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7:14:44

软基范文篇1

关键词:淤泥;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0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

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标高为8.4m(±0.000),根据地质资料,现有场地标高为1.64m,需填土6.76m,土层依次如下:第一层为素填土,厚度0.5m;第二层为淤泥,厚度为11.4m,为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1.73MPa,固结系数Ch=Cv=1.0x10-3cm2/s;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为4.6m,为中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4.96MPa;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2.5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五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5.4m,压缩模量Es=4.3MPa;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3.2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七层为粗角砾土,厚度为2.2m,压缩模量Es=10MPa;第八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12.9m,压缩模量Es=4.8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3L(L为相邻柱距),经过初步估算,柱底内力标准值分别约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许的沉降差为18mm。

在施工主体结构基础前期,由于场地需要回填土而且较厚,在回填施工时期,回填土属于外加荷载,此时按荷载考虑计算场地的沉降,总沉降量达到1316.34mm。各层沉降量为:第一层淤泥沉降量为946.9mm,占总沉降量的71.9%;第二层淤泥沉降量为131.6mm,占总沉降量的10.0%;第三层淤泥沉降量为189.4mm,占总沉降量的14.4%;第四层淤泥沉降量为48.4mm,占总沉降量的3.7%。此过程为固结排水沉降过程,随时间的发展场地土趋于稳定。在沉降基本完成时,进行主体结构基础施工,此时场地土体性质发生变化,此时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会有所增加,假设均比原来土体增加1.1倍此时按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估算C轴交5轴及6轴柱基础A、B大小,分别为2m×3m和4.0m×4.0m,柱基A总沉降量为55.2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4.2%,柱基B总沉降量为71.3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5.4%,沉降差16.1mm,小于规范容许值18m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进行任何地基处理的情况下,前期沉降占绝大部分,而后期采用独立扩展基础已能满足承载力且无软弱下卧层和变形要求。因此,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加速固结排水过程,减少回填土引起的沉降。

1地基处理措施

1.1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旋喷桩法、桩基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

换填垫层法是挖除软弱地基土,采用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进行换填作为垫层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换填软弱地基土的变形变成垫层地基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地基的沉降。本工程软弱地基土层埋深0.5m,层厚11.4m,首先需要挖除9725.9m3,回填土需要9725.9m3。可见挖土及回填方量相当大,从经济上考虑该方法不适用于该工程软弱地基处理。

堆载预压法是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问题有效措施,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活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通常,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0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0m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井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本工程淤泥层厚度为11.4m,适合用排水预压法。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而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此两种方法都采用夯击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因此都有一定的加固深度,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淤泥层,该土性质不适用夯击方法加固,而且土层深度较深。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本工程软弱土层为欠固结土层,在回填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时,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进行排水固结,土层压缩,因此不适用。

水泥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因此本工程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选用堆载预压法。

1.2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排水板预压法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排水系统是在地基中设置排水体,利用地层本身的透水性由排水体集中排水的结构体系,根据排水体的不同可分为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带排水两种。下面介绍效益较高塑料排水板处理淤泥软基方法,插入软基排水板,当填筑基础及上部建筑物时,荷载作用软基,地下水由于受挤压和毛细作用沿塑料排水板上升至砂垫层内,由砂层向两侧排出,从而提高基底承载力,塑料排水板要在砂垫层完成后施工,由测量人员测量出需处理范围,标出每根排水板具体位置,插板机对中调平,把排水板在钻头安放好,开动打桩机锤打钻杆,将地面上塑料排水板截断,并留有一定富余长度,在塑料排水板四周填砂后即完成本工程施工。目前,塑料排水板有以下规格、型号,SPB-A型-宽度100mm,厚度3.5mm,可打入软基15m;SPB-B型-宽度100mm,厚度4.0mm,可打入软基25m;SPB-C型-宽度100mm,厚度4.5mm,可打入软基35m。本工程适合采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按等边三角形排列,间距取1.0m,主要受压层淤泥层层厚11.4m,塑料排水打穿受压土层,深度取H=11.4m。加载过程按图3所示进行加载,图4为固结度Ut与t之间的关系。

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加载70天时,固结度U70=0.74;在加载800天时,固结度U80=0.81;在加载100天时,固结度U100=0.90;在加载120天时,固结度U120=0.95。在固结度U100到达0.90时,可以认为符合设计要求,此时沉降已经大部分完成。该处理方法成本估算,需使用SPB-B型塑料排水板27600m。

2结束语

地基处理措施应该根据工程场地软土地基的土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案,可以到达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果,以上的分析结果是基于规范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际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应经过现场的试验和检测,得到相关的数据后判断是否能到达设计要求后,才能够用于工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007年10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软基范文篇2

关键词:砂砾垫层软基处理设计与实践

1.0工程概况

廊泊公路是廊坊市通往南部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也是沿线地区沟通天津、沧州等地的重要通道。廊泊公路廊坊市南出口至保津高速段是廊泊公路的一部分,是京津塘、保津和石黄三条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廊坊市公路网规划建设的主骨架公路之一。设计总里程全长41.768Km,均采用部颁平原微丘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Km/h。路线自大王务村南的北小埝(桩号K5+010)进入永定河泛区,沿旧路行进至南辛庄村北处改走新线,跨越北遥堤(桩号K17+800)后走出泛区,泛区段长12.77Km。泛区地层为近洪积区、湖沼堆积,第四系湖海沉积相地质,区域浅层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位埋深基本在2.80~4.35m间,水位埋深受季节、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持力层大致分为3层,第一层为表面耕植土,平均厚度约0.4m;第二层为黄色亚砂土,软塑至硬塑状态,平均厚度0.3~4.0m,承载力为130KPa;第三层为褐灰色亚粘土,软塑,局部硬塑,夹粘土薄层,平均厚度3.3m,承载力120KPa。

