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0:42:34

品种范文篇1

1适宜在东台地区秋季种植的西瓜品种

①早抗京欣西瓜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保护地专用中果型西瓜一代杂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7年5月1日获植物新品种权(CNA20040616.7)保护,“早抗京欣品种标准”2006年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实施。全生育期90天,高抗枯萎病,耐重茬。果实花皮高圆形,中心糖11.5%,边糖9.0%,667m2产量4000kg。②苏K2西瓜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保护地专用中果型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1天,从坐果至采收33天,高抗枯萎病,耐重茬。平均单瓜质量1.88kg,果实花皮高圆形,果形指数1.09,黄瓤,中心糖10.3%,籽粒黑色,产量较高,品质好,宜推广。③苏832西瓜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保护地专用中果型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0天,从坐果至采收33天,高抗枯萎病,耐重茬。平均单瓜质量2.05kg,果实花皮椭圆形,果形指数0.97,黄瓤,中心糖9.6%,籽粒黑色,产量高,品质好,口感好,宜推广。

2东台地区秋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土地准备

宜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有大棚覆盖的壤土。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kg、45%硫基复合肥40kg、尿素15kg,均匀撒施后机旋,晾干备用。

2.2育苗及移栽

宜采用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法,于7月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移栽于大棚内,双行定植,株距35cm。

2.3病虫害防治

8月上旬用啶虫脒防治烟粉虱,8月中旬用代森锰锌+吡虫啉防治立枯病、烟粉虱,8月底用吡虫啉+甲维盐防治烟粉虱、甜菜夜蛾,9月上旬用吡虫啉+甲维盐防治烟粉虱、甜菜夜蛾。

2.4植株调整

①小果型西瓜(苏K2和苏832)前期长势弱,果型小,宜留多蔓结多果。整枝方式有两种:一是3~4蔓整枝法。除留主蔓外,再选留基部2~3条强壮子蔓,摘除其余子蔓和孙蔓,最后保留3~4条蔓。二是摘心整枝法,于主蔓5~6片真叶时摘心,子蔓抽生后保持4~5条生长相近的子蔓平行生长,摘除其余子蔓或孙蔓。②中果型西瓜(早抗京欣)采用1主1副双蔓整枝法。除留主蔓外,再选留基部1~2条强壮子蔓,摘除其余子蔓和孙蔓,最后保留2条蔓。③吊蔓栽培。小型西瓜(苏K2和苏832)可吊蔓栽培,每667m2可栽培1200~1500株。

2.5人工授粉

为了提高西瓜商品率及坐果率,通常选择第2朵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8:00~9:00进行,同时做标记,确保株株结瓜。西瓜坐果后,注意疏果、摘除畸形果,每株选留1个。

2.6保温促成

品种范文篇2

1.1花卉及品种混乱

1.1.1同名异物凡是一个名称只能称谓一种植物或一个其他分类群,如果发现同一属内的不同种群或其他不同分类群,具有完全相同的名称时,即为同名异物。例如,“绣球”,既用于八仙花科的八仙花,又用于忍冬科的木绣球(大绣球、斗球)。又如木犀科的丁香,很易与桃金娘科的丁香(丁子香)相混同,前者以供观赏为主,花有芳香,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盛产多种;后者则生产花蕾,主供药用及化学工业用,系常绿树,我国仅有少量引种而已,园林中应用很少。

1.1.2同物异名任何同一种植物或同一个其他分类群,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学名。若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学名,就是同物异名。比如唐菖蒲在各地有不同名字的,或“剑兰”,或“菖兰”,或“十样锦”,更有称之为“十三太保”;仙客来在北京称为“萝卜海棠”,在天津称为“一品冠”;扶桑则有更多的称谓,如“佛桑”、“朱槿”、“大红花”等;福禄考在上海称为“草夹竹桃”。另外还有很多花卉的地方名字与其他的花卉种名相似或相同,让人困惑。例如小苍兰又被称为“洋晚香玉”,茶花也有“曼陀罗树”的名称;叶子花在华南地区被成为“簕杜鹃”;马蹄莲称为“慈菇花”;红花羊蹄甲称为“洋紫荆”;大丽花在北京称为“西番莲”,其实真正的西番莲却是西番莲科的攀援植物;木犀科的桂花也有地方称为“九里香”;柳叶菜科的倒挂金钟也常被称为“吊钟海棠”或“吊钟花”,而真正的吊钟花则属于杜鹃花科。

1.1.3种属关系不当名的变动和混乱,常影响到整个种的拉丁学名,如果属名变了,种名也应随之改变。如侧柏的学名在《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写做PlatycladusorientalisFranco,但国际上仍有很多写做ThujaorientalisL,少数写作BiotaorientalisEndl。

1.2花卉品种名的混乱

1.2.1品种名的命名方法不正确如《汉拉英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中关于荷花(Nelumbo?nucifera)的品种名,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新规定,对于东方国家之栽培植物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据此可考虑雅名以音译为准,必要时可分列2~3词,并在括弧中用英文意译作为解释(不作正式名)。因此,荷花的品种名应作如下修正:秋水长天莲f.aurea——‘秋水长天’莲‘Aurea’(f.aurea),北京红莲cv.BeijingPinkFlower——‘北京红’莲,大白莲cv.BigWhite——‘大白’莲’Dabailian’(bigwhite)等。又根据品种命名原则规定,不能以一种花卉名称作为另一种花卉的品种名,也不能以其他已有的动物命名,然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园艺生产中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如‘红莲’牡丹就与荷花中一个“红莲”同名;‘小桃红’牡丹与凤仙花中的“小桃红”同名;‘紫罗兰’牡丹与十字花科“紫罗兰”同名。‘朱顶红’山茶,(Camelliajaponica’Zhudinghong’),品种名称“朱顶红”乃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一个种(Hippeastrumrutilum),而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应改名成“翠雀花”,翠雀属也应改成“翠雀花属”。

1.2.2有些从国外引进的重要花卉,译名不妥当。例如蝶形花科的毒豆(Laburnumanagyroides)应改称“金链花”;Piceaabies应译成“欧洲云杉”,而非“挪威云杉”。

1.3花卉品种及名称混乱

1.3.1历史根源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花卉,民间流传的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劳动人民从发现花卉到栽培花卉,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花卉,便用自己的方法将一些花卉命名,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也没有分门别类的统一整理,造成了现在的花卉有土名,学名,商品名等一系列名称,造成混乱,对花卉的识别与命名造成极大的不便。如:孑遗植物银杏,又被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佛家子、金果;菊花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异名众多,鞠秋、鞠、菊华、九花、女华、更生、金英、帝女花、周盈等数十种叫法;北京称大丽花为西番莲;又称鄂报春为“仙荷莲”;称仙客来为“兔耳花”或“萝卜海棠”,而又被相邻的天津称为“一品冠”;唐菖蒲在沪成为“菖兰”,在粤称“剑兰”,在东北则有“十样棉”之称;粤人称叶子花为籁杜鹃,沪人称福禄考为“草夹竹桃"。还有一些是借用外国名,如借用日名,称报春花为樱草,藏报春为“中华樱草”或“大种樱草”,称鄂报春为“四季樱草”的,亦属常见。

