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3:09:53

强校范文篇1

[关键词]特色强校;对策

一、特色强校发展的必要性

打造特色强校,符合现代化的办学要求,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不仅是对学校本身,更是对学生群体产生很大的益处。1.打造特色强校,提升学校形象。特色强校的一个宗旨是要综合办学,课改能够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出发,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特色强校的发展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让学校的办学在质量上更具有考量性,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都让学校的综合软实力得到提升。2.打造特色强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特色强校的建设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的现代化,而且还要积极地改造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丰富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特色强校的建设中。

二、特色强校的发展对策

强校范文篇2

首要的工作是抓好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活动的吸引力。县二小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采取了多种措施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一是抓好党性理论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中,县二小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上级的有关文件,学习了在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在近期结合党章学习,开展了深刻的党性教育。二是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抓好宣传工作,专门开设了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栏,充分运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板报等校内媒体,大力宣传学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及时报道活动信息和进展情况,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抓好组织制度建设。学校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已有的党建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重新修订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制度》等,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程。四是培养组织后备人才。县二小党支部加大了对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他有机会列席参加党员的政治集体学习,使他逐渐成为思想进步、业务拔尖的优秀青年。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中青年教师有1人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批准吸收为预备党员,有2人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添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围绕“强基固本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先锋提升师德师能,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按照“落实固本工程,优化人本管理,开展校本研究,深化生本改革”活动思路,党员教师中扎实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有效促进了支部组织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党员素质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县二小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实现了支部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强基“双赢”

提升支部活力。

二、优化人本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党支部的管理关键在于突出以人为本,凝聚党心民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进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县二小党支部与学校行政密切配合,积极优化对党员、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根据当前教师的心理特点,导”字上下功夫,从多方面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教育与管理:一是目标启导。党员教师既是知识分子,又是共产党员,都有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当他明白了目标的存在价值后,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素质,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教师长期积极、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便会决定努力去实现它,这就形成了积极主动工作的强烈需要。县二小党支部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始,就让全体党员教师全面了解这次活动的目标、要求,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使党员教师明白自己积极参与、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榜样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县二小党支部在开展创先争优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多次组织党员教师认真观看电教片,观摩教学录像课,学习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着名教育教学专家的事迹、经验。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党支部及学校内部的评优选先工作,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先后开展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成功推荐共产党员邱小蕙老师参评“清远市模范教育工作者”何志红、梁显群、陈慧俊、梁琼山、李雪映等被评为阳山县“优秀班主任(教师)后,学校党支部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大力宣传他先进事迹,从而在党员教师中间树立起了先进典型,让工作认真、成绩显着的教师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他感受到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感受到同事的尊重和欣赏,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也使普通的党员教师觉得榜样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活生生的身边人物,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向先进学习、看齐的欲望,进而促使全体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你追我赶,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度督导。学校党支部除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外,还与学校行政、工会组织密切配合,召开教代会,充分征求教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教师考核评优制度》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逐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制度来督促、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积极工作。四是情感疏导。情感具有动力功能。一般说来,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工作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极、不良的情感会使人感到工作生活都枯燥乏味,消沉厌烦,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学校领导要时刻关注教师的情绪反应,关心、体贴教师,及时疏导、化解教师的不良情绪。这方面,县二小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工会、女工委的作用,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尽力帮助解决;当教师遭遇挫折,受到委屈时,及时开导、安慰;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及时探望、慰问,使教师体会到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关心,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举办了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运球接力比赛、跳绳比赛等,合理调节教师的情绪,让教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多“导”结合,让党员教师感到工作是一种内在精神需要,从而充分调动了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工作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素质奠定了基础,也使党支部凝聚了人心,学校管理变得和谐顺畅。

三、开展校本教研,提升党员素质。

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党员素质得提升”。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县二小党支部与学校教研室共同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党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举办专题讲座。县二小党支部在近期由支部书记冯健锋同志主持,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了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由业务副校长邱锡明、教导主任邱小蕙主讲,举办了《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教学专题讲座。通过专题研讨,强化了党员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教学新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2)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学期初,县二小党支部就要求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其他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具体的教法,并根据教师的技能特长安排好教具、课件制作任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效率。(3)召开课题研讨会。学校要求参与课题实验的党员教师围绕实验课题认真做好“六个一”工作。在近期,党支部与学校教研室共同召开了课题实验专题研讨会,举办了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升华,从而提高党员教师的科研素质。(4)组织外出取经。课程改革不能“闭门造车”,有效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让课改少走弯路。在6月份,县二小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到连南民族小学参观学习;最近又安排邱锡明、邱小蕙、温永坚等党员教师参加了清远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俊、上海市第一小学校长程华的精彩讲座。由于强化了校本教研,让党员教师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培训,大大提高了党员教师的综合素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党员教师中,有1人获县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有1人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县三等奖,有1人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人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3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党支部委员邱小蕙老师被评为“清远市模范教育工作者”,受到上级的表彰。

四、深化生本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强校范文篇3

进入新世纪,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高教改革突破性进展的大形势,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应该怎样发展,也就是在新世纪我们要把自己建设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

对于这样两个问题我们的实践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走了一条“特色强校谋发展,内涵提高创一流”的发展道路,从而使学校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显著成就,大大提升了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

第一、我们通过实事求是地确立并努力实践自身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基本解决了现阶段“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

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特色既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又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确立和实践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应当成为我们大学发展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

我们下了很大功夫,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自身发展进行了定位。

其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

我校作为新中国长期重点建设的最主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新世纪明确提出要建成人民满意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人民满意”是办学方向,是价值追求;“世界一流”是办学能力,是办学水准。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我们从学校命名组建以来党和国家所寄予的殷切期望,从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人民大学的自身历史地位、学术实力、今后发展方向这三个维度审时度势提出的。这一定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这一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26个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博士点,新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新闻学博士以及外国留学生在我国获得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博士都出自我校。这充分表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和优势,在人文社会科学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

在新的世纪,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学科特点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因而必须继续保持这样的特色,同时,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强化了这样的特色。我们不是趋同式地把自己发展成为综合程度更高的大学,而是实施了差异性的发展战略,不贪多,不图全,有选择地追求卓越。一方面,建设较为齐全的大文科,另一方面也按照“有基础、相关联、高起点、入主流,力争高水平”和“少而精”的原则发展,发展了少量理工学科。

