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16:21

迁居范文篇1

鲜花礼仪

莺迁乔木燕入高楼玉荀呈祥鸣凤栖梧燕贺德邻室接青云堂构增辉华厦开新金玉滿堂新基鼎定堂构更新煥然一新

迁居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地经济工作和移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移民政策,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推动移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库区和谐稳定的目标,有序开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及后期扶持工作,确保水利水电移民工作有序展开。巩固和发展后期扶持成果,切实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处理移民遗留问题,依法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移民经济,努力提高移民部门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周密部署,进一步抓好黔中移民搬迁安置

一是要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征地补偿和搬迁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和国家新时期移民政策为基本原则,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区移民补偿问题的批复》等文件精神,结合省、地水利水电移民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发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县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的阵地作用,落实好库区搬迁移民群众协议签订、资金兑现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全面完成地区下达的我县黔中水利枢纽工程26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二是要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区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为准则,按照省移民局赴调研座谈时提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两个结合”(移民安置点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思路,移民、发改、交通、建设、国土、通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眼长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

三是县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及有关乡镇要加强协作,督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规划设计中被淹没的火电厂至安顺变电站Ⅰ、Ⅱ双回500KV输电线路的改建工程、百兴镇至六枝X760县道公路以及桥梁的复建工程施工,并做好移民工程施工中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

四是要按照“移民支持黔中建设,国家保障移民发展”的宣传提纲,加强国家、省、地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政策特别是调整后的新政策、新标准的宣传,积极引导库区移民最大限度选择土地长期补偿,合理选择安置去向,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组织好库区移民户基本情况调查,建档立案,为下一步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机制,进一步巩固洪家渡后扶成果

一是按照省下达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指标,认真开展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兑现和项目扶持工作。根据后期扶持核定人口,按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补偿补助资金。切实抓好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动态管理工作,坚持“一次核定,动态管理”原则,做好死亡、服刑人口的核减和登记以及相应指标扶持项目计划的上报。认真按照省地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抓好结余资金的上报,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定实施。

二是按照省地要求,认真抓好后期扶持经常化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档案、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档案、后期扶持项目档案和后期扶持长效机制等工作档案。按时上报后期扶持资金年度计划使用情况、后期扶持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后期扶持长效机制三项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

三是按照省地要求,继续实施好乐治碓叉坝、沙包下木、老凹坝街上等省、地、县移民新村示范点五年规划中的计划项目。要按照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年度规划,总结经验,探索思路,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完成移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任务。强化移民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措施、方案。充分整合农业、文化、科技等社会资源,针对移民不同实际,选好移民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学以致用。

四是各有关单位要抓好2011-2015规划编制工作。对原编制的《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已经实施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对已经实施的和不能满足库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要从原规划中移除。以县为基础,继续完善2011-2015年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移民、发改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库区调研,结合实际,将完善后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逐级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规划中的项目,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要本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直接受益的原则,制定有力措施,精心组织,抓紧实施,有效改变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

五是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按照毕节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毕署发〔2007〕35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整合资源力度切实改善洪家渡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意见》(纳府发〔2008〕12号)等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统筹安排、渠道不变、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尤其是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的投入,重点向省、地、县三级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点倾斜,集中力量打造示范新村,使新村建设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六是库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思考水库移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移民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引导和支持农村移民和困难移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文件精神,探索研究移民养老保险问题,鼓励引导移民群众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三)制定措施,进一步解决洪家渡库区遗留问题

一是要抓好洪家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的处理。要按照省移民局《关于做好洪家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工作的实施意见》(黔移发〔2009〕1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县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注重部分村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处理,注重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以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入库区加大遗留问题的排查力度,制定有效措施,解决好涉淹农户耕地、滑坡点农户安置等问题的处理。继续做好移民补偿资金兑现结尾工作、集体财产补偿兑现、基础设施和专业项目复建等工作,各有关乡镇要认真核实迁入和迁出移民人口,及时为外迁农户划转资金,确保完成集体财产补偿兑现和涉淹农户、涉淹耕地处理工作。

二是要继续抓好婚出人口调查处理及兑现工作。要按照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解决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前婚出人口问题的工作方案》(毕署发〔2009〕10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前婚出人口问题工作的实施意见》(纳府发〔2009〕64号)文件精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好库区婚出人口调查,调查结果经审核后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调查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结合审批意见制定方案,组织兑现婚出人口承包耕地经营权益补偿资金。

(四)加强监管,进一步落实移民工程项目实施

一是要严格按照移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认真执行移民工程项目报批程序和审定计划,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切实推行移民工程项目建设。对库区在建移民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实施,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已建工程项目,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和决算。加大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力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程序落实好移民工程项目的实施。

