜酱中加0.4%-3%,腐乳中加0.2%,酱鸡、酱鸭中加0.1%,果酒中加0.2%~1%,水产品中加0.5%~1%,糕点中加0.5%~2%其色泽可达到优良产品的诱人色泽。红曲色素不宜用于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鲜鱼、海带。

4前景与展望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有β-胡萝卜素、辣椒红、叶绿素、姜黄等,用来提取这些色素的植物要受到生产条件和季节的限制,来源不稳定,而且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应当是发展的趋势。我国食用色素产业今后发展是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食用天然色素,故今后应当着力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对人体具有生理功能的天然色素。可以预见具有保健功能性红曲色素的开发与应用大有潜力。

参考文献

[1]宫慧慧,陈惠音,高群玉.红曲与红曲色素的研究进展.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1:22~24

[2]沈士秀.红曲的研究、生产及应用.食品工业科技,2001,22(1):85~87

[3]雷萍,金宗濂.红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04,24(9):86~89

[4]谢珍珍,李建英.红曲色素稳定性的研究.食品科学,1994,7(11):15~17

[5]毛宁,陈松生.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中国调味品,1995,4:8~11

[6]朱文锦.红曲霉通风制曲工艺研究.中国调味品.1985,6:5~9

色素范文篇2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提取

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

Abstract:ObjectiveToselecttheoptimumextractingmethod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MethodsByusingbackflowextractionbasedonsinglefactorandorthogonalexperimenttostudythe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ResultsTheoptimumextractingprocedurewasasfollows:thesolventwaswaterandthematerialwas1:14,thesoakingtimewas30min;thebackflowextracttimewas20min.ConclusionThismethodissimpleandaccurate,andissuitableforthe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ofsaffloryellow.

Keywords:CarthamustinctoriusL.;Saffloryellow;Extract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俗名草红花、红兰花和红花菜[1],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新疆地产红花占全国总产量的80%,是中医传统的活血化淤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溢血等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2]。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干花中含量占20%~30%,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性成分,被认为是红花的主要效应物质[3]。为了提高红花的利用价值,本实验综合考察了各种单因素及其综合因素对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1仪器与材料

7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水浴锅(HHS11-2);循环水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公司);离心机(LD4-2A);回流提取装置;超声清洗机;布氏漏斗。新疆产红花,购自乌鲁木齐新医路百草堂大药房,干燥后粉碎,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

2方法与结果

2.1分析方法由于红花黄色素在波长401nm下有特征吸收峰[4,5],所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401nm。吸光度值的大小可以直接表明红花黄色素的含量。

2.2回流提取的单因素实验各取5g红花粉末,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测定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逐个考察各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1料液比的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不仅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对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本实验考察了以下5个水平的情况。

表1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由表1可以看出,提取得率并非随料液比的增大而一直增大,而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得到的黄色素较佳料液比为1∶15。

2.2.2浸泡时间的选择在设定的5个浸泡时间下,得到表2中的结果。

表2浸泡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较佳浸泡时间为30min,随着时间的延长,红花黄色素含量先增大后下降。

2.2.3提取时间的选择考察不同的提取时间与提取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见表3。

表3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先是增高,之后又开始下降,可能是提取时间对黄色素造成的破坏所致。

2.3回流提取的正交实验上面讨论了各单因素的影响,但实际操作中各因素相互交叉影响。为了全面考察影响因素,仍以提取液中黄色素的得率为指标,选取溶剂倍数、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其最佳条件范围内设计正交实验,每个因素3个水平,见表4。综合以上各单因素及水平,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9(34)[6],根据测得的吸光值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案及结果见表5和表6。

根据表4中的直观分析可知,3个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A>C>B,即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最终确定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2,即浸泡30min后,所加水量为14倍量,提取时间为20min。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提取效果的显著性因素是加水倍数和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影响不显著。

表4因素—水平(略)

表5正交设计表及结果(略)

表6方差分析(略)

3讨论

本实验的提取过程综合考察了黄色素的得率,通过对红花中黄色素提取的单因素考察,并结合进一步的正交实验,达到了提取条件的优化,得出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4倍量,浸泡时间为30min,提取时间为20min。

红花中的黄色素不仅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的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郭美丽,张汉明,张芝玉.红花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6,19(4):202.

[2]赵刚,王安虎.红花的资源及药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3):24.

[3]杨志福,梅其炳,蒋永培.红花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131.

[4]郁晓艺,刘红,李炳奇,等.均匀设计优化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97.

色素范文篇3

关键词:白杜;黄色素;提取;稳定性

食品的色泽是人们鉴别食品质量优劣、表现喜厌的先导,也是食品感观质量评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持或赋予食品以良好的色泽,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色素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尽管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其对人体的危害,已受到严格限制。而天然色素不仅使用安全,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其药用价值和着色特征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开发[1]。

白杜(EuonymusbungeanusMaxim)是卫矛科卫矛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别名丝绵木或明开夜合。其枝叶秀丽,倒圆锥形蒴果悬挂枝上甚久,亦颇可观,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及观赏树种[2]。除此之外,白杜树皮及根皮均含有硬橡胶;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种子及根药用,治关节酸痛;木材细韧,供雕刻、制帆杆或滑车等。而至今,关于白杜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育苗技术上[2,3],作为天然食品色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白杜果肉中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开发出一种新的天然食品色素,同时为白杜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白杜果实去除果壳得到果肉并在室内自然干燥,备用。

主要仪器: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L-10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HH-S恒温水浴锅、PH值计、电子分析天平。

试剂:蔗糖、葡萄糖、无水乙醇、柠檬酸、乙醚、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30%H202、37%HCl、ZnS04、CuS04、CaCl2、MgCl2、FeCl3、Na0H、NaCl、Na2S03均为分析纯。

1.2试验方法

1.2.1白杜果肉黄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1.2.1.1白杜黄色素提取工艺

白杜果实→去除果壳→果肉→室内自然干燥→称量→清洗→干燥粉碎→萃取→过滤→滤液→浓缩→粗色素→精制纯化→色素成品

1.2.1.2白杜黄色素提取单因素研究

包括提取溶剂、时间、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白杜黄色素的提取效果的影响。

1.2.1.3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子试验,选取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如表1[4,5]。

表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Table1TheTableofFactorsandLevelsoforthogonalDesign

水平

LevelA料液比(g/ml)

Solid-liquidrationB时间(h)

TimeofextractionC温度(℃)

Temperature

11:51.520

21:102.040

31:152.560

1.2.2不同环境条件下白杜果肉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6,7,8]

1.2.2.1热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等量色素的乙醇提取液5份置于带塞试管中,分别在20℃、40℃、60℃、80℃、100℃下恒温1h,定时取样,迅速冷却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1.2.2.2光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等量色素的乙醇提取液3份置于带塞试管中,分别放在室内避光、室内散光、窗口光照下光照0、1、2、3、5、7天,分别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1.2.2.3PH值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色素的乙醇提取液1份将其分成9等份置于带塞试管中,滴加Na0H(1mol/L)和柠檬酸调节pH(pH=1-14范围内选取适当点),放置在室内暗处1h后,观察色素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1.2.2.4金属离子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不同浓度金属离子(Na+、Zn2+、Ca2+、Cu2+、Mg2+、Fe3+)的色素乙醇提取液,摇匀在室内暗处放置1h后,观察色素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1.2.2.5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配制含不同浓度葡萄糖、蔗糖、柠檬酸的色素乙醇提取液,摇匀在室内暗处放置1h后,观察色素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1.2.2.6氧化剂、还原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配制含不同浓度H202和Na2S03的色素乙醇提取液,摇匀在室温下密封于暗室分别静置1h后测定460nm波长下吸光度A。

