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2:46:54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范文篇1

关键词:淤泥;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0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

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标高为8.4m(±0.000),根据地质资料,现有场地标高为1.64m,需填土6.76m,土层依次如下:第一层为素填土,厚度0.5m;第二层为淤泥,厚度为11.4m,为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1.73MPa,固结系数Ch=Cv=1.0x10-3cm2/s;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为4.6m,为中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4.96MPa;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2.5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五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5.4m,压缩模量Es=4.3MPa;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3.2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七层为粗角砾土,厚度为2.2m,压缩模量Es=10MPa;第八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12.9m,压缩模量Es=4.8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3L(L为相邻柱距),经过初步估算,柱底内力标准值分别约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许的沉降差为18mm。

在施工主体结构基础前期,由于场地需要回填土而且较厚,在回填施工时期,回填土属于外加荷载,此时按荷载考虑计算场地的沉降,总沉降量达到1316.34mm。各层沉降量为:第一层淤泥沉降量为946.9mm,占总沉降量的71.9%;第二层淤泥沉降量为131.6mm,占总沉降量的10.0%;第三层淤泥沉降量为189.4mm,占总沉降量的14.4%;第四层淤泥沉降量为48.4mm,占总沉降量的3.7%。此过程为固结排水沉降过程,随时间的发展场地土趋于稳定。在沉降基本完成时,进行主体结构基础施工,此时场地土体性质发生变化,此时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会有所增加,假设均比原来土体增加1.1倍此时按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估算C轴交5轴及6轴柱基础A、B大小,分别为2m×3m和4.0m×4.0m,柱基A总沉降量为55.2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4.2%,柱基B总沉降量为71.3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5.4%,沉降差16.1mm,小于规范容许值18m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进行任何地基处理的情况下,前期沉降占绝大部分,而后期采用独立扩展基础已能满足承载力且无软弱下卧层和变形要求。因此,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加速固结排水过程,减少回填土引起的沉降。

1地基处理措施

1.1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旋喷桩法、桩基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

换填垫层法是挖除软弱地基土,采用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进行换填作为垫层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换填软弱地基土的变形变成垫层地基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地基的沉降。本工程软弱地基土层埋深0.5m,层厚11.4m,首先需要挖除9725.9m3,回填土需要9725.9m3。可见挖土及回填方量相当大,从经济上考虑该方法不适用于该工程软弱地基处理。

堆载预压法是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问题有效措施,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活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通常,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0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0m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井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本工程淤泥层厚度为11.4m,适合用排水预压法。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而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此两种方法都采用夯击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因此都有一定的加固深度,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淤泥层,该土性质不适用夯击方法加固,而且土层深度较深。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欠固结土层,在回填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时,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进行排水固结,土层压缩,因此不适用。

水泥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因此本工程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选用堆载预压法。

1.2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排水板预压法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排水系统是在地基中设置排水体,利用地层本身的透水性由排水体集中排水的结构体系,根据排水体的不同可分为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带排水两种。下面介绍效益较高塑料排水板处理淤泥软基方法,插入软基排水板,当填筑基础及上部建筑物时,荷载作用软基,地下水由于受挤压和毛细作用沿塑料排水板上升至砂垫层内,由砂层向两侧排出,从而提高基底承载力,塑料排水板要在砂垫层完成后施工,由测量人员测量出需处理范围,标出每根排水板具体位置,插板机对中调平,把排水板在钻头安放好,开动打桩机锤打钻杆,将地面上塑料排水板截断,并留有一定富余长度,在塑料排水板四周填砂后即完成本工程施工。目前,塑料排水板有以下规格、型号,SPB-A型-宽度100mm,厚度3.5mm,可打入软基15m;SPB-B型-宽度100mm,厚度4.0mm,可打入软基25m;SPB-C型-宽度100mm,厚度4.5mm,可打入软基35m。本工程适合采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按等边三角形排列,间距取1.0m,主要受压层淤泥层层厚11.4m,塑料排水打穿受压土层,深度取H=11.4m。加载过程按图3所示进行加载,图4为固结度Ut与t之间的关系。

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加载70天时,固结度U70=0.74;在加载800天时,固结度U80=0.81;在加载100天时,固结度U100=0.90;在加载120天时,固结度U120=0.95。在固结度U100到达0.90时,可以认为符合设计要求,此时沉降已经大部分完成。该处理方法成本估算,需使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27600m。

2结束语

地基处理措施应该根据工程场地软土地基的土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案,可以到达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果,以上的分析结果是基于规范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际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应经过现场的试验和检测,得到相关的数据后判断是否能到达设计要求后,才能够用于工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007年10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软土地基范文篇2

其力学性质为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

鉴于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江苏省阜宁县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几种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淤泥土处理方法,现浅述如下: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①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

