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1:22:43

普查

普查范文篇1

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第三次全国、全省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和省领导分别做了重要讲话,阐明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施意见,部署了工作任务。希望各级各部门对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的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参与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机构健全。至年底,全市共有8个文物事业管理处(所),文物保护工作从业人员47人。二是普查建档。1988年,曾对全市文物进行了历时两年的复查和考古调查,比较详细地摸清了全市文物分布情况,考察中发现了文化和文化遗址,使我市的历史向前推进了7000多年;1991至1992年,完成了全市文物藏品的建档立档工作,摸清了文物家底。三是资源丰富。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52处,其中部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27处,市级文保单位12处,县级文保单位157处;馆藏文物5340件,其中在级文物1078件;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四是管理依法。市文化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文物执法队伍,配备了执法车辆,对文物审批事项依法行使审批和管理职能。五是强化勘测。文化、发改委、国土、规划、城建、环保等联合执法,对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的地下文物状况组织了调查勘探。近年来,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文物破坏事件大幅度减少。

虽然我们的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勿视。一是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县区都没有建成独立的博物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的正常保护。二是由于保护措施扔失当,造成了部分文物的损坏、销蚀。三是安全管理存有隐患。部分县区的文物存储没有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对文物日常保护、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掌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使更多面临险境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发现和切实保护,极大地丰富我市的文化资源。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本次会议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把普查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全国和全省会议上,对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要制定好实施方案。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是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期,市政府将参照省里的具体工作要求,尽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市文物普查实际的实施方案,确保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会后,各县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各自的实施方案,并报市文化主管部门把关审批;各部门要充分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做好普查工作和配套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工作。

二是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范围广、时间长、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我市现有文物工作队伍和人员素质显然不能适应本次普查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抽调一定数量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普查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市文化主管部门要集中对普查人员,特别是新充实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三是要切实保障经费投入。政发[]48号文件和国发[]9号文件都对本次普查工作经费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足额安排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工作需要及时拨会到位。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查经费的使用管理,合理安排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要严厉查处违规违纪。

四是强化指导考核。文物普查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时间和程序要求也比较严格,必须积极推进,规范操作。市文化局要从全市抽调部分有影响、有造诣的老专家,定期到各县区、有关单位指导工作,及时解决一些技术性难题和棘手问题,以保证普查工作的健康快速推进。要把文物普查工作纳入到对各县区的文化工作考核测评中,对于工作进展顺利、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加分奖励;对于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进展缓慢、拖全市后腿的,要及时通报,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各类媒体,全方位、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文物保护事业和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努力拓展文物普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文物普查的影响范围,不断将普查工作推向深入。

三、强化领导,推动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

普查范文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县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全面掌握我县文物资源、数量、分布及保存的基本状况。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一次文物实地普查。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的

(一)摸清家底,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促进我县三个文明建设。

(二)在此次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核定公布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申报第六批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遴选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准备。

(三)培养一批基层文物工作者。通过开展文物普查,锻炼和培养一批热爱文物保护的工作者,从而更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及时沟通信息,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摸清当地的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数量和保存情况,做好调查登记,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今后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作好准备。对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的文物,摸清所有人的姓名、住址和收藏情况,为以后征购做好准备。

(二)此次文物普查对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保存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加以重点调查,做好详尽说明,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街、镇村)做准备。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物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

(三)对原已普查并造册登记的文物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早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因经济建设或自然灾害而遭破坏、损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应做出书面报告。

(四)实施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点面结合,讲究实效。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县成立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文体、公安、建设、广电、旅游、宗教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指导、协调、联系和相关文字资料及表格的设计、印发等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培训、指导和资料发放与汇总等工作。

五、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全县文物普查工作从**年8月1日至2007年1月15日。