2结果与分析

2.1白杜果肉黄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2.1.1提取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室温下,料:液=1:20(g/ml),分别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75%乙醇、3.7%HCL和水等溶剂提取色素,在可见光区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A,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同等条件下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色素效果都较高且乙酸乙酯提取效果最好。故本试验选择乙酸乙酯为最佳提取剂。从上面结果还可以得出结论:该色素在460nm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这是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之一[9,10]。

表2不同提取剂对白杜黄色素的提取情况

Table2Comparisonofdifferentsolventsforextractionofyellowpigment

提取剂Solvents石油醚Benzinum乙醚

Ethylether乙酸乙酯

Ethylacetate丙酮Acetone乙醇Alcohol3.7%盐酸

3.7%Hydrochloricacid75%乙醇75%Alcohol水

Water

最大吸收波长(nm)Maximumabsorptionwavelength455457460460456496459498

吸光度(A)Absorbance0.1460.2240.2360.1850.1140.0350.0720.012

2.1.2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3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Table3Theeffectoftemperatureonextraction

温度

Temperature20℃40℃60℃80℃

A460nm值

Absorbance0.1560.1870.1630.111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1:20(g/ml),提取时间60min,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提取效果见表3。由表3可见,在20-6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吸光度A值增大。但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所以随着温度升高,溶剂沸腾使溶剂挥发增加,导致提取率下降,这也可能与该色素在高温下分解有关。因此提取温度以不超过60℃为宜。

2.1.3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4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Table4Theeffectoftimeonextraction

时间

Time0.5h1.0h1.5h2.0h2.5h3.0h

A460nm值Absorbance0.1700.2120.2320.2530.2950.311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1:20(g/ml),40℃,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提取效果见表4。由表4可见:从理论上看,提取时间越长,萃取也越彻底。但是,以0.5h的吸光度作为参照,1.0h的吸光度增加24.7%,1.5h增加36.4%,2.0h增加48.8%,2.5h增加73.5%,3.0h增加82.9%。由此可见,在2.5h以后,增长幅度明显下降,所以提取时间最好选择2.5h。当然,实验室中也可以采用2.0h-2.5h之间的时间段。

2.1.4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5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Table5Theeffectofdifferentradioofmaterialtoextractantonextraction

料液比(g/ml)Solid-liquidration1∶51∶101∶151∶201∶25

A460nm值Absorbance0.7490.2530.1780.1170.095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40℃,提取时间60min,采用不同料液比提取对白杜黄色素的提取效果见表5。由表5可见,料液比对黄色素的提取率影响较大,其中料液比为1:5(g/ml)时提取的效果最好。

2.1.5白杜果肉黄色素提取的正交试验

表6提取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Table6ResultsoforthogonaltestL9(33)ofextractioncondition

试验号

TestNo.因素

FactorA460nm值

Absorbance

ABC

11110.601

21221.620

31331.353

42120.412

52231.202

62310.336

73130.226

83210.169

93320.280

T13.5741.2391.106

T21.9502.9912.312

T30.6751.9692.781

X11.1910.4130.369

X20.6500.9970.771

X30.2250.6560.927

R0.9660.5840.558

注:测得的吸光度A均为三次重复平均值,T1、T2、T3分别表示A、B、C在每个水平的总和,X1、X2、X3分别表示A、B、C在每个水平的平均值,R为极差。

表7提取条件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Table7Scedasticanalysisoforthogonaltest

变异来源

SourceofvarianceSSdfMSFP

料液比(A)Solid-liquidration1.40720.704135.4690.007

时间(B)

Time0.51620.25849.6960.020

温度(C)Temperature0.49820.24947.9120.020

误差

Error0.01020.005

总变异

Totalvariation2.4328

由表6和7可见:料液比(A)对试验结果有极显著影响,时间(B)、温度(C)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次序为A>B>C。以白杜果肉为原料的提取最优条件是A1B2C3,即料液比1∶5﹑提取时间为2.0h﹑提取温度为60℃。通过采用最优的提取条件来提取色素,优于正交试验表中的第2号实验测定数据1.620。说明正交试验所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是可行的。

2.2不同环境条件下白杜果肉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2.2.1黄色素对热的稳定性

表8温度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8Theeffectoftemperature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对照

Control0.25h0.5h0.75h1.0h

20℃0.4490.4550.4590.4540.451

40℃0.4450.4480.4430.4390.429

60℃0.4410.4380.4350.4210.408

80℃0.4390.4310.4140.3920.393

100℃0.3990.3870.3220.2370.113

从表8可见,白杜黄色素在加热温度为20℃-80℃时吸光度变化较小,说明其损失不大;当温度升高超过80℃至100℃时,吸光度下降的幅度较为明显,说明其损失较大。所以白杜黄色素在80℃以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温度越低,稳定性越好。所以在应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80℃以上的高温。总的来讲,白杜色素的耐热性较好,可适用于经高温处理的产品。

2.2.2黄色素对光的稳定性

表9光线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9Theeffectofsunlight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对照

Control1d2d3d5d7d

室内避光

Dark0.1690.1740.1760.1710.1620.158

室内散光

Naturelight0.1750.1710.1660.1620.1510.141

室内光照

Sunlight0.1720.1500.1370.1160.0320.018

由表9可见,该色素在室内避光条件下损失很少,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损失较小,7d后还能保留80.57%,但在日光下不稳定,吸光度下降较大,7d后的保存率仅为10.47%。表明光线对白杜黄色素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

2.2.3PH值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表10PH值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10TheeffectofpH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PH1.652.403.124.985.766.537.058.669.32

A460nm值Absorbance1.1660.9550.8100.8000.7850.7800.7840.9080.940

由表10以及目测结果可见:在酸性条件下,PH值越小,色素提取液橙黄色越深;在碱性条件下,PH值越大,色素提取液橙黄色越深。因此,不同PH值的介质对白杜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PH=3-7内色素较稳定,所以其适用于酸性食品中。

2.2.4金属离子对黄色素的影响

由表11以及目测结果可见:不同浓度的Na+、Zn2+、Ca2+、Mg2+的存在对白杜黄色素色泽有的有增色作用,有的有降解作用,但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不同浓度的Cu2+和Fe3+对色素有显著的不良影响,Cu2+使色素提取液颜色由橙黄色变为浅绿色,且随着浓度增加颜色依次加深;Fe3+使色素提取液变为棕黄色至棕色,且随浓度增加颜色亦加深。因此,应用时应注意。

表11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对黄色素的影响

Table11Theeffectofmetalirons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对照

