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9:42:49

破碎带范文篇1

本隧道地处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多雾、雨量充沛,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洞内以Ⅲ、Ⅳ级围岩为主,地质主要以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群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厚产状,弱风化。但是断层、溶腔、夹层频频出现,节理裂隙较发育。本隧道全长2651m,分进出口掘进,进口里程为DK238+669,出口里程为DK240+300。

2破碎地质带与隧道的关系以及对施工的影响

破碎地质带是指松散地层、岩溶、断层、软土地段、土加石、溶腔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环境。在施工中发现,不良地质地段的变异是非常复杂的,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和施工方法以及防范措施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破碎地质在隧道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如认识不够,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会造成塌方,这样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耽误工期,并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因此隧道不良地质带的施工必须制定安全、稳妥的施工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施工措施,切忌盲目施工。不良地质的发现一是要熟读设计文件、掌握设计意图以及详细的地质情况;二是要勤观察并要对症下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地质发育情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如TSP、超前钻孔、红外线探水、地质雷达探测等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3破碎地质的施工原则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不良地质段,首先要对地质、水文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严格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指导原则。

(1)先治水:在有水地段,应采用引、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岩溶水,消除隐患。

(2)短开挖、弱爆破:不良地质段,应遵循多打眼、浅打眼、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3)强支护:及破碎地段,应采取锚、喷、网联合支护的原则。如果喷锚支护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工字钢或格栅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4)勤量测:及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如变化较大,应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5)早衬砌:在监控量测反映围岩变化稳定、边墙完成后,衬砌结构尽早封闭,改善受力状态,确保衬砌结构长期稳定、坚固。

4长鹰坝二号隧道的开挖方法

由于长鹰坝二号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节理较发育,溶洞、断层、土夹石岩层等不良地质频频出现,所以全断面开挖法已经不再合适,结合实际地质情况,我们采取了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法,采用减轻震动控制爆破技术。下面就以DK239+705~+770段岩溶处理措施为例,浅谈一下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法。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围岩的整体性差、稳定性差、风化程度比较严重时,一般多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方法。上下台阶开挖法,就是上半断面施工(包括支护)一段距离后(至少50m),再进行下半断面的开挖和支护。这种情况的施工难度取决于围岩破碎的程度以及填充物的含水性、活动性。

(1)长鹰坝二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239+710时线路左侧出现粘土填充物(附图1),通过超前钻孔探测发现前方20m范围内仍是破碎岩层并向线路右侧发展,围岩破碎程度严重,自稳能力差。施工不当极易造成侧壁整体滑塌,应注意辅以钢架和喷锚网联合加强支护。我们采取了在侧壁不良地质的范围布设¢42小导管注浆固结岩体;与线路方向成15°夹角、长度为6m,施工方法采用先两侧、后中间,短进尺、快支护的原则,较顺利的通过了该地段。

(2)施工至DK239+720时拱部出现大量的砂砾土填充物,随着进尺填充物逐步扩大,因考虑安全起见,改为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以人工为主,尽量缩短进尺,一般为一榀钢架间距的进尺。

(3)至DK239+750时隧道大部分断面都在破碎岩层中,且破碎程度比较严重,随时有掉块、滑体现象发生。在开挖方法上采用了分部开挖法,即先开挖破碎带,开挖完成后立即采用¢42小导管注浆封闭岩体,待注浆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挖较好围岩。在开挖时可采用风枪与小炮相结合,但必须考虑减少对已封闭好破碎带的振动。在下断面施工中,必须使上断面钢架与下断面钢架之间焊接牢固、下断面钢架座落稳定。

5破碎带的支护方法

在开挖的同时,应及时施做初期支护,这是破碎地段施工的原则。以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产生松动、变形或掉块以及坍塌现象,所以应遵循“早支护,强支护”的原则。一般在破碎地段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方法。在必要时,应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管棚和钢拱架加强支护。在DK239+710时虽然我们对破碎带进行了注浆固结,但这只是临时支护,考虑到整体结构的稳定,对该段我们进行辅以钢架加强支护,施做钢架从DK239+705开始,钢拱架间距50cm,纵向连接钢筋用¢22螺纹钢间距加密至50cm,因为在线路左侧出现大量粘土填充,基底极其松软,为了使钢架座落稳定,我们在左侧基底设置P43槽钢并延伸出破碎区段如图2所示,这样确保钢拱架座落稳定不下沉,并且整体性较强。每榀钢架在边墙位置设置长3.5m的锁脚锚杆与槽钢焊接成一体。

DK239+730左侧为粘土填充,即易发生坍方或掉块现象,所以在钢拱架架立完毕后,在左侧设置3.5m长的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岩体,小导管施工如图3所示,梅花型布置。上断面施工至DK239+750时,线路左侧发生塌方现象,隧道左边形成一空腔(纵向2.8m,高度无法测出),这种空腔处理就不能再以简单的钢架支护。首先,考虑到安全起见,要对空腔周围的危石、险石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钢架架立。钢架后面钢筋网片和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后,支模喷射C20混凝土,待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后,拆除摸板,用C25素混凝土施做1m厚护拱,在护拱上垫至少1m厚砂土,对空腔内的落石起缓冲作用,防止破坏钢架支护结构。如图4所示。

6超前预报工作

隧道破碎带的超前预报工作在隧道施工中是一项基础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它又是隧道动态设计的主要决策依据。因为不良地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如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依然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将导致塌方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因此,要根据实际地质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得以实施原则:在隧道施工中要做到“加强探测,强化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掌子面地质素描法(2)物探法(TSP203,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和钻探法(超前深孔钻探)。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得出的地质资料再结合实际地质素描,进行初步的地质分析,判断破碎岩体的发育情况。隧道破碎带在隧道中是有一定的延伸长度的,它的出现也是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的,若隧道局部围岩破碎、石质较差,且围岩软硬分界明显,应小心对待,可根据岩层的走向、倾角等预测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情况。

在实际开挖作业中,若钻速突然加快,岩浆有异常变化时,则肯定存在明显的软硬岩层分界面,应探明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重点怀疑地段,采用超前水平钻孔。根据岩芯和钻进过程中的岩粉、钻速和水质情况,判断前方水文、地质条件;取岩芯,并利用岩芯作试样进行试验,对钻进的地质状态进行判断;钻速测试,根据钻机在岩石中的钻进速度和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7监控量测

7.1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量测是隧道工程监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判断支护系统地可靠程度,是直接为施工和支护系统的设计服务的。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工程预测,确定施工对策和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7.2量测部位的确定和测点的布置

尤其在围岩破碎地段,更应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在破碎段,一般都是边开挖边支护,所以在支护工作完成后立即布设量测点(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量测工作。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同一断面上,量测断面间距一般在5m左右(破碎段),尤其在洞口埋深较浅地段更应该缩小量测间距。通过每次的量测数据,及时汇制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变化曲线图,从而可直接了解该点的围岩变化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总之,量测试监控的手段,监控是量测得目的。监控过程可分为:现场量测——数据处理——信息反馈。

8结束语

破碎带范文篇2

关键词:断层;溶腔;土夹层;施工工艺;围岩量测

1工程概况

本隧道地处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多雾、雨量充沛,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洞内以Ⅲ、Ⅳ级围岩为主,地质主要以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群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厚产状,弱风化。但是断层、溶腔、夹层频频出现,节理裂隙较发育。本隧道全长2651m,分进出口掘进,进口里程为DK238+669,出口里程为DK240+300。

2破碎地质带与隧道的关系以及对施工的影响

破碎地质带是指松散地层、岩溶、断层、软土地段、土加石、溶腔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环境。在施工中发现,不良地质地段的变异是非常复杂的,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和施工方法以及防范措施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破碎地质在隧道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如认识不够,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会造成塌方,这样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耽误工期,并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因此隧道不良地质带的施工必须制定安全、稳妥的施工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施工措施,切忌盲目施工。不良地质的发现一是要熟读设计文件、掌握设计意图以及详细的地质情况;二是要勤观察并要对症下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地质发育情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如TSP、超前钻孔、红外线探水、地质雷达探测等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3破碎地质的施工原则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不良地质段,首先要对地质、水文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严格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指导原则。