其三,保持研究生与本科生适当规模和合理比例的规模定位

在全国扩招的高潮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严谨地把握发展节奏,在办学规模上没有盲目求大。从2000年至2006年,我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在校生增长52.4%;普通硕士研究生增长79.2%;博士研究生增加174.5%;“单证”专业硕士学位生增长171.5%。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生规模扩张速度远远低于全国1999~2005年本专科366%和研究生403%的增长水平。我校是新中国开展研究生培养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早在1986年,学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的比例即已达到2.6:1。现在,我们则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大体控制在1:1的水平上,不再提高研究生的比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我们也已决定控制在2万人左右。

其四,以周边拓展与校园置换相结合拓展办学空间的空间定位

我校在近年发展中,也曾考虑和探索过兴办分校和异地办学。然而,我们很快意识到,异地办学和兴办分校不仅财力难以保证,不便于管理,更重要的是,会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带来影响。于是,我校很快确立了通过周边拓展、校内拓展这两种方式拓展办学空间的空间定位。

我们通过艰苦努力,收回北京造纸六厂用地,并创造性地采用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思路,将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与拓展学校办学空间相结合,使3000余户教职工通过置换政策喜迁校外新居,附小、幼儿园也随迁到校外。通过周边拓展与校园置换,学校总计收回、腾退房屋近11万平方米,在西郊主校园906亩办学空间内,新增办学的土地240余亩,使教学用地增加到740亩左右,净增48%。

其五,人民共和国的优秀“建设者”和领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始终培养人民共和国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这一特色是我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

新世纪,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培养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学生,既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又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承,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既强调中国国情的教育,又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继续保持了我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强、理论素养高、发展后劲足的显著特色。

上述五个方面的定位,是符合我校现阶段实际的,因而是比较科学的定位。正是这种科学定位,使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走上了特色强校、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高水平、高效率的发展道路。

第二、坚持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初步解决了“怎样建设我们的大学”的问题

我们在明确和实践自身特色定位的同时,按照从我校实际出发提出的“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思路,“真情、真想、真干”的行动纲领,紧紧围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世界知名一流大学”,心无旁骛地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聚精会神地抓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首先,从夯实基础入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与时俱进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三个基本”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将研究型教学体系、实践型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个体系”建设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这样“三个基本”,“三个体系”有力地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三个基本”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始终坚持高水平的主讲教师上本科课堂。

在“三个体系”建设方面,我校鼓励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前沿学术理论运用于提高教材建设质量,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2005年,在第五届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奖中,我校共获得5项部级一等奖,其中独立完成或牵头完成的2项,参与完成的3项;获得10项部级二等奖,其中独立完成的8项,牵头完成和参与完成的各1项。

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心。进入新世纪,我校从办学目标和定位出发,在研究生培养中致力于稳定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

2004年我校召开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主题就是“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实现研究生教育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在稳定规模,零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创新管理,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迅速进入学科研究主流,把握学术发展前沿,拓展学术国际视野的措施,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连续八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共有20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占全国人文社科类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39篇)的1/7强,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其二,繁荣学术、服务社会,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质量

在新世纪,我校秉承“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教风学风,营造“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学术氛围,按照“入主流、在主流、壮主流、领主流”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有人大特色的科研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两个关注,三个倡导,四个延伸,一个加强”。

“两个关注”就是关注“国计”、关注“民生”。“三个倡导”就是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精神,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方法,倡导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四个延伸”就是引导广大教师将研究视野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中央延伸到地方,从政府延伸到企业。“一个加强”就是大力加强了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举措,全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2006年学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连续第四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竞标以较大优势获全国第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与其他5所院校并列第一。“十五”期间,我校科研经费总额达2.4亿元,比“九五”期间的0.58亿元翻了两番多;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科研经费又首次突破亿元。项目结构和经费渠道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科研经费中来源于校外企业、社会横向课题的金额由“十五”初期的1/3发展到“十五”末期的2/3。我校发表的学术论文也逐年增加,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2000年居全国高校第三,2001、2002、2003年均居全国第二,2004年和2005年则跃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分别达到1858篇和1867篇。“十五”期间,我校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99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039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2281篇,分别比“九五”增长90.5%、298.6%和95.5%。

其三,狠抓队伍建设、环境建设,切实保障教学科研工作质量的提高

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能力建设,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

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梯队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在教师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我们抓规模,抓结构,重点是抓学术水准。在结构上,学校紧密围绕学科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师平均年龄降到42.5岁,50岁以下教授比例达到52.9%,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在学历结构上,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3.4%。在学缘结构上,近五年新近补充教师中最后学历为外校的教师达到78.1%,其中回国留学人员占25.7%。在学术水准和人才质量上,学校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国际视野,在“985工程”二期投入77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我校还坚持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工作思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请进来”就是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国内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科前沿的讲学或聘请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走出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将一批批教师派往国外一流大学访学研修;“沉下去”就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沉”到社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考察调研,就是不为世俗诱惑所动,“沉”到书斋里去潜心治学。学校还提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正气留人”,努力营造聚人气、干事业、谋发展和出人才、出大师的和谐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教学科研条件、公共服务体系等硬件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六年艰苦努力,我校教学科研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几代人大人梦寐以求的教授每人一间工作室,副教授两人一间工作室的梦想。全校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005年比2000年增长192%;学生生活用房增长117%。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仪器设备总值由2000年的0.4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99亿元,“数字人大”校园网络系统已发展为全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我校还不断改善教学技术硬件条件,95%以上的公共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环境建设已达到国际水平。过去学生反映强烈的“找老师难,找自习室难,找计算机难”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我们不仅重视队伍和硬件建设,还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制度建设是实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的重要保障。学校坚持“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和管理创新。通过完善并实施“三重一大”和其他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人事、教学、财务等方面工作的安全、有序稳定运行,较好地实现了校令畅通,反映灵敏、运转规范、质量提高的要求。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出发,学校积极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依照“三级架构、两级管理”的原则,把改革的方向定位为提升校级宏观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与增强和调动学院管理的主体性积极性并重,理顺校、院、系等三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了一批跨院系、跨学科科研机构,与教育部的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一并形成矩阵式的科研体系,提升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学校还致力于建设“美化、绿化、数字化、人文化”校园,不断丰富校园文体活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昨天我们学校男排在重庆再次战胜西南政法大学,取得全国大学生男子排球超级联赛的冠军。

