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0:51:09

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代;党建品牌;人社系统;实践与思考

党的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创建基层党建品牌,让品牌起到示范效应,是提高党建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

(一)统筹推进,突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针对性。一是创建党组织品牌“拳头”产品,围绕人社基层党组织中心工作,科学定位,加强组织文化、阵地建设、民主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党建品牌培育。二是创建党员服务“示范”产品,通过创建党员先锋、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党建品牌,发挥先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人社系统科学发展。(二)丰富载体,凸显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示范性。引领基层支部开展各具特色的争创活动,积极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营造创品牌、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在载体丰富、内容充实的可视可感的党员服务品牌引领下,党建品牌示范引领红利不断呈现。(三)落实责任,保证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实效性。将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保证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落实到位。一是总结提炼党支部好的经验好做法,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人社系统学习、争创党建品牌。二是激励关怀积极创树但效果不明显的党支部,帮助找方法、寻突破;主动帮扶党建薄弱的党支部,做好传帮带,组织他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积淀品牌文化,夯实特色品牌创建基础。

二、当前人社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品牌建设辐射范围不够宽广。少数单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认为做好人社中心工作是主责,对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视度更加不够,对研究部署党建品牌建设不上心、不走脑,有些单位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党建品牌建设活力不够,仅是应付了事。(二)党建品牌创建形式较单调。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对于党建品牌如何有效培树思考不多,思路不清,方法不多,导致创树不力,特色不鲜明,创建呈被动状态,形式单调,效果不明显。

三、党建品牌建设的措施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建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推行伟大工程,党建品牌建设更要下功夫、强动力,使人社系统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真正成为推动伟大工程的“动力源”。(一)常抓长抓,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在品牌创建中加大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构建,在品牌创建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基层人社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彰显品牌效应。二是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夯基固本工程相结合。积极适应新时代人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思想,在夯实基层基础中巧借品牌创建之力,在探索党建创新项目、创新举措中,实现党建品牌内涵的丰富、感召力的提升,在品牌的创建中凝聚愿景的统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把党建品牌创建与人社事业发展相结合。要始终坚持党建促进人社中心工作这一基本原则,品牌创建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根主线,在准确定位、认准方向、厘清思路的基础上,打造党建品牌,使人社基层党建品牌在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实现新时代人社事业的新发展。(二)实效时效,抓好“三个创新”。一是方法方式创新。结合基层人社单位实际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品牌创建的新思路,广泛开展“大爱党员工程”“先锋党员工程”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创新“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亮化工程”等活动的方法方式,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热心品牌创建、参与品牌创建,确保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人社基层党建品牌。二是工作思路创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积极研究新时代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把新时代新思想注入党建品牌的肌体,在品牌建设中解决问题、促进发展,赋予党建工作活力,确保党建品牌生机,推动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三是内容载体创新。结合实际对党建品牌不断进行充实、丰富和完善,积极尝试新阵地的拓展、新载体的运用,使党建品牌的内容不断优化,多塑造人社党建品牌的独特形象,提升人社的美誉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谋划擘画,做好“三个强化”。第一强化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谋划,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制定时间表,绘出计划图,定期研判党建品牌建设情况,评估党建品牌效用效应,确保党建品牌创建效果。第二强化机制落实。建立健全人社党建品牌建设制度机制,提升品牌建设的保障力,确保专人负责,全员行动,以品牌创建提升人社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影响力,把特色品牌经验延伸拓展到各个党建领域。第三强化舆情引导。品牌的力量来源于公众的认可,要利用各种媒体,对具有人社特色的优秀党建品牌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实现党建品牌的具象化、实践化,不断扩大党建品牌效应,切实做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典型召唤身边的人。同时将人社的新形象通过宣传展示给社会各界,确保人社工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华,刘强,袁明滟.基层企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电业,2015(07).

品牌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品牌;品牌意识;品牌建设

目前,品牌的研究从品牌概念、品牌意识、品牌资产、品牌个性、品牌管理、品牌消费、品牌关系等多个纬度展开讨论,各研究主体从不同视角诠释品牌的内涵及其所承载与链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中关于品牌内涵的研究对于品牌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在借鉴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品牌概念的内涵;分析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品牌概念的内涵

(一)早期品牌概念的界定

品牌概念作为品牌意识研究和品牌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们形成品牌意识的基础。关于品牌的定义及其效能,从中世纪西班牙牲畜身上的烙印开始,到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制胜的竞争武器,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无论是实战派的企业家、还是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由于对品牌的观察角度不同,对品牌的理解则见仁见智。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品质、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实质是借以识别服务于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我国学者吴健安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和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1]从上述关于品牌概念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关于品牌的最初理解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1)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体现;(2)品牌是产品的名称、标记、设计等的集合;(3)品牌具有某种象征性;(4)品牌使企业间的竞争品加以区别开来。这种对品牌概念简单的理解,使得品牌的塑造具有很大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导向,较少考虑品牌所承载、所反应、所连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企业的关系,品牌与政府的关系等等。

(二)品牌概念的延伸

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的兴起,社会对品牌概念的认知有了新进展。科特勒从顾客的视角思考品牌,他认为品牌包括一系列复合特质,是产品功能、文化、服务承诺以及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等构成的复合组织。品牌从本质上说,是生产者向消费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承诺。一个品牌能够表达出六层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

(三)当代品牌概念的理解

发展到品牌关系阶段,品牌的定义更加宽泛了,我国学者王新新(2000)认为,品牌是一种关系性契约。品牌不仅包含物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关系,如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情感关系,企业之所以要建立品牌,是为了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着眼于顾客在未来的合作,企业也不能固守对顾客的承诺,而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地为顾客服务,以此赢得顾客忠诚。

在关系营销时代,品牌关系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青年学者周志民(2004)提出广义品牌关系理论框架,他称之为广义品牌关系的五维结构模型。认为“广义品牌关系五维结构为品牌关系塑造提供了方向性和操作性的指导,即建立品牌关系应当分成承诺/相关度、归属/关注度、熟悉/了解度、信任/尊重度、联想/再认度等五个部分。”[2]可见,人们对品牌的理解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的品牌概念,当代意义的品牌概念延伸和承载了更多的品牌信息,使品牌概念内涵更加丰富。当代意义的品牌内涵至少有三个层面:(1)品牌是产品性能属性、功效利益和个体情感体验的集合;(2)品牌是品牌关系主体所蕴含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体主观联想的融合;(3)品牌所延伸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二、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满风险与机遇的现代商业社会,企业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就会赢得顾客忠诚,从而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然而,我们认为由于品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简言之,现代社会,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应该树立品牌意识、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如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丰富自己的品牌内涵,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为自己赢得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一所大学、一家医院、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也要有全方位的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品牌意识,从而塑造“品牌”大学、品牌医院、品牌政府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管理也要有品牌意识,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与知名度,从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可见,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决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品牌建设。目前,我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系统化的、全局性的品牌意识

