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3:20:34

三促进范文篇1

一、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乡党委召开了“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专题研究部署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抓好了学习培训,组织乡、村、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县、乡两级开展“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乡各蹲点领导下到挂点村召开了学习体会大讨论和座谈会,深入调研、掌握信息。同时,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各进村路口、人员密集区域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做到宣传动员全覆盖,不断深化干部和群众对活动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大格局、大氛围,明确将“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作为全乡党建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

二、摸清底数,结对精心安排

一方面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对活动全体参加人员和联系服务对象这两大群体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人员资料信息档案库;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联点、联村、联户的要求,与县挂点领导和部门充分沟通,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分类别,科学合理进行结对帮扶安排。同时,鉴于我乡村(居)较多,基层组织较弱,困难和特殊群众和群体较多,而干部较少的特点,做到党政主要领导结对“三类村”和“落后村”,明确每位班子成员结对3人,必须结对一个信访对象,各机关干部结对2人,必须结对一名困难户。目前,全乡机关干部、村(居)“两委”干部共计名,共结对困难户户,其他信访户等人,切实做到乡党员干部全参与,与群众联系地域上全覆盖、各类特殊群体类别上全覆盖。

3、强化举措,保障落实到位。

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机构,组建了活动办公室以及由乡纪委牵头组成了督查工作小组。确保活动组织有力,活动效果有督促、有检查、有评判。

②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求每位干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每月不少于三次;二是要求每次走访必须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对问题进行好销号登记。

③健全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学习调研制度。创新学习交流模式,在短信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每周开展一次学习培训,要求每位班子成员每月交两例工作案例,对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进行剖析,互相交流借鉴,吸取经验,提高政策理解与把握,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共同成长。

二是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为切实将收集上来的信息和问题快速分解,得以解决,做到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干群关系和谐、基层发展稳定,我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分析,明确责任,严格操作。对信息收集人本人或本部门能办理的事情,限时办结,并做好登记和反馈工作;对超出自己工作范畴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转交转办和汇报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抓好协调与落实,信息收集人全程做好跟踪服务,确保问题得到最后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和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信息收集人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适当增加现场办公和公开处理事件次数,将处理过程向干部和群众公开,增强群众大局观念和发展意识,避免出现无理上访、影响发展的现象发生。

三是建立督查考评制度。为严防活动流与形式或变成党员干部的“独角戏”,一是实行周期性督查,由督查工作小组每周一督查、每月进行考核,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与群众建立互动模式。建立党员干部下村入户情况登记与群众互签制度,做到群众的联系表上由入户干部签名,入户干部“民情日记”上由群众对上户情况签名认可和评判实效,确保活动的真实有效;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每位参加人员进行考核打分,分出等级,对活动开展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解决问题无实效,责任不到位的,发现一次全乡进行全乡通报批评并责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进行相关组织处理和纪律处理。

此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见到实效,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达到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中心任务的完成。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乡结合“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于9月16日和28日分别举办了“中国梦*梦”青年干部座谈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培训班,同时结合公众安全感测评,9月份,结合开展了“基层大走访,深入大调研”活动,要求全乡干部转作风、接地气、摸实情、解难题,并要求各班子成员和单位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工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梳理工作状态,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目前机电排涝抗旱、诚信计生推广、信访机制探索、城镇规划和集镇综和改造等调研已日趋成熟,为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9月下旬对家庭农场46户新增审批户进行了调查走访,并通过“民情家访”在国庆期间进行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工作,对5户非法加油站进行了取缔,同时,通过分散和集中走访两种形式,妥善快速处理好了国庆期间2起人员死亡的信访案;在中秋、国庆期间,开展了大走访慰问活动216人次,赠送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共计19000余元,收集梳理各类信息和问题136条,解决实际问题81个,大力推行了村务、政务公开和示范点廉政长廊建设,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正确评判、积极参与党和政府的工作,提高党政工作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建立干群之间的信任,融洽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巩固了控违工作“双零”的成果以及滨江工业园快速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活动与各项事业的结合。把活动紧紧扎根于工作实际,防止活动和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促进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早日全面完成,切实抓好公益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质量。同时,进一步创新思路,设计载体平台和方式方法,以工作实绩保证活动的影响力。

二是追求实际效果。继续健全和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和衔接合理、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以及对活动成效群众测评打分机制,以制度压力,规范、保障活动开展的长期性,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活动的成果。