②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③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④当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2.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也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故一般小型水工建筑物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1999年,在滨海县大套一站排灌闸施工中,就地利用废黄河堤上的粉砂土,同水泥按9∶1配比拌成水泥土,换填了3m厚的淤泥土层,效果很好,工程至今安全运行。而对大中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沉井基础。1986年,在阜宁县北沙抽水站工程建设中,设计了21.7m×10.6m×2.3m长×宽×高的沉井基础,换除了近5m深的淤泥土层。采取沉井深基础处理和“排水下沉法”方案,既保护了泵站出水池底板下原状土不受扰动,又较“不排水下沉法”节省了大量投资,工程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工程。

3.优化结构法

①选择轻型结构。如“U”形槽薄壁渡槽、肋拱桥、桁架拱桥、刚架拱桥等。拱形桥梁除具有自重轻的优点外,还可将桥台基础浅埋,把桥台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

②对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软土地基范文篇3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建筑项目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促进了我国建筑工艺的上升,对解决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建筑设施,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在近年来不断攀升,是我国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桥梁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的重难点,如果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软土地基结构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对桥梁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优化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

2软土地基

2.1概念。软土地基的主要材料就是软土,这种材料的结构是由淤泥和淤泥质土混合而成。这种材料相比于其他土质具有非常粘的特点,软土大多分布在湖泊山川等地,水分含量较多,稳定性弱是其最为明显的缺陷,这就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导致软土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裂痕等问题,采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桥梁地基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进行施工,会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完全地满足桥梁建设施工需求。在桥梁施工地基建设过程中,选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比重非常高,但是其土质特性,抵抗外力的性能较弱,所以,当桥梁施工中采用软土材料进行地基建设,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可靠性、稳定性,保证软土地基避免因外界施加的压力造成地基变形,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施工难题,从而提高桥梁整体施工质量。2.2特点。采用软土建设而成的软土地基,由于土质紧密性不强,土质中颗粒状结构较多,并且具有较大的缝隙。同时,软土含水量较大,并且其缝隙大,虽然形成了易于压缩特性,但是也导致其稳定性不足,受外力影响会非常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出现大范围沉降现象,对桥梁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实际的建筑工程使用带来施工难题,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应用过程中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加固,提高其稳定性,保证其结构不受外界压力而产生变形裂缝的问题。坍塌问题是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时,应该重点优化桥梁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提高加固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因软土地基的土层结构不稳定而造成严重后果,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3软土地基技术的应用现状

首先,基于软土地基材料具有稳定性弱的特性,导致其受外力影响而出现变形等情况,造成了软土地基整体结构容易受到施工影响而出现结构变化的现象。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当进行开挖操作时,可能就会导致地基出现倾斜失衡的情形,从而使地基施工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对施工质量产生威胁。地基沉降现象是我国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问题,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并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同时,目前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有效性并不高。所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如何完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项问题的解决会有效改善当前我国道路桥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沉降等现象,从而加强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水平,保证我国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其运输功能。

4软土地基给桥梁工程带来的危害

基于软土材料的缺陷,会给地基建设带来一些影响,需要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软土地基由于外力施加压力出现的变形的情况,会对人员行驶造成影响。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会由于软土地基变形导致桥梁过渡段出现结构差异,造成车辆在道路的行进过程中发生不平稳、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当道路桥梁过渡段与路面间的沉降系数存在差异,就会导致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问题,说明道路的路基存在处理不当问题。路基施工建设是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如果地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就会使道路桥梁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桥梁地基的施工质量,强化软土地基建设,增强其承载量。如果出现地基材料沉降现象,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夯实或填土处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夯实环节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地基抗剪强度降低,使其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的影响。4.2软土路基变形。当地基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主要原因之一还体现在路桥过渡段施工与使用期间路基出现变形,从而导致路桥过渡段发生沉降问题。施工填料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路基质量,使其出现变形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选料环节应该注重采用孔隙小的材料,这样就会降低路基变形的概率。就目前来说,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填料工作仍然存在问题,不注重对材料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将土作为使用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孔隙较大的特点,就会导致路基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在路基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受到车辆行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导致路基变形,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