(1)先治水:在有水地段,应采用引、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岩溶水,消除隐患。

(2)短开挖、弱爆破:不良地质段,应遵循多打眼、浅打眼、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3)强支护:及破碎地段,应采取锚、喷、网联合支护的原则。如果喷锚支护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工字钢或格栅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4)勤量测:及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如变化较大,应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5)早衬砌:在监控量测反映围岩变化稳定、边墙完成后,衬砌结构尽早封闭,改善受力状态,确保衬砌结构长期稳定、坚固。

4长鹰坝二号隧道的开挖方法

由于长鹰坝二号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节理较发育,溶洞、断层、土夹石岩层等不良地质频频出现,所以全断面开挖法已经不再合适,结合实际地质情况,我们采取了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法,采用减轻震动控制爆破技术。下面就以DK239+705~+770段岩溶处理措施为例,浅谈一下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法。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围岩的整体性差、稳定性差、风化程度比较严重时,一般多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方法。上下台阶开挖法,就是上半断面施工(包括支护)一段距离后(至少50m),再进行下半断面的开挖和支护。这种情况的施工难度取决于围岩破碎的程度以及填充物的含水性、活动性。

(1)长鹰坝二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239+710时线路左侧出现粘土填充物(附图1),通过超前钻孔探测发现前方20m范围内仍是破碎岩层并向线路右侧发展,围岩破碎程度严重,自稳能力差。施工不当极易造成侧壁整体滑塌,应注意辅以钢架和喷锚网联合加强支护。我们采取了在侧壁不良地质的范围布设¢42小导管注浆固结岩体;与线路方向成15°夹角、长度为6m,施工方法采用先两侧、后中间,短进尺、快支护的原则,较顺利的通过了该地段。

(2)施工至DK239+720时拱部出现大量的砂砾土填充物,随着进尺填充物逐步扩大,因考虑安全起见,改为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以人工为主,尽量缩短进尺,一般为一榀钢架间距的进尺。

(3)至DK239+750时隧道大部分断面都在破碎岩层中,且破碎程度比较严重,随时有掉块、滑体现象发生。在开挖方法上采用了分部开挖法,即先开挖破碎带,开挖完成后立即采用¢42小导管注浆封闭岩体,待注浆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挖较好围岩。在开挖时可采用风枪与小炮相结合,但必须考虑减少对已封闭好破碎带的振动。在下断面施工中,必须使上断面钢架与下断面钢架之间焊接牢固、下断面钢架座落稳定。

5破碎带的支护方法

在开挖的同时,应及时施做初期支护,这是破碎地段施工的原则。以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产生松动、变形或掉块以及坍塌现象,所以应遵循“早支护,强支护”的原则。一般在破碎地段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方法。在必要时,应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管棚和钢拱架加强支护。在DK239+710时虽然我们对破碎带进行了注浆固结,但这只是临时支护,考虑到整体结构的稳定,对该段我们进行辅以钢架加强支护,施做钢架从DK239+705开始,钢拱架间距50cm,纵向连接钢筋用¢22螺纹钢间距加密至50cm,因为在线路左侧出现大量粘土填充,基底极其松软,为了使钢架座落稳定,我们在左侧基底设置P43槽钢并延伸出破碎区段如图2所示,这样确保钢拱架座落稳定不下沉,并且整体性较强。每榀钢架在边墙位置设置长3.5m的锁脚锚杆与槽钢焊接成一体。

DK239+730左侧为粘土填充,即易发生坍方或掉块现象,所以在钢拱架架立完毕后,在左侧设置3.5m长的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岩体,小导管施工如图3所示,梅花型布置。上断面施工至DK239+750时,线路左侧发生塌方现象,隧道左边形成一空腔(纵向2.8m,高度无法测出),这种空腔处理就不能再以简单的钢架支护。首先,考虑到安全起见,要对空腔周围的危石、险石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钢架架立。钢架后面钢筋网片和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后,支模喷射C20混凝土,待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后,拆除摸板,用C25素混凝土施做1m厚护拱,在护拱上垫至少1m厚砂土,对空腔内的落石起缓冲作用,防止破坏钢架支护结构。如图4所示。

6超前预报工作

隧道破碎带的超前预报工作在隧道施工中是一项基础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它又是隧道动态设计的主要决策依据。因为不良地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如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依然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将导致塌方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因此,要根据实际地质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得以实施原则:在隧道施工中要做到“加强探测,强化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掌子面地质素描法(2)物探法(TSP203,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和钻探法(超前深孔钻探)。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得出的地质资料再结合实际地质素描,进行初步的地质分析,判断破碎岩体的发育情况。隧道破碎带在隧道中是有一定的延伸长度的,它的出现也是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的,若隧道局部围岩破碎、石质较差,且围岩软硬分界明显,应小心对待,可根据岩层的走向、倾角等预测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情况。

在实际开挖作业中,若钻速突然加快,岩浆有异常变化时,则肯定存在明显的软硬岩层分界面,应探明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重点怀疑地段,采用超前水平钻孔。根据岩芯和钻进过程中的岩粉、钻速和水质情况,判断前方水文、地质条件;取岩芯,并利用岩芯作试样进行试验,对钻进的地质状态进行判断;钻速测试,根据钻机在岩石中的钻进速度和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7监控量测

7.1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量测是隧道工程监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判断支护系统地可靠程度,是直接为施工和支护系统的设计服务的。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工程预测,确定施工对策和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7.2量测部位的确定和测点的布置

尤其在围岩破碎地段,更应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在破碎段,一般都是边开挖边支护,所以在支护工作完成后立即布设量测点(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量测工作。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同一断面上,量测断面间距一般在5m左右(破碎段),尤其在洞口埋深较浅地段更应该缩小量测间距。通过每次的量测数据,及时汇制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变化曲线图,从而可直接了解该点的围岩变化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总之,量测试监控的手段,监控是量测得目的。监控过程可分为:现场量测——数据处理——信息反馈。

8结束语

破碎带范文篇3

关键词:隧道断层破碎带支护施工

东风隧道是朔黄铁路线上第四长大隧道,系双线隧道,全长3290m,我部施工出口端DIK47+610-DIK48+974段,长1364m.其中DIK47+880-Dm48+040段通过Ⅱ类围岩断层破碎带,岩性主要为片岩、页岩、砂岩且夹薄层泥灰岩,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风化极为严重,呈压碎状态,致使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施工生产能力,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不(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在拱部超前小管棚注浆预固结围岩的保护下,采用三部台阶法进行施工。拱部预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开挖,核心土及中槽运用PC200挖掘机开挖。

一、超前小管棚施工

1.1工艺原理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管棚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1.2小管棚及注浆设计采用4m/根的∮42mm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5°~7°,环向间距33cm,纵向环距2.5m,即每施作一排小导管,开挖支护2.5m;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1.3施工要点1.3.1小导管加工4m/根的∮42mm小钢管一端加工成尖锥形,距另一端100cm的位置开始至尖锥端之间按梅花型间距为20cm布设∮6mm的孔眼4排,以利于小导管推进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

1.3.2小导管安设如岩体松软,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直接推送,如遇夹有坚硬岩石处,先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钻眼成孔后再推进就位。

在施作小导管前应注意:

第一,喷3~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为注浆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15mm;

第三,用线绳定出隧道中心面,随时用钢尺检查钻孔或推进小导管的方向,以控制外插角达到设计的标准;

第四,施工顺序为从两侧拱腰向拱顶进行,为提前注浆留好作业空间。

1.3.3注浆选用UB6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由于岩体孔隙不均匀,考虑风镐环形开挖的方便,同时要达到固结破碎松散岩体的目的,保证开挖轮廓线外环状岩体的稳定,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密实度的壳体,特别是确保两侧拱脚的注浆密实度和承载力,采取注浆终压(0.8~1.2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为1.2MPa,拱腰范围为1.0MPa,拱顶为0.8MPa.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二、开挖为控制超欠挖及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弧形及边墙周边均采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核心土及中槽均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稳定性确定为l—2棍钢格栅的间距,即0.5~1.0m,边墙按钢格栅的两个单元分两个台阶施工,上下台阶相距2m,左右边墙错开2m.