多年来,我们关注企业品牌建设有余,而重视其他社会主体组织(如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品牌意识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与竞争,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品牌扶持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知名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海尔、联想等一批自主品牌启动了走向世界的品牌工程。然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或其它事业型、服务型、公益型社会组织品牌意识缺位。在这些组织或机构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尚未形成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谈不上品牌意识了。例如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组织、国家行政、事业部门、社会公益性组织中,尽管在形式上提倡执政为民、服务顾客、服务社会,但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内部运行模式、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都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未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品牌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企业,出现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群体,一些自主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有无品牌差距不大。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仍处于品牌弱国的不利地位。据统计:(1)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披露,我国有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0%,90%以上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2)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8个,德国有9个,法国7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零个。(3)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5席,占49%,法国46席,占9.2%,日本44席,占8.8%,我国只有6席,占1.2%。我国不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而且品牌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少,生命周期短,附加值小,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如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

(三)品牌塑造中过多的概念性炒作与形式主义

我国政府尽管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与管理,但尚缺乏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意识与规划措施,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如2006年6月由商务部组织倡导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在形式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实际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就目前而言,政府还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和保护的联动机制和运作体制,各部委、各行业、各地政府所进行的品牌评价,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呈现出协调、公平有序的良好局面。企业的品牌塑造往往过度依赖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营销手段。很多企业既无心也无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品牌经营活动,把品牌建设简化为品牌营销策划活动,只关注品牌策划活动带给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致使许多品牌如昙花般快速凋零,成为市场上的昔日黄花。

三、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品牌意识与品牌建设具有关联性、社会性和时代的象征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品牌意识铸造品牌质量,引导品牌塑造,创造品牌价值;这种社会性,表现为品牌意识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建设品牌、塑造品牌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品牌建设的领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品牌建设所应关注的问题。由于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与层面很宽泛。本文仅从政府、企业角度就品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品牌形象

政府要积极倡导品牌意识并身体力行的进行自身品牌建设。要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服务型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它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创建服务型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政务模式。一是政府要革除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行政管理弊端,由以往依靠权力管制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型管理,切实履行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各级政府公务员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高效”的服务意识。2.依靠制度约束,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准则,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设计。从政府工作基本职能和具体事务出发,建立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告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3.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察评议,确保整体效果。对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对办事敷衍搪塞、不负责任的:对不按规定程序或者办事不公的;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无正当理由擅自脱岗、离岗的;对部门利益至上,对行政审批改革不积极的;对行为不文明,影响政府形象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

(二)塑造企业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在品牌管理实践中,人们常常把品牌核心价值归结为相互联结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品牌的理性价值(品牌利益)、感性价值(品牌关系)和象征性价值(品牌个性)。强势品牌常常兼具这三层价值主题,并在长期的品牌培育中实现了三者的完美融合。公务员之家

1.理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着眼于功能性利益或者相关的产品属性,如功效、性能、质量、便利等,品牌利益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塑造初期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和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的服务水平,使消费者觉得对品牌的选择是安全的选择,是放心的选择,是最大化效用的选择,从而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2.感性的品牌核心价值则着眼于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接收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为消费者拥有和使用品牌赋予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强势品牌的识别往往建立在理性价值之外。在此,理性的消费行为已经转换为“我喜欢我购买”;“我依恋我购买”;“我熟悉我购买”等情感消费心理与行为。为适应、满足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强势品牌的营销秘笈是牢牢抓住顾客的心,开展“情感营销”与“体验营销”。

3.象征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的主旨则是品牌成为顾客表达个人主张或宣泄自我、延伸自我、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体都有多重的、丰富的、复杂的自我意识。既有私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的自我意识,也有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

4.当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存在较大差距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行为缩小或弥补这种差距,或者通过使用、拥有某种商品实现理想的自我。比如借助品牌所拥有的某种符号意义向社会传达“我成功”、“我时尚”、“我富有”“我独特”等等个性心理。在这个意义上,有个性的品牌应该具有拟人化与文化的象征性,能够在某些方面极大的满足或延伸消费者“多重的自我”。因此,近年来品牌个性在品牌核心识别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品牌个性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因此,品牌个性的塑造应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志民,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品牌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全国出口总额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有44.4%的中小企业认为品牌“非常重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只有40.7%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三是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不甚理想,仅有37%的中小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10%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专职的品牌经理职位,仅有16%的中小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

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认为品牌管理可有可无,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忠诚度都很低。然而品牌是厂商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收益如何,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品牌管理本质上就是使品牌价值保值、增值,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品牌建设也成为了当今中小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忽视品牌创立和品牌经营。有些中小企业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担心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因此只满足暂时产品有销路就行的市场营销短期思想,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品牌意识淡薄;有些企业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有的企业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对如何建设品牌还处于困惑状态;还有的企业就根本没考虑品牌建设的问题。

(二)品牌定位不准

所谓定位品牌是指建立或者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定位不准,表现为:有的企业不考虑自己的特点,不考虑自己资金、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很好制订自己的品牌战略,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上是“大目标,中战略,小执行”,即目标定得非常大,战略上没有基础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行为上,力度不够,支撑体系非常小;有的企业不能在准确地将产品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出与别的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没有考虑“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化”,不知道其企业品牌“个性”和“特征”,不明确企业产品要脱颖而出,靠什么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品牌策略不当

品牌策略不当是有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一是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擅长使用价格手段,经常以低廉的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树立品牌地位和提升品牌的价值。表面上看,价格降低了,有更多的商品被卖出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需求增加了。这种并非基于消费者需求和对品牌认可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是脆弱的,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来讲,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有时还可能是虚有其表、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二是认为广告宣传是品牌建设的最好手段,企业只注重媒体宣传,不重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广告宣传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没有美誉度,同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品牌创新不够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要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曾经有一些辉煌夺目的品牌,现在却失去了耀眼的光环,甚至从消费者视野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消失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创新不够。海尔品牌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创新能力较强,这并不是说海尔每年有多少技术专利的申请,而是海尔品牌旗下的产品总能够开发出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把握市场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不注意品牌创新的企业,品牌建设注定要失败。

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学习和理解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精华是有益的。真正的整合营销传播不只是推广与销售手段的技术组合,而上升到了整个企业如何从产品研发到顾客服务的全部经营管理链条的外向信息传播,并且传播必须统一和协调,其目的是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塑造、信誉提升服务。整合营销传播是对以品牌为核心进行的营销管理与传播的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协作。

中小型企业通过整合企业传播过程产生一致感,把整合营销传播当作战术来运用。因为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让广告、促销、直销、公共关系等所有的传播程序具有一致感。通过营销人员认知的整合使企业的人员产生对品牌统一的认知;对品牌形象的整合使传播的各要素在传播中始终保持一致。对营销传播各要素的整合,即广告、公关、促销、直销整合,保证人际营销传播与非人际形式的营销传播高度一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一致的感觉。对关系管理的整合保证了企业长期、连续、一致品牌的传播。通过传播过程的整合,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减少交易费用。某些中小型企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合理运用营销或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这些企业相信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企业的组织成员、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改善。虽然整合后发生这种效果的情况很多,但整合营销传播的价值绝不只是减少费用,整合营销传播是合理运用营销传播和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使交易费用得到“自我控制”,中小型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利害关系者的交易费用显著减少。整合可以使整个公司群策群力,高效率地回应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做法已经为业内人士认可。