5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措施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软土材料的自身缺陷,会对地基的使用造成一些危害,路基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并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使车辆行驶过程安全风险加剧。同时,由于施工填料出现问题就也会引发路基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在软土地基建设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固性,提高软土地基的结构强度。5.1换填法。换填法主要采用的是替换强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的软土材料,使用更为稳定与高强度的材料,如砂石、沙土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在地基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桥梁地基位置以下的软土层挖出,并采用高强度与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实施填充,以此加强其强度。由于软土层土体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因为水分而膨胀,导致地基的承载力降低,从而使地基的承载力无法满足桥梁工程的整体要求,这样就会因桥梁不稳定、桥梁的强度不够而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导致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基于这种道路工程与桥梁情况,必须要在地基建设过程中增强其承载力,提高强度,在施工中要将具有稳定性高、强度高的材料替代软土,可以使用砂石等材料。在替换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换填法进行操作。5.2喷桩加固法。对土层加固、提高强度还可以运用化学方式来进行,作为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化学方法有着较高的施工标准。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该保证施工地的洁净,然后再进行具体施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以该地区的湿度水文等条件为基础,从而可以确定喷基配方;最后,从该区域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结果的角度出发,开展设计工作,将环境因素充分考量,并进行必要的优化。5.3表层排水法。由于软土具有粘度较高的特性,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场地的粘性是否会影响工程质量,可以在表层土基中添加排水物质,从而能够加强地基的强度,增强其承载力。砂砾是可以进行有效排水的物质材料,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应用砂砾进行排水工作。当地基土层的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避免出现沉降等问题,工程完成后地基的质量可以保证。5.4地基夯实法。在完成地基土层排水工作后,需要采用地基夯实法对地基进行提高强度处理。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夯实操作。通过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对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发挥良好作用,从而夯实地基结构。这种方法通过减少土层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增强承载力,增强稳定性。5.5挤密压实法。由于软土材料的特性,其材料自身含有一定的水分,是其稳定性弱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解决软土材料含水量多的问题,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石灰填塞法能够有效解决软土含水的问题,石灰本身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通过在软土中加入石灰可以有效减少软土材料的含水量。同时,加入石灰还能够增强软土的承载力,由于石灰遇水会产生挤压力,就能够对软土产生夯实效果。5.6旋喷桩加固法。旋喷桩加固方法的应用,首先要合理设计钻机深度位置,采用较高的位置,使用高压泥浆泵进行特殊喷嘴处理。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钻头旋转的过程,要边旋转边破坏土体,从而使土体与浆液发生混合,形成具有形状的固结体,最后产生良好的加固的作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施工需要明确软土地基的特性,掌握软土地基的缺陷。通过运用换填法、喷桩加固法、表层排水法和地基夯实法,加强地基的稳定性,改善地基强度,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承载力符合桥梁工程需求,从而保障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高方涛.基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6):251~252.

软土地基范文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较多内容,其中关键的就是地基结构,随着水利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因选址的特殊性,导致多数项目会遇到软土地基,此种地基土质疏松、荷载力弱,导致施工风险的增加,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还会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安全事故。各类地基处理技术由于对不同软土地基适用性不同,需要提前进行勘察,并对软土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对影响因素全面进行分析,并根据经验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提升结构的稳定性,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

1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1.1土质分布不合理

软土地基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且由多种类型的土壤混合而成的,依据深度分布,各层间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密度不均匀,不同土质间的承载性也不同,对基础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开始前,如果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就会造成地基承载力达不到相关标准,水利工程施工后期也会产生一定的塌陷问题,不利于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的提高。

1.2强度较弱

水利工程对质量与使用年限都具有较高要求,由于软土地基组成成分的限制性,其含水量又较高,导致强度较弱,早期沉降可能不会明显,但受到外力及荷载作用,易产生变形,甚至引发裂缝与塌陷,尤其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其安全风险更大,对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1.3透水性较差

由于软土地基自身含有淤泥,且含水量比较高,进而导致其透水性较差,表层水不能向下渗透,地基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且上部工程设施因与雨水长期接触而导致损坏问题,严重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性能,所以,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做好排水工作,这就增加了施工成本与时间。

1.4沉降率高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较长,且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部分在施工以后存在沉降现象,且软土地基的强度不高,土壤承载力不强,随着工程施工的推进,受到外部荷载与上部荷载的影响,软土地基承载力降低,不能承受工程结构自重,一旦沉降值超出安全标准,就会引发坍塌等问题,并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对工程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2.1地基处理要求

a.质量方面。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软土地基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对软土地基处理要高度重视,针对各类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保证软土地基质量,避免给后续施工带来安全风险。b.工期方面。在软土地基建设水利工程,完善的施工计划至关重要,因此,需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在人员与物资方面,科学进行配置,确保地基处理技术合理应用;严格遵循各项指标与要求,避免返工,确保工程计划与进度保持一致。

2.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

a.通过勘测,全面掌握水文、地质等情况,选择适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同时对方案是否可行作出评估,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依据标准要求,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配备地基处理方案所需的物质条件,确保处理工作的合理推进。b.对现场环境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影响处理效果的不利因素进行控制,确保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意外,即使存在问题,也要及时做出处理,确保工程进度。

2.3地基处理过程的有效控制

a.结合水利工程类型,确定质量要求。依据标准要求、用途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造价、进度等进行合理控制,保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满足建设标准。b.强化软土地基监管,对施工数据密切监测,杜绝安全隐患。

3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3.1排水固结技术

水利工程产生沉降的概率较高。排水固结技术能够有效处理软土地基不稳定性,对于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排水固结技术的重点是加压与排水系统,加压方法有真空、超载以及降水预压法三类。真空法是较为常见的加压方法,在地基表层铺设砂垫层,埋设排水管道,采用封闭薄膜使其与大气产生隔绝,再采用真空抽气装置进行抽空,以提升地基的承载力。超载预压技术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超载阀控制较为困难。降水预压法与真空预压法相似,须在软黏土上面设置塑料排水以及砂井,并结合项目实际要求进行处理。