二是要按照有关移民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认真执行移民工程项目分级审查审批程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预付工程款拨付程序,严格工程建设进度拨款,严格质量保修金制度。及时跟踪、检查、督促、验收、移交移民工程项目,确保移民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规范移民工程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确保移民工程分类建档、资料齐全、手续完备。

(五)严肃纪律,进一步落实移民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要着重加强移民资金管理。移民局和财政局等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地有关移民资金管理规定,坚持移民资金管理制度、县级报账制度,进一步规范移民资金会计基础核算,强化移民资金拨付、流通、使用和兑现等环节的管理。要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和专帐核算。

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地移民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定,建立健全财经管理制度,并将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实行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坚持移民资金自查自纠制度,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审计和稽查,对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无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和贪污移民资金情况的发生。

(六)化解矛盾,进一步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移民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处理。移民局及有关乡镇要认真分析库区形势,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开展移民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符合现行移民政策的,限期及时予以妥善解决;对不符合现行移民政策的问题,要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二是要充分利用洪家渡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良好契机,认真解决好无土少土安置、外迁安置移民的建购房屋、土地对接、子女入学、户籍转移等长远生计的问题;解决好婚出妇女人口的登记、解决好因水位界桩不明而造成库区耕地漏量漏登、库周地质灾害影响的滑坡点人口安置处理等问题。切实把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好、消化好,从根本上化解各类移民问题和矛盾。要着力从源头上下功夫,对有关突出矛盾和问题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化解、早控制,坚决防止到地、省、进京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继续加大移民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处遗”成果兑现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人口、实物指标调查及移民安置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拓展政策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把现行移民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原原本本告知移民群众,做到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注重强化移民法制教育,深入扎实地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广大移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大局意识、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移民理解政策、遵章守纪、依法行事。

四是抓好和完善移民维稳责任制的落实。各有关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维稳工作责任制,健全落实预警机制、预防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着力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强化稳控措施,做到每个环节、每处细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五是加强信息反馈和移民信访接待工作。要建立健全移民维稳信息网络,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随时把握库区形势,及时了解维稳动态,对重大敏感信息要集中分析研究,制定应对处置措施;要严格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值班制度,落实值班责任,确保万无一失;要高度重视移民信访工作,按照国家《信访条例》和现行移民政策,明确专人接访,建好信访台帐,落实办结责任。

(七)加强协作,进一步抓好信息化建设

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选调精干力量,扎实做好工作。一是完善移民档案管理系统。全县按两大库区划分,以移民户为单位,对全县移民的情况进行详实登记(包括移民个人的基本情况、被淹实物指标情况、搬迁前后个人和家庭生活及收入情况、搬迁后居住地等内容),实施信息联网,建立详实可靠的移民资料。二是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数据系统(包括对移民后扶人口的核定标准、享受后扶政策移民的基本资料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后扶资金的发放、项目扶持情况、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等内容)。三是完善移民工作管理系统(包括物价指数管理、补偿投资标准、移民指标体系设置、移民信访、移民工作经验交流等内容)。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严格工作职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移民工作实施主体、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职责,将移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移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移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移民工作目标任务有着落、见成效。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国家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要把宣传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移民工作的第一线。通过宣传,引导移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特殊公民”的意识,树立自强致富的决心,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三)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长效机制

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必然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更新观念,以“实践科学发展、破解移民难题”为主题,以“实施新移民政策,黔中枢纽水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和搞好洪家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为工作主线,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认真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移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实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着力研究洪家渡移民洪家渡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探索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

迁居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地经济工作和移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移民政策,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推动移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库区和谐稳定的目标,有序开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及后期扶持工作,确保水利水电移民工作有序展开。巩固和发展后期扶持成果,切实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处理移民遗留问题,依法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移民经济,努力提高移民部门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周密部署,进一步抓好黔中移民搬迁安置

一是要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征地补偿和搬迁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和国家新时期移民政策为基本原则,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区移民补偿问题的批复》等文件精神,结合省、地水利水电移民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发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纳雍县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的阵地作用,落实好库区搬迁移民群众协议签订、资金兑现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全面完成地区下达的年我县黔中水利枢纽工程26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二是要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区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为准则,按照省移民局赴纳雍调研座谈时提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两个结合”(移民安置点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思路,移民、发改、交通、建设、国土、通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眼长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

三是县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及有关乡镇要加强协作,督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规划设计中被淹没的纳雍火电厂至安顺变电站Ⅰ、Ⅱ双回500KV输电线路的改建工程、百兴镇至六枝X760县道公路以及桥梁的复建工程施工,并做好移民工程施工中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

四是要按照“移民支持黔中建设,国家保障移民发展”的宣传提纲,加强国家、省、地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政策特别是调整后的新政策、新标准的宣传,积极引导库区移民最大限度选择土地长期补偿,合理选择安置去向,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组织好库区移民户基本情况调查,建档立案,为下一步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机制,进一步巩固洪家渡后扶成果