三、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一)从内部整合为起点,逐步建立企业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整合营销传播,看起来是一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其实不然,没有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就没有外部的顾客——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

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大部分企业的传播活动的发展与执行是由企业金字塔的低层负责,传播部门远离企业的核心,而高层往往是以财务为向导,各类不同功能的“专家”——各部门经理往往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环节,导致各项营销传播活动不能有机衔接。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树立中央控制的观念,建立传播的中央集权体系,如设立一个营销传播机构。尽管整合营销传播的自上而下及中央控制与时下的管理观念相冲突,但却是必要的,营销作业组织与销售组织可采用分权模式,这样可以将统一高效与分散活力结合起来。

在完成内部形象整合后,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识别)三个部分。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给中小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

(二)以整合传播手段为核心,选择合适的传播整合方式

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综合性、统一性、一致性、持续性、全员性、针对性,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已从口语传播社会跨入视觉传播社会,同时面临媒体分散化、近似文盲(指人们越来越依赖符号、象征、图片、声音等传播形式获得信息)人口增加、消费者认知远胜于客观事实的现状,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使传播的信息转化成概念、影像、声音或者经验,并能清晰辨认及分类,这种分类必须符合人们既有的认知分类系统。

整合的过程存在两个关键。一是横向的整合,这是浅层次的传播整合。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有机整合,在企业在传播过程中,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传播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一个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这样,尽管每家媒体同时在传播其他各种信息,但企业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并且科学地整合了各种媒体,不同时间段突出了同一主题。二是纵向的整合,即深层次的整合。这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因为只有深层次地对企业传播进行整合,才能将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而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通过深层次传播整合起来。将浅层次的信息提炼加深,提炼出品牌传播的精华,即品牌核心价值,同时加强传播这一核心价值,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以整个服务流程为终点,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

一个企业的存在,在于它为顾客提供了其他人不能提供的价值。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使用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服务链条,它包括生产一个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有效传播让消费者认知该产品,为使用者提供咨询、运输、安装、维修等服务,回收顾客反馈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体现在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都不能让消费者放心,企业的品牌形象便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同时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服务价值。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间产品价值的差别越来越小,服务价值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产品品质相同,提供的服务越好,顾客获利越多。

通过整合营销传播,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到员工,从观念到实际工作,从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形成一致的形象、一致的声音,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使品牌建设得到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唐·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李如意.IMC——二十一世纪经典营销理论[J].商业研究,2001(7).

5、黄凯乐.论我国企业镇合营销传播策略[J].北方经济,2006(11).

6、金安.试论市场整合营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6).

7、张岚.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关系的建立[J].时代经贸,2007(5).

8、陶卉,董革冰.整合营销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3).

品牌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济的大环境下,打造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独特魅力的茶旅文化品牌,对于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广西桂平西山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脱贫攻坚阶段,广西桂平西山便通过发展茶产业,纵深推进茶旅融合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茶旅文化产品创新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传播方式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还需要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加大品牌形象构建与品牌传播力度,彰显广西桂平西山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同时打造良好口碑,切实推进产业升级。

一、广西桂平西山茶文化及旅游产业概述

广西桂平西山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产茶区,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广西桂平西山茶,亦被称为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在名茶林立的广西,西山茶依然有着强大的竞争实力。其载始于唐代,至明代时便享誉盛名,《桂平县志》中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数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杭湖龙井未能逮也。”[1]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法炒茶制茶工艺,使得桂平西山茶有着口齿留香,沁人口脾的特色。据央广网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0日,广西桂平西山现已成功实现茶叶良种化、标准化及机械化,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2万亩,共有茶叶扶贫示范基地13个,其中2个西山茶基地获得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认定;2个西山茶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优化的茶产业布局,使得广西桂平西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广西桂平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又被称为思灵山,素有“南天第一秀”之美誉。在西山景区内,依然保留着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较为完整的佛教建筑、庙宇,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赞赏西山美景、文化、风俗等的诗词对联达4000余首。不仅如此,广西桂平西山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且拥有红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桂平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203万人次,相对于2018年涨幅超过20个百分点,旅游总消费157.78亿元,同比增长25%。在生态文明开发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广西桂平西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茶旅纵深融合,打造出特色鲜明、影响力强、效益高的茶旅文化品牌,将进一步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传播学“5W”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建设是指将品牌的理念、价值导向等寓于品牌形象之中,通过多元化途径传递给广大受众,使其在心理与思想层面对品牌产生依赖感、忠诚度及粘性[2]。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对于品牌建设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其从传播学角度阐释影响品牌形象打造—品牌传播—品牌接受的关键性因素及基本要素,可以从传播学理念、思想、方法等增强品牌建设的效果,使品牌形象及理念深入人心。为此,文章以“5W”理念为指导,先从理念分析及应用入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传播者分析

茶旅文化品牌形象打造,至品牌理念的传播及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传播行动。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广西桂平茶旅文化品牌传播者既包括负责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政府主管部门、茶旅企业以及媒体组织,又包括直接与旅客交互的景区导游、解说员、茶园经营者等。这些传播主体在各自领域上深耕细作,将西山茶旅文化信息渗透至旅游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中,将真实、可靠且具有吸引力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投资者等,以此从源头上保证品牌建设的效果。为此,广西桂平西山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等应当对茶旅文化市场发展形势、市场供需关系进行准确研判,挖掘本土茶旅文化资源,结合本区域旅游规划、城乡规划、生态规划等将茶文化的内涵与底蕴贯穿至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从顶层上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茶旅文化品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地位,使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拥有不可复制的竞争实力。

(二)受众分析

茶旅文化品牌的受众,即广大游客,不仅是茶旅文化品牌理念及形象等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二次生产者与传播者,其对于品牌信息的处理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包括旅游前对广西桂平西山景观、茶文化的初步了解及预测,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以及旅游后的信息反馈。因受众需求多样化、旅游动因多样化、旅游体验差异化,其所理解的信息内容与内涵极有可能与传播者产生偏差,因此其在旅游中的真实体验尤为重要,良好的体验会激发其向亲友推荐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的冲动与热情,有助于品牌形象在大众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除此之外,拉扎斯菲尔德指出,信息的传播并非由传播主体到受众的简单过程,其中有一批活跃的分子,即“意见领袖”会在其自身的社交网络内向他人提供信息,影响他人的决策。因此,在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中,如何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吸引其追随者、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传播媒介分析

媒介,是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信息传播的工具。在高度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以其“去中心化”的发展形式占据了传媒市场的大量份额,成为公众社交、表达情感及观点的主要信息媒介。虽然其具有信息体量大、信息实效性强且形式新颖的特点,但仍不可忽视其与传统媒体的辩证关系。换言之,在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借助新媒体构建完善的外宣矩阵,借助新媒体渠道多元、支持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形式的优势,为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的建设、传播开辟新的空间与道路,升级游客的消费体验[3];另一方面则需要注重依靠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的权威性、公信力,与主流媒体加强合作,通过开辟专栏、拍摄影视剧、动画、宣传片、赛事播放等提升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众对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项目的关注程度,激发其茶旅消费动因。