(二)步骤、方法和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日—8月31日)。成立组织机构、培训骨干、查阅资料、制订具体方案等。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各乡镇要有一至二名文物工作者参加培训,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培训时间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各乡镇以受到培训的文物普查骨干为基础组建普查队,普查队以乡镇文化工作者为主,并抽调有一定历史知识和对地方志熟悉的退休干部(教师)参加。普查队成立后,着手查阅当地文物志、地方志等文献,制定当地的普查计划。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9月1日—11月15日)。主要工作:一是宣传访问,实地调查,登记造册,整理资料。各普查队深入乡村、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认真做好登记造册工作,并在实地走访工作结束后,做好资料的汇总造册,上报所在地的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做好文物建档和遗失文物的核实工作。文博单位要仔细清点所藏文物,并按文物等级登记造册。对自然灭失的文物要及时注销并标注原因;发生文物被盗或丢失事件要及时报案,并按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及时处理,资料备案,以便文物汇总。

第三阶段:综合评估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主要工作是对普查文物进行汇总综合研究,评估普查文物的价值。在普查的基础上,各普查队要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当地行政部门组织申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需征购的民间收藏特色文物应及时征购收藏。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向国家捐赠文物,对捐赠珍贵文物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急需维修的文物保护单位要制订维修方案,筹措经费,及时维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资源,要制订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16日—2007年1月15日)。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召开总结表彰会,举办普查成果展览。

六、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把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搞好协调。

(二)深入细致,认真搞好实地调查。文物普查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普查人员必须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群众,涉足实地,调查摸清每一处文物遗迹。在勘实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印发的各类文物登记表。

普查范文篇3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县粮局领导十分重视粮食仓储工作,针对夏季粮油安全普查中查出的不安全隐患,于8月中旬专门召开了各购销企业负责人会议,着重强调了储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共同研究加强储粮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与各企业签订了“20*年储备粮油管理责任书”。二是狠抓管理意识,突出技能培训。使各层次的仓储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收好、管好储备粮,才能在激流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牢固树立“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责任意识,麻柳省库委派副主任李绍雄参加国家粮食局举办的“储备粮管理专家讲座”会,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三是坚持督查制度。县局对三家储备粮承储企业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在今年九月份开展的“粮食库存执法监督检查”和十月份的地震受损仓库维修工程验收及此次的冬季粮油普查,各地都做到了平时与普查一个样,闲时与忙时一个样,始终保持了仓内外清洁卫生,粮情稳定,储粮安全。麻柳省库的储粮管理还受到了省粮食局副局长张书冬一行的表彰。

二、突出重点综合防治

存储有中央、省、县级储备粮油的三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把规范管理,科学储粮作为工作重点,保证各级储备粮油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在企业内部推行精细化目标管理,开展综合防治。一是充分运用现有的机械通风设备,适时通风降温、散湿,稳定粮情。麻柳省库对9月份新收的XXX吨省级储备粮轮换稻谷实行边入库边通风的作业方式,除湿降温,确保了储粮安全。二是采取清洁卫生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经常保持“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布设防虫线,有效抑制粮害虫的传播感染。河市国库对承储的XXX吨省、市、县储备油在高温季节实行人工喷淋洒水,降低储油罐温度,延缓油品酸败。三是严格制度管理,做到粮情检查及时,各种帐、卡、簿齐全,各项数据记录翔实。四是加强了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县局综合国家《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及市粮局《关于切实做好粮食熏蒸药剂管理的通知》内容,专门制定内容全面、管理、使用规范的“粮食熏蒸药剂管理办法”,下发到各粮食购销企业。指导各地严格熏蒸操作程序,科学、合理用药。

三、增加投入确保安全

普查范文篇4

这次会议是区政府决定召开的,我受张区长委托主持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市农业普查复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区农业普查复查工作。刚才,张局长详细回顾了我们前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成绩,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面,结合市政府会议精神和我区的实际,我就当前必须完成的几项工作讲一些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清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国情国力调查,意义重大,自上而下都极为重视。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区政府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要求很高,去年年底以来,各镇办、农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区直相关部门,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宣传发动、人员培训等方面,付出了心血,做了大量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成绩属于大家,在此,就不一一表扬了。