3.2化学固结技术

化学固结技术投入会更多,但效果也会更加明显。通常来说,其他方案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使用此技术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新型材料来说,此技术能够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可用化学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深层搅拌技术将固化剂融入到地基中,同时利用高压喷射技术将裂缝进行填充,提升其整体承载能力,降低地基沉降问题,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3.3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应用较为常用,根据灌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渗入型注浆、水泥搅拌技术等。渗入型注浆适用于缝隙较多的地基,能够确保原结构不受破坏。水泥搅拌是当前较常用的一类技术,以水泥为主要材料,通过对软土的搅拌,使软土与水泥产生反应,将软土层中的水分排除,从而改善软土结构性能,提升承载能力,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为了有效提升整体效果,施工开始前,先要做好勘察工作,并选择适合的固化剂,对浆液进行有效调配。另外,选择适合的注浆方法,对灌浆压力以及注浆量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密实性,进而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3.4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操作简便,技术性不强,且成本低,通常适用于较稀薄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替换黏土,提升地基整体强度。处理中强化分层压实质量的有效管理,合理控制单次填料的厚度,选择适合的碾压设备进行压实,同时对平整性与压实性进行检验,并对地基做好夯实处理,保证每一层换填压实都达标,形成良好的地基持力层,提升地基结构强度;为了避免冻胀土问题,要将积水、浮土等进行排除。

3.5加筋技术

加筋技术即在软土地基中采用钢筋进行网状作业,以提升软土层的荷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加筋技术虽然能够降低软土层的沉降,但也存在技术成本较高、适用范围小的问题。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综合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

4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需注意的事项

a.做好数据的调研工作。水利项目施工初期,采用先进测绘技术与数据统计方法,对现场进行勘查,尤其要获取含水度、承载性等重要参数。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判断,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b.做好施工分析与规划工作。选定处理技术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全面探究,制定完善的进度规划。c.对极端环境作出预测分析。软土地基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施工季节选择要慎重,同时要做好气象因素影响应对措施,保证施工进度。5结语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软土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要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满足软土地基处理要求,保证水利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何正恒.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2):242.

[2]范中斌.探析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研究,2019,2(5):161-162.

[3]李碧豪.基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4):289-290.

软土地基范文篇5

关键词:软土地基;下沉;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弱地基。软土地基极易变形,造成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导致路面破坏。公路构造物也会由于软土地基失稳,造成结构物破坏、桥头错台等一系列的公路病害。

1原因分析

1.1地质原因

在工程地质不良、泥沼软基丰富的地段填筑路堤,当路堤填料不断增加时,路基产生压缩沉降或挤压位移,致使路堤随之沉降。

1.2路基填料

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中,对路基填料有以下规定:

(1)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1.3地下水和地表水

水是公路的天敌,对路基更是危害无穷,当水进入路基后导致路基填料含水量增大,强度稳定性降低,造成路基沉陷等一系列公路病害。

1.4设计方面

由于工程前期地质勘测资料不全、不细,未能真实反映出软土地基,或者由于设计部门设计不完善甚至未做任何地基处理措施导致填筑起的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或者工程完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

1.5施工方面

首先进行软地基处理时,由于加载过快,未能及时进行沉降位移速率观测,当接近或超过临界填土高度时,仍快速填筑,当荷载超过地基承载能力,导致路堤失稳。其次,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计划中未考虑地基固结工期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把关不严。未能达到软基处理的设计要求,都会直接导致路基下沉。

2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而只要外在荷载加在土基上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现象都需对沉降进行防治处理,其目的是改善地质力学性能,增加其稳定性。软土地基防治首先要提高路基设计质量,方案要切实可行。设计部门在设计前要对沿线的地质地层情况、各类土质、路基填料进行全面调查和试验,在此基础上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2.1砂(砾)垫层

砂(砾)垫层采用砂或天然级配砂砾,经分层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对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到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该方法适用于2m以内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地基。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极小的黏性土地基。

2.2抛石挤淤

在淤泥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排水困难,石块易于取得的条件下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换填但不进行挖掘,而是靠换填材料的自重使软弱层遭受破坏后被强制挤出而进行的换填。抛投石块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然后向两侧扩展,以便淤泥向两旁挤出。片石高出软土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再用重型机械碾压,以使填石紧密,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后再进行填土。

2.3加固土桩法

加固土桩主要是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和原位软土进行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性和水稳性的混合柱状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2.4土工合成材料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松软土基路堤中,采用垫隔土工布加强路基刚度,且利于排水。在高填路堤,可适当分层垫隔。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时可使荷载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均匀沉降。