三、锚喷初期支护

3.1初期支护参数系统锚杆采用3m/根的WTD25型中空注浆锚杆,纵向、环向间距均为100c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钢格栅,间距50cm,钢格栅每侧拱脚设4m/根的WTD25中空注浆锁口锚杆,按梅花型布置在钢格栅的两侧,环向间距50cm;挂∮6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为15cm×15cm,喷射混凝土厚25cm.

3.2喷射混凝土材料及机具选定

3.2.1机具喷混凝土采用Bz—5型混凝土喷射机,压力为0.2~0.4MPa.

3.2.2水泥及细骨科采用425并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山西原平市忻口砂,砂率控制在50%,含泥量≤3%。

3.2.3粗骨科采用规格为7~15mm的碎石,经试验选用石灰岩生产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的碎石。

3.2.4粘稠剂选用STC型粘稠剂,经现场试验,最佳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3min初凝,6min终凝,而且可大量减少回弹量。

3.2.5水灰比水灰比过大、过小都会使混凝土回弹量增加,浪费大量的材料;经现场多次试验确定,水灰比为o.47的混凝土喷射效果最佳。

3.3喷射混凝土开挖后为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防止围岩进一步风化,必须先初喷混凝土3~5cm厚再封闭围岩;待钢格栅及钢筋网安设好后,再喷混凝土10~12cm°;最后在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时分两次喷射至设计厚度。

(1)采用掺STC型粘稠剂半湿式喷射混凝土工艺,减小洞内粉尘污染及回弹量。

(2)喷射前用高压风将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吹干净,水泥、粗、细骨料加少量水,用搅拌机干拌,水量按水灰比配制混凝土应加入水总量的20%;拌好后将干料运至喷射作业点再进行人工拌和,并按水泥用量的10%掺入粘稠剂。

(3)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向上依次分层进行,每段长度为3m.为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混凝土的喷射效果,用多盏碘钨灯提高作业环境温度。

(4)喷头喷射方向与岩面偏角小于10°,夹角为45°;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在0.6~1.0m之间,喷头呈螺旋形均匀缓慢移动,一般绕圈直径在0.4m为宜。

3.4注浆在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后按设计布设锚杆和注浆。锚杆孔位误差控制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3.4.1钻进用YT—28型手持式风动凿岩机凿孔并清孔,应沿径向进行钻孔,确保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

3.4.2插入锚杆将安装好锚头的WTD25中空注浆锚杆插入锚孔,锚头上的倒刺立即将锚杆挂住。

3.4.3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在锚杆尾端安装止浆塞、垫板和螺母。

3.4.4注浆通过快速注浆接头将锚杆尾端和UB6型注浆机连接。开动机器压注1:1水泥浆,掺水泥用量3%的40Be‘的水玻璃,为了保证锚固质量及改良围岩结构,注浆终压必须达到0.8MPa.3.5挂钢筋钢筋网片采用∮6圆钢,除锈处理后按设计加工成100cm×200cm的网片;挂设时网片必须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留3cm作为保护层,网片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确保喷射混凝土时不移动。

3.6安设钢格栅钢筋除锈后按设计要求分节加工成型,钢格栅分节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联接。

(1)钢格栅严格按设计间距架立。

(2)为充分发挥钢格栅的承载能力,首先要求钢格栅必须垂直且与线路方向垂直;其次,架立拱部钢格栅时,严格控制左、右拱脚标高,以防拱架偏斜,影响与边墙钢格栅架的圆顺连接或侵入衬砌厚度。

(3)为方便拱部钢格栅与边墙钢格栅的连接,在拱脚连接处铺不小于20cm厚的粗砂或石屑。边墙钢格栅底部必须置于基岩上,以防下沉变形。

四、监控量测初期支护完成后,在拱顶、拱脚及边墙的内轨顶面标高处埋设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测试元件用∮12圆钢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长25cm,锚入初期支护体20cm,外露5cm,以防震动影响量测结果。水平收敛量测采用铁科院武汉岩体力学研究所研制的收敛仪进行观测。量测频率开始6h观测1次,然后根据变形量的减小而减小量测频率,即12h、24h、48h、72h、168h,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工序及预留变形量、开挖进尺等,便于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量测点每隔5m布设1组。经量测,拱顶最大累计下沉量为11mm,水平最大累计收敛量为13mm.通过对断层破碎带采用超前小导管棚预支护、人工环形及周边开挖技术和锚喷初期支护措施,且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得出以下结论:

(1)周边人工开挖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超欠挖。

破碎带范文篇4

张庄铁矿是特大型地下铁矿山,矿床位于区域构造周集倒转向斜的西翼(倒转翼),呈单斜构造形态,总体为急倾斜厚大矿体。矿体顶部直接被第四系黏土、亚黏土、黏土、砂砾层覆盖,覆盖层厚146~196m,砂层含水丰富。第四系之下为基岩古风化带,厚度20~70m,一般为40m左右。接近古风化带矿石为氧化矿,氧化带风化裂隙发育,矿石多呈碎块状。氧化矿带厚度61~28m,平均38m,14线以北较厚,16线以南较薄。氧化带以下为原生磁铁矿体,主要为石英磁铁矿,矿体较坚硬完整。矿体顶板主要为黑云片岩,岩石坚硬、整体性好;底板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顶板稳固性中等。由于矿岩稳固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设计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首采中段为-450~-390m水平,中段高度60m,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0911盘区1105#矿房备采矿量25万t,下部中孔凿岩可正常施工。在利用T150钻机施工深孔时,遇到大面积破碎带,钻机无法钻进,影响矿房回采深孔成孔及后续爆破作业。通过利用已设计采矿深孔对工作面进行预注浆,固结设计深孔周围破碎矿(岩)石,并反复扫孔、注浆,确保深孔成孔并安全回采破碎矿体[1-2]。1105矿房凿岩水平分Z1、Z22个凿岩硐室,中间由3m的连续间柱分隔,凿岩水平布置见图1。

2实施方案及过程

利用原设计的深孔,施工顺序依次为:开孔→埋图11105矿房凿岩水平图设注浆孔口管→T150钻机钻进→停钻注浆→扫孔→注浆→再扫孔,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同时,选取2-3个炮孔为试验孔(天井孔优先作为试验孔),逐步调节注浆参数,根据实际注浆效果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3]。2.1钻孔参数钻孔深度为原设计炮孔深度。钻孔开孔195mm,钻进2.5m,下入180mm高强塑料管(带法兰)2m,注浆固管。扫孔钻进采用160mm钻头。2.2注浆参数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为主,水泥浆水灰比1∶1~0.75∶1,水泥-水玻璃体积比为2∶1~4∶1。水泥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波美度38~40,模数2.8~3.2。必要时可添加水泥速凝剂等添加剂。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防止浆液扩散较远。注入量较大时,要调节浆液配比,还可采取间歇式注浆。注浆工艺流程为:接通输浆管路→压水试验→注单液浆→注双液浆→起压封孔→冲洗输浆管路→拆洗注浆泵。注浆工艺流程见图2,(C液、S液分别代表水泥、水玻璃,注双液浆时通过注浆泵注入混合器混合后使用)。2.3深孔注浆效果1105矿房凿岩水平分Z1、Z2两个凿岩硐室,主破碎区域位于Z1凿岩硐室。破碎区内深孔布置每排8个孔,从Z2至Z1凿岩硐室分别为1#、2#、3#、4#、5#、6#、7#、8#深孔(8#孔为矿房边孔)。注浆区域内1排、2排、3排各5#孔钻孔深度可达22m左右,但钻杆取出后塌孔无法使用,经采用注浆工艺后成孔深度16m左右。同理,1排、2排各6#孔钻孔深度35m左右,注浆后成孔深度30m左右,3排各6#孔钻孔深度10m左右,注浆后成孔深度8m左右,破碎区其余各孔亦进行注浆。2.4爆破回采顺序1105矿房凿岩水平分Z1、Z2两个凿岩硐室,由3m的连续间柱分隔。在Z2凿岩硐室布置切割天井,切割槽宽度为Z2凿岩硐室宽度。回采作业时,首先在Z2凿岩硐室形成切割槽区,为深孔爆破提供补偿空间。为确保矿石尽可能完全回采,先爆破切割槽,然后爆破2区,再爆破3区(注浆区域),2区、3区全部采用单侧崩矿(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待上盘破碎段矿体爆破完成后,最后在4区进行全面侧向崩矿。同时,为做好控制爆破,对于3区(注浆区域)爆破主爆孔按照正常爆破装药量一半进行,边孔按照正常装药。爆破分为2次,一次20m。爆破区域分布见图5。