一是按照省下达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指标,认真开展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兑现和项目扶持工作。根据后期扶持核定人口,按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补偿补助资金。切实抓好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动态管理工作,坚持“一次核定,动态管理”原则,做好死亡、服刑人口的核减和登记以及相应指标扶持项目计划的上报。认真按照省地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抓好结余资金的上报,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定实施。

二是按照省地要求,认真抓好后期扶持经常化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档案、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档案、后期扶持项目档案和后期扶持长效机制等工作档案。按时上报后期扶持资金年度计划使用情况、后期扶持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后期扶持长效机制三项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

三是按照省地要求,继续实施好乐治碓叉坝、沙包下木、老凹坝街上等省、地、县移民新村示范点五年规划中的年计划项目。要按照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年度规划,总结经验,探索思路,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完成移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任务。强化移民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措施、方案。充分整合农业、文化、科技等社会资源,针对移民不同实际,选好移民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学以致用。

四是各有关单位要抓好-2015规划编制工作。对原编制的《纳雍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已经实施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对已经实施的和不能满足库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要从原规划中移除。以县为基础,继续完善-2015年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移民、发改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库区调研,结合实际,将完善后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逐级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规划中的项目,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要本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直接受益的原则,制定有力措施,精心组织,抓紧实施,有效改变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

五是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按照毕节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毕署发〔〕35号)和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整合资源力度切实改善洪家渡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意见》(纳府发〔〕12号)等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统筹安排、渠道不变、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尤其是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的投入,重点向省、地、县三级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点倾斜,集中力量打造示范新村,使新村建设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六是库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思考水库移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移民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引导和支持农村移民和困难移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文件精神,探索研究移民养老保险问题,鼓励引导移民群众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三)制定措施,进一步解决洪家渡库区遗留问题

一是要抓好洪家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的处理。要按照省移民局《关于做好洪家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工作的实施意见》(黔移发〔〕1号)和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乌江洪家渡水电站纳雍县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注重部分村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处理,注重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以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入库区加大遗留问题的排查力度,制定有效措施,解决好涉淹农户耕地、滑坡点农户安置等问题的处理。继续做好移民补偿资金兑现结尾工作、集体财产补偿兑现、基础设施和专业项目复建等工作,各有关乡镇要认真核实迁入和迁出移民人口,及时为外迁农户划转资金,确保完成集体财产补偿兑现和涉淹农户、涉淹耕地处理工作。

二是要继续抓好婚出人口调查处理及兑现工作。要按照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解决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前婚出人口问题的工作方案》(毕署发〔〕10号)和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乌江洪家渡水电站纳雍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前婚出人口问题工作的实施意见》(纳府发〔〕64号)文件精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好库区婚出人口调查,调查结果经审核后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调查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结合审批意见制定方案,组织兑现婚出人口承包耕地经营权益补偿资金。

(四)加强监管,进一步落实移民工程项目实施

一是要严格按照移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认真执行移民工程项目报批程序和审定计划,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切实推行移民工程项目建设。对库区在建移民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实施,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已建工程项目,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和决算。加大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力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程序落实好移民工程项目的实施。

二是要按照有关移民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认真执行移民工程项目分级审查审批程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预付工程款拨付程序,严格工程建设进度拨款,严格质量保修金制度。及时跟踪、检查、督促、验收、移交移民工程项目,确保移民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规范移民工程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确保移民工程分类建档、资料齐全、手续完备。

(五)严肃纪律,进一步落实移民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要着重加强移民资金管理。移民局和财政局等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地有关移民资金管理规定,坚持移民资金管理制度、县级报账制度,进一步规范移民资金会计基础核算,强化移民资金拨付、流通、使用和兑现等环节的管理。要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和专帐核算。

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地移民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定,建立健全财经管理制度,并将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实行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坚持移民资金自查自纠制度,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审计和稽查,对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无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和贪污移民资金情况的发生。

(六)化解矛盾,进一步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移民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处理。移民局及有关乡镇要认真分析库区形势,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开展移民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符合现行移民政策的,限期及时予以妥善解决;对不符合现行移民政策的问题,要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二是要充分利用洪家渡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良好契机,认真解决好无土少土安置、外迁安置移民的建购房屋、土地对接、子女入学、户籍转移等长远生计的问题;解决好婚出妇女人口的登记、解决好因水位界桩不明而造成库区耕地漏量漏登、库周地质灾害影响的滑坡点人口安置处理等问题。切实把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好、消化好,从根本上化解各类移民问题和矛盾。要着力从源头上下功夫,对有关突出矛盾和问题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化解、早控制,坚决防止到地、省、进京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继续加大移民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处遗”成果兑现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纳雍库区人口、实物指标调查及移民安置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拓展政策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把现行移民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原原本本告知移民群众,做到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注重强化移民法制教育,深入扎实地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广大移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大局意识、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移民理解政策、遵章守纪、依法行事。