Control0.005%0.01%0.05%0.1%

Na+1.3561.3701.4021.4371.462

Zn2+1.4821.4611.4121.3341.317

Ca2+1.5471.5221.4781.3761.325

Mg2+1.5581.5141.4461.4021.377

2.2.5不同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表12不同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12Theeffectoffoodaddictives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对照

Control5%10%20%30%

葡萄糖

Glucose0.5840.5740.5760.5380.512

蔗糖

Sucrose0.5580.5440.5340.5050.418

柠檬酸

Citricacid0.8120.9801.0301.0981.196

由表12可见:色素提取液在不同浓度葡萄糖、蔗糖溶液的作用下A值稍有降低,但降低的程度不大,而色素提取液在柠檬酸的作用下A值明显增大。因此可知,葡萄糖、蔗糖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柠檬酸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且随其浓度增加色素液颜色逐渐加深。

2.2.6黄色素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

表13氧化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13Theeffectofoxidant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H2O2(%)对照

Control0.0050.010.050.10

A460nm值

Absorbance1.5871.5711.5461.5291.533

表14还原剂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Table14Theeffectofreductantonyellowpigmentstability

Na2SO3(%)对照

Control0.0050.010.050.10

A460nm值Absorbance1.6241.5151.3151.2971.097

由表13和14可见:色素提取液在H2O2的作用下A值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趋于平衡;而色素提取液在Na2SO3的作用下A值有所下降,Na2SO3溶液浓度越高,吸光度A下降越大,说明色素损失越大。因此可知白杜果肉黄色素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较稳定,在还原剂的作用下不很稳定。

3讨论与结论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多不饱和双键的烃类或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在有机溶剂提取方法中,原料的特性、被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性质以及不同的试剂组合对提取的效果均有不同的影响[6]。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及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提取条件的正交设计试验,提取白杜果肉黄色素,得出结论:白杜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提取时间为2h,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料液比为1:5。但乙酸乙酯微溶于水,色素提取液不能与溶液相溶,这给研究色素的稳定性带来了困难,而通过试验可知乙醇提取白杜黄色素的效果中等且易溶于水,所以使用乙醇制备色素提取液来研究色素的稳定性很好地解决了色素提取液与溶液难溶的问题。

许多因素对白杜黄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通过大量实验表明:白杜果肉黄色素的耐热性较好;在偏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直射阳光对色素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室内散射自然光和避光存放对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所以在使用和保存时应避光处理;氧化剂对其影响较小,但在还原剂作用下不稳定;此外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不良影响且柠檬酸能使色素增色;Na+﹑Zn2+﹑Ca2+﹑Mg2+的存在对其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Cu2+﹑Fe3+对其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这可能是Fe3+使色素发生了氧化作用[11],因此,不宜用铜和铁制品加工及盛装溶液。

白杜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黄色素的来源,其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性良好。本文对白杜果肉黄色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对于该色素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文未涉及黄色素的物质鉴定﹑分离﹑纯化以及如何提高其稳定性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芳林,彭书练.黄栀子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2,16(1):50-51.

[2]孟欣慧.丝绵木育苗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2:35-36.

[3]徐兴友,郭学民,蔡建国等.白杜卫矛硬枝扦插前期生根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353-356.

[4]彭光华,李忠.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枸杞子中的类胡萝卜素[J].营养学报,1998,20(2):76-78.

[5]姚艾东.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1,22(4):32-34.

[6]刘良忠,彭光华,石嘉怿等.天然红心鸭蛋中类胡萝卜素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9):115-120.

[7]张雅利,眉建生,张美月.柿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添加剂,2006(10):148-152.

[8]叶海亚,王平,张慧波等.茶梅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35(1):31-35.

[9]孔垂华,徐效华.有机物的分离的结构鉴定[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3,15-16;30-35.

色素范文篇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7岁,主因外院诊断为“脉络膜瘤”就诊于我院。患者无明显视力下降、眼痛等异常。既往体健,家族成员无视力异常。眼科查体:裸眼视力(UCVA):右眼0.8,左眼1.2;眼压:右眼17.7mmHg(1mmHg=0.133kPa),左眼20.7mmHg。右眼辅助检查:眼底广角照相可见右眼无明显异常(图1a),左眼颞上方可见青灰色病灶,其大小约3PD,其上可见散在类玻璃膜疣样改变(图1b)。左眼自发荧光可见瘤体中央呈低自发荧光,而周边呈轻度高自发荧光(图1c)。红外扫描可见左眼颞上方病灶呈高反射信号,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正常(图1d、e)。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眼底血管走形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欠清晰。左眼视盘界清色可,颞上方可见青灰色病灶,较扁平,未见明显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凹反射欠清晰(图2,RGB图)。左眼多光谱眼底检查可见短波长550nm未见明显异常,680nm隐约可见圆形1PD大小低反射病灶,810nm清晰可见上、下方血管弓多个散在低反射病灶;左眼550nm可见颞上方环状高反射病灶,680nm时高反射信号强度增加、且部分呈现椭圆状,高反射信号下呈低反射信号,其大小约2PD,810nm可圆形低反射信号显著(图2)。患者诊断为:双眼脉络膜色素痣。给予定期观察随访处理。图1患者双眼眼底图及多模式检查图像a.右眼超广角眼底照相,眼底未见明显异常b.左眼超广角眼底照相,可见颞上血管弓异常病灶c.左眼眼底蓝光自发荧光,可见颞上血管低自发荧光病灶,其周可见高自发荧光环d.左眼OCT红外图及B-scane.左眼扫描可见黄斑区结构未见异常。

2讨论

色素范文篇5

一、CYP450与肺致癌物质的生物活化

CYP450参与许多前致癌物和前毒素的代谢活化,生成亲电性很强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使得基因突变或抑制一些基因的表达,造成细胞损害,从而诱发程序性死亡或肿瘤。肺癌患者中约有3/4是由吸烟引起的,其烟雾中的致癌物主要是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亚硝基类化合物,而其中的芳烃化合物和芳香胺类化合物能够在肺部经CYP450代谢激活。芳烃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过CYP4501AI代谢活化,生成具有强致癌活性的亲电子环氧化物,然后由多种CYP450催化产生最终的致癌物——二醇环氧化物。芳香胺类化合物则先经过CYP450催化的N一羟化作用生成具有反应活性的硝?f离子(nitroniumions),最终被活化为致癌物。

二、CYP450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

2.1CYPlAlCYPlAI是一种肝外I相代谢酶,主要在肺组织中表达,具有芳香烃羟化酶(AHH)活性,是参与多环芳烃(PAHs)代谢的最重要的酶,也是人体肺组织中研究最深入的细胞色素P450酶。

Belogubova等发现CYPlAl是患鳞癌的危险因素。CYPIAl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2~24,目前已知的CYPIAl基因多态性有4种,MspI多态是其中一种,在CYPlAl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polyA下游碱基T264-C突变导致活性增高,并形成MspI酶切位点,产生MspI多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者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了1989年~2006年46个关于中国人CYPlAlMspI等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认为CYPIAl变异与肺癌易感性有关。此外,在第7外显子5’端突变致使血红蛋白结合区第462位编码异亮氨酸的密码子ATT被缬氨酸密码子GTr取代,形成Ile2Val多态。WenzlaffAS等研究表明:在白人或非裔美国人中,无论CYPlAlMSPI还是CYPlAlne462Val都与肺癌易感性有关。