3矿房回采情况

一般情况下,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进行矿房回采时,遇到大面积破碎带,无法进行钻孔施工,会放弃该部分矿石回采,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更是造成资源浪费。当采用注浆法固结钻孔,保证成孔率后,可安全回采矿石。经扫描仪实测,1105矿房爆破效果见图6、图7,矩形标示矿房设计边界,曲线标示爆破后矿房实际扫描边界,可以看出破碎地段所有注浆成孔区域均完成爆破作业,矿房边界超挖控制良好,安全回采矿石23万t。

4结语

一般来说,当矿房回采作业遇到破碎带无法成孔时,因不能爆破作业大多数会浪费该部分资源。而采用深孔预注浆方式尽可能保证破碎矿体深孔成孔效果,保证了矿房回采爆破安全,并且爆破效果良好,安全回收破碎矿体内大部分资源,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注浆采矿法适用于矿体节理裂隙发育、遇有接触带破碎带的矿房回采作业。

参考文献

[1]孟晓洁.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地面预注浆加固和支护结构研究[D].安徽:安徽理工大学,2012.

[2]任永胜.地表注浆预加固技术在隧道浅埋破碎带施工中的应用[D].陕西:长安大学,2009.

破碎带范文篇5

关键词:帷幕灌浆施工冬季岩石渗漏

1、概述

富地营子水库坝址距西沟水库尾约9km是公别拉河上的西沟水库上游的一个阶梯水库。工程所在区域地处高纬度,属寒冬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从10月末至次年4月下旬为封冻期,封冻天数达160天左右,最大冻深1.8m,最大冻土厚度可达2.57m,设计库容为965×105m3,拦河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属三级建筑物。大坝长度1305m,最大坝高27.0m,帷幕灌浆总工程量为6882.5m。

2、坝基工程地质特性

左岸主要岩性为花岗岩;河床及右岸为辉石橄榄岩与辉石安山岩。较大断层破碎带有:分布于左岸溢洪道闸基附近的F1,F3断层,其中,F1断层破碎带宽10m左右,主要由1~3cm的碎块,糜棱岩夹灰绿色碎石组成。该断层破碎带风化较深。F3断层,宽11m,分布于左岸坝头。由鳞片壮碎屑夹碎块和断层泥组成。

河床右岸坝基断层破碎带分布较多,较大的断层有F4、,F5,F2等。其中,F4断层分布于右岸坝肩引水洞附近,破碎带宽度达10m左右,主要由长状构造岩和碎裂岩组成。F5断层宽2~3m,由片状碎裂岩夹碎屑组成。F2断层破碎带宽13~15m,为坝址区最大的断层破碎带。由灰白色断层泥、麋棱岩和碎块岩组成。

3、帷幕灌浆的设计

3.1帷幕灌浆形成、孔距和孔深

主帷幕采用单排、直线悬挂式布置,基本孔距为2.0m,在断层破碎带处则于主帷幕中心线的上游侧增加一排加强帷幕,并在主帷幕中心线的下游侧设一排固结灌浆孔,其基本孔距为2.0m。同时在断层破碎带部位宜先进行加强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然后再进行主帷幕灌浆。

主帷幕灌浆孔深,据上述坝基地质条件,河床及右岸断层破碎带分布较多,岩石节理发育,完整性较差,尤其右岸坝肩和引水管附近地段岩石破碎严重。故河床和右岸坝头部位主帷幕和加强帷幕灌浆孔深度,一般为基岩面下10m;右岸坝肩处岩石节理发育,风化较深,其灌浆深度至基岩面下15m;河床左岸坝基帷幕灌浆孔深度一般为基岩面以下6.0m左右。

3.2、钻灌顺序及灌浆方法

帷幕灌浆施工顺序采用分序钻灌逐渐加密的原则,主帷幕灌浆的施工采用分三序钻灌。即Ⅰ序孔孔距8.0m、Ⅱ序孔孔距为4.0m、Ⅲ序孔孔距为2.0m;至于加强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孔施工则分二序钻灌。即Ⅰ序孔孔距为4.0m、Ⅱ序孔孔距为2.0m。

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循环灌浆的方法施工。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坝段,亦可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方法。具体由施工监理工程师与地质工程师确定。

3.3、帷幕灌浆段长度与灌浆压力

灌浆的段长与灌浆压力,不同的序别和段次,灌浆段长和灌浆压力有所区别,各段次段长的压力见表1

4、帷幕灌浆的施工

4.1、冬季帷幕灌浆保温措施

河床段是冬季施工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在灌浆工作面搭设保温大棚,棚内生火保温,提高灌区内的温度。

4.1.1棚内保温

1)第一段:消除浮冰段段长30米,用五彩布将仓号分隔成2个15米,每15米段先架设5个保温柴炉将清除段保温,保温棚内温度在0℃以上,将砼表面的浮冰、草袋、塑料布掀除干净,为施工作好准备。

2)第二段:施工段段长30米,采用10个柴炉取暖,保证棚内温度在5℃以上,灌浆设备周围加设4个保温煤炉。

3)第三段:养护段对已完成灌浆工程的最后几个孔口进行养护保温,灌浆口用塑料布及草袋分层覆盖,外设保温煤炉,养护2天。

4.1.2、机械保养:

1)、钻机:除在棚内保温外,当钻机停钻、检修时,另设两个1000W碘钨灯,对钻机机油底壳、操作手柄分别直射加温,保证机械正常使用。

2)、灌浆机械:将煤炉集中在灌浆机械周围,以保证其周围温度,灌浆结束后对灌浆泵拆除放水。

4.1.3、材料加热

1)、水泥:提前将525#水泥运入仓号中,靠近灌浆设备及火炉附近。

2)、水:采用水箱内设6个2000W电棒加热,使其温度一直控制在10~40℃之间,保证灌浆用水温度。

4.2、钻机

采用DK—300型油压钻机,φ59~φ75mm金钢石钻头造孔,钻孔必须保证铅直,其孔位偏差、主帷幕孔不超过10厘米,加强帷幕孔及固结孔不超过15厘米。钻孔的终孔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残留岩石和沉淀物不应超过20厘米。

帷幕孔钻进时,对孔内的各种情况,均应该详细记载,作为分析钻孔情况的依据。若发现集中漏水,应立即停止钻,待查明渗水部位及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钻进。钻孔结束待灌、灌浆结束待加深时,孔口均应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

4.3孔壁冲洗及简易压水试验。

对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成孔后采用导管通入压力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冲洗孔壁,冲洗至回水清净。并延续10min为止。冲洗压力采用通段灌浆压力的70%~80%。但不超过1MPa,冲孔后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