2.5砂桩和袋装砂井法

砂桩处理法是在软土地基中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的方法。袋装砂井是事先把砂装入长条形、透水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专门的机具设备打人软土地基内代替普通大直径砂井。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砂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径现象。另外由于袋装砂井的直径小,材料消耗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设备轻型,更适应在软弱的地基中施工。

2.6碎石桩

碎石桩是利用一个产生水平向振动的管状设备,以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在软弱黏性地基中成孔,在孔内分批填入碎石加以振密制桩,与周围黏性土形成复合地基,这种加固技术称为振冲置换法或碎石桩法。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其加固期短,可以采用快速连续加载方法施工路堤,对缩短工期十分有利。

2.7塑料排水板法

塑料排水板是在纸板排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单孔过水面大,排水畅通,质量小。强度高,耐水性好。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虑套组成的复合体,或是由单一材料的多孔管道板带。滤膜芯带复合结构塑料排水板有两种材料组合而成,中间为带有各种通水孔道的芯板。如口琴型、城墙型、圆孔型、双面交错凹凸乳头型等,外面包裹一层无纺土工织物滤层。目前国内生产的塑料排水板均属这一类。单一多孔管道板带一般采用两片聚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微孔薄片黏合(或压合)而成,中同具有多孔管道。这种排水板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国内市场较少见。

2.8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或称“动力固结法”。它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给土体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强夯置换法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软土地基范文篇6

软土地勘察就是对软土地埋藏的的条件和具体的存在范围等方面进行掌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用调查数据作为工程性质评价的依据,提出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钻探、坑探、物探等方式在勘察设计的过程中是经常使用到的,可以使勘探的资料进行相互之间的验证。

1.1地质测绘

地标测绘和洞穴调查是地质测绘的两个方面。地标测绘的主要目的是弄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地质要素,检查明白一定的区域内岩溶现象如何分布,探测清楚该区域地下水如何分布及流向情况:(1)所勘察的区域岩溶和非岩溶在三维方向上的组成,如何分布和相隔的规律;(2)还需要切实落实测绘岩溶底层内部之间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及在相互影响下的力学性质产物,对不同的水理性质进行区分。(3)根据区域内水点的分布和流向,对明和和暗河进行区分并分析及之间的关系,查明洞穴形态以及地质构造关系,弄清楚地面水的情况。

1.2地球物理勘探

不同形态、体态的物质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的,所以不同的物体可以采用不同个勘探方法,勘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对各个物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勘测的准确性。而这些主要的勘测方法主要有:自然电位法,视电阻率法,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1.2.1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法在1980年被研究点球的物理学者提出来,当时提出来的初衷是用于山地物的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其实就是在常规电阻率法上面的一个升级,只是其在测量的过程中设置了非常高密度的测点,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全部的电极都会被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面,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这个系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在大规模使用电极的情况下,各个电极间会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组合,这就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得到非常有利的信息。1.2.2自然电位法。自然电位法即在电法进行岩溶勘探时,利用天然电场进行勘探。自然电法是直流电场,与地下水运动和岩石或者矿石的电化学活动性密切相关,为了解决岩溶勘探和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必须对这种电场的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1.2.3视电阻率法。以岩层电阻率为基础,依据电流场分布规律来研究地下不同深度上地质构造的电阻率差异的方法就是视电阻率法。通过改变供电电极的距离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土体的电阻率,然后利用软件处理所探测到的不同测点以及深度的大量数据,绘出图样,结合当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可以准确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地质基岩起伏,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其他的相关情形。

2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动态控制

2.1最终沉降量的推算

实际施工过程中,加载试验通常采用的是多级加载,各级荷载的加载时间之间往往相差很大,另外,由于软土层的埋深有区别,软土地基的沉降曲线大多是呈现出多折式,根据这种特点,我们一般采用双曲线法或者是指数法推算最终的沉降量。

2.2动态控制最终沉降量法

这种方法主要的技术难点就是,在软土路基上修筑公路的时候,不论是哪个阶段,都要对其沉降量和速率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比如说在天柱路基的时候就需要对填筑的速率进行控制,以便于让软土和地基固结速率相互适应,减少附加沉降量。当处于堆,等载预压期,在地面观测连续两个月的沉降速率要控制在3mm/月-5mm/月;当处于超载预压时,实测沉降速率要控制在小于8mm/月。

3公路软土地基勘察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

3.1公路软土地基勘察的内容

软土地基勘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对软土地基形成原因的勘察,以及对软土层条件、薄层纹理、含砂特征和分布规律等的探索,同时还要对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性、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和厚度、低下硬土层等进行分析。(2)软土地基勘察还要了解固结历史和应力水平结构,要明确结构破坏给强度和变性等带来的可能影响。(3)还要对微地貌进行研究,了解埋深和填土的性质。(4)要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开挖回填等施工措施对软土应力状态和压缩性的影响。