三促进范文篇2

一、开展联系村的对接。通过对接全面了解联系村的基本情况,了解村里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从资金包扶、关系协调、项目引进等方面着手,帮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开展民情家访活动。按照领导班子带头,全体干部参与的方式,组成包扶工作队,开展“入户听诉”活动,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三、开展政策宣讲。在春节人员集中的时间,采取专题讲座、入户交谈、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的重要会议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党员群众关注政策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三促进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系列重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联点联村联户的方式,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转作风、提能力为新成效推动发展,以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为我县加快构建核心增长极重要战略支点、全力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凝聚力量、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三联三解三促”活动,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工作作风得到改进。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拓宽服务群众渠道,密切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党组织。

二是党员干部得到锻炼。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手拉手帮扶、实打实办事,帮助群众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党员干部在掌握实情、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让年轻干部在丰富阅历、经受锻炼中增强素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通过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工作重心向下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是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认真了解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掌握群众诉求,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使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工作计划

县社将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要求,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下基层开展“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领导干部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10天,一般干部每年下乡住村原则上不少于15天。根据富山乡三山村实际情况,2013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三联”机制。一是科级干部联点。每位科级领导干部确定一个帮扶对象;每月至少深入帮扶对象家中开展1次工作。二是部门联组。形成部门联组、党员联户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要求职能部门党员干部与所在村组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干部联户。深入开展民情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并通过召开集中见面会、工作推进会和签订帮扶协议等形式,迅速落实帮扶项目,落实有效帮扶措施,确保今年取得初步成效,以扎实推进“三联三送三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三送”任务。一是送政策释民感,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县域发展形势、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和惠农民生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明晰县加快发展、进位赶超方向;二是送温暖聚民心,贴近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三是送服务解民难,开展送服务下乡村、进企业活动,创优发展环境。

(三)务求“三促进”实效。一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教育引导全体干部严格落实“九戒”要求,认真践行真抓实干、深入一线,艰苦奋斗。二是促进干群关系和谐,通过组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与群众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手拉手帮扶、实打实办事中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三是促进基层发展稳定。帮助基层找准影响制约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四、工作任务

活动中,全体干部要带着感情、职责、任务,真心融入,真情服务,真抓实干,切实做到“九下基层”:

(一)民情家访下基层。要逐家逐户走访,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实行销号处理;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二)调查研究下基层。要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基层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形成有见地、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政策宣传下基层。要采取专题讲座、入户交谈、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上级重要会议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党员群众关注政策形势,坚持发展信心;要重点宣讲当半我县的发展形势和项目建设、房屋征收、产业升级等各项政策,积极争取群众的拥护、理解和支持。

(四)信访包案下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信访包案等制度,主动深入到上访户、缠访户家中,摸清困难,排查隐患,耐心细致做好劝解和引导,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惠民服务下基层。要向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为群众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代办等各类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六)扶贫帮困下基层。要深入“心连心、送温暖”活动,把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与他们结对子、交朋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重点帮扶有创业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采取技术培训、就业指导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七)平安创建下基层。要主动协助所驻村排查安排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做好治安防控,积极推进平安村“平安十创”工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切实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服务,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八)富民产业下基层。要帮助农村基层用好用活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农村基层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特色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建设,并切实做好政策咨询、技术培训、资金争取、品牌创建等各项协调服务工作。

(九)文明新风下基层。要带关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励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农村建立村庄设施管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保障措施

三促进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切实增强全办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联点、联村、联户的方式,深入基层,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为我县加快构建核心增长极重要战略支点、全力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凝聚力量、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二、主要目标

紧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改进作风”的目标,组织全办干部下到农村基层一线,下到产业发展现场,力争在以下方面取得实效:

1、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36条”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自觉抵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等问题。

2、提升干部能力。提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提升依法办事,运用政策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升勇于担当,感于创新的能力。

3、密切干群联系。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摸清群众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侧重点,主动服务群众,增进干群感情,办好惠民实事。以为民服务的新举措、新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4、加强组织建设。帮助抓好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帮助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5、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关注各类隐患,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变等待解决为现场处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活动内容

1、建立“三联”机制。一是领导联点。本办科级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黄马乡岭前村,每月按要求需到联系点开展工作1次;二是部门联村。按照挂乡包村、扶贫帮困等工作安排,本办联系帮扶黄马乡岭前村,成立下村包扶工作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干部联户。深入开展民情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户困难群众有“有人访、有人帮”。