廊泊公路的泛区段路面结构设计高度为26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18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碎石路基浅埋在第二层土上,路床地基之上为30cm厚隔离垫层。去年第一工期时间,第一公路工程公司在泛区段永定河大堤北侧K15+345——K17+240段长1895m范围内公路工程和涵洞工程不同程度地遇到故河道、暗沟、枯井、村落遗址、软土等异常地基。异常地基没有规律,故河道开挖后暴露的是松软的含水量达48%的粘土软基,深度较浅,厚度一般在0~1.3m之间,深浅分布不规律,是地基处理的难点。所以整段地基都需要进行这方面处理。软基数据见表1.1。

表1.1软基探坑位置及标高、厚度资料

K15+345——K17+240段软基计算(长度1895米)

桩号

现状地面标高

淤泥顶标高

淤泥底标高

路面设计标高

路床顶标高

软基挖坑探测厚度

现状地面至淤泥顶厚度

现状地面至路床顶厚度

路床顶至淤泥顶厚度

路床顶至淤泥底厚度

备注

K15+345

11.083

9.885

9.385

11.585

10.845

0.500

1.198

0.238

0.960

1.460

K15+410

11.155

9.860

9.360

11.551

10.811

0.500

1.295

0.344

0.951

1.451

K15+478

11.050

9.875

9.375

11.515

10.775

0.500

1.175

0.275

0.900

1.400

K15+558

11.040

9.890

9.090

11.473

10.733

0.800

1.150

0.307

0.843

1.643

K15+658

10.864

10.160

9.260

11.451

10.711

0.900

0.704

0.153

0.551

1.451

K15+748

10.954

10.069

9.269

11.451

10.711

0.800

0.885

0.243

0.642

1.442

K15+840

10.993

9.689

8.889

11.451

10.711

0.800

1.304

0.282

1.022

1.822

K15+900

10.948

9.628

9.228

11.451

10.711

0.400

1.320

0.237

1.083

1.483

K16+040

10.863

10.114

9.114

11.451

10.711

1.000

0.749

0.152

0.597

1.597

K16+200

10.947

10.222

9.322

11.451

10.711

0.900

0.725

0.236

0.489

1.389

K16+250

10.773

10.212

9.212

11.451

10.711

1.000

0.561

0.062

0.499

1.499

K16+300

10.847

10.350

9.350

11.451

10.711

1.000

0.497

0.136

0.361

1.361

K16+350

10.730

9.236

8.436

11.451

10.711

0.800

1.494

0.019

1.475

2.275

K16+470

13.219

10.616

9.116

11.440

10.700

1.500

2.603

2.519

0.084

1.584

K16+740

11.041

10.133

9.433

11.413

10.673

0.700

0.908

0.368

0.540

1.240

K17+070

11.259

10.368

9.668

15.000

14.260

0.700

0.891

-3.001

3.892

4.592

高填方

K17+240

10.787

9.939

9.139

16.800

16.060

0.800

0.848

-5.273

6.121

6.921

高填方

平均厚度

0.800

1.077

-0.159

1.236

2.036

2.0为什么选用砂砾垫层

上述地基中出现的暗浜、软基除少量小于0.25m深,且部分小段工程量可以挖除外,其余全部用砂砾垫层处理。这是因为:

2.1第二层的地耐力最大,但只平均0.67m厚度,往下是0.8m的软弱层,而采用挤密石灰桩基,又不经济;采用换填土,除耽误工期外,几十万方废弃土及好土的处置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2.2因为第三层粘土与砂砾垫层的压缩模量都在5~15KPa之间,局部地基处理后涵洞不会造成不均匀沉降。

2.3类似软基的处理,有的在基槽中抛填毛石,有的采用充填黄砂和石子的方法,但单纯的砂、石料体空隙率较大,很难捣实,导致涵洞及路基产生较大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采用人工级配的砂砾,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经过处理的地基的抗剪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原材料广泛,运距也近。

2.4如果采用灰土处理,虽然经济,但当地粘土难与石灰掺和拌匀,技术难度较大,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容易耽误工期,受季节影响,不能及时晾晒。

3.0处理地基的挖深与探宽的原则及设计、实践

地基的挖深与挖宽的原则:①满足附加应力扩散的要求;②防止侧面土向外挤出;③地基中不留杂填土、粉砂等。

软土、故河道、暗沟、杂填土等完全清除后。当深度H>0.8m时,砂砾垫层与地基土进行踏步搭接。土力学研究的结果,虽然表明二灰碎石刚性基础的附加应力扩散角α=22o,但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理论方法计算砂砾垫层的宽度B’=B+2Htgα计算(B’、B、H及α见图3.1所示),如果两边是好的持力层土时,α取30o,如果四周都是回填土时,α取45o,以保证砂砾垫层受压后侧面不向外挤出。

桩号K17+070、K17+150、K17+200三处1—4.0m现浇板暗涵洞工程地基处理比较复杂,基坑的现场鉴别检验是该工程地基处理的关键,也是难点。因为涵洞前后两侧重力式涵墙身位置软基是分布及厚度都不均匀的含水量52%的夹有薄泥炭层的粘土,在湿润状态下与粉质粘土分界不明显。为把握起见,根据膨胀土失水收缩的性质,一般挖开基坑3~5天后,裂缝则小得多,为了保证基础受荷载后沉降均匀,把地基挖深晾晒处理,每隔1天检查含水量,之后反复翻耕晾晒压实,同时掺加少量砂砾,砂砾垫层必须入老土0.2m,以保证两者牢固结合,直到监理工程师检测含水量符合要求,再压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然后分两层做厚0.6m的砂砾垫层及0.2m厚素混凝土隔离垫层,实践证明这样处理完全可以做到。通过工程实践,这样处理能够达到预想的地基承载力200KPa以上要求。

本段道路去年提出切合实际的砂砾垫层施工方法,施工单位进行500m实验段,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证明这样处理后的地基达到路基承载力要求,通过施工单位春季施工的努力合作,公路路床软基的处理非常及时,各道工序严格按设计施工,通过砂砾垫层标高复测、二灰碎石层标高复测,路基没有沉降现象。