4.4灌浆

4.4.1灌浆材料

灌浆所采用的水泥为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重量计)。水泥应保持新鲜,受潮结块者不得使用。水泥在使用前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必须注意不得在同一灌浆段中使用不同厂家或不同标号的水泥。

4.4.2、制浆方法:

因帷幕灌浆采用分段分序的施工特点,故采用分散制浆法,由各灌浆机组配备一套400L的制浆设备,灌浆时各机组自行制浆。水泥浆制备后尽快使用,四小时后的剩余浆,废弃。

4.4.3、灌浆方法

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循环灌浆方法进行灌注,以6分焊管为射浆管,射浆管下至距孔底0.5m处,此法可以使各段重复灌浆,对提高灌浆质量有利。

4.4.4、灌浆压力的控制

灌浆开始后,在保证有回浆的前提下,尽快升至设计灌浆压力。其整个过程均在设计压力下完成,灌浆过程均有专人看守压力表,并有专人掌握制浆情况。

4.4.5、浆液浓度的选用与变换

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本工程灌浆浓度为6个比级,即水灰比为5:1、3:1、2:1、1:1、0.8:1、0.5:1。变换灌浆浓度的原则是,各段的初始灌浆浓度均为5: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而灌入量均匀减少时,或灌入量不变而灌浆压力均匀生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浓度,当某一级浆液浓度、浆液灌入量累计达400L,但浆液压力和浆入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则应提高一级浆液浓度;当出现灌浆中断或提高一级浓度后灌浆量突减,则注意降低一级浆液浓度。

4.4.6、灌浆结束封孔

灌浆结束标准有两个,当满足其中一个即可结束灌浆。灌浆段灌入量小于或等于1L,且在设计压力下继续60分钟;灌浆过程中,如回浆浓度,降低一级浓度灌注,回浆浓度应变浓,即可结束灌浆。封孔采用纯压力式,即以压力为1~1.2Mpa灌入水灰比为0.5:1的浓度封堵,屏浆后120分钟结束;等沉淀后再投水泥球,捣实。

4.4.7、灌浆中事故处理

灌浆发生冒浆时,视具体情况采用封堵或降低压力的方法处理;机械故障致使灌浆中断时间超过30min,应重新扫孔、冲孔后灌浆。对于灌浆由于事故原因孔深不够者,可视具体情况在原孔位附近补打或用检查孔方式加以解决。

5、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5.1、地质构造的不良综合对帷幕效果的影响:

坝区的构造线主要为NE及NW向与坝线呈斜交,灌浆时浆液的扩散主要沿构造方向扩散,而沿坝轴线方向影响较小,为此,在单排孔的

情况下,因达不到要求的扩散半径而造成帷幕效果不好。

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构造发育岩石破碎钻孔时常发生严重塌孔,而且数量较大,采用根管钻进、水泥加速凝剂封孔后重新开孔。有较大断层破碎带,分段灌浆、灌浆塞卡不住,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采用综合灌浆。

5.2、吸水不吸浆

坝区岩石属于基性的辉石橄榄岩,此种岩石比重大,强度高,性脆,受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宽度较大,一受挤压岩石多呈糜棱岩化,灰禄色由高苓土岩石碎屑(1~3mm)及破碎岩块组成,这种糜棱岩石灌浆中常吸水不吸浆,灌浆效果极差,灌浆时回浆浓度现象经常发生,另在完整岩石中灌浆后钻孔仍有承压水反出也说明这一点。

5.3、裂隙承压水对灌浆质量的影响

在灌浆中发现河床段,普通存在裂隙承压水,经几次简易测试水头2.0m左右(相当于河水位流量100~200mL/g)。由于裂隙承压水的顶托,灌入的水泥浆易被推出,所以灌浆后的封孔就尤为重要。

5.4、地下水的温度对灌浆质量的影响

这次河床段的灌浆工作正是严冬的情况下施工的,气温在-10℃~-25℃之间,实测的地下水温1~1.5℃,为此水泥浆液在地层中凝固的时间较长,由于裂隙压力的流动,甚至可能会造成水泥浆的失败。这可能是由于水温及地下水流动所造成的。

5.5、吸浆量特别大

灌浆时无压力耗浆量特别大,施工时采用0.5:1的浓浆进行间隙灌浆,同时注入1~3%的速凝剂进行速凝,反复数次。

6、帷幕灌浆质量与效果评价

检查帷幕灌浆质量与效果的标准,根《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和《富地营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与溢洪道基础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要求》规定,经帷幕灌浆后,坝基帷幕检查孔岩石在压力为0.4Mpa作用下,当压力试验透水率≤10Lu,即视为合格;另外可以从序次单位耗灰量随序次增加而递减的规律来衡量。

6.1、灌浆前后坝基岩石透水率比较

帷幕灌浆前据Ⅰ序孔的200多段压水试验成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体基础强风化岩石的透水率普遍偏大,>10Lu以上者达90多段,其中主要沿强风化岩顶部与心墙基础混凝土盖板结合部位分布,即沿接触带渗漏,其透水率多为15Lu~20Lu,最大达216.4Lu。其余坝基强风岩石透水率为5.0Lu~15Lu,最大达31.9Lu。河床地段一般为6.0Lu~20Lu,最大达39Lu。右岸一般10Lu~25Lu,最大达100Lu。

经帷幕灌浆后,据近70个检查孔170余段压水试验结果,≥10Lu者,仅占10%左右,为保证工程质量,进行补充灌浆,补充灌浆后,压水试验检查全部合格。

6.2、各序次孔单位耗灰量及耗灰比

对各段单位耗灰量按序次统计结果表明,岩石比较完整地段,各序次孔单位耗灰比下降不显著;岩石完整性较差的地段,各序次孔的单位耗灰量及耗灰比下降比较明显。

7、结论

破碎带范文篇6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共振碎石化

1工程概况

某工程路段旧线改造工程原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车速80km/h,路基宽为3.8m人行道+0.5m硬路肩+2×3.8m行车道+0.5m中心双黄线+2×3.8m行车道+0.5m硬路肩+3.8m人行道。该段旧线改造路段原为宽15m、厚25c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土路肩各宽4.5m,在重型车辆长期辗轧下,路面出现严重破损。通过对该旧路路面状况指数、断板率、基层顶面回弹模量、路基等的调查发现,改造工程基层稳定,板体材料并未出现松散,土基CBR>5,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规范》(DB51T2430—2017)中规定的碎石化技术应用条件,故决定就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采用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1]。

2共振碎石化技术概述

共振碎石化旧路改造技术主要是利用碎石震动设备带动工作锤作用于旧路面,通过对工作锤锤头共振频率的调整,使其产生高频低振幅的能量,将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整体破碎[2]。经过旧路面水泥混凝土结构碎石化处理后的材料能直接作为新路面结构的基层材料,若其强度和承载力满足要求,还能直接加铺路面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再生能有效避免旧路面清理工作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共振破碎冲击施工的噪声小、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且不用全部封闭交通,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综合效益显著。