(四)传播内容分析

对于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来说,其传播的内容是与品牌理念相契合的茶旅文化项目信息,如与茶叶相关的知识、制茶工艺、茶文化艺术等。鉴于茶旅文化项目是其品牌传播的核心内容,因此茶旅文化项目的新颖程度、影响力与感染力等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传播学视域下,可从两个方面创新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传播内容:一是打造茶旅文化项目中的创意体验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旅游中不仅希望获得物质上的体验,如旅游基础设施、饮食、服务等,还希望获得精神层面的体验,如文化的浸润、心灵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等。基于此,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可从丰富茶旅文化项目旅游体验入手,针对游客高层次的精神体验需求精心设计茶旅产品;二是文化IP,即知识产权,可助推广西桂平西山在构建茶旅文化品牌中实现内容价值的变现,形成完善且成熟的茶旅文化品牌产业化模式。而打造“热门”茶旅文化IP的要点便是为受众提供有个性、有特色、具有高度文化情感认同的茶旅符号,并以此理念为价值导向为受众提供相应的茶旅文化项目服务及产品。

(五)传播效果分析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个体认知、情感、行动的有效作用结果。在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中,外部信息会使受众对茶旅文化品牌产生初步的认知,在信息的不断刺激下,受众对茶旅文化品牌的情感及情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做出去旅游或不去旅游的行动抉择。而如何使受众正确认知茶旅文化品牌,做出有益于茶旅文化品牌建设及茶旅发展的行为,是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所呈现的内容契合现实世界,那么便会对个体认识事物的深度、广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向受众传递真实、可靠的品牌信息,再通过对受众旅游体验反馈、意见的整合等构建游客旅游消费行为与其需求的关联,以此为依据开发新产品、新项目,进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茶旅文化品牌受众粘性。

三、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一)深入挖掘茶文化,加强创意产品开发,延伸产业价值链

基于“5W”模式中对传播者及传播内容的分析,建议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以茶文化挖掘、创意产品开发及产业价值链延伸为着力点。1.政府各级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应群策群力,全面梳理当前广西桂平西山拥有的茶文化资源,统筹规划茶旅融合的方式方法,将茶文化内涵转化为可看、可体验的茶旅文化项目。同时,利用广西桂平西山得天独厚的旅游品牌优势,将茶文化内涵巧妙融合其中,使茶旅文化品牌走向大众、深入人心[4]。2.茶旅文化品牌的核心为茶文化,因此应对现有的部分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改进,增加茶文化的意蕴与风情,尽量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设计茶文化景观、道路、指示牌等设施,使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寓于自然,取之自然,回归自然”。3.以优质的茶旅IP延伸产业价值链,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当前西山茶园建设基本完善,西山景区也适度融合了茶文化,但融合程度不足。建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将古法炒茶制茶工艺“可视化”,游客在旅游中可看到、亲身体验棋盘茗茶的制作流程,体会到匠心独运的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进而在文化、情感上认同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

(二)把握受众的特性,切实满足旅客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

基于“5W”模式中对传播受众的分析,建议对旅客的旅游体验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激发受众需求、掌握受众特性、信息化建设保证茶旅项目、线路设计满足受众审美鉴赏、情感体验、旅游收获等多元化需求,进而提升受众对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的认可程度、忠诚度。1.创建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门户网站,整合“意见领袖”对于茶旅文化项目的优秀评价,定期茶旅项目视频、图片等信息,通过扩大茶旅文化品牌信息范围提升受众对其的认知程度,激发受众的消费热情。2.基于当代受众对“原生态”生活方式的追求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建议广西桂平西山在建设茶旅景区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受众心理及情感的影响,尽量保留周边古色古香的原始建筑风貌、自然生态景观等,将茶旅景区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升级受众的旅游体验。3.开发与茶文化相关的体验式旅游项目。除体验茶叶采摘、制茶等,还可以增加茶产地民族风情体验项目,使受众亲身感受到茶叶在生活中的妙用。同时,还可以增加茶具欣赏及制作、茶历史讲解、茶文化艺术展示等体验项目,以丰富的茶旅服务及产品打造良好口碑,获得受众支持。

(三)彰显区域的特色,整合优化传播路径,提升品牌影响力

“5W”模式下,传播媒介是影响茶旅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需要精心选择不同传播媒介的组合方式,构建多元化、全覆盖、“跟踪式”外宣矩阵,提升茶旅文化品牌的传播力。首先,基于茶叶生产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性、季节性茶旅体验项目。因茶叶自然生长会经历多个阶段,不同阶段茶园、自然气候等差异性较大,要想保证茶旅文化品牌在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便需要开发季节性茶旅项目。如采茶体验项目受季节及时间约束性较大,并且是受众青睐的茶旅项目,应加大对采茶体验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并在门户网站、各类媒体平台上有关“西山采茶乐趣多,文化体验展风采”的新闻、数据等,有助于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脱颖而出。其次,结合茶博会、旅游节、开茶节、名茶鉴定会等重大节事、赛事活动等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请新媒体平台进行节事、赛事宣传,以新媒体平台的“粉丝效应”提升受众对西山茶旅项目关注程度。同时,与主流媒体合作节事、赛事活动内容、开展时间等,提升信息的公信力。最后,与主流媒体、新媒体联合推出与广西桂平西山茶文化、茶旅项目相关的微纪录片、微电影等,此类文化产品制作成本低、受众观看所需流量小、体量小但内容直观,满足当代受众“碎片化”、全天候阅读与浏览需求,可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发展[5]。

(四)重视数据的收集,加强与旅客的交互,提升旅客满意度

游客在体验茶旅项目后,必然会将实际的体验与自身心理预期进行对比,如果实际体验远低于心理预期,便会削弱受众再次参与茶旅项目的积极性。为此应高度重视对旅客意见及建议的收集与分析。在茶旅项目推出前,可借助微博的“超话”功能收集受众对茶旅项目的预期,其中便蕴含着诸多茶旅项目服务及产品的创意与新思路,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设计与产品开发,可保证茶旅文化品牌与市场对接。在茶旅项目推出后,可借助微信、“抖音”的新媒体与受众进行交互,了解不同批次游客对茶旅项目的看法与体验收获,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旅游线路、内容及服务模式等进行调整,不仅可以促进茶旅文化品牌的发展,还能够彰显“以人为本”的茶旅文化品牌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桂平西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及旅游产业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旅文化品牌可助推广西桂平西山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议以“5W”理念为指导,将茶旅文化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反馈看作有机整体,调整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五大基本要素,提升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永华,高传友,崔勇,古能平,马蕊,姚明谨,陈恩海.广西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21(02):41-44.

[2]麦梓欣.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88-90.

[3]吕文雨,叶琳.徽文化视角下黄山市茶旅品牌创建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0):245-246.

[4]陈赞琴.基于五W模式视角下的宁德茶旅品牌开发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22-27.