4.0砂砾垫层的施工方法

砂砾垫层目的是把原始软土地基配合砂砾形成一个人工密实的整体。原材料要求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水搅拌;搅拌均匀的砂砾分层铺筑在挖好的基槽(坑)内,每层虚铺厚度0.2m,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至不再下沉,然后再逐次铺筑上一层,施工顺序先深后浅的原则,分段施工时,接茬处作成斜坡,每层错开宽出0.5~0.8m。砂砾垫层施工完毕,立即进行混凝土隔离垫层施工,以防地基扰动。

软基范文篇3

1.工程概况

此次实施工程的对象区域内土地规划均为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区域内的规划为:规划居住区建于玉兰路两侧,截至目前为止,区域内已建成林业新村东西两个小区,并且预计将儿童公园建立在道路终点南侧。道路全长1011.316m,从南北向,将道路等级规划为城市次干路I级,道路红线宽度为24m,横断面设置为单幅路形式,双向四车道:2×7.5m(机动车道)+2×4.5m(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4m,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经过仔细的勘察,我们发现线路分布的主要地层有素填土、耕土、淤泥质土,第四系(Q)洪冲积粉质黏土、圆砾以及第三系(E)湖相沉积的强风化泥岩、粉砂岩互层,地层自上而下描述为:

1.1素填土①:灰色、灰黄色、灰褐色、褐色、黄褐色,稍湿~湿,土质较为松散,局部属于稍密、一直到中密状,主要组成物质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黏性土、圆砾等。局部地段含有约15%的砾石,部分地段还夹杂了很少的断砖头、瓦砾碎片等建筑垃圾,局部地段夹0.10m~0.50m厚的铁锰质或钙质胶结层。

1.2耕土①:褐黄色,微湿,稍密状,主要由粉性土及砾石组成,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和有机质,该层场地内主要分布于原山坡地、果园等现状地形未遭受破坏的地段,厚度徘徊于0.20m~0.80m之间不等,平均厚度达到0.38m,具有高压缩性。

1.3淤泥质土②:深灰色、灰色,很湿~饱和,主要为软塑状,局部呈现流塑状,组成物质为黏性土、粉土等,含腐殖质、炭化物和有机质,强度较低。

1.4粉质黏土③:黄、红黄色,主要为硬塑状,局部呈现可塑状,黏性和韧性都属于中等水平,干强度较高,湿水后稍具砂感。

1.5圆砾④:灰黄色,主要为中密状,局部地段为稍密状,微湿~饱和,泥质胶结。

1.6泥岩、粉砂岩互层⑤:棕黄色、灰色等,较强的风化性。以下为该项目的主要不良地质路段的分布:填方区:K0+180~K0+340,填方地段与设计路面最大高差约为4.50m,填土至设计路面标高后,软弱土层(素填土①、淤泥质土②)最厚处达16.20m;K0+120~K0+180及K0+340~K0+640段路基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的出露岩土层为素填土①,边坡出露岩土层也为素填土①,边坡高度大部分为0.50m~1.50m,K0+640末端的附近可达到6.00m,这些都需要对设计路面以下的软弱土层进行地基处理。

2.软基处理设计

2.1确定软基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某市玉兰路工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软弱土层最厚处可达16.20m。玉兰路位于已建成的东西两个小区之间,建筑与道路红线的距离仅20m左右。为确保处理方案的实施不会对两侧小区建筑的安全以及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提出了3种方案进行比选。

2.1.1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的施工原理是通过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使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强制拌和软土和固化剂,通过使软土硬结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处理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来说效果显著,处理后便可很快投入使用。

2.1.2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还可以称之为换土法。我们所说的换土法是指用稳定性好的土、石代替路基范围内的软土,在清除软土的同时回填并将其压实或夯实。在道路施工中,通常会开挖并换填天然沙砾或石头,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用挖掘机挖除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软土,并将其替换为天然沙砾或石头。开挖换填深度应当控制在4m以内,我们将采用“3个分层法”进行是施工,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通过层层递进、加固从而达到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的目的。本次方案主要是采用50cm片石替换已经被挖除的路基范围内路槽底以下3m范围内的软弱土,换填后回填土方,换填施工后应当在其自然沉降稳定后再进行修筑路基。

2.1.3强夯法。所谓的强夯法也可以称之为动力固结法,其主要原理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8t~40t夯锤起吊到6m~25m的高度后自由落下,通过给地基以强大冲击能量的夯击,造成土中产生冲击波和冲击应力,并迫使压缩了土体的孔隙,液化了局部的土体,巨大的冲击力会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能自然的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溢出,将会重新排列土粒,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本次方案采用三遍强夯,单点夯击能3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等于50mm。目前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最常用的、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加固方法之一。

2.1.4方案对比。通过对上述三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得知:深层搅拌法更适用于处理居住区之间的城市道路的软土路基,因其对地层扰动较小而使得处理效果显著,且经处理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工程施工中,我们推荐采用深层搅拌法用于对玉兰路的软基处理。主要原因在于深层搅拌法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对周边的影响、缩短路基处理的施工时间。

2.2道路一般路段路基处理

现场土路基的现状表现为“地表硬壳层”分布薄弱,有的部位甚至没有“地表硬壳层”,由于地基土的软弱给宕渣填筑压实加大了难度。尽管大部分地表都有硬壳层,但其厚度也仅1.0m左右。我们需要针对现场土基表面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土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淤泥质土基顶面模量为3.0MPa;有硬壳层土基顶面模量也仅为8.0~10.0MPa,此项结果表明,测试结果都未达标,我们应当采用路用性能好的填料进行路基填筑或换填。