昨天上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业普查集中复查工作会议,冀纯堂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当前的严峻形势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指出:当前,在不少地方,农业普查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现场调查阶段工作不彻底、不深入,一些县、市反应慢,存在技术性问题,导致群众举报较多,唐山的玉田县被国务院农普办和国家统计局立案调查,我市也有几个县、市被要求整改。会议对下一步复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春节后这几天,全市上下要集中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坚决打好农普登记集中复查的攻坚战。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各镇、办和成员单位要尽快收心,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市会议精神和区政府的要求上来,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基础上,迅速行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继续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复查工作。

二、加大领导力度,迅速行动起来

三镇两办的一把手要亲自抓,把农业普查工作作为本镇、本办事处近期的中心工作,利用最近几天是时间,迅速召开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复查工作。

三、明确职责,包村到人,

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做到三个“百分百”

三镇两办要抽调人员,确保每个村有一名镇、办干部。要严格按照责任书上的要求,签字盖章,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和纰漏。哪个镇、办或者哪个村出了问题,区政府将按照责任书的要求,一查到底,追究责任。

普查范文篇5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安排布置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刚才,决定召开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动员暨农业普查惩办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市统计局局长唐永光同志传达了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并通报了市前期工作情况和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强同志安排布置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议还表彰了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乡镇办和经济普查成员单位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请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抓落实。

2011年开展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全市农业普查工作者克服了很多困难,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农村政策的重要依据。依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安排布置。开展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摸清了全市农业资源状况,较好地完成了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任务。借此机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刚刚受到惩办的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市统计战线的同志们向在农业普查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普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农业普查工作过程中。对下一步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普查工作,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总结。确定了全市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市、乡两级农普工作组和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临一线,协调、指导农普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确保了农普工作的有序进行。全市1300多名普查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逐户摸底核实,近一个月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了全市780个普查小区、6.2万户农村住户、10多万张普查表的普查登记工作。市农普办对普查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数据处置光电录入前进行了试录,保证了全市数据处置工作的高质量。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全面反映市“三农”发展状况、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市农普办目前正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普资料进行专题性和综合性分析,以便下步做好资料的开发利用和普查数据公报。

今天会议除了总结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重点是安排和布置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动员活动。近几年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形势下,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可以了解我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及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市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为“十一五”规划的总结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掌握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间安排

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时限为2010年度。普查的对象范围为在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19个国民经济门类以及90个行业大类,规范时点是2010年12月31日。还包括企业效益、技术和能源消费等情况。这次普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2010年12月31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成立各级普查机构、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完善普查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开展普查试点;选调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完成对普查对象的清查摸底。二是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置阶段(2009年1月—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入户普查登记,做好数据处置工作。三是数据、资料开发和总结惩办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普查数据公报,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总结惩办工作。

三、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

为了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突出重点,市、乡两级普查机构务必严格依照顺序操作。精心组织,依法普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一要切实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经济普查工作胜利与否。否认真负责地填报调查表的每个项目。为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普查对象是否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各乡镇办和其他有关单位要根据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安排制定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让普查对象了解开展这次普查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千方百计消除各类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要掌握好服务业和节能降耗统计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服务业单位数量多。统计基础单薄,涉及范围广。很多单位缺乏甚至根本就没有统计台帐。能源消耗统计开展时间不长,调查单位统计工作还不规范。要以这次普查为契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搞准搞实服务业和能源统计数据。市统计局必需认真研究、提前谋划和思考,围绕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好全市普查工作相关措施,确保全市普查数据质量。

三要抓好单位清查摸底和业务培训工作。单位清查工作是经济普查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严格划分普查小区,各级普查机构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单位清查工作。对普查小区内所有普查对象进行“地毯式”逐一清查,确保每个小区内单位数不重不漏。同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必需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让每一位普查人员都能熟悉掌握普查业务知识和技能,胜任普查工作,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四要坚持依法普查。也是检验此次经济普查成败的唯一规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既要全面反映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组织形式、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保证普查质量。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又要为国家直接核算GDP为修正终年统计数据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因此,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必需坚持实事求是毫不动摇地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工作理念,把确保质量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落实到普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要运用法律武器为经济普查保驾护航,对干扰经济普查工作和各类统计违法行为,造成数据不实的统计局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做到普查与统计执法、普法相结合。同时,要严格执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及其相关实施细则,不折不扣地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发明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以普查过程的高标准赢得普查数据的高质量。