3.2公路软土地基勘察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的问题

3.2.1建设过程中有时出现沉降不均匀,结构开裂的现象。有时,在公路前期的勘察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并没有达到足够的勘察深度,勘察人员对软土的厚度和相关土层分布的了解不够全面,从而使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结构开裂和地基沉降不均匀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公路的施工进度和使用情况。

3.2.2地质勘探所得信息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地质勘探工作中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度勘察可以更加全面的获得地质资料,但是由于勘察的技术限制或者是勘察方案设计的不够合理,使得软土地基的勘察深度不够,所获得的地址资料不够全面和详细,精确度较低,这样就直接导致地质勘察所获取的信息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也就会使得后期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勘察决策时没有可靠的地质信息作为理论基础,决策时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影响到公路工程的质量。3.2.3施工时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殊性使得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负荷承载量较低,这些不良的物理性质直接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剪切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得地基会不均匀沉降,给上部结构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增加了质量事故的发生率,这就间接或者直接给公路施工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损失,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

4结语

施工单位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软土地基的勘探工作的重要性,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勘察,同时要对勘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详细了解不同的勘察设计方案给公路施工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软土地基的勘察人员要十分谨慎的了解软土地质的特性,要及时发现在设计勘察方案时出现的问题并要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提高公路建设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作者:谢建锋 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参考文献

[1]王翔: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3):117-119.

软土地基范文篇7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1.1表层处理法①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②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③敷垫材料法。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所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来增强施工机械的通行,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敷垫材料主要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被广为采用。④添加剂法。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1.2置换法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确保填土稳定和减少沉降量。施工方法分有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制置换。其施工都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从可靠性来说人工挖掘置换较优。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1.3加载法加载法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强度,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或邻接填土的路面和构造物或者埋入填土内的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促进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有:在地基上增加总压办法;减少土中的间隙水压提高有效应力法等。前者用填土荷载时,一般为填土加载法,后者又可分通过井点,竖井等的降低地下水法和在地表面铺砂,覆盖不透水膜使之形成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加载来促进固结的大气压加载法。采用填土加载法时,须注意地基的稳定状态。而降低地下水法和大气压加载法则不必担心地基遭到破坏,但受到地基适应性的限制且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采用。上述方法,都很少单独采用。

1.4砂井排水法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

本法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对层厚大,均质的粘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粘性土层固结所需时间t与垂直方向最大排水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很清楚,粘土层越厚,所需固结时间就越长。

2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换填。②抛石填筑。③盲沟。④排水砂垫层。⑤石灰浅坑法。

3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3.1挖除换填碎片石方法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软土地基范文篇8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施工;地质

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作为跨越山涧、河流或其它交通需要而架设的结构,其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地质因素由于其特殊性受到工程施工人员的重点关注。地质因素不同于其它环境因素,有着极强的不可控性,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诸多不利情况发生,尤其是软土地基。软土地基问题正在成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课题。要保障桥梁工程施工安全和桥梁建设的稳定性,必须根据当前所在地域的特征,结合其它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施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小、孔隙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对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通常有这些特点的软土地基稳定性都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地基沉降。同时,这种地基由于地质环境不好,其本身的承载能力也受到很多限制,导致后期交付使用后极易出现断裂、塌陷等缺陷,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软土地基较于其它地质的地基软弱性明显,无法充当持力层结构。因此,为了保障桥梁地基的安全,在遇到软土土质作为地基的情况下,应当对软土地基做一定的施工和技术上的处理。软土土质含量水量高、压缩性强,受到压力会引起变形或沉降等情况。尤其是遇到软土地基空隙变大的情况,在雨水季节或者积水路面会引发桥梁路面的突起,进而影响路面的施工导致更多安全问题的出现。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桥梁软土地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策略,以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软土地基对桥梁施工的影响

2.1路面硬度不够。混凝土、碎石、沥青等都是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基础材料,这些工程材料虽然自身性能相对稳定,但并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施工环境,在遇到条件恶劣的情况时,其稳定性会大大降低。材料自身因素导致的路面开裂或者硬化程度不够,会给后面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2.2压实困难。桥梁地基的压实工作是桥梁保障地基稳固的重要步骤,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软土地基地质环境不利于工程施工,除了土质比较松软以外,土缝的间隙也比一般的土质要大很多。这种地基自身的渗透性能不良,在雨量较大的季节会造成积水甚至引起地基的崩塌。为了最大程度缓解软土地基带来的危害,桥梁地基的压实工作必不可少,且需要不断地增加强度[1]。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软土地基的压实工作必将会引发施工后期严重的质量事故。特别是对于土质松散、阴雨不断的施工环境,地基的压实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2.3路面受到侵蚀。路面是桥梁工程的最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对地基的重要防护。桥梁路面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路面的施工多采用碎石与混凝土,这些工程材料虽对雨雪冰雹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若是长期面对恶劣的天气情况,路面就会不断受到侵蚀,进而引发路面裂纹、材料脱落等危害出现,进而将软土地基直接暴露于复杂的施工环境中,进一步影响桥梁的稳固程度。2.4路面沉降。软土地基如果长时间受到地下水与雨水的冲击,土质会变得越来越松散,造成一定程度的路面沉降。路面沉降的不断加剧会直接影响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且严重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增加运营成本。