2.2CYP2C19CYP2C19又称s一美芬妥英羟化酶,CYP2C19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1—24.3,编码两种类型酶,快代谢者(EM)和慢代谢者(PM)。

CYP2C19m1主要是.CYP2C19基因外显子5中发生单个碱基突变(G—A),从而产生了一个异常的拼接位点,使外显子5’端的前40bp的碱基发生缺失,改变了随后的mRNA阅读框架,使蛋白的合成过早终止,结果生成一个缺乏血红素结合位点的无功能酶蛋白。CYP2C19m2主要是CYP2C19基因外显子4的第636个碱基处的突变(G—A),使本来为色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合成提前终止,该蛋白因缺乏血红素及底物结合区而无活性。Shi等在对肺癌患者进行CYP2C19等位基因分析中发现,CYF2C19PM与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从而推测CYP2C19参与了肺癌致癌物的灭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当CYP2C19酶活性降低时,这些致癌物在体内代谢减慢,从而导致其在体内堆积,增加了致癌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问和数量,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风险。

2.3CYP2D6CYP2D6是异哇胍羟化酶,在肝脏、肺、胃肠道、肾和大脑中都有表达,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2q13.1。

因其能激活烟草中的亚硝胺等前致癌物,所以CYP2D6可能涉及吸烟引起的肺癌变化过程。但是CYP2D6多态性、吸烟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却常常相互矛盾。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民族的人群,其遗传背景会有一定差异,从而可能影响CYP2D6与肺癌风险的关系。目前已经发现80余种突变等位基因,以CYP2D6*n表示。CYF2D6表型和基因型有显著的种族差异,亚洲人尤其中国人中常见CYP2D6$10等位基因,即CYP2D6外显子1和9分别发生C188-T和G4268-C突变,造成Pr034-Ser和Ser486-Thr氨基酸取代的等位基因。Yanz等发现non—T188/T(包括C188/T和C188/C)基因型和non—C4268/C(包括G4268/G和G4268/C)基因型与肺癌有中度的相关性。而T188/T或C4268/C基因型在不吸烟或吸烟较少人群中是保护因素,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癌易感性。

2.4CYP2EICYP2E1是二甲基亚硝胺D-脱甲基酶,该酶主要在肝脏表达,也在肺、肾中表达,可被乙醇等化合物诱导,参与亚硝胺及其前致癌物N一亚硝基二甲胺和N一亚硝基四吡咯烷的代谢。

CYP2E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3一ter,共有11413个碱基对,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CYP2E1遗传多态性最常见的是5’区的PstI/RsaI多态和内含子6的DraI多态。这些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甚至地区差异。多项研究已明确表明CYP2EIPstI/RsaI与肺癌发生风险有密切关系,但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ZhanP等2009年做的Meta分析表明亚洲人携带CYP2E1PstI/RsaIc2/c2和el/e2+c2/e2基因型个体比携带el/el基因型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在混血人种中只有c2等位基因(el/e2+e2/c2)携带者才具有发生肺癌的高风险。而在白种人的遗传个体中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WangY等做的Meta分析则发现携带CYP2EIPstI/RsaIel/e2和cl/c2+c2/c2基因型个体,其肺癌的发生风险会降低,而且在亚洲人中也是这样。他们还发现CYP2E1DraIcc和cc+cd多态性是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2.5CYP3A4CYP3A4在人体肺中表达,并且与烟草致癌物的代谢有关。CYP3A4。1B等位基因能够增加SCLC的发病风险。

2.6CYP2A6CYP2A6是介导大部分尼古丁代谢灭活的人体肝酶,CYP2A6的基因变异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构和功能来增强或减弱酶的活性。CYP2A6基因多态性能增强与烟草有关的肺癌的易感性。

2.7CYPlB1和CYP2A13CYPlB1参与多环芳烃的代谢,在肺癌致癌物质顺式和反式-7,8-二氢苯并[a]芘异构体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YP2A13在人的呼吸道表达,是参与亚硝胺活性代谢最有效的酶。FukamiT等首次研究发现CYP2A13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著增加,这种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TimofeevaMN等发现CYPlB1和CYP2A13基因型可能均与女性早期肺癌的易感性有关。

三、CYP450与肺癌的治疗

3.1CYP450与抗癌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药物代谢酶在药物的代谢解毒、代谢活化中起重要作用。CYP450催化结构上不相关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通过分解代谢使药物失活或催化前体药物使其活化。例如肺癌化疗常用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和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A)等烷化抗癌药物需要CYP450的代谢激活才能转变为细胞毒剂,参与CPA和IFA代谢活化的CYP450主要有CYP286、CYP3A4及CYP2C9等。CPA和IFA经过CYP450的催化代谢后有两条代谢途径:一条是4-羟化作用产生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剂4-羟基化合物,另一条是产生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N-去氯基化合物。

3.2CYP450与肺癌化疗个体化化疗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疗效和毒性反应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个体对药物在吸收、分布,尤其是转运和代谢方面不同引起的。CYP450基因多态性是药物代谢速率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CYP450与肺癌化疗个体化关系的研究。例如:Kumar等通过定向改变CYP2BI的基因型以增强其对CPA和IFA的代谢活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CYP3A4是参与长春瑞滨(VinorelbineVRL)肝内代谢的主要酶,它通过CYP3A4特有的抑制剂底物——三乙酰竹桃霉素和抗CYP3A抗体发挥作用来抑制VRL的生物转化。CYP19即芳香化酶,OyamaT等研究发现64%的日本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绝经后女性患者几乎都表达CYP19,除肿瘤分期外,CYPl9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参数及其它CYP450的表达无关,这说明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是绝经后NSCLC女性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研究表明CYP24参与1,25-OHD3的代谢,经常表达于NSCLC细胞,而1,25-OHD3能限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潜能,肺部肿瘤中CYP24A1表达的增加可能会限制1,25-OHD3的活性,这说明CYP24A1可能是肺癌治疗的一个可选择的靶向基因。

四、CYPs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色素范文篇6

1.1生理、心理的作用

长久以来,由于色彩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色彩产生出不同的认知反应。就如同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温暖的火光及阳光,看到绿色就会想到生机勃勃的希望。由于园林景观是有人来观看和感受的,所以景观的色彩组合必须考虑人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感受。

1.2保健、康复的作用

随着快节奏的都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逐渐增大,拥有职业病、心情焦虑、沉重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迫切的需要在倍感压力的城市之中寻找自然之色,所以园林景观成了人们经常留恋的地方,呼吸自然的色彩,放松心情,可以减轻一定的病痛或痛苦,色彩也具有保健康复的功能。如红色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血液循环;绿色具有镇静作用,对昏厥、疲劳和消极情绪均都有克服作用。

1.3识别的作用

园林景观中,色彩可以用来作为标识,区分不同建筑物和小品的手段,显示其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如同交通中的红绿信号灯一样,色彩的识别功能,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1.4文化的作用

园林景观的色彩受制于民族、地域、宗教、民俗等习惯,体现了一种文化象征,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其发挥的作用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