五要切实做好经费保证工作。依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所需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普查经费安排上要坚持两点:一要够用。财政部门要依照工作计划和进度,实事求是地审核预算,并及时拨付,确保到位,保证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节俭。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原则,普查机构要专款专用,合理安排,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尽可能提高普查效益,绝不能因经费问题影响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四、切实加强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

第二次经济普查时间紧。积极配合,任务重。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经济普查发明良好的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强化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普查登记一次成功。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监督检查,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要依照属地统计原则,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领导到位,组织有序。要建立健全普查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普查工作责任状,把普查任务分解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清楚。对经济普查各阶段主要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办奖励。要以严格的工作制度保证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普查工作质量,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保证普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圆满完成。

普查范文篇6

在农业普查中,您们受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委托,肩负着到全县千家万户收集农业普查基础数据的重任,您们的工作是我县农业普查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业普查的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您们的工作十分重要,责任很重大,也十分光荣。

农业普查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殷切希望各位普查指导员(督查员)和普查员要本着对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广大普查对象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普查工作中;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坚持原则,执行方案,依法调查;掌握农业普查各项技能;要想方设法做好宣传工作,严守保密规定,争取广大普查对象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圆满完成我县农业普任。同时,衷心希望各位普查指导员(督查员)和普查员在普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不法侵害,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公务员之家

祝各位普查指导员(督查员)﹑普查员平安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预祝我县农普事业圆满成功!

普查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污染源普查的任务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

第四条污染源普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五条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污染源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控制支出。

第六条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进行1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第七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第二章污染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污染源普查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第九条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并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按照要求填报污染源普查表。

污染源普查对象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推诿、拒绝和阻挠调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

第十条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第十一条工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原材料消耗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

农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规模,用水、排水情况,化肥、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秸秆等种植业剩余物处理情况以及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治理情况等。

生活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情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城镇生活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量,生活用水量、排水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和废气的产生、处置以及利用情况等。

第十二条每次污染源普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由国务院批准的普查方案确定。

第十三条污染源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污染源普查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三章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由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经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应当包括:普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普查的主要污染物、普查方法、普查的组织实施以及经费预算等。

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应当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八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拟订污染源普查表,报国家统计局审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增设本行政区域污染源普查附表,报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使用。

第十九条在普查启动阶段,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进行单位清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编制、民政、工商、质检以及其他具有设立审批、登记职能的部门,应当向同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其审批或者登记的单位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以本行政区域现有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确定的污染源普查的具体范围,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资料,对污染源逐一核实清查,形成污染源普查单位名录。

第二十条列入污染源普查范围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当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本企业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单位应当指定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第二十一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或者从有关单位借调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与聘用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借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第二十二条普查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执行普查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对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全国统一的普查员工作证。

第二十三条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和检查的职权,有权查阅普查对象的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并有权要求普查对象改正其填报的污染源普查表中不真实、不完整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普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

普查人员执行污染源调查任务,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普查员工作证;未出示普查员工作证的,普查对象可以拒绝接受调查。

第二十五条普查人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污染源普查表。污染源普查表填写完成后,应当由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确认。普查对象应当对其签字或者盖章的普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其登记、录入的普查资料与普查对象填报的普查资料的一致性负责,并对其加工、整理的普查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登记、录入、加工和整理普查资料过程中,对普查资料有疑义的,应当向普查对象核实,普查对象应当如实说明或者改正。

第二十六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擅自修改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取得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或者授意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伪造或者篡改普查资料;不得对拒绝、抵制伪造或者篡改普查资料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

第四章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第二十七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有关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并按时上报普查数据。

第二十八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做好污染源普查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建立健全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

第二十九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并对普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污染源普查数据不符合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或者有关标准、技术要求的,上一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要求下一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调查,确保普查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三十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核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依据。

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有关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内重新进行污染源普查。