品牌建设范文篇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江淮汽车是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制造厂商,拥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12000余人。公司现占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又成功发行了可转债,2005年成功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昀具竞争力上市公司20强之一,是多次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是安徽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AAA级信用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

二、自主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自主品牌的目的是通过建设自主品牌,从而产生品牌的价值观,因为企业品牌核心价值观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忠诚度,能促进产品的销售,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忠诚客户,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快速,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以及外国企业的不断融入,中国汽车行业如果没有自己强大的自主品牌作为依靠,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继续依赖合资模式将导致其彻底丧失独立的可能。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快就会被国际化的浪潮所吞没。

从2005年到2006年的增长趋势上看,自主品牌增长率为43.9%,在整体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26%多,尤其是市场竞争昀为激烈的A级车和B级车。

2007年元月份的北京青年报和3月份的深圳特区报,分别刊载了一则有关北京和深圳二地汽车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和外来品牌汽车消费信心的抽样调查报道,结果显示:70—75%被调查者都表示在性价比可比的情况下,消费者将首选自主品牌的轿车产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态势良好,消费者购车越来越倾向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自主品牌是对市场的迎合,满足市场需要,企业才有存活的机会。

三、江淮汽车建设自主品牌的措施

2005年,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合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不要对外资来支持自主品牌建设抱有太大的希望,唯有靠自身的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国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对汽车行业进行保护,在当时自主品牌建设的汽车行业走的是低端路线,小型家用车占领市场,比如奇瑞,吉利等汽车制造公司。但是,随着入世的不断深化以及汽车行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国内汽车产销与国际日益接轨。这对中国低端路线汽车生产行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部分自主品牌企业通过引入外资来壮大生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自主品牌企业越来越少。

2008年1月17日,随着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在“江淮轿车生产基地落成典礼暨宾悦轿车批量下线仪式“上宣布江淮汽车完成从商用车向横跨商用车、乘用车两大领域综合型车企的重大战略转型,自此,江淮汽车拥有了从重卡、轻卡到MPV、SUV和轿车的完整产品布局。目前,再我国汽车行业实行自主品牌建设的汽车产销企业中,江淮汽车是通过自力更生建设自主品牌,没有引进外资,没有对外技术合作就完成企业产业结构全面布局的唯一企业。

据了解2006年中国已经步入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国,产销各类汽车700万台,汽车的进出口第一次表现为贸易顺差。江淮汽车紧抓这一市场趋势,大力加快企业对外贸易,在江淮的出口市场中,昀先出口的是轻卡产品,出口地区已经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以及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凭借着产品高品质的保证,目前公司的重卡、SUV产品都已经加入到了出口的行列,2007年1-8月份公司出口1.3万辆,预计全年出口将达到1.5万辆。2007年上半年实现海外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218.25%。公司立足于整合全球资源,以品质建立自主品牌。在多年底盘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同时推进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能使员工产生向心力,提升企业凝聚力。江淮汽车公司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在2006年5月27日,江淮汽车《JAC宪章》的颁布,标志着江淮企业文化由逐步形成、发展到系统的完善,《JAC宪章》中明确提出:江淮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质量是生存发展之本”、江淮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学习与系统创新力”、江淮的长期路线之一为“构建和谐共赢大协同体系”。这一文化标准得到江淮员工的认可,江淮员工都坚信质量和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硬道理,因此员工向心力、企业凝聚力都得到了提升。对江淮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品牌建设范文篇6

关键词:品牌建设;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战略;品牌资产

一、品牌建设重要性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虚拟价值的载体,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企业无形资产,知名品牌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是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是超额利润。国内外竞争实践表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由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演变为品牌的竞争,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品牌、发展品牌日渐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军工单位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助推剂,是中国军工单位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军工单位的特殊性,品牌建设在军工单位中并未得以足够重视。面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军工单位积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加之,越来越多的军工单位在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愿望愈加强烈,品牌建设能促使军工单位树立良好形象,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强势品牌则更有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获取更大利润分配权,对产业链的延伸和企业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军工单位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支柱,在追逐“大国名片”、“强国支柱”的征程中,具有巨大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延伸到国家,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竞争力。

二、品牌建设的关键点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一个卓越的品牌价值形成必经长时间和各方面精心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渐进过程。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要素。通过研究发现,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设均离不开“三个核心”,即品牌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的核心--品牌资产。1.品牌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内核,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记住并识别品牌的利益、文化和个性,是驱动消费者信任、认同乃至忠诚于某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表达能向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核心需求。核心价值的提炼是品牌设计的基础,也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更是企业品牌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展开,大量竞争实践表明,国内外长盛不衰的强势品牌无一例外都有一样东西在引领者品牌发展航向,那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2.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就是品牌机构通过外部竞争环境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根据自身条件,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所进行的关于品牌塑造和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实施。品牌战略以企业战略为指引,以品牌资产为核心,围绕企业创建、维护和发展品牌,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达到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强势品牌的目标。品牌战略是品牌建设的核心指引,为品牌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伴随着品牌的财富价值日渐凸显,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及学者们的关注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将品牌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制定品牌战略,使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3.品牌战略的核心——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20世纪80年代在营销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品牌资产(brandEquity)也称品牌权益,是指只有品牌才能产生的市场效益,可以用有品牌与无品牌情况下的市场效益之差来表示。品牌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忠诚度及其他资产等要素的集合体。品牌资产是整个品牌战略架构的核心,品牌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创建和提升能吸引顾客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一种非折旧性资产,越用越值钱、时间越长越值钱边际效应递增,而且品牌资产实实在在地具有可量度的价值,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关键的战略性资产产生明确的财务业绩,提升品牌价值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1.深化品牌研究,明确品牌建设关键点。研究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品牌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企业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品牌建设的方向与重点,加之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品牌理论迅速发展,品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聚焦集团品牌战略,对相关政策进行学习领悟,保证与单位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深化对相关品牌理论的学习吸收,认真梳理自身的品牌诉求,明确品牌建设关键点,为品牌建设积累理论准备。2.承接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品牌核心价值。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品牌塑造过程中既要兼顾行业内外、也要兼顾军民两业。一方面要塑造“行业内权威性、行业外知名性”,既要承接集团品牌战略,为打造集团品牌贡献力量,也要积极塑造自身核心价值,培育宽广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品牌核心价值需要涵盖囊括军民两业的核心诉求,引领品牌发展方向,形成军民良性互动、共同激励的发展格局,切实塑造核心价值观。3.积累品牌资产,打造良好品牌形象。品牌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在积累品牌资产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积累品牌资产的重要性。作为军工单位,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首先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通过在产品、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品牌的信任度、忠诚度。在形成先进技术、过硬质量基础上,要适时借助多重传播手段和多渠道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传播工具的整合,增强品牌宣传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品牌形象,培育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卓越品牌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必经长时间和各方面精心培育,是一个动态渐进过程。卓越品牌可以靠着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品牌影响力,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军工单位在品牌建设中,既要保有利润竞争力,更要强化军工单位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内练能力,外塑形象”来努力形成“以品牌促发展,以发展塑品牌”的良性品牌建设,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汪芸 白桦 齐海帆 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品牌建设范文篇7

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对卷烟品牌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使用权;所以只有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才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履行烟草企业职责的现实要求。具体来讲,一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建设服务品牌,目的就是把服务做到位,通过服务品牌建设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推动企业组织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烟草商业企业正处于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势必带来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包括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一般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的转变,而源于优质服务、高于优质服务的服务品牌正是转型的重要途径。三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服务品牌是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承诺,能够提高客户对企业及其服务的认同度、信任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在需要。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对于客户来说,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品牌上;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最终还是要通过服务品牌向市场传导,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竞争力、软实力只有通过服务品牌才能向市场展示。