1.5美感的作用

色彩的美感能第一时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这也是色彩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在园林景观运用的主要目的。通过色彩的合理布局可以将景观构成的元素,如地面、水面、植物、小品、建筑物等,在视觉上形成对比与平衡效果,塑造出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不同的美学理论,就会造就不同的色彩观念,也会衍生出不同的园林设计方法。

2中西方的色彩差异

西方对色彩的认识,在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印象派画风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从过去的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运用更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方法设计不种语言风格的色彩。由于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的革命,西方艺术设计多以宗教和科学为中心,反映的主要对象是上帝、自然、物质利益和权力等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如:西方文化中“天人相抗”、“人我对立”、人与上帝皆是主、客体两分、对立,并且注重科学精神。特别是在现代艺术中,西方更重视个人风格和艺术个性,以风格来代替格调的审视,以“新”作为评价作品的主要标准。中国设计艺术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多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体现人的内在世界,讲究“天人合一”“、人我一体”的主客体合二为一的理念,更注重艺术精神。但是,随着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以及对美学的淡泊疏忽,中国人对色彩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明显处于无意识或可有可无的阶段,这直接导致了色彩人才的欠缺,也使得园林设计中随处可见许多色彩垃圾和色彩污染。虽然现在我们的园林设计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我们本身还没有形成有特色的色彩观,这都造成了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落后。人类思想意识越成熟,对社会文明与环境的要求就越高,离真、善、美的境界就会越近,而色彩之美,也成为了人间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真善美的内心道德的一种直观体现,所以提高色彩设计艺术水平势在必行。

色素范文篇7

由于碳黑属于石墨型晶体结构,因此,它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不溶于水、油和一般溶剂;耐热、耐酸碱、耐氧化;不容易与其他物质起反应。又因碳黑的晶体小,具有连续吸收包括紫外光在内的所有光波的性能,所以能呈黑色。当碳黑颗粒的直径介于0.2mm~0.4mm,接近入射光波长的一半时,能最大限度地散射各种光波,从而防止和避免了各种光对其结构中化学键的破坏,因此碳黑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另外,碳黑还是一种优良的光稳定剂;这是因为碳黑具有深黑颜色,几乎能把光全部吸收,从而使光不能进入纸张纤维内部,起到屏蔽作用。因此,碳黑是字迹色素成分中最耐久的一种。常用字迹材料中以碳黑作为字迹色素成分的有墨、墨汁、碳素墨水、黑色油墨、黑铅笔等。颜料是一种不溶于介质的有色或白色的细小颗粒物质。它与所要着色的材料没有亲和力,是通过其颗粒分散于被染色的材料中而使此材料产生颜色的。因此,其着色力主要决定于其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以及它在被着色介质中的分散性。颜料的耐久性能好,耐晒牢度一般为5~6级,最高可达8级。颜料要求具有适当的遮盖力,适当的着色力,高的分散度,鲜明的颜色和对光的稳定性等。根据来源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两类。天然颜料有矿物性的,如朱砂、红土、雄黄、铜绿等;有动植物性的,如藤黄、胭脂虫红等。合成颜料种类很多,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种。无机颜料有钛白、红丹、铁蓝、铅白、锌白、铬黄等;无机颜料的比重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耐溶剂性都比有机颜料好,但颜色不如有机颜料鲜艳。碳黑原本也是一种无机颜料,但由于它的性能大大优于其他颜料,所以,被列为最耐久的色素。有机颜料有各种色淀、酞菁颜料、金属铬合颜料、喹吖啶铜颜料、异喹吖啶铜颜料等;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相比,它的比重小,表面积大,透明性好,着色力强,但耐光性差,在光的作用下容易退色,有水渗或油渗现象;因此它的耐久性不如无机颜料。以颜料作为色素成分的字迹材料有彩色油墨、蓝黑墨水、红蓝铅笔、印泥、科技蓝图铁盐线条等。染料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耐酸、不耐碱,易溶于水、油和醇等有机溶剂。耐光性差,耐光坚牢度一般在4级以下,所以以染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光化反应。有的染料遇光时还会产生光敏氧化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纸张纤维氧化过程加速,特别是在空气潮湿时,损害更会加剧。总之,染料是字迹色素成分中最不耐久的一种,其退变主要是共轭双键结构在光化学反应变化过程中,因发色体系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所以以染料为色素成分的档案文献字迹材料应注意防光、防潮湿、防高温、防酸碱、防污染等。用染料作为色素成分的字迹材料有红墨水和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科技蓝图重氮盐线条等。

二、字迹色素的转移方式

字迹的耐久性除了与色素成分的耐久性有关外,还与色素成分与纸张的联结方式是否牢固有关。郭莉珠将字迹色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分为结膜方式、吸收方式、填充或黏附方式,金波则概括为结膜和吸收方式、吸收方式、黏附方式。结膜、吸收和黏附三种方式是主要的,不少字迹色素成分的转移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如油墨、墨汁、印泥等。结膜方式:字迹色素成分分散在薄膜之中,薄膜靠分子间力与纸张结合,在纸张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种结合方式称为结膜方式。结膜方式是一种独立的字迹色素转移方式,但往往与吸收方式同时发生,如墨、墨汁、油墨、印泥等。吸收方式:字迹书写在纸张上,干燥后并未形成薄膜,色素成分只被纸张纤维间的毛细管吸收从而被纸张纤维吸收,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吸收方式。这种结合方式耐摩擦,但易发生油渗或水渗现象,是比较耐久的结合方式。以吸收方式转移色素成分的字迹有:墨水、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科技蓝图线条材料等。黏附方式:当字迹书写在纸张上时,字迹材料中的色素成分是以固体状态、靠机械摩擦力与纸张接触后,既未在纸张表面形成薄膜,也未被纸张纤维吸收,而是在纸张纤维间的大空隙内机械地附着,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黏附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不易渗化扩散,但不耐摩擦,字迹容易消失。所以是不耐久的结合方式。以黏附方式转移色素成分的字迹有铅笔。

三、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综合评价

色素范文篇8

[关键词]逻辑思维;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光反应;暗反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内容显示,近50个国家500多位教育家强调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总共有16项内容。对这16项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其中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位居第二。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在此,将逻辑思维贯穿课堂教学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习能力。

一、关联所学,要点明晰

前面已经学习过细胞呼吸,知道了细胞呼吸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合成ATP,为细胞中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启发学生思考: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能量守恒原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掌握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回答出有机物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并认知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由光能转化而来的。此外,要探究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需要回顾细胞器译介教学中有关叶绿体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向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认识到光合作用与色素有着重要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内容前面的知识,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能量和物质的来源,追根溯源,逐渐进入本节探究的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入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对叶绿体的结构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忆巩固前面学习的叶绿体相关的内容,将前面一笔带过的色素重新提到关注点,进一步探究色素的相关内容,引出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引问而探