第五章数据、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

第三十一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决定。

地方污染源普查公报,经上一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

第三十二条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和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工、整理的资料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注明秘密的等级,并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处理。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对在污染源普查中知悉的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三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建立污染源普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污染源普查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国家建立污染源普查资料信息共享制度。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污染源普查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普查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第三十五条污染源普查取得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得作为考核普查对象是否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的依据,不得作为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普查对象实施行政处罚和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第六章表彰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对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修改污染源普查资料的;

(二)强令、授意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伪造或者篡改普查资料的;

(三)对拒绝、抵制伪造或者篡改普查资料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八条普查人员不执行普查方案,或者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或者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的,依法给予处分。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泄露在普查中知悉的普查对象商业秘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普查对象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迟报、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

(二)推诿、拒绝或者阻挠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

(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的。

单位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经营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社会各界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监督和对违法行为的检举,并对检举有功的人员依法给予奖励,对检举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组织实施。

普查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第三条农业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与农业普查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农业普查工作。

第五条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公室)和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依法提供的农业普查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

第六条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七条农业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农业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八条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特殊地区的普查登记时间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第二章农业普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第九条农业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

(一)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二)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四)村民委员会;

(五)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

农业普查对象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农业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十二条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

前款规定的农业普查内容,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决定对特定内容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第十四条农业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

第十五条农业普查方案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订。

省级普查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农业普查附表,报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国务院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农业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作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员单位,参与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业普查工作。

第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普查办公室开展农业普查工作。

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业普查工作,由军队、武警部队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普查工作,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农村的普查现场登记按普查区进行。普查区以村民委员会管理地域为基础划分,每个普查区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普查小区。

城镇的普查现场登记,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条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员,负责普查的访问登记工作。每个普查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和督促检查普查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进行访问登记。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主要由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乡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当地居民担任。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应当身体健康、责任心强。

第二十一条普查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用或者从其他有关单位借调人员从事农业普查工作。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农业普查工作。

聘用人员应当由聘用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借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农业普查经费中应当对村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安排适当的工作补贴。

第二十二条地方普查办公室应当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全国统一的普查指导员证或者普查员证。

第二十三条普查人员有权就与农业普查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修改不真实的资料。

第二十四条普查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拒绝、抵制农业普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普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的普查资料。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执行农业普查任务时,应当出示普查指导员证或者普查员证。

第二十五条普查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当场进行询问、填报。普查表填写完成后,应当由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确认。普查对象应当对其签字或者盖章的普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普查人员应当对其负责登记、审核、录入的普查资料与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的普查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普查办公室应当对其加工、整理的普查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第四章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农业普查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

地方普查办公室应当按照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并按时上报普查数据。

第二十七条农业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设区的市级以上普查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普查办公室应当做好数据备份和加载入库工作,建立健全农业普查数据库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

第二十九条国家建立农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制度。

普查办公室应当对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第三十条普查人员实行质量控制工作责任制。

普查人员应当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

第三十一条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农业普查数据的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数据公布、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农业普查资料公布制度。

农业普查汇总资料,除依法予以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农业普查数据,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

地方普查办公室普查公报,应当报经上一级普查办公室核准。

第三十三条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对在农业普查工作中搜集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应予保密,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

第三十四条普查办公室应当做好农业普查资料的保存、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等工作,并对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开发和应用。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农业普查结果,对有关常规统计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正,具体办法由国家统计局规定。

第六章表彰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农业普查资料,强令、授意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对拒绝、抵制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给予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普查人员不执行普查方案,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农业普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拒绝或者妨碍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

(二)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农业普查资料的;

(三)未按时提供与农业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的;

(四)拒绝、推诿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农业普查执法检查的;

(五)在接受农业普查执法检查时,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农业生产经营户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农业普查对象有本条第一款第(一)、(四)项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普查范文篇9

一、普查的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加快,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造成了直接威胁。近年来,在城乡建设和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了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许多文物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遭到损毁甚至消失,因此,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文物遗存的实际状况,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普查的目的

此次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新发现、尚未登录的地上、地下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予以登记、公布,并根据其文物价值核定公布和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普查中所采集的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记录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数据数据库,以加强文物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为各级政府制定文物保护方针、政策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使之成为今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指导原则