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烟草商业企业要使服务品牌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取得成效,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一是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建设有很多相似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大差异。首先是两者的载体不同,产品品牌是有形的,保持一种恒定状态,而服务品牌只是部分有形,产品品牌可以重复生产,服务品牌每次提供的服务感受都有所不同。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得到员工拥护,服务品牌靠员工的行为来展示,特别是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客户,是直接提供服务的人员,对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二是服务品牌与服务的关系。服务品牌是更高层次服务的体现,是服务体系的展示,是服务的品牌化运作。服务品牌的核心和基础是服务,服务是既是品牌的营销对象,又是品牌营销工具,是衡量和检验服务品牌的标准,也是巩固和提升服务品牌影响口碑的关键因素。三是服务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都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但也不完全相等,服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延伸。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对内的行为,服务品牌是企业对外的行为。服务品牌伴生于服务,成长与文化,形成于客户。

服务品牌建设的策略

在做出服务品牌建设的战略选择后,还要有策略去支撑战略的推进。烟草商业企业在服务品牌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必须坚持顾客导向。服务品牌建设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挖掘顾客价值需求开始,因为顾客的需求是一切服务产品设计的源点。要根据顾客的价值需求设计具体的服务产品,从顾客的视角进行服务品牌的决策和管理,确立品牌的价值定位。二是必须坚持系统设计。服务品牌要有统一性,体现创造性。服务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品牌定位,品牌名称,服务宗旨,服务哲学,视觉体现(包括颜色、字体、logo等),行为系统(包括服务语言、服务动作、服务标准、服务制度等),这些在设计之初就要通盘考虑,确保服务品牌和客户的每个接触点都能传达正确、一致和有效的信息。三是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服务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双刃剑”,建设得好,维护得好,对企业是件好事,但反过来,反而会伤害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要成立专门的运营机构,来管理服务品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客户投诉,快速处理危机,解决满意度的问题;要注意完善改进,根据需求变化、形势变化以及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逐步提升服务品牌。四是坚持提升员工素质。服务的消费过程和服务的提供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高质量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服务,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服务品牌。员工素质决定服务的层次,决定服务品牌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建设服务品牌,必须要得到员工的认同;要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服务的技能、技巧,才能保证服务水平,从而确保服务品牌质量的优质与稳定。五是坚持持续推进。品牌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服务品牌建设要保持续性和一致性,要制订服务品牌建设的长期规划,确保服务品牌长期持续发展。服务品牌建设,不能搞形象工程,切忌好高骛远,也不能搞一阵风,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做到换人不换品牌。

服务品牌建设的措施要求

品牌建设范文篇8

姑山矿业公司坐落于当涂大青山脚下,风景宜人,并始终保持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理念。尤其新建的采场和选厂,自投入生产以来,选厂精矿品位达到设计值63.5%,成为马钢优质精矿粉。近年来,不断加强生产工艺优化研究攻关,产品品位稳定在64.5%左右,产品质量稳定;同时,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于2015年6月引入TnPM设备管理体系,在2016年马钢集团验收、评比中摘得桂冠,实现了设备全面精益化管理,目前,具备铁精矿年产量100万t以上的生产能力,产品以其良好的信誉、可靠的质量赢得了马钢股份、长江钢铁的需求和认可。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其产品以马钢内销为主,真正走向市场未曾尝试,因此,缺乏系统思维的方法、科学的品牌观,对于品牌战略、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产品定位不明确,究竟采取什么策略建立品牌仍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当前,我认为品牌建设应从着力解决品牌建设的认知、观念问题入手。一是强化品牌建设的认知。首先,什么是品牌?品牌的直接解释就是产品的识别标识,通俗的讲“产品的牌子”,如名称、标志、图案等等,是凝聚着企业所有要素的的载体,包含着产品质量,附加值,历史和消费者的判断,影响着公众对于组织和产品的认识,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的个性化认知与联想;其次,品牌建设涉及到产品创新、品牌定位、传播策略以及资金保障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技术、设备等硬件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品牌、信誉、管理等软实力的较量,所谓“狭路相逢强者胜”,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品牌;第三,品牌承载着很多社会价值标准,比如: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社会精神等,代表着企业的产品品质,反应着企业的市场信誉,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对提升企业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变品牌建设投入观念为投资理念。在当前马钢全面推动品牌建设的关键时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论证,根据公司的发展的战略,做出品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品牌影响力将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拉动力量,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和企业生存的护身符。由此,必须有“变品牌建设投入观念为投资理念”的认知,品牌建设不是喊口号、打广告、走过场,要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今天的品牌培育和品牌建设,将是一种无形的投资。

2品牌建设将创造矿山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的同频共振

品牌建设意义在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质是一个“扬长补短”的过程,充分发挥企业重点优势,补齐短板不足之处,使企业文化和形象得到整体提升。品牌体现企业形象,承载企业承诺,蕴含企业价值。企业竞争正在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品牌竞争日益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为了避免企业陷入低水平竞争的不利局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转变矿山企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矿山企业把强化品牌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增值能力和溢价能力,通过强化品牌提升企业管理,促进转型升级,真正走上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目前,姑山矿业公司的品牌建设的战略性、系统性还有待提高,品牌建设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姑山矿需要不断提高品牌建设水平,努力形成品牌建设与企业市场开拓相互支持、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确保打造一批引领行业方向、具有知名品牌工程,不断推动矿山生产行业的市场拓展,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层次,面向市场抓订单,面向现场求信誉,面向管理要效益。认清形势,积极主动“抢市场”,坚持差异化经营,做大市场确立竞争新优势。

3对姑山矿业公司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姑山矿业公司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用品牌的意识在推动各项工作,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重点项目。始终贯彻落实“平安矿山建设”,树立安全品牌。如今,在马钢全面推动品牌建设的大环境下,姑山矿业公司将继续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现代经营型矿山”为品牌理念,提出“安全高效精益生产,体系保障稳定运营”的生产经营主题,用产品质量和矿山建设打造姑山品牌,现就姑山矿业公司品牌建设做出几点思考。3.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市场目标,打好品牌根基面对马钢集团的矿石需求,必须找准我们的立足点,打好品牌根基。加强产品质量,集中力量提升产品品位,尽快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在“优化提前抛废工艺,提高入选品位,优化磨矿分级工艺,提高成品矿质量,精矿脱水工艺改造,降低成品矿水份”等多项举措上,继续做强做精产品,使之面对同质化的市场产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我们要认真分析目标市场,尤其是马钢股份铁精矿各供货方的产品特点,清晰规划、勾勒目标市场的的核心利益和个性,明确品牌定位,一手抓做大做强,一手抓品牌建设,将职工个体的能力和价值融入到产品中,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并在品牌建设中持之以恒,贯彻始终。3.2质量是品牌建设的生命,品牌建设要严把质量关当前,我国企业在产品质量品质管理上,存在管理技术与管理系统落后的现象,应该意识到国际标准化与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将产品质量落到实处,因为产品质量是品牌建设的生命,只有质量保证,品牌建设才能成功,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严把质量关,需要更强调规范化、科学化,建立现代生产管理体系,则产品会更具竞争力。3.3坚持以科研为主,加强产学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队伍,利用一切资源,培养整合科研力量,首先,树立“三种观念”:创新观念、效用观念和双赢观念。其次,以矿山产品质量的科研攻关为主要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产品创造条件,加强产业和科研的结合,使其更好的发起会科研的作用,形成“科研、品质、技术和品牌价值转化”良性循环。3.4制定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突破,将品牌培育、发展和管理相统一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品牌需要培养,成功品牌是企业长期不懈的有形和无形投入累积的结果,姑山矿业公司应始终以建设“绿色、科技、和谐”矿山为目标,充分发挥白象山铁矿和选厂的资源优势,以低成本选矿工艺实施品牌建设,提高选矿水平,注重调动外部资源,利用大青山旅游的带动作用,融入旅游发展之中,同时,根第据自身情况确定对品牌建设、品牌战略的个个要素的导入,并在实际的运作中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来不断修正其长远目标和成功品牌建设的实现,打造经营型矿山,建设马钢矿业品牌,不断增强矿山企业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4结束语