此外,学校还为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在外部环境促一流方面也下了大功夫。

最后,我们有四点思考和体会:

(一)科学定位、特色强校,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三)建设和谐校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保障

强校范文篇4

根据今天的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创建第二批教育强镇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讲两方面意见:

一、关于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一)*年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简要回顾

从*年起,我县正式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平山街道、稔山镇和巽寮旅游度假区,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多渠道投入资金5800多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功能场室,创设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硬件、软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高,以良好的工作成效顺利通过了省督导验收组的验收,成为我县首批省教育强镇。这三个镇(街道、区)的成功创建,实现了我县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零的突破,为我县接下来继续创建省教育强镇开了好头、起了好步。回顾去年我县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决心大、信心足、措施实,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我县下来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总体安排

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继去年平山街道、稔山镇和巽寮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后,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经过充分调研,适时调整了我县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思路,重新确立了工作目标,力争在2010年上半年把我县70%的镇创建为省教育强镇,在2010年年底前,把我县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县。2009年至2012年,我县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总体安排是:2009年,按计划启动平海镇、高潭镇和港口旅游度假区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确保于今年底通过验收;在此基础上,在今年6月份前提前启动吉隆、黄埠、大岭、白花和白盆珠等五个镇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力争2010年上半年通过验收,达到省提出的“教育强镇占全县总数的70%就能成为教育强县”的督导验收标准,2010年下半年,推进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在当年年底前把我县创建成为教育强县。余下的梁化、铁涌、宝口、多祝和安墩等五个镇,按计划分别在2011年至2012年全面完成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任务。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步伐

为确保我县今年计划创建的镇和下半年提前启动的镇的创建省教育强镇任务的顺利开展,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明确工作责任。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主体是镇,县委、县政府已将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列入镇党委书记、镇长的考核内容。因此,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镇的党政领导,特别是“第一把手”是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更要强化责任心,做到亲自部署和推进本镇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镇“创强”办要发挥中枢作用,科学制定本镇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并狠抓实施。各学校是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主力军,要充分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创强争优提质量,为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添砖加瓦。

二要狠抓硬件建设。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过程中,硬件建设是基础、是前提,必须予以坚实的经费保证。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镇一级的财政尤为困难,特别是今年筹集资金将会比往年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精打细算,以“用小钱办大事”的思路,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完成今年创建省教育强镇硬件建设的投入。对学校的硬件建设,要以“达标为限”为标准,按照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标准和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学校的校舍、功能场室、教学设施设备和运动场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重点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根据上级的最新要求,从今年起,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的镇,将取消其申报省教育强镇的资格。大家都知道,学校规模过小,不利于资源整合,造成有限的教育经费的浪费,又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也不符合创建省教育强镇标准。因此,各镇要结合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下大决心,大力推进学校的撤并工作,重点建设好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善好片完小,尽量减少教学点。

三要强化软件建设。软件建设既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又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还包含了创建省教育强镇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管理工作作为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重要一环来突出抓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通过培训、引进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培养一批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校长,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为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目标的实现和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标准,切实抓好学校的内部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校的特色。我们要根据验收要求,加强创建省教育强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力争以最好的形象、最优的状态、最佳的效果、最实的资料迎接省督导验收专家组的评估验收,确保在软件方面不丢分,争高分。

四要加强督导服务。县教育局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督查和服务工作。要严格按照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创建省教育强镇整体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督查指导,及时了解各镇和各学校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及时在教学教研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及时解决学校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进度,全力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

今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市的统一部署。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目标是:2009年,全县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达40106人,同时,根据市下达的今年高中招生任务,结合我县实际,规划全县招收高中阶段一年级新生为14944人,其中高中阶段学生为7198人(普高生5148人,职高生1700人,技工生350人),输送外地就读普高、中职的学生为7746人,全县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要完成好今年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政府成立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县长任组长,陈国煌常务副县长和我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建立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教育局、各学校也要成立工作机构,做到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是狠抓招生引导,完成招生任务。我县今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任务数已经相当明确,其中,高中阶段招生的大头在中职学校,而且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要超过高中学校,同时今年高中学校的招生人数又要超过去年。这就意味着今年中职学校与高中学校的招生人数都要超过去年,并且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要大大超过去年。要按时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压力巨大,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首先,县教育局要核准全县招生的有关数字,科学合理地把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高中和初中学校中去。其次,各学校要明确招生目标,结合实际把招生工作任务落实到班,责任到人,采取灵活措施,全力做好招生引导工作。如学生报读中职学校的可随到随录,报读普通高中学校的可视情况进行多批次补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允许其分期缴费。当前,要重点组织好中职学校的春季招生工作,广泛动员去年初中毕业未升学和今年春节后有分流意向的初三学生前去就读。第三,各部门要继续落实高中阶段教育的助学政策,扶助高中贫困学生入学,决不能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确保我县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县按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夯实基础。

三是狠抓建章立制,全力“控流保生”。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验收标准规定,初中阶段在校生的年巩固率要达到97%,而我县目前初中阶段在校生年巩固率仅为93.1%,比市验收标准还差3.9个百分点。此外,去年我县普通高中学校招生4090人,目前剩下4017人,一年内流失了73人。去年我县职高学校(不含技工)招生902人,目前仅有736人,一年内也减少了166人,减幅达18.4%。这些数据说明,我县学生流失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控流保生”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此,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把“控流保生”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决把完成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和初中、高中阶段“控流保生”工作纳入各学校校长及年级长、班主任和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实行奖优罚劣。对“控流保生”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影响整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程的学校,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决不姑息。各初中、高中阶段学校要建立学生去向“台账”制度和家访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未上学、未升学的去向、原因,及时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每一个学生去向清清楚楚,确保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流失,把每一个流失的学生接回来,让每一位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学”目标。