四是抓好和完善移民维稳责任制的落实。各有关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维稳工作责任制,健全落实预警机制、预防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着力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强化稳控措施,做到每个环节、每处细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五是加强信息反馈和移民信访接待工作。要建立健全移民维稳信息网络,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随时把握库区形势,及时了解维稳动态,对重大敏感信息要集中分析研究,制定应对处置措施;要严格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值班制度,落实值班责任,确保万无一失;要高度重视移民信访工作,按照国家《信访条例》和现行移民政策,明确专人接访,建好信访台帐,落实办结责任。

(七)加强协作,进一步抓好信息化建设

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选调精干力量,扎实做好工作。一是完善移民档案管理系统。全县按两大库区划分,以移民户为单位,对全县移民的情况进行详实登记(包括移民个人的基本情况、被淹实物指标情况、搬迁前后个人和家庭生活及收入情况、搬迁后居住地等内容),实施信息联网,建立详实可靠的移民资料。二是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数据系统(包括对移民后扶人口的核定标准、享受后扶政策移民的基本资料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后扶资金的发放、项目扶持情况、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等内容)。三是完善移民工作管理系统(包括物价指数管理、补偿投资标准、移民指标体系设置、移民信访、移民工作经验交流等内容)。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严格工作职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移民工作实施主体、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职责,将移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移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移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移民工作目标任务有着落、见成效。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国家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要把宣传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移民工作的第一线。通过宣传,引导移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特殊公民”的意识,树立自强致富的决心,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三)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长效机制

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必然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更新观念,以“实践科学发展、破解移民难题”为主题,以“实施新移民政策,黔中枢纽水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和搞好洪家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为工作主线,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认真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移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实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着力研究洪家渡移民洪家渡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探索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

迁居范文篇4

为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要求,省政府认真研究措施,制定政策,20*年以来已解决了14.3万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但是,部分已就业人员的就业和收入还不稳定,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性决定了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期性。同时,解决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安居乐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紧迫任务。为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20日内确保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各级政府要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要求,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在棚户区居民回迁小区积极组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确保20日内为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稳定的就业再就业。

(二)稳定就业标准。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三)完善零就业家庭的申报登记制度。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居民家庭成员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或离岗状况的家庭。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实行家庭申报、社区核实、街道认定制度。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将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和相关扶持政策告之于民,居民持有效证明到居住地社区进行申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对居民申请进行登记,并对申请居民家庭的就业情况进行核实,将核实情况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由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对零就业家庭进行认定。对被认定的零就业家庭要采取适当方式向社区居民公示。

(四)实施动态管理。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市要进一步规范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定,统一认定程序,建立统一的登记台帐和数据库,并及时调整、更新,实施动态管理。

三、加大组织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五)加大政府组织力度,购买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拓宽开发公益性岗位范围,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在继续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有组织地开发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集中连片回迁小区物业管理、病残疾人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更多合适的公益性岗位。对被安排在上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标准按辽政发〔20*〕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地方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按规定标准支付两项补贴。

(六)调动机关及事业单位积极性,腾出一批后勤服务岗位。继续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后勤服务岗位进行清理,把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岗位腾出来,优先安排其就业再就业。

(七)利用改造棚户区腾出的土地,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改造棚户区腾出的土地,通过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安排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八)发展多种就业形式,拓展一批就业岗位。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建设无围墙工厂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手工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发展,拓宽家庭手工业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家庭手工业规模,使有劳动能力但受一定条件限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居家实现就业再就业。

(九)建立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岗位。各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创建一批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各级各类基地,并对基地给予一揽子政策优惠,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提供即时的岗位保障。

(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组织输出一批人员到外地就业再就业。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组织劳务输出职责,进一步加大组织输出工作力度,探索多种就业方式,建立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延伸就业和维权服务,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各市、县(市、区)要定期组织面向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的输出活动,劳务输出的岗位需求信息,认真落实劳务输出奖励政策,引导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到域外就业。

四、突出重点援助,认真落实就业援助政策

(十一)各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在政府开发的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就业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回迁小区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由省市两级财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用人单位为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含个人应承担部分),给予全额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对资源枯竭矿山比较集中的抚顺、本溪、阜新、朝阳四个困难地区,纳入省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的,省财政按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70%给予补助。

(十二)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就业和培训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对居住偏远、生活困难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参加普惠制就业培训的,用人单位或培训单位可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的比例提高岗位工资或培训补贴标准,用于解决其就业中的特殊困难问题,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

(十三)对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建立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市场和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基地的,其建设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筹集,并纳入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不得在再就业扶持资金中列支。

(十四)对棚户区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创建市场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其从事货物(含农产品)销售、提供应税劳务达不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收入,暂免收个人所得税。

(十五)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以家庭手工作坊方式从事手工编织等收入,以及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经纪人收购并销售手工业产品收入,比照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每户(人)每年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8000元。