近几年来,姑山矿业公司不断通过树立安全品牌,优质铁精粉原料基地建设品牌,低成本选矿工艺建设品牌,使姑山矿品牌建设初具规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品牌建设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将优势产品转化为优势品牌,对于姑山矿业公司而言,任重道远,将继续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矿山品牌,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矿山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走品牌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正.消费结构升级本土品牌留级.中国经营报[N].2005-02-28(B1).

[2]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24-25.

[3](美)WH.纽曼等.企业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品牌建设范文篇9

(一)档案文化意识观念淡薄,缺乏品牌建设社会环境。当前医院档案文化品牌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档案文化意识观念淡薄,且缺乏品牌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首先,医院档案部门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即将所有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提供档案查阅服务,并没有建立文化品牌的必要。其次,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大众也普遍认为其只是一种历史记录,并没有实际文化价值,更不会成为主流文化。久而久之,档案部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影响力越来越弱,无法有效开展档案文化品牌建设。

(二)档案文化研究利用不足,品牌建设缺乏产品支持。由于错误的档案文化观念,档案部门对于档案文化的价值没有正确认识,导致其对于档案研究和开发等相关工作缺失。档案人员只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完成本职工作和传统工作,未能在工作上进行创新发展。档案文化研究利用不足,档案编研工作未有效开展,导致档案相关的文化产品缺失,文化记忆工程缺乏产品支持。就品牌建设而言,没有档案文化产品作支撑,即便开展相关工作,也因缺乏具体和高质量的产品而没有说服力。

(三)档案服务和宣传不到位,品牌建设质量受到制约。品牌的形成,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即通过积极宣传,不断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形成口碑效应,实现价值品牌的建立。而当前医院的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由于档案服务内容较少,服务质量不够高,也就很难形成积极宣传,产生良好的宣传作用。当前开放的档案服务项目极为有限,仅为档案资料的查阅服务,且服务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电子化和信息化档案服务未有效开展,导致品牌建设质量受到制约,很难快速有效建设起品牌。

(四)缺乏专业品牌建设人才,档案室未参与中心工作。要想有效开展医院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就应当具备充足的人才资源,在保证基础档案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通过创新性和高效性服务和宣传,实现文化品牌的有效树立。目前情况是,许多医院缺乏专业的品牌建设人才,档案工作人员仅能完成基础的档案工作,在品牌建设上缺乏专业知识和有效经验。同时,人才的缺失,导致档案室未能参与到医院的中心工作当中,也就无法有效跟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档案文化品牌建设缺乏有效支持。

(五)档案室藏资源利用不足,档案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医院由建立到如今,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其积累的档案室藏资源丰厚,对于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际情况时,医院档案部门对于档案室藏资源利用不足,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参考价值的档案被封存在档案室内,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同时,在发展医院档案文化时,未充分展现其特色,既未展示出地方特色,又未展示出室藏特色,对于品牌建设的积极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新形势下医院档案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医院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应在提高档案文化意识和观念的同时,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以达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首先,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使得基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为档案文化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探索并创新医院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档案服务的便捷性,提升档案服务的价值。建设电子阅览中心,开通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数字档案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树立档案管理行业标杆,主推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当前情况下,医院的档案工作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对于医院中心工作的参与度不足,在整体医疗行业中的地位也一直没有提升。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当积极进行档案工作创新,改变过去的被动模式和地位,在做好基础工作和服务的同时,主动深入到医院的不同工作领域当中,使得档案部门在医院的分量和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加强与医院其他部门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树立档案管理的行业标杆,为档案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巨大推动力。

(三)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开发医院档案文化产品。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医院档案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当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源源的创新动力和品牌维护力量。在档案人才的选拔上,应注重其基础知识水平,还应看重其现代科技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确保整体档案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医院档案文化产品,深度挖掘档案文化价值,结合医院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发出既有医院特色又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长远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

(四)加强档案服务创新,树立良好档案文化品牌形象。加强档案服务创新,是推动医院档案工作不断进步、提升档案文化价值、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和必要途径。服务创新应首先保证基础服务全面、细致和到位,保证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注重优质服务的建设,一切以服务医院和社会为主要目标,结合当前的条件,进行服务升级,对于难度较大、过程复杂的服务需求,应利用创新式方法努力满足具体需求,以树立良好的档案文化品牌形象。

(五)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建立医院档案文化宣传基地。加强档案文化宣传,使医院档案文化从被动和偏门地位中脱离出来,被更广大的人员认知并接受,使更多的人体验到档案服务。档案文化宣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在通过口碑实现有效宣传的同时,可开展多种文化宣传活动。建立医院档案文化宣传基地,以举办档案资料展览活动的方式,是宣传方式中较为高效的一种。将医院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和归纳,制作多样化的档案文化产品,既展示档案历史记录的一面,又充分展示其现代化和便捷化的一面,极大促进档案文化的品牌建设。

三、结语

品牌建设范文篇10

政企培训品牌建设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之本。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知识和技术更新前所未有地加快。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技能、新知识层出不穷,获取、认识、掌握这些丰富的实践信息和规律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将终身学习作为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教育“新常态”,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带来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焦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随着劳动分工日越来越精细,劳动技能越来越专业,职业化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将会是身为现代职场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社会外部环境的变革,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为继续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渠道。而政府企业培训作为学院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政府、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社会职能,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机。纵观2014年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总体情况,政企培训板块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带来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学院办学优势,注重市场开拓和项目培育,依托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实现了规模式增长和社会服务收入的不断增加,不遗余力地推进蓝海战略。同时,勇于创新,精耕细作,在课程开发、师资库建设、细节服务、营销宣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细节管理,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大环境产业转型提供的契机,调整和优化培训结构,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政企培训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摆在未来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关系到政企培训项目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在学院范围来说,政企培训业务是站在“风口浪尖”上,受外部环境影响最直接、最具市场风险和挑战的一个业务板块。它从市场来到市场上去,既通过市场获得培训业务机会,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培训成果,积累培训资源。潜在的市场风险,往往带来更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汲取,对当下业务板块的精耕细作,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规划和布局。实现社会服务创收指标是立足之基,塑造政企培训品牌是发展之本。如果说政企培训品牌意识源于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自然萌发的话,那么政企培训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却需要更多有意识的自觉管理,才能克服常见的定位不明晰、资源分散、信息化滞后、销售力弱、服务薄弱、拳头产品少等等弱化品牌凝聚力的现象发生。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企业战略、产品、资源、团队、销售、信息技术、服务等关键要素从局部调整到整体优化,是企业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和影响力不断锤炼的动态过程,也是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的品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二、政企培训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