2、明确“三送”任务。一是送政策释民惑。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县域发展形势,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和惠农民生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二是送温暖聚民心。贴近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与基层群众冷暖同受、甘苦共享,凝聚发展合力;三是送服务解民难。重点帮助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抓好环境整治、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民生实事。

3、务求“三促进”实效。一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教育引导每个干部严格落实“九戒”要求,认真践行真抓实干、深入一线、锐意创新、负责担当、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作风,争当“明白人、带头人、清白人、健康人”;二是促进干群关系和谐,通过下基层访民情,强化群众观念,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手拉手帮扶、实打实办事中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三是促进基层发展稳定。在全面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基层找准影响制约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四、组织领导

经办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三联三送三促进”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暨下村包扶工作队,领导、研究、协调本办干部下基层活动推进落实工作。

五、工作任务

活动中,每个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职责,带着任务,真心融入,真情服务,真抓实干,切实做好“九下基层”工作。

1、民情家访下基层。逐家逐户走访,开展“入户听诉”活动,亲身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2、调查研究下基层。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基层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分析带有普遍性、共性的突出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形成有见地、质量高的调研报告。

3、政策宣讲下基层。采取入户交谈、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的重要会议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基层群众关注政策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加强与群众沟通,变政府主导推动为群众自觉行动。

4、信访包案下基层。主动深入到上访户、缠访户家中,摸清实际困难,排查各类隐患,耐心细致地做好劝解和引导,有效促进信访问题的就地解决,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惠民服务下基层。向基层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服务下乡、定时驻点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就业指导、代办等各类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6、要深化“心连心、送温暖”活动。把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与他们结对子、交朋友;要重点帮扶有创业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采取技术培训、就业指导、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7、平安创建下基层。要主动协助所驻村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做好治安防控,帮助完善基层维稳工作网络,积极推进平安村、平安学校等“平安十创”工作,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促进范文篇5

一、领导重视,宣传贯彻上级精神不走过场

按照县委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在挂点的三位县领导的直接指挥下,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建立了活动督查机制,制订了实施方案,安排了专项经费,并立即组织召开了全镇机关干部、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对开展“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进行详细部署。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放活动资料1.8万份,悬挂横幅30条、张贴标语200余条,把“三联三送三促进”活动作为一项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

二、精心组织,主题活动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提前做好“三抓”;一是抓思想建设,镇党委班子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每个班子成员“红红脸、出出汗”,并由班子成员在各分管的单位和支部分别组织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开展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的开展收集和社情民意。二是抓机关建设,制定了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签到制,在每个班子成员门口制作告示牌,公布电话号码。建立健全了干部作风督查机制,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值班和考勤签到的落实情况,检查有无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等问题。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所有支部书记进行述廉述职,镇纪委牵头对全镇各村财务进行了审计,设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组织全镇村小组以上集中观看党员教育电影《第一书记》和《建国大业》,树立了“廉洁不廉洁、群众说了算”的廉政意识。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带头,从9月10日开始,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和联系情况,建立教活动联系点,带头走村访户,全镇机关干部、村委干部共计383名,共结对困难户397户,特别是在中秋、国庆期间,就开展了大走访慰问活动621人次,赠送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共计28000余元,梳理出群众反映的问题128个,解决实际问题63个。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走访服务活动动态,将各支部(单位)走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评优树模、公务员考核和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品牌效应,“好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全镇2200余名留守儿童、1300余名空巢老人全部建立了信息台账和档案,并定期开展了送温暖活动。活动的开展将“美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入了制度化、常态化,两节期间,全镇各处都出现了“好人”建设“美丽”的身影,共清除垃圾近130余吨,生猪污染然治理得到老百姓普遍的支持,蚯蚓生态养殖产业链正在形成。

三促进范文篇6

一、行政工作“三促进”活动的主要目标

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坚强保障。全县政府系统要围绕发展大局,良好的政务环境。加强学习促进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依法行政促进行政为进一步规范,健全制度促进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推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执行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上下创造一个开放、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继续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二、迅速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