1.色素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实验步骤:(1)取材:称取5g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2)研磨:将氧化硅、碳酸钙放入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充分研磨。(3)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4)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紧。2.色素分离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实验步骤:(1)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并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个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2)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两次。(3)色素分离。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或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4)观察现象。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色素带。[设计意图]课本上的实验在阅读之后,会让人觉得复杂无头绪,并且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具体情况。通过将探究色素的实验分成提取和分离,按照一定的探究逻辑,让学生一步步探究关于色素的内容,并将抽象复杂的知识通过实验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色素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实验而取得,并且能够理解消化,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3.色素相关内容铺陈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从滤纸条上观察到色素的具体情况: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高低,致使在滤纸条上出现不同高低的色素带;色素的含量不同,致使滤纸条上出现不同宽度的色素带。根据不同色素的颜色、含量,引发学生思考。正由于叶绿素a和叶绿色b的含量最多,且它们是蓝绿色和黄绿色,所以叶子呈现出来的是绿色的。通过此知识往后延伸,当天秋天来临的时候,叶绿色不断分解,叶绿素含量降低,叶子呈现的便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叶子泛黄。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人类需要补充能量,植物同样需要补充有机物,于是在植物体内聚集了可溶性的糖,而可溶性的糖又转化成了花青素,所以叶子变红。色素并非只有它的物理作用,向外界展现出它的颜色有更重要的作用,即在光合作用里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色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这两点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色素有传递光能这一功能,还是比较费解的。通过几种色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传递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疑惑,让他们更加坚信色素的内部变化引起了客观的现象,并且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色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色素的功能,为前面光合作用如何转化光能并生成有机物提供了一个阶段性的答案。

三、史学探秘,延展思维

通过一个个科学探究史,不断填满光合作用反应的材料、条件、产物,让学生理解探究历程,并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种物质的参与缘由。教师说明VanHelmont的实验过程,即将一株2.3kg的小柳树种植在98.8kg的干土中,用雨水浇灌五年,长成重76.7kg的植株,而土壤减轻0.1kg,由此得出结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生长所需的物质的。此时,教师可以在板书中填补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中的反应物H2O。紧接着通过1771年的普利斯特利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可更新空气。顺着科学史的进程展示1779年英格豪斯实验,进而说明只有在阳光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填补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反应条件需要在光照下。然后,教师引入1785年化学家发现空气的组成,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再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提示学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最后,用1864年萨克斯实验说明结论: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如此一来,填充完善光合作用反应式。[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科学史,运用填补法让学生慢慢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对于光合作用的具体反应过程和步骤学生就能清楚理解,更好地掌握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四、反应解析,深度理解

通过科学史的探究,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此时,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过程,不仅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更通过具体反应阶段掌握反应式中元素的来源与去路。这样,在光合作用之中,学生会好奇我们所探究出来的反应式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路,并且也想探究光合作用是否分步骤进行。引入材料:鲁滨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通过鲁滨和卡门的实验,我们找到了O2的来源,并通过该过程掌握光合作用产生O2的光反应阶段,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个突破口,结合光合作用反应式,我们能推算出每一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通过氧元素的同位素标记法掌握氧元素的转换过程,引导学生对其他元素转换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一步探究。最后,引入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实验,说明卡尔文循环的过程,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而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设计意图]以光合作用方程式入手,探究元素的来源与去路,并一步一步揭开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的过程一直都是高中必修一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能让学生从逻辑出发,深刻掌握整个反应过程,便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光合作用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重点内容,前面是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学生了解了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通过前因后果一点一点击破,让学生立刻转换到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并通过已有知识不断回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内容,从而引入叶绿体的内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色素的功能,然后又引入探究光合作用的具体内容。通过知识点的环环相扣,不断解释前面的内容,并更新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有明确的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刘恩山.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来源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0,45(02):37-39.

[2]刘恩山,刘晟.核心素养作引领注重实践少而精——《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与特色[J].生物学通报,2017,52(08):8-11.

色素范文篇9

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色素沉着机理研究的不断总结深入,外用脱色剂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按作用机理将外用脱色剂大致分类综述如下:

一、酪氨酸酶(TYR)活性抑制剂

TYR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对TYR活性的调节,可直接影响黑素的合成。

氢醌:氢醌是最常用的脱色剂,它对TYR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治疗各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常用浓度为1.5%-4%[4],但过度使用会产生褐黄病[2]。Amer等[3]用4%的氢醌霜和广谱遮光剂联合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和雀斑(疗程12周),好转及显著好转分别为89.5%、75%和44.4%。氢醌还可以与维A酸和(或)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黄褐斑[4,5]。值得注意的是,氢醌有高度诱发突变及细胞毒作用[1]。

Bolognia等[6]用黑素瘤细胞(melanomacell)株研究发现D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或胱胺与氢醌合用增强醌对TYR活性或黑素形成的抑制作用。5%的BSO与2%或4%的氢醌合用对C57BL鼠的痛部皮肤的毛发色素具有协同减退作用。Bolognia等认为将来可能会用BSO/氢醌或胱胺/氢醌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皮肤病。

熊果甙[7]:熊果甙是从植物熊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它是一种安全而温和的外用脱色剂。在非中毒浓度下它对TYR活性有可逆的抑制作用,但对TYR的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临床上用3%的熊果甙洗剂、霜剂等对28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了试验性治疗,每日2次。3个月后皮损面积减少,着色变淡,好转及显著好转率为71.4%。

氢醌-α-糖甙[8]:该化合物对TYR活性的抑制能力与熊果甙极相似。外用氢醌-α-糖甙或熊果甙均能使豚鼠的黑素合成减少80%左右。

曲酸:曲酸是TYR活性抑制剂[2,9]。Garcia等[2]用5%果酸/2%曲酸凝胶和5%果酸。2%氢醌凝胶以脸部双侧作对比观察,治疗了39例黄褐斑患者,疗程为3个月。结果色素强度平均减少了58%。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均可用于治疗黄褐斑。

甲基龙胆酸盐[1]:甲基龙胆酸盐是植物龙胆的成分之一,它可选择性抑制TYR活性。尽管它的作用强度比氢醌弱,但它在浓度<60mg/ml时对活的黑素细胞的黑素的起始合成阶段即有抑制作用,而且无细胞毒及诱发突变作用。它被认为是一种极可能替代氢醌的新的脱色剂。目前甲基龙胆酸盐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L-抗环血酸-2-磷酸镁(VC-PMG)[10]:研究表明,维生素C能通过减少邻醌类物质而抑制黑素的产生,可能黑素形成的多个氧化步骤有抑制作用。由于维生素C水溶液状态中不稳定,后来合成出VC-PMG。VC-PMG在肝或皮肤中被水解成维生素C而发挥药理作用,它直接或间接抑制黑素形成。用KHm-1/4人黑素瘤细胞与1%VC-PMG培养3天,黑素形成被抑制约48%±5%,而对细胞的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10%的VC-PMG霜治疗了34例黄褐斑、雀斑等患者,结果表明、19例患者有效或较有效。