四是狠抓检查督导,促进工作落实。按照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和工作进程,县教育局要定期督促、检查、指导各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并定期做好我县各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情况的通报工作。其他相关单位必须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各自的职能和实际,分级负责,加强配合,切实落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各项工作措施,全力保障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争取以优异的成绩于今年10月底前顺利通过市的达标验收,实现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强校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活动,一方面,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及一大批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在2009年底达到市级教育强镇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二、工作安排和部署

(一)调查摸底、指标分析阶段(2009年4月初)

1、成立仕阳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并报镇“创强”工作办公室备案。

2、对照20项标准指标,从严要求,逐条分析乡镇教育的基本现状,确定教育创强的工作重点、难点。

3、对所辖学校的硬件条件、装备条件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投资建设项目及装备添置的初步计划。

4、对照20项指标,拟定“未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5、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创强经验。

6、召开创建动员会,充分利用“创强”载体,争取多方支持。

(二)组织实施、全面攻坚阶段(2009年4月—8月)

1、向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递交创强申请。

2、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基本完成仪器、图书、计算机、多媒体等装备配备。

4、完成自查自评报告送草稿及填报工作表初表。

5、督促学校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特色校创建工作。

6、整理台帐。

7、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三)查漏补缺、完善提高阶段(2009年9月)

1、再次集中财力加大学校建设、装备力度。

2、完成台帐整改。

3、再次对照指标,审议《自查自评报告》初稿。

4、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5、《自查自评报告》、《达标情况说明》及《申报表》定稿,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营造氛围、迎接评估阶段(2009年10月)

1、全面整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2、召开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部署“迎验”工作。

3、落实好“迎验”工作分工负责岗位责任制。

4、再次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迎验”氛围。

5、接受教育强镇评估经验。

三、工作职责

1.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镇“创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研究和布置各阶段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督促“创强”工作的全面落实。

2.镇“创强”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1)要认真做好负责全镇、各学校“创强”工作的组织、指导、联络、检查、督促等工作。

(2)汇总、整理、撰写全镇“创强”工作材料等。

3.各学校、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主要工作职责

(1)按照镇“创强”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浙江省教育强乡(镇)评定标准》制订工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安排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

(2)按时做好各项材料的收集、撰写、汇总、申报、建档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学校校长对本校“创强”工作负总责,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人员、时间、精力、经费、工作到位。

强校范文篇6

一、强化教育强县工作宣传,营造了浓烈的教育发展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教育强县会议精神,加大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的宣传力度,党委政府于5月5日召开了党政主要干部和学校负责人会议,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研究确定本乡教育发展目标,部署对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的宣传,将五月份定为建设教育强县宣传活动月,认真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1、党政干部利用各种会议、村级广播和下村入户时间,大力宣传建设教育强县决定和我乡教育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对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的认识。

2、在乡集镇中心设置大型宣传牌,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和本乡建设教育强乡的目标。各学校设置了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建设教育强县与强乡目标内容,使全社会形成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

3、以学校为主体,在全乡各村范围内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50余条,悬挂横幅标语20多条,形成了浓烈的宣传氛围。

二、成立建设教育强乡领导小组,制订了教育强乡工作规划

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党委政府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本乡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制定了思村乡《建设教育强乡工作规划》;成立了建设教育强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部门负责人、中学与完小校长、各村村长主任为成员,组成建设教育强乡工作领导机构;分年度确定了实施目标和工作措施,以确保在2014年前实现教育强乡目标。

三、召开建设教育强乡动员大会,集中精力实施教育强乡目标

为全面实施建设教育强乡规划,党委政府已认真筹备,计划5月下旬召开建设强乡动员大会,全体党政干部、部门负责人、各村书记村长和中小学校长出度大会,深入宣传贯彻县会议精神,动员全乡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教育强乡目标。由于特殊原因,会期将推到6月上旬。

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了几项具体工作

为逐步实施建设教育强乡目标,我们认真落实了下列工作措施:

一是全力推进乡中心小学(思村益海学校)新校建设工程。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乡政府全力投入,完成了新校征地及“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集中精力完善报建与施工协调工作,保证了主体援建工作的顺利施工,并按援建方要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目前工程已进入施工中期。

二是认真做好了芦洞中学撤并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对芦洞中学初中生源的分布与学生就读、寄宿、用餐、乘车等情况的调查以及家长意见征求,为撤并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

2、中心校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撤并芦洞中学工作方案的申报。党委政府按中心校申报依据,认真进行了研究,作出了《实施芦洞中学初中部和洞下小学撤并的决定》,09年下期芦洞中学初中部撤并到思村中学;同时芦洞中学改编为芦洞完小,将洞下小学并入。

3、印发致家长信500份,发至芦洞片学生家长,诚恳地做好家长工作,以确保撤并工作的顺利实施。

强校范文篇7

今天区委、政府召开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过来几年的教育工作,动员和部署建设教育强区工作。等下,书记会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信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召开了全市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力争在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这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区大的背景、大的形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建设教育强区信心,力争在2012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区财力紧张,而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超过了财政经常性收入的5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免费义务教育,更是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在这样一种现实下,我们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先后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保留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企业学校的接收移交中,共接收教职员工490人,每年增加人员经费1400万元,并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6所企业学校进行提质改造;2003年——年,全区投入经费3000万元用于小学的维修改造,投入经费18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添置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12个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多功能教室;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下区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城区17所中小学有11所建成了塑胶运动场;全区教职员工的工资由财政按月足额拨付。同时吸纳民营资金8000多万元来我区办学,不断完善办学体系。目前八达小学、景弘中学、北大星培训学校和东方艺术学校等都已成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质量。“普九”成果不断巩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完善了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年辍学率在0.5%以下,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0%,学龄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学龄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87%。实现了全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个性和特长得到张扬和发展。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真真切切的成了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体系。我区较早完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企业学校接收,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有以四三0幼儿园、钻石幼儿园、荷塘区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以荷塘小学、601中英文小学、红旗路小学为代表的小学教育,有以五中、十五中和十九中为代表的日益发展的初中教育,有以四中、十三中和十八中为代表的省、市示范性高中教育,有以株洲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工业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有以八达小学、景弘中学为品牌的民办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特色鲜明,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辖区内现有高等职业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民办职业学校14所,每所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全区形成了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社区培训中心的实用技术培训、实用人才培训,仅年就培训了农民2000多人次,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700多人次,为荷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机制。已建立起教师招聘逢进必考制度,教师末尾考核制度,教师定期交流、支教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实现人才强教,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和培训,坚持优化配置,均衡协调,坚持教育科研,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氛围。全区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成为尊师重教的楷模,为我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株洲车辆厂在四三0中学、八达小学的移交过程中和移交以后,先后提供资金100多万元,为学校提供基础设施改造资金,职工俱乐部在重大活动期间为学校免费开放。株洲601厂在学校移交时主动出资80多万为601中英文小学配备了31多间多媒体教室。株洲千金药业公司长期以来为金钩山小学等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学校和师生送去温暖和关怀。区城乡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等区直部门在与学校对口帮扶中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乡镇、办事处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荷塘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消防大队等部门主动为学校提供相关知识的教育,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不遗余力。今天荷塘教育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荷塘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和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形成,就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荷塘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全体教师、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来,虽然我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建设教育强区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来,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我区教育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由于财政困难,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部分学校内部管理还不够精细化,教育发展水平校际间不均衡。五是教育发展环境需要继续改善。