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全县政府系统要认真总结学习改革开放30年和先进县(市、区)经验,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当前,要以深入查找、剖析和解决全县政府系统各级干部思想领域存在突出问题为重点,切实做到六破六立”即:破除小胜即喜的自满思想,确立慢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破除封闭自守的狭隘思想,确立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破除无所作为的畏难思想,确立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本位思想,确立放眼长远的大局观念;破除敷衍应付的消极思想,确立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坚决破除“见物不见人”片面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同时,要把解放思想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着力突破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有效推进农民增收、旧城改造、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切实改变全县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现状,真正达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

三、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陕西省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办法》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严格行政执法,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1积极推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

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快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大工作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3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完善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

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4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不得滥施处罚。

不得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收费。5属执法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任何部门未经县政府批准,6认真落实“20个平静工作日”制度。不得随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投资者的生活秩序。

违纪资金一律全数收缴,7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当事人员一律从严处理,责任单位一律公开曝光,积极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自主创业、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增强法制观念,8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方面的监督检查。依纪依法开展工作。

四、全面提升政府机关行政效能

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机关行政效能是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建设西部最佳投资环境为目标。为企业和市民创造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确保取消和调整的每一项审批事项落到实处。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设立依据进行彻底清理,3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和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的要求。有效遏制利用审批权谋取私利、乱收费等现象。

机关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衔接工作事务或咨询、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4继续落实首问负责制。做到热情周到首问必答、负责到底。

全面公开项目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5严格执行行政公示制、标准化服务承诺制和审批限时制。

编制办理手续应具备的条件、所需材料及内容须知说明和材料的规范样本等,6有关行政审批部门要根据审批事项类别。使办理者能够清楚明白地一次性提供相关文本,确保尽快办理完毕。

任何职能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办公;对特殊急办事项,7法定工作日内。节假日预约办公。

三促进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化“执审为民”的理念,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二、活动内容

此次活动的范围为全局审计机关所有工作人员。活动内容为强化审计监督、做好“三项服务”、实现“三个促进”,具体包括:

(一)服务群众,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全力开展好五项民生资金审计,加强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宅维修基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审计监督,加大对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等违纪违规问题和重大案件线索的查处,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群众切实利益。

(二)服务被审计单位,促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全力做好服务被审计单位“十百千”,即:加强审计分析,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建章立制十个;加强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培训,按照市审计局统一部署,培训全县财会人员百人;走出机关,主动上门送法规、送政策,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掌握财经法规,赠送财经法规一千份。

(三)服务全局干部,促进审计质量整体提高。切实做好服务全局干部“一二三”,即:加大全局审计队伍培训力度;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现场实施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运用指导,加大计算机审计分析技术支持,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严格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规范的执行;建章立制,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作风,规范工作秩序,强化机关制度化管理。

三、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3月下旬)

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活动方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一监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上来。充分利用门户网、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宣传设施,组织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至9月)

全局干部按照本方案“一监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落实各项活动任务,并将本活动相关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审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3.总结提高阶段(10-12月)

认真总结开展“一监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全局干部职工比先进、拼实效,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优质服务的良好态势。组织开展“回头看”,看“执审为民”理念是否入脑入心、是否体现在每个岗位、是否落实到每项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执审为民”理念;注重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激励人,促进以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服务水平。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一监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钱光江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任务分解,切实担当起领导责任;责任股室主要负责人为落实项目的具体责任人,切实将各项任务抓紧抓实;各股室要各司其职,分头落实,做好配合。

三促进范文篇8

一、目的意义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党建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载体;贯彻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有利于促进城乡党组织的协调发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有利于解决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基层和群众的现实需要,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服务于下级党组织,党组织要服务于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工作思路,以“三服务”为抓手,以“三促进”为目的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措施,积极创新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载体、新方式,建立健全各项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建设绿色和谐小康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基本原则

面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1坚持面向基层。把基层和困难群众作为服务重点,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他解决存在实际问题和困难。

标本兼治。对基层存在实际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坚持统筹兼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盘谋划,标本兼治,努力建立健全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分类指导。要区别不同情况,3坚持切合实际。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忌“一刀切”要认真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既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更要帮助他提高素质、掌握技能、勤劳致富。

注重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4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基层和群众最希望、最困难、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帮在最需要的地方,扶在最薄弱的环节,务求取得实效。

四、主要任务

采取符合实际、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狠抓工作落实,使这一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促进基层组织建设1服务基层。

夯实上级党组织的指导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和落实上级党组织指导下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指导职能。

推行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制度,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队帮扶制度。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办法和措施。促进城乡党组织协调发展。