壬二酸[11]: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表明、壬二酸对功能亢进的黑素细胞的TYR活性、线粒体酶和(或)DNA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对很多色素增多性疾病有治疗作用。Graupe等治疗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组单用20%的壬二酸霜,另1组将20%的壬二酸霜与0.05%维A酸霜联用,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使用广谱遮光剂。结果表明,20%的壬二酸霜不管单用还是与0.05%维A酸霜联用,好转及显著好转率均达到73%左右,但联用,好转率(34.8%)明显优于单用组(5.3%),而且前3个月的色素沉着的减退作用也明显快于单用组。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一般都很好,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皮质类固醇:Kanear等[12]用0.05%的丙酸氯倍他索霜与遮光剂联合治疗了19例黄褐斑患者。其中3例因出现局部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于第4周终止治疗,另7例使用6-8周后色素清除率即达80%-90%。但疗效不巩固,停药4-6个月后又恢复原状。皮质类固醇的脱色机制不甚明了。有人认为它能阻断TYR[13],Kanwar等则用皮质类固醇可能抑制黑素细胞的代谢产物的分泌而对黑素细胞无破坏作用的观点解释其疗效短暂的原因。由于皮质类固醇具有见效快的优点,该作者提出先用皮质类固醇治疗8周。再用其它脱色剂维持治疗的设想[12]。

Feldamycin[14]:这是从Streptomycescaluas中分离出来的新的脱色剂。Feldamycin对鼠B16黑素瘤细胞的黑素聚集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5μFeldamycin对TYR活性无直接抑制作用,对TYR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也无影响,但它能增加对TYR的糖基化修饰(该糖基化修饰程度越高,TYR活性就越低)。Feldamycin是一种新型脱色剂的结构原型,由此合成出的系列类似物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蔷薇科植物提取物:Matsuda等[15]对38种蔷薇科植物的叶的5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脱色剂筛选。其中樱花和大叶佳樱对TYR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500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80.6%和79.3%。樱花和大叶桂樱对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的环节也具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00μg/ml,樱花、大叶桂樱、曲酸(对照组)的抑制率分别为34.1%、30.1%、56.4。另外,大叶桂樱对B16鼠黑素瘤细胞的TYR活性及黑素含量也有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大叶桂樱的提取物可用作皮肤增白剂。

另外,半胱氨酸、4-硫代雷琐辛、3-氨基酪氨酸、5-羟基-2-2羟甲基-γ-吡啶酮、长春花及甘草提取物等也具有抑制TYR活性的作用[8,9]。

二、兼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TYR活性抑制剂

有些脱色剂除了能抑制TYR活性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黑素生成被自由基所驱动,所以自由基清除剂可能会抑制黑素生存,具有皮肤增白作用的生育酚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就是公认的自由基清除剂[9]。

小构树素F[9,16]:小构树素F(KazinolF)是从植物小构树根皮中提取出来的,其化学结构为5-[3-]2,4-二羟基苯基)丙基]-3,4-二(3-甲基-2-丁炊烯基)-1,2-苯二酚,它对TYR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维生素C、曲酸及氢醌作比较,其IC50分别为0.396、70、10和5.5μg/ml.小构树素F还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与α生育酚、维生素C作比较,SC50(清除50%自由基所需的浓度)分别为6.7、9.5、3.3μg/ml。小构树素F能减退豚鼠皮肤的色素,对人类皮肤无激惹现象,它是一种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的脱色剂。

杨梅提取物:Matsuda等[17]发现杨梅叶和皮的50%乙醇提取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TYR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73.7%,对照组曲酸(10μg/ml)的抑制率为98.5%。从杨梅的叶中分离出3个黄酮醇化合物(槲皮素、杨梅树皮素及杨梅树素-3-O-鼠李糖甙),其中槲皮素抑制TYR活性的能力最强,浓度在50μg/ml时,其抑制TYR率达67.7%。两种杨梅提取物还具有SOD样作用,在50μg/ml浓度时,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所产生的超阴离子的抑制率为70%-80%。结果提示,杨梅叶和皮的提取物可以作为皮肤增白剂使用。

熊果属植物提取物:Matsuda等[18]对6种熊果属植物叶的50%乙醇提取物研究后发现它们均有抑制TYR活性的作用,其中Arctostaphylospatula和A.viscida提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32.9和144.2μg/ml,对照组熊果甙>5.0mM,曲酸为0.0207mM。此外,该两种提取物还具有很强的SOD样作用,其IC50分别为15.8和16.0mg/ml,对照组熊果甙>l0.05mM,SOD为0.02U/ml。结果表明,熊果属植物(尤其是A.patulat和A.uiscida)叶的提取物可用于皮肤增白。;

三、遮光剂

紫外线是引起黑素增加的因素之一,其中又以中波红外线(UVB)最为重要[1,19]。UVB会使活性氧组分增加[13],黑素合成能力增加。遮光剂具有吸收、散射及反射紫外线的能力,能减少上紫外线的有害影响[9,19],它常与其它脱色剂联合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3,5,11,12,21]。遮光剂包括物理遮光剂和化学遮光剂两大类。近年来,遮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遮光剂方面。

对氨基苯甲酸(PABA)酯类[19]:PABA能选择性吸收UVB,其主要优点是能透过角质层和作用持久,但对衣物着色,且引起皮肤干燥、紧张、刺痛感甚至产生过敏等副作用。通过对PABA的酯类衍生物的研究,筛选出Padimateo,该化合物对衣服不着色,很少发生接触性皮炎,而且制剂的相容性特别好,它是目前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化学遮光剂。

肉桂酸酯类[19]:肉桂酸酯类能选择性吸收UVB。2-乙基已基对-甲氧基因肉桂酸酯为欧洲最常用的肉桂酸酯,一般浓度为2%-2.5%.

邻氨基苯甲酸酯类[19]:能选择性吸收长波紫外线(UVA)。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孟基酯和高孟基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酯等。

二苯甲酮类[19]: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二羟苯甲酮、sulisobenzone和羟苯甲酮等。它们主吸收UVA。为了扩大波谱吸收范围,邻氨基苯甲酸酯类和二苯甲酮类化合物通常与肉桂酸酯类联合使用。

褪黑激素:最近,Dreher等[22]报道了褪黑激素,α生育酚、维生素C合用对人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又有遮光作用,褪黑激素既有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又有遮光作用;α生育酚具有抗氧化、紫外线的作用;而维生素C则具有再生生育酚的功能。据此褪黑激素(尤其是上述三者合用)可能会成为新的遮光剂。

四、黑素细胞毒类

4-羟基苯甲醚:该化合物可能是通过选择性地引起黑素细胞中毒而引起脱色作用。单用时需要较高浓度,对皮肤刺激较大。Nair等通过两种Yucatan微型小猪色素过度沉着模型的研究,发现低浓度的4-羟基苯甲醚(4%)和维A酸(0.01%)在治疗皮肤色素过度沉着时有协同作用。产生协同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很有可能不只是一种作用机制参与。

N-乙酰基-4-S半胱胺基酚(NASC)[4]:与氢醌相比,NASC具有性质稳定、疗效好、对皮肤刺激少等优点。它对活动性黑素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但休眠期的黑素细胞及黑素细胞前体增色无此作用。临床应用4%NASC水包油霜剂疗`12例黄褐斑患者,结果8%完全消失,66%明显改善,25%中等程度改善。