2.3桥接坡路段地基处理

对于路堤较高的道路桥接坡路段来说,尽管我们曾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固软基,如水泥搅拌桩、碎石桩、CFG桩等,但从多年建设情况来看,其产生的效果实属一般。采用上述做法加固软基的例子很多,但最终仍然会出现“桥头跳车”、路面平整度差等现象,比如:宁波绕城高速、世纪大道及环城北路等施工路段,都曾采用上述做法。究其根本,是由于地基土含水量过高、地基过软而引起的,恰好这类复合地基法加固不能完全打穿软土层,这使得竖向地基加固桩体容易出现“悬浮桩”的现象。其实,如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应对这种深厚超软土的地质条件,效果要较复合地基法更好。通过对地质资料的认真分析以及对方案的反复论证,针对桥后深层软基的处理方法,我们决定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排水固结法的处理方案,这项方案既能节省时间,加速地基固结、又能降低工程造价。此次设计中所涉及的施工对象还包括沿线的4座桥。具体桥台后地基处理的方案为:20m处是作为与一般路段过渡的衔接段,截至桥后40m处为处理段,桥后60m为地基加固范围。依据软土层分布的厚度,我们将排水板的深度设计为12.0~15.0m,排水板间距为1.3m和1.5m。抽真空10~15d后填筑路堤,当开始抽真空时即进行现场沉降观测。西大河桥接坡东西两侧最大填土高度分别为3.5m和4.0m,开始填筑粉煤灰路堤需要在抽真空2个星期后开始实施;方家河桥桥接坡东西两侧最大填土高度分别为3.5m和3.0m,同样的,在开始填筑宕渣路堤时需要在抽真空2个星期后,填筑期一个月左右。实测沉降曲线表明,在真空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在开始2周内沉降明显;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沉降速率开始放缓;但在2周后开始填筑路堤荷载后,沉降的速率又开始加速运动,一直到近3个月的时候,沉降速率开始趋于稳定。沉降曲线表明:在采用了粉煤灰轻质材料填筑后,尽管西大河桥头比方家河桥头填土高度大0.5m,但相较于总沉降量,结果反而有所减少。

3.道路软基设计处理原则

3.1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区不同再区别的予以处理。地质工作做得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做些补充勘查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

3.2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还要切实结合当地的实际。

3.3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能够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3.4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的速率,避免和产生其它意外的事情。

3.5监理的工作要跟上,观测仪具事先要埋置好,及时进行监理和记录,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软基范文篇4

1.1换填垫层材料

换填垫层材料选择过程中,最好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中粗砂、中砂、细砂、砾石、矿渣、碎石、石屑、2∶8或3∶7的灰土,粉土或粉质黏土等素土等都可以作为换填垫层的材料选择使用,粉土或纯细砂一般不取做换填垫层的材料。选择采用中、粗砂料作换填垫层材料,不仅能达到要求,还可满足防震的目的,但要选用含泥量少,级配较好的砂料,也有采用土工纤维布、水泥土等方法加固换填垫层。

1.2换填垫层的施工技术

(1)施工要求。①将原路基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土挖除,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分层铺筑松厚不得超过400mm,清除后再进行基底碾压,但碾压后压实度达到90%时再进行回填,填筑前根据,松铺厚度,回填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砾,计算铺筑面积,由施工员指挥卸料,确保松铺厚度均匀,采用装载机平整,宽度应超出路基边脚50cm。②用装载机平整,待平整后用20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震动压路机震8遍,一般就可以达到密实度要求。需要运用“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施工;碾压时应严格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直线段和大半径曲线段顺序碾压的原则进行;因有较大的超高,小半径曲线段碾压顺序应先低(内侧)后高(外侧)。③轮重叠轮宽的1/3~1/2的控制范围,当压路机碾压时,碾压速度要控制在2km/h以内,采用交错进退的模式进行铺设路段的碾压,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避免过快过慢,造成影响压实效果的现象发生。在碾压至填筑段两头时,为了避免压实好的土层遭到破坏,需要严禁急刹车的现象发生。④对于两个相邻段的交接处不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填筑施工,若土方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则先填筑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段必须同时进行施工,则需要对分层的连接处做好相互交叠的处理,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对于特殊部位选择用小型夯实机进行人工夯实,如填挖交界处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严格按照试验的控制进行碾压施工。停止振动的标志就是当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时,进行用平地机精平,再进行静压收面,同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⑤对于特殊的部位可以采取分层填筑、层层碾压施工,如对池塘处的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即可选用,在边坡平台以下部分边坡采用干砌片石全面防护。

(2)施工工艺。①分层填筑:分层填筑,进行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20cm。②摊铺整平:填料采用装载机初平,为了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需要选用平地机进行二次平整。③机械碾压:碾压按照“先轻,后重”、“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慢,后快”的基本程序进行。

(3)质量控制措施。①换填砂砾层填料以中、粗砂为好,必须有良好的压实性,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但分布要均匀。②施工时首先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③根据气象预报资料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或者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④垫层施工的关键是压实,用振动法、碾压法等压实,要分层进行压实处理。一般接近饱和状态时压密效果较好,砂料处于干燥或浸水时不易压实。

(4)软土路堤沉降观测方法。①每期观测要做到四个固定,主要是为了消除观测中的某些系统误差,即: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后视尺、固定测点及转点。②转点位置禁止用砖石代替尺垫,必须使用尺垫。③若沉降点离水准点很近,前期视距离不超过15m,每次观测视距不等差应小于3m,前后累计差应小于6m。一次安置仪器的不等差略大时,使用期观测具有相同的三角影响,可采用固定测站的方法。④按设计要求在软土路基处理前,加工地面沉降仪和连续沉降仪等观测仪器,以便于观测、刻度清晰为基本标准。沉降仪设置完成后,在整个施工期掌握路堤填筑,按设计要求定期观测,要求变形速率控制在设计值时可进行施工。

2加筋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2.1加筋材料

随着加筋材料的研究开发使得加筋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加筋材料作为加筋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并根据材质的特征情况,一般将加筋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如竹筋(竹片)、柳条、麦秸杆等为天然植物。第二类如扁钢带、镀锌钢带、不锈钢钢带等为金属。第三类如聚丙烯、聚乙烯、尼龙、玻璃纤维材料等为合成材料。第四类如钢筋混凝土带、钢一塑复合加筋带等为复合材料。