3共振碎石化技术的应用

3.1试验段参数控制。在开始共振碎石化施工之前,需选择长50m、宽4m的路面进行试验,落锤高度确定为1.1~1.2m,间距10cm,并根据破碎试验结果进行破碎参数的调整,待碎石化处理结束后进行检测,如达到规定要求的碎石化效果,可进行相关参数的记录,确定经过碎石化处理的颗粒粒径符合技术规范[3]。若未达到粒径设计要求,则必须对设备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直至符合技术要求。试验段共振碎石化施工工艺参数详见表1。3.2设备选型及施工准备。原有一台全浮动式共振机械,使用中会破碎到路肩及中央分隔带边缘,对施工场区周边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而振动梁式共振机械不会破碎至路肩边缘,影响极小,考虑到本旧路路面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PB500型共振碎石机。其他设备包括Z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2t),路面切割机和洒水车等。共振碎石化施工对原路面路基排水、边缘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超高端排水等排水系统要求较高,路段旧路面边沟排水系统完善,碎石化施工前仅对填方路段破损边沟进行了疏通修复,在地下水活跃的挖方路段,对梯形边沟底部进行开挖并设置纵向渗沟,确保不会损坏边沟侧壁,详见图1。3.3破碎施工与碾压。本路面改造工程采用由外侧车道外缘向路中破碎的施工顺序,对于沿纵缝切割的相邻车道,则由中间向边缘破碎施工。工作锤破碎宽度为20cm,第一遍破碎完成后接着进行第二遍破碎,并严格控制破碎区域间隔,隔行进行破碎。对于与桥台、挡墙和构筑物紧密连接的碎石化施工路段,为防止共振施工可能造成的破坏,应在起连接作用的混凝土板块上切割出宽度为20cm的应力释放槽。由于路面两侧缺乏侧向约束,便于破碎,为保证破碎效果应先进行路面两侧车道的破碎施工,再进行中部行车道路面的破碎。对于紧邻车道及内侧分隔带边缘的路面破碎难度大,应将破碎锤和路面夹角调整为30~50°后再开始破碎施工[4]。对于过厚的旧路面破碎路段,应提高振动频率或提前进行路面预裂处理。碎石化路段与桥梁板涵及桥涵搭板等路段的接缝若未设置应力释放切割渠,则应采用过渡措施,即在接缝处设置厚度2mm、宽度1m、抗拉强度至少600N/50mm、延伸率至少30%、黏附性不低于4N/mm的防裂贴。为保证碾压后的强度和稳定性,应在碾压前对破碎层进行清理,人工彻底清除破碎层上旧水泥接缝间的填料,并清理掉破碎层表面较大的碎块后,用级配碎石回填。为了使隔振沟回填料碾压处理后的强度高出原有强度,最好选择回填与级配碎石相近的材料。利用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2~3遍碾压后,洒布乳化沥青进行封层,再撒集料后静压2~3遍。为实现破碎路面扁平颗粒的彻底破碎,进一步稳固下层块料,保证其表面平整,本工程按初压→复压→终压的次序压实。在碎石化层进行洒水,使路面最佳含水量达5%左右后,通过Z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2t)对破碎后的路面进行1~3遍振动压实以及2~3遍静压,相邻碾压带重叠碾压宽度150~200mm,并确保路面综合强度达到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3.4碎石化层的保护。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规范》(DB51T2430—2017)中的要求,在旧路面经过共振碎石化处理后,应在其表面采用乳化沥青进行封层处理,根据顶面松散粉末量的大小,乳化沥青用量控制在2.5~3.5kg/m2,粒径4.75~9.5mm的集料含量至少3%。旧路面共振碎石化处理完成后,在试振区开挖检查坑,选取试样后进行碎石筛分试验及路基底层旧水泥混凝土颗粒级配分析,试验结果见表2,旧路面表面承载力弯沉检测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碎石化施工效果,应在破碎前加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检测,在破碎施工中对共振机工作参数的调整进行合理控制,破碎后及时检测回弹模量和弯沉值。对于破碎后检测不合格的路段,不应彻底挖出换填,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若路基承载力不足,则应挖除土路基后掺加5%石灰,拌和均匀后回填并进行压实处理;若路基承载力符合要求,则应在破碎料中掺加2~3%的水泥并拌和均匀后进行基层回填压实处理[5]。3.5碎石化后的加铺。该路段旧线改造工程原路面破损严重,且唧泥、错台等情况严重,应将破碎后的旧水泥混凝土板块作为新路面基层,在破碎板块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破碎后的旧板块抗反射裂缝能力强,其作为级配碎石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但在加铺罩面层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

4结语

该旧路路面改造工程通过共振碎石化技术改建后,路面平整度得到有效提升,道路自2018年7月完工通车以来,路面运行状况及各项技术状况良好。共振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的应用实践表明,共振碎石化技术施工简便、高效,且循环利用原路面材料,值得在类似路面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匡静波.共振碎石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0-52.

[2]满新耀.水泥路面碎石化技术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9(5):247-249.

[3]涂欣华,姜旭荣.共振碎石化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9(26):63-64.

[4]李清亮,付瀛.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破碎技术研究[J].华东公路,2019(5)59-60.

破碎带范文篇7

基本原理

微分电测深法也是一种电阻率测深,采用的特殊的装置布置,装置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A为测深点,固定供电电极A、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探测目标深度的两倍,测量电极M、N电极在垂直A、B电极的测线上移动,测量梯度电场。微分电测深的特点:分辨率与MN之间的距离有关,MN值越小分辨率越高;异常灵敏度高于对称四级电测深法;能有效反映层状地质体和三维地质体的形态及顶底板埋深。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9.21.026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应用实例地质概况万香仑隧道是一座在建分离式长隧道,其所在地貌为剥蚀低丘陵地貌,低丘陵山体斜坡较平缓,植被发育,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的亚粘土、碎石,下伏基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物理前提就是利用地下介质间物性差异,而微分电测深法的物性差异是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差异。利用电阻率差异来探明隧道破碎带的分布区域。现场物探测试表明,场地内的完整岩体、构造破碎带、岩体节理裂隙密集带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勘探区域的主要地下介质物性参数范围值如表1所示。终点位于隧道桩号K11+910.1右044.2m处,测线长度207m,测点间距为1m。分析其电性特征可知:在测线80~150m存在一处视电阻率小于1000Ω.m的低阻异常区,为构造破碎带。如图2所示。测线二起点位于隧道桩号K11+870.2左029.0m处,终点位于隧道桩号K12+105.5左016.6m处,测线长度267m,测点间距为1m。分析其电性特征可知:在测线85~140m存在一处视电阻小于1000Ω.m率异常区。分析为构造破碎带,如图3所示。

结语

破碎带范文篇8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工作面及机电设备概况

大同煤矿集团雁崖煤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8301工作面位于井田三盘区,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1400m,倾向长度为220m,工作面回采煤层为二叠纪山西组下统4号煤层,平均厚度为3.5m,平均倾角为11°,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8301工作面内共安装133架型号为ZTZ10000/20/38液压支架进行顶板支护,采用德国艾柯夫SL300型采煤机进行工作面落煤及装煤工序,采用GXW59型刮板输送机与DTL120型带式输送机联合出煤。受工作面地质条件、回采工艺等因素影响,工作面前期回采期间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如刮板输送机上窜下跳、转载机尾轮有积水、带式输送机跑偏、撕带等,不仅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加大了设备维修费用,而且很容易引发中重大煤矿机电事故。公司对此通过技术研究,对8301工作面回采期间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措施[1]。

28301工作面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技术难题

1)采煤机轴承润滑不到位:SL300型采煤机牵引部轴承采用的是自然润滑方式,在近水平煤层回采过程中该润滑方式满足生产需要,但是8301工作面倾角较大,在回采过程中采煤机牵引部通轴轴承在重力作用向下导致轴承润滑不均匀现象,导致采煤机在长期高负荷运转时很容易造成轴承损坏,经统计,8301工作面在前期回采过程中因轴承润滑不到位,共更换变形、纹裂轴承3根。2)转载尾轮油封质量差:8301工作面采用的是型号为FMW56转载机,该型转载机尾轮两侧安装了两套同型号对称的轴承,并采用骨架油进行密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在转载机尾轮处经常出现积水现象,在技术长期浸泡现会出现尾轮油封变质老化现象,造成尾轮轴承润滑油失效内部充水,导致尾轮轴承在无油的状态下会出现高温磨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3)带式输送机跑偏、断带现象严重:8301工作面回采煤层为二叠纪下统山西组4号煤层,煤层发育不稳定,回采煤层内含多层夹矸,主要以炭质泥岩为主,回采时煤矸石块状大,不易破碎,导致带式输送机在运输煤矸时经常出现大块矸石撕裂皮带、卡带等现象,同时煤矸石较大导致输送带运输物料重心偏移,出现输送带跑偏现象。4)破碎机行走阻力大:由于受8301工作面煤层倾角、割煤工艺等影响,工作面割煤后底板浮煤量大,且随着工作面推移,浮煤在工作面溜头方向堆积现象严重,导致破碎机行走时工作阻力大,且经常出现转载机与破碎机连接部卡顿现象[3]。