五、影响黑素的输送与消除类

维A酸:维A酸对表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文学广泛的作用。它可加速细胞的更替,减少表皮通过的时间,从而使黑素细胞的黑素体不能有效的输送到角朊细胞中,导致色素沉着减轻。用高浓度(0.25%)的全反式维A酸溶液治疗了50例色素增多症、黄褐斑等患者,经典的高分辨相显示第4周色素沉着开始减轻。在常规浓度下(0.01%-0.1%)起效非常缓慢[24]。临床上常与其它脱色剂联合使用[4,5,11,23]。

亚油酸和α亚麻酸[20]:不饱和脂肪酸对由UVB诱导产生的棕色豚鼠皮肤的过度色素沉着具有增白作用。在使用前后,用比色计测定过度色素沉着部分的L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亚油酸的作用强于α亚麻酸。而用B16黑素瘤细胞试验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对TYR和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同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的数目成正比,即α亚麻酸的作用比亚油酸强。在加入生育酸对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可能同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易被氧化的性质有关。研究还发现亚油酸、α亚麻酸都能加速角质层的更替,其中亚油酸的作用比α亚麻酸强,这可部分解释为什么亚油酸的增白作用会超过α亚麻酸的作用。

另报道,胎盘蛋白、壬二酸等也有加速消除黑不经的作用[9]。

六、化学剥脱剂

果酸:果酸有加速皮肤更替的作用[2]。低浓度的果酸有降低表皮粘合力的作用,高浓度时则引起松解,通过创伤表皮再形成能去除色素沉着和表皮损伤[1,21]。Lim等[21]对1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患者脸部双侧均用含10%果酸及2%氢醌的霜剂外搽,其中一侧加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结果表明含10%果酸及2%氢酯的霜剂对黄褐斑有改善作用,加用果酸剥脱疗法一侧效果更好,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该作者认为果酸剥脱术可用于黄褐斑的辅助治疗。

Jessner溶液:Jessner溶液为含雷琐辛、水杨酸及乳酸的乙醇溶液[25]。Lawrence等[5]用Jessner溶液和0.05%维A酸及4%的氢醌联合治疗了16例黄褐斑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遮光剂。剥脱治疗开始前用0.05%的维A酸治疗(晚间使用)1-2周,然后用剥脱剂连续脱3次,每月1次,左脸用Jessner溶液,右脸用70%的果酸作阳性对照。间隔期间(结痂后)外搽0.05%维A酸,每日1次及4%氢醌,每日2次。治疗前平均黄褐斑的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为13.7±9.44,治疗后该指数下降为5.09(P=0.0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七、其它

另报道,蛋白激酶抑制剂(如tranexamicacid)、蛋白多糖、紫芝及Ganoderma的提取物、甘草酸、半胱氨酸等对皮肤也有增白作用[8]。

八、结语

近年来,国外对外用脱色剂的研究的发展很快,特别是一些新的天然产物和已各有脱色剂的衍生物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和开发出有特色的天然外用脱色剂。另外,临床上渐倾向于联合使用多种脱色剂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参考文献

DooleyTPetal.DermatolTrea,1997;8:275-279

GarciaAetal.DermatolSurg,1996;22:443-447

AmerMetal.InTJDermatol,1998;37:433-453

JimbowKetal.ArchDermatol,1991;127:1528-1534

LawrenceNetal.ArchDermatol,1997;36:589-593

BologniaJLetal.BrJDermatol,1995;133:349-357

MaedaKetal.JPharmacolExpTher,1996;276:765-769

FoxC.CosemticsToiletries,1997;112(7):67-84

LeeO-eticsToiletries,1995;110(10):52-56

KameyamaKetal.JAmAcadDermatol,1996;34:29-33

GraupeKetal.JDermatolTreat,1996;7:235-237

KanwarAJetal.Dermatology,1994;188:170

NordlundJJ,DermatolClin,1988;6:185-192

色素范文篇10

1.1基本资料

激光美容技术包括了不同系列的治疗方式,通过传递将光能送达皮肤表面治疗由日光照射而引起的一系列皮肤病损和面部皮肤老化。从根本上来说,可以将激光治疗定义为两种类型,剥落性与非剥落性方法。饵激光和CO2激光就是典型的剥落性激光,这种激光可以气化表皮以及真皮浅层(乳头层)。他们产生的光会被组织中含有的水强烈吸收,从而引发生物学效应,仅在只有几微米很浅的组织中产生热,使组织内温度急速提高形成组织气化[4]。在这一瞬间产生的热量和在突然间形成的蒸汽使得组织压力波扩张突然,进而加速组织剥落的效应。去除真皮浅层和表皮层,更准确说是真皮乳头层的中部可以使用这一技术。CO2比起饵激光更具有穿透力,能够传递给皮肤浅层更多的热量。这两种治疗方法效果都很好,但是治疗后都需要1~2周的恢复时间,有时还会出现色素沉着,感染及迟发型色素脱失,所以要把握治疗时的适应证,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表明远期效果要优于短期内的效果。在接受剥落性激光有时需要配合局部麻醉,复杂的病例会使用神经阻滞麻醉,鉴于这一问题,其应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随着设备的先进性,其临床价值会得到体现。相较于剥落性激光带来的危险因素和不良反应,非剥落性激光在不破坏皮肤屏障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带来的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小,所以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治疗效果上却不及剥落性激光。非剥落性激光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是一种技术,还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主要以逆转真皮基质成分(例如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弹性纤维、轴多糖以及胶原纤维)、血管扩张以及表皮色素的变性的结构性损伤为其目的[5]。

1.2方法

激光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激光美容及脱毛、血管性疾病、良性皮肤增生性疾病、色素性疾病等。运用以上几种疾病探讨激光技术的应用。光化性角质病可能是导致表皮质地粗糙的原因,螨虫性毛囊炎也会造成毛孔粗大。选择性光热作用是激光脱毛的原理。毛干和毛囊中具有丰富的黑色素,分布在毛球基质的细胞之间,同时会向毛干结构中转移,激光可以把黑色素作为靶目标进行精确且有选择性的脱毛治疗。激光能量在被黑色素吸收后,温度会急剧升高,破坏周围毛囊组织,达到脱毛效果。在新的分类中,将血管性疾病分为了脉管畸形和血管瘤[6]。利用激光可以治疗血管性疾病中的血管瘤和微血管畸形。治疗的原理是在选择性光热作用下,由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光热作用产生的充足的脉冲能量以及特定波长,脉冲宽度要小于组织热弛豫的时间。通过激光治疗到达皮肤的真皮层中,对于表皮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深层次的血管畸形难以进行有效地治愈。对于这类疾病,包括瘢痕、睑黄瘤、皮脂腺病、脂溢性角化、皮赘以及汗管瘤,其首选治疗方式是饵激光和CO2激光。分为色素增加性疾病和色素性疾病减退性疾病。色素增加性疾病包括局限性的浅表色素增加,例如老年斑、咖啡斑、雀斑、黄褐斑等;局限性真皮色素增加,例如伊藤痣、太田痣;外源性色素增加,例如纹身等。两种技术都可以治疗这类疾病,通过在纳秒范围内生成的光能照片声学起到破坏色素病变的效应,另外还可以使用在毫秒范围内产生的脉冲光。

1.3效果判定

通过了解多种激光技术原理,掌握其临床使用原则,为解决患者的不同皮肤问题提供依据和指导。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