1.3.2人为及现实原因由于各位学者所持观点的不一致,导致某些植物的分类比较混乱,大种、小种林立,不同作者编写的书所记载种类经常不一致,也令花卉分类学家困惑。另外,在某些植物起源进化研究方面,由于各位学者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不尽一致,所以所得相同植物的系统演顺序、起源进化关系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采用同种方法,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种现象在花卉植物研究上屡见不鲜。

1.3.3国外引种花卉的译名存在混乱在花卉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是从国外引种驯化成功的花卉,在这些花卉的译名中,有部分混乱现象。

2花卉名称混乱的对策

2.1花卉品种名称的整理

2.1.1正确使用拉丁学名。花卉中文名的混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相当严重常给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麻烦与困惑。花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的存在,往往给使用上造成混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地使用拉丁学名。

2.1.2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品种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2.1.3认识和掌握花卉中名和学名的演化过程,对花卉名称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花卉的中名和学名时,除了查阅公开发表的一般文献,还要认真查阅志书,以了解其来龙去脉,避免误引。

2.1.4花卉名称的参照标准要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靠拢。统一的科学命名法对于不同语言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从根本上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造成的混乱。对于东西方栽培花卉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

2.2花卉种名的整理与统一

2.2.1花卉品种与其名称之一致性。也就是说,某一品种有具体而稳定的一套性状,其名称应与之相一致,即完全代表了它,要求做到名实相符,名物如一。

2.2.2建立一整套花卉鉴定的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形态分类学方法、解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有效区分和鉴别花卉。

2.2.3花卉品种的确认。花卉品种整理与统一等工作进行至一定阶段应及时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委员会取得联系,应按不同花卉向不同负责单位登记、挂钩、以便取得确认,促进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宗训等编著.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7.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

品种范文篇3

关键词早稻;产量;品比

为促进修水县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早稻品种,2010年在太阳升镇进行了早稻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太阳升镇农科所村8组某户责任田,供试田块面积2000m2,潴育黄泥田,土壤有机质2.86%,pH值5.5,碱解氮118.9mg/kg,速效磷23.3mg/kg,速效钾67.5mg/kg。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7个,分别为陆两优996、淦鑫203、金优90、金优706、湘优2号、两优039、蓉优3号。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1.7m2,每小区栽300蔸,行株距为23.3cm×16.7cm,试验区外设保护行。

1.4试验过程

试验在3月27日播种,秧田施农家肥15t/hm2作底肥,4月28日施尿素75kg/hm2作送嫁肥。5月1日移栽,秧龄34d,每蔸栽2粒谷,移栽时试验田施45%三元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在5月9日结合打除草剂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112.5kg/hm2作分蘖肥,6月23日施尿素45kg/hm2作穗肥。5月25日用螟施净900mL/hm2、井冈霉素600g/hm2混合施用防治二化螟、纹枯病,6月23日用扑虱灵450g/hm2、75%三环唑450g/hm2混合施用防治稻飞虱、稻瘟病[1-2]。试验各品种生育期虽有不同,但统一在7月23日同时收割。

1.5调查统计

试验分小区单割单收,按小区计产量。计算田间20蔸水稻的平均有效穗数,取5蔸进行室内考种[3]。

2结果与分析

2.1各品种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陆两优996与淦鑫203、金优706、金优90、湘优2号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蓉优3号、两优039与湘优2号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几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陆两优996与金优706、金优90、湘优2号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6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

2.2各品种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在栽插规格一样的情况下(约25.5万蔸/hm2),金优706穗数最多,为12.6穗/蔸,其次为蓉优3号、淦鑫203,其他4个品种穗数相对较少;每穗实粒数以湘优2号的114.6粒为最多,其次为两优039、陆两优996,其他4个品种的每穗实粒数相对较少;千粒重以金优90的28.3g为最高,其次为陆两优996、湘优2号、两优039,其他3个品种的千粒重相对较低;生育期以淦鑫203的114d为最长,其他依次为金优90、湘优2号、两优039,其他3个品种的生育期较短,生育期最短的为金优706,只有108d。

2.3各品种米质和抗性

参试7个品种米质均较好。除蓉优3号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外,其他6个品种都不抗稻瘟病。因此,在种植时要选择稻瘟病轻发的田块种植,并做好防治工作。

3结论与讨论

参试品种中陆两优996产量高、米质好,个体与群体关系较好,生育期适中,宜在修水县推广种植,但应选择稻瘟病轻发区;其次为蓉优3号,其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在修水县推广前景很好。其他品种间产量差别不大,在修水县种植应根据各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地区和田块。

4致谢

感谢修水县农技推广中心刘运广高级农艺师对该文的指导!

5参考文献

[1]钱春兰,曹雪仙.浙江省早稻品比试验[J].种子世界,2008(4):31-32.

[2]郑小雄.2006年福清市优质早稻品比试验小结[J].福建农业科技,2007(1):13-14.

品种范文篇4

1高产稳产优质

1.1高产

农业生产就是要获得高额产量。这对于生产者非常重要,因为高产可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农民应选择高产品种进行生产。育种者必须培育高产品种,以适应生产需求,生产需求就是育种方向,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品种,育种家就要努力培育什么样的品种,以适应生产的发展。优良品种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为品种的遗传潜力是控制农作物产量水平的决定因素,选择具有较高潜力的品种,才有获得高产的可能,所以高产始终是育种的主要目标。

1.2稳产

生产上不但要求所推广的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稳产能力。影响稳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胁迫、病虫危害等。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治,但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则是培育和选用对各种逆境因素抗耐性强的品种,因此推广兼备高产性和抗耐性强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稳产。

1.3优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粱的主要用途是酿酒,部分作为饲料,少量作为食用,不同的用途对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应选用符合加工利用需求的优势品种。酿酒要求淀粉含量高,一般72%以上,还需要含有一定的单宁,一般在1%左右,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1。饲用和食用主要是要求蛋白质、赖氨酸等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消化率。

2适宜机械化生产

2.1做好种子精选。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

现代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比较精准,整地较好,播种量少,因此要求种子质量好、籽粒饱满、色泽好,使种子纯度在95%以上,净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早收,搞好晾晒与精选工作,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利于苗齐苗壮。