(一)品牌定位: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定位”是从军事领域延伸到品牌营销领域的一个词语,本义是“驱动军队抵达决战地点”。1969美国定位理论的创始人、著名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首次提出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观念,1996年推出了定位论落定之作《新定位》,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定位理论认为,随着消费者选择的力量越来越大,企业光从盈利角度来经营自己的品牌是不够的。抢先利用定位理论优势,把握住顾客的“心智资源”,才能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在商业竞争时代,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争夺顾客,企业获胜的要诀是赢得顾客的心智之战。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定位,并将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来决定产品的开发、运营、销售、服务的配置,为品牌的塑造提供价值基础。政企培训的品牌定位,首先要结合政企培训市场的外部现状和趋势,分析出自身“长处”和“短板”,并对哪些要素是影响品牌定位的关键点作出客观判断。在此基础上增删培训业务范围,在资源配置上调整优化,并有所侧重。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变动、经济发展走向、行业改革动态,等等,这些都释放了或明晰或者潜藏的培训市场信号,及时解读市场信号,把握市场机会,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了学习的意识和紧迫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掀起了前所未有从上到下的学习热潮。这股学习热潮不仅带动了图书市场销售的异常活跃,更为政企培训业务提供了良好契机。要抓住这一契机,就需要我们在政企培训项目上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做好领导干部亟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培训课程产品的开发,并根据他们各自学习习惯和特点,配备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以及现有资源平台,做细做大做强。根据定位理论的战略“抢先定位”,“关联定位”、“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思维。特色越明显,专业优势越强,资源平台越大,越能在新的培训机会出现时“先发制人”,越能在同级别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越能在发现竞争对手弱点后迅速补足从而获得后发优势,越能在品牌“关联”中“攀龙附凤”、“扶摇直上”。基于此,很多学校借助自身学校品牌,设置了面向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特色专业,形成了培训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培训市场强势的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利用学校在教育学和文学两个学科方面的品牌优势,在资源建设上获得丰硕成果,如申报的《民俗学》《教育学原理》等课程获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清华大学以部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为引领,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对中组部、教育部等部级继续教育基地拓展高层次教育培训任务、培训领域,强强联合,从而形成竞争合力。就我院政企培训项目而言,及时复制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精品项目,迅速填补培训市场的中低端空白点,培育客户的“习惯消费”的心理模式,打造品牌业务扩张版图,取得一定成效,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

(二)资源整合:开放、包容、跨界

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之路,也是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拓展和延伸之路。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建设体系一定具有超过想象的开放性、包容性。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接收、吸纳新的商业思维、资源平台和盈利模式,为企业竞争提供创新驱动力。就政企培训业务而言,跨界进行资源整合是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新的赢利点、自我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深”品牌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教育、培训、出版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客户,铸就让影响力“看得见”,让文化具有商业价值、让思想得以传播的可操作、易实现的重要途径。政企培训业务,不能够脱离大的社会环境。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进入改革和攻坚期和深水区,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都工商体系就在面临改革发展、职能转变、体制调整等一系列变化面前,意识到干部的思想境界、理论素养、工作技能、知识水平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了整体谋划未来几年的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满足市场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的多元需求的背景下,首都工商体系出台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划》对首都工商系统未来三年的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培训要求、运行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作了详细阐述,在“建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能提升机制”方面,强调了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强教材编纂,将工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积极组织力量编纂具有工商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各区县分局应加快编写用于指导基层工作的实用操典、案例选编、领导艺术手册等基础类教材,到2017年,形成系列丛书”。不仅如此,还在2015年工作任务分解表中注明“培训教材编写”作为三级指标的加分项,将编写计划列入了2015年1月工作日程上。这份《规划》,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培训的契机,更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思考,即如何进一步深入领会《规划》精神,了解其除传统培训之外案例研究、教材编纂等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分解规划布局的关键点,尤其将出版教材编写纳入到我们的培训业务范围内。通过组织学院、出版社、工商体系的优势力量,组建一个项目团队,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科研、政企培训、编辑出版一体化联动的业务模式。通过这一渠道开拓,不仅能使培训业务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形成科研成果,树立相关研究的品牌价值,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市场流通、营销宣传,可以更好地发掘培训的“隐形资源”,提升培训的文化品位。

(三)团队建设: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

“人很多,人才很少”,“人满为患,又无人可用”,是困扰很多管理者的问题。政企培训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培训对象涉及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单一的人才队伍建设难以完成高品质的项目管理。这就要求人才配备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提升人才队伍内在战斗力,打造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一支“队伍”的市场意识敏锐、业务过硬的团队。在人员的选拔标准上,把实现业绩能力作为重要的通行证,把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及多年企业核心岗位历练经验作为用人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要求业务人员通过学习,能对政企培训的品牌定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与时俱进,能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品牌内涵。因为只有对培训的品牌定位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思维模式上超越“一城一池”得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创新社会服务的模式,灵活变通操作流程,最终服务于品牌战略本身;才能通过培训实践作出反馈,自觉完善薄弱环节,夯实关键细节。最后,通晓人性。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业务人员深谙人性,才能服务好不同的培训对象,对市场细微的变化保持灵敏反应,才能在外在环境变化中将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转化为经济收益。

三、政企培训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政企培训品牌的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保障,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执行,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落地。因此,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流程,促进资源配置跨界融合市场导向,是政企培训品牌未来建设可行性对策。

(一)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立足我院的办学特色,以培训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人才为先、遵循培训市场的规律、全面创新,形成适应政企培训市场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为政企培训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效的财务衔接政策,让项目管理更务实、流畅;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二级单位以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政企培训工作任务与规定性教学任务之间灵活、可折算、能兑换的考核机制;制定有策略、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的学院整体品牌的营销宣传战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手段,多侧面、立体、生动地展示学院形象,打造学院的公众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重视企业引进人才的价值提升。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创造更大的能力施展空间。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通过流动岗位的设置,吸引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激励员工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成果和经济效益,对于重要贡献人、骨干员工或者团队,可约定收益比例,以及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制定企业人才引进特殊人事政策,在入职职称评定上张弛有度,增强自主性,不让企业经验丰富的骨干在进入学院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培训机会、教学资源上“从头再来”。

(三)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导向。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政企培训品牌建设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导向,通过培训市场决定课程研发、人才配备、实现方式,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配置,及时根据市场反应,对决策、组织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获得最好的市场效果。比如,对内抛开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资源分散状态,进行战略重组、整合和优化,形成学院内部资源的整合,加强学院政企培训大品牌建设,从而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变革;对外将教育、培训、出版、文化创意项目进行整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产业链条。