2.2施工技术

(1)土工格栅通常可与砂垫层共同作为一层,通过这一垫层将堤身荷载传递到软土地基中去,这一层具有与路堤本身与软土地基不同的刚度,它既是路堤的柔性基础,又是软土固结时的排水面。通过这一垫层的处理后,地基变得均匀,施工速度快、路基中心最终沉降量比不铺土工合成材料要小、路堤的侧向变形也将由于设置土工格栅而得以减小、能够较为迅速的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2)采用土工格栅进行施工处理的主要程序为:检测、清理下承层施工→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搭接、绑扎、固定施工→摊铺上层路基土施工→碾压施工→质量检测。(3)质量控制测试。①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均匀、平整的处理。在斜坡上进行铺设施工时,为避免石块使其变形超出聚合材料的弹性极限,需要对材料保持一定的松紧度。②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时,需要对端头的位置和锚固工序进行加强质量控制。③铺设的材料存在扭曲、折皱、重叠的现象,需要在施工中尽力避免,铺设的关键工序是很好的保证铺设的连续性,所以需要避免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产生破坏或撕裂、局部顶破等,尤其重视过量拉伸现象的发生。④施工中,需要保证土工格栅材料铺设的整体性,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土工格栅材料的连接,目前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有搭接法与缝接法,其中缝接法又分对面缝与折叠缝两种接法。⑤对于施工中发现有土工格栅材料存在有破损时需要更换或立即修补好后方能继续使用。⑥在铺设施工过程中或者土工格栅的存放过程中,为了避免材料的性能劣化,都需要避免长时间的对材料进行曝晒或暴露。

软基范文篇5

其力学性质为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

鉴于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江苏省阜宁县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几种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淤泥土处理方法,现浅述如下: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①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

②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③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④当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2.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也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故一般小型水工建筑物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1999年,在滨海县大套一站排灌闸施工中,就地利用废黄河堤上的粉砂土,同水泥按9∶1配比拌成水泥土,换填了3m厚的淤泥土层,效果很好,工程至今安全运行。而对大中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沉井基础。1986年,在阜宁县北沙抽水站工程建设中,设计了21.7m×10.6m×2.3m长×宽×高的沉井基础,换除了近5m深的淤泥土层。采取沉井深基础处理和“排水下沉法”方案,既保护了泵站出水池底板下原状土不受扰动,又较“不排水下沉法”节省了大量投资,工程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工程。

3.优化结构法

①选择轻型结构。如“U”形槽薄壁渡槽、肋拱桥、桁架拱桥、刚架拱桥等。拱形桥梁除具有自重轻的优点外,还可将桥台基础浅埋,把桥台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

②对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软基范文篇6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建筑项目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促进了我国建筑工艺的上升,对解决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建筑设施,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在近年来不断攀升,是我国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桥梁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的重难点,如果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软土地基结构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对桥梁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优化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

2软土地基

2.1概念。软土地基的主要材料就是软土,这种材料的结构是由淤泥和淤泥质土混合而成。这种材料相比于其他土质具有非常粘的特点,软土大多分布在湖泊山川等地,水分含量较多,稳定性弱是其最为明显的缺陷,这就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导致软土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裂痕等问题,采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桥梁地基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进行施工,会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完全地满足桥梁建设施工需求。在桥梁施工地基建设过程中,选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比重非常高,但是其土质特性,抵抗外力的性能较弱,所以,当桥梁施工中采用软土材料进行地基建设,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可靠性、稳定性,保证软土地基避免因外界施加的压力造成地基变形,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施工难题,从而提高桥梁整体施工质量。2.2特点。采用软土建设而成的软土地基,由于土质紧密性不强,土质中颗粒状结构较多,并且具有较大的缝隙。同时,软土含水量较大,并且其缝隙大,虽然形成了易于压缩特性,但是也导致其稳定性不足,受外力影响会非常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出现大范围沉降现象,对桥梁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实际的建筑工程使用带来施工难题,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应用过程中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加固,提高其稳定性,保证其结构不受外界压力而产生变形裂缝的问题。坍塌问题是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时,应该重点优化桥梁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提高加固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因软土地基的土层结构不稳定而造成严重后果,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3软土地基技术的应用现状

首先,基于软土地基材料具有稳定性弱的特性,导致其受外力影响而出现变形等情况,造成了软土地基整体结构容易受到施工影响而出现结构变化的现象。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当进行开挖操作时,可能就会导致地基出现倾斜失衡的情形,从而使地基施工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对施工质量产生威胁。地基沉降现象是我国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问题,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并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同时,目前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有效性并不高。所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如何完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项问题的解决会有效改善当前我国道路桥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沉降等现象,从而加强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水平,保证我国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其运输功能。

4软土地基给桥梁工程带来的危害

基于软土材料的缺陷,会给地基建设带来一些影响,需要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软土地基由于外力施加压力出现的变形的情况,会对人员行驶造成影响。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会由于软土地基变形导致桥梁过渡段出现结构差异,造成车辆在道路的行进过程中发生不平稳、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当道路桥梁过渡段与路面间的沉降系数存在差异,就会导致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问题,说明道路的路基存在处理不当问题。路基施工建设是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如果地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就会使道路桥梁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桥梁地基的施工质量,强化软土地基建设,增强其承载量。如果出现地基材料沉降现象,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夯实或填土处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夯实环节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地基抗剪强度降低,使其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的影响。4.2软土路基变形。当地基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主要原因之一还体现在路桥过渡段施工与使用期间路基出现变形,从而导致路桥过渡段发生沉降问题。施工填料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路基质量,使其出现变形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选料环节应该注重采用孔隙小的材料,这样就会降低路基变形的概率。就目前来说,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填料工作仍然存在问题,不注重对材料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将土作为使用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孔隙较大的特点,就会导致路基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在路基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受到车辆行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导致路基变形,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