2.2耐除草剂

高粱幼苗相比之下较细小,生长较缓慢,苗期易受到杂草的危害。因此,高粱田除草一直是高梁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除草是高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人工除草成本不仅高,而且费工、费力。生产实践证明,使用除草剂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高粱抗药性差,对多种化学除草剂很敏感,特别是不同系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I21。由于除草剂使用不正确,经常给高粱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种植者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操作,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计量、时期和方法,防止产生药害。此外,育种者培育耐除草剂的品种也很重要。

2.3耐密植。矮秆抗倒伏

现代农业不但要求品种的高产、稳产、优质.还要求适应自然条件及生产发展的耕作栽培条件。高粱品种要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在缺苗情况下,植株可通过自身调节来增加分蘖成穗数,而且分蘖穗与主穗高度一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机械化收割。茎秆矮化可提高耐肥抗倒能力,也有利于密植高产,还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

品种范文篇5

1.1花卉及品种混乱

1.1.1同名异物凡是一个名称只能称谓一种植物或一个其他分类群,如果发现同一属内的不同种群或其他不同分类群,具有完全相同的名称时,即为同名异物。例如,“绣球”,既用于八仙花科的八仙花,又用于忍冬科的木绣球(大绣球、斗球)。又如木犀科的丁香,很易与桃金娘科的丁香(丁子香)相混同,前者以供观赏为主,花有芳香,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盛产多种;后者则生产花蕾,主供药用及化学工业用,系常绿树,我国仅有少量引种而已,园林中应用很少。

1.1.2同物异名任何同一种植物或同一个其他分类群,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学名。若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学名,就是同物异名。比如唐菖蒲在各地有不同名字的,或“剑兰”,或“菖兰”,或“十样锦”,更有称之为“十三太保”;仙客来在北京称为“萝卜海棠”,在天津称为“一品冠”;扶桑则有更多的称谓,如“佛桑”、“朱槿”、“大红花”等;福禄考在上海称为“草夹竹桃”。另外还有很多花卉的地方名字与其他的花卉种名相似或相同,让人困惑。例如小苍兰又被称为“洋晚香玉”,茶花也有“曼陀罗树”的名称;叶子花在华南地区被成为“簕杜鹃”;马蹄莲称为“慈菇花”;红花羊蹄甲称为“洋紫荆”;大丽花在北京称为“西番莲”,其实真正的西番莲却是西番莲科的攀援植物;木犀科的桂花也有地方称为“九里香”;柳叶菜科的倒挂金钟也常被称为“吊钟海棠”或“吊钟花”,而真正的吊钟花则属于杜鹃花科。

1.1.3种属关系不当名的变动和混乱,常影响到整个种的拉丁学名,如果属名变了,种名也应随之改变。如侧柏的学名在《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写做PlatycladusorientalisFranco,但国际上仍有很多写做ThujaorientalisL,少数写作BiotaorientalisEndl。

1.2花卉品种名的混乱

1.2.1品种名的命名方法不正确如《汉拉英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中关于荷花(Nelumbo?nucifera)的品种名,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新规定,对于东方国家之栽培植物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据此可考虑雅名以音译为准,必要时可分列2~3词,并在括弧中用英文意译作为解释(不作正式名)。因此,荷花的品种名应作如下修正:秋水长天莲f.aurea——‘秋水长天’莲‘Aurea’(f.aurea),北京红莲cv.BeijingPinkFlower——‘北京红’莲,大白莲cv.BigWhite——‘大白’莲’Dabailian’(bigwhite)等。又根据品种命名原则规定,不能以一种花卉名称作为另一种花卉的品种名,也不能以其他已有的动物命名,然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园艺生产中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如‘红莲’牡丹就与荷花中一个“红莲”同名;‘小桃红’牡丹与凤仙花中的“小桃红”同名;‘紫罗兰’牡丹与十字花科“紫罗兰”同名。‘朱顶红’山茶,(Camelliajaponica’Zhudinghong’),品种名称“朱顶红”乃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一个种(Hippeastrumrutilum),而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应改名成“翠雀花”,翠雀属也应改成“翠雀花属”。

1.2.2有些从国外引进的重要花卉,译名不妥当。例如蝶形花科的毒豆(Laburnumanagyroides)应改称“金链花”;Piceaabies应译成“欧洲云杉”,而非“挪威云杉”。

1.3花卉品种及名称混乱

1.3.1历史根源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花卉,民间流传的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劳动人民从发现花卉到栽培花卉,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花卉,便用自己的方法将一些花卉命名,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也没有分门别类的统一整理,造成了现在的花卉有土名,学名,商品名等一系列名称,造成混乱,对花卉的识别与命名造成极大的不便。如:孑遗植物银杏,又被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佛家子、金果;菊花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异名众多,鞠秋、鞠、菊华、九花、女华、更生、金英、帝女花、周盈等数十种叫法;北京称大丽花为西番莲;又称鄂报春为“仙荷莲”;称仙客来为“兔耳花”或“萝卜海棠”,而又被相邻的天津称为“一品冠”;唐菖蒲在沪成为“菖兰”,在粤称“剑兰”,在东北则有“十样棉”之称;粤人称叶子花为籁杜鹃,沪人称福禄考为“草夹竹桃"。还有一些是借用外国名,如借用日名,称报春花为樱草,藏报春为“中华樱草”或“大种樱草”,称鄂报春为“四季樱草”的,亦属常见。

1.3.2人为及现实原因由于各位学者所持观点的不一致,导致某些植物的分类比较混乱,大种、小种林立,不同作者编写的书所记载种类经常不一致,也令花卉分类学家困惑。另外,在某些植物起源进化研究方面,由于各位学者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不尽一致,所以所得相同植物的系统演化顺序、起源进化关系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采用同种方法,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种现象在花卉植物研究上屡见不鲜。

1.3.3国外引种花卉的译名存在混乱在花卉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是从国外引种驯化成功的花卉,在这些花卉的译名中,有部分混乱现象。

2花卉名称混乱的对策

2.1花卉品种名称的整理

2.1.1正确使用拉丁学名。花卉中文名的混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相当严重常给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麻烦与困惑。花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的存在,往往给使用上造成混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地使用拉丁学名。

2.1.2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品种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2.1.3认识和掌握花卉中名和学名的演化过程,对花卉名称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花卉的中名和学名时,除了查阅公开发表的一般文献,还要认真查阅志书,以了解其来龙去脉,避免误引。

2.1.4花卉名称的参照标准要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靠拢。统一的科学命名法对于不同语言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从根本上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造成的混乱。对于东西方栽培花卉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

2.2花卉种名的整理与统一

2.2.1花卉品种与其名称之一致性。也就是说,某一品种有具体而稳定的一套性状,其名称应与之相一致,即完全代表了它,要求做到名实相符,名物如一。

2.2.2建立一整套花卉鉴定的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形态分类学方法、解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有效区分和鉴别花卉。

2.2.3花卉品种的确认。花卉品种整理与统一等工作进行至一定阶段应及时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委员会取得联系,应按不同花卉向不同负责单位登记、挂钩、以便取得确认,促进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宗训等编著.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7.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

[3]钟云芳,宋希强.我国花卉命名有点乱.中国花卉园艺.2003(14).