(十六)对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创建的再就业基地,凡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按实际招用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每人每年定额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4800元。

(十七)推广抚顺市政府做法,各市政府要积极开展有培训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子女免费技能培训,所需经费按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五、强化源头控制,建立预警预报制度

(十八)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失业调控。各地要加强对企业裁员的宏观调控,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有关规定,尽可能避免裁减家庭成员中已经有失业人员的职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失业(或下岗),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指导,严格备案制度。

(十九)制定并及时启动援助预案,保证及时再就业。各市、县(市、区)要制定棚户区下岗失业预警预案和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警戒线。对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接近警戒线时,及时启动援助预案,实施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援助,防止棚户区改造回迁小区下岗失业人员规模过大,因就业困难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六、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增强就业援助功能

(二十)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回迁地区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居民已经回迁的小区,要在回迁后一个月内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暂时不具备建立工作机构条件的,要成立临时性机构,负责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尽快建立工作机构,为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做好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统筹规划好回迁小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回迁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包括5万平方米)的小区,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设立固定的服务场所。

(二十一)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功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定期走访居民家庭,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就业状况,及时发现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并负责为零就业家庭提供“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服务。积极推进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进社区,使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一条龙”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已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解决其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就业援助政策的落实。

七、强化领导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二十二)明确工作责任。确保20日内为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实施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认真制定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确定经常性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省委、省政府对全社会的承诺落实到位。市、县(市、区)政府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和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了解和反映扶持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活动,及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推动这项工作发展。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认真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合理安排资金,及时拨付,加强资金管理。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零就业家庭子女的就业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体系优势,积极开展富有自身特点的就业援助工作。

(二十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一把手是本地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援助工作的相关部门是责任单位。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兑现就业援助的承诺,对于没能兑现承诺,或没有达到稳定就业标准的,以及棚户区回迁小区下岗失业人员因就业困难引发社会问题的,要追究有关地区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四)建立通报调度制度。省政府实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援助月通报和调度制度,通报调度情况同时抄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协以及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通报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将通报调度情况抄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各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按规定及时汇总上报工作报表。

(二十五)实施检查巡访制度。省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市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援助工作进行巡视和暗访。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定期巡视暗访制度,每月要对10个社区的就业援助工作进行巡视和暗访。在街道社区自查和互查的基础上,省、市、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对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迁居范文篇5

“动拆迁”,动的是人,拆的是房,留的是人心。**年**公司成立以来,党支部牢固树立“我为亲人搞动迁”的理念,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杨浦区旧区改造、大市政建设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年6月,**公司在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上海市首家获得认可的动拆迁企业之一。近年来,共完成动迁大小基地61个;动迁居民16651户,拆除面积56.89万平方米;动迁单位556家,拆除面积36.22万平方米,每年动迁总量占杨浦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公司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上海市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公司、上海市化解拆迁矛盾先进集体,公司党支部荣获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个视动迁居民为亲人的党支部是动拆迁公司的主心骨。**公司领导班子6名成员中有5名是共产党员,3名是党支部委员。为了完成动拆迁任务,党支部始终把发展杨浦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统一起来,以“我为亲人搞动迁”为己任,全部沉到动迁第一线。每当动迁工作进展到关键时刻,动迁经办人员感觉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党支部成员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坐镇指挥和大家共闯难关。公司员工不无感慨地说,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党支部还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方法,针对项目建设的特点,在建设动迁配套房的建筑工地上建立“临时党支部”,将外来务工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使外来务工党员流动不离“家”,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

一支党性强、素质高、干劲足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为亲人搞动迁”的中坚力量。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会、“转变观念,迎接挑战”的专题讨论等各种途径,把“我为亲人搞动迁”的理念落到实处。党支部狠抓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对一切违反动迁纪律的工作人员,一律严肃查处。党支部围绕“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这一主线,凝聚党员、凝聚员工,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爱祖国、爱**”等主题教育活动。党支部注重以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激励员工,设立“党员文明岗”,每季度评选一次“明星职工”。党支部每年定期将动迁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脱产办班,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党支部在动迁基地借聘用职工中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还定期安排他们去疗休养及体检。正是有了党支部的组织和锤炼,公司全体员工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周围,解难题、创业绩、出效益、树品牌,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套“我为亲人搞动迁”的“阳光动迁”新机制是推动动拆迁工作,推进杨浦发展的“破冰”之锥。动拆迁工作不仅关系到上海的建设,关系到杨浦的发展大局,更关系到动迁居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党支部在区委提出的“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的“四敢”精神指引下,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动迁难”的原因。在公司党支部的倡导下,**公司率先在重大市政工程中环线东段前期动拆迁工作中推行“六公开”的“阳光动迁”新举措(即每家每户的评估单价公开,每家每户人口与面积公开,所有动迁房源公开,特困对象照顾名单公开,动迁居民签约情况公开,速迁户的奖励条件公开),坚持“动迁方案听居民意见、动迁政策向居民交底、动迁过程由居民监督”的原则,并通过优质服务,有情规范的运作,创出了“依靠被动迁居民来完成动迁任务”的新机制。基地启动仅4个月,签约居民723户,签约率达到95.8%。一位住在西小洋浜的老太,选到理想的房子后,紧紧握住党支部书记倪丽娟的手,动情地说:“谢谢共产党!谢谢政府!”回头又对其他排队签约的居民说:“你们放心,要相信这个动迁公司,连我这个老太他们都没让我吃亏!”