科学论证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项目,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审批制。研究制定党建项目审批制实施办法。并为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督促指导联系点抓好党建工作,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为每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联系点。协调解决联系点存在问题、困难。

促进党内和谐稳定2服务党员。

加强动态管理,探索建立党内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制度。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财政情况允许的前提下适时给予适当调整,探索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干部工资待遇。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探索对生活困难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的帮扶措施和办法,探索建立党内帮扶机制。继续抓好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生活补贴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党内互帮互助制度;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下大力气抓好对党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使党员能够始终在各自行业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服务群众。

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新基层组织服务方式。建立党员便民服务站、村(居)民事务中心。

教育引导党员积极为帮扶对象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抓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普通群众制度。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

结合实际向群众做出承诺并切实抓好落实,继续拓展和深化承诺制。要严格按照承诺程序。力求承诺一件,落实一件,取得群众信任。

为农村无职党员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形势需要。使无职党员“有位有为”积极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

五、组织领导

涉及面广,开展“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党建活动。工作量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切实把开展好“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党建活动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体现党员先进性、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加强具体指导,1强化工作责任。县委基层办是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党建活动的主管部门。尽职尽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落实“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党建活动的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好工作方案,2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的任务要求。既要着眼于为基层、为群众服务,又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性质和党员实际,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操作性要强。

三促进范文篇9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

代化的最困难之点。解决这个问题,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农”字以外做文章,“功夫在农外”。“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的问题,现在则要从“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找出路。要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通过城市化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轨道。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各类国家的普遍规律。我们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快速推进工业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化运动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当时采取的对应之策,是严格实行统购统销和城乡分割。结果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957—1978年,21年间城市化率仅提高2.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中国基本实现城市化要400多年时间,我们显然不能再在这样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策逐步放宽,城市化速度加快。1985—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2.1亿,城市增加339个。1978—2000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由70%降到50%,城市化率达到36%(1978年是18%,统计口径有不可比因素)。2002年提高到39%。因为起点低,现在我国城市化率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也明显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这说明,在城市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专家和世界银行专家所做的研究,得出大体相同的结论:在20世纪最后20年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中,劳动力流动的贡献在16%左右,也就是1.5个百分点。大量农民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增强了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也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现在一些城市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今后二、三十年,我国还会保持劳动力便宜的优势。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十六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是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我们的预测,2000—202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5.9%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由50.9%降到30—40%,第三产业由33.2%上升到50—60%;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由50%降到35—30%,每年下降0.75到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大体上相当于过去十多年的进度,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情况是必须考虑的。

一是,我国人口多,又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转折时期,就业压力大,给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的特殊困难。这种情况决定了,实现城市化将是一个比较长的渐进的社会转型过程。按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2035年前后才能达到70%。在这个长过程中,城市化会表现出多样化的过渡形态,;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形式会多种多样,很多人不会很快同土地彻底脱离,就业困难时还会回到农村。土地是农民生计和农村稳定的基础,必须始终给予高度注意。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慎重态度。部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统筹规划,节约使用,保护农民的权益。有研究报告称,在土地转让费总额中,征地费用所占比重很低,一些地方不到5%。在不少地方,50%以上的农民上访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是县、乡收入的重要来源,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些地方建设各种“形象工程”的财源。廉价征地使农民遭受的损失,一部分变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一部分进了开发商的腰包,造成一些人的暴富;不少腐败和犯罪案件同土地转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既保证国家建设用地,又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些地方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开发,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做,从短期看,原始积累会少一些;但从长远看,工业化进程并不会放慢,相反,因为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扩大,会保证工业化更迅速、更稳妥地进行。这也是工业化的两种思路问题。除土地费用之外,还有农村教育经费,国家财税体制,以及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总的来说,要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适当向农民和农村倾斜。这也是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带根本性问题。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市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地区发展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不平衡,今后发展仍将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城市化的进程也将是不平衡的。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达地区进展快些,经济落后地区进展会慢一些,不可能齐头并进。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城镇星罗棋布,成为当地经济的中心,甚至成为全国性的某种商品的集散地;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地方就不要不讲经济效益,人为地造镇。讲城市化和城镇化,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必回避“城市化”的提法,因为“城镇化”的“镇”,实际上是作为经济中心的小型“城市”;“城市化”的“城市”,也可以包涵现在所说的作为经济中心的“小城镇”。用“城镇化”的提法,是要注意发挥