[4]曾建飞.植物中文命名应有法规.科技术语研究.2003.6(4).27.

品种范文篇6

1.1花卉及品种混乱

1.1.1同名异物凡是一个名称只能称谓一种植物或一个其他分类群,如果发现同一属内的不同种群或其他不同分类群,具有完全相同的名称时,即为同名异物。例如,“绣球”,既用于八仙花科的八仙花,又用于忍冬科的木绣球(大绣球、斗球)。又如木犀科的丁香,很易与桃金娘科的丁香(丁子香)相混同,前者以供观赏为主,花有芳香,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盛产多种;后者则生产花蕾,主供药用及化学工业用,系常绿树,我国仅有少量引种而已,园林中应用很少。

1.1.2同物异名任何同一种植物或同一个其他分类群,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学名。若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学名,就是同物异名。比如唐菖蒲在各地有不同名字的,或“剑兰”,或“菖兰”,或“十样锦”,更有称之为“十三太保”;仙客来在北京称为“萝卜海棠”,在天津称为“一品冠”;扶桑则有更多的称谓,如“佛桑”、“朱槿”、“大红花”等;福禄考在上海称为“草夹竹桃”。另外还有很多花卉的地方名字与其他的花卉种名相似或相同,让人困惑。例如小苍兰又被称为“洋晚香玉”,茶花也有“曼陀罗树”的名称;叶子花在华南地区被成为“簕杜鹃”;马蹄莲称为“慈菇花”;红花羊蹄甲称为“洋紫荆”;大丽花在北京称为“西番莲”,其实真正的西番莲却是西番莲科的攀援植物;木犀科的桂花也有地方称为“九里香”;柳叶菜科的倒挂金钟也常被称为“吊钟海棠”或“吊钟花”,而真正的吊钟花则属于杜鹃花科。

1.1.3种属关系不当名的变动和混乱,常影响到整个种的拉丁学名,如果属名变了,种名也应随之改变。如侧柏的学名在《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写做PlatycladusorientalisFranco,但国际上仍有很多写做ThujaorientalisL,少数写作BiotaorientalisEndl。

1.2花卉品种名的混乱

1.2.1品种名的命名方法不正确如《汉拉英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中关于荷花(Nelumbo?nucifera)的品种名,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新规定,对于东方国家之栽培植物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据此可考虑雅名以音译为准,必要时可分列2~3词,并在括弧中用英文意译作为解释(不作正式名)。因此,荷花的品种名应作如下修正:秋水长天莲f.aurea——‘秋水长天’莲‘Aurea’(f.aurea),北京红莲cv.BeijingPinkFlower——‘北京红’莲,大白莲cv.BigWhite——‘大白’莲’Dabailian’(bigwhite)等。又根据品种命名原则规定,不能以一种花卉名称作为另一种花卉的品种名,也不能以其他已有的动物命名,然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园艺生产中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如‘红莲’牡丹就与荷花中一个“红莲”同名;‘小桃红’牡丹与凤仙花中的“小桃红”同名;‘紫罗兰’牡丹与十字花科“紫罗兰”同名。‘朱顶红’山茶,(Camelliajaponica’Zhudinghong’),品种名称“朱顶红”乃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一个种(Hippeastrumrutilum),而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应改名成“翠雀花”,翠雀属也应改成“翠雀花属”。1.2.2有些从国外引进的重要花卉,译名不妥当。例如蝶形花科的毒豆(Laburnumanagyroides)应改称“金链花”;Piceaabies应译成“欧洲云杉”,而非“挪威云杉”。

1.3花卉品种及名称混乱

1.3.1历史根源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花卉,民间流传的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劳动人民从发现花卉到栽培花卉,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花卉,便用自己的方法将一些花卉命名,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也没有分门别类的统一整理,造成了现在的花卉有土名,学名,商品名等一系列名称,造成混乱,对花卉的识别与命名造成极大的不便。如:孑遗植物银杏,又被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佛家子、金果;菊花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异名众多,鞠秋、鞠、菊华、九花、女华、更生、金英、帝女花、周盈等数十种叫法;北京称大丽花为西番莲;又称鄂报春为“仙荷莲”;称仙客来为“兔耳花”或“萝卜海棠”,而又被相邻的天津称为“一品冠”;唐菖蒲在沪成为“菖兰”,在粤称“剑兰”,在东北则有“十样棉”之称;粤人称叶子花为籁杜鹃,沪人称福禄考为“草夹竹桃"。还有一些是借用外国名,如借用日名,称报春花为樱草,藏报春为“中华樱草”或“大种樱草”,称鄂报春为“四季樱草”的,亦属常见。

1.3.2人为及现实原因由于各位学者所持观点的不一致,导致某些植物的分类比较混乱,大种、小种林立,不同作者编写的书所记载种类经常不一致,也令花卉分类学家困惑。另外,在某些植物起源进化研究方面,由于各位学者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不尽一致,所以所得相同植物的系统演化顺序、起源进化关系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采用同种方法,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种现象在花卉植物研究上屡见不鲜。

1.3.3国外引种花卉的译名存在混乱在花卉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是从国外引种驯化成功的花卉,在这些花卉的译名中,有部分混乱现象。

2花卉名称混乱的对策

2.1花卉品种名称的整理

2.1.1正确使用拉丁学名。花卉中文名的混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相当严重常给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麻烦与困惑。花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的存在,往往给使用上造成混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地使用拉丁学名。

2.1.2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品种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2.1.3认识和掌握花卉中名和学名的演化过程,对花卉名称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花卉的中名和学名时,除了查阅公开发表的一般文献,还要认真查阅志书,以了解其来龙去脉,避免误引。

2.1.4花卉名称的参照标准要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靠拢。统一的科学命名法对于不同语言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从根本上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造成的混乱。对于东西方栽培花卉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

2.2花卉种名的整理与统一2.2.1花卉品种与其名称之一致性。也就是说,某一品种有具体而稳定的一套性状,其名称应与之相一致,即完全代表了它,要求做到名实相符,名物如一。