二、提高认识,把握建设教育强区工作思路

建设教育强区,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和谐荷塘的必然要求。

建设教育强区,首先要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在中外历史上,基于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把发展科技、教育提到治国兴邦之纲,已有先例。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就是科教兴国的成功案例。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十多年来,国民教育体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当今,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教育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从我区基础教育发展本身来看,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就是要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建设教育强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和实施全面教育。

建设教育强区,关键要理清思路。建设教育强区,是一项政府主导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统筹的原则。要坚持农村优先,薄弱学校优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推进荷塘新型工业化、推动创新型荷塘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省教育强区。到2012年,全区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85%;加强农民职业教育,40岁以下的农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率达80%;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新增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突出重点,狠抓建设教育强区工作落实

建设教育强区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全区上下、社会各界、辖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责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教育强区的各项任务,把准方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督导考核为抓手,严格落实责任。乡镇、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的《教育督导考核办法》,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为辖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乡镇要依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要根据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本乡镇幼儿教育实施方案,举办一所以上中心幼儿园。要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要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区教育局要全面负责规划、协调、督促、指导等各项工作,认真对照教育强区建设目标,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提出措施,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区财政局要按政策保证教育经费预算到位,确保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改造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努力筹措教育发展和建设经费。区劳动人事局、区编办要协助教育局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要按政策核定教师编制,保证教师正常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场所,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区域文化建设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社区假日学校。其它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合力兴教的良好局面。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严格按照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整体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展,跟踪问效、问责,落实奖惩制度。

二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统筹教育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型质量观,本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构建我区教育发展的大质量观,树立我区高质量的大教育特色。我区有着良好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我们要加强各学段间的教育衔接,努力形成“体系完善、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局面。

三是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科学配置资源。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精神,建设教育强区的突破口是省级合格学校建设。而合格学校建设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年开始启动了合格学校建设,计划至2012年,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设为省合格学校。教育局要对照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根据我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向区合格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提升教师素质。建设教育强区,我们要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当前,我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工作: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建设;要提升整体素质,突出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要强化骨干引领,突出名教师、名校长工程;要倾斜配置农村教师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区域内教师的正向交流和定期支教,突出教师配置均衡。

五是以财政资金为主导,拓展教育投入。一方面我们不推卸办教育的责任,要始终强化基础教育的地位,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将办好教育作为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实现惠民富民目标的首要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和法规框架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办学、独立办学,在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的基础上,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加快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是以整治环境为重点,营造教育氛围。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依规组织公安、教育、城管、消防、文化、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促进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与学校对口联系制度,加强教育宣传,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力构建和谐校园。同时衷心希望辖区各单位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荷塘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强校范文篇8

在我国第x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表彰大会,对今年全区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我区辛勤耕耘、默默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我区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大量有用人才。人才资源对于我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显示了人才资源的宝贵和重要。在当前经济越来越受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出路还是在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而这正要靠人才来支撑。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区每万人口中人才数不足450人,而佛山禅城区超过750人;我区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不足5000人,而佛山禅城区约1.5万人。人才不足将是今后制约我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区“*”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人均GDP力争突破1万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因此,创建教育强区,进一步提高我区教育水平刻不容缓。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建教育强区,事关我们下一代的前途命运,事关xx地区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事关xx地区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xx地区区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如果我们的下一代缺乏良好的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体能技能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在竞争较量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各级领导和我们的老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教育强区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快创强工作步伐。这正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今天,围绕创建教育强区,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创建教育强区的信心和动力

对于发展教育事业,创建教育强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创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教育经费保障落实到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做到当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今年,为推动创强工作,区财政本级预算安排教育经费5553万元,总量较往年明显增大。各镇街也相应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落实创强配套资金。

二是加大力度改善教师待遇,教师队伍稳定发展。200x年,区财政拨款510万元用于增加教师工资(人均增加1500元)。2006年以来,逐步落实解决教师的住房公积金(约450万元)、教师“四大节日”补贴(约750万元),区直、环市、潮连教师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其中,区财政用于区直中小学教师失业、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超过100万元。今年,区本级安排区教育局和区直中小学的医疗经费336万元,比上年增加57万元,帮助消化历年医疗费用超支。区政府还决定,从二零零八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提高在职教师补贴(人均4000元以上),三个镇教师的工资项目要与环市、潮连的统一标准,分步到位,力争达到区直学校教师水平,其中杜阮镇从这个月开始已经达到标准。随着教师待遇的逐年提高,教师流失的现象明显得到控制,教师队伍总体稳定。

三是加快创建教育强镇(街),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的实际,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区委、区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20*年杜阮、潮连创建教育强镇(街),棠下、荷塘分别于二零零八、二零零九年创建教育强镇。近三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杜阮先后投入2680万元、棠下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区政府从本级财政资金安排300多万元用于支持棠下创建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今年区政府对杜阮、潮连创建教育强镇(街)各支持80万元,专项用于改善学校设施、设备。