5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措施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软土材料的自身缺陷,会对地基的使用造成一些危害,路基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并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使车辆行驶过程安全风险加剧。同时,由于施工填料出现问题就也会引发路基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在软土地基建设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固性,提高软土地基的结构强度。5.1换填法。换填法主要采用的是替换强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的软土材料,使用更为稳定与高强度的材料,如砂石、沙土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在地基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桥梁地基位置以下的软土层挖出,并采用高强度与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实施填充,以此加强其强度。由于软土层土体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因为水分而膨胀,导致地基的承载力降低,从而使地基的承载力无法满足桥梁工程的整体要求,这样就会因桥梁不稳定、桥梁的强度不够而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导致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基于这种道路工程与桥梁情况,必须要在地基建设过程中增强其承载力,提高强度,在施工中要将具有稳定性高、强度高的材料替代软土,可以使用砂石等材料。在替换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换填法进行操作。5.2喷桩加固法。对土层加固、提高强度还可以运用化学方式来进行,作为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化学方法有着较高的施工标准。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该保证施工地的洁净,然后再进行具体施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以该地区的湿度水文等条件为基础,从而可以确定喷基配方;最后,从该区域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结果的角度出发,开展设计工作,将环境因素充分考量,并进行必要的优化。5.3表层排水法。由于软土具有粘度较高的特性,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场地的粘性是否会影响工程质量,可以在表层土基中添加排水物质,从而能够加强地基的强度,增强其承载力。砂砾是可以进行有效排水的物质材料,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应用砂砾进行排水工作。当地基土层的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避免出现沉降等问题,工程完成后地基的质量可以保证。5.4地基夯实法。在完成地基土层排水工作后,需要采用地基夯实法对地基进行提高强度处理。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夯实操作。通过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对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发挥良好作用,从而夯实地基结构。这种方法通过减少土层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增强承载力,增强稳定性。5.5挤密压实法。由于软土材料的特性,其材料自身含有一定的水分,是其稳定性弱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解决软土材料含水量多的问题,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石灰填塞法能够有效解决软土含水的问题,石灰本身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通过在软土中加入石灰可以有效减少软土材料的含水量。同时,加入石灰还能够增强软土的承载力,由于石灰遇水会产生挤压力,就能够对软土产生夯实效果。5.6旋喷桩加固法。旋喷桩加固方法的应用,首先要合理设计钻机深度位置,采用较高的位置,使用高压泥浆泵进行特殊喷嘴处理。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钻头旋转的过程,要边旋转边破坏土体,从而使土体与浆液发生混合,形成具有形状的固结体,最后产生良好的加固的作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施工需要明确软土地基的特性,掌握软土地基的缺陷。通过运用换填法、喷桩加固法、表层排水法和地基夯实法,加强地基的稳定性,改善地基强度,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承载力符合桥梁工程需求,从而保障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高方涛.基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6):251~252.

软基范文篇7

一、精心组织,点面兼顾,建立和完善“创争”活动的网络

大张旗鼓,全力造势。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教育全体员工从支行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创争”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浓厚的“创争”氛围。同时,向全行员工发出开展“创争”活动的倡议书,大力传播“知识也要与时俱进”、“知识改变命运”、“终身学习”等理念,让大家理解学习行为和知识更新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使“创争”活动能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响应。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以党组为龙头、工会牵头、支部协助,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创争”活动网络。以工会小组为单位成立读书学习小组,指导、督促、保障员工读书学习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组织,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形成整个团队“大学习”的格局。

选择载体,融会贯通。将“创争”活动与党组中心组学习相结合,与党员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宣传专题教育相结合,与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相结合,与调研工作相结合,与争先创优相结合。鼓励员工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确保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同时,以业务骨干为主要力量,成立重点调研课题小组、创新项目攻关小组,围绕调研和创新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二、整章建制,远近兼取,构筑和强化“创争”活动的机制

构筑共同愿景。通过全行上下多次讨论,确定了“五有双争”的共同愿景,即“服务经济有为,生态建设有效,金融管理有威,内控内管有序,创先争优有位,争创中支辖内先进单位,争创分行级文明单位”,使“创争”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共识。同时,要求全行员工在支行发展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愿景,达到个人成长与支行发展的有效结合。

完善学习机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即坚持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学业务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建立了党组中心组、党支部、股室和员工“四个层次”的学习制度,确保每周工作时间内安排4个小时学习时间,员工业余学习不少于8小时。制订了“创争”活动实施意见,确立了“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创争”目标,做到机构、人员、责任、分工“四落实”。

创新动力机制。开展“季度最佳”评选活动,制定“季度最佳”评选办法,设立“最具影响创新奖”、“最具价值调研奖”、“最佳基础工作奖”和“最具奉献精神奖”,引导全行员工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争创最佳;开展“调研信息竞赛开门红”、“调研信息工作百日竞赛”等竞赛活动,促进“大调研”格局的形成;开展各种以赛代训活动,通过举办学《党章》、金融业务、法律、保密等知识竞赛,提高全行员工对各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热情。

三、整合资源,内外兼修,丰富和创新“创争”活动的内容

实施培训工程,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按照全面打造“调研型、廉洁型、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支行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努力提高提高全员业务素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廉政教育等专题讲座,开展“争先进位大讨论”、“和谐央行大家谈”、“学永刚精神,促作风建设”等主题教育活动。

创新学习载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根据年轻员工占比较大的特点,成立了“青年读书小组”,建立了“青年读书室”,定期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活动,将读书活动由口号变为一种制度。为营造“人人读书、书香漫溢”的浓浓氛围,还引入“图书漂流”这一新颖的读书方式,将封闭式的图书室移到室外,打破了封闭式借阅的困扰,做到图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高了员工的阅读效率,也增添了员工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全行员工普遍阅读了《你在为谁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请给我结果》、《细节决定成败》等励志书籍,并撰写交流了阅读感悟和心得。

构建文化工程,提升央行文化内涵。以制度文化约束人。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制定基础工作任务分解表,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业务操作零差错、窗口服务零投诉、资源节约零浪费、安全管理零风险、遵纪守法零案件”工作要求的实现。以阵地文化引领人。精心制作宣传橱窗,充分利用这一文化宣传阵地,及时展示推介支行文明形象。以特色文化凝聚人。开展健康点评,组织先进个人外出学习参观,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使员工能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四、正向激励,“软”“硬”兼施,构建和维护“创争”活动的平台