2.2.2建立一整套花卉鉴定的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形态分类学方法、解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有效区分和鉴别花卉。

2.2.3花卉品种的确认。花卉品种整理与统一等工作进行至一定阶段应及时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委员会取得联系,应按不同花卉向不同负责单位登记、挂钩、以便取得确认,促进国际交流。

摘要:市场上混乱的花卉名称阻碍了我国花卉产业化的进程。所以解决目前花卉品种名称混乱的问题,是花卉品种分类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花卉品种混乱

参考文献:

[1]王宗训等编著.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7.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

品种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称品种权)。

第四条完成关系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条生产、销售和推广被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以下称授权品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

第二章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六条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称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申请被批准后,品种权属于申请人。

委托育种或者合作育种,品种权的归属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没有合同约定的,品种权属于受委托完成或者共同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八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的,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植物新品种育种的人。

第九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

国有单位在国内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审批机关登记,由审批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授权品种的,可以不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是不得侵犯品种权人依照本条例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

(二)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十一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审批机关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品种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商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审批机关裁决。

品种权人对强制许可决定或者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不论授权品种的保护期是否届满,销售该授权品种应当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

第三章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十三条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第十四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培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第十五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

第十六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第十七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第十八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品种命名:

(一)仅以数字组成的;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

(三)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的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第四章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九条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机构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权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依照本条例办理。

第二十一条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请求书、说明书和该品种的照片。

申请文件应当使用中文书写。

第二十二条审批机关收到品种权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戳日为申请日。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自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品种权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该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根据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时提出书面说明,并在3个月内提交经原受现机关确认的第一次提出的品种权申请文件的副本;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出书面说明或者提交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第二十四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受理,明确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通知申请人缴纳申请费。

对不符合或者经修改仍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申请人可以在品种权授予前修改或者撤回品种权申请。

第二十六条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登记。

第五章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缴纳申请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下列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一)是否属于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列举的植物属或者种的范围;

(二)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三)是否符合新颖性的规定;

(四)植物新品种的命名是否适当。

第二十八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品种权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缴纳审查费。

对经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或者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实质审查。

申请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的,品种权申请视为撤回。

第三十条审批机关主要依据申请文件和其他有关书面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指定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或者考察业已完成的种植或者其他试验的结果。

因审查需要,申请人应当根据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该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一条对经实质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颁发品种权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对经实质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驳回,并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审批机关设立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

对审批机关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审请求书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品种权被授予后,在自初步审查合格公告之日起至被授予品种权之日止的期间,对未经申请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品种权人享有追偿的权利。

第六章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三十四条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第三十五条品种权人应当自被授予品种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并且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用于检测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种权在其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

(一)品种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品种权的;

(二)品种权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三)品种权人未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

(四)经检测该授权品种不再符合被授予品种权时的特征和特性的。

品种权的终止,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

第三十七条自审批机关公告授予品种权之日起,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员可以依据职权或者依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请求,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宣告品种权无效;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予以更名。宣告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的决定,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并通知当事人。

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宣告品种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的判决、裁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和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品种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赔偿。

依照前款规定,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人或者受让人返还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人中者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理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品种权侵权案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假冒授权品种案件时,根据需要,可以封存或者扣押与案件有关的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查阅、复制或者封存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帐册及有关文件。

第四十二条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就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的权属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县级上以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的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品种范文篇8

关键词:桂花;分类标准;起源和演化;品种分类系统

AStudyOnthe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origin,evolutionand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Thecharacteristicsofreproductiveorgans,suchasinflorescencetypes,blossominghabits,flowercolors,flowertypes,fertilityorsterilityofovaries,aremuchmoresignificantthanthoseofvegetativeorgans,suchasthesizeandshapeoflamina,leafmarginandapex,petiole.Sotheformershouldbeusedasthefirstconsiderationincultivars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whilethelatterasareferenceonly.Usingtheinflorescencetypesandblossominghabitsasthefirstcriterion,andtheflowercolorsasthesecondone,weproposedasysteminwhichtwodivisionsandfourgroupsarerecognized,namely,FragransDivision(only1group,i.e.,FragransGroup)andAutumnDivision(3groups,i.e.,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FragransDivisionismoreprimitivethanAutumnDivision,whiletheevolutionarysequencefromprimitivetoadvancedinAutumnDivisionis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Sixty-twocultivarsfoundinChinaa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system.

Keywords:Sweetosmanthus;Classificationcriterion;Originandevolution;Cultivarclassificationsystem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南岭以北至秦岭淮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并形成了苏州、咸宁、成都、杭州和桂林等历史上著名的"五大桂花产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桂花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桂花品种演化与品种分类的研究,是桂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对于桂花的育种、栽培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随着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工作的开展,桂花品种的基础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1桂花品种研究历史概况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的记载,但由于桂花与樟科肉桂类的植物形态上相似,仅从记载上很难得出当时所称的"桂"即指桂花的结论,不过秦汉间的古籍如《尔雅》、《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记载的"桂"已经包括了现在的桂花。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具体品种名称的记载,如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黄、毬子等桂花品种现在仍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不可能对桂花品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载,更不能进行品种分类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记载了桂花的一些类别。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根据桂花花色、叶形和开花时期记载了上海地区10个品种,如月桂、寒露桂、大叶黄等;1963~1964年,鲁涤非曾对武汉桂花进行过品种调查,但未见公开发表的资料;1980年陈俊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名称12个,如纯白银桂、朱砂丹桂等,但无品种特征记载。1985年,刘玉莲记载了南京的桂花品种13个,采用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了品种分类,并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类[4]。1986年,鲁涤非和王其超探讨了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刘玉莲的系统相似,同样是根据开花季节和花色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5]。1992年,朱长山记载河南的桂花品种18个,仍分为四类[13]。

关于桂花品种的调查和记载,则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缺乏全国品种的比较,因而对品种本身的变异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存在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几个桂花主要产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范围包括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澄清了部分同物异名现象,现已记载105个品种。有些古代记载的品种未再发现,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经》中提到的寒露桂等。

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对桂花品种分类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2,12]。但由于未建立在可靠的品种鉴定基础上,或由于取样、技术等原因,不同研究者的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并常有矛盾之处。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品种鉴定基础上。国外由于桂花栽培较少,品种资源有限,虽然对木犀属作过分类研究[14],但对桂花品种未进行研究。