四是切实减轻城乡群众教育负担,读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去年秋季在免收学费的基础上免收杂费761万元,今年春季免收776万元,今年秋季在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免收书本费,预计财政也要补贴700多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解决读书问题是区委、区政府一项纾解民困的“民心工程”,今年区组织实施“手牵手慈善助学计划”,筹措资金100多万元资助1265名城镇困难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读书。结合开展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建立了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保障残疾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通过帮扶,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

五是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经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我区产业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从适应我区产业发展需要,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所需技术人才,并提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从今年起,区本级教育费附加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荷塘、杜阮要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总的来说,创强工作在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扎实有序地推进。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4个月时间,这意味着今年的创强任务即将进入冲刺阶段。今天的会议既是庆祝大会,也是创强工作的再次动员会、鼓劲会。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努力完成今年创强工作任务,为明年顺利通过省的教育强区督导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

从最近的自查情况来看,我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省教育强区的督导验收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照省的评分标准我们自评412分,与强区的450分还有38分的差距。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加快节奏,以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突出抓好经费投入,为创强工作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创强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财政投入难以完成任务。各镇街要加大力度筹措资金,确保创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把资金重点向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技术教育等倾斜,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突出抓好创建教育强镇(街)工作,夯实创建教育强区的基础。创建教育强镇(街)是创建教育强区的基础。目前,个别镇街的工作未达到进度要求,对全区工作大局产生一定影响,必须要加快节奏,确保按时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三是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待遇。我区教职工定编2800多人,但各镇街都有空编现象,这给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强区创建带来了影响。有关部门和镇街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抓好提高教师补贴资金的兑现落实。

四是突出抓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区目前的学校布局不十分合理,相当部分学校存在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不符合创强条件等问题。学校布局调整是创强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涉及土地问题需要村给予支持的,镇要做好疏导工作,教育村民服从工作大局。对学校的布局调整,要按照“优化、方便”的原则,做好实施规划,稳步推进学校撤并工作。继续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确保今年全区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切实加强以整顿网吧、游戏厅等营业场所为重点的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营造宁静、舒适、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解决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五是突出抓好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的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创强的难点在农村,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推进以“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德育建设、教学视导、教师素质提升、结对帮扶、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七项工程”,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六是突出抓好创强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区已制定了创建教育强区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目前进展情况良好。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创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抓好分解工作落实,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合力

创建教育强区是全区的大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区各级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参与。要发挥好五个方面的作用,形成共同推进创强工作的合力。

一要发挥好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作为创建教育强区的总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无旁贷。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加强全区学校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映创强工作进度等情况。同时要掌握上级的政策要求,认真做好创建教育强区的申报工作。

二要发挥好广大教师的作用。创建教育强区,广大教师是主力军。教育强区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学质量要强,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有高质量教育作支撑的教育强区,人民群众才满意。我们的人民教师在创建教育强区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力军作用。最近,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按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区委、区政府将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大家的待遇,完善大家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致力改善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大家创造一个舒心、舒适的教书育人良好环境。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努力也仅是创造一个条件,学生能否教好,主要取决于教师。今年出现一个现象,条件好的学校中考排名靠后,值得注意。

三要发挥好镇街的作用。创建教育强镇(街),镇街是创强工作的主体,镇街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希望各镇街行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创强工作,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完成创强任务。

四要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创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创强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解决好经费投入以及校舍建设中的国土、规划、建设等有关问题,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强校范文篇9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营造我街道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结合街道企业实际,特制订街道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全市干部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针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融资、用工用地、节能降耗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到企业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全力推进我街道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街道“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的领导,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街道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林安任组长,人大工委主任许敬学,分管工业副主任郭旭东任副组长,成员由倪玉琦(经贸办)、章永斌(国土所)、吴谨君(乡建站)、夏锦华(商会)、王姚春(工会)、赵慧玲(经贸办)、陈颖(经贸办)组成,具体负责我街道“企业服务年”活动。

三、服务内容

(一)了解企业资金需求等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积极为企业搭建银企合作,互信共赢的平台。

(二)了解企业用地需求情况,对部分企业闲置厂房、低效用地、房地产权证“两证”未办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全程跟踪服务。

(三)了解企业技改投入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土地等制约因素,切实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四)了解招商引资企业情况,听取企业对我市服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的相关问题。

(五)了解企业负担情况,认真疏理企业目前呼声最大,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六)了解企业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加强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工业发展政策。

四、服务方式

根据我街道工业布局,街道在成立“企业服务年”领导小组基础上,专门成立2个工作小组,第一组由许敬学为组长,赵慧玲、章永斌、夏锦华、虞兰芳为成员,负责走访畈口、塔山、城郊片所辖企业;第二组由郭旭东为组长,倪玉琦、吴谨君、王姚春、陈颖为成员,负责走访厚仁、殿山、城西、金信工业园所辖企业。各小组要按照七个方面的服务工作要求,对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或提出解决的措施,并将走访情况汇总在3月10日前上报街道活动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意识,认真做好工作部署,深入发动,积极主动参与,切实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切实加强“企业服务年”领导。把“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指定专人服务承办,配合部门积极主动做好协助工作。

(三)要加大服务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立足现实,在服务企业发展力度上,服务发展深度上做文章。落实各项措施,运用各种载体,强化各环节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省”和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遵照《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省教育强市创建活动。为确保这项活动扎实、高效、有序地开展,制订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

一、创建教育强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通过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创建省教育强市奋斗目标

全面优质普及十五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小学、初中普及率和巩固率保持在100%和99%以上;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5%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比例保持在1:1。教育设施、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能够比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强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省中等水平。2009年争取通过省教育强市验收。

具体目标如下: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2.完成布局调整规划。小学和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调整为65所和25所,再创建一批省标准化学校。

3.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全市所有镇乡、街道都成为*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再创一批达到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省市示范性学校标准的优质学校。

4.大力发展职成幼教。扩大职业类高中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提高办学质量。镇乡、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基本达到省一级标准,中心幼儿园基本达到《*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要求》的标准。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名校(园)长,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全市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和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均达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公办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

6.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的校舍、专用多功能教室(含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基地)、体育场地、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和图书等,力争达到省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三、创建教育强市行动措施