实现硬件投入的保证作用。一方面确保员工的教育培训经费不折不扣地用到员工学习教育上,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压缩行政开支,树立“学习就是最大的福利、学习也是长期投资”的理念,挤出资金,购置图书和学习光盘,充实更新图书室,精心改造和添置乒乓球室、室内健身房、荣誉室等。改善学习教育的设施条件,更新、调剂各股室计算机设备,达到1人一机,为员工网上学习提供便利。

体现“绿色通道”的推动作用。开辟学习充电“绿色通道”,在学习时间、经费上给予倾斜,鼓励考文凭、考职称,努力形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良性互动格局。根据员工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年内消灭高中文凭的目标,同时出台了相关鼓励学习的政策。目前,员工队伍中凡是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没有取得大专学历的,全部报名参加了业余学习,全行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已达到86%,中级职称占比已达到73%,争做“知识型员工”在全行上下蔚然成风。

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制定下发了《绩效考核办法》和《调研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年度员工个人积分制,以积分实施奖惩。建立员工学习培训档案、实践挂钩机制和工作问责制度,将员工学习、培训成绩和创新、调研水平作为评先、奖励和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业绩的员工搭建竞争上岗的平台。近两年,先后两次开展中层职次竞争上岗,一批学习力、执行力比较强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

五、放大效应,打造亮点,巩固和扩大“创争”活动的成果

更新思想观念,加深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深入理解。解决了开展活动之初员工中普遍存在的“创争”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等疑惑,明确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发展”三大关系。全行员工都树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新观念,理论普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支行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平台,是任何组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软基范文篇8

[关键词]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施工管理

1软土路基的基本论述

1.1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

在软土路基中,从客观上可以看出来,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便是软土,这是因为湖河和沼泽等多种压缩性比较高的路基之间的缝隙距离比较大,抗剪强度比较弱,而且自然的含水量会比较强,因此细粒土大多数是软土。在比较弱的土层中,绝大部分包括很多有机物质,但是在软土路基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本身的承载力较低,因此,软土对于路基的施工管理影响比较大。

1.2软土对路基的施工影响

一般情况下,因为软土地基自身的承载性能比较低,而且强度还不是很高,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含水量比较高,受到的压缩性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透水性比较弱,因此,软土地基是不能够作为天然路基应用到公路工程中。不过,路基本身稳定性对于路面的运行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为这样的条件下,软土负荷能力和承载力强度不够。如果负荷处于提高的状态,那么会使得路基发生沉降现象,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塌陷。

2关于我国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分析

2.1换填法

一旦软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深度不够的话,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换填方法进行处理。需要先将软质土层进行开挖,然后再进行测量,因为要在确保测量准确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碎石等多种有关材料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最后完成相应的回填流程。如果深度处于不够的情况下,那么软土路基的表面不会出现硬壳,当然,更需要使用抛石的手段,在路基下适当的抛洒出一些碎石。这样可以结合碎石的方式把软土中存在的淤泥进行处理,可以使得公路达到预期的目标。

2.2灌浆法

在这个方法中,其过程是要根据液压或者是气压的方法来把浆融合到软土路基所有缝隙过程中,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得软土路基的性能发生变化,而且加上外界因素的原因,浆液可以最大程度上克服阻力,与此同时,可以适当的沿着剪切的方向混入到软土路基中,同时可以使得软土路基性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地基的加固目的。

2.3深层搅拌法

在固化剂固化的情况下不断发挥出其优势,当然,需要根据软土路基和固化剂的有机结合实现软土和砂浆的搅拌过程,从而使得软土可以达到硬结的效果,还需要不断实现地基强度的提高。在进行深层搅拌的时候,可以使用水泥浆湿法或者是水泥的方法进行处理。另外要考虑到在冬季进行施工时低温度下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先确保施工的稳定性。

2.4排水固结法

从软土路基的处理方式上来讲,具体的工作过程是对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进行结合,当然,还需要将其加载到地基的排水方向中,同时会导致缝隙中保留的水流出来,进而会导致地基出现变形情况,而且一直到水完全清理干净以后,这个时候会实现缝隙体积小的效果。

3软土路基施工管理的具体方法

3.1需要建立起路基施工管理的体系制度

建立健全软土路基是整个施工管理体系,不单单可以带动施工的质量,还可以确保施工管理的具体目标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现阶段的公路管理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需要通过软土路基的处理方式和技术的特点全面掌握好管理的体系内容。基于此,有关施工企业在实际制度中,需要确保施工单位质量控制部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并且需要合理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做好软土路基工作同时,还需要确保软土路基施工管理的质量问题。

3.2需要重视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在公路实际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企业需要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内容,而且更需要根据软土路基的质量控制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按照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来完全掌握到软土路基的质量控制要点,需要对软土路基重点进行完善,更需要对施工管理质量进行正确的指导。另外,需要加强软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更需要进行优化,从而可以为后续的施工管理打下了基础。

3.3需要严格控制软土路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特别是在施工管理中,大多数应用的机械化水平也处于提升的状态,所以,要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质量需求,重点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当然,还需要按照路基施工中应用到的具体处理技术进行建设,并且进行管理。另外,在具体的施工阶段,需要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运行,不仅仅可以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符合要求,还可以不断带动我国公路工程基础建设的顺利运行。

4结语

以上所述,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我国软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特点,并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在软土路基中,分析了处理的方法和具体的施工管理方法。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带动我国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红.软土路基处理及路基施工管理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03):50-51.