动迁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党支部坚持诚心诚意与居民沟通,心换心、心贴心,切切实实地履行“我为亲人搞动迁”的理念,并创造了“真情感化法、政策交底法、规范运作法、群体合力法、破题克难法和领导带头法”等方法,化解了许许多多动迁的矛盾,营造了一个有序的动迁环境。《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先后在头版对公司党支部“我为亲人搞动迁”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播出了动迁居民明明白白签约、高高兴兴搬家的新闻。许多兄弟区县的同行还专门到杨浦来学习“阳光动迁”的经验,在不久前的上海市动迁公司经理培训班上党支部书记倪丽娟介绍了“阳光动迁”的做法。

迁居范文篇6

在长达三十年的解决三农问题艰难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角色错位的奇怪现象:既然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农民,那么农民这一群体就应该最具有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愿,并且,也会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出主体作用,做出积极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行为选择。然而,从历年的中央支农一号文件,到免除涉农税收,再到建设新农村,及号召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更多成了至上而下运作,农民反而成了配角,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成为了社会的,或者说是政府的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在有市场的经济中,农民,政府抑或其它群体,都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皆因自身利益诉求进行着利益博弈。因此,至上而下的,着重于从社会范围来解决三农问题,或者由其它利益集团来替代解决,本身就有违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因为,一个群体的利益诉求,是不可能由另外的对其有利益诉求的利益集团来代为实现的。

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具有着社会主义的性质,从而一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就可以由社会或其它群体通过帮扶、反哺等行为来替代实现是极具理想色彩的。只要各群体有其自身的独立利益,各群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利益博弈。同样,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具有社会资源的配置职能,但它仍然有其自身的利益,也是一个力图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集团,所以,由政府来替代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其行为也很难节制,它既可以采取一些扶农惠农措施,也可以为财政收入最大化圈占农地。因此,即使一个经济具有着社会主义的性质,政府也具有社会资源配置的职能,但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或者说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也只能通过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来得到实现。

所谓农民的主体作用,其具体落实为农民为自身利益而与其它社会集团进行利益博弈的行为。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但只有交易这一种方式具有合作性,也即只有交易才能够实现参与博弈各方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赢,并同时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所以,所谓发挥农民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作用,其准确含义就是农民这一群体能够在市场上与其它利益集团进行机会均等的交易,并通过交易去解决三农问题。

如果农民的主体作用被抑制得不到实现,而由其它社会利益集团来替代农民去解决三农问题,预期目标就很难得到实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由于农民不能够针对其它利益集团所采取的行动做出自己的对策选择,所以,当这些措施即使具有扶农惠农愿望时,也可能并不符合农民的意愿,因此难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而当这些措施只是符合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无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时,农民也只能消极接受,并不能对其进行矫正,反而可能加剧三农问题。总之,只要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不是经由农民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市场交易,其结果都会是导致解决三农问题所做的努力归于低效率或无效率。正由于此,三农问题迄今仍是中国社会发展难解的课题。

二、条件约束下的农民能力缺乏

但是,从中国三十年的实践看,在现行条件约束下,农民又的确缺乏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正如开启农村改革,率先实行农地包干的安徽小岗村人所说,我们是“一步跨过贫困线,三十年没进富裕门”。维护农民既得利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减少农民,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三个关键环节,但现实表明,在这三个环节上,农民都难以胜任利益主体的角色,通过交易有所作为。

第一,失地直接导致农民既得利益受损,但农民却不能通过交易方式或其它有效举措抵制其它群体的掠地行为。农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地不仅成为农民经营收入的基本可配置资源,也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三十年来,社会其它群体以城市化,工业化等各种名目对农地进行着圈占。在圈占中,也会有对失地农民有所补偿,但由于圈占农地不是农民与圈占方平等交易的结果,因此,补偿既不是农民因舍弃农地而做出的选择,经过层层拔毛也很难足额地让农民获得。农民失地导致了大量农民的返贫,形成数千万三无流民。失地加剧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但在现有社会制度框架内,农民并无抵制其它社会利益集团圈征土地的合法措施,因此,农民群体就难以维护自身最基本的利益。