1.加强创强工作领导,健全监督检查体系

(1)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纳入城区市政建设和乡镇建设规划。

(2)建立由市主要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强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指挥创强工作,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创强领导小组,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创建省教育强市第一责任人,市教体局和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及镇乡、街道要制定创强工作计划,确保创强工作按计划有序顺利实施。

(3)建立创强督查体系,由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强工作进行督查。建立创强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创强工作进度,总结创强工作经验,对创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镇乡、街道和部门进行表扬,对创强工作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的组织处理。

(4)组织专门工作队伍,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设在市教体局),在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创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确保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积极筹措教育资金,依法保证教育投入

(1)继续增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建立政府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办法,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力度,继续减免教育基建收费,认真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新“四项工程”建设的配套费用。

(3)公办学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仍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预算内资金安排做到逐年有所增长。

(4)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部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9年,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校园环境改造、教师素质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重点投入。

3.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实施《*市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及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新建和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全市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基本完成布局调整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再创建一批省标准化学校,力争有更多的初中和小学达到要求。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专用多功能教室和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图书、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数量,力争达到或接近省定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强化“四化”工程建设,即硬化、绿化、美化和洁化,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做到校园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景点亮丽,花香浓郁,环境优雅,成为美丽的花园、学习的乐园和学生的家园。办好现有的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省市示范学校,再创建一批优质学校,形成一个体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最高水平的示范群体。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设好市职业中专,力争2009年达到省一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办学标准,同时使其它职业类中等专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壮大。加强成人教育工作,镇乡、街道要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落实办学场地,优选成教干部,强化师资队伍,增加培训人数,提高培训质量,镇乡、街道成技校基本达到省一级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规划和管理,镇乡、街道要按《*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要求》办好中心幼儿园,并通过中心幼儿园加强对辖区内其它幼儿园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鼓励一批中心幼儿园争创省一、二级幼儿园。巩固教育强镇创建成果,15个省教育强镇(乡、街道)要确保各项指标有所提高,柏社乡力争达到*省教育强乡评估标准。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素质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竞聘制和教师聘任制。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和管理办法,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名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训基地建设,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高学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行规范办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三风”建设,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7.健全舆论导向机制,形成重教良好氛围

构建创建教育强市的舆论宣传机制,形成创强宣传网络。市委宣传部、教体局、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部门,要将创建省教育强市的宣传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创强宣传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广泛宣传教育发展成就,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创强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实践,及时报道创强工作进度。通过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强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创强建档工作的领导,根据《*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的要求,制订建档制度和档案目录,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创强申报和评估的准备工作。在省教育强市评估前,编辑出版《*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手册》、《*市教育成果宣传画册》,拍摄制作《*市教育发展专题片》,准备好所有的评估材料。

五、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步骤

创建省教育强市采取“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整个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9年2月10日至3月31日)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强市创建办公室,组成各有关工作小组,落实创强工作职责。

2.召开全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落实教育创强任务。

3.镇乡、街道分别召开动员会,部署本单位的创强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4月1日至8月31日)自查整改阶段。

1.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对照《*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和本辖区教育发展状况,逐项进行自查整改。

2.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学校布局调整、设施设备完善、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建设以及创强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

3.教育强市创建办公室组织开展创强建档工作业务培训。

4.组织第一次督查,主要督查创强工作任务完成进度。

5.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全面宣传我市教育创强工作。

6.邀请金华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专家对我市创强工作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1日至10月31日)自查验收阶段。

1.组织第二次督查,主要对创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验收。

2.在市验收之后,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根据整改意见,查漏补缺,积极整改。

3.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申报主体材料送市委、市政府审查,完成各项创强评估备查材料。

4.市政府向省政府递交创建*省教育强市申报报告。

第四阶段(2009年11月1日至评估工作结束)迎接验收阶段。

1.组织第三次督查,主要督查各项工作任务是否完全到位。

2.接受金华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对我市申报省教育强市报告的审查。

3.所有创强材料最后审定包装。

4.召开迎检工作会议,进行迎检培训,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5.迎接省评估组对我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的正式评估。

强校范文篇10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

。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2004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

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民运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场。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构建现代化教育强镇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01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一重大目标,精心谋篇布局,积极科学论证,切实加大调整力度,使新湾的教育亮点更亮、重点更重,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快速协调发展。具体我们做深了“三个点”的文章

1、坚持把突破点放在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上。小而散的教育布局,是我们农村教育多年积存的一个现实。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制约,镇党委、政府站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大手笔规划,超历史投入,高起点建设,2000年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新湾镇中易地新建工程,新建的新湾镇中占地面积4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06平方米,不仅大大提升了办学档次,而且走活了新湾教育的整盘棋,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2002年,我们将原新湾初中校舍划分两块,大块划入镇中心小学,小块作为成校教育用房。通过这一重大调整,不仅撤并了原共建、共裕、建华三所村完小,使我镇成为全区第一批结束村完小历史的镇;而且更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现在我镇形成的“一成、二中、三小、五幼”的总体教育布局,可以说校校有精品、有亮点,成为新湾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注重把关键点放在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上。近年来,政府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建设,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环境均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新建的新湾镇中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建有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通讯、广播4个校园系统,设有语音教室1个,电脑教室2个,被确认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学校、省农村示范初中、杭州市文明学校和萧山区一级学校。经扩容改造后的新湾镇小办学条件更是日趋完善。植物园成为学校一大景观,有天桥与校园相连,整个校园四季葱绿,凸现了校园的人文景观。学校设有3个电脑教室和电子软件资料室,建有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安装了校园通讯、闭路电视、智能广播系统,是萧山区第一批“一级中心小学”和“省示范小学”。2004年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前进中心小学旧教育楼改造;2005年镇政府又将对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和风雨操场建设,预计投入300万元。