3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其影响也无法完全消除,必须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来切实改善和提升软土土质的硬度与剪切性能,使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达到桥梁工程的需要。3.1提高土质的剪切性能。土质的剪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质地基的承载能力,保障土质剪切性能对于提高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桥梁结构稳定性出现变化导致部分地基凸起,或者边坡表现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都是土质剪切性能不稳造成的。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土质的剪切性能提高重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升土质的承载能力。3.2土桩挤密法。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采用灰土和土挤密桩法,利用侧向挤压的作用对桩间土进行挤密,并且在对桩孔进行分层密实夯填时,可以利用素土或灰土。采用素土进行夯填时,一般称为土桩挤密法;采用灰土进行夯填时,称为灰土桩挤密法[2]。在对湿陷性黄土以及具有较大厚度的填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多选用灰土和土桩法。石灰桩法主要是在对成孔进行夯实和振密时,利用机械方法和人工方法,灌入一定比例的石灰块、粉煤灰、炉渣以及火山灰等,使其能够形成桩体。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石灰体本身含有掺和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与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施工水体的不稳定,同时生石灰体积变大,进而引起管道的堵塞或者土层的突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石灰体与生石灰的过度接触,在施工前将二者进行分别放置。3.3砂垫层法。软土地基的表层处理一般采用表层排水法和砂垫层法,其中砂垫层法对于增加软土地基土层强度作用明显,在桥梁施工中应用广泛。砂垫层法对于软土土质相对优良,地基土层不厚且具有一定排水能力的土质作用最佳,通常是利用具有良好抗拉力和抗剪力的铺垫材料,减小软土地基土层的沉降和侧向变位,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支撑能力[3]。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将砂垫层的厚度控制在24cm左右,且需要按照实际施工过程中土层和土质的具体情况分析来最终确定砂垫层的厚度。砂垫层法的优势在于该方法能够对软土地基形成荷载作用,从而加快排水凝固以提高软土土质的承载强度。在采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重砂砾质量的控制工作,确保用于施工的砂砾具备应有的性能。3.4加载法。软土地基地质松软、承载能力差,为防止桥梁施工过程中路面塌陷沉降,加载法能够有效增强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和路面强度。通常应用较多的加载法主要有两种,一为降低地下水法,一为填土加载法。降低地下水法就是在地基基坑施工前先在基坑四周准备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在基坑开挖后通过大气压力的作用将地下水引出,并逐渐降低至基坑坑底以下。如此一来,地下水对于基坑的影响可以基本消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地下水位且不会对基坑周围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另外一种填土加载法,在施工中需要对已进行铺装的路面中存在的沉降量实时控制,并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条件内,以防止软土地基受到严重的损伤。此种方法往往需要全程的动态监控,以便及时采取施工方法进行填土,预防地基的过多沉降。3.5水泥桩搅拌法。水泥搅拌桩法相对来说更适合粉土或者松散砂土类的软土地基加固,其对桥梁的路堤几乎没有影响,多用于桥梁的改扩建工程[4]。该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施工材料的化学固化效果,将水泥和石灰粉混在软土地基深处并进行充分搅拌,之后形成相对稳定且具备一定强度的复合式地基。应用水泥搅拌桩法施工,应在施工前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不能有过多的杂质,且现场应尽量保持平整,应在施工前对现场的杂物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该施工方法的顺利实施。软土地基对于桥梁施工的影响巨大,其施工环节的技术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水泥搅拌桩法的优点明显,对路堤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且施工方法简便,在桥梁的改扩建工程中应用广泛。

4结语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和施工妥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稳固程度及其可靠性。因此,桥梁工程的施工必须按照当前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采用相应的软土施工技术处理,以保障桥梁施工的地基稳固,从而延长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董彦召.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11):101-102.

[2]张国元,柏林.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4):109-110.

[3]郑杰.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7(29):82.

软土地基范文篇9

(1)由于分布在软土地基上层的材料很不均匀,再加上分布在建筑物的荷载力上的作用很不均匀,使得建筑工程非常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或者是发生坍塌事故。(2)由于作用在软土地基荷载程度程度差距比较大,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现象,或者是形成建筑物在某些时候的倾斜,或者是形成建筑巨大的裂缝。(3)由于作用力加载或者是加载过快,可能在地基下方发生软土层的形变,或者可能使地基受到破坏,继而使建筑的工程施工安全遭受巨大的影响。(4)由于作用在基础的轴向力导致了软土层较厚,从而导致了相对均匀的地基面可能发生沉降问题。

2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2.1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2.1.1试桩