小城镇的作用,防止一些国家人口拥入大城市所产生的“城市病”,这样的问题是必须引起注意的。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要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际社会经济效果来权衡,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要重视小城镇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但现阶段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渠道还是大中小城市。因为城市人口规模大,第三产业容易发展起来,有聚集效应,成本低,这些优势是小城镇所不具备的。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变化,现在城市形态也在变化,比如卫星城、城市带、城市群、大都市圈等等,这都是城市化的具体形态。

三是管理和教育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些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状态,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和教育,使之有秩序地进行。除了改进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外,城市建设规划要考虑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比如经济租屋的建造和经营管理问题。要通过培训帮助进城务工农民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城务工农民的第二代已经成长起来,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民工子女的非正规学校,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往往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今后城市劳动力的素质和城市化进程,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城市由于出生率下降,中小学校设施都有闲置的,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便。

过去害怕和限制农民进入城市有当时的背景,主要是农产品供应不足,城市又没有提供就业机会。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政策和管理方法。在推进城市化方面,也有解放思想的问题。城乡分割是历史包袱,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成为促进发展的契机。城市化的推进将会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加快现代化的步伐。这也是一个历史机遇。

我国现在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15%,但城市化水平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北美1910年(41%),日本1950年(38%)。韩国20世纪50年代初是5%,30多年时间就达到80%以上,说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进程会加快。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是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对城市化的前景可以做乐观的预期。

三促进范文篇10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式

一、加强“三观”修养的必要性

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甚至道德观念、道德追求和道德评判,无不受到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一定的世界观的基础上,人们又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支配着人们的各种观点和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科学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三观”,才能培养和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指导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每一个革命者应当奉行的人生观;只有把个人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而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了内涵,如何联系实际取得实效,笔者认为贵在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观”修养教育的困境

开展三观教育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既包括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提出三观教育问题的;也包括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三观教育提出了哪些客观要求;还包括我国当前三观教育的状况如何,这种状况与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多大差距。只有把这些方面的情况搞清楚,正确地加以评价,才能使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在开放条件下,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依仗着经济优势和文化宣传优势也滚滚而来,不断地散发着影响。而市场经济通行的商品交换原则也越来越多地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削弱。这种情况污染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远和冷漠。其结果,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人们道德意识的混乱迷惘。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腐败和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三观教育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同时也需要用三观教育强化大家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加强“三观”教育修养行为模式探索

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应从三方面来努力,落到实处。

1、坚持勤奋学习

同志指出,“学习是个前提”。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学习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理论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调整,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的改进以及理想境界,精神状态的提升,都离不开学习。

共产党员要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深刻领会“解放理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两个务必”的精髓,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加强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提倡唯物观、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以及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品德修养,增强与时俱进的能力将很有好处。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和闭门造车。要学以致用,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还要从实践中学,这也是良好的学风的根本要求。其次,要坚持立场和信念,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看到党和政府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不能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划清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界限,敢于同不良风气斗争,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再次,要弘扬正气。崇尚名节是优良传统。应堂堂正正做人。在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反对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不思进取。要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逐步成熟的过程。人不能一开始就完全符合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就涉及到我们在人生追求中如何将平时的实际行动落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求上去的。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有它的最高要求和较低层次二要求:

最高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人生追求的境界,应作为奋斗目标去终身努力。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都是它的具体体现。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等先进分子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较低层次的要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即尽量为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作为一名党员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追求目标,同时也要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落实到现实的人生实践和具体行为中去,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社会公德方面(社会生活):着重强调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强调要助人为乐,强调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职业公德方面(职业生活):着重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努力。逐步引发其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家庭公德方面(家庭生活):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

我们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应该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体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是空话。

3、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纯洁性的需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应当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在此前提下,集体也应尽力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并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养成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是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高质的责任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和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个人是责任主体,责任意识集中体现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就体现出了个人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行为当他出于对集体的责任感时,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就会变成自觉的行为

人只有尽到责任,对社会、集体做出了贡献,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尊严和价值,才能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四、结束语

正确的世界观是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正确世界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向的人生观,则是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对人们正确的思想道德面貌的形成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从属于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价值观,则直接指导着人们道德价值行为的取向。因此,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积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本文受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2010年党建思政课题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忠荣、冉亚清: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核心:从功利论向道义论的回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郭志强、毕明波:“为人民服务”新论[J].福建党史月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