3、注意把着力点放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上。一是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一纲四法”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04年镇关工委向困难学生发放就学资助券85700元,资助困难学生123名;新湾镇中自96年起已连续20次开展向身边同学捐资助学活动,师生捐款累计达20多万元;新湾镇小的师生还自发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外地学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些捐助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04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和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二是积极提升幼儿教育档次。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将三所中心幼儿园改制为民办公助的办园模式,既增强了办园的内在活力,又加快了幼儿教育社会化、幼托一体化进程,现镇中心幼儿园和前进幼儿园已成为杭州市农村示范幼儿园。2005年,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103.8%。05年,对照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镇标准,镇党委政府制订创建规划,拨出专项经费,落实专人负责,镇领导高度重视,现已顺利通过萧山区首批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三是有效推进成人教育。镇成校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充分发挥成校的多种功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教育。04年共组织各类培训近40期,受训8900人次,占劳动力总人数41.2%。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4%。与此同时,镇成校还积极与中等、高等学校挂钩,组织开展各类学历教学活动,目前通过成校学习取得高中、中专毕业文凭的88人,取得大专毕业文凭的87人,现在在读的大专、本科148人。为提高成人文化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近几年,我们一方面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注意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新湾教育的总体水平。

1、抓牢“育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全镇各学校坚持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举办法制学校、少年军校、少年团校、“争做文明学生”、“行为规范示范生”、“雏鹰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晨间谈话、课间操谈话等阵地,丰富和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如新湾初中专门与新湾派出所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通过请教育局领导作法制教育报告、请南郊监狱少年犯现身说法和学校举行“告别四厅一吧,争做文明学生”的签名活动,使法制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充分发动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依托比较完善的德育网络,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近几年中,全镇中小学生无严重违纪行为,违法犯罪率为零。04年,我镇中小学校都成为安全文明校园。

2、抓准“教学为主”的方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创新思路,切实做好“减负提质”文章,严肃执行区教育局提出的减负二十条规定和“八大禁令”,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新湾初中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连续五年升萧中人数比例在农村初中居领先地位,升省重点高中人数每年都在100人以上,屡次创下历史新高。2004年,两个学期三个年段6次合科竞赛,其中五次的获奖比例获义蓬学区第一,学科竞赛获区级以上25人次,获奖人数居义蓬片前列。2005年,新湾镇中初三上萧中分数线达17人,再次刷新了新湾镇中萧中上线率高的纪录。

3、抓深“活动为辅”的基调,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打造鲜明而具个性的办学特色,是我镇各中小学校的明显特点。如前进初中针对地处围垦的实际,把传统武术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来悉心研究、潜心挖掘,04年10月份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武术节,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今年5月,前进初中柔道队、摔跤队参加杭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分获两个团体第二名。宏图中心小学继续打造“口琴学校”特色,以培养“合格+特长”为目标,尽最大努力谋求学校艺术教育的立足点,该校有两首口琴吹奏曲被上海音像出版社制成vcd向全国发行。今年暑假参加国际口琴邀请赛获铜奖。新湾镇小的特殊教育已成为全区的一个窗口,先后两次接受国家教育部的检查,并受到高度评价。新湾镇中的科技和读书教育活动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亮点,04年在参加区中小学创新大赛中,学校科技获奖达30多项;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奕阳杯”电子百拼图比赛,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省读书教育活动连续第八次获团体优胜奖。前进中心小学参加区中小学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团体a组第三名。萧山电视台《教育天地》第四期于10月8日播出“新湾努力打造教育‘金名片’”,进一步提高了新湾教育的知名度。

(四)坚持以队伍强教为保证,积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要办好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标,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积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促使大批教育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支教学理念深厚、教育水平高超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树立新湾教师的良好形象。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工程。为了进一步调动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我镇从1998年就开始在学校中举行“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并在每年的教师庆祝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2002年,镇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设立教育贡献奖励办法》,每年奖励一批区级及区级以上的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名优教师为新湾教育作贡献,03、04年奖励达30万元。同时深入开展“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和“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创建评选活动,结合区教育局“八大禁令”加强行风建设,使广大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

2、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努力关心教师生活。镇党委、政府十分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保证教师工资按月发放,奖金及时兑现,千方百计为教师排忧解难。每逢节日,镇党政班子成员总是风雨无阻,集中到学校进行慰问看望,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的意见和要求,真心送去党委、政府对全镇教师的关怀和爱护。同时,政府每隔两年组织全镇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每年的超支医药费在年底予以解决。在关心教师物质生活的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十分重视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近年来,全镇有2位教师当选为区人大代表,1位教师当选为区党代表。

3、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合力推进科研兴师兴校。为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镇政府和辅导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100%,初中本科学历达到77.8%,小学大专学历达到75.2%,专任教师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比例42.1%,专任教师初中中高级职称比例52.2%。与此同时,镇辅导学校近几年还坚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途径,在各中小学校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师资建设活动,包括在全镇青年教师中开展话题作文竞赛、数学解题能力竞赛、说课、演讲等比赛,邀请一些处于学科前沿阵地的专家、老师来校作教育工作报告,组织教师与一些名师名校进行校际教研活动和教育信息交流活动等,使教师们不仅掌握了教育的前沿信息,而且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水平。在浓厚的师资建设氛围中,各学校还积极开展“科研兴校”活动,做到每个学校每年都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教科研主攻方向,每个教师每年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围绕专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期末写出论文。2004年,全镇在区级以上教育改革科研中获奖89个,其中16篇获省级以上奖项,6篇获市级奖项,教育科研提高了学校的品位,树立的学校的品牌意识。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我镇的教育工作在区教育局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面上正视现实,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准问题,进一步付诸扎扎实实的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进一步做好观念提升的文章。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要借“创强”的强劲东风,进一步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用观念的提升来切实加快全镇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全镇人口素质。

(二)要进一步做好投入提高的文章。按照“创强”的硬件建设要求,我们已完成了新湾镇中、新湾镇小的600米塑胶跑道建设。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的“创强”指标,镇内还有更多的学校同样需要投入建设。“创强”是我镇优先发展教育坚定决心所走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将更艰难、更曲折,我们不能对教育发展和投入松劲。只有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才能保证我镇教育的发展继续超越于经济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教育发展取得双赢。

(三)要进一步做好教师提质的文章。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名优教师,打出新湾教育品牌。继续打造量足质优的教师队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使教师在偏僻的围垦安心教学、倾心工作,为新湾“打造富裕和谐的强区重镇、构建魅力大气的东部新城”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