3管理措施

3.1提高采煤机润滑效果的措施。1)工作面回采前每班应加强对采煤机牵引部轴承检修维护,检查牵引部轴承润滑情况,润滑油不足或稠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必要时对轴承自然润滑不到位部位进行人工润滑。2)为了提高牵引部轴承润滑效果,可通过在牵引部安装一趟供油系统来满足润滑需求,即在牵引部的低压油回路管安装一套与轴承润滑位置直接接通的管路,从而保证轴承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效果[4]。3.2提高转载尾轮密封效果的措施。1)8301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在距转载机0.5m处施工一条排水槽,排水槽规格为宽×深为0.3m×0.3m,并在上方铺设漏孔钢板,排水槽每隔50m施工一个临时水仓,并安装一台5kW风动排水泵进行排水,防止转载尾轮积水现象。2)对转载机尾轮再加装一套同型号轴承,并将轴承油封口改成向外,采用该方式虽然会出现润滑油泄露现象,但是可通过定期油封处添加润滑油,有效防止轴承油封失效腔内进水现象[5]。3.3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输效率的措施。1)为了防止带式输送机跑偏现象,可在输送机上安装一套自动调整防跑偏托辊装置,该装置主要皮带窜跳启停装置、防跑偏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当皮带窜跳启停装置检查到输送机出现跑偏窜跳时,及时与输送机电机联锁,同时利用防跑偏装置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有效防止了输送机跑偏窜跳现象。2)为了防止大块煤矸石导致输送带撕裂,可在输送机安装两部输送机大块煤矸筛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联锁开关、红外线大块矸石监测装置、PLC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当长度及宽度超过0.4m且大块矸石通过红外线监测装置时,经PLC控制器将信号传递至联锁开关并立即切断输送机电机电源,从而达到大块矸石筛选目的。3.4降低破碎机行走阻力的措施。1)工作面在回采前确保转载机的行走部位与破碎机没有挤压碰撞,并按先开破碎机后开转载机的顺序进行开机;在破碎机尾焊接一个液压支架推拉杆插口,将正对破碎机尾部端头支架推拉杆与破碎机尾部连接,在移动破碎机时可通过推拉杆辅助推移,提高转载、破碎机行走效率。2)在破碎机两侧安装两个行走液压缸,并利用乳化液控制行走液缸,从而利用三通阀、液控单向锁的控制来缩短转载机的行走时间,确保转载机的正常行走,降低了转载机与破碎机的损坏率。

4结语

公司通过技术研究,对8301工作面回采期间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项对策措施,通过实际应用发现,采取对策措施后,有效提高了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使设备故障率降低至7%以下,降低了工作面机械设备维修成本,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金印.改善机械装备水平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综采工作面单产[J].煤矿开采,2000(4):71-73.

[2]王润军.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优化设计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8(2):182-183.

[3]李瑞珍.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三机”的改进[J].机械管理开发,2018(12):132-133.

[4]刘卓然.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20):7;12.

破碎带范文篇9

关键词:长钻孔;空气钻进;松软破碎煤层

1工程概况

胡底煤业主采3#和9#煤层,3号煤层厚度5.20~5.91m,平均5.67m,煤层倾角3°~10°,平均6°,煤层节理裂隙发育,属松软破碎煤层。矿井为高瓦斯高突出矿井,3#煤层原始瓦斯压力3.83MPa,原始瓦斯含量25m3/t。开采3#煤层时,需大量施工瓦斯抽采钻孔,其中条带抽采钻孔和工作面顺层钻孔长度均较长,属于长钻孔。为保障长钻孔的施工质量及效率,需进行松软破碎围岩长钻孔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

2空气钻进原理及工艺参数分析

2.1空气钻进原理

空气钻进是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作为冲洗介质,在钻杆柱与孔壁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形成高速风流,通过形成的高速风流实现将钻屑排出孔外,同时高速风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钻头温度,以此实现钻进作业。软硬复合破碎煤层中沿煤层布置的瓦斯抽采钻孔基本均为近水平钻孔,在进行该类钻孔打孔作业时,其排粉机理类似于水平气力输送。在水平钻孔中,钻进产生的煤屑在水平流动和钻杆旋转搅动作用下能够实现悬浮输送。使煤屑悬浮运动的力主要为五种,煤屑在五种力下实现钻孔钻进时的风力排粉[1-2]。具体钻颗粒悬浮力如图1。(1)紊流时气流产生的向上的悬浮力如图1(a);(2)空气钻进过程中,在钻孔内的风流在上部的运行速度大于下部产生的运行速度,在管内形成压力差进而使得处于管底的煤屑处于悬浮状态,如图1(b);(3)煤屑旋转环流与气流差相反时,两者速度差产生的升力如图1(c);(4)煤屑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受到的推力在垂直方向产生分力,如图1(d);(5)煤屑与孔壁、钻杆或者煤屑间相互碰撞产生的垂直方向分力,如图1(e)。在软硬复合破碎煤层钻进过程中,风速应大于钻屑颗粒的沉降速度,但风速过大时钻屑会处于均匀流状态,容易塌孔。合理的风量应控制在使得钻屑颗粒处于底密流或停滞流的状态[3-4]。

2.2空气钻进工艺参数分析

中风压空气钻进工艺参数包括钻压、转速和供风参数,三者在钻进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成孔效果。具体空气钻进参数分析如下:(1)钻压。钻压即为轴向压力,钻压是在钻进过程中孔底破碎煤岩的必要条件,其会直接影响钻孔的钻进速度。具体钻速与钻压的关系曲线如图2.从图2中能够看出,以钻压为划分标准,可将钻速与钻压的关系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表面破碎区(I区)、疲劳破碎区(Ⅱ区)和体积破碎区(Ⅲ区)。其中Ⅰ区内钻压小,此时钻速低,钻孔主要通过表面研磨实现钻进;Ⅱ区内钻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此时钻压产生的单位压力仍小于岩石的压入硬度,煤岩面的破碎需经过多次重复作用,破碎产物中存在煤岩屑和煤岩粉两种物质;Ⅲ区内钻压已增大的足够大,此时钻孔钻进过程主要表现为大体积崩落,这种情况下钻孔在钻进速度很快的状态下,其在表面产生的破碎物质便会较少。当钻孔布置在软硬复合煤层中时,钻压一般应大于5kN;当遇到顶底板岩石及夹矸时,其所需的钻压应大于15kN,加之软硬复合破碎煤层容易发生塌孔、埋钻等孔内事故,所需钻机的提升力较大,一般情况下,钻机的提升力不能小于50kN,最好在100kN以上。(2)转速。转速即钻头每分钟回转的次数。软硬复合破碎煤层的硬度一般低于粘土类岩石,在软硬复合破碎煤层钻进,可以认为切削具切削下来的煤屑厚度等于切削具切入煤层的厚度,并且在钻进过程中切削具磨损很小,当钻头以一定的钻压钻进时,钻速和转速成正比关系[5-6]。转速、增大转速对钻速的影响曲线如图3。(a)转速对钻速在软硬复合破碎煤层钻进时,钻压一定时,随着转速的增大,钻速也会逐渐增大。此时,单位时间内会产生较多的煤屑,若未被及时携带到孔外,则煤屑往往积聚在钻具下部,形成岩屑楔,对钻具产生上托作用,使钻孔轨迹有向上偏斜的趋势。当供风参数未及时调整时,会导致大量的煤屑在孔内堆积,进而易产生堵孔事故;当转速降低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煤屑便会变少,此时在冲洗介质的作用下钻孔内会较为干净,钻孔轨迹呈下斜趋势。综上,软硬复合破碎煤层中采用中风压空气钻进时,转速要适中,不宜采用高转速。当风量和风压充足时,通过适当提高钻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效率。(3)供风参数。由于软硬复合破碎煤层空气钻进受到冲击地压、瓦斯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钻孔成孔也相对不稳定,钻孔中的流动状态更为复杂,钻进过程中供风参数的选择较为复杂。