2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的初步探讨

2.1桂花品种的起源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该属植物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P.S.Green对木犀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分为4个组,除了圆锥花序组为亚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组均特产亚洲。圆锥花序组包括2个美洲种和亚洲产的小叶月桂、牛矢果等5种,其中3种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管花木犀组和离瓣木犀组种类较少,分别仅有2种和1种,特产中国或以中国为分布中心。木犀组是最大的组,有20种,除了日本特产的岛屿木犀外,其余种类我国均产,而且大多为我国特产,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组。该组分布最广,从热带一直延伸到温带地区。从形态上看,仍处于强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种的划分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极其困难。由此可见,木犀属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不包括杂交种齿叶木犀,我国共有24个自然种,占总种数的82.76%,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该属所有4个组均分布于中国,因而处于演化各阶段的该属植物在中国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属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应在中国,而且从地理分布上看,极有可能在西南地区。

关于桂花品种起源则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记载,而野生分布区又很难界定。关于桂花的野生分布区,P.S.Green认为桂花属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此后的文献大多笼统提到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然而从未提到具体的分布地点。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品种的起源地在中国应无疑问,国外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我们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在华东、西南等多处已经发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为进一步研究桂花品种的起源积累了资料[11]。

通过对目前栽培的桂花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从花期和花序类型上可以明确分为两大类,即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我们认为,两类桂花品种有着不同的起源。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而长江流域栽培的四季桂引自南方,具有两种类型的花序而且有规律出现:秋季开花主要为簇生的聚伞花序,无总梗,与秋桂类无异,间或出现具有总梗的花序;春季开花则花序有明显的总梗,有时长达5cm,顶生或腋生,与圆锥花序组中的花序极为相近。在花期上,四季桂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开花,又具有圆锥花序组(春季开花)和普通秋桂类(秋季开花)的共同特点。此外,四季桂类的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而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因此,总体而言,四季桂类的性状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普通秋桂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测四季桂类为杂交起源。

秋桂类具有木犀组的典型特点,花序为簇生的无总梗聚伞花序,依花色可明显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类,但由于花的结构和花序形态差别不大,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各不相同。系统分析秋桂类品种的分布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日本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桂花品种以银桂类居多,叶片一般较为宽短,锯齿明显,而西部的品种则以金桂类为主,叶片相对狭长,锯齿也少。P.S.Green也曾注意到这种情况。因此,银桂类和金桂类品种是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的,丹桂则可能系芽变产生,现仍能在金桂植株上发现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不过,我们在桂花野生群落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的丹桂类单株,因此,关于丹桂的起源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2.2桂花的品种演化

过去一般认为,桂花为单系起源,在各类品种中,由于金桂中可以结实的品种多,而银桂中相对较少,因而金桂类较原始,由金桂类花色变浅形成银桂类,花色加深形成丹桂类。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品种性状分析表明,银桂类是原始的,金桂类出现较晚,丹桂类出现最晚,应是最进化的品种群。至于四季桂类,则与普通秋桂的起源不同,从植物演化的观点看,其性状比秋桂类原始。

四季桂类多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其他生长季节有时也有少量花开;花序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在秋季花期为多,仅见于四季桂品种群。秋桂类仅秋季开花(一般为8~11月,可开花多次),花期相对较短;花序多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依花色可分3个品种群,即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

根据植物进化规律分析,四季桂类比秋桂类原始,而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为原始,丹桂品种群出现最晚。主要理由如下:

(1)四季桂类的形态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而圆锥花序组是木犀属中最原始的组。四季桂类的花序反映了其原始性状,而秋桂类的无总梗聚伞花序则是由圆锥花序经总梗缩短退化、花数减少而形成,这种花序演化进程在木犀科中是普遍的,是进化的表现。

(2)四季桂类的热带亲缘强于秋桂类。四季桂类花期长,可多季开花(包括冬季),对昼夜温差要求不严,显然残存了热带植物的特点;秋桂类秋季开花,对昼夜温差和夜间低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是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进化表现。

(3)在秋桂类中,由于白色花是木犀属的固有特征,显然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所有的木犀属野生种花朵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我们对福建、湖南等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的调查也表明,其花色均为银桂型的白色和淡黄色,而黄色的花仅见于栽培类型。因此,具有白色和淡黄色特征的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

(4)从历史记载可看出,银桂出现的较早,而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人工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丹桂品种群最进化。

陈俊愉教授认为,通过历史的方法可以探求花卉不同类型出现的早晚和演化轨迹[1]。尽管历史上缺乏桂花专著,但根据古代诗词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如南北朝北周庾信有"桂白小山秋"、唐朝崔琪"花又白而纯"、皮日休"花状白毫蕤"、陆龟蒙"雪点迎芳蕤"、李商隐"兔寒蟾凉桂香白"、方干"仙客此时头不白"等,可见唐朝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的花色描述为白色,充分说明当时的桂花主要是银桂类。但黄色的桂花在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如李德裕有"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人间"的描述。

宋朝及宋朝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仍有"白色"桂花的描述,如梅尧臣"花白萱堂侧"、欧阳修"更待繁华白"等,但更多的是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金粟枝头一夜开"等,而且此时,"金粟"作为桂花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中。可见宋朝应以黄色的金桂为主,而且世人喜爱金桂甚于银桂。

丹桂在历史上出现最晚,可能由银桂或金桂芽变产生,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和苏州留园均发现过金桂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历史上,在宋朝以前很少有关于丹桂的记载,而且诗词中提到的"丹桂"并非指现在概念上的丹桂,如白居易《有木诗-丹桂》中有"花团夜雪明"之句。比较明确的是南宋时已有丹桂,但品种少而珍贵,据吴自牧《梦梁录》和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

3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

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1],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菊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

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笔者认为,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花型、品种群内花色的差异、花径、子房发育状况(结实与否)和花期早晚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同时可以参考叶形、叶片大小等营养器官特性。

花型是重瓣性与瓣型的综合表现。重瓣性是指花瓣数目的增加(可由花瓣增生、雌雄蕊瓣化等引起),瓣型指花瓣的皱、裂、卷以及形状的差异和花瓣的排列。对桂花而言,重瓣性和台阁现象仍然存在,如''''天香台阁'''';桂花瓣型的变化也非常丰富,花冠裂片的排列也有不同的情况。花冠裂片形状有卵圆形、倒卵状条形、椭圆形等,并且分裂有深浅之别;花冠裂片排列有平展、内扣和外卷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桂花花型可以分为外卷型(花冠裂片向外反卷,花冠分裂较浅)、平展型(花冠裂片平展)、斜展型(花瓣斜向外伸,不反卷或内扣)、内扣型(花冠裂片拱状,明显内扣,盛开时亦不能完全展开)和台阁型(雌蕊瓣化,形成一朵完全或不完全的花)等。