考虑到目前群众对不可移动文物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保护作用的日益加强,对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提出四个并重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古代文物与近、现代文物包括工业遗产并重的原则。在普查过程中,要摒弃厚古薄今的传统思想,对于近、现代文物要予以特别关注,尤其是工业遗产要列为普查对象。

(二)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重的原则。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周围环境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调查,除了对文物本体的调查,还要注重对文物周边环境的调查。

(三)坚持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并重的原则。在普查中要注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对不可移动文物准确定位,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坚持野外调查与室内资料整理并重的原则。要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汇总,建立数据库,并公布普查成果,为实施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四、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

此次文物普查以新发现文物遗存为重点,全面调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以及其它文物遗存等。普查范围为全市范围内地上、地下以及水域中的文物遗存。

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有以下几类:

(一)未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河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进行调查,市文物部门予以配合。

(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原考古勘探、发掘单位进行复查。

(三)已经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文物部门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数据。调查中应同时对重要遗存、遗迹进行测绘,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它相关数据,一并进行登录。

五、普查的技术路线

(一)统筹规划

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市此次文物普查实行统一规划部署。遵循《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制定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全国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时,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大遗址和遗址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控制质量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其范围应包括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以及普查数据、信息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

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配合省文物局普查办公室专家组,对我市的普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对普查数据的质量进行抽查;对普查成果进行审核和验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的通知精神,我市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文体局、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林业局、宗教局、武装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组织实施武安市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2、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3、配合上级文物普查专家组对武安市的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4、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导;

5、配合省市、文物局普查办公室,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文件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编制并向邯郸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武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并经武安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公布《武安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二)部门职责

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密切配合文物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1、民政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文物普查和附属可移动文物鉴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预算审核、安排,及时拨付使用,做好文物普查经费监督、审计工作。

3、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文物普查专业队伍重点针对矿冶遗址、与古人类遗迹共存的古生物化石遗迹、博物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文物进行调查工作。

4、建设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协作,做好全市村镇、传统民居相关的文物普查工作。

5、水利部门要协助文物部门做好水利管护范围内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6、统计部门指导文物部门做好普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组织开展普查数据统计的审定和工作。

7、林业部门要配合普查专业队伍开展好林区内文物的普查工作,将林区内具有研究和生态教育价值的建筑、设施、史迹等林业行业性质文物,列入重点,丰富文物保护类别,充实林业生态文化内涵。

8、民族宗教部门要配合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为普查机构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信息。

9、武装部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市文物部门的技术支持下,负责军事用地的文物普查,涉及军事机密的问题会同文物部门研究解决,保证文物普查数据的完整性。

10、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并在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普查联络员,对本区域内的文物进行认真的摸底、登记、汇总,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待文物普查组普查到所在乡镇、村后,为普查组做好向导、讲解工作,提供必要的路线和食宿,积极协助市文物部门开展好文物普查的其它工作,确保文物普查正常、有序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名单于2007年11月10日前报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310—82080875653865

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市政府将协调文体、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七、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时间从2007年5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

第一阶段(2007年5月——2007年9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确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实地进行文物普查。具体安排如下:

省文物普查组安排6人、我市配备10人,共16人,分5组对22个乡镇逐一拉网式进行普查,查完一个验收一个,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对已登记文物进行文物专题普查,并做好普查数据的初步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普查范文篇10

第一次经济普查是我国历史上普查信息最全、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及时、准确地摸清我市行政区域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决定选调和培训一支素质较高的经济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确保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调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经济普查方案,全市需要3000多名普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积极抽调人员参与所在地的经济普查。具体抽调事项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统一安排。

二、经济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配要求

普查员原则上按每100家被调查户数配备1名普查员的比例配备;普查指导员原则上按每1名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6名普查员的比例配备。鉴于中心城区普查工作量大且单位性质复杂的特点,普查员应尽可能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并由熟悉普查区情况的人员担任陪调员。普查指导员应比较熟悉相关统计会计知识。

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条件

(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统计会计业务知识或经过短期培训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普查表的填报要求,书写工整清晰。

(三)诚实守信,作风正派,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四、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上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