软基范文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基处理;处理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水利事业方面也逐步地新建起较多的水利工程。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工作可以说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关键处理环节,一旦出现不能较好地处理地基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后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于软土地基来说,由于软土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含水量较高、缺乏足够强度等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起始阶段必须要处理好软土地基部分的工作内容,防止出现由于软基问题而引发的后续水利工程无法进一步进行的情况。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承载过程中的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相关文献,相较普通地基,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对外界的抗压能力较弱。所以说,在水利工程的使用阶段,一旦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超过一定的界限,那么软土地基就可能由于无法承受而导致一定的变形,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工程坍塌的后果。

1.2对于水的渗透性相对较弱

由于软土地基自身就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特点,同时相比普通的地基,对于水分的渗透力也相对较弱。所以说,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一旦出现无法有效的排出地下水就很可能降低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1.3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大多是由砂及粉尘这2种类型的物质组成,这些类型的土质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基础微粒层,再加上外界的一定的压力,水利结构就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问题,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被破坏。

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采取软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来说,如果面对的是软土地基情况,那么必须要及时的加固处理原基层的松软土质,要不然就为后续的建设进度埋下了隐患。处于软土地基的基层加固处理是水利工程的基础部分,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软土地基的基层土壤间隙比较大,对于工程输水任务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了资源水利浪费。而通过一定的加固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抵抗承载结构自重压力的能力,所以说通过软基处理除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降低水利运行阶段的水利资源浪费现象。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软基一般都是高压缩性结构的地基,大多是由砂及粉尘这2种类型的物质组成,而砂以及粉尘这2种类型的物质的承载性能较差,不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所以说也需要借助软基处理技术来进行一定的处理。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软基处理技术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

夯实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工具机械,例如重锤等机械的压力作用,来对软土地基开展一定的夯实处理。夯实法的技术要求比较低,而且采用的夯实工具也比较常见,但是实际效果却明显,而且使用成本比较低,因此能够在多种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应用,但是对于后层淤泥质却不能使用。夯实法作用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力作用,软土地基中的土壤颗粒间的间隙能够进一步的缩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排除土壤颗粒内的水分,使得土壤颗粒发生一定的固结,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的承载力,防止出现地基由于土体结构的空隙比较大而出现沉降的问题。但是夯实法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夯实法的施工进度比较慢,从而导致施工的周期较长,无法有效的控制工程整体的进度。

4结束语

对于软基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方式除了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环境,降低施工的成本,缩短施工周期。软基处理可以说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关键处理环节,是水利施工中的重点,只有通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分析研究,积极地开拓创新,不断改进软基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者:姜洪超 单位:白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105.

[2]欧阳三根.水利工程软基垂直防渗技术[J].江西建材,2013(1):127-128.

软基范文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软土路基;处理施工

近些年我国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人们也开始重视公路工程建设工程,通过控制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有利于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软基处理技术,结合软土路基特点,明确软基处理施工要点,保障软基处理施工效果。提升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概述软土路基的特点

自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软土路基内部具有较多的水分,因此在处理软土路基的过程中,会增大整个路基的空隙,从而降低路基的抗剪强度。在处理软基过程中,因为路基地层具有较厚的黏土层,黏土层还具有蠕动性,处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升公路工程的承重性和稳定性,需要及时处理软土路基,降低软土路基的水分含量,提升土层的稳定性。软土路基底层具有明显的颗粒,这样加大了公路工程施工结构的控制难度。软土路基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孔隙,自身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为软土路基主要包括淤泥和粘土,土层颗粒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比较差,在处理软土路基的时候,可能会弱化公路工程整体的抗剪强度。最后软土路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整个结构不够稳定,无法保障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效果。

2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施工技术

2.1表层处理法。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利用表层处理法,主要是在地表面使用。结合排水和材料增添等方式处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使地表整体强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需要找到铺垫材料,设置铺垫砂层,构建砂层,可以实现排水固结的效果,使填土层的水位由此降低,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选择砂层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粗砂和中砂等,保证颗粒的均匀性。提高保证软基表层处理效果,工作人员可以土工织物铺设在软基的表层,工,降低土工织物的抗拉强度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土工织物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可以避免软土路基发生沉降问题,提高整体路基的承载力。在表层排水工作当中,需要设置表层的建设排水系统,将粘性添加剂融入到表层中,使土质密度由此提升,解决软土路基的压缩性能,这样也可以路基强度由此提升。工程人员也可以利用石灰和水泥等,通过产生化学反映,使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由此减少,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在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在地表开挖沟槽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使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由此降低,根据现场地理条件,顺利实现表层排水。2.2置换法。利用优质的土方置换软土,提供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控制沉降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挖掘置换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短时间达到施工效果。如果软土层范围比较小,并且保证软土厚度在3m以内,可以清理软土地基当中的软土,将稳定性较强的土或者石回填在原地,再通过夯实措施,提高土层的稳定性。这种方法适合处理浅层的地基,利用置换法要严格选择垫层的材料,同时需要控制分层填筑的密实度。2.3排水固结法。利用这种昂发,需啊哟布置竖向的排水井,将软土空隙中的水排出来,固结成型软土地基,使软土的地基的承载力由此提升。排水固结法使用低饱和土层处理过程中。在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可以联合堆载排水板,这样有利于保障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的施工时间比较长,还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2.4强夯法。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过程中利用强夯法,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利用合理的工程机械设施,根据操作规范进行夯实即可,但是利用这项技术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不易控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弹簧土,土壤很难成形,不利于工作人员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效果也会受到影响。2.5真空预压无排水砂垫。这项技术属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的新工艺,施工时间比较短,成本也比较低,对比其他工艺,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的承载力,保障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3优化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

3.1CFG桩。在处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过程中,根据一定比例混合粉石和粉煤,再加入一定的水泥进行搅拌,利用机械控制碎石桩,随后在软土路基施工范围内注入,再铺设垫层,夯实原有的路基,满足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路基夯实要求,在淤泥较厚的软土路基当中适合利用这项技术,可以保障路基的夯实效果,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3.2PHC桩。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利用PHC桩处理软土路基,需要利用特定桩锤设备,在软土路层中注入PHC桩,疑问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承载性,注入地下之后,可以明显增强地基的创投李和抗打击性,原有的路基因为挤压的作用,可以使涂层密度由此提高,满足软土路基夯处理的目的。3.3双向搅拌桩。首先利用机械设备搅拌水泥,增大桩体的上半身截面,制成钉子形状的形状,可以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控制公路工程施工中地基的承载力。利用这项技术,不会产生较大的施工噪声,原有结构也不会遭到破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4结束语

软基处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重难点,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会破坏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合理的措施处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贾艳霞.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概述[J].价值工程,2018,37(35):247-248.

[2]周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