第二,农地的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但现存条件下的农民却无法以交易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但自家庭承包制实行后所造成的农地小规模的极度分散的农地经营却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由于农地分散经营的无效率,在广大地区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即使中国的农地资源非常稀缺,但农民却视土地如鸡肋,不仅不愿意在土地上多做投入,且宁愿放弃经营,甚而抛荒,这就不仅使农地经营无助于农民增收,还使中国的农地总体利用效率低下,且直接诱发所谓粮食安全问题。在有市场交易的条件下,农民可以通过交易实现土地的集中并实现规模经营,但在现行农地制度下,农民并无农地交易权,因此,农民就失去了自主实现农地集中的途径。

第三,减少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但农村居民却无力通过交易行为迁居至城镇。农村人口的数量偏大,是直接制约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世代以来也都向往着能到城镇定居,以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更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在长期的城乡有差异发展之后,农村居民要迁居到城镇就必须解决巨额的迁居费用问题。在现行状态下,多数农民仅仅凭农地和进城打工收入,几无能力支付迁居费用。因此,即使农民怀有迁居愿望,城镇也存在就业机会,广大农民也只能选择在城镇流动就业,而无力选择迁居城镇。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步始终落后于工业化进度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也正是因农民群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更强化了只有社会帮扶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意识。

三、让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无力发挥,而其它社会群体替代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又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的,这便是历三十年而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死结。不论是如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所示,还是从三十年实践经验教训来看,要破解三农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出路并不是在于继续强化社会资源以各种方式对三农的注入,而是在于让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让农民发挥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主体作用,关键之举是对现有农地产权安排进行重新界定。溯根求源,正是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既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积重难返,也导致了农民的作用无力发挥。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农村一直实行着家庭土地承包制。在家庭承包制这样一种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下,农民所拥有的只是农地的经营使用权和部份收益权,却不拥有农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农地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归于主体界定含混不清的集体。在现行的农地产权安排下,由于农民没有得到农地的处置权,一方面,农地由农民经市场交易而可能形成的集中经营的过程被阻断。即使小规模农地经营不经济,农民也不能选择转让土地,而且,由于农民不能够选择用农地这一稀缺度较高的资源来与社会其它群体进行交易,就只能以相对稀缺度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社会交易,因此也限制了向城镇迁移费用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从而难以实现向城镇的迁居;另一方面,农地所有权和处置权的集体所有,在现实中往往演变成少数人或地方政府所有,这就使得政府和其它利益集团可以堂而皇之地通过各种非交易手段得到农地,从中获取利益,并危及农民的利益。所以,从深层次上说,中国的三农问题,其实就是现行农地制度运行的均衡实现方式,其社会收益表现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其它社会集团的收益,如开发商的利润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和财政收入的提高,其社会成本则是三农问题。

既然三农问题只是现有农地产权制度的社会成本,因此,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对现有农地制度进行重新界定,把农地处置权安排给已经拥有农地使用权的农民。

把农地处置权安排给农民,在中国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其中,较为典型的两种反对意见一是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二是对产生城镇贫民窟的恐惧。其实,就粮食安全问题而言,正是在农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安排下,滋生了其它利益集团对农地的无节制圈占,导致农地规模的急剧下降,同样,也正是由于农民没有农地处置权,导致了农地经营的规模不经济,效率低下,农业产业化无法进行,更有甚者,是出现了农民的对农地经营的轻视,直至大面积抛荒。所以,对中国的粮食安全的威胁,并不来自于农地处置权安排给农民,而恰恰来自于维持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

迁居范文篇7

朋友,祝事业越办越红火!大展宏图!

一纸信笺,一份真情,一份信念,祝开业吉祥,大富启源!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新家好生活,真心老朋友——祝贺你乔迁之喜!

祝贺你,搬新家了,愿你的生活越过越好!

恭喜!恭喜!搬新家啦!

阳光明媚,东风送情,喜迁新居,德昭邻壑,才震四方!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迁居范文篇8

关于《共和市场片改造烂尾3年原因何在》的报道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昨天,记者就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市旧城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怀平。

杨怀平告诉记者,我市自1987年开始旧城改造至今14年,共拆迁危旧房屋183.68万平方米,搬迁居民33735户,已回迁居民(包括购买“二二六”和易地安置)28269户,改善了近10万人的居住环境。但目前尚存遗留项目53个,等待回迁居民5466户,其中有13个已拆迁6至8年的片点处于停工状态。从14年的拆迁工作看,我市的旧城改造主要存在4个问题:

一是改造后人口密度没有下降。原来计划通过改造降低人口密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但由于急于改危解困,解决困难户的居住问题,加上改造项目政府没有投入,开发商要靠项目建设获取经济利益,因而在规划上过于追求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改造后除了安置回迁的原住户外,尚留有余房供销售。据1995年统计,已改造片区的人口净密度1520人/公顷,高于同等城市旧城区的人口净密度。

二是区位价值没有提高。一般而言,城市旧区地价高于新区,但在我市恰恰相反。原来的旧城区城市功能衰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欠缺,道路不畅,管网建设混乱落后,绿化面积不达标,这些属于大环境的问题在改造时都未能较好考虑规划,造成旧城区的房产价格明显低于新区。

三是改造难度逐步增大。容积率低、区位好、有经济效益的片区已基本改造完毕,剩下的均属“硬骨头”。

迁居范文篇9

02、一束鲜花,一份真情,一份信念,祝开业吉祥,大富启源!