金桂、银桂、丹桂虽以花色划分,但品种群内花色仍有差异,如花色深浅的变化、开花期内花色的变化、杂色的情况等均可用于品种分类,如银桂中有纯白、乳白、淡黄等色,金桂中有黄、浅橙黄等色,丹桂中有橙黄、橙红等色。花径是一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要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在同样的条件下,各品种的花朵大小是比较稳定的,桂花花径大多为6~8mm,但少数品种可达12mm甚至更大。子房发育状况是桂花品种的稳定性状,毋庸多言应成为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秋桂类花期主要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根据早于或迟于此时期可区分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如''''早籽黄''''(金桂类)花期早至8月下旬,''''早银桂''''第一次开花的花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而''''晚金桂''''花期为10月中旬。不少品种还有多次开花的现象。此外,还应考虑每叶腋内叠生花芽的数目(有的多达4~5个,有的仅1个);花梗的长短(一般长0.8~1cm,但可短至5mm、长至2.0cm)、颜色;花萼的形态(萼片的大小、质地、颜色等)。

4桂花品种分类系统与桂花品种记载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和整理,现知桂花品种约有105个。

Ⅰ四季桂类(FragransDivision)

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高1~3m,偶可长成高达5~6m的小乔木。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花序顶生或(及)腋生,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主要见于秋季花期。花期长,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仅1个品种群。

①四季桂品种群(FragransGroup),特征同上。现知''''月月桂''''、''''天香台阁''''、''''皱叶四季桂''''、''''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大叶四季桂''''、''''贵州四季桂''''、''''大叶佛顶珠''''、''''小叶佛顶珠''''、''''日香桂''''、''''冬香红''''、''''小花四季桂''''等大约15个品种。

Ⅱ秋桂类(AutumnDivision)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高达3~8m(间或高达12m以上),少数品种呈丛生灌木状。花序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花期短,集中于秋季8~11月间。包括3个品种群。

②银桂品种群(LatifoliusGroup),花色浅,白色、浅黄色(皇家园艺协会色卡RHS2~5)、柠檬黄色(RHS6~8)至中黄色(RHS9~12)。现知''''籽银桂''''、''''宽叶籽银桂''''、''''早银桂''''、''''阔叶早银桂''''、''''圆叶银桂''''、''''晚银桂''''、''''硬叶银桂''''、''''白洁''''、''''苏州早黄''''、''''柳叶桂''''、''''九龙桂''''等约30个品种。

③金桂品种群(ThunbergiiGroup),花色为黄色(RHS13~17)至浅橙黄色(RHS18~22)。现知''''早籽黄''''、''''苏金桂''''、''''墨叶金桂''''、''''大花金桂''''、''''晚金桂''''、''''潢川金桂''''、''''大叶籽金桂''''、''''大叶黄''''、''''小叶金桂''''、''''金狮桂''''、''''金球桂''''、''''波叶金桂''''、''''圆瓣金桂''''、''''金桂''''、''''柳叶金桂''''、''''折叶金桂''''、''''亮叶金桂''''、''''镰刀金桂''''、''''山茶金桂''''、''''卷叶金桂''''、''''大叶金桂''''、''''卷花黄''''、''''齿叶金桂''''、''''曲枝金桂''''等约35个品种。

④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Group),花色最深,为橙黄色(RHS23~24)、橙色(RHS25~N25),至红橙色(RHS35)。现知''''籽丹桂''''、''''大叶丹桂''''、''''华盖丹桂''''、''''大花丹桂''''、''''丹桂''''、''''宽叶红''''、''''齿叶丹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桃叶丹桂''''、''''状元红''''、''''咸宁丹桂''''、''''镉橙丹桂''''、''''小叶丹桂''''等约25个品种。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建业,宁玉霞.河南桂花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园艺学报,1995,24(5):310~311

3郝日明、臧德奎.木犀属的区系地理学研究.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44

4刘玉莲.南京地区桂花栽培品种调查研究[J].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9(1):30~37

5鲁涤非.桂花品种分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2):179~181

6鲁涤非.桂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刘青林.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改良和遗传[J].园艺学报,1998,25(1):81~86

8向其柏,刘玉莲.桂花品种国际登录的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5(5):67~70

9向其柏、臧德奎、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初步整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2.

10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2

11臧德奎,刘龙昌,向其柏等.野生桂花的考证与调查.同上,2002,45~49

12赵小兰,姚崇怀.桂花部分品种的RAPD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5):484~487

13朱长山.河南桂花品种的分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6(2):192~201

14GreenP.S.AMonographicRevisionofOsmanthusinEastAsiaandNorthAmerica[J].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gburg.1958,22(5):435~542

15A.HuxleyandGriffith.TheNew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DictionaryofGardening[M].TheStocktonPress.1992

品种范文篇9

一、当前市的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基本现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前市的奶牛品种改良工作较早期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改良数量、改良质量都显著提高,农牧民对奶牛品种改良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并对奶牛品种改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在奶牛冷配技术方面,市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冷配奶牛数量巨大,胚胎率超90%,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方奶牛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与大力支持。不过,虽然当前市的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对此客观认识,并作出改进和完善。

二、前市的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

注册、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品种登记等,都是奶牛品种改良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在奶牛品种改良实践中,为相关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确保改良的合理性。但现目前市在这些基础性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还较为薄弱,如注册率不高,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品种登记流于形式等等,这都不利于奶牛品种改工作的合理推进。

(二)改良遗传方向缺乏目标

奶牛品种改良工作不能随意而为之,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否则就可能导致品种质量退化。只有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之下,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才可以长远、有序、高效、稳步的向前推进。但是当前市在奶牛品种改良遗传方向上还缺乏目标,改良方案盲目,只注重眼前,忽视了远期的规划和目标制定,这使得奶牛品种改良工作难以长远的推进,限制了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三)相关人才较为缺乏

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科学性,需要可靠的人才才能保障工作质量,不过从现目前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相关人才是较为缺乏的,数量不是非常充足,难以确保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高效的开展,而且由于人员的紧缺,所以一些时候工作上难免出现疏漏,降低了地方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

(四)奶牛遗传潜力仍需挖掘

奶牛的遗传能力是决定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但是当前市在奶牛的养殖过程当中,还相对的粗放,缺少科学性,精细化程度较低,所以奶牛的整体健康素质还没有达到最优的水平,所以其遗传潜力难以全面的发挥出来,仍需挖掘。

三、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改进建议

(一)强化相关基础性工作

在奶牛品种改良的过程中,详细、真实、完整的度量统计资料是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的根本依据,是将奶牛品种改良近交系数控制在4%以内的直接参考。美国等奶牛业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表明,完善、详细的基础数据是现代繁殖生物技术在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应用的关键支撑。为此,市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必须要强化相关基础性工作,加强奶牛注册、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品种登记等,完善相关数据,健全档案,这应是解决制约地方改良品种改良效果和进程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