此环节最主要的目的是明确以下几个参数:复拌的深度,搅拌机提高的速度,泵送压力和时间,浆液水灰的比例以及最佳搅拌的次数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给水泥大规模的搅拌桩施工过程给予依据和进行指导。在通常情况之下,标段试桩每一个的数量都不能低于最少的5根,且必须完成了成功试桩之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施工,在检验一些试桩的时候,在成桩7d之后可以直接取出来,又或者是在成桩14d之后完成钻芯取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验水泥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搅拌均匀程度和强度。

2.1.2施工的准备

(1)必须把桩位上出现的所有杂物全部处理干净,在施工的场地的桩位全部处理平整,若场地有不平整坑坑洼洼的,用黏土回填整个场地,一定要注意的是在回填的过程当中不能用杂填土来回填。(2)要选择质量合格普通的硅酸盐袋装的水泥在水泥的选取上,以此便于我们的计量。(3)施工的机械设备一定要具有一定功能性能,一定要对机械设备在施工之前整体进行一个全方面的性能测试。(4)在进钻开展之前,要由现场的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仪器。

2.1.3施工技术的要点

(1)在正式展开进钻之前,首先必须用水清洗管道,然后检查好管道的各项指标,看看有没有存在着堵管的情况,当确认了一切正常之后,把管内水全部排干净,则可以下钻;(2)通过在主机上方的吊锤悬挂的方法旨在可以确保桩身的垂直程度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规范和要求的,从而控制钻杆。(3)当单桩成桩之后,一定要检测它们的质量,其关键是对于水泥的用量度,断浆的状况当压浆的时候一定不能发生;(4)水泥浆水灰的比例必须控制在大约0.45~0.5为好,对于高效的减水剂用量也不能大过5%,对于水泥的掺量必须控制在大约12%组。(5)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两喷四搅的工艺,在第一次下钻的时候,为了避免堵塞管道,允许带浆下钻。

2.2石灰搅拌桩施工的技术

2.2.1材料的选用

将细磨石灰作为选取的材料,且这些细磨石灰的最大粒径不能够大于2mm,这样能够避免在搅拌当中产生聚集石灰的现象,确保石灰中没有杂质,且石灰液性的指数不能够低于70%存储的期限,且必须控制在3个月以内。

2.2.2施工的准备

把石垫砂砾层填铺在施工的场地,有利于施工机械的施钻方便且准确。如果要明确最佳的含灰量就要利用原位的测试以及在室内的实验,在设计掺灰量的时候,按照通常的搅拌石灰范围来进行桩长度和根数的确定。

2.2.3施工技术要点

按照建筑设计内的设定承载力来确定桩之间的距离和在加固的范围之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和其数量等,空气的压缩机风量不可以太大,压力值不可以太高。

2.3垫层换填施工的技术

2.3.1材料的选用

在材料的选用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换填垫层法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它直接影响到了施工的质量。当实际施工的时候,必须尽力选取及配高,且质地十分坚硬的砂砾,粗砂,中砂还有是碎石等作为填充的材料,当以上的材料在其附近或者是施工的场地比较少的时候,那么细砂也能够作为选择之一,当然,还一定要在其中适量混入一些卵石或者是碎石。根据相关的规定的要求,混入在细砂当中的卵石量必须低于50%,同样的,也不能够往细砂材料当中掺杂下面这些杂质:有机物,垃圾。草根等等。

2.3.2施工的准备

在正式开展施工工作之前,必须先检查好基槽,然后对所有的浮土进行全方面的干净清洁,在施工的现场,若地下的水位超高,那么就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排水措施来防治。

2.3.3施工的技术要点

垫层一定要采取分层的方式做好夯实和铺设的工作,其中通常主张的方式是平振法,在每层所铺设的厚度必须控制在大约200~250毫米,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其最佳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大约15~20%,若填料是细砂,则不能够采取该措施。

3结语

软土地基范文篇10

软粘土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通常工程上把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称为淤泥,而把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称为淤泥质粘十:其主要特性有: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l~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

(2)压缩性高。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O.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g/cm2)。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Φ一般为5~150。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5)灵敏度高。软粘土中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强低。软粘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粘土的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也有更高的情况。因此,在高灵敏度的软土地基上筑堤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冲填土是水力冲填形成的产物。含砂量较高的冲填土,其固结情况和力学性质较好;含粘粒较多的冲填土往往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具有欠固结性。

杂填土大多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堆填而成,因此在结构上具有无规律性。以生活垃圾为主的填土,腐殖质含量较高,强度较低,压缩性较大。以工业残渣为主的填土,可能含有水化物,遇水后容易发生膨胀和崩解,使填土强度降低。

2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破坏机理

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由于剪应力的增加,例如大堤施工中上部填土荷重的增加;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流力;地震、打桩等引起的动荷载等。②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例如孔隙水应力的升高;气候变化产生的干裂、冻融;粘土夹层因浸水而软化以及粘性土的蠕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