03、你面对挑战总是那么自信!祝贺你,又成功向前迈了一步。

04、地上鲜花灿烂,天空彩旗沸腾。火红的事业财源广进,温馨的祝愿繁荣昌隆,真诚的祝福带动着跳跃的音符,为您带去春的生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您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05、沧海桑田无限诗情画意春风秋雨几多古往今来

06、树雄心创伟业为江山添色立壮志写春秋与日月增光

07、鸿猷丕展华厦开新创厦维新堂构增煇美仑美奂金至满堂

08、华屋生煇弘基永固新居鼎定福地人杰瑞霭华堂昌大门楣华堂集瑞华堂集福华堂祥瑞华屋生煇德门仁第宏碁鼎定堂开华厦华堂集锦公务员之家:

09、幽香拂面,紫气兆祥,庆开业典礼,祝生意如春浓,财源似水来!

乔迁贺词

01、新家好生活,真心老朋友———祝贺你乔迁之喜。

02、阳光明媚,东风送情,喜迁新居,德昭邻壑,才震四方!

03、“良辰安宅,吉日迁居”,幸福的生活靠勤劳的双手创造!

04、莺迁仁里,燕贺德邻,恭贺迁居之喜,室染秋香之气

迁居范文篇10

自去年元月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主导作用,增强辖区政府的责任意识,按照“市政府主导、区级政府实施、规划审批先行、实物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一村一案”改造模式,切实推进城中村改造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开展,现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严格程序,强化规划

城中村改造项目由辖区政府向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进行初审,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城中村改造年度计划。

加强规划管理,凡列入年度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必须先行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市规划管理部门按照城市规划并结合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后,由辖区政府组织制定土地利用方案和规划方案,报市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批准后的规划和土地利用方案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条件。

二、规范模式,依规改造

辖区政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批准的规划及土地利用方案,制定“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拆迁安置标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方案制定,每户总回迁面积原则不超过300平方米。拆迁安置方案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区政府同意后,报市拆迁管理办公室批准和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备案,由辖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三、拓宽渠道,灵活安置

鼓励各城中村采取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

(一)现房安置。辖区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一级开发单位,或由辖区政府委托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一级开发单位实施一级开发、二级联动的模式进行改造。由一级开发单位在市内购买现房对被拆迁居民进行安置,不再向其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二)原地回迁安置。被拆迁居民原地回迁安置的,每户安置不超过140平方米住房一套。

(三)货币补偿安置。按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结合现房安置和回迁安置房屋面积进行货币补偿。货币补偿金额按应安置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上浮20%计算。

被拆迁居民使用货币补偿款在一年内购买房屋的,可以按有关规定享受省政府契税减免的政策。

四、政府主导,统一实施

(一)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资金可以利用市政府提供的资金,也可以由开发单位负责解决,包干到区政府统一使用。

(二)各区政府作为辖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城中村“一村一案”的制定、表决、论证、批准全过程;负责拆迁的组织、实施;负责帮助办理回迁居民楼土地、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负责做好城中村改造的社会稳定工作。

(三)各区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辖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五、用好土地,保障权益

(一)土地出让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方式。一级开发单位没有竞得土地出让权的,除拆迁成本外,给予10%的利润。

(二)在制定规划方案时,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留足一定的经营性用房,优先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险。

(三)对在城中村改造中符合发放宅基地条件而没有发放宅基地的居民,可自愿在回迁区域内按建安工程造价购买一套住房。

六、完善手续,加快进度

(一)前期城中村改造“一村一案”已经区政府同意,市拆迁管理办公室批准,报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备案,且有拆迁进展的城中村,2009年3月底前办完开工手续的,仍按原拆迁安置方案执行;没有按时办结的,一律停工。列入2009年改造计划的,必须办结开工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二)各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跑办城中村回迁楼开工前各项手续。

(三)2009年城中村改造的重点是主街主路两侧、城市中心区域特别是“四横六纵”及二环路以内成片区域的城中村。对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条件比较成熟、能够在短期内整体改造的城中村优先列入改造计划。

(四)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村民回迁楼建设,保证2008年拆迁的居民在2010年前回迁入住。回迁楼竣工验收合格后,市财政支付土地净收益的10%给各区政府。

七、强化监管,规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