3长钻孔施工工艺应用

3.1长钻孔施工工艺流程

胡底煤业3#煤层长钻孔施工时,钻机采用ZDY4000L型钻机,钻机参数见表1。长钻孔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及钻具见表2。采用中风压空气钻进技术进行长钻孔施工时,首先安装、调试好钻机,连接除尘装置、压风管路、雾化及冷却水管路,准备开钻相关事宜。钻机运行正常后,先选用Φ96mm三翼内凹PDC钻头开孔,用Φ96/113mm扩孔钻头扩孔并安装孔口管,然后使用Φ96mm三翼内凹PDC钻头开始钻进。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

3.2效果分析

1309工作面掘进期间,1309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掘进期间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治理模式。其中,掘进迎头及钻场内布置10个钻孔,钻孔长度为200m,间距为0.5m;横川煤柱处布置20~30个钻孔,间距为2m,钻孔呈三花布置,钻孔长度为65m。巷道掘进至预定位置(留有20m的超前距),再施工下一循环的钻孔。具体钻孔布置如图5。1309进风和回风顺槽煤巷掘进面顺层抽采钻孔采用中风压空气钻进技术进行长钻孔施工。煤巷掘进面顺层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孔内排渣正常,钻孔钻进效率高,成孔率高,有效实现了长钻孔的高效施工。

4结论

根据3#煤层赋存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空气钻进原理,对中风压空气钻进中钻压、转速和供风参数进行详细分析,进行钻机及钻具的选型,对钻进施工工艺进行设计。根据1309进风和回风顺槽煤巷掘进面抽采钻孔的应用效果可知,中风压空气钻进技术在长钻孔施工中钻进效率高、成孔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吕高磊,王志敏.松软煤层穿层定向长钻孔钻进工艺研究[J].煤炭工程,2021,53(08):65-69.

[2]宋传祥,贾楠生,季文淼,等.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在穿层定向长钻孔中的应用[J].钻探工程,2021,48(08):83-88.

[3]曹建明.煤层采动卸压瓦斯抽采顶板裂隙带定向长钻孔施工技术[J].现代矿业,2020,36(12):225-226+233.

[4]李宝军,黄兴利,焦博朋.定向高位裂隙长钻孔施工工艺应用[J].陕西煤炭,2020,39(06):142-145.

[5]洪建俊,张杰,刘杰.复杂岩层高位定向长钻孔成孔技术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20,52(03):57-61.

破碎带范文篇10

关键字:矿区;水工环;地质勘察关键技术

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具体是指在一定范围来勘探与调查某个特定地域当中的地形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形等因素,为将来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性资料。矿区地质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展开对后续建设工作的质量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

1矿区概况

广西武宣县波吉矿区位于武宣县南东东110°方向,直距约14km的波吉村一带,面积1.57km2,属武宣县东乡、三里镇管辖。1.1地形地貌。区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大部属溶蚀构造——岩溶垄岗地貌区,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山顶多呈浑圆状或缓丘形,山岭长条形波状起伏;山顶至坡麓岩石风化强烈,植被发育。山坡较陡。   1.2气象水文。(1)气象。本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据武宣县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5mm,时空变化较大,4月~8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68%,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为由东向西递减。(2)水文。区域内主要地表径流为东乡河,东乡河由矿区北东侧向南西侧流经矿区,长年流水,发源于东乡七联村,自北向南流,于勒马村处汇入黔江;河流集雨面积285km2,多年平均流量1555.8m3/s,在矿区上游的集雨面积约190km2。区内树枝状水系一般发育,溪沟小水流终年不断。

2矿区水文地质

2.1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系及少量第四系。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下泥盆统郁江组(D1y)、上伦组(D1sh)、二塘组(D1e)、官桥组(D1g)、大乐组(D1d);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及上泥盆统榴江组(D3l)。赋矿层位主要为下泥盆统上伦组、官桥组及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白云岩,第四系零星覆盖在上述地层中。泥盆系地层基本上倾向西、北西由老至新依次呈单斜产出,但在局部区段,受断裂构造影响,有地层重复或缺失现象。(2)构造。早期发育的断裂,多是纵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控制着本区矿体及矿床的分布,并造成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后期发育的断裂,多是横向断裂,它们切割早期发育的断裂,不同程度破坏了本区岩、矿层的连续性。2.2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波吉矿区位于东乡河右岸,地势南东高,北西低。矿区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北北东向断裂发育,含水层呈似条带状分布,由泥盆统组成的中低山丘陵,大致沿东南部山脊形成该单元的东南部隔水边界。本区形成了以东乡河为排泄区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波吉矿区位于该单元的西北部。矿区的地下水类型分为四类: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D3l、D1y),碳酸岩、碎屑岩类裂隙溶洞水(D2d、D1e)、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D1sh、D1g)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Q),富水性的划分主要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赋存条件以及径流排泄条件,结合相应的具体指标综合评价确定。2.3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特征。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及季节性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沿构造裂隙、风化裂隙、断裂及不同岩性相间的层面裂隙迳流,于溪沟、岸边、冲沟、坡脚、缓坡等地貌部位以泉水和散流片状渗出排泄。沟谷的地下水位埋深在4m左右;迳流条件明显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因素控制,其与区域同类岩类特征相似,具迳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近源排泄和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一致等特征。2.4主要构造破碎带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本区发育有北东向断裂F1、F2和近南北向断裂F3,断裂破碎带一般宽1m~5m,断层胶结较好。钻孔中观测到有破碎带,渗透性较弱,地下水的迳流大小取决于含水岩组岩溶发育的强弱。断层的作用主要使岩层相互挤压产生破碎带,增强了岩石的透水性;其次是破坏原来含水层中弱透水夹层的完整性,使其起不到隔水作用,而使原来被弱透水夹层分隔的含水层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野外调查在断裂带走向附近未见有泉点出露。总之,主要构造破碎带对矿床充水影响小。2.5东乡河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体主要发育于下泥盆统上伦组(D1sh)白云岩中,含水层向矿坑充水主要通过溶蚀裂隙及破碎带的渗透,甚至直接通过岩溶管道直接充水,矿床为岩溶充水矿床。但含水层溶蚀裂隙或破碎带呈不连续状分布,贯通的可能性小,属相对隔水层。因此,东乡河流直接向矿坑充水的可能性小。2.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根据抽水试验,类比朋村矿田的资料,预测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400m3/d,最大排水量为2800m3/d。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类型属中等。

3矿区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1)矿区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为坚硬夹半坚硬薄~厚层状碳酸岩、碎屑岩岩组和坚硬中层状~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岩性分别为薄层~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泥岩、白云岩、泥灰岩、硅质岩和白云岩夹少量灰岩、泥灰岩;零星分布有均一结构粘性土。(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矿体赋存于灰色、浅灰色厚层致密块状白云质灰岩或浅灰、灰白色粗粒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较缓(10°~19°),直接顶底板岩石较稳定,其微风化带~新鲜岩石总体强度较高,一般整体较稳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类型属简单~中等。(3)环境地质条件评价。据广西地震构造图,矿区属桂北中强震地震构造区,无新构造活动及老断层的复活迹象,属地壳相对稳定区;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但矿区开采,可能引起崩塌、滑坡、采空区地面沉陷、岩溶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等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废水也将对矿区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较严重,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环程度较大。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类型属中等。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