(二)明确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长远目标

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时效长、见效慢的特点和长期性、公益性的特性,决定了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必须具有长远规划。美国奶牛改良规划基本以5年为周期,目前改良育种目标为54%(产奶性能)+30%(体型性状)+16%(健康性状)。针对市奶牛改良现有状况,今后应将“奶牛”严格地定义为血统清楚、特征明显、生产性能良好的个体,以提高产奶量为目标,缩短与发达水平的奶牛改良育种遗传差距,助推地方奶牛产业提质增效。

(三)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市在未来的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当中,要重点加强对相关知识、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同时对在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培养,不断更新他们在奶牛品种改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以人才作为基础保障,稳步、高效推进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

(四)精细化奶牛养殖

品种范文篇10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轮选149;选育;栽培技术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经历了5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第1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农大183和农大36;第2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北京10号、农大139和东方红3号;第3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丰抗2号和丰抗8号;第4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京411和京冬8号;第5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本世纪育成的轮选987和中麦175,其中,中麦175仍然是目前北部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1-2]。随着品种更新换代,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前小麦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kg/hm2或1.20%[1]。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为抽穗期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生物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1]。近年来,随着北部冬麦区冬季气温有所升高,黄淮冬麦区北片小麦品种种植区域有向北部冬麦区扩展的趋势[3],例如,黄淮冬麦区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济麦22和烟农19分别通过了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品种审定。来自黄淮麦区的品种在北部冬麦区普遍表现矮秆大穗,产量高,抗倒伏性强,深受广大农户青睐。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来自黄淮冬麦区的品种在出现冬季严寒时,遭受严重冻害的潜在风险很大。因此,在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中利用黄淮冬麦区品种资源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品种的抗寒性。轮选149的育种思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

1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1.1母本烟农19

母本烟农1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先后通过山东省、江苏省、山西省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河南省引种备案,是一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稳产广适品种[4],而且含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17+18,5+10,属于中强筋品种,缺点是抗倒伏性差、成熟较晚。

1.2父本7939

父本79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京冬8号作母本、轮选987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一个矮秆、大穗、早熟育种材料,原系谱号为ZX0301-169Z-5Z-1B-1B(F6),2004年的种植行号为7939,故简称7939。利用烟农19与7939配制杂交组合的目的是选育高产、抗倒伏、抗寒、适合北部冬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1.3选育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于2010年冬季在北京温室配制杂交组合烟农19/7939。2011年3月在河北沽源“顶凌”播种,加代种植F1代,组合号为GY1177;2011-2012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2代,田间选择抗寒、矮秆、方穗的单株,每株收获1穗,室内进行千粒重、籽粒饱满度选择,中选160个单穗,其中一个单穗编号为GY1177-2;2012-2013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3代穗行,田间继续对抗寒性、株高、穗型进行选择,室内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12个单株,其中来自GY1177-2穗行的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2013-2014年度在河北赵县种植F4代株行,双行区,行长2m,行距25cm,株距5cm,田间观察到GY1177-2-3株系株高较矮、穗大、穗多,结合了北部冬麦区品种繁茂性好、穗多和黄淮冬麦品种矮秆、大穗的优点,该系全部植株分单株收获,室内考种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28个单株,其中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11;2014-2015年度把上年度中选的28个单株的种子全部单粒点播,每个单株种植240~600粒,28个F5株系田间普遍表现出株高较矮、长方大穗的特点,株系内株型、穗型、抽穗、成熟期等性状表现较一致,除继续分株系选择优良单株外,其余分株系混收,秋播安排产量鉴定试验,并对其中编号为GY1177-2-3-11-10的株系作为重点系进行稀播繁殖;2015-2016年度,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同时继续进行F6的优良株系选择;2016-2017年度,在北部冬麦区安排多点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8-2019年度继续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9-2020年度完成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71)。

2品种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9d,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d。幼苗半直立,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7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穗数617万穗/hm2,穗粒数35.1粒,千粒重39.9g。

2.2品质分析

2018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788g/L,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8.5%,稳定时间1.7min,吸水率62%。2019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808g/L,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4.5%,稳定时间5.3min,吸水率61%。

2.3抗寒性鉴定

国家北部冬麦区新品种试验抗寒性鉴定结果(北京延庆):2017-2018年度越冬死株率13.5%,死茎率17.3%,抗寒性评价等级中等,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2019-2020年度越冬死株率10.8%,死茎率14.7%,抗寒性评价等级较好,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

2.4抗病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7-2018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高感纹枯病;2018-2019年度,高感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3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154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4.0%;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5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3.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32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7.6%。

4栽培技术要点

轮选149适宜北部冬麦区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等以上肥力水浇地块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适宜播期和播量

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300万~400万/hm2。实际播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kg)=基本苗/发芽率(%)/出土率(%)/1000×千粒重(g)/1000。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40g、发芽率90%、出土率85%计算,播种量为160~200kg/hm2。晚播、整地质量较差时,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上限;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下限。4.2精细整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求深翻犁地,犁深25~30cm,不重犁不漏犁,秸秆全部翻入地下,并且翻垡平整。不犁地而进行旋耕整地的地方,旋耕前粉碎秸秆要彻底,旋耕深度15cm以上。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避免由于根系悬空加重冬季冻害。

4.3肥水管理

播种前底墒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为了不影响播期,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0d左右造墒。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氮肥按底肥40%、追肥60%施用。越冬水是避免或减轻冬季冻害的重要措施,在气温降至夜间0℃以下,白天气温在0℃以上时进行冬灌。春季第1水一般在拔节中后期进行,控制基部第一、二节长度,降低生长后期倒伏风险,结合浇水追施15kg尿素,第2水在孕穗期进行,一般不浇灌浆水。

4.4防止倒伏

播量不宜过大,春季肥水管理不宜过早,早春起身拔节前镇压,除起到保墒作用外,还有利于降低倒伏风险,但要注意“压干不压湿”,土壤湿度过大不镇压;“压旺不压弱”,晚播没有分蘖的麦田不镇压。春季小麦返青、起身期喷施5%烯效唑1500g/hm2兑水450kg/hm2或按产品技术要求喷施“吨田宝”等其他控制株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严格控制浓度,不重喷,避免因过度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产量。

4.5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要立足一个“早”字,以防为主。拔节期进行第1次病害防治,以防治白粉病为主;抽穗扬花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以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为主;灌浆期重点防治蚜虫,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

参考文献

[1]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等.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J].作物学报,2007,33(9):1530-1535.

[2]陈新民,何中虎,王德森,等.利用京411为骨干亲本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J].作物杂志,2009(4):1-5.

[3]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等.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94-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